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经济思想史-第五章边际效用学派

西方经济思想史-第五章边际效用学派

西方经济思想史-第五章边际效用学派
西方经济思想史-第五章边际效用学派

第五章边际效用学派

第五章边际效用学派

一、概述

二、奥地利学派

三、英国的边际学派

四、洛桑学派

一、概述

1、边际革命的产生

2、边际效用学派的先驱者

3、边际效用学派概况

一、边际革命的产生

?19世纪70年代初期,英国的威廉·杰文斯、奥地利的卡尔·门格尔和法国的莱昂·瓦尔拉斯各自独立又几乎同时发表了三部具有相同理论倾向的著作(奥地利的卡尔·门格尔1871年发表了《国民经济学原理》,英国的威廉·斯但利·杰文斯在同一年出版了《政治经济学理论》,法国的里昂·瓦尔拉斯在1873年拿出了自己的《纯粹政治经济学要义》)。这标志着创建以心理分析和边际分析为主要特征的边际效用学派的诞生。

?他们的理论和方法极大地改变了古典经济学以来的价值理论和分析方法,为后来的新古典经济学和现代经济学分析方法开辟了道路。在西方经济学说史上,把这次经济理论和方法的大变动叫做“边际革命”。所谓“革命”,不外指两方面的变化:一是指经济学的研究从强调生产、供给和成本转向强调消费、需求和效用;

二是指为引进高等数学这一分析工具——微积分学打开了大门,从此开始了近代经济分析的新时代。

?边际效用学派的产生也有一定的基础。早在18世纪就出现了边际主义经济学的思想萌芽,19世纪前半期出现了边际效用论的一批先驱者,他们都为边际效用学派的产生提出了思想来源。19世纪数学、生物学及物理学的辉煌发展,为经济学的发展带来不少新的启示,提供了新的分析工具。

更重要的是,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出现的新现象为边际分析提供了广阔的客观经济条件。

2、边际效用学派的先驱者

?英国经济学家尼古拉·巴尔本(1640—1698)是近代较早论述商品价值由效用决定的经济学家。他在《贸易概论》(1690)一书中讲到,一切商品的价值来源于它们的效用,而商品的效用在于满足人的需要或欲望。

?意大利经济家费迪南多·加里安尼(1728—1787)于1751年发表的《货币论》一书中较早地把效用同稀少性联系在一起,从而为边际效用分析打开了道路。

?英国功利主义哲学家和经济学家边沁(1748—1832)提出所谓效用,是指物品能使人获得幸福和避免痛苦的能力。同时提出了幸福(也即效用)的递减法则,认为一个人占有的财产越多,他从增加的财产上所获得的幸福量越少。杰文斯正是依据边沁的哲学原理建立起自己的经济学理论体系的。

2、边际效用学派的先驱者

?边际效用学派最重要和最直接的先驱者是赫尔曼·戈森。

他在《论人类交换规律的发展及由此而引起的人类行为规范》(1854)中,重申了效用价值论,同时提出了人类满足需求的两大定理(后来被称为“戈森定理”),从而为边际效用价值论奠定了理论基础。这两条定理分别是:

- 戈森第一定理,即边际效用递减定理:也就是随着物品占有量的增加,人的欲望或物品的效用是递减的。

- 戈森第二定理,即边际效用相等定理:也就是在物品有限条件下,为使人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务必将这些物品在各种欲望之间作适当分配,使人的各种欲望被满足的程度相等。

?戈森还提出主观效用价值论,它的基本观点是:

- 价值就是数量有限的效用,是物品满足人的享乐的能力,它是主观的、相对的。

- 价值量取决于物品所提供的享乐量,并随物品数量不断增加而递减;当各物品的最后一个单位的价值相等时,价值达到最大值。

?戈森还从不同心理感受的均衡出发,对劳动过程及交换过程进行分析。他的经济思想直接影响了边际效用学派。

3、边际效用学派概况

?边际效用学派在英国、法国、美国、奥地利、意大利、瑞典等

国都有其代表人物,可以说是个国际性的学派。

?如果从国家或理论风格等的不同,该学派可分为奥地利学派、瑞士学派、英国学派、瑞典学派和美国学派等。

?如果从研究方法的不同,它又可以分为心理学派和数理学派。?这些经济学家的经济理论各有差异,但在价值论上却有着类似

的看法。边际效用价值论是他们的共同的理论基础和最大特点。

所以,边际效用学派也可以说是对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期创建、发展、宣传边际效用价值论,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其他经济理论的为数众多的人物和学派的统称。

?方法论:主张抽象演绎法。

?他们把人的欲望及其满足作为研究的对象和出发点。

?他们又认为个人的欲望决定人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而个人行为的最高原则是追求最大限度效用,即以最小代价获得最大欲望满足。这样,孤立个体为追求个人欲望满足而适当地处理同周围有限资源的关系时的主观心理活动,以及这种心理活动所支配的行为,就成为该学派进行理论分析和数学论证的依据和典型模式。

?再把这一模式的法则扩大到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和财产私有制的条件之下,便引伸出被认为适用于各种经济发展条件的普遍经济规律。他们把社会看作个人的机械总和,认为孤独的个体经济是复杂的社会经济的缩影。

二、奥地利学派

?近代边际效用学派中最主要的一个学派。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流行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因其创始人C.门格尔和继承

者F.von维塞尔、E.von柏姆-巴维克都是奥地利人,都是维

也纳大学教授,都用对边际效用的个人消费心理来建立其理

论体系,所以也被称为维也纳学派或心理学派。

?主要代表作有:

- 门格尔的《国民经济学原理》(1871),

- 维塞尔的《自然价值》(1889),

- 欧根·冯·庞巴维克《资本与资本利息》中的第一卷《资本利息理论的历史和批判》(1884)、第二卷《资本实证论》(1889)。

- 庞巴维克的《马克思体系的终结》(1896)也有较大的社会影响。

1、边际效用价值论

?奥地利学派的价值理论是由门格尔奠定的。不过,边际效用价值论在庞巴维克的著作中论述得最全面、最系统。

?门格尔认为,对于价值的衡量完全是主观的。不仅价值的性质,而且价值的衡量都是主观的,这和生产成本无关。

?庞巴维克发挥了门格尔的观点并使之系统化,形成了一整套理论。 - 庞巴维克认为一种物品要具有价值,必须既具有有用性,也具有稀缺性。商品价值是人们对一定数量物品在满足欲望时所具有的效用进行主观评价的结果;

价值量的大小决定于物品在满足人的最后和最不重要的欲望时所具有的效用即边际效用。

?物品的客观交换价值即市场价格是在自由竞争条件下,买卖双方对物品的主观评价相均衡的结果。

?他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物品的价值往往不是由它们本身的边际效用,而是由买进或生产的其他代替品的“代替效用”决定的。

2、时差利息论

?庞巴维克认为人们有重视现在、轻视未来的心理,对现在物品即消费资料的评价比同种类同数量的未来物品即生产资料(包括劳动)的评价高,因而前者的价值大于后者的价值,其间的差额构成“时差利息”。

?他把物品分成能够用来满足眼前需要的“现在物品”,和只能用于满足将来需要的“未来物品”;同时指出人们在若干心理法则支配下,总是倾向于高估现在物品的价值而低估未来物品的价值;因此,当同种类同数量的现在物品与未来物品交换时,两者之间就存在价值的差额,为了填补这个差额以实现“等价交换”,未来物品的所有者就须向现在物品的所有者支付一定的“贴水”即利息。

三、英国的边际学派

?19世纪70年代,英国的杰文斯成为边际效用学派的最主要代表和奠基人之一。在他之后,埃奇沃思等人也对边际效用价值论和边际分析方法有所论述。

1、杰文斯简介

- 威廉·斯坦利·杰文斯(1835—1882)是英国经济学家、边际学派创始人之一,也是数理经济学的早期代表之一。

-杰文斯1835年出生于英国利物浦一个制铁机械师家庭,1851年入伦敦大学学习,后因家庭困难而辍学工作。1859年返回伦敦大学继续学习,1862年获得硕士学位。从1863年起,他先后在曼彻斯特欧文斯学院、伦敦大学任教。1872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研究员。他的主要经济学著作是《政治经济学理论》(1871)。

- 杰文斯经济学说的特点是以主观心理为出发点,以效用论为基础,以数学分析为工具。

2、杰文斯的“最后效用程度”价值论

杰文斯认为物品对人能产生“快乐”和避免“痛苦”,因而具有效用,同时还指出:

(i) 效用不是物品的内在属性,它是由于物品与人的需求关

系而引起的,效用的有无和多少以物品与当事人需求间的关系为转移。

(ii) 效用与商品数量成反比例,随着物品占有量增加,人的欲望会减低,效用也会随之减少。

(iii) 效用应分为总效用和效用程度,总效用是物品所能满足的欲望总量,效用程度则是物品某一单位所满足的欲望强度。

(iv) 商品的各种效用程度中,“最后效用程度”具有最物重要的意义,商品的最后效用程度决定了商品的价值。

四、洛桑学派

?近代西方经济边际效用论的一个流派。19世纪70年代出现于瑞士洛桑大学,其代表人物为法国经济学家L.瓦尔拉斯和意大利经济学家V.帕累托。学派主要特点为一般均衡论。

1、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

2、帕累托的主要学说

?莱昂·瓦尔拉斯(1834—1910)

(1)生平:他是数理学派中洛桑学派的创始人,边际效用论的首创者之一。父亲奥古斯特·瓦尔拉斯是经济学家,1831年出版

《财富本质和价值起源》。他曾在铁路、银行任职。19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研究经济学。后任洛桑大学讲座教授、校长。( 2 )著作:《纯粹政治经济学要义》、《社会财富的数学论》、《社会经济研究》、《应用经济研究》等。

?维尔弗雷多·帕累托(1848—1923)

( 1 )生平:意大利经济学家,洛桑学派创建人之一。建立了以序数效用论和无差异曲线为基础的一般均衡论,是数理经济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曾就读于都灵大学工艺学院。曾任工程师等职,后研究经济学。在瑞士洛桑大学任教授。

(2)著作:《政治经济学讲义》、《社会主义体系》、《政治经济学教程》

1、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

?一般均衡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瓦尔拉斯的三种观点:(1)边际效用价值论。边际效用是一般均衡论的价值论的基础。

瓦尔拉斯把边际效用称为“稀少性”。

他宣称:商品的稀少性随着它的消费量的增加而递减,并且

与购买商品时支付的价格成比例,消费者在进行购买时,力

图使他每一元货币所能购买到的每一种商品的效用量相等。

这时,他得到最大的效用,即处于均衡状态。瓦尔拉斯的效

用论被称为“基数效用论”,即认为效用可以用1、2、3 等

数值来衡量。

(2)在经济研究中数学方法的使用。他的主要研究结果一般均衡论,就使用了微积分学和大量的联立方程。

由于这个原因,瓦尔拉斯也被认为是西方经济学数理学派的

人物之一。

(3)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瓦尔拉斯认为,各种商品和劳务市场的供求数量和价格是相互有关的,一种市场上的价格和数量的变化会影响其他市场的供求关系。

?一般均衡:由于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只有当一切市场都处于均衡状态,个别的市场才能处于均衡状态。这种一切市场都处于供求相等状态的均衡被西方学者称为一般均衡,以便和A.马歇尔的局部均衡相区别。

一般均衡理论(General Equilibrium Theory)是理论性的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寻求在整体经济的框架内解释生产、消费和价格。

一般均衡是指经济中存在着这样一套价格系统,它能够使

- 每个消费者都能在给定价格下提供自己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并在各自的预算限制下购买产品来达到自己的消费效用极大化;

- 每个企业都会在给定的价格下决定其产量和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来达到其利润的极大化;

- 每个市场(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会在这套价格体系下达到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相等(均衡);

?当经济具备上述这样的条件时,就是达到一般均衡,这时的价格就是一般均衡价格。

?一般均衡是经济学中局部均衡概念的扩展。在一个一般均衡的市场中,每个单独的市场都是局部均衡的。

?一般均衡的目标是经济效率最优,即经济福利最优。

?所以,一般均衡是指在承认供求与市场上各种商品价格和供求关系存在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条件下,所有市场上各种商品的价格与供求的关系或均衡状态。

?注:局部均衡理论(分析)是在假定其他市场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孤立地考察单个市场或部分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或均衡状态,而不考虑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2、帕累托的主要学说

(1)序数效用思想

?在经济观点上,帕累托继承和维护了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论。他提出了几个新的观点。

?帕累托认为,瓦尔拉斯的基数效用论肯定效用的大小是可以衡量的,而在事实上,这种效用却无法加以衡量。

?帕累托认为,对于两种不同物品的组合,消费者虽然并不知道每种组合给他带来多少数量的效用,但他却能判别他对两种组合的偏好的次序,即他对一种组合的偏好是否大于、小于或等于另一种组合,能用第一、第二等序数来表示多种配合所含有的效用量多寡的顺序。

?根据这一说法,再加上他从英国经济学家F.Y.埃奇沃思(1845~1926)的“契约曲线”中得到的一些论点,他建立了无差异曲线的概念和比较完整的序数效用价值论.

(2)帕累托最优

?在论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问题上,帕累托使用了被称为“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概念。

?他宣称,当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已经达到了如此的状态,在这一状态下,如果没有任何方式能在不减少其他人的福利的条件下增加至少一个人的福利时,此时该社会即处于最优的资源分配状态。

阅读书目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版,第2卷,第62~63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25卷,第193~222页。

?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上卷,第1、8版序,第1篇第1章,第3篇第1、3、4、6章;下卷,第5篇第1、3、5章,第6篇第1、2章。

经济学说史教程 24

思考题

?名词解释

效用、边际效用、边际效用递减定律、局部均衡、无差异曲线、帕累托最优、一般均衡

?问答题

1. 概括边际学派的理论特点。

2.简述戈森定律。

3.如何理解庞巴维克的时差利息论。

4. 简述边际效用学派主张的价值理论。

经济学说史名词解释及课后习题解答 2

考试专用版 第一章 1色诺芬是如何看待财富及其增长的? 色诺芬已了解物品有使用和交换两种功能,同时,他也有了对于财富的最初看法,认为财富就是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色诺芬肯定劳动分工的必要,并且看到了分工对效率提高的作用。他认识到,一个人不可能精通一切技艺,专门从事一种技艺的人能工作得更好。色诺芬最重视农业的发展,认为农业的兴衰影响着其他技艺;而手工业是一种“粗俗的技艺”,从事这种工作无益于人的身体和精神。另外,色诺芬也认识到农产品的价格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色诺芬在《雅典的收入》中从国家角度研究了增加收入的问题。他建议给侨居雅典的外国人的利益以照顾。他主张授予商人特权、完善商事法院制度、建立基金等,从而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他还主张大力开发和管理银矿,在开矿方面重视奴隶劳动,建议国家购买和拥有奴隶,并把奴隶出租给平民开矿。他特别强调国家要想征集到充裕的收入,必须保有和平的环境。色诺芬注意到货币有着不同的作用。货币可以成为财富的积累手段,他描绘人们对白银是不厌其多,人们之所以喜欢储藏白银是因为白银可以随时购买到有用的物品。 2亚里士多德对商品价值和交换关系的认识有哪些贡献? 亚里士多德在《伦理学》中对商品的价值形式发表了见解。他指出,一种商品的价值可以通过任何其他商品(不论是物品还是货币)来表现,商品交换的前提是由于它们之间具有等一性,他认为,货币使商品成为同类或相等的。 他分析了物品的不同用途,认为每一种物品都有两种用途:直接供使用和交换。前者是物品本身固有的属性,后者则不是物品所固有的,比色诺芬更明确地分析了物品的两种属性。亚里士多德论述了交换从物物交换开始,进而过渡到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即小商业,继而过渡到以获取货币为目的的交换,即大商业。前者交换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使用价值,交换属于“家庭管理”之内。大商业是为获取货币目的而进行交换,它无限制地追求货币财富。这种交换属于“货殖”,它是反自然的。 亚里士多德指出货币对一切商品起着一种等同关系即等价关系的作用,从而成为最早分析商品价值形态和货币性质的学者,觉察出商品交换是从商品—商品,到商品—货币—商品,再进而过渡到货币—商品—货币的历史发展过程。 3、古代罗马在农学上有哪些贡献? 在古代罗马,出现了一批奴隶主阶级思想家论述农业的著作,这些著作记述了农业经营的各种技术和经验,反映了农业中生产组织形式和社会关系。 克优斯·加图(公元前235—前149)是古代罗马政治活动家、大奴隶主,他当过罗马的元老。他的主要著作是《论农业》和《起源》(罗马最早的史书,已失)。加图认为,农业是罗马人最适宜从事的职业,奴隶主的主要任务就是管理好自己的庄园以增加收入。 玛尔库斯·铁伦提乌斯·瓦罗(公元前116—前28)是古代著名思想家,在欧洲文艺复兴时被称为古罗马第三大人物,与西赛罗和维吉尔并列。瓦罗作为奴隶主思想家,在《论农业》中明确地把奴隶看做工具。他认为,奴隶制庄园应保持自给自足,比加图更注重维护自然经济。 珂鲁麦拉(1世纪中期)是古代罗马思想家。他的主要著作是《论农业》(12卷)。珂鲁麦拉对农业经济很有研究,他的著作汇集了当时广泛的农业知识。作为奴隶主阶级思想家,他已看到奴隶劳动不能使土地得到很好利用,因此,他一方面劝告奴隶主要改变对奴隶的态度,注意使奴隶对劳动产生兴趣;另一方面,他提出把农业交给隶农经营的主张,认为使用隶农进行农业生产比使用奴隶更有利。这反映了罗马社会内部封建生产关系的孕育和发展。 4、评述“公平价格”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奥古斯丁提出了公平价格的概念。他说,我知道有这样的人,当他购买抄本时,看见卖主不

西方经济思想史

《经济学说史》 绪论:经济学与经济学说史 一、经济学——术语的演变 1、经济学economics 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和各种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规律的科学。 经济学又可称为经济科学(economic sciences)。 2、经济学术语在西方的演变。 (1)经济学的诞生过程。 经济一词在西方源于希腊文oikonomia,原意是家计管理。 古希腊哲学家色诺芬的著作《经济论》中论述。 1615年出现了以“政治经济学”(political economy)为名称的第一本书,即法国重商主义者A.de蒙克莱田(约1575~1621)的《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 到了重农主义和英国古典学派,政治经济学的研究重点转向生产领域和包括流通领域在内的再生产。古典政治经济学已经同政治思想、哲学思想逐渐分离,形成一个独立的学科,其论述范围包含了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的大部分领域。 17~19世纪末,政治经济学逐渐被用作研究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理论科学的名称。 (2)经济学的成熟。 19世纪末期,随着资产阶级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演变,即更倾向于对经济现象的论证,而不注重国家政策的分析,有些经济学家改变了政治经济学这个名称。 英国经济学家W.S.杰文斯在他的《政治经济学理论》1879年第二版序言中,明确提出应当用“经济学”代替“政治经济学”,认为单一词比双合词更为简单明确;去掉“政治”一词,也更符合于学科研究的对象和主旨。 1890年A.马歇尔出版了他的《经济学原理》,从书名上改变了长期使用的政治经济学这一学科名称。到20世纪,在西方国家,经济学这一名称就逐渐代替了政治经济学,既被用于理论经济学,也被用于应用经济学。 3、经济学术语在东方的演变。 (1)“经济”的出现。 在中国古汉语中,早有“经济”一词,是“经邦”和“济民”、“经国”和“济世”,以及“经世济民”、“经国济世”等词的综合和简化,含有“治国平天下”的意思。内容不仅包括国家如何理财、如何管理其他各种经济活动,而且包括国家如何处理政治、法律、教育、军事等方面的问题。 包括在“经世济民”内的“经济”一词,很早就从中国传到日本。 西方经济学在19世纪传入中、日两国。中国的严复则译为“生计学”。日本的神田孝平(1830~1898)最先把economics译为“经济学”;經済。 (2)中国“经济学”的使用 到1903年后,中国学者才逐渐采用“经济学”这个学名。 30~40年代,有的经济学家在编写和翻译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著作时,则称为“政治经济学”或“新经济学”。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经济学界大多数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经济学称为“政治经济学”,而对政治经济学以外的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则使用“经济学”一词。 80年代以来,经济学已逐渐成为各门类经济学科的总称,具有经济科学的含义。 二、经济学说史 内涵。 是一门具有一定理论性和历史性特点的经济理论学科,研究经济思想和理论产生、发展和变化的历史,从中了解一些概念与范畴、理论与政策及其产生和运用的条件。 一般说来,划分经济学说流派的标准是: 理论观点上基本一致 分析方法上基本一致

瑞典经济模式和瑞典学派_徐则荣

2008年第7期 山东社会科学 N o .7 总第155期 SHANDONG SOC I AL SCIENCES GeneralN o .155 瑞典经济模式和瑞典学派 徐则荣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 100026) [摘要] 瑞典经济模式是上世纪30年代以来由瑞典社会民主党所倡导和推行的民主社会主义的经济 模式。它的基本特征是以私人垄断资本主义为主体和基础,同时又注重社会公平,具有较完备的社会福利制度的混合经济,实质是改良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如果把瑞典经济模式看成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甚至说,它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成果0的观点,则是缺乏说服力的。 [关键词] 瑞典经济模式;瑞典学派;民主社会主义[中图分类号]F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45[2008]07)0098)03 有关瑞典经济模式的讨论,随着对瑞典民主社会主义问题的深入研究而渐有声色。有人认为,瑞典是民主社会主义的典范,它的经验具有普世价值,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成果0云云。瑞典经济模式究竟怎样?我们是否应该走瑞典民主社会主义的道路?笔者仅就自己对瑞典经济模式及其思想渊源,特别是它与瑞典学派的思想联系的粗浅认识,谈谈自己的看法,以就教于同行。 所谓瑞典经济模式,一般是指上世纪30年代以来由瑞典社会民主党所倡导和推行的民主社会主义的经济模式。它的基本特征是以私人垄断资本主义为主体和基础,同时又注重社会公平,具有较完备的社会福利制度的混合经济,实质是改良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在上世纪50年代曾担任瑞典财政大臣和经济顾问,并作为社会民主党纲领起草委员之一的克拉斯#埃克隆德(K l ass Ek l und),在他所著5现代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瑞典模式0的经验与教训6一书中说得更明白:/瑞典模式的核心实际上是社会民主党占统治地位的国家与私人资本之间的一种-历史性妥协.。同社会主义国家不同的是,社会民主党允许私人企业发展并保留私有制;但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所不同的是,瑞典建立了庞大的公共部门,大大拉平了贫富差距,,01事实也是如此,据资料显示,瑞典90%以上的生产资料归私人所有。各行业中私营成分的比重:钢铁工业86%、化学工业93%、森林工业89%、食品工业84%、汽车工业100%,零售商业89%、银行业91%、土地及农业生产100%,私营企业雇用的劳动力占 84%。 o政府直接所有的工业不足5%,资本主义国家除垄断烟酒零售业外,还拥有部分森林、铁矿资源和20%的航空公 司以及电报电话系统和其他公用设施。 ?不仅如此,瑞典私人资本是高度垄断的,有100个大家族控制了瑞典经济的95%。其中15个大家族控制了三分之一的工业,垄断寡头瓦伦堡家族控制着40多家大银行和大公司,雇佣职工40多万人;全国1%的股东掌握全国1/3的股票;占全国人口5%的富翁拥有全国50%以上的财富。瑞典具有庞大的国际垄断势力,如著名的爱立信公司、利乐公司等都是瑞典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瑞典120家公司在国外子公司有约2000家之多,早在1984年在国外直接投资总额就有约150亿克朗,其中利乐公司目前在中国已垄断了我国95%的软包装品市场。可见,瑞典经济是以私人垄断资本主义为基础的。 瑞典是一个社会民主主义传统很深的国家。早在19世纪40年代,随着瑞典工业化的开始,工会组织就产生了,1898年成立了总工会。总工会以雇佣工人总代表的资格,在瑞典经济乃至政治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总工会宣称自己的任务是/维护0劳工群众的利益,同时又强调必须/关心0公司的繁荣和/未来0。这就表明,工会的行动,虽然代表工人的/利益0,但只能局限于资本主义可以允许的范围内,而不是以根本推翻资本主义制度为目的。 总工会与社会民主党关系密切,彼此相互支持与合作,但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的隶属关系。社会民主党主席雅尔玛#布兰廷在总工会建立时,便明确了该党与总工会之间的 98 * 收稿日期:2008-04-06 作者简介:徐则荣,男,经济学博士,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成员。 1K #埃克隆德:5现代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瑞典模式0的经验与教训6,刘国来译,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5年版。第297页。 oS #诺戴克:5比较经济体制6,英文版,第286页。 ?S #诺戴克:5世界经济比较体制6,英文版,第207页。

(完整word版)经济学说史教程课后习题答案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 经济学説史:经济学说史研究经济学说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经济学说是具有历史性和阶级性的。学习经济学说史的目的在于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二.问题题 1.从经济学说与经济学说史的关系说明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说史。 答:(1)经济学说往往包括一些人们对自己所处时代的生产力问题的认识和论述,也包括着对国家经济政策的论述。而经济学说史则是以经济学说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时期经济学说产生、发展的历史。 (2)总体而言,学习经济学说史的目的在于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具体而言,学习经济学说史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A:总结过去经济学说的发展情况,检视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经济学家都提出了什么样的经济观点,其中哪些经济观点反映了客观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而具有科学价值;哪些观点只反映了事物的表面现象;哪些经济观点是完全错误的或辩护性的,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这些经济学说又发生了怎样的演变。B:通过学习经济学说史,判断一下经济学说今后发展的趋向。在回顾和总结过去经济学说的发展过程中,总结过去经济学说发展的成果和经验,吸收其中的科学成果和失败的教训,根据目前经济发展的情况,创立适应现代经济发展要求的新的经济学说。C:帮助我们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加深对其基本原理的内容和意义的正确理解;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提高识别各种不同经济学说的本质的能力;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与时俱进,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为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 2.经济学说史的分期或分篇的依据是什么? 答:经济学说史的分期或分篇的依据总体是按照时代分期的。 第一章古代希腊、罗马和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 二.名词解释 1,亚里士多德的生财之道:他在《政治论》中将生财之道分为两种:一种是属于家务管理的一部分,一种是“货殖”,即无限制地追求货币增殖。 2,柏拉图的“理想国” :由三个自由民阶层或等级组成,这三个等级分别是:执政的哲学家,战士,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奴隶不是公民,处在三个等级之外,他们 只是会说话的工具。 3,瓦罗的《论农业》:明确地把奴隶看做工具。他把农具分为:(1)能讲话的农具—奴隶;(2)只能发声的农具—牛马;(3)无声的农具—马车。 4,公平价格:奥古斯丁提出了公平价格的概念,指某时期内不受市场变动影响的价格,大多数从事交换的人是按这个价格进行买卖。实际上是平均价格,即大体上与价值 相符的价格。 三.问答题 1.简述色诺芬的经济思想。 答:(1)色诺芬是古希腊的哲学家和历史学家。其经济思想主要体现在其著作之中。 (2)《经济论》中,色诺芬在这本书中最早使用了“经济”一词,其原意为“家庭管理”,因此他所谈论的经济是家庭经济。管理家庭经济的学说,就是奴隶主阶级的经济学说;

瑞典学派的国际分工——国际贸易理论

瑞典学派的国际分工——国际贸易理论 瑞典学派的国际分工——国际贸易理论主要是在英国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李嘉图在阐述比较成本学说时,运用了“两个国家――两种商品”的简单的国际贸易模型。假定英国和葡萄牙两个国家只生产两种进入国际贸易的产品:布和酒。在劳动和资本在国际间不能自由流动、生产成本(劳动耗费量)和技术条件既定时,英国生产一定数量的布要耗费100小时劳动量,葡萄牙生产同样数量的布只需耗费90小时劳动量;英国生产一定数量的酒需耗费120小时劳动量,葡萄牙生产同样数量的酒只需耗费80小时劳动量。在布和酒的生产上,英国的单位产品成本显然都高于葡萄牙,但是,在布的成本上英国的生产成本是葡萄雅的1.1倍,酒的成本上英国的生产成本是葡萄牙的1.5倍。于是,英国在布的生产成本方面的劣势比在酒的生产成本方面的劣势要小,换言之,英国的比较成本优势在布生产方面,因为在英国国内,布和酒的生产成本比例是100:120,即少生产1单位酒的节余劳动,可以用来生产出1.2单位布。葡萄牙虽然两种商品成本都低于英国,但在布的生产中葡萄牙的生产成本为英国的90%,在酒的生产中葡萄牙的生产成本仅为英国的67%,葡萄牙的比较成本优势在酒的生产方面。在葡萄牙国内,布和酒的生产成本比例是90:80,即少生产l单位布的节余劳动可以用来生产9/8单位的酒。 如果英葡两国实行国际分工,只生产自己具有比较成本优势的商品,英国生产布,葡萄牙生产酒,然后进行国际贸易,这样对双方都有利。在实行按照比较成本优势的国际分工前,英国国内市场上需要以1.2单位布换1单位酒,葡萄牙国内市场要用1单位布换8/9单位酒。实行国际分工后,若按1:1的比例交换(这一比例在1:1.2和1:8/9之间,若比例定在1:1.2或1:8/9,那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只能对葡萄牙或英国一方有利),英国现在用100小时劳动生产的布可换到需本国120小时劳动生产的酒。而葡萄牙则用80小时生产的酒换到需耗费本国90小时劳动生产的布。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使双方都节约了劳动,得到利益。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在西方经济学界占支配地位达一个世纪之久。到了本世纪20-30年代,它受到了两位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奥林的挑战,他们反对李嘉图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的学说,用在相互依赖的生产结构中的多种生产要素的理论来解释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提出了所谓“生产要素比例—生产要素密度原理”,即著名的“赫克歇尔—奥林定理”。 早在1919年,赫克歇尔在题为“对外贸易对国民收入的影响”这片论文中,就提出了上述“定理”的一些基本思想和概念(如区域和次区域)。1933年,赫克歇尔的弟子奥林用英文写作和出版了《区际贸易和国际贸易》一书(该书列为“哈佛经济研究丛书”),在他的老师的理论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发挥、全面阐述了自己的国际贸易理论。 奥林认为,两个区域在孤立状态时所存在着的相对价格的差异,是建立贸易关系的必要条件,而相对价格的差异是出不同区域的生产要素“禀赋”(或相对稀缺件)的差异决定的。按照他的看法,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有两方面的缺陷:—是由劳动量决定生产成本,不考虑其他生产要素(如土地和资本)的作用及这些生产要素的价格(如地租和利息)对商品生产成本的影响;二是只强调供给方面的因素,忽视了需求变化的重要影响。奥林继承了瓦尔拉的一般均衡理论,认为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都是出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而且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具体地说,价格是由供求的四项基本因素决定的:①消费者的欲望;②生产要素所有权的情况(它通过影响收入从而影响需求);③生产要素的供给;④生产的物质条件。由于生产的物质条件即生产要素的物质特性在各地都是一样的(例如,各国种植小麦均需土地,劣等地的农产品产量较低),所以第④项因素可以置而不论。第①项因素和第②项因素

经济思想史单选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被马克思称为重农主义体系发展最高峰的代表者是(分数:1分) A. 坎梯隆 B. 布阿吉尔贝尔 C. 杜尔哥 D. 魁奈 标准答案是:C。 2、亨利·乔治将经济危机的原因归结为(分数:1分) A. 土地垄断和投机 B. 消费不足 C. 生产过剩 D.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标准答案是:A。 3、杰文斯提出的作为主观价值衡量标准的“最后效用程度”指的是(分数:1分) A. 总效用 B. 平均效用 C. 边际效用 D. 序数效用 标准答案是:C。 4、约翰·洛克的主要经济学著作是(分数:1分) A. 《贸易论》 B. 《论降低利息和提高货币价值的后果》 C. 《赋税论》 D. 《政治经济学概论》 标准答案是:B。 5、提出“经济”和“货殖”区别的古希腊思想家是(分数:1分) A. 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 色诺芬 D. 亚里斯多德 标准答案是:D。 6、斯密思想来源的三个主要部分是(分数:1分) A. 唯心主义哲学思潮、英国经济理论的发展、重农主义 B. 唯物主义哲学思潮、英国经济理论的发展、历史学派 C. 唯物主义哲学思潮、英国经济理论的发展、重农主义 D. 唯心主义哲学思潮、英国经济理论的发展、历史学派 标准答案是:C。 7、经济思想史上第一次提出利息取决于利润的是(分数:1分) A. 范德林特 B. 洛克

C. 配第 D. 马西 标准答案是:D。 8、萨伊认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分数:1分) A. 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规律 B. 财富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规律 C. 财富的生产、分配和消费的规律 D. 生产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 标准答案是:C。 9、巴师夏“经济和谐论”的理论基础是(分数:1分) A. 效用价值论 B. 劳动价值论 C. 服务价值论 D. 生产三要素论 标准答案是:C。 10、以阶级利益调和论为资本主义辨护的美国早期经济学家是(分数:1分) A. 富兰克林 B. 汉密尔顿 C. 凡勃仑 D. 凯里 标准答案是:D。 11、古希腊的经济思想产生于(分数:1分) A. 以自然经济为主的封建社会早期 B. 以自然经济为主的奴隶社会早期 C. 以自然经济为主的奴隶社会末期 D. 以自然经济为主的原始社会末期 标准答案是:B。 12、亨利·乔治经济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分数:1分) A. 土地问题 B. 工资问题 C. 价值问题 D. 就业问题 标准答案是:A。 13、法国重农学派产生于(分数:1分) A. 17世纪50 – 70年代 B. 17世纪70 – 90年代 C. 18世纪50 – 70年代 D. 18世纪70 – 90年代 标准答案是:C。

西方经济思想史中工资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西方经济思想史中工资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内容摘要:有必要就工资理论给出定义,工资理论:研究工资的所有理论的总称,工资的概念,所谓工资,指劳动者被用人单位录用后,完成规定的劳动任务而作为劳动报酬领取的,由该用人单位支付的一定数额的货币。狭义的工资只包括货币工资不包括福利;广义的概念则是各种形式的劳动报酬的总称,如计时工资、计件、奖金、津贴、补贴及职工、个人福利,更广义:非雇用劳动者,如个体劳动者、农民,的劳动收入,包括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的的收入,也属于工资的范畴。 总体来说,西方经济思想史中有这样的工资五大理论:早期的工资学说、边际生产力工资论、供求均衡工资论、工资谈判论、分享工资论。 一、早期的工资学说 (一)早期工资学说,①生存工资论,这一理论是由魁奈.杜阁尔提出,亚当.斯密与大卫.李嘉图全面论述的,在这里,工资是“劳动的自然价格”这种“自然价格”,除包括工人本身能够维持生存部分的生活费外,还包括能够在工人人数总体上不增不减地延续后代所需要的生活费;②工资基金论,这一理论则认为水平高低取决于工资基金数量与人口数量之间比例。 (二)边际生产力工资论; (三)供求均衡工资论,其代表人物马歇尔指出:工资是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二者均衡时的价格。 (四)工资谈判论,认为劳动力市场上工资水平取决于市场上劳资双方的力量对比。 (五)分享工资论,代表人物马丁.魏茨曼:员工工资不再按工作时间确定固定的工资,而是把员工工资与某种能够恰当反映企业经营的指数相联系的制度。这就是将员工的利益与企业经营效益挂起钩来。 二、重要经济学家关于工资理论的思想

(一)阿奎那 阿奎那在他的封建农奴制度论中提出了关于劳动是上帝所喜悦的说法。按照他的意见,为了维持生活、防止游手好闲、加强到的风尚和获取施舍机会,劳动都是必需的。但是,因为阿奎那生活于封建社会的兴盛时期,所以他对劳动的看法贯穿了等级制的观念。在他看来,劳动有贵贱之分:体力劳动是低贱的,是“下等人”、即奴隶和农奴所做的事情;只有脑力才是高尚的,适合于“上等人”、即奴隶主和封建主的身份。有他的理论中不难看出其对一般体力劳动力的歧视,奴隶和农奴做的事仅仅只是其应该做的必需的行为,更没有所谓的工资的说法了,这也说明一部分早期没有工资理论的原因。 (二)威廉·配第“工资论” 到了威廉·配第时代的英国,工资是由法律规定的,国家规定了工资最高限额。配第力图从理论上论证政府所规定的工资额。 配第提出,工资是维持工人生活所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他说,法律应该使劳动者只能得到适当的生活资料;法律不应该把工资规定得低于工人所需的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之下。 日平均工资的价值是由劳动者“为了生活、劳动和延续后代”所需的东西决定的。配第还把工人的劳动日分为必要时间和剩余时间。 (三)亚当·斯密“劳动成本理论” 斯密有几种工资理论,譬如说生存工资理论,讨价还价工资理论,生产力理论,剩余索取权理论以及工资基金理论两方面. 斯密说,在工资的讨价还价过程中,劳动者相对于雇主来说处于不利的位置。雇主很少,他们联合起来很容易,并且法律允许雇主联合却禁止劳动者组成工会。议会中的很多法律都反对提高工资却没有一个反对降低工资的。而且雇主拥有广泛的资源,即使是在罢工中他雇佣不到劳动者进行生产,他仍然可以生活下去。“而对于工人来说,没有收入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不能够维持一个星期的生活,极少能够维持一个月,几乎没有人可以活到一年。” 在讨论工资时,斯密提出了工资基金原理,此原理是古典经济学家们的一个重要工具。此原理认为存在着支付工资的一定量的固定资本基金。由于生产过程需要消耗时间,它需要事先生产的物品譬如说食物、衣服、房屋以及生产工具和

2011年10月经济思想史试题

全国201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经济思想史试题 课程代码:0014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主张限制人口数量的古希腊思想家是() A.色诺芬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西塞罗 2.对保障集体所有制不受侵犯作出规定的中世纪文献是() A.《庄园赦令》 B.《萨利克法典》 C.《神学大全》 D.《政治论》 3.马克思认为古典经济学产生的时间是。() A.17世纪初 B.17世纪中叶 C.17世纪末 D.18世纪初 4.最早提出级差地租概念的经济学家是() A.大卫·李嘉图 B.约翰·洛克 C.亚当·斯密 D.威廉·配第 5.詹姆斯·斯图亚特将交换所产生的利润称为() A.相对利润 B.绝对利润 C.正常利润 D.超额利润 6.被马克思评价为“第一个正确理解利息的人”的经济学家是() A.约翰·洛克 B.马西 C.达德利·诺思 D.孟德维尔 7.启发马克思创立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经济学家是() A.威廉·配第 B.亚当·斯密 C.大卫·李嘉图 D.魁奈 8.亚当·斯密认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和主要因素是() A.投资 B.技术进步 C.分工 D.国际贸易 9.在经济思想史上,第一个对供求关系作了比较详细阐述的经济学家是()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约翰·穆勒 D.马尔萨斯 10.在19世纪30年代的经济学论战中,属于李嘉图学派的经济学家是() A.马尔萨斯 B.詹姆斯·穆勒 C.赛米尔·贝利 D.罗伯托·托伦斯 11.在经济学方法论上,与西尼尔不同的经济学家是() A.萨伊 B.大卫·李嘉图 C.施莫勒 D.卡尔·门格尔

经济学说史课后答案

人大版经济学史重点习题答案(2007-07-05 23:11:01) 一,简评从配第到休谟、马西在经济学史发展中的作用? 配第:(1)第一次较为系统的讨论了政治经济学的方法问题,并由这一方法出发,试图探讨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经济现象的本质,由此就把政治经济学史以其他学中独立出来,马克思称其为现代经济学史的奠基者。(2)第一次有意识的把商品价值的源泉归于劳动,从而奠定了科学价值论的基础,开创了探讨价值,剩余价值的正确道路。(3)进一步考察了资本主义条件下工资、地租、利息和土地价格问题,初步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各阶级利益在经济上的对立,为古典分配理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休谟:关于货币价格的理论,成为18世纪货币数量论的最重要代表马西:在政治经济学史说史上第一次系统的考察了利息与利润之间的关系,提出利润是利息的基础,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利息总是要由利润来决定。 二,威廉·配第在经济理论方面的主要贡献有哪些? 1,政治经济学史的方法:第一次为系统的讨论了政治经济学的方法问题,马克思称其为现代经济学史的奠基者。2.价值理论方面:A第一次有意识的把商品价值的源泉归于劳动,从而奠定了科学价值论的基础。B他曾明确指出商品价值量与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这一事实。C在劳动价值论方面提出了不少科学的见解,开创了探讨价值,剩余价值的正确道路。3.分配理论:初步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各阶级利益在经济上的对立,为古典分配理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A关于工资,提出了最低限度工资理论B 关于地租,配第的地租理论就是他的剩余价值理论,他还考察了级差地租问题,提出了有关级差地租的最初概念C 关于利息和土地价格,配第把利息称为“货币的租金”,还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探讨了土地价格问题4.货币理论:在货币本质上;基本职能,货币流通量问题 5.经济增长理论 A 财富观念问题上,把对财富源泉的分析,由流通领域转移到生产领域,并把劳动看作财富的主要源泉B还详细考察了影响一国财富增进的因素,他主要讨论了三种因素,即劳动生产率,从事生产性劳动的人数,赋税政策 二.坎蒂隆的重农理论有哪些? 答:1.农业是一国经济的基础,土地耕种是一国所有阶级和居民生存和致富的源泉;2.社会总产品流通的初步考察,初步阐述了土地所有者的支出与国民生活的关系;3.农业年产品决定一国人口的规模和变化。 一.简述魁奈《经济表》的成就和缺陷? 答:成就:1.运用抽象法;2.经济表的出发点是每年从土地上生产出来的总产品,是以一年收获的终结为循环的开始3.把资本的整个生产过程看作再生产过程,把流通过程表现为仅仅是这个再生产过程的形式;货币流通表现为仅仅是资本流通的要素,是为再生产过程服务的,受生产制约4.把各阶级收入的来源,资本和所得的交换,再生产的消费和个人的消费,以及农业与工业,即生产的两大部门之间的流通,看成是再生产过程的要素。 缺陷:1.片面地把农业视为惟一的生产部门,把地租作为剩余价值的惟一形态; 2.只把资本划分为“原预付”与“年预付”,没有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区分,因此,不能正确地分析剩余价值的来源,不能科学地论证“纯产品”的真正来源; 3.没有把社会生产分为生产生产资料和生产消费资料的两大部类,而是把社会生产分为农业和工业两个部门 4.把工业视为不生产部门,在工业生产中只有“年预付”而没有“原预付”,没有剩余价值的生产。 二.杜尔哥在哪些方面发展了魁奈的经济理论 杜尔哥对重农主义理论的发展:1.修正并发展了魁奈关于社会阶级结构的学说,(把生产阶级和不生产阶级各自划分为两个对立的阶段,即把生产阶级划分为农业工人和农业资本家,同时把不生产阶级划分为工业工人和工业资本家。)2.对魁奈的“纯产品”理论有重要的发展,达到了重农主义理论的最高度。虽承认纯产品是自然的恩赐,但又强调这是土地对于农业劳动者劳动的赐予3.相当完备得划分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收入。他把基本收入划分为工资、利润、利息和地租。他对工商业利润和放债人获得的利息,不像魁那样仇视 一.评价斯密的剩余价值理论 1.斯密最早地把剩余价值的来源归结于剩余劳动,从而为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2.斯密剩余价值理论的重要缺点之一,是他不能用劳动价值论科学的阐明剩余价值的占有是怎样发生的,不能证明劳动与资本相交换是按价值规律进行的 二.评论斯密的国际贸易理论

经济思想史试题

经济思想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配第的著作中,被马克思评价为是“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分离出来的最初形式”的著作是() A.《货币略论》 B.《政治算术》 C.《爱尔兰的政治赋税》 D.《赋税论》 2.在英国早期学者中,被视为火灾保险事业创始人的是() A.尼古拉?巴尔本 B.约翰?洛克 C.威廉?配第 D.达德利?诺思 3.反映古罗马奴隶制鼎盛时期奴隶主阶级要求的重要代表作是() A.瓦罗的《论农业》 B.柯鲁迈拉的《农业论》 C.加图的《农业论》 D.西塞罗的《政治论》 4.曾论证奢侈并非坏事,著有《蜜蜂的寓言》一书的学者是() A.伯纳德?孟德维尔 B.约瑟夫?马西 C.大卫?休谟 D.詹姆斯?斯图亚特 5.经济思想史上最先提出利润是资本主义经营唯一目的的学者是() A.休谟 B.斯密 C.范德林特 D.配第 6.经济思想史上首次尝试对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过程进行分析的著作是() A.配第的《政治算术》 B.坎第隆的《商业性质概论》 C.斯密的《国富论》 D.魁奈的《经济表》 7.亚当?斯密研究经济理论的出发点是() A.货币学说 B.分工和交换学说 C.阶级和分配学说 D.社会资本再生产学说 8.第一部建立了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经济学著作是() A.《贸易论》 B.《政治算术》 C.《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D.《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9.亚里斯多德反对柏拉图关于取消私有财产、实行“共产主义”的主张,他表达这一观点的著作是() A.《经济论》 B.《政治论》 C.《伦理学》 D.《农业论》 10.在经济学说史上,把优势区分为绝对优势和相对优势,把劣势区分为绝对劣势和相对劣势的经济学家是()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约翰?穆勒 D.托马斯?马尔萨斯 11.马尔萨斯的经济理论借鉴了许多学者的观点,下列没被借鉴的学者是() A.唐森 B.安德森 C.西斯蒙第 D.葛德文 12.在分配理论中,李嘉图最突出的贡献是() A.工资理论 B.地租理论 C.利润理论 D.收入理论 13.从19世纪中下叶直至边际效用学派兴起为止,在英国流传最广的经济学课本和读物是() A.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B.大卫?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C.约翰?穆勒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应用》 D.阿弗雷德?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 14.“经济和谐论”的提出者是() A.西斯蒙第 B.巴师夏 C.萨伊 D.李嘉图 15.经济思想史上第一个论证了资本主义制度必然发生经济危机的是() A.马尔萨斯 B.萨伊 C.穆勒 D.西斯蒙第 16.首次将法学研究中的历史方法运用到政治经济学领域中的德国历史学派经济学家是

经济思想史1-10章课后答案

经济思想史课后习题 第一章 1、它们分别是传统惯例、权威、强制方式、市场。它们不都存在经济学范围类,也有跨学科的。 2、是一种正常的划分,因为它们符合主流的现代经济学的要求。两者之间没有研究先后之分,因为它们之间是有联系的。微观经济理论始于对个体的分析,并且扩大到对社会的分析。宏观经济学始于对社会的总体分析,并向下发展到对个体的分析。 3. 两种主张都正确,他们并不矛盾,无论什么历史总是有趣的,它是一面镜子,通过前人对事物的认识,我们可以收获更多的新发现,使问题更明晰,况且关于如何解决稀缺性的经济学问题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4、 相对论者在处理某项经济理论时,会注意构建那个理论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背景,也就是说研究方法是概念和历史的结合,不注重谁对谁错 注重概念从错误到正确(逐步趋向真理)的过程,而绝对论者注重由错误到正确(逐步趋于真理)的过程。 5、 通过指出不足和矛盾,它们给主流观点传授花粉,使其保持正直和诚实。例如马歇尔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中,能够看见主流发展和非主流发展的相互作用,通过糅合历史导向的经济学家和抽象的理论家之间的竞争主张,创立了新古典经济学。 6. 他认为私人财产在社会中发挥着有益作用,不应当制定规则来限制私人手中的财产数量,他一方面谴责追求经济利益的行为,同时又认可私人财产的权利,亚里士多德赞同在更宽泛的背景下看待经济活动,通过减少消费改变人们的态度,来对待稀缺性的问题 7、 戈森关于边际效用的著作虽然先于杰文斯、门格尔与瓦尔拉斯的著作,但是没有后者影响的巨大,作者就没有将他的包含进来。

9、 实证经济学是关注是什么的问题,而规范经济学关注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它是经济学的哲学分支,经济学艺术关注政策问题,它将经济学的科学性和规范经济学联系起来。 10、 减少无知;在经济思想史中其实研究的是货币、物价、供给、需求这些永恒的主题,但我们先人在不同时代提供的新经验、新概念、新推理。这会启发我们,并提高和改变我们的认知。 第二章 1、 管仲的思想表明经济观点没有独立于制度结构的直接政策含义。变革制度结构,就改变了政策含义。现在中国在经历一场重大的经济改革,我们可以借鉴当初管仲那样积极构建政策来适应他所处时代的制度结构的方法来实行经济改革。 2、 不是考虑经济体的稀缺性,将经济体的更多问题的解释用于调和与宗教的关系,不明白边际效用。 3、 利用惯例、权威来配置稀缺资源不是达到资源的合理高效的利用而作为一种强权手段,使资源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无法做到公平和公正,但是利用市场来配置资源是以价格为信号来实现的。 4、 不适当,因为无论是在过去和现在的经济活动中,都或多或少包含四种分配的方式,这就会使经济学和政治、社会相关,且经济学包含人的种种选择性问题,自然跟心理学有关。 5、 关注生产者和家庭有效管理方面,而不是经济体社会层面上。 6、 亚里士多德认为私有财产作为一种动力,会导致更多的经济活动。他一面认可私有财产的权利,又一方面谴责追求经济利益的行为。 7、

金融系《西方经济思想史》教学大纲(霍翠凤、王超)

《西方经济思想史》课程教学大纲 霍翠凤王超2012年12月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编号:40L171Q-0 2.课程体系/类别:专业选修 3.学时/学分:32学时;2学分 4.先修课程:经济学原理 5.适用专业:经济学、金融学、工商管理等 二、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 设置本课程的基本目标和要求是,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西方经济史的基本知识及其主要发展脉络,从中了解到西方经济理论,特别是市场经济理论的发展变化过程,学会比较和分析各种经济理论与经济现实的关系,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的关系,以及经济理论与社会的科学文化知识之间的关系,从而培养和提高正确分析与解决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问题的能力,以便以后能较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较好地理解我国的各项经济政策和方针。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二)具体教学内容安排: 绪言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绪言部分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西方经济思想史》课程学习的意义和必要性,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内容、任务和相关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要求。 课时分配:2 个学时 教学内容 一、西方经济思想史的学科特点 与经济学的其他分支学科相比,经济思想史的特点突出表现为: 1.属于社会经济发展史和人类认识史的共同产物——或者说,是主观认识的主体(人),不断研究和认识经济这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客体的产物。 2.经济思想的延续有很强的传承性、或者说很强的关联关系。每一代人都从上一代人的思想中学到和吸收一些东西。 二、学习西方经济思想史的意义及必要性 1.学习经济思想史有助于了解现代经济学理论的来龙去脉,加深对它的理解和认识。

2.有助于理解社会经济发展史与经济思想史的关系,把握经济思想演变的脉络和方向。3.有助于从前人的智慧结晶中获得启迪。 三、西方经济思想史的主要线索 可以概括为“三次革命”和“三次综合”。第一次革命,是亚当·斯密对重商主义的革命,以1776 年出版《国富论》为标志;第一次综合,是约翰·穆勒的综合,以1848 年穆勒出版《政治经济学原理》为标志;第二次革命,是开始于19 世纪70 年代的所谓“边际革命”,主要是由英国的杰文斯、奥地利的门格尔、瑞士洛桑的法国人瓦尔拉斯等人推动的;第二次综合,以马歇尔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为标志;第三次革命是凯恩斯革命,以1936 年出版《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为标志;第三次综合,以保罗·萨缪尔森1948 年出版《经济学》(第一版)为标志。以三次革命和三次综合的内容为线索,有利于我们从全局观念和整体高度把握西方经济思想发展史的大致脉络。 第一章欧洲奴隶社会的经济思想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古代奴隶社会的一些关于商品经济的早期经济思想,从而认识到任何一种比较成熟的经济体系都有其最初的萌芽阶段,了解这些经济思想在历史上的联系。 课时分配:2 个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古希腊的经济思想 一、古希腊经济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以自然经济为主的奴隶制社会,也有大量小生产者。商品货币经济已经有了一定发展,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都已经出现。 二、色诺芬的经济思想 财富观;价值观;对农业的重视;对分工的看法;对价格变动的看法;对货币的看法三、柏拉图的经济思想对于社会分工的看法;对交换的看法;对高利贷的看法。 三、亚里斯多德的经济思想 对“经济”和“货殖”的区分;对货币职能的认识;对交换行为的看法。关于经济活动的价值判断。 四、古希腊文化对西方经济思想的影响 主要分析西方经济学的研究范式与古希腊三段论逻辑的关系。西方经济学的研究范式主要包括三个层面:假设、论证、验证。其中,前提假设最为关键。前提假定条件的变化足以导致不同的理论分野乃至理论的变革。包括经济学在内的这种研究范式直接起源于近代科学、理性主义的兴起,但更根本更深层次的渊源却是古希腊文化。 第二节古罗马的经济思想 一、古罗马经济产生的背景 奴隶制社会,但有了大商业和高利贷,政治和法律思想有较大发展,经济思想包含其中。 二、古罗马农学家的经济思想:对于农业的重视。 三、古罗马哲学家的经济思想:西塞罗对大商业的重视。 四、古罗马法学家的经济思想 第二章重商主义的经济学说

经济学说史_试题附答案

经济学说史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西斯蒙第认为资本主义发生经济危机的原因主要在于( A ) A、消费不足 B、有效需求不足 C、生产过剩 D、储蓄过多 2、标志着政治经济学开始成为一门真正独立的科学的著作是( C ) A、《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 B、《赋税论》 C、《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D、《政治经济学原理研究,获自由国家内政学概论》 3、萨伊的“三位一体”攻势主要涉及( D) A、资本家、工人和土地贵族间的经济关系 B、资本、土地、劳动三种生产要素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 C、工资、利润、地租三个范畴在分配理论中的相互关系 D、劳动、资本、土地三种生产要素与其对应的分配范畴间的关系 4、马克思称晚期重商主义为( B ) A、重金主义 B、重工主义 C、重农主义 D、重币主义 5、在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中,托马斯?曼是() A、英国早期重商主义者 B、法国早期重商主义者 C、英国晚期重商主义者 D、法国晚期重商主义者 6、边际主义在美国的主要代表人物是(D ) A、凡勃仑 B、富兰克林 C、亨利?乔治 D、克拉克 7、新古典经济学派的创始人是( C) A、威廉?配第 B、亚当??斯密 C、马歇尔 D、约翰?斯图亚特?穆勒 8、马尔萨斯的“土地肥力(收益)递减规律”观点来自于() A、李嘉图 B、威斯特 C、安德森 D、华莱士 9、最先确立政治经济学“三分法”的经济学家是( C ) A、亚当?斯密 B、詹姆斯?穆勒 C、萨伊 D、西尼尔 10、按照西方经济学家的一般划分,古典经济学时期是指从18世纪到( B ) A、19世纪初期 B、19世纪中期 C、19世纪末期 D、20世纪初期 11、庞巴维克认为,价值起源于() A、物品的客观效用 B、物品能支配的劳动 C、物品的生产费用 D、物品的主管效用 12、亚里斯多德认为() A、以货币为媒介,以使用为目的的交易属于“货殖”而不属于“经济” B、以货币为媒介,以赚钱为目的的交易属于“货殖”而不属于“经济” C、不以货币为媒介,以使用为目的的交易属于“货殖”而不属于“经济” D、不以货币为媒介,以互惠为目的的交易属于“货殖”而不属于“经济” 13、马歇尔认为,决定长期市场价格均衡的因素中() A、供给最重要 B、需求最重要 C、供给和需求同样重要 D、供给和需求都不重要 14、“劣币驱良币”现象的提出者是() A、约翰?洛克 B、大卫?休谟 C、威廉?配第 D、托马斯?格莱辛 15、罗雪尔1843年发表的、被人们称为“历史学派的宣言”的著作是() A、《德国国民经济学史》 B、《历史方法观的政治经济学》 C、《历史方法的国民经济学大纲》 D、《十六、十七世纪英国国民经济思想史》

经济思想史复习题名词解释、问答题

1. 以下属于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的是(c 对外贸易是增加财富的真正源泉) 2.18世纪英国货币数量论的最重要代表人物是( D.休谟) 3晚期重商主义主要是在( D16世纪下半叶_17世纪中叶) 4“重商主义”名称最初是由( B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来的) 5柯尔培尔属于( A法国晚期重商主义者 ) 3.布阿吉尔贝尔在货币问题上的主张是( D保留商品交换,废除货币) 4.下列属于古典经济学的基本政策主张的是( B自由竞争、自由放任,反对国家干涉私人的经济活动) 5.经济思想史上第一个专门研究人口问题的思想家是(D马尔萨斯) 7.重农学派主张的“自然秩序”实际上是( A.理想化的资本主义)。 9.重农学派代表人物杜尔哥的代表作(C《关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 10.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实际上是指( C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 11.李嘉图对于国际贸易提出了( B 相对优势理论)。 12.西尼尔的“纯粹经济学”就是( D 实证经济学)。 13.萨伊认为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应当是研究财富的( B.生产、分配和消费) 14经济思想史上第一个论证了资本主义制度必然发生经济危机的是(西斯蒙第) 15.《和谐经济论》是谁的著作?( D巴师夏) 16. 罗雪尔1843年发表的,被人们称为“历史学派的宣言”的著作是 (C《历史方法的国民经济学讲义大纲》) 17曾论证奢侈并非坏事,著有《蜜蜂的寓言》一书的学者是伯纳德·孟德维尔) 18.哪位经济学家是数理经济学的鼻祖( B古诺)。 19.哪位经济学家认为自己的理论发现类似于哥白尼( D 戈森)。 20.下列经济学家中,谁把经济学称作“快乐与痛苦的微积分”( D瓦尔拉斯)。 21.马歇尔的代表作是(A.《经济学原理》)。 22.按照西方经济学家的划分,古典经济学一般指( B.从亚当·斯密到约翰·斯图亚特·穆勒) 23.按照马克思的观点法国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是( D.布阿吉尔贝尔)。 24.李嘉图的代表作是( D《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 25.斯密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三个基本阶级是( D 工人阶级、资产阶级、地主阶级 ) 26.西斯蒙第批判古典经济学所瞄准的主要对象是( D大卫·李嘉图) 27.第一部建立了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经济学著作是( D《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28.下列与魁奈的纯产品学说的思想不相符合的是( B流通中产生利润) 29.萨伊所说的生产性劳动是指( A.创造效用的劳动 ) 30.李斯特经济学说的理论核心是( C生产力理论 ) 31.把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和地租理论发展到最高峰的经济学家是( B.大卫·李嘉图) 32.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最有影响的经济学流派是( D.新古典学派 ) 33.提出“时差利息论”的奥地利学派代表人物是( C 庞巴维克 ) 34.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最初是为了反对( C 葛德文 ) 35.提出序数效用论的洛桑学派经济学家是( D .帕累托 ) 36.18世纪英国货币数量论的最重要代表人物是( D.休谟) 37.李嘉图理论体系的核心是( B分配学说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