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题研究报告的撰写格式及范文.doc

课题研究报告的撰写格式及范文.doc

课题研究报告的撰写格式及范文.doc
课题研究报告的撰写格式及范文.doc

课题研究报告的撰写格式及范文

研究总结报告撰写指导

(课题研究报告的结构:1、标题及署名2、摘要与关键词3、问题的提出4、研究方法和过程5、结果与分析6、结论与讨论7、参考文献8、附录)

(一)标题及署名

1、标题:课题研究报告标题就是“课题名称”与后缀“研究报告(或阶段性研究报告)”的组合。最好点明研究内容,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等。标题是研究主题的思想,必须能准确、简洁、清晰地呈现出研究的主要问题,指明研究的主要变量,使研究问题一目了然。一般不超过20个字。

具体要做到:主题确切,切口适宜,言之有物,特色鲜明。如:

“信息网络环境下新型数学教学模式阶段性研究报告”、“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实验研究报告”、“小学11-13岁学习不良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研究”

2、署名:xxx学校课题组xxx执笔

(二)摘要与关键词

1、摘要:对研究报告的内容所作的简明扼要的介绍,通常作为一个独立的部分放在研究报告的开头,一般不超过300字,要反映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结果和结论等,要求高度概括,简洁明了。如《母亲教育观念与儿童心理特征的相关研究报告》:“本研究着重于探索母亲教育观念与儿童心理特征之间的关系,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母亲教育观念主要包括儿童发展观,教育观和期望三个方面的内容。结果显示,母亲教育观念与儿童性别,年龄差异以及儿童心理特征,尤其是儿童气质特点有关的心理特点有显著相关。”

2、关键词:一定是实词,一般是用来概括你的论文所涉及的一至多个领域,以及你认为重要的研究方法。比如,一篇关于水处理的论文关键词可以是:饮用水、紫外消毒、有机物,这就可以了,当然具体的用词涉及到你的论文内容。

(三)问题的提出

1、回答研究什么和为什么研究;

2、交待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

要将自己的研究放置在一个比较大的背景中,以便让他人了解你所研究的问题的重要性;尽可能用常用语言写作,少用专业术语;不要把毫无思想准备的读者拉进你的问题或理论之中,要一步一步地把一般性的读者引入到对特定问题的理论陈述中;尽可能用例子说明理论观点。

对相关文献进行述评,介绍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的主要成果、现状以及本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和理论框架。

要根据自己所研究的变量及理论框架寻找相关文献,要寻找近期的有影响的文献;在阅读文献的同时,要找到那些与你的研究密切相关的关键点,然后作出恰当的评价,从而为自己的研究找到切入点和突破口,让你的研究和已有的理论成果建立有机的联系。

介绍研究的基本框架,研究的内容和目标有哪些,明确研究假设是什么,主要的自变量和因变量是什么,描述研究模型,定义主要概念,为转入研究方法和过程的写作提供自然而平滑的过渡。

具体来说要回答出以下四方面的内容:

1、问题的由来或背景,从理论方面(政策、学说、教育理论、其他研究成果)与实践方面提出研究本课题的必要性(可行性)与紧迫性。

2、要对课题名称中所涉及的新概念及其特定的内涵做出界定和说明。

3、简要分析该课题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状况,并说明本课题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

4、说明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理论意义就是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在理论上可以揭示什么。实践意义就是在实践上可供他人借鉴什么,做出说明。

如:《历史学习心理与教学对策的研究报告》

(四)研究方法和过程

回答怎样做的研究;研究方法的描述

任何科学研究除了要应用哲学方法和一般科学方法之外,都还要有具体的研究方法、技术手段。教育科研的每一项题目一定要有相对应的教育科研方法。例如,对青年教师的素质现状进行研究,必然离不开调查法;研究如何对青年教师进行培养,一般总要用到经验总结法;探讨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是否优于原有的教学方法,则宜采用实验法。

在教育科研中,仅用单一的方法进行研究不大容易得出科学研究结果。每一种方法都有其优点与局限性,采用单一的方法,往往只能获取部分信息,而遗漏许多其它有用信息,难以做出全面准确的结论。因此提倡使用综合的方法,或几种方法并用,或以一种方法为主,其它方法为辅。例如,我们进行教学实验研究时,当然主要采用实验法,但也要使用测量法对实验效果进行比较(如进行测验).也可以用调查法对实验效果进行比较(如了解学生的反映)。再如进行某项调查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以得到大量数据,但也要辅之以访谈调查,以使结论更加可靠,材料更加丰富。

在一个比较正式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要求,往往会用到两种以上方法。

教育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有:⑴观察法;⑵调查法;⑶测验法;⑷行动研究法;⑸文献法;⑹经验总结法;⑺个案研究法;⑻案例研究法;⑼实验法;等等。

1、介绍研究设计和研究思路:本研究选用了哪种研究方法。如实验研究,调查研究,文献研究,个案研究及行动研究等。如果是实验研究,采用的是单组实验,等组实验,还是轮组实验。

“研究方法”这部分,主要反映一项课题的研究要“做些什么”和“怎样做”。除了要叙述清楚使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之外,还要尽可能写得细致一些。如用调查法,可写明调查方式是问卷还是访谈。如果用问卷调查,最好能将设计好的问卷附上。如果是访谈调查,尽可能附上访谈提纲。若采用实验法,最好将实验方案附上。若采用经验总结法,可以把预计总结经验的内容项目、实践方案及用何方式积累材料、预计积累哪些资料写出。

当前在教育科研方法中,存在着几个问题:第一,大多数使用的仅仅是工作经验总结;第二,对调查法的重视很不够;第三,在实验法的使用上有滥用的情况,不了解实验法的科学涵义和特殊要求,随便在研究中冠以“实验”二字;第四,定性分析多,定量分析少。有的虽然用了定量分析,但由于对统计方法不熟悉、不了解,因此分析方法不当,所得结论不科学。这些问题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是必须解决的。

2、介绍研究对象:样本是如何确定的,对样本的取样方法,数量(即容量),条件(即研究前所具备的水平)作必要说明,以体现取样方法的科学性,样本容量的合适度和代表性。

在研究计划中,还需要充分考虑课题对被试代表性和典型性提出的要求,选定具体研究的被试,以保证研究结果可以说明一个地区、某一类情景或某一类对象的一般规律性,以使研究的结果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确定研究对象的方式方法有总体研究和抽样研究。如果是总体研究,对总体范围要有具体说明;如果是抽样研究,则要说明抽样方法和样本容量。这部分内容可写在研究计划中,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写在研究方案中。

3、介绍资料收集的方法:研究资料是研究结论产生所依赖的基础,研究报告要详细说明资料的收集方法,过程和工具。

——要说明主要研究变量有哪些?变量的操作性定义是什么?这些变量使用哪些指标来进行测量的

——要说明资料的收集过程:如:“我们先用一份含有30个问题的种族偏见程度量表同时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成员进行测量。半个月后,单独对实验组成员放映了反映黑人历史和生活的影片。又过了半个月,再用同样的量表对两个组的成员再次进行测量。在这一个月中,两组成员都没有经历与种族偏见有关的事件。”

——要说明所用的研究工具,包括实验用的仪器、材料、测验的量表,调查的问卷等,都要进行必要的描述。

设计研究程序,就是设计研究实施步骤、时间规划。研究的每一步骤、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和要求,每个阶段需要的工作时间,不仅要胸中有数,还要落实到书面计划中。这样,研究者可以严格按步骤和时间要求进行研究,自己督促自己,自我检查计划的完成情况,从而保证课题研究按时保质完成。课题研究的管理者也可依据此研究程序对课题研究进行检查、督促与管理。

4、介绍资料分析的方法:对研究变量的测量方法和统计检验方法作明确具体的说明。

(五)结果与分析

回答有什么样的研究结果

在研究计划中,还要设计好研究成果的形式,即最后的研究结论、研究成果用什么形式来表现。研究报告和论文是教育科研成果最主要的两种表现形式,还可以将研究成果写成专著、教材、手册等。比较小的课题写成最终成果形式即可;比较大的课题,除了要有最终成果形式,还应该有阶段成果形式。最后将阶段成果综合并发展成最终成果。或者将比较大的课题分解为若干子课题,分别有各子课题的成果形式和总课题的成果形式。

在研究计划中设计出成果形式,从研究者角度来说,可以明确将来用什么表现研究成果,从开始就可以着手向这方面努力,积累材料,构思框架,进行分工,以利于研究成果的顺利问世。从课题研究的管理者角度来说,可以据此进行检查验收。

这部分是研究报告的关键,要注意文字、数字、图表三结合。对定性资料可以用文字直接表达,可以选用典型事例和一些理论观点。注意积累文字资料,会议记录,各种案例,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案、收集的补充材料、平时的一些体会、论文、学生的认识、体会、学生的作业,对定量资料尽量选用数据和表格,用图表的形式把得到的数据表示出来,并且采用一些统计方法进行分析。数据必须是原始的,科学的,实事求是。

原则:先森林后树木,先总体后个别;先中心后外围, 先一般后具体。

要求:

1、结果应是研究资料数据分析的产物;

2、结果要以事实,数字,图表为主要呈现形式;

3、形成结果的数据资料必须是从研究中获得的;

4、结果要经得起验证;

5、要把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

写法:

第一步:再次提出概念性问题

第二步:说明在研究中实际完成的操作与测量行为

第三步:客观地表述研究中得到的结果

第四步:用数字,图形,表格,材料说话

第五步:在每一个分支结果的末尾部分对该结果作简要小结

(六)结论与讨论

回答研究能否支持假设

结论与结果的区别:

结论是研究者根据结果作出的推论,是结果的理论形式;

结果是在对研究资料数据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形成的,是感性认识的范畴,结论是在结果的基础上通过逻辑推导,理性思辨形成的,是理性认识的范畴。

写作要求:

要明确回答研究假设是否得到验证;

要运用逻辑思维方法推导结论;

结论要建立在先进的理论基础之上;

讨论结论的其他可能的解释,以及与他人研究的异同;

讨论研究的局限性及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讨论研究的有效性和可信度。

示例:《母亲教育观念与儿童心理特征的相关研究报告》中结论部分的表述

“综合研究结果,笔者对以下两个方面惊醒了讨论:

1、我国母亲教育观念的内在结构特点。本研究首先分析了我国母亲教育观念的一半结构与特点。在大量访谈和预测结果的基础上,得出我国母亲的教育观念主要由儿童发展观,儿童教育观和对儿童的期望三方面构成。经因素分析检验后得出18个因子,累计结实率较为合理。在检查各引资所包含的项目意义后得出……母亲的这些期望也体现了我们所处的社会对人的未来发展的要求。总体来看,母亲教育观念的三方面构成相互关联,项目意义切合实际。

2、儿童心理特征对母亲教育观念的影响。(略)”

(七)参考文献

1、中、英文著作格式

著作者:《书名》,出版社,年份。

费孝通:《社会调查自白》,知识出版社,1987年。

Whyte,W.F.Street Coner Society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43.

2、中、英文文章格式

作者名:“文章名”,《杂志名》,年份,期号,页码。

李小明:“城市老年人的社会保障问题”,《城市研究》,1984年,第二期,第36—42页。

Martyna,W.what does "He" me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1978,58,203--210

《中学历史发现式教学模式研究报告》

目录

一、课题的提出 (1)

二、理论依据 (2)

三、研究目的 (4)

四、研究过程 (4)

五、研究成果 (6)

(一)基本构建了中学历史发现式教学模式 (6)

(二)提出了中学历史发现式教学模式的多元评价体系11

(三)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12)

(四)促进了研究人员的专业化发展 (14)

六、研究结论 (16)

七、研究体会 (16)

八、主要研究人员研究成果一览表 (17)

申报《中学历史发现式教学模式研究》成果目录

主件材料

一、研究报告

二、研究方案

三、课题申报表

四、课题实施计划

五、课题立项通知

六、课题开题论证报告

七、课题结题鉴定意见

附其它相关材料

尽量提供如下与研究相关的附件:①课题成果申报材料清单②研究过程中的阶段性总结;③各阶段的研究工作计划、制度、人员分工情况纪录;④有关理论学习材料和有关研讨活动纪录;⑤研究组成员获奖证书复印件;⑥论文和教案集;⑦课例光盘或课件;⑧学生作品等等。

例文:中学历史发现式教学模式研究报告

《中学历史发现式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组

内容提要:

本课题通过分析中学历史教学的现状,依据发现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从本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出发,对中学历史发现式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要革除传统历史教学的弊端,构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以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形势和需要。研究成果主要有:基本构建了中学历史发现式教学模式;确立了中学历史发现式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程序;构建了中学历史发现式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的三种变式;提出了中学历史发现式教学模式的学生学习评价体系。课题研究的进行,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培养了一批研究型教师,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全面提高了教学质量。

一、问题的提出

(一)中学历史教学的现状

2000年,一份来自我国某地重点中学的问卷调查材料显示,有69.6%的学生反映,他们上历史课“习惯于照抄老师板书的内容”,而不是主动探寻问题的答案;有71.4%的学生认为,“历史就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功课”,另有许多学生则坦率地承认,“上历史课不是做其他的作业就是打瞌睡”等等。这里所折射出来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不少教师们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上课照本宣科,课堂缺乏思辩与创新;死记硬背成了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主要渠道,学生对历史学习犹如“复印机”,除了重复前人的结论之外,很少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历史学习与教学应该是怎样的呢?1923年李大钊先生发表《研究历史的任务》一文中,即明确提出:“历史是有生命的、活动的、进步的;不是死的固定的”。日本著名教育家小原国芳先生也指出:“单做事实的传凿、记忆、叙述,决不是历史教学。……对我们至为重要的是活生生的社会精神,是社会的意志的冲动,是时代精神,更不能单纯将历史看成死了的形骸,而应看成活着的文化,看作人的活动,生命的跃动。”如果说历史是有生命的,那么作为历史学科的教学自然也应当同样具有毋庸争辩的生命性。体现在历史课堂里,就是我们的历史教学应当使人能够从中充分感受到强劲跃动的生命脉搏和浓郁的人文气息。“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读史使人明智”,历史教学肩负着独特而重要的使命: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学会用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当前中学历史教育的现状不仅使历史教学德育功能因方法陈旧而显得苍白无力,而且也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因此,历史教学必须进行改革。

(二)发现学习理论及其实践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系统地提出发现学习理论。他认为教学的目标不仅在于使学生掌握知识,而且更要发展学生智力。布鲁纳主张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主动发现来学习,要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和探索知识的过程统一起来。为此他创立了发现式教学模式。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在美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也为我国历史教学的改革提供了重要参考和借鉴。北京市“九五”教育科研课题—“中学生历史学习心理研究与教学对策”对发现式教学模式作了研究,并取得了初步成果。《发现教学模式初探》一文作为其研究成果发表于《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0年第5期。但对于该模式的理论研究、实践运用和意义等问题还需作进一步研究。

(三)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我校(株洲市二中)在中学生创造力开发与培养方面进行了长期而卓有成效的探索,被誉为“小发明家的摇篮”。如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我校的创造教育长盛不衰?这是我校师生都非常重视的问题。历史教学和历史教师责无旁待。

二、理论依据

(一)发现学习理论

发现式学习理论是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提出的。布鲁纳认为:“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他强调,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要使他把一些结果记录下来,而是要使他参与知识建构的过程。他认为教学的目标不仅在于使学生掌握知识,而且更要发展学生智力。布鲁纳主张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主动发现来学习,要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和探索知识的过程统一起来。为此他创立了发现式教学模式。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在美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学生变得乐学、善学,极大地改变了美国的教育面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就为我国历史教学的改革提供了重要参考和借鉴。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彻底摒弃那种“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该理论在我国有很大影响,为较多的教育工作者所接受。

(三)多元智能理论

霍华德·加德纳(Dr. Howard Gardner)是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发展心理学教授。他在1983年出版的《心智架构》一书中,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观点是:智能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生态中解决问题和制造产品的能力。每个人都不同程度拥有八种智能, 且在这八种智能上所拥有的量参差不齐,组合和运用他们的方式亦各有特色,所以每个人都有其长处所在。每个人的智能组合形式不同,智能是可以培养和加强的,这些智能位于大脑的不同区域,既可以独立工作也可以协同工作。该理论强调了个体之间的差异, 肯定了人的发展潜能。多元智能理论在美国教育改革的理论和实践中产生了广泛的积极影响,并且已经成为当前美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许多教师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思想,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综上所述,发现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现代教育理论都为我们开展中学历史发现式教学模式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始终指导着课题研究的进行。

三、研究目的

(一)依据现代教学理论原理和方法构建中学历史发现式教学模式,探索模式操作的规律和方法,全面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二)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意识,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以课题研究促进教研活动,转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培养一批富有创新精神和勇于实践的研究型教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四、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2000年9月-2001年1月)

1、2000年9月,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小组,确定课题负责人和主要研究人员。

2、2000年10月,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

3、2000年10月31日,经株洲市基础教育科研课题评审委员会评议,并报市教委领导审查批准,本课题正式立项为株洲市“十五”基础教育科研课题。

4、课题组成员每两周进行一次集体学习、交流。先后集中学习了《教育与心理研究方法》等专著;2000年10月,听取了特级教师黄国雄老师《教育教学研究》讲座;2000年11月,听取了湖南师大博士生导师石鸥教授《课程基础改革动态》报告。这些培训与理论学习,大大提高了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和研究水平。

(二)全面实施阶段(2001年2月-2003年9月)

1、2001年3月20日,邀请原株洲市教科所所长、特级教师沈晓旺、株洲市教科院院长吴刘光明、株洲市教科院特级教师刘运仲等专家,对本课题进行了开题论证。专家组认为本课题具有理论的科学性、合理性,研究的价值性,实践的可操作性,具备了课题研究的基本条件,同意开题。会后,根据专家组意见,课题组对课题研究方案与计划,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随后,课题研究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2、以株洲市二中初中、高中肄业班学生为研究对象,依据课题研究方案和计划,就中学历史发现式教学模式的基本教学组织程序、教学实施原则等方面进行探索,构建中学历史发现式教学模式。

3、定期组织发现式教学模式研讨课。课题组成员每人每期至少上4堂研讨课。

4、先后三次邀请株洲市中学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专家们来校指导课题研究。

5、2002年4月11日,株洲市教科所组织了一次有全市历史教师、各县(市)历史教研员参加的中学历史发现式教学模式课题成果汇报展示活动。活动期间,课题组成员李平军、龙梦娜、傅战来分别执教了一节发现式教学模式研究观摩课。与会者对这三堂观摩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这一模式极具推广价值,这极大地鼓舞了课题组成员,推动了课题研究的深入进行。

6、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课题组成员一方面进行理论探索,一方面将发现式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应用,在应用中发现新问题予以研究再进行总结。这一阶段,课题组成员共有8篇论文发表、获奖,其中江艳红老师的论文《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中国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中荣获二等奖,并发表于《中学历史教学》2003年第8期。课题组成员李平军、江艳红等在校、市、省三级教学竞赛中多次获奖。

(三)总结提高阶段(2003年10月-2004年12月)

1、2004年3月,课题组接受了株洲市教科院组织的中期检查,受到好评。检查小组肯定了本课题研究措施得力,取得许多成果,希望继续深入地研究,进一步总结经验。

2、课题组成员对课题研究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共撰写论文14篇,制作了与高中历史教材相配套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全一套,参加校级、市级、省级、国家级课堂教学竞赛和课堂教学设计评比6次,均获得很好成绩。其中龙梦娜老师采用发现式教学模式执教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一课,在株洲市高中历史优质课评比中获特等奖,并代表株洲市参加2004年湖南省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竞赛,获得一等奖,进一步扩大了该课题研究的影响。

3、2004年8月-10月,撰写课题研究总结报告,系统地总结中学历史发现式教学模式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准备资料,作结题准备工作。

4、2004年12月22日,由湖南省教科院历史教研员刘林生、原株洲市教科所所长、特级教师沈晓旺、株洲市教科院院长吴刘光明、株洲市教科院副院长丁文平、株洲市教科院发展室主任黄怀清老师组成的专家组对本课题进行结题鉴定。经认真审核,专家组认为本课题已完成了研究内容,达到了预期研究目标,成果十分突出,很值得推介,同意结题。

五、研究成果

(一)基本构建了中学历史发现式教学模式

中学历史发现式教学模式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我们研究的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模式。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组织程序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解答问题→教师总结评价。这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陈旧,在教学中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状态,学生之间缺乏必要的合作与交流,不利于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思维能力的发展。针对传统教学的弊端,在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经过研究,我们构建了发现式教学模式的基本组织程序:

发现式教学模式的组织程序(图一)

创设情境激疑

发现问题设疑

合作探究释疑

评价总结提升

1、创设情境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兴趣是一种积极的情绪,它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经过研究,我们认为:在中学历史发现式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三种主要途径来创设问题情境:(1)提出有思维力度的问题。例如:在学习《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课时,老师首先提到日本首相多次参拜供奉战争亡灵的靖国神社;然后给学生展示这样一段文字:日本靖国神社展馆中写着“日本之所以发动甲午战争,是为了帮助朝鲜摆脱与清朝的宗藩关系,实现独立,与日本一样走上富强的道路,以对抗西方殖民者的扩张”;再提出问题:甲午中日战争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它爆发的原因及影响如何?这样,很快就激起了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2)再现历史情境。多媒体技术手段具有直接、便捷、高效、内容丰富的特点,在创设历史情境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是目前我们在历史教学中运用最多的一种手段。如在讲《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时,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设计一幅漫画,配上音乐,描述工人挖煤,而他们的儿女却因无钱买煤取暖的场景,学生看得聚精会神,脑海自然而然就产生这样一个问题:“采煤工人为什么会没钱买煤?”此外还可以通过表演历史剧、展示实物、文物和历史图片、欣赏历史歌曲等方式创设情境,以达到“激疑”的目的。

(3)探讨时政热点问题。例如:在学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一课时,师生先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这一热点问题进行探讨,这样学生很快就想深入探讨全球经济一体化这一问题。

2、发现问题布鲁纳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可见,“发现”在学生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发现”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学生如何才能发现问题呢?

(1)利用有助于发现问题的资源;我们在教学中利用的课程资源有多种,主要有:①历史教材;②教师提供的历史材料;③学生已具备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

④历史遗迹和各类博物馆、纪念馆;⑤网络资源;⑥大众传媒。各种课程资源各有特点,教学时根据具体的情况灵活运用。

(2)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发现问题的方法;研究实施中我们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学会从以下几方面去发现问题:①在对比中发现问题;②在矛盾冲突中发现问题;

③在实际观察中发现问题;④在归纳、演绎中发现问题。

(3)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示范、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例如:在学习《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课中“三大改造的完成”这一子目时,教师先让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并补充相关的历史材料,让各个学习小组就“三大改造”的完成提出本组同学发现的问题。当时学生就提出了一些很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如:①土改刚完成,为什么马上就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②对资本家的生产资料为什么不是无条件地没收、“剥夺剥削者”,而是采取和平赎买政策?③根据政治课所学知识,生产关系的变革必然会极大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为什么三大改造完成后的二十多年里,我国的经济建设并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等等。

3、合作探究依据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观点:每个人都有其长处所在,每个人的智能组合形式不同,智能是可以培养和加强的,这就肯定了人的发展潜能。学生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在团队中工作所达到的学习效果比单个学习要好得多。因为在团体中学习,学生之间会彼此激励、互相帮助以达成一个共同的目标;每个学生要向别人表述自己的观点并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他们要仔细研究课程内容以取得最好的成绩,因而使智能得到互补和提高。合作探究的分组方式,采取教师指定、学生自愿的方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探讨有价值的问题,学生小组就学习内容任务分工,互相之间紧密合作,探究问题;然后在教师的组织下各学习小组汇报研究心得。例如:确定“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这一活动课的学习形式为辩论赛后,学生自愿结成辩论赛正方和反方两个学习小组;学习小组内明确分工,辩论赛前的准备、辩论赛中的配合都体现了学习中合作。

4、评价总结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自评、互评合作探究过程中的表现,教师点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态度、合作精神及探究成果,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结构,升华认识,提高能力。比如:在“辛亥革命究竟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的辩论课上,在正反双方辩论结束后,由正反双方学生自评在辩论中的表现,客观地评价辩论对手,再由全体学生评出最佳辩手予以奖励;教师进行精当的点评,着重鼓励学生的探究问题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并引导学生掌握正确评价方法和标准,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二)构建了中学历史发现式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的三种变式

发现式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程序并非一成不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不同需要作相应的调整。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 我们可以把中学历史发现式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分成三种变式,它们的课堂教学的组织程序如下:

1、问题探究型其课堂教学的组织程序是:(图二)

提出问题

合作探究

成果展示

总结提高

例如学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一课时,教师先引导学生观察著名的近代实业家张謇企业的兴衰情况,由此提出一组问题:①张謇创办实业开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创办实业的目的是什么?当时创办实业有何有利条件? ②张謇企业的辉煌时期是什么时候?是哪些有利因素推动张謇企业走向辉煌? ③张謇认为发展实业应重点放在纺织和钢铁业上,这一主张实施情况如何?为什么? ④张謇企业的没落开始于什么时候?是哪些因素阻碍张謇企业的发展? 然后学生分组思考、讨论、探究问题。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心得体会,展示研究成果。最后学生归纳、总结,得出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衰的历史进程及其原因的一般规律性的认识。

2、观点辩论型其课堂教学的组织程序是:(图三)

提出问题

分组辩论

合作探究

总结提高

例如:在学习《鸦片战争的影响》这一课时,课前教师先提出问题“我们究竟是要感谢鸦片战争,还是要谴责鸦片战争?”学生就此问题分组作辩论准备(查资料、思考、讨论);上课时学生分组辩论(正方:感谢鸦片战争;反方:谴责鸦片战争);在辩论的基础上,由教师或学生代表作总结,学生的思想认识有很大提高。

3、史料考证型其课堂教学的组织程序是:(图四)

呈现材料

提出假设

考证材料

检验假设

形成结论

例如:在学习《义和团运动》一课时,上课之初,教师先呈现一段材料:秋瑾《精卫石》弹词:“义和拳闯成大祸难收拾,外洋的八国联军进北京。”引出问题:“你认为这种看法符合历史事实吗?义和团运动究竟是爱国还是祸国?”在探究这一问题时,学生首先要考证材料的真伪: “这是不是秋瑾《精卫石》弹词?”然后提出假设:“这种看法不符合历史事实;义和团运动是爱国的。”本课学完后学生肯定了自己的结论。

(三)提出了中学历史发现式教学模式的学生学习评价体系

学生的学习评价是历史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反馈、调控教学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功能。对于学生的历史学习,以往基本上都采用单一的评价方式,即定

时闭卷考试的方式,而且是一次考试一张卷子定成绩。这种评价方式的弊端和局限人所共知。用它来评价传统历史教学就存在诸多问题,而如果用它来评价特别重视学习过程的发现式教学就更不适宜了。因而,发现式教学需要新的历史学习评价体系。如何构建与发现式教学模式相适应的学习评价评价体系呢?2003年国家教育部最新制订并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为构建发现式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我们必须关注学生发展的三个方面: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调“三维”目标,是为了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能力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在研究工作中我们不断探索、总结,在新课程所规定的评价原则、评价方式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中学历史发现式教学模式学生学习评价体系。

我们对学生的考核、评价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学生学习成绩用这四个部分按不同的比例综合而成,见下表:

中学历史发现式教学模式学生多元评价表

说明:1、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情况占10%;知识能力测试(书面考试)占70%;学生参与课外活动占10%;学生完成作业情况占10%。

2、课堂表现、课外活动、作业情况,实行等级制,可以加分奖励;考核等第为优、良、合格三等,分别加5分、4分、3分。

3、知识能力检测中,单元、期中、期末测试分别占10%、30%、30%。

4、“其它”包括,乡土史调查、历史小故事、历史剧场、历史辩论会以及参观访问等多种形式。

总之,我们采用了多种方式和方法对历史教学效果做出科学的评价,使评价不仅能了解学生历史学习中各方面的发展水平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实际操作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对这些评价方法进行灵活运用,有时也将几种评价方法结合起来加以使用,真正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四)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1、学生主动探究历史问题的意识增强

过去上历史课时,学生不敢提问,也不会提问;实行发现式教学模式后,学生不但敢于提问,而且善于提问,甚至敢于质疑教材的权威结论。比如:在一般人的眼中,北洋军阀政府是一个卖国政府,把凡是与北洋军阀政府有关的活动都加以贬斥、批评;而在学习《五四爱国运动》一课时,学生依据北洋政府派出的外交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明确要求收回山东的权利,驳斥日本的无理要求,顶住英美压力,以各种方式据理力争,在交涉无效的情况下拒签和约的有关材料后,得出了自己的结论:北洋军阀政府外交代表团的这种不畏强权,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捍卫民族尊严的行动是值得肯定的,是爱国的。

2、提高了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普遍地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补充大量的具体生动的材料,创设历史情境;课堂引入时事论坛、历史话剧、精彩谜语、IQ擂台、分组辩论等生动活泼的形式;课堂气氛民主和谐;课外活动丰富多彩,各年级都成立历史兴趣小组,组织了时政讲座、历史故事会、历史小报、历史小论文评比、仿制文物、进行乡土史调查,到革命纪念地和历史文化名城参观。四年来,学生有980多人次参加历史兴趣小组,仿制了50多件历史文物,编写了《刘胡兰宁死不屈》、《昭君出塞》、《大泽乡起义》等历史小剧本6个。这些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如C0204班宋志彪同学学习成绩一般,但动手能力强,老师对他制作的赵州桥模型进行充分肯定,从此学习历史的兴趣大增,课堂上积极主动,历史成绩进步显著。

3、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实行历史发现式教学模式教学以后,学生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比如:在学习《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这一课时,教师讲到“一五计划”时,联系株洲乡土史内容,指出株洲市是当时国家重点建设的八个工业城市之一。当时学生就提出一个问题:当时毫不起眼的株洲为什么能吸引国家决策人的目光,成为国家重点建设工业城市呢?这一问题的提出表明:学生关注自己的家乡建设,热爱家乡,也是一个很有价值的创新问题。执教教师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就此问题进行了探究,最后学生得出了结论:因为株洲当时有许多的优势:①交通便利,得天独厚;②周围矿产资源丰富;③气候温暖;④附近物产丰富;⑤政治因素为将军之乡。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创造性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反映出了学生具有较强的分析、解决历史学科问题能力。四年来,学生共撰写了《中国为什么要抗美援朝?》、《如何看待建国以来的成绩和错误?》等历史小论文200多篇;撰写了历史调查报告200多篇;开展《中国古代酷刑史研究》、《端午节传入日本成为男儿节的历史》、《康熙的死因》等历史学习研究性课题85个。

4、学生的历史学习成绩有显著进步

由于实施中学历史发现式教学,参与研究的老师所教的班, 历史成绩都有显著的进步。近四年来,课题组成员李平军、龙梦娜、龚华、江艳红等老师所带班级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很大提高,学习成绩在年级名列前茅。2001年高一期中考试中,龙梦娜老师所带205班人平82.56分,超过平行班级8.5分。在2003年上学期的期中考试中,江艳红所教的C0204班班平均达90.07分,成绩优异。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来,我校学生的历史毕业会考、高考成绩均在全市名列前茅,这一情况表明本课题研究对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起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5、协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增强

由于中学历史发现式教学模式在学习过程中强调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强调合作探究,并为学生的合作探究创造了许多机会,因此学生的协作精神与合作意识大大增强。如:这四年来学生的85个历史研究性学习课题绝大部分就是由学生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完成的,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另外,我们在课题研究实施期间,利用读报课或者课前5分钟组织“时事论坛”,由学生自主确定主题,收集资料,组织讨论;教师在教学中也特别注意联系时事热点问题进行讲解。通过这些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现实,使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明显增强。G201班历史课代表邹俊同学在总结本班“时事论坛”的活动时,写到:“这些活动使我们更加关心时事,走出了封闭的天地;更加关注现实社会,学会了心忧天下;更加关心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明白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责任!”

(五)促进了研究人员的专业化发展

1、促进了研究者教学观念的更新

在课题研究中,课题组成员克服了传统教学的不足,教育观念实现了“四个转变”:①教学目标由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向以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塑造学生良好人格为中心转变。②教学活动的中心由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学生的“学”、学生的发展是师生教学活动的中心和最终目的。③师生角色发生了转变: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教学活动的主宰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示范者、指导者、促进者;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被灌输的对象、教学活动的从属变为学习过程的发现者、参与者、探索者,成为学习活动的真正主人。④教学场所由以课堂为唯一教学场所向课堂内外相结合转变,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

2、提升了研究人员的理论水平

四年来,课题组成员形成了定期研讨的制度。组织教学理论学习,坚持进行集体备课,进行课堂教学观摩,把理论上的认识付诸实践,因而理论素养获得很大提高。撰写的论文有3篇在教学杂志上公开发表,另有51篇在省、市论文评比上获奖。其中:江艳红老师的《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5篇论文在省市级以上刊物发表; 傅战来老师的《历史教学创新教育刍议》等4篇论文在国家级论文评比中获奖; 李平军、龚华老师的《中学历史发现式教学初探》等8篇论文在省级论文评比中获奖;另有12篇论文在市级论文评比中获奖。龚华老师参加的省级课题《运用电教手段改革教育方法,培养高质创造型人才》获省二等奖。

3、提高了研究者的教学能力

四年来,课题组教师把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对中学历史发现式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的同时,又把中学历史发现式教学的理论运用于历史教学中。李平军、龙梦娜、江艳红、吴晖等老师参加各级教学竞赛获省一等奖2次,省二等奖1次,市级奖5 次,校级奖5次;李平军、龙梦娜等老师承担市级公开课12次,校级公开课16次。2002年,刚调入深圳市某中学的前课题组成员吴晖老师运用发现式教学模式执教的《丝绸之路的开辟》一课,在中国教育学会中学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年会上展示获得了好评,并在中央电视台科技·教育频道向全国播出。与此同时,课题组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得到提高。四年来,课题组成员制作了与现行高中历史教材相配套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全一套;在湖南省和株洲市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评比中, 李平军、龚华、龙梦娜、江艳红、吴晖等老师获省级奖共11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