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体大研究生考试运动训练学选择题

北体大研究生考试运动训练学选择题

北体大研究生考试运动训练学选择题
北体大研究生考试运动训练学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 1分,共 20 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码写在题干后面的横线上。多选、少选或错选者,该题无分。

1、承担负荷的极限性是——的特点之一。

A 学校体育

B 群众体育

C 运动训练

D 运动竞赛

2、田经项目的评定方法属于——类。

A 评分

B 命中

C 测量

D 得分

3、当运动员在训练中出现疲惫不堪、食欲欠佳、睡眠不好、头晕眼花、四肢无力症状时,属于过度训练中的——方面的症状。

A 主观感觉

B 身体形态、机能

C 运动能力

D 身体素质

4、训练过程中采用放松训练、呼吸调整、催眠暗示、心理调节等方法是——恢复手段。

A 训练方法学

B 医学生物学

C 心理学

D 机能学

5、掌握非专项的运动技术、战术知识是——。

A 一般训练任务

B 专项训练任务

C 一般训练内容

D 专项训练内容

6、当训练课之间间歇时间过短,机体机能能力表现为——。

A 逐渐提高

B 逐渐下降

C 保持在原有水平

D 变化不明显

7、用重复训练法发展速度素质时,强度应在——。

A60%以上 B70%以上 C 80%以上 D90%以上

8、变换训练法可以提高运动员的——。

A 时间感

B 空间感

C 节奏感 DA+B+C

9、掌握一种运动技能,可以直接影响到对另外一种技能的学习与掌握,这种转移属于——。 A 负转移

B 间接转移

C 纵转移

D 直接转移

10、技术训练的首要问题是——技术。

A 掌握

B 分析

C 运用

D 提高

11、速度力量是力量与速度的有机结合的一种特殊——素质。

A 速度

B 耐力

C 力量

D 灵敏

12、三角移动滑步属于——速度。

A 反应

B 动作

C 位移

D 灵敏

13、有氧耐力又称——耐力。

A 速度

B 力量

C 一般

D 灵敏

14、按照比赛条件进行战术模拟训练是战术训练的——之一。

A 任务

B 方法

C 类型

D 要求

15、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

A 手段

B 方法

C 要求

D 结果

16、发展专项运动素质、发展竞技状态、参加热身比赛是——主要任务。

A 准备期

B 竞赛前期

C 竞赛期

D 过度期

17、男孩子在——岁左右达到成人所能表现的最大力量。

A10 B15 C20 D25

18、熟练掌握教育学、方法学技能是教练员应具备的——之一。

A 能力

B 要求

C 特点

D 条件

19、纪律约束、奖励和处罚是运动训练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之一。

A 内容

B 任务

C 方法

D 要求

20、努力保持专项竞技水平是全过程多年训练阶段中的——阶段。

A 基础训练

B 最佳竞技

C 专项提高

D 竞技保持

二、多项选择(每小题 2分,共 10 分)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码写在题干后面的横线上。多选、少选或错选者,该题无分。

1、运动训练的内容包括——训练。

A 身体

B 技术

C 战术

D 心理

E 智能

2、影响负荷强度的因素有——。

A 质量

B 难度

C 高度

D 远度

E 密度

3、竞技状态的形成和发展包括——阶段。

A 获得

B 波浪起伏

C 相对稳定

D 不断变化

E 暂时消失

4、间歇训练法的构成因素有——。

A每次练习的时间和距离B练习重复的次数和组数 C每次练习的负荷强度

D每次练习的间歇时间E间歇时的休息方式

5、力量素质包括——。

A 最大力量

B 相对力量

C 速度力量

D 力量耐力

E 牵引力量

三、判断题(每小题 1分,共 10 分)在你认为正确的题后面括号内划V”,反之划“乂”

1、一个运动员只要刻苦训练,就能在几个性质不同的项目上取得世界冠军。()

2、有机体能承担较大的强度,就能承担较小强度的较大量。()

3、训练过程中运动负荷的极限强度是绝对的。()

4、间歇训练法每次练习的时间不长,只能安排大强度()

5、郑海霞的身高本身就是一种竞技能力。()

6、发展爆发力所采用的训练强度只能是小负荷,才能达到最佳训练效果。()

7、培养战术意识是战术训练的中心环节。()

8、在赛前 2-3 天的训练中,应安排一些无氧代谢、大强度的训练,为比赛做准备。()

9、 7 岁以前的少儿,力量的增长主要取决于自然发育。()

10、进行道德教育是运动训练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之一。()参考答案

一、(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1C 2C 3A 4C 5A 6B 7D 8D 9D 10B

11A 12C 13C 14B 15D 16B 17B 18D 19C 20D

二、多项选择(每小题 2分,共 10 分)

1ABCDE 2ABCDE 3ACE 4ABCDE 5ABCD

三、判断题(每小题 1分,共 10 分)

1 X

2 V

3 X

4 X

5 V

6 X

7 V

8 X

9 V 10 X

一、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码写在题干后面的横线上。多选、少选或错选者,该题无分。

1、竞技体育的主要目的是

A 掌握体育知识

B 创造优异运动成绩

C 不断增强体制

D 掌握体育运动技能

2、乒乓球、羽毛球项目属于——。

A 体能类项目

B 表现性项目

C 对抗性项目

D 速度性项目

3、训练适应能提高运动员竞技状态是适应的——之一。

A 作用

B 特性

C 方法

D 手段

4、当运动员在训练中体重下降、血压升高、血红蛋白下降,出现尿蛋白,肌肉拉伤等症状时属于过度训练中的——。

A 主观感觉方面的心理症状

B 身体形态方面的症状

C 运动能力方面的症状

D 技术方面的症状

5、运动训练原则是运动训练过程中——。

A 客观规律的反映

B 训练方法的反映

C 训练手段的反映

D 发展规律的反映

6、全运会和奥运会一般以——为周期。

A 2 年

B 4 年

C 6年

D 8年

7、训练方法是指达到训练目的所采用的——。

A 要求和准则

B 途径和办法

C 内容和措施

D 方法和要求

8、间歇训练法是指练习之间有严格规定的休息时间,如果用心率衡量,当心率恢复到——就可以进行下

一次(组)训练。

A80-90 次/ 分 B90-100 次/分 C120-140 次/分 D140-160 次/分

9、运动员对训练的承受力及其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运动成绩是由他的——决定的。

A 身高

B 体重

C 协调能力

D 竞技能力

10、技术训练的首要问题是——技术。

A 掌握

B 分析

C 运用

D 提高

11、在运动训练过程中多以发展——素质为身体训练的主要内容。

A 心理

B 运动

C 思想

D 文化

12、相对力量的提高是在运动员体重不增加或增加很少的情况下使——得到提高而达到的。

A 速度力量

B 力量耐力

C 专项耐力

D 最大力量

13、训练过程中,非乳酸无氧耐力的训练强度可达到——。

A50%以上 B60%以上 C85%以上 D95%以上

14、战术指导思想是整个战术内容的——。

A 核心

B 途径

C 方法

D 要求

15、整个训练活动进行的——就是训练过程。

A 速度和时间

B 步骤和程序

C 方法和线路

D 方式和要求

16、在训练准备期第一阶段,应该使运动员的——达到最大。

A 负荷强度

B 负荷量

C 负荷时间

D 负荷重量

17、在少年儿童力量训练过程中,女孩子三年中总的绝对力量可提高46%的年龄阶段是——岁。

A10-13 B13-15 C15-18 D16-21

18、强烈的职业责任感是教练员应具备的——之一。

A 条件

B 特点

C 要求

D 能力

19、树立榜样是运动训练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之一。

A 内容

B 方法

C 任务

D 要求

20、提高运动员专项竞技能力是全过程多年训练阶段中的——阶段。

A 基础训练

B 最佳竞技

C 专项提高

D 竞技保持

二、多项选择(每小题 2分,共 10分)

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码写在题干后面的横线上。多选、少选或错选者,该题无分。

1、竞技体育的构成包括——。

A 运动训练

B 运动竞赛

C 物质条件

D 群众体育

E 学校体育

2、运动训练过程中,可将恢复的手段分为——手段。

A 训练方法学

B 表扬与批评

C 医学生物学

D奖励和惩罚 E心理学

3、运动训练原则包括——原则。

A 动机激励

B 有效控制

C 周期安排

D 区别对待

E 适宜负荷

4、循环训练法结合其他训练方法形成不同的循环训练方案有——循环训练。

A 持续

B 间歇

C 变换

D 游戏

E 重复

5、发展各种不同的运动素质时都应考虑练习的——。

A 强度

B 负荷数量

C 间歇时间

D 练习方式

E 重复次数和组数

三、判断题(每小题 1分,共 10 分)

在你认为正确的题后面括号内划“”反之划“X。

1、运动训练是提高运动成绩最重要、最根本的途径。()

2、负荷强度过大容易引起抑制型过度训练。()

3、竞技状态是自然形成的,不经训练就可获得。()

4、变换训练法可以培养运动员的多种运动感觉。()

5、对运动技术本身的结构来说,技术难点是不固定的。()

6、对运动员来讲,只要大肌肉群练的好就能取得最好的成绩。()

7、一般心理训练是培养和发展运动员所必须的专项心理能力的训练。()

8、对运动员实现状态的诊断是一个完整的运动训练过程的落脚点。()

9、运动员达到高水平运动成绩所需要的年限是确定少儿早期专项化训练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10、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是运动训练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之一。

()

参考答案

一、(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1B 2C 3A 4B 5A 6B 7B 8C 9D 10B

11B 12D 13D 14A 15B 16B 17A 18A 19B 20C

二、多项选择(每小题 2分,共 10 分)

1ABC 2ACE 3ABCDE 4ABE 5ABCDE

三、判断题(每小题 1分,共 10 分)

1V 2 X 3 X 4 V 5 X 6 X 7 X 8 X 9 V 10 X

一、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码写在题干后面的横线上。多选、少选或错选者,该题无分。

1、运动训练的实质是——过程。

A 锻炼

B 训练

C 教育

D 恢复

2、排球、网球属于——组合。

A 固定

B 变异

C 同属多项

D 异属多项

3、通过合理安排训练内容、训练手段、运动负荷、恢复时间和恢复过程的方法是——恢复手段。

A 训练方法学

B 医学生物学

C 心理学

D 运动学

4、运动负荷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对运动员有机体,施加的——刺激。

A 生理

B 心理

C 训练

D 思想

5、塑造运动员专项所需要的体形是——。

A 一般训练的任务

B 专项训练的任务

C 一般训练内容

D 专项训练内容

6、竞技状态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是——原则的依据之一。

A 周期性

B 区别对待

C 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D 系统不间断性

7、重复训练法和间歇训练法的主要区别在于两者的——不同。

A 训练程度

B 训练结构

C 训练要求

D 间歇时间

8、持续训练法主要发展运动员的——。

A 一般耐力和力量耐力

B 最大力量和速度耐力

C 速度力量和速度耐力

D 爆发力和力量耐力

9、培养协调能力是技术训练的——之一。

A 途径

B 任务

C 手段

D 措施

10、动作的力量反映了练习的——。

A 动作节奏

B 动作的精确性

C 运动学特征

D 动力学特征

11、力量素质是指人体或人体某部分肌肉在工作时克服阻力的——。

A 能力

B 方法

C 手段

D 措施

12、游泳转身动作属于——速度。

A 反应

B 动作

C 位移

D 灵敏

13、欲想通过增大肌肉横断面积发展最大力量,练习的重复次数以——为宜。

A2-4 次 B4-7 次 C7-10 次 D10-13 次

14、在比赛更为复杂的条件下进行训练是战术训练——之一。

A 任务

B 方法

C 类型

D 要求

15、——是训练过程的特性之一。

A 阶段性和变化性

B 可计划性和可变更性

C 可靠性和有效性

D 客观性和及时性

16、训练课是运动训练最基本的——。

A 组织手段

B 组织措施

C 组织制度

D 组织形式

17、女孩子从 10 岁开始绝对力量的自然发展分为——个阶段。

A2 B3 C4 D5

18、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教练员应具备的——之一。

A 能力

B 要求

C 特点

D 条件

19、说服法是运动训练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之一。

A 内容

B 任务

C 方法

D 要求

20、创造专项优异运动成绩是全过程多年训练阶段中的——阶段。

A 基础训练

B 最佳竞技

C 专项提高

D 竞技保持

二、多项选择(每小题 2分,共 10 分)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码写在题干后面的横线上。多选、少选或错选者,该题无分。

1、按照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对竞技体育项目分类,可把竞技体育项目分为——。

A 速度力量性

B 耐力性

C 表现性

D对抗性E固定性

2、训练适应的特性包括训练适应的——。

A 普遍性

B 特殊性

C 可靠性

D连续性E异时性

3、去别对待原则中所指的“个人特点”包括——。

A 年龄

B 性别

C 文化水平

D 身体条件

E 承担负荷的能力

4、构成重复训练法的因素有——。

A严格规定的休息时间B重复练习的次数和组数 C每次重复练习的距离和时间

D每次练习的负荷强度 E每次练习之间的间歇时间

5、运动素质的训练通常包括——素质。

A 力量

B 速度

C 耐力

D 灵敏

E 柔韧

三、判断题(每小题 1分,共 10 分)

在你认为正确的题后面括号内划V”,反之划“乂”

1、场地、器材等物质条件并不是竞技体育构成和发展的条件。()

2、竞技状态的暂时消失是训练反适应衰退的结果。()

3、运动训练原则是运动训练过程中的客观规律。()

4、重复训练法的特点是每次练习的负荷程度都较大。()

5、协调能力是单纯的运动素质。()

6、各种形式的长时间跑都可以发展耐力素质。()

7、智能是影响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8、在训练准备期,应该使负荷量和负荷程度都达到最高值。()

9、女运动员一般比男运动员出成绩的年龄晚2年。()

10、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运动训练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之一()参考答案

一、(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1C 2B 3A 4C 5B 6A 7D 8A 9B 10D

11A 12B 13B 14B 15B 16D 17C 18D 19C 20B

二、多项选择(每小题 2分,共 10 分)

1ABCD 2ABDE 3ABCDE 4BCDE 5ABCDE

三、判断题(每小题 1分,共 10 分)

1 X

2 V

3 X

4 V

5 X

6 V

7 V

8 V

9 X 10 X

一、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码写在题干后面的横线上。多选、少选或错选者,该题无分。

1、超人的体力和技艺性是——的特征。

A 竞技体育

B 群众体育

C 学校体育

D 大众体育

2、篮球、足球属于——项目。

A 耐力性

B 对抗性

C 周期性

D 速度性

3、训练适应的特殊性是训练适应的——之一。

A 作用

B 特性

C 方法

D 手段

4、训练适应过程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运动负荷、恢复过程、身体情况、心理状态等,其中——起着决定作用

A 负荷和身体

B 负荷和心理

C 负荷和恢复

D 身体和心理

5、竞技状态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是——学者提出来的。

A 苏联

B 原民主德国

C 中国

D 原联邦德国

6、超量恢复规律是——原则的依据之一。

A 周期性

B 区别对待

C 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D 系统不见断性

7、重复训练法每次(组)练习之间有较充分的休息时间,如果用心率来表示,可在心率恢复到——是进行下一次(组)训练。

A110次/分之下 B120次/分之下 C 130次/之下 D140/次之下

8、如果用间歇训练法发展运动员的力量耐力,强度应在——。

A40-60%z 之间 B60-80% 之间 C80-90% 之间 D90% 以上

9、协调能力是运动员运动时,各器官系统、各运动部位配合一致完成练习的——。

A 方法

B 手段

C 本领

D 途径

10、动作连贯流畅、和谐有弹性反映了练习的——。

A 动作节奏

B 动作的精确性

C 运动学特征

D 动力学特征

11、一般身体训练是专项身体训练的——。

A 途径

B 方法

C 手段

D 基础

12、篮球过人的动作属于——速度。

A 反应

B 动作

C 位移

D 灵敏

13、决定有氧耐力还是无氧耐力的关键是——

A 负荷强度

B 负荷量

C 练习方式

D 练习方法

14、在降低条件(难度)的情况下进行训练是战术训练——之一。

A 任务

B 方法

C 类型

D 要求

15、——是训练过程的特性之一。

A 及时性和可靠性

B 有效性和客观性

C 连续性和阶段性

D 阶段性和变化性

16 、在训练准备期第二阶段,应该使运动员的——达到最大。

A 负荷强度

B 负荷量

C 负荷组数

D 负荷次数

1 7、男孩子力量增长最快的年龄阶段是——岁。

A7-10 B11-13 C14-17 D18-21

18、勇于探索、大胆革新是教练员应具备的——之一。

A 特点

B 条件

C 要求

D 能力

19、表扬与批评是运动训练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之一。

A 内容

B 任务

C 方法

D 要求

20、发展一般运动能力是全过程多年训练阶段中的——阶段。

A 基础训练

B 最佳竞技

C 专项提高

D 竞技保持

二、多项选择(每小题 2分,共 10分)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码写在题干后面的横线上。多选、少选或错选者,该题无分。

1 、竞技体育的特征包括——。

A 强烈的竞争性

B 超人的体力和技艺

C 增强体质性

D 高尚的娱乐性

E 自由开放性

2、影响负荷量的因素有——。

A 总重量

B 总距离

C 次数

D 组数

E 总时间

3、竞技状态出现时的主要特征表现在——方面。

A 生理学

B 训练学

C 心理学

D 论理学

E 美学

4、运动员的多种运动感觉包括——。

A 时间感

B 空间感

C 速度感

D 节奏感

E 乏味感

5、速度素质包括——速度。

A 反应

B 灵敏

C 位移

D 动作

E 柔韧

三、判断题(每小题 1分,共 10 分)

在你认为正确的题后面括号内划“”反之划“X。

1、运动训练的实质是一种教育过程。()

2、负荷量过大容易引起兴奋型过度训练。()

3、科学化训练的实质就在于使运动训练按照训练过程中的客观规律进行训练。()

4、游戏法和比赛法只适合于儿童少年使用。()

5、运动技术的合理和有效是相对的。()

6、力量素质和速度素质之间的转移属于同类转移。()

7、只要队员有较强的实力,心理素质的稳定与否与运动成绩关系不大()

8、运动训练过程是一种控制过程。()

9、男运动员一般比女运动员出成绩的年龄早 2 年。()

10、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是运动训练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之一。()参考答案

一、(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1A 2B 3B 4C 5A 6C 7A 8A 9C 10A

11D 12B 13A 14B 15C 16A 17B 18B 19C 20A

二、多项选择(每小题 2分,共 10 分)

1ABD 2ABCDE 3ABC 4ABCD 5ABC

三、判断题(每小题 1分,共 10 分)

1V 2 X 3 V 4 X 5 V 6 X 7 X 8 V 9 X 10

0-3岁宝宝的大运动训练你必须知道教学提纲

0-3岁宝宝的大运动训练 你必须知道! “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这是宝宝大动作的发育过程,每个孩子都会经历这些阶段,看着宝宝一天天成长,父母在心里是怎样的喜悦啊。不过,现在孩子会爬的越来越少了。其实,宝宝的动作行为发育是需要成人有意训练的。 宝贝工作室 婴儿大运动发育与训练 婴儿大运动发育规律1、由上至下:抬头→翻身→坐→爬→站→走2、由近至远:肩→臂→肘→腕→手指3、由泛化到集中,由不协调到协调手舞足蹈→视物伸臂→伸手抓物4、正向动作先于反向动作:先抓后放,先站后坐,先走后退 婴儿大运动训练的原则1、按照神经心理发育规律进行;2、从小儿的实际发育水平开始;3、坚持长期教育和训练;4、早教与保健相结合;5、以儿童为中心,贯彻积极参与的原则;6、发挥家长的积极主导作用;7、个别化的早教训练。婴儿大运动训练的方法 3个月婴儿:俯卧抬头45度 目的:抬头训练,锻炼颈背部肌肉,扩大婴儿的视觉范围。方法:婴儿俯卧位,使婴儿的肘关节屈曲支撑上身,训练者用玩具或语言,鼓励婴儿抬头。如抬头不到45度,训练者

可轻轻拍击婴儿下巴,或轻托下巴,或在婴儿的胸部下面垫一个小枕,促使婴儿抬头。 注意:1、婴儿俯卧的姿势要正确,手不能后伸,也不要压在胸下面。2、如果婴儿头还不能抬起,甚至婴儿的下巴还不能离开床面,应怀疑存在发育落后,需作进一步检查。 4个月婴儿:手支撑,能左右转头 目的:锻炼婴儿颈、背和上肢部位的肌肉,是爬行、翻身运动的基础动作。 方法:1、婴儿置俯卧位,训练者帮助其双手放在肩下方,手掌着地。在婴儿头的前上方用玩具逗引,吸引婴儿能用手支撑住身体,肘关节伸直,身体重心落在手上,头完全抬起(90度),并能向左、右方向看。2、可给些帮助(1)轻轻向上扶住婴儿两肩,(2)用双手分别扶住婴儿两手的肘关节部位,使其手臂伸直,逐渐减少帮助。(3)在婴儿胸部下面垫1个小枕或楔形板,促使婴儿用手支撑。 5个月婴儿:向前腹爬几步 目的:爬行可以锻炼四肢肌肉,移动身体、扩大活动范围,对智能发展和手脚协调动作非常有利。 方法:1、俯卧位,用手和腹部支持上身,用玩具逗引,吸引婴儿向前爬行。2、婴儿俯卧位,训练者用手掌抵住婴儿的两足,玩具逗引,当婴儿向后蹬足时可使婴儿向前移行。 3、婴儿用手和腹部支持上身,训练者和助手各扶住婴儿一

最新运动训练学期末考试题培训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3.运动竞赛:是在裁判员的主持下,按统一的规则要求,组织与实施的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之间的较量,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联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4.运动训练学:是研究和阐明运动训练规律的综合应用性学科。 5.项群训练理论:揭示具有共同特点的项目群组训练规律的科学理论。 6.体能主导类项群:以运动员的体能为竞技能力主导因素的项目群组.按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对竞技项目划分的分类体系中的一个大类,包括快速力量性项群、速度性项群和耐力性项群三个亚类。 7.单一动作结构项群:以单一结构为主要运动技术动作特征的项目群组,按动作结构对竞技运动项目划分的分类体系中的一个大类,包括非周期性单元动作结构项群、周期性单元动作结构项群和混合性单元动作结构项群三个亚类。 8.生理负荷: 9.运动能力:人体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在竞技运动中即称为竞技能力。10.竞技水平: 11.运动技术评价: 12.训练负荷:运动训练过程中,以身体练习(又称运动动作)或心理练习为基本手段,对运动员机体施加的训练刺激。运动员机体对训练负荷刺激的反应表现在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前者称生理负荷,后者称心理负荷。 13.负荷强度:负荷对机体刺激的深刻程度,是构成训练负荷的重要方面。14.模式训练法:模式训练法是一种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规范式目标模型的要求组织和把握运动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 15.特长技术:特长技术是指运动员所掌握的技术“群”中那些对其获取优异运动成绩有决定意义的、能够展现个人特点或优势、使用概率和(或)得分概宰相对较高的技术。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1969年,民主德国___________主编的___________一书,标志着运动训练学 初步形成了白己的理论体系。哈雷、《训练学》 2、依据理论研究所涵盖的领域,可把运动训练理论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层次。 一般运动训练理论、项群训练理论、专项训练理论 3在竞技体育比赛中,运动员自身与对手的表现都取决于他们所具有的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___。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发挥程度4、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所达到的竞技能力水平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训练水平 5、运动训练的最终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实现预期的比赛结果。 6、运动员竞技性状态的发展过程包括竞技状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动训练学教学大纲

运动训练学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社会体育专业 授课学时:54学时 课程学分:3分 一、课程性质、任务 性质: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的科学,是我国高等院校体育专业必修课程。 任务:使学生掌握运动训练的基本原理及实际应用。 二、课程培养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掌握运动训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理解运动员运动训练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掌握年度和周、课训练计划的制定方法。明确体育运动训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较为完整的运动训练理论知识以及具有指导运动训练的能力。 技能目标: 素质目标: 三、选用教材与参考资料 教材版本信息:《运动训练学》人民体育出版社体育院校通用教材 教材适用评价:本教材被国家教育部立项为“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并作为全国体育院校通用教材适用。由北京体育大学田麦久教授主编。 适用的参考资料:安朝臣:《人体运动负荷的研究》,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田麦久:《论运动训练计划》,中国文化大学出版社。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运动训练学对于其它实践课程,如散打、跆拳道、篮球等技能型科目的教学及其训练提供了理论依据。 五、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第一节竞技体育概述 一、竞技体育的形成与发展 二、竞技体育的构成 三、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 四、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 第二节运动训练与运动训练学 一、运动训练在竞技体育中的地位 二、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

三、运动训练学的任务及内容 教学目的要求:了解竞技体育形成与发展,理解竞技体育特点与社会价值。掌握运动训练的任务及内容。 第二章项群训练理论 第一节项群训练理论总论 一、项群训练理论的建立及其科学意义 二、竞技运动项目的分类及项群体系的构成 三、项群训练理论的应用 第二节各项群训练基本特征概述 一、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二、技能主导类表现准确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三、技能主导类格斗对抗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四、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五、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六、技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七、技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八、技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教学目的要求:了解项群得科学意义,理解项群理论的应用,掌握各项基本特征 第三章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 第一节运动成绩及其决定因素 一、运动成绩释义 二、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 第二节运动员竞技能力及其构成因素 一、竞技能力释义 二、竞技能力结构模型 第三节运动员状态诊断与训练目标建立 一、状态诊断和目标建立的重要意义 二、起始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完整体系 教学目的要求:了解运动成绩,竞技能力的基本涵义及其决定因素,理解竞技能力结构模型,掌握运动员状态诊断与训练目标建立 第四章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竞技需要原则 一、竞技需要原则释义 二、竞技需要原则的科学基础 三、贯彻竞技需要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运动训练学考试试题汇编

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知识点:(一)竞技体育的构成 判断题: 1、竞技体育包括运动选材、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三方面。 2、竞技体育管理也是竞技体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3、竞技体育是以娱乐为主要目的游戏发展起来的。 单选题: 4、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既是竞技体育的组成部分,又是实现竞技运动目标 的最重要途径? A.运动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体育管理 5、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联,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 A.运动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体育管理 6、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是最重要的? A.运动训练 B.运动选材C.运动训练 D.运动管理 多选题: 7、竞技体育由哪几部分构成? A.运动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教育学因素 8、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有那些?、 A.生物学因素B.个性心理因素C.社会学因 D.教育学因素 (二)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 判断题: 1、竞技体育中的“竞”是指比赛和竞争,“技”是指运动技艺。 2、竞争性是竞技体育赖以存在的基础。 3、竞技体育是只有很少的人参与的社会行为。 单选题: 4、在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中,哪一个是竞技体育运动区别于其他体育运动的最本质特 点? A.竞争性 B.公平性 C.规范性 D.公开性 5.竞技体育主要是由哪些人组成的群体行为? A.教练员 B.运动员 C.裁判员 D.球迷和观众 6.下列四种选项中,有一项不属于竞技体育社会功能的选项。 A.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生理潜力 B.振奋民族精神 C.丰富人们的文化和精神生活 D.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多选题: 7.下列哪些选项属于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

运动训练学答案

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3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以及有效地组织运动训练活动的行为的科学。 4运动成绩: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 5竞技能力:即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有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6运动训练管理:训练活动的组织者为实现运动训练的目标,对运动训练系统及训练过程计划,并予实施的组织行为。 7运动员选材:根据一定的标准和测量评价手段选拔适合从事某类运动项目训练的专门人才的过程。 8遗传度:某一个特定性状在总的变异中,有多大比例决定于遗传,有多大比例决定于环境因素,一般采用百分率表示。 9系统训练与周期安排原则:根据运动训练结构特点、竞技状态呈现特征和重大赛事安排规律,系统持续地、周期性地组织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 10集群组训与区别对待原则:运动员以组、队形式共同训练,同时依运动项目、个体特征、训练任务、训练条件、训练阶段等方面的不同而分别做不同训练安排的训练原则。 11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原则:根据运动员的现实可能和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应规律,以及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在训练中给予相应量度的负荷,负荷后及时消除运动员在训练中所产生的疲劳,通过生物适应过程,提高机体能力和取得理想训练效果的训练原则。 12运动训练方法:是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办法。 13运动训练手段: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具体的训练任务所采用的身体练习。 14模式训练:是一种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规范式目标模型的要求组织和把握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 15程序训练:按照训练过程的时序性和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特点,将多种内容有序且逻辑性的编制成训练程序,按照预定程序组织训练活动,对训练过程实施科学控制的方法。 16重复训练:多次重复同一种练习,两次(组)练习之间安排相对充分休息的练习方法。 17间歇训练:是指对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作出严格规定,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18持续训练:是指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地连续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19变换训练:对运动负荷、练习内容、练习形式以及条件实施变换,以提高运动员积极性、趣味性、适应性及应变能力的训练方法。 20循环训练:是指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将练习手段设置为若干个练习站,运动员按照既定顺序和路线,依次完成每站练习任务的训练方法。 21体能训练:是运动训练的重要内容。不同项目的运动员,在运动训练过程中,都力求运用各种有效的训练手段和方法,改造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提高有机体的技能水平,增进健康和发展运动素质。 22力量素质: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包括:外部阻力和内部阻力。 23速度素质: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包括人体快速完成动作的能力和对外界信号刺激快速反应的能力,以及快速位移的能力。 24耐力素质:有机体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特定强度负荷或动作质量的能力,是人体基本的运动素质之一。 25运动技术:既是完成体育动作的方法,是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 26运动智能:智能中的一种,是指运动员以一般智能为基础,运用包括体育运动理论在内的多学科知识,参加运动训练和运动比赛的能力。 27运动素质: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五个素质组成。 28技术风格:指某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区别于其他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的、较为成熟和定型化了的、经常表现出来的特征。 29竞技战术:指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为表现出期望的比赛结果而采取的计谋和行动。 30运动员心理能力:指运动员与训练竞赛有关的个性心理特征,以及依训练竞赛的需要把握和调整心理过程的能

运动训练学教学大纲

运动训练学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社会体育专业授课学时:54 学时课程学分: 3 分 一、课程性质、任务 性质: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的科学,是我国高等院校体育专业必修课程。 任务:使学生掌握运动训练的基本原理及实际应用。 二、课程培养目标知识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掌握运动训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容,理解运动员运动训练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掌握年度和周、课训练计划的制定方法。明确体育运动训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较为完整的运动训练理论知识以及具有指导运动训练的能力。 技能目标: 素质目标: 三、选用教材与参考资料 教材版本信息: 《运动训练学》人民体育体育院校通用教材教材适用评价:本教材被国家教育部立项为“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并作为全国体育院校通用教材适用。由体育大学田麦久教授主编。 适用的参考资料:安朝臣:《人体运动负荷的研究》,,人民体育。田麦久:《论运动训练计划》,中国文化大学。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运动训练学对于其它实践课程,如散打、跆拳道、篮球等技能型科目的教学及其训练提供了理论依据。 五、课程教学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第一节竞技体育概述 一、竞技体育的形成与发展 二、竞技体育的构成 三、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 四、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 第二节运动训练与运动训练学 一、运动训练在竞技体育中的地位 二、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 三、运动训练学的任务及容 教学目的要求:了解竞技体育形成与发展,理解竞技体育特点与社会价值。掌握运动训练的任务及容。 第二章项群训练理论

第一节项群训练理论总论 一、项群训练理论的建立及其科学意义 二、竞技运动项目的分类及项群体系的构成 三、项群训练理论的应用 第二节各项群训练基本特征概述 一、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二、技能主导类表现准确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三、技能主导类格斗对抗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四、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五、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六、技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七、技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八、技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训练特征概述 教学目的要求:了解项群得科学意义,理解项群理论的应用,掌握各项基本特征 第三章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 第一节运动成绩及其决定因素 一、运动成绩释义 二、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 第二节运动员竞技能力及其构成因素 一、竞技能力释义 二、竞技能力结构模型 第三节运动员状态诊断与训练目标建立 一、状态诊断和目标建立的重要意义 二、起始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完整体系 教学目的要求:了解运动成绩,竞技能力的基本涵义及其决定因素,理解竞技能力结构模型,掌握运动员状态诊断与训练目标建立 第四章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竞技需要原则 一、竞技需要原则释义 二、竞技需要原则的科学基础 三、贯彻竞技需要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第二节动机激励原则 一、动机激励原则释义 二、动机激励原则的科学基础 三、贯彻动机激励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第三节有效控制原则 一、有效控制原则释义 二、有效控制原则的科学基础 三、贯彻有效控制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最新运动训练学历年试题电子教案

运动训练学(1997年) (运动训练学专业)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8分) 1.运动训练3.竞技能力 2.运动负荷4.训练过程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8分) 1.按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对竞技体育项目分类,可分为( )和( )两大类,前者又可分为( )和( )项目,后者又可分为( )和( )。 2.负荷量可通过( )、( )、( )、( )四个因素度量。 3.竞技状态的形成发展可分为( )、( )、( )三个阶段。 4.训练目标构成应包括( )、( )、( )三个部分。 三、判断(对者划“+”,错者划“-”,每题2分,共8分) 1.运动训练学对你从事的专项训练有直接指导作用。( ) 2.间歇训练法是在一次练习后,机体基本恢复后,再进行下一次练习方法( )。 3.如果能控制好负荷和恢复,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可保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 4.力量耐力训练需要35%以下的强度(负重量)进行多次数和多组数练习。( ) 四、简答题(26分) 1.简述运动训练过程的基本结构。 2.现代运动训练的负荷安排有哪些特点? 运动训练试题(1997年) (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专业)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3分) 1.训练目标包括( )、( )、( )三个部分。 2.训练诊断的基本要求是:( )、( )、( )、( )。 3.战术的内容包括( )、()、( )、( )四个方面。 4.影响技能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 )、( )、( )、( )、( )等。 5.动作要素包括:( )、( )、( )、( )、( )、( )等。 6.( )、( )和( )是完成动作的方法的三个组成部分。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简述重复训练法与间歇训练法的主要区别 2.简述负荷量与负荷强度之间的关系 3.简述训练适应的作用 4.简述运动训练的目的与任务 三、讨论与分析题(共25分) 1.试述年度训练计划与阶段训练计划的相互关系,并阐述诊断的重要作用。(10分) 2.与对手直接对抗的项目如拳击、乒乓球、足球等)和不与对手直接对抗的项目(如跳高、体操、射击等)的比赛特点有什么不同?这些不同对抗类项目的训练有什么不同的要求。 (15分) 四、方法应用题(共20分) 请说明循环训练法的含义以及应用时注意的问题。试为一个高水平项目运动员(由长跑、铅球、羽毛球、篮球、游泳中任选一项)制定一组包括8个练习的循环练习,并加以说明。

运动训练学试题库

运动训练学试题库 运动训练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1、运动训练: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2、完整训练法:指从动作的开始至结束,不分部分和段落,完整地进行学习和练习的方法。 3、灵敏素质:是指人体在各种突然变换的条件下,快速、协调、敏捷、准确地完成动作 的能力。 4、耐力素质:指有机体坚持长时间运动的能力。 5、重复训练法:在不改变动作结构和运动负荷的条件下,接照既定的要求反复进行练习 的训练方法。 6、力量素质: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 7、速度素质: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 8、战术意识:运动员在比赛中为达到特定战术目的而决定自己战术行为的思维活动过程。 9、持续训练法:指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地连续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10、间歇训练法:对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作出严格规定,在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的状 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11、训练规律:是指运动训练系统内部各构成因素之间,以及它们与系统外部各相关因 素之间在结构与功能上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12、训练量:指训练过程中身体的总做功量,可以由身体活动的持续时间、距离和重复 次数来评定。 13、训练强度:指训练时单位时间内负荷量,单位时间内的负荷量越大,强度就越大。 14、运动训练方法:是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 15、运动训练手段: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具体 的训练任务所采用的身体练习。

16、模式训练法:是一种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规范式目标模型的要求组织和把握运动训 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 17、程序训练法:是按照训练过程的时序性和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特点,将多种训练内容 有序且逻辑性地编制成训练程序,按照预定程序组织训练活动对训练过程实施科学控制的方法。 18、分解训练法:是指将完整的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过程合理地分成若干个环节或部分, 然后按环节或部分分别进行训练的方法。 19、完整法:是指从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的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环节,完整地进行 练习的训练方法。 20、变换训练法:在练习过程中,有目的地变换运动负荷(时间、负重量、速度)、动作组合,或变换练习环境、条件等情况下进行训练的方法。 21、循环训练法: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建立若干练习站或练习点,运动员按规定顺序、路线,依次循环完成每站所规定的练习内容和要求的训练方法。 22、比赛训练法:比赛训练法是指在近似、模拟或真实、严格的比赛条件下,按比赛的 规则和方式进行训练的方法。 23、最大力量:最大力量是指人体或人体某一部分肌肉工作时克服最大内外阻力的能力。 24、相对力量:是指人体每公斤体重所表现出最大力量值的能力。 25、速度力量:速度力量也叫快速力量,是指人体在运动时以最短的时间发挥出肌肉力 量的能力。 26、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关节活动幅度的大小以及跨过关节的韧带、肌腱、肌肉、皮肤 及其他组织的弹性和伸展能力。 27、竞技战术:指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为表现出期望的比赛结果而采取的计谋和行动。 28、战术观念:指对比赛战术概念、战术价值功效及运用条件等进行认识和思维后产生 的观念。 29、战术指导思想:指在战术观念影响下,根据比赛具体情况提出的战术运用的活动准则。

《运动训练学》大部分作业任务

《运动训练学》第一到第五次和1-26单元作业 第1次作业 名词解析 1、竞技体育 答: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运动训练 答:运动训练学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3、运动成绩 答: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 《运动训练学》第一次作业选择题 1.对技能主导类难美性项群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 参考答案:A 3.运动训练方法其中一大类是( ) 参考答案:C 2.医学、生物学恢复手段有( ) 参考答案:A 4.周训练计划内容安排的最主要特点是( ) 参考答案:A

简答题 1.决定运动成绩的因素是什么? 答: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发挥; (2)竞赛评定行为 (3)裁判员的业务水平及专业素质 2. 什么是竞技需要原则? 答:是根据运动员竞技能力及运动成绩的需要,从实战出发,科学安排训练的阶段划分及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因素的训练原则。 3. 适宜负荷原则的解释? 答:根据运动员的现实可能和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应规律,以及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在训练中给予相应量度的负荷,以取得理想训练效果的训练原则。 4. 运动训练的作用是什么? 答: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实现竞技体育目标的主要途径。 1.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 (1)竞争性。竞争性:竞技体育中“竞”是指比赛和竞争,“技”是指运动技艺,可以理解为比较运动水平高低的体育活动,激烈的竞争性是竞技运动区别于其他体育运动的最本质的特点之一。 (2)规范性。高超的技艺是建立在运动素质、技术、战术和各种训练的规范性要求之上的。竞赛规则、竞赛规程也是竞技体育规范性的表现。

运动损伤康复学教学大纲

《运动损伤康复学》课程教学大纲 (Sports injury rehabilitation) 一、课程基本情况 开课单位:体育系 课程代码:044032 课程学时:64 课程学分:4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 适用专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 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运动损伤康复学》,张笃超,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7 2.《运动损伤康复治疗学》,王予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7 3.《运动生理学》,邓树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6 4.《运动解剖学》,李世晶,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7 二、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 (一)课程性质: 随着人们对身体健康重视程度的提高,运动损伤也逐渐增多,运动损伤康复学随之产生,运动损伤康复学是一门新兴的特殊专业,综合运动医学与康复医学的基础与临床知识,是有针对性的研究和治疗各种急性、慢性运动损伤所导致的伤病、功能障碍和残疾的预防、功能评定以及治疗等问题,包括身体、心理功能和运动技能的全面康复的科学。 运动损伤康复学是社会体育专业主要专业课程,指导学生了解和掌握运动损伤的预防、康复治疗的理论知识和培养实践能力。 (二)课程任务: 本课程主要讲授运动医学、康复医学和运动损伤康复治疗三篇共35章,前两篇以了解和理解为主,第三部分要求掌握。能够充分运用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运动解剖学、运动训练学等多学科知识,理论结合实践;了解延伸教材以外关于运动损

伤常用的康复治疗方案。 (三)课程目的: 使学生了解运动医学的基本理论,包括运动系统解剖、运动卫生、运动生理、运动心理等;理解康复医学的基础医学理论,包括康复学特征、康复学评定、康复学技术、康复学工程等;掌握各种运动损伤的发病机制、预防措施和12种运动损伤的中、西医康复治疗方法。 三、课程内容、基本要求和学时 (一)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篇运动医学概论(18学时) 第一章了解运动医学的研究内容(1课时) 1.了解研究内容 第二章了解运动系统解剖(1课时) 1.了解运动系统 第三章了解运动卫生(1课时) 1.了解运动的卫生常识 第四章运动生理(2课时) 1.理解神经系统调节 2. 理解激素、水和蛋白质代谢 3.理解并掌握心血管系统调节、呼吸系统调节、运动系统调节 第五章运动心理(2课时) 1. 理解运动员心理紧张 2.理解运动员竞赛时的身心变化 3.理解运动心理能量变化、心理能量的自我调节 第六章运动员的体格检查(1课时) 1了解体格检查的内容 2理解心血管功能检查和评定 3掌握呼吸功能检查和评定 4掌握医学检查的注意事项 第七章运动员营养(2课时)

运动训练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https://www.doczj.com/doc/031837077.html, 运动训练论文题目 一、最新运动训练论文选题参考 1、从美国体育院系课程改革看我国运动训练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 2、优秀运动员运动训练科学监控与竞技状态调整 3、竞技性体操运动训练时间理论的构建 4、几丁质·几丁聚糖对运动训练小鼠肝组织自由基代谢及血清GPT活性的影响 5、对我国现行运动训练体制及教练员、运动员人力资源现状与对策的研究 6、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运动训练的组织管理和控制的研究 7、关于运动训练原则的辩证思考 8、中国运动训练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9、对现代田径运动训练发展趋势的再认识 10、游泳运动训练的生理、生化监控方法研究 11、运动训练活动中的整体与细节问题思考 12、枸杞多糖对运动训练小鼠耐力及体内自由基防御体系的影响 13、大学生人际关系敏感的心理与运动训练干预 14、继承与弘扬马特维也夫教授的运动训练学术思想 15、当代运动训练理论热点问题及对我国训练实践的启示——2011杭州国际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创新论坛评述 16、有氧运动训练对大鼠下丘脑食欲调节肽的影响 17、运动训练与心脏内分泌功能 18、运动训练原理新知简述 19、我国竞技篮球运动训练指导思想的研究

https://www.doczj.com/doc/031837077.html, 20、专项理论到运动训练科学——兼论运动训练科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趋向 二、运动训练论文题目大全 1、肌酸激酶和运动训练 2、运动训练对内膜下心肌组织的影响 3、变速变负荷运动训练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4、运动训练后脑缺血大鼠学习记忆与健侧脑内突触结构变化的关系 5、从美国体育院系课程改革看我国运动训练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摘要) 6、现代田径运动训练的主要特征——兼论我国田径训练中存在的问… 7、现代田径运动训练的主要特征——兼论我国田径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8、芦荟对运动训练小鼠肝组织自由基代谢及超微结构影响的实验研究 9、马特维也夫的运动训练学术思想研究 10、不同负荷运动训练对大鼠脑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影响 11、运动训练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的关系和针灸调节作用 12、训练观念——运动训练理论指导实践的 13、血清肌酸激酶的运动训练负荷监控作用研究述评 14、竞走运动训练的科学化探索 15、运动训练后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变化 16、对马特维耶夫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的质疑——维尔霍山斯基的运动训练理论观点 17、中美青少年运动训练的差异及思考 18、当代运动训练热点问题研究

《运动训练学》课程作业(一)

《运动训练学》课程作业(一) 问答题:(作业1) 1、试述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 答:任何一个竞技项目比赛的运动成绩都是由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对手在比赛中的表现以及竞赛结果的评定行为这三方面因素所决定的。其中,运动员自身与对手在比赛中的表现都决定于他们所具有的竞技能力及在比赛中的发挥程度;而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则包含着竞赛规则、评定手段及裁判员的道德与业务水平三个方面。 (一)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 运动员在比赛中所出现的竞技水平是影响运动成绩的内因,是最根本的和最重要的原因。不同项群运动员在比赛中所表现的竞技水平有着不同的评定方法,其中,可测量类和评分类项目运动员所表现的竞技水平基本上是个人竞技能力的表现,通常较少受对手竞技表现的影响,而分属得分类和命中类的各种球类项目以及制胜类项目运动员的竞技表现则受着对手竞技表现很大的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 (二)对手在比赛中出现的竞技水平 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胜负状况或所取得的名次,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制于竞赛对手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同时也受着裁判员行为的影响。在对抗性的竞赛项目中,同一名运动员在某一轮淘汰赛中与强劲的对手较量时,如果他的对手比他最好的表现还要强的话,尽管他能够表现出比前几轮更高的竞技水平,也很可能遭到失败而被淘汰。这一事实说明了一个简单而却常常被人们所忽视的道理,即作为比赛成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比赛的胜负或名次不仅仅取决于运动员自己的竞技水平,还取决于对手的竞技水平以及比赛的评定行为。国内外不少学者在分析运动成绩的影响因素时,仍然只单方面地考虑决定运动员个人竞技水平高低的素质、技术、战术、心理等因素。这实际上是将运动成绩和个人竞技能力二者的决定因素混淆在一起。 (三)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 竞赛评定行为是影响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另一个重要方面,这里包括裁判员的道德及业务水平成绩的评定手段和竞赛规则这样三个因素。 评定手段对运动成绩起作用的最突出的例子是,近二十几年来电动计时装置的表现,消除了手计时员的视觉反应空间判断等因素的干扰,大大提高了计时成绩的准确性。裁判员的道德和业务水平对运动成绩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在关键时刻,裁判员有意无意的一个错判,往往会决定着整个比赛结果。 2、运动训练为什么要坚持长期系统地不间断的进行? 答:一、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转移长期性的要求 二、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转移阶段性的要求 三、运动员先天遗传性竞技能力与后天获得性竞技能力最佳组合的要求 3、试论运动训练周期安排的科学基础。 答:(一)物质运动周期性的普遍规律 事物的运动和发展都是周而复始呈周期性的。这种周期性的运动不停地发展,每个往复、每个循环都不会完全相同。每一个新的运动周期,都不应是上一个运动周期简单的重复,而应在原有的基础上螺旋式地提高到新的水平。运动训练的周期性特点,就是由物质运动这一普遍规律所决定的。

体能训练课程教学大纲

《体能训练》课程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课程定义:体能训练是由体能相关理论、体能训练及实验教学部分组成的课程内容。(二)编写依据:根据2008版《成都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结合旅游与户外运动方向的教学具体情况,以及新形势的需要而制定。(三)目的任务: 1、培养学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认真学习,树立刻苦锻炼和吃苦耐劳的思想品质。 2、系统学习和掌握体能相关理论、基本训练方法和体能能力对技能的渗透基本原理。 3、在系统学习和掌握体能相关理论及训练方法基础上,重点领会各户外运动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达到贯通学生所学基础和户外运动理论与训练实践的结合,为学生认识体质与运动能力关系打好基础。 4、具有独立从事户外运动项目的体能训练及基本科研工作能力。 5、增强运动素质能力,提高专项运动技术和运动能力水平。 6、完成大纲中规定的教学内容及考核要求。 (四)课程代码: (五)教学时数与分配:本课程52学时, 3 学分。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总学时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教学时数 理论课20 实践课16 实验课12 考核 2 机动 2 合计52

1、理论课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学时分配体能及体适能概念及关系释义2学时体能的构成及各主要项目体能构成的特点4学时体能的实现方式及促进与限制因素2学时 影响体能的因素2学时 促进体能提高的因素2学时 体能训练的恢复原理2学时早期高强度体能训练的正面与负面效果2学时提高基础体能能力与专项体能能力的方法及原理4学时 合计20学时 2、训练课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发展各个运动专项的静态与动态柔韧能力及练习效果转化训练2学时发展各个运动专项的静态起动能力及力量练习效果转化训练2学时发展各个运动专项的动态起动能力及力量练习效果转化训练2学时发展各个运动专项的起动与疾加速能力及力量练习效果转化训练2学时发展各个运动专项的疾加速能力与高速运动能力及力量练习效果转化训练2学时发展各个运动专项的无氧移动耐力能力及无氧力量练习效果转化训练2学时发展各个运动专项的有氧移动耐力能力及有氧力量练习效果转化训练2学时发展各个运动专项的移动灵敏能力及力量练习效果转化训练2学时 机动2学时 合计18学时 3、教学实验课内容及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学时分配 个人经历体能训练评价4学时* 观摩运动训练专业和竞技体校体能训练课及评价2学时

最新运动训练学试题

1、根据十一运会和伦敦奥运会运动员的表现,用相关原理分析运动员发挥除除正常水平三连冠, 有的运动员失常无缘奖牌,有的超常发挥取得金牌这些现象的原因? 答案要点: 涉及到的原理有:发挥失常即比赛压力下的“克拉克”(Choking)现象,克拉克现象(亦称克拉克魔咒)是指优秀运动员在重大比赛中不能正常表现出所具有的竞技能力,比赛失常的现象。 运动员参赛行为及影响因素:运动员参赛行为表现有正常表现、失常表现、超常表现三种表现。 影响因素:竞技实力与角色互动(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及其表现、教练员的指挥艺术、竞赛环境场地器材、气候地理、观众气氛,裁判员的道德水平和业务水平,竞赛的组织和管理即众多角色都可能影响运动员)心理水平和心理优势(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水平和和心理优势) 赛事性质与赛事指数(赛事规模和性质和运动员教练员的参赛期望结果) 异地(易地)参赛环境籍运动员的适应性调节(气候环境的变化影响,运动员的适应性训练水平) 有关奥运会的新闻(参考): 体坛网特约记者李昱成报道北京时间8月9日,2008奥运会射击女子10米气步枪决赛在北京射击馆进行。中国选手、雅典奥运会该项目冠军杜丽遗憾卫冕失败,中国军团也因此错失首金。金牌被捷克名将卡特琳娜-埃蒙斯以503.5环的绝对优势获得,而她这一成绩也打破了奥运会记录。赛后,三大社在第一时间撰文对中国军团憾失首金发表评论,称由于压力过大,中国运动员才在比赛中发挥失常。 英国路透社在第一时间对本场比赛进行了报道,并以《埃蒙斯获得北京奥运会首金》为题撰文。文中称,“在刚刚结束的女子10米气步枪决赛中,中国选手、卫冕冠军杜丽没能顶住压力,不仅没能为中国代表团收获金牌,而且甚至没有取得奖牌。”“这枚金牌最终被捷克运动员卡特琳娜-埃蒙斯获得,她的丈夫美国射击运动员——马特-埃蒙斯。” 2、结合奥运会中国运动员表现谈中国竞技体育的现状? 伦敦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共获得38金27银22铜,奖牌总数87枚,金牌和奖牌数均位列美国之后排名第二。中国选手共刷新6项世界纪录和6项奥运会纪录,这也是中国代表团在境外参加奥运会创下的最好成绩。中国军团在乒乓球、羽毛球、跳水和举重等项目上仍占据统治地位:羽毛球队包揽全部5枚金牌,而北京奥运会只拿下男、女单和女双3枚金牌;乒乓球队则与四年前一样,再次包揽全部4枚金牌;跳水队收获全部8枚金牌中的6枚,比四年前少1枚;举重队拿下5枚金牌,比四年前少3枚。 从奥运金牌看,近几届奥运会,中国竞技体育已经稳居第一集团前两名; 中国在体操、乒乓球、羽毛球、举重、跳水、射击、柔道、游泳等保持优势; 大众型项目游泳羽毛球乒乓球等的比重增多,中国更加重视群众性体育。 3、简述我国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中国特色? 中国运动训练理论在横向拓展和纵向延伸过程中,进行了大量创新,涌现出一些在理论上价值巨大、在实践中影响深远的本土化研究成果。主要包括:项群训练理论、运动员科学选材、中国优势竞技项目的制胜规律和竞技能力结构理论等。这些研究成果是中国运动训练理论对世界的重要贡献,也是运动训练理论研究中的中国流形成的重要标志。 4、从定向的角度结合你所熟悉的专项设计该专项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结构模型? 研究并建立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结构模型,是实施模式训练的重要工作环节。 任何运动员的竞技能力都是由其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心理能力和运动智能这五种子能力所构成

运动训练学试题库

运动训练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1、运动训练: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2、完整训练法:指从动作的开始至结束,不分部分与段落,完整地进行学习与练习的方法。 3、灵敏素质:就是指人体在各种突然变换的条件下,快速、协调、敏捷、准确地完成动作 的能力。 4、耐力素质:指有机体坚持长时间运动的能力。 5、重复训练法:在不改变动作结构与运动负荷的条件下,接照既定的要求反复进行练习的 训练方法。 6、力量素质: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 7、速度素质: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 8、战术意识:运动员在比赛中为达到特定战术目的而决定自己战术行为的思维活动过程。 9、持续训练法:指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地连续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10、间歇训练法:对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作出严格规定,在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的状态 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11、训练规律:就是指运动训练系统内部各构成因素之间,以及它们与系统外部各相关因 素之间在结构与功能上的本质联系与发展的必然趋势。 12、训练量:指训练过程中身体的总做功量,可以由身体活动的持续时间、距离与重复次数来评定。 13、训练强度:指训练时单位时间内负荷量,单位时间内的负荷量越大,强度就越大。 14、运动训练方法:就是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 15、运动训练手段:就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具体 的训练任务所采用的身体练习。 16、模式训练法:就是一种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规范式目标模型的要求组织与把握运动训 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 17、程序训练法:就是按照训练过程的时序性与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特点,将多种训练内容 有序且逻辑性地编制成训练程序,按照预定程序组织训练活动对训练过程实施科学控制的方法。 18、分解训练法:就是指将完整的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过程合理地分成若干个环节或部分,然后按环节或部分分别进行训练的方法。 19、完整法:就是指从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的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与环节,完整地进行练 习的训练方法。 20、变换训练法:在练习过程中,有目的地变换运动负荷(时间、负重量、速度)、动作组 合,或变换练习环境、条件等情况下进行训练的方法。 21、循环训练法: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建立若干练习站或练习点,运动员按规定顺序、路 线,依次循环完成每站所规定的练习内容与要求的训练方法。 22、比赛训练法:比赛训练法就是指在近似、模拟或真实、严格的比赛条件下,按比赛的 规则与方式进行训练的方法。 23、最大力量:最大力量就是指人体或人体某一部分肌肉工作时克服最大内外阻力的能力。 24、相对力量:就是指人体每公斤体重所表现出最大力量值的能力。 25、速度力量:速度力量也叫快速力量,就是指人体在运动时以最短的时间发挥出肌肉力 量的能力。 26、柔韧素质:就是指人体关节活动幅度的大小以及跨过关节的韧带、肌腱、肌肉、皮肤 及其她组织的弹性与伸展能力。

《运动训练学》课程总结

2016—2017第一学期《运动训练学》课程总结 本课程共讲授十四章内容,分别就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运动训练的科学管理、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运动员技术能力及训练、运动员战术能力及其训练、运动员心理能力与运动智能及其训练、多年训练过程的计划与组织、运动员年度训练过程的计划与组织、训练同课过程的计划与组织、参赛的准备、进行与总结、项群训练理论等内容进行了介绍。本学期,通过运动训练学这门课程的开设,可以使学生基本掌握运动训练学的基本知识,以及应用运动训练学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了解了国内外运动训练学研究状况和发展动态,培养了学生对运动训练学的兴趣和能力,为毕业生能够胜任体育相关工作奠定了基础。 该门课程为指定选修课,共32学时,2学分,授课对象为体育系2011级1—6班,体育教育专业方向的学生。该班每周授课2学时,共16周。授课形式主要有理论讲授、课堂讨论和完成作业。讲授内容主要依据教学大纲要求进行。教学手段主要是多媒体课件教学。在教学方法上,为了达到教学目的采用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性形式,来完成运动训练学的内容,并结合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完成。 本门课程的授课过程中,该班共有学生26人。整体上看,上课学生认真听讲,积极配合教师教学,认真思考问题,课下基本按时完成作业。在本门课程学生试卷的分析中,参加考试10人,考试人数占总人数的100%,缓考同学均是参加学院的顶岗实习的同学;所有参加考试的学生都通过了考核,没有不及格学生。从学生考试试卷看,学生答题有一定的条理性、清晰性以及全面性。虽然部分同学在案例分析题的回答上不够全面,判断题上知识运用还不灵活,但重点知识把握较好。总体而言,成绩较理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