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国 热能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研究生招生院校

全国 热能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研究生招生院校

全国 热能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研究生招生院校
全国 热能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研究生招生院校

全国热能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研究生招生院校

官方数据,时间2011年

0807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0807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一、学科概况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以能源的高效洁净开发、生产、转换和利用为目标,以研究能量的热、光、势能和动能等形式向功、电等形式相互转换过程中能量转化、传递的基本规律,以及实现这些过程的设备和系统的设计、制造和运行的理论与技术的一门工程基础科学及应用技术。中北大学于1998年获批动力机械及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2011年获批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学科依托“太阳能光热综合利用”山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煤电污染物控制与资源化利用”山西省重点实验室等多个省部级学科平台;形成了以北方通用动力研究院、柴油机高增压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山西省增压器工程创新中心为核心的人才培养基地。 学科现拥有博士生导师5名,硕士生导师24名,其中入选三晋学者、山西省BRJH、三晋英才等省部级以上人才工程多名。已承担国防“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多项,在动力机械系统设计、热流科学与工程、太阳能综合利用等领域形成了鲜明特色。 二、培养目标 以国防和地方经济建设需求为导向,培养具备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宽厚基础理论,系统掌握能源高效洁净转化与利用、能源动力装备与系统、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等方面专业知识,能从事能源、动力、环保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设计制造、教学、管理等工作,具有国际视野、创新与实践能力的高层次研究型复合人才。 三、培养年限 学术型硕士生培养年限3年,最长5年。提前答辩和延期答辩要经过严格审批,要求论文时间不少于1.5年。 四、学科专业研究方向 1、动力机械系统科学与结构技术 针对动力机械能量转化效率、清洁排放及可靠性,开展动力机械能量管理、内燃机增压与性能优化、清洁燃料燃烧与排气净化、动力机械系统复杂载荷环境下动态设计、寿命预测与抗疲劳设计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研究。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201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方案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201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方案 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2012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的通知》和《教育部关于加强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的指导意见》及学校有关要求,结合我学院今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的实际情况,现确定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方案如下。 一、学院复试分数线及复试考生百分比 1、复试分数线: 四科总分:340,前三科总分:220 政治:55,外语:55,业务课一:85,业务课二:85 2、复试考生百分比:149% 二、复试比例及主要内容 (一)、复试由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组成,外国语听力水平考核在面试中进行。复试的总成绩为280分,其中笔试200分,面试80分。 (二)、复试笔试科目 1、专业基础课:占160分。 (1)工程热力学:(80分) 主要内容:基本概念、热力学第一定律、理想气体的性质、气体的热力过程、热力学第二定律、气体的流动和压缩、气体动力循环、水蒸气性质和蒸汽动 力循环、制冷循环。 参考书目:《工程热力学》(第三版)严家禄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工程热力学》沈维道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2)工程流体力学:(80分) 参考书目:《工程流体力学》陈卓如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2、专业综合:占40分。 下列专业课考题中(每门课程2道题)任选4道题,每道题分数为10分。 (只允许选答4道题)。 (1)制冷原理与工程,《制冷原理及设备》吴业正主编西安交大出版社1997年 (2)空调与供热工程,《空气调节》薛殿华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供热工程》贺平、孙刚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年(3)热能转换装置,《锅炉原理》(第二版)陈学俊、陈听宽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2年

2014工程热物理年会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 2014年学术会议征文通知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将于2014年秋季由学会组织召开学术会议。现将征文有关事项通知如下,欢迎投稿。 一、征文内容,包括下列学科:工程热力学与能源利用;热机气动热力学;传热传质学;燃烧学;多相流;流体机械。欢迎从事工程热物理各有关领域和能源、航空、航天、动力、发电、制冷、冶金、石油、煤炭、环境保护、材料等部门的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教师及研究生踊跃投稿,进行学术交流和讨论。 二、要求应征稿件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公式正确、图表清晰、文字简练。 三、来稿有关要求如下:(1)题目:二号黑体字,一般不超过18个字;作者姓名:小四号仿宋体;作者单位、邮政编码:小五号宋体;联系电话、E-mail:五号宋体;(为便于联系请作者务必给出电话、E-mail)摘要:“摘要”二字为小五号黑体,摘要内容200字左右,为小五号宋体;关键词:“关键词”三字为小五号黑体,关键词一般为3~5个,为小五号宋体;引言、正文、结论:标题为小四号黑体,内容为五号宋体;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四字为五号黑体,内容为小五号宋体;插图:图说、图中字、坐标值均为小五号宋体,图及符号尽量插在文内。(2)所投稿件,一律使用Word电子文档,纸张大小:A4。页面设置,页边距:上4.0cm;下3.7cm;左3.5cm;右3.5cm。即:打字部分高22cm,宽14cm,单倍行距,切勿超出。稿件首页第一行左边打印“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右边打印稿件是属于第一项中所列举六个学科的“哪一个学科”;第二行左边打印“学术会议论文”,右边打印“编号:”,(号码暂空),均为小五号字,请注意不要再另设页眉页脚。 四、稿件无论录取与否恕不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 五、经审稿录取的论文由学会统一编号,并将审查意见通知第一作者。作者按上述格式修改后寄回学会,由学会统一出版。不符合格式要求的稿件,必须重新排印。 六、请勿一稿两投。凡在国内外公开出版的期刊、书籍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过的论文、报告,内容无重大改进者,恕不接受。 七、应征论文请发送到:xhlw@https://www.doczj.com/doc/032000633.html,,请在邮件主题标明所投学科名称。 八、征文截止日期为2014年6月15日(以发信邮戳日期为准)。 九、经审查录取的论文在2014年7月底通知第一作者,8月1日尚未接到录取通知的作者请在8月20日前通过email:cset@https://www.doczj.com/doc/032000633.html,查询。 十、经学术会议评审出的优秀论文,将推荐在《工程热物理学报》上发表。 十一、学术会议的地点和开会日期,另行通知。 十二、欢迎各企业、事业单位来人、来函商讨各项业务事宜。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 2013年9月

17西交大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考研资料与专业综合解析

研途宝考研 https://www.doczj.com/doc/032000633.html,/ 门类/领域名称:工学[08] 一级学科/领域代码:[0807] 专业: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80700]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介绍: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是研究能量以热和功及其它相关的形式在转化、传递过程中的基本规律,以及按此规律有效地实现这些过程的设备及系统的应用科学及应用基础科学。 本一级学科包含六个二级学科。其中热能工程学科,主要研究燃料燃烧及能量传递、转换和利用的原理与方法;流体机械及工程学科,研究流体机械及流体动力系统的工作过程及其内部流体流动的规律;化工过程与机械学科,研究流体密封、过程设备检测及安全技术等设备和系统。 考试科目: ① 101思想政治理论② 201英语一③ 301数学一④ 804材料科学基础或805工程热力学或806化工原理或807环境学或 808核工程基础(核反应堆物理分析、核反应堆热工分析各占50%)或810电路或812固体物理或813传热学或814计算机基础综合(含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或816工程力学(含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或 818高等代数与线性代数或821有机化学或822普通物理学或843流体力学或842原子核物理 研究方向: 01工程热物理 02热能工程 03动力机械及工程 04流体机械及工程 05制冷及低温工程 06★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07★能源环境技术 2017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课考研参考书目: 《原子核物理》杨福家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3年版; 《有机化学上、下册》胡宏纹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版; 《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C++版)(英文版)》 CliffordA.Shaffer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3年第三版; 《电路》邱关源高等教育学出版社 2010年版; 2017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考研专业课资料: 《2017西安交通大学流体力学考研复习精编》 《西安交通大学814计算机基础综合历年真题试卷(电子版)》 《2017西安交通大学工程热力学考研复习精编》 《2017西安交通大学流体力学考研冲刺宝典》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进展

浙江工业大学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 文献综述 专业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课程名称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进展 任课教师包士毅等 姓名赵李盼 2016年1月10日

多相流技术在泵研究发展中的应用分析 概述 两相流动主要分为气液和固液的混合运动。两相流广泛应用于能源、化工、冶金,核能、冶金等领域。早在年,两相流就被用来减少波浪对建筑物的破坏作用。此后,在工程中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如在河口用气泡幕防止盐水入侵控制水库和湖泊中的分层结构以及改善水质加速反应装置中的物质混合、热量交换、以及化学反应过程在城市河流污染治理中,用纯氧曝气复氧来治理污染河流、消除黑臭。在电力行业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火力发电厂的水力除灰系统中,和火力发电厂湿式石灰石洗涤法脱硫系统中。气液两相流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气泡运动形态以及分散相和连续相之间的相互作用。然而,在气液两相流动中,气液两相的流速是不同的。在流动时,气液两相的流动结构又是多样的,而且,带有随机性。有关固液两相流的问题很早就己经提出。早在年就己经较系统地研究过明渠水流中泥沙的沉降和输运。于年研究过声波在泡沫液体中传播时强度的衰减。但是许多经验和研究成果分散在各个不同领域,交流不多。直至上世纪四十年代,刁`开始有意识地总结归纳所遇到的各种现象,用两相流的统一观点系统地加以分析和研究。五十年代以后相关的论文数量显著增加,内容包括两相流边界层,空化理论,流态化技术,喷管流动等。六十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探索描述两相流运动规律的基本方程。两相流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形成,并有了迅猛阶段,但迄今为止还没有非常成熟的体系,尚处于发展初期,很多方面都要依赖于经验数据,而且数据

工热所导师

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导师一览 1.淮秀兰:hxl@https://www.doczj.com/doc/032000633.html,博导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能量系统标准化委员会委员,北京热物理与能源工程学会理事等。1997年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热能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1998年初进入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微尺度传热传质方面科研工作,1999年底出站后留所继续从事相关研究工作。2002--2003年期间赴日本九州大学从事访问研究。目前主要从事微尺度传热传质、先进高效光电子与微电子元器件热管理、强化传热与高效节能等方面科研工作。作为负责人曾获得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规划项目(86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子课题(973)、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科院科研装备研制项目、军工项目、国际合作项目、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子课题及企业合作等重要科研项目支持。其中,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优+‖评价;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通过省部级鉴定,获―2004-2005年度北京市金桥工程项目一等奖‖等。在Applied Physics Letters, Optics Lette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与会议上发表/录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被SCI、EI等国际检索系统收录100余篇。 2.谭春青:tan@https://www.doczj.com/doc/032000633.html,博导 研究员,男,1963年生1993年获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学位,1993-1995年在工程热物理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0-2004年,先后在日本航空宇宙技术研究所、日本航空航天局任STA Fellow、特别研究员和主任研究员,2004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并被聘任研究员。现任日本燃气轮机学会会员、美国航空航天学会会员。研究方向:涡轮弯曲叶片叶栅内部二次流场结构和损失机理研究、叶轮机械气动热力学关键技术研究、高/超高负荷涡轮叶栅流动损失机理及损失控制技术研究、垂直/短距起降飞行器升力推进技术研究、微型/超微型燃气轮机研究、压缩空气/燃气轮机储能发电技术研究、航空发动机压气机及涡轮气动设计技术研究、通用流体机械节能技术研究、高效风机以及智能通风网络系统研究、采用矢量推进技术的空气炮气动热力学技术研究。多年来,作为项目负责人开展了国家攀登B计划项目子课题、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院长青年创新基金、日本航空宇宙技术研究所特别支持项目、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择优支持项目、中国科学院国防创新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研究所领域前沿项目及多项企业合作项目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50余篇,被SCI/EI收录近30篇,其中弯曲叶片研究成果被誉为―为弯扭叶片成型理论增加了一个可控自由度‖;申请或获得美国专利1项、国防专利1项、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 3.陈海生:chen_hs@https://www.doczj.com/doc/032000633.html, 1977年生,山东滕州人,1997年本科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2002年在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获工程热物理专业博士学位。2002~2004年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4~2005年任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2005~2009年在英国利兹大学工作,任Senior Visiting Research Fellow/Research Fellow等职;2009年11月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任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0年10月任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科技发展处处长,2011年4月,任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储能研发中心主任。 在博士生期间主要开展叶轮机械内部气动特性的实验与数值研究工作,研究成果曾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格式要求

声明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 2014年学术会议征文通知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将于2014年秋季由学会组织召开学术会议。现将征文有关事项通知如下,欢迎投稿。 一、征文内容,包括下列学科:工程热力学与能源利用;热机气动热力学;传热传质学;燃烧学;多相流;流体机械。 欢迎从事工程热物理各有关领域和能源、航空、航天、动力、发电、制冷、冶金、石油、煤炭、环境保护、材料等部门的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教师及研究生踊跃投稿,进行学术交流和讨论。 二、要求应征稿件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公式正确、图表清晰、文字简练。三、来稿有关要求如下: (1) 题目:二号黑体字,一般不超过18个字; 作者姓名:小四号仿宋体; 作者单位、邮政编码:小五号宋体; 联系电话、E-mail:五号宋体;(为便于联系请作者务必给出电话、E-mail) 摘要:“摘要”二字为小五号黑体,摘要内容200字左右,为小五号宋体; 关键词:“关键词”三字为小五号黑体,关键词一般为3~5个,为小五号宋体; 引言、正文、结论:标题为小四号黑体,内容为五号宋体;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四字为五号黑体,内容为小五号宋体; 插图:图说、图中字、坐标值均为小五号宋体,图及符号尽量插在文内。 (2) 所投稿件,一律使用Word电子文档,纸张大小:A4。页面设置,页边距:上4.0 cm;下3.7 cm;左3.5 cm;右3.5 cm。即:打字部分高22 cm,宽14 cm,单倍行距,切勿超出。稿件首页第一行左边打印“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右边打印稿件是属于第一项中所列举六个学科的“哪一个学科”;第二行左边打印“学术会议论文”,右边打印“编号:”,(号码暂空),均为小五号字,请注意不要再另设页眉页脚。 四、稿件无论录取与否恕不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 五、经审稿录取的论文由学会统一编号,并将审查意见通知第一作者。作者按上述格式修改后寄回学会,由学会统一出版。不符合格式要求的稿件,必须重新排印。 六、请勿一稿两投。凡在国内外公开出版的期刊、书籍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过的论文、报告,内容无重大改进者,恕不接受。 七、应征论文请发送到:xhlw@https://www.doczj.com/doc/032000633.html,,请在邮件主题标明所投学科名称。 八、征文截止日期为2014年6月15日(以发信邮戳日期为准)。 九、经审查录取的论文在2014年7月底通知第一作者,8月1日尚未接到录取通知的作者请在8月20日前通过email: cset@https://www.doczj.com/doc/032000633.html,查询。 十、经学术会议评审出的优秀论文,将推荐在《工程热物理学报》上发表。 十一、学术会议的地点和开会日期,另行通知。 十二、欢迎各企业、事业单位来人、来函商讨各项业务事宜。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简介

0807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简 介 一级学科(中文)名称: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英文)名称: Power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Thermal Physics 一、学科概况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是以能源的高效洁净开发、生产、转换和利用为应用背景和最终目的,以研究能量的热、光、势能和动能等形式向功、电等形式转化或互逆转换的过程中能量转化、传递的基本规律,以及按此规律有效地实现这些过程的设备和系统的设计、制造和运行的理论与技术等的一门工程基础科学及应用技术科学,是能源与动力工程的理论基础。其所涉及的主体行业对整个国民经济和工程技术发展起着基础、支撑以及驱动力的作用,在工学门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本学科是以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传质学,燃烧学、化学反应原理及其热力学和动力学、多相流动力学、多相流热物理学、能源环境化学、材料物理与材料化学、光化学、电化学等为基础,以热能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节能与环保、可再生与新能源开发与利用等为重点研究方向,涉及到数学、物理、化学、力学、材料、能源资源、航空、机械、化工、仪器仪表、计算机与控制等多学科多领域,具有学科交叉集成度高、理论与工程实践结合紧密等重要特征。本学科包含有热能工程、工程热物理、动力机械及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化工过程机械、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能源环境工程等8个研究方向。它们之间又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相

互依存、相互促进和推动,使本学科成为内容丰富、应用广泛、持续发展,不断更新的科学与应用技术体系。 当前,随着常规能源的日渐短缺,和人类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节能、提高能效和发展可再生及其它新能源已成为本学科的三大主要任务。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必然促进能源结构向多元化的转移以及用能设备和系统的高效低成本化、集成化、自动化、洁净无污染化。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的理论与技术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支柱,是一切生产活动和科学、文化活动的驱动力,是社会日常生活的必要保证。能源动力科学与材料科学、信息科学一起,构成了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基本要素。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的理论与技术应用于交通、工业、农业、国防等领域,与人类生活、生产实践密切相关,是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综合体现,同时它又与几乎所有的科学技术领域交叉融合,推动人类利用能源与现代动力技术的发展。本学科在国民经济和社会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将日益加强和突出。 二、学科内涵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是以能源的高效洁净开发、生产、转换和利用为应用背景和最终目的,以研究能量的热、光、势能和动能等形式向功、电等形式转化或互逆转换的过程中能量转化、传递的基本规律,以及按此规律有效地实现这些过程的设备和系统的设计、制造和运行的理论与技术等的一门工程基础科学及应用技术科学,是能源与动力工程的理论基础。 本学科的理论和知识基础包括工程热力学、内流流体力学、两相与多相流动力学、传热传质学、多相流热物理学、化学反应原理及其热力学和动力学、燃烧学、多相流光热化学及光电化学、多相化学反应工程学、能源环境化学、材料物理与材料化学、热物性与热物理测试技术基础、热力系统动态特性学、生物流体力学热力学及传热学、火灾学等。

2020年清华大学航院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考研考试科目、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复试分数、录取人数

2020年清华大学航院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考研考试科目、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复试分数、录取人数 摘要:本文将系统的对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考研进行解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板块: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介绍、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考研考试科目、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考研参考书目、近3年复试分数线和录取情况、清华大学备考经验等几大方面。新祥旭考研老师xxx-nls将详细的为大家解答: 一、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介绍 清华大学航空学科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在机械工程系下设航空研究所,1938年成立航空系,它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为我国航空学科的创建和航空科技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50年代初高校院系调整中,根据国家的统一安排,航空系迁出清华大学,参与组建北京航空学院。50年代末,为了发展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国防高技术,清华大学又先后成立了工程力学数学系和自动控制系,开展相关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改革开放后,清华大学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设立了航天基金,鼓励教师进行有关航天航空领域的科研工作。 目前航天航空学院下设航空宇航工程系、工程力学系和航空技术研究中心,宇航技术研究中心保持跨学科特色,挂靠航天航空学院。航空宇航工程系下设5个研究所,分别为工程动力学研究所、飞行器设计研究所、推进与动力技术研究所、人机与环境工程研究所和空天信息技术研究所;工程力学系下设4个研究所,分别为固体力学研究所、流体力学研究所、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和生物力学与医学工程研究所。 截止2017年1月,在编人员共计124人。其中教授、研究员53人;副教授、副研究员45人;讲师、助研10人;工程实验系列12人;教育职员4人兼职、双聘教授20人;非事业编制人员78人;在站博士后57人。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黄克智、过增元;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王永志。

工程热物理学科发展研究报告

工程热物理学科发展研究报告 一、工程热物理学科发展概述 工程热物理学是一门研究能量以热的形式转化的规律及其应用的技术科学。它研究各类热现象、热过程的内在规律,并用以指导工程实践。工程热物理学有着自己的基本定律:热力学的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Newton力学的定律、传热传质学的定律和化学动力学的定律。作为一门技术科学学科,工程热物理学的研究既包含知识创新的内容,也有许多技术创新的内容,是一个完整的学科体系。 工程热物理学科是能源利用领域的主要基础学科,工程热物理学科的发展推动了能源科技的进步。从人类利用能源和动力发展的历史看,古代人类几乎完全依靠可再生能源,人工或简单机械已经能够适应农耕社会的需要。近代以来,蒸汽机的发明唤起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而能源基础,则是以煤为主的化石能源,从小规模的发电技术,到大电网,支撑了大工业生产相应的大规模能源使用。石油、天然气在内燃机、柴油机中的广泛使用,奠定了现代交通基础,燃气轮机的技术进步使飞机突破声障,这些进一步适应了高度集中生产的需要。但是化石能源过度使用,造成严重环境污染,而且化石能源资源终将枯竭,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求人类必须再一次主要地使用可再生能源。这预示着人类必将再次步入可再生能源时代——一个与过去完全不同的、建立在当代高新技术基础上创新发展起来的崭新可再生能源时代。面对这个时代的召唤,工程热物理学科的发展既要适应可再生能源分散的特点,又要能为大工业发展提供能源,需要构建分布与集中供能有机结合的新型能源系统。在这个过程中,工程热物理学科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工程热物理学科的发展和能源科学技术进步对人类社会将产生重大影响,将会出现许多伟大的变革,包括能源科技的重大发展。一些新的能源利用方式,如新型动力机械、新型发电技术、涌现的新能源等。 能源问题是社会与经济发展的一个长期制约因素,关系全局的主要能源问题有:能源需求增长迅速,供需矛盾尖锐;能源结构不合理,优质能源短缺;效率低下,浪费惊人;环境影响更加严重,减排治污、保护生态刻不容缓;能源安全问题突出,全球战略势在必行等。综上所述,我国面临能源和环境双重巨大压力,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瓶颈,是始终必须高度重视的重大问题。能源发展、保护环境、节能减排对我国至关重要,是确保清洁、经济、充足、安全能源供应的根本出路。大量研究和历史经验表明,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因此工程热物理等相关学科将承担起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能源与环境的重大需求,努力推进节能和科学用能已成为学科的指导思想和核心,而抓紧化石燃料的洁净技术、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技术则是工程热物理学科的发展战略重点。 二、近年我国工程热物理学科的进展 (一)学科方向与进展 工程热物理是一个体系完整的应用基础学科,就其主要研究领域应属技术学科,每一个分支学科都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应用背景。工程热力学与能源利用分学科的基石是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目的是为从基本原理上考虑能源利用和环境问题提供理论与方法,其它分支学科在热力学定律基础上,拥有各具特色的理论和应用基础。热机气动热力学与流体机械分学科的理论基础是牛顿力学定律,传热传质分学科的理论基础是传热、传质定律,燃烧学分学科的理论基础是化学反应动力学理论等等。 1. 工程热力学与能源利用分学科 热力学基础研究方面,在统计热力学及分子模拟领域有两方面进展,一是分形理论等新的分析手段的引进,取得了好的效果;另一方面,统计热力学及分子模拟研究开始向实用化迈进。为满足国家节能减排的重大需求,各种余热驱动、低温余热利用以及大温差的制冷循环研究不断深入,吸收、吸附式制冷循环,复叠式制冷循环以及水基有机混合物相变蓄冷等新型蓄能技术被广泛研究。热声理论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热声制冷和热声发电技术在实验、应用

重庆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前沿课报告

研究生课程考核试卷 (适用于课程论文、提交报告) 科 目: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前沿 教 师: 赵良举等10位老师 姓 名: 学 号: 专 业: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类 别: (学术) 上课时间: 2014 年9月至2014年 11月 考 生 成 绩: 卷面 成绩 平时成绩 课程综合成绩 阅卷评语: 阅卷教师 (签名)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前沿 1.《宇宙乾坤能量密码天人合一》——赵良举 宇宙无限大吗 在晴朗的夜晚仰望星空,是件非常惬意的事。但是,有多少人去仔细想过,为什么夜晚的天空是黑暗的呢“这还用问,晚上没有太阳”。“可晚上有星星,星星也发光”。“星星的光太弱了”。“如果星星布满整个夜空呢”。对呀,如果星星布满夜空,晚上的天空就一定是明亮的了。为什么星星没有布满整个夜空这是德国天文学家奥伯斯于1823年在思考的问题,最后发展成为著名的奥伯斯佯谬。 奥伯斯佯谬是个宇宙学的问题,是关于宇宙是有限或无限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说在当今世界仍然是个未解之迷,或许如美国著名科普作家阿西莫夫所说:宇宙的层次是无穷的,人类可能永远都无法完全认识她。这正是宇宙的无穷神秘之处。 能量密码 物质是浓缩了的能量,能量就是释放了的物质,简单来说,能量就是宇宙中的一切。能量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灭亡,它只能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递,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始终贯穿在能量密码之中,但是精彩的一笔是赵良举老师提到关于宇宙循环和热二定律矛盾的地方,最终引出了热二定律的适用范围,对多分子系统成立,却不适用于整个宇宙。这次课也告诉我们,科学是不断探索的,当下的很多理论存在很多的限制性条件,搞科研要寻根究底,不能固执迷信。 能量体现在科学现象的各个方面。从流体力学的角度看,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所以,我们应该珍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传热学的角度看,物体要辐射更多的能量必须提高它的温度,为了给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人则必须要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从热力学的角度看,人生是一个不可逆的循环,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无情的熵增指引着前进的目的地;从泵与风机的角度看,人生只有经过加速才能提高力量;从反应堆物理分析的角度看,中子存在散射与吸收,唯有淡定得与失才能临界。

工程热物理前沿课程论文(DOC)

研究生“工程热物理前沿”论文 重庆大学动力工程学院 二O一四年一月

摘要 我国是世界上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费国。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问题成为社会与经济发展的一个长期制约因素。关系全局的主要能源问题有:能源需求增长迅速,供需矛盾尖锐;能源结构不合理,优质能源短缺;效率低下,浪费惊人;环境影响更加严重。面对时代的召唤,工程热物理等相关学科将承担起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能源与环境的重大需求,努力推进节能和科学用能已成为学科的指导思想和核心,而抓紧化石燃料的洁净技术、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技术则是工程热物理学科的发展战略重点。本文主要介绍了工程热物理学科在核能发电技术、太阳能发电技术、生物质气化技术、燃料电池技术等新能源领域,及循环流化床洁净高效燃烧技术方面取得的成绩及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工程热物理,核能发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气化技术,燃料电池,循环流化床

ABSTRACT China is not only one of the countries whose energy structure is coal-based, but also one of the world's largest coal consume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energy issue is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a long-term relationship factors, the main energy problem has global demand is growing rapidly, energy sharp contradiction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The energy structure unreasonable, high-quality energy shortage, Low efficiency and waste astonishing,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is more serious. Facing the call of The Times, engineering thermal physical related subject will assume the development of our national economy energy and environment of the great demand to promote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science use has become disciplines guiding ideology and the core, to grasp fossil fuel clean technology, vigorously develop renewable energy and new energy technology is engineering thermal physical development of the discipline of strategic emphasis. This article mainly introduced the engineering thermal physical sciences in solar power generation technology, nuclear power technology, biomass gasification technology, fuel cell technology and other new energy field, and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clean efficient combustion technology's achievements and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Keywords:Engineering thermal physical, nuclear power, solar energy, biomass gasification, fuel cells, fluidized bed

0807动力工程的及工程的热物理一级学科简介

0807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 简介 一级学科(中文)名称: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英文)名称:Power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Thermal Physics 一、学科概况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是以能源的高效洁净开发、生产、转换和利用为应用背景和最终目的,以研究能量的热、光、势能和动能等形式向功、电等形式转化或互逆转换的过程中能量转化、传递的基本规律,以及按此规律有效地实现这些过程的设备和系统的设计、制造和运行的理论与技术等的一门工程基础科学及应用技术科学,是能源与动力工程的理论基础。其所涉及的主体行业对整个国民经济和工程技术发展起着基础、支撑以及驱动力的作用,在工学门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本学科是以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传质学,燃烧学、化学反应原理及其热力学和动力学、多相流动力学、多相流热物理学、能源环境化学、材料物理与材料化学、光化学、电化学等为基础,以热能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节能与环保、可再生与新能源开发与利用等为重点研究方向,涉及到数学、物理、化学、力学、材料、能源资源、航空、机械、化工、仪器仪表、计算机与控制等多学科多领域,具有学科交叉集成度高、理论与工程实践结合紧密等重要特征。本学科包含有热能工程、工程热物理、动力机械及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化工过程机械、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能源环境工程等8个研究方向。它们之间又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相

互依存、相互促进和推动,使本学科成为内容丰富、应用广泛、持续发展,不断更新的科学与应用技术体系。 当前,随着常规能源的日渐短缺,和人类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节能、提高能效和发展可再生及其它新能源已成为本学科的三大主要任务。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必然促进能源结构向多元化的转移以及用能设备和系统的高效低成本化、集成化、自动化、洁净无污染化。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的理论与技术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支柱,是一切生产活动和科学、文化活动的驱动力,是社会日常生活的必要保证。能源动力科学与材料科学、信息科学一起,构成了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基本要素。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的理论与技术应用于交通、工业、农业、国防等领域,与人类生活、生产实践密切相关,是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综合体现,同时它又与几乎所有的科学技术领域交叉融合,推动人类利用能源与现代动力技术的发展。本学科在国民经济和社会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将日益加强和突出。 二、学科内涵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是以能源的高效洁净开发、生产、转换和利用为应用背景和最终目的,以研究能量的热、光、势能和动能等形式向功、电等形式转化或互逆转换的过程中能量转化、传递的基本规律,以及按此规律有效地实现这些过程的设备和系统的设计、制造和运行的理论与技术等的一门工程基础科学及应用技术科学,是能源与动力工程的理论基础。 本学科的理论和知识基础包括工程热力学、内流流体力学、两相与多相流动力学、传热传质学、多相流热物理学、化学反应原理及其热力学和动力学、燃烧学、多相流光热化学及光电化学、多相化学反应工程学、能源环境化学、材料物理与材料化学、热物性与热物理测试技术基础、热力系统动态特性学、生物流体力学热力学及传热学、火灾学等。

考研工程热物理考研考试科目

考研工程热物理考研考试科目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1工程流体力学;802传热学A;803工程热力学A;(任选一) (各个招生单位考试科目略有不同,以上以上海理工大学为例) 课程设置: 计算机应用基础、工程制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电子与电工技术、自动控制原理、流体力学、热力学、传热学、传质学、燃烧学以及能源转换与应用技术、热能与动力装置原理、清洁燃烧技术、热力设备自动控制、动力工程测控技术、现代热工测试技术、高效换热器、强化传热技术、数值传热学等。 课程设置注意拓展理论基础,反映学科前沿,体现学科交叉。 (各个招生单位课程设置略有不同,以上以上海理工大学为例) 老师整理了几个节约时间的准则:一是要早做决定,趁早备考;二是要有计划,按计划前进;三是要跟时间赛跑,争分夺秒。总之,考研是一场“时间战”,谁懂得抓紧时间,利用好时间,谁就是最后的胜利者。 1.制定详细周密的学习计划。 这里所说的计划,不仅仅包括总的复习计划,还应该包括月计划、周计划,甚至是日计划。努力做到这一点是十分困难的,但却是非常必要的。我们要把学习计划精确到每一天,这样才能利用好每一天的时间。当然,总复习计划是从备考的第一天就应该指定的;月计划可以在每一轮复习开始之前,制定未来三个月的学习计划。以此类推,具体到周计划就是要在每个月的月初安排一月四周的学习进程。那么,具体到每一天,可以在每周的星期一安排好周一到周五的学习内容,或者是在每一天晚上做好第二天的学习计划。并且,要在每一天睡觉之前检查一下是否完成当日的学习任务,时时刻刻督促自己按时完成计划。 方法一:规划进度。分别制定总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学习时间表,并把它们贴在最显眼的地方,时刻提醒自己按计划进行。 方法二:互相监督。和身边的同学一起安排计划复习,互相监督,共同进步。 方法三:定期考核。定期对自己复习情况进行考察,灵活运用笔试、背诵等多种形式。 2.分配好各门课程的复习时间。 一天的时间是有限的,同学们应该按照一定的规律安排每天的学习,使时间得到最佳利用。一般来说上午的头脑清醒、状态良好,有利于背诵记忆。除去午休时间,下午的时间相对会少一些,并且下午人的精神状态会相对低落。晚上相对安静的外部环境和较好的大脑记忆状态,将更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据科学证明,晚上特别是九点左右是一个人记忆力最好的时刻,演员们往往利用这段时间来记忆台词。因此,只要掌握了一天当中每个时段的自然规律,再结合个人的生活学习习惯分配好时间,就能让每一分每一秒都得到最佳利用。 方法一:按习惯分配。根据个人生活学习习惯,把专业课和公共课分别安排在一天的不同时段。比如:把英语复习安排在上午,练习听力、培养语感,做英语试题;把政治安排在下午,政治的掌握相对来说利用的时间较少;把专业课安排在晚上,利用最佳时间来理解和记忆。

0807动力工程和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简介

技术资料 0807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 简介 一级学科(中文)名称: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英文)名称:Power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Thermal Physics 一、学科概况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是以能源的高效洁净开发、生产、转换和利用为应用背景和最终目的,以研究能量的热、光、势能和动能等形式向功、电等形式转化或互逆转换的过程中能量转化、传递的基本规律,以及按此规律有效地实现这些过程的设备和系统的设计、制造和运行的理论与技术等的一门工程基础科学及应用技术科学,是能源与动力工程的理论基础。其所涉及的主体行业对整个国民经济和工程技术发展起着基础、支撑以及驱动力的作用,在工学门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本学科是以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传质学,燃烧学、化学反应原理及其热力学和动力学、多相流动力学、多相流热物理学、能源环境化学、材料物理与材料化学、光化学、电化学等为基础,以热能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节能与环保、可再生与新能源开发与利用等为重点研究方向,涉及到数学、物理、化学、力学、材料、能源资源、航空、机械、化工、仪器仪表、计算机与控制等多学科多领域,具有学科交叉集成度高、理论与工程实践结合紧密等重要特征。本学科包含有热能工程、工程热物理、动力机械及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化工过程机械、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能源环境工程等8个研究方向。它们之间又相互渗透、相互交

叉、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和推动,使本学科成为内容丰富、应用广泛、持续发展,不断更新的科学与应用技术体系。 当前,随着常规能源的日渐短缺,和人类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节能、提高能效和发展可再生及其它新能源已成为本学科的三大主要任务。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必然促进能源结构向多元化的转移以及用能设备和系统的高效低成本化、集成化、自动化、洁净无污染化。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的理论与技术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支柱,是一切生产活动和科学、文化活动的驱动力,是社会日常生活的必要保证。能源动力科学与材料科学、信息科学一起,构成了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基本要素。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的理论与技术应用于交通、工业、农业、国防等领域,与人类生活、生产实践密切相关,是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综合体现,同时它又与几乎所有的科学技术领域交叉融合,推动人类利用能源与现代动力技术的发展。本学科在国民经济和社会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将日益加强和突出。 二、学科内涵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是以能源的高效洁净开发、生产、转换和利用为应用背景和最终目的,以研究能量的热、光、势能和动能等形式向功、电等形式转化或互逆转换的过程中能量转化、传递的基本规律,以及按此规律有效地实现这些过程的设备和系统的设计、制造和运行的理论与技术等的一门工程基础科学及应用技术科学,是能源与动力工程的理论基础。 本学科的理论和知识基础包括工程热力学、内流流体力学、两相与多相流动力学、传热传质学、多相流热物理学、化学反应原理及其热力学和动力学、燃烧学、多相流光热化学及光电化学、多相化学反应工程学、能源环境化学、材料物理与材料化学、热物性与热物理测试技术基础、热力系统动态特性学、生物流体力学热力学及传热学、火灾学等。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的前身是国际著名科学家、叶轮机械三元流动理论创建者、工程热物理学科奠基人吴仲华教授1956年创立的中国科学院动力研究室,目前已建设成为应用基础与应用发展研究有机结合的战略高技术基地型研究所。研究所现有职工166名,科研人员133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研究员18人,副研究员45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54名。具有国家“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博士与硕士学位和环境工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国家博士后流动站,现有在站博士后10 人,在读博士生94人,硕士生98人。2007年引入“百人计划”两名。工程热物理所始终注意根据国家需求调整科研领域和方向,建所以来,在科研领域和方向上有过两次重大战略调整,即从航空动力向能源与动力(20世纪80年代初)、从能源与动力向能源、动力、环境(20世纪90年代初)的调整。围绕能源、动力、环境这三大领域,逐步凝练了洁净煤碳联产技术、先进燃烧技术、传热传质技术、航空航天热物理和总能系统及可再生能源五个研究领域和方向,并取得了一系列有目共睹的成绩,如:三元流动理论的建立与发展、全三维粘性定常和非定常叶轮机械内部流动研究与设计系统研究、总能系统和新型能源动力系统研究、洁净高效燃烧、常规和超常条件传热传质等。建所以来获国家级三等和院部级二等奖以上共40多项,国家级四等和院部级三等奖以上近50项。 研究所一贯注重科研成果转化工作。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步的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的研究与产业化工作,以1996年75吨/小时循

环流化床锅炉的完善化为标志,完成了基础性研究、工业示范、产业化这一高技术研究与发展的历程,为推动我国循环流化床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目前正在以锅炉的大型化和高参数为目标开展攻关;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国产汽轮机通流改造技术和产业化是通过新的运行体制将研究所长期在叶轮机械气动热力学研究方面的成果成功运用到工业领域的例子,基础性研究成果实现了产业化;“九五”期间开始部署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置与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开发,标志着研究所在环境领域的新发展,研究成果已在国内数个大中城市实施产业化推广。 2007年,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科研成果转化工作成绩显著。研究所与保定高开区合作建立的华翼风电叶片研发中心,投产了第一片1.5MW风电叶片。与兖矿集团合作,完成了国内首个煤炭甲醇-动力联产示范工程。研究所在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方面继续与上海锅炉有限公司、无锡华光锅炉有限公司、济南锅炉有限公司等企业加强合作,共同开发销售480-670吨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十余台。同时,研究所继续研发超临界1000吨级的超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在不远的将来,循环流化床技术必将以其良好的性能和环保优势,发挥更大的作用,创造出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 2007年,研究所在国家863重大项目支持下,同时启动了多个IGCC/联产示范工程,带动社会资金投入超过200亿。项目建成必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2007年,研究所完成并结题项目16个,新争取项目50项。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