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年四川大学949电路理论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2017年四川大学949电路理论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2017年四川大学949电路理论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2017年四川大学949电路理论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2017年四川大学949电路理论考研真题

一、如下图所示电路,欲使负载电阻R L吸收4.5W的功率,R L(正值电阻)应取何值,此时电路的供电效率是多少?(20分)

二、下图中,R1=R2=10Ω,L=0.25H,C=0.001F,电压表读数为20V,功率表读数为120W。计算U?2/U?S和电源发出的平均功率和无功功率。(20分)

三、用节点分析法求下图电路中独立电压源及受控电压源发出的功率。(15分)

四、图示N S为线性含源电阻网络,外接电路如图(a)所示,当I S=4A时,I1=1A,U2=6V;当I S=16A时,I1=7A,U2=18V。求:

(1)I S=0时,U2等于多少?

(2)若外接电路换接如图(b)所示,则I1等于多少?(20分)

图(a)

图(b)

五、下图所示稳态电路中,已知i s (t )=(3cost +cos3t )A ,功率表的读数为5W ,电压表的读数为8V (有效值)。试确定R 、L 的值。(20分)

六、下图所示理想运算放大器电路,试计算电路的电压增益u 0/u s 。(20分)

七、已知图中虚线所示二端口的传输参数矩阵为

[]15562T ??

=????

回转器的传输矩阵

[]0

50.2

0r T ??=?

???

R=5Ω,U S=30V,R S=2Ω,当R L=0时,I2=-3A。

求:

(1)二端口N的传输参数矩阵[T N];

(2)R L为何值时可获得最大功率?并求此最大功率P max;

(3)当R L获得最大功率时U S供出多少功率?(20分)

八、图示电路,开关S闭合前处于稳态,t=0时,合上开关S,求t>0后流过开关S 的电流i。(15分)

四川大学电力系统计辅期末考试13

四川大学 期末考试试题(开卷) (2015——2016学年第1学期) A 卷 课程号:303033040 课序号: 课程名称:电力系统分析的计算机算法 任课教师: 成绩: 适用专业年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13级 学生人数: 印题份数: 学号: 姓名: 考生承诺 我已认真阅读并知晓《四川大学考场规则》和《四川大学本科学生考试违纪作弊处分规定(修 订)?,郑重承诺: 1、 已按要求将考试禁止携带的文具用品或与考试有关的物品放置在指定地点; 2、 不带手机进入考场; 3、 考试期间遵守以上两项规定,若有违规行为,同意按照有关条款接受处理。 考生签名: 1、如下图1所示,一个有三台发电机和五个节点的系统的等值电路,图中 标明了各元件的参数(均已归算至统一的基准值)。试列写节点导纳矩阵 (20 分) 解:逐个计算导纳矩阵元素如下: 5 G __ jθ.2

论=y 11 y 12 y 13 =(j θ?2 3.5-j1.8) (-j θ?2) ( — jO.4) =3.5- j2.2 Y 12 =丫21 - -y i2 = j0?2, ¥3 = 丫31 - -y i3 = j0?4 Y 22 = y 22 y 21 y 23 y 24 = (1?5「j 0.9) (-J 0.2) (-J 0.2) jO.1 = 1.5「j1.2 丫23 = 丫32 = - y 23 = j 0?2, Y 24 =丫42 = - y 24 = _j0?1 塔讥/“飞迪-")"4) (W) j Z 5A 7I 丫小记-露=“095 Y 44 = y 44 y 42 = j0?2 j0.1 = j0.3 丫55 = y 55 ' y 53 = j0?2 * j 0?1 = j 0?3 3.5-j 2.2 j0?2 I j0.2 1.5-j1.2 YN= j0?4 j0?2 I 0 -j0.1 - 2分共5*2=10分;非对角元素计算每个 各 1分,共5分。 2、牛顿-拉夫逊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其潮流计算的修正方程式是什么?用 直角坐标形式表示的与用极坐标形式表示的不平衡方程式的个数有何不 同? ( 20分) a. 牛顿法其实就是切线法,通过逐步线性化的方法,反复迭代使解接近准确值。在每一 步迭代过程当中,建立修正方程式并求解修正方程式, 反复迭代直至满足条件为止(2分) 对于多变量非线性方程组,F(X)=O ,在第k 次迭代时,建立修正方程式 F(X ( G ) =J k) C X (k) 和 x (k I) =X ( Gr x (k) O ( 2 分,写成单变量方程扣 1 分) 式中:X 和ΔX 分别由n 个变量和修正量组成的n 维列向量;F(X)是由n 个多元函数组 Cf 成的维列向量;J 是n*n 阶方阵,称为雅可比矩阵,它第i 行、第j 列的元素J j= 1 第 CX j i 个函数f i (X 1,X 2 JH,x ∏)对第j 个变量X j 的偏导数;上角标(k )表示J 阵的每一个元素都 在点 (X I k) ,x 2k) , , X n k) )处取值。(1 分) 迭代过程一直进行到满足收敛判据 ma χ{jf i (X I k) ,x 2k) 川,X n k) )}"或IA X f ) I

川大《电力系统分析基础(1)1350》19秋在线作业1答案

《电力系统分析基础(1)1350》18春在线作业1-0001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共2 道试题,共40 分) 1. A. B. C. 答案:A 2. A. B. C. 答案:B 二、多选题(共4 道试题,共20 分) 3.架空输电线路各序参数的特点有( ) A.零序参数大于负序参数 B.零序参数大于正序参数 C.正序参数大于负序参数 D.正序参数与负序参数相等 E.架空地线使等值的零序阻抗参数减小 答案:ABDE 4.电力系统中枢点的调压方式有( ) A.顺调压 B.逆调压 C.改变变压器的变比调压 D.常调压 E.发电机调压 答案:ABD 5.功角δ的物理意义为( ) A.各发电机机端电压之间的夹角 B.作为继续参数代表发电机转子之间的相对位置 C.作为电磁参数代表发电机q轴电势之间的夹角 D.0 答案:BC 6.电力系统中消耗感性无功功率的元件有( ) A.输电线路 B.白织灯 C.电容器 D.异步电动机

E.变压器 答案:ADE 三、判断题(共10 道试题,共40 分) 7.短路冲击电流是短路电流的最大有效值。 答案:错误 8.不对称故障一般采用对称分量法进行分析。 答案:正确 9.电力系统二次调频可以实现无差调节。 答案:正确 10.采用自动重合闸将使最大可能的减速面积减小。 答案:错误 11.最大可能的减速面积大于加速面积,系统将失去暂态稳定。 答案:错误 12.按等微增率准则分配负荷将使系统的燃料消耗最少。() 答案:正确 13.输电线路的零序阻抗等于正序阻抗。() 答案:错误 14.逆调压是大负荷时升高电压,小负荷时降低电压的调压方式。()答案:正确 15.电力系统电压大小主要受有功功率影响。 答案:错误 16.提高输电电压将提高系统输送功率的极限。() 答案:正确

四川大学网络教育《电力系统分析》答案

分数: 100.0 完成日期:2011年02月17日 23点26分 说明:每道小题括号里的答案是学生的答案,选项旁的标识是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2个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4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发电机的额定电压与网络的额定电压为同一等级时,发电机的额定电压 规定比网络的额定电压() ( A ) A.高5% B.高10% C.低5% D.低10% 2.变压器一次绕组的作用相当于用电设备,其额定电压与网络的额定电压相 等。但直接与发电机联接时,其额定电压与发电机的额定电压相比()。 ( D ) A.高5% B.低5% C.低10% D.相等 3.在()情况下,不适宜用调节变压器变比的方式升高电压,这样做有 可能会引起系统其它节点电压下降。 ( C ) A.有功充足 B.有功不足 C.无功不足 D.无功充足 4.在发电机容量允许的情况下二次调整可以实现()。 ( C )

A.二次调整 B.一次调整 C.无差调节 D.有差调节 5.频率的一次调整不能实现()。 ( B ) A.二次调整 B.一次调整 C.无差调节 D.有差调节 6.采用逆调压方式的中枢点电压,在最大负荷时较线路的额定电压()。 ( D ) A.高2%~5% B.相等 C.高2.5% D.高5% 7.系统单位调节功率K表示在计及发电机组和负荷的调节效应时,引起频率 单位变化的负荷变化量。K的数值越(),负荷增减引起的频率变化就越(),频率也就越()。() ( C ) A.小小稳定 B.大大稳定 C.大小稳定 D.大小不稳定 8.把中枢点电压保持在较线路额定电压高2%-5%的数值,不必随负荷变化来 调整中枢点电压,这种调压方式称为() ( C )

川大2020《电力系统分析》第一次作业答案

首页 - 我的作业列表 - 《电力系统分析》第一次作业答案 完成日期:2020年06月08日 15点14分 说明:每道小题选项旁的标识是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2个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4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发电机的额定电压与网络的额定电压为同一等级时,发电机的额定电压 规定比网络的额定电压() A.高5% B.高10% C.低5% D.低10% 2.变压器一次绕组的作用相当于用电设备,其额定电压与网络的额定电压相 等。但直接与发电机联接时,其额定电压与发电机的额定电压相比()。 A.高5% B.低5% C.低10% D.相等 3.在()情况下,不适宜用调节变压器变比的方式升高电压,这样做有 可能会引起系统其它节点电压下降。 A.有功充足 B.有功不足 C.无功不足 D.无功充足 4.在发电机容量允许的情况下二次调整可以实现()。 A.二次调整 B.一次调整 C.无差调节 D.有差调节 5.频率的一次调整不能实现()。 A.二次调整

B.一次调整 C.无差调节 D.有差调节 6.采用逆调压方式的中枢点电压,在最大负荷时较线路的额定电压()。 A.高2%~5% B.相等 C.高2.5% D.高5% 7.系统单位调节功率K表示在计及发电机组和负荷的调节效应时,引起频率 单位变化的负荷变化量。K的数值越(),负荷增减引起的频率变化就越(),频率也就越()。() A.小小稳定 B.大大稳定 C.大小稳定 D.大小不稳定 8.把中枢点电压保持在较线路额定电压高2%-5%的数值,不必随负荷变化来 调整中枢点电压,这种调压方式称为() A.逆调压 B.顺调压 C.常调压 D.以上都不对 9. A. A B. B

川大869电路

869 电路(含40%电力系统基础)复习大纲-------------------------------------------------------------------------------- 869电路(含40%电力系统基础)复习大纲 注:本考纲适用范围080802 第一部分:电路教材:《电路》第五版邱关源,罗先觉高等教育出版社 1、基本电路元件电压、电流特性和基尔霍夫定律; 2、等效变换条件,各种类型的等效电路;对称电路; 3、电路方程法和电路定理(叠加、替代、戴维南、最大功率); 4、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和阶跃响应; 5、正弦稳态电路电压、电流和功率的计算;谐振; 6、耦合电感元件特性及去耦等效电路;理想变压器特性方程和阻抗变换; 7、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 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1-1 电路和电路模型§1-2 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1-3 电功率和能量§1-4 电路元件§1-5 电阻元件§1-6 电压源和电流源§1-7 受控电源 §1-8 基尔霍夫定律 第二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2-1 引言§2-2 电路的等效变换§2-3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2-4 电阻的Y形连接和△形连接的等效变换§2-5 电压源、电流源的串联和并联§2-6 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2-7 输入电阻 第三章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3-3 支路电流法§3-4 网孔电流法§3-5 回路电流法§3-6 结点电压法 第四章电路定理§4-1 叠加定理§4-2 替代定理§4-3 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4-4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第六章储能元件§6-1 电容元件§6-2 电感元件§6-3 电容、电感元件的串联与并联 第七章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的时域分析§7-1 动态电路的方程及其初始条件§7-2 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7-3 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7-4 一阶电路的全响应§7-7 一阶电路的阶跃响应第八章相量法§8-1 复数§8-2 正弦量§8-3 相量法的基础§8-4 电路定律的相量形式 第九章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9-1 阻抗和导纳§9-3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9-4 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9-5 复功率§9-6 最大功率传输 第十章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10-1 互感§10-2 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10-5 理想变压器 第十一章电路的频率响应§11-1 网络函数§11-2 RLC串联电路的谐振§11-4 RLC并联谐振电路 第十二章三相电路§12-1 三相电路§12-2 线电压(电流)和相电压(电流)的关系§12-3 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12-5 三相电路的功率 第二部分:40%电力系统基础 参考书目:(1)电路系统分析理论,刘天琪、邱晓燕,北京:科学出版社 (2)电力系统分析(上下册,第三版),何仰赞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1、电力系统概述涉及的基本概念,如: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其特性;电力系统运行特点和基本要求;额定电压和额定频率;负荷和负荷曲线等; 2、电力系统元件参数的计算及元件模型和网络模型的建立;

四川大学电力系统自动装置实验报告

电力系统自动装置实验报告 学院: 电气信息学院 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 102班 学号: 1143031233 姓名: 杨宁 老师:肖先勇

同步发电机并车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加深理解同步发电机准同期并列原理,掌握准同期并列条件; 2、熟悉同步发电机准同期并列过程; 3、观察、分析有关波形。 二、原理与说明 将同步发电机并入电力系统的合闸操作通常采用准同期并列方式。准同期并列要求在合闸前通过调整待并机组的电压和转速,当满足电压幅值和频率条件后,根据“恒定越前时间原理”,由运行操作人员手动或由准同期控制器自动选择合适时机发出合闸命令,这种并列操作的合闸冲击电流一般很小,并且机组投入电力系统后能被迅速拉入同步。根据并列操作的自动化程度不同,又分为手动准同期、半自动准同期和全自动准同期三种方式。 正弦整步电压是不同频率的两正弦电压之差,其幅值作周期性的正弦规律变化。它能反映两个待并系统间的同步情况,如频率差、相角差以及电压幅值差。线性整步电压反映的是不同频率的两方波电压间相角差的变化规律,其波形为三角波。它能反映两个待并系统间的频率差和相角差,并且不受电压幅值差的影响,因此得到广泛应用。 手动准同期并列,应在正弦整步电压的最低点(同相点)时合闸,考虑到断路器的固有合闸时间,实际发出合闸命令的时刻应提前一个相应的时间或角度。 自动准同期并列,通常采用恒定越前时间原理工作,这个越前时间可按断路器的合闸时间整定。准同期控制器根据给定的允许压差和允许频差,不断地检查准同期条件是否满足,在不满足要求时闭锁合闸并且发出均压均频控制脉冲。当所有条件均满足时,在整定的越前时刻送出合闸脉冲。 三、实验项目、方法及过程 (一)机组启动与建压 1、检查调速器上“模拟调节”电位器指针是否指在0位置,如不在则应调到0 位置; 2、合上操作电源开关,检查实验台上各开关状态:各开关信号灯应绿灯亮、红灯 熄。调速器面板上数码管在并网前显示发电机转速(左)和控制量(右),在 并网后显示控制量(左)和功率角(右)。调速器上“并网”灯和“微机故障” 灯均为熄灭状态,“输出零”灯亮;

川大2016《电路》考研大纲

四川大学201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电路》考试范围: 1、基本电路元件电压、电流特性和基尔霍夫定律; 2、等效变换条件,各种类型的等效电路;对称电路; 3、电路方程法(结点电压法、网孔电流法)和电路定理(叠加、替代、戴维南、诺顿和最大功率); 4、理想运算放大器电路分析; 5、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和阶跃响应; 6、运算法(拉普拉斯变换法)求解动态电路;利用网络函数求解动态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7、正弦稳态电路电压、电流和功率的计算;谐振;相量图辅助分析正弦稳态电路; 8、耦合电感元件特性及去耦等效电路;理想变压器特性方程和阻抗变换; 9、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 10、非正弦稳态电路(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计算; 11、二端口网络的参数、等效电路、阻抗变换;二端口网络的联接。 考试类型:客观计算题,共10题,每题15分,总分150分 教材:《电路》(第十版),(美)James W. Nilsson, Susan A Riedel,周玉坤,冼立勤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年第10版 第1章电路变量 §1.1 电气工程概述 1.1.1 电路理论 1.1.2 解决问题 §1.2 国际单位制 §1.3 电路分析概述 §1.4 电压和电流 §1.5 理想基本电路元件 §1.6 功率和能量 第2章电路元件 §2.1 电压源和电流源 §2.2 电阻 §2.3 电路模型结构 §2.4 基尔霍夫定律 §2.5 含受控源电路的分析 第3章简单电阻电路 §3.1 电阻的串联 §3.2 电阻的并联 §3.3 分压器和分流器电路 3.3.1 分流器电路 §3.4 分压法和分流法

§3.5 测量电压和电流 §3.6 惠斯通电桥 §3.7 Δ-Y(π-T)等效电路 第4章电路分析法 §4.1 术语 4.1.1 描述电路的词汇 4.1.2 需要多少个联立方程 4.1.3 举例说明系统方法 §4.2 节点电压法 §4.3 节点电压法和非独立源 §4.4 节点电压法的特例 4.4.1 超节点的概念 4.4.2 电流表电路的节点电压分析 §4.5 网孔电流法 §4.6 网孔电流法和非独立源 §4.7 网孔电流法的特例 4.7.1 超网孔的概念 4.7.2 放大电路的网孔电流分析 §4.8 节点电压法与网孔电流法的比较 §4.9 电源变换 §4.10 戴维南与诺顿等效电路 4.10.1 戴维南等效电路 4.10.2 诺顿等效电路 4.10.3 使用电源变换 §4.11 导出戴维南等效电路的补充 4.11.1 戴维南等效电路用于放大电路 §4.12 最大功率传输 §4.13 叠加原理 第5章运算放大器 §5.1 运算放大器端子 §5.2 端电压和端电流 §5.3 反相放大器电路 §5.4 求和放大器电路 §5.5 同相放大器电路 §5.6 差分放大器电路 5.6.1 关于差分放大器的其他问题 5.6.2 衡量差分放大器性能的共模抑制比 §5.7 实际的运算放大器模型 5.7.1 用实际的运放模型分析反相放大器电路5.7.2 用实际的运放模型分析同相放大器电路第6章电感、电容和互感

四川大学《电力系统分析》第一次作业答案

《电力系统分析》第一次作业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2个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4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发电机的额定电压与网络的额定电压为同一等级时,发电机的额定电压 规定比网络的额定电压() A.高5% B.高10% C.低5% D.低10% 2.变压器一次绕组的作用相当于用电设备,其额定电压与网络的额定电压相 等。但直接与发电机联接时,其额定电压与发电机的额定电压相比()。 A.高5% B.低5% C.低10% D.相等 3.在()情况下,不适宜用调节变压器变比的方式升高电压,这样做有 可能会引起系统其它节点电压下降。 A.有功充足 B.有功不足 C.无功不足 D.无功充足 4.在发电机容量允许的情况下二次调整可以实现()。 A.二次调整 B.一次调整 C.无差调节 D.有差调节 5.频率的一次调整不能实现()。 A.二次调整 B.一次调整

C.无差调节 D.有差调节 6.采用逆调压方式的中枢点电压,在最大负荷时较线路的额定电压()。 A.高2%~5% B.相等 C.高2.5% D.高5% 7.系统单位调节功率K表示在计及发电机组和负荷的调节效应时,引起频率 单位变化的负荷变化量。K的数值越(),负荷增减引起的频率变化就越(),频率也就越()。() A.小小稳定 B.大大稳定 C.大小稳定 D.大小不稳定 8.把中枢点电压保持在较线路额定电压高2%-5%的数值,不必随负荷变化来 调整中枢点电压,这种调压方式称为() A.逆调压 B.顺调压 C.常调压 D.以上都不对 9. A. A B. B C. C D. D

四川大学电路考试试卷及答案6教程文件

四川大学电路考试试卷及答案6

2005-2006学年春季学期《电路原理》课程期末考试试题B 说明:学生必须将答案全部写在答题纸上,凡写在试题上的一律无效。学生可随身携带字典。 一、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 1.如图1所示电路中,若I = 2A,则I1 = ; U = 。 2.图2所示理想变压器,已知匝数比为1 :10,则u1 :u2 = , i1 :i2 = 。 3.RLC串联电路中R = 4Ω,X L = 4Ω, X C = -7Ω,电源电压u = 2202cos (314t +100)V,则电路中的电压有效值为,有功功率为,功率因素为。 4.在分析含有理想运算放大器的电路时,应遵循的两条重要规则为和。 5.含源电阻二端网络N及其伏安特性如图3所示,其戴维南等效电路中u oc = V,R eq = Ω。 6.图4所示电路中电流表A3的读数为。 7.图5所示电路中,电压源、受控源、2Ω电阻所吸收的功率依次为:、、。 8.RLC并联电路,已知R = 0.5Ω,L = 0.05H,C = 0.2F,电源角频率ω=10 rad/s,则电路的等效阻抗为。 9.对称三相电源由三个、、的正弦电压源连接成Y形或三角形组成的电源。 10.正弦稳态电路的三要素分别为,,。 二、选择题(30分,每题3分) 1.关联参考方向下,线性电容的库伏特性曲线为()。 A.通过一、四象限的直线 B.通过二、三象限的直线

C .通过一、三象限的直线 D .通过一、二象限的直线 2.一个具有n 个节点,b 条支路的电路,其独立的KVL 方程数为( )。 A .n - 1个 B .n - b 个 C .b - n 个 D .b – n + 1个 3.R 、C 串联的正弦交流电路中,若R 上的电压U R =15V ,C 上的电压U C = 20V ,则总电压U 应为( )。 A .5V B .25V C .35V D .V 225 4.图6所示电路的U =( )。 A .-10V B .0V C .10V D .5V 5.受控源u 1 = k u 2中,k 为( )。 A .转移电阻 B .电流转移比 C .转移电导 D .电压转移比 6.RLC 串联电路中,当R <2C L /时,属于( )。 A .过阻尼 B .临界阻尼 C .欠阻尼 D . 不能确定 7.图7所示电路的伏安关系为( )。 A .U = 10 +2 I B .U = 20 - 2I C .U = 10 - 2I D .U = - 20 +2 I 8.已知一个10F 的电容上流过电流i = 400 cos (10t + 450 ) A ,则其电压为( )。 A .4cos (10t + 450 ) B .4 cos (10t - 450 ) C .4 cos (10t –1350 ) D .4cos (10t + 1350 ) 9.对称三相电路的星形接法中,线电压l U .与相电压P U .、线电流l .I 与相电流p I .之间的关系为( )。 A .l U .=P U ., l I .=p I .3?-∠30 B . l U .=P U ., l I .=p I .3?∠30 C .l U . =P U .3?∠30 , l I .=p I . D . l U .=P U ., l I .=p I . 10.在正弦稳态电路的电容上,电流i 与电压u 是关联参考方向,则下列表示式中正确的是( )。 A .i = ωCu B . I = j ωCU C .U C j I &ω=. D . i = C du/dt 三、计算题(40分) 1.在RLC 串联电路中,已知R = 30Ω ,L = 127mH ,C = 40μF ,接在电压u =2202 cos ( 314t +300 )V 电源上。 (10分) 试求:(1)感抗、容抗、阻抗。

电力系统分析川大课件小结与习题

电力网的电能损耗 1. 电力网的电能损耗和损耗率 在分析电力系统运行经济性时,常常要求计算一段时间内电力网的电能损耗。在规定时间段内对有功功率的积分便是电能损耗。如果功率为恒定值,则电能损耗就是功率乘以时间。通常以年(即365×24=8760小时)作为计算时间段,称为电力网年电能损耗。 例如8760小时分为n段,其中第i段时间为△ti(h),全网功率损耗为△Pi(MW),则全网年电能损耗为。 在同一时间内,电力网损耗电量占供电量的百分比,称为电力网的损耗率,简称网损率或线损率,即 电力网损耗率=(3-54) 其中,在给定的时间(日、月、季或年)内,系统中所有发电厂的总发电量与厂用电量之差称为供电量; 这里介绍一种常用的电能损耗简化计算方法,用于逐个计算线路或变压器的年电能损耗,即最大负荷损耗时间法。 如果线路中输送的功率一直保持为最大负荷功率Smax,在τ小时内的电能损耗恰好等于线路全年的实际电能损耗,则称为最大负荷损耗时间 保持为最大负荷功率Smax,在τ小时内的电能损耗恰好等于线路全年的实际电能损耗,则称为最大负荷损耗时间。 (3-63) 若认为电压接近于恒定,则 (3-64) 由此可见,最大负荷损耗时间τ与视在功率表示的负荷曲线有关。在一定功率因数下视在功率与有功功率成正比,而有功功率负荷曲线的形状在某种程度上可由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反映。因此,τ与线路负荷的功率因数和Tmax有关。通过对一些典型负荷曲线的分析,得到τ与Tmax及cosρ的关系,如表3-1所示。 使用这一方法只需计算最大负荷时线路或变压器的功率损耗 ,再按负荷的Tmax和cosρ从表3-1查得τ,就可用下式计算线路的年电能损耗

《电路原理》第1章课件

电压和电流 功率和能量 已知理想基本电路元件电压和电流条件下, 能够使用无源符号约定计算其功率 Company LOGO 电路变量程概述 概述 电气工程概述

电路分析概述 z所有工程设计都开始于所提 出的需求。 z对需求要进行详细评估,通 过评估生成设计要求,设计要 求指出了设计的可测量特征。 z电路模型元件称为理想电路 元件,是实际电气元件的数学 模型。 z物理原型是一个实际的电气 系统。

an Italian physicist,invented the electric Alessandro Antonio Volta (1745-1827)伏特 battery (in 1796)?which provided the first continuous flow of electricity ?and the capacitor.The publication of his work in 1800marked the beginning of electric circuit theory.The unit of voltage or potential difference,the volt ,was named in his honor. a French mathematician and physicist,laid the electrodynamics Andre-Marie Ampere (1775-1836)安培 foundation of electrodynamics.He defined the electric current and developed a way to measure it in the 1820s.He formulated the laws of electromagnetics ,invented the electromagnet and the ammeter.The unit of electric current,the ampere ,was named after him. 理想基本电路元件 –只有两个端子,这些端子是连接其他电路元件的连接点 –可以用电压和电流按数学方式描述–不能被分解为其他元件

四川大学电力系统分析基础(1)1350课程综合期末考试备战题库全集

《电力系统分析基础(1)》课程考试考前辅导资料 一、多项选择题 1.电力系统中的无功电源有:①②④⑤ ①静电电容器② 同步发电机③电抗器④静止补偿器⑤同步调相机 2.电力系统中消耗感性无功功率的元件有:②④⑤ ①白织灯② 异步电动机③电容器④变压器⑤输电线路 3.调整用户端电压的主要措施有:①③④⑤ ①改变变压器的变比②改变有功功率③改变发电机机端电压 ④改变线路参数⑤改变无功功率分布 4.电力系统的备用容量按其作用可分为:①③④⑤ ①负荷备用② 旋转备用③事故备用④国民经济备用⑤检修备用 5.一台连接10kV和110kV电网的降压变压器,其高压侧的额定电压为:③ ①110kV ②115kV ③121kV ④124kV 6.短路冲击电流是指:② ①短路电流的有效值②短路电流最大可能电流的瞬时值 ③短路电流的瞬时值④短路电流的平均值 7.两相短路的复合序网为:② ①正、负、零序电网串联②正、负、零序电网并联 ③正、负序电网串联④正、负序电网并联 8.功角δ的物理意义为:①② ①作为电磁参数代表发电机q轴电势之间的夹角 ②作为继续参数代表发电机转子之间的相对位置 ③各发电机机端电压之间的夹角

二、判断题 1.同步发电机是电力系统中唯一的有功电源。(×) 2.逆调压是大负荷时升高电压,小负荷时降低电压的调压方式。(√) 3.调频厂增加出力时将使系统频率下降。(×) 4.输电线路首末两端电压的相量差称为电压损耗。(×) 5.输电线路的零序阻抗等于正序阻抗。(×) 6.电力系统的一次调频可以实现无差调节。(×) 7.电容器提供的有功功率与其端电压的平方成正比。(×) 8.负荷率是最小负荷与最大负荷之比。(×) 9.提高输电电压将提高系统输送功率的极限。(√) 10.按等微增率准则分配负荷将使系统的燃料消耗最少。(√) 11.采用自动重合闸将使最大可能的减速面积减小。(×) 12.电力系统一般采用火电厂作为主调频厂。(×) 13.电力系统电压大小主要受有功功率影响。(×) 14.不对称故障一般采用对称分量法进行分析。(√) 15.最大可能的减速面积大于加速面积,系统将失去暂态稳定。(×) 三、计算简答题 1.试标出下图中发电机、变压器和负荷的额定电压。

四川大学电路考试期末试题及答案3

四川大学期末考试试题(闭B卷) (2007 ——2008 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号:30332250 课序号:0 -3 课程名称:电路原理任课教师:成绩:适用专业年级:07电类学生人数:印题份数:学号:姓名: 2 题间不留空,一般应题卷分开教务处试题编号: 3务必用A4纸打印

本题4 页,本页为第2 页教务处试题编号:

本题4 页,本页为第3 页教务处试题编号:

本题4 页,本页为第4 页教务处试题编号:

B 卷答案 一、选择题(每个选择题3分,共计15分) 1、B ; 2、B ; 3、D ; 4、C ; 5、B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计30分) 1、40V ; 2、1; 3、32812U U ?=,?+=?25912U U ;2,-1 4、电阻;5?; 5、4:-2:1 ; 0.75:1:-1 6、 C. D. 1° u s C ()0?7、(e e e )()105102?????t t t t t ε 三、分析计算(本题共4小题,共计55分) 1、(10分)简化电路 12I ? 5分 I R R x x = +?=122212 2分 欲使1212 72× =R x 则 R x =2? 3分 2、(15分)设R 左边的戴维南等效网络为电压源oc U 串内阻o R 方程 =×+=×+2020)20(5.221010(2 o oc 2 o oc R U R U 6分 得 V 30oc =U ,?=10o R 4分 得到?=30R 时,W 875.16=P 5分

3、(15分)()() ?=??=?+2 j 2j 12j 1133 1I I I I & &&& 10.分 ()A j221 ?=I & 5分 4、(15分)L 2、C 对三次谐波谐振 3分 得 ()u t t 1123=sin ω V 3分 表V 1读数为2V 1分 ()u t t 21123=+()sin ω V 3分 表V 2读数为3V 1分 ()i t t =21sin3ω A 3分 表A 读数为2A 1分

四川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电力系统分析基础(1) 模拟试题3

《电力系统分析基础(1)》模拟试题三 一、多项选择题(在选择的答案号码上打√)(15分) 1.电力系统中的无功电源有 ①静电电容器② 同步发电机③电抗器④静止补偿器⑤同步调相机2.电力系统中消耗感性无功功率的元件有 ①白织灯② 异步电动机③电容器④变压器⑤输电线路 3.调整用户端电压的主要措施有 ①改变变压器的变比②改变有功功率③改变发电机机端电压 ④改变线路参数⑤改变无功功率分布 4.电力系统的备用容量按其作用可分为 ①负荷备用② 旋转备用③事故备用④国民经济备用⑤检修备用 二、判断题(在正确的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X)(15分) 1.同步发电机是电力系统中唯一的有功电源。() 2.逆调压是大负荷时升高电压,小负荷时降低电压的调压方式。() 3.调频厂增加出力时将使系统频率下降。() 4.输电线路首末两端电压的相量差称为电压损耗。() 5.输电线路的零序阻抗等于正序阻抗。() 6.电力系统的一次调频可以实现无差调节。() 7.电容器提供的有功功率与其端电压的平方成正比。() 8.负荷率是最小负荷与最大负荷之比。() 9.提高输电电压将提高系统输送功率的极限。() 10.按等微增率准则分配负荷将使系统的燃料消耗最少。() 11.采用自动重合闸将使最大可能的减速面积减小。() 12.电力系统一般采用火电厂作为主调频厂。() 13.电力系统电压大小主要受有功功率影响。() 14.不对称故障一般采用对称分量法进行分析。() 15.最大可能的减速面积大于加速面积,系统将失去暂态稳定。() 三、简答题(20分) 提高电力系统暂态稳定的措施有哪些? 四.计算题

1.已知同步发电机的参数为。在额定运行时V=1.0,I=1.0,cosφ=0.8,试计算在额定运行状态下同步发电机的 之值。(18分) 2.如图所示系统,线路和变压器归算到35kV侧的阻抗分别为Z L=9.9+j12Ω和Z T=1.3+j10Ω,负荷功率S LD=5+j3MV A。线路首端电压为37kV,变压器变比为35/11kV,试求线路首端的功率分布和变电站低压侧的母线电压。(15分) 3.如图所示系统,各元件参数如下。发电机G:60MV A, ;变压器T:63MV A,V s%=10.5;输电 线路L:50km,。试求f点发生单相接地短路时的短路电流。(S B=60MV A,V B=V av)(17分)

电力系统分析模拟题及答案

四 川 大 学 网 络 教 育 学 院 模 拟 题(A 卷) 1说明电力系统静态稳定的定义、分析方法以及小干扰分析法的步骤。(15分) 1. 试说明什么是正序等效定则,以及利用正序等效定则计算不对称短路的步骤。(10分) 2. 电压中枢点的调压方式有哪几种?这几种调压方式对调压范围的要求是如何规定的?(10分) 3. 电力系统接线如图1所示,f 1点发生接地短路,试做出系统的正序和零序等值网络。图中1~17为元件编号。(15分) 图 1 5.如图2所示简单系统,已知各元件参数如下:(S B =60MVA, V B =V av , k im =1.8) 发电机G :60=N S MVA ,d X ''=0.11; 变压器T :30=N S MVA ,Vs%=10.5; 线路L :l =15km ,X=0.23Ω/km. 试求f 点发生三相短路时的冲击电流和短路功率有名值。(20分) 图 2 6.如图3所示简单电力系统,f 点发生单相短路,已知发电机G :='d X 0.3,2X =0.2,=s T 10s ,变压器T-1:X=0.12, T-2:X=0.11;双回线路L :1L X =0.20,=0L X 31L X 。试用等面积定则确定极限切除角。(电抗值均为统一基准下的标幺值。) (30分)

图 3 (A 卷)答案: 1.静态稳定性是指电力系统在某一运行方式下受到一个小干扰后,系统自动恢复到原始运行状态的能力。能恢复到原始运行状态,则系统是静态稳定的,否则系统江失去稳定。分析系统静态稳定性常采用的方法是小干扰法(小扰动方程,略)。小干扰法的分析步骤为: (1)列出各元件微分方程和网络方程 (2)对微分方程和网络方程进行线性化 (3)求线性化小扰动状态方程及其矩阵A (4)对给定运行情况进行潮流计算,求得A 矩阵各元素的值 (5)求A 矩阵的特征根,并以其实部符号判别系统的稳定性 2. 在简单不对称短路情况下,在正序网络短路点加入附加电抗(n )X ?,而其附加 电抗(n )X ?之后的三相短路电流即为对应不对称短路故障点电流的正序电流。 这就是不对称短路计算的正序等效定则。 计算不对称短路的步骤: (1)计算电力系统各元件参数; (2)正常情况下,求取各电源的次暂态电势’ ‘E 或短路点故障前瞬间正常 工作电压0a U (或称短路点的开路电压),但如果采取近似计算可直接 取1.0; (3)制订不对称短路时的正、负、零序等值网络,从而求出∑∑∑210X X X 、、、 ,以及附加电抗)n X (? (4)将) n X (?串联在正序网络的短路点后,按计算三相短路的方法,计算 )n X ( ?后发生三相短路的电流,该电流就是不对称短路点的正序电流; (5)根据各序电流间的关系求取负序和零序电流,并可求取各序电压; (6)用对称分量法,由短路点各序电流和序电压计算短路点的不对称三相电流和三相电压。 3. 中枢点调压有三种方式:逆调压、顺调压和常调压。 (1) 逆调压

四川大学电力系统分析实验报告

目录 一. 实验一 (1) 1.实验目的 (1) 2.原理与说明 (1) 3.实验原理图 (2) 4.实验项目和方法 (2) 5.数据处理、结果分析和观察的现象分析 (3) 6.注意事项 (4) 7.思考题 (4) 二. 实验二 (6) 1.实验目的 (6) 2.原理与说明 (6) 3. 实验原理图 (7) 4. 实验项目和方法 (7) 5.注意事项 (10) 6.思考题 (11) 7.心得体会 (12)

实验一:单机—无穷大系统稳态运行实验一、实验目的 1.了解和掌握对称稳定情况下,输电系统的各种运行状态与运行参数的数值变化范围; 2.了解和掌握输电系统稳态不对称运行的条件;不对称度运行参数的影响;不对称运行对发电机的影响等。 二、原理与说明 电力系统稳态对称和不对称运行分析,除了包含许多理论概念之外,还有一些重要的“数值概念”。为一条不同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在典型运行方式下,用相对值表示的电压损耗,电压降落等的数值范围,是用于判断运行报表或监视控制系统测量值是否正确的参数依据。因此,除了通过结合实际的问题,让学生掌握此类“数值概念”外,实验也是一条很好的、更为直观、易于形成深刻记忆的手段之一。实验用一次系统接线图如图2所示。 本实验系统是一种物理模型。原动机采用直流电动机来模拟,当然,它们的特性与大型原动机是不相似的。原动机输出功率的大小,可通过给定直流电动机的电枢电压来调节。实验系统用标准小型三相同步发电机来模拟电力系统的同步发电机,虽然其参数不能与大型发电机相似,但也可以看成是一种具有特殊参数的电力系统的发电机。发电机的励磁系统可以用外加直流电源通过手动来调节,也可以切换到台上的微机励磁调节器来实现自动调节。实验台的输电线路是用多个接成链型的电抗线圈来模拟,其电抗值满足相似条件。“无穷大”母线就直接用实验室的交流电源,因为它是由实际电力系统供电的,因此,它基本上符合“无穷大”母线的条件。 为了进行测量,实验台设置了测量系统,以测量各种电量(电流、电压、功率、频率)。为了测量发电机转子与系统的相对位置角(功率角),在发电机轴上装设了闪光测角装置。此外,台上还设置了模拟短路故障等控制备。

《电路原理》考试答案

《电路原理》考试答案

————————————————————————————————作者:————————————————————————————————日期:

《电路原理》试题 一、填空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在题图一(1)的电路中,C 1=1μF ,C 2=2μF ,电路的总电容为 ,C 1上的电压 。 2、将图一(2)中的诺顿电路等效为戴维宁电路,其中R 1=10Ω .电源的电动势Us= ,电阻R= 。 3、图一(3)中,L 1=1H,L 2=2H, 电路ab 端口的总电感为 。 4、电感量为2mH 电感中流有2A 的稳定电流,该电感的储能为 焦耳。 5、电感具有阻碍电流 的作用。 6、图一(6)所示电路,C=100μF ,R=5k Ω.电容上的初始电压为10V. 当开关K 合上后,电容上的电压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为 。 7、非库仑电场移动单位正电荷从电源负极到正极所做的功定义为 。 8、图一(8)所示电桥平衡的条件为 。 9、若某电路网络中有n 个节点,则按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 )只能写出 个独立的节点电流方程。 10、纯电感元件两端电压的相位超前其电流相位 。 11、某纯电容的容抗为Xc ,其两端的交流电压为U ,则该电容的有功功率 为 , 无功功率为 。 12、如图一(12)所示的电路中,a 、b 两端的电压U=25V ,R 1=70Ω,R 2=30Ω, 则U 1= , U 2= . 13、若A=5∠53.13o,B=5∠-143.13o,则=B A . 14、1000μF 的电容两端加了100V 的电压,电容极板上的电量为 库仑。 15、频率相同的正弦电流和电压分别为:210sin(+=t U u m ωo), 60sin(-=t I i m ωo), 则u 超前i 。

四川大学《电力系统分析理论》复习大纲

《电力系统分析理论》复习大纲 1、电力系统概述涉及的基本概念,如: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其特性;电力系统运行特点和基本要求;额定电压和额定频率;负荷和负荷曲线等; 2、电力系统元件参数的计算及元件模型和网络模型的建立; 3、电力系统稳态运行的电压和功率分布计算,电力网的功率损耗和电能损耗; 4、电力系统有功功率平衡和频率调整; 5、电力系统无功功率平衡和电压调整; 6、电力系统有功功率的最优分配; 7、电力系统三相短路的分析计算; 8、电力系统简单不对称故障的分析计算; 9、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原理和方法。 1.熟练掌握为不同计算目的元件模型的建立及其参数计算; 2.熟练掌握电力系统稳态运行的电压和功率分布的计算原理和方法;电压与无 功功率平衡的关系,几种电压调整的原理和计算方法;电力系统的频率特性与频率调整; 3.熟练掌握电力系统三相短路的实用计算,简单不对称故障的分析计算; 4.熟练掌握简单系统静态稳定和暂态稳定的分析计算。 考研题综合性较强,在一道题中可能同时考察几个知识点,但对计算的要求并不是很高(但需要用计算器),因此应侧重于知识的灵活运用。 建议计算题每题平均花费15-17分钟的时间,这对大家的解题速度也是一个考验。 有人质疑川大复试,说复试很水。每年复试后老师也常说起复试的事,具体矛盾就在于复试考生让老师感到专业基础不过关。复试的笔试复习参考书就可以了,面试可能问道系统相关的学科,比如配电网,发电厂电气部分等等,不过都是很简单的概念性的问题。我有个我师兄复试复习的充分,挤掉了一个保研的,拿到了奖学金。我想提醒大家的就是复试复习再看参考书的基础上也要懂系统相关的简单知识,范围不会很宽,我再次强调复习系统的基础必备知识,比如几乎年年考到的旁路母线的作用、潮流计算节点类型、调励磁电流有什么作用。 总分为60分问答题5题20分判断题5题10分计算题3题30分 各种题型都将包括电力系统分析三大方面的内容,即稳态分析、故障分析、稳定性分析,三部分内容平均各占20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