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国历年通胀率与美元价值

美国历年通胀率与美元价值

美国历年通胀率与美元价值
美国历年通胀率与美元价值

报表:美国历年通胀率与美元价值

报表:美国历年通胀率与美元价值(1914-2008)(2009-07-12 13:51:54)转载标签:杂谈

美国通货膨胀率

1914 1.35% 101.35

1915 0.92% 102.28

1916 7.64% 110.10

1917 17.80% 129.69

1918 17.26% 152.08

1919 15.31% 175.36

1920 15.90% 203.25

1921 -10.85% 181.19

1922 -6.10% 170.14

1923 1.80% 173.20

1924 0.45% 173.98

1925 2.44% 178.23

1926 0.94% 179.90

1927 -1.92% 176.45

1928 -1.15% 174.42

1929 0.00% 174.42

1930 -2.66% 169.78

1931 -8.94% 154.60

1932 -10.30% 138.68

1933 -5.09% 131.62

1934 3.51% 136.24

1935 2.56% 139.73

1936 1.04% 141.18

1937 3.73% 146.45

1938 -2.01% 143.50

1939 -1.30% 141.64

1940 0.73% 142.67

1941 5.11% 149.96

1942 10.97% 166.41

1943 6.00% 176.40

1944 1.64% 179.29

1945 2.27% 183.36

1946 8.43% 198.82

1947 14.65% 227.94

1948 7.74% 245.59

1949 -0.95% 243.25

1950 1.09% 245.90

1952 2.29% 271.36 1953 0.82% 273.58 1954 0.32% 274.46 1955 -0.28% 273.69 1956 1.52% 277.85 1957 3.34% 287.13 1958 2.73% 294.97 1959 1.01% 297.95 1960 1.46% 302.30 1961 1.07% 305.53 1962 1.20% 309.20 1963 1.24% 313.03 1964 1.28% 317.04 1965 1.59% 322.08 1966 3.01% 331.77 1967 2.78% 341.00 1968 4.27% 355.56 1969 5.46% 374.97 1970 5.84% 396.87 1971 4.30% 413.93 1972 3.27% 427.47 1973 6.16% 453.80 1974 11.03% 503.86 1975 9.20% 550.21 1976 5.75% 581.85 1977 6.50% 619.67 1978 7.62% 666.89 1979 11.22% 741.71 1980 13.58% 842.44 1981 10.35% 929.63 1982 6.16% 986.89 1983 3.22% 1018.67 1984 4.30% 1062.48 1985 3.55% 1100.19 1986 1.91% 1121.21 1987 3.66% 1162.24 1988 4.08% 1209.66 1989 4.83% 1268.09 1990 5.39% 1336.44 1991 4.25% 1393.24 1992 3.03% 1435.45 1993 2.96% 1477.94 1994 2.61% 1516.52

1996 2.93% 1604.81

1997 2.34% 1642.37

1998 1.55% 1667.82

1999 2.19% 1704.35

2000 3.38% 1761.96

2001 2.83% 1811.82

2002 1.59% 1840.63

2003 2.27% 1882.41

2004 2.68% 1932.86

2005 3.39% 1998.38

2006 3.24% 2063.13

2007 2.85% 2121.93

2008 0.10% 数据缺

右边是代表根据通货膨胀反应的货币价值,也就是说1913年的100美元相当于2007年的2121美元。实际上,数值可能要大于该值,这种差异可能主要来自于CPI统计内容发生了变化。

价值观1

论文摘要:在跨文化交际中,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不同价值观会造成双方交流的误解。中国是以高度服从、高度统一的集体主义思想为依托,进而实现个体价值的;美国是以个人空间最大化——充分自由及充分自主为意识主流的个人主义思想来规范个人行为、实现个人价值的。本文对这两种价值观作了探讨,并分析了产生这两种价值观的文化差异,以有利于减少和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的误解或冲突。 1.引言 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由于国家和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交际双方常常会感受到不同国家和民族间的文化冲突(culture shock)。要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相互沟通受阻、合作受挫、交际失败,最原始的方法是介绍异国文化习俗和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但是,“自Cluckhohn和Strodtbeck(1961)提出价值标准后,人们开始认识到,仅介绍两国文化差异是无法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的失误的。而了解双方的价值标准是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的主要因素”。(庄恩平,1997)跨文化交际是人类生活的共同需要,其复杂性源于文化的多元性、差异性和变动性。文化决定了价值观,而价值观又是道德的基础。Hofstede(1980)认为:跨文化交际的核心是价值观,价值观是“个人或群体主要通过文化交际构成的模式”,是“最深层的文化”。它支配并决定着人们的信念、态度、看法乃至行动,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与持久性。Okabe(1983)指出,文化价值观在交际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交际的通畅与否取决于双方文化价值观念差异的大小,这种鸿沟般的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通常是很明显的。胡文仲教授(1993)指出:“文化的核心价值是观念,而价值观念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的产生和发展与历史和文化传统分不开。”不同的文化有着各自规范的价值观念,这种差异是导致中美思想沟通困难,导致误解和冲突的主要因素。也正因为如此,中美文化差异就产生了“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两大迥异的价值观。美国文化强调个人价值,而中国文化强调群体价值,对这两种价值观的文化差异的分析和探讨将有利于减少或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的误解。 在Hofstede的价值观理论中,“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是体现中美不同价值取向的两个基本概念。前者又称“我们文化”(We-culture),它认为集体利益至高无上,个人应服从于集体意志;后者又称“我文化”(I-culture),它认为个人利益是集体利益之源。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可以说对文化比较最具重大意义,大量的文化差异都可以从中得到解释,在讨论中美文化差异时尤其如此,这也是现代跨文化交际研究者所得出的结论。 本文抓住跨文化交际中的价值观这一内核,通过对中美文化构建的分析,探讨由中美文化差异所产生的不同的价值观,期望能对人们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并提高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对价值观的敏感性及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2.中国的集体主义思想和美国的个人主义思想的产生及发展 2.1中国的集体主义思想产生根源 集体主义(collectivism)从属于社会集体(如国家、民族、种族或阶级),其形式不一。德国哲学家黑格尔主张,个人必须绝对服从民族、国家的法律和制度,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真正的存在和自由,认为民族国家是社会道德的最高体现。法国作家卢梭在《民约论》一书中对集体主义思想作了近代最有影响的表述。他认为,个人必须服从团体的“总的意志”才能获得自己真正的存在和自由。这就是说,个人要服从社会集体。当然,这种“集体主义”是广义的,可以通过不同

美国价值观(中英文对照)

Basic American Values and Beliefs 基本的美国价值观和信仰 Individual Freedom and Self-Reliance 个人自由和自力更生 The earliest settlers came to the North American continent to establish colonies which were free from the controls that existed in European societies. They wanted to escape the controls placed on their lives by kings and governments,priests and churches,noblemen and aristocrats. To a great extent,they succeeded. In 1776 the British colonial settlers declared their independence from England and established a new nation,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In so doing,they overthrew the king of England and declared that the power to govern would lie in the hands of the people. They were now free from the power of the king. In 1789,when they wrote the Constitution for their new nation,they separated church and state so that there would never be a government-supported church. Also,in writing the Constitution they expressly forbade titles of nobility to ensure that an aristocratic society would not develop. There would be no ruling class of noblemen in the new nation. 最早的定居者来到北美大陆建立殖民地是自由的控制存在于欧洲社会。他们想逃避国王和政府的控制他们的生活,牧师和教会、贵族和贵族中流行。在很大程度上,他们成功了。1776年,英国殖民定居者宣布脱离英国独立,建立了一个新国家,美利坚合众国。这样做,他们推翻了英格兰国王,宣布权力治理将躺在人民的手中。他们现在没有国王的力量。在1789年,当

2021年全国两会解读:中国首设调查失业率目标释放三大信号

xx年全国两会解读:中国首设调查失业率目 标释放三大信号 xx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将城镇调查失业率作为今年工作预期目标的指标之一,这一变化背后释放了三大信号。 信号一:感受真实“温度”精准制定政策 城镇登记失业率已为人所熟知,但城镇调查失业率直到xx年才与公众见面,两者在统计的对象范围、数据口径等方面均有不同。 例如,统计城镇登记失业率中的失业人员是由拥有城镇户籍的居民主动申报失业登记而形成,统计城镇调查失业率中的失业人员由统计部门主动调查城镇常住居民而形成。 一方面,城镇登记失业率依赖城镇户籍居民主动申报登记,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数据失真。另一方面,在当前中国人口流动规模巨大,大量农民进城务工的情况下,城镇登记失业率的统计对象仅为城镇户籍人员已经不能与时俱进。 可见,城镇调查失业率更能感受就业市场“温度”而准确反映就业状况,更能体现就业跟随经济波动的变化,更能突出解决当前结构性失业问题,更能精准制定就业政策,由此,设立城镇调查失业率可谓势在必行。 同时,中国政府考虑到设立城镇调查失业率预期目标是首次出现,与城镇登记失业率的并行使用是为了实现平稳过渡。 信号二:接轨国际引导预期 目前全球大多数主要经济体都在采用调查失业率来衡量本国的就业

状况。在过去五年,中国GDP占世界经济比重从11.4%提高到15%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作为宏观经济运行重要的参考坐标之一,中国设定城镇调查失业率预期目标,实现了与其他国家的可比性,准确引导了海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预期。 信号三:聚焦高质量发展做好统计保障 当下中国正迎来新时代,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高质量发展需要什么作为指引?需要什么作为参考系? 答案是高质量的统计和统计指标。xx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统计体系。 为了聚焦高质量,统计部门研究建立能全面客观反映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统计体系显得尤为重要。经济增长由“量”转“质”,设立城镇调查失业率预期目标正是为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新参考。 从数年前,国家统计局建立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统计制度,到xx年开始增点、扩面、提质,建立全国所有城市的劳动力调查制度,再到此番设定城镇调查失业率的预期目标,中国失业率统计工作的转型升级在稳步推进。 xx年底,国家统计局首次公布了各地的绿色发展指数,xx年,调查失业率的预期目标进入政府工作报告,未来一个更加适应新时代,服务聚焦高质量发展的统计体系已经呼之欲出。 内容仅供参考

关于中国失业率的分析

关于中国失业率的分析 一、中国失业率的衡量 失业率是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失业状况的主要指标。目前,中国官方惟一定期发布的失业率为“城镇登记失业率”。它是指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与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扣除使用的农村劳动力、聘用的离退休人员、港澳台及外方人员)、城镇单位中的不在岗职工、城镇私营业主、个体户主、城镇私营企业和个体就业人员、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之和的比。此定义下的失业人员指拥有非农业户口、在一定的劳动年龄内(16周岁至退休年龄)、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的人员。换句话说,凡是没有非农业户口,或者有非农业户口,但是没有进行求职登记的都不算失业者。 城镇登记失业人口忽略了隐性失业人口,排除了大学毕业生和农民工,而这两者的失业率是比较高的,因而结果偏低,因此这种统计方法是不合理的。近年我国正在试点采取更加科学的调查失业率,以使失业率更加更反映中国人的失业状况。 二、中国失业率及其与经济周期波动的关系

近年中国城镇登记失业率总体上处于小幅攀升态势。1999年到2000年,失业率保持在3.1%左右,2001年升至3.6%,2002年底为4%,2003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将达9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左右。之后的几年里,失业率处于小幅下降状态,2007年金融风暴后,失业率又开始上升。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尤其是90年代以来。但同时随着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城市经济优化升级,必然导致工人结构性失业,加上我国劳动力市场和社会保障体制发展的不完善,自然失业率本身就比较高;进入21世纪之后,社会住处转型时期,科技和人的矛盾日益加深,企业在产业结构升级的时候导致一些人的失业,其中很多失业人口素质低下,无法实现失业人口充分再就业;最低工资的提高,使得劳动力市场需求增加供给减少,非自愿失业更加严重;但由于我国近10年左右的经济一直保持较为平稳高速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工作岗位,加上政府宏观政策的调控,使得失业率虽然总体上升但保持在较低的水平。 总结来说,失业率随着经济的增长而下降,随着经济的衰退而上升,这种现象叫做奥肯定律。经济增长时,企业对未来预期高因此对人员的需求也大,中小企业发展起来后也会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经济形势好,人们乐于消费使得内需扩大,经济发展更好就业形势也随之变好,形成良性循环。经济衰退时,反之企业裁员,内需小,大家对未来经济的预期不高,失业率就会下降。同时,失业率不仅受经济波动的影响,还有劳动力市场的完善程度和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有极大的关系。因而现阶段我国要降低失业率,应该保持经济持续增长,政府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扩大消费和内需,增加投资,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总之,降低失业率,还是要立足经济周期,根据经济周期的规律采取不同的经济措施,促进经济的良性发展。

美国人的六种核心价值观

文化是思维的源泉;而价值观是文化的凝聚。以下为你介绍美国人最主要的“六种核心价值观念”,让你能从文化的深度去比较中美观念和思维方式的不同,训练起自己思维差异的敏感性。 1、“个性自由” 在英语中叫做"individual freedom",它是美国人的价值观念中最重要的一个。它起源于美国祖先追求宗教信仰自由的传统。目前,它已演变成追求个性的自由、解放。在语言上的体现为,美国人经常爱用“I think..... I believe.... My opinion is...”这样带有强烈个性色彩的开头语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即便是美国国务卿在代表美国政府讲话时,也会用这样个性色彩强烈的词汇。这与我们汉语的习惯有差别,我们总是在引用别人的东西,很怕把自己暴露出来,俗话说“枪打出头鸟”,所以从汉语中很少能体现出个性。有一次,我去美国朋友家做客,到晚上11:00,已经很晚了,于是我就按中国人的方式向美国朋友告别:“Mr. Steve,it is too late, you should have a rest, I bother you so much, i am sorry for that。”当我说完这些客气话后,美国朋友非常不高兴,说:“No,come on, I don’t think you are bothering me,we talk so good.Listen,if you want to go,it is because you want to go, not because of me”。我起初十分不理解他,我是好意,但这正是价值观的差异。在美国人的头脑中,一个人只要对他自己负责好了,不要去替别人说话。 2、“自力更生” 在英语中叫做“self-reliance”,这是美国人获得individual freedom的必要心理素质。美国人认为每一个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但要真正享受自由就必须要rely on yourself。这种观念体现在语言上就是在与美国人交谈时,他们很少通过炫耀自己的家庭或社会关系来抬高自己;如果你要那么做了只能让别人觉得你是个kid,他们会毫不客气地问你:Ok,we know your father is great person,if we want to do somthing, I am gonna find him.So, what are you? what kind of experience do you have?在美国人的头脑中,一个没有自己生活的人永远只能是个孩子。 3、“机会平等” 在英语中叫做“equality of oppotunities”,美国人的祖先多来自于中世纪英国中下层的统治下,是没有和贵族阶级一样的平等机会。所以,在美洲大陆,祖先们把“平等的观念”写进了宪法。这体现在语言上是,美国人永远愿意倾听别人的意见,给别人机会;一个人在一方面犯了错误,并不剥夺他在其他方面出色的权利。 4、“竞争意识” 在英语中叫做“competition”,美国人认为竞争是永恒的,也是一个人证明他在社会中地位的手段,但同时他也许要与同事的合作。但请注意,美国人所理解的“竞争”中的胜利并不是“惟我独尊”,而是得到别人的理解和认可;另外,美国人清楚的认识到依次的胜利只能说明过去,明天会有更多的挑战,要乐观的面对挑战,参加竞争。 5、“追求财富” 在英语中叫做“seeking the wealth”,我们前面提到过,美国人的祖先大多来自于贫民,追求财富,改善生活成为绝大多数移民的梦想。时至今日现在的美国人对于财富的理解远远超出了他们的祖先,时间、健康、能力、信息等都超出了纸币本身的价值,金钱成为了一种代表符号。总而言之,在美国人看来,一个人要有expectation,这是你个人前进的动力。

美国的文化价值观在广告中的体现

美观的文化价值观及其在广告中的体现 美国的文化价值观通常被归纳为以下几种: (1)个性自由。它是美国人的价值观念中最重要的一个。它起源于美国祖先追求宗教信仰自由的传统。目前,它已演变成追求个性的自由和解放。 (2)自力更生。美国人认为每一个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但要真正享受自由就必须要靠自己。这种观念体现在语言上就是在与美国人交谈时,他们很少通过炫耀自己的家庭或社会关系来抬高自己;如果你要那么做了只能让别人觉得你是个kid,在美国人的头脑中,一个没有自己生活的人永远只能是个孩子。所以美国的孩子也都大多早熟,上学期间不论家庭情况好坏,他们都会有自己的一部分收入,自己赚钱养活自己已成一种社会风气。 (3)机会平等。美国人的祖先多来自于中世纪英国中下层的统治下,是没有和贵族阶级一样的平等机会。所以,在美洲大陆,祖先们把“平等的观念”写进了宪法。这体现在语言上是,美国人永远愿意倾听别人的意见,给别人机会;一个人在一方面犯了错误,并不剥夺他在其他方面出色的权利。随着个人主义的向前推进,男女职业角色的传统划分已被打破,带有性别和种族歧视的招聘、工作都会遭到控告,因此每家公司都会及其小心的避免有歧视的嫌疑。 (4)竞争意识。美国人认为竞争是永恒的,也是一个人证明他在社会中地位的手段,但同时他也许要与同事的合作。但请注意,美国人所理解的“竞争”中的胜利并不是“惟我独尊”,而是得到别人的理解和认可;另外,美国人清楚的认识到依次的胜利只能说明过去,明天会有更多的挑战,要乐观的面对挑战,参加竞争。 (5)追求财富。因为美国人的祖先大多来自于贫民,追求财富,改善生活成为绝大多数移民的梦想。时至今日现在的美国人对于财富的理解远远超出了他们的祖先,时间、健康、能力、信息等都超出了纸币本身的价值,金钱成为了一种代表符号。总而言之,在美国人看来,一个人要有expectation,这是你个人前进的动力。 (6)敬业进取。在英语中统一的叫做“hard work”,多数美国人都会把“敬业、进取”当作自己获得财富和保持财富的手段。在美国的各大商场里,有一种“DIY”的商品最为畅销。很多美国人已经把工作,当成一种人生的乐趣。在竞争面前,只有敬业并不断进取,才能保持自己在竞争中不败! (7)时间观念。美国人认为时间是一项有限的资源,所以他们试着去爱惜时间且加以管理。美国人经常参加有关时间管理的研习会或阅读这方面的书籍,他们似乎都希望能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得更好。专业人士随身带着口袋型记事本,有些甚至是电子的记事本,好随时留意所订的约会与工作截止日期。人们想尽办法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挤出更多的时间来。早期的美国英雄班哲明?富兰克林将这种想法表达得最淋漓尽致:“你爱生命吗?如果爱就不要浪费时间,因为生命即是由时间组成的。”对美国人来说,守时是一种尊重他人时间的表现。通常若约会迟到超过10分钟,就应该向对方道歉或解释原因。知道自己会迟到的人往往会先打个电话,让对方知道自己会晚一点到。 寻找一个最基础也是最能体现美国文化价值观的广告就是耐克的”just do it”,1972年,耐克公司成立,1976年,耐克公司销售额为1400万美元,而到1983年已超过9亿美元。经过短短的30年努力,公司2000年的销售额大约是1972年的5000倍。耐克公司总裁菲尔:奈特说,我们拥有与上帝对话的神奇工具---耐克广告。 确实,在对耐克品牌迅速崛起并雄踞榜首的成功经历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耐克品牌的营销策略十分注重利用广告对品牌精神和运动精神全方位的诠释,而正是广告对品牌精神的演绎成为了耐克产品的灵魂。有了灵魂的耐克是强大的,不可战胜的。耐克广告是耐克神话的缔造者。

美国人的传统价值观

美国人的传统价值观 曹斯烨106150047 对于价值观,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历史学家等都有各自的定义。美国社会学家塔考克?帕森斯(Talcott Parsons)是这样定义价值观的:“价值观是社会中人们一致接受的象征系统(文化系统)中的一个因素,是社会里各种选择或行动目标的标准。”一般来说,价值观包含以下几个因素:其一,价值观是一种抽象的思想观念,是生活经验的总结,是人们判断自己或他人言行的标准;其二,价值观是人们欣赏鉴别的标准;其三,价值观是选择行动的标准,但不是行动的目的,它是无形的不成文规范性规则。每一个社会、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传统的价值观,美国也是。 作为一个有着多人种、多元文化的一名国家,美国的传统价值观即继承了欧洲传统价值观中的部分内容,又通过200多年以来人民的不断打拼创造、不同民族文化的相互作用、相互融合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最终形成了极具有美国特色的,并导致了美国的快速发展的独特的价值观。 美国人的价值观可以从7个方面来阐述: 1、个人主义; 2、注重改变; 3、重视时间; 4、重视平等; 5、强烈的竞争意识; 6、注重效率和实际; 7、个性自由。 一、个人主义 个人主义是美国人的核心价值观。美国人的个人主义与生活在集体主义社会中的人眼中的个人主义并不相同,后者的个人主义被认为是自私自利、为了个人利益不惜牺牲集体利益。而美国人心目中的个人主义是独立和自立。大多数美国人认为个人主义是指“independent”和“self-reliance”,即“each one doing his own thing”.个人即是自己命运的主宰,由自己确立自己的目标,然后自行决定为达到这个目标而采取的办法、付出的努力。个人的生活和工

浅谈美国人价值观中的个人主义

美国人的价值观念 ——浅谈美国人价值观中的个人主义 美国只是一个230多年历史的新兴国家,没有过于悠久的历史文化,没有过于辉煌的历史古迹,虽然像一叶漂游于水中的浮萍一样没有根基,但同时也就意味着它没有历史的包袱。所以,不管何时,它都可以轻装上阵。 或许由于它是这样一个特殊的国家,所以在我的印象当中,我一直觉得美国是一个有个性的国家,美国人是一群有个性的生物体,虽然我没有去过美国。它的多元文化、消费方式、种族主义等等,都有着自己个性的印迹和特色。 在这里,我更想谈谈美国人的价值观念。 什么是价值观?人类学家克拉克洪(Clyde Kluckhohn)从个人与社会的行为模式、方式和目的等方面对价值观这样定义说,价值观是“个人或群体所特有的一种显型或隐型的认为什么是可取的观念,这一观念影响人们从现有的种种行动、方式和目的中做出选择。”美国社会学家Samovar和Porter则都认为:“价值观是规定性的,告诫人们什么是好的和坏的,什么是正确的和错误的,什么是真实的和虚假的,什么是正面的和反面的,等等。”价值观念包括很多方面,比如个人主义观念、物质观念、竞争观念等。 个人主义是美国人价值观当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组成部分。荷兰人类学家Geert Hofstede曾就五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个人主义取向程度做过调查和比较, 调查结果表明美国社会中的个人主义占第一位。 “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这个词最先是由法国政治学家、思想家托克维尔使用的。在19世纪40年代,他在考察了美国多个月之后写下了《论美国的民主》一书。托克维尔在这本书中最先提出了“个人主义”这一概念,并对它作了详细系统的阐释。他说“美国人不是把个人主义看作一个缺点而是看作一个近乎完美的品德, 它代表创造性、开拓性、积极进取精神以及不向权威屈服的自豪因此个人主义通常产生骄傲感,美国人认为它是美国文明独特的、最吸引人的地方”。 在英语单词的书写过程中, “我”字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求大写, 而“我们”、“你们”、“他们”、“你”、“他” , 则不必大写。所以,从这个小小的侧面也可以看出, 在美国“我”比“我们”、“你们”、“他们”等其他任何人的地位都要重要。 在美国,每一个美国人都深信:每个人都有同等的价值,没有一个人生来就比别人高贵,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机会。人们并不会因为你是总统就得仰视你,并不会因为你是富豪就得巴结你。父母的大名帮不了什么忙,没有人会来买账,总统的孩子一样可以去加油站擦汽车,去餐馆端盘子。 对美国人来讲,个人奋斗有着独特的内涵和渊源,因为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模式的重要内容。

american values(美国的价值观)

As for values, my first thought about changes in America's values is that we are all much more materialistic than when I grew up, and making money seems so much more important to both individuals and to businesses. But I also think this is a value change that seems to be going on world wide, including China. Do you agree? Obviously I don't know what it is like in China, but the Chinese who live here have strong beliefs in both being well educated - and accumulating lots of wealth. And they tend to be very wealthy, at least in this part of the country. Lately the real estate market here has been booming, raising values, but the newspapers have all sorts of stories about how a lot of the buyers are wealthy Chinese buyers, both from here and from China. They are either buying here for investment reasons, or buying here to provide their children with homes. Frequently, they are paying all cash, which has not been that usual here, considering how expensive real estate is in this area. The other change in American values, and I have no idea if this is happening in China, is our focus on children. Families seem to revolve around their children's needs, buying them lots of toys, clothes, etc., even if they do not have a lot of money. In fact, a few years back, I read a study that when families go to restaurants, 80%

美国人文化价值观

美国人文化价值观 文化价值观,从很大程度上讲,是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是对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对生活的发现和诠释。它的形成与一个民族的历史经历、社会发展和民族构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美国人的文化价值观当然也不例外。 按照对文化定义的宽泛性解释(即“生活方式”),美国人的文化价值观将包罗万象,涉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这里限于篇幅,仅择其要者略作议论。 l.认真工作。在美国人看来,工作是人们必须严肃对待的事情,它不仅是人们谋生的手段,而且还是人们活在世上必须履行的“天职”。根据《圣经》的教旨,“既然人总得以某种方式从事某种事业,所以,工作本身就是一件好事”。鉴于此,美国人在评判一个人时,首先关注的就是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成就。一个人的工作成就越大,这个人的价值也就越高。 2.尽情娱乐。美国人对游手好闲者极其鄙视,但并不排斥娱乐本身。传统的美国清教主义思想对娱乐持冷淡甚至否定的态度,但现代美国人,尤其是消费社会的美国人,已把他们先祖的教诲置之脑后,视娱乐为生活的一部分。在他们看来,娱乐是一种放松,一种解脱,一种消遣,一种调剂。它非但不与工作相抵触,反而有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因此,美国人有“拼命工作,尽情玩耍”(work hard and play hard)一说。 3.勤奋努力。美国人对勤奋努力有两层意思的理解。第一,“做点事情比闲着要强一百倍”。因此,工作中、生活中遇到阻力挫折时,美国人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努力去克服战胜困难,而不是等待他人来帮助化险为夷。第二,“勤奋努力会给人带来成功”。美国人是西方理性主义的信仰者;认为宇宙是机械性的,人是大自然的主人。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人就会取得成功,就会掌握自己的命运。 4.乐观豁达。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像一个血气方刚、开始人生旅途的青年人一样,对自己的美好前景充满着自信和憧憬。事实上,打从美洲“新大陆”发现,到美国西部边疆的开发,直到现在迅速发展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美国人基本上一直以乐观豁达的眼光注视着周围的一切。他们不迷恋过去,对现状也较少满足,而更乐意展望未来,矢志不移地努力去迎接和创造更美好的“明天”。因为心中装着“明天’,所以,美国人能以乐观豁达的态度对待人生道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 5.珍惜时间。美国人认为,时间是一个朝某一方向不停地流动的东西,人们可以追溯它的过去,但决没有把流逝的时间追回来的本领。基于这一认识,美国人对时间很吝啬,不肯轻易地浪费一分一秒,他们精于安排工作、学习、娱乐和社交的时间,力争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理想的效果。预约某人见面,必须事先打招呼;邀人作客,得在一二周前发出请帖;去看医生,不可翩然而至;要与友人“侃大山”,也不可突登“三宝殿”。美国人这么做,一方面表现了他们对别人的尊重,不私闯“隐私区”,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们对时间的珍惜。在美国这样一个高度商业化的国家里,时间与金钱常常是可以划上等号的。 6.金钱至上。美国的私有制经济决定了雇主与雇员之间的金钱关系:雇主出钱,雇员出力;雇员的劳动时间一部分作为工资由他领取,另一部分则转换成利润进人雇主的腰包。从这个意义上说,时间对雇主和雇员来说确实意味着金钱。另外,美国商品经济发达,且家族血缘、社会等级观念比较淡薄,所以,金钱的多少成了衡量一个人的社会地位、个人价值的主要参照系数。无怪乎美国人把金钱看作通向幸福港湾的“方舟”。ark 7.追求独立。美国个人主义观念中的重要一点就是独立精神。从孩提时代起,美国家长和幼儿教育工作者就鼓励孩子们自主、自立。在家庭琐事上,在小朋友之间的交往中,大人们总是循循善诱地启发、开导孩子,决不越俎代庖,更不会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身上。孩子们从小被教导要学着自我判断、自我决定、自我负责,切忌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更不可唯唯喏喏,听凭摆布。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孩子知道自我独立的重要性。以便他们日后在社会中寻找到自己的位置。

美国文化价值观

美国人的七种价值观 (1)个性自由。它是美国人的价值观念中最重要的一个。它起源于美国祖先追求宗教信仰自由的传统。目前,它已演变成追求个性的自由和解放。 (2)自力更生。美国人认为每一个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但要真正享受自由就必须要靠自己。这种观念体现在语言上就是在与美国人交谈时,他们很少通过炫耀自己的家庭或社会关系来抬高自己;如果你要那么做了只能让别人觉得你是个kid,在美国人的头脑中,一个没有自己生活的人永远只能是个孩子。所以美国的孩子也都大多早熟,上学期间不论家庭情况好坏,他们都会有自己的一部分收入,自己赚钱养活自己已成一种社会风气。 (3)机会平等。美国人的祖先多来自于中世纪英国中下层的统治下,是没有和贵族阶级一样的平等机会。所以,在美洲大陆,祖先们把“平等的观念”写进了宪法。这体现在语言上是,美国人永远愿意倾听别人的意见,给别人机会;一个人在一方面犯了错误,并不剥夺他在其他方面出色的权利。随着个人主义的向前推进,男女职业角色的传统划分已被打破,带有性别和种族歧视的招聘、工作都会遭到控告,因此每家公司都会及其小心的避免有歧视的嫌疑。(4)竞争意识。美国人认为竞争是永恒的,也是一个人证明他在社会中地位的手段,但同时他也许要与同事的合作。但请注意,美国人所理解的“竞争”中的胜利并不是“惟我独尊”,而是得到别人的理解和认可;另外,美国人清楚的认识到依次的胜利只能说明过去,明天会有更多的挑战,要乐观的面对挑战,参加竞争。 (5)追求财富。因为美国人的祖先大多来自于贫民,追求财富,改善生活成为绝大多数移民的梦想。时至今日现在的美国人对于财富的理解远远超出了他们的祖先,时间、健康、能力、信息等都超出了纸币本身的价值,金钱成为了一种代表符号。总而言之,在美国人看来,一个人要有expectation,这是你个人前进的动力。 (6)敬业进取。在英语中统一的叫做“hard work”,多数美国人都会把“敬业、进取”当作自己获得财富和保持财富的手段。在美国的各大商场里,有一种“DIY”的商品最为畅销。很多美国人已经把工作,当成一种人生的乐趣。在竞争面前,只有敬业并不断进取,才能保持自己在竞争中不败! (7)时间观念。美国人认为时间是一项有限的资源,所以他们试着去爱惜时间且加以管理。美国人经常参加有关时间管理的研习会或阅读这方面的书籍,他们似乎都希望能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得更好。专业人士随身带着口袋型记事本,有些甚至是电子的记事本,好随时留意所订的约会与工作截止日期。人们想尽办法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挤出更多的时间来。早期的美国英雄班哲明?富兰克林将这种想法表达得最淋漓尽致:“你爱生命吗?如果爱就不要浪费时间,因为生命即是由时间组成的。”对美国人来说,守时是一种尊重他人时间的表现。通常若约会迟到超过10分钟,就应该向对方道歉或解释原因。知道自己会迟到的人往往会先打个电话,让对方知道自己会晚一点到。 三.一些认识和看法 靠读书来了解美国只是对背景的熟悉,想要真正的了解一个完整的美国最好的方法是融进他们的生活,虽不是每个人都能出国,但美剧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就我最近看过的连续剧《越狱》和《绝望主妇》还有女生比较喜欢的《绯闻女孩》,他们的背景是变化中的美国,是美国式的生活在银幕上的展示。《越狱》反映着国家的体制以及政治力量间的较量、权利的争斗、在那样一个阶层里现实的混乱与黑暗。《绝望主妇》讲述的是普通美国人的生活,有君子有小人,有正直有邪恶。“性”的开放,暴力事件,家庭里的枪支,父母对待子女的态度,同性恋

中美核心价值观比较

中美核心价值观比较 童海玲222009313011026 摘要 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包括经济核心价值观、政治核心价值观、文化核心价值观、生态核心价值观、社会核心价值观和人本核心价值观。美国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同样包括经济价值观、政治核心价值观、文化核心价值观、生态核心价值观、社会核心价值观以及人本核心价值观。中美两国除了在生态核心价值观方面有着共同点之外,其他的核心价值观都存在着本质的差异。 关键词:中国美国核心价值观比较 中美文化的差异体现在方方面面,而其中价值观的差异也是十分明显的。因此,了解中美价值观的差异势在必行。下面我将从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社会、人本这几个方面来分析比较中国和美国的核心价值观。 1、经济核心价值观比较 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和最高抽象是“发展”和“富强”,而美国资本主义经济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和主线是“富裕”和“私有”。发展和富强是现今中国的主题,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所在,中国所追求的富强,包括富裕和强大,美国式的“富裕”也隐含着发展,这是两者的共同之处。但是两者有着原则上的差别。首先,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是建立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 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础之上而发展的,而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则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基础之上的发展,这是两者之间具有决定意义的差别。从生产资料公有制是高度社会化发展这一必然要求上来看,中国社会生产力必将比美国式生产力发展得更高更快。中国不仅要强调发展生产力,同时也强调消灭阶级,消灭剥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而美国资本主义的“私有”性质则决定了美国式富裕是有差别的富裕,这是两者的根本界限所在。 2、政治核心价值观比较 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和灵魂是“民主”和“法治,美国资本主义政治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和要求是“民主”和“人权”。民主法治是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所系。社会主义法制的加强又保障了人民民主权利的实现,中国的民主法治与美国的“民主”“人权”虽然从字面上看意思差不多,但是两者的实质有着很大的差异。美国的民主,固然尤其进步的一面,但它却是以私有制为前提、以资本为前提的民主,人民的话语权往往被资本的话语权所淹没,是金元政治的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它从根本上否认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而社会主义民主则是以公有制为前提、以平等为前提的民主,是真正代表了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民主,它从制度和情理上真正实现了人民群众的当家作主。而美国式的“人权”,则是具有两面性、欺骗性和反动性的人权,代表的是整个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是资产阶级的人权,是典型的美国式虚伪民主和政治幌子。 3、文化核心价值观比较 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价值观的主题和内在要求是“文明”和“先进”,美国资

美国电影文化价值观解读

电影中美国文化价值观(1)电影是文化和价值观传播的载体,而美国价值观是西方资本主义的主导价值观,通过一系列有世界影响的大片,在无声无息中渗透美国的价值观,使之成为世界价值观的主流,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普世价值,成为世界人民的生活信条和生活指南。 李徽:《变形金刚 3》所折射的美国文化价值观浅析:一、新时期美国寻梦:美国梦指的是: 在美国人人享有均等机会,可以通过自身不懈努力获得成功,实现理想。二、重书个人主义英雄轶事:美国人信奉个人主义,追求个人幸福已成为一种社会共识。“追求个人自由,崇尚个人价值”的个人主义精神。美国英雄是平民英雄———通过自身不懈努力而获得成功的人。三、再现救世主义救世神话:美国人深信“我们是上帝选中的民族,我们要把自由传播到世界各地。个人价值、个人主义、英雄主义、崇尚自由这些美国文化价值观念的核心内容正随着影片不断侵入其他国的本土文化。 白姣:《当幸福来敲门》美国文化价值观浅探——一、影片创作背景:美国好莱坞影片《当幸福来敲门》是根据美国著名的黑人投资专家克里斯·加德纳出版的同名自传小说改编而来,是借鉴的真实的人和事,它叙说了美国一个小人物如何从社会底层挣扎着追求成功的过程,属于一个典型的美国式励志故事。二、影片主要故事情节:《当幸福来敲门》是美国著名的黑人投资家克里斯·加德纳真实的人生故事的翻版,讲述了一个非常感人肺腑的励志故事,它是一部美国20 世纪 80 年代的平凡小人物的艰辛奋斗的血泪史。三、影片所折

射的美国文化价值观:美国文化的三大构成要素是基督传统、共和主义和个人主义,其核心就是崇尚人人平等自由和个人奋斗的价值观。 1. 首先,该部影片体现的是美国社会生活中独特的幸福观。 2. 其次,该部影片反映的是人们对于美国梦的不懈追求。 3. 然后,该部影片还具有浓郁的基督教色彩,真实地再现了清教徒的奋斗历程。 4. 再者,该部影片反映的核心价值观就是美国人非常崇尚的个人主义。首先,影片中体现了主人公独立的观念和自助的精神; 其次,美国人的个人主义价值观表现在对他人的尊重; 再者,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表现在艰苦的个人奋斗历程; 最后,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还表现在对个人、社会、家人的责任感。 5. 该部影片中还反映了美国人核心价值观中的其他思想。 任晓琨:从《变形金刚 3》看美国文化价值观的折射:、《变形金刚 3》概况。二、《变形金刚 3》中的美国文化价值观:( 一) 新时期美国寻梦:所谓美国梦,它有双层的含义,从广义的角度分析它是指美国的自由、平等和民主,从狭义的角度分析则可以理解为,在美国这片土地上只要相信经过不懈的努力和奋斗就能获得更好的生活,并实现自身理想,这就意味着人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勤奋工作、创意、勇气和决心才能迈向繁荣,而不是依赖某种特定的社会阶级或者他人的援助,而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准则是他拥有财富的多少。( 二) 重书个人主义英雄轶事。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都是美国文化价值的核心,其中个人主义体现的是美国人对自由的崇尚,而英雄主义则是针对个人价值的追求。( 三) 再现救世主义救世神话:

美国文化的价值观

四、美国人的价值观 因为在本书中我们经常需要对美国社会进行分析和讨论,因此,简要叙述一下美国文化的一些主要方面——赋予美国人生活以意义的共同价值观和信仰,是很有帮助的。这样一个简述也为我们提供了对一个社会展开详尽观察的机会。 对我们而言,美国的文化价值观是那样的熟悉,因此很难注意到它们。它已成为了我们的生活背景,我们离不开它们,就像鱼儿离不开水一样。它们是一种想当然的东西,从我们的出生到最后死亡,文化一起决定着我们的生活。如何文化发生了变化,那么我们也就不能成为现在的自己了。 美国人的种族、职业、信仰多种多样,因此,美国文化是最多元性的文化之一。煤矿工人和公司经理、爱尔兰血统的波士顿天主教徒和新奥尔良的科利奥尔人——他们都是美国社会的一部分,同时也为美国文化增添了光彩。但是,尽管存在着这些差异,某些共同的价值观模式还是能够清楚地被区分出来的。 1、美国人的传统价值观 罗宾·威廉斯在他的《美国社会:一个社会学的解释》(罗宾·M·威廉斯,Jr.,1970)一书中给出了一套美国人的基本价值观,为我们这一部分的讨论提供了基础。此外,许多其他社会学家也区分出了一系列美国人共有的价值观。这些论断已得到了外国游客的赞同,他们观察到了同样的典型美国人的特征。在美国人中进行的民意测验也证实了这些价值观,测验结果表明美国人仍然信守冈纳·莫德尔(Gunnar Myrdal,1962)所说的“美国人的信条”。威廉斯列出了如下传统的美国人价值观: 个人成就。个人成就是所有美国人评价最高的价值观之一。美国人赞扬和奖励那些才艺出众和成就辉煌者,尤其是那些通过艰苦工作而取得成就的人。一个人的价值常常被赞同于其在商业、艺术或其他重要领域中的成就。但是,对成就的这种强调,特别是往往用经济方面的状况来衡量成就,就与尊重一个人仅因为是其自身的原因的观念相冲突。 工作。美国社会是建立在艰苦工作的基础上的。来到这片荒原的早期移民必需努力工作,这不仅仅是为了争取较好的社会条件,更是为了能生存下去。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人们的生产提供了可能性,同时,这些殖民者也意识到,一个农民、猎人或矿工的劳动不仅仅给他自己,而且也给整个社会带来了财富。这就形成了这样一种价值观,工作被视为是取得较好的社会条件的手段。这个新国家开放流动的社会结构也为那些努力工作的人们提供了出人头地的机会。到现在为止,工作仍然是美国文化中一个重要的价值观。 道德关怀和人道主义。作为美国人虔诚的宗教信仰的一部分,早期美洲殖民者对那些比他们不幸的人们的福利有关深切的关注。不过在实际生活中,美国人并不经常把这种价值观付诸实施。同时,人道主义价值观与美国人其他的一些主要价值观存在逻辑矛盾。比如,个人成就的价值观就使很多美国人难以接受国家福利计划。在他们看来,让社会的一部分人来养活那些根本不工作的人是不合理的。但是,如果其他人显然是由于其自身难以抗拒的原因而陷入贫困的(例如水灾受害者),则大部分美国

中国历年GDP,失业率,通货膨胀率,经济增长率数据及图

中国国内人均生产总值表(元) 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人均GDP 7858 8622 9398 10542 12336 14185 16500 20169 23708 25608 30015 35181 ————————《中国统计年鉴》 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3500040000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中国人均GDP 2000200120022003 200420052006 200720082009 20102011 785886229398 10542 12336 14185 16500 20169 23708 25608 30015 35181年份 人均GDP

中国失业率(%) 年份 1990 2005 2010 2011 失业率 2.5 4.2 4.1 4.1 ————————《中国统计年鉴》 00.511.522.533.544.512 34 中国失业率2.5 4.2 4.1 4.1 失业率

中国近年的经济增长率 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增长率(%) 8.0 7.5 8.3 9.5 10.1 10.4 10.7 11.4 10.5 8.6 7.0 ————————————《中国经济报》 0246810121234567891011 增长率(%) 8 7.5 8.3 9.5 10.1 10.4 10.7 11.4 10.5 8.6 7 增长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