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多层房屋结构习题

多层房屋结构习题

多层房屋结构习题
多层房屋结构习题

第十二章多层房屋结构

一、选择题

1、荷载对多层与高层房屋(H≤100m)的结构体系作用的情况是不同的,房屋越高()的影响越大。

A 水平荷载

B 垂直荷载

C 温度作用

2、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当用D值法计算框架柱的抗侧移刚度时,随着梁柱节点转角的增大,()。

A D值法比反弯点法计算的侧移刚度高

B D值法比反弯点法计算的侧移刚度低

C D值法与反弯点法计算的侧移刚度相同

3、当房屋采用大柱网或楼面荷载较大,或有抗震设防要求时,主要承重框架应沿房屋()布置。

A 横向

B 纵向

C 双向

4、现浇整体式框架,采用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梁的配筋时,对竖向荷载应乘以调幅系数()。

A 0.6~0.7

B 0.7~0.8

C 0.8~0.9

5、在框架荷载效应组合式中,()的可变荷载组合系数取0.85。

A 恒载+活载

B 恒载+风载

C 恒载+活载+风载

6、对于层数大于或等于8层的高层框架结构,恒载、活载与风荷载同时组合时,应采用()表达式。

A 恒载+活载+风载

B 恒载+0.85活载+风载

C 恒载+0.85(活载+风载)

7、主要承重框架沿()布置,开间布置灵活,适用于层数不多,荷载要求不高的工业厂房。

A 横向

B 纵向

C 双向

8、下列( )体系所建房屋的高度最小。

A 现浇框架结构

B 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

C 现浇框架一剪力墙结构

D 装配整体框架一剪力墙结构

9、在下列结构体系中,( )体系建筑使用不灵活。

A 框架结构

B 剪力墙结构

C 框架一剪力墙结构

D 筒体结构

10、框架一剪力墙结构的承载分析如下:

Ⅰ.竖向荷载主要由剪力墙承受;Ⅱ.竖向荷载主要由框架承受;

Ⅲ.水平荷载主要由框架承受;Ⅳ.水平荷载主要由剪力墙承受。

( )是正确的。

A Ⅰ、Ⅲ

B Ⅱ、Ⅲ

C Ⅰ、Ⅳ

D Ⅱ、Ⅳ

11、( )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表现出侧向刚度较小,水平位移较大的特点。

A 框架

B 框架一剪力墙

C 剪力墙

12、()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表现出整体性好,刚度大,抗侧力性能好的特点。

A 框架

B 框架一剪力墙

C 剪力墙

二、填空题

1、在分层法中,上层各柱远端传递系数取______,底层柱和各层梁的传递系数取______。

2、在设计楼面梁、墙、柱及基础时,要根据______及______的多少,对楼面活荷载乘以相应的折减系数。

3、一般多层框架房屋,侧移主要是由______所引起的,______产生的侧移相对很小,可忽略不计。

4、D值法与反弯点法的区别在于柱______与______计算方法的不同。

5、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表现出______、______的特点,故称其为______体系。

6、在反弯点法中,反弯点位置:底层柱为______ 处,其它各层柱为______处。

7、一般多层框架房屋,侧移主要是由______引起,其______的层间侧移最大。

8、在反弯点法中,反弯点位置:______为2h/3处,______为h/2处。

9、在设计楼面梁、墙、柱及基础时,要根据承荷面积及承荷层数的多少,对______乘以相应的______。

10、当房屋高宽比______,且具有______隔墙的三跨或三跨以上的刚接框架,可按______确定柱的计算长度。

三、简答题

1、分层法有哪两点假定?

2、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总体剪切变形和总弯曲变形分别是如何导致的?对—般框架结构考虑哪一种变形的影响?

3、试述多层框架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采用分层法计算内力的步骤。

4、风振系数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考虑?

5、具有相同截面的边柱和中柱的D值是否相同?具有相同截面的上层柱和底层柱的D值是否相同?为什么?

第十二章多层房屋结构

一、选择题

1、荷载对多层与高层房屋(H≤100m)的结构体系作用的情况是不同的,房屋越高()的影响越大。

A 水平荷载

B 垂直荷载

C 温度作用

答案:A

2、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当用D值法计算框架柱的抗侧移刚度时,随着梁柱节点转角的增大,()。

A D值法比反弯点法计算的侧移刚度高

B D值法比反弯点法计算的侧移刚度低

C D值法与反弯点法计算的侧移刚度相同

答案:B

3、当房屋采用大柱网或楼面荷载较大,或有抗震设防要求时,主要承重框架应沿房屋()布置。

A 横向

B 纵向

C 双向

答案:A

4、现浇整体式框架,采用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梁的配筋时,对竖向荷载应乘以调幅系数()。

A 0.6~0.7

B 0.7~0.8

C 0.8~0.9

答案:C

5、在框架荷载效应组合式中,()的可变荷载组合系数取0.85。

A 恒载+活载

B 恒载+风载

C 恒载+活载+风载

答案:C

6、对于层数大于或等于8层的高层框架结构,恒载、活载与风荷载同时组合时,应采用()表达式。

A 恒载+活载+风载

B 恒载+0.85活载+风载

C 恒载+0.85(活载+风载)

答案:B

7、主要承重框架沿()布置,开间布置灵活,适用于层数不多,荷载要求不高的工业厂房。

A 横向

B 纵向

C 双向

答案:B

8、下列( )体系所建房屋的高度最小。

A 现浇框架结构

B 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

C 现浇框架一剪力墙结构

D 装配整体框架一剪力墙结构

答案:B

9、在下列结构体系中,( )体系建筑使用不灵活。

A 框架结构

B 剪力墙结构

C 框架一剪力墙结构

D 筒体结构

答案:B

10、框架一剪力墙结构的承载分析如下:

Ⅰ.竖向荷载主要由剪力墙承受;Ⅱ.竖向荷载主要由框架承受;

Ⅲ.水平荷载主要由框架承受;Ⅳ.水平荷载主要由剪力墙承受。

( )是正确的。

A Ⅰ、Ⅲ

B Ⅱ、Ⅲ

C Ⅰ、Ⅳ

D Ⅱ、Ⅳ

答案:D

11、( )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表现出侧向刚度较小,水平位移较大的特点。

A 框架

B 框架一剪力墙

C 剪力墙

答案:A

12、()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表现出整体性好,刚度大,抗侧力性能好的特点。

A 框架

B 框架一剪力墙

C 剪力墙

答案:C

二、填空题

1、在分层法中,上层各柱远端传递系数取______,底层柱和各层梁的传递系数取______。

答案:1/3 1/2

2、在设计楼面梁、墙、柱及基础时,要根据______及______的多少,对楼面活荷载乘以相应的折减系数。

答案:承荷面积承荷层数

3、一般多层框架房屋,侧移主要是由______所引起的,______产生的侧移相对很小,可忽略不计。

答案:梁柱的弯曲变形柱的轴向变形

4、D值法与反弯点法的区别在于柱______与______计算方法的不同。

答案:抗侧移刚度反弯点高度

5、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表现出______、______的特点,故称其为______体系。

答案:侧向刚度较小水平位移较大柔性结构

6、在反弯点法中,反弯点位置:底层柱为______ 处,其它各层柱为______处。

答案:2h/3 h/2

7、一般多层框架房屋,侧移主要是由______引起,其______的层间侧移最大。

答案:梁柱弯曲变形底层

8、在反弯点法中,反弯点位置:______为2h/3处,______为h/2处。

答案:底层柱其它各层柱

9、在设计楼面梁、墙、柱及基础时,要根据承荷面积及承荷层数的多少,对______乘以相应的______。

答案:楼面活荷载折减系数

10、当房屋高宽比______,且具有______隔墙的三跨或三跨以上的刚接框架,可按______确定柱的计算长度。

答案:<3 非轻质无侧移

三、简答题

1、分层法有哪两点假定?

答案:(1)忽略框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侧移和由它引起的侧移力矩;

(2)忽略本层荷载对其他各层内力的影响。

2、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总体剪切变形和总弯曲变形分别是如何导致的?对—般框架结构考虑哪一种变形的影响?

答案:总体剪切变形是由梁、柱弯曲变形导致的框架变形。总体弯曲变形则是由框架两侧边柱中轴力引起的柱伸长和缩短所导致的框架变形。对一般框架只考虑总体剪切变形。

3、试述多层框架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采用分层法计算内力的步骤。

答案:(1)框架分层;(2)计算梁柱线刚度;(3)计算弯矩分配系数及传递系数;(4)弯矩分配,将上、下两层分别算得的同一根柱的弯矩叠加。

4、风振系数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考虑?

答案:风振系数是为了考虑波动风压的动力效应而在风压值上所乘的系数。波动风压对建筑物产生的动力效应与建筑物的高度和刚度有关。对高度较大、刚度较小的高层建筑将产生不可忽略的动力效应,使振幅加大,因此需要考虑风振系数。

5、具有相同截面的边柱和中柱的D值是否相同?具有相同截面的上层柱和底层柱的D值是否相同?为什么?

答案:具有相同截面的边柱和中柱的D值不相同,因为边柱节点只有一根梁约束,中柱节点有两根梁约束,所以它们的D值不同。

具有相同截面的上层柱和底层柱的D值也不相同,因为底层柱的底端固定,如果与上层柱层高相同,柱截面相同,则底层柱的D值要大。

(房地产管理)多层及高层房屋

第七节多层及高层房屋 一、《考试大纲》的规定 结构体系及布置、框架近似计算、迭合梁、剪力墙结构、框-剪结构、框一剪结构设计要点、基础 二、重点内容 1.结构体系和布置 多层及高层房屋常用的结构体系包括框架体系、剪力墙体系、框架一剪力墙体系、筒体体系。 (1)框架体系 框架体系是指竖向承重结构全部由框架所组成的多(高)层房屋结构体系。按照框架布置方向的不同,框架体系可分为横向布置,纵向布置及纵横双向布置等三种。框架结构用以承受竖向荷载是合理的,在非地震区框架结构一般可建至15层,最高可达20层左右。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房屋的抗侧移刚度小,水平位移大,故一般称它为柔性结构体系。 (2)剪力墙体系 剪力墙是一片高大的钢筋混凝土墙体。剪力墙既承受竖向荷载又承受水平荷载,因剪力墙在其自身平面内有很大的侧向刚度,在水平面方向有刚性楼孟的支承,一般称此种结构体系为刚性结构体系。 板式(条式)体型的剪力墙一般均按横向布置。通常剪力墙的问距为3. 3~8m。当剪力墙开有门窗洞口时,宜上下各层对齐,避免出现错洞墙,门窗洞口宜均匀布置。 (3)框架-剪力墙体系 框架-剪力墙体系是指由框架和剪力墙共同承受竖向荷载和侧向力的承重结构体系。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竖向荷载主要由框架承受,水平荷载则主要由剪力承受。在一般情况下,剪力墙约可承受70 %~90 %的水平荷载。 剪力墙的布置除应满足使用要求外,宜放在恒载较大处,并宜尽量均匀对称,以免整个房屋在水平力作用下发生扭转。为了增加房屋的抗扭能力,剪力墙宜布置在房屋各区段的两端。在平面形状或刚度有变化处,宜设置剪力墙,以加强薄弱环节。 (4)筒体体系 简体体系是指由单个或几个简体作为竖向承重结构的高层房屋结构体系。筒体可由实心钢筋混凝土或密集柱(称框筒)构成。在实际工程中,简体常和框架、剪力墙等结构同时应用。 结构布置时,一般应考虑以下原则: (1)应满足建筑使用要求,在布置结构时,应考虑施工上技术先进,提高工业化程度等因素。 (2)应使房屋平面尽可能规则整齐、均匀对称,体型力求简单,以尽可能减小房屋的扭转效应。 (3)提高结构的总体刚度减小侧移。除选择合理的结构体系外,还应从平面形状和立面变化等方面考虑减小结构的侧移;应避免结构竖向刚度的突变而形成结构薄弱层。 (4)考虑沉降、温度收缩,以及抗震缝等因素对建筑的影响。 2.框架结构计算 (1)内力近似计算 在框架结构内力与位移计算中,现浇楼面可作为框架梁的有效翼缘,无现浇面层的装配式楼面,楼面的作用不予考虑。对现浇楼面的边框架梁,取I=1.5I0,中框架梁,取I=2I0;对装配整体式楼盖的边框架梁,取I=1.2I0,,中框架梁,取I=1.5 I0,。I0,为矩形部分的惯性矩。 竖向荷载作用于框架内力采用分层法进行简化计算。 如图14-7-1所示,此时每层框架梁连同上、下层柱组成基本计算单元,如同开口的框架。竖向荷载产生的梁固端弯矩是在本层内进行弯矩分配,单元之间不再传递。除了底层柱子外,

利用PKPM进行多层框架结构设计的主要步骤全doc

利用PKPM2005进行多层框架结构设计的主要步骤 一、执行PMCAD 主菜单1,输入结构的整体模型 (一)根据建筑平、立、剖面图输入轴线 1、结构标准层“轴线输入” 1)结构图中尺寸是指中心线尺寸,而非建筑平面图中的外轮廓尺寸 2)根据上一层建筑平面的布置,在本层结构平面图中适当增设次梁 3)只有楼层板、梁、柱等构件布置完全一样(位置、截面、材料),并且层高相同时,才能归并为一个结构标准层 2、“网格生成”——轴线命名 (二)估算(主、次)梁、板、柱等构件截面尺寸,并进行“构件定义” 1、梁 1)抗震规范第6.3.6条规定:b ≥200 2)主梁:h = (1/8~1/12) l ,b =(1/3~1/2)h 3)次梁:h = (1/12~1/16) l ,b =(1/3~1/2)h 2、框架柱: 1)抗震规范第6.3.1条规定:矩形柱b c 、h c ≥300,圆形柱d ≥350 2)控制柱的轴压比 c c c c f wnS f N A λγλ== λ——柱的轴压比限值,抗震等级为一到四级时,分别为0.7~1.0 γ——柱轴力放大系数,考虑柱受弯曲影响,γ=1.2~1.4 w ——楼面竖向荷载单位面积的折算值,w =13~15kN/m 2 n ——柱计算截面以上的楼层数 S ——柱的负荷面积 3、板 楼板厚:h = l /40 ~ l /45 (单向板) 且h ≥60mm h = l /50 ~ l /45 (双向板) 且h ≥80mm (三)选择各标准层进行梁、柱构件布置,“楼层定义” 1、 构件布置,柱只能布置在节点上,主梁只能布置在轴线上。 2、 偏心,主要考虑外轮廓平齐。 3、 本层修改,删除不需要的梁、柱等。 4、 本层信息,给出本标准层板厚、材料等级、层高。 5、 截面显示,查看本标准层梁、柱构件的布置及截面尺寸、偏心是否正确。 6、 换标准层,进行下一标准层的构件布置,尽量用复制网格,以保证上下层节点对齐。 (四)定义各层楼、屋面恒、活荷载,“荷载定义”

多层循环神经网络在动作识别中的应用

Computer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计算机科学与应用, 2020, 10(6), 1277-1285 Published Online June 2020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0312398202.html,/journal/csa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0312398202.html,/10.12677/csa.2020.106132 Multilayer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 for Action Recognition Wei Du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ijing Received: Jun. 8th, 2020; accepted: Jun. 21st, 2020; published: Jun. 28th, 2020 Abstract Human action recognition is a research hotspot of computer vision. In this paper, we introduce an object detection model to typical two-stream network and propose an action recognition model based on multilayer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 Our model uses three-dimensional pyramid di-lated convolution network to process serial video images, and combines with Long Short-Term Memory Network to provide a pyramid convolu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 Network that can analyze human actions in real-time. This paper uses five kinds of human actions from NTU RGB + D action recognition datasets, such as brush hair, sit down, stand up, hand waving, falling dow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our model has good accuracy and real-time in the aspect of monitoring video processing due to using dilated convolution and obviously reduces parameters. Keywords Action Recognition, Dilated Convolution, Long Short-Term Memory Network, Deep Learning 多层循环神经网络在动作识别中的应用 杜溦 北方工业大学,北京 收稿日期:2020年6月8日;录用日期:2020年6月21日;发布日期:2020年6月28日 摘要 人体动作识别是目前计算机视觉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在传统双流法的基础上,引入目标识别网络,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层循环神经网络的人体动作识别算法。该算法利用三维扩张卷积金字塔处理连续视频图

高层建筑的常见结构形式及特点

高层建筑的常见结构形式及特点 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主要有: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支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等。 框架结构,是由纵梁、横梁和柱组成的结构,这种结构是梁和柱刚性连接而成骨架的结构。框架结构的优点:强度高,自重轻,整体性和抗震性好,柱网布置灵活,便于获得较大的使用空间;施工简便,较经济;框架结构的弱点:抗侧移刚度小,侧移大;对支座不均匀沉降较敏感等。根据分析,框架房屋高度增加时,侧向力作用急剧地增长,当建筑物达到一定高度时,侧向位移将很大,水平荷载产生的内力远远超过竖向荷载产生的内力。一般适用于10层以下、以及10层左右的房屋结构。 框架―剪力墙结构,又称框剪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是指由框架和剪力墙共同作为竖向承重结构的多(高)层房屋结构体系。它是在框架纵、横方向的适当位置,在柱与柱之间设置几道钢筋混凝土墙体(剪力墙)。在这种结构中,框架与剪力墙协同受力,剪力墙承担绝大部分水平荷载,框架则以承担竖向荷载为主,这样,可以减少柱子的截面。剪力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建筑平面布置的灵活性。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则充分发挥框架和剪力墙各自的特点,既能获得大空间的灵活空间,又具有较强的侧向刚度。所以这种结构形式在房屋设计中比较常用。这种体系一般用于办公楼、旅馆、住宅以及某些工艺用房。框架一剪力墙结构,一般用于25层以下房屋结构。

剪力墙结构,是由纵向、横向的钢筋混凝土墙所组成的结构,即结构采用剪力墙的结构体系。墙体除抵抗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外,还对房屋起围护和分割作用。剪力墙结构优点是整体性好,侧向刚度大,适宜做较高的高层建筑,水平力作用下侧移小,并且由于没有梁、柱等外露构件,可以不影响房屋的使用功能。缺点是由于剪力墙位置的约束,使得建筑内部空间的划分比较狭小,不能提供大空间房屋,结构延性较差。因此较适宜用于宾馆与住宅。全剪力墙结构常用于25~30层结构。 筒体结构,是用钢筋混凝土墙围成侧向刚度很大的筒体的结构形式。筒体在侧向风荷载的作用下,它的受力特点就类似于一个固定在基础上的筒形的悬臂构件。迎风面将受拉,而背风面将受压。筒式结构可分单筒、筒中筒体系、桁架筒体系、成束筒体系等。筒体可以为剪力墙,也可以采用密柱框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采用数量不同的筒。筒体结构多用于高层或超高层公共建筑中。筒式结构则用于30层以上的超高层房屋结构,经济高度以不超过80层为限。

多层房屋结构习题

第十二章多层房屋结构 一、选择题 1、荷载对多层与高层房屋(H≤100m)的结构体系作用的情况是不同的,房屋越高()的影响越大。 A 水平荷载 B 垂直荷载 C 温度作用 2、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当用D值法计算框架柱的抗侧移刚度时,随着梁柱节点转角的增大,()。 A D值法比反弯点法计算的侧移刚度高 B D值法比反弯点法计算的侧移刚度低 C D值法与反弯点法计算的侧移刚度相同 3、当房屋采用大柱网或楼面荷载较大,或有抗震设防要求时,主要承重框架应沿房屋()布置。 A 横向 B 纵向 C 双向 4、现浇整体式框架,采用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梁的配筋时,对竖向荷载应乘以调幅系数()。 A 0.6~0.7 B 0.7~0.8 C 0.8~0.9 5、在框架荷载效应组合式中,()的可变荷载组合系数取0.85。 A 恒载+活载 B 恒载+风载 C 恒载+活载+风载 6、对于层数大于或等于8层的高层框架结构,恒载、活载与风荷载同时组合时,应采用()表达式。 A 恒载+活载+风载 B 恒载+0.85活载+风载 C 恒载+0.85(活载+风载) 7、主要承重框架沿()布置,开间布置灵活,适用于层数不多,荷载要求不高的工业厂房。

A 横向 B 纵向 C 双向 8、下列( )体系所建房屋的高度最小。 A 现浇框架结构 B 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 C 现浇框架一剪力墙结构 D 装配整体框架一剪力墙结构 9、在下列结构体系中,( )体系建筑使用不灵活。 A 框架结构 B 剪力墙结构 C 框架一剪力墙结构 D 筒体结构 10、框架一剪力墙结构的承载分析如下: Ⅰ.竖向荷载主要由剪力墙承受;Ⅱ.竖向荷载主要由框架承受; Ⅲ.水平荷载主要由框架承受;Ⅳ.水平荷载主要由剪力墙承受。 ( )是正确的。 A Ⅰ、Ⅲ B Ⅱ、Ⅲ C Ⅰ、Ⅳ D Ⅱ、Ⅳ 11、( )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表现出侧向刚度较小,水平位移较大的特点。 A 框架 B 框架一剪力墙 C 剪力墙 12、()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表现出整体性好,刚度大,抗侧力性能好的特点。 A 框架 B 框架一剪力墙 C 剪力墙 二、填空题 1、在分层法中,上层各柱远端传递系数取______,底层柱和各层梁的传递系数取______。

多层及高层住宅框架结构每平方米主要材料的含量

多层住宅及高层框架结构 每平方米主要材料的含量土建造价师必知的一些换算 1、多层砌体住宅: 钢筋:30KG/m2 砼:0.3~0.33m3/m2 2、多层框架: 钢筋:38~42KG/m2 砼:0.33~0.35m3/m2 3、小高层11~12层: 钢筋:50~52KG/m2 砼:0.35m3/m2 4、高层17~18层: 钢筋:54~60KG/m2 砼:0.36m3/m2

5、高层30层H=94米: 钢筋:65~75KG/m2 砼:0.42~0.47m3/m2 6、高层酒店式公寓28层H=90米: 钢筋:65~70KG/m2 砼:0.38~0.42m3/m2 7、别墅:混凝土用量和用钢量介于多层砌体住宅和高层11~12层之间; 以上数据按抗震7度区规则结构设计 二、普通多层住宅楼施工预算经济指标 1、室外门窗(不包括单元门、防盗门)面积占建筑面积0.20~0.24 2、模板面积占建筑面积2.2左右 3、室外抹灰面积占建筑面积0.4左右 4、室内抹灰面积占建筑面积3.8

三、施工功效 1、一个抹灰工一天抹灰在35平米 2、一个砖工一天砌红砖1000~1800块 0.13Y/块 3、一个砖工一天砌空心砖800~1000块 4、瓷砖15平米 5、刮大白第一遍300平米/天,第二遍180平米/天,第三遍压光90平米/天 四、基础数据 1、混凝土重量2500KG/m3 2、钢筋每延米重量0.00617×d×d 3、干砂子重量1500KG/m3,湿砂重量 1700KG/m3 4、石子重量2200KG/m3 5、一立方米红砖525块左右(分墙厚)

6、一立方米空心砖175块左右 7、筛一方干净砂需1.3方普通砂 1、水泥:普通水泥比重为3:1,容重通常采用1300公斤/立方米。 2、建筑垃圾:1.5~1.8T/M3 1、天然花岗岩:2500-2800kg/m3 2、 C35混凝土:2400-2500kg/ m3; 24KN/ m3 3、水泥砂浆:1800-2000kg/ m3; 20KN/ m3 4、一般贴面石材:1000kg/ m3以上 5、一般石砂垫层:1400-1700kg/ m3 6、粘土砖、灰砂砖:1600-1800 kg/ m3 7、粘土空心砖:1000-1400 kg/ m3 8、新型轻质砖:150-250 kg/ m3 9、普通粘土:1500-1800 kg/ m3(视含水量) 10、泥炭等腐质土:200-300 kg/ m3(视混合比

建筑结构_多层框架结构习题

第十二章 多层框架结构 一、填空题: 1、常用的多、高层建筑结构体系 、 、 、 、几种类型。 2、框架结构是由 、 组成的框架作为竖向承重和抗水平作用的结构体系。 3、框架的结构按施工方法的不同,可分为 、 、 三种类型。 4、框架结构中,梁的截面惯性矩b I 应根据梁与板的连接方式而定。对于现浇整体式框架梁,中框架梁 ;边框架梁 。 5、框架结构中,梁的截面惯性矩b I 应根据梁与板的连接方式而定:对于装配整体式框架梁,中框架梁 ;边框架梁 。 6、框架梁、柱的线刚度计算公式分别为: 、 。 7、多层框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力近似计算方法有: 、 、 。 8、弯矩二次分配法的三大要素是: 、 、 。 9、多层框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力的计算方法有 、 两种。 10、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其侧移由 、 两部分变形组成。 二、判断题: 1、框架结构中,梁的截面惯性矩b I 应根据梁与板的连接方式而定( )。 2、框架结构布置原则中,尽可能增加开间、进深的类型,以使结构布置更趋于灵活机动合理。( ) 3、弯矩二次分配法适用于层数较少竖向对称荷载作用的情况( )。 4、弯矩二次分配法,各杆件的传递系数为3 1( )。 5、用分层法计算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力时,要对线刚度和弯矩传递系数进行调整如下:将各柱乘调整系数0.9折减系数;弯矩传递系数改取为1/3。( )。 6、分层法适用于节点梁柱线刚度比大于或等于4,结构与竖向荷载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多层、高层框架的力计算。( )。 7、一般多层框架房屋,其侧移主要是由梁、柱弯曲变形所引起的。柱的轴向变形所引起的侧移值甚微,可忽略不计。因此,多层框的侧移只需考虑梁、柱的弯曲变形,可

多层前馈神经网络

多层前馈神经网络 5 多层前馈网络及BP算法 多层前馈网络的反向传播 (BP)学习算法,简称BP算法,是有导师的学习,它是梯度下降法在多层前馈网中的应用。 (a) 网络结构 yu 见下图,、是网络的输入、输出向量,神经元用节点表示,网络由输入层、隐层和输出层节点组成,隐层可一层,也可多层(图中是单隐层),前层至后层节点通过权联接。由于用BP学习算法,所以常称BP神经网络。 I:y:x:每个神经元(节点)的输入;每个神经元(节点)的输出;神经元j w:jji的第个输入。神经元到神经元的连接权 ij ,,y,f(x,,)节点的作用函数:, 为阈值(可设置一个偏置节点代替) 1,f可为线性函数,一般取为Sigmoid函数 , 为很小的数,如0.1 ,x/,1,e (b) BP学习算法 ? 已知网络的输入/输出样本,即导师信号。 ? BP学习算法由正向传播和反向传播组成: ? 正向传播是输入信号从输入层经隐层,传向输出层,若输出层得到了期望

的输出,则学习算法结束;否则,转至反向传播。 ? 反向传播是将误差(样本输出与网络输出之差)按原联接通路反向计算, 由梯度下降法调整各层节点的权值和阈值,使误差减小。 BP学习算法步骤如下: W(0)(1) 设置初始权值,它是较小的随机非零值。 (2) 给定输入/输出样本对,计算网络的输出。 ,,u,u,u,...,u设第p组样本输入: p1p2pnp ,,d,d,d,...,d,p,1,2,..,L 输出: p1p2pmp ypi节点在第组样本输入时,输出为 : ip ,, ,,y(t),fx(t),fw(t)I ----(1式) ,,,ipipijjpj,, Ijpi式中,是在第组样本输入时,节点的第个输入。 jp 1f(,)f(x)s取可微的型作用函数式 = -------(2式) ,x1,e可由输入层隐层至输出层,求得网络输出层节点的输出。 J(1) 计算网络的目标函数 ELp设为在第组样本输入时,网络的目标函数,取范数,则 p2 111222E(t),||d,y(t)||,[d,y(t)],e(t)--------(3式) ,,pppkpkpkp2222kk y(t)pkt式中,是在第组样本输入时,经次权值调整后网络的输出:是p k输出层第个节点。 E(t)J(t),网络的总目标函数: = ----------(4式) p p 作为对网络学习状况的评价。 (2) 判别 J(t),若 ? -------(5式)

多层住宅框架结构设计实例与分析

多层住宅框架结构设计实例与分析 摘要:本文基于现行规范,结合近年来参与的油田住宅项目工程实例,利用概念设计,对多层住宅框架结构的梁、柱等重要结构构件设计以及电算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总结探讨,为以后类似的工程设计积累经验。 关键字:现浇板共同作用梁铰接轴压比剪跨比 Abstract:Based on the present regulation,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oil field house project construction sample, through the concept design, it is necessary to conclude and discuss in the multi-layer house frame construction beam, column design and zooming process for references. Key Words: cast plate combined action; beam pin joint; axel pressure ratio; snip span ratio 一、概述 胜南社区南苑新区二期住宅,以90型2单元为例,七层框架结构,建筑物总高度为19.8m,总建筑面积为2668m2。抗震设防烈度为七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场地土类型为软弱场地土,场地类别为III类。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等级:三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丙级;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50年。二、梁设计 在框架梁的弹性受力分析和承载力计算时,是否考虑现浇板的共同作用效应?如果和对梁端跨进行调整?下面结合本工程从概念设计的角度做粗浅的探讨,以利于工程的优化设计。 2.1关于现浇板共同作用的考虑 目前框架结构均采用梁板整体现浇,在水平荷载作用下,通过框架梁和现浇板的共同受弯来约束柱顶的转动,使柱子产生自上而下的反弯曲。由于梁板的共同作用,不仅提高了框架梁的截面刚度,还提高了梁端负弯矩承载能力。在现浇板共同作用下,对梁的设计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调整: 2.1.1为实现“强柱弱梁”的目的,形成具有延性的结构,梁端弯矩在SATWE 程序的调整信息下调整,梁端弯矩的条幅系数取0.85; 2.1.2 本工程现浇楼板采用刚性楼板假定,考虑到现浇楼板对梁抗扭的有利作用,对梁的扭矩进行折减,折减系数取0.4; 2.1.3 梁和楼板连成一体按照“T”形截面梁工作,因此对梁的刚度进行放大,边框架梁刚度放大系数取1.2,中间框架梁取1.4.

第九章-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结构教学提纲

第九章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结构 学习目标:了解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四种常用的结构体系;掌握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一般原则;掌握框架和剪力墙结构的组成、布置及受力特点。 9.1多层及高层房屋结构体系 9.1.1 高层建筑结构的特点 1.高层建筑的定义: ?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度大于28m的建筑物,2~9层且高度不大于28m的建筑物为多层建筑物。?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10层及10层以上的住宅以及房屋高度超过24m的公共建筑和综合性建筑为高层,超过100m的为超高层。 2.高层建筑的特点: 1)可以获得更多的建筑面积,缺点:热岛效应或影响建筑物周边区域的采光,玻璃幕墙造成光污染现象。 热岛效应:一个地区的气温高于周围地区的现象。城市人口密集、工厂及车辆排热、居民生活用能的释放、城市建筑结构及下垫面特性的综合影响等是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城市热岛可影响近地层温度层结,城市热岛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城市空气湿度、云量和降水。对植物的影响则表现为提早发芽和开花、推迟落叶和休眠。 2)可以提供更多的空闲场地,用作绿化和休闲场地,利于美化环境,带来充足的日光、采光和通风效果。 3)结构分析和计算更加复杂,水平荷载是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主要控制因素,水平荷载在非地震区主要为风荷载,地震区为风荷载和地震荷载。 4)工程造价较高,运行成本较大。 9.1.2 多层及高层房屋常用的结构体系 结构体系:结构抵抗外部作用的结构构件的组成方式。多层和高层建筑常用的结构体系有框架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和筒体结构体系。 1.框架结构体系 1)承重构件:楼板、梁、柱及基础 2)特点:建筑平面布置灵活,易于满足建筑物较大空间的使用要求,竖向荷载作用下承载力较高,结构自重较轻。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其侧向刚度小,水平位移较大,使

最新多层住宅框架结构每平方米用量

四、基础数据 1、混凝土重量2500KG/m3 2、钢筋每延米重量0.00617×d×d 3、干砂子重量1500KG/m3,湿砂重量1700KG/m3 4、石子重量2200KG/m3 5、一立方米红砖525块左右(分墙厚)240:5.34千块/m3;180:5.39千块/m3;120:5.52千块/m3;(包含损耗)。240:128块/m2;180:98块/m2;120:66块/m2. 6、一立方米空心砖175块左右 7、筛一方干净砂需1.3方普通砂 8、一个钢筋工一人每天可绑扎制作钢筋200Kg 9、双排外脚手架(钢管)重量14Kg/m2 10、3~3.6m层高的普通钢管满堂脚手架重量33Kg/m2;或者 7.56—9.31Kg/m3。 11、∮48*3.5钢管3.84Kg/m,∮48*3钢管3.33Kg/m(目前市场上常用此类型),每吨钢管需要配扣件210-220个,十字扣件占90%,万向、接头各占5%。 12、普通支模木方使用量和模板的关系,每平方模板配置木方0.023m3. 一、土建造价师必知的一些换算 1、多层砌体住宅: 钢筋:30KG/m2 砼:0.3~0.33m3/m2 2、多层框架: 钢筋:38~42KG/m2 砼:0.33~0.35m3/m2 3、小高层11~12层: 钢筋:50~52KG/m2 砼:0.35m3/m2

4、高层17~18层: 钢筋:54~60KG/m2 砼:0.36m3/m2 5、高层30层H=94米: 钢筋:65~75KG/m2 砼:0.42~0.47m3/m2 6、高层酒店式公寓28层H=90米: 钢筋:65~70KG/m2 砼:0.38~0.42m3/m2 7、别墅:混凝土用量和用钢量介于多层砌体住宅和高层11~12层之间; 以上数据按抗震7度区规则结构设计。 二、普通多层住宅楼施工预算经济指标。 1、室外门窗(不包括单元门、防盗门)面积占建筑面积0.20~0.24 2、模板面积占建筑面积2.2左右 3、室外抹灰面积占建筑面积0.4左右 4、室内抹灰面积占建筑面积3.8 三、施工功效 1、一个抹灰工一天抹灰在35平米 2、一个砖工一天砌红砖1000~1800块0.13Y/块 3、一个砖工一天砌空心砖800~1000块 4、瓷砖15平米 5、刮大白第一遍300平米/天,第二遍180平米/天,第三遍压光90平米/天 四、基础数据 1、混凝土重量2500KG/m3 2、钢筋每延米重量0.00617×d×d 3、干砂子重量1500KG/m3,湿砂重量1700KG/m3 4、石子重量2200KG/m3 5、一立方米红砖525块左右(分墙厚)

神经网络基于BP网络的多层感知器实验报告

神经网络及应用实验报告 实验二、基于BP网络的多层感知器 一:实验目的: 1. 理解多层感知器的工作原理 2. 通过调节算法参数了解参数的变化对于感知器训练的影响 3. 了解多层感知器局限性 二:实验原理: BP的基本思想:信号的正向传播误差的反向传播 –信号的正向传播:输入样本从输入层传入,经各隐层逐层处理后,传向输出层。 –误差的反向传播:将输入误差以某种形式通过隐层向输入层逐层反传,并将误差分摊给各层的所有单元,从而获得各层单元的误差信号来作为修正各单元权值的依据。 1.基本BP算法的多层感知器模型: 学习算法的推导: 当网络输出与期望输出不等时,存在输出误差E 将上面的误差定义式展开至隐层,有 进一步展开至输入层,有 调整权值的原则是使误差不断地减小,因此应使权值的调整量与误差的梯度下降成正比,

即 η∈(0,1)表示比例系数,在训练中反应学习速率 BP算法属于δ学习规则类,这类算法被称为误差的梯度下降(Gradient Descent)算法。<实验步骤> 1. 用Matlab编程,实现解决该问题的单样本训练BP网络,设置一个停止迭代的误差E min 和最大迭代次数。在调试过程中,通过不断调整隐层节点数,学习率η,找到收敛速度快且误差小的一组参数。产生均匀分布在区间[-4,4]的测试样本,输入建立的模型得到输出,与Hermit多项式的期望输出进行比较计算总误差(运行5次,取平均值),并记录下每次迭代结束时的迭代次数。 (要求误差计算使用RME,Emin 设置为) 程序如下: function dyb %单样本程序 clc; close all; clear; x0=[1:101;-4::4];%样本101个 x0(1,:)=-1; x=x0';

第四章多层及高层房屋结构_教案

授课时间第 9 周周三第 3~4 节课时安排 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4章多层及高层房屋结构(1)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 了解多高层房屋结构的类别; 理解楼盖布置原则和方案; 掌握结构布置提要。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4.1 多、高层房屋结构的组成; 多高层房屋结构的类别——重点 4.2楼盖的布置方案和设计 结构布置提要——重点 楼盖布置原则和方案——难点 讨论、思考题、作业: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1.钢结构(上册), 钢结构基础.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 2.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98,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8 3.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北京: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3 教学过程设计:复习 10 分钟,授新课 90 分钟,安排讨论 0 分钟,布置作业 0 分钟 授课类型(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练习课 其他 教学方式(请打√):讲授√ 讨论 指导 其他 教学资源(请打√):多媒体√ 模型 实物 挂图 音像 其他

授课时间第 10 周周一第 3~4 节课时安排 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4章多层及高层房屋结构(2)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 了解组合结构的极限状态; 理解组合楼板和组合梁的设计、计算; 掌握组合楼板和组合梁的构造要求。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4.2.2压型钢板组合楼盖的设计; 组合楼板的设计——难点 4.2.3组合梁和组合板的构造要求 组合梁的设计——难点 组合楼板和组合梁的构造要求——重点 讨论、思考题、作业: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1.钢结构(上册), 钢结构基础.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 2.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98,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8 3.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北京: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3 教学过程设计:复习 10 分钟,授新课 90 分钟,安排讨论 0 分钟,布置作业 0 分钟 授课类型(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练习课 其他 教学方式(请打√):讲授√ 讨论 指导 其他 教学资源(请打√):多媒体√ 模型 实物 挂图 音像 其他

浅谈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结构设计

浅谈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结构设计 发表时间:2010-04-06T14:56:03.937Z 来源:《建筑科技与管理》2010年第2期供稿作者:王勋玺 [导读] 如果电算程序能同时给出梁、柱箍筋加密区和非加密区的箍筋面积,则于设计者应更加方便了。 王勋玺(农七师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新疆奎屯833200) 【摘要】本文简要论述了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结构设计 Discuss multi-storey structure design of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building Wang Xun-xi (Agricultural 7th Division Investigation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KuitunXinjiang833200)【Abstract】The article briefly discussed multi-storey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building structure design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several issues 【Key words】Reinforced concrete; Multi-storey frame house; Structural design 1. 独立基础设计荷载取值不当 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多采用柱下独立基础,《抗震规范》(GB50011-2001)第4.2.1条指出,当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不存在软弱粘性土层时,不超过8层且高度在25m以下的一般民用框架房屋或荷载相当的多层框架厂房,可不必进行地基和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这就是说,在8度地震区,大多数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可不必进行地基和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但这些房屋在基础设计时应考虑风荷载的影响。因此,在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的整体计算分析中,必须输入风荷载,不能因为在地震区高层建筑以外的一般建筑风荷载不起控制作用就不输入。 另一种情况是,在设计独立基础时,作用在基础顶面上的外荷载(柱脚内力设计值)只取轴力设计值和弯矩设计值,无剪力设计值,或者甚至只取轴力设计值。以上两种情况都会导致基础设计尺寸偏小,配筋偏少,影响基础本向和上部结构的安全。 2. 框架计算简图不合理 无地下室的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独立基础埋置较深,在-0.05m左右设有基础拉梁时,应将基础拉梁按层1输入。以某学生宿舍楼为例,该项目为3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丙类建筑,建筑场地为Ⅱ类;层高3.3m,基础埋深4.0m基础高度0.8m,室内外高差0.45m。根据《抗震规范》第6.1.2条,在8度地震区该工程框架结构的抗震等级为二级。设计者按3层框架房屋计算,首层层高取3.35m,即假定框架房屋嵌固在-0.05m处的基础拉梁顶面;基础拉梁的断面和配筋按构造设计;基础按中心受压计算。显然,选取这样的计算简图是不妥当的。因为,第一,按构造设计的拉梁无法平衡柱脚弯矩;第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7.3.11条规定,框架结构底柱的高度应取基础顶面至首层楼盖顶面的高度。工程设计经验表明,这样的框架结构宜按4层进行整体分析计算,即将基础拉梁层按层1输入,拉梁上如作用有荷载,应将荷载一并输入。这样,计算剪力的首层层高为H1=4-0.8-0.05=3.15m,层2层高为3.35m,层3、4层高为3.3m。根据《抗震规范》第6.2.3条,框架柱底层柱脚弯矩设计值应乘以增大系数1.25。当设拉梁层时,一般情况下,要比较底层柱的配筋是由基础顶面处的截面控制还是由基础拉梁顶面处的截面控制。考虑到地基土的约束作用,对这样的计算简图,在电算程序总信息输入中,可填写地下室层数为1,并复算一次,按两计算结果的包络图进行框架结构底层柱的配筋。 3. 基础拉梁层的计算模型不符合实际情况 基础拉梁层无楼板,用TAT或SATWE等电算程序进行框架整体计算时,楼板厚度应取零,并定义弹性节点,用总刚分析方法进行分析计算。有时虽然楼板厚度取零,也定义弹性节点,但未采用总刚分析,程序分析时自动按刚性楼面假定进行计算,与实际情况不符。房屋平面不规则,要特别注意这一点。 4. 基础拉梁设计不当 多层框架房屋基础埋深值大时,为了减速小底层柱的计算长度和底层的位移,可在±0.000以下适当位置设置基础拉梁,但不宜按构造要求设置,宜按框架梁进行设计,并按规范规定设置箍筋加密区。但就抗震而言,应采用短柱基础方案。 一般说来,当独立基础埋置不深,或者过去时置虽深但采用了短柱基础时,由于地基不良或柱子荷载差别较大,或根据抗震要求,可沿两个主轴方向设置构造基础拉梁。基础拉梁截面宽度可取柱中心距的1/20~1/30,高度可取柱中心距的1/12~1/18。构造基础拉梁的截面可取上述限值范围的下限,纵向受力钢筋可取所连接柱子的最大轴力设计值的10%作为拉力或压力来计算,当为构造配筋,除满足最小配筋率外,也不得小于上下各2Ⅱ14,配筋不得小于Ⅰ8-200。当拉梁上作用有填充墙或楼梯柱等传来的荷载时,拉梁截面应适当加大,算出的配筋应和上述构造配筋叠加。构造基础拉梁顶标高通常与基础高或短柱顶标高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基础可按偏心有受压基础设计。 当框架底层层高不大或者基础过去埋置不深时,有时要把基础拉梁设计得比较强大,以便用拉梁来平衡柱底弯矩。这时,拉梁正弯矩钢筋应全跨拉通,负弯矩钢筋至少应在1/2跨拉通。拉梁正负弯矩钢筋在框架柱内的锚固、拉梁箍筋的加密及有关抗震构造要求与上部框架梁完全相同。 此时拉梁宜设置在基础顶部,不宜设置在基础顶面之上,基础则可按中心受压设计。 5. 框架结构带楼电梯小井筒 框架结构应尽量避免设置钢筋混凝土楼电梯小井筒。因为井筒的存在会吸收较大的地震剪力,相应地减少框架结构承担的地震剪力,而且井筒下基础设计也比较困难,故这些井筒多采用砌体材料做填充墙形成隔墙。当必须设计钢筋混凝土井筒时,井筒墙壁厚度应当减薄,并通过开竖缝、开结构洞等办法进行刚度弱化;配筋也只宜配置少量单排钢筋,以减小井筒的作用。设计计算时,除按框架确定抗震等级并计算外,还应按带井筒的框架(当平面不规则时,宜考虑耦联)复核,并加强与井墙体相连的柱子的配筋。 此外,还要特别指出,对框架结构出屋顶的楼电梯间和水箱间等,应采用框架承重,不得采用砌体墙承重;而且应当考虑鞭梢效应乘以增大系数;雨篷等构件应从承重梁上挑出,不得从填充墙上挑出;楼梯梁和夹层梁等应承重柱上,不得支承在填充墙上。 6. 结构计算中几个重要参数的合理选取 《抗震规范》第3.6.6.4条指出,所有的计算机计算结果,应经分析判断确认其合理、有效后方可用于工程设计。通常情况下,计算机的计算结果主要是结构的自振周期、楼层地震剪力系数、楼层弹性层间位移(包括最大位移与平均位移比)和弹塑性变形验算时楼层的弹

多高层房屋结构设计

多高层房屋结构设计 结构理论和建筑技术不断得到提高,结构形式也开始趋于多样化发展,其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但是也随之出现了很多房屋结构设计方面的问题。房屋结构设计就是结构设计人员对所要施工的房屋建筑的表达。本文针对多高层结构设计的内容和基本方法,以及在建筑结构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希望对结构设计者在进行具体结构设计中,能够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灵活创新的思维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并密切配合相关专业进行设计。 标签:房屋结构;结构设计;安全问题 结构设计简而言之就是用结构语言来表达建筑师及其它专业工程师所要表达的内容。用基础,墙,柱,梁,板,楼梯,大样细部等结构元素来构成建筑物的结构体系,包竖向和水平的承重及抗力体系。把各种情况产生的荷载以最简洁的方式传递至基础。 1、房屋结构设计方面的原则 1.1 选用适当的计算简图:结构计算式在计算简图的基础上进行的,计算简图选用不当则会导致结构安全的事故常常发生,所以选择适当的计算简图是保证结构安全的重要条件。计算简图还应有相应的构造措施来保证。实际结构的节点不可能是纯粹的铰结点和刚结点,但与计算简图的误差应在设计允许范围之内。 1.2 选择合适的基础方案:基础设计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上部结构类型与载荷分布,相邻建筑物影响及施工条件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选择经济合理的基础方案,设计时宜最大限度地发挥地基的潜力,必要时应进行地基变形验算。基础设计应有详尽的地质勘察报告,对一些缺少地质报告的建筑应进行现场查看和参考临近建筑资料。通常情况下,同一结构单元不宜用两种不同的类型。 1.3 合理选择构方案:一个合理的设计必须选择一个经济合理的结构方案,也就是要选择一个切实可行的结构形式和结构体系。结构体系应受力明确,传力简捷。同一结构单元不宜混用不同结构体系,地震区应力求平面和竖向规则。总而言之,必须对工程的设计要求、材料供应、地理环境、施工条件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并与建筑、电、水、暖等专业充分协商,在此基础上进行结构选型,确定结构方案,必要时应进行多方案比较,择优选用。 1.4 正确分析计算结果:在结构设计中普遍采用计算机技术,但是由于目前软件种类繁多,不同软件往往会导致不同的计算结果。因此设计师应对程序的适用范围、条件等进行全面了解。在计算机辅助设计时,由于结构实际情况与程序不相符合,或人工输入有误,或软件本身有缺陷均会导致错误的计算结果,因而要求结构工程师在拿到电算结果时应认真分析,慎重校核,做出合理判断。 1.5 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结构设计始终要牢记“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

浅谈多层框架结构

浅谈多层框架结构 【摘要】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良好发展形势下,我国建筑行业获取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广阔前景。多层框架结构是我国近年才正式应用的结构形式之一,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建筑行业各领域中。本文主要阐述了有关多层框架结构相关的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建筑,多层框架结构 1.前言 近些年来,建筑市场在我国可以说是蓬勃发展,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的房屋结构设计有着明显的优势,已经在我国建筑领域得到广泛的使用,建筑房屋多层框架结构设计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对于建筑质量的要求以及使用有着决定性的巨大影响,针对建筑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2.多层框架结构的组成 框架结构由柱和梁组成。一般柱子垂直布置,梁水平布置;屋面由于排水或其他方面的要求,也可布置成斜梁;梁柱连结处一般为刚性连接;有时为便于施工或由于其他构造要求,也可将部分节点做成铰节点或半铰节点。当梁、柱之间全部为饺接时,也称为多层排架;刚性连接的梁比普通梁式结构要节约材料,结构的横向刚度较好,横梁的高度也较小,因而可增加房屋的净空,是一种比较经济的结构形式。 框架可以是等跨或不等跨,层高可以相等或不完全相等,有时因工艺要求而在某层抽柱或缺梁形成复式框架。框架结构为高次超静定结构,既承受竖向荷载,又承受侧向作用力(风荷载或地震作用等)。为利于结构受力,框架梁宜拉通、对直,框架柱宜上、下对中,梁柱轴线宜在同一竖向平面内,有时由于使用功能或建筑造型上的要求,框架结构也可做成抽梁、抽柱、内收、外挑等。 框架结构有实腹式、格构式以及横梁为格构式、柱为实腹式的混合式框架。实腹框架梁的横截面一般为矩形或梯形截面。混凝土框架柱的截面形式常为矩形或正方形,有时由于建筑上的要求,也可设计成圆形、八角形、T形等。钢框架柱的截面形式常采用H形或箱形。实腹式框架外形简捷美观,制造和施工简单,安装省工,但材料利用率低。当结构跨度较大时,可采用格构式框架。格构式框架刚度较大,用钢省,其外形与净空布置比实腹式框架灵活,但制造加工和安装较为复杂。混合式框架的目的主要是减轻横梁自重,增加结构刚度。当楼盖为现浇板时,可将楼板的一部分作为框架梁的翼缘予以考虑,即框架梁截面为T或r形;当采用预制板楼盖时,为减小楼盖结构高度,增加建筑净空,混凝土框架梁截面常为十字形或花篮形;这时也可将预制梁做成T形截面,在预制板安装就位以后,再现浇部分混凝土,使后浇混凝土与预制梁共同工作即成为叠合梁,这样一方面保证了梁的有效高度和承载力;另一方面可将梁板有效地连成整体,改善结构的抗震(振)性能。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