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运作机制

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运作机制

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运作机制
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运作机制

资产证券化就是将原始权益人(卖方)不流通的存量资产或可预见的未来收入构造和转变成为资本市场可销售和流通的金融产品的过程。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是指资产的卖方(商业银行)将已发放的各类抵押贷款、信用卡贷款、消费信用贷款以及由于各种原因形成的部分不良资产贷款,进行清理、估算和考核,根据证券化目标确定资产数,汇集成一个资产池,销售给一个特定的交易机构(特殊目的载体SPV,即资产的买方),通过真实出售达到破产隔离的目的,商业银行对售出资产不再有要求权,出售的资产也不列入商业银行破产财产的清算范围之内。资产售出后,由SPV对资产池进行重组、托管等交易结构的完善,经信用增级,提高资产证券的发行信用等级,由发行评级机构评级后就可以由事先约定的承销商在资本市场上公开发行证券,发行成功就可以到交易所挂牌交易。SPV获得发行收入后,向商业银行支付购买原始资产池的价款。证券化后原始资产的管理和现金流管理可以委托信托公司由SPV亲自管理,并承担证券到期还本付息及支付证券化过程中各项服务费的责任。

一、宏观经济运行的巨大变化是推动资产证券化在商业银行运作的决定因素

资产证券化在亚洲的推广主要源于金融风暴的冲击。1997年至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使亚洲许多国家的经济萎缩,货币贬值,外汇储备消耗殆尽,外资撤离。商业银行的资本金比率下降,经营风险和坏账比率增加,可贷资金减少。资本市场因资金来源枯竭急剧萎缩。世界评级机构对亚洲各国的主权评级一降再降,使这些国家的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上也难筹集资金。但是,要使经济恢复必须大量的资本投资,包括日本、韩国、中国香港、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等国和地区的金融企业运用资产证券化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从1996年至1998年上半年,通过公开方式发行的资产支撑证券超过30亿美元,通过私募方式发行的就更多了。资产证券化在亚洲发展的形式多样,如从属抵押债券、贸易应收款证券、汽车贷款租赁应收款证券,还有一些创新形式,如与商品相关的组合结构债券(CLHDS)。

从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状况来看,至1996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大部分集中于经营效率低下的国有企业,不良贷款率平均达22%,但是贷款损失准备金率不足0.6%,资本充足率平均不到5%(银行不良资产剥离以前),巴塞尔协议要求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为4%,附属资本充足率为8%。虽然1999年国家组建四家资产管理公司,从国有商业银行剥离13000亿不良贷款;1998年国家向“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补充资本金2700亿元,2003年向中行建行注资450亿美元,使国有银行资本、资产状况有所改善。但是剥离出去的不良贷款大部分还没有处置,已处置的不良资产现金回收率仅为20%左右。这几年房地产热、汽车热使大量新增信贷资产流入这些行业,住房抵押贷款和汽车消费贷款具有周期长、周转慢的特点,而现在的利率水平正处于历史低点,预期利率将会上涨,这类贷款未来会有成本—收益不匹配的潜在风险。综观世界各国银行危机产生的根源,许多都是在房地产热过后经济泡沫破裂使银行贷款无法收回造成的。因此,我国商业银行急需尽快优化贷款结构,提高资产流动性,化解利率敞口风险,这些要求正是资产证券化具有的客观属性,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引入资产证券化将是

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运作机制

杨波

(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江西南昌330013)

摘要:资产证券化是一种操作复杂、设计精巧的金融创新工具,它的本质和特性非常适合商业银行用于资产经营管理,正确运用资产证券化可以提高现金回报率、资产回报率和股本回报率,降低资本要求、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利率敞口风险,但运作不当也会产生新的风险。

关键词: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风险;运作机制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69X(2005)08-0062-63

收稿日期:2005-07

作者简介:杨波,就读于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硕博论坛《金融与经济》2005年第8期62

必然的选择。

二、资产证券化在商业银行资产管理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可以分为正常资产证券化和不良资产证券化。

这两种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方式对银行经营管理起到优化提高的作用,其运作机制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证券化可以提高商业银行资产流动性,规避利率敞口风险

利率缺口分析和存续期分析理论表明,资产负债期限的不匹配,“短存长贷”,在利率上升时,其资产净值将会下降,银行净利润损失。银行可以通过缩短资产期限提高利率敏感性,或延长负债期限以降低利率敏感性来消除利率变动的影响。但是缩短贷款期限可能会错失一些期限长、效益好的项目,而延长存款期限势必提高存款的成本,二者似乎都不可取。我国自实行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以来,存贷款利率已降到历史较低水平,2004年10月19日一年期存款利率提高到2.25%,而当年的通涨率为3.5%,其实利率已为负数,国家的经济政策从扩张型转为收缩型,预期未来利率有上升冲动,商业银行势必会因利率缺口风险的爆发面临巨大损失。

资产证券化能够以部分银行长期资产(如不良资产和长期性住房抵押贷款)作担保,在资本市场上出售证券,短期内实现现金回流,缩短了资产的利率期限,降低银行资产负债比例,从而降低流动性风险和利率敞口风险。

(二)资产证券化可以提高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降低银行信用风险

采用资产证券化处置不良资产,由于不良资产质量低下,以其作担保发售证券必须打折,资产处置损失要由政府、银行和社会公众共同承担。政府一般以直接注资的形式增加银行的资本金,从增加分子的角度提高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银行以不良资产作担保发行附属抵押债券收回现金,可以增加银行的附属资本,提高附属资本充足率。

采用资产证券化银行正常资产时,通过真实出售将这些资产从银行资产负债表上剥离,银行不再对这些资产有追索权和控制权,减少银行的信贷资产,降低对资本的需求,从减少分母的角度提高资本充足率。

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提高,一是当银行破产时可以提高对储户的偿付水平,另外由于银行持有大量的股权资本,一旦运营失败将会损失惨重,因而银行更倾向从事低风险活动,从而减少银行经营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增强银行的信用。

(三)资产证券化为银行提供了一种新的融资渠道,可以减少银行融资成本,增加银行价值

传统的银行业务就是吸收存款——

—形成银行的资金来源,发放贷款——

—形成银行的资金占用。目前我国银行的资金来源基本还是单一的传统吸存方式,资产证券化释放银行的资金占用,扩大银行资金来源,达到在资本市场融资的目的。资产证券化降低银行的融资成本,主要是可以减少信息成本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证券化过程中银行应将合同标准化并进行信息披露,评级机构的评级技术可以减少投资者获取信息的成本,促进证券成功发行,信用增强技术可以提高证券发行价格,增加证券化收益。

三、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到,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经营管理有很大的帮助,起到转移风险增加融资渠道的作用,但资产证券化本身也会产生新的风险,对银行盈利和资本要求产生负面影响证券化手段的运用不合理也可能给银行带来新的风险,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可能的潜在风险包括:(1)在银行资产剥离时可能会出现对资产池价值评估不准确,价值高估会使后期的资产组合和证券的信用、发行出现困难,甚至造成证券发行失败;价值低估又会造成银行的资产损失,降低银行利润,使国有资产流失。

(2)不良资产的剥离可能使银行更倾向风险运行,导致道德风险问题。证券化的杠杆作用使银行只需很少的资本就能够支撑不断扩大并证券化的资产,使银行过度依赖资本市场获得资金,甚至过度扩大贷款规模,一旦证券化链条断裂,银行就会面临流动性和资本不足的风险。

为防止资产证券化带来的新风险,商业银行应尽快吸收、培养一批精通资本运作的专门人才,在进行证券化时制定周期适度的融资计划与风险控制机制,加强流动性管理和自我约束,根据审慎原则运作,保持能充分吸收证券化过程中各种风险损失的资本规模。

参考文献:

1.王开国.资产证券化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12).

2.李曜.资产证券化——

—基本理论和案例分析.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12).

3.周月秋.关于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问题的思考.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4).

4.彭惠,李勇.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收益分析与风险管理.国际金融研究,2004,(4).

(责任编辑:柳翠)

硕博论坛

《金融与经济》2005年第8期

63

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分析

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可行性分析 ——建设银行资产证券化分析╳╳╳学院╳╳╳专业╳╳╳(学生) (指导教师:╳╳╳(教师)) 摘要:资产证券化是20世纪最重要的金融创新工具之一,它的诞生对商业银行完善自身资本充足率、改善资产质量、增强流动性有着重大的意义,同时也为商业银行提供了一种新的融资方式。 21世纪初,我国金融领域展开了全面的金融体制改革,这也是一次我国商业银行走向市场化、企业化经营的真正意义上的改革。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为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而且我国商业银行长期以来一直面临着大量流动性差的信贷资产问题。因此,各商业银行纷纷寻找更加有效的金融工具来完善自身的经营能力、改善资本质量。于是,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创新型的金融工具在九十年代被引入我国,并逐渐在国一些领域得到应用。 2005年,随着国家对信贷资产证券化相关法规的颁布,这种金融工具纷纷被各家商业银行青睐,并进行尝试。2005年12月15日,中国建设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同时推出了信贷资产支持证券,这是我国首批政策法规下的资产支持证券。作为2005年最重要的金融创新之一,这两只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启动,标志着我国资产证券化已经进入了实施阶段。 关键词:资产证券化、商业银行、信贷资产、信用增级

一、背景及研究的意义 资产证券化是1970年以来全球金融领域最重要的创新之一,由于其具有破产隔离、信用提升以及设计灵活等优点,因此相关产品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已

经成为发达国家商业银行解决长期贷款风险高、流动性差等问题的主要手段。 从上个世纪60年代末开始,以利率自由化程度扩、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度宣告结束、两次石油危机导致的石油价格飞涨、《巴赛尔资本协议》的实施等为代表的新金融秩序的浪潮给银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为了控制利率、汇率导致的价格风险以及信贷自身流动性风险、保持商业银行稳健经营,银行不得不开始寻求更为有效的金融工具。于是,新的风险管理工具在金融业务自由化和金融管制放松的环境下开始萌生。1968年美国国民抵押协会为了摆脱储蓄存款大量提取所造成的流动性困境,将经过联邦住房管理局保险的面向中低收入居民的贷款作为基础资产首次公开发行“过手债券”,这种“过手债券”成为了资产证券化产品的雏形,它的推出改变了银行传统的“资金出借者”的角色,使银行同时具有了“资产出售者”的职能。在80年代,资产证券化的产品、涵和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最初的“过手证券”演变成为当今的“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美国每年住房抵押贷款的60%以上靠发行MBS来提供。目前,用于证券化的资产覆盖租金、专利费、汽车贷款应收款、信用卡贷款应收款、消费分期付款等多种领域,其规模已经成为仅次于联邦债券市场的第二大市场。世界各国也纷纷效仿美国,渐进推行各种适合本土环境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当前已经成为国际资本市场最具潮流性的金融创新产品。 我国的资产证券化进程相对于发达国家起步较晚,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初步探索。从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随着国家信贷计划体系的建立、金融体制改革的开展,我国各家国有银行正式从由过去的专业银行模式向从事提供信贷服务的商业银行模式进行转变。出于自身经营和配合国家信贷政策的需要,商业银行产生了大量的长期贷款,严重牵制了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国家经济环境的

我国互联网+非标金融资产证券化现状及问题探析

我国互联网+非标金融资产证券化现状及 问题探析 作者:陈娜陈秋萍 来源:《探求》 2017年第5期 [摘要]近年来,我国互联网+非标金融资产证券化加速发展,呈现成本低、风险分散化、信用较高、人才专业化等特点。通过与发展较为成熟的“京东白条ABS”(“线下模式”)的案 例比较,可以得出我国互联网+非标金融资产证券化(“线上模式”)存在SPV的缺位、交易结构不完整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通过设置相应的法律制度、设置线上ABS的准入门槛、加强线 上ABS的监管等措施来完善线上ABS的监管机制,促进线上ABS的有序和规范发展。[关键词] 资产证券化;互联网金融;非标金融资产[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8744(2017)05-0114-07 一、我国互联网+非标金融资产证券化的现状特点(一)现状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非标金融资产证券化加速发展。许多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抓住稳定现金流进行资产证券化这个商机,以“非标金融资产证券化”为眼球来吸引投资。非标资产的代表之 一是P2P平台所获得的资金。根据证券日报的消息,截止到2015年12月24日,我国资产证券化规模达到537.21亿元,其中P2P平台也陆续参与资产证券化过程,并有提速之势,规模逾1000亿元。而P2P平台的资产证莠化更多涉及非标金融资产,通过将其与标准化靠拢,形成优 质的项目,作为优质的基础资产打包成证券,再卖给投资者,资产证券化业务在金融市场起着 关键作用,可以分散风险和扩大资金杠杆的比例,是迎合市场需求的产物。 资产证券化从产生到现在被作为金融创新工具,结合互联网的发展,将两者互相融合,在 金融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与作用。通过理解资产证券化的产生、现状、发展趋势、基本概念和 主要分类,掌握其基本操作流程,通过理论上学习,对资产证券化有深刻地理解。资产证券化 的操作流程包括了 [收稿日期]2017-6-12 [基金项目]2014年度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 目“福建省地方政府的债务可持续性及其财政脆弱性研究”(2014C030) [作者简介]陈娜(1983-),女,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经济与法学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金融体系(福建福州,350117);陈秋萍(1994-),女,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经济与法学系学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金融学(福建福州,350117)。 监督审核流程,具体操作流程,其中具体操作流程包括准备阶段、执行阶段、发行阶段及 后续的管理阶段。之后更加注重利用其原理和技术,通过资产重组、风险隔离、信用增强等方 式来设计与组合多种创新型理财产品,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对国民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从而满 足投资者的不同需求,有效地增加了证券发行人的融资手段,对推动世界各国的金融业和国民 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不断地自我改革,促进金融业建立新的约束机制和金融环境,促进金融行业自身的整合,适应国家经济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京东白条”、“蚂蚁花呗”、“趣分期”、“快贷”和“买呗”等新兴模 式的出现,非标金融资产证券化迎来新的发展阶段。在互联网的发展下,可将资产证券化(ABS)划分为线上ABS和线下ABS。利用互联网金融平台实现债权资产转让以发行和交易网络化证券 的资产证券化创新模式划分为线上ABS,其模式为:“网贷债权资产+P2P平台交易(线上ABS)”,其中“趣分期”是典型代表。线下ABS划分是因为它更多的是联合线下的券商进行证券化的过程,其模式是“互联网小贷资产+券商等机构(线下ABS)”如京东白条等电商网贷平 台联合券商推出的资产证券化项目; (二)特点

各级资产管理公司与商业银行的合作现状

各级资产管理公司与商业银行的合作现状 2012年,财政部、银监会及时下发了《金融企业不良资产批量转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就体现了鼓励加快处置不良的用意。《办法》明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原则上可以依法设立一家资产管理或经营公司参与本省(区、市)范围内不良资产的批量转让工作,并规定购入的不良资产应采取债务重组的方式进行处置,不得对外转让。组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来收购、管理和处置银行的不良资产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国内外金融不良资产管理和处置实践表明,专业的不良资产收购、管理和处置技术,对加快资产处置进度、提高资产回收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受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整体持续反弹回升,光伏、钢贸这两个行业更是遭遇巨大的经营压力,为不良贷款突出行业。江苏、浙江成为银行不良贷款的重灾区,长三角地区的银行机构现阶段管理和处置不良贷款的压力骤增。 借鉴国外商业银行和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成功经验,鼓励新设一些地方性专门处理区域内不良贷款的资产管理公司,将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剥离出来交由资产管理公司来管理,有利于商业银行把精力集中在业务发展上。原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已经积累了不少金融资产处置经验,可以在新一轮不良资产处置中继续保持和创新。新成立的资产管理公司可以采取股份制等多种形式,由国有企业、商业银行和社会投资以及外资共同参股或者设立民营资产管理公司,既可以吸收大量涌入我国的外资、吸引滞留地下金融体系的我国民间资金,又有利于化解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包袱、及时补充商业银行运营资金,还可以满足民间资金参与金融市场、分享金融改革红利的要求。上海自贸区内可以设立允许

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问题分析报告

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问题 一、对资产证券化的认识 Gardener认为[1],资产证券化是使储蓄者与借款者通过金融市场得以部分或全部地匹配的一个过程或工具。在这种安排下,开放的市场信誉(通过金融市场)取代了由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提供的封闭市场信誉。该定义强调资产证券化是一种以市场为基础的信用中介,而与机构中介不同。在这里,“匹配”即指对原以机构中介信用为基础形成的资产进行可转让性的转换处置。 引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定义[2],资产证券化是指:“创立主要由一组不连续的应收款或其他资产组合产生的现金流支持的证券,它可以为固定的或循环的,并可根据条款在一定的时期变现,同时附加其他一些权利或资产来保证上述支持或按时向持券人分配收益。”从经济学的角度,我们可以将其简单理解为:创立以收益性资产为担保的可转让性证券的过程。 彦、银旗认为[3],资产证券化是金融证券化的高级形式。从广义上讲,资产证券化包括一级证券化和二级证券化。在证券化发展的初级阶段,资金短缺者通过在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上发行证券来融资,以取代银行信贷等间接融资手段,所以又被称之为融资证券化。目前资本市场上所称的资产证券化是指二级证券化,即把缺乏流动性但具有预期未来稳定现金流的资产(通常是贷款和应收帐款)汇集起来,形成一个资产库,通过结构性重组将其转变为可以在金融市场上

出售和流通的证券,据以实现融资的过程。 何小锋、伟认为[4],资产证券化和一级证券化有着本质差别。其中最主要的一点是两者具有不同的“发债基础”。区别于以资产所有者的整体信用为担保的一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以特定资产作为发债基础。这种基础资产围上的区别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到偿债现金流的风险和收益,进而影响到证券化交易结构的架构以及破产隔离、信用增级和资产负债表处理等一系列重要问题。 廖乙凝等认为[5],作为一种具体金融创新的资产证券化与战后世界金融领域的证券化发展趋势不同,后者的含义更为广泛,前者是后者的具体表现之一。资产证券化把原本不易流动的资产转换为证券,通过实施精巧的现金流分割与重组技术,原始资产的风险和收益亦相应地得以分割和重组,从而实现将风险分散给那些最能深刻理解也最适于吸收这些风险的市场参与者,而收益也分配给出价最高的市场参与者,金融市场的融资效率由此得以大大提高。 二、我国银行业资产证券化的背景 吴晓求认为[6],经济金融化、金融证券化是21世纪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的必然趋势。在这一背景下,新世纪全球经济将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征。经济体系之间将更加开放、更富有流动性,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经济运行的轴心发生转移,实质经济与符号经济(虚拟经济)的关联度逐渐减弱,经济发展中金融杠杆的作用明显加强;社会财富的形态也在发生重要变化,财富的物质形态逐步淡出,资产或财富的

最新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资产配置现状的深层分析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资产配置现状的深层分 析 我国国有商业目前的资产配置较为单一。从存量资产配置上来看,债券资产持有比例较低,信贷资产的持有比重较大;在信贷资产的持有结构上,又存在倚重中长期贷款的趋势,短期贷款占比下降较快;从增量资产配置上来看,风险资产的比重较大,而无风险资产的投资比重又相对较小,而且在总体风险承受上存在国有信用担保下的风险倾向。由此可见,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配置存在整体的失调与扭曲。这种失调与扭曲的原因又是什么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两点:(一)分业经营的内生制度约束 (二)国有企业与国有银行的体制共存因素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奉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国有银行的地位无非是国家的出纳,没有任何事关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的要求。因此,在这种背景下,国有商业银行的首要目的就是服从与服务于国家的战略需要,将国内相对有限的资金集中到国家重点建设中去。而这些重点建设的存在形式大多是国有企业。因此,国有商业银行在80年代至1993年之间的主要任务就是在国家财政的计划下,执行国家信贷计划和规模控制,将资金分配给进行重点建设的国有企业。至于资金的使用效率以及安全并不是国有专业银行考察的重点。 反过来,从国有商业银行自身来看,由于产权不清晰,所有者主体缺位,国有银行经营者代府管理职能,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政府很难对大量不良资产产生的原因进行归类。因此在预算软约束与寻租动机的趋势下,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者极易发生“败德”行为。因此,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在93年之前国有

商业银行会滋生那么多的不良资产。同时,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国有商业银行为什么不愿寻找其他可开发资产的原因。由此可见,国有商业银行与国有银行的体制共存以及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模糊背景从根本上决定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配置框架。这也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资产配置单一深层次原因。 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配置问题,不仅是一个复杂的技术问题,而且是一个复杂的制度问题。它既有来之于国有商业银行内部资产管理思路陈旧的束缚,也有现有分业经营模式的制约和深层体制问题的困扰。因此,它的解决需要从这两大方面进行着手。一方面,需要资产投资边界的突破,在化、票据化方面有所拓展,实现资产经营范围的多样化与分散化;另一方面,需要制度边界的突破,在股份制改造、公司治理以及政策性业务的彻底分离方面有所举措,实现国有商业银行资产配置内在激励机制的正常运行;一方面,需要资产管理思路的改进,在资产营运、业务创新方面有所提高,在安全性、盈利性、流动性三维空间中实现资产配置的最优权衡;另一方面,需要外部监督的改进,在最低资本要求、透明度、外部信用评级等方面有所提高,实现国有商业银行资产配置外部环境的规范。值得一提的是,国有商业银行的累积的大量不良资产是困扰国有商业银行存量资产优化配置一大难题。在现有背景下,要真正实现国有商业银行资产的优化配置,首先必须做好不良资产的存量重组和增量防范工作,这是实现国有商业银行资产优化配置的基本前提。 参考资料: [1]万解秋,论商业银行的经营与资产结构的多元化,《金融研究》,1996年第6期; [2]于良春、鞠源,垄断于竞争:中国银行业的改革与发展,《经济研究》,1999

XX农商行银行市场风险压力测试管理办法

江苏江南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市场风险压力测试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江苏江南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行”)市场风险压力测试管理,根据《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商业银行压力测试指引》、《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江苏江南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风险管理政策》等有关政策法规及本行相关制度规定,结合本行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压力测试是指市场风险压力测试,是一种以定量分析为主的风险分析方法,通过测算银行在遇到假定小概率事件等极端不利情况下可能发生的损失,为采取必要措施提供量化支持。 第三条市场风险压力测试的主要目的: (一)损失分析:分析个别风险因子或某些风险因子集合发生极端不利变化对市场风险投资组合造成的潜在损失,测算极端历史情景下市场风险投资组合可能遭受的重大损失,本办法中,如无特殊说明,市场风险投资组合指的是交易账户投资组合; (二)监管沟通:为监管机构提供必要的监管信息,协助监管机构了解银行的市场风险状况和市场风险抵御能力。 第四条市场风险压力测试是本行风险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为充分发挥压力测试在评估本行风险承受能力和制定风险缓释策

略方面的作用,本行压力测试应遵循以下方面: (一)董事会及其风险管理委员会、高级管理层及其风险控制委员会应定期审查压力测试方法及结果; (二)应在人才配备和IT基础设施方面投入足够的资源; (三)应建立压力测试方法和实践的完整文档记录。 第二章职责分工 第五条高级管理层及其下设风险控制委员会履行市场风险压力测试管理职责,主要职责包括: (一)市场风险压力测试的管控; (二)确定市场风险压力测试管理办法; (三)确定市场风险压力测试方案; (四)审阅市场风险压力测试报告; (五)确定压力测试重大影响指标; (六)高级管理层权限内的其他相关事项。 第六条本行风险管理部作为市场风险压力测试牵头管理实施部门,主要职责包括: (一)牵头管理全行市场风险压力测试,负责定期和不定期对交易账户进行压力测试; (二)拟定市场风险压力测试管理办法; (三)拟定市场风险压力测试方案; (四)整理汇总市场风险压力测试报告; (五)拟定压力测试重大影响指标; (六)高级管理层要求完成的其他有关市场风险压力测试事

互联网金融面试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互联网金融面试 篇一:互联网金融题目答案 第一题:请推荐并介绍一个互联网金融案例,要求:1、目前真实发生,2、同类模式尚未大发展,3、你认为该模式代表了未来的方向 【“阿里小贷”的资产证券化模式】 “如果有一个稳定的现金流,就将它证券化。”美国华尔街的这句名言,非常清晰地表明了资产证券化在金融中的地位。所以,笔者认为,随着国内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日渐深化,所有在互联网金融行业沉淀的资金均将进行各种各样的金融资产转变,这种转变必将使资产证券化成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的一座金矿。 背景情况:阿里小贷现名为“蚂蚁小贷”,是属于阿里巴巴筹建的蚂蚁金融服务集团旗下的重要业务之一。其主要利用自身阿里巴巴、淘宝、天猫平台内积累的海量交易数据为依据放贷,为小微企业和网商个人创业者提供互联网化、批量化和数据化的小额贷款服务。截至20xx年3月底,蚂蚁小贷已经累计为超过70万家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需求,累

计投放贷款超过1900亿元。然而,由于小贷公司不得吸收 公众存款,且融资的杠杆率也受到不得超过50%的要求,阿 里能够获得的直接贷款融资非常少,为了支撑百亿元的贷款余额,突破贷款资金不足对于阿里小贷的制约,其开始尝试资产证券化道路。 模式架构:阿里小贷通过东方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作为计划管理人设立专项计划发行资产支持证券,根据不同的风险、收益特征,专项计划分为优先级(75%)、次优先级 (15%)、次级(10%)资产支持证券。其中优先级与次优先级资产支持证券向境内合格机构投资者发行,次级资产支持证券向阿里小贷定向发行,同时担保公司为优先级和次优先级资产支持证券的本金及收益提供担保和补充支付。(具 体结构见下图) (图片来源:海通证券研究所) 优势与风险:笔者认为,依托于阿里巴巴整个电商环境的阿里小贷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首先,阿里小贷的基础资产是面向阿里巴巴、淘宝商城、天猫商城平台上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放贷款形成的债权。小额信贷资产规模大,高度分散、每笔金额小、期限短、不良贷款率低,整体质量好,风险分散。其次,由于阿里小贷掌握着借款人在支付宝系统下的全部财务数据以及在电商环境中的交易、物流、库存以及信用数据等,通过对于大数据下具体信息的挖掘和分

商业银行固定资产管理办法

**商业银行固定资产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商业银行(以下简称本行)业务发展需要,加大固定资产管理力度,发挥固定资产投资效益,根据《金融企业财务规则》等相关制度,结合本行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固定资产管理的对象是指本行拥有产权或使用权的固定资产,包括固定资产购建(含新建、改建、扩建、抵债资产自用,下同)、租赁、修理(含装修)、清理、报废等。 第三条固定资产管理由总行统一组织实施,财务预算部具体负责固定资产财务核算及日常事务。 第四条固定资产应合法取得,及时入账、账实相符。 第二章固定资产购建申报条件 第五条固定资产购建应遵循“统筹规划、预算管理、效益优先、促进发展”的原则,实行比例控制,分级管理,全行固本率控制在40%以内。 第六条购建营业办公用房的申报条件: (一)无营业用房或面积小影响业务发展的; (二)经有权质检部门鉴定为危房或地处险区的; (三)被纳入规划拆迁范围(含因部分拆迁而需改建的); (四)其他因业务发展需要购建和装修的。 第七条购置业务用车和运钞车的申报条件: (一)无法满足运钞或管理需要的; (二)业务用车配置不足的; (三)现有车辆超过使用年限,或严重损毁无法使用被有权部门鉴定为报废的。 第八条购建其他固定资产的申报条件: (一)拓展业务、提高和改善服务水平而必须购置的计算机软硬件设备等; (二)安全防范需要必须配备的; (三)职工教育、培训或提高办公效率所必须的; (四)符合统一规划要求的; (五)其他因业务开展所需要购置的。 第三章固定资产购建计划与审批 第九条纳入固定资产核算的项目均需总行审批购建。报批程序为立项申报,立项回复,正式申报,正式批复。 第十条固定资产购建立项: (一)固定资产购建必须坚持“效益优先、总量控制、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 (二)固定资产购建(含房屋装修)实行年度预算管理,支行(含总行营业部,下同)年度固定资产购建计划应于年初的1月15日前上报总行。 支行上报的固定资产购建计划是总行安排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依据,凡年初未向总行申报固定资产购建计划的项目,原则上不安排相应的当年投资。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证券化风险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证券化风险 摘要: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各国商业银行为了确保自身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生存和持续发展,纷纷推行了资产证券化业务,从而改善了自身的经营情况。作为一种创新金融工具,资产证券化可以分散发起人风险,却不能消除其自身风险。正是因此,近年来,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引发资产证券化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本文分别综合分析了资产证券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现状、面临的障碍和风险,提出相关解决措施。 关键字: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风险 前言 资产证券化最早出现于20 世纪70 年代的美国金融市场,是20 世纪70 年代以来世界金融领域最为主要的和发展最迅速的金融创新之一,其使用非常普遍。 所谓商业银行的资产证券化,是商业银行将流动性不足但具有未来现金流量的贷款或其他信贷资产包装成流动性强的证券,并辅以信用增强措施,通过证券发行方式出售给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者。由于我国经济环境与制度等方面还不够成熟,我国的资产证券化风险问题则更加突出。 一、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现有的众多国有商业银行由于过去旧的体制的原因,现阶段遗留下来许多问题,而要想对我国的商业银行所面临的诸多问题进行彻底的解决,要想使我国得商业银行在未来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银行资产证券化是很必要的。 存在缺陷: 1、资产支持证券的供给不足

资产证券化最重要的前提条件是被证券化的资产必须具有良好的未来预期收益,要有未来持续的现金流量作为保证。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资产证券化的根本动机是解决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而这些不良资产信贷资产基本上是以国有企业负债及由此形成的企业资产形式存在,且多数是信用贷款,没有任何形式的抵押和担保,因此,当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大部分不良信贷资产难以满足资产证券化的条件,甚至与资产证券化的质量要求相去甚远。 2、信用评级制度不完善,缺乏规范的金融中介机构 对证券化的资产进行信用等级评定是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公正、公平的信用评级可以为资产证券化提供充分的市场信息,促进资产证券化的顺利进行。然而目前我国的证券评级业务运作很不规范,信用评估不细,信用评级透明度不高,没有一个同一的评估标准,缺少资质的从事信用评级的专业机构。 3、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资产证券化发展缺乏法律规范与保障 资产证券化的过程牵涉到众多的交易主体,包括商业银行、资产管理公司、投资银行、担保机构、信用评级机构、机构投资者等,其交易结构复杂,必须有相应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来规范其运作。而我国现有的相关立法难以指导资产证券化的正常开展,同时缺乏资产证券化方面的专门法律或行政法规对资产证券化的从业机构的组织形式、证券化资产的组合、收益的来源和分配进行严格的规范,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二、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风险 资产证券化的风险是由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或主体对环境信息把握的不完整性而产生的行为或结果与主体事前期望发生偏差的情况。虽然资产担保证券是一种具有投资级别的证券,风险低于非抵押的公司股票。但是,由于资产证券化过程中涉及不同的主体,过程复杂,加之外部经济环境的复杂多变,信息不对称引发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都会在不同程度上使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多样化、复杂化。

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创新和发展

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创新和发展 一、我国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在过去十年取得快速发展 过去十年来,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居民投资需求日趋旺盛的时代背景下,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凭借其自身渠道优势和资产获取能力得到快速发展,一是满足客户多元化投资需求,提高了国内居民财产性收入,二是丰富商业银行客户服务工具,提升了商业银行市场竞争力,三是延伸商业银行与非银金融机构的合作链条,推动了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 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也在不断调整、优化经营理念,通过构建多样化的产品形态以及多元化的资产组合,逐步回归代客业务本质。 一是加大净值型产品的发行力度。根据全国银行业理财产品登记系统2014年上半年理财报告,1-6月,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中,开放式净值型产品实现资金募集1.17万亿元,同比增幅高达174.53%。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这种变化,实现了理财产品的价格波动,直观反映投资管理能力,有利于逐步打破产品刚性兑付。 二是加大标准化、市场化资产的配置力度。同样来自于全国银行业理财产品登记系统报告数据,截止6月末,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余额达到12.65万亿,但整个市场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投资占比已经降至22.7%,远低于监管部门允许的35%上限。与此同时,商业银行对于债券及货币市场、银行存款等标准化资产加大了配置,并开展尝试资本市场业务、衍生业务。上述变化反映出各大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已经在悄悄启动主动转型,不再依赖于非标资产的投资收益。 同时,商业银行总行纷纷设立专职资产管理部门为业务的转型与

推动提供组织保障。今年4月,银行组建成立了总行一级部门资产管理部,定位于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的职能管理部门,统一负责全行客户资产管理产品设计、成本核算和风险管理,并率先实行了风险派驻制,内设风险管理处作为总行风险管理板块的派驻部门,负责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的风险审查审批、风险监控及投后管理等工作。 我行已经将资产管理业务定位为全行战略性业务,一方面银行理财是国内利率市场化的替代品,可以帮助银行积累应对利率市场化的经验;另一方面意味着银行收入结构的调整,从原来的存贷利差收入转变为管理客户投资的管理费收入,解决了银行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回报率之间的矛盾、投资管理能力强大和资本有限之间的矛盾,也符合客户希望提高投资收益率的要求。 二、我国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仍处在发展初期,业务空间广阔。 国外商业银行资产管理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资产管理业务已经与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规模相匹配。我们可对比两组数据: 一是欧美银行业的整体情况:2012年末,美国银行业资产管理余额12.7万亿美元,占美国商业银行资产13.1万亿美元的97%,占美国GDP16.24万亿美元的78%。2012年末欧洲资产管理行业管理资产余额达15.4万亿欧元,占欧洲GDP的99%。 二是国际大型商业银行的发展情况:汇丰、摩根大通和美国银行表外资产管理规模分别占其资产总规模34%、66%、39%,瑞银集团更是高达173%。而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理财资产余额大约占银行业总资产的6.75%,占国内GDP21%,这一巨大的差距隐含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和无限的发展潜力。

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业整体盈利增速放缓、不良贷款增加。在这样的新业态下,如何加强资产风险管控、减少新增不良以及持续清收处置不良资产成为了各大银行面临的两大挑战。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创新的银行资产业务,可以有效的盘活许多银行不良资产,完成企业的低成本融资,加快处理不良资产的速度,提高资产处置效率。资产证券化是指将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稳定、可预见现金流收入的资产转换成可以在金融市场出售和流通的证券的行为。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60年代的美国。当时美国国内的商业银行和贷款机构按照一定结构把多笔住房抵押贷款打包组合作为抵押资产发行债券出售给投资者,从而拓宽了融资渠道,增强了资产的流动性,同时给住房按揭贷款等长期信贷开拓了二级市场,这样的运作模式就是现在资产证券化的雏形。 对于银行而言,资产证券化有利于发起者将风险资产从资产负债表中剔除出去,满足资本监管的要求,扩大业务规模。所以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来说,是一条总资产并不会无限扩大,但盈利能力却可以持续增长的路径。对于投资者而言,资产支持证券不是单一品种证券,而是通过对现金流的分割和组合,创造出投资者需要的特定证券品种,具有特定的到期日、偿付结构和收益率,满足不同投资者对期限、风险和利率的不同偏好。适合证券化的资产一般未来现金流稳定、可以预测,且资产的原始资料完整、有效。资产证券化通过资产池进行信用增级,组合资产要比单个资产更具投资价值。住房抵押贷款具有适合证券化的一切特征,住房贷款证券化是资产证券化的首选品种。从国际经验来看,住房抵押贷款是最先被证券化的银行资产,也是目前证券化最彻底的银行资产。而在我国,由于受到监管制度和投资环境的限制,住房抵押贷款的证券化还未能形成规模。 正因为资产证券化对“供需双方”都大有裨益,在美国,资产支持证券是仅次于国债的第二大债券类别,2014年末美国资产支持证券存量规模超过10万亿美元,占债券总存量比重超过25%。最近10年,美国资产支持证券存量规模与GDP的比值都在50%以上。 然而在国内,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却没那么顺利,我国最早于2005年正式启

商业银行银信合作金融服务方案

商业银行银信合作金融服务方案 商业银行根据信托公司的经营特色和资金管理的目标,从资产、负债及中间业务等方面可为信托公司提供产品齐全、操作便捷、灵活实用的一揽子金融服务方案。 一、资产业务 商业银行为信托公司提供的资产业务服务主要包括资金拆借、信贷资产转让、投融资组合方案。 (一)资金拆借 资金拆借是同业金融机构之间融通短期资金的业务。考虑到信托公司可能出现临时资金缺口,商业银行可满足信托公司短期(1天至7 天)资金的临时性周转要求,补充信托公司资金头寸,资金拆借价格为市场水平。 业务流程如下: ⑴商业银行给予信托公司资金拆借额度,在该额度内商业银行可随时满足信托公司的短期(7 天以内)资金拆借需求; ⑵信托公司出现临时性资金缺口时向商业银行提出拆借申请; ⑶商业银行向信托公司划拨拆借资金,信托公司于拆借到期日将资金本金和利息一并划入商业银行指定账户。 (二)信贷资产转让 信贷资产转让是银行与信托公司之间买卖一笔或一组在其经营范围内合规发放、且尚未到期的信贷资产的业务。通过信贷资产转让的合作,双方可达到调节资金头寸,调整信贷结构,优化资产负债比例的目的。银行向信托公司的信贷资产转让主要为卖断型。

卖断型信贷资产转让 卖断型信贷资产转让指双方根据经营合作的需要,信贷资产的卖方将信贷资产的风险与报酬全部转让给买方而不进行回购,以获取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并利用信贷资产的原始利率与转让利率的差价获得收益。信贷资产转让期间,被转让的信贷资产将剥离卖方的财务报表,因此可以达到调整卖方资产结构,优化资产负债比例的要求,同时加强卖方同业资产结构管理及资产流动性管理。 业务流程如下: ⑴商业银行向借款人发放一笔或一组贷款; ⑵发生资产转让之前借款人定期向商业银行支付利息,并由商业银行对该笔资产进行管理; ⑶信托公司对借款人资质进行审核,给予授信,并同意受让商业银行持有的对该借款人的债权; ⑷商业银行与信托公司签署卖断型资产转让协议,将标的资产卖断予信托公司; ⑸信托公司向商业银行支付转让标的价款; ⑹信托公司对受让债权进行管理,定期从借款人处收取利息,到期收回本

商业银行市场风险资本计量内部模型法监管指引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商业银行市场风险资本计量内部模型法监管指引》的通知 (银监发[2010]13号) 各银监局,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现将《商业银行市场风险资本计量内部模型法监管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印发给你们,请《中国银行业实施新资本协议指导意见》确定的新资本协议银行和自愿实施新资本协议的其他商业银行遵照执行。银监会鼓励暂不准备实施新资本协议的银行参照本《指引》改进风险管理。 请各银监局将本《指引》转发至辖内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和外资法人银行。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二0一0年二月二十七日 商业银行市场风险资本计量内部模型法监管指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促进商业银行提高市场风险管理水平,保障商业银行安全稳健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适用于《中国银行业实施新资本协议指导意见》确定的新资本协议银行和自愿实施新资本协议的其他商业银行。 第三条本指引的目的在于,明确商业银行使用内部模型法计量市场风险资本时应达到的基本标准,以及监管机构的审批程序和监管要求。 本指引所称的内部模型(或模型)指商业银行用于计量市场风险资本的

风险价值(VaR)模型。 本指引所要求的市场风险资本计量范围包括商业银行交易账户的利率风险和股票风险、交易账户和银行账户的汇率风险和商品风险等四大类别市场风险。商业银行的结构外汇敞口不在计算范围之内。 商业银行开展代客理财业务所产生的交易活动,应按其性质计入交易账户,并按本指引的要求计提市场风险资本。 第四条任何拟使用内部模型法计量市场风险资本的商业银行,都必须向监管机构提出申请,并取得监管机构的书面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二章风险因素 第五条内部模型在计量不同类别市场风险时,必须包含足够的、能够准确反映可能对商业银行市场风险暴露产生实质性影响的风险因素。 四大类别市场风险所包含的风险因素应分别满足如下基本要求: (一)利率风险。 1.每一种计价货币的利率所对应的一系列风险因素都应包含在内部模型中。 2.商业银行应采用业内普遍接受的方法构建内部模型中的收益率曲线。该收益率曲线应划分为不同的到期时间,以反映收益率的波动性沿到期时间的变化;每一个到期时间都应对应一个风险因素。 3.对于主要货币和主要市场的利率变化所产生的较大风险暴露,商业银行应采用至少六个风险因素构建收益率曲线。风险因素的数量应最终由商业银行交易策略的复杂程度决定。 4.风险因素必须能反映主要的利差风险。 (二)股票风险。

互联网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研究报告(以某某花呗资产证券化项目为例)

第一章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概述 第一节互联网消费金融概况 一、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定义 消费金融是指以消费者为主体并为其提供消费贷款的现代服务方式,具有单笔授信额度小、审批快、无抵押、期限短等特点。学术界对消费金融的界定:国内外学者一般从消费主体的角度来理解消费金融,他们认为消费金融就是指消费者金融、个人金融和家庭金融等行为。金融界对消费金融的界定:美联储认为消费金融是家庭金融的一部分;美国银行家协会认为消费金融的实质就是银行消费贷款;我国银监会认为消费金融是一种向消费者提供消费贷款的金融服务方式。 互联网消费金融是在消费金融的基础上引入互联网的金融创新模式,以互联网技术为手段,向广大消费者提供消费贷款,使消费金融活动不再仅依赖于实体店而向网络化、电子化、信息化转变,其主要业务包括互联网支付、互联网贷款及理财。互联网消费金融具有以下特点:一是金融场景互联网化,在传统消费金融中,绝大多数消费金融场景是以车贷和房贷为中心,有抵押及担保的大额消费贷款。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线下消费活动逐渐转移至线上,最终实现金融场景互联网化。二是产品互联网化,用户互联网化是产品互联网化的关键,大多数消费者都是互联网用户,网上购物已经成为人们的主要消费方式。三是支付及服务互联网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支付方式逐渐从线下转移到线上,金融场景的互联网化必将使互联网消费金融在发放贷款、支付货款及客户还款等方面在电子设备上就能快速完成;服务互联网化是指只要消费者可以上网,其就能享受服务。 按照参与主体的不同,互联网消费金融可分为电商消费金融、P2P 网贷消费金融和分期消费金融,本文研究的是基于电商平台模式下的互联网消费金融。电商平台通过大数据掌握了用户的消费数据和其他数据,电商企业可以通过分析该数据授予消费者相应的信用贷款额度。此贷款由电商企业旗下的小贷公司

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现状

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现状 我国资产证券化的探索开始于2005年;而后由于美国次贷危机期间暂停;于2012年重启。此后,推出了一系列促进政策,通过扩大试点范围、简化发行流程、拓宽交易场所等方式,促进国内资产证券化行业发展。 一、政策环境宽松、资产证券化市场迎来井喷 国内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范围不断扩大 2005年以来,多部政策文件出台,将资产证券化试点范围由最初的两家试点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扩充至大型股份制银行。至2014年11月,授予27家银行资产证券化业务资格,其中包括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国内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范围不断扩大。 上市流程逐步简化,从双重审批制,向“银监会备案+央行注册”转变 2014年11月,银监会下发1092号文,规定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15年4月,央行发布公告,已取得监管部门相关业务资格、发行过信贷资产支持证券且能够按照规定披露信息的受托机构和发起机构可以向央行申请注册。 自此,信贷资产证券化发行,正式从原先的审批制向银监会备案制与央行注册制转变,大大简化了资产支持证券的发行流程,缩短上市流程。 资产证券化试点范围不断扩大、发行流程简 2014年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发行井喷 在多项政策刺激之下, 2014年资产支持证券发行量出现井喷,全年发行2828亿元信贷资产支持证券。2015年1-4月,已发行518亿元资产支持证券,超14年以前全年发行量。另一方面,可证券化的基础资产类型也不断丰富,租赁租金、信用卡应收款、不良贷款等都在逐步加入证券化行列。未来,随着政策逐步落地,资产证券化或将迎来真正的春天。

2015年1-9月共发行资产支持证券2208亿元 基础资产类型逐步丰富 二、小银行资产证券化水平低、发展空间大 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在5月15日的讲话中提到:“我国现在的贷款余额大概接近93万亿,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接近88万亿,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余额是3000亿元,相当于整个贷款余额的0.3%。另外,截止15年4月,中国债券市场余额为37万亿,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公司类信用债,三大类各占三分之一左右。3000亿元信贷资产证券化,只占整个债券市场约0.8%。相比之下,截止2014年底,美国资产证券化余额是60多万亿人民币,我国的资产证券化相当于美国的资产证券化市场余额的0.5%。从这些数据来看,中国的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未来发挥发展潜力巨大。” 其中,小银行的信贷资产证券化同样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从2014年发行数据来看,共有33家银行发行2488亿元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其中仅一半(16家)为总资产规模较小的银行,而发行规模仅占银行信贷资产支持证券规模的10.74%(2013年底,国内银行总资产规模151亿元,其中城商行与农村金融机构总资产规模约37万元)。相比大中型银行而言,小银行资产证券化水平更低。

浅谈当前商业银行资产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管理.

浅谈当前商业银行资产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摘要 所谓资产配置,就是投资、筹资的数量、区间匹配,它与其说是一门科学,倒不如说是一门艺术。有人说,人和动物的区别在于理财的烦恼,为客户量身定制一套财富管理方案是商业银行的本职工作。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做为商业银行,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改进及扩展自身业务已是迫在眉睫、时不我待。本文将从资产配置理论及策略闸开,分析商业银行在资产配置上存在的问题,并最终提出解决办法。 关键词:资产配置、理论、问题、策略 一、资产配置理论及策略 (一)资产配臵的理论 有关资产配臵的理论主要有现代投资组合理论、美林投资时钟理论、生命周期理论、以及“偏好——承受”风险矩阵理论等。其中,比较知名的是马科维茨提出的资产组合理论,主要观点是: 1、不同金融产品风险可以互相抵消,也就是可以对冲的。所以在做资产配臵的时候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而要分散化。举个例子,假如你同时投资了一家卖冰激凌的公司和一家买雨伞的公司,那么不管是在下雨天还是太阳

天,你的收益和损失总是均衡的。 2、金融投资产品的风险是可以度量的。目前,很多结构化的产品其实也是采用了这种风险分层的方法,而这一切的创新基础都是基于马科维茨理论“风险是可以度量的”这一观点。 像雷曼兄弟、摩根斯坦利这些大型的投资银行,他们将贷款打包之后再细分成非常多不同风险收益的层级,出售给风险偏好不同的投资者。在房价高涨、流动性好时,由于融资成本低,销售速度快,这些机构愿意更大量地发放贷款,赚取利润。在华尔街,这类起初非常睿智的金融创新,到后来受利润的驱使规模急剧膨胀,在脱离市场实际需求的条件下,这些金融工具产生了扭曲,产生了不可能避免的系统性风险。当房地产泡沫破裂,资金链断裂,雷曼兄弟手里的资产证券就变成了一文不值的废纸,他只能走向破产。美国的次贷危机的发生关键不在于金融投资产品的风险,而是该类机构为了利润忽视实际需求、忽视可度量的风险、盲目放大杠杆造成的。 (二)资产配置策略 资产配臵策略从大类上分,有战略型策略,主要包括投资组合策略、基于LPMn、VaR等的配臵策略、行为组合策略等;有战术型策略,包括购买并持有策略、恒定混合策略、投资组合保险策略等。在实际资产配臵中,风险因素是一个

基于VaR模型对我国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的研究

基于VaR模型对我国商业 银行市场风险管理的研究 一.绪论 1980年后,商业银行进行混业经营变革的同时对经营相对放松监管,在这段时间内,金融领域竞争不断加剧,市场风险逐渐成为研究者们所关注的问题。在金融市场中,银行业作为金融体系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同时提升商业银行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与抗风险能力,成为众多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 金融市场中各变量的变化或波动将导致未来资产组合收益存在不确定性,因而产生金融市场风险。在此定义中,金融市场中各变量指的是包含股票的价格、利率、衍生品价格等变量,这些变量同时也被称作市场风险因子。以上定义可以得出结论,金融市场风险基本上可以定义为金融资产价格风险。 而在金融市场中,银行业作为金融体系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成为货币传导机制的重要一环,自然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将成为金融风险管理研究的课题之一。首先,金融产品的多样化扩大了银行的收入来源,随着我国逐步推行利率市场化、各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尤其以表外业务为主的规模不断发展扩大,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也随之扩大。其次,我国国内市场化进程不断深化、利率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越来越开 放的市场环境使得国内大多传统分业经营的界限日益模糊,商业银行走上混业经营成为银行业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与此同时,众多金融衍生工具的诞生、银行业务的不断完善创新,都为商业银行创造了巨大的利润,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金融风险。如何在提升商业银行自身的市场竞争力的同时增强银行本身的抗风险能力,现成为众多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 二、商业银行风险的基本类型 (1)市场风险:广义上讲是由于市场价格波动而导致银行表内、外头遭受损失的风险;狭义的指股票市场风险属于系统风险。 (2)流动性风险:无力为负债的减少和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而造成损失或破产的可能性分为资产流动性风险和负债流动性风险。相对而言,流动性风险产生的原因很多。 (3)声誉风险:简单的说,企业声誉就是企业在社会公众中的美誉度、知名度与忠诚度,它能够给企业创造丰厚的价值,制企业最重要、最宝贵的无形资产之一。任何有损于企业声誉的事件都会导致企业价值的损失,对商业银行来说,声誉风险是其最大的威胁。 (4)操作风险:由人员、系统、流程和外部事件所引发内部欺诈、外部欺诈、聘用员工做法和工作场所安全性、客户、产品及业务做法、实物资产损坏、业务中断和系统失灵、交割及流程管理等7种表现形式;操作风险具有非营利性,可转化成市场和信用风险,故不好区别。 (5)信用风险:债务人或交易对手未能履行金融工具的义务或信用质量发生变化,影响金融工具的价值,从而给债权人或金融工具持有人带来损失的风险属于非系统风险,包括违约风险、交易对手风险、信用迁移风险、信用时间风险、可归因于信用风险结算风险。 (6)国家风险:指经济主体在与非本国居民进行国际经贸与金融往来中,由于别国宏观经济。政治环境和社会等方面的变化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7)战略风险:由于战略决策失误或战略实施不当而导致的风险。(8)合规风险:指因违反法律或监管要求而受到制裁、遭受金融损失以及因未能遵守所有适用法律、法规、行为准则或相关标准而给银行带来的损失。 三、VaR模型对我国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的实证分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