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校园生态系统

校园生态系统

校园生态系统
校园生态系统

校园生态系统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城市环境与生态学

校园生态景观建设的重要性

大学作为知识和文明的传播者,校园环境是师生赖以生存的和发展的基础,校园环境的规划与建设应树立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特别是校园生态环境的建设。使校园的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相和谐,实现校园的生态平衡,维持校园的可持续发展,营造满足教学、科研和师生要求的校园生态环境的认识,作为主要服务师生的大学校园生态景观,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心灵,塑造学生的个性,理想大学的校园环境,不仅要求布局合理的景观更重要的是有与之匹配的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生态景观。将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园生态景观建设相结合,将水系与生态环境相结合,将校园空间与生态空间相结合,创造出一个美好的校园生态环境,从而提高整个校园景观的文化艺术品位。

我校占地940亩,建筑面积万平方米,校园景观优雅,19000平方米的图书馆临湖面建,28000平方米的建筑与艺术系教学楼和实验楼,学校分为第一教学楼和第二教学楼,第一教学楼建在东边,而第二教学楼则在西边,图书馆则在第二教学楼旁边。自图书馆建成以来,图书馆已经成为了校园内的标志性建筑物,图书馆前面的广场一季挨着广场建成的校园湖畔构成了校园的生态环境系统。一个具有良好环境景观的校园是校园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校园的环境景观除了其物质功用外,还有为教职员工提供休闲、娱乐、学习、交往空间的作用,而学校图书馆所拥有的传播知识、培养人才的功能更是校园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因此,我们可将校园景观上升到校园精神文明高度。图书馆周边绿化改造后的景观,作为校园景观的一部分,作用也是犹为重要。

在学校图书馆周边绿化环境改造以及布局的指导思想和规划的原则下,充分利用规划区域周围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建立一个布局均衡、功能完善的校园绿地系统,以图书馆为中心在向外的景观设计中,建立了合理的景观规划,通过环境景观元素的组织。既达到了美化校园景观,又改善了周边生态环境,形成了一个绿色校园。水体景观是校园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图书馆前方的湖畔结合图书馆广场布置,更是将水体景观发挥到了极致。在湖边周围植被的栽种都具有合理的搭配的景观效应和周围环境合理融合的视觉特点。乔木和灌木的搭配,与周围环境形成认为的生态效应,湖边柳树的种植给校园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湖边有可供人休息的地方,水中游鱼儿在游玩,又增添了另一道别有风味的画面。湖中种植有荷叶荷花以及芦苇,在河边不同的地方具有各自的特色,夏天湖中盛开的荷花、秋天萧瑟的景象、冬天的荒凉以及春天的蛙声和绿色生命的呈现,使得整个校园生态环境不是那么的死寂,湖边的曲折小道与其景色的相互搭配给人以别样的环境,使其有另一种心情。当人走在湖边小道的同时,会有另一种感觉,可以减轻学习的压力。图书馆作为一个标志性建筑物,它是校园内人员较为集中的场所,它与其周边景观环境形成了一个功能完善的综合体,不仅仅只注重解决功能问题,图书馆周边环境为学习及学习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景观条件,特别是它前面的水生态系统的建立,为塑造高水准的图书馆提供了一定的场所背景。

校园景观的设计,不仅满足景观的需要,还有水体自身的的保护。整个水体生态系统不只是单单一个湖组成,它是由整个湖边的树木以及绿地组成的一个整体生态环境。整个生态环境在校园的生态调节与环境保护方面

起到了一个重要的作用。我国是一个多雨水国家,暴雨经常给城市带来城市内涝,交通堵塞,同样校园内涝现象在各大高校中也频繁出现,校园内涝严重影响了校园的学习生活和环境,而校园空间有限,许多大学拥挤不堪,人满为患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处理好生态环境自理以及校园排水系统管理是继如何建设“海绵城市”同时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城市是一个较大的整体,人们在建设“海绵城市”提出的一系列解决措施,有一些可以应用到解决校园内涝问题,比如说通过利用蓄水池和植被来减少雨水径流,而在校园生态系统中,湖就相当于一个较大的蓄水池,作为布置的树木灌木以及草地,就相当于周围的植被。下雨时,一部分雨水直接透过绿地和树木直接渗入地下,而另一部分则通过地表径流流入湖中,减少了雨水向校园内部的流入,从而形成了校园雨水自身消纳系统,在一方面解决了校园内涝问题,改善校园的整体生态环境,而湖边的草地也吸收了大量的水分,周边的绿地形成了一个小的湿地系统,在干涸的时候,可以从湖中抽出一部分水来给植物灌溉,这样整个水生态系统就形成了一个循环。而湖中的荷花和芦苇以及鱼群,组成了一个水下生态系统,它们在河道的治理方面起的重要作用,同时在天气炎热的时候,整个水生态系统可以吸收太阳辐射的热量,降低整个校园的温度,从而缓解校园内部的“热岛效应”,校园水生态系统已经成为了校园生态环境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校园生态景观化可缓解师生心理疲劳,释放工作和学习压力。通过校园生态环境的景观化处理使校园在满足感官愉悦的同时,可为校内师生提供娱乐、交流、休闲的场所,达到削减压力、疏松心理的作用,具有人文韵

味的景观还寓教于乐,这是校园的一种文化潜力,正是人创造环境,环境又培育人。

校园生态系统

城市环境与生态学

校园生态景观建设的重要性 大学作为知识和文明的传播者,校园环境是师生赖以生存的和发展的基础,校园环境的规划与建设应树立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特别是校园生态环境的建设。使校园的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相和谐,实现校园的生态平衡,维持校园的可持续发展,营造满足教学、科研和师生要求的校园生态环境的认识,作为主要服务师生的大学校园生态景观,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心灵,塑造学生的个性,理想大学的校园环境,不仅要求布局合理的景观更重要的是有与之匹配的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生态景观。将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园生态景观建设相结合,将水系与生态环境相结合,将校园空间与生态空间相结合,创造出一个美好的校园生态环境,从而提高整个校园景观的文化艺术品位。 我校占地940亩,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校园景观优雅,19000平方米的图书馆临湖面建,28000平方米的建筑与艺术系教学楼和实验楼,学校分为第一教学楼和第二教学楼,第一教学楼建在东边,而第二教学楼则在西边,图书馆则在第二教学楼旁边。自图书馆建成以来,图书馆已经成为了校园内的标志性建筑物,图书馆前面的广场一季挨着广场建成的校园湖畔构成了校园的生态环境系统。一个具有良好环境景观的校园是校园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校园的环境景观除了其物质功用外,还有为教职员工提供休闲、娱乐、学习、交往空间的作用,而学校图书馆所拥有的传播知识、培养人才的功能更是校园文

明建设的重要方面。因此,我们可将校园景观上升到校园精神文明高度。图书馆周边绿化改造后的景观,作为校园景观的一部分,作用也是犹为重要。 在学校图书馆周边绿化环境改造以及布局的指导思想和规划的原则下,充分利用规划区域周围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建立一个布局均衡、功能完善的校园绿地系统,以图书馆为中心在向外的景观设计中,建立了合理的景观规划,通过环境景观元素的组织。既达到了美化校园景观,又改善了周边生态环境,形成了一个绿色校园。水体景观是校园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图书馆前方的湖畔结合图书馆广场布置,更是将水体景观发挥到了极致。在湖边周围植被的栽种都具有合理的搭配的景观效应和周围环境合理融合的视觉特点。乔木和灌木的搭配,与周围环境形成认为的生态效应,湖边柳树的种植给校园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湖边有可供人休息的地方,水中游鱼儿在游玩,又增添了另一道别有风味的画面。湖中种植有荷叶荷花以及芦苇,在河边不同的地方具有各自的特色,夏天湖中盛开的荷花、秋天萧瑟的景象、冬天的荒凉以及春天的蛙声和绿色生命的呈现,使得整个校园生态环境不是那么的死寂,湖边的曲折小道与其景色的相互搭配给人以别样的环境,使其有另一种心情。当人走在湖边小道的同时,会有另一种感觉,可以减轻学习的压力。图书馆作为一个标志性建筑物,它是校园内人员较为集中的场所,它与其周边景观环境形成了一个功能完善的综合体,不仅仅只注重解决功能问题,图书馆周边环境为学习及学习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景观条件,特别是它前面的水生态系统的

大学校园环境调查报告——问卷调查示范文本

大学校园环境调查报告——问卷调查示范文本 After completing the work or task, record the overall process and results, including the overall situation, progress and achievements, and summarize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uture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大学校园环境调查报告——问卷调查示 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报告资料应用在完成工作或任务后,对整体过程以及结果进行记录,内容包含整体情况,进度和所取得的的成果,并总结存在的问题,未来的对应策略与解决方案。,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大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锻炼和展示自我的平台,在大 学中我们可以收获到很多东西,作为学生,我们大部分时 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学校是我们奋战未来体验生活的 小社会。可见学校对于我们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能在和谐 校园中快乐的学习和舒适的生活。不仅能给学生带来精神 上的愉悦,还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出色的展现自我。因此 我们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 调查目的: 在学校校园的环境当中,校园环境文明建设是至关重 要的。学校为了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必须重视对 校园环境的文化建设。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在学校发展中

显得尤其重要。根据老师的要求我们要对校园进行了一次细心的调查,找出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方法,有利于我校环保问题的解决。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调查情况: 针对我们调查的内容,发现了校园里隐藏有好多的客观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我们的学习,也对同学们的身体产生了影响,具体情况如下: 校园占地93公顷,教学区占地62公顷,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校园以欧式建筑为主体,中西合壁,学习区与生活区均以院系为单位组团构建,不仅方便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而且使其能够享受到具有建筑类院校专业特色的校园文化的沐浴与熏陶,培养了学生的专业与文化素养。 但学院远离市区,校园方向感不明确,缺少指示牌。 我的调查所在年级大二基本占80%,大部分都是男

校园环境建设调研报告

校园环境建设调研报告 校园环境建设调研报告 目的了解校园环境建设 时间20XX1025 地点校园 调查方式实地调查和网络搜索 我们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无疑给现代社会文明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环境优美是实现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这正成了我们的一种共识。作为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其环境的优美程度自然也是现代学校文明的重要标志。学校校园的环境当中,校园环境文明建设是至关重要的。为营造学校良好的学习环境,必须重视对校园环境文化的建设,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在学校发展中越来显示其独特的一席之地。 对现化中学生的心理咨询需求以及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来加强对校园文化活动的引导和阵地建设,是一个教育不可忽略的重大问题,理论和实践都告诉我们必须重视对校园环境文化的建设。 一、校园环境文化是一个校园生态系统 众所周知,学校是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教育的机构。从生态学的观点看,校园是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它有着自己的结构和功能。校园生态系统是开放系统,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着物质、能量和信息,从而使自己保持着一种有序状态,并不断地发挥着自己的能。校园环境文化,在培养学生综合性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并不是课堂教学所能够完全承担的,它需要多种逻辑的训练。校园环境文化,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之一,有其独特的作用。

二、校园环境文化对学生有影响作用 校园的环境文化通过教育者的组织和利用可以对受教育者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养性怡情、陶冶情操的积极作用。这种积极性的功能需要通过教育者的设计而体现。校园以环境文化的育人功能仅仅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是不能充分发挥的,学校的老师,尤其是领导必须有意识地利用校园环境文化,甚至可以改变某些校园环境文化来为学样教育育人服务。校园环境文化对学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生的心理咨询平衡;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学习的内容和方式。 三、重视对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近些年来,学校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加强了校园环境的绿化美化和设施建设,校园的环境文化建设有了很大的改观。为适应新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学校都进行以学校内部综合改革,并把比较多的精力散到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上来,特别是对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给予了高度重视。这都是因为我们已经认识到了学校校园环境文化的创建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的发展有着其独特的潜移默化的、深刻有力的影响作用: 1、重视对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需要。 前些年来,特别是90年代以来,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中出现了令人担忧,必须须引起高度重视的严竣问题。 2、营造校园环境文化气息是学校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 校园环境文化,它具有特殊而多样化的育人功能。如果说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角,那么学校校园环境文化好比是他们活动的舞台,缺少这个舞台,师生的活动就失去了依托,并将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进程和效果。校园环境文化在学校思想教育中表现出以下几种功能:1凝聚功能。学校环境文化建设的核心是树立群体的共同价值观,通过它的影响力在青年学生中形成一种无形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把青年学生行为系于一个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之上,从而在高雅古富的精神生活中,陶冶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格。2激励功

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生态系统及组成

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生态系统及组成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2、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概念。 3、通过对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分析,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以及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 4、在对有关实例分析的基础上,认识人类的各种活动必须尊重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 重点、难点分析 1、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是本小节的学习重点,对于初中学生,生态系统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概念,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分析一个具体生态系统中各类生物的相互关系。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然

后总结生态系统的概念。对于生态系统的概念特别要强调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环境包括所有生态因素,即生物因素与非生物因素。教学中要强调生物因素以及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但对于生态系统中的无机环境所包含的非生物因素及其作用也不能忽略。所以,教师可以利用教材P。151[看一看,想一想],在了解了图中各种生物相互关系后,引导学生分析生物的生存还需要什么条件?这些条件对生物生存有什么影响?通过学习,建立生态系统是生物个体生存的最基本的环境,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是生物生存的必须条件的观点。 关于生态系统的组成,仍然可以以教材[看一看,想一想]中的草原生态系统为例,对图中各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认识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和建立在营养关系基础上生物之间的联系——食

物链、食物网。 2、生态平衡的概念和意义是这一小节学习的另一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教学中,可以通过对一条典型的食物链的讨论,分析其中各种生物数量变化的关系,以食物链中各种生物数量的变化及其动态平衡说明自然界中存在的生态平衡的现象,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然后进一步分析可能引起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数量变化的因素以及这种变化发展到一定程度会产生的后果,认识生态平衡的意义,以及人类按生态规律办事对于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各种系统的挂图,生态平衡破坏后对环境影响的录像。 参考课时 本节参考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1、课前准备: 分小组调查校园中的生物。尽自己所能认识校园中的生物并记录它们的生

初二生物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总结

初二生物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总结 学好初中生物课,不仅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还要有勤奋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针对生物科学的特点,小编为大家准备了这篇初二生物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总结,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5、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①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②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 6、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之间的异同 不同点:在物质循环中,物质是被循环利用的;能量在流经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而且是单向流动的,而不是循环流动 联系: ①两者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②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 ③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7、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种类: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

息(孔雀开屏、蜜蜂跳舞、求偶炫耀) 8、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①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信息的传递 ②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①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的产量②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9、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而且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10、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差 11、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方法: ①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②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

校园生态系统

校园生态系统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城市环境与生态学

校园生态景观建设的重要性 大学作为知识和文明的传播者,校园环境是师生赖以生存的和发展的基础,校园环境的规划与建设应树立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特别是校园生态环境的建设。使校园的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相和谐,实现校园的生态平衡,维持校园的可持续发展,营造满足教学、科研和师生要求的校园生态环境的认识,作为主要服务师生的大学校园生态景观,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心灵,塑造学生的个性,理想大学的校园环境,不仅要求布局合理的景观更重要的是有与之匹配的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生态景观。将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园生态景观建设相结合,将水系与生态环境相结合,将校园空间与生态空间相结合,创造出一个美好的校园生态环境,从而提高整个校园景观的文化艺术品位。 我校占地940亩,建筑面积万平方米,校园景观优雅,19000平方米的图书馆临湖面建,28000平方米的建筑与艺术系教学楼和实验楼,学校分为第一教学楼和第二教学楼,第一教学楼建在东边,而第二教学楼则在西边,图书馆则在第二教学楼旁边。自图书馆建成以来,图书馆已经成为了校园内的标志性建筑物,图书馆前面的广场一季挨着广场建成的校园湖畔构成了校园的生态环境系统。一个具有良好环境景观的校园是校园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校园的环境景观除了其物质功用外,还有为教职员工提供休闲、娱乐、学习、交往空间的作用,而学校图书馆所拥有的传播知识、培养人才的功能更是校园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因此,我们可将校园景观上升到校园精神文明高度。图书馆周边绿化改造后的景观,作为校园景观的一部分,作用也是犹为重要。

实验3-4 大学校园生态系统调查

实验三、四大学校园生态系统调查 注意:一组可以只交一份报告 组号: 组长:(学号:) 组员:(学号:),(学号:),(学号:),(学号:),(学号:),(学号:)成员分工: 1) 2) 3) 4) 5) 6)

一、实验原理 校园生态系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通过校园生态系统的调查分析,理解城市生态系统组成的复杂性及各生态各要素之间相互的影响和可协调性。通过对校园生态系统的各要组成要素的调查情况,来分析、反映校园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各生态要素之间相互的影响,从而理解城市生态系统。 二、仪器和用具 校园总体规划图,工程测量尺,计算器、实地采集调查记录本等。 三、实验内容和方法 (一)调查内容 定调查提纲,按城市校园生态系统的组成列出如下调查提纲。 1.校园基本概况及自然要素:绿地(以绿地率统计标准),生活区(学生宿舍区+教工宿舍区),教学办公区,运动区(操场,体育馆等),湿地(湖面表面),其他(诸如道路、停车区等)。 (二)调查方法 1.本实验的完成需要学生分组进行,每6人一组,完成分项的实验调查,做出分项实验的分析结果,然后全班集体讨论完成总实验的分析和结果。 2.按上述的内容设计问题,包括校园概况(占地面积、校区组成)和各组成部分或主要组成成分。主要调查系统是否完善和运行良好。采用实况调查的方法调查校园内各自然要素的实际情况,实地调查校园的绿地面积、绿化植物数量种类多少,分析自然系统在保证校园整体生态系统中所承载的功能。

3.参考调查表 附:区域地图,测量值,不同功能区的标识这一部分非常重要

五、结果统计与分析 1.你所测量的区域的绿化效果如何?认为主要原因是?(参考:全校区绿地率约为38%,共有乔木植物7840株,平均丰度为13600 ind/km2) 2.校园自然生态要素对校园生态系统的贡献作用有多大,表现在哪里? 六、结论与建议 对校园自然生态系统建设的评价与建议

知识点10 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结构

知识点10 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结构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 1.(2010·重庆高二检测)下列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A.菜市场摆放的白菜、鸡、鸭、鱼等B.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 C.池塘中的所有生物D.一块农田 【解析】选D。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组成,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相互关系。菜市场摆放的白菜、鸡、鸭、鱼等无相互关系;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是种群;池塘中的所有生物是群落;一块农田中的生物存在相互关系,生物和环境也存在相互影响,因此一块农田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2.(2010·天水高二检测)下列四类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结构简单,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是() A.农田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海洋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 【答案】A。 3.(2010·桂林高二检测)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沼泽地、红树林、泥炭地、稻田都属于湿地,能调节水流量和控制洪水 B.森林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比农田生态系统的复杂 C.草原上的动物大多数能挖洞和快速奔跑,植被面貌主要取决于光照强度 D.人类活动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支配作用较强,但分解者的功能较弱 【解析】选C。草原上降雨少,比较干旱,植被面貌主要取决于水,无高大树木躲藏,动物大多数能挖洞和快速奔跑,。 4.(2010·海北高二检测)火灾常给森林带来较大危害,但是在某些国家有时对寒带地区森林中的残枝落叶等进行有限度的人工焚烧,以对森林进行资源管理,这种人工焚烧的主要目的是() A.消灭森林病虫害 B.刺激树木种子萌发 C.加速生态系统的分解过程 D.提高生态系统的蓄水能力 【解析】选C。寒带地区温度低,微生物对残枝落叶的分解速率慢,人工焚烧残枝落叶可以加速生态系统的分解过程,从而加快物质循环。 5.(2010·平凉高二检测) “苹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荒漠地区生物种类少”、“许多鸟类在春季交配繁殖”。在上述生物现象中起主要作用的生态因子依次是() A.阳光、水、温度 B.温度、水、阳光 C.温度、温度、水 D.阳光、水、阳光 【答案】B。 6.(2010·嵊州高二检测)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光来源于地球以外,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 B.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C.病毒是异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D.蚯蚓是需氧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

生态系统知识点的总结1

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考纲知识梳理】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及范围 1、概念: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2、范围:有大有小,其中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是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成分构成作用(主要生理过程)营养方 式 地位 非生物成分非生物的物 质和能量 光、热、水、土,气为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生物成分生产者 绿色植物、光合细 菌、化能合成细菌 将无机物转变成有机 (光合作用化能合成用) 自养型 生态系统的 基石 消费者 动物、寄生微生物、 根瘤菌 消费有机物(呼吸作用) 异养型 生态系统最 活跃的成分分解者腐生微生物、蛔虫分解动植物遗体(呼吸作用) 生态系统的 关键成分 三、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1、食物链: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2、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形成的复杂的营养结构。 3、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 动的渠道。 二、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分析 1、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如课本中的阳光不能纳入食物链,食物链终点是不能被其他生物所捕食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食物链中间不能做任何停顿,否则不能算作完整的食物链。 2、食物网中同一环节上所有生物的总和称为一个营养级,如书中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食草昆虫、鼠。 3、同一种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4、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有可能出现不同的类型,如书中青蛙和蜘蛛的关系既是捕食又是竞争关系。 5、食物网中,某种生物因某种原因而大量减少时,对另外一种生物的影响,沿不同食物链分析的结果不同时应以中间环节少为依据。 6、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有食物联系的生物种类,而非取决于生物的数量。 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考纲知识梳理】 一、能量流动的概念和过程 1、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2、能量流动的过程: (1)输入 ①源头:太阳能。 ②总值: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2)传递 ①途径:食物链和食物网。

校园环境建设调查报告

校园环境建设调查报告 众所周知,学校是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教育的机构。从生态学的观点看,校园是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它有着自己的结构和功能。校园生态系统是开放系统,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着物质、能量和信息,从而使自己保持着一种有序状态,并不断地发挥着自己的能。校园环境文化,在培养学生综合性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并不是课堂教学所能够完全承担的,它需要多种逻辑的训练。校园环境文化,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之一,有其独特的作用。 校园的环境文化通过教育者的组织和利用可以对受教育者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养性怡情、陶冶情操的积极作用。这种积极性的功能需要通过教育者的设计而体现。校园以环境文化的育人功能仅仅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是不能充分发挥的,学校的老师,尤其是领导必须有意识地利用校园环境文化,甚至可以改变某些校园环境文化来为学样教育育人服务。校园环境文化对学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生的心理平衡;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学习的内容和方式,调查报告《关于校园环境建设的调查报告》。 近些年来,学校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加强了校园环境的绿化美化和设施建设,校园的环境文化建设

有了很大的改观。为适应新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学校都进行以学校内部综合改革,并把比较多的精力散到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上来,特别是对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给予了高度重视。这都是因为我们已经认识到了学校校园环境文化的创建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的发展有着其独特的潜移默化的、深刻有力的影响作用: 前些年来,特别是90年代以来,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中出现了令人担忧,必须须引起高度重视的严竣问题。 校园环境文化,它具有特殊而多样化的育人功能。如果说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角,那么学校校园环境文化好比是他们活动的舞台,缺少这个舞台,师生的活动就失去了依托,并将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进程和效果。校园环境文化在学校思想教育中表现出以下几种功能:1凝聚功能。学校环境文化建设的核心是树立群体的共同价值观,通过它的影响力在青年学生中形成一种无形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把青年学生行为系于一个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之上,从而在高雅古富的精神生活中,陶冶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格。2激励功能。不同的校园环境文化会将教育教学活动导向不同的境界和水平,产生不同的育人效果。良好的校园环境文化,必然会出现“勤奋好学、积极向上”的校风,深刻地影响着师生的内心节办,激发着师生的工作和

大学校园生态系统调查报告

大学校园生态系统调查报告 目的:校园生态系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通过校园生态系统的调查分析,理解城市生态系统组成的复杂性及各生态各要素之间相互的影响和可协调性。通过校园生态系统的各要素的调查情况,来分析、反映校园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各生态要素之间相互的影响,从而理解城市生态系统。 调查内容: 1、校园基本概况:占地面积、校区组成、现有人口、管理机构 2.校园教学与科研组成要素:教职工组成、学生组成、教学和实验条件组成 3.教学服务要素: 4.自然要素:校园绿化面积、植物种类、水系、大气质量、水体质量、噪声质量情况。工作分配:(组长),主要负责分配各组员的工作和配合各个部分的工作,做总结工作; 组员1:主要负责调查上述的1、2项内容; 组员2:主要负责社会要素与自然要素的调查,包括实况调查和问卷调查; 组员3:主要负责资料的整理,同时配合各个部分的工作。 摘要:城市大学校园既是城市的子系统,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复杂生态系统,由校园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构成。这些因素之间按照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相互关系组成一个较特殊的城市校园生态系统。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城市校园系统整体处于良好发展水平,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符合现阶段校园发展目标;(2)各要素的良好发展水平和协调关系共同决定着城市校园生态系统的健康状态。 以下为我们调查结果: 校区组成及占地面积: 占地面积1160亩,建筑面积35万㎡。 分为四个校区:康复前街校区,幸福路校区,铁英街校区,永安街校区龙子湖校区 现有人口: 全校现有普通全日制高职在校生17199人 教职工组成:

表 1 ×××学院教职工队伍的情况表 教职工人 职称情况学历情况 学校名称 学生组成: 表2 ×××各学院学生组成的情况表 教学与实验条件组成: 教学仪器设备总值为7900多万元。各类图书藏量120万余册,计算机3206台,其中学生教学用计算机3076台。各类金属切削机床240多台,数控车床、铣床、加工中心和数控电火花机床等50多台。各种型号的实训小轿车、面包车和客车40多辆,有400亩园林花卉和占地100多亩的驾校实训基地。有机电实训中心和汽车维修实训中心两个国家级实训基地,建成了与之配套的生产型车间,形成了前校后厂的格局,提供真实生产性的实训实习条件。另外还有餐旅实训中心、环艺实训中心、信息工程实训中心、工商管理实训中心、音乐分院实训中心和学院计算机中心等6个实训中心,各类实验实训室146个,同时学院还与德国工商协会、海尔集团、许继集团、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开元旅业集团和广东三正集团等134家企业,联合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社会要素方面 其中垃圾处理方面内容是:广大有4个垃圾收集点,分别在梅苑旁、商业城、文西、理南。垃圾的主要来源是饭堂、生活区、教学区。初始垃圾一般不处理,各个点的桶数为:梅

国内外知识生态学研究综述

第29卷第3期2011年3月 Vol.29,No.3March,2011 ·综述· 情报科学 收稿日期:2010-06-21 基金项目:湖南省高校图工委科研课题(2009L038);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08YBB031) 作者简介:孙振领(1973-),男,满族,河北青县人,副研究馆员,硕士学位,主要从事知识管理、信息管理研究. 1知识生态学相关概念 1.1知识生态学 知识生态学的定义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 George P ór 将知识生态学定位为:一门交叉学科,它 研究能够同时创造、整合、共享和使用知识的关系、工具和方法【1】,个人和组织知识生态系统的学习、设计和改进是知识生态学的焦点【2-3】。Malhotra,Y 【4】 认 为组织系统的知识生态学是对具有自我调整功能的系统的行动、执行、适应的解释,它由知识节点、知识 转移和知识流构成。在知识生态学里,合作与生存的 基础是知识节点的差异性和相似性。Dr.Paul Shri - vastava 【5】认为组织知识过程涉及知识创造、分配、交 换、使用,包括组织智力资产的管理,对这些过程最好的比喻是生态学和生态系统。这些知识生态系统有输入、生产能力和输出,他们与其环境保持着开放的交换关系。 知识生态学是研究知识体系的生长发育、动力机制、形态结构、演化机理及其与环境关系的一种拟议中的新学科【6】。犹如活的生命体与环境之间动态关联,学科与学科之间、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关系也像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一样,既相互影响,又相 国内外知识生态学研究综述 孙振领 (湘南学院图书馆,湖南郴州423000) 摘要:首先,对国外以George P ór 为代表的知识生态学研究进行了概述。其次,分析知识生态学、 知识生态系统、知识生态位等相关概念,总结了哲学、管理学视域下的知识生态理论研究情况。第三,探讨了知识生态学在教育学、管理学、社会学应用现状。最后,对知识生态学研究特点和发展趋势提出展望。 关键词:知识生态学;知识生态系统;知识管理;知识论中图分类号:G3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34(2011)03-0469-06 On Knowledge Ecology Studies at Home and Abroad SUN Zhen-Ling (Library of Xiangnan University,Chenzhou 423000,China) Abstract :Firstly we summarizes the studies on knowledge ecology represented by George P ór of the abroad.Secondly,we analyzed knowledge ecology,knowledge ecosystem and knowledge niche,and summed up the research of theory on knowledge ecology in philosophy,management.Thirdly,the article explored application on knowledge ecology in education,management,sociology.Finally,we raised the outlook of development trends on knowledge ecology research. Keywords :knowledge ecology;knowledge ecosystem;knowledge management;knowledge theory

最新校园环境调查报告范文4篇

最新校园环境调查报告范文4篇 调查目的: 校学生会希望通过此次调查,汇总学生们所知的校园环境问题,进而提出一定的建议以及解决措施,通过共同努力解决问题,使校园环境更加美好。同时,使三创一办,校园文明行动能够有可靠的依据,活动更具有针对性,更能得到广大学生的支持。 调查方法: 此次调查以南北校区的学生为总体,按配额抽样的方法,从每栋宿舍中随机抽样出学生为元素,组成此次调查的样本。南校区调查的宿舍楼1号、2号、3号、4号,北校区为1号、2号、3号、4号、5号、7号、10号、11号、12号宿舍楼。调查对象均为调查时所在寝室的学生。共发放了60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为550份,问卷有效率为91.67%。 调查结果分析: 一、关于校园 校园是学校环境的灵魂,也是代表了一个学校的整体面貌。优美安静的校园能让同学们更好地感受到校园学习的氛围。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问题如下: 1壁报栏的管理不够规范,常常被贴得面目全非有些手抄报掉了也没及时粘好。 2休闲木椅版的满校园跑。 二、关于教室 教室是同学们学习的最主要场所,同样,安静、卫生的教室环境可以让同学安心学习,心情舒畅,提高学习效率,反之,乱糟糟的教室只能让同学远离而不想学习。可见教室的卫生是极其重要的,也是同学们比较关心的问题,但在这次调查中,我们仍发现了教室卫生存在着很多问题: 1)随地乱仍纸屑、瓜子皮等现象严重,不能及时打扫卫生。 2)桌洞内有较多的杂物,很多同学吃完东西之后便随手往桌洞内一塞,而不丢进垃圾筒,因此桌洞内随处可见营养餐、口香糖、卫生纸、零食袋等废弃物一大堆,俨然成了废弃日用百货 3)课桌文化盛行。文化分好的和坏的,看来课桌文化只能属于第二种了,

吉首大学张家界校区校园生态系统调查报告

吉首大学张家界校区 校园生态系统调查报告(第一教学楼) 一、实践目的: 校园生态系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通过校园生态系统的调查分析,理解城市生态系统组成的复杂性及各生态各要素之间相互的影响和可协调性。通过校园生态系统的各要素的调查情况,来分析、反映校园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各生态要素之间相互的影响,从而理解城市生态系统。 二、仪器和用具: 调查问卷表、采访记录本、实地采集调查记录本等。 三、调查内容: 吉首大学张家界校区第一教学楼占地面积,绿化面积,绿化率,绿化树种,教室总数,校区内教师学生对校区自然因素及硬件设施满意程度等。 四、调查方法: 本实践由5人一组完成,需要完成分项的实验调查,做出分项实验的

分析结果,然后进行统一总结。 五、人员组成以及工作分配: 本组成员共5人,均为吉首大学城乡资源与规划学院园林系2012级园林专业学生,分别为黄超、朱栎燃、卢康、吴昱欣、吴煜,并推选黄超同学为本组组长。 1、黄超:主要负责分配各组员的工作和配合各个部分的工作,并且组织小组成员进行实地调查及自然要素的实况调查。 2、朱栎燃:主要负责做总结工作以及配合其他组员共同工作。 3、卢康:主要负责社会要素的调查,包括实况调查。 4、吴昱欣:主要负责自然要素的调查,包括实况调查和问卷调查。 5、吴煜:负责资料的整理,同时配合各个部分的工作。 六、调查结果 1、校区第一教学楼组成及占地面积、基本设施: 吉首大学张家界校区为吉首大学下辖于张家界的唯一校区,前身为武陵师专,第一教学楼于1988年9月建成,建筑面积为11015平方米,占地面积为11.5亩,共有六层,53间教室,其中美术学院专用教室有24间,城乡资源与规划学院专用教室1间(虚拟现实实验室,为多媒体教室),普通教室有22间,有多媒体设备的教室有7间。

生态系统及环境保护知识点

生态系统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 1. 营养成分: 成分代谢类型生态作用地位实例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为生态系统的生物提供物 质和能量 必需 阳光、热能、空气、水、 无机盐 生产者自养生物制造有机物,为消费者提供 栖息场所和食物。 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必需 主要是光能自养型生物 如绿色植物、光合细菌(蓝藻); 还有化能自养型生物,如硝化细 菌 消费者异养生物对植物传粉、受精、种子 传播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非必 需 分为初级、次级、三级 消费者等 分解者异养生物 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 逐渐分解为无机物必需 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 菌; 还有腐生动物,如蚯蚓 2. 营养结构: 食物链: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间因食物关系而形联系。分为:捕食链、腐生链、寄生链通常所指的食物链是捕食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以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 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因食物链彼此交错而形成的复杂联系, 其中生物的种间关系主要是捕食和竞争 意义: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渠道,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调节途径。 生物富集作用:重金属和杀虫剂等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逐级积累和浓缩,在生物体内高度富集,导致危害的现象。

三、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一)能量流动: 1.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转化、传递和散失的过程。 2.能量的输入:流经某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 3.能量流动途径: 生物群落中以有机物中化学能形式存在 ①通过细胞呼吸供自身生命活动消耗 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 ②以粪便、遗体、残枝落叶中化学能 形式被分解者所利用 ③以食物(有机物)中化学能式流入下一营养级 4.特点:单向流动、不循环;逐级递减; 各营养级之间传递效率约为10%-20%,根据各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计算。 原因:能量输入光能,输出热 能;食物链关系单向。 生物自身呼吸作用消耗能量,摄入食物中的能量不能完全同化。 直观表示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关系图有 能量金字塔、生物数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 其中能量金字塔不会出现倒置现象,最准确的反映各营养级数量关系。 5. 各营养级的能量流动 能量来源:同化作用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能量去向: ①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 ②遗体、残枝落叶等被分解者所利用 ③流入下一营养级 ④储存于体内有机物中未被利用 营养级 用于生长发育繁殖 下一 营养级 呼吸 未同化 同化 能量 摄入 未利用部分 分解者

高中生物知识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高中生物知识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高中生物知识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高中生物知识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2019-11-24 高中生物知识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知识点概述能量金字塔:可以将单位时间内各个营养级的能量数值,由低到高绘制成图,这样就形成一个金字塔图形,就叫做能量金字塔。知识点总结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本节属于其中一个方面,也是三个功能中最关键的一个,也是学习难度最大的一个。能量流动过程的分析、能量流动的特点及研究能量流动的应用都是需要学习的重点问题。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的能量来自太阳能,生产者通过自身的代谢将太阳能转化成有机物的.化学能,以有机物的形式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传递和转化,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研究能量流动关键是要学会分析能量流动的过程,可以这样分析:流入一个营养级的一定量的能量在足够长的时间内的去路有三条,①自身呼吸作用散失,②流入下一营养级,③被分解者分解利用。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没有第二个去路。但这一定量的能量不管如何传递,最终都以热能的形式从生物群落中散失,生产者源源不断地固定太阳能,才能保证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正常进行。通过能量流动过程的分析,可知能量流动有两个主要特点:①单向流动,不可逆转,②沿着营养级的能量逐级递减。相邻的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大约为10%~20%。研究能量流动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关系,通过能量的多级利用,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常见考点考法本节内容难度较大,考查形式灵活,选择题和简答题的考查形式都很常见。多数考查能量流动过程的分析和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相关问题,还可以结合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来综合进行考查。常见误区提醒生产者的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总结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 性知识点总结 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1、定义: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 2、类型:自然生态系统:包括水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大于人工生态系统 3 生态系统的结构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功能结构) 特例: 寄生植物(如菟丝子)消费者; 腐食动物(如蚯蚓)分解者; 自养微生物(如硝化细菌)生产者; 寄生微生物(如肺炎双球菌)消费者。 (2)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结构) 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食物链不包括非生物物质和能量及分解者)。 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

接的复杂的营养关系称为食物网分析食物网时应注意: a 越复杂的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的食物链的数量就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食物链上一般不超过五个营养级。 b 生产者总是为第一营养级。在食物网中,大型肉食动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所处的营养级往往不同(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C 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食物链中箭头的含义:方向代表能量流动的方向,同时体现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 d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e 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有可能出现不同概念上的重合。如蜘蛛与青蛙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能量流动 a、定义:生物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b、过程:一个来源,三个去向。 c、特点: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不循环不可逆)。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 2、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a、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如

大学校园生态系统调查

大学校园生态系统调查 一、调研时间: 调研人员: 指导老师: 三、调研地点: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四、调研目的: 校园生态系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通过校园生态系统的调查分析,理解城市生态系统组成的复杂性及各生态各要素之间相互的影响和可协调性。通过对校园生态系统的各要组成要素的调查情况,来分析、反映校园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各生态要素之间相互的影响,从而理解城市生态系统。 五、调研方法: 1、针对学校的校园概况(占地面积、校区组成、现有人口、管理机构)和各组成部分或主要组成成分,采用实况调查和问卷的方法调查校园内各社会要素的实际情况,分析这些要素在校园生态系统中作用和地位。 2、对校园自然要素主要采取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相结合,实地调查校园的绿地面积、绿化植物种类多少;问卷定性调查绿化水平、空气质量、水体质量、噪声环境质量等,分析自然系统在保证校园整体生态系统中所承载的功能。 六、调研内容: (一)校园基本概况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坐落在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之滨的郑州市,是水利部与河南省共建、以河南省管理为主的高校,是河南省重点支持建设的骨干高校之一。学校是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是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立项建设高校。目前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以水利电力为特色,工科为主干,理、工、农、经、管、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大学。学校有花园校区和龙子湖校区两个校区,占地2330亩,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在2万余人,1500名教职员工。 (二)校园教学与科研组成要素:教师组成、学生组成、教学与实验条件组成。 水利学院拥有水利水电工程、农业水利工程、工程管理、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五个本科专业,每个专业都有一个以上省级重点学科或院级重点学科所支撑,每个专业都有一个硕士点为依托,教学条件和实验条件完备。学院设有水利实验中心和水力学实验室,其中水力学实验室为专业基础实验室,水利实验中心下设水利馆、农业高效用水节水试验场、水利水电工程实验室(又称水工结构实验室)、农田水利实验室、水文预警与灾害防治实验室、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实验室、工程项目建设仿真与管理实验室,其中水工结构实验室

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知识点

五、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结构 1.由与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 (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动物)、 (主要是细菌和真菌)。注意:可以说是生态系统的基石,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将动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 3.许多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就是食物网。 4.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和应用 5.生态系统中能量的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6.起点:从开始。渠道:沿依次传递。去处:呼吸消耗,下一营养级同化,分解。 7.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能量只能从前一营养级流向后一营养级,而不能反向流动);,传递效率为。 8.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的利用。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还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的部分。 9.组成生物体的等元素,都不断地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这里说的生态系统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下系统——生物圈,其中的物质循环带有,所以又叫。 10.碳循环:①碳在无机环境中是以二氧化碳和碳酸盐的形式存在的。②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是以的形式进行循环的。③绿色植物通过,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糖类等有机物。生产者合成的含碳有机物被各级消费者所利用。生产者和消费者在生命活动过程中,通过,又把二氧化碳放回到大气中。生产者和消费者死后的尸体又被所利用,分解后产生的二氧化碳也返回到大气中。 11.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12.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的种类、、。13.信息传递的作用:,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信息还能,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1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或自身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 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备注: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低; 营养结构越简单,抵抗力稳定性越低,恢复力稳定性越高。 15.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一方面要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