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密度试验

密度试验

密度试验
密度试验

1.在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托盘天平(配砝码),不同体积的

木块若干.

(1)在调节天

平横梁平衡时,

指针静止后如

图所示,应将横

梁右端的平衡

螺母向___(选填“左”或“右”)调节.

(2)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

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象_______.

(3)分析图象,得出的探究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使该探究结论具有普遍性,还应该怎么做?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有两只分别盛有水和盐水的烧杯,但没有标签,小明和小华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辨别:

(1)小明想测出密度进行判断,除了需要天平外,还应选用的测量工具是______。

①把天平放在______上,并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度处;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

②图乙是小明同学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情况。他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正确步骤将天平重新调平后,他将适量的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其体积如图丙A所示;然后用天平测出了空烧杯的质量为10g;再将量筒中的盐水倒入该烧杯,测量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天平平衡后如图丙B所示,则总质量是____g,算出该盐水的密度是____kg/m3。分析该测量过程,你认为小明测出的盐水密度比真实值_____(填“偏大”或“偏小”)。

3.另一组同学小文和小红想测某一较大石块的密度,发现桌上的器材

有:天平、砝码、烧杯、足量的水、胶头滴管.他们经过思考,进行

下面的操作:

①用调节好的天平称石块的质量为72g.

②为了测石块体积,他们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

a.把烧杯中装适量水,并在水面的位置做好标记,并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03g.

b.将石块放入装水的烧杯中,倒出超过标记处的水,并用胶头滴管使水面恰好在标记处,测出此时烧杯、水、石块部的质量为145g.

c.通过计算,求出石块的体积为____cm3,石块的密度为____kg/m3.

③实验结束后,他们进行讨论:若b操作中倒出水后,水面低于标记处,这样的情况下测出的密度值将____(填“偏大”或“偏小”).

4.小明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某种

矿石的密度:

(1)调节天平时,天平应置于

水平桌面上,先将游码移到__,

发现指针如图a所示,小明应

将平衡螺母向__调节(选填

“左”或“右”),使天平平衡.

(2)小明将矿石放在天平的左盘,通过加减砝码和移动游码使天平再次平衡,所加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b所示,则矿石的质量是___g.

(3)小明用量筒测量矿石的体积,先在量筒中倒入20mL的水,然后将小矿石浸没在水中,此时水面如图c所示眼睛应该在__(选填“A”、“B”或“C”)位置再次读取水的体积,根据观测结果可知该小矿石的体积为________cm3,密度为_________g/cm3.

5.小明用如下实验测定所处环境的空气密度:

(1)把天平放在____台面上,

将游码置于标尺左端_______,

调节平衡螺母后,并未待指针

静止在分度盘中央,而是

________________,就开始测

量了。

(2)他用打气筒将皮球打足

气,用调好的天平称出此时皮球的质量为81.6g。将如图甲所示的量杯装满水后,倒放在水槽中,用气针和乳胶管将皮球中的空气引入量杯内,用排水集气的方法慢慢排出皮球中的气体(周围环境空气的密度与量杯中空气的密度相等),如图乙所示,同时调整量杯的高度,使量杯内气体达到量杯的最大测量值,且需量杯内、外水面相平。此时,用夹子夹紧乳胶管暂停放气。再将量杯装满水后重新集气,如此共进行10次。拔出气针,用天平称出此时皮球和剩余气体的质量,如图丙所示。请你根据实验及图中情况,帮助小明完成下面的实验数据表格。

6.如下实验:

(1)观察如图所示量筒,每小格代表的体积是_______,量筒的

测量范围是_______。

(2)用天平测小石子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小石子的质量为__克。

(3)利用量筒测小石子的体积。先在量筒内装一定量的水,如图所示水面在量筒的A处,水的体积为__厘米3。然后将小石子放入量筒里,水面上升到量筒的B处,则小石子的体积为_______厘米3。

(4)算出小石子的密度为_______克/厘米3,合_______千克/米3。

7.为宣传维护消费者权益,某班兴趣小组利用所学知识向班级展示用天平和量筒鉴别一金属项链质地的过程,请你协助完成。

(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静止时如图甲,应将右边的平衡螺母向__调。此时若不调平衡就测量,则测量结果将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调节横梁平衡后继续实验,称量时天平平衡后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测体积时如图丙所示,则项链的质量为___g,密度为___kg/m3。

(3)金属项链可拆分为16段,小明同学准备只取其中一段用相同的方法来测其密度,小华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出小明将无法成功。

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马铃薯

马铃薯,俗称土豆。因其生长适应性强、产量高、烹制方法多样等众多优点而广受人们喜爱。马铃薯由于富含淀粉,又是生产淀粉的重要原料。小明在淀粉厂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他跟随师傅一起去农贸市场采购马铃薯。下表是师傅提供给小明一份马铃薯相关信息的数据.

(1)在上图中画出马铃薯密度和淀粉含量关系的图像_________.

(2)从图像可以看出,马铃薯中密度越低,淀粉含量越________

(3)写出马铃薯密度ρ和淀粉含量x %关系式___________ .

(4)在农贸市场,小明测出一只马铃薯质量为0.222kg,体积为200cm3,小明测出的马铃薯密度为_______;淀粉含量为______ .

(5)选用表格中哪种品种马铃薯生产淀粉最经济?请通过计算说明_________.

9.小刚同学喝牛奶时想知道牛奶的密度,于是他进行如下实验:

(1)① 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_________________处,发现指针指向分度盘右侧,此时他应向___________(填“左”或“右”)端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

② 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牛奶,用天平称得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为240g。

③ 把烧杯中部分牛奶倒入量筒中,用天平称出烧杯和剩余牛奶的总质

量,天平平衡后所用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右图所示,烧杯和剩余牛奶

的总质量为___________g。

④ 读出量筒中牛奶的体积为10cm3。

⑤ 计算出牛奶的密度为ρ牛奶=___________g/cm3

(2)小明同学很聪明,他在没有量筒,只有天平、足量的水(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杯子和笔的情况下,能测出牛奶的密度。请将他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 用天平称出空杯子的质量m0

② 往杯中倒入适量的水,在水面处对杯子作标记,用天平称出杯和水的总质量m l

③ 将水倒掉并擦干杯子,再向杯中倒牛奶至______________,用天平称出牛奶和杯的总质量m2

④ 根据以上测量的物理量写出牛奶密度表达式:ρ牛奶 = __________________

10.某同学用天平和水测量蹦蹦球的密度。

(1)使用天平时,首先把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将游码移至标尺的“0”刻度线处;然后调节天平横梁平衡,若发现指针静止时位置如图甲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端调节。

(2)为测量蹦蹦球的体积,

他在烧杯内倒入适量的水

放在天平左盘上,在右盘上

加两个砝码(如图乙所示),

天平刚好平衡。他再将蹦蹦

球用细线悬吊入烧杯水中

后,只将游码从左端“0”

刻度线处移到图乙所示的位置,天平重新平衡。

(3)他松开手中的细线后,测出的总质量为66.8g, 则该球的密度是____kg/m3。

(4)你认为,如果用图丙所示的量筒来测量小球的体积,误差是否更小些?答:____。你的理由是____。

11.小明用天平、量筒和水等器材测干燥软木塞(具有吸水性)

的密度时,进行了下列操作:①用调好的天平测出软木塞的质

量m1;②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中,读出水面对应的示数V1;③

用细铁丝将软木塞浸没再装有水的量筒中,过段时间后,读出

水面对应的示数V2;④将软木塞从量筒中取出,直接用调好的

天平测出其质量m2.

(1)指出小明操作中的不规范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

(2)下表是小明实验

中没有填写完整的数

据记录表格。请根据

图中天平和量筒的读

数将表格中的数据填写完整.

(3)对具有吸水性物质的体积测量提出一种改进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一次实验课上,老师提供给同学们下列器材:一架已调节好的天平(无砝码)、

两只完全相同的烧杯、一只量筒、水、滴管等,要求用上述器材来测定一个合金块

的密度,小明同学设计好实验方案后,进行如下操作:

①将两只空烧杯分别放在天平的左右两盘内,把合金块放入左盘烧杯中;

②向右盘烧杯中缓缓倒水,再用滴管调节,直至天平平衡;

③将烧杯内水倒入空量筒中,测出水的体积(如图a图所示);

④用细线拴好合金块,将其放入图a的量筒内,测出水和合金块的总体积(如图b

图所示)。则:

(1)合金块的质量=______g;合金块的体积=_________cm3;合金块的密度=_______kg/m3.

(2)在读数无误的情况下,小明测出的合金块密度值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产生这一误差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现有一只空瓶、水、待测液体、天平和砝码.欲测出这种液体的密度,请你写出:

(1)主要实验步骤及所要测量的物理量(用字母表示):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待侧液体的密度表达式为:______.

14.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中: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0刻度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应将平衡

螺母向__调,使天平横梁平衡.

(2)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30g,在烧

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

量如图甲所示,则盐水的质量是__g.再将烧

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盐

水的密度为__kg/m3.这种方法测出的盐水密

度会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聪同学在实验中先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0,倒入盐水后测出其总质量m1.在将盐水倒入量筒的过程中,发现由于盐水较多,无法全部倒完,他及时停止了操作.同组同学讨论后认为仍可继续完成实验,于是小聪读出此时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又加了一个步骤,顺利得出了盐水的密度.你认为增加的步骤是:______,请帮小聪写出计算盐水密度的表达式ρ=____.

(4)小华不小心将量筒打碎了,老师说只用天平也能测量出盐水的密度.于是小华添加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和适量的水,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你补充完整.

①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m0

②将一个烧杯_________,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

③用另一个烧杯装满盐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m2

④则盐水的密度表达式ρ=_________(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

(5)小明针对(4)中小华的实验设计进行评估后,认为小华设计的操作过程有不妥之处,你认为该不妥之处是:_________.

15.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矿泉水密度”实验中,小明的实验步骤如下:

(1)调好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m1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矿泉水,读出矿泉水的体积V

(3)将量筒中矿泉水全部倒入烧杯中,测出矿泉水和烧杯总质量m2

则矿泉水密度的表达式ρ矿泉水=______。上述测量方法会产生较大误差,原因是________。为了减小误差,请你对步骤(3)加以改进: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请你用水、玻璃瓶(带盖子)、天平(带砝码)、烧杯等器材来设计实验测量食用油的密度,并写出最终表达式。

(1)写出主要的实验步骤和所需测量的物理量(用文字和符号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测食用油的最终表达式:ρ=__________________(用所测物理量符号表示)。

参考答案

1.(1)左图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换不同物质重复上述实验

2.量筒水平桌面左用手拿砝码游码没有移到零刻度线43 1.1×103

偏小

3.30 2.4×103偏小

4.零刻度线左46.8B20 2.34

5.水平“0”刻度线左右摆动的幅度相等

6.2毫升0 — 50毫升41.402016 2.6 2.6×103

7.左偏小518.5×103一段项链体积小于量筒的分度值

8.低ρ=0.005x+1.01 1.11g/cm320%

9.零刻度线左229.6 1.04标记(m2-m0)ρ水/(m1-m

0)

10.左2×103否小球的体积小于量筒的分度值,无法准确

读数

11.将软木塞从量筒中取出直接测质量 400 16 0.15将水换成沙子(面粉)12.60 203×103偏小烧杯中的水倒入量筒时倒不干净,质量偏小

13.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零刻度线处,并调节天平横梁平衡;用天平称出空瓶的质量m0瓶中装满水,并称出瓶和水的总质量m1瓶中换满待测液体,并称出瓶和待测液体的总质量m2略14.右 32 30 1.07×103偏大烧杯中的盐水不能全部倒入量筒导致体积偏小用天平测出

烧杯和剩余盐水总质量m2(m2-m1) /V装满水烧杯装满水,易洒出,不方便操作

15.( m2—m1)/V 量筒内壁会残留一部分矿泉水,倒不净,导致体积偏小,密度偏大将量筒中矿泉水一部分导入烧杯中,测烧杯和矿泉水的质量为m2读出量筒中剩余矿泉水的体积V1

16.用天平测量空瓶子(带盖子)的质量m1将空瓶子装满水,并盖好盖子,用天平测量总质量瓶子(带盖子)的质量m2将水倒出,并擦干空瓶子,装满食用油,盖好盖子,测其总质量m3ρ= (m3-m1)/(m2-m1)

砂浆表观密度试验

八、砂浆表观密度试验(JGJ/T 70-2009) 1、使用仪器: 1)容量筒:金属制成,内径应为108mm,净高为109mm,筒壁厚应为2-5mm,容积应为1L; 2)天平:称量应为5kg,感量应为5g; 3)钢制捣棒:直径为10mm,长度为350mm,端部磨圆; 4)振动台:振幅应为0.5±0.05mm,频率应为50±3Hz; 5)秒表。 2、试验步骤: 1)应按照规定测定砂浆拌合物的稠度; 2)应先采用湿布擦净容量筒的内表面,再称量容量筒质量m1,精确至5g; 3)捣实可采用手工或机械方法。当砂浆稠度大于50mm时,宜采用人工插捣法,当砂浆稠度不大于50mm时,宜采用机械振动法; 采用人工插捣时,将砂浆拌合物一次装满容器筒,使稍有富余,用捣棒由边缘向中心均匀地插捣25次,当插捣过程中砂浆沉落到低于筒口时,应随时添加砂浆,再用木锤沿容器外壁敲击5-6下; 采用振动法时,将砂浆拌合物一次装满容器筒连同漏斗在振动台上振10s,当振动过程中砂浆沉入到低于筒口时,应随时添加砂浆; 4)捣实或振动后,应将同口多余的砂浆拌合物刮去,使砂浆表面平整,然后将容器筒外壁擦净,称出砂浆与容器筒总质量m2,精确至5g。 3、计算: ρ= (m2-m1)×1000 V 式中:ρ——砂浆拌合物的表观密度(kg/m3); m2——容量筒质量(kg); m1——容量筒及试样质量(kg); V——容量筒容积(L); 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精确至10kg/m3. 4、校正:

1)选择一块能覆盖住容量顶面的玻璃板,称出玻璃板和容量筒质量。 2)向容量筒中灌入温度为20±5℃的饮用水,灌到接近上口时,一边不断加水,一边把玻璃板沿筒口徐徐推入盖严。玻璃板下不得存在气泡。 3)擦净玻璃板面及筒壁外的水分,称量容器筒、水和玻璃板质量(精确至5g)。两次质量之差(以kg计)即为容器筒的容积(L)。

相对密度测定方法

相对密度测定方法 相对密度系指在相同的温度、压力条件下,某物质的密度与水的密度之比。除另有规定外.温度为20℃。 纯物质的相对密度在特定的条件下为不变的常数。但如物质的纯度不够,则其相对密度的测定值会随着纯度的变化而改变。因此,测定药品的相对密度,可用以检查药品的纯杂程度。 液体药品的相对密度,一般用比重瓶(图1)测定;测定易挥发液体的相对密度,可用韦氏比重秤(图2)。 用比重瓶测定时的环境(指比重瓶和天平的放置环境)温度应略低于20℃或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温度。 1.比重瓶法 (1)取洁净、干燥并精密称定重量的比重瓶(如图1a ),装满供试品(温度应低于20℃或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温度)后,装上温度计(瓶中应无气泡),置20℃(或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温度)的水浴中放置若干分钟,使内容物的温度达到20℃(或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温度),用滤纸除去溢出侧管的液体,立即盖上罩。然后将比重瓶自水浴中取出,再用滤纸将比重瓶的外面擦净,精密称定,减去比重瓶的重量,求得供试品的重量后,将供试品倾去,洗净比重瓶,装满新沸过的冷水,再照上法测得同一温度时水的重量,按下式计算,即得。 水重量供试品重量供试品的相对密度 (2)取洁净、干燥并精密称定重量的比重瓶(如图1b ),装满供试品(湿度应低于20℃或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温度)后,插入中心有毛细孔的瓶塞,用滤纸将从塞孔溢出的液体擦干,置20℃(或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温度)恒温水浴中,放置若干分钟,随着供试液温度的上升,过多的液休将不断从塞孔溢出,随时用滤纸将瓶塞顶端擦干,待液体不再由塞孔溢出,迅即将比重瓶自水浴中取出,照上述(1)法,白“再用滤纸将比重瓶的外面擦净”起,依法测定,即得。

击实试验过程中最大干密度

击实试验过程中最大干密度 和最优含水率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 在工程建设中,为了提高填土的强度,增加土的密实度,降低其透水性 和压缩性,常将填土夯实。夯实土样是最简单易行的土质改良方法,土样经 夯实后,土体变得密实又坚硬,对工程很有利,所以工程上利用干密度作为 夯实的质量检验指标。室内击实试验就是模拟工程现场的夯实原理,利用标 准化的击实仪和操作规程,对土料施加一定的冲击荷载使之压实,从而确定 所需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作为选择填土密度、夯实次数等主要依据。 在击实试验的过程中,影响土的最优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因素较多,通过对 这些影响因素的分析,提高土的击实效果,达到击实试验的目的。 关键词:击实试验压实最大干密度最优含水率 在工程建设中,经常遇到填土压实的问题,例如修筑道路、堤坝、飞机场、运动场、挡土墙、埋设管道、建筑物地基的回填等。为了提高填土的强度,增加土的密实度,降低其透水性和压缩性,通常用分层压实的办法来处理地基,通过对土的最优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的研究来提高土的击实效果。土的最优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可用室内击实试验来测得,室内击实试验采用击实仪法,是用锤击实土,使土密度增大,测定土样在一定压实功能作用下达到最大密度时的含水率(最优含水率)和此时的干密度(最大干密度),借以了解土的压实特性,作为选择填土密度、施工方法、机械碾压或夯实次数以及压实工具等的主要依据。试验时将符合有关标准规范要求的同一种土,配制成若干份不同含水率的试样,用同样的压实能量分别对每一份试样进行击实后,测定各试样击实后的含水率w和干密度ρd,从而绘制含水率与干密度关系曲线,此关系曲线称为压实曲线,如图1所示。在压实曲线上的干密度的峰值,称为最大干密度ρdmax;与之相对应的含

粗集料表观密度试验

粗集料表观密度试验(网篮法) 1 目的与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各种粗集料的表观相对密 度和表观密度。 2 仪具与材料 (1)天平或浸水天平:称量应满足试样数量称量要求,感量不大于最大称量的0.05%。 (2)吊篮:耐锈蚀材料制成,直径和高度为1 50mm左右,四周及底部用1~2mm的筛网编制或具有密集的孔眼。 (3)溢流水槽:在称重水中质量时能保持水面高度一定。 (4) 烘箱:能控温在105℃±5℃。 (5)温度计。 (6)标准筛 (7)其它:盛水容器(如搪瓷盘)、刷子、毛巾等。 3 试验准备 将试样用标准筛过筛除去其中的细集料,对较粗的粗集料可用4.75mm筛过筛,对2.36

-4.75mm集料,或者混在4.75mm以下石屑中的粗集料,则用

2.36mm标准筛过筛,用四分法或分料器法缩分至要求的质量,分两份备用。对沥青路面用粗集料,应对不同规格的集料分别测定,不得混杂,所取的每一份集料试样应基本上保持原有的级配。在测定2.36-4.75mm粗集料时,试验过程中应特别小心,不得私丢失集料。 2、经缩分后供测定密度和吸水率的粗集 料应符合表1-2的规定。 3、将每一份集料试样浸泡在水中,并适当搅拌,仔细洗去附在集料表面的尘土和石粉,以多次漂洗至水完全清澈为止。清洗过程中不得散失集料颗粒。 4 试验步骤

4.1 取试样一份装入干净的搪次盘中,注入洁净的水,水面至少应高出试样50mm,轻轻搅动石料,使附着石料上的气泡逸出。在室温下保持浸水24h。 2、将吊篮挂在天平的吊钩上,浸入溢流水槽中,向溢流水槽中注水,水面高度至水槽的溢流孔为止,将天平调零。吊篮的筛网应保证集料不会通过筛孔流失,对2.36-4.75mm集料粗集料应更换小孔筛网,或在网篮中加放入一个浅盘。 3、调节水温在世界上5-25℃范围内。将试样移入吊篮中。溢流水槽中的水面高度由水槽的溢流孔控制,维持不变,称取集料的水中质量(m w)。 4、提起吊篮,稍稍滴水后,较粗的粗集料可以直接将粗集料倒在拧干的湿毛巾上。将较细的粗集料(2.36-4.75mm)试样连同浅盘一起取出,稍稍倾斜搪瓷盘,仔细倒出余水,将粗集料侄在拧干的湿毛巾上,用毛巾吸走从集料中漏出的自由水。注意不得有颗粒丢失,或有小颗粒附在吊篮上。再用探拧干的湿毛巾轻轻擦干集料颗粒的表面水,至表面看不到发亮的

沥青密度与相对密度试验完整版

沥青密度与相对密度试 验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沥青密度与相对密度试验 1、目的及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利用比重瓶测定各种沥青材料的密度与相对密度。非特殊要求,本方法宜在试验温度25℃及15℃下测定沥青密度与相对密度。 2、仪具与材料: 2.1比重瓶:玻璃制,瓶塞下部与瓶口须经仔细研磨。瓶塞中间有一个垂直孔,其下部为凹形,以便由孔中排除空气。比重瓶的容积为20mL-30mL,质量不超过40g。 2.2恒温水槽:控温的准确度为0.1℃。 2.3烘箱:200℃,装有温度自动调节器。 2.4天平:感量不大于1mg。 2.5滤筛:0.6mm、2.36mm各一个。 2.6温度计:0℃-50℃,分度为0.1℃。 2.7烧杯:600mL-800mL。 2.8真空干燥器。 2.9洗液:玻璃仪器清洗液,三氯乙烯(分析纯)等。 2.10蒸馏水(或纯净水)。 2.11表面活性剂:洗衣粉(或洗涤灵) 2.12其它:软布、滤纸等。 3、方法与步骤: 3.1?准备工作:

3.1.1?用洗液、水、蒸馏水先后仔细洗涤比重瓶,然后烘干称其质量(m1),准确至1mg。 3.1.2将盛有新煮沸并冷却的蒸馏水的烧杯侵入恒温水槽中保温,在烧杯插入温度计,水的深度必须超过比重瓶顶部40mm以上。 3.1.3?使恒温水槽及烧杯中的蒸馏水达至规定的试验温度±0.1℃。 3.2?比重瓶水值的测定步骤: 3.2.1将比重瓶及瓶塞放入恒温水槽中,烧杯底侵没水中的深度应不少于 100mm,烧杯口露出水面,并用夹具将其固牢。 3.2.2待烧杯中水温在次达至规定温度后并保温30min后,将瓶塞塞入瓶口,使多余的水由瓶塞上的毛细孔中挤出。注意,比重瓶内不得有气泡。 3.2.3?将烧杯从水槽中取出,再从烧杯中取出比重瓶,立即用干净软布将瓶塞顶部擦拭一次,再迅速擦干比重瓶外面的水分,称其质量(m2),准确至1mg。注意瓶塞顶部只能擦拭一次,即使由于膨胀瓶塞上有小水滴也不能再擦拭。 3.2.4?以m2-m1最为试验温度时比重瓶的水值。 注:比重瓶的水值应经常校正,一般每年至少进行一次。 3.3?液体沥青试样的试验步骤: 3.3.1将试样过筛(0.6mm)后注入干燥比重瓶中至满,注意不要混入气泡。 3.3.2?将盛有试样的比重瓶及瓶塞移入恒温水槽(测定温度±0.1℃)内盛有水的烧杯中,谁买呢应在瓶口下约40mm。注意勿使水侵入瓶内。

确定土壤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的试验方法

重庆科技学院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外文译文 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土木工程2012-03 学生姓名潘星俊 学号2012444094

译文要求 1.外文翻译必须使用签字笔,手工工整书写,或用A4纸打印。 2.所选的原文不少于10000印刷字符,其内容必须与课题或专业方向紧密相关, 由指导教师提供,并注明详细出处。 3.外文翻译书文本后附原文(或复印件)。

出处:土木工程学报(2015)19(7):2061-2066 版权?2015韩国土木工程师协会 DOI 10.1007/s12205-015-0163-0 确定土壤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 度的试验方法 X iao-Chuan Ren*, Yuan-Ming Lai**, Fan-Yu Zhang***, and Kai Hu**** 2014年4月2日收到/2014年6月18日修订/2014年11月11日接受/2015年1月12日在线出版 ·········································································································································································· 摘要 基于物理参数对土的压缩模量进行研究,得出一种能准确确定少量土样土壤最佳含水量的及相应的最大干密度的方法。力压缩模量曲线上的压缩模量峰值被用来确定最佳含水量及最大干密度。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了验证,通过使用四种不同类型的土壤:西藏青海粘土,二氧化硅粘土,兰州黄土,西藏青海沙土。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的压实方法,新方法可以准确测定各类型土壤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此外,对于某些含水量,当土壤的压实度是最大时,粘土和二氧化硅粘土达到理论饱和状态,而砂土和黄土则未达到。 关键词:最佳含水量,最大干密度,压缩模量,粘土,黄土,砂土,改良土 ··········································································································································································1.引言 在施工过程中的许多情况下,将土壤压实到其最大干密度是必要的。压实是指土壤中的孔隙空间减少,其密度增加所造成的土壤颗粒重排对抵抗力的压实能量。在压实过程中,土壤密度的变化取决于土壤颗粒之间的空隙空间的直接压缩,以及从运动中产生的土壤颗粒的位置和方向的空隙空间的减少。水在这个过程中起着润滑剂的作用,当土壤颗粒之间的空隙被水填充时,即为最佳密度。因此,最佳的含水量对应于足够支持滑动运动的土壤颗粒的水膜所需的最小量的水。对于特定的水含量,压缩土壤以达最大的理论密度意味着通过从土壤中的空隙排出所有的气体,从而达到饱和。理论上达到的最大压实曲线,也被称为饱和曲线,通过连接不同的水分含量对应得土壤饱和的相应干密度。一些研究者(Hilf, 1956; Ring et al., 1962; Ramiah etal., 1970; Wang and Huang, 1984)已有了获得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的各种方法的讨论。然而,在一个给定的压实工作的前提下压实试验方法已被采纳为标准用以确定最佳的水分含量和相应的最大干密度(ASTM D698, 2012; ASTM D1557, 2012)。确定土壤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的重要因素是压实作业的识别。毫无疑问,每一种类型的土壤反应不同的压实工作,这使得不同类型的土壤在使用相同的压实工作和现有的规范情况下,不可能获得水含量和最大干密度。基于Boutwell (1961)的想法,Blotz et al. (1998)研究了压实工作与

实验一:细集料的表观密度试验

实验一:细集料的表观密度试验 一、实验目的 用容量瓶法测定细集料(天然砂、石屑、机制砂)在23℃时对水的表观相对密度和表观密度。本方法适用于含有少量大于2.36㎜部分的细集料。 二、试验原理 表观密度(视密度)是指在规定条件(105℃±5℃烘干至恒重下),单位体积(含材料的实体矿物成分及闭口孔隙体积)物质颗粒的干质量。表观密度以ρ表示。 n s s V V m += ρ 式中,ρ ——细集料的表观密度(g /㎝3); s m ——矿质实体质量(g); s V ——矿质实体体积(㎝3); n V ——矿质实体闭口孔隙体积(㎝3)。 三、预习要求 1、理解表观密度概念,了解试验原理。 2、了解试验仪器的用法,掌握细集料的表观密度试验方法。 四、实验仪器 1、天平:称量1㎏,感量不大于1g 。 2、容量瓶:500mL 。 3、烘箱:能控温在105℃±5℃。 4、烧杯:500mL 。 5、洁净水。 6、其它:干燥器、浅盘、铝制料勺、温度汁等。

五、实验内容 1、将缩分至650g 左右的试样在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并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分成两份备用。 2、称取烘干的试样约300g(m 0),装入盛有半瓶洁净水的容量瓶中。 3、摇转容量瓶,使试样在已保温至23℃±1.7℃的水中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塞紧瓶塞,在恒温条件下静置24h 左右,然后用滴管添水,使水面与瓶颈刻度线平齐,再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 2)。 4、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将瓶的内外表面洗净,再向瓶内注入同样温度的洁净水(温差不超过2℃)至瓶颈刻度线,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 1)。 5、计算 细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按式(1-1)计算至小数点后3位。 γa = 012 m m m m +- (1-1) 式中:γa ——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无量纲; m 0——集料的烘干质量(g); m 1——水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 m 2——试样、水、瓶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 表观密度(1-2)计算,精确至小数点后3位。 ρa =γa ?ρT 或 ρa =(γa -αT )?ρΩ (1-2) 式中:ρa ——细集料的表观密度(g /㎝3); ρΩ——水在4℃时的密度(g /㎝3); αT ——试验时的水温对水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按表1-1取用; ρT ——试验温度T 时水的密度(g /㎝3),按附录表1-1取用。

试验六 砂的相对密度试验

试验六:砂的相对密度试验 一、概述 相对密度是砂土处于最松状态的孔隙比与天然状态孔隙比之差和最松状态的孔隙比与最紧密状态的孔隙比之差的比值。 相对密度是砂性土紧密程度的指标,对于建筑物和地基的稳定性,特别是在抗震稳定性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密实的砂,具有较高的抗剪强度及较低的压缩性,在震动情况下液化的可能性小;而松散的砂,其稳定性差,压缩性高,对于饱和的砂土,在震动情况下,还容易产生液化。 砂土的密实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可用其孔隙比来反映,但砂土的密实程度并不单独取决于孔隙比,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土的颗粒级配。颗粒级配不同的砂土即使具有相同的孔隙比,但由于土的颗粒大小的不同,颗粒排列不同,所处的密实状态也会不同。为了同时考虑孔隙比和颗粒级配的影响,引入砂土相对密度的概念来反映砂土的密度。 二、试验方法及原理 砂的相对密度涉及到砂土的最大孔隙比、最小孔隙比及天然孔隙比,砂的相对密度试验就是进行砂的最大孔隙比(或最小干密度)试验和最小孔隙比(或最大干密度)试验,适用于粒径不大于5mm,且粒径2~5mm的试样质量不大于试样总质量15%的土。 (一)砂的最大孔隙比(最小干密度)试验 图6-1 漏斗与拂平器 1.仪器设备 (1)500ml量筒及内径600mm的1000ml量筒; (2)颈管的内径为1.2cm的长颈漏斗,颈口应磨平; (3)直径1.5cm的锥形塞,并焊接在铁杆上,如图6-1 所示; (4)砂面拂平器,如图4-14所示; (5)橡皮板; (6)称量1000g、最小分度值1g的天平。 2.操作步骤 (1) 漏斗法 ①称取代表性的烘干或充分风干试样1.5kg,用手搓揉或用圆木在橡皮板上碾散,并拌和均匀。

实验一 密度、表观密度的测定

实验一密度、表观密度的测定试验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掌握材料密度和表观密度的测定方法。 二、方法原理 水泥密度:表示水泥单位体积的质量,水泥密度的单位是g / c m3 。 将水泥倒入装有一定量液体介质的李氏瓶内,并使液体介质充分地浸透水泥颗粒。根据阿基米德定律,水泥的体积等于它所排开的液体体积,从而算出水泥单位体积的质量即为密度,为使测定的水泥不产生水化反应,液体介质采用无水煤油。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水硬性水泥的密度,也适用于测定采用本方法的其他粉状或颗粒状物料的密度。 材料的表观密度 是指材料在自然 状态下单位体积( V)的干质量(m)。 通过该实验,主要掌握常用建筑材料表观 密度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三、仪器 1、李氏比重瓶(如图1) 李氏比重瓶容积为220-250cm3 ,带 有长18-20cm、直径约1cm 的细颈,下面 有鼓形扩大颈,颈部有体积刻度,颈部为 喇叭形漏斗并有玻璃磨口塞。 2、恒温水槽或其它保持恒温的盛水 玻璃容器:恒温容器温度波动应能维持在 ±0.5 ℃。 四、操作步骤 (一)、密度测定 1、将水泥试样在110±5℃烘箱中烘 干1h,取出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2、洗净比重瓶并烘干,将无水煤油

注入比重瓶内至零点刻度线(以弯月面下弧为准),将比重瓶放入恒温水槽内,使整个刻度部分浸入水中(水温必须控制与比重瓶刻度时的温度相同),恒温0.5h ,记下第一次液面体积读数V1。取出比重瓶,用滤纸将比重瓶内液面上部瓶壁擦干。称取干燥水泥试样60 g(准确至0.01 g ) ,用小勺慢慢装入比重瓶内,防止堵塞,将比重瓶绕竖轴摇动几次,排除气泡,盖上瓶塞后放入恒温水槽内,在相同温度下恒温0.5h ,记下第二次液面的体积刻度V2。计算如下式: () ρ=m/V-V 21 式中:ρ-水泥密度,g / cm3 ; V1-装入水泥试样前比重瓶内液面读数,cm3 ; V2―装入水泥试样后比重瓶内液面读数,cm3 ; m-装入比重瓶的水泥质量,g 。 (二)表观密度测定 1、对几何形状规则的六面体或圆柱体试样(如粘土砖、规整的石块等),首先用游标卡尺测量出试件的尺寸,并计算出其体积V0; 2、再将该试样在105~110℃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然后在干燥器中冷却到室温,用天平称量其质量m,则试样的表观密度 ρ=m/V; 00 五、操作注意事项: l、比重瓶在使用时必须刷净烘干。 2、从恒温水槽中取出比重瓶后,要用滤纸卷成筒将比重瓶内零点以上的没有煤油的部分仔细擦净。 3、水泥、无水煤油的温度要尽可能一致。 4、水泥装入比重瓶时要仔细,防止水泥粘附在上部的细颈壁上。 5、摇动比重瓶时,注意勿使无水煤油溅出瓶外,或溅粘在液面上部瓶壁上。 6、水泥密度值以两次试验结果的平均值为准,精确至0.01 g/ cm3,两次试验结果误差不得超过0.02g/ cm3 表1水泥密度测定记录

液体的相对密度测定法

液体的相对密度测定法 相对密度系指在相同的温度、压力条件下,某物质的密度与水的密度之比。除另有规定外,温度为20℃。 纯物质的相对密度在特定的条件下为不变的常数。但如物质的纯度不够,则其相对密度的测定值会随着纯度的变化而改变。因此,测定药品的相对密度,可用以检查药品的纯杂程度。 液体药品的相对密度,一般用比重瓶(如图1或图2)测定;测定易挥发液体的相对密度,可用韦氏比重秤(图3)。 用比重瓶测定时的环境(指比重瓶和天平的放置环境)温度应略低于20℃或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温度。 1.比重瓶法 (1)取洁净、干燥并精密称定重量的比重瓶(如图1),装满供试品(温度应低于20℃或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温度)后,装上温度计(瓶中应无气泡),置20℃(或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温度)的水浴中放置若干分钟,使内容物的温度达到20℃(或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温度),用滤纸除去溢出侧管的液体,立即盖上罩。然后将比重瓶自水浴中取出,再用滤纸将比重瓶的外面擦净,精密称定,减去比重瓶的重量,求得供试品的重量后,将供试品倾去,洗净比重瓶,装满新沸过的冷水,再照上法测得同一温度时水的重量,按下式计算,即得。 水重量 供试品重量供试品的相对密度=2020r 9982.0r r 2020204?=供试品的相对密度 g/mL r C 2020420=?ρ时的密度供试品 (2)取洁净、干燥并精密称定重量的比重瓶(如图2),装满供试品(温度应低于20℃或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温度)后,插入中心有毛细孔的瓶塞,用滤纸将从塞孔溢出的液体擦干,置20℃(或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温度)恒温水浴中,放置若干分钟,随着供试液温度的上升,过多的液体将不断从塞孔溢出,随时用滤纸将瓶塞顶端擦干,待液体不再由塞孔溢出,迅即将比重瓶自水浴中取出,照上述 (1)法,自“再用滤纸将比重瓶的外面擦净”起,依法测定,即得。 2.韦氏比重秤法 取20℃时相对密度为1的韦氏比重秤(图3),用新沸过的冷水将所附玻璃圆筒装至八分满,置20℃(或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温度)的水浴中,搅动玻璃圆筒内的水,调节温度至20℃(或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温度),将悬于秤端的玻璃锤浸入圆筒内的水中,秤臂右端悬挂游码于1.0000处,调节秤臂左端平衡用的螺旋使平衡,然后将玻璃圆筒内的水倾去,拭干,装入供试液至相同的高度,并用同法调节温度后,再把拭干的玻璃锤浸入供试液中,调节秤臂上游码的数量与位置使平衡,读取数值,即得供试品的相对密度。如该比重秤系在4℃时相对密度为1,则用水校准时游码应悬挂于0.9982处,并应将在20℃测得的供试品相对密度除以0.9982。

粗粒土和巨粒土最大干密度试验(振动台法)

1.总则 1.1.本细则采用振动台法测定无粘性自由排水粗粒土和巨粒土(包括堆石料)的最大干密 度。 1.2.本细则适用于通过0.075mm标准筛的干颗粒质量百分数不大于15%的无黏性自由排水 粗粒土和巨粒土。 1.3.本细则对于最大粒径大于60mm的巨粒土,因受试筒允许最大粒径的限制,宜按规定 处理。 2.仪具与材料 2.1振动台:固定于混凝土基础上;振动台面尺寸至少550mm×550mm,且具有足够的刚度。 振动台最大负荷应满足试筒、套筒、试样、加重底板及加重块等质量的要求,不宜小于200kg;其频率20~60Hz可调,双振幅0~2mm可调。 2.2 试筒:圆柱形金属筒,按表1.1规定选用。试筒容积宜用灌水法每年标定一次。 2.3套筒:内径与试筒(见表1.1)配套一致,且与试筒紧密固定后内壁成直线连接。 2.4加重底板:底板为13mm厚的钢板,其直径略小于相应试筒内径,中心应有φ15mm未 穿通的提吊螺孔。 2.5加重块:对于相应采用的试筒,加重块及其加重底板在试样表面产生的静压力应为 18kPa。 2.6百分表及表架:百分表量程至少50mm以上,分度值为0.025mm。表架支杆应能插入试 筒导向瓦套孔中,并使百分表表头杆中心线与试筒中心线或内壁面平行。 2.7台秤:应具有足够测定试筒及试样总质量的量程,且达到所测定土质量0.1%的精度。所 用台秤,对于φ280mm试筒,量程至少50kg,感量6g;对于φ152mm试筒,量程至少30kg,感量2g。 2.8起吊机:起重量至少180kg。

2.9标准筛:60mm 、40mm 、20mm 、10mm 、5mm 、2mm 、0.075mm 。 2.10其他工具:如加重底板提手、烘箱、金属盘、小铲、大勺及漏斗、橡皮锤、秒表、直 钢尺、试筒布套等。 试样质量及仪器尺寸(表1.1) 3.试样 3.1采集代表性试料,妥善贮存备用。 3.2 采用标准筛分法(T0115-2007)测定各粒组的颗粒百分数。 3.3 对于粒径大于60mm 的巨粒土,因受试筒允许最大粒径的限制,应按相似级配法制备 缩小粒径的系列模型试料。相似级配法粒径及级配按以下公式计算。 相似级配模型试料粒径: r M D d 式中:D ——原型试料级配某粒径,mm ; d ——原型试料级配某粒径缩小后的粒径,即模型试料相应粒径,mm ;

相对密度测定法

相对密度测定法 相对密度系指在相同的温度、压力条件下,某物质的密度与水的密度之比。除另有规定外,温度为20℃。 纯物质的相对密度在特定的条件下为不变的常数。但如物质的纯度不够,则其相对密度的测定值会随着纯度的变化而改变。因此,测定药品的相对密度,可用以检査药品的纯杂程度。 液体药品的相对密度,一般用比重瓶(图1)测定;测定易挥发液体的相对密度,可用韦氏比重秤(图2)。 用比重瓶测定时的环境(指比重瓶和天平的放置环境)温度应略低于20℃或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温度。 1.比重瓶法 (1)取洁净、干燥并精密称定重量的比重 瓶(图1a),装满供试品(温度应低于20℃或 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温度)后,装上温度计(瓶 中应无气泡),置20℃(或各品种项下规定的 温度)的水浴中放置若干分钟,使内容物的温 度达到20℃(或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温度),用 滤纸除去溢出侧管的液体,立即盖上罩。然后 将比重瓶自水浴中取出,再用滤纸将比重瓶的 外面擦净,精密称定,减去比重瓶的重量,求 得供试品的重量后,将供试品倾去,洗净比重 瓶,装满新沸过的冷水,再照上法测得同一温 度时水的重量,按下式计算,即得。 水重量 供试品重量供试品相对密度= (2)取洁净、干燥并精密称定重量的比重瓶(图1b),装满供试品(温度应低于20℃或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温度)后,插入中心有毛细孔的瓶塞,用滤纸将从塞孔溢出的液体擦干,置20K 或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温度)恒温水浴中,放置若干分钟,随着供试液温度的上升,过多的液体将不断从塞孔溢出,随时用滤纸将瓶塞顶端擦干,待液体不再由塞孔溢出,迅即将比重瓶自水浴中取出,照上述(1)法,自“再用滤纸将比重瓶的外面擦净”起,依法测定,即得。 2.韦氏比重秤法

相对密度测定法试验操作规程(2015版药典)

目 的:建立一个相对密度测定法试验操作规程,保证此项工作能顺利进行。 范 围:原、辅料检验。 责 任:检验员、QA 监控员、化验室主任、质保科科长、质量部负责人。 内 容: 相对密度系指在相同的温度、压力条件下,某物质的密度与水的密度之比。除另有规定外,温度为20℃。 纯物质的相对密度在特定的条件下为不变的常数。但如物质的纯度不够,则其相对密度的测定值会随着纯度的变化而改变。因此,测定药品的相对密度,可用以检查药品的纯杂程度。 液体药品的相对密度,一般用比重瓶进行测定;测定易挥发液体的相对密度时,可用韦氏比重秤。 用比重瓶测定时的环境(指比重瓶和天平的放置环境)温度应略低于20℃或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温度。 1.比重瓶法 1.1取洁净、干燥并精密称定重量的比重瓶,装满供试品(温度应低于20℃或各药品项下规定的温度)后,装上温度计(瓶中应无气泡),置20℃(或各药品项下规定的温度)的水浴中放置若干分钟,使内容物的温度达到20℃(或各药品项下规定的温度),用滤纸除去溢出侧管的液体,立即盖上罩。然后将比重瓶自水浴中取出,再用滤纸将比重瓶的外面擦净,精密称定,减去比重瓶的重量,求得供试品的重量后,将供试品倾去,洗净比重瓶,装满新沸过的冷水,再照上法测得同一温度时水的重量,按下式计算,即得。 水重量 供试品重量供试品的相对密度 1.2取洁净、干燥并精密称定重量的比重瓶,装满供试品(温度应低于20℃或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温度)后,插入中心有毛细孔的瓶塞,用滤纸将从塞孔溢出的液体擦干,置20℃(或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温度)恒温水浴中,放置若干分钟,随着供试液温度的上升,过多的液体将不断从塞孔溢出,随时用滤纸将瓶塞顶端擦干,待液体不再由塞孔溢出,迅即将比重瓶自水浴中取出,照上述 (1)法,自“再用滤纸将比重瓶的外面擦净”起,依法测定,即得。 2.韦氏比重秤法

砂的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实验报告

实验4.3 砂的表观密度和堆积密度试验【关闭窗口】 (1) 仪器设备: 鼓风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天平:称量10 kg,感量1 g; 容量筒:圆柱形金属筒,内径108 mm,净高109 mm,壁厚2 mm,筒底厚约5 mm,容积为1L; 方孔筛:孔径为4.75 mm的筛一只; 垫棒:直径10 mm,长500 mm的圆钢; 直尺、漏斗或料勺、搪瓷盘、毛刷等。 (2) 试样制备: 试样制备可参照前述的取样与处理方法 (3) 实验步骤 ①用搪瓷盘装取试样约3L,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4.75mm的颗粒,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②松散堆积密度:取试样一份,用漏斗或料勺从容量筒中心上方50 mm处徐徐倒入,让试样以自由落体落下,当容量筒上部试样呈堆体,且容量筒四周溢满时,即停止加料。然后用直尺沿筒口中心线向两边刮平(试验过程应防止触动容量筒),称出试样和容量筒的总质量,精确至1 g。 ③紧密堆积密度:取试样一份分两次装入容量筒。装完第一层后,在筒底垫放一根直径为10 mm的圆钢,将筒按住,左右交替击地面各25次。然后装入第二层,第二层装满后用同样的方法颠实(但筒底所垫钢筋的方向与第一层时的方向垂直)后,再加试样直至超过筒口,然后用直尺沿筒口中心向两边刮平,称出试样和容量筒的总质量,精确至1g。 (4) 结果计算与评定 ①砂的表观密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 kg/m3: 式中ρ2——表观密度,kg/m3; ρ水——水的密度,1 000 kg/m3; G0——烘干试样的质量,g; G1——试样,水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 G2——水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 表观密度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0 kg/m3;如两次试验结果之差大于 20 kg/m3,须重新试验。 ②松散或紧密堆积密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 kg/m3: 式中ρ1——松散堆积密度或紧密堆积密度,kg/m3; G1——容量筒和试样总质量,g; G2——容量筒质量,g; V——容量筒的容积,L。 堆积密度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0kg/m3。 ③空隙率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 式中V0——空隙率,%;

GB-T 1463-2005 纤维增强塑料密度和相对密度试验方法

GB/T1463-2005纤维增强塑料密度和相对密度试验方法 类别: 纤维增强塑料颁布单位: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实施日期:1989/6/1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采用浮力法及几何法测定纤维增强塑料密度和相对密度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纤维增强塑料板状、棒状、管状和模压试样的密度与相对密度的测定。它包括浮力法和几何法两种试验方法,可按材料特点及有关各方的协议选用。 2原理 2.1浮力法—根据阿基米德原理,以浮力来计算试样体积。该法适用吸水性不强的材料。 2.2几何法—以规则几何体作试样,用测量的试样尺寸计算试样体积。该法适用于吸水性强的材料。 注: 吸水性不强的材料系指不因吸水而影响浮力测量精度的材料。 3引用标准 GB 1446纤维增强塑料性能试验方法总则 4术语 4.1密度: 单位体积材料在t℃时的质量称为t℃时的密度,符号为pt,单位为g/cm3。t 通常指标准实验室温度23℃。

4.2相对密度: 一定体积材料的质量与同温度等体积的参比物质量量之比,符号为dtt。相对密度也可定义为一种物质与同样条件下参比物的密度之比。 5设备 5.1浮力法 5.1.1天平: 感量 0.1mg。 5.1.2容器: 烧杯或其他大口容器。 5.1.3容器支架。 5.1.4金属丝: 直径小平 0.125mm,长度适当。 5.2几何法 5.2.1天平: 感量1 mg。 5.2.2游标卡尺: 精度 0.02mm。 6试样

试样数量为5个。 6.1浮力法 试样表面应光滑,尺寸适中,使试样不与容器壁接触,通常试样质量为1~5g。 6.2几何法 试样应为规则的几何体,其任一方向的尺寸不得小于4mm,试样体积必须大于10m3。 7试验步骤 7.1浮力法 7.1.1试样状态调节按GB 1446第3章规定。 7.1.2分别称量试样和金属丝的质量,准确到 0.1mg。 7.1.3将由该金属丝悬挂着的试样全部浸入到容器内蒸馏水中,容器内水的温度应为23± 0.5℃。用一根细金属丝尽快地除去粘附在试样上的气泡。称量水中试样质量,准确到 0.1mg。 7.2几何法 7.2.1同 7.1.1。 7.2.2称量试样质量,准确到1 mg。 7.2.3在试样每一特征方向均布的三点上,测量试样尺寸,准确到

水泥混凝土表观密度试验作业指导书

水泥混凝土表观密度试验作业指导书 1.依据标准:《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 2.试验目的及适用范围: 2.1目的:测定水泥混凝土拌合物表观密度。 2.2适用范围:测定水泥混凝土拌合物捣实后的密度,以备修正、核实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计算中的材料用量。当已知所用原材料密度时,还可以算出拌合物近似含气量。 3.试验环境: 进入试验室内检查温湿度仪,在试验记录中注明试验时室内温湿度。 4.试验准备: 4.1试验仪器 4.1试样准备:满足试验要求的混凝土拌合物。

5.试验步骤: 具体试验步骤依据《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T0525-2005方法进行试验。 6.试验结果整理: 6.1混凝土表观密度计算式: ρh=(m2-m1)/Vⅹ1000 ρh—拌合物表观密度(kg/m3); m1—试样筒质量(kg); m2—捣实或振实后混凝土和试样筒总质量(kg); V—试样筒容积(L)。 6.2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精确到10kg/m3,试样不得重复。 7.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内容:○1.要求检测的项目名称、执行标准;○2.原材料的品种、规格和产地;○3.仪器设备名称、型号及编号;○4试验日期及时间○5.环境温度和湿度;○6表观密度;○7.搅拌方式○8其他试验项目及信息。 8.试验注意事项: 8.1对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不大于31.5mm的拌合物采用5L 的试样筒,对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大于31.5mm的混凝土拌合物采用的试样筒,其内径与高度均应大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4倍。

8.2 试验前用湿布将集料筒内外擦拭干净。 8.3对坍落度不小于70mm混凝土,宜采用人工捣实,对于5L的试样筒,分两层装入,每层插捣25次,对于大于5L 的试样筒,每层装入的混凝土高度不大于100mm,插捣次数不小于12次/10000mm2。 8.4 对坍落度小于70mm混凝土,宜采用振动台振实。振动至水泥混凝土拌合物表面出现水泥浆且无气泡出现为止。

土力学实验一__相对密度

实验一 相对密度、密度、含水量测定 A 、实验目的 测定土的相对密度、密度和含水量,以了解土的疏密、干湿状态和含水情供计算土的其它物理指标和设计以及控制施工质量之用。 B 、实验要求 1、由实验室提供一份扰动土样,要求学生测定该上样的含水量、密度和该土 的相对密度; 2、根据实验结果要求学生确定该土的孔隙比(e )、孔隙率(n )、饱和度(r S )、干土密度(d ρ)及饱和土密度(sat ρ)等物理指标; 3、参观原状土样。 C 、实验方法 一、相对密度实验(又称比重实验) 土粒的相对密度是土在100℃—105℃下烘至恒重时土粒的密度与同体积4℃时纯水密度的比值。 (一)实验目的 测定土的相对密度(比重),为计算土的孔隙比、饱和度以及为其它土的物理力学实验(如颗粒分析的比重计法实验、压缩实验等)提供必需的数据。 (二)实验方法 相对密度实验的方法取决于试样的粒度大小和土中是否含有水溶盐,如果水中不含水溶盐时,可采用比重瓶和纯水煮沸排气法。土中含有水溶盐时,要用比重瓶和中性液体真空排气法。粒径都大于5mm 时则可采用缸吸筒法或体积排水法。本实验采用比重瓶和纯水煮沸排气法。 (三)仪器设备

1、比重瓶:容量100毫升: 2、天平:称量200克,感量0.001克; 3、恒量水槽:灵敏度±1℃; 4、电热砂浴(或可调电热器); 5、孔径5mm 土样筛、烘箱、研钵、漏斗、盛土器、纯水、蒸馏水发生器等。 (四)实验步骤 1、试样制备 将风干或烘干之试样约100克放在研钵中研碎,使全部通过孔径为5mm 的筛,如试样中不含大于5mm 的土粒,则不要过筛。将已筛过的试样在100℃—105℃下恒重后放入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备用。(此项工作由实验室工作人员负责完成) 2、将烘干土约15克,用漏斗装入烘干了的比重瓶内并称其质量,得瓶加上的质量m l ,准确至O.001克。 3、将已装入干土的比重瓶注纯水至瓶的一半处。 4、摇动比重瓶,使土粒初步分散,然后将比重瓶放在电热砂浴上煮沸(注意将瓶塞取下)。煮沸时要注意调节砂浴温度,避免瓶内悬液溅出。煮沸时间从开始沸腾时算起,砂土和粉土不小于30分钟,粉质粘土和粘土不小于1小时。本次实验因时间关系,煮沸时间由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5、将比重瓶从砂浴上取下,注入纯水至近满,然后放比重瓶于恒温水槽内,待瓶内悬液温度稳定后(与水槽内的水温相同),测记水温(T),准确至0.5℃(注:本实验室槽内水温控制在20℃)。 6、轻轻插上瓶塞,使多余水分从瓶塞的毛细管上溢出(溢出的水必须是不含土粒的清水)。取出比重瓶,擦干比重瓶外部水分,称瓶加水加土的总质量(4m )准确至0.001克。 (五)计算 按下式计算相对密度: C w wT m m m m ds ??-+= 44300ρρ

电动相对密度仪使用说明书

SD-1电动相对密度仪使用说明书 一、概述 SD-1电动相对密度仪用于测定砂的相对密度,主要由机身、控制面板、传动机构、量筒、振动锤等零部件组成。 好仪器,好资料,尽在沧州建仪(https://www.doczj.com/doc/031187207.html,)。欢迎查询。 打造中国建仪销售第一品牌,树立沧州产品全新形象 二、电动相对密度仪主要技术参数:。 1、金属容器250ml,内径5㎝,高12.7㎝,附护筒 2、击锤:锤质量1.25㎏,落高15㎝,锤直径5㎝、32次/min 3、振动锤:各155次/min 4、定时范围:0-15min 5、功率:120W 6、电源:220V、50Hz 三、安装调试方法 1、开箱后,按装箱单内容核对清单。 2、将仪器放置于平整的水泥地面上,检查定位板是否松动,如松动,用扳手拧紧。提起锺杆,在试样筒中放入木垫块,放下锺杆。 3、插上电源,按下仪器右侧面电源开关,将定时器定时在1--2分钟上,按下启动开关,仪器开始运行。 四、电动相对密度仪使用说明: 1、插上电源,打开仪器右侧面电源开关。 2、提起击杆,直至固定销插入击杆,保证击杆不会下落。这时拧松金属容器两边的锁紧螺钉,抽出金属容器,按规范要求,装入土样。将容器推入定位板中,并拧紧锁紧螺钉。然后一手扶住击杆一手拉出固定插销慢慢放下击杆。 3、打开启动开关,仪器即进入待工作状态。 4、转动定时器至所需时间位置,仪器即开始工作。 5、试验结束,按《土工试验规程》(SL237--99)《相对密度试验》(SL237--010-99)方法进行测算。 6、击实完成后,将锺头放下,拧松锁紧螺钉,将金属容器及护筒抽出。 7、试验结束后,清扫仪器上剩土,关电源开关,取下电源插头,罩上防尘罩。 五、电动相对密度仪注意事项: 1、仪器必须安装平稳,且周围环境干燥。 2、仪器机壳必须可靠接地,电源电压为:220,50HZ.

相对密度测定法

相对密度测定法 1 简述 1.1 相对密度系指在相同的温度、压力条件下,某物质的密度与参考物质(水) 的密度之比。通常用d t t 表示,除另有规定外,均指20℃时的此值,即d 20 20,。 1.2 组成一定的药品具有一定的相对密度,当其组分或纯度变更,相对密度亦随之改变;因此,测定相对密度,可以鉴别或检查药品的纯杂程度。 1.3 相对密度测定法有二种,即比重瓶法和韦氏比重秤法。一般用比重瓶法,采用此法时的环境(指比重瓶和天平的放置环境)温度应略低于20℃,或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温度。测定易挥发液体的相对密度时,宜采用韦氏比重秤法。 2 仪器与用具 2.1 比重瓶 常用规格有容量为5、10、25或50m1的比重瓶或附温度计的比重瓶(见《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601附图)。测定使用的比重瓶必须洁净、干燥。 2.2 韦氏比重秤 由玻璃锤、横梁、支柱、砝码与玻璃筒等五部分构成(见《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601附图)。根据玻璃锤体积大小,分为20℃时相对密度为1和4℃时相对密度为1的韦氏比重秤。 2.3 恒温水浴。 3 试药和试液 水应为新沸过的冷却纯化水。 4 操作方法 4.1 比重瓶法 4.1.1 比重瓶重量的称定 将比重瓶洗净并干燥,称定其重量,准确至毫克mg 数。 4.1.2 供试品重量的测定 取上述已称定重量的比重瓶,装满供试品(温度应低 于20℃或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温度)后,插入中心有毛细孔的瓶塞,用滤纸将从塞孔溢出的液体擦干,置20℃ (或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温度)的恒温水浴中,放置若干分钟,随着供试液温度的上升,过多的液体不断从塞孔溢出,随时用滤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