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粘度,色差影响因素及其控制方法

粘度,色差影响因素及其控制方法

粘度,色差影响因素及其控制方法
粘度,色差影响因素及其控制方法

粘度、色差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

番茄酱质量有霉菌、浓度、粘度、色差(色值)、番茄红素、PH值、黑斑、总酸、析水度(仅对热破),感观事项指标。其中感观、霉菌及浓度直接决定产品是否合格。而粘度、色差(色差值)、析水度则反映产品的优劣,这对热破产品尤为明显。众多客户往往对粘度及色差更重视,愿意购买高粘度并且深红色而不是泛黄的热破酱。这有以下两点原因:

1、使用高粘度原酱做番茄沙司可节省原酱,因此可降低成本,其他许多产品也类似。即相同

量高粘度原酱较低粘酱可做更多的直接食用的产品,因此客户希望原酱越粘越好

2、消费者对直接食用的番茄制品的鲜红程度有较高要求。而原酱的色差(色值)直接决定了

成品外观的好坏。因此客户希望原酱色差(色值)越高越好。。新疆气候干燥少雨,日照长阳光充足,并且昼夜温差大。这一独特的气候和环境使新疆番茄原料的固形物含量高,番茄红素含量高,亩产高,并且不易腐烂,适宜运输,加工期长,同时霉菌指标低。这一大优势就使新疆番茄酱在国际市场上有很强的竞争力。(当然价格优势也同等重要)。要使质量优势充分发挥,还需加强生产过程控制才能达到高粘度色差。下面我们就对这一问题详述。

首先我们必须对粘度、色差有关知识有个大体了解。粘度指数样品酱稀释至一定程度(常规12.5%皮籽酱12%浓度),20℃30秒钟酱体流过的长度。其单位是cm/12.5%、30秒。它定量的反映了酱的粘性。测量仪器是确定的粘度仪。所以应该这样理解:粘度越大,值越小:值越大,酱就不粘。粘度与粘度值相反。色差即a/b值,红比黄。确切的说是酱体中番茄红素与番茄素含量的比值,它反映的是酱体红的程度,同时反映原料的成熟度。它没有单位。色差越大酱体越红,外观也越好。

其次,我们还要对番茄粘度产生机理、番茄物料在加工过程中发生的生化反应及色差降低原因有个大体的了解。酱体之所以有粘性是因为存在果胶物质包括原果胶、果胶及果胶酸三种状态。原果胶不溶于水,它与纤维素结合存在于细胞壁中,有粘性。果胶可溶于水,它存在于细中,有粘性。果胶酸可溶于水,存在于细胞中,无粘性。未成熟的果实细胞间含有大量原果胶,因而组织坚硬。随着成熟的进程,原果胶在果胶酶的作用下水解与纤维素分离成为果胶,并渗入细胞液内,果实变软有弹性,此时果实成熟。果胶在果胶酶的作用下水解成果胶酸,果实变成软塌状态,粘性逐渐降低。原果胶酶及果胶对完整的得番茄作用很慢,但对于破碎受伤的番茄作用迅速。这两种酶对热很敏感,77℃其活性完全钝化,为使产品达到一定粘度就要通过物料预热钝化酶的活性,保存有粘性的果胶物质,因此冷破酱预热(60℃-72℃)只是部分钝化其活性,而且要通过预热的作用,使果胶同纤维素分离,得到更多粘性

果胶物质,这就是冷破和热破的粘度产生机理及粘度差别的原因。粘性果胶物质在这种弱酸新受热环境中可继续降解而失去粘性。番茄红素是一种热敏性物质,长时间受热对其损失很大,会使色差降低。另外酶促褐变,非酶褐变,焦糖化褐变,vc褐变都会随受热时间加长而加深,使酱体发暗变黑,并使色差降低,这就是色差降低机理。明白了粘度及色差降低机理,要分析影响因素及生产过程中具体控制方法就比较容易了。

先介绍粘度控制方法。

一、原料的品质。这是关键因素。原料必须成熟适中,冷破要求八成熟到全熟,已

使色差值合格。但不得过分软烂,否则固形物损失就会增大并且产品粘度降低

二、原料从采摘到加工时间。时间过长果胶物质自然降解产品粘度降低,霉菌也会

上升。

三、破碎温度。这对粘度影响是直接并最有效的。提高温度,粘度将增大(粘度值

下降)同时色差降低,因此调节温度时要权衡粘度值、色差值同时合格并稳定。

四、筛网孔径(末道筛网)。单道打浆时,常规冷破用0.6mm,常规热破用0.8mm

双道打浆时,冷破用 1.2mm/0.6mm或 1.5mm/0.6mm筛网,热破用

1.5mm/0.8mm筛网。高粘度皮籽酱,末道用1.5mm、

2.0mm或2.5mm粘度

相差不得大,用2.5mm、4.0mm、6.0mm粘度依次增大并影响程度明显。

五、精制机、打浆机转速。对粘度影响不很明显。

六、单道双道打浆机。对粘度影响很明显。新线60℃与老线68℃可生产出粘度

相同的冷破。这就是因为双道打浆果胶回收率高缘故。

七、生产的连续性、均衡性及是否满负荷生产。这一点决定了从开始到最后出产

品循环受热时间,这对热破产品影响很明显。

八、套管式杀菌且对粘度有较大降低。因为高温度(106℃左右)会使酱体中的

纤维素切断变短而降低粘性。

九、原料成熟度。冷破色差很容易达标(2.1以上),而热破必须选用完全成熟的

原料并且是自然成熟的才能达到2.0以上的色差,另外还要加强对青黄果地

挑选。

一、破碎温度。粘度达标前提下,必须尽量让色差值提高。因为客户很重视酱的外观

色泽及色差值,又是超过其他指标(如霉菌)。因为破碎温度对粘度和色差的影响是相反的,所以必须在二者之间寻求一最佳温度设定值。

二、生产的连续性、均衡性及是否有长时间循环不过料现象。这种情况对色差影响很

大,压量生产或设备故障物料长时间循环,必须尽量防止。

三、有无破碎保险真空装置。理论上讲破碎后脱气可防止各种褐变可以提高色差。另

外,粘度、色差还有一重要的一点事稳定性问题,除以上因素外还有原料品种不一,成熟度不均匀,热破温度波动等因素影响,同时要加强操作,严禁频繁调动热破温度设定值。只有这样才能产出国际一流热破酱(粘度3-5,色差2.1以上)。

破碎温度统计

破碎温度:用0.6mm筛网、750-1000rpm精制机转速,破碎温度65-72℃,设定68℃。原料过孰70℃,原料过青72℃,粘度8.5左右;

新线冷破:用1.2mm/0.6mm或1.5mm/0.6mm筛网、1000/950rpm精制机转速,破碎温度60℃-64℃,设定60℃。原料过孰62℃,原料过青64℃,粘度8.5左右;

原料过熟(果胶物质中,非粘性的果胶酸比重增大),粘度下降,只有通过降低果胶酶活性,保留更多果胶。同时物料中果胶与纤维素分离更完全,汁中果胶及纤维素增多,从而保证粘度,这就是原料过熟时升温控制粘度的机理。原料过青,较硬不易打烂取汁,汁中所得粘性果胶较小,果胶物质多以原果胶状态与纤维来结合存在于皮渣中。因此原料较青,粘度低,只有通过升温进一步软化物料,促使原果胶与纤维素分离从而得到更多的果胶物质,保证粘度。这就是原料过青升温控制粘度的机理。但此时会遇到这种现象:粘度保证了,控制住了粘度降低的趋势,但化验室测浓度时,遇到了问题:纱布过滤取汁测浓度困难,并且看起来像温破,但粘度值却合适。这是因为酱体中原果胶比重增大,其持水性较果胶强,因此测浓度时挤汁困难,此时可以通过降低温度加以解决,但要保证粘度值符合标准。

用0.8mm筛网、900-1050rpm精制机转速,破碎温度84℃-94℃,设定88℃-90℃,使用完全成熟甚至过熟的原料,粘度4.5左右;

热破:用1.5mm/0.8mm筛网、1000/950rpm精制机转速,破碎温度90℃-94℃,设定92℃。使用完全成熟甚至过熟的原料,粘度5.0左右,色差2.2-2.1较老线低。

做热破必须用完全成熟甚至过熟原料,这样才能保证粘度、色差同时合格,并且此时可防止做冷破霉菌超标。今年新线停机前几天,冷破霉菌超标严重(70%),改为热破后,由于原料过青,粘度、色差均不合格,因此热破只能在原料过熟时生产。霉菌高8%并非冷破浓度高的缘故,而是由于以下原因:霉菌致死温度(湿热条件)为77℃,低于此温度它将繁殖(条件合适时半小时就繁殖一倍)。而冷破温度一般不能直接将其直接杀死。因此冷破物料中的霉

菌在三效(48℃)、二效(60℃左右),甚至一效(<77℃)均在繁殖,只是速度较正常时慢,但一直在增值。而热破不同,热破温度直接将霉菌杀死,在后面管路中不会繁殖,因此这就造成相同的原料同时加工CB较HB霉菌平均值要高8%。

30%-32%HB皮籽酱。用2.0/1.5筛网,1000/950rpm,热破温度96℃,5.0左右粘度(120%Brix 测),色差很低(小于2.0)。

筛网孔径增大,汁中果胶物质,纤维素等粘性物质增多,酱粘度增大,但用1.5mm、2.0mm (末道),并且较低热破温度生产高粘度、高色差热破皮籽酱,但要看客户要求。

新、老线生产热破适合性比较

老线自95年以来生产冷破,不但达产能力高而且质量好。热破也同样

能生产粘度3-5.0,色差大于2.1的国际一流热破酱,并且柱塞泵负荷也够,

压力也不太高(1#120-140bar,2#110-130bar),蒸发效率也可以。

新线99生产期生产过两次热破,但质量不理想,主要表现在:粘度低、

色差低。破碎温度设定92℃,粘度只能达到4.6-5.0,但色差较低<2.0,在

这一点上远不如老线。做皮籽酱时,破碎温度96℃,2.0/1.5,1000/950rpm,

粘度仅5.0(12.0%Bx测,若用常规测为4.6),色差1.9左右。这当然有原

料成熟度不够的原因,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由于新线工艺管路较长,原料从

进选台到灌装出成品需4h,物料循环受热时间过长导致粘度降损较大。老

线工艺管线短仅用2h出成品粘度降损较小,因此新线生产国际一流热破酱

较老线困难的多,因此从设备到产品的合适性比较,老线生产热破合适新线

生产冷破合适,从而发挥各自优点长处,做到最佳组合,要使新线生产优质

热破,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解决:

1使用完全成熟的原料

2破碎系统增加真空脱气装置

套管式杀菌与蒸汽直接注入式杀菌对粘度影响程度比较目前。番茄酱生产设备杀菌器杀菌方式有两种。一是套管式杀菌它

是最常见的杀菌方式。包括罗西.卡泰利,小罗西、曼再尼、扎可米、芬扣、阿尔泰克几个公司的杀菌器都采用套管式热交换杀菌原理。其原理

是通过导流器作用来回旋转翻滚的酱体与外来夹套理的过热水进行交换

达到杀菌的目的。此过程酱体在杀菌段、保温段整个受热时间约5-7分钟,然后在冷却段冷却约10min,其特点是温度高(106℃),压力大(HB130bar左右CB90bar左右),受热时间长。另一种是蒸汽直接注入

酱体式杀菌方式,目前知道的有FMC杀菌器,其原理是120℃-140℃蒸

汽在几秒钟内使酱体温度迅速升至杀菌温度(160℃),酱体在杀菌器内

翻转混和彻底杀透。然后无菌保温、闪蒸冷却。其特点是升温快,受热

时间段,压力小5bar。

后者由于其先进的原理及升温快、受热时间短,压力小的特点,它

对酱体质量影响很小,粘度降损及色差降低较前者小的多。有统计数据,老线成品粘度与半成品粘度相差0.8,新线1.0.这说明常规杀菌方式明显

降低粘度。粘度到一点数值,再上升将不容易。另外柱塞泵负荷及压力

也使粘度受限。经验表明:老线最粘热破3.0新线只有4.0,色差还受影响。原因有两点:

1高温、酸性条件下粘性果胶物质水解,粘度降低;

2高压且来回翻转使纤维素剪断变短,使酱体粘度降低。而FMC杀菌无粘度的热破产品,而众多美国客户希望购买1-3粘度的产品,另外,杀菌冷却粘度值会从3.5降为3,原因是在闪蒸过程中,酱体组织间质内的水挥发脱去,粘度增加。由此可见新老线仅能做常规热破,高粘热破(1-3)很困难。

果胶物质

果胶物质是植物细胞壁成分之一,它存在于相邻细胞间的中胶层,起着细胞粘着在一起的作用。存在于植物体内的果胶有三种状态:原果胶、果胶、果胶酸。

一、果胶物质特性:

原果胶与纤维素、半纤维素结合在一起,只存在于细胞壁中,不

溶于水,有粘性,酶解或水解后生成果胶酸,果胶酸稍溶于水,

无粘性,存在细胞液中,遇钙离子生成不溶性沉淀。

未成熟果实细胞间含大量果胶原,因而组织坚硬,随着成熟的进

程,原果胶水解成果胶与纤维素分离,并渗入细胞液内,果实组

织变软而富有弹性,这时果实成熟。继续成熟,果胶发生酯化作

用生成果胶酸,由于果胶酸不具粘性,果实变成软烂。

二果胶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

1果胶物质在酸碱条件下发生降解,粘度降低。

2原果胶在原果胶酶作用下迅速降解成果胶,同时粘度降低,果

胶溶液是高粘度溶液,粘度与链长成正比。

二、果胶凝胶的形成

三、果胶是亲水性胶体物质,其水溶液在适当的条件下可形成

凝胶。果胶在食品行业中最主要的应用就是它形成凝胶的

能力,果酱、果冻等食品就是利用这一特性生产的。

1果胶凝胶形成的条件与机制

四、果胶溶液不会因低温而形成凝胶。但若将PH值调至2-3.5,

蔗糖含量60-65%,果胶含量0.3-0.7%,在室温下,甚至

在接近沸腾的温度下也可以形成凝胶,这种类型凝胶形成

的机制是高度水合的果胶脱水和电性中和而形成凝聚体。

果胶凝胶是连接松弛的三维网络结构,由氢键及分子键及

分子键引力构成。糖在果胶凝胶形成过程中起脱水剂作用,酸起到消除果胶分子间同电相斥的作用。PH值为2时,果

胶分子不带电,荷成电中性,有利于果胶的形成。

2影响凝胶强度的因素

与其他胶体物质不同,温度对果胶强度没有的多大影响。脱水剂含量和PH值适当的情况下,0-50℃范围内温度对果胶凝胶的刚性模数(g/c㎡)只有极小的变化。影响其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果胶分子量及酯化程度(举例如战船相连)。

(1)果胶凝胶的强度与果胶分子量成正比;

(2)果胶凝胶的强度与酯化程度增大而增大,因为凝胶网络结构形成时的结晶中心位于酯基团之间,同时还决定了凝华

速度。完全酯化的果胶其甲氧基含量为16.32%,实际上其

上限仅12-14%,因此依据甲酯程度克将果胶分为四类:

Ⅰ、100%甲酯化。即甲氧基含量为16.32%只要有脱水剂(如糖)存在即可形成凝胶。

Ⅱ、速凝果胶。甲酯化程度在70%以上、即甲氧基含量为11.4% ,以上,在加糖加酸PH 值3.0-3.4后要在较高温度下可以形成凝胶,如蜜銭型果酱。

Ⅲ、慢凝果胶。甲酯化程度在50%-70%之间,相当于甲氧基含量≤7%,糖酸比适当也难成凝胶。但利用Ca、AL可生成凝胶。果胶物质是所有高等植物细胞壁和细胞间质的成分,,也存在植物细胞液中,对果蔬食用质量优很大关系。果胶酶降解果胶物质在食品加工中非常重要。采用果胶酶处理果肉,可以提高果汁产量,促进果汁澄清,如苹果原汁清汁和浊汁浊汁未经果胶酶处理,口感粗糙。果胶酶是导致许多水果、蔬菜在成熟后过分软化的原因。在番茄酱和桔汁一类食品中,也常因果胶酶的作用破坏了果胶物质所形成的胶体,使粘度和浑浊度降低,原来分散状的固形物失去依托沉降下来,降低了食品的质量。果胶酶有三种类型,三种不同的反应。

反应如下:

果胶酶聚丰乳糖醛果胶裂解酶

原果胶—果胶—果胶酸--

酸酶

水果、蔬菜成熟过程中的生物化学变化

1、色素物质。最明显的是绿色由于叶绿素降解而消失,而类胡萝卜素

和花青素则使果实呈红色或橙色。如苹果和番茄。

2、鞣质。次物质在成熟过程中逐渐消失,而使涩味消失;

3、果胶物质变化。原果胶降解为果胶使果胶变软有弹性;

4、芳香物质。成熟过程中,果实吸收氧并进行呼吸,会产生许多风味

物质而使果实具有各种风味;

5、Vc积累。果实呼吸会积累大量Vc,但过熟后,Vc明显减少;

6、糖含量上升,酸含量减少,糖比例上升,甜味增加,酸味减少。番茄成熟过程中Vc及胡萝卜素的动态(mg%)

成熟程度Vc 胡萝卜素叶黄素番茄红素

绿色15 0.248 1.544 0

绿而发白17 0.632 1.220 痕量

肉红色22 1.265 0.093 1.92

成熟20 2.703 0.040 2.82

过熟10 1.123 0.010 2.65

褐变作用

食品在加工、贮存过程中,常会发生色变现象。不但影响外观,对风味及营养成份也有所变化。食品变色基本上都是酶促及化学反应的结果。褐变是食品加工中最普遍的现象。如面包糕点、咖啡在焙烤过程中生成焦黄色及香气是有益的。但水果、蔬菜褐变是有害的,影响外观且降低营养价值。因此必须对褐变加以控制。

酶促褐变

一、机理

酶促褐变发生在水果、蔬菜等新鲜植物性食物中。水果、蔬菜脱离母体后,组织中仍在进行活跃的代谢作用。正常情况,氧化还原反应偶联进行,但机械损伤(削皮、切开、压烂、虫咬、打碎)或受冻,受热后氧化反应的平衡,发生氧化产物的积累,,造成变色。这类变色非常迅速,需和氧接触,由酶催化,称为“酶促褐变”。多数情况如果蔬不希望发生次现象,但茶叶、可可则需利用此点产生合适颜色及风味。

二、酶促褐变的控制:

1、因酶促褐变的发生需三个条件:适当的酶类底物、氧化酶的活性(热

烫、抑制剂)。生产表现为迅速预热升温;

2、改变酶作用条件(PH值,水分适度等)。生产中不可控制;

3、隔绝氧气。如25团物料经过切刀后,抽真空脱气保鲜,主要针对

热破,冷破色差很容易达到;

4、使用抗氧化剂(Vc、SO2等),番茄酱生产不现实。

非酶促褐变

主要包括羰氨反应褐变、焦糖化褐变。前者是食品长时间受热后变色的主要原因,番茄酱长时间受热循环后发黑并焦糊就属于此种褐变作用。

美国人要求皮籽酱中皮籽越多越好,是从保健角度出发的。因为果胶物质及纤维、半纤维物质可促进肠胃蠕动,防止便秘,可治疗胃肠道疾病及胃溃疡。另外低甲氧基果胶可与Pb、Hg等有害金属形成人体不能吸收的不容物,因而克作用金属中毒的一种良好解毒剂、预防剂。此

外可减肥,饱腹感、亲水性强。

微生物污染果蔬的来源

一般正常的果蔬内部组织是无菌的,但有时在水果内部组织中也有

微生物存在。如苹果内有酵母菌,番茄中有细菌。这些微生物在开花期

就已侵入并生存在植物体内,但仅属少数。另外,果蔬遭受植物病后,

微生物的侵害而引起病变(植物得病),也会在组织内存在病原微生物。

这些病原微生物在果实收获前从根、茎、叶、花果实等途径侵入或在收

获后包装运输过程中侵入,这两种情况常见。果蔬表面也会沾染大量微

生物,由此可见,新鲜果蔬表面总会有一定数量微生物存在。

微生物引起果蔬变质

水果、蔬菜表皮及表皮外层蜡状物质,可有效防止微生物侵入。但受昆虫刺伤或机械损伤,微生物就会侵入并且繁殖,从而促使果蔬腐烂变质。水果水分含量高,营养物质丰富,因此更容易变质。应水果PH大多在4.5以下,因而开始引起水果变质的微生物只能是酵母和霉菌。蔬菜PH值大多在5-7之间,霉菌、酵母及少数细菌会引起蔬菜变质。最常见的是霉菌在果蔬表皮损伤处首先繁殖,或在果蔬表面有污染物粘附的地点繁殖。霉菌侵入组织后,细胞壁纤维首先破坏,进而分解细胞内的果胶、蛋白质、淀粉、有机酸、糖类为更简单的物质,继而细菌开始繁殖。

煤灰粘度的影响因素

煤灰的黏度的影响因素 煤灰的黏度是指煤灰在熔融状态下的内摩擦系数,表征煤灰在高温熔融状态下流动时的物理特征。以符号η表示: f=η.s.du/dx f ——内摩擦系数n s——液面面积s du/dx——液面层之间的速度梯度 η——液体内摩擦系数或叫动力黏度。Pa.s 测定黏度的方法,一般采用钢丝扭矩式高温黏度计 1.影响因素: 煤灰的黏度大小主要取决于煤灰的组成以及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煤灰的黏度大小于温度的高低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根据煤灰黏度的大小以及煤灰的化学组成,就可以选择合适的煤源,或者采用添加助熔剂,或者采用配煤的方法来改善煤灰的流动性,使其符合液态排渣炉的要求。对于液态排渣气化炉,正常排渣黏度一般为50——100Pa.s,最高不超过250Pa.s。 煤的灰熔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粗略的判断煤灰的流动性。一般的对于大多数煤来说,灰熔点高的煤,其灰的流动性也差,灰熔点相近的煤,不一定具有相同的流动性。 煤灰的化学组成对黏度的影响,SiO2、Al2O3增大煤灰黏度,Fe2O3、CaO、MgO降低煤灰黏度;若灰中Fe2O3含量高而SiO2含量低时,则在一定的范围内SiO2增大反而可以降低黏度;KNaO只会降低黏度。利用煤灰的组成可以预测其流动性。目前,差不多利用当量SiO2和碱酸比来预测煤灰的流动性。 a、当量SiO2= SiO2/ SiO2+ CaO+MgO+(Fe2O3+1.11FeO+1.43Fe)当量SiO2在40—90%内,一定黏度下的温度随当量SiO2的升高而升高。如有研究结果发现当量SiO2小于75%的灰渣,在1600℃下有较好的流动性(黏度小于250Pa.s)对于黏度大于75%的灰渣,要达到相同的流动性,则温度要在1600℃以上。 b、碱酸比=Fe2O3+CaO+MgO+KNaO/ SiO2+Al2O3+TiO2碱酸比有小变大时,指定黏度下的温度就会降低。 通常情况下,在高黏度的灰渣中添加助熔剂或低黏度的灰渣,可以降低其黏度来满足工业使用的要求。

粘度测试注意事项及乌氏粘度计原理

粘度测试注意事项及乌氏粘度计原理 根据其测量原理,为了获得准确可靠的测量数据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仪器的性能指标必须满足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度要求。使用中的仪器要进行周期检定,必要时(仪器使用频繁或处于合格临界状态)要进行中间自查以确定其计量性能合格,系数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否则无法获得准确数据。 二、特别注意被测液体的温度。许多用户忽视这一点,认为温度差一点无所谓,我们的实验证明:当温度偏差0.5℃ 时,有些液体粘度值偏差超过5% ,温度偏差对粘 粘度计 度影响很大,温度升高, 粘度下降。所以要特别注意将被测液体的温度恒定在规定的温度点附近,对精确测量最好不要超过0.1℃。 三、测量容器(外筒)的选择。对于双筒旋转粘度计要仔细阅读仪器说明书,不同的转子(内筒)匹配相应的外筒, 否则测量结果会偏差巨大。对于单一圆筒旋转粘度计,原理上要求外筒半径无限大,实际测量时要求外筒即测量容器的内径不低于某一尺寸。例如上海天平仪器厂生产的NDJ-1型旋转粘度计,要求测量用烧杯或直筒形容器直径不小于70mm。实验证明特别在使用一号转子时,若容器内径过小引起较大的测量误差。 四、正确选择转子或调整转速,使示值在20~90格之间。该类仪器采用刻度盘加指针方式读数,其稳定性及读数偏差综合在一起有0.5格,如果读数偏小如5格附近,引起的相对误差在10%以上,如果选择合适的转子或转速使读数在50格,那么其相对误差可降低到1%。如果示值在90格以上,使游丝产生的扭矩过大,容易产生蠕变,损伤游丝,所以一定要正确选择转子和转速。 五、频率修正。对于国产仪器名义频率在50Hz,而我国目前的供电频率也是50 Hz,我们用频率计测试变动性小于0.5%,所以一般测量不需要频率修正。但对于日本和欧美的有些仪器, 名义频率在60Hz, 必须进行频率修正,否则会产生20%的误差,修正公式为: 实际粘度=指示粘度×名义频率÷实际频率 六、转子浸入液体的深度及气泡的影响。旋转粘度计对转子浸入液体的深度有严格要求,必须按照说明书要求*作(有些双筒仪器对测试的液体用量有严格要求,必须用量筒量取)。在转子浸入液体的过程中往往带有气泡,在转子旋转后一段时间大部分会上浮消失,附在转子下部的气泡有时无法消除,气泡的存在会给测量数据带来较大的偏差,所以倾斜缓慢地浸入转子是一个有效的办法。 七、转子的清洗。测量用的转子(包括外筒)要清洁无污物,一般要在测量后及时

粘度测试作业指导书

总编号: 1目的 规范粘度检验方法,保证检验方法的一致性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2 适用范围 生产过程中的粘度的检测。 3 测量工具 (1)粘度测试仪(2)烧杯(3)水银温度计(4)转子 4 检测步骤 (1)首先打开电源。 (2)观察水平泡,调节支架下部的水平调整螺钉,使气泡在水平泡的中间位置,说明产品接近水平。如图所示。 水平泡

(3)准备被测液体,置入直径不小于70mm的烧杯或直角容器中,准确地控制被测液体的温度。 (4)在测量前,首先估计被测液体的粘度范围,然后在量程表中,选择合适的转子和转速,选择适配的转子旋入转子连接头(向右旋装上,向左旋卸下)。装卸转子时,必须用手将连接螺杆微微向上抬起。 NDJ-5S量程表 (5)旋转升降旋钮,使仪器缓慢地下降,转子逐渐浸入被测液体中,直至转子液面标志和液面相平为止。 (6)再次调整好仪器水平。 (7)依照量程表,调节粘度计面板上的“转子选择”键,每按一下“转子”键更换一种转子型号,转子共有“0”,“1”,“2”,“3”,“4”五个型号。再调节粘度计面板上的“转速设定”键,每按一下“转速”键更换一种转速档位,转速共有“60”,“30”“12”“6”四个档位。转子和转速设定完成后,按“确定”键再按“启动停止”键,仪器就会自动开始测量,逐步搜索到合适的转速。最后显示出测量的结果或自动显示所需调换的转子号。

转子选择比分比转速设定 粘度

5 注意事项 1.本仪器适宜于常温下使用,被测样品的温度应在±0.1℃以内,否则会严重影响测量的准确度。 2.仪器必须在指定的电压和频率及允许的误差范围内使用,否则会影响测量精度。 3.装卸转子时应小心操作,应将连接螺杆微微抬起,不要用力过大,不要让转子横向受力,以免转子弯曲。 4.装上转子后不得将仪器侧放或放倒。 5.连接螺杆和转子连接端面及螺纹处应保持清洁,否则将影响转子的正确连接及转动的稳定性。 6.仪器升降时应用手托住,防止仪器自重坠落。 7.每次使用完毕,应及时清洗转子(不得在仪器上进行转子清洗)。清洁后要妥善安放于转子架中。 8.装上转子后不得在无液体的情况下“旋转”,以免损坏轴尖。 9.不得随意拆动、调整仪器零件,不要自行加注润滑油。 10.仪器搬动和运输时应套上黄色保护帽,托起连接螺杆,拧紧帽上螺钉。 11.悬浊液、乳浊液、高聚物以及其他高粘度液体中很多都是“非牛顿液体”,表观粘度值随着切变速度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故在不同的转子、转速和时间下测定,其结果不一致是属正常情况,并非仪器不准(一般非牛顿液体的测定应规定转子、转速和时间)。 12.做到下面各点能测得较为精确的数值: (1)精确地控制被测液体的温度; (2)保证环境温度的均匀; (3)将转子以足够的时间浸于被测液体并同时进行恒温,使其能和被测 液体温度一致; (4)保证液体的均匀性; (5)测定时尽可能地将转子置于容器中心; (6)防止转子浸入液体时有气泡附粘在转子下面; (7)尽可能用接近满量程的档位进行测量; (8)使用转子保护架进行测定;

粘度,色差影响因素及其控制方法

粘度、色差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 番茄酱质量有霉菌、浓度、粘度、色差(色值)、番茄红素、PH值、黑斑、总酸、析水度(仅对热破),感观事项指标。其中感观、霉菌及浓度直接决定产品是否合格。而粘度、色差(色差值)、析水度则反映产品的优劣,这对热破产品尤为明显。众多客户往往对粘度及色差更重视,愿意购买高粘度并且深红色而不是泛黄的热破酱。这有以下两点原因: 1、使用高粘度原酱做番茄沙司可节省原酱,因此可降低成本,其他许多产品也类似。即相同 量高粘度原酱较低粘酱可做更多的直接食用的产品,因此客户希望原酱越粘越好 2、消费者对直接食用的番茄制品的鲜红程度有较高要求。而原酱的色差(色值)直接决定了 成品外观的好坏。因此客户希望原酱色差(色值)越高越好。。新疆气候干燥少雨,日照长阳光充足,并且昼夜温差大。这一独特的气候和环境使新疆番茄原料的固形物含量高,番茄红素含量高,亩产高,并且不易腐烂,适宜运输,加工期长,同时霉菌指标低。这一大优势就使新疆番茄酱在国际市场上有很强的竞争力。(当然价格优势也同等重要)。要使质量优势充分发挥,还需加强生产过程控制才能达到高粘度色差。下面我们就对这一问题详述。 首先我们必须对粘度、色差有关知识有个大体了解。粘度指数样品酱稀释至一定程度(常规12.5%皮籽酱12%浓度),20℃30秒钟酱体流过的长度。其单位是cm/12.5%、30秒。它定量的反映了酱的粘性。测量仪器是确定的粘度仪。所以应该这样理解:粘度越大,值越小:值越大,酱就不粘。粘度与粘度值相反。色差即a/b值,红比黄。确切的说是酱体中番茄红素与番茄素含量的比值,它反映的是酱体红的程度,同时反映原料的成熟度。它没有单位。色差越大酱体越红,外观也越好。 其次,我们还要对番茄粘度产生机理、番茄物料在加工过程中发生的生化反应及色差降低原因有个大体的了解。酱体之所以有粘性是因为存在果胶物质包括原果胶、果胶及果胶酸三种状态。原果胶不溶于水,它与纤维素结合存在于细胞壁中,有粘性。果胶可溶于水,它存在于细中,有粘性。果胶酸可溶于水,存在于细胞中,无粘性。未成熟的果实细胞间含有大量原果胶,因而组织坚硬。随着成熟的进程,原果胶在果胶酶的作用下水解与纤维素分离成为果胶,并渗入细胞液内,果实变软有弹性,此时果实成熟。果胶在果胶酶的作用下水解成果胶酸,果实变成软塌状态,粘性逐渐降低。原果胶酶及果胶对完整的得番茄作用很慢,但对于破碎受伤的番茄作用迅速。这两种酶对热很敏感,77℃其活性完全钝化,为使产品达到一定粘度就要通过物料预热钝化酶的活性,保存有粘性的果胶物质,因此冷破酱预热(60℃-72℃)只是部分钝化其活性,而且要通过预热的作用,使果胶同纤维素分离,得到更多粘性

油品粘度方法的探讨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油品粘度方法的探讨 学习中心:塔河分公司学习中心 年级专业:面授 10级石油化工生产技术(高起专)学生姓名:张迎春学号:1010524082 指导教师:职称: 导师单位:塔河分公司化验室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论文完成时间:2012 年05 月02 日

目录 1 摘要 (1) 2前言 (2) 3 方法概要 (3) 4 分析方法探讨 (4) 5.结论 (5) 6.参考文献 (6)

油品粘度(毛细管粘度计)分析方法的探讨 摘要:通过对油品粘度种类及分析方法的阐述和讨论,确定了用毛细管粘度计分析油品运动粘度是适合炼油厂工业分析中油品粘度的测定,并且通过对我厂成品油以及原料分析,表明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准确度高,误差小,是可行的。 关键词:毛细管粘度计粘度方法概要 前言粘度是评价油品流动性的指标之一,是油品的重要质量标准。粘度对油品输送时的流量和压力降有重要影响,因此是工艺计算中必要的物性参数。油品的粘度不但与其化学组成有关,与温度.压力因素有关,它反映了油品烃类组成的特性。 流体流动时,在不同条件下有层流和絮流两种状态。在层流状态下,流动体质点是有规律地做层状运动或流束状运动,质点互不混杂.互不干扰;当流速超过一数值时,层流被破坏变为絮流,因此除了顺流方向的运动,还有横向运动存在。作为流体物理性质的粘度,一般指层流状态下的流体流动特性。至于紊流状态下的粘度除与流体物理性质的条件有关外,还与流体流动状态密切相关。 本文探讨的油品粘度系指在层流状态下对油品流动性进行分析研究。 1 方法概要 本方法是在某一恒定的温度下,测定一定体积的液体在重力下流过一个标定好的玻璃毛细管粘度计的时间,粘度计的毛细管常数与流动时间的乘积,即为该温度下测定液体的运动粘度。在温度t时运动粘度用符号v 表示。 t 该温度下运动粘度和同温度下液体的密度之积为该温度下液体的动力粘度。在温 表示。 度t时的动力粘度用符号 t 2 油品粘度(毛细管粘度计)分析方法的探讨 1仪器与材料试剂 1.1仪器:粘度计: 玻璃毛细管粘度计应符合SH/T 0173《玻璃毛细管粘度计技术条件》的要求。也允许采用具有同样精度的自动粘度计。每支粘度计必须按JJG 15《工作毛细管粘度计检定规程》进行检定并确定常数。毛细管粘度计一组,毛细管内径为0.4,0.6,0.8, 1.0,1.2,1.5, 2.0,2.5, 3.0,3.5, 4.0, 5.0, 6.0

粘度计操作规程

此标准操作程序适用于8546570数显粘度计。 2.职责: 实验室人员按此文件正确的使用和维护粘度计。 3.操作规程: 4.1.操作前准备 4.1.1.安装黏度计,调整仪器水平,使气泡位于圆圈中间。 4.1.2.拧下黏度计的保护帽,插上电源,开机。 4.2操作程序 4.2.1.使用程序 A. 将被测物放在容量为250ml的高型烧杯中,使物体表面成水平状态。 B. 根据测试要求选择适当的转子、转速来测定。 C. 将转子拧上,然后放入被测物的正中心,调节升降旋钮,使其与周围距离相等, 且转子的刻度线应与被测物的水平面平齐。 D. 按下指针控制杆,打开电机开关,转动变速旋转,调至试样规定转速数向上。 当数显表上指针超过满程时,关机,换上大一号转子测试。 E. 放松指针控制杆,使转子在试样中旋转,约待1分钟指针基本稳定某一数值时, 如转速慢时可不利用指针控制杆直接读数即可。如转速太快看不清时,按下指 针控制杆,再关闭电机开关读数。 F. 查阅粘度计上系数表即可得相应的粘度。 粘度计算方法:η=k.α 式中:η=绝对黏度 k=系数α=指针所指读数 D. 重复三次,取平均值。取下转子,清洗干净,拧上保护帽。关机。 4.2.2.校正程序 A.每月校正一次,根据被测样品的粘度范围,选择标准样品的黏度值。 B.将标准样品恒温到25度,选折合适的转子和转速。选择原则:标准样品的粘度 值/最大量程=10%∽100%。 C.测量标准样品的粘度值,并记录扭矩是否在10%∽100%之内,如不在,重新选择 转子和转速。 D.校正的成功标准:标准粘度样品测量值合格范围=标准值±(标准值/100 + 最 大量程/100),完成校正后在黏度计的校正记录表上作好记录。 E.如不符合要求,及时报修。 4.2.3.清洁频率:每周用棉布擦拭仪器表面,保持仪器干净整洁。 4.3. 安全操作注意事项 5.3.1.装卸转子时必须将接头处往上抬一下,避免仪器的枢轴针受到损害。

粘度测试

实验三十 黏度的测定和应用 (一) 溶液黏度的测定 【实验目的】 1. 掌握用奥氏黏度计测量溶液黏度的方法。 2. 了解黏度的物理意义、测定原理和方法。 【实验原理】 当流体受外力作用产生流动时,在流动着的液体层之间存在着切向的内部摩擦力。如果要使液体通过管子,必须消耗一部分功来克服这种流动的阻力。在流速低时管子中的液体沿着与管壁平行的直线方向前进,最靠近管壁的液体实际上是静止的,与管壁距离愈远,流动的速度也愈大。 流层之间的切向力f 与两层间的接触面积A 和速度差Δv 成正比,而与两层间的距离Δx 成反比: x A f ??=ν η (1) 式中,η是比例系数,称为液体的黏度系数,简称黏度。黏度系数的单位在C.G.S.制中用“泊”表示,在国际单位制(SI)中用Pa ·S 表示,1泊=10-1Pa ·S 。 液体的黏度可用毛细管法测定。泊肃叶(Poiseuille)得出液体流出毛细管的速度与黏度系数之间存在如下关系式: VL t pr 84πη= (2) 式中,V 为在时间t 内流过毛细管的液体体积;p 为管两端的压力差;r 为管半径;L 为管长。按(2)式由实验直接来测定液体的绝对黏度是困难的,但测定液体对标准液体(如水)的相对黏度是简单实用的。在已知标准液体的绝对黏度时,即可算出被测液体的绝对黏度。设两种液体在本身重力作用下分别流经同一毛细管,且流出的体积相等,则 221 12 12242114188t p t p VL t p r VL t p r =?= = ηηπηπη (3) 式中,p = hgρ,其中h 为推动液体流动的液位差;ρ为液体密度;g 为重力加速度。如果每次取用试样的体积一定,则可保持h 在实验中的情况相同,因此可得:

旋转粘度计NDJ-5S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旋转粘度计NDJ-5S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 制定旋转粘度计NDJ-5S使用标准操作规程,使操作达到规范化、标准化,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2?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上海地学仪器研究所NDJ-5S旋转粘度计的操作。本仪器具有测量 灵敏度高。测定结果可靠,使用操作方便,是用来测量牛顿型液体的绝对粘度和非牛顿型液体的表观粘度的仪器。 3?内容 3.1仪器的操作的使用 3.1.1开机:开机前,将黄色保护盖帽取下,显示屏亮。但电机不工作,预热20mi n. 3.1.2准备被测液体,将被测液体置于直径不小于60mm,高度不低于120mm 的烧杯 或直筒形容器中。 3.1.3准确地控制被测液体的温度,恒度至25 C±1C。 3.1.4仔细调整仪器的水平,检查仪器的水准器气泡是否居中,保证仪器处于水平的工作状态。 3.1.5参照量程表(表1 ),选择适配的转子连接头(向右旋装上,向左旋卸下)。估算样品的粘度范围,根据合适的粘度范围选择相应的转子和转速,当估计不出被测液体的大致粘度时,应视为较高粘度,试用由小到大的转子(转子号由高到低)和由慢到快的转速。原则上高粘度的液体选用小转子(转子号高),则转速,低粘度的液体选用大转子(转子号低),快转速。 3.1.6缓慢调节升降旋钮,调整转子在被被测液体中的高度,直至转子的液体标志(凹槽中部)与液面相平。 3.1.7参数设定及测定 3.1.7.1打开仪器背面的电源开关,进入等待状态,仪器采用中英文显示。

3.1.7.2按“▲”或“▼”键选择所需语言模式,按“ J ”键进入。光标停在“ 1# ” 处,按“ ?或“?”键选择所需转子号,转子号为5种,即“ 1#、2#、3#、4#及0# “转子。 3.1.7.3按“▲”或“▼”键可切换到转速位置。例台光标停在“60转/分”处,按“?”或“?”键可旋转所需的转速。NDJ-5S转速分为9档,分别为0.3转/分、0.6 转/分、1.5转/分、3转/分、6转/分、12转/分、30转/分、60转/分及自动档。 3.1.7.4当选择好转子和转转速档位后,按“ok/确定“键,转子开始旋转,仪器开始 测量,当右边坚条方块显示光标由下向上升至落刻度时,屏幕显示的粘度值即为测量什。测量时按” 开始/停始“键,仪器将会停止测量;如按” J “键,仪器将按上次设定的转子号和转速进行测量。" 3.1.7.5每个试样应测量两次,测量结果取两次测量的算术平均什。两次测量结果之差 小于或等于两次测量结果平均什的10%,否则测量第三次。 3.1.7.6仪器具有超称报警功能,若测量值大于100%,测量值显示over。为保证测量精度,测量时量程百分比读数应控制在20%-90%之间,能控制在35%-75%之间为较理想值。 3.1.7.7在任何状态下,按“开始/停始”键,程序将从起状态开始运行,操作界面回到用户选择工作状态。 3.1.7.8每次使用后应旋出转子,及时清洁转子和保护架,转子擦干净后放回到转子架 中。即忌用硬物刮、擦转子,以免破坏转子结构。不可把转子留在仪器上进行清洁。 3.1.7.9当测不同样品时,应首先清洁(擦干净)转子和转子保护框架,防止由于被测液体相混淆而引起的测量误差。 3.2注意事项 3.2.1做到下列各点才能测得较精确的粘度: A、被测料体置于直径小于60mm,高度不低于120mm 的烧杯或直筒形容器中。 B、精确地控制被测料体的温度(25 C±「C),恒温至液体上、中、下温度一致(恒 温仪达到25 C,才将料体放进恒温仪内恒温,恒温2~3小时,料体中心插一支温度 计,温度计应显示25 C±1C)。当温度偏差0.5 C时,有些料体粘度值偏差超过 5%,温度偏差对粘度影响很大,温度升高,粘度下降。 C、将转子以足够长的时间浸于被测体内时进行同时温,使其能和被测料体温度一致。 D、环境温度控制在测试温度的土2C范围内。 E、保证料体均匀性、没有气泡、液面平整。 F、测量时尽可能将转子置于容器中心。 G、转子浸入料体的深度固定,即转子的凹槽中部与料液面相平。 H、转子应该垂直浸入被测料体。 I、防止转子浸入料体时气泡附粘于转子下面。 J、使用保护架进行测定。 K保证转子的清洁。 L、严格按照操作说明进行操作。 M、选用合适的转子和转数,使测量的百分计标度(扭矩)在35%-75%之间为转理想值,虽然

制冷剂粘度测量

制冷剂粘度测量 1、服务范围 测量范围:动力粘度:0.1~100 mPa·s 运动粘度:0.1~2500 mm2/s 温度范围:-30 ℃~350 ℃ 压力范围:0.1~30 MPa 2、测量方法 测量粘度的方法很多,如毛细管法、落体法、旋转法、振动法等。在众多的测量方法中,振动弦方法因为结构简单、适用于宽广的粘度、温度、压力范围而备受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 相比于其他方法,振动弦法具有一些特别的优势,因而受到国际流体粘度研究领域的普遍关注。比如振动弦法拥有一系列严谨的工作方程以及有明确含义的物理参数;由于测量量基本为电测量,理论上振动弦法可以实现全自动化测量;由于传感器的几何结构简单,可以避免了进行任何关于温度和压力的标定;振动弦系统可以避免逐级标定,且理论上可以实现绝对测量,不需要任何标定(已经有实验室实现);振动弦法特别适合高压和低温下其他方法不能测量的场合,因此近二三十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和电子技术的发展,到目前为止,无论是理论模型、影响因素分析还是实验装置系统,振动弦方法都得到飞速的进步,其测量准确度得到很大的提升,应用领域得到快速扩展,同时成为IATP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ransport Properties)建立高粘度标准物质的首选测量方法。 3、样品种类 可测量的液体种类包括各种极性和非极性流体的纯质及混合物: ●油品:导热油、润滑油、压缩机油、冷冻机油、硅油等; ●液体燃料:汽油、煤油、柴油等; ●制冷剂:R134a、R12、R22、R123、二甲醚等; ●纳米流体:氧化铝纳米流体、石墨纳米流体、Fe3O4纳米流体等; ●化学试剂:水、甲苯、醇类、离子液体等。

什么是机油粘度

什么是机油粘度?粘度是任何润滑油的一项重要标准。它用来衡量液体的粘稠度或对流动的阻力。例如,蜂蜜较为粘稠而水则较为稀薄,因此蜂蜜的粘度高于水。机油的粘度需要与适当的环境温度相匹配。如果当引擎冷却时太粘稠,则机油将不会在引擎内流动。如果当引擎灼热时变得太稀薄,则机油无法为引擎部件提供适当的保护。优化机油的粘度或粘稠度有助于实现能源效率的最大化,同时避免部件磨损。粘度指数改进剂能提高您的机油在高温下的粘度,但对低温下的粘度几乎没有影响。这些特性使您的机油能够在冷却时更顺利的流动,同时又能在高温下保持足够的粘稠度,为您的引擎部件提供保护。低粘度等级的机油如壳牌超凡喜力等使您的引擎更容易在冷却状态下启动,因为他们对移动部件的阻力更低,所以从您的引擎中分散更少的动力。这也意味着您将获得更高的燃油经济性。如需为您的引擎寻找合适的机油粘度,请查看您的制造商指南,并考虑您居住和驾驶所在地的天气条件。 如需我们的建议,请试试我们简单易用的壳牌LubeMatch 工具。 油品编号是什么意思? 多级油品是指那些在同一等级上拥有两个编号的油品,表明该油品能够在高温和低温条件下保持引擎性能。多级润滑油能够将温度变化下的粘度差异降至最低。多级油品上的第一个编号后面通常有个字母W,代表冬天。该编号代表润滑油在低温条件下的粘度,表示该油品在冬天的流动情况。第一个编号越低,该油品在低温下越稀薄。第二个编号出现在W之后,代表该油品在高温条件下的粘度。该编号越高,则油品在高温下越粘稠。为您的引擎使用正确的粘度能够提高引擎性能,降低引擎磨损并提高燃油效率。此外,合成机油通常具有比一般矿物油更好的低温和高温属性。这样可以维持保护水平,同时实现更好的燃油经济性和冷启动。如需了解您的汽车所需的粘度指数评级,请在此处试试我们的壳牌LubeMatch 工具。 矿物和合成机油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主要的基础油共有两大类: 矿物型和全合成型。标记为“部分-”或“半合成”或“合成技术”的机油含有这两类的混合物。矿物基础油来自于原油,在精炼厂中经过加工分离出具有 1/ 2

油墨粘度暂行标准

油墨验收暂行标准 、粘度:(3号量杯)使用粘度检测须上机后跟踪测量 东方机高档墨: 线条、文字版的验收粘度不高于 20秒,使用粘度不高于 15秒; 满版用墨验收粘度不高于 30秒,使用粘度不高于 25秒; 圣龙机高档墨: 线条、文字版的验收粘度不高于 20秒,使用粘度不高于 18秒; 满版用墨验收粘度不高于 30秒,使用粘度不高于 25秒; 链条机普通墨: 三、初干速度:水墨的初干速度,如无检测工具,可暂由供应合作商每一个月提供一次相关检测报告;测 试方法:将油墨调稀到印刷粘度 25± 2S ,用展色仪印刷于牛卡纸张上,在 3S 内即用一张白纸迅速盖 于印品上,白纸不粘油墨即为合格。 四、 耐水性:将印好的产品放置自然环境 2个小时,将纸板倾斜 45度后,将200ml 水在5cm 的距离泼向 图文,检查水流不能带有墨色,为合格; 五、 耐磨性:将印好的产品放置自然环境 2个小时,将白纸用约 2公斤的力反复擦拭 5次,白纸上不能有 明显的墨迹; 六、 色相饱和度:在规定粘度以内印刷,图文布墨均匀不露底、不起毛、不糊版,色彩鲜艳、图文饱满; 七、 外观:包装完好,具有氨水淡淡的气味,无其它刺激性异味。 丿八、抽样数量 九、合格判定:初干速度、PH 值、粘度、耐水性、耐磨性、色相饱和度、外观 其中只要有一项不 合格,则该件油墨为不合格,抽样2—3件不合格或抽样4件有2件不合格则该批油墨为 不合格。 十、不合格处置:粘度不合格按 1元/秒?公斤扣款,其它不合格按退货处置。 品保部 2008年12月28日 线条、文字版的验收粘度 满版用墨验收粘度不高于 酸碱 度:PH 值:在一之间; 18-25 秒; 40秒,使用粘度不高于 35秒;

透明和不透明液体运动粘度标准测试方法(及动力学粘度的计

透明和不透明液体运动粘度标准测试方法(及动力学粘度的计算)1 (ASTM D445-04标准翻译) 苏秀丽 (新疆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乌鲁木齐 830063) 标准自发布日起,命名为D 445; D445后的“-04”是标准最初采用时间,如标准有变更,则为最后修改时间。括号内数字是本标准最后采用时间。上标第五个希腊字母ε表示从最后修改时间或标准采用时间起,标准在编辑上的变化。本标准已经被国防部批准使用 。 1.范围 1.1 本测试方法指定了通过测量一定体积的液体,在重力作用下流经校准过的玻璃毛细管粘度计所需的时间,来确定包括透明及不透明液体石油产品的运动粘度ν的方法。动力学粘度η,等于运动粘度ν乘以液体密度ρ。 注释1:沥青的动力学粘度及运动粘度的测量参看测试方法D 2170及D2171。 1.2 本测试方法获得的结果取决于样品自身行为,并仅限于测定切应力和剪切速率成比例的液体,即遵守牛顿流体力学行为的液体。否则,如果粘度随剪切速率变化而产生明显的变化时,采用不同直径毛细管粘度计测量同一液体时,将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尽管残余燃料油的测量程序和精密度值,某些情况下会产生非牛顿行为,但是也被包括在本标准测量范围内。 1.3 本测试方法适用于所有温度条件(详见本标准6.3和6.4部分),运动粘度在0.2~300000 mm2/s之间的液体的动力学运动粘度的测定(参见附表A1.1)。本标准中精密度的测定仅限于运动粘度范围和测试温度范围在相关部分的脚注中标示出的液体。 1.4 在本测试方法中,数字单位均使用SI 单位制。 1.5 本测试方法申明,方法建立过程中未考虑到所有可能的安全因素。因此凡使用本方法者,有 责任进行必要的安全及健康测试实践,以确定使用本方法前适当调整标准的适用性。 2. 参考文献 2.1 ASTM 标准 D446 玻璃毛细管粘度计的说明及操作指导 D1193 试剂水的说明 D1217宾汉比重瓶法测定液体密度及相对密度 D1480宾汉比重瓶法测定粘性液体密度及相对密度 D1481 Lipkin双毛细管比重瓶法测定粘性液体密度及相对密度 D2162标准粘度计(或毛细管型主粘度计)及粘质油标准样品的校准方法。 D2170沥青动力学粘度测定方法。 D2171真空毛细管粘度计法测定沥青粘度。 D6074烃类润滑油基础油性质指南 D6617标准物质单个测定结果检验实验偏离的实践操作。 E1ASTM内装液体玻璃温度计使用说明 E77温度计的确认及检查测定方法 2.2 ISO标准 ISO3104 石油产品-透明及不透明液体-运动粘度的测定和动力学粘度的计算 ISO3105玻璃毛细管动力学粘度计-操作说明 ISO3696分析实验室用水-说明及测试方法 ISO5725测量方法及结果准确性(包括真实性与精密度) ISO9000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标准-选择与使用的方针

NDJ-8S旋转粘度计操作规程.docx

NDJ-8S旋转粘度计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 通过制定旋转粘度计标准操作规程,掌握粘度计操作方法,确保测试准确无误。 2、适应范围: 适用于NDJ-8S旋转粘度计。 3、依据:NDJ-8S旋转粘度计说明书。 4、责任人员:实验室操作人员。 5、工作原理: 本仪器为数显粘度计,由电机经变速带动转子作恒速旋转。当转子在液体中旋转时液体会产生作用在转子上的粘度力矩。液体的粘度越大,该粘性力矩也越大;反之液体的粘度越小,该粘性力矩也越小。该作用在转子上的粘性力矩由传感器检测出来,经计算机处理后得出被测液体的粘度。 6、面板操作: 6.1 开启仪器背面电源开关,进入等待选择状态。 6.2 按▲或▼键,来进行当前项的数据修改,按?键进行参数项选择,再按“确定”键即可进入测量界面。 6.3 进入测试界面后按▲或▼键进行调速;在测量状态下按?键,可进行显示温度和显示百分比的转换;在测量状态下按?键,把测量的当前数据传送到电脑,或打印机等是否要进行数据切换;按确定键,即可打印当前所测量的各项数据。 6.4如仪器显示温度的值和实际的温度值有出入,可通过修改TC的值来进行温度的修正,修改后按“复位”即可退出初始状态。

6.5 对于未知样品的粘度测量,首先应估算样品的粘度值。再选择相对应的几组转速、转子组合来进行测量。当估计不出被测流体的大致粘度时,应假定被测样品为较高的粘度;试用由小到大的转子(表面积小)和由慢到快的转速。粘度测量的原则是高粘度的流体选用小的转子(表面积小)、慢转速;低粘度的流体选用大(表面积大)的转子和快的转速进行测试。 6.6转子与转速的组合所对应的粘度范围,可参考下表: NDJ-8S量程表 转子 满量程值mPa.s 1 2 3 4 转速r/min 60 100 500 2000 10000 30 200 1000 4000 20000 12 500 2500 10000 50000 6 1000 5000 20000 100000 3 2000 10000 40000 200000 1.5 4000 20000 80000 400000 0.6 10000 50000 200000 1000000 0.3 20000 100000 400000 2000000 7、操作步骤 7.1 开机:开机前,将黄色保护盖帽取下,显示屏亮,但电机不工作,预热 20min。

影响黏度的因素

影响黏度的因素:1 温度一般来说,温度升高粘度下降 2 时间在玻璃转变区域内,形成的玻璃液体的黏度与时间有关 3 组成硅酸盐材料的黏度总是随着不同改性阳离子的加入而变化粘弹性: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一些非晶体和多晶体在受到比较小的应力作用时可以同时表现出弹性和粘性. 滞弹性:无机固体和金属表现出的这种与时间有关的弹性 影响蠕变的因素:1 温度温度升高,稳态蠕变速率增大2应力稳态蠕变速率随应力增加而增大3显微结构随着气孔率增加,稳态蠕变速率也增大; 晶粒愈小,稳态蠕变速率愈大; 当温度升高时,玻璃相的黏度下降,因而变形速率增大,蠕变速率增大4组成组成不同的材料其蠕变行为不同 5 晶体结构随着共价键结构程度增加,扩散及位错运动降低,蠕变就小材料的理论断裂强度与弹性模量,表面能和晶格常数的有关 影响材料断裂强度的因素:1内在因素材料的物理性能,如弹性模量,热膨胀系,导热性,断裂能等 2 显微结构有相组成,气孔,晶界和微裂纹 3 外界因素温度,应力,气氛及试样的形状大小和表面能 4 工艺原料的纯度粒度形状成型方法等 材料的断裂强度不是取决于裂纹的数量,而是取决于裂纹的大小 防止裂纹扩展的措施:·1 应使作用应力不超过临界应力 2 在材料中设置吸收能量的机构3 人为地在材料中造成大量极微细的裂纹也能吸收能量,阻止裂纹扩展 陶瓷材料显微结构的两个参数是晶粒尺寸和气孔率 提高无机材料强度改进韧性的途径:1 微晶高纯度和高密度(消除缺陷)2提高抗裂能力和预加应力(热韧化技术)3化学强度改变化学组成(大离子换小离子)4相变增韧5弥散增韧6复合材料 影响热容的因素:1温度对热容的影响高于德拜温度时,热容趋于常数;低于时,与(T/θ)3成正比2 化学键弹性模量熔点的影响原子越轻,原子间的作用力越大3无机材料的热容对材料的结构不敏感4相变由于热量不连续变化,热容出现突变 热膨胀系数:物体的体积或长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现象 影响热导率的因素:1温度的影响声子的自由程随温度升高而降低2显微结构的影响

博勒飞粘度计安全操作规程

1. 仪器原理 DV-II+型粘度计测定相当广范围的液体粘度,粘度范围与转子的大小和形状以及转速的有关。因为对应于一个特定的转子,在流体中转动而产生的扭转力一定的情况下,流体的实际粘度于转子的转速成反比,而剪切应力与转子的形状和大小均有关系。 对于一个粘度已知的液体,弹簧的扭转角会随着转子转动的速度和转子几何尺寸的增加而增加,所以在测定低粘度液体时,使用大体积的转子和高转速组合,相反,测定高粘度的液体时,则用细小转子和低转速组合。 2. 控制面板介绍 UP ARROW:上箭头,用于选择转速,转子,以及其他选项。 DOWN ARROW:下箭头,用于选择转速,转子,以及其他选项。 MOTOR ON/OFF ESCAPE:开关电机,或退出选项菜单。 SET SPEED:转速设定。 SELECT DISPLAY:选择所需显示的参数:粘度cP,剪应力SS,剪切率SR。 ENTER /AUTO RANGE :确认选中的选项,或显示当前转子/转速组合下,可 测量的粘度最大值。 SELECT SPINDLE:按第一下进入转子设定模式,通过上下箭头键选择合适的 转子编号,再按第二下确定。 PRINT:进入或退出打印模式。 OPTION/TAB OPTION:开启选项菜单。 TAB:在可选参数之间切换。 3. 仪器操作说明 自动校零,读数之前,粘度计必须先进行自动校零。每当电源开关关掉以后,重新使用仪器时都要进行这一步骤。 3.1.1 打开粘度计主机后面的电源开关,然后显示屏出现图1 的信息。 图 1 3.1.2 几秒钟以后,屏幕会显示: 图 2 3.1.3 这时不需要按任何键。一会之后,荧屏显示为:

聚酰胺酸粘度的影响因素

聚酰胺酸粘度的影响因素 聚合物的分子量对聚合物的机械强度影响较大。聚酰胺酸作为聚酰亚胺的前躯体,其分子量的大小直接影响聚酰亚胺的机械强度。只有合成了高分子量的聚酰胺酸才能得到性能优良的聚酰亚胺。聚合物的分子量可以由聚合物的粘度进行表征,因此合成高粘度的聚酰胺酸溶液是制备高强度聚酰亚胺的第一步。影响聚酰胺酸分子量的因素很多,本实验通过对聚酰胺酸粘度的测定,讨论分析了加料顺序、单体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体系质量分数、反应时间,贮存条件六个因素对聚酰胺酸粘度的影响,确定了聚酰胺酸合成的较优的工艺条件,为制备聚酰亚胺材料奠定基础。 1、加料顺序对聚酰胺酸粘度的影响 合成聚酰胺酸溶液的加料方式按单体加料顺序分为二种: (1)正加料法(二胺溶于溶剂中,向反应混合物中加入二酐); (2)反加料法(二酐溶于溶剂中,向反应混合物中加入二胺)。 为了确定正加料法和反加料法对本实验聚酰胺酸溶液粘度的影响,在反应条件相同,采用此两种加料法,测定其各自粘度,通常情况下是正加料法得到的聚酰胺酸粘度较大,因为二酐容易与水反应,防止溶剂中水对实验的影响先溶解二胺,再加入二酐后其能优先于二胺反应,能减小水对于实验的影响,故通常正加料法得到聚合物的粘度较大。 加料方式确实对聚酰胺酸溶液分子量有着很大的影响。在相同反应条件下,正加料所得聚酸胺酸溶液的粘度η大于反加料法所得聚酸胺酸溶液的粘度η。这主要是因为在反加料法中,由于二酐过量,聚酰胺酸溶液中带有孤对电子的N 有向二酐中的电子吸收体C 进攻的趋势,这样会使聚酰胺酸溶液分子链发生断裂,得不到高分子量的聚酰胺酸溶液。其过程如图3-1所示:

2、单体摩尔比对聚酰胺酸粘度的影响 在合成聚酰胺酸溶液的反应中,必须严格的保证单体的等当量,才能得到高分子量的聚合物,任何因素引起的单体当量的偏离必然会导致聚合物分子量的降低。引起单体当量偏离的原因有单体的纯度、实验的精度、及体系中存在的副反应。在这几个因素中前两个可以通过单体提纯和提高实验精度来加以避免。而体系中存在以下几个副反应,如图3-2所示,以及二酐和溶剂络合的副反应。这些副反应的存在破坏了单体的等当量。 合成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反应初始温度-15℃,反应时间4 h,质量分数13%进行缩聚反应,二酐与二胺的摩尔配比分别为0.97,0.98,0.99,1.00,1.01,1.02,1.03,进行缩聚反应测得的二酐与二胺摩尔配比与聚酰胺酸溶液粘度η的关系如图3-3所示。结果表明,当二酐与二胺摩尔比为1时得到聚酰胺酸的粘度最大。

粘度测定SOP

黏度测定SOP

1 主题内容 建立粘度测定操作程序,规范粘度测定的操作方法,为物料的检测和判定提供依据。 2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流体的运动黏度、动力黏度测定。 3引用标准 《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 4 职责 QC主管:保证该标准的执行; QC检验员:负责按该标准进行操作。 5 内容 5.1 原理 5.1.1 黏度系指流体对流动的阻抗能力,一般采用动力黏度、运动黏度或特性黏度数表示。5.1.2 流体分牛顿流体和非牛顿流体两类。毛细管式黏度计适用于牛顿流体的黏度测定。 5.1.3 液体以1cm/s的速度流动时,在每1cm2平面上所需切应力的大小,称之为动力黏度,以 Pa·s为单位。在相同温度下,液体的动力黏度与其密度的比值,再乘以106,即得该液体的运动黏度,以mm2/s为单位。药典采用在规定条件下测定供试品在平氏黏度计中流出时间(s),与该黏度计用已知黏度的标准液测得的黏度计常数(mm2/s2)相乘,即得供试品的运动黏度。 5.2 仪器用具 5.2.1 恒温水浴能恒温±0.1℃(运动黏度的测定) 5.2.2 温度计分度为0.1℃ 5.2.3 秒表分度为0.2秒 5.2.4 平氏黏度计 5.3 操作 5.3.1 用平氏黏度计测定运动黏度或动力黏度。 5.3.1.1 照各药品项下的规定,取毛细管内径符合要求的平氏黏度计1支,在支管F上连接一 橡皮管,用手指堵住管口2,倒置黏度计,将管口1插入供试品(或供试溶液,下同)中, 处,提出黏度计并迅速倒自橡皮管的另一端抽气,使供试品充满球C与A并达到测定线m 2 转,抹去黏附管外的供试品,取下橡皮管使连接于管口1上,将黏度计垂直固定于被测物体所规定温度的恒温水浴中,并使水浴的液面高于球C的中部,放置15分钟后,自橡皮管的

SYD-0620A沥青动力粘度试验器安全操作规程正式样本

文件编号:TP-AR-L9396 There Are Certain Management Mechanisms And Methods In The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s, And The Provisions Are Binding On The Personnel Within The Jurisdiction, Which Should Be Observed By Each Party. (示范文本) 编制: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SYD-0620A沥青动力粘度试验器安全操作规程正 式样本

SYD-0620A沥青动力粘度试验器安全 操作规程正式样本 使用注意:该操作规程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管理机制和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设置的规范,条款对管辖范围内人员具有约束力需各自遵守。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1.玻璃浴缸内加足水(水面离箱盖约30mm)。 把U型表管上方两个锁紧阀打开(用螺丝刀将U型管 上方两旋槽由水平位置“==”转至垂直位置 “‖”),接通电源并打开电源开关 (电源线良好接 地,工作电源为AC220V±10%),关闭真空系统电源 开关。检查仪器运转是否正常并填写仪器使用记录。 2.按下控温仪面板上的“设定”键,旋转设定按 钮,使温控仪上显示60.00,再按一下“设定”键, 温度控制系统即开始恒温控制使水浴的温度恒定于 60.00±0.01℃。

3.毛细管和试样置烘箱中(135±5℃)加热30分钟后,把沥青试样自装料管A注入毛细管粘度计,试样不应粘在管壁上,并使试样液面在装料线处± 2mm之内,再将装好试样的毛细管粘度计放回烘箱(135±5℃),保温10min±2min使管中气泡逸出。 4.取出毛细管粘度计,室温下冷却2min后,安装在保持试验温度的水浴中,使Ⅰ标线在水浴液面以下至少20mm,确认真空阀门关闭并将真空管接至毛细管一端。与毛细管相接的橡胶管不能放入有水的浴缸或其他有水的容器中,以免水进入真空系统。 5.开启真空开关,约30秒后真空泵开始抽真空,真空度达到规定真空范围300mmHg后,真空泵自动关闭并维持真空度稳定(需检查并确保各连接处密闭性)。 6.按液晶显示屏下面的↑↓键,使光标停留在

润滑油粘度表示方法

油品粘度有哪些表示方法? 粘度测定有:动力粘度、运动粘度和条件粘度三种测定方法。 (1)动力粘度:ηt是二液体层相距1厘米,其面积各为1(平方厘米)相对移动速度为1厘米/秒时所产生的阻力,单位为克/里米·秒。1克/厘米·秒=1泊一般:工业上动力粘度单位用泊来表示。 (2)运动粘度:在温度t℃时,运动粘度用符号γ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运动粘度单位为斯,即每秒平方米(m2/s),实际测定中常用厘斯,(cst)表示厘斯的单位为每秒平方毫米(即 1cst=1mm2/s)。运动粘度广泛用于测定喷气燃料油、柴油、润滑油等液体石油产品深色石油产品、使用后的润滑油、原油等的粘度,运动粘度的测定采用逆流法 . (3)条件粘度:指采用不同的特定粘度计所测得的以条件单位表示的粘度,各国通常用的条件粘度有以下三种: ①恩氏粘度又叫思格勒(Engler)粘度。是一定量的试样,在规定温度(如:50℃、80℃、100℃)下,从恩氏粘度计流出200毫升试样所需的时间与蒸馏水在20℃流出相同体积所需要的时间(秒)之比。温度to时,恩氏粘度用符号Et表示,恩氏粘度的单位为条件度。 ②赛氏粘度,即赛波特(sagbolt)粘度。是一定量的试样,在规定温度(如100oF、F210oF或122oF等)下从赛氏粘度计流出200毫升所需的秒数,以“秒”单位。赛氏粘度又分为赛氏通用粘度和赛氏重油粘度(或赛氏弗罗(Furol)粘度)两种。 ③雷氏粘度即雷德乌德(Redwood)粘度。是一定量的试样,在规定温度下,从雷氏度计流出50毫升所需的秒数,以“秒”为单位。雷氏粘度又分为雷氏1号(Rt表示)和雷氏2号(用RAt表示)两种。 上述三种条件粘度测定法,在欧美各国常用,我国除采用恩氏粘度计测定深色润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