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治新课程教学论文高中政治论文: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的几点体会

政治新课程教学论文高中政治论文: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的几点体会

政治新课程教学论文高中政治论文: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的几点体会
政治新课程教学论文高中政治论文: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的几点体会

政治新课程教学论文高中政治论文: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的

几点体会

摘要:高中政治学科虽然整体上不比数理化那样准确、精细,但它在某些局部完全可以借助数理化的研究方式。教师应把尊重和创新结合起来,把握教材的精髓,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灵活的处理教材中的细节,构建一个“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课堂。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教学体会

1、创新教学方法-用函数式“细”化经济、哲学道理

作为人文学科的高中政治学科,带有浓厚的思想教育色彩,但它的科学性也是不容忽视的。从科学性的角度讲,高中政治学科虽然整体上不比数理化那样准确、精细,但它在某些局部完全可以借助数理化的研究方式。

例如:在教授《经济生活》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商品价值量关系”时,课本中有一个结论:“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这个结论是怎样得出的呢?这是由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的定义共同决定的。因为价值量是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决定”可以看作“相等”,置换一下,不难得出“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的结论。那么,社会劳动生产率变化了,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

的价值总量如何变化呢?结论是不变。因为“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可表示为:xy=k(y为单位商品价值量,x为社会劳动生产率,k为一个常数),这是一个“双曲线”函数。由于:“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商品数量×单位商品价值量”,而“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商品数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是成正比的(根据劳动生产率定义),“单位商品价值量”则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是成反比的,这样:xy=k 不变。由于用了“双曲线”(反比例)函数,以上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比单纯语言解释效果好多了。

再如:教授《哲学生活》中“量变与质变关系”时,可以用一次函数公式y=kx表示。y表示发生质变的最终的量,k表示每次变化的量,x为频率。“铁杵磨成针”、“愚公移山”都是k太微小而x特别大最后达到了目的。但这不是唯一可取的途径,更不是当今时代所推崇的方法。如果x不能特别大,那么就要使每次变化的量k变得大一些,也能达到目的。这就需要创新,改变事物的结构。这样,“量变与质变关系”的道理才更全面。

2、注重过程细节-用新素材“亮”化课堂教学

西方有谚:“上帝存在于细节之中”、“细节决定成败”,无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是实现新课程教学

的三维目标,都离不开教学过程的细节,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应重在过程中细节的处理。目前高中新课程政治教材,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具有注重过程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特点。编制教材的专家已经为学生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成做了周到、细致的预设,因此下一步关键就是看教师如何运用教材。教师应把尊重和创新结合起来,把握教材的精髓,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灵活的处理教材中的细节,构建一个“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课堂,尤其要在课堂教学中创造一个又一个的“亮点”掀起一浪高一浪的高潮。

例如:在讲授《政治生活》第四课“权利的行使需要监督”这一框题时,我考虑到书中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曝光后得到解决的几个案例已经时过景迁,远离舆论关注的热点,重拾起来会增加困难,不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于是就向学生讲述了几年前在电视中看到、至今记忆犹新的例子:某市政府,在未经充分论证、没有广泛征取市民意见的情况下,在市中心建了三座立交桥。这三座立交桥建成使用后,群众把它们分别叫做“新加坡”(新增加的坡)、“越南”(越发行路难)、“土耳奇”(土气而且奇怪)。“新加坡”、“越南”、“土耳奇”(土而奇)的桥名马上引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学生们纷纷议论、猜测起来,想弄懂这桥名到底是什么意思。当

大家恍然大悟后,没有不笑出声来的,有个同学甚至伸出大拇指啧啧称赞:(市民)太有才了!我趁机把学生引导到了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以及政府接受监督的重要性上来,整堂课学生情绪高涨,我也教得轻松了许多,顺畅了许多。

3、拓展备课视野-用大备课“厚”化教师底蕴

备课作为教学过程的准备活动,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的区分,广义备课也叫大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促进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好教师的一堂好课包含了他一辈子的教学修养,教师在长期教育教学实践中所形成的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以及教师特有的教育素质,确实对于他上好一节课起了潜移默化的决定作用。因此,教师必须终生刻苦学习,勇于实践,顽强进取,对业务精益求精。广义而言,教师为丰富自己的知识所进行的进修、培训及自学等一切学习活动,都是为教学工作做准备,都是备课的范畴。广义备课主要工作是:系统学习不同版本的教材和参考书籍;学习与本课程前后有联系的相关课程材料;经常翻阅有关的期刊杂志,了解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收听收看广播电视,收集与教学有关的鲜活素材;还要学点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的基本知识,多参看教学改革方面的书籍文章。信息化社会,尤其要重视通过网络开阔视野、查找文献、收集资料,进行学习、研究。广义

备课,既包括一个教师的知识量的储备和增添,也包括其日常见闻的广大和人生经历的丰富,还包括其人文思想的加深和精神境界的提高。因为一个教师的学识、见闻、经历、体验、思想,都可能被经意或不经意地在某个时间带进课堂,成为他教案上看不见的部分,化为影响学生的雨露和养料。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隅”。广义备课与狭义备课包含着整体与局部、长远与眼前、务虚于务实等多对关系。新课程条件下,广义备课比狭义备课更重要。广义上的备课做好了,狭义上的备课也就轻松了,教学的翅膀也就获得了自由翱翔的空间--教者就能在课堂上

高屋建瓴,收放自如,左右逢源;广义上的备课做得不够,狭义上的备课做得再好,上起课来也难免是拄着拐杖行走,发挥得再好也不过是麻雀在屋檐下扑翅。广义备课,是一个对全面信息和人的全面能力开放的大系统,由于拓展了时间和思维,更能增加灵感思维出现的可能性,锻炼教育机智,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课堂的生成。

高中政治新课改论文

高中政治新课改论文-践行新课程理念的认识和思考 践行新课程理念的认识和思考 【摘要】:江苏省进入高中课程改革试验已经一年,这对于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高中教师和2005级的高中学生,尤其是对高中教师来说都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全新的理念,全新的教材,我们面对的是全新的教育和教学,如何解读新课程理念,如何将新课程理念渗透在自己的教学实践,如何解决教学实践中即将凸显的问题是我们每个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新课程新理念实践思考 2005年9月,江苏全面进入课程改革实验,教育将呈现前所未有的新局面。这对于我们工作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来说是机遇同时也是挑战:应该如何深入理解新理念;怎样抓住这次教改机会提升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如何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如何处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等等。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政治课教学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新课程新理念 1、新内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这从课程内容的角度确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 2、新要求。《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也提出思想政治课“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为此构建学生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如《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这四个必修模块都体现了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3、新导向。课程标准确立了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与此观点相对应的全新的教学模式,使教育发生根本性转变。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此先导有如下特征:时代性,即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与时代特征相统一;针对性,即思想教育与学生成长阶段的特点相结合;开放性,即新课程内容与创造性思维对接。 4、新课堂。构建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社会,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使课堂不仅实现知识转移和传递,而且让学习者主动地沉浸在体验知识的过程中,让“生活”走进课堂,在理解具体知识中充分做到“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把基本观点、原理融入鲜活的题材中。新时代呼唤新课程的到来,新课程凸显新的教育观念,这就是一要树立新的教学观:老师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二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老师在整个教学中,要树立生本意识。我们如何贯彻这些新观念呢? 二、政治课教学实践的探索 高中政治课新教材是以生活逻辑来构建知识体系,笔者认为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构建“生活——教学——生活”的教学模式。 1、教学目标设计的多维化。 以往的政治课教学目标以知识为本位,过分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看作是附属品,虽然有时在教学目标上也注重能力的培养,但注重的也是掌握、理解、分析书本知识的能力和解题的能力。因此,按照新课程理念,教学目标的设计应从单纯的注重书本知识转向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个方面。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政治新教材根据生活逻辑编写淡化了学科知识体系,但决不意味着可以不要这些基础知识。所以我们在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绝不能忽视基础知识。如《经济生活》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识记商品、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货币及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纸币的含义等,这些最基本的知识是学习《经济生活》的基础,需要透彻理解。

高中政治教学案例 (精选范文)

高中政治导学案例——《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高中政治导学案例---李月奎 (一)导入(2分钟) 教材分析 本框是高一《政治生活》第三单元第七课内容,本课内容由三目构成,第一目:雪域高原的历史性跨越,第二目: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第三目: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们该做什么,能做什么。本课内容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政治生活》第三单元《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通过对三项政治制度的分析让学生感受到我国政治文明的建设和发展程度,本课时内容《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是学生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学好本课时内容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民族区域自治这一基本的政治制度并在实践中能够自觉地落实到行动中 学情分析 这届高一的学生有强烈的自主学习探究的欲望,有很好的合作意识,他们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对社会中发生的重大问题比较敏感并且比较感兴趣,。但是政治生活模块部分知识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有点远,高一的学生政治生活的知识还比较欠缺,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有待提高。在学习过程中有些理论问题较难解释他们所接触的实践问题,很多学生往往产生困惑。因此本课在教学设计中尽可能做到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当前发生的社会热点问题来设计和展开课堂教学,将生活主题和学科知识较好地结合。 (二)自学与讨论结合(15分钟)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 2、理解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相互关系。 (二)能力目标 1、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原则,坚持了从实际出发,适合我国国情。让学生尝试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 2、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历史、地理知识,深入学习本课。培养学生善于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起来,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民族风俗习惯,与不同民族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观念。 (三)议(6分钟)

政治教学案例分析

政治教学案例分析 教学背景: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研究性学习进入课堂,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探索社会生活中的热点和其它关心的问题是当今政治教学的重点。高二经济常识第六课中关于培养金融意识有关银行方面的知识点,在第六课教学中处于相当的重要地位,无论从知识性还是从实际的运用上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尤其当前社会经济生活的蓬勃发展,金融业作为第三产业的支柱行业之一,显得更加突出。然而学生对于这方面的了解相当的薄弱、欠缺,毕竟它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有一段很大的距离。因此结合政治课教学内容,运用社会调查、开展研究性活动以让学生直接接触社会,让学生的现实生活与课本紧密衔接起来,让课本变得鲜活生动,学生学得自然,而且对于如信用和信用卡之类的新生事物有兴趣接受。 课堂教学实录: 关于银行的基本业务 教师:这一节课我们要学习金融业中的最主要机构--银行。哪些同学的家长或者亲属在银行工作,请举手?学生:有3、4个学生举手。 教师:看来从事银行工作的人还是很多的。那么你们知道银行是要来干什么的,哪个同学能够说明我们的生活与银行发生着紧密的联系? 学生:银行是帮助居民存钱的,我在银行有户头,把压岁钱存入银行。我们家买的新房是向银行贷款的。我们家新买的轿车也是向银行贷款的。我们学生的学费交纳是通过银行转帐的。我妈带我去过银行存钱。我父母的工资都是通过银行来保管的。我的舅舅要扩建厂房,他向银行贷了三十多万。 教师:同学们了解的还真不少。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归纳一下:银行的主要业务是吸收存款、放款、汇兑。第一个同学讲的是银行必须做的一件事就是经营存款。后面几个同学讲的是发放贷款。除了这些业务外,银行还为商品生产者何商人办理货币的收付、结算业务、充当支付中介。总之,银行起信用中介作用。银行在当今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略) 思考:只要有足够的钱,明天就能成立一个银行,是这样吗?为什么? 关于银行的种类 教师:你们调查南桥镇的银行有哪几家? 学生:人民路上有农业银行、中国银行、江海信用社。解放路上有工商银行、浦东发展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 教师:你们有没有发现有着中国人民银行招牌的银行?刚才你们说的这些银行是否发行人民币? 学生:所有的银行都是中国人民银行,因为人民币上都印有这样的字样,而中国人民银行是发发行人民币的。 教师:请同学们根据书本上的内容思考一下,如何对各种银行进行归类。(略)回家的时候,你们再仔细看一下各家银行的名称,究竟有没有中国人民银行这样的招牌。观察一下人民币上有否印有农业银行、建设银行等银行发行字样? 关于银行信用卡 教师:你们平时买东西包括在食堂打饭或者你们的家人在购买大件商品的时候是否都用现金? 学生:不是。我们学生在食堂用餐就是用金鱼卡(金龙卡)。我有电话201卡、ic卡。 教师:上次你们去各家银行调查各种银行所发行的信用卡,请你们汇报一下。 学生:一般银行通过储蓄卡代理个人工资的存放。农行发放金穗卡、工商发行牡丹卡,中国银行发行长城卡、广东发展银行发行广发卡、中国建设银行发行龙卡、交通银行发行太平洋卡,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发行东方卡。 教师:你们调查的相当仔细,有的同学还从网上搜寻了有关方面的知识。那么你们觉得使用信用卡与用现金交易有何优越?为何称为“信用”卡?在我国信用卡使用的范围和功能如何?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一、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现状 1.思想上不够重视。一直以来,人们对高中教学的观点就停留在高分、考大学的概念里。这样传统的思想观点不能从根本达到高中教学的总 体目标。通过高中课程改革,对高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其和核心 理念有八项:(1)“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是从教 学思想上正视高中教学的内容。(2)开放型的新课程观是建构现代化 课程体系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的教学模式始终保持 不变,课本内容多年不变。新课改的要求不但是要改变教学模式,而 是要重新树立课程教学观点。(3)民主化是建构新型师生关系和课程 管理体制的牢固基石。传统教育当中,师生的关系是上下级,服从关系,但是,新课改下,要求教师和学生应该保持平等关系。(4)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新课 改下,要求教师和学生改变传统的学习观点,重视素质教育,不能将 成绩视为唯一的考核标准。(5)树立终身学习观,终身学习将成为未 来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教学应该摆正态度,不是为了高分 名校,而是为了整体提升国民素质,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6)改 变课程评价过度强调甄别与选拔的静止观,树立评价促发展的发展观。(7)批判与创新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灵魂。课程改革不能停留在表 面上,应该落实到具体,在课程改革的路程上,不能因为受到防碍就 停止,批判中继承,继承中创新,这才是新课改的目标。(8)回归生 活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归属。生活才是最大的课堂,一切都来源于生活,最终也应该回归于生活。课程教学虽然是丰富人们的知识,以高 分考取名校,但是,知识本身不应该脱离生活。 2.教学方式单一。高中新课改要求开放课程观点,但是,当前几乎所 有人都会想到这样的课程只能是说教。老师在讲台上一个人唱独角戏,学生在下面百无聊赖,更有甚者会出现睡到一片的现象。单一的课堂 说教几乎达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老师将纯理论性的知识直接向 学生输出,大大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和针对性。高中课

高中优秀议论文作文800字

高中优秀议论文作文800字 【篇一:在创新中进步】 鲁迅先生曾说过:“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鲁迅先生还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如果没人去开辟没人去走也便就没有路,第一走的那个人就是敢于创新的。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卖猪肉的清华才子陈生,他是个十分有创新意识的人,他的思维和普通人的不一样。毕竟作为清华毕业生,在常人眼里再怎么说也不可能选择去卖猪肉,也正是因为没人走这条路,陈生勇敢地迈开了第一步。当时他是不被家人支持没被朋友看好的,都觉得这是个没前途的行业,他曾说过卖猪肉比卖电脑更有技术含量,这不仅是大学生没看到的,还是卖猪肉的也不会分析到的商业模式。,他在短短一年内开设了近100家猪肉连锁店,成为广州乃至广东的猪肉连锁店,被人称为广州”猪肉大王”。这足以证明他的成功,正是因为他的成功为之后的毕业生提供了创新创业的成功例子,并且会有人跟着他的脚步走。 除开清华北大的传说,我们身边也有很多这样富有创新理念的普通人。比如我的数据库老师他是个研究生,而他的第一份工作是现在被很多人调侃的职业——搬砖。那时他的家人对他已经不报任何希望了,他自己却干劲满满工作

了两年,后来因为工地的原因他无奈被迫失业。之一段时间他做了很多其他职业,最后才做的老师,他的教学经历不长,但今年的颁奖典礼上他是秀的教师。这还得感谢他的第一份搬砖职业,正因为有这份经历,他给学生讲课思维很活跃,讲课方式也很形象的用工地的各种事物做比喻,这使抽象的数据变得简单易懂,所以他的教学质量是非常高的,这何尝又不是源于创新而获得的成功呢? 如果发展中坚持的是一成不变,一味模仿,那就不叫发展,只能算是时间的流逝,社会是在创新中发展的,没有创新社会就不会前进。没有创新的人就如活着没了灵魂;没有创新的企业就如楼层没有阶梯,有创新才会进步。 路是人走出来的,不要等着别人去走,如果每个人都这样想这样做,那么这世界上就不会有路,要勇于创新,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某条路的鼻祖。 【篇二:珍惜对手】 活在世上,每个人都会遇到对手,他们往往和你不相上下,往往一个疏忽,他们就超越你了,这时候不免有失落感,也有一种更强的上进心。 有些人把对手当做敌人,或仇视,或不安。其实不然,每一个对手,都是值得珍惜的。 人说,人生得一知己乃一大幸事,对一个一生的知己很难得,但,一个一生的对手,亦是珍贵。不管生活也好,

教学案例:高中政治课堂案例教学

高中政治课堂案例教学 1.教师备课 1.1按课程标准备好要点 备课要把握好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不仅是教材编写的依据,也是教学的依据。教材只是教育教学的一种资料参考,所以可根据课标要求进行有效处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难易结合,繁简相适,这样可以让学生循序渐进的掌握并熟悉相关要点。 1.2按课程标准备好案例 作为当代高中生,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方式显然已经不适合了,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目的都是为了学以致用,运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才是硬道理。所以要按照课程知识点标准,备好社会生活现象、时事政治等相关案例,以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知识涵盖点进行讨论分析,起到促进和强化学习一门学科的作用。所谓,知国事、知时事,政治知识可以分析时事,理论可以指导处理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这才是目的,所以,准备案例的标准在于把握好知识的涉及点。 1.3了解学生,深化教学 在备课的具体工作中,学生才是核心环节,求学需要方法,授道更需要技巧,“因材施教”是中国传统教育的典范盛举。因此,备课除了受纳的准备,更要了

解学生的情况,把学生的经验、视野作为课堂资源,整合进行教学活动,使课堂收益更高效,只是吸纳更精进。 2.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是关键 教学是指“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一直以来传统的教学忽略了师生在互动过程中对知识的建构,硬性的灌输使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客体地位,学生是发展的未来,而不是知识的“容器”,如果把未来变成“容器”,那么学生学习和探究的热情还从何而来,创新能力和水平就更不可能有所突破了。正如,一个人的思想始终属于单一的思想,而一个人的思想加上一个人的思想那就是无穷个思想。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的讨论方式,这才是富有成效的教学利器,才会成为取得高质量教育教学的前提和基础。首先,教师角色意识的转变是思想的保障,师生的角色意识决定了师生的课堂行为,进而决定了课堂中师生的交流模式。传道、授业、解惑固然重要,教学相长更是现在教学中提倡的一种教学方式。互动中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学生的角色是探究者、对话者和构建者。教师要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这样学生才能从被动的说教灌输中走出来,从而走进创新的海洋。其次,注重讨论问题的方法和发言模式,传统的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性讨论,会使一些思想活跃的学生掩盖了沉默少言学生的发言,所以以少汇编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每一位学生成为主动的主体比成为被动的客体更有实效。 3.对于案例教学的分析

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学论文

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学论文 1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进一步加强学生人格培养的具体措施分析 1.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高中生的人格还没有完全的成熟,是塑造的一个关键时期,因此正确的引导可以帮助他们坚定信念和意志,从而不至于在物欲横流的市场经济之中丧失自我,变得功利和自私。一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审视人生的时候要保持冷静、积极的态度,并在生活中保持正确的、积极的、乐观的态度,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要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交活动,通过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使学生在与人相处的时候能够站在别人的立场上,为别人着想,相互理解、心胸开阔,在遇到冲突的时候能够淡然处之,出现不良情绪的时候能够自行控制,从而帮助学生创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强化团队协作,塑造健全的人格。 1.2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社会是由人构成的,社会要想实现可持续、稳定发展,就要求人必须要拥有健全的人格,并且还要富有社会责任感。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要以育人作为教育的核心目标,对学生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以及社会责任感进行明确和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使他们在今后能够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采用更加灵活的情景模拟或者角色扮演等方式,开展讨论会、辩论会、演讲会等,对社会责任感进行普及、宣传和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1.3将人格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中 承认学生个体的价值、提升个体的自信,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为了增强个体在群体中的认同感,要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体系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构建。在传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中主要是采用理论考试的片面测评模式。在今后的教育中,高中要构建多角度的人才评测制度,将人格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中,从实践、情感态度、创新能力以及理论等方面着手,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测评。与此同时,测评主体模式也要改变,摒弃之前的以教师为主的评估方式,增加学生自身、家长以及社会团体等评估体系,从而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2总结语 总的来说,高中学生进行人格培养教育对学生未来的发展非常重要,只有人格健全、健康发展的学生才能够真正为社会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在今后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

高中议论文教学反思共3篇

高中议论文教学反思一:议论文“三要素”指导下高中议论文教学困境反思 《劝学》可以说是议论文的典范了,可是教学过程中,问题不少。本文中心论点为“学不可以已”,分论点有三,一为学习的意义,二为学习的作用,三为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课堂上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老师,分论点是为了证明中心论点。这篇文章中,学习方法和态度怎么能证明‘学不可以已’呢?”教了十几年书,从没有这么狼狈过,我安慰好学生,回来后好好反思。百思不得其解后,我对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理论产生怀疑。翻阅大量资料后,和大家做一交流。 一、议论文一定要有一个中心论点吗? 《拿来主义》有中心论点吗?细细想来,没有!旧教材中《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该文谈了三个问题:“一个是主权问题;再一个问题,是一九九七年后中国采取什么方式来管理香港,继续保持香港繁荣;第三个问题,是中国和英国两国政府要妥善商谈如何使香港从现在到一九九七年的十五年中不出现大的波动。”对这三个问题,作者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这些观点中,哪一个是中心论点呢?哪一个也不是,此文没有中心论点。《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说:“全文的大体思路是,先叙述北京大学的创建和新中国成立的艰苦历程,再充分肯定北京大学一个世纪来所作出的重要贡献,然后强调科教兴国和创建世界水平的一流大学,最后对青年学生提出四点希望,勉励他们做到四个‘统一''。”在论述的过程中,作者提出了许多观点。这些观点中,也并没有哪一个是作为中心论点的,此文同样没有中心论点。 二、议论文一定要有论据吗? 《劝学》就没有论据。以往有的教学参考书说这篇文章以“生动通俗的比喻为论据”,现行的《教师教学用书》也说文中有的比喻起“进一步论证”的作用。起“论证”作用的比喻是论据,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比喻不能作为论据起到论证即证明的作用,叶圣陶在上个世纪20年代就指出来了。他在《作文论》中说:“在这里有一事应得说及,就是议论不很适用譬喻即比喻来做依据。???……明白一点说,无论应用归纳法或演绎法,决不能从譬喻里得到判断。”《劝学》中的比喻既然不是论证论点的论据,那么是什么呢?正确的解释应该是:这些比喻中的被比事物本体就是作者的见解本身。 三、一定要有论证吗? 论证是对论点而言的,全文的论证过程是对中心论点而言的。这篇文章既然没有中心论点,又何来论证中心论点的过程? 四、“阐述文”确实存在。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教学设计范例分析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教学设计范例分析 邯郸市教科所范凤菊 教学设计就是对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做出战略性规划。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设计,就是以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界定的基本理念为指导,规划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我们基本上要回答这样三个问题,首先就是明确教学目标,这个目标包括三维目标,即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第二就是具体方法和途径;第三就是结果和目标达成。 以邯郸外国语学校李艳的《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教学设计为范本进行具体分析说明,供大家进行学习交流和研讨。首先,以单元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这样可以高屋建瓴地来把握教材,有效地整合教学资源,灵活地分配教学时间。(展示李老师的教学设计)李老师在单元设计中分析了本单元的地位:处于起点的地位,所要解决的是“文化是什么”的问题。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去观察、发现文化现象,感受文化生活,理解文化的内涵和作用,目的是使学生对“文化”有一个整体的理解,是整个教材展开论述的前提。这样安排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逻辑结构和内容结构: 本单元的逻辑线索:文化现象----(引出)-----文化内涵----(感受)----文化力量,这样整理出来逻辑结构对教学内容就有了很好的理解。 以第二课第二框《文化塑造人生》为例,围绕新课标要求,(第一步)情景导入:典型案例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第二步方式方法)用多媒体展示学生学过的诗歌,能够体会到作者的品质和心境;(第三步探究活动)提出所要探究的问题。 【探究】1.文化对塑造人生起什么作用? 2.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是什么? 3.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是什么? 4.怎样理解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统一的? 5.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哪里? 学生看书,小组讨论,展示成果。教师点评补充完成探究。(第四步形成理念)形成基本的文化生活观点:这一课理论知识其实只有三句话-----优秀的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第五步)围绕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知识技能的训练,加深对文化生活理论观点的理解,符合新课标的理念。 我认为:这节课的设计总体把握不错,但是如果让学生观看极具震撼力的一些视频,例如:汶川发生了强烈的地震,在抗震救灾的过程中,应该说一次次的感人的事迹让我们留下了激动的泪水,那么这样的一些精神力量,在这个抗震救灾过程中的体现,我觉得应该把它很好地补充到我们的教材中来。 视频:5月19号,各界群众在三分钟默哀之后,在天安门广场呼喊中国加油,汶川加油,汶川挺住。看后很多人都流下了泪水。还有成龙的《生死不离》中,我们听到了这样的话,无论你到哪里,我都要找到你,手拉着手,生死不离。那么通过上述的情境,感受这样几句,让人振奋的话语,让学生从中感受一下,它所含有的这种精神的力量,给学生设置这样一个问题,你能从中感受到精神的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文题目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文题目 关于思想政治课价值取向的研究 青少年社会技能的培养 关于思想政治课的主体性教育研究 思想政治课运用CAI的探讨 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发展性教育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创新教育问题研究 思想政治课与青少年理想人格教育 实践性道德主体的建构与发展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研究 职业高中政治课德育功能缺失探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学思政课教学不良现状及其成因与对策中学思想政治课创新教育的理论和实践 中学思想政治课创新教育的方法论 中学政治课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素质探略 论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人格 关于思想政治课课程改革的若干思考 思想政治课与情感教育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研究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哲学教学改革初探 高中思想政治课科学性研究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研究 试论成功智力理论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论中等职业学校政治课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师生心理环境优化的研究 中学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驾驭的审视和思考 论师范学校政治课的教学创新 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与学生主体性发展研究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德育方法探究 多媒体与思想政治课教学整合的实践与研究 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动力系统的校域研究与开发 校本课程开发对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挑战 论隐性课程对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实现的强化作用 思想政治课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现状及教学对策的研究 情感教学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中学思想政治课“四环节”教学法初探 中学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政治教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https://www.doczj.com/doc/0312916315.html, 政治教学论文题目 一、最新政治教学论文选题参考 1、新理念指导下的政治教学 2、谈高中政治教学的“生活化”实施策略 3、谈高中政治教学的生活化 4、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政治教学方法 5、刍议初中政治教学的创新策略 6、浅谈素质教育下中学政治教学 7、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学有效性初探 8、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学中健康人格教育的融入 9、谈思想政治教学中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10、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学的反思与探索 11、浅谈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12、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13、论初中政治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组织策略 14、生命视角下思想政治教学实践性探索 15、谈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学 16、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政治教学的思考 17、刍议高中时事政治教学策略 18、初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策略 19、以新课标看高中政治教学导向 20、案例教学法在高一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https://www.doczj.com/doc/0312916315.html, 二、政治教学论文题目大全 1、浅析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与人格培养 2、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3、浅议如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进行课堂讨论 4、初中政治教学模式的优化研究 5、当前高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6、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政治教学方法思考 7、新课程中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策略试探 8、谈对初中政治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的认识 9、高中政治教学"错题管理"初探 10、高中政治教学策略浅谈 11、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12、浅谈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意识 13、谈中学政治教学过程中生成性教学资源及利用 14、政治教学法课程中的实践教学新探 15、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政治教学 16、浅谈高中政治教学改革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17、关于高中政治教学效果的思考 18、对基于生活化思维的初中政治教学模式的探讨 19、大学思想政治教学的交互主体性研究 20、"问题教学法"在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三、热门政治教学专业论文题目推荐

高中政治教学论文 构建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互动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

构建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互动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师生在学校中共同学习、活动的中心舞台,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载体,而课堂教学是决定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传统的课堂教学就是教师传授知识和技能、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课堂教学在强化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却“肢解”了作为活生生的“人”存在着的学生,失去了对学生发展的整体关注,遗弃了对学生的个性和人格发展的整体关照,这样的课堂教学往往是缺乏活力、灰色单调的。高中思政课由于受教材、学生年龄特点、特别是传统应试观念的影响,表现的尤为明显。究其根源,是未能真正认识当代教育的基本宗旨是“培养人的自我生存能力,促进人的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在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记了:上课是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由师生间的相互关系来决定的。”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可以促进师生间的相互交流,使学生敢于说话,敢于争辩,无需顾忌,从而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激活创新的潜能,扎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程改革要求改造课堂,改造课堂教学,必须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从以知识、技能为本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让课堂充分焕发学生的生命活力和闪耀生命的光彩。也就是要求由过去强调以学科知识为中心,转为面向学生周围的日常生活环境、已有生活经验和未来生活发展趋势,这是对课堂教学本质的回归;课堂教学必须面向学生这个主体,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段练、在体验中成长。这是高中思政课新课程背景下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必然选择。 (一)遵循的原则 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互动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是最有效的,它的应用要遵循下列三个原则: 1、和谐互动:师生之间的和谐互动是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通过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友好交流、诚恳辩论,营造一个和谐的人际氛围,促使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在互动中学习和发展。师生互动在思想政治课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学生能否接受教育影响,取决于他们的态度和情感。西方谚语云:你可以把牛牵到河边,但你无法强迫牛喝水。积极的情感和接受的态度,是教育影响学生的关键。以往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实效性不强,主要原因之一在于教学模式忽视了师生互动。因此,把师生互动置于教学过程的中心,并使其主导教学方向,这是互动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本质要求,也是发挥其功效的根本所在。 2、真切体验。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真切深刻体验是教学的重要目的,也是学习成功的关键。通过体验才能深刻领会知识,才能内化,产生情意变化,形成多种能力。这就要思想政治课教学从内容到方法都要尽可能地接受中学生的现实生活。以往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不强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脱离中学生的生活实际。特别是一些例证材料和中学生的生活相距甚远,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很难受到强烈的情绪感染和深刻的思考教育。进行课程改革,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的关键,在于紧密联系中学生的生活实际,把理论运用于实际,并切实地去操作,在操作中使他们产生真切体验。 3、合作探究。探究应成为现代课堂中学生主要的、有效的学习方式。探究可以个人独立进行,也可以合作进行,中学生更提倡合作探究。通过师生合作,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创新,在合作中学习,在探究中发展。传统的思想政治课主要采取“接受学习”方式,“应试教育”又使这种学习方式变为单纯的“机械记忆学习”方式。这些学习方式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学习积极性很差。思想政治课的学习不仅是接受马克思主义常识的过程,而且是探索社会和人类奥秘的过程。只有在合作探究中,学生才能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密切结合,才能形成正确的思想观点、较强的认识能力和自觉的道德行为。因此,宜采取“接受学习”和“合

以创新为话题的议论文高中优秀作文

以创新为话题的议论文高中优秀作文创新,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所必需的一种精神。下面是橙子为大家整理收集的以创新为话题的高中作文议论文,欢迎大家阅读! 我们需要创新 德国歌德说过:“要成长,你必须独创才行。”的确,一个人要不断成长,不断进步,必须需要创新。 曾看过这样一则故事:1900年,着名教授普朗克和儿子在自己的花园里散步。他神情阻丧,很遗憾地对儿子说:“孩子,十分遗憾,今天有个发现。它和牛顿的发现同样重要。”他提出了量子力学假设即普朗克公式。他阻丧这一发现破坏了他一直崇拜并虔诚地信奉为权威的牛顿的完美理论。他终于宣布取消自己的假设。人类本应因权威而受益,却不料竟因权威而受害,由此使物理学理论停滞了几十年。25岁的爱因斯坦敢于冲破权威圣圈,大胆突进,赞赏普朗克假设并向纵深引申,提出了光量子理论,奠定了量子力学的基础。随后又随意破坏了牛顿的绝对时间和空间的理论,创立了震惊世界的相对论,一举成名,成了一个更伟大的新权威。 看完这则故事,我懂得了创新要勇于否定权威,在学习上,我们不能一味的接受新的知识,要学会独立思考,勇于思考,不断创新。现在,我也逐渐养成了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创新是一把金色的钥匙,打开知识的大门;创新是一股清澈的泉水,浇灌枯涸的心灵;创新是燃烧的火把,照亮未来的路!因为创新,

我们才这么的幸福;因为创新,我们才这么的丰富多彩;因为创新,我们才这么的快乐;因为创新,我们才这么的精彩。 插上创新的翅膀 不断变革创新,就会充满青春活力,否则就可能会变得僵化。——题记 俗话说:“第一个用鲜花比喻少女的人,是天才。第二个套用比喻的人是庸才。第三个是蠢才。”可见,在人生中,创新是身旁的明灯,照亮前方的道路;创新是远处的山巅,激励我们登上高峰;创新是眼前的大海,任随我们畅所欲言,汇入其中。所以,只有不断创新,才可以支撑起整个世界。 鲁班懂得创新,因而在被野草划伤时不是将它拦腰折断,而是弯下腰仔细观察它,于是发现野草上有许多细小的齿。因而顿生灵感,经过一次次的实验,终于发明了锯,造福于人类。 齐白石懂得创新。从小便对画画产生浓厚的兴趣,因而自学成了一大家。但他却对自己的成功“不屑一顾”,而是去汲取名家的长处来填补自己的空白,60岁、70岁、80岁,齐白石的画风在不断的改变,水平也在一次次改变中突飞猛进,因而他的一生五易画风,一次一次的成功,取而代之的是一次一次的求进取,终于为我们所熟知,为世人所景仰。 而对牛顿来说,晚年的他不懂得创新。年轻时因一个苹果发现了地心引力,以后一步一个脚印,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但到了晚年,却沉迷于亚里士多德的柏拉图学说,花费十多年时间“潜心”研究上帝

高中政治教学案例分析 (2)

高中政治教学案例分析 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启动四年了。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教学设计、学生的学习方式等都发生了较大变化。而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实践、探索、合作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面对新课程新教材,作为一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如何转变观念,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应该如何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孛中真正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并付诸实践?需要我们积极探索,开拓创新。下面,结合对几个课堂教学案例的分析,谈一谈我校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中如何贯彻新课改理念的认识和体验,以期收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案例分析一: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 (一)案例: 教学流程:消费心理——心理篇;做理智的消费者——评析篇;中学生消费心理调查——实践篇 教学过程 消费心理——心理篇 导入:消费心理测试: 师:假如你将来工作之后需要购买手机,你会选择用什么样的: A、无所谓,用什么样的都可以 B、外观精美,款式独特,与众不同的 C、只挑贵的,可以拿来攀比的 D、功能齐全,质量有保证,价格适宜的 测试结果:A 从众心理 B 求异心理 C 攀比心理 D 求实心理 消费心理调查:统计学生选择的结果(略) 下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在学案上面迅速归纳出四种消费心理的:特点、评价(利弊两方面)、态度,时间为两分钟。 投影:展示学生填写表格的内容(略) 如何去对待?(略) 做理智的消费者——评析篇

师:“月光族”大家听说过吗?(略) 探究活动:消费理财 师:假如你是“月光族”的理财顾问,你应如何建议他们进行科学合理消费?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略) 问题一:贷款消费就是超前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略) 3、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现在国家提倡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那是因为在实际消费中浪费资源的现象屡见不鲜,请看这下列图片:大家看见过这样的画面吗?是发生在哪里的呢? 生:(略) 师,对,这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有的同学也许还曾经经历过,下面老师想和大家做一道计算题,如果每人每月浪费500克粮食,全国13亿人,一年会浪费多少吨粮食? 生:65万吨。 数据展示:我国13亿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1/4。如果每人每天浪费1元,一年全国就浪费了4745亿元;如果每人每月浪费500克粮食,一年全国就浪费了65万吨粮食;如果每人每月浪费1吨水,一年全国就浪费了156亿吨水! 问题二: 师:(1)上面的图片和材料启示我们在消费过程中应践行什么样的原则? 生(略)。 师(2)我们为什么要提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生:从个人:国家:社会三个角度分析(略) 4、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师:近年来,党和国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求经济发展要与人口、环境资源相协调。它对我们的消费提出了哪些要求呢? 生(略)。 问题三: 师:什么是绿色消费?其核心是什么?包括哪些内容?(是什么) 热点分析:国务办公厅08年1月8日发出《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做出了回应: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生:(略)。 师:为什么我国要实施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 (为什么) 生:(略)。 师:怎样才能做到保护环境,绿色消费(怎么做) 生:从国家、企业、个人三个方面回答。 国家:法律规范、政策引导、市场监管 企业:执行国家标准、保护消费者利益、社会责任感、废弃产品的处理、循环经济 消费者:绿色消费意识、节约消费、循环利用 板书设计:学生进行板书设计(略) 课堂小结:(略) 中学生消费心理调查——实践篇: 师:深入社会(校园),联系实际,写一篇2000字左右的调查报告:中学生消费

政治学科教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https://www.doczj.com/doc/0312916315.html, 政治学科教学论文题目 一、最新政治学科教学论文选题参考 1、高师《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教学改革浅析 2、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教师的示范性探析 3、《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如何"教以致用" 4、教学方法艺术与思想政治学科教学 5、关于政治学科教学的几点体会 6、信息技术与政治学科教学整合的思考 7、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应重视思想引领 8、发挥政治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 9、新课程与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研究 10、论高分学生群培养的信息素养策略--以文科综合模式下的高中政治学科教学与高考备考指导为例论高分学生群培养的信息素养策略 11、贴近学生实际是中职学校政治学科教学改革的根本出路 12、拟态环境下的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研究 13、议程设置理论在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14、浅谈对政治学科教学的几点看法 15、新课程理念下《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教学反思 16、基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学科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17、高中政治学科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18、妙语生花课堂增效——政治学科教学语言摭谈 19、简论提升政治学科教学效能的举措

https://www.doczj.com/doc/0312916315.html, 20、政治学科教学实施合作学习方式的结题报告 二、政治学科教学论文题目大全 1、高中政治学科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探析 2、积件思想在高中政治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3、浅析“思路教学”在初中政治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4、浅谈如何做好政治学科教学工作 5、浅谈信息技术与高中政治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实践与思考 6、讨论法在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中的运用 7、信息技术与政治学科教学有效结合之我见 8、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艺术化微探 9、信息技术与政治学科教学整合——思考与探索 10、信息技术在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11、探究性学习在高中政治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2、导学案“三驾马车”拉启活力课堂——研学后教导学案教学模式在高中政治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13、试析魏书生“六步教学法”在政治学科教学中的运用——以《感受文化影响》教学为例 14、关于建构高中政治学科教学共同体实践的“微”路径探究--以福建省政治学科教学共同体为例 15、多媒体辅助手段与政治学科教学的高效整合浅议 16、浅谈高中政治学科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应关注的问题 17、在高中政治学科教学中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索 18、初中政治学科教学中“思路教学”的应用探析

浅谈中学作文创新教学

浅谈中学作文创新教学 发表时间:2011-02-21T16:30:52.290Z 来源:《现代教育科研论坛》2010第12期供稿作者:宋崇岭[导读] 创新能力是创造出新的能力。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宋崇岭(永城市十八里镇中心校河南省永城 476600)创新能力是创造出新的能力。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意义重大、大有可为。作文创新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立意创新 立意是指一篇文章的主题,作者所要表达的好恶、观点等。人云亦云,一没有价值,二没有新意。训练学生立意创新,要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有创造性地思考、善于从多角度思考的习惯。要不为习以为常的看法所左右,不迷信权威,善于质疑。比如,常言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崇尚愉快教育、探究学习科学、提高学习效率的今天,应当倡导学生这样立论:书山有路巧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又如对“严是爱,松是害”这句流行语的反思,从有助于孩子智力的发育、身心的成长,提倡愉快教育、成功教育.激励教育的角度看,立论“不严不松又慈爱”更会受到青睐和欢迎。对孟子的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辨证分析,在我们安乐祥和的社会主义国度,尤其是对生活条件逐渐奔小康的家庭来说,提倡“生于安乐”,论述如何“生于安乐”应更有现实意义。通过对常见俗语的合理反思能培养学生立意创新能力。对习语“有风方起浪,无潮水自平”、“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胳膊拧不过大腿”、“谦虚是美德”、“知难而退”等等,都可以创新思维,逆向立论:无风也起浪、人在屋檐下就是不低头、胳膊就要拧大腿、要勇于展示自我、要迎难而上等等。 2.材料创新 学生作文材料经常让人似曾相识:总是下雨妈妈送伞、老师给我补课、帮助孤寡老奶奶等等。这是不注意取材的创新,思维局限在部分材料的框架中。生活日新月异、丰富多彩,只要用心观察、留意,“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世上所见所闻均可入作文。事物的多样性决定了材料的千变万化。家务劳动、校园活动、走亲访友、兴趣爱好都是写作的好材料。我们引导学生先学干一件不同寻常的家务活,然后写《记一次家务劳动》,材料果然新颖、鲜活多了。 3.布局创新 学生习作有先摹仿后创新的过程。学生学习文章基本布局模式、熟练运用后,就不必拘泥摹仿,可以引导创新破格了。根据材料、主题的需要,安排恰切的结构形式能使文章增色。恰当运用倒叙能引人入胜、增强读者阅读的兴趣。杂文常常突破议论文三段论结构,纵横捭阖、挥洒自如。如《事事关心》根据介绍东林党人“事事关心”对联知识的需要,作者安排6个小节介绍对联的出处、含义,引出论点。小说根据主题、篇幅的需要,也可以打破传统的三要素,淡情节或轻人物,合并高潮、结局或错位发展与高潮,起到出人意外的效果。作文的布局有法而无定法,学生学步成熟后完全可以根据需要推陈出新、创造发展。 4.语言创新 生动、新鲜的语言使文章出色、升格。3500个常用字能组成无穷无尽的语言组合。学生习作往往不善于变化词句,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其实,生活是多姿多彩、瞬息万变的,只要训练学生注意观察、积累,将鲜活的生活本身展示出来,语言自然会活泼、富于变化。如一篇习作这样写“母亲教育我读书”:“你要好好学知识,我和你爸爸不能跟你一辈子,能照顾你一时,不能照顾你一生。今后,自己的路要自己闯。”这段话就较实在,真实地摄取了生活中普通人教育子女的语言。另外,通过引导学生广泛的阅读,不断丰富学生的词汇库、加强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也有助于语言的创新。经过学习、吸收、消化后,创造出新的符合语法规范的个体,是语言创新的又一境界。 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非常重要。作文是一个人语言能力、知识水平、思想素质、思维习惯等的综合反映。学生作文如养成了创新习惯、强化了创新意识,不但可以提高作文水平,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提高创新能力,为学生日后成长为开拓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