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有企业的外部性问题

国有企业的外部性问题

国有企业的外部性问题
国有企业的外部性问题

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张维迎

我发言的题目是“国有企业的外部性”。前天刚在同一个场地参加了中央电视台央视《财经论坛》我和六位国企的老总有一场对话,使我感到我们由于国企问题上的很多观念还有待改变。

政府部门和国企的领导人在强调国企的重要性的时候都会用到他们哪些部门创造了多少产值,创造了哪些就业,经济学家谈国企的时候,希望比较国企和私营企业之间的效率,哪个生产率更高。我觉得这些说法都是就国企本身而言,有意义,但是告诉我们的很多信息是不对的。

乾隆皇帝有17个儿子,10个女儿,今天的中国人大部分只有一个孩子,这不能证明乾隆的生育能力是我们的17倍,乾隆能有27个孩子,第一是因为他娶的太太多,也就是占的资源多,第二是因为他有生育的自由。所以在比较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时候,这一点是特别重要的。

国有企业的外部性问题没有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这里我只强调两方面。第一个外部性是国有企业占据这么重要的位置,在经济中作为一个主体位置,它严重的抑制了中国人的企业家精神。我们知道企业家是任何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要素,我们的技术进步其实都是来自企业家的创新。但是在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当中,大量的本来应该当企业家的人会吸引到去当官,政府官员,或者是做国有企业的官员。也使得大量的国有企业内本身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他们不是按照企业家精神或者不能按照企业家精神在做企业,而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用于政治,国有企业某种意义上是一个政治组织,不是一个经济组织,国有企业内部大量的是政治斗争。国有企业也使这个社会更多的变为去寻租,包括一些民营企业家,有时候看到国有企业占据大量的资源,他愿意跟国有企业合谋去寻租。国有企业其实很多部门,如果我们真正废除了垄断,就看出它是无法生存的。

我举一个例子,出版业,中国大量的出版社是靠政府授予他的垄断地位活着,它有书号,很多的出版社是靠书号来维持生存,如果这些书号都废除了,中国人都可以真正宪法第35条规定的出版自由,任何人都可以注册之后就办出版社的话,现在大量的国有出版社就会倒闭。但是它现在没倒闭是因为它有特权,它有书号。

国有企业的垄断地位、主导地位也使大量民营企业家对未来失去信心。我们看到中国大量的民营企业家在移民,为什么他们80年代移民没有现在这么厉害,90年代没这么厉害?因为那时候他们对国家充满希望,只要我有能力,我有企业家精神就可以做企业,创造企业,在过去10年里面,他们觉得这个事越来越难了。厉老师刚才讲的,社会的垂直流动大大的降低了。

国有企业的第二个负的外部性,就是导致严重的道德危机。中国今天严重的道德衰退、道德堕落与国有部门的主导有很大的关系。因为人们有没有道德观念,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认为这个社会是不是公平、公正,国有企业占这么大主导地位的时候,我们看到他们享有的

特权民营企业没有,他们能得到的资源民营企业没有。这个时候,我们要让人们有一个真正公正、公平的观念可能就非常困难。比如说国有企业招工当中,更多的是裙带关系,如果国有企业是建立在裙带关系基础之上,大量的年轻的大学毕业生他们觉得非常不公平,久而久之,他们也可能对社会产生更大的仇恨。

我们还看到国有企业有大量的掠夺性行为,而不是按照市场的逻辑去做事,好比山西煤矿的收购,国有企业收购民营企业煤矿是一种强制性的,是按照强盗的逻辑,使很多民营企业觉得非常不公平,很难再使得这些民营企业真正的坚守一个企业家应该坚守的行为规则。我们的银行信贷当中也存在很多类似的问题,中国未来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职业经理人,但是我们看到国有企业怎么培养出职业经理人来,凡是有国有企业工作经历的人都会证明这一点。

这两个大的负的外部性,对中国未来发展是一个很大的制约。

我们未来十年要实行倍增计划,我们不考虑倍增计划,中国的经济能不能可持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有企业的问题能不能解决。相信国有企业的比重如果能降低到10%以下,国民经济倍增计划是很有希望实现的,如果维持国有经济的比重像现在这么高,仍然主导着大量的部门,仍然是垄断着要害行业,仍然享有很多的特权,我觉得未来的倍增计划可能是没有希望的。

为什么这么讲?全球来看,中国有两大优势,第一大优势是劳动成本优势,第二个优势是市场规模优势。这两大优势某种程度上都来自于我们的人口优势,过去30年我们的发展主要是靠劳动成本优势。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优势已经很小,并且很快将不复存在。

下面就依赖于我们能不能利用好中国市场规模的优势。我们知道亚当斯密200多年前就告诉我们,市场规模是财富增长最重要的,因为它决定着分工,市场规模越大分工越细;分工越细技术进步越快;技术进步越快我们的财富增长才越快。所有这些东西都需要企业家精神,市场不是自然而然存在的,而是靠企业家精神开发的。在丁磊之前,中国没有网络游戏市场,同样,很多行业都是类似的,分工也是企业家创造的,不是自然存在的,比尔盖茨创造了软件产业。

如果不能焕发出中国人的企业家精神,如果我们使我们的企业家精神真正转向发现市场、创造分工、创新技术,仍然使得大量的企业家精神用于寻租,用于跟政府搞关系,或者用于移民,我想我们的市场优势没有办法发挥出来。市场优势的发挥也依赖于企业规模的做大,我们知道企业规模做大需要有职业经理人,一个老板不能办一个大企业,只有一个老板管着多个员工的时候,这个企业才能变大,这就需要职业经理人。像我刚才讲到的,我们现在的社会缺少职业经理人,很大程度上就是我们长期以来国有企业主导的结果,在过去的30年里面,特别是最近20年,我们知道外企进入中国之后,对中国培养了大量的职业经理人。现在外企进入的势头在减弱,并且有些企业在撤出中国,未来中国的职业经理人如何培

养?我想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如果我们不能够使得国有企业真正的退出大批经济领域,我也不相信我们会有真正的职业经理人。

但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其实已经不是很难的事,我觉得只是下决心的问题,20年前、30年前,改革国有企业非常复杂,今天只是我们愿不愿意改,如果我们愿意改事情很简单,就是中央领导下决心的问题。有几点仍然需要强调:

第一点,我们要尽快的限定国有企业的投资边境。现在国有企业可以说无处不投,特别是垄断性行业,利润多,也不上交,他几乎每一个行业都去投,没有一个国有企业现在不投资房地产业,没有一个央企不涉及金融行业。国有企业在投资这些行业的时候,靠大量的资金优势,或者特权优势,没有其他民营企业可以跟它竞争,所以很多民营企业一旦国有企业进来他就举手拱让,投靠在国有企业的怀抱里面。我们要尽快的废除国有企业享有的大量特权,这些特权有些是法律政策上的,有些是无形的,甚至文化上的。如果我们不能真正废除这些特权,中国永远不能有平等的竞争环境,民营企业家不可能真正有信心。我们要尽快的解决国有企业的股权问题,我觉得这个问题某种意义上是技术问题,国家持有70%、80%尽快降到50%,40%,30%,国家也可以通过拍卖国有控股企业的股权向国内外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拍卖,尽快的解决国有企业产权过分集中,使得公司治理没有办法规范的问题。

相信,如果我们在这方面做一些努力,未来十年,像我刚才讲的,国有企业,国有和国有控股的企业真正降低到GDP的10%以下,我相信,中国未来的十年会充满希望,我们国民经济的倍增计划可以实现,中国人就会对未来更有信心!

谢谢大家!

任保平《微观经济学》笔记(第14章 市场失灵与外部性)

任保平《微观经济学》 第十四章市场失灵与外部性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外部性问题 1.外部性的产生 (1)外部性的定义 外部性也称“外部经济”,是指一个行为主体的行为没有通过价格而给另一个行为主体带来成本或收益的经济现象。外部性是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之一。在有些场合,一些人的经济活动,会给不从事这种活动的另一些人带来收益或损失,那些得到收益者无须付费,而蒙受损失的人也无法得到补偿,这样外部性就产生了。 (2)外部性的分类 ①按照外部性结果的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 a.如果一些人的经济活动给不从事这种活动的另一些人带来收益,而得到收益的人无须付费,这种外部性称为正外部性; b.如果一些人的经济活动给不从事这种活动的另一些人带来损失,却没有为此承担成本,这种外部性称为负外部性。 ②按照影响范围,外部性又可以分为生产的外部性和消费的外部性。 a.当一个生产者从事的经济活动对他人产生了有利或不利的影响,而他自己却不能从中得到报酬或支付成本时,就是生产的外部性。 b.当一个消费者从事的经济活动对他人产生了有利或不利的影响,而自己却不能从中得到报酬或支付成本时,就是消费的外部性。 经济活动存在外部性,就意味着某种收益或成本没有反映在市场价格当中,从而导致价格扭曲,使市场机制对资源的配置缺乏效率。 2.外部成本 (1)单个企业的外部成本和产出 由于外部成本并不反映在市场价格中,因此它会成为经济无效率的一个原因。图14-1(a)显示了企业在完全竞争市场中的生产决策,图14-1(b)为假设整个行业都产生相似的外部性时的市场供求曲线。同时假设该行业的生产函数是固定比例的。

市场失灵案例分析

市场失灵案例分析 答:市场失灵指的是对于非公共物品而言由于市场垄断和价格扭曲,或对于公共物品而言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等原因,导致资源配置无效或低效,从而不能实现资源配置零机会成本的资源配置状态。造成市场失灵的二个主要原因是:成本或利润价格的传达不适切,进而影响个体经济市场决策机制;以及次佳的市场结构。 市场失灵的表现有: 1、商品或服务价格的不正常上涨。一方面由于商品或服务供不应求或者是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导致商品或服务价格大幅度上涨,从而是社会经济资源无法实现最大效用;另一方面,这一现象最终将导致收入与财富的分配不均。 2、以伪劣商品冒充合格商品。由于市场供不应求,物价不断上涨,商品的销售利润也不断增加,在缺乏政府管制和对商品质量的严格规定与检验的条件下,一些厂商为谋取暴利生产伪劣产品以牟取暴利。 3、商家在提供商品和服务时没有考虑其负的“外部性”。由于企业生产或营业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因而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或是消耗一定的资源才能弥补,从而有些厂商摒弃社会公德和社会责任而不顾及社会的整体利益以牟取私利,造成外部不经济。 4、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公。这是因为市场机制遵循的是资本与效率的原则。资本与效率的原则又存在着“马太效应”。从市场机制自身作用看,这是属于正常的经济现象,资本拥有越多在市场失灵竞争中越有利,效率提高的可能性也越大,收入与财富向资本与效率也越集中;另一方面,资本家对其雇员的剥夺,使一些人更趋于贫困,造成了收入与财富分配的进一步拉大。这种拉大又会由于影响到消费水平而使市场相对缩小,进而影响到生产,制约社会经济资源的充分利用,使社会经济资源不能实现最大效用。 5、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或者公共资源的过度使用。 6、竞争失败和市场垄断的形成。竞争是市场经济中的动力机制,竞争是有条件的,一般来说竞争是在同一市场中的同类产品或可替代产品之间展开的。但一方面,由于分工的发展使产品之间的差异不断拉大,资本规模扩大和交易成本的增加,阻碍了资本的自由转移和自由竞争。另一方面,由于市场垄断的出现,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习题 答案

第八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一、单项选择题 1、市场失灵是指() A、市场在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之间配置资源的不均; B、市场不能产生任何有用的成果; C、市场不能有效的配置稀缺的资源; D、收入分配所出现的不平等现象。 2、在以下哪种情况,“搭便车”问题就会出现?() A、所有消费公共物品的个人都支付相应的费用; B、个人愿意支付他们的消费费用; C、所有消费和生产的商品都是个人用物品; D、某些人享用了公共物品,并不需要支付其全部费用 3、某一经济活动存在外部不经济是指该活动的() A、私人成本大于社会成本 B、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 C、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 D、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 4、某一经济活动存在外部经济是指该活动的() A、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 B、私人成本大于社会成本 C、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 D、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 5、某人的吸烟行为属于() A、生产的外部经济 B、消费的外部经济 C、生产的外部不经济 D、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6、如果上游工厂污染了下游居民的饮水,按科斯定理,(),问题就可得 到妥善解决。 A、不管产权是否明确,只要交易成本为零 B、只要产权明确,且交易成本为零 C、只要产权明确,不管交易成本为多大 D、不论产权是否明确,交易成本是否为零 7、某项生产活动存在外部不经济时,其产量()帕累托最优产量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8、市场不提供纯粹公共物品,是因为()。 A、公共物品不具有排他性 B、公共物品不具有竞争性 C、消费者都想“免费乘车” D、以上三种情况都是 9、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消费者个人需求曲线的()。 A、水平相加 B、垂直相加 C、算术平均数 D、加权平均数 10、一项公共物品是否值得生产,主要看()。 A、效益 B、政府的意志 C、公众的意志 D、成本和效益的对比 11、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比方说买方不清楚卖方一些情况,是由于()。 A、卖方故意要隐瞒自己一些情况 B、买方认识能力有限 C、完全掌握情况所费成本太高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12、亚当·斯密的个人追求自身利益会最好地促进社会利益的观点被称为

市场失灵案例分析

市场失灵案例分析 答:市场失灵指的是对于非公共物品而言由于市场垄断和价格扭曲,或对于公共物品而言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等原因,导致资源配置无效或低效,从而不能实现资源配置零机会成本的资源配置状态。造成市场失灵的二个主要原因是:成本或利润价格的传达不适切,进而影响个体经济市场决策机制;以及次佳的市场结构。 市场失灵的表现有: 1、商品或服务价格的不正常上涨。一方面由于商品或服务供不应求或者是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导致商品或服务价格大幅度上涨,从而是社会经济资源无法实现最大效用;另一方面,这一现象最终将导致收入与财富的分配不均。 2、以伪劣商品冒充合格商品。由于市场供不应求,物价不断上涨,商品的销售利润也不断增加,在缺乏政府管制和对商品质量的严格规定与检验的条件下,一些厂商为谋取暴利生产伪劣产品以牟取暴利。 3、商家在提供商品和服务时没有考虑其负的“外部性”。由于企业生产或营业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因而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或是消耗一定的资源才能弥补,从而有些厂商摒弃社会公德和社会责任而不顾及社会的整体利益以牟取私利,造成外部不经济。 4、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公。这是因为市场机制遵循的是资本与效率的原则。资本与效率的原则又存在着“马太效应”。从市场机制自身作用看,这是属于正常的经济现象,资本拥有越多在市场失灵竞争中越有利,效率提高的可能性也越大,收入与财富向资本与效率也越集中;另一方面,资本家对其雇员的剥夺,使一些人更趋于贫困,造成了收入与财富分配的进一步拉大。这种拉大又会由于影响到消费

水平而使市场相对缩小,进而影响到生产,制约社会经济资源的充分利用,使社会经济资源不能实现最大效用。 5、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或者公共资源的过度使用。 6、竞争失败和市场垄断的形成。竞争是市场经济中的动力机制,竞争是有条件的,一般来说竞争是在同一市场中的同类产品或可替代产品之间展开的。但一方面,由于分工的发展使产品之间的差异不断拉大,资本规模扩大和交易成本的增加,阻碍了资本的自由转移和自由竞争。另一方面,由于市场垄断的出现,减弱了竞争的程度,使竞争的作用下降。造成市场垄断的主要因素。 如何治理市场失灵: 由于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已经无法有效调节市场的运行,因而需要政府这只“有形的手”的及时干预,即政府的宏观调控,其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 1、政府的价格管制。直接的价格管制是刚性较强的行政干预措施,因而这一措施在市场极度混乱的非常时期是完全应该使用的,但在轻度的市场失灵中则不宜使用,至少不宜较长期、大面积使用,因为它对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有较大的损害作用。 2、组织货源增加供应。这是一种对市场势力釜底抽薪的做法,这种做法不仅能迅速平抑市场,而且没有负作用,这需要政府多个部门共同协作,齐心协力,既要对市场加以辅助又要出台硬性的规定加以支持。 3、通过官方新闻发布会及新闻媒体的报道澄清事实,消除谣言,这正是改变信息不对称、不完全状况的重要手段。这一做法在很大程度上稳定消费者的心理,达到调节过高需求的作用,从而降低物价的哄抬力度,让市场趋于稳定;同时政府有关部门帮助消费者鉴别商品真伪和质量的工作还需跟上,进一步规范市场。 4、政府强制要求企业等盈利性机构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降低其经营过程中给社会带来的负的外部性,以提高全社会的福利。以非典时期为例,政府相关部分强制

市场失灵的外部性案例

市场失灵的外部性案例 市场失灵外部性概念:①指某种经济活动给与这项活动无关的第三方带来的影响。②指某些经济活动导致外部其他人受益或受损。③指可察觉的利益(或损害)加于某个或某些人,而这个(些)人并没有完全赞同直接或间接导致该事件的决策。 市场失灵外部性分类: (1)外部经济(正外部性):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家庭或厂商无偿地带来好处。此时,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 (2)外部不经济(负外部性):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能给其他家庭或厂商带来危害。此时,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 (3)生产的外部经济是指厂商的经济活动对社会产生有利影响。如某企业自动培训雇员。 (4)生产的外部不经济是指厂商的经济活动对社会产生不利影响。如企业排放污水造成环境污染。 (5)消费的外部经济是指家庭的经济活动对社会产生有利影响。如甲家庭对其居住的周围环境进行绿化和保护时,附近的其他家庭得到了不支付报酬的好处。 (6)消费的外部不经济是指家庭的消费行为对其他家庭带来不利影响。如吸烟者的行为危害了被动吸烟者的身体健康,但没有对受害者进行任何支付。

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是私人产品的对称,是指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的产品。公共座椅,亦称“公共财货”、“公共物品”。西方经济学用语。指能为绝大多数人共同消费或享用的产品或服务。如国防、公安司法等方面所具有的财物和劳务,以及义务教育、公共福利事业等。特点是一些人对这一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另一些人对它的消费,具有非竞争性;某些人对这一产品的利用,不会排斥另一些人对它的利用,具有非排他性。一般由政府或社会团体提供。 事例: 生长在黄海中的黄鱼以其肉嫩味美而闻名于世,但市面上越来越少、越来越贵;无锡太湖的银鱼也是一道佳肴,但餐桌上越来越难见其“身影”。究其原因,那就是人们无节制地滥捕。那人们为什么不在自己的池塘里滥捕,而在黄海和太湖中滥捕呢? 近三十年来,在畜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由于我们轻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加之严重过度放牧,我国的许多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的草地已经严重退化,沙漠化和盐碱化的面积正在逐年扩大。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1947年全区草原总面积为0.87亿公顷,有牲畜773.7万头;1985年发展到3204.9头,草原面积却减少到了0.79亿公顷。70年代末,内蒙古自治区退化草地面积占全部可利用面积的35.6%,而到1995年已扩大到了60.1%,其中过多放牧造成的草地退化比例约占30.1%。为什么草原上会出现过的牲畜呢? 这些显然与黄海、太湖、草原的产权特征有关。为了解释清楚产权与

第10章--市场失灵及其解决对策--习题

第十章市场失灵及其解决对策 二、选择题 1.市场失灵是指( )。 A.市场机制没能使社会资源的分配达到最有效率的状态 B.价格机制不能起到有效配置资源的作用 C.根据价格所作的决策使资源配置发生扭曲 D.以上都是 2.一个产品的社会边际成本是由( )负担的。 A.经济中的所有人 B.生产该产品的厂商 C.生产该产品的厂商的客户 D.除了生产该产品厂商的客户外的经济中的所有人 3.在做消费决策时,单个消费者考虑的是( )。 A.私人成本和社会收益B.私人收益和社会成本 C.私人成本和私人收益D.积极的和消极的外部性 4.假如在一个自由竞争的市场上,一个人可以在不使其他人的情况变得更糟的情况下,使自己的状况变得更好,那么我们可以说( )。 A.实现了资源的配置B.反映了收入分配不公 C.存在市场失灵D.实现了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改进 5.下列可能存在“搭便车”问题的物品是( )。 A.收费的高速公路B.收费的学校C.公共路灯D.私人经营的商店6.如果市场上有种商品的供给量相对社会最优产量而言相对不足,则说明市场上存在( )。 A.正的外部性B.固定成本C.信息不完全D.负的外部性 7.可用( )来描述一个养蜂主与邻近的经营果园的农场主之间的影响。 A.外部不经济B.外部经济C.外部损害D.以上都不是 8.某项生产活动存在外部不经济时,其产量( ) 帕累托最优产量。 A.大于B.等于C.小于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9.当正的外部性发生在某一种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时,( )。 A.太多资源被分配给该产品的生产B.社会边际收益超过私人边际收益C.产品生产过剩D.社会边际收益小于私人边际收益 10.以下( )不是公共产品的特征。 A.非排他性B.竞争性C.外部性D.由政府提供 11.对于一项交易的双方来说,一般会存在信息不对称,比如可能交易的买方对交易对手的情况不了解,那么原因可能是( )。 A.买方自身认识能力有限 B.交易对手有意隐瞒 C.对于买方来说,要想掌握更多的信息需要付出更大的成本 D.以上都有可能 12.按照科斯定理,对作为公共财产的资源配置产权,( )。 A.不是有社会效率的 B.导致资源的有效分配 C.意味着自身利益不再指导人们的决策 D.对资源分配没有影响

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表现.

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表现 一、市场失灵的涵义 所谓市场失灵是指对于非公共物品而言由于市场垄断和价格扭曲,或对于公共物品而言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等原因,导致资源配置无效或低效,从而不能实现资源配置零机会成本的资源配置状态。 二、市场失灵的表现 (一)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公 这是因为市场机制遵循的是资本与效率的原则。资本与效率的原则又存在着“马太效应”。从市场机制自身作用看,这是属于正常的经济现象,资本拥有越多在竞争中越有利,效率提高的可能性也越大,收入与财富向资本与效率也越集中;另一方面,资本家对其雇员的剥夺,使一些人更趋于贫困,造成了收入与财富分配的进一步拉大。这种拉大又会由于影响到消费水平而使市场相对缩小,进而影响到生产,制约社会经济资源的充分利用,使社会经济资源不能实现最大效用。(二)外部负效应问题 外部负效应是指某一主体在生产和消费活动的过程中,对其它主体造成的损害。外部负效应实际上是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成本外部化,但生产或消费单位为追求更多利润或利差,会放任外部负效应的产生与漫延。如化工厂,它的内在动因是赚钱,为了赚钱对企业来讲最好是让工厂排出的废水不加处理而进入下水道、河流、江湖等,这样就可减少治污成本,增加企业利润。从而对环境保护、其它企业的生产和居民的生活带来危害。社会若要治理,就会增加负担。 (三)竞争失败和市场垄断的形成 竞争是市场经济中的动力机制。竞争是有条件的,一般来说竞争是在同一市场中的同类产品或可替代产品之间展开的。但一方面,由于分工的发展使产品之间的差异不断拉大,资本规模扩大和交易成本的增加,阻碍了资本的自由转移和自由竞争。另一方面,由于市场垄断的出现,减弱了竞争的程度,使竞争的作用下降。造成市场垄断的主要因素。①技术进步;②市场扩大;③企业为获得规模效应而进行的兼并。一当企业获利依赖于垄断地位,竞争与技术进步就会受到抑制。(四)失业问题 失业是市场机制作用的主要后果,一方面从微观看,当资本为追求规模经营,提高生产效率时,劳动力被机器排斥。另一方面从宏观看,市场经济运行的周期变化,对劳动力需求的不稳定性,也需要有产业后备军的存在,以满足生产高涨时对新增劳动力的需要。劳动者的失业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满足了市场机制运行的需要,但失业的存在不仅对社会与经济的稳定不利,而且也不符合资本追求日益扩张的市场与消费的需要。 (五)区域经济不协调问题 市场机制的作用只会扩大地区之间的不平衡现象,一些经济条件优越,发展起点较高的地区,发展也越有利。随着这些地区经济的发展,劳动力素质,管理水平等也会相对较高,可以支付给被利用的资源要素的价格也高,也就越能吸引优

最新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案例

外部性事例 20世纪初的一天,列车在绿草如茵的英格兰大地上飞驰。车上坐着英国经济学家庇古。他边欣赏风光,边对同伴说:列车在田间经过,机车在田间经过,机车喷出的火花(当时是蒸汽机)飞到麦穗上,给农民造成了损失,但铁路公司并不用向农民赔偿。这正是市场经济的无能为力之处,称为“市场失灵”。 将近70年后,1971年,美国经济学家乔治?斯蒂格勒和阿尔钦同游日本。他们在高速列车(这时已是电气机车)上见到窗外的禾田,想起了庇古当年的感慨,就问列车员,铁路附近的农田是否受到列车的损害而减产。列车员说,恰恰相反,飞速驰过的列车把吃稻谷的飞鸟吓走了,农民反而受益。当然铁路公司也不能向农民收“赶鸟费”。这同样是市场经济无能为力的,也称为“市场失灵”。 同样一件事情在不同的时代与地点结果不同。两代经济学家的感慨也不同。但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火车通过农田无论结果如何,其实说明了同一件事:市场经济中外部性与市场失灵的关系。 思考: 1.举出日常生活中外部性问题事例,讨论它如何导致市场失灵。 2.为什么解决外部效应问题是国家调节微观经济的重要内容?

公共物品事例 外地人开车进出泉州市,会发现一个奇怪的景象:两座过江大桥并行相隔,其中一座刺桐大桥与泉厦高速公路近在咫尺,但伸向高速公路的连接道却孤零零地断在半空,成了“断头路”;另一座相隔较远的泉州大桥则花费巨资,修建了一条长达10多公里的连接线对车辆进行“引导”。这一断一连,经由泉州市区的车辆要想驶上高速公路,至少要多花15分钟的车程。 当地的市民也说不清楚原因,只是告诉记者“前者是民营的,后者是政府收费的”。 作为民间资金率先进入基础设施领域的示范项目,泉州刺桐大桥几年中的尴尬遭遇和现实窘境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反映出的深层问题耐人寻味。 全国首创:民资进入大桥建设 1994年,为缓解交通负荷,泉州市决定在市区边缘再造一座过江大桥。因政府财力不足,而外商投资条件苛刻,大桥建设计划一拖再拖。 这时,由泉州市15家私有企业合股成立的名流公司主动“请缨”加入。在获得批准后,“泉川刺桐大桥开发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其中名流公司控有60%的股份,政府资金占少量股份。 1996年底,投资总额为2.5亿元的刺桐大桥建成通车。按照约定,

任保平《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市场失灵与外部性)【圣才出品】

第十四章 市场失灵与外部性 1.什么是外部经济?外部经济如何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答:(1)外部性有时也称为外溢性、相邻效应等,是指一个经济活动的主体对它所处的经济环境的影响方向和作用结果具有两面性,可以分为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那些能为社会和其他个人带来收益或能使社会和个人降低成本支出的外部影响称为外部经济,它是对个人或社会有利的外部性;那些能够引起社会和其他个人成本增加或导致收益减少的外部影响称为外部不经济,它是对个人或社会不利的。福利经济学认为,除非社会上的外部经济效果与外部不经济效果正好相互抵消,否则外部性的存在使得帕累托最优状态不可能达到,从而也不能达到个人和社会的最大福利。 (2)市场失灵指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下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情形。一项经济活动存在外部经济时,人们从该项活动中得到的私人利益会小于社会利益,而存在外部不经济时,人们从事该项活动所付出的私人成本又会小于社会成本,在这两种情况下,自由竞争条件下的资源配置都会偏离帕累托最优。 令P V 、S V 和P C 、S C 分别代表某人从事某项经济活动所能获得的私人利益、社会利益、 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再假定存在外部经济,即有S P V V >、,但又有P P S V C V <<,则此人显 然不会进行该活动。这表明资源配置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因为从上述两个不等式可以得到:()()S P P P V V C V ->-,这一新不等式说明,社会上由此得到的好处()S P V V -大于私人从事这项活动所受到的损失()P P C V -。可见,这个人如果从事这项活动的话,从社会上其他人所得 到的好处中拿出一部分来补偿进行活动的私人所受到的损失以后还会有多余,即可能使其他人状况变好而没有任何人状况变坏。这说明,存在外部经济的情况下,私人活动的水平常常

外部性与市场失灵

外部性与市场失灵 所谓外部性或外部影响,是指某个人或某个企业的经济活动对其他人或其他企业造成了影响,但是却没有因此付出代价或得到利益。外部性可以分为外部经济与外部不经济。 由于外部影响的存在,市场机制就不能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导致资源配置失当。存在外部不经济时,会造成产品供给过多,超过了帕累托最优所要求的产量水平;存在正外部性时,通常会使市场主体的活动水平低于社会所需要的水平,这就是资源的无效率配置。 【例题1·单选题】(2007年)

某造纸厂在其生产过程中,向附近的河流排放了大量的污水,并因此导致了附近某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但该厂却又不对附近种粮农民进行相应的赔偿。这种现象通常被称为()。 A.生产的外部经济 B.生产的外部不经济 C.消费的外部经济 D.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答疑编号911050106: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B 【例题2·多选题】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正的外部性的存在,通常会使

市场主体的活动水平低于社会所需要的水平 B.正的外部性的存在,通常会使市场主体的活动水平高于社会所需要的水平 C.存在外部不经济时,会造成产品供给过多 D.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的存在,都意味着资源配置未能达到最优 E.外部性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产权不清晰引起的 [答疑编号911050107: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ACDE 【例题3·单选题】(2008年)

从经济学理论上说,生产的外部不经济会造成()。 A.资源均衡配置 B.资源有效配置 C.产品供给过少 D.产品供给过多 [答疑编号911050108: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D

市场失灵及其对策共13页文档

第十章 市场失灵及其对策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公共物品、外部性和垄断所引起的市场失灵,掌握信息不 对称下的行为,了解政府失灵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市场失灵的含义及其原因,垄断如何导致低效率及其相应的管制政策,外部性如何导 致资源配置适当及其相应的治理政策,公共品领域的市场失灵及最优提供机制, 信息不对称及其危害,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及其治理机制。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讨论 [教学内容]: 市场失灵的含义: 1.狭义的市场失灵 狭义的市场失灵是指市场不能合理地配置资源,即在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中,无法实现生产与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MC P XY XY MRT MRS =),要素的使用效率未能充分发挥。 2.广义的市场失灵 广义的市场失灵包含3方面的内容,即市场不能合理配置资源、市场不能充分利用资源与市场不能比较公平地分配收入。1776年,亚当·斯密认为,市场机制是和谐的,人们追求私人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在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的引导之下,不仅能够合理配置资源,而且还能充分利用资源,极大地增加社会福利。 一般意义的市场失灵是指狭义的市场失灵,即市场机制不能合理配置资源,用公式表示就是: 市场失灵的原因: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垄断、外部性、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和不完全信息等四个。 第一节 垄断及其对策 一、垄断导致的低效率 1.垄断条件下,MC P ,产品生产太少,减少社会福利 垄断的低效率主要表现在垄断条件下,厂商均衡时的XY XY MRT MRS MC P ≠→ ,生产与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无法实现。具体地说,由于X X X X MC MU MC P →(没有外部性),从社会的角度 10—1所示。 图10—1 垄断导致的低效率 Q P 0P 10

市场失灵案例分析

市场失灵案例分析 答:市场失灵指的就是对于非公共物品而言由于市场垄断与价格扭曲,或对于公共物品而言由于信息不对称与外部性等原因,导致资源配置无效或低效,从而不能实现资源配置零机会成本的资源配置状态。造成市场失灵的二个主要原因就是:成本或利润价格的传达不适切,进而影响个体经济市场决策机制;以及次佳的市场结构。 市场失灵的表现有: 1、商品或服务价格的不正常上涨。一方面由于商品或服务供不应求或者就是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导致商品或服务价格大幅度上涨,从而就是社会经济资源无法实现最大效用;另一方面,这一现象最终将导致收入与财富的分配不均。 2、以伪劣商品冒充合格商品。由于市场供不应求,物价不断上涨,商品的销售利润也不断增加,在缺乏政府管制与对商品质量的严格规定与检验的条件下,一些厂商为谋取暴利生产伪劣产品以牟取暴利。 3、商家在提供商品与服务时没有考虑其负的“外部性”。由于企业生产或营业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因而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或就是消耗一定的资源才能弥补,从而有些厂商摒弃社会公德与社会责任而不顾及社会的整体利益以牟取私利,造成外部不经济。 4、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公。这就是因为市场机制遵循的就是资本与效率的原则。资本与效率的原则又存在着“马太效应”。从市场机制自身作用瞧,这就是属于正常的经济现象,资本拥有越多在市场失灵竞争中越有利,效率提高的可能性也越大,收入与财富向资本与效率也越集中;另一方面,资本家对其雇员的剥夺,使一些人更趋于贫困,造成了收入与财富分配的进一步拉大。这种拉大又会由于影响到消费水平而使市场相对缩小,进而影响到生产,制约社会经济资源的充分利用,使社会经济资源不能实现最大效用。 5、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或者公共资源的过度使用。 6、竞争失败与市场垄断的形成。竞争就是市场经济中的动力机制,竞争就是有条件的,一般来说竞争就是在同一市场中的同类产品或可替代产品之间展开的。但一方面,由于分工的发展使产品之间的差异不断拉大,资本规模扩大与交易成本的增加,阻碍了资本的自由转移与自由竞争。另一方面,由于市场垄断的出现,

市场失灵的外部性案例

市场失灵的外部性案 例 市场失灵外部性概念:①指某种经济活动给与这项活动无关的第三方 带来的影响。②指某些经济活动导致外部其他人受益或受损。③指可察觉的利益(或损害)加于某个或某些人,而这个(些)人并没有完全赞同直接或间接导致该事件的决策。 市场失灵外部性分类: (1)外部经济(正外部性):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家 庭或厂商无偿地带来好处。此时,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 (2)外部不经济(负外部性):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能给其他家庭或厂商带来危害。此时,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 (3)生产的外部经济是指厂商的经济活动对社会产生有利影响。如某企业自动培训雇员。 (4)生产的外部不经济是指厂商的经济活动对社会产生不利影响。如企业排放污水造成环境污染。 (5)消费的外部经济是指家庭的经济活动对社会产生有利影响。如甲家庭对其居住的周围环境进行绿化和保护时,附近的其他家庭得到了不支付报酬的好处。 (6)消费的外部不经济是指家庭的消费行为对其他 家庭带来不利影响。如吸烟者的行为危害了被动吸烟者的身体健康, 但没有对受害者进行任何支付。

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是私人产品的对称,是指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 竞争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的产品。公共座椅,亦称“公共财货”、“公共物品”。西方经济学用语。指能为绝大多数人共同消费或享用 的产品或服务。如国防、公安司法等方面所具有的财物和劳务,以及 义务教育、公共福利事业等。特点是一些人对这一产品的消费不会影 响另一些人对它的消费,具有非竞争性;某些人对这一产品的利用, 不会排斥另一些人对它的利用,具有非排他性。一般由政府或社会团体提供。 事例: 生长在黄海中的黄鱼以其肉嫩味美而闻名于世,但市面上越来越少、 越来越贵;无锡太湖的银鱼也是一道佳肴,但餐桌上越来越难见其“身影”。究其原因,那就是人们无节制地滥捕。那人们为什么不在自己 的池塘里滥捕,而在黄海和太湖中滥捕呢? 近三十年来,在畜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由于我们轻视生态环境的保 护和建设,加之严重过度放牧,我国的许多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的 草地已经严重退化,沙漠化和盐碱化的面积正在逐年扩大。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1947年全区草原总面积为0.87亿公顷,有牲畜773.7万头;1985年发展到3204.9头,草原面积却减少到了0.79亿公顷。70年代末,内蒙古自治区退化草地面积占全部可利用面积的35.6%,而到1995年已扩大到了60.1%,其中过多放牧造成的草地退化比例 约占30.1%。为什么草原上会出现过的牲畜呢? 这些显然与黄海、太湖、草原的产权特征有关。为了解释清楚产权与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范文

第十一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一、本章知识脉络结构图 二、名词解释 ★1.私人成本 私人成本也称为私人费用。指厂商生产过程中投入的所有生产要素的价格。私人成本是从厂商私人角度来看的成本,厂商投入的生产要素如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等价格均应计入私人成本。 ★★2.社会成本 是与私人成本相对的概念,等于私人成本加上对别人没有补偿的损失,是一种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的机会成本。社会成本考察的是当生产一种产品时的投入改为该产品之外的其他最优用途时的收益以及因此而给别人带来的损失。 ★3.信息的不对称性

指市场上的某些参与者拥有,但另一些参与者不拥有的信息;或指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一些,另一方所掌握的信息少一些。有些市场卖方所掌握的信息多于买方。 ★★4.外部性 也称为外溢性、相邻效应。指一个经济活动的主体对他所处的经济环境的影响。外部性的影响会造成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或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之间的不一致,这种成本和收益差别虽然会相互影响,却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因此容易造成市场失灵。 ★5.公共物品 指既没有排他性又没有竞争性的产品和服务。排他性是指当某个人使用或消费一种产品和服务时,可以排除与阻止其他人使用或消费该种产品和服务。竞争性是指当某个人使用或消费一种产品和服务时,就减少了其他人使用或消费该种产品和服务的机会。 ★6.代理成本 指制订、管理和实施契约的全部费用,包括所有承接契约的费用,如交易费和信息费等。詹森和麦克林将代理成本视为委托人的监视费、代理人的担保费和剩余损失三部分。 ★★7.市场失灵 指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下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情形。 ★8. 隐藏行动 指签约时双方都了解有关信息,但签约后有一方可以利用对方不了解的签约后的信息给对方带来损失的行为,比如偷懒或不尽力行为。隐藏行动是信息不对称的一种特殊情况,签订合同时双方拥有的信息是对称的,但签订合同后,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无法管理、约束,这是内生的,取决于另一方的行为。隐藏行动容易导致“道德风险”。 三、重点剖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