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智能终端说明书

智能终端说明书

智能终端说明书
智能终端说明书

台区智能配变终端TTU

说明书

XXXXXXXX公司

1

目录

1.概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1.1应用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1.2 产品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2.终端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2.1终端外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2.2结构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3. 主要技术指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3.1使用环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3.2电源工作指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3.3模拟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3.4功率消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4.终端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4.1 终端基本架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4.2配变监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4.3状态量采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4.4通讯通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4.5台区设备监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4.6数据处理及传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4.7数据统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4.8就地及外接设备异常指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4.9后备电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4.10自恢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4.11无线管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4.12安全防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5.终端端子图及指示灯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5.1 终端侧面端子定义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5.2 终端指示灯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5.3重载连接器接口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6.调试口简要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7.终端故障及解决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8.装箱清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2

1.概述

1.1应用范围

台区智能配变终端安装于柱上变压器台区,具备对配电变压器0.4kV低压设备实现电能分配、电能计量、无功补偿以及供用电信息的自动测量、采集、保护、监控及安全防护等功能。配变终端通过信息汇聚并上传至配电自动化主站,,具有“标准化、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的智能化特征,实现智能台区的精益化管理。

1.2 产品特点

台区智能配变终端产品功能全面,以智能台区配变终端为核心,实现台区的配变监测、智能无功投切监测、低压进出线监测、三相不平衡治理和智能巡检功能,并具备安全加密功能。对配电台区各设备进行集中管控,并通过多种通讯方式将相关信息上送至主站系统。台区智能配变终端其特点如下:

配变监测:对台区电压、电流、温度等实时数据采集和上传。

自动抄表:台区总表采集,获得台区精细化运行数据;可扩展宽带载波抄读用户电表数据。

台区设备监控:对台区馈线开关、漏电开关等设备自动监控。

智能无功补偿监控:对智能无功补偿设备信息实时采集。

微功率无线维护:由于箱体安装位置环境复杂,目前终端提供方便的现场无线调试,升级。

三相不平衡治理:通过对台区三相不平衡情况的监测,通过换相装置进行平衡调节。

故障定位与指示:通过监测自身状态和外接开关故障等信息就地指示及自动上报。

安全防护:具备基于内嵌安全芯片实现的信息安全防护功能。

2.终端结构

2.1终端外观

终端尺寸大小:259 mm(宽)*276 mm(高)*184 mm(深)(含重载连接器)。

3

4

2.2结构设计

终端采用插件式设计,各功能插件独立设计,按不同的功能将电路设计为独立的子板, 各子板通过欧式板间连接器连接到总线底板上。

3. 主要技术指标

3.1、使用环境

环境温度:-40℃~ +70℃ 海拔高度: ≤1000m

环境相对湿度(在25℃时) : 10%—

100%

3.2、电源工作指标

使用交流三相四线制供电,在系统故障(三相四线供电时任断二相电)时,交流电源可供终端正常工作。

1)额定电压:AC220V/380V,50Hz 允许偏差:-30%~+30% ,额定电流: 5A ;

2)终端加上电源、断电、电源电压缓慢上升或缓慢下降,无误动或误发信号,当电源恢复正常后可自动恢复正常运行;

3)电源恢复后保存数据不丢失,内部时钟正常运行;

4)电源由非有效接地系统或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三相四线配电网供电时,在接地故障及相对地产生10%过电压的情况下,没有接地的两相对地电压将会达到1.9倍的标称电压,维持4小时,终端不损坏。供电恢复正常后终端可正常工作,保存数据无改变。

3.3模拟量

1)精确测量范围

电压:176~264V;电流:0~6A;频率:45Hz ~55Hz

2)测量精度:

电压:≤±0.5%;电流:≤±0.5%;频率:≤0.01Hz;有功功率:≤±1%;无功功率:≤±1%;

功率因数:≤±1%;视在功率:≤±1.0%;电度量:≤1.0%。

3.4功率消耗

1)终端静态功耗:≤10 VA;

2)电压、电流回路功耗:≤0.5VA

4.终端功能

4.1 终端基本架构

终端由电源模块、开关量采集模块、核心控制模块、通讯模块等模块组态构成,所有模块应能在电源模块的辅助下独立运行或在核心控制模块的协调下运行,且模块即插即用。

4.2配变监测

对台区实时采集配变低压侧的总三相电压、电流.,实现基本配变监测功能:

1)三相电压、电流有效值及3~13次谐波分量;

2)电压偏差、频率偏差;

5

3)三相电压/电流不平衡率;

4)电压合格率统计;

5)分相及三相有功、无功功率、四象限累积电量;

6)台区变负载率。

4.3状态量采集

终端能采集8组开关量状态信号,支持单点无源遥信;软件防抖动时间可设,事件记录分辨率达到2ms及以上。

4.4通讯通道

4.5台区设备监测

用电信息监测功能:配变终端可通过RS485、以太网等通信方式与集中器通信实现配电台区的用电信息采集,包括失电信息、用户侧电压数据信息。可通过宽带载波等通信方式与低压用户终端等设备通信实现配电台区的用电信息采集,包括供电电压、用电负荷、低压开关监测等。

6

开关监测:通过RS485接口接入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及塑壳断路器,实现对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分/合状态、剩余电流值、电压/电流和事件报警等信息的监测;采集低压进出线开关的位置等信息。

环境温度或变压器状态监测:配置温度、湿度传感器实现对户外配电箱、配电站和箱式变电站的温度、湿度信息的监测,可配合风机等设备自动调节;可对油浸式变压器的油温、油浸式变压器的瓦斯保护状态、有载调压/调容变压器的档位状态、干式变压器的绕组温度、干式变压器的风机状态等变压器状态信息进行监测。

智能电容器监测:通过485通讯实现智能电容器容量、投切状态、共补/分补电压等信息监测及状态并上传。

三相不平衡治理功能:智能配变终端可通过对台区三相不平衡情况的监测,控制接入的智能换相开关或其他三相不平衡调节设备进行三相不平衡的调节。

4.6数据处理及传送

1)配电台区失电、故障等事件发生时,智能配变终端应实时自动记录、上传和追忆;

2)智能配变终端实时记录采集的模拟量数据,并每15min主动上送配电自动化主站。主动上送的模拟量数据可设置。当地记录数据包括了变压器低压侧三相电压、三相电流;三相有功功率,三相正、反向无功功率,有功电量,正、反向无功电量;三相电压、电流总畸变率,三相电压、电流不平衡度;变压器有功功率损耗,无功功率损耗;

3)智能配变终端循环存储不少于1024条事件顺序记录,采用文件传输方式上送最新的1024条记录模拟量数据曲线记录至少保存30天。

4.7数据统计

智能配变终端统计按日统计并记录,统计时间1年,统计数据支持配电自动化远方调用,终端统计数据包括:

1)常规统计数据:总、尖、峰、平、谷的有功电量和正、反向无功电量;配电台区线损、变损;平均负荷率;日重过载次数及时段;日运行时间;

2)极值统计:三相电压最大、最小值,三相电流最大、最小值及出现时间;功率因数最大、最小值及出现时间;三相电压、电流畸变率最大值,电压、电流不平衡度最大值及出现时间;

3)电压监测统计:电压监测统计以1min作为一个统计单元,取1min内电压预处理值的平均值,记录保存按月、按日累计各相别电压合格率;记录保存按月、按日累计各相别电压偏差超

7

上限和超下限累计时间;计量15分钟平均电压。

4.8就地及外接设备异常指示

智能配变终端具有本地指示灯终端运行、通信、遥信等状态,检测到通讯异常或者终端自身故障情况(如各功能板卡及重要芯片发生故障)时,可本地显示并表示出具体异常事件类型。

智能配置终端能监测所采集设备的各个通信接口状态,记录通信接口的通信开始时间,通信中断时间,并记录在终端系统日志文件中,当通信出现异常时,能将其以遥信的方式上报远方主站。

4.9后备电源

1) 采用超级电容(尺寸不大于45*60*34,符合RoHS要求)作为终端后备电源,置于终端内部。当终端主电源故障时,超级电容能自动投入,并维持终端工作不少于2分钟,并具有与主站通讯3次完成定时上报数据的能力。

2) 失去工作电源,终端可保存各项设置值和记录数据不少于1年。

3) 超级电容免维护时间不少于8年。

4.10自恢复

终端重新上电或运行复位后,具有自动恢复功能,保持原有的各项设置值。

4.11无线管理

无线方便本台区终端与现场设备的实时数据对接,也可以通过微功率无线通讯在局域网内,使用户更加方便的使用台区终端。

4.12安全防护

具备基于内嵌安全芯片实现的信息安全防护功能,安全防护功能包括基于国产商用密码算法的统一密钥和数字证书,可与配电主站实现双向身份认证、参数配置等的签名验证、数据的加解密与完整性保护;具备监视安全芯片工作状态功能。

8

5.终端端子图及指示灯定义

5.1 终端侧面端子定义图

485接口为标准RJ11接口:“3”表示485-A,“4”表示485-B

以太网接口为标准RJ45接口:1、2收发,3、6收发

9

10

5.2 终端指示灯定义

指示灯

灯指示说明

5.3重载连接器接口定义

重载连接器规格定义,包含电压输入、电流输入、直流量输入和数字量输入等信号,其中1-10选用2.5mm2插针,23-30选用1.5mm2插针,其余选用0.5mm2,具体端子定义如下所示:

11

6.调试口简要说明

485通讯说明:

485-I~V速率2400~9600可配,用于连接外联其他485设备;

485-VI用于维护:9600 n。

以太网通讯说明:

Net1:IP:192.168.1.208 端口:2404 子网掩码:255.255.255.0 网关:192.168.1.1;Net2: IP:192.168.1.209 端口:5100 子网掩码:255.255.255.0 网关:192.168.1.1。

7.终端故障及解决方法

8.装箱清单

12

智能终端设备项目实施方案

智能终端设备项目实施方案 规划设计/投资分析/实施方案

智能终端设备项目实施方案 移动智能终端配件,即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智能终端时适 配的附件产品,主要包括壳套保护类、电源配件类、耳机视听类、外设拓 展类、饰品配件类等。随着移动智能终端行业的快速发展,功能化、个性 化消费需求日益明显,使得配件市场空间亦不断扩大。以智能手机配件为例,2016年全球手机配件市场规模达到627.13亿美元。 该智能终端项目计划总投资5142.78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3594.3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9.89%;流动资金1548.44万元,占项目 总投资的30.11%。 达产年营业收入10974.00万元,总成本费用8739.16万元,税金及附 加96.78万元,利润总额2234.84万元,利税总额2639.87万元,税后净 利润1676.13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963.74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 43.46%,投资利税率51.33%,投资回报率32.59%,全部投资回收期4.57年,提供就业职位222个。 坚持“实事求是”原则。项目承办单位的管理决策层要以求实、科学 的态度,严格按国家《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的要求,在全面完成调查研究基础上,进行细致的论证和比较,做到技术先进、可

靠、经济合理,为投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以客观公正立场、科学严谨的态度对项目的经济效益做出科学的评价。 ...... 移动终端作为简单通信设备伴随移动通信发展已有几十年的历史。自2007年开始,智能化引发了移动终端产业的变革和跨界融合,移动智能终端行业成为信息通信技术领域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之一。移动智能终端引发的颠覆性变革揭开了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序幕,开启了一个新的技术产业周期。快速的产品技术迭代和高强度的市场竞争使移动智能终端市场逐步成熟,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为代表的移动智能终端产品迅速普及,广泛渗透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智能手机终端的数据采集及分析系统

智能手机终端的数据采集及分析系统 主要功能如下: 采集使用数据采集程序手机的手机号码:数据采集程序必须开通GPRS,实时传输采集数据及监听服务端指令;所以会有一定的数据量。为解决用户因GPRS传输采集数据产生的费用,所以记录用户的手机号码。 采集GPS信息:经纬度,时间,速度; 采集无线网络状况信息:GSM,GPRS网络情况; 获取的无线网络信息并附加GPS信息,帮助数据分析专家系统分析处理; 数据采集终端的主要功能如下: 实时诊断网络信息; 诊断分为空闲时诊断与使用时诊断; 空闲时诊断:根据运营商的相关规定设定网络异常指标;当手机处于空闲状态时,指定频率(秒)获取无线网络的基本参数,如CID,LAC,BSIC,BCCH,RxQuality,RxLevel,C/I,C/A,TxPower,TA,TS等;根据设定的异常指标来判断是否出现异常;如果出现异常则保存本次信息,并获取此时此地的GPS信息、本手机的手机号码一并发送至指定服务器,由“数据分析专家系统”分析处理。 发送数据内容:本手机的手机号码+无线网络基本参数+GPS信息; 数据格式:XML文件格式; 传输方式:使用GPRS进行数据传输; 使用时诊断:用户使用手机时,检测用户使用过程中无线网络的状况;如手机数据下载过程中,检测总的下载量,下载时间,是否下载成功,如果不正常则记录本次使用过程; 诊断项: 2通话:未接通、掉话、呼叫时延; 2短信(SMS),彩信(MMS):是否发送或接受成功、发送或接受时间; 2GPRS Attach:Attach是否成功、Attach成功的时长PDP激活,PDP激活是否成功、激活成功的时长; 2WAP数据传输:WAP登陆测试;WAP登陆是否成功;WAP登陆成功时长; 2WAP刷新测试:WAP刷新是否成功;WAP刷新成功时长;

新版《信息安全技术-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安全技术要求和测试评价方法》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doc

《信息安全技术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安全技术 要求和测试评价方法》 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 1 工作简况 1.1任务来源 经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0)主任办公会讨论通过,研究制定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安全技术要求和测试评价方法的国家标准。该项目由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由公安部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公安部第三研究所)负责主办。 1.2协作单位 在接到《信息安全技术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安全技术要求和测试评价方法》标准的任务后,公安部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立即与相关厂商进行沟通,并得到了多家业内知名厂商的积极参与和反馈。经过层层筛选之后,最后确定由新能聚信(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标准编制协作单位。1.3主要工作过程 1.3.1成立编制组 2012年12月接到标准编制任务,组建标准编制组,由本检测中

心、新能聚信及北京奇虎联合编制。检测中心的编制组成员均具有资深的产品检测经验、有足够的标准编制经验、熟悉CC;其他厂商的编制成员均为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的研发负责人及主要研发人员。检测中心人员包括俞优、顾健、陈妍、陆臻、张笑笑、沈亮等。 1.3.2制定工作计划 编制组首先制定了编制工作计划,并确定了编制组人员例会安排以便及时沟通交流工作情况。 1.3.3参考资料 该标准编制过程中,主要参考了: ?GB 17859-1999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划分准则 ?GB/T 18336.3-2015 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技术安全性评估准则第3部分:安全保障组件 ?GB/T 20271-2006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GB/T 25069-2010 信息安全技术术语 1.3.4确定编制内容 移动智能终端应用有着自身的特点,在测试策略上不能完全照搬传统应用软件的测试策略、方法和内容,需要分析其使用特点以及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一些安全性隐患,针对这些隐患提出针对性的安全要求,可以有效提高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从而保证终端用户的软件使用安全。 移动智能终端号称永远在线,可以随时联机公共网络和专用网络,

基于可信计算的移动智能终端安全技术研究

第21期2015年11月No.21November,2015 无线互联科技 Wireless Internet Technology 就当前的现状来看,传统的安全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某些不可忽视的安全问题,为此,为达到良好的移动终端运行状态,要求当代相关技术人员在研究网络环境的过程中应注重将新兴可信技术应用于下一代网络,以此解决网络安全问题,且为用户提供一个安全的网络平台。以下就是对基于可信计算的移动智能终端安全技术的详细阐述,希望能为当前网络环境的进一步改善提供有利的参考。1 传统安全技术 传统的安全技术主要包括几个方面:第一,由于病毒是影响网络环境安全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因而相关技术人员在应对安全威胁问题的过程中通常以杀毒技术的应用途径,即“砌高墙、堵漏洞、防外功”的方式来避免病毒的侵害影响到网络环境的安全。但由于防病毒技术属于被动防御方法的一种,因而其安全防护成效有一定的限制性。第二,ESET Mobile Security、Lookout Mobile Security、360手机卫士、金山等均是传统安全技术的应用形式。此类安全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主要通过识别的方法检测数据库是否存在病毒,并对其展开行之有效的处理。但就当前的现状来看,传统安全技术在实践应用的过程中逐渐凸显的功耗、资源受限等问题影响其防御性能的发挥,因而在此基础上,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相关技术人员应致力于开发新型安全技术,最终达到良好的安全防御效果。2 可信移动平台发展趋势 可信计算到目前为止已经经历了10多年的历史,同时其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也逐渐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2004年,相关技术人员在可信移动平台研究的过程中即制定了可信移动平台TMP硬件体系,并在体系内容完善的过程中实现了安全移动计算环境的营造。此外,在2005年,TCG以MPWG设置方式深化了对移动设备安全问题的研究,最终为可信移动平台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数据参考。另外,基于MPWG设置的基础上欧洲于2006年1月提出了“开放式可信计算”的计划思想,并鼓励相关科研单位参与到计划实施过程中,继而为网络安全问题的解决提供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除此之外,TCG于2007年颁布的TMP规范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可信移 动平台运行环境的安全性,且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可信技术构架的设计,达到了最佳的安全问题控制目标[1]。3 可信移动平台安全特性 就当前的现状来看,可信移动平台的安全特性首先体现在安全性检验层面上,即安全性检验推动了移动设备可信启动目标的实现,并便于相关技术人员在对可信移动平台进行操控的过程中可及时检测出网络环境中所蕴含的病毒及恶意程序部分,最终由此提升网络环境的安全性。同时,可信移动平台的完整性检验特征亦体现在其逐渐实现了TCB完整性的检验,继而为用户提供更为完整性的信息。此外,安全存储也是可信移动平台安全特性的体现,即可信移动平台为用户提供了较为安全的数据存储环境,且通过证书及各类密钥的应用为机密性信息营造了一个良好的信息存储环境,并避免网络黑客拷贝行为的产生影响到机密性信息的安全。另外, 可信移动平台的构建也逐渐达成了对访问的有效控制[2] 。4 基于可信计算的移动智能终端安全技术的应用4.1 可信硬件结构 在当前网络运行环境中为了提升移动智能终端运行的安全性,要求相关技术人员在对可信移动平台进行操控的过程中,应逐步完善可信硬件结构的设计。对此,首先要求相关技术人员在可信硬件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应基于智能手机硬件结构的基础上完善处理器架构的设计,且保障Application Processor处在开放式的操作状态,继而实现对系统的有效控制。其次,由于基带处理器在可信硬件结构设计中占据至关重要的位置,因而相关技术人员应通过合理的设计路径有效控制信道编解码及无线modem部分,且最终满足用户通信需求,达到最佳的安全通信状态。再次,在可信硬件结构设计过程中应注重通过安全防护措施的实施来避免不安全通信问题的出现[3]。4.2 可信软件结构 在移动智能终端安全技术应用过程中可信软件结构的设计也是至关重要的,对此,要求相关技术人员在可信软件结构部分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以合理化安全元件及安全存储卡的设计方式来满足硬件层设计条件,并通过MTM模块的 作者简介:雷贵(1988-),男,河南信阳,本科,研判员;研究方向:视听新媒体。 基于可信计算的移动智能终端安全技术研究 雷 贵,班增辉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二九三台,河南 郑州 451100) 摘 要: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终端计算能力逐渐增强,但其发展过程中对安全技术的合理运用也逐渐引 起了人们的关注。此外,随着移动平台开放性及灵活性的显现,移动终端运行环境的安全性遭到了一定的威胁,为此,为保障移动终端运行的安全性,对其技术层面的应用展开更为深入的研究与探讨是非常必要的。文章从传统安全技术分析入手,详细阐述了可信移动平台的安全特性,旨在推动当前通信手段的进一步创新。关键词:可信计算;移动;安全技术

长沙智能终端设备项目规划策划方案

长沙智能终端设备项目规划策划方案 参考模板

报告说明— 移动终端作为简单通信设备伴随移动通信发展已有几十年的历史。自2007年开始,智能化引发了移动终端产业的变革和跨界融合,移动智能终端行业成为信息通信技术领域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之一。移动智能终端引发的颠覆性变革揭开了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序幕,开启了一个新的技术产业周期。快速的产品技术迭代和高强度的市场竞争使移动智能终端市场逐步成熟,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为代表的移动智能终端产品迅速普及,广泛渗透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该智能终端项目计划总投资3833.2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039.5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9.30%;流动资金793.6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0.70%。 达产年营业收入6622.00万元,总成本费用5024.80万元,税金及附加71.74万元,利润总额1597.20万元,利税总额1889.24万元,税后净利润1197.90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691.34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41.67%,投资利税率49.29%,投资回报率31.25%,全部投资回收期4.70年,提供就业职位140个。 移动智能终端配件,即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智能终端时适配的附件产品,主要包括壳套保护类、电源配件类、耳机视听类、外设拓展类、饰品配件类等。随着移动智能终端行业的快速发展,功能化、个性

化消费需求日益明显,使得配件市场空间亦不断扩大。以智能手机配件为例,2016年全球手机配件市场规模达到627.13亿美元。

目录 第一章总论 第二章投资单位说明 第三章背景及必要性 第四章项目市场分析 第五章项目建设规模 第六章项目建设地方案 第七章土建工程研究 第八章项目工艺说明 第九章环境保护 第十章项目职业安全管理规划第十一章项目风险应对说明 第十二章节能概况 第十三章实施方案 第十四章项目投资可行性分析第十五章项目经济收益分析 第十六章项目总结、建议 第十七章项目招投标方案

数据采集终端简介

移动数据采集终端 应用背景: 在当今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之下,互联网技术正以难以想象的迅猛速度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前景为业界看好,移动生活也已深深植入我们日常生活。移动终端作为载体,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其发展趋势将对移动互联业务产生深远影响。 移动开放平台,是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硬件设备为载体,提供一个专业性的服务平台,它向商户和用户开放,供它们使用。商户利用平台能够快速地将自己的行业应用整合接入,以互联网网页、移动互联网网页、移动客户端的形式提供给用户。用户可以在各类型的平台上分别获得如电子商务、生活缴费、社交等各种类型的服务。平台届时将产生海量的数据,其带来的数据价值将十分可观。 伴随着智能终端(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及移动通信(3G)的发展,原来运行在PC上的信息系统(如邮件系统、即时通信、网页浏览、协同办公、网络购物、社交网站等)逐渐转移到智能终端设备上。可以预见未来几年60%以上的业务将会逐渐转移到智能终端系统上来。产品概述: 移动数据采集终端由平板电脑、拍摄支架、及文通OCR识别软件组成。他采用主流平板电脑配置后置800万高清自动对焦摄像头,可快速获取清晰证照图片。通过OCR识别软件,可以快速识别身份证、驾照、名片等多种身份证件,以及车辆行驶证、车牌号等车辆信息。配合专有拍摄支架及视频触发、自动分类功能,可以实现快速批量采集证件信息。 功能特点: 可脱机运行:通过相机置的存储功能,可实现对于固定车辆的管理,无需工控机,实现无人值守 主流硬件配置,系统运行流畅,小巧便携,功能齐全。 采用文通文字识别(OCR)技术,可识别身份证、名片、驾照、护照、港澳台证件、军官证等身份证件,以及行驶证、机动车VIN码、车牌号等车辆信息。 支持自动触发、自动裁边旋转、自动分类;配合拍摄支架,位置角度固定、光线均匀;方便用户操作,提高识别率,非常适合批量证件快速处理。 根据用户需求可以定制开发其他类型证照(如印业执照、发票、支票等)。 提供Android开发JAR包。 典型应用领域: 出租屋式旅业(小旅馆)管理:入住旅客登记 流动人口管理:入户普查 特种行业:开锁业、家政、中介等行业证件登记 展会、访客、会员卡:证件、名片登记 警务通:巡逻执勤、交警执法(驾照、身份证、车牌、行驶证识别) 保险:车险查勘(采集车辆信息及驾驶人身份信息),寿险销售(身份证、名片) 电信实名制:代理网点采集身份证 信用卡申请:采集身份证信息 二手车交易:采集身份证、行驶证

天津市智能终端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天津市智能终端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2015-2017年) 智能终端是指具有高集成度、高性能的嵌入式软硬件和开放式操作系统的智能化设备,涉及芯片、操作系统、重要元器件、整机设计与制造等领域,主要产品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智能机顶盒、智能穿戴设备等。大力发展智能终端产业,对于促进我市电子信息产业结构升级,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为落实国家《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和我市《关于促进我市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实施意见》,全面推动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制定本行动计划,实施期限为2015-2017年。 一、产业现状 近年来,我市智能终端产业快速发展,2013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0亿元,聚集了三星、展讯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金融终端等主导产品发展迅速,2013年智能手机产量1亿部,占全国产量的7%,平板电脑产量1500万台,形成了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高新区、西青开发区等产业聚集区。 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市智能终端产业链还不完整,产业链上游的智能终端研发设计、核心芯片设计、关键元器件等高附加值环节缺失,导致产业的本地配套能力较弱;产品结构过于单一,智能手机产品收入占产业总收入的70%以上;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骨干企业数量偏少,2013年产值过百亿的企业仅有3家,智

能终端产业整体实力和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 二、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发展思路 以京津冀协同发展和滨海新区开发开放重大国家战略为契机,以构建完整的智能终端产业链为目标,以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丰富产业产品门类、增强产业本地配套能力为导向,坚持“核心突破、链式延伸、多元并重”的发展思路,重点发展智能终端研发制造和芯片设计制造环节,带动关键零部件配套和应用服务环节发展,充分利用北京的研发资源优势和河北的产业基础,加快引进龙头骨干企业,实现产业的链式聚集和联动发展,打造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智能终端产业基地,为建设具有天津特色的智慧城市提供重要支撑。 (二)发展目标 加快推进智能终端产业结构升级,提升产业的本地配套能力,建立起完整的智能终端产业链,实现芯片设计制造、终端制造及零部件配套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格局,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 到2017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00亿元,其中2015年达到1100亿元,2016年达到1160亿元;百亿级企业达到7家;产业的本地配套率达到40%以上;智能手机产量达到1.1亿部,平板电脑产量达到1800万台,研发新型智能终端产品百余种。 三、主要任务和发展重点 (一)主要任务 1.加快引进和培育骨干龙头企业

开题报告-电能智能采集终端器设计

辽宁科技学院 本科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电能智能采集终端器设计 专题:软件设计 系别: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自BG071班 学生姓名:李健 学号:1031107109 指导教师:赵双元 2011年04月13日

开题报告撰写要求 1.开题是本科毕业设计最重要环节之一,学生要高度重视开题报告的撰写工作。 2.开题报告一式一份,由学生妥善保管,最后连同毕业设计任务书、说明书等相关资料一起装入学生本科毕业设计资料袋中存档。 3.开题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 4.开题工作应在教学进程表中,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第二周周末前完成。 5.学生查阅的参考文献(含指导教师推荐的参考文献),设计类题目一般不少于10篇,论文类一般不少于12篇。

一、本课题的目的及意义,研究现状分析 电能,作为现代社会中最为重要的二次能源,它的应用成度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与此同时,各行各业对电力系统供电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电能采集对电力系统电网和电气设备的安全、经济高效的运行以及维护人们日常生产和生活的正常秩序都有着重要意义。 电能采集是现代电力营销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的电能量结算是依靠人工定期到现场抄读数据,在实时性、准确性和应用性等方面都存在不足。而用电客户不仅要求有电用,而且要求用高质量的电,享受到更好的服务。因此提高电力部门电费实时性结算水平, 建立一种新型的抄表方式已成为所有电力部门的共识。 电能智能采集终端系统是将电能计量数据自动采集、传输和处理的系统。Ⅰ型智能采集终端是专变用户电能信息采集终端,实现对专变用户的电能信息采集,包括电能表数据采集、电能计量设备工况和供电电能质量监测,以及客户用电负荷和电能量的监控,并对采集数据进行管理和传输。它克服了传统人工抄表模式的低效率和不确定性,推进了电能管理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传感器、自动化仪表以及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使得无论是机电脉冲式还是电子式电能表已能够较好地满足当今电能自动采集技术的需要。预计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电能采集系统的终端采集装置将以机电脉冲式电能表和电子式电能表两种仪表为主。 根据电能表的发展趋势,实现智能采集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电能表本身来解决。即是采用IC卡形式的电能表,用户在售电机上买电后将卡插入自己的表中即可用电,预先将使用的电量记录在售电机内,实现先买电后使用;另一种就是利用自动抄表系统来解决。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以后者的发展为主。许多国家和地区都都已广泛采用自动抄表系统代替传统的人工抄表。 具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实现了电能智能采集的用户大约有260万户家庭,在具体实施电能智能采集上所采用的技术多种多样,且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电能智能采集系统的功能逐步完善。但受硬件设施、通信技术等制约目前电能智能采集系统的普及率仍不高。因此,如何改进电能智能采集系统、发展电能采集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智能终端安全风险、策略、规划及方案研究

智能终端安全风险、策略、规划及方案研究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徐良、何晓明 一.智能终端面临的安全风险 企业移动化场景包括移动办公、移动营业厅、移动经分、移动桌面云等应用,在移动互联网严峻的安全形势下,用户使用移动终端主要面临敏感信息泄露、后台应用系统被入侵导致违规业务操作等风险。 1.移动终端上的风险 1)移动终端丢失,存储在终端本地的敏感数据泄露。 2)移动终端植入病毒木马,盗取企业应用本地敏感数据,截取执行过程数据。 3)企业应用被篡改,盗取应用本地敏感数据,截取执行过程数据。 2.网络接入风险 1)移动终端与后台应用系统之间的传输数据被窃听截取(明文或弱加密)。 3.业务应用系统风险 1)利用从移动终端网络传输中盗取的帐号信息,以“合法”身份登录应用系统进行违规 业务受理或窃取敏感信息。 2)通过分析移动终端上的应用程序,发现应用系统安全漏洞,非法入侵进行违规业务 受理或窃取敏感信息。 二.BYOD安全策略设计 基于上述安全风险,BYOD的安全策略需要从监、管、控三个方面来考虑,覆盖设备、网络、应用、数据四个部分,具体的管理策略待进一步细化。

三.智能终端安全防护需求 以“安全、快捷、灵活、体验”为目标,移动智能终端在安全防护上需要从“端、管、云”三个方面考虑,并实现策略统一管理。 1.“端”注重体验和效率。 1)在终端侧需要实现企业应用统一入口;所用应用单点登录,体验同PC浏览器; 集中消息管理、安全性和稳定性。 2)在终端接入控制上支持多种认证方式,按需选用。 2.“管”确保安全和效率。 1)在企业应用端,安全SDK支持主流OS平台,支持跨平台;提供本地文件/数 据加解密接口;提供网络访问加密接口。 2)在网络上,支持应用到网关、设备到网关的端到端VPN加密。支持虚拟协议 栈技术,支持全IP应用;提供应用专属VPN隧道、网络开放权限小;数据在 应用层高强度加密,防止本地网络层窃取。 3)在终端侧,需要提供安全沙箱功能。可以创建独立的安全存储区,将企业数据 和个人数据隔离;企业数据被高强度加密算法加密;应用或资产注销时,按照 安全策略擦除终端本地数据。 3.“云”实现开放集成。 1)安全平台SDK支持业务应用快速集成,SDK提供灵活的接口方式,支持数据隔 离、通道管理、数据加密、本地文件加解密等安全接口。 2)支持业务应用通过管理平台客户端启动,支持业务应用单点登录,支持业务应 用主动推送信息至应用商店,支持企业应用的集中发布。 4.可实现基于用户、设备、网络、应用、内容的统一策略管控。 1)用户(WHO):员工、访客、供应商、合作伙伴、最终用户等 2)时间(WHEN):日期、时间 3)地点(WHERE):地理位置(公司内/外,省内/省外) 4)设备(DEVICE):设备类型、设备版本、安全策略设备状态 5)网络(HOW):接入类型(WLAN、VPN) 6)应用(WHAT):公司所有应用、公司大部分应用、公司受限应用 四.涉及的关键技术 (一)多域 为适应不同业务应用场景需求,需要在终端上划分工作域和个人域。工作域进行企业级、较高安全需求的操作,如公司OA、邮箱、移动营业厅等;个人域进行 个人的、一般安全需求的操作,如社交、游戏等。工作域的较高安全需求包括企业 OA、邮箱等信息应保密,不得被其他域非授权访问;企业APP不得被其他域非授权 访问;工作域可安全连接企业网络。 在安全目标上要实现域与域之间的安全隔离,域A中的进程/应用无法非授权访问域 B中的数据;只有在安全策略允许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授权访问。

智能终端软件开发报告

《智能终端软件开发》 设计报告 班级: 116112 姓名:刘佳慧(20111001971) 周林(20111001954) 指导老师:徐战亚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信息工程学院 2014年1月 一、项目背景和意义 尿急是一个麻烦的问题,每个人都可能遇到,然而在陌生环境中强忍内急苦苦寻找厕所更是不少人都曾有过的尴尬经历。当然,把千辛万苦找到的厕所标记出来,让更多的人轻松的找到,是再好不过了。所以我们设计并开发了一款可以快速定位附近公厕,打发蹲坑时间的实用好玩的基于android的手机软件——窝粑粑。 二、软件简介 软件架构

1、界面设计 采用了新颖的win8风格的界面,主页面布局了软件的几个主要功能。页面可以侧滑,侧滑后是账户界面和软件维护界面。 2、软件功能 周边的坑: 厕所的具体位置用经纬度坐标表示并且在地图上显示出来,用户还可以自定义搜索的范围,更快更高效的寻找合适的厕所,同时还有导航功能,使用户在陌生的环境中也能快速的找到厕所。

我发现的坑: 用户可以将已找到的厕所地址信息上传到在线地图并标记,方便自己方便他人。 厕所的前世今生: 厕所文化是一个很宽泛的话题,古今中外都有不同的看法,这里介绍了厕所文化的由来和一些历史上关于厕所的趣闻轶事。厕所是使人放松、振奋和感到享受的圣地。人们必须关注所有公共厕所设施的更新改造,使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一个良好的厕所环境体现了对于使用者的尊重,反过来,使用者也会尊重它,这样,人们的举止也相应地变得越来越文明。

萌马桶: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舒适健康的前提下,新奇有趣的造型更能令人们身心愉快。这里展示了最近几年的高科技新型马桶和一些世界各地的趣味马桶。 厕所有鬼: 在一些影视作品和民间传说中,厕所是十分容易闹鬼的一个场所。可怕的搞笑的哀怨的各种鬼怪故事让人害怕之余又忍不住想探究更多,在此奉上几篇经典鬼故事,因为是实习作业,时间和能力有限搜集的鬼故事不是很多。

信息安全技术 移动智能终端安全监测产品安全技术要求(标准状态:现行)

I C S35.240 A90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 G A/T1528 2018 信息安全技术移动智能终端安全监测 产品安全技术要求 I n f o r m a t i o n s e c u r i t y t e c h n o l o g y S e c u r i t y t e c h n i c a l r e q u i r e m e n t s f o rm o n i t o r i n g p r o d u c t s o f s m a r tm o b i l e t e r m i n a l s 2018-11-05发布2018-11-05实施

目 次 前言Ⅲ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安全功能要求1 5 安全保障要求4 6 等级划分要求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 B/T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三 本标准由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提出三 本标准由公安部信息系统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三 本标准起草单位:公安部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二公安部第三研究所二北京峰盛博远科技有限公司二北京北信源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二北京娜迦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艳二胡亚兰二刘继顺二俞优二陆臻二顾健二沈亮二宋好好二张文礼二钟力二霍盛锟二许卫颖三

信息安全技术移动智能终端安全监测 产品安全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移动智能终端安全监测产品的安全功能要求二安全保障要求及等级划分要求三 本标准适用于移动智能终端安全监测产品的设计二开发及测试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三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三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三 G B/T18336.3 2015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技术安全评估准则第3部分:安全保障组件G B/T25069 2010信息安全技术术语 3术语和定义 G B/T18336.3 2015和G B/T25069 201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三 3.1 移动智能终端安全监测产品m o n i t o r i n gp r o d u c t o f s m a r tm o b i l e t e r m i n a l 采用客户端代理/服务器结构,对受控移动智能终端上的各项活动进行监测的产品三 3.2 受控移动智能终端c o n t r o l l e d s m a r tm o b i l e t e r m i n a l 安装了客户端代理程序并受监测的移动智能终端三 4安全功能要求 4.1移动智能终端设备信息管理 应提供对受控移动智能终端的硬件型号二设备序列号二系统软件版本等信息进行采集二管理的功能三 4.2移动智能终端系统监测 4.2.1在线状态监测 应能够对受控移动智能终端客户端代理程序的在线状态以及监测功能启用状态进行监测三 4.2.2系统资源监测 应能够对受控移动智能终端的以下系统资源进行监测: a) C P U二内存使用情况; b)用户存储空间使用情况; c)通过移动网络和W I F I进行下载与上传的网络流量等三

我国车联网智能终端行业发展概况

我国车联网智能终端行业发展概况 本公司生产的智能后视镜和智能行车记录仪等智能车载电子产品是车联网智能终端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车载终端的应用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丰富,从前期的系统监测和数据记录,发展为集导航、娱乐、录像等功能于一体的产品形态,智能车载终端借助人工智能的发展,实现了语音操控,提升驾车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操作的便利性。近年来随着车联网技术应用的发展,车载信息系统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后装车载电子产品的也迎来广阔的市场空间。 A、车联网智能终端概况 2014年以来,随着车联网概念的兴起,大型互联网公司纷纷入局智能车载终端领域,行业得以逐步发展,行车记录仪、智能后视镜等智能设备制造商也开始进入市场。智能车载市场在2017 年前后开始进入市场启动期,随着用户需求日益多样化,产业链盈利模式逐渐清晰,在具有竞争优势的厂商引领下,行车记录仪、智能后视镜、智能HUD 等产品进入汽车后装市场,并逐步向前装市场发展。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智能车载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人工智能应用领域愈发广泛,技术革新趋于成熟,物联网技术发展迅速,不断推动车联网产业落地。 行车记录仪产品经过一系列演进历程,产品形态越发丰富,功能越发智能。智能行车记录仪逐渐成为主流,其不仅具有传统产品的基本功能,还具备智能语音操控、停车监控、测速预警以及智能识别前车起步、绿灯亮起和交通标示等ADAS 高级驾驶辅助功能,可一键上传分享及举报、APP 管理、照片及视频云存储功能,提供全方位的信息交换功能,帮助车辆通过通讯网络与外部保持信息畅通交流,并为车辆提供车联网数据采集入口,使得车辆管理更加高效省时,具有高度人性化的行车空间。

智能用电终端

智能用电终端 一、产品简介 用电信息数据采集设备是智能用电环节数字化、自动化、互动化的有力支撑,是智能电网用电环节的重要基础。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标准技术规范、智能电能表标准技术规范,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完善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解决方案。产品包含:专变采集终端(SEA3500、FKWA83-ZTI01、FKGA43-ZTIII02)、SEA3600台区自动化管理终端、集中器(SEA3700、DJGZ23-ZT20103、DJGZ23-JYPLC2J)、采集器(SEA3800、DCZL23-ZT20103、DCZL23-JYPLC6C)、SEA3900型电能量采集终端、单相费控智能电能表(DDZY1339系列、DDZY733系列)、三相费控智能电能表(DTZY1339系列、DTZY733 系列)、三相智能电能表(DTZ1339/DSZ1339、DTZ733/DSZ733)。 采集终端产品简介 专变采集终端采用工业级的ATMEL高性能32位嵌入式CPU,LINUX操作系。实现对专变用户的电能信息采集与处理(电能表数据采集、电能计量设备工况和电能质量监测,以及客户用电负荷和电能量的监控),实现电力需求侧管理要求的所有功能。 产品功能 1)显示当前用电情况、控制信息、抄表数据、终端参数、维护等信息 2)交流采样:三相电压、电流、功率、功率因数、有功无功电量等数据量 3)监测功能:自诊断报警、出厂设置和运行参数更改报警、计量回路运行状态报警、计量装置封印异常、终端停电报警 4)RS485、RS232、红外、GPRS/CDMA/PSTN/以太网/光纤等模块,实现与电能表、抄表机和主站的数据通讯,支持国内外主流电表规约5)GPRS通信模块和230M通信模块可在线更换、现场组网,保证远程通信信道升级至光纤通道后的无缝切换 6)保存60天以上历史日数据和12个月以上的历史月数据 7)功控、电控、限电控、遥控等多种负荷控制方式

终端安全现状和前景展望

智能终端安全现状及前景展望 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终端技术研究所王梓 1、土壤已经具备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终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朝着智能化的方向不断迈进。研究机构Gartner称,2011年第一季度手机销量共计4.278亿部,较上年同期增长19%,其中智能手机销量所占比例为23.6%。该机构称,2011年第一季度智能手机销量较上年同期增长85%。与此同时,移动通信网络也在不断演进,从1G、2G、3G到L TE,另外就是大量WiFi热点的部署以及终端开始普遍支持WiFi,业务带宽瓶颈逐渐缓解。 伴随着终端智能化及网络宽带化的趋势,移动互联网业务层出不穷,日益繁荣。但与此同时,移动终端越来越多的涉及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等敏感信息。移动终端也面临各种安全威胁,如恶意订购、自动拨打声讯台、自动联网等,造成用户的话费损失;木马软件可以控制用户的移动终端,盗取账户、监听通话、发送本地信息等。移动终端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最主要的载体,面临着严峻的安全挑战。 2.恶意软件现状 2.1 恶意软件主要危害 ●经济类危害:盗打电话(如悄悄拨打声讯电话),恶意订购SP业务,群发彩信等。 ●信用类危害:通过发送恶意信息、不良信息、诈骗信息给他人等。 ●信息类危害:个人隐私信息丢失、泄露。如通讯录、本地文件、短信、通话记录、上网 记录、位置信息、日程安排、各种网络账号、银行账号和密码等。 ●设备类危害:移动终端死机、运行慢、功能失效、通讯录被破坏、删除重要文件、 格式化系统、频繁自动重启等。 ●对网络危害:大量恶意软件程序发起拒绝服务攻击占用移动网络资源等。如果恶意 软件感染移动终端后,强制移动终端不断地向所在通信网络发送垃圾信息,这样势

智能终端软件开发设计报告

智能终端软件开发设计报告 题目: Android 手机团购 小组成员:俊邱波 中国地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2013 年 12月

1.项目概述 智能手机现在已经全方位的扎入到我们的生活,而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Android目前市场占有率很高,安卓操作系统的操作简单,代码开源使得安卓迅速成为现在主流,代码开放后,对于安卓软件的开发就没有了限制,用户可以用到广泛的免费软件。Android的系统架构和其他操作系统一样,采用了分层的架构,分为四层,从高层向底层分别是应用程序层,应用程序框架层,系统运行库层和Linux核心层。 随着移动端的购物软件快速发展,淘宝移动客户端,京东商城移动客户端成为人们购物的常用工具。在安卓软件市场,移动购物软件同游戏软件以及其他类型的软件在质量,数量都存在较大差距。 这次我们做的团购软件就是仿照美团,利用大众点评的API数据开发的,能够查看到全国100多个城市的团购项目,也能看到你当前位置周围的团购项目。并且才用分页加载数据的方式,每次批量获取一定量的数据,这样大大的节约了流量,而对于图片的获取采用异步加载的方式,即先从服务器端获取图片,保存在本地的软引用中,再显示出来。 2.技术介绍 2.1. Android 简介 Android本意指“机器人”,最初由现任Google工程副总裁的安迪·罗宾(Andy Rubin),创建于2003年,2005年被Google收购。 2007年11月5日基于Linux核的软件平台和操作系统由Google正式发布,开启了一个新手机系统辉煌时代的开始。同时Google联合了34家厂商并成立了“开放手机联盟”,开启了Android发展的最初标准和加盟支持原则。 2008年9月23日,Android初步发布SDK1.0。第一款机型Dream G1的诞生(Android 1.0时代)在2009年10月23日。不被市场认可--G1和G2逐渐被市场接受(Android 1.5时代) HTC Hero G3广受欢迎,成为最受欢迎的机型(Android 1.6时代)众多厂商加盟支持,机型越来越多,市场反应和占有率越来越高,同时伴随着Market出现爆发式增长。然后支持蓝牙2.1、多点触控(Android 2.0时代),支持动态桌面(Android 2.1时代),支持在线视频

配网智能终端介绍(FTU、DTU及TTU)

FTU、DTU及TTU介绍 DTU(开闭所、环网柜智能终端) 开闭所终端设备(DTU)distribution terminal unit DTU一般安装在常规的开闭所(站)、户外小型开闭所、环网柜、小型变电站、箱式变电站等处,完成对开关设备的位置信号、电压、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电能量等数据的采集与计算,对开关进行分合闸操作,实现对馈线开关的故障识别、隔离和对非故障区间的恢复供电。 配变终端设备(TTU)distribution Transformer supervisory Terminal Unit,配电变压器监测终端) TTU监测并记录配电变压器运行工况,根据低压侧三相电压、电流采样值,每隔1~2分钟计算一次电压有效值、电流有效值、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有功电能、无功电能等运行参数,记录并保存一段时间(一周或一个月)和典型日上述数组的整点值,电压、电流的最大值、最小值及其出现时间,供电中断时间及恢复时间,记录数据保存在装置的不挥发内存中,在装置断电时记录内容不丢失。配网主站通过通信系统定时读取TTU测量值及历史记录,及时发现变压器过负荷及停电等运行问题,根据记录数据,统计分析电压合格率、供电可靠性以及负荷特性,并为负荷预测、配电网规划及事故分析提供基础数据。如不具备通信条件,使用掌上电脑每隔一周或一个月到现场读取记录,事后转存到配网主站或其它分析系统。 馈线终端设备(FTU)feeder terminal unit FTU 是装设在馈线开关旁的开关监控装置。这些馈线开关指的是户外的柱上开关,例如10kV线路上的断路器、负荷开关、分段开关等。一般来说,1台FTU 要求能监控1台柱上开关,主要原因是柱上开关大多分散安装,若遇同杆架设情况,这时可以1台FTU监控两台柱上开关。

智能终端发展情况

1.国内智能终端发展情况 智能终端在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市场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平板电脑方面,自从苹果的量ad引燃了市场后,出货量逐年翻倍增长,20 12年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达到1.19亿台,较2011年的5300万台增长了1倍多。目前智能终端产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而且伴随着智能终端种类的增多产业规模会持续扩大。越来越多的非智能设备会进行智能化改造,例如家电、汽车、工业设备等;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会进行信息化建设应用智能终端提高生产效率,例如医疗、教育、物流、税务、能源等;这些都将对智能终端技术提出更多的需求,特别是软件方面的需求。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领域,随着厂商的增多、出货量的增加、产品功能的增强,大量的新交互技术、新硬件快速引入、LTE/4G等高速数据网络的开放,智能终端的技术发展和更新换代速度加快。终端厂商在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和硬件标准化、同质化的情况下,更希望通过软件实现产品的差异化竞争优势。NWindows Phone、Firefox OS等新一代操作系统的诞生和发展,为智能终端产业提供了多元化的市场机遇,也需要更多的技术投入。综合上述因素,在未来的3-5年间,全球智能终端操作系统软件二次开发投入还将以20%~30%的增长率持续扩大。 2.河南智能终端产业发展现状 河南智能终端产业已有良好基础,加快推进的机遇与条件已经具备。

(1)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在富士康智能手机生产项目带动下,河南智能手机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层次不断提升。河南已引进手机整机生产企业25家左右,零部件生产企业达到200家左右,产能达到1.1亿部。截至20 1 3年底;郑州航空港区布局手机生产线115条(含维修线1 5条),年末员工总人数24.9万人。富士康手机全年出货近1亿部。预计2014年河南智能手机产能将达到1.5亿部。郑州成为苹果手机重要的生产基地。智能手机产业支撑了河南电子信息产业的爆发式增长,推动其占全省工业的比重跃居中部六省首位。与此同时,以生产智能机顶盒产品为代表的郑州威科姆电子科技公司、以生产智能家居类产品为代表的河南紫光物联技术有限公司、以生产卫星通信终端产品为代表的中兵通信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骨干企业迅速成长壮大。“十二五”期间,河南将实施100万台数字家庭智能终端等项目。建设2云计算中心、微软云计算产业基地。 (2)集聚态势基本形成。郑州、信阳、南阳、鹤壁、新乡、漯河、洛阳等地已初步形成一批手机或零部件生产基地,推动了产业的集聚化发展。围绕富士康项目,郑州航空港区内已有73家配套企业办理注册登记手续,上百家协理厂商落户,其余分布周边的配套厂商距离郑州车程均在一个半小时之内。依托本地产业基础,信阳电子工业城、南阳智能终端产业示范园区与光电产业集聚区、鹤壁经济技术开发区与鹤壁新区、新乡红旗区与高新区、漯河召陵区东兴电子城、洛阳伊川智能终端产业园等积极承

计量检测数据智能化管理平台与现场检测数据采集智能终端的研制

2013. 8 192目前现代化技术发展越来越快,社会对计量的检测水平要求逐步提高。通过计算机技术、现代的检测技术、通信和网络技术、数据库管理技术等进行研究,将现场获取检测数据的智能化终端和计量检测数据智能化管理平台作为重点研究对象,融入各种先进的技术,摆脱传统的计量模式,使其向专业化、智能化和多样化的高效率水平发展。在数据的收集和检测工作中,数据的获取、处理、整理和分析工作较为复杂,工序较多。日常检测中,作为高新技术的检测工作,需要做到数据准确、工作量大和重复度高的特点。 一、计量数据检测中出现的不足 普通的数据收集和检测靠的是人工处理,汇集数据、存储数据和统计数据工作量大、程序繁琐,不但要花费大量的人工和资本,准确性也不高,降低了计量数据检测的效率。当前数据检测最重要的是要实行智能化的管理和数据处理,提高监测效率。 另外,检测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的差异导致计量检测水平差异很大。计量检测的专业化水平受检测人员的能力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检测的标准化程度和工作的效率。 一些标准、规程和法律法规没办法带至场地,导致收集数据时质量下降,影响了计量的工作水平。所以,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对计量检测数据智能化管理平台与现场检测数据采集智能终端的研制的构想,实现计量数据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提高计量检测效率。 二、试验过程研究的内容分析 信息化建设在我国逐步兴起,许多领域都兴起了信息化管理。在信息化建设中重点研究计量检测数据智能化管理平台与现场检测数据采集智能终端的研究,利用先进的自动化终端和智能化采集技术对数据进行处理,保证数据的自动收集、自动整理、自动计算和整理,并在处理过程中做到数据的检测、审核、评定和自动签名,并打印等。 通过该技术可以为计量的管理人员提供数据支持,减少了检测的劳动力,是程序运行过程中更简便、更易操作。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减少了操作中的失误和违规。能够从整体的角度出发,把握检测的各个过程,给管理者提供参考依据并制定有效措施,来避免检测中出现的问题。 其中,研究项目为:数据库的维护管理、系统管理、计量检测业务的管理、计量基础数据的管理、计量检测数据的管理、计量检定规程和规范管理、计量标准器和辅助检定设备管理、计量检测数据模板管理、监测数据下载和上传管理、统计查询和便捷式终端的管理。 三、系统的设计和规划 该系统主要是负责数据的服务终端和管理程序,是一个管理的服务平台,其中系统不但可以负责现场收集的检测数据和智能终端数据的回传,还可以提供多种供操作处理的界面,保证整个系统顺利、高效的运行。 该数据管理平台是一种共享服务的集合,具有很好的扩展性和伸缩性。其作为一种可重复使用、跨应用的服务平台,能够高效率的使用相同功能的组件来发挥其功能。把专用的模块和通用的模块封装在组件中,使得软件具有重用性的作用。 终端服务器是一种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后台服务器,随时回应各个终端发送来的数据。验证数据身份后,检验人员通过智能接收,然后开始计算数据,得出结果。为确保数据的机密性,必须要加密处理然后进行密送,服务器收到数据,解密后进行存储管理。 1、数据的整理、分析 系统进行数据的检测时,为保证检测数据的规范性和科学性,需要按照国家有关计量数据检测处理的规范进行检测。但在检测的过程中主要出现的问题有:(1)数据上传时怎样杜绝其重复性。(2)怎样保证数据传输的完整。 根据具体问题实行的措施:首先,在数据压缩和解压过程中实行一对一的方式,将数据信息分别解压。其次,建立索引表,记录有关信息的升级情况。 一般来说,任何的试验和测试都会有误差,试验测得的数据能否可靠需要检验。在测得的数据中进行控制和检测,经过分析和计算可以判定数据的可靠性。必要时采取误差的计算理论来分析出现的误差,保证数据的研究质量。 2、角色的权限管理 因为系统中的角色稳定性较好,便于了解,所以角色的权限管理主要是针对角色来授权而不是针对主体,主体只是客观上进行操作达到授权的目的。从而减少了管理的复杂程序,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3、D E S 通信的加密处理 DES就是密码算法要求。DES加密处理的目的主要为:(1)提高数据质量,防止被泄漏或修改;(2)便于掌握和理解,不依赖于计算过程,保密性更强。(3)经济、效率高、适应范围广。 四、完成系统 (一)系统的构建 数据的智能化平台利用分布式的智能终端来处理数据的采集和计算,并把原始数据、原始记录、业务等管理进行汇总,直观的显示出来。 该系统管理平台采用Net2008、Server2005和WCF、SQL等环境,现场计量采用平板电脑,软件的系统环境为Android4.0系统。系统的主要结构如图1。 (二)系统优点 1、数据检定时,工作人员只需要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模版,一旦 计量检测数据智能化管理平台与现场检测数据采集 智能终端的研制 章 睿 通许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检验测试中心 河南 开封 475400 【摘 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中对计量检测数据的质量和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需要考虑计量检测数据的智能化和在现场采集数据的智能操作,节约时间和成本,简化操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本文主要针对计量检测数据的采集、处理和管理存储中的状况和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根据实际的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从现场监测数据获取智能化终端的方法和理念出发,兼顾计量检测数据的智能化管理平台,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进行数据的采集、整理、汇总和分析等,最终形成高级、精密的检测技术,以提高检测的水平。 【关键词】 计量检测数据 智能化管理平台 现场检测数据 采集智能化终端 研究对策 图1 (下转第193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