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劝学课后作业

1劝学课后作业

1劝学课后作业
1劝学课后作业

第一单元开启智慧之门

1 劝学

阅读鉴赏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4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跬:古代的半步

B.风雨兴.焉兴:兴盛

C.驽马十驾.驾:马拉车走一天的路程为“一驾”

D.金石可镂.镂:雕刻

剖析:B 兴:起。

2.下列句中加点的“焉”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C.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剖析:D “焉”是助词,其他项均是兼词。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例: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卒廷.见相如

C.木.直中绳,以为轮

D.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剖析:C “木”在句中作主语,其他是名词用作状语。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译文: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译文:

答案:(1)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但是听的人听得特别清楚。

(2)螃蟹有六只脚和两只钳夹,除了蛇洞和鳝洞就没有可以藏身的地方,(是因为)用心浮躁。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王来,字原之,慈溪人。宣德二年以会试..乙榜授新建教谕。六年,以荐擢御史,出按苏、松、常、镇四府。命偕巡抚周忱考察属吏,敕.有“请自上裁”语。来言:“贼民吏,去之惟恐不速,必请而后行,民困多矣。”帝为改敕赐之。中官陈武以太后命使江南,横甚,来数抑之。武还,诉于帝。帝问都御史顾佐:“巡按谁也?”佐以来对。帝叹息称其贤,曰“识之”。及报命,奖谕甚至。

英宗即位,以杨士奇荐,擢山西左参政。言:“郡县官不以农业为务,致民多游惰,催征辄致已命。朝廷悯其失业,下诏蠲除,而田日荒闲,租税无出,累及良民。宜择守长贤者以课农为职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

力合作供租之外听其均分原主复业则还之蚕桑可裨本业者,听其规画。仍令提学风宪官督之,庶人知务本。”从之。

来居官廉,练达政事。侍郎于谦抚山西,亟称其才,可置近侍。而来执法严,疾恶尤甚,以公事杖死县令不职者十人。逮下狱,当徙。遇赦,以原官调补广东。来自此始折节为和平,而政亦修举。正统十三年迁河南左布政使。明年改左副都御史,巡抚河南及湖广襄阳诸府。也

先逼京师,来督兵勤王

..。渡河,闻寇退,乃引还。

景泰元年,贵州苗叛。总督湖广、贵州军务侯琎卒于军,进来右都御史代之。与保定伯梁珤,都督毛胜、方瑛会兵进讨。贼平,班师。诏留来、珤镇抚。寻命来兼巡抚贵州。奏言:“近因黔、楚用兵,暂行鬻爵之例。今寇贼稍宁,惟平越、都匀等四卫乏饷。宜召商中盐,罢纳米例。”从之。

三年十月召还,加兼大理寺卿。珤以来功大,乞加旌异。都给事中苏霖驳之,乃止。来还在道,以贵州苗复反,敕回师进讨。明年,事平。

召为南京工部

..尚书。英宗复辟,六尚书悉罢。来归。成化六年卒于家。

(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宜择守长贤者/以课农/为职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听其均分/原主复业则还之/

B.宜择守长贤者/以课农为职/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听其均分/原主复业则还之/

C.宜择守长贤者/以课农/为职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听其均/分原主复业则还之/

D.宜择守长贤者/以课农为职/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听其均/分原主复业则还之/

剖析:B “以……为职”为固定结构,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C两项;“均分”为偏正结构,意思是“平均分配”中间不可断开,排除D项。译文为:应该选择贤能的守官,督促他们以农业为根本。如果这些人荒芜田地,下令让附近的人家与他们通力合作,准许交租剩下的粮食均分,以前田地的主人恢复本业的就还给他。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是考取贡士的考试,会试就是集中全国举人会同考试之意。参加的人是举人,在乡试后第二年的春天(三月),所以又叫“春闱”或“礼闱”。

B.“勤王”,多指君主的统治受到威胁而动摇时,臣子起兵救援王朝。

C.“工部”,三省六部是西汉以来逐步形成的封建王朝最高政府机构。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D.“敕”,中国古代帝王或肱股之臣诏令文书的文种名称之一。用于

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

剖析:D “中国古代帝王或肱股之臣”错误,无“肱股之臣”。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来为人正直,中官陈武因受太后的宠幸横行江南,王来多次对陈武进行打击,陈武向皇帝诉说此事,但皇帝并没有怪罪王来。

B.正统十三年迁河南左布政使。第二年改左副都御史,巡抚河南及湖广襄阳诸府。也先逼近京城,王来率兵护驾。

C.景泰元年,贵州苗人反叛,王来与梁珤、毛胜、方瑛联合讨伐苗人,平定之后,皇帝下诏,让王来与梁珤一起留下来镇守。

D.王来一生官职调动升降非常频繁。曾因杨士奇推荐,被提拔为山西左参政;也曾因英宗复辟被罢官。成化六年,死于家中。

剖析:A “中官陈武因受太后的宠幸横行江南”错,文中并没有提到太后对陈武宠幸。原文为“中官陈武以太后命使江南,横甚,来数抑之。”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贼民吏,去之惟恐不速,必请而后行,民困多矣。

译文:

(2)而来执法严,疾恶尤甚,以公事杖死县令不职者十人。

译文:

答案:(1)残害百姓的官吏,铲除他们还唯恐不迅速呢,一定要请示后再执行,百姓的困苦多啊。(关键词:“贼”,残害;“去”,除去;“困”,困苦。句意通顺)

(2)但王来执法严苛,非常痛恨恶人,因公事杖死不称职的县令十人。(关键词:“疾”,痛恨;“以”,因为;“县令不职者”,定语后置句,句意通顺)

参考译文:王来,字原之,慈溪人。宣德二年凭会试乙榜的身份被授予新建教谕。宣德六年,被推荐提拔为御史,出京兼任苏州、松州、常州、镇州四府知府。皇上下令让他与巡抚周忱一起考察属官,皇上敕令上有“请示皇上后再裁决”的话。王来说:“残害百姓的官吏,铲除他们还唯恐不迅速呢,一定要请示后再执行,百姓的困苦多啊。”皇帝为他改了敕令赐给他。中官陈武应太后之命出使江南,非常蛮横,王来多次抑制他。陈武回来,向皇帝倾诉。皇帝问都御史顾佐:“巡按是谁?”顾佐回答说是王来。皇帝感慨称赞王来是个贤才,说“记下这件事”。等到回来复命,奖励非常丰厚。

英宗即位,因为杨士奇推荐,王来被提拔为山西左参政。说:“郡县官员不把农业当作根本,导致百姓多游荡懒惰,催征租税动辄逼出人命。朝廷怜悯他们失业,下令免除他们的赋税,而田地一天天荒芜闲置,租税没有出处,累及到良民。应该选择贤能的守官,督促他们以农业为根本。如果这些人荒芜田地,下令让附近的人家与他们通力合作,

准许交租剩下的粮食均分,以前田地的主人恢复本业的就还给他。靠

种桑养蚕补充农业的,可任他们自己规划安排。仍旧让提学风宪官监督,百姓知道从事本业。”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

王来为官清廉,为政干练通达。侍郎于谦在山西做巡抚时,多次称赞他的才干,认为他可以在皇帝身边侍奉。但王来执法严苛,非常痛恨恶人,因公事杖死不称职的县令十人。(因为这)他被逮入狱,应当流放。正赶上大赦,以原来的官职调任广东。王来从这以后屈尊迁就变

得平和了很多,但政事也仍然有声有色。正统十三年迁河南左布政使。第二年改任左副都御史,巡抚河南及湖广襄阳诸府。也先逼近京城,王来率兵护驾。渡过黄河,听说敌寇撤退才带兵回来。

景泰元年,贵州苗人反叛。总督湖广、贵州军务侯琎在军中去世,晋升王来为右都御史代替侯琎。与保定伯梁珤,都督毛胜、方瑛联合进兵讨伐苗人。等到贼人平定,班师回朝。皇帝下诏让王来、梁珤留

下镇守安抚。不久下令王来兼任贵州巡抚。王来上奏说:“近来因黔、楚地用兵,应该暂时实行卖官的先例。现在贼寇稍稍安定,只有平越、都匀等四个地方缺乏粮饷。应该召商中盐,取消收粮的条例。”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

景泰三年十月王来被召回,让他兼任大理寺卿。梁珤认为王来功

劳大,请求对他给予特殊表彰。都给事中苏霖反驳梁珤,于是此事未得实行。王来在返回的途中,因为贵州苗人又反叛,皇上让他带兵回去再讨伐苗人。第二年,反叛之事平定。任命他为南京工部尚书。英宗复辟,六个尚书都被罢免。王来回家。成化六年,死在家中。

语言运用

9.(2019·全国Ⅰ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药品可以帮我们预防、治疗疾病,但若使用不当,①

。以口服药为例,药物进入胃肠道后逐渐被吸收进血液,随着时间推移,②。当药物浓度高于某一数值时就开始发挥疗效。然而,③,超过一定限度就可能产生毒性,危害身体健康。

剖析:本题考查语言简明连贯的能力。①处接上文“但”表示转折,与前面的作用相反,起不到治病的作用,就会对人体造成伤害;②处参考后句“药物浓度高于某一数值时就开始发挥疗效”,猜测②处应填“药物浓度会渐渐上升”;③处,承前转折,后文是结果,可知应填“药物浓度不是越高越好”。

答案:①也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②血液中药物浓度会渐渐上升③药物浓度并不是越高越好

10.仿照下面的句子,再写两个在句式特点、修辞手法上与之相同的

句子。

一曲幽径,蜿蜒曲折中不忘留下一点空白,让人遐思空白背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旖旎; ,

, ;

, , ;一方净土,沉

默不言中不忘留下一点空白,让人感觉空白背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奇观。

剖析:本题属嵌入式仿写。作答此题要注意:①句式相同,采用上下语句“一……,……不忘留下一点空白,让人……”的形式;②内容上,突出“一点空白”,且需引用诗句;③修辞上,与上下句一起构成排比;

④格调上,积极健康。

答案:(示例)一江碧水波涛汹涌后不忘留下一点空白使人神游空白背后“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雄浑一首诗词缠绵悱恻后不忘留下一点空白让人品味空白背后“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绮丽

11.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顾炎武思想的核心观点是“经世致用”,他对文人的清谈、玄学深恶痛绝,对王阳明的“心学”也嗤之以鼻,认为这是误人、误世的学问。,《天下郡国利病书》《日知录》《军制论》《田功论》《钱法论》等,研究的都是“当世之务”,凡赋税田亩、钱币权量、河槽水运、盐铁地理等,无不是最切实际、最接地气的

论说。

A.顾炎武一生致力于对天下苍生有用的学问

B.顾炎武在利国富民方面有突出的文学贡献

C.顾炎武文学研究的重点着眼于经世致用上

D.顾炎武的许多观点在其著书上便有所显现

剖析:A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本题所填写的内容是对后文具体内容的概括。顾炎武的这些著作,有一个核心价值观,那就是“致用”。所以可选择的范围是AC项。再分析这些具体的著作发现,它们并不是单纯的文学研究,因此可以选择A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