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学年级12月月考政治最新试题(带答案)

高二学年级12月月考政治最新试题(带答案)

丹凤中学2017届高二年级12月月考试题

政治2016.1.9

(考查范围: 文化、哲学试题难易度: A+)

命题:周逊富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60分)

一、本部分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A类)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①2015年6月起,我国A股市场经历罕见大起大落②2015年10月5日中国药学家屠呦呦等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③2015年7月31日北京成功获得2020年冬奥会举办权④2015年10月26日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三五”规划建议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A类)2015年产生的网络新词,像“接盘侠”、“蛮拼的”、“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等,多为新事件、新闻人物的浓缩和概括。这表明()

A.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B.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目的

C.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文化D.文化创新来源于创作者的灵感

3、(A类)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交际圈,每个“圈”都是一个特定的文化环境。这说明()

A.文化决定人们的思维方式B.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C.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D.交际能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修养4、(B类)网络流行语“no zuo no die(不做死就不会死)”,被“美国在线”录入俚语词典Urban Dictionar y,引发大量网民围观。这表明()

①文化在交流中发展,具有明显时代特征②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③现代传媒具有文化传递、共享的强大功能④汉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5、(A类)2015年9月6日,第39届世界遗产大会闭幕,中国土司遗址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至此世界遗产总量位居世界第二。我国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

①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②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③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趋同④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A类)“清辉悄洒何悠悠,月到中秋分外明。”中国人对月亮的崇拜、敬爱之情在中秋节时表现得尤为突出。“明月千里寄相思”“花好月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等佳句妙词无不在诉说着人们对团圆、美好的期盼。这说明()

A.庆祝民族节日是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B.民族节日是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C.民族节日是民族身份的最重要标志

D.民族节日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7、(B类)2015年12月5日,东方卫视“中国之星”节目中,谭维维与华阴老腔艺人共同演绎了摇滚歌曲《给你一点颜色》,向雾霾宣战。歌词“借用”了作家路树军《关中古歌》和陈忠实的《太阳圆月亮弯都在天上》,歌曲混搭华阴老腔唱词,震撼全场,不到一周时间网上点击量达到千万次。这说明()

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②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③文化就是人类的精神产品④文化是一种社会物质力量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8、(A类)出现漫画中现象的文化生活原理是()

①在经济发展中,科技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③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④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性因素

A.③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9、(B类)2015年暑期,国产3D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

圣归来》轰动国内外。对于该片的成功,导演田晓鹏说:

“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完成了这个故事。”正是凭借享誉世界的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再运用最新的3D动面技术,才有了该片的火爆。该片的成功体现了()①文化创新,主要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中②批判性继承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创新的根基③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才能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④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不同民族文化间的交流、借鉴和融合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10、(B类)2015年7月月20日,以“中国梦想多彩丝路”为主题的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在乌鲁木齐顺利举办,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优秀舞蹈表演团体为广大观众奉上了精彩的演出,让观众品味了不同文化韵味。此次舞蹈节()

①充分再现和展示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②有利于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

③使得不同民族文化之间渐趋走向融合④体现了文化对人潜移默化的特点

A.③④B.①③C.②④D.①②

11、(A类)小王要写一篇《大众传媒与现代公民素养》的论文,在图书馆查到了下面四篇文章。从篇名判断,最符合论文主题的是()

A.现代社会互联网传播特点探究 B.网络时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研究

C.网络背景下高中生形象的塑造 D.2014年央视收视率的调查分析

12、(B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文章中多处引用中国古典名句。2015年4月22日,出席亚非领导人会议发表题为《弘扬万隆精神推进合作共赢》的重要讲话中引用中国古语说:“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寓意亚非国家加强互利合作,能产生“1+1>2”的积极效应。以下对于古典名句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古典名句都是文化财富,不存在封建遗存②古典名句源远流长,是先贤留下的精神财富③古典名句博大精深,理应全面继承④古典名句应为当今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13、(A类)徜徉于山林泉石之间,而尘心渐息;夷犹于诗书图画之内,而俗气潜消。这说明()

A.文化深远持久的影响人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C.文化活动使人高雅D.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4、(A类)《running man》、《两天一夜》引爆收视狂潮,文化韩流席卷我国,然而我国本土的原创节目较少,且多落后于当今时代,屡遭冷眼。这给我国影视艺术工作者的警示是()

A.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B.关注文化安全,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C.注重继承传统,挖掘本土文化资源

D.面向世界,增强文化趋同

15、(A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前进,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下列文化现象能展示民族文化自信的是()

①”习式外交”中中式服装亮相多国②《速度与激情7》在我国受到追捧③我国珠算成功申请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④毛坦厂中学拜树神祈求金榜题名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③

16、(A类)钱学森身前带研究生时,一开始不上专业课,而是让学生学习《自然辩证法》《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矛盾论》等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经考试合格后,才开始学习专业课。钱学森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

A.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B.哲学是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C.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之母”

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伟大的认识工具

17、(A类)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①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②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③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④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②③

18、(B类)“如果小猫看到的老鼠只存在于小猫的眼睛中,如果老鼠是小猫视神经的感觉,那么,小猫为什么用它的爪子去抓老鼠而不去抓它的眼睛呢?”从费尔巴哈这一哲理批判中,可以得到的启示是()

①存在就是被感知,感觉到的才是真实的②事物瞬息万变,没有可以认识之物

③物质第一性,意识是物质的反映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由物质决定

A.②③

B.③④

C.①④

D.①②

19、(B类)电影《致青春》让人思念青春,更珍惜现在的拥有。我们每个人都拥有有过青春,那时,喜悦或忧伤、拥有或失去,都是难忘的。下列对“致青春”话题理解正确的是()

①每个人对青春的绵绵回忆都具有主观特性②对青春的回忆与反思一定能指导我们正确前行③只有与该电影人物同时代的观众才会产生共鸣④《致青春》是对一定时代青年人生活的反映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0、(A类)物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下列对物质认识正确的有()

①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独立存在②物质是对所有物质具体形态共性的反映

③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1、(A类)近日,一张猫咪行走楼梯图(右图)掀起了一轮争论热潮。对于这只猫究竟是在上楼还是下楼,网友有截然相反的看法和理由。这说明()A.意识活动源于人脑

B.意识对人体生理具有调节作用

C.意识对物质有促进作用

D.意识是对物质能动的反映

22、(A类)克拉底鲁“人甚至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

条河流”的观点()

A.正确说明了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B.夸大了绝对运动,否认了相对静止,会导致不可知论

C.夸大了相对静止,否认了绝对运动

D.否认了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23、(B类)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宝库中的一枝奇葩,其中蕴含的寓意深远悠长。下列对古诗词所蕴涵的哲理表述正确的是()

①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朱熹)—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②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病者为良医(叶适)—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③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④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仲)—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4、(A类)右图漫画《等待幸福》中的“等待者”错

在认为幸福()

A.是一种主观感受

B.源于客观生活

C.跟实践活动无关

D.因时因地而异

25、(B类)人生因梦想而高飞,人性因梦想而伟大。梦想是

生命中无形的翅膀,唯有梦想,我们才会更加卓越。这说明()

①意识活动有主动创造性,指导人们能动认识世界②梦想作为一种意识,助推人们成功改造世界③符合规律的梦想,会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④梦想源于生活,对人生有指导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6、(A类)每天都会有新的盐分进入海水,海水中也会有一些盐分进入海床沉积层。新注入的盐分数量与海水里跑掉的盐分数量互相抵消,海水的平均溶盐度保持稳定。这表明 ( )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②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

③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④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27、(A类)“错误”的自白:“我不是魔鬼,不是恶棍,每个喜欢探索和追求的人都是我终身相许、棒打不散的情人。我总是先给他们一分荒谬,两分不幸,再给他们三分收获,四分欢欣,我总是在阵痛中分娩着聪明。”从这一自白得出的结论是()

①真理与谬误是对立统一的,谬误从反面能推动真理的发展

②对认识的个体来说,错误越多,所获得的真理就越多

③找出所犯错误的原因,意味着接近了真理

④谬误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8、(B类)下面漫画《笑只是个表情,与快乐无关》蕴含

的哲理()

①把握事物的条件性,正确认识事物

②把握联系的偶然性,寻找事物规律

③重视意识的目的性,调控自己情绪

④重视认识的有限性,不断追求快乐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9、(A类)感觉累的时候,也许你正处于人生的上坡路。坚持走下去,你就会发现到达了人生的另一个高度。下列理解最符合材料的是

A.新事物发展的实质是坚持走下去B.过犹不及,要善于把握火候和分寸C.量变到一定程度就会发展D.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30、(B类)成功就是把“不可能”变成“不!可能!”,把“Impossible”变成“I’m possible!”。下列说法中与之蕴含的哲理相近的是()

A.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B.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C.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D.物或损之而益,益之而损

第二部分(主观题 40分)

二、非选择题(共40分,其中31题9分,32题15分,33题16分)

31、(9分)2015年10月,央视《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全面启动。这是央视举办的第十四届《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在过去十三年中,《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在社会上赢得了广泛赞誉,被评价为“中央电视台第一品牌”。10多年来生产生活实践中涌现出的100多位“感动人物”,集中展示了我国的“精神脊梁”,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秀品质,集中诠释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真情与挚爱,集中反映了新时期人民群众昂扬向上的精神追求。

结合材料,分析说明“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是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

32、(15分)2015年11月20日,陕西把握发展大势,立足省情实际,顺应群众期盼,制定《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陕西“十三五”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同步够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个陕西”(即富裕陕西、和谐陕西、美丽陕西)建设迈上更高水平。

规划认为“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决胜期,是加快推进“三个陕西”迈向更高水平的关键期。要求用发展新理念深刻认识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把握新常态下的发展规律。

规划要求积极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充分挖掘和利用好陕西文化资源的独特优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守望历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建设现代文化,着力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打造精神高地,增强文化自信,全方位提升陕西文化软实力。

(1)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分析法”知识说明陕西“十三五”规划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6分)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社会作用知识说明为什么要推进文化强省建设?(9分)

33、(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一带一路”分别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搞好“一带一路”建设对中国和沿线国家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材料一:古代中国许多物质文化和发明创造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后,对促进

西方近现代科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近代西方天文学、数学和医学等知识,也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中国的。这两条通道所展现的开放、包容的文化交流心态为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

我们要充分发掘沿线国家深厚的文化底蕴,继承和弘扬“丝绸之路”这一具有广泛亲和力和深刻感召力的文化符号,积极发挥文化交流与合作的作用,使沿线各国都可以吸收、融汇外来文化的合理内容,促进不同文明的共同发展。

材料二:“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涉及几十个国家、数十亿人口,这些国家在历史上创造出了形态不同、风格各异的文明形态,是人类文明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中国与沿线国家经济文化联系的日益密切,古老的丝绸之路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建设“一带一路”,是我们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简单说明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应如何对待文化交流。(6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回答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6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