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十章临终护理

第二十章临终护理

第二十章临终护理
第二十章临终护理

第二十章临终护理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发展过程,而死亡是生命活动的最后阶段,是构成完整生命历程不可回避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节概述

濒死又称临终。一般由于疾病末期或意外事故造成人体的主要器官的生理功能趋于衰竭,生命活动走向完结,死亡不可避免的将要发生的时候,可称为临终,是生命活动的最后阶段。

一、脑死亡

脑死亡即全脑死亡,包括大脑、中脑、小脑和脑干的不可逆死亡。不可逆的脑死亡是生命活动结束的象征。1968年世界第22次医学会上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特设委员会提出的“脑死亡”诊断标准为:不可逆的深昏迷,对各种内外刺激均无反应、自发呼吸停止、脑干反射消失、脑电波消失。

要求以上四条标准在24小时内反复测试,结果无变化,并排除体温过低及中枢神经抑制药的影响,即可作出死亡的诊断。

二、临终的时限

关于临终的时间范围目前世界上尚无统一的界定标准。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看法。过程可长可短。

三、临终的原因

根据国内外资料统计,目前人类主要死于循环系统疾病、癌症和呼吸系统疾病。由心脏病发作和中风导致死亡人数比其它任何疾病都要多,1996年占全球总死亡例数的30%左右,癌症则占12%左右。

四、临终的过程

临终过程的长短没有一定的时限,有时可以很短暂,只持续几周,几天,甚至几小时,有时则很长,能持续几个月,甚至几年才死亡,如晚期肿瘤、慢性疾病所导致脏器功能衰

竭等。

第二节临终关怀

一、临终关怀的概念

临终关怀是向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提供一种全面的照料,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使临终病人生命得到尊重,症状得到控制,生命质量得到提高,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维护和增强,使病人在临终时能够无痛苦、安宁、舒适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

二、临终关怀的发展

现代意义的临终关怀运动则始于1967年,由英国的桑德斯博士在伦敦创办世界第一个现代临终关怀机构:圣·克里斯多佛临终关怀医院,被誉为“点燃了临终关怀运动的灯塔”。

三、临终关怀的意义.

临终关怀符合人类追求高生命质量的客观要求、临终关怀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临终关怀体现了医护职业道德的崇高

四、临终关怀护理

(一)临终关怀护理的原则以照料为中心、维护人的尊严、提高临终生活质量、共同面对死亡。

第三节临终病人的生理心理变化

一、临终病人的生理变化和护理

(一)评估

临终病人的生理变化是一个渐进地过程,濒死期各器官功能均已衰竭。循环衰竭、呼吸困难、胃肠道功能紊乱、肌张力丧失、感知觉、意识改变、疼痛、临近死亡的体征。

(二)护理目标病人在临终期间生理需要得到基本满足、病人在临终期间症状控制、疼痛减轻、享有安详、平和、舒适的生活。

(三)护理措施

促进病人舒适、营养保证、排泄管理、皮肤、口腔护理、呼吸道护理、减轻感、知觉改变的影响、疼痛的护理。

二、临终病人的心理变化

否认期、愤怒期、协议期、忧郁期、接受期

(三)护理要点

1、否认期护理

护理上要注意,不要揭穿此期病人的心情,但也不能欺骗,应坦诚、温和地回答病人的询问,希望能尽快接受现实。而不应延长此阶段,并且,语言要于其他医务人员一致。

2、愤怒期护理

护理上应予理解认识到这是有利健康的正常行为,以较否认期有进步。允许发泄并认真倾听,不正面冲突,但应制止过激行为,以防发生意外。做好病人家属的工作,给予其宽容、关爱和理解。

3、协议期护理

此期病人积极配合治疗,因为其抱有希望,试图通过自己的合作,友善的态度改变命运,延长生命。护理上应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关心,加强护理,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使病人更好地配合治疗,减轻痛苦控制症状。

(四)忧郁期护理

护理上应多陪伴病人,使用非语言的交流方式给予病人一些安慰、关心和心理支持,并满足亲人陪伴的要求。安排亲朋好友见面、相聚,并尽量让家属陪伴身旁。注意安全,预防病人的自杀倾向。

(五)接受期护理

护理上应尊重病人的意思,不要强迫交谈,并保持环境整洁、安静、舒适,单独的环境,减少外界干扰。继续保持对病人的关心、支持,帮助解决末了心愿。加强生活护理,让其安详、平静地离开人间。

第四节死亡过程

一、死亡过程的分期

死亡并不是生命的骤然结束,而是一个连续进展的过程,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医学将死亡分为濒死期、临床死亡期和生物学死亡期三个时期。

(一)濒死期(临终期)

是脑干以上的神经中枢功能丧失或深度抑制,而脑干以下的神经功能尚存,但由于失去上位中枢神经的控制而处于紊乱状态。病人表现神志不清,循环衰竭,呼吸衰竭,代谢紊乱,各种反应迟钝,肌张力丧失。

(二)临床死亡期

此期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过程已由大脑皮质扩散到皮质下部分,延髓处于极度抑制状态,表现为心跳、呼吸完全停止,瞳孔散大,各种反射消失,但各种组织细胞仍有微弱而短暂的代谢活动。此期一般持续5~6分钟,超过这个时间,大脑将发生不可逆的变化。

(三)生物学死亡期

生物学死亡又称全脑死亡、细胞死亡或分子死亡,是死亡过程的最后阶段。人体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完全停止,无任何复苏希望,并且尸体将出现以下变化:

1、尸冷是最先发生的尸体现象,死亡后因体内产热停止,散热继续,体温逐渐降低称尸冷,死亡后体温的下降有一定的规律,一般死后10小时内尸温下降速度约为每小时1oC,10小时后为0.5oC,大约24小时左右,尸温与环境温度相同。

2、尸斑死亡后血液循环停止,由于地心引力的缘故,血液向身体的最低部位坠积,该处皮肤呈现暗红色斑块或条纹称尸斑。尸斑的出现时间是死亡后2~4小时,12小时后便发生永久性变色,故尸体料理时,应注意仰卧,头下置枕,以防面部变色。

3、尸僵尸体肌肉僵硬,并使关节固定称为尸僵。形成机制主要是三磷酸腺苷(ATP)酶的缺乏,即死后肌肉中ATP不断分解而不能再合成,致使肌肉收缩,尸体变硬。先由咬肌、颈肌开始,向下至躯干、上肢和下肢。尸僵一般在死后1~3小时开始出现,4~6小时扩展

到全身,12~16小时发展至高峰,24小时后尸僵开始减弱,肌肉逐渐变软,称为尸僵缓解.

4、尸体腐败死后机体组织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在细菌作用下的过程称为尸体腐败。表现为尸臭、尸绿等一般在死后24小时先在腹部出现,气温高低可影响尸体腐败出现的时间和快慢。

二、安乐死

安乐死安乐死一词来源于希腊语,意为无痛苦、幸福的死亡。安乐死的基本含义有两层,一是作为一种死亡的状态,即无痛苦的死亡;二是一种死亡方法,指为结束不治之症等病人的痛苦所采取的无痛致死术.安乐死以其形式而言可分为主动与被动两种形式。主动安乐死指由医务人员或其他人采取措施,以结束病人的痛苦或加速死亡过程;被动安乐死是指停止对病人采用一切医疗措施,任其自然死亡。

三、临终病人家属的护理

(一)临终病人家属的压力病人的临终过程也是其家属心理应激的过程。临终病人常给家庭带来生理、心理、社会压力。他们在感情上难以接受即将失去亲人的现实,在行动上四处求医以求得奇迹出现,延长亲人的生命。当看到亲人死亡不可避免时,他们的心情十分沉重、苦恼、烦躁不安。临终病人家庭可出现以下改变:

1、个人需求的推迟或放弃:一人生病,牵动全家,尤其是面对临终病人,更会造成经济条件的改变,平静生活的失衡,精神支柱的倒塌。

2、家庭中角色与职务的调整与再适应:家庭重新调整有关成员的角色,如慈母兼严父、长姐如母、长兄如父保持家庭的稳定。

3、压力增加,社会性互动减少:照料临终病人期间,家属因精神的哀伤,体力、财力的消耗,而感到心理交瘁、可能对病人产生欲其生,有时又欲其死省得连累全家的矛盾心理,这也常引起家属的内疚与罪恶感。

(二)临终病人家属的护理

1、满足家属照顾病人的需要:1986年,费尔斯特和霍克提出临终病人家属的需要,

了解病人病情、照顾等相关问题的发展、了解临终关怀医疗小组中哪些人会照顾病人、参与病人的日常照顾、知道病人受到临终关怀医疗小组良好照顾、被关怀与支持、了解病人死亡后相关事宜、了解有关资源:经济补助、社会资源、义工团体等。

2、鼓励家属表达感情:护理人员要与家属积极沟通,建立良好的关系,取得家属的信任。

3、指导家属对病人的生活照料:知道、解释、示范有关的护理技术,使家属在照料亲人的过程中获得心理慰籍。

4、协助维持家庭的完整性:协助家属在医院环境中,安排平时的家庭活动,以增进病人的心理调适,保持家庭完整性。如共进晚餐、看电视、下棋等。

5、满足家属本身的生理需求:对家属多关心体贴,帮助其安排陪伴期间的生活,尽量解决实际困难。

尸体料理

一、尸体料理技术

病人经抢救无效,由医生检查证实确已死亡,方能进行尸体料理。料理应立即进行,以防僵硬,并避免对其他病员的影响。护士应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尽心尽力做好尸体料理工作。

[用物准备]

治疗盘内备齐尸单(或尸袋),尸体卡三张、尸体衣、裤、弯止血钳、不脱脂棉花适量、绷带、梳子、按需要擦洗的用具、敷料、剪刀、胶布,必要时备隔离衣、手套。

二、丧亲者的护理

1、丧亲者的心理反应根据安格乐理论,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震惊与不相信这是一种防卫机制,将死亡事件暂时拒之门外,让自己有充分的时间加以调整。

(2)觉察意识到亲人确实死亡,痛苦、空虚、气愤情绪伴随而来,哭泣常是此期的特征。

(3)恢复期家属带着悲痛的情绪着手处理死者后事,准备丧礼。

(4)释怀随着时间的流逝,家属能从悲哀中得以解脱,重新对新生活产生兴趣,将逝者永远怀念。

2、影响丧亲者调试的因素:

(1)对死者的依赖程度家人对死者经济上、生活上、情感上依赖性越强,面对病人死亡后的调适越困难。常见于配偶关系。

(2)病程的长短急性死亡病例,由于家人对突发事件毫无思想准备,易产生自责、内疚心理;慢性死亡病例,家人已有预期性心理准备,则较能调适。

(3)死者的年龄与家人的年龄死者的年龄越轻,家人越易产生惋惜和不舍,增加内疚和罪恶感。在我们社会中“白发人送黑发人”历来是最悲哀的感觉。家属的年龄反映人格的成熟,影响到处理后事的能力。

(4)其它支持系统家属存在其它支持系统,且能提供支持满足其需要,则较易调整哀伤期。

(5)失去亲人后的生活改变失去亲人后的生活改变越大、越难调适,如中年丧夫、老年丧子。

3、丧亲者的护理

(1)做好尸体护理:体现对死者的尊重,对生者的抚慰。

(2)鼓励家属宣泄感情死亡是病人痛苦的结束,而丧亲者则是悲哀的高峰,必将影响其身心健康和生存质量,护理人员应认真倾听其诉说,作出全面评估,针对不同心理反应阶段指定护理措施。

(3)心理疏导,精神支持提供有关知识,安慰家属面对现实,使其意识到安排好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是对亲人最好的悼念。

(4)尽力提供生活指导、建议如经济问题、家庭组合,社会支持系统等,使丧亲者感受人世间的情谊。

(5)丧亲者随访目前在国外,临终关怀机构通过信件、电话、访视对死者家属进行追综随访。

(完整word版)第20章临终患者的护理教案

第20章临终患者的护理教案 任课教师:陈捷课程名称:护理学基础授课班级:2013级护理5、10班 章节课题:第20章临终患者的护理学时:理论:2学时实验:2学时 教学目的: 1、了解安乐死、临终关怀的组织形式和理念 2、掌握死亡过程的分期,常见护理问题和护理目标及尸体料理 3、熟练掌握濒死、死亡定义,临终关怀概念及护理措施 教学重点: 1.掌握死亡过程的分期,常见护理问题和护理目标及尸体料理 2.熟练掌握濒死、死亡定义,临终关怀概念及护理措施 教学难点: 掌握死亡过程的分期,常见护理问题和护理目标及尸体料理 教学方法: 1、理论讲授 2、课件教学 教学效果: 按本节课的教学进度,顺利完成,无拖课现象,教学内容严格按照教科书进行,并有机地联系临床教学效果明显。总体授课效果:同学比较满意。 第二十章临终护理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发展过程,而死亡是生命活动的最后阶段,是构成完整生命历程不可回避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章将重点介绍有关死亡及临终护理的知识。 第一节概述 濒死又称临终。一般由于疾病末期或意外事故造成人体的主要器官的生理功能趋于衰竭,生命活动走向完结,死亡不可避免的将要发生的时候,可称为临终,是生命活动的最后阶段。 一、脑死亡 脑死亡即全脑死亡,包括大脑、中脑、小脑和脑干的不可逆死亡。不可逆的脑死亡是生命活动结束的象征。1968年世界第22次医学会上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特设委员会提出的“脑死亡”诊断标准为:不可逆的深昏迷,对各种内外刺激均无反应、自发呼吸停止、脑干反射消失、脑电波消失。 要求以上四条标准在24小时内反复测试,结果无变化,并排除体温过低及中枢神经抑制药的影响,即可作出死亡的诊断。

临终护理试题及答案(五)

临终护理试题及答案 二、填空题 1.濒死期病人经历的五期心理变化是、、、、。2.尸体护理时,三张尸体识别卡分别放置于、、。3.临床死亡期的特征是:、、,延髓处于深度。4.死亡过程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即、、。 5.控制疼痛的三步阶梯疗法,第一步选用止痛第二步选用弱麻醉性止痛,第三步选用止痛。 四、选择题(一)A1/A2型题 1.下列对死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死亡是生命的骤然结束B.死亡是指呼吸停止C.死亡是指心跳停止 D.死亡是指人的意识丧失E.死亡是指个体生命活动的永久终止 2.濒死期的病人可表现为 A.呼吸停止B.心跳停止C.反射性反应消失D.呼吸衰竭E.瞳孔散大 3.护理濒死病人时,不正确的措施是 A.撤去各种治疗性的管道B.每天口腔护理2~3次C.提供单独的病室并保持安静D.选择最有效的止痛药物E.用湿纱布盖于张口呼吸者的口部 4.临床死亡期的特征是 A.循环衰竭B.呼吸衰竭C.各种反射消失D.神志不清E.嗜睡 5.临床死亡期的持续时间一般为 A.30秒B.1—2分钟C. 5—6分钟 D.20—30分钟E.1小时 6.下列有关生物学死亡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物学死亡期是死亡的最后阶段B.中枢神经系统出现不可逆变化 C.若及时抢救,机体仍有可能复活D.会出现尸冷、尸斑和尸僵E.晚期可出现尸体腐败 7.生物学死亡的特征是 A.呼吸停止B.心跳停止C.身体温度接近室温D.各种反射消失E.意识不清 8.最早出现的尸体现象是 A.尸冷B.尸斑C.尸僵D.尸体腐烂E.尸绿 9.尸斑一般出现在死亡后 A.2—4小时B.4—6小时C.6—8小时D.8—10小时E.10—12小时 10.下列不属于濒死期循环衰竭临床表现的是 A.皮肤苍白B.心音低而无力C.四肢冰冷D.脉搏呈洪脉E.血压下降11.目前医学界对死亡的判断依据是以 A.呼吸停止B.心跳停止C.各种反射消失 D.脑死亡 E.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12.对临终病人临床表现的描述不妥的是 A.意识不清或有谵妄B.潮式呼吸或点头样呼吸C.血压下降,脉搏细弱 D.胃肠蠕动增快而腹胀E.肌肉张力下降,大小便失禁 13.临终病人最早出现的,理反应期是 A.否认期B.愤怒期 C.协议期D.忧郁期E.接受期 14.尸体护理中,不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A.填好尸体鉴别牌B.撤去治疗用物C.脱衣擦净胶布与药液痕迹 D.放平尸体,去枕仰卧E.用棉花填塞身体孔道 15.濒死病人最后消失的感觉是 A.视觉B.听觉C.味觉D.嗅觉E.触觉 16.下列描述中不属于濒死病人常见的希氏面容的特点的是 A.面色潮红,鼻翼翕动 B.面肌瘦削,呈铅灰色C.眼眶凹陷 D.嘴微张,下颌下垂E.瞳孔固定,目光呆滞 17.护理濒死病人时,不正确的措施方法是 A.严密观察生命体征B.采取有效方法缓解疼痛C.减少巡视,降低外界干扰D.保持环境安静,光照适宜E.满足病人的心理需要 18.王女士,65岁,肝癌晚期,感到不久于人世,十分悲哀,向亲友交代后事,此时心理反应为 A.否认期B.愤怒期C.协议期D.忧郁期E.接受期19.患者李某,女性,75岁,胃癌晚期,表现为神志不清,肌张力消失,心音低钝,脉搏细弱,血压80/40mmHg,呈间歇呼吸。病人此时处于 A.濒死期B.临床死亡期 C.生物学死亡期D.生理学死亡期E.脑死亡期 20.患者张某,男性,50岁,肺癌广泛转移,病情日趋恶化,病人常向家属发脾气,对医务人员工作不满,此时的心理反应属于 A.接受期B.忧郁期C.协议期D.愤怒期E.否认期 (二) A3/A4型题(1—3题共用题干) 患者程某,男性,58岁,诊断为尿毒症。 1.当病人知道自己病重时,认为“不可能是我!一定是搞

第二十章临终护理

第二十章临终护理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发展过程,而死亡是生命活动的最后阶段,是构成完整生命历程不可回避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节概述 濒死又称临终。一般由于疾病末期或意外事故造成人体的主要器官的生理功能趋于衰竭,生命活动走向完结,死亡不可避免的将要发生的时候,可称为临终,是生命活动的最后阶段。 一、脑死亡 脑死亡即全脑死亡,包括大脑、中脑、小脑和脑干的不可逆死亡。不可逆的脑死亡是生命活动结束的象征。1968年世界第22次医学会上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特设委员会提出的“脑死亡”诊断标准为:不可逆的深昏迷,对各种内外刺激均无反应、自发呼吸停止、脑干反射消失、脑电波消失。 要求以上四条标准在24小时内反复测试,结果无变化,并排除体温过低及中枢神经抑制药的影响,即可作出死亡的诊断。 二、临终的时限 关于临终的时间范围目前世界上尚无统一的界定标准。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看法。过程可长可短。 三、临终的原因 根据国内外资料统计,目前人类主要死于循环系统疾病、癌症和呼吸系统疾病。由心脏病发作和中风导致死亡人数比其它任何疾病都要多,1996年占全球总死亡例数的30%左右,癌症则占12%左右。 四、临终的过程 临终过程的长短没有一定的时限,有时可以很短暂,只持续几周,几天,甚至几小时,有时则很长,能持续几个月,甚至几年才死亡,如晚期肿瘤、慢性疾病所导致脏器功能衰

竭等。 第二节临终关怀 一、临终关怀的概念 临终关怀是向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提供一种全面的照料,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使临终病人生命得到尊重,症状得到控制,生命质量得到提高,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维护和增强,使病人在临终时能够无痛苦、安宁、舒适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 二、临终关怀的发展 现代意义的临终关怀运动则始于1967年,由英国的桑德斯博士在伦敦创办世界第一个现代临终关怀机构:圣·克里斯多佛临终关怀医院,被誉为“点燃了临终关怀运动的灯塔”。 三、临终关怀的意义. 临终关怀符合人类追求高生命质量的客观要求、临终关怀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临终关怀体现了医护职业道德的崇高 四、临终关怀护理 (一)临终关怀护理的原则以照料为中心、维护人的尊严、提高临终生活质量、共同面对死亡。 第三节临终病人的生理心理变化 一、临终病人的生理变化和护理 (一)评估 临终病人的生理变化是一个渐进地过程,濒死期各器官功能均已衰竭。循环衰竭、呼吸困难、胃肠道功能紊乱、肌张力丧失、感知觉、意识改变、疼痛、临近死亡的体征。 (二)护理目标病人在临终期间生理需要得到基本满足、病人在临终期间症状控制、疼痛减轻、享有安详、平和、舒适的生活。 (三)护理措施

第二十一章临终护理

第二十一章临终护理 一、选择题 ㈠ A1型题 1、脑死亡标准不正确的是() A、对刺激的敏感性下降 B、无运动 C、无呼吸 D、无反射 E、脑电波平坦 2、临床死亡期特征不正确的是() A、心跳停止 B、呼吸停止 C、瞳孔散大 D、组织细胞代谢停止 E、对光反射消失 3、目前医学界逐渐开始主张死亡的诊断依据是() A、心跳呼吸停止 B、临床死亡 C、各种反射消失 D、脑死亡 E、瞳孔散大固定 4、随着生物学死亡期的进展,最早出现的尸体现象是() A、尸斑 B、尸冷 C、尸僵 D、尸臭 E、尸绿 5、一般临终患者的生理变化不出现() A、循环衰竭 B、呼吸衰竭 C、肌肉震颤 D、胃肠蠕动增强 E、神志不清 6、临终患者最早可能出现的心理反应是() A、否认 B、愤怒 C、协议 D、忧郁 E、接受 7、下列不属于尸体料理的目的是() A、尸体整洁 B、姿势良好 C、易于辨认 D、便于保存

E、安慰家属 8、尸体料理时,头下垫枕的目的是() A、保持姿势良好 B、防止面部淤血 C、便于面部整容 D、易于鉴别尸体 E、便于尸体料理 9、临床上进行尸体料理的依据是() A、进入临床死亡期 B、呼吸心跳停止 C、心电波平直 D、各种反射消失 E、医生的死亡诊断 10、某位临终患者,悲伤、情绪低落,希望有喜爱的人照顾,患者心理处于() A、否认期 B、愤怒期 C、协议期 D、忧郁期 E、接受期 11、下列哪种温度常作为测量尸温的标准() A、口温 B、腋温 C、肛温 D、皮肤温 E、内脏温 12、死亡的三个阶段是() A、呼吸停止、心跳停止、神经反射消失 B、昏迷、呼吸停止、心跳停止 C、濒死、临床死亡、生物学死亡 D、肌张力减退、肌张力消失、神经反射消失 E、意识模糊、嗜睡、昏迷 13、濒死患者最后消失的感觉是() A、视觉 B、听觉 C、嗅觉 D、味觉 E、触觉 14、护理处于愤怒期的临终患者,下列不妥的是() A、可适当回避患者 B、尽量让患者表达其愤怒,发泄内心的不快 C、理解患者的痛苦 D、给予安抚和疏导 E、多陪伴患者 15、临终关怀的宗旨中,错误的一项是()

基础护理学第十五章 临终护理

第十五章临终护理 1、临终关怀:社会各层次(护士、医生、社会工作者、志愿者、政府和慈善团体人员)组成的团队向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提供的,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在内的一种全面性支持和照料。 2、濒死:即临终,指患者已接受治疗性和姑息性的治疗后,虽意识清楚,但病情加速恶化 各种迹象显示生命即将终结。即:生命活动的最后阶段。 3、布拉克法律词典对死亡的定义:生命的永息,生存的灭失,血液循环停止,同时呼吸及 脉搏等身体重要生命活动的终止。 4、脑死亡标准:对刺激无感受性及反应性、无呼吸无运动、无反射、脑电波平坦 5、我国的脑死亡标准:自主呼吸停止、不可逆的深昏迷、脑干神经反射消失、脑电图平直、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持续12小时以上 3、临终患者的生理变化 (1)肌肉张力丧失-希氏面容 (2)循环功能衰竭-皮肤湿冷,脉搏不规则 (3)胃肠道蠕动减弱 (4)呼吸功能衰竭-潮式呼吸、鼾声呼吸 (5)知觉改变-听觉最后消失 (6)意识改变 (7)疼痛 4、临终患者的生理护理 (1)临终患者的身体护理:改善呼吸功能、减轻疼痛、促进患者舒适、加强营养,增进食欲、减轻感知觉改变的影响、观察病情变化 (2)疼痛控制(3)缓解呼吸困难 (4)控制排泄紊乱(5)保证营养(6)皮肤护理 5、临终患者的心理变化 (1)否认期:病人不接受所面对的死亡 (2)愤怒期:当病情趋于危重,病人否认无法再持续下去时,常表现为生气与激怒,对任何事情都不合意、不满足,往往将愤怒的情绪向医护人员、朋友、家属等接近他的人发泄,或对医院的制度、治疗等方面表示不满,以弥补内心的不平。 (3)协议期:病人期盼能延长生命,认为许愿或做善事能扭转死亡的命运,提出种种要求。如有的病人为了尽量延长生命,作出许多承诺作为交换条件,出现“请让我好起来,我一定……”的心理。此期病人变得和善,对自己的病情抱有希望,能配合治疗。 (4)忧郁期:病人已不得不面对所患疾病的现实,身体状况日益恶化,症状愈加明显,因而产生绝望。如有的病人当发现身体状况日益恶化,协商无法阻止死亡来临,产生很强烈的失落感“好吧,那就是我”,出现悲伤、退缩、情绪低落、沉默、哭泣等反应,要求与亲朋好友见面,希望有他喜爱的人陪伴照顾。 (5)接受期:这是临终的最后阶段。病人已对自己即将面临死亡有所准备,极度疲劳衰弱,常处于嗜睡状态,感情减退,表现平静。如有的病人在一切的努力、挣扎之后变得平静,产生“好吧,既然是我,那就去面对吧”的心理,接受即将面临死亡的事实,喜欢独处,睡眠时间增加,情感减退,静等死亡的到来。 6、临终患者的心理护理 (1)临终患者的心理护理-否认期(denial) A护理人员应具有真诚、忠实的态度,不要轻易揭露患者的防卫机制,也不要欺骗患者。B注意维持患者适当的希望,应根据患者对其病情的认识程度进行沟通,耐心倾听患者的

《临终关怀》护理_考试重点

临终护理考试重点(2013) 名词解释 1.临终关怀:是指由医生、护士、心理学家、社会工作者、宗教人员及志愿者等多方面、多学科的人员组成的团队,对晚期患者及家属提供的全面照护。其宗旨是提高晚期患者的生命质量,使晚期患者无痛苦、舒适、安详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阶段,为人生划上完美的句号。同时使晚期患者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保护和加强。 2.临终护理:是一种组织化护理方案,重视团队精神照顾,为晚期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缓和性和支持性的全面照护。 3.临终护理管理:是为了提高临终患者的生存质量,系统地利用护士、医生、社会工作者和设备的过程。为了实施临终护理,必须明确其职能,确立临终护理组织,并且进行有效的管理。 4.死亡教育:是指将有关死亡与濒死及其与生命有关的知识传递给社会及个人的教育过程。 5.安乐死:是指患不治之症的病人在垂危濒死状态下,由于精神和躯体的极端痛苦,在患者及其家属的要求下,经过医生的认可,用人为的方法使患者在无痛苦的状态下度过死亡阶段,而终结生命的过程。 6.被动安乐死:对不可治愈的晚期临终患者,停止使用延缓其生命的器械或延续其生命的治疗措施,仅采取止疼方法任患者自然死亡的方式。 7.主动安乐死:对于躯体和精神遭受极端痛苦的人实施的一种人为的,旨在仁慈地结束病人的生命或加速其死亡的过程。 8.生命质量:是以社会经济、社会背景和价值取向为基础,人们对自己的身心状况、社会能力及个人综合状况的感觉体验。 9.癌性疼痛:指与癌症有关的疼痛,包括与疾病进展有关的疼痛和与治疗有关的疼痛。 10.死亡:即脑死亡,又称全脑死亡,是指大脑、小脑、中脑和脑干的不可逆性死亡。 填空题 1.临终关怀的对象(晚期患者及其家属)。 2.临终关怀格式塔的两大支柱(症状控制)、(关怀)。 3.世界临终关怀创始人是英国的(西斯莉。桑德斯),她于(1967年7月)创办世界第一所临终关怀院(圣克里斯多弗临终关怀院) 4.晚期患者的确定,以预期生命不超过(六个月)为标准。 5.临终护理管理的特点(综合性和实践性)、(广泛性)。 6.临终关怀机构告别室设计和配置特点(人性)、(人道)、(至爱)、(关怀) 7.悲伤发展的四阶段理论(麻木)、(渴望)、(颓丧)、(复原) 8.晚期患者症状护理的医学和方法论原则(姑息性原则)、(客观原则)、(整体论原则)、(调整原则)、(清醒原则) 9.晚期患者症状护理的生命伦理原则(统一原则)、(权利原则)、(公平原则) 10.晚期患者症状护理的一般原则(质量原则)、(舒适原则)、(同意原则)、(告知原则)、(个体化原则)、(综合治疗原则)、(无创原则) 11.癌痛止痛治疗中首选的最常用配方(吗啡+) 12.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的核心内容是(健康状态)、(主观体验)

第十八章 临终护理

专业实践能力-第十八章临终护理 一、A1 1、濒死病人的临床表现是 A、呼吸加深加快 B、脉搏消失 C、反射性反应消失 D、血压降低 E、瞳孔散大 2、护理濒死病人时,不正确的措施是 A、撤去各种治疗性的管道 B、每天口腔护理2~3次 C、提供单独的病室并保持安静 D、选择最有效的止痛药物 E、用湿纱布盖于张口呼吸者的口部 3、临床死亡期的特征是 A、循环衰竭 B、呼吸衰竭 C、各种反射消失 D、神志不清 E、肌张力丧失 4、生物学死亡期的特征是 A、呼吸停止 B、心跳停止 C、身体温度接近室温 D、各种反射消失 E、意识不清 5、尸斑一般出现在死亡后 A、2~4小时 B、4~6小时 C、6~8小时 D、8~10小时 E、10~12小时 6、不属于濒死期循环衰竭的临床表现的是 A、皮肤苍白 B、心音低而无力 C、四肢冰冷 D、脉搏呈洪脉 E、血压下降 7、目前医学界对死亡的判断依据是 A、呼吸停止 B、心跳停止

C、各种反射消失 D、脑出现不可逆的死亡 E、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8、临终病人最后出现的心理反应期是 A、忧郁期 B、否认期 C、协议期 D、愤怒期 E、接受期 9、尸体护理时,需将尸体放平并头下垫一软枕,其目的是 A、保持良好姿势 B、避免头面部充血发紫 C、防止鼻腔内容物流出 D、防止下颌骨脱位 E、便于实施尸体护理操作 10、尸体护理时,需将尸体放平并头下垫一软枕,其目的是 A、保持良好姿势 B、避免头面部充血发紫 C、防止鼻腔内容物流出 D、防止下颌骨脱位 E、便于实施尸体护理操作 二、A2 1、患者彭某,女,65岁,肝癌晚期,感到不久于人世,十分悲哀,情绪低落,此时心理反应为 A、否认期 B、愤怒期 C、协议期 D、忧郁期 E、接受期 2、患者沈某,男,68岁,诊断尿毒症,其表现为神志不清,肌张力消失,心音低钝,脉搏细弱,血压80/40mmHg,呈间断呼吸,判断病人此时处于 A、濒死期 B、临床死亡期 C、生物学死亡期 D、生理学死亡期 E、脑死亡期 3、患者魏某,女,60岁,肺癌广泛转移,病情日趋恶化,但病人对自己的病情抱有希望,积极配合医务人员治疗和护理,此时的心理反应是 A、接受期 B、忧郁期 C、协议期 D、愤怒期

临终患者的护理常规

浙医二院护理人员读书笔记书写记录 题目:临终患者的护理常规 内容:临终患者是指医学上已经判定在当前医学技术水平条件下治愈无望、估计在6个月内将要死亡的人。 一.临终患者心理分期及护理: 1.震惊与否认:否认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在语言上不要急于揭穿病人 2.愤怒:愤怒多由失落引起的,满足病人需要,给病人心理支持,允许病人尽 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3.协议祈求:用真挚的情感尊重病人,为病人提供耐心的护理,对于病人提出 的请求,要采取积极的态度满足其心理需要。 4.抑郁:鼓励病人表达悲伤,应用各种交流方式,鼓励病人的家属多陪伴病人, 并与病人多交流沟通;对病人表示同情,关注和安慰,支持病人,用音乐或其他其他娱乐分散病人注意力。密切观察病人的心理变化,预防病人的自杀倾向,予以对症心理支持。 5.接受:帮助其家人和朋友理解病人对社会交往的需求下降,体谅病人的苦衷, 给予情感上的关怀和实际的支持,创造安静,舒适,祥和的环境:帮助病人完成未了的心愿。 二.濒死护理: 1. 生理方面:患者进入濒死阶段会出现肌张力消失,活动能力受限制或活动能力消失,吞咽困难,大小便失禁,呼吸困难,疼痛加剧,躁动不安等濒死症状,护士针对患者出现的症状及时采取措施,尽量保持晚期患者舒适。 2. 心理方面:及时与患者和家属沟通,安排患者与想见的亲人见面,设法满足晚期患者最后的愿望。 3. 家属方面:理解家属的情绪反应,促进家属间的相互支持,帮助家属患者度过死亡过程。 三.哀伤的护理: 1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并正确理解家属的悲痛心理,同情,安慰疏导家属,耐心倾听他们对病人的治疗,护理生活等方面的意见和要求,告诉其家属病人病情的进展情况,并积极参与病人的护理,尽量为病人和家属提供相处的机会和环境,

临终关怀

第十五章临终护理 第一节概述:一、濒死与死亡的定义;二、死亡的标准;三、死亡过程的分期 一濒死:即临终,指患者在已接受治疗性或姑息性治疗后,虽然意识清醒,但病情加速变化,各种迹象显示生命即将终结。 二死亡:传统的死亡概念是指心肺功能的停止。美国布莱克(BLACK)法律辞典将死亡定义为:“血液循环全部停止及由此导致的呼吸,脉搏等身体重要作用的终止。” 死亡的社会本质定义:死亡是个体人与社会关系不可逆转的脱离和中断。 二、死亡的标准: 国外的脑死亡标准:死亡是不可逆转的脑死亡。 1968年,在世界第22次医学大会 -美国哈佛医学院的标准; ①无感受性和反应性;②无运动无呼吸;③无反射(瞳孔散大、固定,对光反射消失;无吞咽反射;无角膜反射;无咽发射和无跟踺反射。) ④脑电图消失 -WHO建立国际医学科学组织委员会的标准:1、对环境失去一切反应,完全无反射和肌肉活动;2停止自主呼吸;3动脉压下降;4、脑电图平直 我国的脑死亡标准(草案) 20世纪90年代末,中华医学会组织召开了我国脑死亡标准(草案)专家研讨会,提出了脑死亡的判断标准。脑死亡应该符合以下6个标准: 1、自主呼吸停止,需要不停地进行人工呼吸。由于脑干是心跳呼吸的中枢,脑干死亡以心跳 呼吸停止为标准。但脑干死亡后的一段时间里还有微弱的心跳,而呼吸必须用人工维持。 2、不可逆性深昏迷。无自主性的肌肉活动;对外界刺激毫无反应,但此时脊髓反射仍可存在。 3、脑干神经反射消失。包括瞳孔对光放射、角膜反射、咳嗽反射、吞咽反射等均消失。 4、脑电图呈平直线。 5、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经过脑血管照影或经颅脑多普勒超声诊断程脑死亡图形。 6、脑死亡的诊断必须持续12小时以上。如果符合以上各条件标准,而且这种状态经过12小 时的反复检查都相同,就可以诊断脑死亡。 三、死亡过程的分期:医学上将死亡一般分为三期:濒死期、临床死亡期和生物学死亡期。 ◆濒死期:又称临终期。是临床死亡前主要生命器官功能极度衰弱,逐渐趋向停止的时期。 ◆临床死亡期:-临床死亡是临床上判断死亡的标准,此期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过程已由 大脑皮层扩散到皮层下部位,延髓处于极度抑制状态。 ◆生物学死亡期:是指全身器官,组织,细胞生命活动停止,也称细胞死亡(cellular death), 此期从大脑皮层开始,整个中枢神经系统及各器官新陈代谢完全停止,并出现不可逆变化,整个机体无任何复苏的可能。随着生物学死亡期的发展,相继出现尸冷、尸斑、尸僵、尸体腐败等现象。 -尸冷(algor mortis)是死亡后因体内产热停止,散热继续,尸体温度逐渐下降称尸冷。

基础护理学复习题及答案:第十七章 临终护理.doc

第十七章临终护理 一、选择题 1、哪项除外均属脑死亡的标准: A、不可逆的深昏迷 B、自发呼吸停止 C、脑干反射消失 D、心跳停止 2、哪项不是生物学死亡期的特征: A、反射消失 B、尸冷 C、尸僵 D、尸斑 3、死亡过程分期哪项除外: A、濒死期 B、临床死亡期 C、社会死亡期 D、脑电波消失期 4、哪项标准不属主动安乐死: A、患不治之症的在濒死期 B、在精神和躯体极端痛苦 C、在家属的要求下 D、经医生认可 5、尸僵发生最高峰时间为: A、2—4h B、4—6h C、12—16h D、24—48h 6、尸僵开始缓解的时间: A、12—16h B、24—48h C、48—72h D、3—7天 7、尸体腐败的发生主要是因: A、尸体存放过久 B、温度过高 C、酶的作用使组织分解自溶 D、肠道内容物发酵腐败8、对濒死期病员的主要护理措施是: A、结束一切处置 B、通知住院处结帐 C、准备尸体料理 D、争分夺秒的抢救 9、进行尸体料理哪项不妥: A、放低头部 B、合上眼睑 C、擦净尸体 D、填塞孔道 10、尸斑开始出现的时间: A、死亡后2—4h B、死亡后6—8h C、死亡后12—16h D、死亡后20h 11、尸体料理的目的哪项不是: A、使尸体清洁 B、无液体流出 C、易于鉴别 D、确定死亡时间 12、哪项除外不是临床死亡期特征: A、心跳停止 B、呼吸停止 C、瞳孔缩小 D、各种反射消失 13、死亡的三个阶段是: A、心跳停止、呼吸停止、对光反射消失 B、昏迷、呼吸停止、心跳停止 C、尸冷、尸斑、尸僵D濒死、临床死亡、生物学死亡 14、尸体料理操作中,哪项错误: A、填写尸体卡、备齐用物携至床旁 B、用屏风遮挡 C、撤去一切治疗用物 D、使尸体平放、撤下枕头 15、濒死期病员的心理变化最先一般表现为: A、愤怒期 B、协议期 C、否认期 D、接受期 16、下列哪项除外均属濒死期病人的临床表现: A、循环衰竭 B、神志不清 C、呼吸衰竭 D、各种反射逐渐消失 17、擦去尸体上的胶布痕迹时常用: A、70%酒精 B、石蜡油 C、2%碘酒 D、松节油 18、尸冷指尸体温度: A、<37℃ B、<35℃ C、与室温接近 D、0℃ 19、下列哪项不是濒死期病员的护理内容: A、移病员至抢救室或用屏风遮挡 B、给病员同情与安慰 C、观察病情并配合抢救 D、进行尸体料理准备工作 20、患者病情恶化、急于交代后事、此期的心理反应属于: A、否认期 B、愤怒期 C、协议期 D、忧郁期 21、不属于死亡判断标准的是: A、心跳停止 B、呼吸停止 C、各种反射消失 D、失去运动能力 22、不属临终关怀的目的是:

第十七章临终护理

第十七章临终护理 A1\A2型题 1.现在医学已开始以下哪项作为死亡的判断标准: A.心跳停止 B.呼吸停止 C.脑死亡 D.心电图平直 E.瞳孔散大 2.死亡过程的第二期是: A.临床死亡期 B.频死期 C.否认期 D.生物学死亡期 E.接受期 3.尸斑出现在死亡后: A.2-4小时 B.2-6小时 C.4-6小时 D.6-8小时 E.7-8小时 4.临床死亡期指征不包括: A.呼吸停止 B.心跳停止 C.各种反射消失 D.出现尸冷 E.瞳孔散大 5.尸斑出现的部位是: A.头顶部 B.面部 C.腹部 D.胸部 E.最低部位 6.现代的临终关怀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创始人: A.桑巴斯 B.桑德斯 C.路易斯 D.黄天中 E.崔以泰 7.中国第一临终关怀研究中心成立于: A.上海 B.广州 C.天津 D.北京 E.四川 8.临终患者最终消失的感觉是: A.视觉 B.听觉 C.触觉 D.嗅觉 E.味觉 9.自杀想法容易产生在临终阶段的: A.愤怒器 B.协议期 C.抑郁期 D.接受期 E.否认期 10.临终患者最早出现的心理反应期是: A.忧郁期 B.愤怒期 C.否认期 D.接受期 E.协议期 11.临终患者经历的心理反应第三期是: A.忧郁期 B.愤怒期 C.否认期 D.接受期 E.协议期 12.进行尸体护理,下列错误的做法是: A.撤去治疗用物 B.填好尸体识别卡 C.放平尸体去枕仰卧 D.依次擦净躯体,必要时填塞孔道 E.穿上尸衣裤用尸单包裹 13.患者死亡后的处理项目中不符合要求的是:

A.在体温单的40-42℃之间填写死亡时间 B.整理病历 C.停止一切医嘱 D.按出院手续办理结算账目 E.撤去床上用物,立即铺好备用床 14.尸体料理时头部垫枕头的主要目的是: A.保持舒适 B.安慰家属 C.易于辨认 D.防止面部淤血 E.保持正确的姿势 15.李女士,55岁,肺癌,入院时身体虚弱,接受抗癌治疗效果差,患者情绪不 稳定,经常生气、愤怒、抱怨、与家属争吵,该期心理反应为: A.忧郁期 B.愤怒期 C.否认期 D.接受期 E.协议期 16.王先生,69岁,诊断为肝癌,病情日趋恶化,患者出现悲哀、情绪低落,要 求见一些亲朋好友,并急于交代后事,此时患者心理反应属于: A.忧郁期 B.愤怒期 C.协议期 D.接受期 E.否认期 17.死亡后2-4小时,尸体可出现: A.尸斑 B.尸冷 C.尸僵 D.尸体腐败 E.尸臭 18.死亡后24小时,先在右下腹出现,逐渐扩展至全腹,最后波及到全身: A.尸斑 B.尸冷 C.尸僵 D.尸体腐败 E.尸臭 19.死亡后最先发生的改变: A.尸斑 B.尸冷 C.尸僵 D.尸体腐败 E.尸臭 20.死亡后1-3小时开始出现,4-6小时扩展到全身: A.尸斑 B.尸冷 C.尸僵 D.尸体腐败 E.尸臭 21.死亡诊断依据不包括: A.瞳孔散大而固定 B.反射消失 C.呼吸、心跳停止 D.四肢湿冷 E.心电图呈直线 22.护理濒死病人时,不正确的措施是: A.每天口腔护理2-3次 B.撤去各种治疗性管道 C.保持病室安静、光线柔和 D.选择最有效的止痛药物 E.用湿纱布盖于张口呼吸者的口部 23.对临终病人的临床表现,描述不妥的是: A.潮式呼吸或点头样呼吸 B.意识不清或有谵妄

临终病人的护理习题附答案

练习十七临终病人的护理 二、填空题 1.濒死期病人经历的五期心理变化是、、、、。2.尸体护理时,三张尸体识别卡分别放置于、、。3.临床死亡期的特征是:、、,延髓处于深度。 4.死亡过程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即、、。 5.控制疼痛的三步阶梯疗法,第一步选用止痛第二步选用弱麻醉性止痛,第三步选用止痛。 四、选择题(一)A1/A2型题 1.下列对死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死亡是生命的骤然结束B.死亡是指呼吸停止C.死亡是指心跳停止 D.死亡是指人的意识丧失E.死亡是指个体生命活动的永久终止 2.濒死期的病人可表现为 A.呼吸停止B.心跳停止C.反射性反应消失D.呼吸衰竭E.瞳孔散大 3.护理濒死病人时,不正确的措施是 A.撤去各种治疗性的管道B.每天口腔护理2~3次C.提供单独的病室并保持安静D.选择最有效的止痛药物E.用湿纱布盖于张口呼吸者的口部 4.临床死亡期的特征是 A.循环衰竭B.呼吸衰竭C.各种反射消失D.神志不清E.嗜睡 5.临床死亡期的持续时间一般为 A.30秒B.1—2分钟C. 5—6分钟 D.20—30分钟E.1小时 6.下列有关生物学死亡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物学死亡期是死亡的最后阶段B.中枢神经系统出现不可逆变化 C.若及时抢救,机体仍有可能复活D.会出现尸冷、尸斑和尸僵E.晚期可出现尸体腐败7.生物学死亡的特征是 A.呼吸停止B.心跳停止C.身体温度接近室温 D.各种反射消失E.意识不清 8.最早出现的尸体现象是 A.尸冷B.尸斑C.尸僵D.尸体腐烂E.尸绿 9.尸斑一般出现在死亡后 A.2—4小时B.4—6小时C.6—8小时D.8—10小时E.10—12小时 10.下列不属于濒死期循环衰竭临床表现的是 A.皮肤苍白B.心音低而无力C.四肢冰冷D.脉搏呈洪脉E.血压下降 11.目前医学界对死亡的判断依据是以 A.呼吸停止B.心跳停止C.各种反射消失 D.脑死亡 E.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12.对临终病人临床表现的描述不妥的是 A.意识不清或有谵妄B.潮式呼吸或点头样呼吸C.血压下降,脉搏细弱 D.胃肠蠕动增快而腹胀E.肌肉张力下降,大小便失禁 13.临终病人最早出现的,理反应期是 A.否认期B.愤怒期 C.协议期D.忧郁期E.接受期 14.尸体护理中,不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A.填好尸体鉴别牌B.撤去治疗用物C.脱衣擦净胶布与药液痕迹 D.放平尸体,去枕仰卧E.用棉花填塞身体孔道 15.濒死病人最后消失的感觉是 A.视觉B.听觉C.味觉D.嗅觉E.触觉 16.下列描述中不属于濒死病人常见的希氏面容的特点的是

临终病人的护理习题(附答案最新版本

练习十七临终病人的护理 一、名词解释 1.濒死 2.脑死亡 3.临终关怀 4.安乐死 二、填空题 1.濒死期病人经历的五期心理变化是、、、、。 2.尸体护理时,三张尸体识别卡分别放置于、、。 3.临床死亡期的特征是:、、,延髓处于深度。 4.死亡过程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即、、。 5.控制疼痛的三步阶梯疗法,第一步选用止痛,第二步选用弱麻醉性止痛,第三步选用止痛。 三、简答题 1.对临终病人的愤怒期护士应如何处理? 四、选择题 (一)A1/A2型题 1.下列对死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死亡是生命的骤然结束 B.死亡是指呼吸停止 C.死亡是指心跳停止 D.死亡是指人的意识丧失 E.死亡是指个体生命活动的永久终止2.濒死期的病人可表现为 A.呼吸停止 B.心跳停止 C.反射性反应消失 D.呼吸衰竭 E.瞳孔散大 3.护理濒死病人时,不正确的措施是 A.撤去各种治疗性的管道 B.每天口腔护理2~3次 C.提供单独的病室并保持安静 D.选择最有效的止痛药物 E.用湿纱布盖于张口呼吸者的口部 4.临床死亡期的特征是 A.循环衰竭 B.呼吸衰竭 C.各种反射消失 D.神志不清 E.嗜睡5.临床死亡期的持续时间一般为 A.30秒 B.1—2分钟 C. 5—6分钟 D.20—30分钟 E.1小时6.下列有关生物学死亡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物学死亡期是死亡的最后阶段 B.中枢神经系统出现不可逆变化C.若及时抢救,机体仍有可能复活 D.会出现尸冷、尸斑和尸僵 E.晚期可出现尸体腐败 7.生物学死亡的特征是 A.呼吸停止 B.心跳停止 C.身体温度接近室温

D.各种反射消失 E.意识不清 8.最早出现的尸体现象是 A.尸冷 B.尸斑 C.尸僵 D.尸体腐烂 E.尸绿 9.尸斑一般出现在死亡后 A.2—4小时 B.4—6小时 C.6—8小时 D.8—10小时 E.10—12小时 10.下列不属于濒死期循环衰竭临床表现的是 A.皮肤苍白 B.心音低而无力 C.四肢冰冷 D.脉搏呈洪脉 E.血压下降 11.目前医学界对死亡的判断依据是以 A.呼吸停止 B.心跳停止 C.各种反射消失 D.脑死亡 E.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12.对临终病人临床表现的描述不妥的是 A.意识不清或有谵妄 B.潮式呼吸或点头样呼吸 C.血压下降,脉搏细弱 D.胃肠蠕动增快而腹胀 E.肌肉张力下降,大小便失禁 13.临终病人最早出现的,理反应期是 A.否认期 B.愤怒期 C.协议期 D.忧郁期 E.接受期 14.尸体护理中,不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A.填好尸体鉴别牌 B.撤去治疗用物 C.脱衣擦净胶布与药液痕迹 D.放平尸体,去枕仰卧 E.用棉花填塞身体孔道 15.濒死病人最后消失的感觉是 A.视觉 B.听觉 C.味觉 D.嗅觉 E.触觉 16.下列描述中不属于濒死病人常见的希氏面容的特点的是 A.面色潮红,鼻翼翕动 B.面肌瘦削,呈铅灰色 C.眼眶凹陷 D.嘴微张,下颌下垂 E.瞳孔固定,目光呆滞 17.护理濒死病人时,不正确的措施方法是 A.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B.采取有效方法缓解疼痛 C.减少巡视,降低外界干扰 D.保持环境安静,光照适宜 E.满足病人的心理需要 18.王女士,65岁,肝癌晚期,感到不久于人世,十分悲哀,向亲友交代后事,此时心理反应为 A.否认期 B.愤怒期 C.协议期 D.忧郁期 E.接受期 19.患者李某,女性,75岁,胃癌晚期,表现为神志不清,肌张力消失,心音低钝,脉搏细弱,血压80/40mmHg,呈间歇呼吸。病人此时处于 A.濒死期B.临床死亡期C.生物学死亡期D.生理学死亡期E.脑死亡期

第十七章临终护理、18章医疗与护理文书试题与答案.doc

第十七章临终护理 E. 撤去床上用物,立即铺好备用床 A1\A2 型题1. 现在医学已开始以下哪项作为死亡的判断标 14. 尸体料理时头部垫枕头的主要目的是: 准:A.心跳停止 B. 呼吸停止 C.脑死亡 D. 心电图平 A. 保持舒适 B. 安慰家属 c 易于辨认 直 E. 瞳孔散大 D.防止面部淤血 E.保持正确的姿势 2. 死亡过程的第二期是: A.临床死亡期 B. 频死期 C. 15. 李女士,55 岁,肺癌,入院时身体虚弱,接受抗癌治 否认期 D. 生物学死亡期 E. 接受期 疗效果差,患者情绪不稳定,经常生气、愤怒、抱怨、 3. 尸斑出现在死亡后: A.2-4 小时 B.2-6 小时 与家属争吵,该期心理反应为: C.4-6 小时 D.6-8 小时 E.7-8 小时 A. 忧郁期 B. 愤怒期 C. 否认期 D. 接受期 E. 协议期 4. 临床死亡期指征不包括: A. 呼吸停止 B. 心跳停止 C. 16. 王先生,69 岁,诊断为肝癌,病情日趋恶化,患者出 各种反射消失 D.出现尸冷 E. 瞳孔散大 现悲哀、情绪低落,要求见一些亲朋好友,并急于交代5. 尸斑出现的部位是: 后事,此时患者心理反应属于 A.忧郁期 B. 愤怒期 C. A. 头顶部 B. 面部 C. 腹部 D.胸部 E. 最低部位 协议期 D. 接受期 E. 否认期 6. 现代的临终关怀始于20 世纪60 年代,其创始人: A. 17. 死亡后2-4 小时,尸体可出现: 桑巴斯 B. 桑德斯 C.路易斯 D. 黄天中 E. 崔以泰 A. 尸斑 B. 尸冷 C. 尸僵 D. 尸体腐败 E. 尸臭 7. 中国第一临终关怀研究中心成立于: 18. 死亡后24 小时,先在右下腹出现,逐渐扩展至全腹, A.上海 B. 广州 C. 天津 D. 北京 E. 四川 最后波及到全身:

《临终关怀》护理考试重点教学内容

《临终关怀》护理考 试重点

临终护理考试重点(2013) 名词解释 1.临终关怀:是指由医生、护士、心理学家、社会工作者、宗教人员及志愿者等多方面、多学科的人员组成的团队,对晚期患者及家属提供的全面照护。其宗旨是提高晚期患者的生命质量,使晚期患者无痛苦、舒适、安详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阶段,为人生划上完美的句号。同时使晚期患者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保护和加强。 2.临终护理:是一种组织化护理方案,重视团队精神照顾,为晚期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缓和性和支持性的全面照护。 3.临终护理管理:是为了提高临终患者的生存质量,系统地利用护士、医生、社会工作者和设备的过程。为了实施临终护理,必须明确其职能,确立临终护理组织,并且进行有效的管理。 4.死亡教育:是指将有关死亡与濒死及其与生命有关的知识传递给社会及个人的教育过程。 5.安乐死:是指患不治之症的病人在垂危濒死状态下,由于精神和躯体的极端痛苦,在患者及其家属的要求下,经过医生的认可,用人为的方法使患者在无痛苦的状态下度过死亡阶段,而终结生命的过程。 6.被动安乐死:对不可治愈的晚期临终患者,停止使用延缓其生命的器械或延续其生命的治疗措施,仅采取止疼方法任患者自然死亡的方式。 7.主动安乐死:对于躯体和精神遭受极端痛苦的人实施的一种人为的,旨在仁慈地结束病人的生命或加速其死亡的过程。 8.生命质量:是以社会经济、社会背景和价值取向为基础,人们对自己的身心状况、社会能力及个人综合状况的感觉体验。 9.癌性疼痛:指与癌症有关的疼痛,包括与疾病进展有关的疼痛和与治疗有关的疼痛。 10.死亡:即脑死亡,又称全脑死亡,是指大脑、小脑、中脑和脑干的不可逆性死亡。 填空题 1.临终关怀的对象(晚期患者及其家属)。 2.临终关怀格式塔的两大支柱(症状控制)、(关怀)。 3.世界临终关怀创始人是英国的(西斯莉。桑德斯),她于(1967年7月)创办世界第一所临终关怀院(圣克里斯多弗临终关怀院) 4.晚期患者的确定,以预期生命不超过(六个月)为标准。 5.临终护理管理的特点(综合性和实践性)、(广泛性)。 6.临终关怀机构告别室设计和配置特点(人性)、(人道)、(至爱)、(关怀) 7.悲伤发展的四阶段理论(麻木)、(渴望)、(颓丧)、(复原) 8.晚期患者症状护理的医学和方法论原则(姑息性原则)、(客观原则)、(整体论原则)、(调整原则)、(清醒原则) 9.晚期患者症状护理的生命伦理原则(统一原则)、(权利原则)、(公平原则) 10.晚期患者症状护理的一般原则(质量原则)、(舒适原则)、(同意原则)、(告知原则)、(个体化原则)、(综合治疗原则)、(无创原则)

基础护理学 第十五章 疼痛患者的护理(医学参照)

疼痛患者的护理 一、疼痛概述 疼痛: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是伴随着现存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 疼痛的含义:痛觉(属于个人的主观知觉体验) 痛反应(个体对疼痛刺激所产生的一系列生理、病理的变化) 疼痛的特征:1、疼痛提示个体的防御功能或人的整体性受到侵害 2、疼痛是个体身心受到侵害的危险警告,常伴有生理、行为和情绪反应 3、疼痛是一种身心不舒适的感觉 (一)原因:温度刺激、化学刺激、物理损伤、病理改变、心理因素 (二)发生机制 (三)分类 1.疼痛病程:⑴急性痛⑵慢性痛 2.疼痛程度:⑴微痛⑵轻痛⑶甚痛⑷剧痛 3.疼痛性质:⑴钝痛(酸痛、胀痛、闷痛)⑵锐痛(刺痛、绞痛、灼痛、切割通)⑶其他 4.疼痛起始部位和传导途径 ⑴皮肤痛:疼痛刺激来自于体表,因皮肤黏膜膜受损引起 ⑵躯体痛:由于肌肉、肌腱、筋膜和关节等深部组织引起 ⑶内脏痛:因内脏机械性牵拉、扩张、痉挛、炎症、化学想刺激等引起 ⑷牵涉痛:内脏痛常伴有牵涉痛,即内脏器官引起疼痛的同时体表某部位也有痛感 ⑸假性痛:指去除病变部位后仍感到相应部位的疼痛 ⑹神经痛:神经受损所致 5.疼痛的部位 (四)疼痛对个体的影响 1.精神方面:抑郁、焦虑、愤怒、恐惧 2.生理方面: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呼吸频率增快、神经内分泌及代谢反应、生化反应

3.行为方面 二、影响疼痛的因素 客观因素:年龄、宗教信仰、环境变化、社会支持、行为作用、医源性因素 主观因素:以往疼痛的经验、注意力、情绪、对疼痛的态度 三、疼痛的护理 (一)护理评估 1.评估的内容⑴疼痛发生的时间、部位、性质、程度、伴随症状 ⑵社会因素 ⑶医疗史 ⑷镇痛效果的评估 2.评估的方法⑴询问病史 ⑵观察与体格检查 ⑶评估工具的使用1、数字评分法(NRS) 2、文字描述评定法(VDS) 3、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4、面部表情图(FES) 5、Prince-Henry评分法:主要适用于胸腹部大手术后或气管切开 插管不能说话的患者,需要在术前训练 患者用手势来表达疼痛程度。 6、WHO的疼痛分级标准进行评估 WHO的疼痛分级标准(※) ? 0级:指无痛。 ? 1级(轻度疼痛):平卧时无疼痛,翻身咳嗽时有轻度疼痛,但可以忍受,睡眠不受影响。 ? 2级(中度疼痛):静卧时痛,翻身咳嗽时加剧,不能忍受,睡眠受干扰,要求用镇痛药。 ? 3级(重度疼痛):静卧时疼痛剧烈,不能忍受,睡眠严重受干扰,需要用镇痛药。 (二)护理原则

第十七章临终护理、18章医疗与护理文书试题与答案

第十七章临终护理 A1\A2型题1.现在医学已开始以下哪项作为死亡的判断标准:A.心跳停止 B.呼吸停止 C.脑死亡 D.心电图平直 E.瞳孔散大 2.死亡过程的第二期是:A.临床死亡期 B.频死期 C.否认期 D.生物学死亡期 E.接受期 3.尸斑出现在死亡后: A.2-4小时 B.2-6小时 C.4-6小时 D.6-8小时 E.7-8小时 4.临床死亡期指征不包括:A.呼吸停止 B.心跳停止 C.各种反射消失D.出现尸冷 E.瞳孔散大 5.尸斑出现的部位是: A.头顶部 B.面部 C.腹部 D.胸部 E.最低部位 6.现代的临终关怀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创始人: A.桑巴斯B.桑德斯C.路易斯 D.黄天中 E.崔以泰 7.中国第一临终关怀研究中心成立于: A.上海 B.广州 C.天津 D.北京 E.四川 8.临终患者最终消失的感觉是: A.视觉 B.听觉 C.触觉 D.嗅觉 E.味觉 9.自杀想法容易产生在临终阶段的:A.愤怒器 B.协议期C.抑郁期 D.接受期 E.否认期 10.临终患者最早出现的心理反应期是: A.忧郁期 B.愤怒期 C.否认期 D.接受期 E.协议期 11.临终患者经历的心理反应第三期是: A.忧郁期B.愤怒期 C.否认期 D.接受期E.协议期 12.进行尸体护理,下列错误的做法是: A.撤去治疗用物 B.填好尸体识别卡 C.放平尸体去枕仰卧 D.依次擦净躯体,必要时填塞孔道 E.穿上尸衣裤用尸单包裹 13.患者死亡后的处理项目中不符合要求的是: A.在体温单的40-42℃之间填写死亡时间 B.整理病C停止一切医嘱D.按出院手续办理结算账目 E.撤去床上用物,立即铺好备用床 14.尸体料理时头部垫枕头的主要目的是: A.保持舒适 B.安慰家属c易于辨认 D.防止面部淤血 E.保持正确的姿势 15.李女士,55岁,肺癌,入院时身体虚弱,接受抗癌治 疗效果差,患者情绪不稳定,经常生气、愤怒、抱怨、 与家属争吵,该期心理反应为: A.忧郁期 B.愤怒期 C.否认期 D.接受期 E.协议期 16.王先生,69岁,诊断为肝癌,病情日趋恶化,患者出 现悲哀、情绪低落,要求见一些亲朋好友,并急于交代 后事,此时患者心理反应属于 A.忧郁期 B.愤怒期C. 协议期 D.接受期E.否认期 17.死亡后2-4小时,尸体可出现: A.尸斑 B.尸冷 C.尸僵 D.尸体腐败 E.尸臭 18.死亡后24小时,先在右下腹出现,逐渐扩展至全腹, 最后波及到全身: A.尸斑 B.尸冷 C.尸僵 D.尸体腐败 E.尸臭 19.死亡后最先发生的改变: A.尸斑 B.尸冷 C.尸僵 D.尸体腐败 E.尸臭 20.死亡后1-3小时开始出现,4-6小时扩展到全身: A.尸斑 B.尸冷 C.尸僵 D.尸体腐败 E.尸臭 21.死亡诊断依据不包括: A.瞳孔散大而固定 B.反射消失 C.呼吸、心跳停 D. 四肢湿冷 E.心电图呈直线 22.护理濒死病人时,不正确的措施是: A.每天口腔护理 2-3次 B.撤去各种治疗性管道 C.保持病室安静、光线柔和 D.选择最有效的止痛药物 E. 用湿纱布盖于张口呼吸者的口部 23.对临终病人的临床表现,描述不妥的是: A.潮式呼吸或点头样呼吸 B.意识不清或有谵妄 C.血压下降,脉搏细弱 D.胃肠蠕动增快而腹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