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设计-明式家具的榫卯结构.

教学设计-明式家具的榫卯结构.

教学设计-明式家具的榫卯结构.
教学设计-明式家具的榫卯结构.

古建筑木结构榫卯节点分析

古建筑木结构榫卯节点分析 一、前言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源远的历史长河中,流传下了无数珍贵的物质和文化遗产,而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古建筑木结构。古建筑木结构在世界建筑之林中独树一帜,影响深远,是东方建筑的代表。古建筑木结构有其独特的构造方式,如高台基、榫卯连接、平摆浮搁、侧脚和升起、雀替、斗拱铺作层等,展现出良好的抗震性能。不用一钉一铆,整体体系以木构架为主要承重构件,全靠木构件之间相互搭接和穿插而建造。被称为三大“世界奇塔”之一的释迦塔,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古老的木塔,历经九百多年依然屹立不倒。 二、榫卯节点 古建筑木结构总体可分为井干式、抬梁式和穿斗式等三种结构形式。梁柱是主要的受力构件,承载建筑的自身及外界荷载,而榫卯节点将梁柱构件连接到一起,形成木构架。因此,梁柱节点的榫卯连接是木结构研究中的重要部分。榫卯节点中,“榫”即为凸出木构件,“卯”为凹部木构件。榫卯节点具有不同于现代建筑结构节点的特性,其既具有很强的转动能力又能够传递一定的弯矩,具有明显的半刚性特性。常见的榫卯连接形式有直榫和燕尾榫两种。直榫中榫径与榫头同宽,多用于木构件的穿插。燕尾榫榫头大于榫径,一般用于水平木构件与竖直木构件间的连接。 三、榫卯连接工作机理 以燕尾榫为例,分析榫卯节点在地震中的受力机理。为了施工安装方便,一般卯口尺寸略大于榫头尺寸,因此榫卯节点中会存在一定的间隙。当外部震动较小时,榫卯之间发生微小转动,结构利用构件转动与接触面间的摩擦抵消震动破

坏的能量。当震动较大时,榫卯节点会产生弯矩,轴力和剪力。此时,梁受到力的作用,榫头与卯口产生挤压应力,梁上的轴力与摩擦力、挤压应力平衡。随着梁震动位移增大,榫头以榫径为支点,与卯口内壁之间发生位移。由于燕尾榫榫头宽度大于榫径宽度,位移产生时,榫头侧面受到卯口侧壁挤压应力增大,摩擦力也相应增加。相对滑移产生剪力,此时榫头顶部与卯口上部挤压作用明显,弯矩作用产生。当转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卯口侧壁与榫头侧面的挤压应力达到极限值,会导致卯口破坏或榫头折断。 四、榫卯节点研究现状 古建筑木结构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保护工作意义非凡。榫卯节点常见的破坏模式有榫卯拔脱、榫头折断、卯口破坏等。对于榫卯节点的力学性能及加固技术方面,国内外学者已进行了大量研究。方东平等在古建筑结构特性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木结构特征的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和分析方法,第一次对古建筑木结构的斗栱和榫卯节点的力学性能作定量研究;胡明等跟据木材的正交各向异性,采用广义hill屈服准则准确建立木材的本构模型,运用AYSYS有限元软件模拟并与试验对比分析碳纤维加固区木梁损伤;赵鸿铁等通过燕尾榫节点木构架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得到弯矩-转角滞回曲线及骨架曲线,得到榫卯节点半刚性连接特性和节点刚度退化的规律。徐明刚等以1:2.65的缩尺比例制作宫殿式木构架模型,并分别采用胶入钢筋和外贴碳纤维布的方式加固榫卯节点,进行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得出加载初期结构刚度与强度有明显提升,后期加固效果逐渐下降;周乾等对采用马口铁、钢构件和CFRP布加固的燕尾榫节点木构架进行了振动台试验,研究得出三种加固方式都可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加固效果由高到低依次为:钢构件、碳纤维、马口铁;邓大力等提出了耗能软钢的榫卯节

明式家具三十三种榫卯结构

明式家具三十三种榫卯结构 ▍榫卯,是古典家具之魂,一榫一卯之间,一转一折之际,凝结着中国几千年传统家具文化的精粹,沉淀着流光回转中的经典家具款式的复合传承。 ▍随着科技的发展,家具的灵魂榫卯结构早已被人们所淡忘,取而代之的是大工业生产阶段中的钉子和胶水,因为成本压缩后所获得的利益更为诱人。我们一直以来都在宣传应传承中国古典家具制作中的木匠精神,此次我们希望通过这套33种榫卯模型,能使大家(尤其是红木从业者)拾起已被遗忘的灵魂,一起感受中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传统家具文化,与我们共同弘扬中国古典家具制作中的木匠精神。 以下列33种榫卯结构实物实拍动态图展示(涵盖了古代榫卯结构当中最主要、实用、经典的款式结构): 1.楔钉榫 2.挖烟袋锅榫 3.夹头榫(腿足上端嵌夹牙条与牙头)

4.云型插肩榫(牙条、牙头分造) 5.扇形插肩榫 6.传统粽角榫 7.双榫粽角榫 8.带板粽角榫 9.高束腰抱肩榫 10.挂肩四面平榫 11.圆柱丁字结合榫 12.圆方结合裹腿

13.圆柱二维直角交叉榫 14.圆香几攒边打槽 15.攒边打槽装板 16.一腿三牙方桌结构 17.抄手榫 18.方材角结合床围子攒接万字 19.方形家具腿足与方托泥的结合 20.三根直材交叉

21.加云子无束腰裹腿杌凳腿足与凳面结合 22.插肩榫变形 23.平板明榫角结合 24.柜子底枨 25.方材丁字结合(榫卯大进小出) 26.厚板闷榫角结合 27.厚板出透榫及榫舌拍抹头 28.椅盘边抹与椅子腿足的结构

29.直材交叉结合 30.弧形直材十字交叉 31..弧形面直材角结合 32.走马销 33.方材丁字形结合榫卯用大格肩 【附】33种榫卯结构模型1.楔钉榫2.挖烟袋锅榫3.夹头榫(腿足上端嵌夹牙条与牙头)4.云形插肩榫(牙条、牙头分造)5.扇形插肩榫6.粽角榫7.双榫粽角榫8.带面板粽角榫9.高束腰抱肩榫10.挂肩四面平榫11.圆柱丁字结合榫12.圆柱十字交叉榫13.圆柱二维丁字结合榫14.圆香几(攒边打槽)15.攒边打槽装板16.一腿三牙方桌结构17.抄手榫18. 方材角结合床围子攒接万字19.方形家具腿足与方托泥的结合20.三根直材交叉21.加云子无束腰裹腿杌凳腿足与凳面结合22.

木结构榫卯节点加载测试设备及方法的制作流程

图片简介: 本技术公开一种木结构榫卯节点加载测试装置,包括榫卯节点固定装置和万能力学试验机的加载头;榫卯节点固定装置包括立柱固定夹具和枋端固定夹具;立柱固定夹具包括底座,底座上表面设有若干安装槽,安装槽内设有垂直于底座的纵向钢板,纵向钢板包括平行设置的纵向钢板I和纵向钢板II,纵向钢板I和纵向钢板II的上端焊接有横向钢板I,横向钢板I与底座之间放置有待测榫卯节点;待测榫卯节点与横向钢板I之间设有千斤顶,千斤顶上设有调节杆;加载头设置在枋端固定夹具上端,加载头电连接有控制装置;本技术还用开了一种木结构榫卯节点加载测试方法。本技术适用于木结构榫卯节点缩尺模型,加载方式简单,循环方式可控,测试快速便捷。 技术要求 1.一种木结构榫卯节点加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榫卯节点固定装置(1)和万能力学试验机的加载头(2); 所述榫卯节点固定装置(1)包括立柱固定夹具(11)和枋端固定夹具(12);

所述立柱固定夹具(11)包括底座(111),所述底座(111)上表面设有若干安装槽(112),所述安装槽(112)内可拆卸安装有垂直于所述底座(111)的纵向钢板(113),所述纵向钢板(113)包括平行设置的纵向钢板 I(1131)和纵向钢板II(1132),所述纵向钢板I(1131)和纵向钢板II(1132)的上端均以90度边界处焊接有横向钢板I(114),所述横向钢板I(114)与所述底座(111)之间放置有待测榫卯节点(3);所述待测榫卯节点(3)与所述横向钢板I(114)之间设有千斤顶(4),所述千斤顶(4)上设有用于调节所述千斤顶高度的调节杆; 所述万能力学试验机的加载头(2)设置在所述枋端固定夹具(12)上端,所述万能力学试验机的加载头(2)电连接有控制装置(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木结构榫卯节点加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枋端固定夹具(12)包括横向钢板II(121),所述横向钢板II(121)四周均匀设有若干个螺纹孔I(122),每个所述螺纹孔I(122)内螺纹连接有螺杆(123),所述螺杆(123)上端螺纹连接有横向钢板III(124),所述横向钢板III(124)与所述万能力学试验机的加载头(2)螺纹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木结构榫卯节点加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万能力学试验机的加载头(2)下端固定连接有N型连接件(6),所述N型连接件(6)的两侧均设有若干定位孔I(61); 所述横向钢板III(124)上端两侧均焊接有钢板连接件(125),所述钢板连接件(125)上设有若干定位孔 II(126); 穿过所述定位孔I(61)和所述定位孔II(126)设有螺栓I(62),所述螺栓I(62)上还设有固定螺母I(63),通过所述定位孔I(61),定位孔II(126)。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木结构榫卯节点加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测榫卯节点(3)的枋端上还设有位移传感器(7),所述位移传感器(7)与所述控制装置(5)电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木结构榫卯节点加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11)上还设有若干安装孔I(115),所述安装孔I(115)设置在所述安装槽(112)两侧; 所述纵向钢板I(1131)和纵向钢板II(1132)远离所述待测榫卯节点(3)一侧均焊接有安装板(1133),所述安装板(1133)上设有与所述安装孔I(115)相应的安装孔II(1134),穿过所述安装孔I(115)和安装孔II(1134)设有螺栓II(1135)。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木结构榫卯节点加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钢板I(1131)和纵向钢板II(1132)上均设有若干定位孔III(1136),所述定位孔III(1136)内螺纹连接有螺栓III(1137),所述螺栓 III(1137)上还设有固定螺母II(1138)。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木结构榫卯节点加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112)内设有若干螺纹孔II(116),所述螺纹孔II(116)内螺纹连接有用于固定所述待测榫卯节点(3)的柱脚螺栓(117)。

榫卯结构与明清家具

??????????Ё?????Ё?????????????????????????????Ё???????????Ё????????????????╓??Ё????????????????????????Ё??????????Ё???????? ?????? ??????????? ??М?????? ??М????????????"?? ???????????????????↓? ???????????? ???????????? ?????????? ???????????????????????????????????????????????????????????????????? ????????????????????????????П???????????????????????????? ??????? ????? ??????Н????????????└?????????????????????????????????????????????????????????????????????ā??ā?ā??ā??????????? ????Ё????????????? ????????????????? ??????????????????????? ?????????????????????? ?????????????????????????????????????Н?????????? ???????????????????????????????????????????????? ??????????????????????????????????????? ā??ā???????????????ā??ā????????????????????????П????????????П???????????????????? ???????????????????????? 1

浅析中国古建筑大木结构的榫卯形式

浅析中国古建筑大木结构的榫卯形式 ----------吴其钢徐州市园林技术工程处摘要:榫卯的功能,在于使千百件独立、松散的构件紧密结合为一个符合设计要求和使用要求的,具有承受各种荷载能力的完整的结构体。 关键词:榫卯功能分类名称使用部位 我国古代建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是通过一定的建筑艺术形式和一定的工艺技术表现出来的。有人说“中国古代建筑的大木结构不用一根钉子”,这个说法实际上是一种夸大的说法,但如果单指大木结构的榫卯则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又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中国古建筑是一门独具风格的建筑科学,中国古建筑又以木结构为主,木构件间的联接又以榫卯组合为主。 而今国内现存的古建筑以清代(明代)居多。通过近几年施工和设计的仿古建筑,剖析其结构形式与工艺技术,得悉其构件联接以榫卯组合为主。通过对马炳坚先生所著的《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井庆升先生所著的《清式大木作操作工艺》,及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的学习,了解了中国古建筑的榫卯技术的形式和多样化以及其功能。 1、榫卯的功能 1.1榫卯是相辅相成,相互对应的。榫:就是小于构件断面凸出的部分,俗称公榫,卯:就是指与榫相结合的另一构件凹下去的部分,俗称母榫。 1.2榫卯的功能,在于使千百件独立、松散的构件紧密结合为一个符合设计要求和使用要求的,具有承受各种荷载能力的完整的结构体。木结构榫卯技术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得以应用并逐渐发展,到唐宋时期榫卯技术的

应用以达到如火纯清的程度,应用的更加纯熟和讲究。到明、清时期古代的工匠们将其形式简化,但仍保留其固有的功能,从中充分体现榫卯结构的可靠性。 如一座大型的宫殿式木构建筑要由成千上万个单件组合而成,一座小式的构造简单的古建筑,也要由数以百计的木构件组成。在这些建筑的木构件中,除椽子和望板外,其余构件几乎全部是用榫卯结合在一起的。木结构的形式和榫卯结合的方法,是中国古建筑的一个主要结构特点。 2、榫卯的分类 木构件榫卯种类很多,形态各异,这些种类和形状的形成,不仅与榫卯的功能有直接关系,而且还与木构件所处的位置,构件之间的组合角度,结合方式以及木构件的安装顺序和安装方法等均有直接关系。根据榫卯的功能大致可分为六类:固定垂直构件的榫卯;水平构件与垂直构件的拉结相交使用的榫卯;水平构件互交部位的榫卯;水平或倾斜构件重叠稳固所用的榫卯;用于水平或倾斜构件叠交或半叠交的榫卯;用于板缝拼接的几种榫卯。下面详细介绍一下木构件榫卯的种类、形式及使用部位。 2.1、固定垂直构件的榫卯; 在古建筑中垂直构件主要柱子,柱子又分为落地柱和悬空柱两类。落地柱即柱脚直接落在柱顶石上的柱子,如檐柱、金柱、中柱、山柱都属此类。悬空柱即落脚在梁架上或被其它构件悬空挑起、捧起的柱子,如童柱、瓜柱、雷公柱等都是悬空柱。这些垂直构件不管用在什么部位,都要用榫卯来固定它的位置,如管脚榫、套顶榫、瓜柱柱脚半榫。 2.1.1、管脚榫用于固定各种落地的柱根部,童柱与梁架或墩斗相交处,

榫卯结构的特点

明代家具是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的鼎盛时期,其技艺与设计达到了中国古典家具的巅峰,占据着中国乃至世界家居界的重要地位。中国明式家具以追求神态韵律、造型古朴典雅为特色,不仅充分体现了中式生活中的艺术成就与文化底蕴,更具有实用性功能。此外,结构严谨、使用寿命长是其精髓之所在,也是人们推崇它的重要原因。在明式家具的制作过程中,榫卯结构的使用可以说是重中之重。榫卯结构深刻的文化内涵不只表现在木构家具的拼接中,更体现了古代中国科技与人文的结合。其科学合理性的结构、高超的加工生产技术和厚重内敛的人文气息,增添了明式家具的意蕴。 一、榫卯结构的起源与分类 榫卯结构起源于七千年前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新石器时代,几千年间衍生出千百种花样,基本形制近百种左右,其中派生极多。在中国木建史上,榫卯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基本制作技术之一,明清家具的制作过程中几乎运用了所有榫卯结构种类中的精华形制。在一件明代经典家具之上,运用榫卯结构的范围不同,类型不一,但均起到家具整体形态构造上重要的“关节”作用。 中国明代古典家具中使用到的榫卯结构共一百多种,可分为几大类型。一类作为面与面的结合作用,或两条边的拼合,还可以是面与边的交接构合,如“燕尾榫”“槽口榫”“企口榫”“穿带榫”等等;另一类是作为点的结构方法,用于横竖才丁字结合、成角结合、交叉、以及直才与弧形才的延伸结合等方面,如“双榫”“双夹榫”“勾挂榫”“楔钉榫”“通榫”“半榫”等等。第三类是将三个构件相互结合的构造方法,常见的榫卯有“抱肩 榫”“托角榫”“长短榫”等等。 二、榫卯结构的中式文化内涵 明代是中国文化体系的成熟时期,明式家具中体现出的硬朗、简洁、质朴、自然之风,是受到当时社会中的文化熏陶而成的。王阳明的“心学”、王艮的哲学思想等等都对中国明式家

家具榫卯结构讲解与审美

中国家具之榫卯结构讲解 三碰肩,又名棕角榫,其做法通常是将要支撑的立柱顶端处开长短两个榫头,两侧为榫肩,靠里面为直角平肩,在需要支撑的面板上开出相应的卯眼,靠外面的卯眼上面挖出一块和梯形格角一样的缺口,两根木枨榫对卯眼一扣即可连接。在这样连接后,家具结构的两个看面上各有一个肩,而腿足或立柱部位留有一个肩,三个肩碰在一起故叫三碰肩。凡是有盖或有底的家具部位都可使用这种结构连接。 三碰肩是一种比较科学的做法,它的榫头在中间,两边均有榫肩,可以辅助榫头承受部分压力不易扭动,加强了竖材的支撑能力,使得家具坚固耐用,同时也打破了结构处横竖线条平直过于呆板的气氛,锦上添花地烘托出家具流畅的线条美。但在制作时必须要注意,长短榫头的大小长短一定要与卯眼部分的大小深浅吻合,绝不能任意为之,否则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即便横竖两材连接上了家具也不牢固。还有的厂家图省事,本来三碰肩应为长短两个榫头,他们却简化成一个榫头,这无疑也会让家具的牢固度受影响。 图一:大柜的三碰肩结构

图二:长短榫细部图 图三:卯眼细部图

图四:带卯眼的柜帽

图五:三碰肩组装示意图 图六:长短榫插入面

从民间家具看中国榫卯之美 目前国内欣赏古典家具的价值标准,基本还停留在对黄花梨和紫檀等硬木材料花纹的审美趋向、造型的比例协调和表面漆面的风化和包浆上,大抵不超过以上三种。这些只是停留在对家具表面的视觉来评判的价值标准,而没有从传统文化的诸多领域、哲学思想、军事理论、文学艺术、生活习惯等方面,多视角地分析和研究。虽然古人在《营造法式》《鲁班经》《长物志》中有描写木做工艺的论述,但是局限于“材美工巧”上。榫卯结构并没有作为一种科学发明在家具中加以记载。欣赏中国古典家具的精神,笔者一直认为中国家具除“材美工巧”之外,真正组成家具灵魂的是榫卯结构。 科学合理性的榫卯设计是它永恒的魅力。中国榫卯的起源可能比汉字还要早。早在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中,榫卯技术已经出现在原始先民们居住的木结构的房子中。榫卯是中国建筑中最早具有科学设计意义的语言,在我们民族文明发展史上,如同汉字的发明源远流长、自成体系。家具发展规律是传承了传统建筑木结构原理。传统建筑的精华是以无与伦比、错综复杂的榫卯斗拱设计而赋予它生命的。经典的家具如同建筑的浓缩,让我们更容易体会先

“斗拱结构”和“榫卯结构”

斗拱结构: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木块叫斗,斗上加拱,拱上加拱,层层叠加,起到支撑作用。 榫卯结构:凸出的部分叫榫,凹进去的部分叫卯。榫和卯咬合,起到连接作用。 斗拱结构是榫卯结构的最佳表现方式。 “斗拱”同“枓栱”。 解释下最后一句话:榫卯结构是一种连接方式,斗拱是榫卯交错结构而成的的承重构件,在中

国古代木结构建筑中的作用和地位不言而喻。 @stray 哪里扯淡了? 2012-06-06 9 条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举报 赞同3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stray,画图工,拍照片 estray、freana、知乎用户赞同 首先,斗栱,是这么写的。 斗栱其实是井干结构的变形和发展。木头一层层铺上去,是建筑的一个结构和装饰构件。 榫卯结构,是一种木作连接方式。 顶伏地猫的解释。 它俩根本不是一个类型的东西啊。。。 "斗拱结构是榫卯结构的最佳表现方式。"这句是扯淡吧 2012-06-06 添加评论 赞同3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知乎用户,建筑设计在读研究僧 Nameless Void、韩若冰、freana 赞同 严谨的来说,榫卯是结构连接方式,斗拱是起结构作用的建筑承重构件,说成是“斗拱结构”,“榫卯结构“都不太严谨。 他们的关系是,在建造过程中,斗拱的部分构件采用了榫卯的连接方式。 在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与家具中,榫卯的连接方式是广泛应用的,各种精巧榫卯构件不胜枚举。同时,在斗拱发展的后期,一些斗拱中的构件虽失去结构作用但因形制被保留下来,做成假构件,例如“昂”的发展,这是的斗拱已经并不能完全体现中国传统木构之精妙了,何况榫卯?所以说“斗拱结构是榫卯结构的最佳表现方式。”虽不至于扯淡,但也不够严谨。

明清家具讲解

南京﹒翰名轩产品知识 1、鼓桌鼓凳 仿清宫乾隆皇帝御用茶桌 上海城隍庙豫园边上红木馆二楼即有仿品一套,跟此款大小尺寸一样,一周鼓钉(又叫炮钉)是手工雕出来的。(原来是整根厚料,一个个雕刻出来的。)用料精致,一圈竖枨疏密有间,体态匀称。 2、麒麟插屏 又叫“座屏”。双面透雕麒麟,古人视为瑞兽,传有避邪、兴家之效。常用于玄关、屏风,或置于洗手间门前,以避晦气。还可以放于公司大门正中(里侧)。花格以榫卯结构拼接,底部嵌板双面雕草龙,侧面角花圆雕草龙。此插屏高度及大小恰适于城市商品房型。 3、皇宫圈椅 在圈椅的基础上,在后背增加了嵌装花板,透雕扶手,脚下安装托泥,且在每条脚上附有两条小龙(共计24条小龙),富丽有致,典雅大方。 4、花格鞋柜 门上拼接花格,后面贴附老藤席,透气防尘,可做鞋柜或储藏柜。 5、团龙沙发 每一件沙发都可以视作罗汉床,用料厚实,线条流畅,曲尺之间以榫卯拼接,严密无缝,沙发背板正中雕团形草龙,座面板下有束腰,直腿内翻马蹄,典型明式家具结构。 6、平头琴几(琴桌) 形体优美,线条简约流畅,角花玲珑别致,侧板椭圆开光,以增加其通透感,装饰性极强,堪称明式案几代表作。

7、卷头琴案 以嵌装卡子花、角花,雕花板等取胜。雕工繁复,榫卯拼接严密,工艺精美,是为典型清式家具。 8、曲尺书桌(拐子书桌) 明式书桌代表款式,面边四周作指甲圆状,线条圆润,用料合理,腿部作拐子型,简洁明快。此桌的尺寸,旧时大概是小姐用桌。9、电话桌(翘头小柜) 小巧精致,两侧角花雕凤凰,适宜置放于客厅角落,沙发旁(放电话),书房和办公桌侧面,或仅作装饰小柜。 10、双门酒柜(新款) 11、明式书桌(1.6m) 典型明式家具,三组合款式,苏州紫檀阁原款高仿品(注意从选材、用料、工艺质量上面加以解说),新款在两侧抽屉下方的围板改为花格。12、曲尺罗汉床 明式家具高仿制品,用料合理,榫卯拼接精准无误。曲尺之间全榫卯拼接制作。床面用料精挑细选,让简约规则的曲尺线条配以木材天然花纹,更增加了其文人气息。(此作较常见款式增加许多用料厚度,以显敦实。)在明清两代,此款常以老花梨(黄花梨)制作。 13、五斗柜 杭州文澜阁高仿品,五斗面纯手工雕花,异常精美,雕饰缠莲枝,是一款美学价值极高的家具。整件家具用料甚多,虽体态较小,但却很重实。

榫卯结构种类及图片详解

榫卯结构种类及图片详解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榫卯结构在中国的运用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国的一大特色。许多明清时期的红木家具距今已几百年的历史了,虽略显陈旧,但家具整体的结构仍然完好如初,其中,榫卯结构可是功不可没的。传统红木家具各连接部位,一律以榫卯相接,不仅严谨、牢固,还有装饰作用。榫卯结构的种类很多,就其使用的部位、功能和形态而言,大体可分为明榫、暗榫、套榫、夹头榫、插肩榫、抱肩榫、钩挂榫、燕尾榫、楔钉榫及走马销等。 燕尾榫结构图 燕尾榫:相传为鲁班发明,被后世尊称为“万榫之母”,是明清家具中不可缺少的榫卯连接法。燕尾榫是指两块平板直角相接时,为了防止受拉力时脱开,将榫头做成梯台形,形似燕尾,故名“燕尾榫”。

明榫结构图 明榫:制作好家具之后,在家具的表面能看到榫头的称为明榫。明榫多用在桌案板面的四框和柜子的门框处。 暗榫结构图 暗榫:制作好家具之后,在家具的表面不能看到榫头的称为暗榫,也称“闷榫”。暗榫的形式多种多样,就直材角结合而言,就有单闷榫和双闷榫之分。明式和靠椅的椅背搭脑和扶手的转角处常用暗榫。

楔钉榫结构图 楔钉榫:是用来连接弧形弯材的常用榫卯结构,它把弧形材截割成上下两片,将这两片的榫头交搭,同时让榫头上的小舌入槽,使其不能上下移动。然后在搭扣中部剔凿方孔,将一枚断面为方形,一边稍粗,一边稍细的楔钉插贯穿过去,使其不能左右移动。圈椅、的扶手一般都是使用楔钉榫。 套榫结构图套榫:椅子搭脑与腿料连 接时不用夹头榫,而是将腿料做成方形出榫,搭脑也相应的挖成方形榫眼,然后将二者套接,这类榫卯结构称为“套榫”。

古建筑榫卯木结构施工组织方案

古建筑榫卯木结构施工组织方案 A、工程概况 本设计采用传统工艺榫卯木结构框架,主材、屋面桁条、望板、斗拱、门窗等都采用上等自然林杉木。杉木耐潮性强、表面光洁、纹理清晰、不易变形、虫蛀等特点。建筑物仿古造形,用料档次、规格高、工艺要求精。本工程如蒙中标,我们将通过以下手段严格把关,促进各项指标的实现。 B、施工顺序: 选料→半成品加工→成品制作→出库→成品安装→防蚁防腐防火处理→校正→验收。 (1)选料 a、按用材品种的不同,根据设计要求,分别建立材料规格用料单。 b、组织设计、建设单位、监理公司对木材市场或原产地实地考察,确定供货单位,签订供货合同,通过直接与供应商建立供求关系,可有效的节约中间木材商的费用,降低成本。 c、经验丰富、组织责任性强、技术好的木工班子,对供货单位的库存材料,进行筛选,选择材质质地坚韧、树杆挺直、园率比例匀称、正常、无障节、霉变、无裂缝、色泽一致、干燥的原木、锯材。 d、根据设计要求采用自然林老杉木,韧性好、不易开裂。 (2)半成品加工 ①五木构架加工制作 a、对项目的屋面绕度、栋、桁绕度、老嫩戗角度等细部结构进行1:1大样论证,版权所有,严禁抄袭根据设计标高园弧变形划墨划出榫穴的规格位置,进行凿孔作业时,木工扁凿应顺着墨线,重叠墨线,沿榫穴规格墨线,凿出穴框,凿入深度宜控制在5mm左右,目的为切断木质纤维,避免榫穴外边框保留的边线受到损坏刨肉,特别是十字榫穴交叉部位,操作工要求避免猛敲猛凿,以免损坏有限的保留承重部分木柱连接体系,待木柱、梁枋联接榫穴制作完成后,木工放样,应根据每根柱子的上小下大的斜度略微不同,版权所有,严禁抄袭锯成半成品后,用粗、细刨光,用磨光锣机锣光,用红木家具专用刮刀、刮除毛糙纤维,“月梁”根据设计要求,先制作不同规格的“月梁”模式套板,以求同规格“月梁”形状、大小一致,先用斧头将原木劈成“月梁”形状的初胚,然后用刨、磨刮的工艺成形。待半成品进行刨光后,木工放样,应根据设计要求,正确的划出榫头规格位置,“月梁”须位置,形状的墨线,由操作木工按墨线、锯出头,成品榫头规格应略比榫穴规格大0.5mm左右,这样能确保梁、柱拼榫后的严密度,梁、枋中的榫穴的制作办法与柱中榫穴制作办法相同。 制作后的成品,应逐根编号,按安装的先后次序分别贮存,贮存仓库应通风,避免日晒雨淋,底层要架空,成品构件应包装,但要通风。

明清家具工艺

1.主要施工工艺 (1)清漆施工工艺:清理木器表面→磨砂纸打光→上润泊粉→打磨砂纸→满刮第一遍腻子,砂纸磨光→满刮第二遍腻子,细砂纸磨光→涂刷油色→刷第一遍清漆→拼找颜色,复补腻子,细砂纸磨光→刷第二遍清漆,细砂纸磨光→刷第三遍清漆、磨光→水砂纸打磨退光,打蜡,擦亮。 (2)混色油漆施工工艺:首先清扫基层表面的灰尘,修补基层→用磨砂纸打平→节疤处打漆片→打底刮腻子→涂干性油→第一遍满刮腻子→磨光→涂刷底层涂料→底层涂料干硬→涂刷面层→复补腻子进行修补→磨光擦净第三遍面漆涂刷第二遍涂料→磨光→第三遍面漆→抛光打蜡。 2.施工要点清油涂刷的施工规范打磨基层是涂刷清漆的重要工序,应首先将木器表面的尘灰、油污等杂质清除干净。上润油粉也是清漆涂刷的重要工序,施工时用棉丝蘸油粉涂抹在木器的表面上,用手来回揉擦,将油粉擦入到木材的察眼内。涂刷清油时,手握油刷要轻松自然,手指轻轻用力,以移动时不松动、不掉刷为准。涂刷时要按照蘸次要多、每次少蘸油、操作时勤,顺刷的要求,依照先上后下、先难后易、先左后右、先里后外的顺序和横刷竖顺的操作方法施工。 .木质表面混油的施工规范基层处理时,除清理基层的杂物外,还应进行局部的腻子嵌补,打砂纸时应顺着木纹打磨。在涂刷面层前,应用漆片(虫胶漆)对有较大色差和木脂的节疤处进行封底。应在基层涂干性油或清泊,涂刷干性油层要所有部位均匀刷遍,不能漏刷。底子油干透后,满刮第一遍腻子,干后以手工砂纸打磨,然后补高强度腻子,腻子以挑丝不倒为准。涂刷面层油漆时,应先用细砂纸打磨。 3.注意事项 (1)基层处理要按要求施工,以保证表面油漆涂刷不会失败。 (2)清理周围环境,防止尘土飞扬。 (3)因为油漆都有一定毒性,对呼吸道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施工中一定要注意做好通风。 明清家具制作工艺 一、木材的干燥与材料选择 木材干燥分为自然干燥和人工干燥两种情况。为了使木材性能稳定,不使家具变形,老一代工匠通过实践,把原木材起放到水质清澈的河边或水池中,浸泡一到两年,等木材中的油质排出后取出,待稍干后锯成板材,放到四周通风的凉棚下,使其自然干燥。这种硬木干燥方法所需时间较长,但经此法干燥的木材,材性稳定,极少变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自然干燥已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许多生产厂家都采用先进的人工干燥方法,有烘房干燥、微波干燥、紫外线干燥、原子能辐射干燥等。先把木材料锯成板材放进水池中,用蒸气蒸煮,使木材树脂、树胶排掉,再经过人工干燥,使材料定性之后,存放一段时间使其与空气接触,回性后再进行生产。经过双重处理后所生产的木材达到了相对稳定,既缩短了干燥周期,又保证了家具的质量。 木材干燥符合使用要求后,还要根据家具的使用功能、结构、外观等要求,合理选择材料的组合与搭配。明清家具用材广泛,品种繁多,结构精密复杂,不同的家具、不同的部件对材料的要求也相应不同,这就要求匠师对木材的性能纯熟与胸,开料前考虑材料的硬度、

家具中的榫卯结构

家具中的榫卯结构 龙凤榫加穿带 将不够宽的薄板加宽时,就用到了“龙凤榫加穿带”。将薄板的一段刨出断面为半个银锭形的长榫,再将其相邻的薄板开出下大上小的槽口,用推插的方法将两板拼合,可不使其从横的方向拉开。拼合粘牢之后,在其上开一个上小下大的槽口(带口),里面穿嵌的是一个一面是梯形长榫的木条(穿带),穿带的梯形长榫一面稍宽一面稍窄,为了使其穿紧,长榫都是从宽的一边推向窄的一边。穿带两边出头,留做榫子。 攒边打槽装板 (一)中的“龙凤榫加穿带”拼成的板可用“攒边打槽装板”的方法装入攒边的木框。 其具体做法:木框四根,两根长而出榫的叫“大边”,两根短而凿眼的叫“抹头”。在木框的里口打好槽,以便容纳木板的边簧(在拼板的四周刨出的榫舌)穿带出头部分则插入大边上的卯眼内。这样即可以用“攒边打槽装板”的方法把木板装入木框。 楔钉榫

两种不同的楔钉榫 用来连接弧形弯材,例如:圈椅的扶手。 基本做法:两片榫头交搭,同时榫头上的小舌入槽,使其不能上下移动。然后在搭口中部剔凿方孔,将一枚断面为方形,一边稍粗,一边稍细的楔钉插贯穿过去,使其也不能左右 移动即可。 抱肩榫 抱肩榫是有束腰家具的腿足与束腰、牙条相结合时使用的榫卯。 具体做法:以有束腰的方桌为例,腿足在束腰的部位以下,切出45度斜肩,并凿三角形榫眼,以便与牙条的45度斜肩及三角形的榫舌拍合。斜肩上还留做上小下大、断面为半 个银锭形的“挂销”,与开在牙条背面的槽口挂套。 霸王枨 桌子上常常用到这种方法。 霸王枨的上端托着桌面的穿带,用销钉固定,下端交代在腿足中部靠上的地位。枨子下端的榫头向上勾,并且做成半个银锭形。腿足上的榫眼下大上小而且向下扣。榫头从榫眼下部口大处插入,向上一推,便勾挂住了。空隙垫塞木楔,使之固定。 夹头榫

中式古典明清家具常见榫卯结构

中式古典明清家具常 见榫卯结构 --------------------------------------------------------------------------作者: _____________ --------------------------------------------------------------------------日期: _____________

浅谈中式古典明清家具常见榫卯结构 整理的本文内容带有一定专业性,主要是我国古典家具的结构知识,特别是明清中式家具的结构;在解放前,我国的工业相当落后,铁钉都不能自己生产——叫洋铁钉,中式家具的结构普遍使用传统的榫接结构;榫接结构在我国从春秋战国就已经出现,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到了明清,已经达到最高水平,不用一钉、不用一丝的金属连接,组装出的家具使用百年,这不能不感叹我国家具匠人的聪明才智和精湛工艺。 整理本篇以方便大家在欣赏中式古典家具时能看出门道,明白所以然;另一方面我们通过了解中式古典家具的榫接结构也有益于大家对自家实木家具的保养,整理中出现一些小的错误,也请大家谅解,苏方典/SU 先行谢过,有兴趣的朋友姑且观之...... (一)、龙凤榫加穿带 一块薄板不够宽,需要两块或更多块薄板拼起来才够宽时,就要用“龙凤榫加穿带”。(如插图1所示)先把薄板的一个长边刨出断面为斗个银锭形的长榫,再把与它相邻的那块薄板的长边开出下大上小的槽口,用推插的办法把两块板拼拢,所用的榫卯叫“龙凤榫”。这样可以加大榫卯的胶合面,防止拼缝上下翘错,并不使拼板从横的方各拉开。

薄板依上法一一拼完,用胶粘牢后,横贯背面,开一下大上小的槽口,名叫“带口”;穿嵌一面做一梯形的长榫的木条,名叫“穿带”。带口及穿带的梯形长榫都一端稍窄,一端稍宽。长榫由宽处推向窄处,这样才能窗紧。穿带两端出头,留做榫子。穿带根数视拼板的长度而定,一般每隔40cm穿一根。最后在拼板的四周刨出榫舌,名叫“边簧”,以便装入木框里口的槽口内。 (二)、攒边打槽装板 上述用“龙凤榫加穿带”拼成的木板是为了装入攒边的木框而准备的。 木框四根,两根长而出榫的叫“大边”,两根短而凿眼的叫“抹头”。在木框的里口打好槽,以便容纳木板边簧。穿带出头部分则插入大边上的卯眼内。把木板装入木框的做法叫“攒边打槽装板”;把薄板装入木框,使薄板能厚板使用,同时能把色暗无纹的木材断面完全隐藏起来,外露的都是美丽的木纹,所以是一种合理、美观而又节省的做法。传统家具的桌案面,柜门、柜帮、柜背等大都用此方法做成。 “趱边打槽装板”此种木工的造法,远在西周的青铜器上已反映出来了,它是木材使用的一项成功的创造。长期以来,此法在家具中广泛使用,如凳椅面、桌案面、柜门柜帮以及不同部位上使用的条环板等等,举不胜举。趱边打槽装板的优点是首先在将板心装纳在四根边框之中,是薄板能当厚板用。木板因气候变化难免胀缩,尤以横向的胀缩最为显著。木板装入四框,并不完全挤压,尤其在冬季制造的家具,更须为木板的膨胀留余地。一般板心只有一个纵边使鳔,或四边全不使鳔。装板的木框趱成后,与家具其他部位连结的不是板心,而是用直材造成的边框,伸缩性不大,这样就使整个家具的结构不至由于面板的胀缩而影响起稳定坚实。木板断面没有纹理,装板后使木材断面隐藏起来,外露

古建木结构榫卯连接特性的试验研究

古建木结构榫卯连接特性的试验研究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03)摘要:通过对典型榫卯连接的力学分析和模型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了榫卯的半刚性连接特性和刚度退化的规律.试验得到榫卯连接的弯矩.转角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并拟合出了榫卯节点恢复力模型.将榫卯连接比拟为变刚度杆单元,理论推导了变刚度和相对柔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木结构的榫卯连接刚度随荷载变化而呈非线性变化,刚度在0.3062~23.6054之间变化.研究结果可为木结构古建筑的抗震性能研究和修缮加固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中国古建筑;木结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榫卯连接:半刚性;刚度退化

ChinaNorthwestBuildingDesignResearchInstit ute,Xi’an,Shaanxi710003, China)Abstract:Thetypicalmortise—tenonjointsinhistorictimberbuildings wereanalyzedinmechanics.Thelowcyclicreversedloadingtestswerecarriedo ut.Thesemi-rigidcharacteristicofthejogglejointandthechangerulesofstiffnes sdegradationwereobtained.Themoment-deflectionanglehystereticcurvesw eretested.Bysimulatin thestateofmortise-tenonjointwiththevariedstiffness element,therelationbetweenthevariedstiffnessandtherelativeflexibilitywasf ound.Itisshownthatthestiffnesschangeofthemortise-tenonjointisnonlinearfi ’om0.3062to23.6054withthechangeofload.Itmayprovideinformation.sugg estionsandtheoreticalbaseforseismicresearch,protectionandmaintenanceof historictimberbuildings. Keywords:Chinesehistoricbuildings;timberstructure;lowcyclicreversedloa dingtest;mortise-mnonjoint;semi-rigid;stiffnessdegradation

匠人之国:关于日式传统榫卯结构

匠人之国:关于日式传统榫卯结构 菊与刀并存的矛盾统一体,尚礼而又黩武,服从而又不驯身上披着欧美的现代外衣,内心却死守着祖先的传统今天咱们聊聊日式榫卯结构(我的另一篇文字写了中式榫卯,想了解的朋友可以关注看下。)Wood Joints InClassical Japanese Architecture日式传统榫卯结构看到此标题相信多数人一定会反问“不就是我们的榫卯结构吗?”或是“和我们中式有什么区别吗?”答案很简单:“对于传统中式榫卯结构,我们的文献资料太少,资料匮乏。”以至于我们只能从现有的实木建筑与明清家具中去了解现如今国内所谓的“匠人”“匠人制”“匠心”....也仅仅成了商人博取眼球的手段....另外榫卯这两个字叫:sǔn mǎo凸出部分叫榫(或叫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叫榫眼、榫槽)。*正片开始*最基本的拼接方式,当下也有很多实木家具采用这种榫卯结构(正分明是中国的嘛,呃,其实这是一个隔壁老王的故事...)与传统的燕尾榫结构大致相同(左图),这种榫(右图)拉伸更具有延展性(勾股定理...)(这些传统的日式榫卯结构在传统木质民居都得到广泛的应用)其实图片中诸多的榫卯结构都是中式传统的技艺诸如传统的:燕尾榫,长短榫,楔钉榫...日本资源匮乏,所以在工艺上更具本土考究另一方面,日式设计与东行日本扫购的国人(诸如无印良品,优衣库,亚瑟士等日

本品牌在中国的兴起...)不是源于对日本品质的信赖(很多都是中国制造)从大的方面来讲,是对中华传统的热爱,毕竟具有中华所谓的禅意与传统,又不乏现代特点,只有隔壁日本了。毕竟都属华夏文明,只不过“匠人”在海对岸的社会地位更高。纪录片《寿司之神》一辈子的寿司师傅(这部片子看的我很感动)————“一生只做一件事,再把它做成奇迹”从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人就推崇“匠人文化”,“匠人精神”不仅是日本社会走向繁荣的重要支撑,也是一份厚重的历史沉淀。1955年,日本建立了“人间国宝”认定制度。政府在全国不定期的选拔认定“人间国宝”,将那些大师级的艺人、工匠,经严格遴选确认后由国家保护起来,并予以雄厚资金的投入,以防止手艺的流失。匠人文化的本质,只是二个词:一是敬业、一是认真。在我看来,更重要的是当匠人文化被全社会所承认,敬业和认真这二个词,被整个日本社会接受和发扬。它们被化入到日本人的骨髓中,成了日本社会的“常识”。“职人”中,有豆腐师父、三味线师父、蓝染师父、居酒屋老板娘、玩具店师父等等传统艺匠,旧式工作方式所具有的情味,人与技艺日日相依,相互扶持走过的年代,令人心生敬意。对于如何使手艺达到熟练精巧,他们有着超乎寻常甚至可以说近于神经质的艺术般的追求。他们对自己每一个产品、作品都力求尽善尽美,并以自己的优秀作品而自豪和骄傲。对自己的工作不负责任,任凭质量不好的产品流通到

中式古典明清家具常见榫卯结构

浅谈中式古典明清家具常见榫卯结构 整理的本文内容带有一定专业性,主要是我国古典家具的结构知识,特别是明清中式家具的结构;在解放前,我国的工业相当落后,铁钉都不能自己生产——叫洋铁钉,中式家具的结构普遍使用传统的榫接结构;榫接结构在我国从春秋战国就已经出现,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到了明清,已经达到最高水平,不用一钉、不用一丝的金属连接,组装出的家具使用百年,这不能不感叹我国家具匠人的聪明才智和精湛工艺。 整理本篇以方便大家在欣赏中式古典家具时能看出门道,明白所以然;另一方面我们通过了解中式古典家具的榫接结构也有益于大家对自家实木家具的保养,整理中出现一些小的错误,也请大家谅解,苏方典/SU 先行谢过,有兴趣的朋友姑且观之...... (一)、龙凤榫加穿带 一块薄板不够宽,需要两块或更多块薄板拼起来才够宽时,就要用“龙凤榫加穿带”。(如插图1所示)先把薄板的一个长边刨出断面为斗个银锭形的长榫,再把与它相邻的那块薄板的长边开出下大上小的槽口,用推插的办法把两块板拼拢,所用的榫卯叫“龙凤榫”。这样可以加大榫卯的胶合面,防止拼缝上下翘错,并不使拼板从横的方各拉开。 薄板依上法一一拼完,用胶粘牢后,横贯背面,开一下大上小的槽口,名叫“带口”;穿嵌一面做一梯形的长榫的木条,名叫“穿带”。带口及穿带的梯形长榫都一端稍窄,一端稍宽。长榫由宽处推向窄处,这样才能窗紧。穿带两端出头,留做榫子。穿带根数视拼板的长度而

定,一般每隔40cm穿一根。最后在拼板的四周刨出榫舌,名叫“边簧”,以便装入木框里口的槽口内。 (二)、攒边打槽装板 上述用“龙凤榫加穿带”拼成的木板是为了装入攒边的木框而准备的。 木框四根,两根长而出榫的叫“大边”,两根短而凿眼的叫“抹头”。在木框的里口打好槽,以便容纳木板边簧。穿带出头部分则插入大边上的卯眼内。把木板装入木框的做法叫“攒边打槽装板”;把薄板装入木框,使薄板能厚板使用,同时能把色暗无纹的木材断面完全隐藏起来,外露的都是美丽的木纹,所以是一种合理、美观而又节省的做法。传统家具的桌案面,柜门、柜帮、柜背等大都用此方法做成。 “趱边打槽装板”此种木工的造法,远在西周的青铜器上已反映出来了,它是木材使用的一项成功的创造。长期以来,此法在家具中广泛使用,如凳椅面、桌案面、柜门柜帮以及不同部位上使用的条环板等等,举不胜举。趱边打槽装板的优点是首先在将板心装纳在四根边框之中,是薄板能当厚板用。木板因气候变化难免胀缩,尤以横向的胀缩最为显著。木板装入四框,并不完全挤压,尤其在冬季制造的家具,更须为木板的膨胀留余地。一般板心只有一个纵边使鳔,或四边全不使鳔。装板的木框趱成后,与家具其他部位连结的不是板心,而是用直材造成的边框,伸缩性不大,这样就使整个家具的结构不至由于面板的胀缩而影响起稳定坚实。木板断面没有纹理,装板后使木材断面隐藏起来,外露的都是花纹,色泽优美的纵切面。因此趱边打槽装板是一种经济、美观、科学合理的造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