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未来中国的政治架构

未来中国的政治架构

未来中国的政治架构
未来中国的政治架构

未来中国的政治架构

全国工商联研究室主任唐海滨

2005年6月4日

一、主导思想

未来中国的政治架构必须符合世界进步潮流,符合中国民主进步的进程,符合广大人民的意愿,符合中国国情。

未来中国的政治架构应以国家利益为第一位,民族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执政党的利益必须以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为前提。

今后国际社会是国家利益的较量,而意识形态的较量将退其次。在同一意识形态的国家之间,国家利益仍然是第一位的。在今后,即使是同一意识形态,当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国家之间的冲突仍然不可避免。换句话说,虽然不是同一意识形态,只要在国家利益(可能是经济上的,政治上的,军事上的,也可能是地区性的或全球性的利益)上有共同利益就可合作。

中国共产党仍然是未来中国政治架构的核心。由于中国共产党的进步性,它会不断改革其自身,使中国共产党不断适应客观形势,使其反对者难以替代它。

二、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中国政治架构的组成

权力机构:全国人大及各级人大党通过其执政党地位推荐党的领导人和各级地方党委第一把手,经选举出任全国人大委员长及人大主任,党通过人大党组控制其领导权。

行政机构:作为行政机构的中央政府及各级地方政府的第一责任人视为政务官,经党中央及各级党委推荐,由人大任命。政府其他组成人员作为公务员(不管其是否中共党员)经过严格考试和岗位竞争逐步升职,其内阁成员和政府主要部门第一责任人由各级人大任命。

党、人大和政府的关系。执政党不直接干预政府事务,而是通过人大监督政府。政府干的不好,通过人大总辞职。党的选举不与人大选举同步,为保持连续性人大选举只能改选2/3的代表。

全国政协及各级政协:把评估职能作为重要职能之一。政协作为政治架构中的制衡机构,其重要功能是充分反映各参政党、各社会团体和各阶层人士的不同声音和看法以及中国共产党未在执政岗位上的骨干党员的意见,通过专门委员会组织的专家组对政府及两高重大活动和重要工作作出评估,为人大提供评估报告,供

人大质询,从而加强人大的权威性,也减少来自社会各方面对执政党的威胁,使中国共产党的执政风险降到最低。

对社会团体进行大改组要把社会团体的大改组提到议事日程,以适应中国政治架构。在社会团体中强化党组作用。

三、保持两院的司法独立性

基于上述想法进行几项重要改革:(1)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变化通过人大来监督政府运作,从台前走到幕后。如果遇到大的问题,可以通过更换内阁来缓解矛盾;(2)将政务官与公务员分开,政务官要贯彻执政党的意志,而公务员具有稳定性、业务性、超脱性和专业性,要通过激烈的岗位竞争,台阶晋升,从制度上实现党政分开;(3)把对政府和两院重大活动和重要工作的评估交给政协内组成的专家委员会,从而对政府和两院有一定的制约,为人大提供监督依据;(4)继续发挥好各民主党派的作用;(5)依据新的社会阶层,改组和组建若干社会团体,在这些社会团体中设立党组。让各阶层人士进入社会团体中。社会团体要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但一定要防止职能交叉和社会团体的政党化。

四、党的机构要进行必要的改革

党的机构要适应执政党的任务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主要进行下列改革:

(一)成立中央政策法规局。理由有三条:一是要依法治国首先要依法治党。许多党规党法需要制定,目前是由党的部门自行制定,这并不规范,需要一个牵头部门;二是我党是执政党要代表人民的利益,把党的主张通过人大上升为法律法规。完成这一过程需要在党内通过民主程序,集中全党智慧,不断修改完善,将草案提交或将人大、政府提出的草案反馈,这都需要有一个部门牵头;三是党内的上下级之间或不同部门之间因政策问题可能会引起争议,需要进行协调和解释,这也需要有一个部门牵头。有了这样一个部门容易解决党政不分的问题,使一些问题先党内后党外,先党的机构后人大或政府;也解决了目前党的部门既是党规的制定者,又是执行者的状况。

(二)成立中央农村工作部。农民问题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农民阶级是工人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我国80%的人口在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阶级内部发生了重大变化,形成了不同的收入阶层,农民的文化和觉悟程度差别较大,政治的参与程度也有很大差异。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的经济、文化建设与四个现代化建设息息相关,农村基层政权建设非常重要。为维护党在农村的绝对领导地位必须成立专司党的农村工作的部门。目的是加强党对农村工作长期的战略性领导,研究部署中长期战略问题,及时处理重大问题和突发事件。

(三)成立中央群众工作部。改革开放后我国各阶层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新的社会群体不断形成。不同的社会团体和不同的社会群体其政治意愿和政治参与程度不同、要求不同。仅靠传统的群团组织已经难以适应群众工作的需要,党内必须有专司群众工作的部门。该部职责是对各群众团体的工作进行指导,对有关社会

群体如何管理提出政策建议;对如何保护弱势群体,减少各阶层矛盾,及时化解人民内部矛盾提出政策建议;对加强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推进民主法制建设,落实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提出措施和意见;牵头解决群众工作多头管理问题。

(四)成立中央社会调查部。一些国家或地区曾长期执政的执政党丧失执政权有许多经验和教训。有的曾长期保持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繁荣,但它们都被异己的政治力量所取代。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长期放弃对社会的控制,从而导致执政失败。在我国,随着经济的繁荣,新的社会群体的不断出现,政治多元化的倾向也在增加。当前我党执政地位的最大隐患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太快,我党对社会的总体控制能力跟不上,特别是在地方。因此,提升我党的社会控制能力是当务之急,也是巩固我党执政地位的百年大计。这样有必要设立中央社会调查部。该部职责是对社会控制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对影响国家安全、党的执政安全、社会安全等问题进行战略研究并提出建议;对各社会群体的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并提出有关政策;对危及党的执政地位的苗头和现象进行追踪调研提出对策;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进行预测和制订应急方案;会同中宣部、安全部、公安部、各有关群团组织等有关部门完成中央交办的有关事项。一句话,该部要对我党的执政安全负总责,主要是防止异己的政治力量和平接管政权,防止党内的某些人和平演变。

(五)成立中央民(私)营经济工作局。宪法确定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为民(私)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民(私)营经济的比重正在逐步上升。非公有制经济成了不可忽视的力量。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包括长期在中国工作的外国人)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参与意识也在提高。这些先富起来的人们对整个社会、对其他社会群体、对国家政治生活、对我党的执政地位都将带来重要影响。而目前我国对民(私)营经济的管理仅限于经济管理和统战工作,而且是“几龙治水”。还没有从执政党的层面在总体上由一个牵头部门在战略上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实际落实下来,即通过发展,公有制为主体得到进一步巩固,多种所有制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弱势群体得到保护,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积极性不受挫折,贫富差距得到控制,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执政党的地位未被削弱而得到了增强。因此非常有必要成立中央民(私)营经济工作局。

(六)保留中央现有各部门并对其职能进行适当调整。

----------------------------------------------------------------------------------------

第二篇:

对党建工作基本关系的认识

唐海滨

2005年6月4日

要建设一个好的党,必须处理好涉及党的建设的基本关系,特别是带有根本性的重大关系。正确处理这些基本关系要贯彻一个总的思想,就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建党原则为依据,以邓小平建党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党建工作中遇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明确作为执政党应当坚持的原则和采取的新思路和新方法。目的是在总结我们党建党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吸取前苏联、东欧国家共产党失败的历史教训,努力把握执政党建设的客观规律,统一全党认识,团结党内外一切拥护社会主义事业的人士,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我们党建设好,把我们国家建设好。

一、正确处理党的定位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关系是党建工作的首要问题

什么是党的定位?把党建设成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总目标在当代具体化就是党的定位。所谓具体化,是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原则,结合当代世界和中国发展变化的实际对党的阶级基础、理论基础和组织基础,党与国情的关系,党与国家的关系,党与人民的关系,党的体制以及党的功能、运作方式和机制等方面进行规定和建设。

党建工作一个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问题就是要将党的定位牢牢地定位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国情上。根织在这个土壤上,中国共产党才会有生命力。我们一方面要警惕右,即坚决抵制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否定共产党领导的主张;另一方面我们更要防止“左”,主要是防止用超越历史阶段的主张来建设党。因为这些主张夸大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过高估计了人民的经济能力和思想水平,用所谓先进的超越现实的思想来领导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建设。超越这个历史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必须加以克服和纠正,超越这个历史阶段的一些思维方式再先进也会被碰得头破血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们党正确分析国情作出的科学论断,并且认为要经过至少一百年时间。这一阶段的特征概括起来说就是不发达阶段,生产力落后,没有实现现代化,还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家,商品经济不发达,正在逐步向工业化、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方面转变。

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需要研究和分析党的阶级基础、群众基础、组织基础和理论基础的定位问题。

㈠关于党的阶段基础和群众基础。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工人阶级是党的阶级基础,由此产生了我们党的性质是工人阶级政党。马克思主义的第一块主要基石就是无产阶级即工人阶级。工人阶级永远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绝不能动摇的。

在新民民主革命时期,为坚持党的工人阶级性质,我们党着重解决了两个重大问题。一是我们党是建立在一个工业不发达的农业国,党内大多数成员来自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党坚持党的阶级基础,使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

身的人经过思想教育和思想改造,接受无产阶级思想和世界观,从而在党内成员大多数来自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的情况下,建设成功了一个工人阶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二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成长和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大多数情况下是同资产阶级联盟和建立统一战线的,资产阶级即是革命的对象,又是革命的同盟军。

在我们党成为执政党后,中国在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情况下,也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在坚持党的阶级基础的前提下,要承认党员的大多数也不是来自产业工人。那么如何将出身不是产业工人的大多数党员的党继续建设成为一个工人阶级的政党。同时要解决怎样继续把农民阶级仍然看成是天然的同盟者,是我们党在农村最可靠的依靠力量。农民问题一直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第二个问题是在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后,我国的阶级关系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已不是主要矛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一个由私营企业主等组成的新的社会阶层。正确对待新的社会阶层涉及到党的群众基础扩大问题。

今天,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当今世界生产力水平和时代发展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知识经济、网络经济以及生产商品的劳动方式、劳动形态、劳动效率等都比马克思所处的时代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中国经济形态也同样发生了很大变化。这是客观事实。其中,今天的工人阶级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与马克思时代的工人阶级概念发生了重要变化。知识经济和第三产业的兴起,使得工人阶级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再用产业工人就是工人阶级的传统观点来理解就不全面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的主要变化是:第一,数量大量增加,现在已近3亿人;第二,文化水平得到很大提高,知识分子已经成为工人阶级一部分;第三,队伍构成发生重大变化,随着多种经济成分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崛起,除了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职工,乡镇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等职工的比例大量增加。国有职工所占比例不到20%;第四,职工与企业的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几乎都是合同制;第五,从事知识经济和经营管理活动,特别是科技活动的职工比例在明显提高;第六,由于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工人阶级内部出现了不同群体。

我们必须用与时俱进的观点来深化对工人阶级概念的理解。一是要坚决把广大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注意研究工人阶级的新成员,把他们作为工人阶级的重要成员来对待,特别是在乡镇企业、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工作的职工。也要加强对进城就业的农民工的研究,他们事实上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了;三是重点研究下岗的产业工人。恩格斯指出:“工人阶级的状况是当代一切社会运动真正的基础和出发点。”我们党的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他们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的兴衰存亡。在现实生活中工人阶级特别是产业工人和农民工的状况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怎样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群众基础呢?我认为,第一,依靠谁的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工人阶级需要党,党也离不开工人阶级。我们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既然我们承认工人阶级内部构成发生了某些变化,但本质属性没有变化,国家的阶级关系发生了变化,但工人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没有变化;社会生产力虽然有了重大变化,但

工人阶级作为先进的生产力代表的地位没有变化;企业的体制已经发生变化,但工人阶级在国家和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没有变化。也就是说,工人阶级由“无产”变成“有产”,经济、政治地位的变化,不会失去以往的革命性、战斗性,不是整个工人阶级的消灭,而是工人阶级成长、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我们结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点,就要放心大胆地让工人阶级逐步富裕起来并坚决地依靠他们,解决工人群众中政治地位、经济地位、社会地位下降的问题。同时要高度重视农民问题,他们仍然是工人阶级天然的同盟军。也要将新社会阶层团结在党的周围,与他们既是同盟关系,也是争取和教育他们的关系,解决了这些问题,我们党才有力量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第二,把社会经济利益放到首先保证广大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得到实际利益上。邓小平同志指出:“不重视物质利益,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一段时间可以,长期不行。”既然我们党的阶级基础十分明确,既然工人阶级经济地位的变化,不会引起工人阶级的消灭,既然长期的计划经济使广大工人阶级付出了代价,国有资产中凝结着工人阶级作为劳动力再生产的积累,我们在今天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不可以将国有资产中应当属于工人阶级的那一部分还给广大工人阶级,用以解决社会保障问题,为什么我们不让广大工人阶级在国有企业持有股份呢?同时国家还要通过二次分配解决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作为劳动力再生产的费用以及帮助更多工人群众中的弱者。⑶把国有企业放心地依据有关法律和政策交给广大工人群众,可以这样说没有国有企业的大量存在,我们党的阶级基础产业工人群体就难以存在。⑷充分认识工会联系职工群众的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而中国工人阶级是通过工会组织起来的。

⑸建立保障工人当家作主的机制。

㈡关于党的组织基础。工人阶级中的先进分子是构成工人阶级政党的基本细胞,是党的组织基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一贯强调党是工人阶级先进分子所组成,或者说是优秀分子所组成。党员是党的基本细胞,是党组织的基础,党的作用与战斗力,与其说取决于党员数量,不如说取决于党员的质量。列宁讲我们所要求的是“真正拥护共产主义的人,真正忠于工人国家的人,真正的劳动者。”在现阶段,我们一定要吸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优秀分子入党。我认为党的组织基础和党的阶级基础不同,党的阶级基础决定党的性质,党的组织基础决定党的作用的发挥。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不可能要求只有工人阶级的优秀分子才能被吸收为党员,因为我们的国情不是这样。因此,我们要求社会各阶层中的优秀分子都可以被吸收入党,这与搞“全民党”不是一回事。结合学习党章,我个人看法十六大通过的党章中规定的党员条件和标准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是否可以有讨论的余地。党章中规定入党积极分子的范围是指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中国共产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中国共产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并由此规定了党员必须履行的义务和享有的权利。

我觉得党的八大党章关于党员一章中的条款就比较符合当时的实际。它规定入党积极分子的范围是任何从事劳动、不剥削他人劳动的中国公民;但没有给中国共产党员定性是什么?接下来直接规定了党员要履行的义务和权利。也就是可以成为入党积极分子的范围很宽,但没有界定党员必须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同时又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但规定了党员应尽的义务。

党员应尽的义务就是优秀分子成为党员的门坎,这种规定并不影响党是工人阶级政党的性质,也益于被人民群众认可。如果我们党章中明确规定党员的性质既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又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就容易让群众去找我们的党员去对号,看看我们周围的党员哪个是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又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

因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度里,面对产业工人数量不多的现实,我们一方面坚持把社会各阶层中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同时又表明你要加入中国共产党就要承认党的章程,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关键是要履行党员义务,党员的义务没有履行你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至于一入党就表明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又有其共产主义觉悟,又是先锋战士,这种把每个党员都是先锋战士一累加就成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太简单了。面对中国实际,要么就是党员数量要绝对减少,真正由先锋战士组成,要么变成组织上入党不等于思想上入党,慢慢成为先锋战士。永远是劳动人民普通一员在现阶段也会给群众带来种种疑问。因此,我感到党的八大党章在党的组织基础的设计上更加符合国情,更加被人民群众接受,也易于被人民群众监督,群众心目中不是看你是否是先锋战士,还是普通一员,而是看你是否尽了党员必须要履行的义务。我认为,在现阶段,党员应该由各行各业各阶层中优秀的中国公民组成,这些人承认党章,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工作,切实履行党员义务,行使党员权利,即可承认他是中共党员。这样中国共产党是由中国优秀公民组成,也就是由中国的精英组成。

㈢关于党的最终目标。中国共产党员要实现的最终目标共产主义是与全人类联系在一起的,小平同志讲要需要三四十代人的努力,也就是说需要大约900年以上的时间。这个最终目标如何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衔接也是一个问题。我们能否像我们党新民民主义时期那样,考虑最低纲领和一个最高纲领,最低纲领与初级阶段相衔接,最高纲领与高级阶段相衔接,使广大工人群众得到一个可望又可及的感觉。

㈣关于党的理论基础。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这是我们党的理论基础,必须毫不动摇的加以坚持。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共产党人首先是中国人,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思想和优良的传统代表中国人的特征,它将使中华民族永远延续下去,我们党执政才5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还刚刚开始,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在自己的党建工作中如何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思想和优良传统结合在一起,我认为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文化根基。中国共产党人要率领中华民族的复兴,不在自己的建党思想中溶入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文化,就很难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因为我们党的思想、意识要溶到国家的宪法中,我们的建国方略中。

综上所述,如果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解决定位问题,不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相结合,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就无从谈起。把这一部分观点归纳如下:依靠谁的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工人阶级需要党,党也离不开工人阶级。同时要高度重视农民问题,他们仍然是工人阶级天然的同盟军。也要将新出现的社会阶层团结在党的周围,与他们既是同盟关系,也是争取和教育他们的关系。把社会经济利益放到首先保

证广大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得到实际利益上。作者认为国有资产必须用于解决党的阶级基础存在的问题。不能等到共产主义再把国有资产用于全体人民。因此,国有资产必须采取换位,即将经营性国有国有资产置换为国有社会福利保障资产、军工发展基金、少数民族发展基金。中国有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该是公有制+有保障的社会福利+市场经济。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可能要求只有工人阶级的优秀分子才能被吸收为党员,因为我们的国情不是这样。因此,我们要求社会各阶层中的优秀分子都可以被吸收入党,这与搞“全民党”不是一回事。在现阶段,党员应该由各行各业各阶层中优秀的中国公民组成,这些人只要承认党的章程,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切实履行党员义务,行使党员权利,即可承认他是中共党员。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这是我们党的理论基础,必须毫不动摇的加以坚持。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在自己的党章中如何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与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思想和优良传统结合在一起,我认为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文化根基。中国共产党人要承认中华民族的祖先留下的文化精髓,并把它归纳到自己的章程中。

二、正确处理党的领导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是躲不开的问题

党的领导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是党建工作中要处理好的现实问题和中心问题。要处理好这个关系,首先就要尊重市场经济的规律,彻底摒弃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承认调整经济的基础性手段是市场。其次要充分考虑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因素: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中的大国的经济特点。第三,我国的市场经济是公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是开放型的市场经济,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并存,市场经济还需要国家宏观调控,是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的市场经济。

我们党作为执政党是通过国家机器来行使权利的,怎样把党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就需要我们党要提出和研究解决市场经济建设中的思路和办法,同时又要避免以党代政。党要控制国家机器,关键是让国家机器按党的意志办,并不是包办包揽。因此,改革党的领导体制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是党建工作的重要一环。其次,党也要分析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及存在的固有缺陷由此而对党内和国家经济生活造成的影响。针对这些负面影响和缺陷,党必须正视它,看到市场经济这些现象和缺陷产生的必然性,从而有针对性的采取对策。再次,随着市场经济的体制确定,户口将被取消,人员流动是随时的大量的,支部建在连上的传统党员管理模式正在受到挑战,党员流动性的增加,社区经济、政治地位的出现,若干党员游离于党组织之外,都是搞市场经济以后出现的新现象,需要我们党认真对待。处理党的领导与市场经济关系的总原则,我认为是在政治上要相对保守、稳步改革,在经济上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更加自由。

三、党员的权利、义务和党内民主的关系是党建工作的基础环节

党员的权利、义务与党内民主的关系是党章修改和党建工作的基础环节。党员切实履行义务和保障党员行使权利是党章修改的重点之一。在党建工作中,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在现实的党组织生活中不同程度地感受到党员履行义务存在着缺陷,党员行使权利缺乏渠道和保障。一个党员特别是一名党员领导干部是否履行了党员义务没有量的标准和质的考核,这种只有规定而无监督考核的现状,使得党员履行义务难以完整。

建议考虑这样一些思路:⑴增强各级党组织工作的政治透明度,尤其是要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公开化,报告党的重大政治活动和党的领导人的工作、生活情况;建立重大活动党内通报制度。党的各级组织定期向同级组织的党员干部和群众报告党的方针、政策,将自己这一级的活动向全体党员公开;建立对话制度。⑵建立党员参与党务制度,明确党员参与的内容、范围、程序和方式;⑶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引入竞争机制;⑷建立党员权利保障制度。

四、摆正党的领导与接受监督的关系是体现党的领导能力和自信心的标志

建议在党建工作中考虑这样几点:一是加强党内监督。现在党内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党内监督制度不健全,各级纪委的监督缺乏力度,同级纪委监督同级党委体制不顺,同级纪委监督下级干部也难以落实;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结合不够;自上而下监督与自下而上监督是薄弱环节。再就是党内监督的渠道不通畅,立法不到位,如党内两种生活会制度(党小组和民主生活会)坚持或开展的不好;干部民主评议制度有缺陷,不彻底;群众来信来访制度在处理程序、重视程度、范围等方面有不足之处。这些薄弱环节应是加强党内监督的重点。二是加强群众监督的力度。建立我国的“弹劾制度”,是让人民群众监督党的最有效制度,这也是小平同志的思想。弹劾是人民群众依据法律和事实提出罢免干部和给予干部某种处罚建议的一种民主权利。要明确被“弹”的客体是担任领导职务的干部,行使弹劾权的主体是中华人民共各国的公民。弹劾的依据是国家干部的特权、特殊化行为和一般违法失职行为(不包括触犯刑法的行为)。三是加强民主党派的监督。这是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相互监督方式。因为民主党派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出主意。首先应当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保证其政治上的自由、组织上的独立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保征它们能够独立负责的,积极主动的工作。在监督方面主要是通过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建立合作与协商机制,发挥在人民政协的作用;在人民代表大会中占有一定比例并发挥作用,举荐优秀分子担任各级领导职务,使其能谋其政等。四是要重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舆论媒体具有透明性、迅捷性、连续性、广泛性的特点,对于腐败的揭露和抨击,其效果是别的手难以替代的。现在是要通过媒体的重组和集团化改革,使大的媒体摆脱地方的干扰和控制,由中央直接控制和领导,就可大大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五、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的关系是党的生命线

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是鱼水关系,党的领导与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关系是党建工作的生命线。我们要看到没有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难以实现和得到保障,不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党的领导,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党的领导。在处理这个关系时,我们要使二者一致起来。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有一致性外,也有不一致的一面,也就是说,并不意味着党的所有领导方式、领导制度就一定有助于人民

当家作主。党的领导方式、领导制度上存在的缺失,不但不会有助于人民当家作主,反而会有碍人民当家作主。处理好这个关系我们一定要有紧迫感,我们要承认在人民当家作主方面欠帐很多。这种紧迫感要把现实的可行性与社会的承受能力统一起来。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去解决去思考。

六、正确处理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是党章修改面临的新课题

党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治理国家的方略,这意味着党的执政方式的重大而深刻的变革。因此,正确处理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是党建工作面临的新课题。人民依法治国,首先是管理国家事务,其次是管理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掌握管理国家的权力,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保证人民依法要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党不再直接发号施令,而必须善于运用法制;把党的主张上升为国家的意志,实现党的领导将更多地依靠国家法制;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党只有模范地遵守法律的义务,而没有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

处理好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在党建工作中主要是改革和完善共产党的执政机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在这个制度上主要是解决党的领导与人民管理的关系;在与政府行政机关的关系上主要是解决党政不分的问题,但要处理好核心问题、机构分合问题、推荐干部问题和互相监督问题。特别难处理的是人大、党、政府之间的关系的问题;在党与司法机关的关系上核心是如何处理党的政策与国家法律的关系问题,其次是党的领导与司法独立的关系。

七、党与群团组织、社会团体的关系是在新时期党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

在新的形势下,特别是党的执政方式发生根本变革后,群众团体在党的领导下,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而不削弱。它们可以具有代表和反映利益要求,协助党政参与管理,沟通信息,提出意见和建议,监督制约党政部门,直辖市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政治稳定的功能。

改革开放后我国各阶层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新的社会群体不断形成。不同的社会团体和不同的社会群体其政治意愿和政治参与程度不同、要求不同。仅靠传统的群团组织已经难以适应群众工作的需要,亟须组建各种形式的社会团体,如大量的协会性组织,党必须加强对各社会团体的领导和管理。

因此改善党对群众团体的领导,加强和重视对社会团体的领导,是党建工作中一个重要战略问题。

八、将党的制度建设与依法治党的关系处理好并紧密联系起来是新党章的重要标志

依法治党是依法治国的要求,党不仅要把自己的执政和领导活动置于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而且要注重党内的法规和制度建设,实现党内生活的民主化、制度化、法治化。只有完备的制度才能实现依法治国,有了完备的制度和党规党法才能正

确处理好以上所要处理的一些重大和基本关系,才能解决我党和国家以“人治”为特征的问题,才能实现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在党章中与现实市场经济和初级阶段国情以及依法治党的要求有不适应的地方,需要进行必要的修改。例如,党的代表大会是五年一次(是否太长了),它是党的最高权力机关,在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由中央委员会执行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领导全党的全部工作,对外代表中国共产党。但党章中并没有规定党的中央委员会有哪些职权,却规定中央政治局及常委会在中央委员会会闭会期间行使中央委员会的职权。而中央委员会的具体职权也没有规定,更没有规定其应尽的义务,更没有规定全党对其工作有什么样的监督。按道理中央委员会应该成立多个委员会并在党的代表大会上报告自己的工作。例如党章中规定了党组,党组必须服从批准它成立的党的委员会的领导。现实生活中,国家机关各部门和社会团体中的党组在决定本部门重大问题和进行党组活动中,批准其成立的党的委员会对其领导和监督却是个空白,党章也没有规定具体的职权和责任。

按依法治党的要求,在党章(母法)下还需要制订一系列的条例、规定、细则和办法。目前有近150个党内法规,但这些法规有一半是党的纪律方面的,其他大多都是规定、办法或中共中央文件,而涉及重大原则的一些条例和细则则是空白。比如《巩固党的阶级基础的若干规定》、《党的执政方式的若干规定》、《党的中央委员会条例》、《中央领导机构的议事规则》、《中央组织机构设置办法》、《党的农村工作条例》、《党的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修改)》、《国有企业党组织工作条例(修改)》以及党政分开制度、党组制度、若干报告制度、监督保证制度等等。特别是党如何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党如何实现让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等等都需要规定。

综上所述,正确研究和解决这八个方面的关系,是当前党党建工作面临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第一讲:当代中国最高政治理念 ?1、解释党管干部、党组、民主集中制、委员会制。 ?党管干部:中央及各级党委的组织部门统一任命、调配所有的干部;具体方式分部、分级、分类管理干部; ? ?党组: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人民团体、经济组织、文化组织和其他非党组织的领导机关中成立党组,由该领导机关中担任负责工作的党员组成。党组的成员不是由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而是由批准党组成立的党的委员会指定,并服从它的领导。 ?民主集中制: ?民主集中制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是无产阶级政党、社会主义国家机关和人民团体的根本的组织原则。它规定了领导和群众、上级和下级、部分和整体、组织和个人的正确关系,是胜利推进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重要保证。 ?社会学特征: ?(1)会议(代表大会、中共中央全会、政治局会议),大会的功能是动员而不是决策。 ?(2)选举(投票) ?(3)服从、纪律 ?(4)集体领导(委员会) (5)少数服从多数 ? ?委员会制:第一,委员会的成员权力平等,一人一票,每票等值; ?第二,一切重大问题均由委员会集体讨论并按照多数原则作出决定; ?第三,委员会负责人有权召集或主持会议以及主持日常工作,但无权单独决定重大问题; ?第四,委员会所有成员对委员会作出的最后决定都负有共同责任。 ?2、中国共产党通过哪些方式来具体实施领导? ?1、政治决策——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政治报告、中共中央委员会决议;党的领导人的讲话、指示,这是目前中国的最重要的公共政策决定。 ?2、政治录用——党管干部 ?3、利益表达——党认为是人民利益的当然代表。 ?4、利益汇集——通过党才是各种利益诉求,进入公共政策制定系统,上升为公共政策的有效途径。 ?5、党主军——党指挥枪,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6、政府完全成为党的组织体系的一个部分 ?7、党通过国家或自身组织主导社会,社会完全成为党以及国家行政的附属物。 ?8、党管宣传、党管媒体——掌控思想文化资源。 ? ?3、中国共产党是通过何种方式将全部的社会生活纳入国家的政治轨道的? ?第一、组织整合 ?(1)农村通过合作化运动产生人民公社

中国政府与政治研究的现状、主题及其未来发展

中国政府与政治研究的现状、主题及未来发展 谢庆奎 中国政府与政治在政治学和行政学的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中国,学者们认为政治学的研究一般包括政治学原理、中国政治、行政管理、比较政治、国际政治、外交学等方面,行政学的研究一般包括行政学原理、公共政策、政府管理、人事管理等方面。由此可见,中国政府与政治的学术地位是相当重要的。在国外,“本国政治”一般都是政治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有些学校甚至设置政府学系或政府学学院,本国政府与政治更加受到重视。 学者们的认识与有些人的认识是不同的。有人问,为什么要设置中国政治专业,难道各个学科不是以研究中国为重点的吗?政治学就是要以研究中国政治为重点嘛!问题提得似是而非。哲学、文学、法学、历史学、经济学都设置了带中国字头的系科专业,为什么政治学就不能呢?问题的关键是政治要不要研究,能不能研究?政治是众人的事情还是少数人的事情?正因为如此,在1952年的院系调整中,政治学被定义为“伪科学”而遭到取消的厄运。也正因为如此,中国政府与政治的研究长期被束之高阁,无人问津。1949—1990年的40年中,竟没有出版过一本专门研究中国政府与政治的著作,简直不可思议。 改革开放以后,政治领域放松了许多,人们可以在一些夹缝中研究和讨论一些政治问题,所以出现了一些专题性的研究成果,如政治体制改革问题、党政关系问题等,如李逸舟、王仲田编的《党政分开理论探讨》(春秋出版社1988年版)。但由于人们的思想不够解放,系统研究中国政府与政治的著作仍然没有出现。进入90年代,由于市场观念的形成,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人们的思想又一次获得了解放。学者们开始冲破禁区,研究政府与政治,并撰写大部头的中国政府与政治的著作,形成了“三本”与“两套”有代表性的作品(除此之外,重要著作还有徐勇著《非均衡的中国政治:城市与乡村比较》(1992年)、芮明春主编《政府学》(1993年)、施九青等著《当代中国政治运行机制》(1993年)、朱光磊主编《当代中国政府过程》(1997年)、徐勇著《中国农村村民自治》(1997年)等)。 三本书是指:谢庆奎教授主编的《当代中国政府》(1991年)、高民政同志主编的《中国政府与政治》(1993年)、王敬松社长著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政治》(1995年)。《当代中国政府》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全面、系统阐述当代中国政府理论与制度的著作。著名政治学家赵宝煦教授为该书作序,指出这是继中国政治学名宿钱端升教授所著《中国政府与政治(1912—1949)》之后的一部专著,具有首创性、理论性、实证性等特色。该书首次对政府理论、宪法原则、党政关系、政府发展以及中央与地方关系进行了理论探讨,并通过大量的实证调查,对各级政府机构的设置与职能配置进行了论述,代表了90年代初的认识和水平。正因为如此,该书出版后受到广泛关注,在中国大陆和美国、日本、韩国、台湾、香港等地普遍受到欢迎,被大量引用,并被指定为大学的必读书或参考书,还多次获奖。

中国当代政治制度有哪些基本内容

1.中国当代政治制度有哪些基本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应当包括: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宪法制度,政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元首制度,国家行政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司法制度,军事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选举制度,以及基层自治与民主制度等。 2.政治制度的基本含义及其主要特征是什么? 按照传统的看法,政治制度指的是在特定社会中,统治阶级通过组织政权以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原则和方式的总和。从更为宽泛的角度看,政治制度是指社会政治领域中要求政治实体遵行的各类准则或规范。 它具有如下一些特征: 第一,历史性。政治制度是人类在进入阶级社会以后才出现的现象,是一个与国家密切相关的历史范畴。政治制度就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将随着阶级、阶级矛盾以及国家的消亡而自行消亡。第二,阶级性。政治制度作为阶级社会所特有的现象,反映了特定社会形态的阶级本质和阶级关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第三,权威性。政治制度通常是统治阶级依靠政权的力量,以国家的名义正式颁布和强制执行的,对全社会具有普遍的约束力。第四,层次性。政治制度作为一种规范体系,其结构是极为复杂的,表现为一定的层次性。处于不同层次的政治制度,其内容、形式和作用是不尽相同的。第五,稳定性。政治制度的形成、确立和被接受都需要一个过程,而它要发挥维持秩序、规范行为等功能则需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但这种稳定不是墨守成规、僵化不变,相反,它是一种动态的稳定。 3.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有哪些主要特色? 第一,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具有广泛的阶级基础。 第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第三,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世界大趋势和未来十年中国面临的挑战

世界大趋势与未来10年的中国面临的挑战2010,世界告别了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开始进入第二个十年。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将进一步深入展开,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安全等各个领域都将在嬗变中呈现新的特点,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机制性变化。凡此种种,预示着未来数年内世界发展变化的大趋势。中国怎样应对变化着的世界,对中国自身发展至关重要,也对世界走向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面对前所未有的变局,世界发展趋势如何?中国如何应对?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经济问题已经不是人们关心的问题,由经济发展带来的政治、社会、道德问题才是我们政府和社会所应该反思的。 挑战一:腐败问题突破民众承受底线 虽然惩治腐败是我们党的一贯立场和方针,而且惩治腐败的力度逐年加大,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但无须讳言的是,腐败并未得到有效遏制,在某些时期、某些地方、某些领域甚至还呈蔓延之势,主要表现在犯罪的人数越来越多,职务越来越高,金额越来越大,腐败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挑战二:分配不公激化社会矛盾 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以及不同群体之间均存在着不平衡问题。尤其是关系民生的收入分配,其差距的拉大不仅影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且导致仇富心态的产生、官民对立,严重危及和谐社会关系的构建。因此,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是事关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战略问题。 挑战三:基层干群冲突 干群关系的好坏、干群矛盾的积聚与解决直接关系着社会稳定和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尤其对于基层政权来说,人民是政权的基础,民心向背关乎政权兴衰存亡。根基不稳,势必将造成整个国家大厦的坍塌。迫切需要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以高度的政治智慧和开拓创新的勇气,找到一个满意的答案。 挑战四:高房价与低收入矛盾 房价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国内经济问题最突出、民众最关心的问题。当前,尽管中国房地产市场是否确实存在严重的泡沫问题也尚未有定论,但普通城镇居民

2018年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电大复习试题及答案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单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是(C.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2.中国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是(C. 工农联盟) 3.构成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的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制定的宪法、法律,以及1953年初颁布的(D. 《选举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D. 成文宪法)。 5.我国的制宪机关是(A全国人大)。6.除中国共产党以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具有合法地位的政治党派总共有(D.8个)。 7.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最高领导机构是(A. 中央委员会)。8.宪法规定的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9.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每届任期是(D.5年)。 10.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在年龄上的要求是(B. 18岁以上)。 11. 我国目前采取的国家结构形式是(D. 邦联制)。 12.中国共产党目前有党员大约(C.6700万)。 13.现代国家和政府的基本政治理念是(C. 主权在民)。 14.人民民主专政的集中体现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5.我们把中层和外层的具体政治制度称为(D.政治体制)。 16.决定和制约着我国其他一切政治制度的是(C.人民民主专政)。 17.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是(C.《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18.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宪法都是(C.民定宪法)。 19.在我国行使制宪权的是(A.全国人大)。 2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共制定了(D.五部宪法)。 21.我国采取的国家结构形式属于(A.单一制)。 22.宪法和法律上最基本的权利主体是(B.公民)。 23.在我国的政治制度体系中具有“根本性”的权力渊源地位的是(C.人民代表大 会制度)。 24.实行民主集中制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是(A.人民代表大会)。 25.负责新一届的全国人大会议的准备工 作的主要是(B.全国人大常委会)。 26.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副 主任委员和委员的人选由(B.大会主席 团)提名。 27.按照修宪通常的程序,首先提出修宪 建议的是(B.中共中央)。 28.我国拥有最高的监督权的机构是(B. 全国人大)。 29.在人大闭会期间,非经本级人大常委会 许可,不受逮捕或者刑事审判的人大代表 是(A.县级以上代表) 30.凡直接选举产生的县、自治县、不设 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的人民 代表大会,每届任期(B.三年)。 31.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B.民 主集中制)。 32.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实行常任制, 每届任期(D.五年)。 33.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均需 具备党龄(A.5年以上)。 34.除中共以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具有合 法地位的政治党派总共有:(D.8个) 35.中国最大的参政党是:( C. 中国民 主同盟) 36.以归侨侨眷中的中上层人士为主组成 的民主党派是( D.中国致公党) 37.宪政的前提是(B民主) 38.从我国的立法实践看,除了宪法和少 量的基本法律是由全国人大制定的以外, 大量的法律的制定者是( C.全国人大常 委会) 39.我国的宪法解释属于( D. 专门机 关解释制) 40.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主体是省、自治区、 直辖市,省、自治区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 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 C.人大及其常 委会) 41. 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副主 席候选人名单的是(B. 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主席团) 42.中国国家主席的任职年龄要求是年满 (C. 45周岁) 43.国家主席、副主席连选连任不得超过 (A. 不得超过10年) 44.国家主席第二顺位补缺候选人是(B. 全国人大委员长)。 45.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接受外国使节 的是(A. 国家主席)。 46.在我国所授予的勋章和称号中,具有 最高荣誉等级者的授予人是(D. 国家主 席)。 4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最早设立于(D. 1954年)。 48.我国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是(B.国务院)。 49.国务院每届任期为5年,总理任职年 限为(B. 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50.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决定 部长、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人选 的是(C. 全国人大常委会)。 51. 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D. 不定期召 开)。 52.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属于(B. 国 务院直属机构)。 53.地方性法规与国家部门规章之间对同 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 时,如果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 的,应当由(C. 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 54.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财政部门所 编制和汇编的本级年度总预算草案,经本 级政府审定后,报财政部的时间是(B. 下 一年1月10日前) 55.我国目前地方政府的层级设置最多有 (D. 五级) 56.从城市功能和能力的角度看,目前我 国城市的主体是(C.地级市) 57.我国的省作为一级政区的行政地位基 本成形于(C. 元代) 58.目前我国的副省级市有(D.15个) 59.最晚设立的自治区是西藏自治区,最 早设立的则是(D. 内蒙古自治区)。 60.自治州主要是设立在省行政区域内的 民族自治地方。目前设有自治州的省有7 个,其中设立自治州最多的省是(B. 四 川) 61.自治县(旗)可以设立在一般行政地 方,也可以设立在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 治县最多的省是(C. 云南) 62.我国政府机构数量众多、规模庞大, 其中地级市、行署一般有(C. 40-50个左 右) 63.目前全国被正式确认并予以公布的少 数民族有(C. 55个) 64.我国少数民族分布广泛,其居住的区

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

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十大发展趋势 希望对你有帮助 1,趋势之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 人民币难成自由兑换货币,稳健升值是大势所趋 未来10年,将是人民币加快走向国际化的10年。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重将超过10%,在国际储备和外汇交易中的比重甚至将高达15%。到2020年,在美元没有出现崩溃性贬值的情况下,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将在4.2:1左右,年均升值约4.5%。 今后10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更多地受到我国经济和外贸持续较快增长的推动,人民币加快国际化将推动我国利率汇率改革、资本市场扩展、货币监管调控水平提高。 相对于我国经济规模和外贸占全球总量的比例,目前我国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已明显滞后,但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的提高一直受制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和金融监管水平。本次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和现有主要国际货币尤其是美元的冲击,为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预计今后10年,我国GDP年均增长8%,至2020年,我国经济总量将达到75.7万亿元左右,按目前汇率计算,大约相当于11万亿美元。考虑到人民币升值因素,届时我国经济规模可能接近美国水平,超过日本一倍,相当于全球GDP总量的20%。 贸易方面,我国进出口也将年均增长8%,仍将快于全球5%的平均增速。由此,我国外贸总额至2020年将达到6.4万亿美元,大大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占届时全球贸易总额的13%。并且我国外贸将由顺差转为逆差。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例将大致与我国外贸占全球贸易的比例相当,而人民币在储备资产中的比例或许更高。 人民币国际化的羁绊依然存在。首先,我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出口和投资,贸易和投资的双顺差阻碍了人民币的输出,而这是本币国际化的首要条件。即使外贸和投资全部以人民币结算,出口和投资双顺差也将吸干通过进口支付和对外投资流出的人民币,造成境外人民币流通的短缺,或只能以大幅增加外汇储备来支持人民币国际流通量的需要,即以美元等外汇的流入换取人民币的输出。 人民币走出去的过程还将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和拓展,为境外人民币持有者提供较充分的可供投资的“资产池”。人民币利率和汇率的形成机制也将更加市场化,使得持有人民币的风险降低。资本项下的资金进出管制将放松,以满足人民币资产投资者对投资安全性和盈利性的流动性要求。 这些趋势都将推动我国货币金融调控手段的完善。 10年之内,人民币依然难以成为自由兑换货币。但人民币稳健升值则是大势所趋。预计至2020年对美元将累计升值60%以上,先慢后快,年均升值约4.5%。 2,趋势之二:新能源助中国成汽车强国 在中低端汽车市场上将孕育出一批世界知名大众品牌 到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仍将较大落后于美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仍将不及世界平均水平。 汽车市场高速成长带来的能源和环保压力将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很可能成为我国汽车工业缩小与汽车强国之间差距的一个契机。

政治生态的中国现状与结构优化

政治生态的中国现状与结构优化 摘要:中国政治制度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是不断创新、与时俱进、高度适 应国情、极具国际竞争力的制度。由中国政治制度形成了独特的政治生态,包括 执政党制度、国家制度、政治协商制度和军事制度四方面的独特性,具有民主集 中与议而能决、决而能行的政治效率,选贤任能与民主选举相结合的选拔机制, 合作参政与互相监督的政治合力,党管军队与党指挥枪的根本原则的四大优越性,因而是有旺盛生命力和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政治生态。 关键词:制度优势;政治生态;中国政治制度;中国特色 生态政治是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一门新兴学科,吸收和借鉴了生态学、 生物学、气象学、环境科学、政治学、法学、伦理学、系统科学等学科的知识。 运用一种新的视角来研究政治系统在处理人类内部及于自然的关系时应采取的对策。我国目前出于经济、政治等社会的全面转型时期,生态政治学将会对此产生 很大的影响,尤其是政治生活中,为政治的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 1生态政治对中国政治的积极影响 关于生态政治理论的研究,在国内学术界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散见于书刊 的著文,对于生态政治的理解也多把生态政治仅仅理解为自然生态环境与政治的 互动关系。而这种生态政治又是以自然生存环境为中心的政治价值观。这种价值 观人为,自然生态环境是目的,而政治是维持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手段和工具,这 种价值观对中国的政治已经产生了很深的影响。 1.1.对中国传统政治提出了挑战 中国政治协商制度的创建和发展是历史选择的结果。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倒 行逆施。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1949年9月21日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 议第一次全体会议,“政协代表中超过一半的党外人士比例,更显示了一个大党接管一个大国时应有的胸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由此正式确立。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其他八个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而不是在野党;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不是竞争、竞选,而是协商、合作关系,这种政治 制度安排具有既有别于一党制又有别于多党制的独特性。这一制度有利于将民主 党派纳入集体决策、科学决策轨道,有利于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 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开展广泛的建设性协商,有利于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 共识、增强合力,是高效的、切实的民主。这一制度安排,使得中国政党之间形 成了一种相互协商、相互合作、相互依存、相互监督的平衡互动的共生关系,这 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三大职能是一致的。 中国军事制度的独特性。中国军事制度最大的独特性在于“党指挥枪”。中国 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不变的“军魂”,也是中国军事制度最 鲜明的中国特色。晚清以来,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使得中国被迫将军事制度改革 作为对全球近现代化浪潮挑战的响应之一。然而从李鸿章开始直到蒋介石,几乎 所有的在中国创建现代军队方面的努力,其最终结果都是豢养了一支听命于统兵 者个人的私人军队,拥兵自立为王者层出不穷,军阀割据纷争、民生水深火热的 惨痛局面持续了近半个世纪。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深刻总结晚清政府、民国时期南京临时政府及北洋政府关于军事制度改革的失败教训,选择了 政治治军的路线,历经南昌起义、三湾改编、古田会议等重大转折和长期革命战 争的考验,完成了“国民革命军起义部队―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人民解放

中国未来九大预测

中国大趋势:中国未来十年的九大预测 2012-03-05 字号:小中大 日前,由笔者撰写的《中国大趋势4:中国经济未来十年》上市,书中提出了中国经济未来十年的九大预测: 1、世界将从“海洋时代”回归到“陆地时代” 大家不要再预测第四次科技革命,因为第四次科技革命已经来临,高铁就是第四次科技革命的主力,中国在第四次革命上已经占据先机,这点包括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内的领袖人物已经看的非常清楚,由于政治原因,他们很难对中国进行赶超,因为高铁是公共产品,没有一个强大的政府是不可能建设成高铁的。在未来十年世界将掀起一股国家间修建高铁的热潮,这将标志着世界将由海洋时代回归到陆地时代。 在这个时代中国是具有先机的,到时候亚欧大陆将结合的更加紧密,欧洲、亚洲、阿拉伯世界的地缘政治将重新改写,阿拉伯世界的重要性将被重新凸显出来。目前中国正在与17个国家协商关于建设亚欧高速铁路网络事宜,计划在十年内修建三条高铁线路贯穿南北,连通欧亚。届时,乘坐时速超过200英里的火车,从伦敦到北京只需要两天时间。这三条计划线路分别为,一条向北延伸经俄罗斯到德国,与欧洲铁路系统会合;一条向南延展连接越南、泰国、缅甸以及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另有一条线路将连接中国与英国、新加坡、印度及巴基斯坦。目前,伊朗、巴基斯坦和印度正就铺设高铁线与中国谈判,而东南亚方向的线路已经先期在云南省开工。在工程标准方面,中国希望所有线路规格与国内高铁保持一致,越南方面已表示同意,其他国家还在协商中。这项伟大的工程在未来十年将成为现实。 2、中国将面临最后一个“黄金十年” 很多人在看空中国的人很多,既有海外的,也有中国的,但是中国的发展大潮并不会因为这些人而消退,中国民众也不能听信这些带有政治性的忽悠,中国经济未来十年仍然是“黄金十年”,当然这黄金十年,笔者主要指的是经济,而不包含民生,因为经济是经济学者可以预测的,而民生是政治,是没有规律可循的。如果我们,特别是商业人士过度恐惧,就会错判机遇,以至于丧失机遇。未来十年的机遇中国以前没有,今后也不会有。与之前相比,将来十年中国经济增加的优势首要表现在量上,中国人均GDP从十几美圆增加到4000美圆,用了六十多年,可是再增加4000美圆,或许只需几年时间,从这个角度讲,将来十年的经济增加将远远超过以前几十年的增加;假如与今后比照,将来十年中国经济增加的优势则表现在速度上,这或许是中国继续经济高速增加的最后十年。中国人均GDP到达15000美圆今后也将进入一个低速增加期。从这两个方面本人们就能够看出,将来十年是一个何等的黄金时期,这必将是中国经济“从质变到质变”的十年。 3、世界将上演“日本行情” 日本自经济泡沫破裂后,在近20年的时间内除了在1997年前后实行适度从紧的政策外,日本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实行的低利率、零利率和量化宽松政策,这是因为政府拥有大量的财政赤字,政府负债的同时,日本企业也背负了巨大债务,导致日本不能加息,因为一加息,政府和企业的还贷负担就会大大加重,从而导致经济恶化,萧条重新回归。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面临着较高的偿债任务,而从技术上看,日本、美国以及欧盟的不少国家都已经财政破产,他们要摆脱高额的债务,除了不断的平衡预算之外,就是开动印钞机稀释债务,这都会导致这些国家将长期处于极低的利率水平,而这些国家将会出现这些资本大出逃,将逃向高利率国家进行资本套利。 4、中国将“拯救式”崛起 在人们的印象中,中国崛起必然对其他国家构成挑战,但历史并不是这样的,因为除了“挑战式崛起”之外,还有一种崛起方式为“拯救式崛起”,同样美国的崛起也不是通过“挑战式崛起”实现的,

当代中国政治合法性分析

当代中国政治合法性分析 摘要 合法性理论是政治学的关键性命题之一。把合法性等同于社会公众对政治系统的认同和忠诚的观念,代表当代社会对合法性概念的最一般、最普遍的认识。合法性就是对治权的认可。合法性形成了治权的基础,是法治体制中开展政治活动的基础。合法性作为政治利益的表述,它标志着它所证明的政治体制是尽可能正义的。这意味着,政治权力要想持久并被人们自愿服从,就必须具有合法性基础。中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保持政治稳定,必须克服目前已经萌芽并且有可能扩大的合法性危机。 关键词:合法性;合法性危机;政治稳定

目录 1 政治合法性的基础 (3) 1.1 合法性的含义 (3) 1.2.1 意识形态 (3) 1.2.2结构和规则 (3) 1.2.3 治理绩效 (3) 1.2 政治合法性基础分析 (3) 2 当代中国政治合法性危机分析 (4) 2.1 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不适应 (5) 2.2 腐败问题对党和政府形象的侵蚀 (5) 2.3 阶级和阶层的新分化 (5) 2.4 社会公正问题与贫富两极分化 (6) 2.5 意识形态和信仰危机 (6) 3 构建当代中国政治合法性基础的途径 (6) 3.1 大力推进民主宪政建设 (6) 3.2 树立共同的政治价值和理念原则....................................63.3 保持经济持续稳步增长 (7) 3.4 建设包容性的意识形态 (7) 3.5 构建合法性的评价体系................................................7参考文献 (8)

引言 合法性是一个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现代民主国家都高度重视自身合法性建设,把合法性作为建设的重要内容。权力是政治的核心,而合法性,则是政治的价值判断。“合法性形成了治权的基础,是法治体制中开展政治活动的基础。合法性作为政治利益的表述。它标志着它所证明的政治体制是尽可能正义的。”[1]这意味着,政治权力要想持久并被人们自愿服从,就必须具有合法性基础,否则,政权就会出现危机。正如美国政治社会学家利普塞特所说:“任何一个民主国家的稳定不仅取决于经济发展。也取决于它的政治制度的合法性与有效性。”[2]当代中国的改革和建设过程中必须客观审视其所潜伏的合法性危机,要充分借鉴现代西方政党政治的成功经验,探索合法性建设的途径。

论中国政治未来的发展方向

论中国政治未来的发展方向 ——结合中国历史发展进程分析 【摘要】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有将近4000年的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又是一个有着辉煌文明的古老国度。从步入文明的门槛之日起,中国先后经历了夏朝、商朝、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朝、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宋辽夏金、元朝、明朝和清朝等等历史时期。历代统治者,以其各自的政绩在历史舞台上演出了内容不同的剧目,或名垂青史,或遗臭万年。其中在夏、商、西周和春秋时代,经历了奴隶社会发展的全部过程。从战国开始,封建社会孕育形成,秦朝则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封建帝国。此后,两汉王朝是封建社会迅速成长的阶段,唐、宋时期经历了封建社会最辉煌的时代,至明、清两代,封建社会盛极而衰,并最终开始步入了多灾多难的近代社会,尤其是1840年~1945年这一个世纪的屈辱血泪史。在数千年的古代历史上,中华民族以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勇于探索的聪明才智,谱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创造了同期世界历史上极其灿烂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关键字】政治文明;封建统治;统治思想;发展方向;社会主义 【正文】 一、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 中国历史悠久,传统政治文化极为深厚,历史发展的惯性非常大。从夏朝( 约公元前2070~1600年)开始到辛亥革命前,中国受几千年封建文化的影响。 在统治思想方面,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很多繁荣期。其中春秋(公元前770 ~公元前476 年)战国(公元前475 ~公元前221 年)时期知识分子不断涌现及各流派思想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之后二十多个世纪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在此时期,各种思想学术流派的成就,与同期古希腊文明相辉映;以孔子、老子、墨子为代表的三大哲学体系,形成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至汉武帝时,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于是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成为正统,统治汉族思想与文化两千余年。

2020年中国经济现状与未来走势

2020年中国经济现状与未来走势 2020年春节期间中国遭遇“新冠疫情”爆发,零售业、旅游业、餐饮业等均受打击,市场蒸发过万亿元。新冠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和世界政经格局造成重大冲击。 2020年中国经济现状分析 内部来看,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大幅下滑,消费、投资增速出现断崖式下跌。随着我国对疫情的有效防控,二季度实现大部分复工复产,消费、投资、工业企业利润等的降幅均出现不同程度收窄。但受全球疫情蔓延及世界变局的进一步影响,疫情不仅对中国对外贸易增速形成拖累,也导致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重新调整及贸易保护主义叠加,进一步加剧了经济下行压力,我国经济复苏的前景仍不明朗,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劳动力市场冲击大,就业、收入、劳动力流动影响明显,用人需求与求职人数均有较大幅度下降,城乡居民收入不平等加大,复工复产仍需稳步推进,不同地区、群体和行业的影响差异较大,再加上包括南方部分地区洪涝等自然灾害,稳就业、保民生的压力仍不容忽视。家庭债务持续累积,受疫情冲击影响,不同收入群体间家庭流动性差异加大,低收入家庭流动性面临枯竭风险。劳动力市场的震荡和收入不确定性的增加导致消费恢复缓慢。受抗疫所采取的区域隔离和政策调控举措的影响,中小银行区域性经营的局限性进一步凸显,其风险加速积聚。同时,为对冲疫情影响,稳定地方经济,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压力持续增加,极易与影子银行等金融风险交织传染,需警惕财政金融风险反弹回潮。银行风险溢出自2 月以来连续上升,尤其是中小银行的风险溢出比例上升速度高于平均水平,银行系统的总体稳定性有恶化的苗头。疫情冲击导致国

际金融市场大幅震荡,尽管当前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区间内双向波动,人民币长期贬值压力不可忽视。 从外部环境看,世界经济在新冠疫情冲击下正陷入衰退境地,加上全球性、地域性政经摩擦和冲突导致的不确定性急剧上升,更对下半年经济运行提出了严峻挑战。中国在应对外部挑战的同时,应立足于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如课题组一直分析强调的,当前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依然是内部的结构性失调,长期增长潜力仍未得到充分释放。通过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倒逼深层次的结构性、体制性改革,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并能够实现内外部相互促进,同时辅以一定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对冲政策,将有助于释放经济增长潜力、稳定就业保障民生。 2020年中国经济发展展望 中国拥有超大规模经济体的优势,经济发展具有韧性和潜力,综合考虑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和中国的宏观调控政策,预计2020年中国经济将增长6%左右,全年呈现前低后稳走势。 (一)2020年中国内需企稳 从政策效应看,2019年以来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会对2020年的制造业投资、基建投资产生一定的拉动作用。2020年,中国的积极财政政策和减税降费预计可拉动经济增长0.4个百分点左右。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预计2020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7.5%,库存对经济呈现正拉动,内需总体稳定。 (二)中美经贸摩擦效应持续显现

中国未来十年经济转型和突破重点

美国经济的第一次重要转型,是在十九世纪的最后 30 年,美国处在重工业化的阶段, 当时最重要的产业是石油、冶炼、钢铁、化工 ,等等,美国涌现出了一批伟大的公司,美孚 石油、 通用电器、 杜邦化工, 他们都是通过资本市场这个平台上迅速崛起的。 尤其重要的是, 在这个阶段,美国资本市场上的并购浪潮风起云涌。 1901 年,卡耐基钢铁公司的产量已经 超过了英国的全国产量,而英国仍然是当时世界上第一大经济体,但华尔街的J.P 。摩根组 织的财团, 买下了卡耐基, 也买下了美国其他几个最大的钢铁公司,

并把它们整合成为了美 国钢铁集团, 一举奠定了美国在世界钢铁业的绝对垄断地位; 而同时期的洛克菲勒的美孚石 油,收购兼并的中小炼油厂多达 400 家。资本市场的平台整合了美国经济,使之上了一个 新的台阶, 成功跨越了重工业化的阶段, 并一举崛起在世界舞台上, 成长为全球最大的经济 体。 美国经济的第二次重要转型,是在二十世纪的最后 30 年,美国高科技产业迅速崛起, 在 PC 、电信、互联网、生物制药等四大新兴产业中,独占鳌头,而这些产业中的每一个领

头羊,微软、思科、朗讯、谷歌,无一例外,几乎全部依托于美国资本市场尤其是纳斯达克 的发现和推动。 金融危机 3 年后, 我们突然发现, 美国冒出了两个东西, 第一个是 iPhone , iPhone 横空出世,诺基亚在全球纷纷退市, 2009 年苹果的股价是 70 美元,那时已经是一 个世界级的企业,现在超过了 700

美元。一个世界级的企业在 3 年之内市值翻了 10 倍,我 们还是要惊叹资本市场的资源动员能力。第二个是 Facebook , Facebook 一上市,我们发现 社交网络能够成为了一个新兴产业,这大概是所有人不敢想象的。这又是资本市场发现的。 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两次转型, 都与资本市场息息相关, 不是偶然的。 经济转型是一个 巨大的系统性工程,但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高下,是决定转型成败的关键。而从长期来看,资本市场配置金融资源的效率远远超越其他方式。 可能一些同学读过《伟大的博弈》这本书,它是我翻译的,讲述了华尔街发展的历史,

中国政治未来

我对中国政治未来的一些想法 政治课学后感 眼下的中国是日新月异,蹭蹭涨不停的GDP,犹如芝麻开花,节节攀高,以及一座座城市和乡村在以一种变戏法般的速度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宏观经济的发展几乎可以用疯狂来形容。 然而同时我们又看到整个中国仿佛都迷漫着的愤怒与暴戾的气息,即使过节与朋友小聚吃饭时的话题也都在抒发着不满,而让我奇怪的是,他们又往往并不是改革开放后最为失落的群体,甚至反而是一些改革的得利者。但他们竟然也对社会非常不满。有文化有地位有资本的群体不约而同把移民当作了一条重要的未来选择,仿佛今日繁荣并高速发展的中国是条行将沉没的大船一样。 如果你再看看网络上的言论,无论是各大门户网站、论坛、博客或者微博,任何只要与政府、官员、富人、权势这几个关键词相关的新闻之下,都会是海水一样泛滥的愤怒留言。 这都是当今中国出现的一系列弊端带给社会民意的巨大冲击的结果,贪腐、行政不作为、潜规则、拜金主义、道德的沦丧……面对这些我们一次次追问国家到底是怎么了?我们应该怎么办? 包括曾经的我在内很多人都会很自然的把中国与西式民主国家做一下对比,认为中国应该向着民主的道路前进,建立西式的民主,引进三权分治,多党执政的模式,让大众掌握权利。 然而,这真的是正确的必由的选择吗?现在我看不是。我们看待所有的问题不可以脱离本质只看现象,什么样的制度的建立必须有它所对应的基础,而绝不会是简单的引进,那样的空中楼阁必然不会稳固。 用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就是:民情是躯体,而政治制度就是这颗头颅了。在中国这个拥有世界最长封建时代饱受奴役文化侵蚀的躯体上是长不出“自由”的头颅的。现阶段根本不具备这种民情。当我们继续去追问:到底是什么阻止中国去实现西式民主?或者说要建立三权分立,全民自由选举的民主国家需要怎样的民情呢?简单的从文化程度看当今中国民情,10亿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农民人口,1亿多完全的文盲,仅仅这一个方面就决定了中国骤然搞西式民主,惠及不了多数人民,所谓“民主”只会沦为少数人的玩物。西方式民主其实着重强调了两点即三权分立互相制约和选举权制约公权。如果中国现阶段就实行这样的制度,是形成不了任何的制约的,因为无论感情上接受与否现而今的绝大多数人民就是不具备权力意识的。那会是一个什么结果?除了内乱还会有别的什么结果? 要理解这个问题其实只要做一个简单的假设就可以了,假设国家的行政权依靠军队暴力手段去公然干扰立法权与司法权的正常行使时怎么办?有什么措施能预防这种风险吗?有,依靠人民。在所有西式民主国家中所有的权力都来源于人民,无论是立法权、行政权或者司法权。在此情况下就要依靠人民捍卫权力的勇敢品质与人人具备的权力意识去对抗任何敢于践踏法律的专制意志。很可惜,现在的广大普通中国人民是不具备这种意识,这有历史的原 一

中国经济未来走势.

中国经济未来走势分析 中国经济面临巨变短期无趋势性机会 花旗在最近报告中表示,中国可能将要经历较长时期的经济减速,但短期内有望避免全面衰退。中国目前只有东北、山西、河北、海南和上海的经济增长放缓。上游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出口与房地产都出现负增长。新经济具有灵活性,基建尤其如此。 摘要: 1)世界经济:三轨运行。当前世界经济形势的根本问题是由于复苏进程不同步导致的货币政策节奏不一致,进而引发国际资本流动加大、金融市场动荡加剧、新兴经济体脆弱性增加、黑天鹅频出。 2)中国经济:经济L型,结构分化。从增速换挡进程看,已由快速下滑期步入缓慢探底期,未来经济将呈弱平衡的L型,可能还有5-7年的底部调整期,市场对此应有充分估计。预计3季度GDP增速6.7%,微刺激带动4季度回稳;由于金融业高基数和微刺激效应衰减,下调2016年一季度GDP增速至6.5%。中国拥有13.7亿人的广阔市场,宏观虽缺增长,但微观不缺生意,也不缺伟大公司的崛起,产业呈结构性衰退与成长,地区呈雁阵式梯次跃迁。 3)物价:4季度CPI涨幅有望放缓,PPI通缩持续。

4)宏观调控:货币松、财政放、汇率稳的新不可能三角。人民币国家化和纳入SDR需要加大资本账户开放和汇率市场化改革。但目前国内经济衰退、物价通缩等要求央行进一步降息降准,这又增加资本流出和人民币贬值压力。预计4季度有1次降息1次降准,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短期将稳定在6.4附近。 5)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以财税始,以国企终,中间夹金融。成功重启改革需要具备三个条件:政治控盘、形势倒逼达成共识和价值观。 6)大类资产展望。 a)股市:随着去杠杆去泡沫进入尾声,市场正进入安全区间,但估值尚不足以吸引长期投资者进场。未来分子L型,无风险利率下降和资金充沛提供了条件,风险偏好的修复有一个过程。短期没有趋势性机会,但有结构性机会:十三五规划、新一轮微刺激计划、混改试点、军改、新通州新北京新奥运。 b)债市:6月以来债牛主要受股市牛熊切换资金流出和经济基本面预期转差推动。未来债牛的驱动力来自货币宽松、资金成本下降、经济基本面再下台阶等。 c)房地产长周期拐点之后的新趋势是“总量放缓、结构分化”。 d)世界经济三轨运行,美元阶段性见顶但仍在强势周期,大宗商品价格底部盘整。 7)风险提示:12月美联储加息预期;新兴经济体中的资源国;中国经济L型只是弱平衡并容易被打破;三大资金黑洞的无序去杠杆和资金链断裂;在各环节链条绷得较紧情况下,政策的不审慎操作可能被市场误读及放大。 1.世界经济:三轨运行 1.1.当前世界经济形势的根本问题是由于复苏进程不同步导致的货币政策节奏不一致

经济专家对中国未来十年经济发展做出展望

【经济专家对中国未来十年经济发展做出展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展望未来中国经济走向,对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新能源对中国汽车业的影响、未来中国能源消费格局、未来中国银行(行情股吧)业发展趋势、中国纺织业的前景、文化创意产业的兴盛、网络生活的新阶段、粮食供求的平衡、资本市场的深化和城镇化发展水平等作出了全方位预测。从中不难看出,经济国际化、产业高级化、市场深度化, 将贯穿于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全过程。 趋势之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 人民币难成自由兑换货币,稳健升值是大势所趋资料图片来源:中新社 未来10年,将是人民币加快走向国际化的10年。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重将超过10%,在国际储备和外汇交易中的比重甚至将高达15%。到2020年,在美元没有出现崩溃性贬值的情况下,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将在4.2:1左右,年均升值约4.5%。 今后10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更多地受到我国经济和外贸持续较快增长的推动,人民币加快国际化将推动我国利率汇率改革、资本市场扩展、货币监管调控水平提高。 相对于我国经济规模和外贸占全球总量的比例,目前我国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已明显滞后,但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的提高一直受制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和金融监管水平。本次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和现有主要国际货币尤其是美元的冲击,为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难得的契 机。 预计今后10年,我国GDP年均增长8%,至2020年,我国经济总量将达到75.7万亿元左右,按目前汇率计算,大约相当于11万亿美元。考虑到人民币升值因素,届时我国经济规模可能接近美国水平,超过日本一倍,相当于全球GDP总量的20%。 贸易方面,我国进出口也将年均增长8%,仍将快于全球5%的平均增速。由此,我国外贸总额至2020年将达到6.4万亿美元,大大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占届时全球贸易总额的13%。并且我国外贸将由顺差转为逆差。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例将大致与我国外贸占全球贸易的比例相当,而人民币在储备资产中的比例或许更高。 人民币国际化的羁绊依然存在。首先,我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出口和投资,贸易和投资的双顺差阻碍了人民币的输出,而这是本币国际化的首要条件。即使外贸和投资全部以人民币结算,出口和投资双顺差也将吸干通过进口支付和对外投资流出的人民币,造成境外人民币流通的短缺,或只能以大幅增加外汇储备来支持人民币国际流通量的需要,即以美元等外 汇的流入换取人民币的输出。 人民币走出去的过程还将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和拓展,为境外人民币持有者提供较充分的可供投资的“资产池”。人民币利率和汇率的形成机制也将更加市场化,使得持有人民币的风险降低。资本项下的资金进出管制将放松,以满足人民币资产投资者对投 资安全性和盈利性的流动性要求。

浅析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论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运行机制——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例的初步分析 姓名:5252 学号:000000000 学院:533838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介绍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各级人大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民主选举是民主集中制的基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重要标志。选民(在直接选举中)或选举单位(在间接选举中)有权依照法定程序选举代表,并有权依照法定程序罢免自己选出的代表,这对于保证各级人大真正按照人民的意志、代表人民的利益行使国家权力,是非常重要的。 人大和它的常委会集体行使国家权力,集体决定问题,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办事。宪法规定了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权。按照这一规定,全国性的重大问题经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讨论和决定,地方性的重大问题经过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讨论和决定,而不是由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决定,这就能使国家的权力最终掌握在全体人民手中。 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 全国的人大代表,实行间接选举,即由下一级选举单位选举产生。即代表名额分配到各选举单位,按选举单位提名确定候选人,然后由选举单位的会议代表投票选举产生。全国人大代表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选举产生,香港、澳门回归以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分别根据全国人大制定的选举办法,选举出席全国人大会议的代表。根据选举法的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出席全国人大的代表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各总部、各大军区、中央军委机关的军人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另外,少数民族代表的名额,应占全国人大代表名额的12%左右。人口特少的民族,至少应有代表一人。少数民族代表名额,参照各少数民族的人口数和分布等情况,直接分配到各选举单位,由各级选举单位选举产生。 2.选举人大代表时的问题 2.1正式候选人的确定 根据《选举法》规定,代表初步候选人公布后,由各选区的选民小组反复酝酿、讨论、协商,根据多数选民的意见,确定正式候选人。选民是如何酝酿、协商和讨论的?讨论的结果是什么?“根据多数选民的意见”,具体是多少选民的意见?哪些选民支持?哪些选民反对?为什么支持?为什么反对?所有的这一切,很不透明,选民根本无从知道。 事实上,对于选民推举出的、希望的初步候选人有时候并不一定能获得正式候选人资格。有的地方政府确立的选民小组在确定正式候选人时往往会按照上级领导或者是地方领导的意志来确定。而这样确定的正式候选人即使在当选后也会首先维护领导的决定;有时候很难让他们主动去选择维护选民的利益而去质疑甚至是抗争地方政府和有关领导。真正可以抗争或者敢于质疑的人往往会在确立正式候选人或者选举的时候因为种种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而无法成为“为民请命”人大代表。 2.2选民选举人大代表 辽宁拉票贿选案,是指在2011年辽宁省委常委换届选举、2013年辽宁省“两会”换届全国人大代表选举、第十二届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选举中,搞拉票贿选等非组织活动,涉嫌破坏选举等系列案件。此案不只涉及人员众多,且是1949年以来查处的首个发生在省级层面,严重破坏党内选举制度和人大选举制度的重大案件。辽宁省有14个地级市,要疏通好这些人大代表团并非易事,于是,出现了很多的“游戏规则”:动用公款贿选、多有中间人参与、官员或老板出面帮候选人“拉赞助”、两会前被认为是“贿选旺季”、有人家中甚至被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