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2版《第三课第一框 政府的职能:管理和服务》导学案

2012版《第三课第一框 政府的职能:管理和服务》导学案

2012版《第三课第一框 政府的职能:管理和服务》导学案
2012版《第三课第一框 政府的职能:管理和服务》导学案

《第三课第一框政府的职能:管理和服务》导学案编制: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我国政府的性质和职能

一、课堂自主探究:

1、我国政府的性质什么,它是由什么决定的

第一问:

第二问:

2、我国政府的职能主要有哪些

3、政府的性质与政府的职能是什么关系

答案:

4、从我国经济的发展,老百姓的吃穿住行用方面,都与政府的工作紧密相关。因此有人说,政府管的越多越好。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二、课堂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1:

下列政治现象是否属于政府职能?若是,属于何政府职能?

1.温岭市劳动保障局和太平街道联合举办的“‘拥抱春天’就业招聘在朝阳”招聘会却让人感到了一股温暖的春风。专门为就业困难人员举行招聘会这在海盐还是首次。

2.3月3日,十一届全国政协四次会议在京召开。

3.知情权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国务院为此专门制定相关法规保护公民获知政府信息的权利。

4.某市三轮摩托车营业不但影响市容,而且常引发交通事故。有关部门多次发文取缔,均因车主抵制而未果。该市修改相关法规,制定了包括折价回收三轮车、帮助车主转岗就业在内的一揽子保障政策和安置措施,从而在较短时间内圆满解决了这一难题。

5.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最终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中央广泛深入开展了党员先进性教育。

6. 新当选的村主任积极工作,极大的美化了村环境。

合作探究2: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于完成“十二五”各项目标任务至关重要。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今年重点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要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全面加强价格调控和监管(二)进一步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三)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四)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五)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六)加强社会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让全体人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七)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八)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九)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十)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思考: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政府的哪些职能?

(1)

(2)

(3)

(4)

合作探究3:

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

思考:政府为什么要在人大会议上作报告?

三、达标检测练习

1.我国政府是()

①国家权力机关②是国家行政机关

③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④是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机关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近年来,重庆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打黑”斗争,集中带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团伙和流氓恶势力。打黑斗争,是在行使()

A.保障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B.组织和领导经济建设的职能

C.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D.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3.下列活动中,不属于履行政府职能的是(C)

①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北京奥运会上夺得51枚金牌

②教育部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

③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出号召要求学习“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④公安部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换发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情况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4.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时每刻都会感受到政府的作用。下列不属于政府作用的是(D)

A.中国人民银行发行流通中所需的人民币

B.工商行政管理局给企业办理登记

C.卫生部严格执行《散装食品卫生管理规范》

D.消费者协会帮助消费者维权

5. 4. 近年来,党和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为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各级政府切实履行职责,提供社会公共服务。以下体现我国政府履行这一职能的是:( )

①2010年修订的《选举法)变城乡居民的“同票不同权”为“同票同权”②某省气象局利用自身的网络技术建立“农网”,为农民免费提供信息咨询③2010年我国政府加大对圈地不建、哄抬房价等违法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④从2009年10月1日起,我国在320个县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

A①③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6.某市有一个混乱的马路市场,由于社区居民有购物需求,马路市场取缔不掉。后来有关管理部门加快建设了标准菜市场,并扶持小摊贩进店经营。现在该社区已经有200多家店铺,居民一般的生活需要都能在社区内办妥。当地政府管理部门的做法

()

①体现了政府管理与服务的统一②体现了城管部门的刚性管理

③是公民进行民主监督的结果④我国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7.材料一: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某市2010年继续实施多项“民心工程”,如全民安居工程、扩大与促进就业工程、农民增收工程、教育扶贫工程、济困助残工程、治污保洁工程、农村饮水工程等。

材料二:为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中央和地方政府推出千余项便民利民措施。公安部推出包括户籍管理、交通管理、出入境管理、消防管理四个方面30项便民利民措施,民政部积极推进婚姻登记管理体制改革,方便成像特别是边远地区的群众办理婚姻登记。各地政府实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量削减行政审批项目,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建立行政审批中心,提高办事效率,推行便民利民服务。

结合材料回答,中央和地方政府为什么推行这些便民措施,实施这些利民工程?

参考答案:

答: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

②我国政府的性质决定的。

③我国政府的职能决定的。

④这样有利于协调人民内部矛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发展。也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答: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

②我国政府的性质决定的。

③我国政府的职能决定的。

④这样有利于协调人民内部矛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发展。也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答: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

②我国政府的性质决定的。

③我国政府的职能决定的。

④这样有利于协调人民内部矛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发展。也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答: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

②我国政府的性质决定的。

③我国政府的职能决定的。

④这样有利于协调人民内部矛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发展。也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答: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

②我国政府的性质决定的。

③我国政府的职能决定的。

④这样有利于协调人民内部矛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发展。也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散文阅读《说起梅花》 导学案

《说起梅花》导学案 学生: 一、基础知识积累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闷.声闷气()供.不应求()悄.然()闷.葫芦()供.奉()悄.悄()不屈不挠.()千里迢.迢()陶冶.()2、解释词义 打破砂锅问到底: 独占鳌头: 二、文本导学 1、初读文本,整体感知,概括作者与三个外国人之间围绕梅花所发生的故事。 2、细读第2段到第8段,勾画出描写梅花的词句。 3、本文第9段描写了哪些赏梅的情境?作者借此写出了梅花怎样的品质与格调? 4、勾画出能够突显文章主旨的句子。 三、作业布置 仿照例句,在“兰、荷、菊”中任选一个作为对象,仿写一个句子。 例句:梅因冬而存在,而冬也因有了梅的芬芳,才多了些热烈,少了些凄凉。

四、阅读链接 1、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赏析:出自元代王冕的《白梅》。白梅生长在冰天雪地的严冬,傲然开放,不与桃李凡花相混同。诗人托物言志,借梅花的高洁来表达自己坚守情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格远志。在具体表现手法中,诗歌将混世芳尘的普通桃李与冰雪林中的白梅对比,衬托出梅花的素雅高洁。 2、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 赏析:出自宋代王琪的《梅》。不接受尘俗一丝一毫的侵染,虽在竹篱边茅舍旁自己也心甘情愿。尘埃:尘土,比喻污浊的事物,犹言尘俗。竹篱茅舍:梅花通常载植在竹篱茅舍旁边,借指简陋的居住条件。这里说梅花“甘心”,是将梅花赋予了人的情感。梅花在简陋的条件下,保持洁心雅性、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用梅花来借喻诗人圣洁的志趣操守。 3、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 赏析:出自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回。冻脸:因花开于冰雪中,颜色又红,所以这样比喻。酸心:梅花花蕊孕育梅子,所以说“酸”。待到时节过后,虽无怨恨,花亦化为乌有,所以说“成灰”。“误吞”句:说梅花原本是白的,因误吞神奇的丹药而换了骨骼,变成红花。“偷下”句:说红梅原本是瑶池的碧桃,因偷下红尘而脱去旧形,幻为梅花。 4、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赏析:出自宋代林和靖《山园小梅二首.其一》。林和靖种梅养鹤成癖,终身不娶,世称“梅妻鹤子”。一二句写梅不畏严寒、笑立风中。“众”与“独”对比,言天地间只有此花,这是何等的峻洁清高。然而梅品虽高,却不骄傲,只在山间小园孤芳自赏,这又是一种何等丰富的宁静与充实的美丽。三四句是最为世人称道的。上句勾勒梅之骨,“疏影”状其轻盈,翩若惊鸿;“横斜”传其妩媚,迎风而歌;“水清浅”显其澄澈,灵动温润。下句描摹梅之韵,“暗香”写其无形而香,随风而至,如同捉迷藏一样富有情趣;“浮动”言其款款而来,飘然而逝,颇有仙风道骨;“月黄昏”采其美妙背景,从时间上把人们带到一个“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动人时刻,从空间上把人们引进一个“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似的迷人意境。

文化游记散文导学案

2019届高三散文专题复习三:文化游记类散文导学案 编制人:季桂锋审核人:陈正燕 【学习目标】 1.了解文化游记类散文的文体特征; 2.掌握文化游记类散文相应题型的解题方法; 3.培养在整体阅读基础上规范、精准解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梳理知识,读透文本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小组讨论,交流探究,反复阅读 【教学过程】 一知识储备 【概念界定】 游记是散文的一种,是作者写游览途中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文章。通过描绘某一地方的山川景物、名胜古迹、珍贵物产、风土人情,或者政治生活、社会风尚等来抒发情感、寄寓哲思,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情感性。 文化散文往往以种种形象或亲身经历,或生活事件,以小见大,表达对生命、生活、历史、社会、文化的永恒思考。 文化游记散文的特点: 1、取材上的文化性,即所写对象是文化意味突出、文化含量丰富的社会现象或自然现象或自然景观,多借助名人、文化古迹,咏史怀人,阐发作者对此的认识和评价,有时在此基础上联系现实,借古讽今,引发人们对历史、现实、人生、社会的深沉思考。 2、文化意识强烈,即明确地从文化角度和文化意识来表现对象。 3、文化解剖具有穿透力,即以独立的文化思考和深刻的文化思想来解剖事物的特征和发掘现象的本质。 4、行文上具有文化韵味,主要体现在语言风格上。 【阅读方法】 步骤一:抓住线索,理解文本内容 文化游记散文要借助某一文化现象、文化景观、文人轶事、文化视角作为抒情载体,其中总是有某种线索。这一线索就是散文组织安排材料的“纲”,往往以“游记”形式开始行文,要注意立足点的变化,

理清行文脉络。同时还要注意文章中时空的转换及作者的情感变化等。 步骤二:狠抓形象,探究精神实质 作者对客观事物的描写存有自己独特的态度或思想,而主旨却隐藏在字里行间,必须认真研读。作者在写游记时并不是把游览中的见闻分毫不差地描绘出来,而是经过了非常明确的截选,有目的性的进行描写,我们必须稳准狠地抓住这些景物、场景或者人物。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一切的截选和描写都为其主旨服务,是为了集中、鲜明地表现中心。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对比衬托等手法都是非常常见且重要的。因此,要探寻到文中隐晦的“神”,必须理解文中“散”的“形”。 步骤三: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深刻内涵及作用 【识记作用】

部编版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一)4 四个太阳导学案

4四个太阳 课题四个太阳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文语言优美,充满童真。因此,本设计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自学、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等多种形式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识字,采用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多种方法理解词句,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语言中用词的准确性及语言的生动性。通过学习让学生意识到:任何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别人认为做不到的事,我做到了就是一种创新。写字教学中,对学生的书写姿势、按笔顺规则书写生字等提出严格要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课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四幅画。(教师) 2.制作本课的生字卡片;准备彩笔。(学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用时:3分钟)1.教师出示课本插 图,请学生一边欣赏 图画,一边想:有什 么问题要询问小画 家? 2.要求学生模仿小记 者有礼貌地提问。 3.出示课文题目,引 导学生读课文,从课 文中得到答案。 1.认真欣赏四幅图画。斟 酌自己能提出什么问题。 2.学生用“我是×××报 的记者,请问……”这样 的形式来提问。 3.自由读课文。 1.学生每人画一幅太阳图画,说说自己画的太阳的颜色。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7分钟)1.要求学生用自己喜 欢的方式读课文。 2.分段读课文,要求 声音洪亮,不丢字、 不添字、不重复。 3.引导学生汇报初读 课文的收获。 1.用不同的符号记录自 己的阅读体验。 (1)不认识的字用圆圈圈 出来。 (2)感兴趣的词画上横 线。 (3)优美的句子画上波浪 线。 2.认真倾听,争做小老师 进行评价,提出有价值的 建议。 3.学生自由汇报自己的 收获。 2.读准下面词语。 太阳街道送给温暖 因为颜色尝尝香甜 三、随文识字,品读课文(用时:20分钟)1.学习第1自然段。 (1)引导学生读第1自 然段,说一说第1自 然段有几句话。 (2)教师引导学生识 记生字“太、阳、道”。 (3)学习第一句话。引 导学生理解叠词。了 1.(1)学生仔细阅读课文 第1自然段,找一找第1 自然段有几句话。 (2)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3)学生列举叠词。 (4)认真听教师的讲解, 试着用“到处”造句。 (5)小组内讨论,围绕“学 3.比一比,组词语。 大()道() 太()送() 忙()香() 忘()阳() 4.用自己的话说说夏天的特点。

最新太阳教学设计 (3)汇编

《太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传说、寸草不生、差不多……”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太阳与人类密切关系,激发与自然科学的兴趣。 4、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体会说明的一些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太阳的特点,体会课文怎样运用举例和数字等方法说明太阳特点的。教学准备:课件,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太阳的一般特点。你们还记得太阳有哪些特点呢?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远大热 2、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1-3自然段,再来体会体会太阳的特点。 3、太阳那么大,那么远,那么热,与我们的关系如何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得。 4、课文中有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读一读这句话,你能读懂什么?这句话告诉我们,有了太阳,才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也说明了太阳与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你觉得这句话讲得对吗?你从哪儿体会到“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二、研读文本 1、学生自由读文。 2、师生探究交流: 随机交流: 你从哪儿体会到了“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A、指生读。你知道了什么? B、语言转换。

1、有了太阳,地球上的庄稼和树木才能发芽,长叶,开花,结果。 如果没有太阳,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 有了太阳,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还从哪儿体会到了”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A、看看云是怎样形成的?水——水蒸气——小水滴——云 吸热凝成漂浮越聚越多 B、雨和雪是怎样形成的?水——水蒸气——小水滴——云——雨雪 C、风又是怎么形成的?风——有冷有热 你还从哪儿体会到了”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A、我们利用太阳光可以干什么? B、我们平时是怎样利用太阳光杀菌的? 引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指导背诵 1、自己读一读这一段话,你觉得这一段话中哪些词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抓重点词:到处……到处……没有……没有…… 3、师生合作背诵 4、学生自己背诵,当堂完成课堂作业本第三题。 四、引出互文 正因为太阳那么大,温度那么高,距离我们又那么远,才能给地球送来适合人类生存的光明和温暖,我们生活的世界才会这么美丽可爱。如果近点,地球就像金星一样,热得像一团蒸汽;远点,就像火星,冷得像一个冰的世界。只有地球离太阳的位置刚合适。这真是一个妙不可言的位置。

(导学案)中考散文阅读

班级姓名(导学案)中考散文阅读 第一部分中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一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1.标题的含义: (1)表层含义:标题的字面含义、在文中的含义; 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2)标题如果是比喻性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我们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或象征义,这样我们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 (2)标题的作用方法总结: 情节上:点明中心事件(关键人、物);成为全文的线索,文章的情节(主要情节)都围绕此展开; 人物上:突出人物的形象或品质; 主题上:揭示(暗示)主旨。 表达上:运用修辞,形象而又有诗意,更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贯穿全文线索、表明写作对象、关联主要情节、象征或比喻、透露情感主旨。 此外还有:引起读者兴趣、制造悬念、烘托、使形象生动等。 二词语、句子、语段的作用 1.词语的表达作用答题套路:生动表现人物或事物的特点;或传神刻画了……事物……的情状,表现了人物……的心情或性格。 2句子语段的作用 1.内容上抒情议论句:画龙点睛、深化中心、揭示主题…… 写景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命运、推动情节发展、衬托、铺垫…… 2.结构上:在开头:设置悬念、引出下文、作铺垫、点题…… (1)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2)其他: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在文中:总结上文、承上启下(过渡)。 在结尾:点题、照应、升华主题。结尾段、句(内容上)总结全文内容,深化了文章中心,(结构上)呼应了开头,(效果)引发读者的思考,使文章留有余味。 3.写法上:欲扬先抑、对比、衬托、象征、设悬念…… 4.修辞上 三理解句子含义 1..要结合文章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倾向分析句子的深层含意。 2.注意句中的言外之意等。 3.注意句中重点词语,明确这些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及一词多义等。 4.要注意结合文题,联系文章主旨。 四.整体感知,筛选要点 解答技巧:1、审清题目意思;2、确定答题区域;3、筛选关联信息;4、分析归纳整合(注意赋分);5、概括要点全面;6、语言表达规范。 五:巧答语句赏析题 (一)答题思路:;先判断这个句子的特点,可以从修辞、描写、有特点的词语入手;在这类句子的作用中选择,用术语解说句子的作用很重要;结合语境具体分析这个句子在这里表达的意思,结合段中心句和文章中心分析表达作用或效果。 答题格式:角度(如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内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或突出了……)表现了(或表达了)……特征(或情感) (二)赏析角度: (1)从修辞角度入手。掌握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比喻、拟人,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夸张,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对偶,句式整齐,表意凝练;排比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反复,富有音乐美,突出强调某一感情。答题模式:运用……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2)从用词的角度入手。答题模式:“……”一词(等词),写出了……的特点或内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3)从散文的语言特色入手。常用的词语有:简洁准确、生动传神、优美感人、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内涵丰富、富有文采、风趣幽默、感染力强、典雅、活泼、凝练、朴素,等等。(2)然后结合具体段落或句子进行分析。

《四个太阳》教学设计

四个太阳 教材分析: 《四个太阳》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作者凭着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创造力,画出四个色彩不同的太阳分别送给四季,给人们带去欢乐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善良的心地和美好的心愿。课文语言优美,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惬意,适合背诵。 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本课围绕“大胆想象、勇于创新”设计教学,以读为主,激发想象,图文结合,读中感悟,激励创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挂、街”等13个生字,会写“园、为”等6个字。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作者所画的四个太阳分别是送给哪个季节的以及太阳与万物之间的联系。 2、过程与方法:在尽情地朗读中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感受课文的语言的亲切、自然;在阅读、交流和思考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到一年四季气候的差异。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感悟到作者通过画太阳表现出的善良的心地和美好的心愿,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难点: 学习生字,通过朗读课文,感悟作者通过画太阳要表达的心愿,感受四季的美景。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 激趣导入 1、老师知道,孩子们最喜欢听歌了,所以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首歌,请你们认真欣赏。师出示视频《种太阳》。歌曲叫什么名字?歌曲中的小朋友他要种几个不同的太阳挂在不一样的天空,今天我们课文中的小画家他要画太阳。孩子们知道他画了几个太阳吗?板书课题《四个太阳》。生齐读课题两遍。 二 .我会认(复习生字词) 昨天认识的生字朋友大家还记得吗?跟他们打个招呼吧! 1、指名认读生字,全班跟读。 2、开火车,认读词语。 3、齐读词语。 三、我会读(诵读感悟) (一)一读课文(读通顺,读懂) 请孩子们打开课本第81页,大声快速地读课文。(老师提出读书要求:不唱读,不拖读,不加字,不漏字,注意长句子中间的停顿,这次读课文还要把课文读懂,想想小画家画了哪四个太阳分别送给了谁?) 1、让学生说一说:文中的小画家,画了哪四种不同颜色的太阳,都送给了谁? 2、指名回答,教师贴出相应的图片,写上文字。 (二)二读课文(读出情感体验) 1、四个太阳全都挂在黑板上了,孩子们,你们最喜欢哪个太阳?就请大声地读一读写它的那一自然段,要读得有感情,读出你的喜欢好吗? 2、把你喜欢的太阳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 A、夏天──绿绿的太阳 孩子们,夏天热起来是什么样子的?(图片) 在这些时候,人们最需要的是什么?(清凉,凉快,凉爽,下雨) 出示第一自然段。 谁能来读读这段,把清凉带给大家。 大家读得真好,老师也想读一读。(师读) 想像老师一样美美地读读这段吗?大家一起来吧! 小作者的心地多么善良,心愿多么美好啊! B、秋天──金黄的太阳 ①你们还喜欢什么样的太阳?为什么?指名读。 ②这里有一个长句子,老师特意把它写出来,谁能一个字不错地读下来? ③出示句子:金黄的落叶忙着邀请小伙伴,请他们尝尝水果的香甜。 ④一片片飞舞的落叶就像一张张请柬来到孩子们中间,邀请大家去尝尝水果的香甜。 ⑤既然金黄的落叶这么热情,老师请男生来齐读这一自然段 C、冬天──红红的太阳 ①你们还喜欢什么样的太阳?指名读一读。

25太阳是大家的导学案

25.《太阳是大家的》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正确读写“红彤彤、晚霞、浪花、睡觉、睡梦”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各国儿童的团结友爱,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 学习重难点 朗读、背诵诗歌是本课的学习重点,理解诗歌的含义是本课的学习难点。 学法指导 读中感、读中悟、以读促思、以读促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学习准备 给学生发放导学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习时间 两课时 课前(两个课时共用) 学案自学 第一课时使用: (一)初读课文 1、快速浏览课文,标出自然段。 2、边读边思考这首诗歌主要写了什么? 这首儿童诗用拟人化的手法,把()当作全世界孩子的朋友,她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里,和()的孩子游玩。 (二)读课文至少3遍,认会“彤、陪”,并一字组两个词,写在书上的蓝线内。会写“彤、霞、陪、趁”正确读写“红彤彤、晚霞、浪花、睡觉、睡梦”等词语。 (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使用: (一)熟读课文,进行以下自主学习: 自学提示1:太阳都做了哪些好事?太阳还能做那些好事? 自学提示2:作者为什么把孩子、小树和鲜花并列在一块来写?这第二小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自学提示3:太阳在其他国家都会干些什么呢? 自学提示4:“太阳是大家的”寓意是什么?除了太阳是大家的,还有什么是大家的? 自学提示5:你想对别的国家里的小朋友说些什么呢? 课中(第一课时) 一、老师导入新课 二、小组合作 (一)初读课文 1、组内检查读课文情况 2、边读边思考这首诗歌主要写了什么? 这首儿童诗用拟人化的手法,把()当作全世界孩子的朋友,她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里,和()的孩子游玩。 3、交流自学生字词情况 1号领读“彤、陪”其他组员跟读,读错的组长教读三遍 2号领读:“彤、霞、陪、趁”,其他组员跟读,读错的组长教读三遍 3号4号交替领读词语“红彤彤、晚霞、浪花、睡觉、睡梦”等词语。 5、交流识字方法。 三、班级展示 展示学习成果。 1.展示生字词,重点指导:彤、趁 2展示读课文。 3展示背诵课文。 4质疑探究

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散文二篇》导学案练习题

散文二篇 国学名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学习目标 1、把握两篇文章的结构,体会罗素随笔简洁而又富有哲理的特点。 2、体会《永久的生命》欲扬先抑的写法;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3、了解作者对人生价值与意义的看法,感受他崇高而博大的胸怀,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 学习重点 体会《永久的生命》欲扬先抑的写法;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学习难点 感受他崇高而博大的胸怀,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 自主突破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兴.味()洗涤.()卑.微()牛犊.()茸.毛()消逝.()繁殖.()蔓.延()凋.谢()遏.制()濒.临()俯瞰.()深渊.()星辰.() 答案:xìng díbēi dúróng shìzhímàn diāo èbīn kàn yuān chén 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生命就像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 ..,那样柔弱。 (2)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 ..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2)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 到濒临 ..绝望的边缘。 (3)在世界的边缘,俯瞰 ..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答案:(1)卑微:卑贱微小,地位低下。(2)蔓延:形容象蔓草一样不断向周围扩展。(3)濒临:接近、将要。(4)俯瞰:从高处往下看。 3.文学常识填空。 《永久的生命》作者,原名湖北武昌人,作家。本文选自。《我为什么而活着》作者,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获1950年奖。

答案:严文井严文锦《严文井散文选》罗素英诺贝尔文学 合作探究 4.阅读严文井《永久的生命》思考: (1)第一段末尾写道:“在这件事上我们都是这样可怜!”为什么这样说? (2)第二段文章用“地面上的小草”比喻什么? (3)最后一段说“我们了解了生命的真实的意义”,你觉得“生命的真实意义”指什么? (4)作者为什么赞美生命? 答案:(1)因为过去了的日子永不再回来,你的力量是那样的小,对于生命上的事你丝毫不能做主。 (2)生命自身的伟大;生命能够不绝地创造新的生命。 (3)生命是永久的、不朽的,它能永远给世界以色彩,永远给世界以芬芳。(4)因为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着它的快乐和威势。 5 .阅读《我为什么而活》思考下列问题。 (1)说说作者一生有几种追求?分别是什么?文章行文思路是怎样的? 答案:三种: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 总-分-总(总提人生追求-分述追求理由-总结表明态度) (2)概括说出作者渴望爱情的原因? 答案:有三方面的原因:a.爱情可以带来狂喜;b.爱情可以摆脱孤独;c.爱的结合可以使人看到梦想的天堂的缩影。 (3)作者寻求知识体现在对哪些领域的追求? 答案:这里写了追求知识的三个方面:a.了解人类心灵;b.了解星星为什么发光; c.理解毕达哥拉斯的力量。 6.赏析下列句子。

2017导学案模板.pdf

丹寨县城关第一小学导学案设计 年级四年级单元 第一单 元 主备人潘正琴执教人 时 间 课题第1课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知识 与 能力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过程 与 方法 1.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 ?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3.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情感 态度 与价 值观 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 1.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教学难点 1.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课前 准备 相关PPT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 环节导案学案二次备课 看一看 导入新课 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 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 的诗人,他们是谁? (根据学生课堂反应,教师提示:一个称?诗仙?, 一个称?诗圣?) 出示学习目标 1.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 明确学习目标

?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3.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议一议 合作探究问题设计: 1.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教师介绍背景。 2.引语:?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 想到些什么呢? 理解题意:?独?是什么意思?有哪位同学 到过敬亭山游玩,知道敬亭山在哪吗?现在我们 就一起去敬亭山看看。(教师出示敬亭山课件) (课件出示) 3.敬亭山自古就是文人雅士聚聚之地,李白 为什么会独坐敬亭山呢?((课件出示写作背 景) 小组长分配任 务,并组织学习 讲一讲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并作补充和 总结 学习诗歌一二句,感受诗人的孤独。 1. 读一二句。 2.理解?尽?,说?众鸟高飞尽?诗意(出 示鸟飞图)(课件) 3.理解?孤??闲?,说?孤云独去闲?诗 意(出示云去图)(课件) 4.读诗,感受诗人的孤独。(板书鸟飞云 去孤独) 5.教师介绍创作背景鸟飞云去本是常见 的自然现象,在诗人的眼中,为何会如此的孤独 寂寞呢?(生交流,师小结:被贬离京城,十 年漂泊,远离故土与亲人,世态炎凉,好友遗忘, 看见鸟飞,云去,有感而发,触物伤怀,难怪这 样的孤单寂寞!) 学习诗歌三四句,感受诗人的不独。 1.读三四句。(课件) 2.体会人山相看:相看是什么意思?(相互 小组完成学习目 标,汇报交流展示

2019届高三语文复习导学案学案30【散文阅读:分析作品结构(2)】及答案

学案30 分析作品结构(二) ——训练反馈 一、对点训练 (一)高考题组 (2018·四川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自然 (美)爱默生 自然就像一个舞台布景,它既适合喜剧,也同样适合悲剧。对于身体健康的人来说,空气就是一剂拥有不可思议效力的补品。在阴沉天空下的暮色中,当我穿行在一片荒芜的坑坑洼洼的雪地里时,我并没有想到任何特别好的运气,但就在这时,我的心中涌起一阵极度的喜悦。 同样,在森林里,一个人抛掉他所经历过的岁月,就像一条蛇蜕掉自己的皮一样,因此无论在生命的哪个时期,他都是一个孩子。在森林里,人们拥有永恒的青春。在这些上帝的花园里,笼罩着端庄神圣的气氛,常年举行着欢宴,园里的客人即使过了一千年也找不到厌倦的理由。 在森林里,理智和信仰回归到我们心中。在那里,我感觉生活中的任何不幸都无法降临到我的身上——没有自然不能修补的耻辱和灾难。站在赤裸的土地上——我的头脑沐浴在无忧无虑的空气中,上升到无限的空间里——所有卑贱的自私自利的想法都消失无踪了。我变成了一个透明的眼球:我空如无物,但我却将万物都纳入眼中,那共同生命的暗流在我全身循环流动。我是上帝的一部分。在那时,最亲近的朋友的名字听起来也觉得陌生而并不重要了:所有的人都是兄弟,都是朋友,谁是主人谁是仆人就只是微不足道的干扰而已了。 我热爱那不受抑制的永恒的美。我从荒野中发现的东西比街道上或村庄中发现的还要亲切自然。在宁静的自然中,尤其是在远方的地平线上,人类看到了和他自己的本性同样美丽的东西。 人们从荒野和森林中体会到的最大的快乐暗示了人类和植物之间的一种神秘的联系。我并不是独自一人无人回应的。它们向我点头,我也向它们致意。风雨中树枝的摇曳对我来说既陌生又熟悉,它使我感到惊奇,但却并不是从未见过,那感觉就像当我认为我的思想公正或行为正确时,我的心中产生了一个更高尚的想法或一种更优秀的情感。 然而我们可以确定的是产生这种喜悦的力量并不存在于自然之中,而是在人的心里,或者在这两者之间的和谐统一中。对于这些喜悦加以大力节制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自然并不总是穿着节日的盛装,相反,昨天还在仙女的嬉戏中散发芳香、闪烁光芒的景象,今天就被忧伤笼罩。自然总是会染上精神的颜色。对于一个遭受灾难的人来说,他内心的火焰中就蕴涵着忧伤。一个刚刚失去了亲近朋友的人会从自然风景中感受到一种轻视,而天空在那些卑贱的人头顶上,也会显得不那么庄严宏大。 1.文章开篇“自然就像一个舞台布景,它既适合喜剧,也同样适合悲剧”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说明第六段画线部分与第一段画线部分之间的联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模拟题组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朦胧的敬慕 ——悼念鲁迅先生 萧乾 ①也许有人比我更怕死,我却不相信有比我再怕看死人的了。走在街上,我从没有胆子向寿衣铺里望望。夜半,即便从很远很远地方飘来的僧器或诵经声,也必害得我用棉被厚厚包起头来,直像那是什么符咒一样。 ②我曾见过三位死人,在我的记忆中,他们都将是我永不会忘记的。而且,我还该陈说我都例外地不曾害怕过:一个黄昏,我的母亲死在我的怀抱里;小学时代,曾排着队去中央公园社稷堂瞻仰过孙中山先生的遗体;最近,在鲁迅先生灵前,我守了两天灵。 ③扶着那绛色帏幔,职务使我看见了数千张陌生的但是诚笃的脸,一个个脚跟都像坠了铅球,那么轻又那么沉重地向灵堂踱。低垂的头,低垂的手,低垂的眉眼和心。待踱到灵堂中央,冥冥中似有什么使他们肃然驻

最新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4《四个太阳》教学设计

4 《四个太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太、阳、道、送、忙、尝、香、甜、温、暖、该、颜、因”13个生字,能正确美 观地书写“太、阳、片、金、秋、因、为”7个生字,认识三个偏旁和一个新笔画。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我”为什么要为每个季节画不同颜色的太阳,体会小作者对大自 然的热爱之情。 4、积累有关描写颜色和感觉的词语,提高学生用词的准确性。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我”为什么要为每个季节画不同颜色的太阳。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生字和“党字头、舌字旁、页字旁”三个偏旁,能正确美观地书写“太、阳、 片、金、秋”五个汉字,认识一个新笔画:横折弯钩。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作者为每个季节画了什么颜色的太阳。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质疑导入 1、师板书“太阳”,出示太阳的图片,让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太阳的了解,师适当补充 (例如:太阳会发光发热,每天东升西落,太阳是一颗恒星,太阳对人类很重要等)。 2、指导“太阳”的书写:“太”字是“大”字加一点,“阳”是左右结构,左边双耳旁的第 一笔叫做横折弯钩,书写时注意左高右低,左窄右宽。(师范写,生观察书空。) 3、师将课题补充完整,指名生朗读课题,引导生就课题质疑(为什么会有四个太阳呢?四 个太阳又是在什么地方),师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师范读课文,生认真倾听。 2、生借助拼音自主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得句子多读几遍。 3、检查生的自读情况。 (1)指名生朗读第1自然段,根据生的朗读情况适当正音,出示词语卡片:街道、一片清凉。指名生认读,正音后再请生朗读第1自然段。 (2)指名生朗读第2自然段,出示词语卡片:金黄、送给、秋天、忙着、尝尝、香甜。 指名生认读,根据生的认读情况强调:“黄、阳、忙、尝”都是后鼻音。正音后再次指名多生朗读词语。 (3)指名生朗读第3自然段,出示词语卡片:温暖。指名生认读,强调“温”是前鼻音,“暖”是鼻音。引导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温暖”的意思,并用“温暖”练习造句。(4)指名生朗读第4自然段,出示词语卡片:颜色、因为,指名生认读,强调“因”是前鼻音,“为”是一个多音字,在“因为”“为了”这些词语中要读第四声。 4、生再次自由练习朗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读得更加正确、流利。 5、巩固识字。 (1)随机抽出词语卡片,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等方式,确保每一位同学都能认读词语。 (2)单独出示本课中的生字,生先自由练读,然后指名生带拼音读,去拼音读。

九年级物理22.3太阳能学案

三、太阳能 【学习目标】1、认识太阳的结构,知道太阳能是人类能源宝库。 2、了解太阳能的利用。 【学习过程】 一、新课引入:请大家快速独立思考以下三个问题,用语言表述出太阳能的来源、特点和应用。 1、我们常用的能源主要有哪些?长期使用这些能源会不会导致能源危机?清洁环保的可再生能源有哪些?冬天我们晒太阳是利用了什么能源?它会不会枯竭和污染? 2、举例说明太阳能是人类能源的宝库,它有哪些特点? 3、举例说明太阳能有哪些应用? 先对子相互交流,再小组内交流,若小组内的意见不统一,请提出来。 二、独立自主学习:请快速阅读课本P174---P177的相关内容,然后独立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1、太阳——巨大的“核能火炉” (1)、在太阳内部,氢原子核在超高温下发生,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因此太阳能本质上是能。 (2)、太阳能以形式向外传播。 2、太阳能是人类能源的宝库 (1)我们今天使用的实际上是远古生物储蓄的太阳能。 (2)我们使用的水能和风能等也是通过转化产生的。 3、太阳能的利用:目前直接利用太阳能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用把水等物质加热,另一种是用把太阳能转化成电能。 4、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不同,_______颜色、表面_______的物体吸收太阳辐射的本领强;_______颜色、表面_______的物体吸收太阳辐射的本领弱。 5、太阳能电池主要用于_______上,日常生活中仅用于_______、_______等耗电较少,工作电压较低的物品上。 6、在化石能源、核能、太阳能三者当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____ _ __。 请结对相互更正,然后在组内展示质疑,如果还有不清楚的地方,请其他小组来帮忙解决。 三、合作互助学习:请仔细阅读课本P174---P177内容,小组结对子先讨论,再独立完成下列问题,有疑问的可以请教自己的对子。 (一)、交流自主学习(组内交流课前预习中的问题,小组长将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汇总)(二)、合作探究: 1、结合课本P175页图22.3-4,说明太阳辐射到地球的能量的利用、转化和守恒的情况。 2、太阳能的来源和优缺点: 3、组内讨论你所发现的日常生活中的利用太阳能的实例,并讨论其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探究1:将质量、温度都相同的水分别倒入两个相同瓶中,用白纸和黑纸分别将瓶包起

高考散文阅读语言特色导学案教师版

高考散文阅读语言特色导学案 复习目标:1、了解散文语言特色,赏析角度2、掌握赏析技法,赏析答题模式,规范答题思路 一、高考典题感知【典题】(2016上海卷)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文后问题。 湖殇熊久红 ①当一双脚站在干涸的湖底的时候,其实,那种心痛的感觉,就像是自己踩在了自己的骨头上。 ②我说的是,在西部腹地,看着被戈壁荒漠一寸寸吞噬掉的艾比湖;我说的是,面对一片白色的盐碱,以及狂风掠过时卷起的漫漫沙尘。 ③对湖而言,它首先带给我们的,应该是那粼粼的波光,是鸥鸟的翔鸣,是蓝天白云的倒映,是渔歌唱晚的恬静,这些特征是湖带给我们的生活体验,也是湖应有的生命品质。而我脚下的艾比湖,正在丧失这些青春,就像一个散失了光鲜的干瘪水果,躺成一汪奄奄一息的物证,那些越来越多从湖底裸露出来的丑陋的盐碱污泥,总是让我联想到一具行将风干的木乃伊,一个湖的木乃伊。 ④青年时期的艾比湖有着1200平方公里的水面;有着几万乃至十几万只野鸭水鸟嬉戏的场面;有着浩浩荡荡芦苇环卫的辽阔水域;有着长河落日大漠孤烟的宁静致远。这些深深的怀念,使得我对眼前的景象,有着撕心裂肺的悲怆。 ⑤在蛮荒的疆域里安插一个湖,应该是上帝对自己分配不公的一个补偿,她带给我们的是对绝望灵魂的抚慰,是对生存状态的重估,是能枕着入眠的一个梦境,而这个梦,曾经真真实实地存在过,在记忆的回望里,碧波荡漾。 ⑥那是八十年代中期,一直对巴金的《海上日出》心存缱绻,期待感受红日出海的璀璨景象。新疆离海太远,使只好以湖的的水域,模仿海的苍茫了。从首府放暑假回来,邀几位同学,骑车六十里,去艾比湖看日出,以弥补对海的贫瘠和渴望。 ⑦由于道路的崎岖到湖边时,太阳早已三尺竿头了。虽没赶上看日出,却被眼前一望无际、绵延至深的芦苇荡所震撼,清风拂过,波涛汹涌。一如百万雄兵拥围着这一城的浩淼,湖的浅滩上,密密麻麻布满了野鸭、灰鸭、斑头雁,随便朝水中甩一片卵石,都会惊飞几十只水鸟,空中盘旋两圈,又栖落水中。湖面很宽,即使极目远眺,也看不见对岸的轮廓。靠近水边是一排沙滩,赤脚从上面走过,可以感受到温热潮润的细沙与脚趾间密切接触的惬意。几行浅浅的脚印,一派浪漫的行程。 ⑧二十多年的时间,都无法淡化湖在往事里的色彩,这幅精美的画面早已长在岁月深处,每一次温故,都在重新涂染一遍色彩,所以,停靠在回忆中的湖,其实,一直都很鲜艳,多少次在梦里,潮涨潮落,清波涟涟。 ⑨但眼前的残败,总让人恍然隔世,觉得这个每年被大风从湖底卷起无数沙尘和盐尘的,这个每年以几平方公里的速度一点点消失的,这个在干涸湖底随处可见禽鸟尸骨和枯苇干枝的,不是记忆里的那个湖啊!它与往日被我们时常念想的碧水清波毫无瓜葛。 ⑩多么希望艾比湖的枯萎是一次误诊! ?但更多时候,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串的数字。近50年,我国失去的湖泊有243个,其中,新疆的数量最多,达62个。罗布泊消失于1972年;台特玛湖消失于1974年;玛纳斯湖消失于1974年;艾丁湖消失于1987年。这听上去多少有些像宣读阵亡名单,但它们确实是从我们眼中一个一个消失的。 ?那些缭绕碧波的绿茵,那些水中游戏的鱼鸟,那些湖面泛舟的渔人,那些环湖晚炊的村庄,都随着湖的消失而泯灭了。 ?通过同伴的结局,艾比湖一定看到了自己悲情的归宿,所以,湖才有了泪的咸涩。如果能发出呐喊,我想,湖是一定要向上天控诉的,控诉那贪婪者、破坏者、无知者、傲慢者,控诉他们以自己的短视,替子孙们挖掘着墓穴。 ?时常看到一些赞美艾比湖的文章,对它仅剩的三分之一的水域,进行热情歌颂,听上去就像是对着一个病入膏肓的人,赞美她美丽的服饰和迷人的发髻,不知道在鱼缸里长大的鱼,会不会朗诵有关海的诗句。 ?我在为一个湖悲哀的时侯,突然想起了那些鸟,那些以湖为生的水禽,它们的翅膀,如何才能越过灾难,飞抵梦想的天堂。 【问题】以第?~?段为例,评析本文语言运用上的特点。(5分) 【答案】这几段在语言运用上主要有下列特点:①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如“那些缭绕碧波的绿茵,那些水中游戏的鱼鸟,那些湖面泛舟的渔人,那些环湖晚炊的村庄”),使作者的感情表达得更悲痛、更强烈,使文章的语气更通畅,更流利;②运用拟人的手法,将艾比湖比拟为人,从而让读者将心比心,更真切地体会环境遭受破坏的严重性,更强烈的表达作者对破坏环境者愤怒;③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将那些盲目赞美艾比湖的文章比喻为“对着一个病入膏肓的人,赞美她美丽的服饰和迷人的发髻,不知道在鱼缸里长大的鱼,会不会朗诵有关海的诗句”,委婉地对这些文章进行批评;④运用联想的方法,由此及彼,由人联想到鸟,联想到鸟面临的灾难,使环境被破坏的恶劣影响更加具体可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⑤运用设问的手法提出鸟要“如何才能越过灾难,飞抵梦想的天堂”这个让人惊心动魄的问题,让读者感受到环境问题的紧迫性,使文章能更好地打动读者。 二、知识回顾与梳理 (一)分析语言特色的答题思路 1、从用词的角度:看有无极富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拟声词、叠音词。 答:文中“动词”“形容词”极富表现力,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2、从句式选用角度:有无连续使用的短句,或长短句结合;有无对偶、排比等整句形式;或整散结合;陈述句与感叹句;反问句。答:①文中多使用短句,如:※※,使语言简洁明快,富有节奏感。(长短句结合:使句子错落有致,节奏富于变化。)②文中多使用整句,如※※,使语言形式整齐,节奏感强,音节和谐,有助抒情。(整散结合:使用整散句结合,使语句波澜起伏,既整齐和谐,又富有变化,语言灵动多变。) 3、从手法的使用角度 ①某种修辞手法答:文中使用了比喻(拟人、对偶、排比、夸张、借代、引用、双关、设问、反问)的修辞手法,如※※,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气势,增加文采,感情充沛,风趣幽默)。 ②某种表现手法答:某部分运用了对比(白描、象征等)表现手法, 如※※,语言鲜明、晓畅如话(婉转含蓄)③从语言的整体风格:答:本文语言很有特色,朴素自然、清新明快(典雅华丽,含蓄蕴藉、辛辣尖锐,方言口语),如※※。④从人称使用角度答:这段文字运用了第二人称(第一人称),如※※,使语言亲切自然,富有抒情性。 (二)分析语言特色的答题步骤: ①概括特点:一两个词即可。(抓角度:用词、句式、修辞、人称、风格) ②举例分析(结合文本)扣内容(析关键词,看上下文),析作用(主旨、情感) ③指出效果(运用术语)【附】常用术语:平实质朴,通俗自然;清新朴素、生活气息、泥土气息;华丽典雅、字字珠玑;含蓄隽永、有感染力;幽默诙谐,寓庄于谐、夸张讽刺;音节铿锵、韵律和谐、节奏明快;准确鲜明、生动形象。 三、拓展练习1、(2011湖北)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问题。 才子赵树理汪曾祺

《太阳》导学案

21、太阳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我知道: 1、认识太阳的远、大、热,知道太阳与人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研究天体的热情。 2、培养学生初步阅读说明文的方法及兴趣。 3、理解“觉得……其实……”“看起来……实际上……”“如果……就……”“虽然……但是……”等关联词的作用。 二、我能独立完成这些学习问题 1.我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把带拼音的字词读5遍. 2.加上关联词语,把句子补充完整。 (1)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没有太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球上就到处是黑暗。 3、请用上“有了……才……”以及“如果没有……就……”两个句式说说太阳与石油的关系。 我展示,我提高。 1、写出雨雪的形成与太阳的关系。 提示:地面上的水→水蒸气→云→雨雪落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21、太阳导学案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我知道: 1、认识太阳的远、大、热,知道太阳与人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研究天体的热情。 2、培养学生初步阅读说明文的方法及兴趣。 3、理解“觉得……其实……”“看起来……实际上……”“如果……就……”“虽然……但是……”等关联词的作用。 二.我能独立完成这些学习问题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在正确的后面打上“√” 1)、课文开头引用了神话故事,是为了说明如今地面上不热的原因。()

散文阅读导学案(一)教师版(1)

散文阅读专题导学案(一)(教师版) 一、知识回顾(完成填空题后,熟记这些知识) 1、散文的文体特征是:形散而神不散(形散神聚)。所谓的“形散”指的是散文取材散,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随意选择,精心安排;也指散文的行文散,可以融叙事、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灵活多样,富于变化。所谓的“神”指的就是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主题、意蕴等,“神聚”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 2、根据文中所写的景、事、人、物、理和表达方式,散文可分为:写景状物类散文、议论说理类散文、文化游记类散文、写人记事类散文四类。 3、阅读散文时要根据题目和所写内容,区分散文类别,以便于在阅读时先把握其“形”,而抓“形”最便捷的方法就是概括段落含意。 4、捕捉线索时要明白:文章的题目、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文中的抒情议论句等都是捕捉线索的切入点。另外,文化游记类散文一般以游踪为线索 5、明辨写作手法。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分辨其写作手法,写作手法是散文布局谋篇的外在形式,又称为写作技巧。常用的术语有:托物言志、借物抒情、以物喻人、托物寄意、寓情于景、对比、联想、想象、欲扬先抑、以小见大等。 6、揣摩关键语句和重点段落。作者情感态度转化的语句、带有修辞手法的语句、文章的主旨句等是揣摩的关键。 二、真题示例 (2015年湖南卷) 童年随之而去(节选) 木心 (节略部分内容提示)母亲、姑妈等人在睡狮庵请和尚做佛事。“我”随着在山上呆了一段时间后,天天吵着要回家,终于—— (1)回家啰! (2)走出山门时,回望了一眼 ---睡狮庵,庵是小的啊,怎么有这样大的庵呢?这些人都不问问。 (3)家庭教师是前清中举的饱学鸿儒,我却是块乱点头的顽石,一味敷衍度日。背书,作对子,还混得过,私底下只想翻稗书。那时代,尤其是我家吧,“禁书”的范围之广,连唐诗宋词也不准上桌,说:“还早。”所以一本《历代名窑释》中的两句“雨过天青云开处,者般颜色做将来”,我就觉得清新有味道,琅琅上口。某日对着案头一只青瓷水盂,不觉漏了嘴,老夫子竟听见了,训道:“哪里来的歪诗,以后不可吟风弄月,丧志的呢!”一肚皮闷瞀的怨气,这个暗趸趸的书房就是下不完的雨,晴不了的天。我用中指蘸了水,在桌上写个“逃”,怎么个逃法呢,一点策略也没有。 (4)满船的人兴奋地等待解缆起篙,我忽然想着了睡狮庵中的一只碗!那碗却有来历------我不愿吃斋,老法师特意赠我一只名窑的小盂,青蓝得十分可爱,盛来的饭,似乎变得可口了。母亲说:“毕竟老法师道行高,摸得着孙行者的脾气。” (5)我又诵起:“雨过天青云开处,者般颜色做将来。”母亲说:“对的,是越窑,这只叫盌,这只色泽特别好,也只有大当家和尚才拿得出这样的宝贝,小心摔破了。” (6)每次餐毕,我自去泉边洗净,藏好。临走的那晚,我用棉纸包了,放在枕边。不料清晨被催起后头昏昏地尽呆看众人忙碌,忘记将那碗放进箱笼里,索性忘了倒也是了,偏在这船要起篙的当儿,蓦地想起: (7)“碗!” (8)“什么?”母亲不知所云。 (9)“那饭碗,越窑盌。” (10)“你放在哪里?” (11)“枕头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