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事业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

Public Affairs Management

一、专业介绍

公共事业管理属于管理学大类,公共管理类。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主要是为国家培养宽口

径、复合型、应用型的现代公共管理人才,培养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

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政府组织和

非政府组织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人文精神与现代公共精神,具备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等社会科学理

论知识,熟悉现代公共管理和文化艺术管理的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知识,有较强的应用

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在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

理部门、非政府组织从事业务管理和综合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三、毕业要求

要求1:掌握管理科学、经济学、社会科学等现代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并具有进行自我知识更新的能力;

要求2:掌握适应办公自动化、应用管理信息系统必需的定量分析和应用计算机的能力;

要求3:具有进行质量管理、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进行统计分析的基本能力;

要求4:熟悉我国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制度;

要求5:了解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动态和理论前沿;

要求6:具有较强的社会调查和语言表达与写作能力;

要求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等本学科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要求8:掌握现代公共管理和文化艺术管理的理论、技术与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要求9: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能查阅专业外文文献,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具备一定的国际交流能力;

要求10:具有较强的公共文化活动策划、组织、营销和管理能力。

实现矩阵

四、培养特色

在符合教育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培养规格的前提下,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突出文化艺术管理类特色,学生在掌握公共事业管理基本理论和技能的基础上,侧重于文化艺术管理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融合公共事业管理理论与文化艺术管理技能的高素质人才。

五、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

1.主干学科

公共管理学。

2.主要课程

管理学原理、经济学原理、政治学原理、公共管理学、公共经济学、公共政策学、公共事业管理概论、非政府组织管理、公共组织行为学、公共组织财务管理、城市公用事业管理理论与实践、公共工程项目管理、中国文化概论、西方文化概论、艺术概论、文化市场学、文化策划学、文化资源学、传播学概论、社会学概论、人力资源管理、应用统计等。

六、集中实践环节

专业认识实践、公共艺术设计实践、社会调查、科研基础训练、信息管理与电子政务实践、文化项目策划实践、影视作品制作实践、专业综合能力训练、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

七、学制

四年。

八、授予学位

管理学学士。

九、课程框架与学分要求

十、课程设置与修读要求

(一)通识教育47+(13)学分

1.思想政治理论类14+(2)学分

2.英语类10学分

实施《2015版南京农业大学英语教学与课程体系改革方案》。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包括综合英语、拓展英语和ESP课程等,针对不同层次英语水平的学生分为“一般起点班”和“较高起点班”进行分级教学、分类培养。

+综合英语Ⅱ+拓展英语Ⅰ/拓展英语Ⅱ+ESP课程)和“较高起点班”(综合英语Ⅱ+拓展英语Ⅰ+口语实训+拓展英语Ⅰ/拓展英语Ⅱ+ESP课程)。其中标*的为课程组,学生可以根据兴趣和需要在课程组内自主选课。

3.计算机类5学分

4.军事体育类4+(4)学分

5.其它类4+(3)学分

6.通识教育选修课10学分

通识教育选修课由学校统一确定,现划分为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艺术与体育和应用技术五类(详见《南京农业大学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一览》)。学生须修满10学分,且在每一类课程中至少修满2学分。不得修读与主修专业内容和性质相同或相近的课程。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不得选修: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人生、管理学基础、经济学基础、生命科学导论。

7.必读选读课(4)学分

(1)必读课2学分

(2)选读课2学分

由学生在《文化素质教育选读课一览》中自主选课,修满2学分方可毕业。

8.创新创业教育

要求学生在培养期内所获总学分中须包含创新创业教育4学分,方可毕业。除必修2

(二)专业教育86学分

1.学科基础课33学分

2.专业基础课19学分(1)必修15学分

(2)选修4学分

3.专业核心课15学分

4.集中实践环节20学分

(三)拓展教育26学分1.本专业推荐选修课不少于15学分(1)学术研究类

(2)文化管理类

(3)艺术设计类

(4)沟通能力类

(5)综合类

(6)教授开放研究课程不超过2学分

“教授开放研究课程”由我校教授面向本科生开设,采用小班化的教学模式。一般每门课程1学分(18学时)。所获学分可记作创新创业教育学分。

2.其他专业推荐选修课

这是一组跨专业大类课程(详见《南京农业大学其他专业推荐选修课一览表》)。学生可以根据学习兴趣和需要自由选修,也可不选。不得修读与主修专业内容和性质相同或相近的课程。该组课程不单独开班,学生在自己的空余时间内可跟班选修该组课程。该组课程与辅修专业(双学位)学分不互认。

公共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教学计划

第一学年

秋季学期1

春季学期2

第二学年秋季学期3

春季学期4

第三学年秋季学期5

春季学期6

第四学年秋季学期7

春季学期8

公共事业管理论文选题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题库 1. 当代美国科技创新政策的个案分析 2. 论当代美国科技创新政策的公共导向 3. 全球化语境中的公共物品概念解释 4. 公共物品中的技术构成分析 5. 论电子政务发展中的技术理念 6. 城市环境管理政策的实证研究 7. 电子政务规划设计的实证分析 8. 基层电子政务发展的过程研究 9. 城市景观环境和谐发展的政策研究 10. 当代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研究 11. 中国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培养计划的特色问题研究12. 新公共管理运动的理论贡献 13.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困境分析 14. 政治理念与行政体制改革 15. 行政伦理的反腐功能析要 16. 再造理论与城市社区再造的基本构想 17. 构建现代农村社区商业网络的思考 18. 从社区社会资本的培育探究和谐社区的创建 19. 社区组织角色、职能定位与和谐社区建设 20. 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社区群众文化建设 21. 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政府管理模式及其转型 22. 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新探 23. 和谐社区建设中的居民自治问题初探 24. 社区业主委员会的发展与城市社区自治 25. 论社区自组织在社区管理中的角色归类及自治功能 26. 社区财务模式的设计及其选择研究 27. 城市社区居民自治模式的构建路径研究 28. 公共事业规制与竞争制度模式 29. 浅谈事业单位薪酬管理体制改革 30. 浅析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不足及其改进建议 31. 公共管理学视野下的大众文化活动组织管理 32. 公共管理学视野下的现代社会分层 33. 行业型网络传媒及其经营管理 34. 中小城市文化事业机构与社区文化建设的互动发展 35. 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途径研究 36. 公用事业单位应对危机事件的管理策略研究 37. 人本管理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38. 当前我国社区治安管理问题探讨 39. 互联网在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的运用 40. 当前中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探讨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介绍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介绍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介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培养公务员与管理干部及研究公共政策和公共事务管理的专业。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政府和其他公共管理部门的职能及管理手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主要是为国家培养现代公共管理人才,加强公共政策与管理的深入研究,以促进国家的改革与发展。 本专业具有研究性、实用性和综合性的特点。研究性表现在必须对公共管理理论与方法进行研究,加强中国社会与国际社会历史与现状的比较研究,并对当前国内公共管理的热点、重点问题与对策加以研究;实用性则表现为学生必须具有善于学习和勇于创新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适应环境变化和创业竞争的能力、与他人协作和国际交往的能力;综合性即以政治学和经济学为主,以法学、社会学、管理学以及工程科学等学科为辅,培养学生参与决策和管理的综合素质。 该专业学制四年,学生修业期满,达到国家学位条例规定条件者,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公共事业管理学是研究公共事业管理活动、制度、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学科。它主要反映政府管理公共事业的活动,并通过对这些活动的本质与现象、主体与客体、观念与技术、内容与形式、制度与过程、历史与未来的研究,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的规律

性,帮助和推动这些活动的科学化、法制化、合理化、规范化和时代化进程。 公共事业管理培养要求本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规划、协调、组织和决策方面的基本能力;具有适应办公自动化,应用管理信息系统所必须的定量分析和计算机技能;熟悉国内外有关法律法规,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具有较强的社会调查技能和写作能力。 毕业生应掌握能力 1.掌握管理科学、经济学、社会科学等现代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具有适应办公自动化,应用管理信息系统所必须的定量分析和应用计算机的技能; 3.具有进行质量管理、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进行统计分析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4.熟悉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以及制度; 5.具有较强的社会调查和写作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公共事业管理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开设课程 该专业除开设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等公共基础课外,主要讲授的课程有管理学原理、管理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人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考试重点.

J 公共事业管理复习重点 要点: 1.P3-9公共性、公共需要、公共问题与公共事务概念与联系,以及特征【名词解释】 2.P16-24公共产品的概念、特征以及分类【案例分析】※ 3.P26-30公共组织的概念、类型以及特征 4.P42-45公共事业管理与公共管理、行政管理、企业管理的关系【名词解释】※ 5.P60-61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特征和分类(宏观把握 6.P94-95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的概念,决定因素【简答】※ 7.P108-113宏观公共事业管理与微观公共事业管理基本方式与内容【与11结合考简答】 ※ 8.P122-124政府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地位【简答】※ 9.P134-135非政府组织的概念与特征 10.P143-149事业单位的概念与基本分类及主要特征(仔细看一下,重点哈 11.P162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职能(即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详细了解就看书第五章第 一节【与7结合考简答】※ 12.P175-176公共政策的概念、基本内容以及层次

13.P177-179公共政策与公共事业管理的关系【名词解释】 14.P184-195政府管理公共事业的刚性与柔性方法的定义、特点 15.P195行政授权与行政委托的关系【名词解释】※ 16.P202-203战略管理与战略规划的关系【名词解释】 17.P226-228调查公共事业管理问题的基本方法【案例分析可能性略大】※ 18.P228-229公共项目的基本内涵、基本要求与目标的确立 题型: 名词解释(3组,6个词,2个一组,共24分。主要答概念、区别与联系 1.公共需要&公共问题P4 公共需要:指具有公共性的需要,是人类社会共同体所具有的带有共同性、共享性的需要。公共问题:具有广泛性、复合型和不可分性等特征的社会问题,是关系到一个社会或一个地区绝大多数成员的切身利益和生活质量的问题,是属于公共领域的共同性的问题。 联系:公共问题与公共需要都具有公共性,都是和社会绝大多数成员切身利益和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反映了一定范围内公众基本利益的基本内涵。同时,公共问题,是公共需要在主观形成后,发生在客观上的问题。 区别:公共需要是一定社会中绝大多数社会成员对客观事物共有的、具有共享性的需求,而公共问题则是共同的需要形成后,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使主观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主客观之间的矛盾,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象。

公共事业管理

实践性教学环节 包括社会调查、企事业单位实习等,一般安排6周~8周。 修业年限 四年 学位授予 管理学、教育学、文学或医学学士 相近专业 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就业方向 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共服务系统的办公和管理工作。其他方面 1、什么是公共事业管理责任?与公共责任是何关系?其基本性质、特征和内涵是什么? 公共事业管理责任,是指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在管理过程中必须承担和履行的职责。公共事业管理责任是一种公共责任,或者说是公共责任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表现,公共性以及以这一公共性为基础的效率标准是其最基本的特征。从以公众对政府的希望和要求来认识并划分行政责任的观点角度看,其内涵包括回应、弹性、胜任能力、依据正当的法律程序行为并负责、廉洁。 2、什么是公共事业管理责任机制?基本内涵是什么? 公共事业管理责任机制,即指通过什么途径和方法使得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真正承担起应担承担的责任。公共部门的责任机制,核心就是监督和制约,因而还在政府作为公共事业管理唯一主体的发展阶段时,人们就对如何建立完善的行政责任机制进行了研究,而随着公共事业的发展和公共事业管理责任范畴的形成,目前一般从正式与非正式、内部和外部两个相互联系的途径或方面出发,来对公共事业管理责任机制进行构建。 3、公共事业管理责任的行政控制机制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包括:公共组织自身的责任机制、行政监督检查、行政监察、审计、行政复议 4、公共事业管理责任的立法控制机制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包括立法机构对公共事业产品生产和提供责任法律的确立和立法机构对行政机构公共事业管理责任的控制 5、公共事业管理责任的司法控制机制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主要有行政诉讼机制和行政赔偿机制 6、公共事业管理责任的公民参与控制机制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有公开听证、民意调查、资讯委员会、利益群体等基本方式 7、什么是公共事业管理伦理?什么是政府组织伦理和非政府组织伦理? 公共事业管理伦理,是公共事业管理主体作为特定的社会化角色在进行公共事业管理活动中的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 政府组织伦理通常也称为行政伦理,是行政管理领域中的角色伦理。政府组织伦理或者以政府组织系统为主体,或者以政府组织为主体,是针对政府组织行为和政治活动的社会化角色的伦理原则和规范,是以“责、权、利”的统一为基础,以协调个人、组织与社会的关系为核心的政府组织行为准则和规范系统。 非政府组织伦理是指非政府组织在从事其组织活动,即公共事务或与维护和增进社会公共利益有关的活动时,所应遵守的伦理原则和伦理规范。 8、公共事业管理伦理的内容构成是什么? 第一、公共事业管理伦理意识(包含伦理准则意识、伦理责任意识和伦理目标意识) 第二、公共事业管理实践伦理 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维护公共服务活动正常运行所需的伦理规范,是由政府或其他社会权威机构设计、制定和推广的;二是指对于政府倡导的这些公共服务活动中的伦理规范,除了用社会舆论、自我评价等软约束手段支持外,还要为其设定政策优化的硬约束手段,使这些伦理规范真正成为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在公共服务中的普遍化行为方式。 9、公共事业管理伦理的基本内涵有哪些? 第一、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 第二、以公众为本提供服务 第三、严格遵守和执行法律

公共事业管理就业前景分析

公共事业管理就业前景分析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公共事业管理就业前景分析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作为一个新专业,其社会需求十分强烈,而且需求量极大,这是我国继经济体制改革、政府体制改革后事业组织管理体制的改革形势所决定的。要建立政事分开、管理自主科学、面向社会、独立的社会主义事业单位,没有众多的高层次的公共事业管理人才是不行的。另外本专业学生还可以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进入政府系统,参加MPA考试进行进一步深造。因此,无论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总需求,还是从毕业生就业和进一步深造来看,其专业发展前景都十分看好。 一、就业优势: 1、实用性社会科学热门专业: 高等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通常概括为: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具体的现代管理技术与现代管理方法,并具有相关理论的应用能力和相关技术的操作能力。所以,公共事业管理是一门注重实用性的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会更容易适应社会的就业形势。 2、知识面宽、基础扎实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涵盖了体育管理、卫生财会、医药贸易、市政管理、医药经营管理、医院管理、影片制作管理、公共政策与人口、图书与情报、应急管理等30多个专业方向。因此要求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应该具备的能力很多,是一个复合型的人才。掌握着多种能力是一种优势,特别是在就业压力如此大的环境下尤显优势。 3、专业方向多样化 在“科、教、文、卫、体”五个大的专业方向上又分化成若干小的专业方向。如环境管理方面有环境经济与管理、海洋环境经济与管理等多个专业。可以说,就业方向是非常广泛的,这是一种我们来说是有种优势,因为多一个专业方向就多一个选择,也就多一个机会。 5、政府公共事业管理改革的需 要。迫于国家发展的需要,许多由政府经营的公共事业项目开始了私营化改革,社会资本开始注入这些准公共组织的出现急需大量的公共事业管理人才。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公共事务,公共事务的复杂性要求高素质的公共事业管理人才来应对。作为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的政府部门需要各层次的公共管理人才,国外政府部门的管理人员多由公共管理人员担任.现代教育制度下高校培养的公共事业管理人才正好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弥补了传统政府公共管理人员知识储备的不足。加入WTO后,无论是政府或是非政府组织都需要高素质的公共事业管理人才。 二、就业劣势: 1、国内对专业的认识不足。 由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中国初步建立,第一届毕业生刚刚走入社会,社会普遍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缺乏足够的认识。很多人不知道公共事业管理是干什么的,许多企业不知道高校有没有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因此,企业在招聘人才

浅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危机及其出路.doc

浅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危机及其出路- 我国公共事业管理这个专业,拥有极强的综合性,科学基础十分扎实,其作为一个新兴的专业,其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的解决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这个专业可持续发展。因此,下面将深入探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危机极其出路。 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面临的危机 (一)专业定位不明确 在学科这个视角去看,公共事业管理这个专业是公共管理学科,有关其专业培养目的,有关部门高校专业目的作出了一下的定位: 培养拥有公共事物管理理念以及实践能力,可以达到我国文体卫这些事业单位公共管理条件的复合型以及实践型人才。这个培养目的看上去,不存在问题。但是其发展途径不是很宽阔,并且我国有关单位在用人方面封闭性较强,同时事业单位名额不多,所以,很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难度较大,这一定会导致人才需要和供给之间产生冲突,对于专业发展十分不利。 (二)课程安排不科学 课程体系不健全是我国高校公共事业管理这个专业存在的重点问题,很多高校在课程安排方面都觉得,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际上就是政治和经济以及管理等学科的融合,必须要把其有关的专业课程吸收进去,才可以凸显这个课程的特点。例如,某高校公共事业管理这个专业一共安排了十二门课程,其中包含行政管理专业的课程,同时还包含社会保障专业的课程,虽然这些课程有着必要的联系,但是都是将理论当作核心的课程,学科缺少

必要的相容性,不是十分有价值,没有办法凸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基本特色。 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的出路 (一)明确定位加快发展 明确定位专业发展的主要方向,这是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长时间稳定发展的基础。所以,要求教育部必须要具体提出该专业发展标准和条件,同时针对我国国情和事业单位具体情况,预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方面的需要。之后将其当作根本的依据,科学的调整高校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的规模以及专业的分布。每个高校必须要合理掌控办学规模,合理招生。在这个前提条件下,教育主要负责部门还要强化该专业评估工作,针对评估得到的结果,让高校去合理地调整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掌控该专业办学的规模,改变发展的速度和方向,进而确保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能够快速稳定的发展。 (二)改善专业课程体系 若想完全解决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安排方面不合理的情况,在构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过程中,要求高校必须要重视下列几个方面: 第一个,将经济学和政治学以及社会学当作必修内容,构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把新的公共管理知识以及有效的管理方式等均添加到课程体系当中。 第二个,针对专业方面提出的具体要求,强化专业必修课程和课程方面的建设,见专业口径和前提下实施深入的专研,凸显出专业的特点。 第三点,把教学的内容分别分成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理论课程以及实践能力培养这三个模块,合理的划分每个模块占用的课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特色

一、独立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的问题和进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1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 公共事业管理是一门年轻的、发展前景广阔、有较强的应用性及实践性的专业,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更对应用这些知识的基本技能及过硬的实际操作能力提出要求。培养的是能够适应文教、科技、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单位对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而实践教学也是独立学院培养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关键环节和必要手段,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上很重要的作用。探讨改革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1.1.1 转变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迫切要求 实践教学一直是高校人才培养中的薄弱环节,独立学院下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也不例外。实践教学存在着投入不足,实践教学评估体系欠缺、师资力量的提高、实习基地建设滞后等问题。实践教学环节的薄弱直接影响到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市场经济发展对复合型高科技人才的需求也提出了挑战,因此,我们必须转变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1.1.2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自身的内在要求 公共事业管理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方法和技能,而且要求学生具备过硬的实际操作能力,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沟通、决策等能力。而能力的培养仅靠理论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加强实践教学。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了解社会,接触公共事业部门,参与公共事业管理的具体实务环节,从而更好地将理论联系实际。 1.1.3 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客观要求 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就是由知识教育向素质教育转换,培养高素质、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必须重视实践教学环节,设置多种形式的旨在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增强学生人际交往以及团队协作的能力,弥补其工作经验不足的缺陷,增强社会竞争力。

浅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危机及其出路

浅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危机及其出路 我国公共事业管理这个专业,拥有极强的综合性,科学基础十分扎实,其作为一个新兴的专业,其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的解决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这个专业可持续发展。因此,下面将深入探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危机极其出路。 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面临的危机 (一)专业定位不明确 在学科这个视角去看,公共事业管理这个专业是公共管理学科,有关其专业培养目的,有关部门高校专业目的作出了一下的定位: 培养拥有公共事物管理理念以及实践能力,可以达到我国文体卫这些事业单位公共管理条件的复合型以及实践型人才。这个培养目的看上去,不存在问题。但是其发展途径不是很宽阔,并且我国有关单位在用人方面封闭性较强,同时事业单位名额不多,所以,很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难度较大,这一定会导致人才需要和供给之间产生冲突,对于专业发展十分不利。 (二)课程安排不科学 课程体系不健全是我国高校公共事业管理这个专业存在的重点问题,很多高校在课程安排方面都觉得,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际上就是政治和经济以及管理等学科的融合,必须要把其有关的专业课程吸收进去,才可以凸显这个课程的特点。例如,某高校公共事业管理这个专业一共安排了十二门课程,其中包含行政管理专业的课程,同时还包含社

会保障专业的课程,虽然这些课程有着必要的联系,但是都是将理论当作核心的课程,学科缺少必要的相容性,不是十分有价值,没有办法凸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基本特色。 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的出路 (一)明确定位加快发展 明确定位专业发展的主要方向,这是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长时间稳定发展的基础。所以,要求教育部必须要具体提出该专业发展标准和条件,同时针对我国国情和事业单位具体情况,预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方面的需要。之后将其当作根本的依据,科学的调整高校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的规模以及专业的分布。每个高校必须要合理掌控办学规模,合理招生。在这个前提条件下,教育主要负责部门还要强化该专业评估工作,针对评估得到的结果,让高校去合理地调整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掌控该专业办学的规模,改变发展的速度和方向,进而确保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能够快速稳定的发展。 (二)改善专业课程体系 若想完全解决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安排方面不合理的情况,在构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过程中,要求高校必须要重视下列几个方面: 第一个,将经济学和政治学以及社会学当作必修内容,构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把新的公共管理知识以及有效的管理方式等均添加到课程体系当中。 第二个,针对专业方面提出的具体要求,强化专业必修课程和课程方

公共事业管理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论文参考题目 1、我国公民社会的兴起与公共事业组织的发展研究 2、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体制转型初探 3、我国传统公共事业管理中存在的弊端及其改革路径 4、公共事业组织管理中的财政监管问题研究 5、关于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问题与出路的探讨 6、我国政府职能转变与公共事业发展关系研究 7、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政府作用分析 8、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的发展现状分析 9、新农村建设中公共物品的供给模式探微 10、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监督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11、公共事业管理的伦理价值建设研究 12、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事业管理模式选择 13、公共事务责任的分担与利益分享—公共事务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 14、试论公共事业存在的制度基础 15、我国传统体制对公共事业组织发展的影响分析 16、新形势下政府与公共事业组织互动关系发展的现实困境 17、我国政府对民间组织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18、浅析深化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政策取向 19、公共事业管理主体构成及特点分析 20、公共事业组织在政策执行中的作用分析 21、公共事业组织在政策制定中的作用分析 22、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的特点分析 23、公共事业组织结构的设计探析 24、中国传统文化对公共事业发展的影响 25、公共组织管理研究(例如学校管理,学校各职能管理,科研管理或者教学管理等,也可以是其他事业单位或行政单位的管理). 、公共物品供给中的市场化路径研究(比如医疗保障的市场化、消防服务的市场化等)26 、试析公关在公共事业组织工作中的运用27 、浅析公共事业组织公共责任的承担28 、我国文化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探析29 、加强公共事业管理伦理建设的必要性分析30 、公共事业管理效率评估中的困境分析31 、试析农村公共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32 、我国公共事业管理的电子化服务初探33 、关于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初步思考34 、试论我国公共事业市场化改革的障碍及对策35 36、民办非企业单位管理体制及改革 37、试论教育产品的公共性 38、关于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思考 39、从教育公正透视中国社会公正的现状与趋势 40、发展素质教育的困境及其对策研究 41、论教育产品的产品属性42、我国现阶段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43、西方教育券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 44、我国文化事业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45、我国公用事业管理体制改革及其完善 46、我国体育事业改革的目标模式

浅论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

浅论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 李冠一 (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办公室,河南郑州450053) 摘要:我国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和社会需要的呼唤下诞生的。近10年来,从 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管理的专家学者在认真研究考察西方国家的相关经验的基础上就我国公共事业 管理专业的理论研究、学科建设等进行着积极研究和大胆探索。在本专业建设过程中较有影响力的北派南派之论争,对于增强人们对公共事业管理知识的认识与了解,尽快完善该专业的建设有着重要影响。 关键词:公共事业管理; 南派;北派 中图分类号: C93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 - 3192 (2008) 03 - 0098 - 05 科学意义上的公共事业管理起源于20世纪早期的美国总统威尔逊,他把泰勒的科学管理和韦伯的“官僚科层制”理论运用到政府的管理中。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兴行业的不断出现,社会分工的不断专业化,政府的规模日益扩张起来,政府机构臃肿。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西方国家不断进行着政府机构改革,私有化、市场化、社会化、地方化成为西方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方向。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改革政府机构和社会公共事业的管理体系,尽快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实现公共事业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迫在眉睫。在加强我国公共事业管理的改革中,不仅能够转变政府的职能,提高政府的效率,压缩政府的规模,而且能够较好地发挥社会非营利机构的作用,使我国的公共事业发展能够不断满足公众的需要。 一、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的背景与过程在我国,公共事业管理是新兴的管理领域,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也是我国新兴的学科,且被予以国家重点扶持。我国的公共事业管理业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自1978年以来随着改革开放而发展起来的。在我国进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变化与调整,引起了中国政治、经济、社会领域的巨大变化。在这一变化过程中,一场旨在“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把政府职能切实转变到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面来,把生产经营的权力真正交给企业”的政府管理改革运动逐渐开展起来。传统的事业管理体制在此过程中逐渐改变重组,渐渐形成了新的公共事业管理体制。这就需要加强对新的公共事业管理理论的认识和探讨,积极培养新型的公共事业管理人才,适应我国公共事业管理的改革与发展。根据目前所见材料,我国公共事业管理的正式提出源于东北大学娄成武教授在1997年向国家教委高教司上报的《关于在我国设置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可行性报告》。在广泛征求专家的意见和认真论证的基础上,国家教委1998年修改了高等教育本科生教育指导目录,目录中新设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并规定了这个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据此,东北大学、云南大学作为首批试办院校,于1999年开始招生。以此为开端,我国院校开设了该专业, 2001年增加到107所, 2003年为224所, 2004年更增至327所[ 1 ] 。今后,随着我国社会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随着社会管理实践中各种问题的不断出现,人们对管理主体、管理客体范围界定的不断认识以及管理方法的不断革新与完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必将进一步完善,培养的人才方能更加符合社会管理发展的需要,培养的人才方能为社会所承认和接受。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必将成为高等院校一个迅速发展的实用型社会科学的热门专业。高等院校目前建立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主要是依托原有的相关师资或专业开设的,其建立途径有 二:一是一些学校(如综合类大学)以原有的行政管理专业师资为基础而建立,属于新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相关书目推荐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相关书目推荐 1.《科学管理原理》,作者:(美)泰勒著,马风才译,出版社:机械工 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年01月 管理学之父——泰勒 (费雷德里克·泰勒 (Frederick W Taylor,1856~1915)是 美国著名发明家和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的创始人,被尊 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2.《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作者:(法)法约尔著,迟力耕,张璇译,出版 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年05月 3.《管理行为》,作者:(美)西蒙(Simon,H.A.)著,詹正茂译,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年07月 4.《管理:任务、责任和实践》(第三部)作者:彼得·得鲁克著,刘勃译,出 版社:华夏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年01月 5.《经理工作的性质》,(加拿大)亨利·明茨伯格著,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 出版社,出版时间:1986年11月 6.《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作者:(美)彼得·德鲁克著,许是祥译,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05年6月 7.《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作者:(美)彼得·圣吉著,张 成林译,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年10月 8.《公共政策工具:对公共管理工具的评价》,作者:(美)彼得斯等编,顾建 光译,出版社: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年01月 9.《政府再造: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述评——公共管理与政治学系列》,作 者:陈振明主编,出版社: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3年08月

10.《公共管理案例(第五版)》,作者:(美)戈伦比威斯基等主编,汪大海等译, 出版社: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4年06月 11.《企业与社会:公司战略、公共战略、公共政策与伦理(第十版)——公共 行政与公共管理经典译丛》,作者:(美)波斯特等著,张志强等译,出版社: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5年11月 12.《公共管理案例分析——公共管理学和法学的双重视角》(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作者:王丛虎编著,出版社:人民大学 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年04月 13.《公共行政中的哲学与伦理——公共管理文库》, 作者:张康之著,出版社:人民大学出版社,出 版时间:2004年10月 14.《中国公共管理案例(第二辑)——中国公共管理案例系列》,作者: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公共管理案例中心编著,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6年02 15.《管理学名著概要——公共管理系列教材》,作者:姜杰主编,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03年08月 16.《转型时期的行业协会:角色、功能与管理体制——喜玛拉雅学术文库·NGO 论丛——清华公共管理教学参考系列》,作者:贾西津,沈恒超,胡文安等编著,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时间:2004年02月 17.《公共管理定量分析:方法与技术》,作者:袁政编著,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6年07月 18.《现代公共事业管理概论》,作者:温来成主编,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年08月 19.《定量分析方法(修订版)/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作者:谭跃进主编,出版社: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6年11月 20.《新公共政策:民主制度下的公共政策——公共管理译丛》,作者:(美)英格兰姆编著,钟振明,朱涛译,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5年09月 21.《职业优势:公共服务中的技能三角——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经典译丛.公共管理实务系列》,作者:(美)鲍曼等著,张秀琴译,出版社: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5年10月

简论公共事业管理的现状问题及解决方法

简论公共事业管理的现状问题及解决方法 摘要:公共事业管理是指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动用各种资源解决公共问题,处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的活动与过程。它的理论建立和教育模式都源于西方国家的政府机构的演变与运作。随着中国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机构改革的推进,公共事业管理体制存在着许多急待解决的难点问题。要想扫清这些障碍,重新理顺改革思路,不但需要大量的实践积累,更要从理论深度上找出问题的根源,从而指导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的具体实施。本文将基于中国公共事业管理的现状,分析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关键词:现状分析存在问题绩效评估解决方法 正文: 一、公共事业管理发展的简单概述 “公共事业”主要是涉及到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供给的行业和部门。纯公共物品一般与政府的公共行政密切相关,如消防、司法等公共服务,必须遵循社会性目标而非经济性目标,对于社会和国家的发展与稳定有重大意义,应该由政府作为此类物品和服务的供给主体①。所谓公共事业管理,是指政府和其他公共组织动用各种资源解决公共问题,处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的活动与过程。追溯历史,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人类的公共生活,因而也就有了原始的、经验的公共管理。科学意义上的公共事业起源于二十世纪早期的美国,美国前总统威尔逊把科学管理的方法运用到政府的公共部门,形成了公共管理,它的理论基础来源于泰勒的科学管理和马克斯·韦伯的“官僚制”公共管理的发展是迅速和曲折的。随着社会的进步,政府的规模也日益地扩张起来。例如,在1870-1970年的100年里,特别是二战以后,英国的公共部门文职人员从5万发展到80万,增长了16倍②,随之带来的是政府作用的无处不在,最终造成了我们现代文化中的一致性、呆板、商业化、不平等及个人自由和尊严的丧失③。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全球石油危机以后,公众对政府官员和公共机构管理人员的服务品质要求更高,政府面临财政危机、管理危机和信任危机,于是,英国撒切尔政府“私有化运动”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持久不衰的政府机构改革潮流,其主要目标是公共服务的市场化,撒切尔主义公共管理新思维的特征可以归结为:以市场机制逐渐取代政府干预;减少政府开支、鼓励私人投资;缩小文官队伍的规模;鼓励公司竞争及公共事务向私营部门的转移。这场运动也称“新公共管理运动”。它集中体现了政府退却、公共服务市场化和社会化的特点。这股潮流一直持续到今天,它所倡导的企业化政府、学习性政府的改革理念极富现实意义,它要求政

公共事业管理发展现状及围绕现状的一些思考

公共事业管理发展现状及围绕现状的一些思考 [摘要] 公共事业管理是指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动用各种资源解决公共问题,处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的活动与过程。它的理论建立和教育模式都源于西方国家的政府机构的演变与运作。随着中国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机构改革的推进、社会公共领域的扩张,公共事业管理人员专业化成为必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中国已经发展了12年,开办该专业的院校近400所,但该专业整体上依然面临着定位难、发展难的状况。今后必须确定好人才培养目标与专业发展方向,找准发展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 公共事业管理发展现状就业专业建设 公共事业管理学是综合运用各种科学知识和方法来研究公共事业组织活动和管理过程极其规律的学科。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作为一项国家重点扶持的学科,它应该是以管理、经济、法律为基础,以公共事业的管理要求为框架形成完整体系。公共事业管理的目标是促进公共事业组织更有效地为社会提供公共物品;还要研究在经济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转型的历史时期,公共事业如何培育和健全自己的特殊职能,即准确的市场定位;如何实现公共事业和政府社会目标、企业经济目标的一致性等问题。那么,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现状怎样呢?我们先来做一些回顾。 一、政府职能转变与机构改革催生了中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中国的产生,与国际经济一体化、中国的经济体

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国际新公共理论运动的进程分不开。国际经济一体化迫使中国经济体制进行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使中国的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许多原来由政府统一计划、安排、调度、支配的决策、生产、经营事务都转由企业与市场承担。经济体制改革实际上意味着政府职能的转变,职能转变牵动着政治体制进行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都指向同一个公共管理目标——“小政府、大社会”,即政府把应该由企业和社会承担的事务和职能交还给企业和社会。在中国,生产、经营等营利性事务与职能由企业和市场承担,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环保和社会保障等非营利性公共事务则由相应的事业单位来承担。其中“政企改革”进程较快,成效较大,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因此越办越热;“政事改革”起步相对较 晚,首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开办,较之工商管理专业的开办整整晚了十六年。这恰恰反映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艰难与迟缓性,同时也反映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就与面临的问题对政治体制改革的迫切要求。 二、公共管理事业专业的办学现状 (一)专业发展过程与就业形势 1996年,东北大学娄成武教授、云南大学崔运武教授,从国外考察公共事业管理发展情况回国后开始酝酿在我国高校建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1997年东北大学、云南大学分别向教育部报告,申请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列入本科专业目录。1998年教育部正式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列入本科专业目录,专业代码为110302。1999年秋季东北大学、云南大学两所高校在全国率先招收公共事业管理本科大学生。到2000年全国有包括武汉大学在内

完整word版,公共事业管理自考易错题型

1、通过不同时间控制,以确保资金随时跟上项目的发展,这是项目资金控制(首要目标) 2、作为一种社会控制方式,公共事业管理中的舆论具有的特点是(大众性、现实性、迅速性) 3、根据公共物品两个属性的强弱之别,可以将其划分为强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其中,准公 共物品又可分为(AB) A拥挤性准公共物品B价格排他性准公共物品C俱乐部性准公共物品 D自然垄断型公共物品E优效物品 4、在公共事业财务活动中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原则是(勤俭节约原则) 5、公共事业组织的财务管理的内容包括(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 6、在以下教育类型中,外部性最强的是(D) A 高等教育 B 中等教育C职业教育D初等教育 7、根据可能达到的预计业务量水平编制适应多种情况的预算叫(弹性预算) 8、将劳动技术与复杂程度等因素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并规定相应的工资标准,然后再对员工的 技术水平,熟练程度进行评定,这种确定工资的方法叫(B) A 结构工资制B技术等级工资制C职等工资制D职务工资制 9、信息与项目本身联系密切,通常会由于该信息的介入,对项目带来很大的收益或帮助的交流 是(直接交流)。 10、一个组织同时进行两个以上行业的服务项目称为(B) A 借力战略 B 多元化战略 C 集中战略D特色经营战略 11、组织的计划都是根据组织的目标确定今后要实现或完成的任务,因而在管理领域内,任何组织的计划都具有未来性,又叫(D ) A 持续性B全局性 C 外向型D导向性 12、在既定的投入水平下使产出最大化的指标是(C ) A、经济指标 B、效益指标 C、效率指标 D、公平指标 13、通过有偿的方式向使用者提供科技产品是(C ) A、公共提供 B、混合提供 C、市场提供 D、政府提供 14、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和核心是政府。 15、公共事业组织的存在和发展,有助于把传统的国家和社会合二为一的社会结构转变为(国家-公共事业组织-团体) 16、公共事业领导者的素质特征是(时代性、综合性、层次性) 17、对公共事业领导进行考核的指标包括(德、能、勤、绩) 18、公共事业组织监督的原则包括(合法性原则、经常性原则、广泛性原则、有效监督原则) 19、目标管理的实质上是(一种面向某个阶段的管理) 20、社区的功能包括(政治功能、社会功能、维系功能、服务功能) 21、社区服务所具有的特点有(公益性、群众性、互助性、地域性) 22、非政府组织的支出原则中,(非营利原则)是非政府组织宗旨的一个最基本表现。 23、以社区居民委员会为核心,联合社区内其他各种主体一起,共同参与社区事务的管理,实现真正的民主自治管理的模式是(社会主导型) 24、公共事业组织在具体行政行为中如果因执行职务而发生争议,则要进行(民事诉讼) 25、公共事业管理中沟通原则包括(准确性原则、完整性原则、及时性原则、非正式组织策略性

公共事业管理案例

,第一章导论 案例1 政府雇员制——一种新的政府用人制度 2006年3月,媒体报道了这样一则新闻:中国内地年薪最高的政府雇员颜兵面临下岗的命运。两年前,颜兵受聘为无锡市对日招商首席代表,其税后年薪50万元。然而,在第二日期即将结束之际,他因未能完成5000万美元的招商任务,可能无法与无锡市政府继续签约。这一报道让人想起了政府雇员制缘起的背景和推广进程。 2002年6月,吉林省出台《吉林省人民政府雇员管理试行办法》,成为国内首个“吃螃蟹”的地区,开始了政府雇员的探索。随后,上海,武汉,无锡,长沙,珠海,青岛,芜湖,深圳,广州等地纷纷效仿,吸引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政府雇员制在海外比较流行,德国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推行政府雇员制,随后,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等国都广泛推行,目前这些国家的政府雇员在政府工作人员中的比例占到20%-40%。因此,中国推行的这种用人制度可以说是从西方传过来的。 目前我国政府雇员制的适用范围主要在专业技术领域。现代社会,信息技术在政府管理中的运用越来越广,许多国家和地区原来的公务员难以胜任相应的技术支持工作。但由于公务员的公务员的薪酬刚性强,政府不能随意给他们加薪,而一些技术性人才在社会上有比较吃香他们很容易在社会上找到待遇比较好的工作。如果仅仅囿于传统的公务员制度,就有可能难以吸引这一部分人才进入公务员队伍。因此需要打破公务员的框框,以较高的报酬吸引他们,这就是政府雇员制施行的初衷。

政府雇员制没有全国性的统一部署,各地采取的形式各不相同,但大多数都有相同之处,是作为现行公务员制度的一种补充形式。政府雇员主要在以下五个方面有别于公务员:第一,适用的法律规范不同。国家公务员受公务员法的调整,而政府雇员则是依照劳动法合同来规范其与政府之间的权利和业务的关系,即按照劳动法约束双方的行为。第二,用人房是不一样。无论是选任的公务员还是委任的公务员,其任用方式都是刚性的,一般来讲,公务员身份具有“终身性”。而政府雇员制的用人模式与企业一样,是市场化的,其任期按照合同的规定,都有一定的期限。第三,管理方式不一样。对公务员的管理,如录用,考核,惩罚等都有法律法规作为依据,而雇员则完全按照合同进行管理,是一种企业化的管理模式。第四,薪酬待遇不一样。公务员制度有一条完整的工资体系,按照职务级别的不同,享有不同的工资,是刚性的薪酬体系。政府雇员制则是按岗定酬,薪酬标准参照市场薪酬行情和职业风险程度上下波动。在我国,政府雇员的收入是公务员的2-15倍。第五,法律地位不同。公务员行驶共公权力,占行政编制。而这功夫雇员不行使公共权力,也不占行政编制,主要从事一些专业性和技术性工作。 在各地政府雇员制实践中,深圳市的做法与其他地方的做法不太一样。深圳市把政府雇员分为高级雇员和普通雇员两类。其中,高级雇员可以担任行政领导职位,行使行政管理权力,占行政编制,而普通雇员和吉林等地的做法是一样的。另外,深圳市政府雇员的服务范围不仅包括政府,还包括其他政府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政府雇员的工作范围也覆盖一般的管理和服务工作,与公务员在分工上有交叉。 有人认为,政府雇员的推广,会对公务员的队伍产生“鲶鱼效应”,即一条鲶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就业方向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就业方向 专业简介: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培养公务员与管理干部及研究公共政策和公共事务管理的专业。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政府和其他公共管理部门的职能及管理手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主要是为国家培养现代公共管理人才,加强公共政策与管理的深入研究,以促进国家的改革与发展。 公共事业管理属于管理学大类,公共管理类。 本专业具有研究性、实用性和综合性的特点。研究性表现在必须对公共管理理论与方法进行研究,加强中国社会与国际社会历史与现状的比较研究,并对当前国内公共管理的热点、重点问题与对策加以研究;实用性则表现为学生必须具有善于学习和勇于创新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适应环境变化和创业竞争的能力、与他人协作和国际交往的能力;综合性即以政治学和经济学为主,以法学、社会学、管理学以及工程共事业的活动,并通过对这些活动的本质与现象、主体与客体、观念与技术、内容与形式、制度与过程、历史与未来的研究,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的规律性,帮助和推动这些活动的科学化、法制化、合理化、规范化和时代化进程。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培养目标: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培养具有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公共管理专门人才。培养能够在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特别是各种公共组织中从事管理工作、相关研究和教育工作的高素质人才。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主干课程: 法理学、宪法学、现代科技概论、民法学、刑法学、大学美育、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西方管理思想史、经济法理论、现代管理方法、管理信息系统、人员测评、国际经济法、市政学、系统管理学、教育法与公共教育管理、商法、组织制度设计、环境法和环境管理、世界经济、中国现行经济与政策、卫生法与公共卫生管理、知识产权法、国际政治学原理、管理经济学、劳动法、国际投资法、中国司法制度等。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就业前景: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作为一个新专业,其社会需求十分强烈,而且需求量极大,这是我国继经济体制改革、政府体制改革后事业组织管理体制的改革形势所决定的。要建立政事分开、管理自主科学、面向社会、独立的社会主义事业单位,没有众多的高层次的公共事业管理人才是不行的。另外本专业学生还可以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进入政府系统,参加MPA考试进行进一步深造。因此,无论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总需求,还是从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