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历史研究方法论

建筑历史研究方法论

建筑历史研究方法论
建筑历史研究方法论

建筑历史研究方法初探

吴梓林

(湖南大学2013级建筑学院 S1304W1033)

前言

建筑的古代遗存是非常有限的,迄今发现保存的最早的中国木构建筑不过建于唐代,在此之前的建筑史料主要源于地下和古人的记录,但即使是相对完整保留下来的建筑遗存在百年之内不重修的可能性已经很小,岁月沧桑中其存在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何从支离破碎的历史碎片中还原历史的真相?如何超越感官的极限梦回远古?

让我们从建筑史研究中寻找答案。中国建筑史的研究方法林林总总、气象万千。笔者尝试将中国建筑史的典型研究方法大致分为如下几种类型:考古学式研究、历史学式研究、图像学式研究及解释学式研究四种类型。

考古学式的研究

以土木材料的中国古代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具有很多突出的特殊性。其遗址与世界上很多的砖、石建筑体系不同,往往只保存夯土部件和少量残砖、断瓦、碎石之类,原来大量的木构岁造成的形体一般不复存在,几乎不存在像埃及、希腊、罗马上千年的古建筑遗存那样,尽管残破还任然伫立着列柱、梁、枋和墙体。中国的古建筑遗迹,基本上都是土中埋藏的一些土而已。这就极大地增加了建筑考古的难度。在西方,建筑考古学的问题并不突出,而在中国,则是一项非常必要的特殊考古学分支学科。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普通考古学为了获得古代器物,往往着重于古墓葬的发掘。随葬器物是研究古代社会历史的实物史料,它所提供的信息是文献所不能代替的,自然是非常宝贵的。而在实际工作中,重视墓葬的考古发掘,往往是因为它遗存的随葬品可以充实博物馆的陈列。这显然是片面的观点,因而被学界讥讽为“挖宝的思想”。基于挖宝的思想,当然对于很少伴生器物、而且也搬不到博物馆里去的建筑遗址,不会感到兴趣了。另外,不论是建筑还是聚落、城市的遗址,对于它们的认识和研究,需要很多普通考古学以外的专门知识,这也是一般田野发掘对遗址无意问津的原因。反映在发掘简报和报告中,对于建筑遗迹往往是一带而过,附图也是示意性的,很难作为研究的依据。这个问题,近年来已有明显的改善,对遗址的发掘和复原研究,日益被重视起来。遗址反映了古代人居环境,它所揭示的信息是墓葬不可能提供的。

对于建筑史学来说,建筑考古学也是非常重要的。“要认识已经灭亡的动物物种和身体组织,研究遗骨的构造是重要的;要判别已经灭亡的经济社会形态,研究劳动手段的遗物,有相同的重要性。”依同理,要了解早已废毁了的古代建筑形制及其发展的历史,考察其遗址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以古代遗迹、遗物为对象的考古学,就成了建筑史学极为密切的毗邻学科,甚至可以说,二者的内容

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互包含着的。从考古学来说,古聚落、古城、古建筑遗址和古墓葬是同等重要的考察对象。就建筑史学而言,前期阶段缺乏或者没有完整的古代建筑遗构资料,唯有依靠考古学才能获得文献所不能提供的实物材料。所以建筑史学必将随着建筑考古学这门新兴学科的出现,而突破史料汇编的修史方法,步入“史”的实质性研究阶段。

基于建筑考古学的研究,将一座建筑,一件建筑历史事件,作填密的发掘,描述出其较接近原始真实的情况的形象或过程,使原本在历史上已经失去的建筑形象、建筑事件得以再现.如对汉南郊礼制建筑的考古复原,对唐大明宫麟德殿、含元殿的考古复原.甚至包括对禽岳寺塔建造年代的争论、对故宫内某一座建筑的原始及现状的分析研究,并作出较接近实际情况的描述等.

这种研究,关注细节问题,关注具体间题的来龙去脉.这就如同是对一些破碎的古代瓷器或陶器的发掘、分析及复原一样,最终再现这一古代器皿的可能原始形象.考古学式的研究,重视局部、重视具体事物的相互关系,看起来是一些琐碎事件或建筑形象的排比、组合,却对认识事物的原本情况,有了一个推进.

?历史学式的研究

历史学式的研究是基于历史文献而展开的,不同于考古学式的基于实物的研究。简单地说,即根据对古建筑的出檐、斗拱、构架等建筑形态和装饰题材分析判断它与哪个朝代的类型特征相符,便把它归到哪一个朝代类型中去。因为根据已有资料总结出的建筑年代特点即类型分类标准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成份,随着新资料的发现,要不断补充或修改。

历史学式的研究尤其需要对中国古代文献的深入解读的功力,有些建筑在古代的碑铭中有详细的描述,如果能够发现这些直接描写建筑的资料,在断代时便多了有力的佐证。

这种研究一般是将历史的发展过程看成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具有某种符合严密逻辑的前后一贯性,有某种一般性的规则及内在规律.即认为建筑的发展,似乎存在一个确定的规则与目标,是一个符合理性原则与逻辑规律的由低到高的连续发展过程.人们所进行的研究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寻找历史发展的链条或线索,并试图通过跳跃、忽略或弥补某些发展过程中的不很连贯的环节,以期形成一个完整的历史发展体系.

建筑历史的发展似乎有一些十分明显的规律,如:建筑物从结构到造型,到某部件的发展,有明显的演进规律.如斗拱发展史,呈现一种由简到繁,由大到小,由结构性作用到装饰性作用的发展过程;如屋顶举折曲线的发展,呈现由较平缓向较陡峻的发展过程;建筑结构的发展,辽、金时期有过减柱造、移柱造、内柱生起、柱侧脚,到没有减柱、移柱,没有生起、侧脚的结构发展阶段等.

?图像学式的研究

图像学与建筑制图史无疑具有某种学科缘源关系,然而我们还要考虑建筑的动态方面与图像的现代制作技术发明之间的依存关系。当建筑作为各种不同的黑白或彩色图像或者作为连贯的电影胶片和平立剖图示等形式而存在时,其结果与建筑实在情形是怎样的关系呢?同样作为公开的形式,图像和摄影功能在建筑语义的传递、建筑形象的表现和建筑形态的转换中有着什么性质的功能?图像或摄影的极限在哪里?它们是如何取代我们的直接体验的?建筑物和图像这两者在它们的概念及主题之间是如何循环的?对这些方法的回顾和重新检验也许能使我

们的研究变得更有趣一些。

这种方法从艺术史借鉴而来,实际上是对建筑的译码工作,通过可见的建筑形式语言追问意义及意义的本质。它至今仍是西方文艺复兴和中世纪艺术研究的主要的方法论,中国建筑史界一些优秀的研究比如王鲁民先生的《中国古典建筑探源》所采用的就是典型意义上的图像学方法。

图像世界中的另一大块就是图本的科学普及。“图说”、“图解”、“图画”、“图像”中国建筑史,不下10本,这种景象和当代中国迅速进入消费社会、媒体社会和信息社会有关。建筑图像在强大的数码技术支配下在信息迅速膨胀和广泛传播的时代,很容易成为视觉文化兴起的主题。如果论及意义,既有如梁思成先生早期完成、后来成书的(中国建筑艺术图集),也有不少是主要以照片和插图为主的解说式图本。图文并茂的方式,不仅方便快速阅读而且应该说对当今火热的建筑设计有辅佐作用。正如70年前梁思成先生就看到的一样创造新的既须要对于旧的有认识;他们需要参考资料,犹如航海人需要地图一样,绘本书、图文书都是读图时代的产物。其中的学术含金量差异很大,虽说市场的潮流有时不可逆转但清醒的判断是必需的。华美的外衣和内在的丰富不是一回事。

解释学式的研究

这种研究的主要思路是把建筑现象与当时的社会生活以及文化习俗等状况联系起来,在场景和行为语境中解释历史建筑及其演变。在解释学研究中,运用了当代哲学、语言学、符号学、结构人类学、文化人类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方法与成果,对历史原典中隐含的意义与象征性,进行揭露与展示。

讲一个民族的政治、宗教、文化、哲学、神话及民俗等,作为一个信息源,将建筑作为某种可以表意的符号或语音,使之作为宗教等精神文化的象征符号集,研究不同建筑语言的构成秩序及其变异,并着眼于建筑及其空间符号所构成的空间秩序之间的相似与差异的探讨,从而为建筑历史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方法。例如,在宫殿史的研究中,将现存最完整的中国古代宫殿明清北京故宫的空间构成,放在中国历代宫殿建筑的空间构成中进行比较分析,就会注意到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在造型和组群上,尽管有过许多变化,但总有一些一脉相承的东西。即使明清故宫本身,几百年来也曾几经变化,在建筑布局、功能设定、组群方式上有很大的变化,但却总有些一以贯之的东西。这些不变的东西,有如一种习惯、一个情节、一种世代相沿的集体潜意识或无意识。这种不变的东西,沉淀成一种具有象征性的话语,一种建筑空间与造型的符号,一种可以世代传承的具有文化基因性的建筑空间原型。

结语

建筑史研究中常见的困惑是我们经常在做着归纳总结然后演绎推理的简单资料处理的工作,隐藏在表象后面的那些复杂的联系却很难呈现。我们的探索是把建筑的历史看作社会历史的一部分,利用历史学方法搜集族谱、文献、碑铭,进行访谈和历史事件现场考察,对古建筑进行多种方法互相验证的清楚断代,总结各时期建筑特点,分析特点形成和演变的原因,在区域社会史的背景下勾勒出完整的区域建筑史链条,并观照更大范围的建筑发展规律。在一项具体的建筑史研究成果的得出,往往是以上几种方法综合运用。

浅谈房地产新常态下的建筑设计项目管理

浅谈房地产新常态下的建筑设计项目管理 发表时间:2018-12-13T09:44:35.257Z 来源:《红地产》2017年2月作者:张朝峰 [导读]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了一种新常态,房地产行业的集中度日益加强,项目在开发的过程中呈现出前期设计周期长,后期施工周期短的状况,更注重控制项目的成本和品质,更关注项目的长期运营,并且开发模式不断走向成熟的新常态。这些形成的变化为房地产建设设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房地产开发商的卖方市场产生了有利的影响,能够凭借自身的资源优势,促使项目管理系统绿色、节能、更加专业化。 引言 在新常态的视角下建筑设计周期,成为了影响工程质量的直接因素。因此,应该认真在新形势下,转变房地产开发角色,应该更加注重设计效率和管理体系,保证自身设计的专业性,更加贴近市场的根本需求。在房地产项目设计中所出现的问题,应该通过多思维进行分析和探讨,例如:前期和后期脱节、验证设计条件、进度表的设计等。建设项目设计不断趋向标准化,是当今设计管理的崭新趋势。 1 房地产建设项目设计管理的作用 一般情况下房地产的建设设计内容包含,设计方案、初步设计、施工图的设计三个阶段内容。在前期的方案设计的过程中,更加具备创意性,项目的中期和后期设计,是技术图纸的设计,一般情况下设计质量体现了施工图的设计。已有的项目管理制度,更加倾向于后期的设计,实施上技术设计,会影响项目建筑的每个环节,建筑设计的项目管理中,对整个项目具有直接性的影响。项目建筑设计具有一定的操作性和理论性、通过管理人力、项目的质量、项目的进度以及风险控制等有关内容,在保障项目基本质量的基础上,完成操作任务。由于在进行项目设计的过程中,各个阶段的任务和目标各不相同,为此使得项目的组织执行结构、项目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沟通管理、时间管理、项目的质量管理以及项目的风险管理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1]。 在房地产行业中,项目设计的管理阶段、对项目的实施具有一定的意义。一方面体现在,房地产的建筑设计的效果、是由建筑设计人员凭借自身的智慧所完成的,促使项目更加具有实用性意义,符合大众的根本需求。另一方面,房地产企业的建筑设计人员、在设计和策划项目的过程中、起到协调和沟通作用。能够保障项目后期施工的质量,例如:在项目设计的过程中,房地产企业的设计人员在项目的设计过程、中能够控制项目的整个流程,对充分调动项目施工人员和内部资源具有一定的意义,进而能够使得建筑项目设计管理成功。 2 房地产项目建筑设计实际管理 2.1 严格执行设计方案 在房地产项目建设的过程中,项目前期和后期脱节问题,能够直接影响项目的设计质量,实际上是项目设计出现脱节的情况。由于对项目成本的控制与市场的原因导致了,前期与后期项目设计,是由不同的设计团队与设计企业完成的,在设计方案中的人员安排和设计成果,更加注重于业主对项目的创意亮点和项目的策划需求,但是工程技术,在一般情况下都被安排在解决后期问题,如果工作和人力资源安排不均衡,将会导致前期与后期工作脱节的现象。因此在实际建筑项目设计的过程中,建筑设计管理部门,针对于审批通过的方案,应该对其严格执行,设计的方案,对规划技术具有一定的影响,同时也对设计时间具有一定的限制为此会对后期施工产生一定的影响。建筑项目的技术设计,属于一种系统性的工作内容,应该从项目的总体角度出发,更加关注与项目的前期设计,减少对后期产生的影响[2]。 2.2 方案设计管理 在房地产企业中的项目设计管理,对项目的后期结果的控制具有一定的意义。在一般情况对建设项目设计方案技术的关联一般是设置在项目技术评审的节点上,能够对事后结果进行有效的监管,运用这种方式不能将设计深入到每个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设计方案的工作特征,其执行效果,受到了设计人员技术水平的限制。在进行方案设计的过程中,业主或者主管部分与项目设计师在沟通的过程中,项目方案设计工作的内容和工作方式,项目方案的设计缺乏一定的技术管理制度,在进行项目评审的过程中,由于项目业主或者外部评审部分的确认和通过,但是在后期实施的过程中,发现了技术问题,导致了重新更改方案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对项目产生不利的影响,同时也会导致设计周期时间短,为此针对相关的问题房地产企业,应该在前期项目设计时,给予一定的项目支持,与后期的而设计建设一定的联系,灵活的安排后期项目的负责人,能够跟踪和参与到前期的项目设计,合理的利用项目的管理及技术经验在方案的整个过程中能够以点带面的施工有关工作。针对与项目的技术管理,以及对外部的沟通方面产生的影响,按照项目的实际情况分析如何安排各个项目的跟进工作。后期项目的负责人,深入参与到前期设计工作中,能够更加方便判断后期开展工作的内容。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可以科学合理的制定相关制度对其进行协调,例如:项目后期的负责人协助前期方案设计,针对前期与后期的不同企业,在确定方案前合理的安排后期项目实施团队,对设计的方案提出有效的优化方案,为此这样能够受制于后期项目实施团队和项目领导者对项目经验的服务意识,在新常态的市场环境下,这种项目设计工作,将会成为日后建筑项目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2.3 验证设计条件依据 在建筑设计管理的过程中,验证设计条件依据是对想要做什么与能够做什么的问题的回答,针对审批环节、技术的规范等各个方面的设计标准和设计条件进行有效的验证。在新常态下,对建筑项目的运作方式和开发产生的变化,对项目工作产生了新的问题。例如:在项目的报批以及设计或施工等有关工作能够同时进行,为此这样就要求对实施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判断,能够更早的将设计条件开展验证与征询工作。征询管理部门应该相关指导意见,在对相关批文审批和落实前能够与甲方的方案达成书面共识,对项目的前期与后期的审批环节与相对应的项目图纸文件要求全面的了解,一般体现在对进度的安排,防止在建筑项目设计的过程中由于配合报批而出现反复无序的现象。在房地产行业的新常态与新的规定下为建筑项目设计的标准带来了一定的困扰,但是消防、项目的规划以及日照、节能等标准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并且也可能会出现同一个技术问题,多个部分反复进行审批。在建筑项目设计中的技术征询,是对项目设计条件的有效验证,为此要对其转项和专业进行,并且在项目策划的初级阶段开始实施。如果产生项目前期与后期项目脱节的情况,或项目的设计深度不够所出现的技术问题能够及时发现,为此在房地产新常态下,深入研究不同类型的房地产建筑业业态在建筑的标准,以及建筑效果的视觉、项目运营标准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这也是满足于建筑项目设计的开发模式不断趋向成熟的表现。 2.4 设计环节标准化 社会市场的进步和发展,房地产行业在新常态的环境下,在设计环节上更加深入专业化,在设计的过程中,一般体现在设计的各个环节都趋向标准化,进而能够对行为更好的规划同时,也能对繁琐的工作进行有效的指导。项目设计环节标准化的工作,通过行业内的发展

建筑设计管理办法

建筑设计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中维地产房地产开发建筑设计管理,控制建筑设计的质量、进度、成本,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总部,系指中维地产股份有限公司;所称子公司,系指中维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全资、控股及控制的各级投资企业;所称中维地产,系指总部及子公司的总称;所称单位,系指子公司及总部各部门的总称。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总部及各子公司房地产开发项目建筑设计管理。 第二章概念方案设计阶段 第四条设计资料准备 规划设计部根据项目设计计划的时间要求,及时收集概念设计阶段需要的资料,资料的内容包括: (一)日常产品研究成果、产品配置标准等资料; (二)已完成同类型项目的经验总结和完善后的设计图纸; (三)子公司提供《宗地自然条件表》《宗地社会条件表》; (四)项目拓展部提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五)市场营销部提供《项目定位建议书》; (六)市场营销部提供《竞争楼盘列表》。 规划设计部组织相关部门完成项目设计基础资料评审,评审意见和结论填写在《项目设计基础资料移交评审表》中,并由参与评审人员共同签字确认。 第五条《概念方案设计任务书》的编制和评审 规划设计部负责《概念方案设计任务书》的编制,并报设计分管副总经理审批。 第六条概念方案设计 (一)规划设计部向设计单位发出《概念方案设计任务书》。 (二)设计过程控制

1.规划设计部负责设计过程中与设计单位进行设计中期交流,及时沟通解决设计过程中的问题,并将相关沟通内容记入《设计交流信息记录表》。 2.设计单位按任务书要求的时间提交设计成果,规划设计部对设计单位送交的设计成果进行初审。 第七条概念方案设计评审 (一)规划设计部组织、市场营销部、成本管理部进行评审,规划设计部汇总评审意见。 (二)规划设计部汇总评审意见报分管副总经理审核,并将评审意见反馈给设计单位。 (三)概念方案设计最终成果经设计分管副总经理审核,总经理审批确定。 (四)概念方案设计确定后,规划设计部应启动方案设计工作。 第三章方案设计阶段 第八条方案设计资料准备 规划设计部在方案设计前负责收集以下相关资料: (一)子公司提供《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规划要点、大市政条件和水文资料等; (二)市场营销部提供深化的营销建议; (三)成本管理部提供方案设计成本建议。 第九条《方案设计任务书》的编制和审批 规划设计部根据以上资料编写《方案设计任务书》,并报设计分管副总经理审批。 第十条方案设计 (一)规划设计部向设计单位发出《方案设计任务书》; (二)设计过程控制 1.规划设计部负责在设计过程中与设计单位进行设计中期交流,及时沟通解决设计过程中的问题,并将相关交流内容记入《设计交流信息记录表》; 2.设计单位按任务书要求的时间提交设计成果,规划设计部根据《方案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对设计单位送交的设计成果进行初审。 3.子公司应及时将设计方案向政府相关部门咨询意见。

史学理论与方法参考阅读书目

史学理论与方法参考阅读书目 1、黎澍主编:《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历史科学》人民出版社1980年。 2、黎澍主编:《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历史人物评价》人民出版社1981年。 3、[德]黑格尔:《历史哲学》(中译本)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4.[英]格鲁内尔:《历史哲学》(中译本)广西师大出版社2003年。 5.韩震:《西方历史哲学导论》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 6 张尚仁:《社会历史哲学引论》人民出版社1992年。 7、韩震:《20世纪西方历史哲学》北师大出版社2003年。 8、庄国雄等:《历史哲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 9、[美]威廉?德雷:《历史哲学》(中译本)三联书店1988年。 10.何兆武主编:《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商务印书馆1999年。 11.佘树声:《历史哲学》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 12.田汝康、金重远编选:《现代西方史学流派文选》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13.张文杰等译:《现代西方历史哲学译文集》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 14、葛懋春、姜义华主编:《历史比较研究法》山东教育出版社1986年。 15.葛懋春、姜义华主编:《历史计量研究法》山东教育出版1987年。16.[美]雷蒙德?格鲁:《比较历史研究概论》(中译本)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82 年1期。 17.[英]杰弗里?巴勒克拉夫:《当代史学主要趋势》(中译本)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18.[苏]茹科夫:《历史方法论大纲》(中译本)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19.[波]托波尔斯基:《历史学方法论》(中译本)华夏出版社1989年。20.[意]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82年。21.[莫]柯林武德:《历史的观念》(中译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22.[法]勒高夫:《新史学》(中译本)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23.[美]詹姆斯?哈威?鲁滨孙:《新史学》(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97年。24.[美]汤普森:《历史著作史》(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88年。25.[美]伊格尔斯:《欧洲史学新方向》(中译本)华夏出版社1989年。26.[美]伊格尔斯:《历史研究国际手册》(中译本)华夏出版社1989年。27.[英]卡?波普尔:《历史主义的贫困》(中译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7年。28.[美]唐纳德?凯利:《多面的历史》(中译本)三联书店2003年。29.[英]乔治?皮博迪?古奇:《十九世纪历史学与历史学家》(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97年。30.[美]乔伊斯?阿普尔比等:《历史的真相》(中译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31.何兆武:《历史理性批判论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32.李幼蒸:《历史符号学》广西师大出版社2003年。 33.蒋大椿:《史学方法论文集》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 34.蒋大椿:《唯物史观与史学》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年。 35.蒋大椿:《史学探渊》安徽人民出版社1989年。 36.[美]弗朗西斯?福山:《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中译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37.[英]埃里克?霍布斯鲍姆:《史学家—历史神话的终结者》(中译本)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38.[法] 迪拉里:《历史学家思想和方法》(中译本)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39.袁吉富:《历史认识的客观性问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40.严建强、王渊明:《西方历史哲学》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年。

建筑设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建筑设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的引用应当实事求是、科学合理,不可以为了凑数随便引用,以下是搜集整理的建筑设计参考文献,欢迎阅读参考。 论文参考文献一: [1]李强.关于既存建筑改造的思考[D].天津大学2010 [2]杨建江,王春梅,刘叶.国内目前最高建筑高银117大厦的裂缝检测与分析[J].特种结构.2013(03) [3]黄杰,吴胜兴,沈德建.不同粗骨料混凝土早期热膨胀系数试验研究[J].结构工程师.2010(03) [4]尹健,周士琼.高性能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与劈裂抗拉强度试验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1(02) [5]杨明.历史风貌建筑木建筑结构分析及砌块材料研究[D].天津大学2012 [6]赵永旭.基于武汉某建设公司的招投标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2 [7]刘叶.集装箱组合房屋墙板的抗剪及抗风性能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4 [8]安明喆,朱金铨,覃维祖.高性能混凝土的自收缩问题[J].建筑材料学报.2001(02) [9]高家训,郑乃明,李光宗.钢筋混凝土初应力及徐变应力的研究分析[J].混凝土及加筋混凝土.1985(05) [10]朱伯芳.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徐变度与应力松弛系数[J].水利学报.1985(09) [11]龙炳煌,李书进,孙艳,彭少民.钢筋混凝土结构线差温度应力的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1999(04) [12]钱春香,朱晨峰.骨料粒径对混凝土热膨胀性能的影响[J].硅酸盐学报.2009(01) [13]郑欣,姚武.混凝土体积稳定性的测试方法[J].建筑技术.2005(04) [14]田倩,孙伟,缪昌文,刘加平.高性能混凝土自收缩测试方法探讨[J].建筑材料学报.2005(01) [15]杨杨,江晨晖,许四法.高性能混凝土早龄期抗拉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材料学报.2008(01)

浅析建筑设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陈博闻

浅析建筑设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陈博闻 发表时间:2016-10-20T16:12:11.800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13期作者:陈博闻 [导读] 摘要:文章从建筑设计管理概述,建筑工程设计管理的重要性,建筑设计管理存在的问题,加强建筑设计管理的对策四方面来阐述。 身份证号:61010219870309**** 摘要:文章从建筑设计管理概述,建筑工程设计管理的重要性,建筑设计管理存在的问题,加强建筑设计管理的对策四方面来阐述。关键词:建筑设计;设计管理;问题;对策 建筑设计的科学,及有效的管理可以提高建筑施工的质量,控制工程的成本。建筑设计管理需要不断提升设计人员的专业技术和管理水平,在保证建筑设计质量的同时,努力提高服务质量,使建筑设计更加合理化,人性化。 一、建筑设计管理概述 建筑设计管理主要是对设计工作的计划、组织、财务管理和技术把控的总称,对于建筑产品的用途、功能、造型、结构、造价以及使用寿命等都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说把建筑设计管理工作做好,就会对整个建筑生产系统产生极为重要的意义。建筑设计活动是一种群体行为,在此项工作中,只有将每一位参与者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才能够最大化的是爱先设计的功效,,所以对建筑设计进行有效地管理是尤为重要的。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推动了建筑物的产生,不同使用功能的建筑物具有各自特点及差异性,在实际的建设施工中,要着重考虑其结构设计问题,因为结构设计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到日后建筑物的使用、美观、养护与维护。建筑物的结构设计要本着科学、合理、安全、高效等原则,不仅能够为人们提供使用上的便利,而且也要体现出一定的安全性能,发挥抗震、抵风等方面功能与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建筑物的优势和优点,才能有效发挥其功能和作用。 二、建筑工程设计管理的重要性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关健环节就是建筑设计工作,设计关系到业主与现场施工两个方面的需求。设计是否完善对于工程的进度、质量、业主需求和造价产生着直接的影响,所以设计管理关系着项目和项目管理的成败,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在建筑工程准备施工之前要对设计阶段的设计管理进行充分的考虑,因为设计管理工作给设计决策提供了很重要的理论依据,设计质量的好坏对项目的投资与效益产生着最直接的影响。在工程前期,设计管理工作是建筑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工作。项目的设计管理一定要确保项目投资金额的准确性,因为在建筑工程项目中,投资金额的准确估算会成为建筑工程的整体造价,因此在建筑工程项目实施之前,我们必须要设计一份任务书,这样才能够对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造价进行有效的控制。另外,我们也要加强施工图的设计控制工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确保施工项目总体的复核最初的整体造价估算。 三、建筑设计管理存在的问题 1、界面管理问题 建筑工程项目设计是工程项目准备阶段对设想方案的具体化,在之后的施工建设过程中需要拿此设计蓝图进行施工,因此其复杂性与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中,设计界面管理问题是最为复杂的一个。建筑工程项目设计是由各专业相互交叉联系并制约着的,其在进行设计时应当分段、分专业进行。作为建筑设计管理风险中主要来源之一的界面问题是最难处理的,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界面上会出现设计的重复、缺陷、遗漏、纠纷、索赔等。通过对大量建筑工程进行调查发现,建筑墙体问题中约有60% 是因为界面管理不当造成的;67%的电气设计与安装存在界面问题;64% 的管件设计与安装也存在界面问题。 2、信息管理问题 信息管理是建筑设计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其效果好坏可直接对设计管理产生影响。影响设计信息管理的问题有如下几种: (1)准确性方面的问题。在我国的建筑设计企业中,很多都有信息不完全、不准确、发送错误、使用不当等问题,这些设计图纸版本问题都会造成施工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后果非常严重。有些设计单位对信息管理不重视,觉得对一些设计失误加以掩饰,或对自身的成果和对不够严谨,交付设计时存在相关信息进行虚报或遗漏现象,这样会造成其他设计单位拿到的设计是有误的,其无法获得正确详细的信息,从而造成最终设计结果出现信息失准的现象。 (2)及时性方面的问题。信息的及时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其经常会在信息传递时遇到滞后。例如某设计单位在进行施工图设计时需要另一设计单位的资料,而另一设计单位信息提供不及时,导致设计无法按期进行,造成了设计耽搁,从而对总体设计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3、设计质量评价问题 我国对建筑工程设计的质量评价有多种方法,主要分为:由设计单位自行组织内部设计质量评定;由政府主管部门组织对工程项目设计质量进行评定审查;由业主方组织对设计质量进行评定或评审。这几种质量评价方式均对建筑工程设计质量有着良好的促进,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1)有限性。对于建筑工程设计质量评价的主体一般是两个,且均为专业人员,由于其几乎没有相关利益主体的参与,因此无法反应不同主体的评价意见,评价结果基本上没有什么影响力。更有甚者,其在阶段成果产生后再进行质量评价,这样就失去了对设计的评价与控制,更不要说在施工结束后进行评价了。 (2)非常规性。一些建筑工程设计单位对质量评价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此缺乏质量评价制度的管理,导致无法有效开展评价工作。这些问题都无法充分发挥出建筑设计质量评价的作用,对建筑施工的整体有着恶劣的影响。 四、加强建筑设计管理的对策 1、对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 若相对建筑设计市场进行规范性保障就需要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制约。我国目前法律体系中对建筑方面已立的法规有《建筑法》、《合同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招投标法》等,虽然已经有很多法律对施工进行制约,但其都是对建设项目进行规范,而没有具体对建筑设计管理进行规范化的法规。 2、加强管理与设计优化意识 作为有效控制投资的一项重要工作,对建筑设计进行优化是非常综合性的过程。为整体施工建设而节约投资虽然是好的,但不能一味

湖北省武汉市城市建筑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湖北省武汉市城市建筑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发布部门: 湖北省武汉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武汉市人民政府令第143号 (2003年4月14日武汉市人民政府第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2003年5月28日武汉市人民政府令第143号公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城市建筑规划管理,根据《武汉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第32条、第62条规定,制定本规定。 关联法规: 第二条本市城市规划区内新建、改建、扩建建筑工程的建筑规划管理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各项建筑工程的规划设计必须符合国家颁布的各项规范、标准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确定的规划设计条件,涉及消防、抗震、人防、环保、风景名胜、绿化、交通、防洪、文物保护、信息网络等,还应符合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 第四条建设用地面积大于3万平方米的建筑工程必须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小于3万平方米的,必须做总平面规划设计。 第五条根据本市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居住建筑朝向以南偏西15度至南偏东15度为宜。 第六条本市中心城区(即江岸、江汉、(编者注:此字左边为石,右边为乔)口、汉阳、武昌、青山、洪山区)建筑密度划分为密度一区、密度二区和密度三区(详见后附《武汉市中心城区建筑密度分区示意图》及其说明),并按此进行建筑规划控制;本市城市规划区内其他地区建筑按密度三区进行规划控制。 第七条建筑工程的规划管理实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制度,建设单位应按《武汉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的规定申请领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关联法规: 第八条建筑工程必须按核准的设计图纸进行施工,确需变更建筑物(含构筑物,下同)使用性质、高度、位置、平面、立面、建筑外墙色彩及材料的,应报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重新核准。 第九条建筑工程的实地定位放线和验线,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城市道路坐标、控制高程和红线图测放。 第十条建筑工程竣工后3个月内,建设单位应持竣工测量图纸和相关资料申请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进行规划验收。验收合格的,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颁发规划验收合格文件。未取得规划验收合格文件的,房产管理部门不予办理房屋产权证明等有关文件。 第二章建筑间距 第十一条居住建筑间距,按下列要求确定: (一)建筑高度24米以下(含24米,下同)的居住建筑之间的间距为: 1.纵墙面与纵墙面的间距,密度一区内不少于建筑高度的0.9倍,密度二区内不少于建筑高度的1.0倍,密度三区内不少于建筑高度的1.1倍,其中在国家级开发区和东西湖、汉南、江夏、蔡甸、黄陂、新洲等区的建制镇规划区内不少于建筑高度的1.2倍;并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间距要求; 2.纵墙面与山墙面的间距,密度一区内不少于10米,密度二区内不少于12米,密度三区内不少于14米; 3.山墙面与山墙面的间距,建筑高度在12米以下的不少于6米,建筑高度在12米以上的不少于8米。 (二)建筑高度24米以上(不含24米,下同)的居住建筑之间的间距为: 1.纵墙面与纵墙面的间距,其中24米以下部分间距按前项第1目计算,24米以上部分在密度一、二区按不少于所增加建筑高度的0.3倍进行递加计算,在密度三区按不少于所增加建筑高度的0.4倍进行递加计算,不足26米时,按26米计算;其最大间距,在密度一区内可以不超过40米,在密度二、三区内可以不超过45米; 2.纵墙面与山墙面的间距,纵墙面在南面时,不少于20米,其余情况下不少于18米; 3.山墙面与山墙面的间距,密度一区内不少于14米,密度二、三区内不少于15米; 4.点式建筑的间距,按建筑之间的南北向重叠面进行计算:无重叠面时最近点距离不少于15米;重叠面小于12米时,间距不少于18米;重叠面大于12米时,按本项第1目计算。 (三)建筑高度24米以上的居住建筑与建筑高度24米以下的居住建筑之间的间距为: 1.建筑高度24米以上的建筑纵墙面与其南侧的建筑高度24米以下建筑的纵墙面之间间距按本款第(一)项第1目计算;与其北侧的建筑高度24米以下建筑的纵墙面之间间距按本款第(二)项第1目计算; 2.建筑高度24米以上的建筑山墙面与其北侧的建筑高度24米以下建筑纵墙面之间间距不少于20米;与其南侧的建筑高度24米以下建筑纵墙面之间间距不少于18米;与其东西

《史学理论参考书目》

史学理论经典书目 [中文书目] 1.〔清〕章学诚,《文史通义》 2.〔唐〕刘知几,《史通》 3.〔汉〕司马迁,《史记》 4.杜维运,《中国史学史》(二)(台北:三民,1998) 5.杜维运,《中国史学史》(一)(台北:三民,1993) 6.周佳荣,《中国史学名著概说》(台北:唐山,1989) 7.钱穆,《中国史学名著》(一)(台北:三民,1973) 8.钱穆,《中国史学名著》(二)(台北:三民,1973) 9.麦劲生,《近代史学与史学方法》(台北:五南,2000) 10.王晴佳、古伟瀛,《后现代与历史学》(台北:巨流,2000) 11.杨豫、胡成,《历史学的思想与方法》(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12.杜维运,《史学方法论》(台北:三民书局,1999增订新版) 13.李守常,《史学要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14.于沛主编,《现代史学分支学科概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1998) 15.王旭东,《史学理论与方法》(合肥:安徽人民初版社,1998)

16.周梁楷等,《史学导论》(台北:国立空中大学,1995) 17.周梁楷,《历史学的思维》(台北:正中,1993) 18.姜义华,《史学概论》(台北:水牛,1992) 19.甲凯,《史学通论》(台北:台湾学生,1985) 20.王尔敏,《史学方法》(台北:东华书局,1977) 21.李家祺,《历史纂述的方法》(台北:台湾商务,1970) 22.姚永朴,《史学研究法》(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1953) 23.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上海:商务,1922) 24.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上海:商务,1933) 25.李思纯译,《史学原论》(上海:商务,1968) 26.何炳松,《历史研究法》(上海:商务,1927) 27.何炳松,《通史新义》(上海:商务,1928) 28.卫聚贤,《历史统计学》(上海:商务,1934) 29.李则纲,《史学通论》(上海:商务,1935) 30.杨鸿烈,《历史研究法》(长沙:商务,1939) 31.蔡尚思,《中国历史新研究法》(昆明:中华,1940) 32.吴泽,《中国历史研究法》(重庆:峨嵋,1942) 33.吕思勉,《历史研究法》(台北:华世,1974) 34.陆懋德,《史学方法大纲》(台北:独立,1945) 35.许冠三,《史学与史学方法》(香港:自由,1958) 36.许冠三编译,《历史哲学与历史解释》(初版未详;台北有环宇刊 本)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考试的试题

1.如何理解“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并说明建筑空间与实体之间的关系。 名词解释 层高是指该层地坪或楼地面到上层楼板面的距离。 造型表现 :利用建筑自身存在的某些规律,运用一定的物质、技术手段,满足建筑功能要求,结合反映建筑空间处理、环境布局而构成的完美的建筑形象。建筑设计方法论的研究:设计应该如何进行与建筑师应如何思考和工作。 1、公共建筑:供人们进行各种公共活动的建筑。 2、空间尺度:就是人们权衡空间的大小、粗细等视觉感受上的问题。 3、韵律:所谓韵律,常指建筑构图中的有组织的变化和有规律的重复,是变化与重复形成了有节奏的韵律感,从而可以给人美的感受。 4、建筑构图原理:形式美的规律,运用于建筑艺术形式的创作中,常称之为建筑构图原理。 5、功能分区:在功能关系与房间组成比较复杂的情况下,更需要把空间按不同的功能要求进行分类,并根据他们之间的密切程度按区段加以划分,做到功能分区明确和联系方便。使不同要求的空间,都能得到合理安排。 6、有效面积:建筑平面中可供使用的面积 使用面积:有效面积减去交通面积 建筑面积:有效面积加上结构面积 结构面积:建筑平面中结构所占的面积 7、有效面积系数:有效面积/建筑面积 使用面积系数:使用面积/建筑面积 结构面积系数:结构面积/建筑面积 填空 建筑结构的发展。一方面是新材料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仿生学 建筑构图规律:1.统一与完整2.对比与微差3.均衡与稳定4.韵律与节奏5.比例与尺度6.主从与重点 2.室外空间环境的形成,一般考虑建筑群体.广场道路.绿化设施.雕塑壁画.建筑小品和灯光造型的艺术效果。 1.在公共建筑的空间组合中,作为垂直交通联系的手段,常用的有楼梯.电梯.自动扶梯及坡道等形式。 2.功能与流线分析是现代建筑设计最常用的手段。 3.民用建筑按照它们的使用性质,通常分为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两大类。 4.公共建筑通常以交通.使用.辅助三种空间组成。2 5.公共建筑交通枢纽的设计主要依据两方面的要求,一是功能要求,二是精神要求。 6.在医疗建筑中,基于防火疏散的需要至少设置2部楼梯。

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1.建 筑 工 程专业毕业设计2012-3-1 10:23 阅读(1851) 高等学校技术科学专业及其他需培养设计能力的专业或学科应届毕业生的总结性独立作业。要求学生针对某一课题,综合运用本专业有关课程的理论和技术,作出解决实际问题的设计。 毕业设计答辩资料整理 综合楼毕业设计论文 8度某中学学生宿舍楼毕业设计 某厂区建筑设计毕业论文 建筑专业毕业设计 某商住区建筑工程毕业设计 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 某大学实验综合楼施工组织毕业设计 某中学初中部教学楼设计 某图书馆建筑设计任务书 某小区双拼住宅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是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相当于一般高等学校的毕业论文。目的是总结检查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是评定毕业成绩的重要依据;同时,通过毕业设计,也使学生对某一课题作专门深入系统的研究,巩固、扩大、加深已有知识,培养综合运用已有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也是学生走上国家建设岗位前的一次重要的实习。 某图书馆结构设计验算任务毕业设计 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书 现浇钢混高层住宅楼毕业设计计算书 某住宅小区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某商业步行街楼房施工组织毕业设计 某中学教学楼毕业设计 关于普通房屋的建筑毕业设计 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毕业实习任务书 二层厂房建设工程毕业设计 7度某中学学生宿舍楼毕业设计 建筑工程学院毕业设计手册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与实际结合的课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产生强烈的学习爱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拿到实用性强的课题的学生积极性明显高于其他学生。因此,课题应尽可能地贴近生产实际、生活实际。而注重课题的教学性能使知识承上启下,

建筑设计管理

建筑设计管理 一、目的 将项目开发的理念及意图,项目策划的要求,通过调研所确定的市场需求以及开发商对项目开发的投资成本、进度、质量等诸多要求通过专业设计人员的设计,以图纸、文字说明、概算等表现形式确定下来,为后续的工程实施工作确立一个科学、严密、详细、清晰的书面依据。 二、适用范围 1.公司物业开发项目的规划设计、建筑环境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 2.公司物业开发项目的特种专业设计,包括供电设计、供水设计、供气设计、室外管线设计、弱电系统设计及其他特种专业设计。 三、控制目标与控制点

四、关键绩效指标 1.设计方案质量 2.设计费用 3.设计完成时间 4.设计变更发生的费用 5.设计限额预算与实际设计费用的差异率

五、职责分工 六、程序 1.规划设计阶段 1.1规划设计方案阶段 1.1.1组建设计评审小组,包括项目发展总监、投资经理、项目管理总监、设计经理、项目公司总经理、开发部经理、设计管理专员、合同预决算专员、财务部经理、物业公司项目经理等,项目公司总经理为组长。 1.1.2设计管理专员根据项目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地质普勘资料、《土地使用条件》、《项目策划方案》以及确定的项目开发理念及意图,组织编写《规划设计方案任务书》(内容包括设计内容、设计需达到的质量标准、设计时间、提交成果方式及内容等),提交开发

部经理审批,并由项目公司总经理签发设计经理对任务书编写提供支持与指导,投资经理对策划方案做出解释和说明,对方案中不合理之处做出改进。 1.1.3开发部经理与设计管理专员负责收集规划设计公司的信息及资料(包括资质审核,人员设备实力、质量保证体系、工作质量、社会信誉,建立设计单位资质档案),对其设计能力及设计成果进行初步考察,初步了解设计人员对公司开发理念及策划方案的理解程度,初步了解各设计公司的收费标准,拟定参与规划设计方案的设计公司名单及简介,报项目公司总经理审批。 1.1.4项目公司总经理依据资料确定参与项目规划方案设计招投标的设计公司(一般不超过5家),确定设计费用,设计经理依据资料提出自身对参与设计的公司初选意见和建议。 1.1.5设计管理专员向参与规划方案设计招投标公司发放《规划设计方案任务书》,并提供设计公司要求的其他资料,签订设计合同,同时项目公司总经理、开发部经理、设计专员及设计经理应加强与设计公司人员的沟通及互动,确保公司开发理念、项目策划要求被设计人员充分理解,并在方案中体现。 1.1.6公司相关人员应确保各设计公司处于平等的竞争地位,使各设计公司处于公平竞争的良性状况,充分挖掘出各设计公司的智慧及想象力,形成优秀的方案作品。 1.1.7设计管理专员负责各设计公司方案(包括初稿、修改稿、确定稿)进度,并及时将各阶段方案报公司设计评审小组进行内部评审,并将评审意见以书面形式反馈给设计公司进行修改,直至最终确定各设计公司参与投标方案。 1.1.8开发部经理对各设计公司在各设计阶段的方案进行相应的经济测算及可行性分析,并报公司设计评审小组作为内部评审依据之一。 1.2规划设计方案评审 1.2.1开发部经理依据规划方案设计进度组织政府主管部门召开方案评审会,包括确定会议的时间、地点、参评专家、会议议程及其他相关事项。 1.2.2设计管理专员负责与各设计公司协调,共同完成参与评审方案的成果制作,包括文本、各类效果图、电子展示图等,并于评审会前日做好会场布置及后勤工作安排。 1.2.3项目公司总经理作为开发公司首席代表参与规划方案评审会,设计经理、开发部经理、设计管理专员列席评审会,其中设计管理专员负责会议记录,并在会后整理出会议纪要备用。 1.2.4规划方案评审会确定中标设计公司的,开发公司与其进行下一步工作安排;如未能确定中标设计公司的,开发公司应依据评审意见,重新组织第二轮方案设计,操作程序不变,如需调整参与投标设计公司的,程序依据1.1.3~1.1.8执行,直至最终确定规划方案设计中标公司。 1.3修建性详细规划的设计及确定 1.3.1开发部经理负责与规划设计中标单位确定修建性详规设计内容、进度及费用,并报总经理审批,设计管理专员负责拟定相应合同及协议,并报签署执行。

《史学方法论》的读后感

《史学方法论》的读后感 当第一次拿到这本书时,随手翻了翻,没有吸引到我,感觉有点枯燥,《史学方法论》的读后感。当开始读后,发现印证了我的第一个感觉,很无聊,又有点看不懂。那时我正在看历史是科学还是艺术之争。没有太多的感触,就这样看着。后来在读书会时我也向老师提出了我的感想,老师说这一定不是书不好,一定是你还没看懂,还没明白这本书要告诉你什么,当你读懂时,就知道了这本书的魅力。 果然老师的话是对的,努力看下去,越看到后面越有感触,让我情不自禁又回过去细细地读了前部分。 史学方法是训练史学家的一门学问。杰出的史学家,可能是天纵的,道地的史学家则是训练出来的。在历史洪流中,史学方法是一门真实的学问,一定要在史学发展既久、史书大量盈积之后,才能出现。而写一部理想的史学方法,一定要有一个世界史学的基础,最低限度要兼通中西史学。要客观的看待各国、各民族的史学,不要存在偏见,要取其长而去其短。 什么是历史?记得刚进入历史系,老师就问过我们。当时的第一感觉是好简单的问题,历史就是·····突然有回答不上来,想了想就说是过去的就是历史。已经记不清当时老师给我们的对历史的定义。这本书中杜维运先生告诉我们历

史是由所谓”历史事件”及历史学家两部分组成的,缺一不可。历史事件、历史学家就成了《史学方法论》所关注的两个主要对象。 对历史事实的选择、考证和描述是有方法的,本书的前一部分就对此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史学家在治史要综合应用归纳方法、比较方法、综合方法和分析方法。要了解这些方法的利弊,合理利用,不能把其中一种认为有用,就当成是万能的。在史料的考证上要注意史料的不同分类和考证的方法。文史不分家。描述历史就离不开写作,但史学的写作与文学又不同,在本书中作者详细地历史文章的特性、风格及写作方法、注意点。 接下去作者比较了中西史学,站在比较客观的角度来比较了中西的`史学。西方以欧洲史为其多数时候的唯一,并视为人类历史的核心,且常认为其它地方是没有历史的;中国近代史学虽不如西方澎礴,但在《史记》中就已知将历史推至历史学家所知的一切地域。何不算得是一种领先。史学的发展有赖历史学家的眼界、心胸的不断扩展。治史为信史实不易,许多时候也不是历史学家可以做得了主的。 最后介绍了史学家的素养、历史的境界。这让我记起在一次课堂上,一位老师对我们说的历史并不是谁都可以教的,不懂历史的人以为历史很简单谁都可以教,只要看一下书就行。却不知道教历史是不简单的,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还要很高的素养,也是本书写的史德。 战争是曾经历史极其重要的部分,也是史学家极其关注

浅谈建筑设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建筑设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建筑设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我国很多建筑设计企业在设计管理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这样就会限制建筑设计事业的发展。本文主要对建筑设计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建筑设计;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建筑设计管理是从建筑设计准备工作的开始直到对建筑设计的 最终评价,这是一个周期较长的过程,因此,企业要对建筑设计进行优化管理,重视设计质量,运用各种激励手段积极发挥本企业优秀的设计人才,进而设计出更多的优秀建筑作品。 1、建筑工程设计管理的必要性 建筑工程设计是一种集体合作的过程,为了确保设计达到最大的功效,需要设计团队每一位成员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对建筑工程设计进行有效的管理。建筑工程设计管理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是一门多层次、多学科的新兴交叉科学。建筑工程设计管理作为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关键环节,设计管理的内容分为两个层次:“公司设计政策管理”和“工程设计管理”。建筑工程设计的流程是首先招聘设计师,成立设计小组,然后制定详细的设计计划,把业主的需求和现场施工相联系起来,所以有效的设计管理是决定工程项目成败的关键。 建筑设计过程中的质量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筑工程实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的质量,设计过程繁琐复杂,就必须进行合理管理,使每个步骤有条不紊的进行,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与效率。建筑工程设计管理的重要性体现在工程施工前,工程项目前期,施工图的设计,设计阶段的专家会审四个方面。工程施工前的设计将决定一个项目的投资和收益;工程项目前期的投资金额估算将决定建筑工程的整体造价;施工图的设计把设

建筑设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建筑设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发表时间:2017-07-27T11:16:00.443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10期作者:陈一曦[导读] 摘要:建筑设计管理是整个建筑工程项目中的重要环节,其有效的为工程的施工提供了一定的规划,并对整个工程项目的管理起到了只管重要的作用。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建筑设计管理是整个建筑工程项目中的重要环节,其有效的为工程的施工提供了一定的规划,并对整个工程项目的管理起到了只管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我国建筑设计管理现状入手,对相关的建筑设计管理提出一系列优化措施,为提高建筑设计管理,解决其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参考的建议。 关键词:建筑设计管理;问题;解决措施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工程建筑的发展已经成为了整个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工程建筑的需求也相应的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项目工程的建筑设计管理显得十分的重要。如何更好的提高建筑设计管理,以应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成为了相关的企业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1建筑设计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 1.1建筑设计影响建筑工程投资 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包括项目的决策、设计和实施三个阶段,建筑设计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投资,虽然建筑设计本身所耗费的资金较少,在建筑工程的总开支中所占的比例较小。但是,设计环节是投资控制的关键,也是投资决策后的重要环节。根据相关研究结果,设计支出占工程建设总支出的比例低于 1%,但正是这不到 1%的资金投入,却会对工程投资产生重要的影响,工程投资额的75%以上将会受其影响,可见建筑设计对工程投资的重要作用。 1.2建筑设计影响工程造价 建筑设计将会对建筑结构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产生很大的影响,也会对工程造价产生直接的影响。例如建筑设计中对于建筑物的层数和层高的规定、结构类型和设计方式的选择都会对工程造价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必须优化建筑设计方案,选择合理的建筑设计以降低工程造价,控制工程建设成本。建筑设计不仅会对具体的施工过程产生影响,而且在建筑物投入运行之后,也会对后期的维护和暖通空调的安装等造成影响。通常条件下,在前期施工阶段的投入高,后期的维护费用就会相应减少。在建筑设计阶段要合理优化设计方案,做到既减少前期施工阶段的投入,也能够保证工程后期维修和暖通等的质量,从而减少建设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建筑设计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2.1界面管理问题 在建筑设计中存在的界面管理问题有:对于系统设备的尺寸、具体位置、施工设计图中预留的孔、洞、沟、槽等存在漏洞预埋位置及尺寸误差较大,遭横初步设计建筑规模确定受到影响;对于线路、管线等汇总协调管理不善进而干扰建筑安装调试施工;设计单位对于工艺设备、结构方案未进行系统论证,造成设计文件无法通过审查,因工作深化导致工期延误;施工设计阶段图纸不配套,出现常规性错误造成设备与施工难以顺利安装进而影响整体建筑质量。 2.2设计质量评价缺陷 当前企业实行的建筑工程质量评价方式主要有:由政府负责单位开展工程项目质量审查评定;由设计单位自行开展内部设计质量审查;由业主单位开展设计质量审查评定。根据不同角度分析可以发现不同的设计质量评价方式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建筑工程设计评价质量胆这些方式也存在部分缺陷性问题具体表现有:(l)有限性其主要体现在评价时点及评价主体两方面;在多种评价方式中,通常会存在两个评价主体,且多由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缺少相关利益主体其评价结果难以反映出不同主体的目标需求和建议,评价形成的影响效果非常有限;同时部分评价是在阶段成果形成后进行的而有的甚至是在工程竣工后进行的投计的评价与控制力度明显不足这就容易造成工程设计质量的评价作用难以发挥工程整体质量难以保证;(2)非常规性,因部分企业对于工程设计质量评价缺乏基本认识,且管理制度上存在缺陷造成质量评价工作的随意性较高,设计单位内部评定缺少一定的常规性,且通常采用三级审查方式难以保证设计质量。 3.建筑设计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3.1完善设计界面管理协调机制 相关设计单位应不断完善设计界面管理协调机制胸建设计界面风险防范体系,以不断提升界面管理质量。具体采取的措施包括:(l)业主控制的设计协调过程应建立高效的决策系统不断改善机电设备招投标管理水平,以克服土建、设备设计与施工中存在的施工设计迟缓、设备安装图滞后难题;(2)做好合同界面管理确定各专业系统设计单位为界面实施工作的执行主体洛专业系统的设计单位应在设备、技术、人员和组织上提供基本界面管理条件;(3)总体设计单位应重点开展技术管理,明确施工图设计及初步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的工作要点招投标文件中明确的条框应由投标单位严格执行;(4)应加快建立界面管理机构油业主开展直接领导管理,并编制工程、设计界面的具体管理办法与程序捉进界面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发展;(5)加快设计界面管理的信息化发展,通过设计界面管理机构建立本机构的数据管理系统及系统管理软件以利用结构完成对界面数据的访问,采用直观图方式反映不同界面的树状层次结构[1]。 3.2加强建筑设计质量控制 (1)根据建筑工程项目具体要求及相关勘查数据资料进行深化研究分析并以此为主要依据进行设计方案大纲制定;通常情况下设计大纲可由项目主管工程师安排各专业工程师调查资料分析为前提,进行综合讨论编制;随后将编好的大纲交由业主进行审核最后按照审核通过的大纲开展具体方案设计;(2)设计方案前期审查;对设计方案的前期审查主要是核查项目总体设计方案,通过与设计要求大纲的比较分析检查设计方案是否符合工程标准、概算设计是否在允许范围以内;(3)核查施工图:施工图审核检查是工程设计阶段质量控制的重要关键点在具体审核中应加强使用功能及质量要求的标准检查具体审查的内容应包含给排水施工图、建筑施工图、暖通空调系统施工图、电气安装施工图、结构施工图等;(4)做好设计项目施工及竣工后的反馈:项目主管应安排各专业负责人参与技术交底工作,对技术交底过程提供意见和建议;对于施工会审过程中存在的疑问及修改意见等应组织设计人员进行核查,并考虑相应修复或补救措施,以确保工程质量;在工程竣工时专业设计人员应共同参与质量验收[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