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鉴定学 第2章

中药鉴定学 第2章

中药鉴定学 第2章
中药鉴定学 第2章

第二章中药鉴定学发展简史

一、最佳选择题

1、明代对药学发展贡献最大的本草著作是

A.《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B.《本草纲目》

C.《神农本草经》

D.《新修本草》

E.《本草拾遗》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草纲目》是明代对药学贡献最大的本草著作。

【该题针对“鉴定学发展简史”知识点进行考核】

2、以下哪部是考证药用植物的重要典籍

A.《植物名实图考》

B.《本草经集注》

C.《本草纲目》

D.《嘉佑本草》

E.《图经本草》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植物名实图考》和《植物名实图考长编》是清代吴其濬溶编撰的,是植物学方面科学价值较高的名著,也是考证药用植物的重要典籍。《植物名实图考》收载植物1714种,对每种植物的形态、产地、性味、用途叙述颇详,并附有较精确的插图,其中很多植物均经著者亲自采访、观察,并重视其药用价值;《植物名实图考长编》一书摘录了大量古代文献资料,载有植物838种,给近代药用植物的考证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史料。

【该题针对“鉴定学发展简史”知识点进行考核】

3、以下本草中收集藏药最多的是

A.《海药本草》

B.《证类本草》

C.《本草纲目》

D.《本草蒙筌》

E.《晶珠本草》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晶珠本草》为清代德玛尔?旦增彭措编撰,共载西藏东部、青海、四川西部的药材2294种。叙述了每种药的来源、生长环境、性味和功效等,是历代收集藏药最多的典籍。

【该题针对“鉴定学发展简史”知识点进行考核】

4、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A.《诗经》

B.《神农本草经》

C.《新修本草》

D.《证类本草》

E.《本草纲目》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鉴定学发展简史”知识点进行考核】

5、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A.《诗经》

B.《神农本草经》

C.《新修本草》

D.《证类本草》

E.《本草纲目》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鉴定学发展简史”知识点进行考核】

6、以药物的自然属性分类,为后世依药物性质分类的导源的是

A.《神农本草经》

B.《证类本草》

C.《新修本草》

D.《本草经集注》

E.《本草纲目》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鉴定学发展简史”知识点进行考核】

7、《中国药典》一部规定,用“干燥”表示

A.不宜用较高温度烘干的

B.烘干、晒干、阴干均可的

C.烘干、晒干均不适宜的

D.需短时间干燥的

E.需及时干燥的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干燥:干燥的目的是除去新鲜药材中大量水分,保证药材质量,利于贮藏。凡烘干、晒干、阴干均可的,用“干燥”表示;不宜用较高温度烘干的,则用“晒干”或“低温干燥”表示(一般不超过60℃);烘干、晒干均不适宜的,用“阴干”或“晾干”表示;少数药材需短时间干燥,则用“曝晒”或“及时干燥”表示。

【该题针对“鉴定学发展简史”知识点进行考核】

8、《本草纲目》载药

A.844种

B.365种

C.730种

D.921种

E.1892种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本草纲目》是明代对药学贡献最大的本草著作。李时珍历经30年,编写成52卷,约200万字,载药1892种的巨著。这部著作是我国16世纪以前医药成就的大总结。本书以药物自然属性作为分类基础,为自然分类的先驱。【该题针对“鉴定学发展简史”知识点进行考核】

9、《本草纲目》的作者

A.李勣等

B.陶弘景

C.赵学敏

D.吴其漕

E.李时珍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本草纲目》是明代对药学贡献最大的本草著作。李时珍历经30年,编写成52卷,约200万字,载药1892种的巨著。这部著作是我国16世纪以前医药成就的大总结。本书以药物自然属性作为分类基础,为自然分类的先驱。

【该题针对“鉴定学发展简史”知识点进行考核】

10、《新修本草》载药

A.1746种

B.921种

C.365种

D.850种

E.374种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是唐代李责力、苏敬等集体编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由国家颁布的具有国家药典性质的本草。载药850种,出现了图文鉴定的方法,为后世图文兼备的本草打下了基础。

【该题针对“鉴定学发展简史”知识点进行考核】

11、《新修本草》作者是

A.陶弘景

B.李勣、苏敬等

C.陈藏器等

D.赵学敏等

E.李时珍等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是唐代李勣、苏敬等集体编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由国家颁布的具有国家药典性质的本草。载药850种,出现了图文鉴定的方法,为后世图文兼备的本草打下了基础。

【该题针对“鉴定学发展简史”知识点进行考核】

12、《神农本草经》将收载的药物分为

A.上、中、下三品

B.有毒、无毒两类

C.动物、植物两类

D.草本、木本两类

E.生熟两类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神农本草经》为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著者不详,成书约在西汉时期,它总结了汉代以前的药物知识。载药365种,分上、中、下三品。

【该题针对“鉴定学发展简史”知识点进行考核】

13、《神农本草经》收载药

A.844种

B.365种

C.921种

D.838种

E.1746种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神农本草经》为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著者不详,成书约在西汉时期,它总结了汉代以前的药物知识。载药365种,分上、中、下三品。

【该题针对“鉴定学发展简史”知识点进行考核】二、配伍选择题

1、A.总结了汉代以前的药物学知识

B.宋代本草著作,载药1746种

C.开创了我国本草著作图文对照的先例

D.为清代赵学敏编著的重要本草著作

E.集我国16世纪以前医药学之大成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鉴定学发展简史”知识点进行考核】

<1>、《新修本草》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鉴定学发展简史”知识点进行考核】

<2>、《神农本草经》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鉴定学发展简史”知识点进行考核】

<3>、《证类本草》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鉴定学发展简史”知识点进行考核】

<4>、《本草纲目拾遗》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鉴定学发展简史”知识点进行考核】

2、A.《神农本草经》

B.《新修本草》

C.《证类本草》

D.《本草纲目》

E.《植物名实图考》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鉴定学发展简史”知识点进行考核】

<1>、世界上最早的具有药典性质的本草是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鉴定学发展简史”知识点进行考核】

<2>、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本草是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鉴定学发展简史”知识点进行考核】

<3>、对国内外医药学和生物学科最具影响的本草是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本草的特点。除以配伍选择题出现外,还常以最佳选择题出现。著名本草著作的特点是重点考点之一。

【该题针对“鉴定学发展简史”知识点进行考核】

3、A. 《本草经集注》

B. 《证类本草》

C. 《本草纲目》

D. 《本草纲目拾遗》

E. 《新修本草》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鉴定学发展简史”知识点进行考核】

<1>、陶弘景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草经集注》是梁代陶弘景以《神农本草经》和《名医别录》为基础编撰而成,载药730种。全书以药物的自然属性分类,为后世依药物性质分类的导源。

【该题针对“鉴定学发展简史”知识点进行考核】

<2>、李勣、苏敬等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是唐代李勣、苏敬等集体编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由国

家颁布的具有国家药典性质的本草。载药8 50种,出现了图文鉴定的方法,为后世图文兼备的本草打下了基础。

【该题针对“鉴定学发展简史”知识点进行考核】

<3>、赵学敏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草纲目拾遗》是清代赵学敏编撰的,此书是为了拾遗补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而作,载药921种,其中新增药物716种,如冬虫夏草、西洋参、浙贝母、鸦胆子、银柴胡等均系初次记载,大大丰富了药学内容。

【该题针对“鉴定学发展简史”知识点进行考核】

4、A. 《神农本草经》

B. 《本草经集注》

C. 《本草纲目》

D. 《新修本草》

E. 《证类本草》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鉴定学发展简史”知识点进行考核】

<1>、成书于西汉时期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神农本草经》为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著者不详,成书约在西汉时期,它总结了汉代以前的药物知识。载药365种,分上、中、下三品。

【该题针对“鉴定学发展简史”知识点进行考核】

<2>、成书于宋代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证类本草》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本草。北宋后期唐慎微将《嘉佑补注本草》和《图经本草》校订增补编成。载药1746种,新增药物500余种。

【该题针对“鉴定学发展简史”知识点进行考核】

<3>、成书于梁代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草经集注》是梁代陶弘景以《神农本草经》和《名医别录》为基础编撰而成,载药730种。全书以药物的自然属性分类,为后世依药物性质分类的导源。

【该题针对“鉴定学发展简史”知识点进行考核】5、A.同名异物的药材

B.同物异名的药材

C.唐代的著名本草

D.明代的著名本草

E.粱代的著名本草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鉴定学发展简史”知识点进行考核】

<1>、《新修本草》是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是唐代李责力、苏敬等集体编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由国家颁布的具有国家药典性质的本草。载药850种,出现了图文鉴定的方法,为后世图文兼备的本草打下了基础。

【该题针对“鉴定学发展简史”知识点进行考核】

<2>、《本草经集注》是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本草经集注》是梁代陶弘景以《神农本草经》和《名医别录》为基础编撰而成,载药730种。全书以药物的自然属性分类,为后世依药物性质分类的导源。

【该题针对“鉴定学发展简史”知识点进行考核】

三、多项选择题

1、成书于宋代的本草著作是

A.《本草纲目》

B.《证类本草》

C.《本草纲目拾遗》

D.《图经本草》

E.《新修本草》

【正确答案】:BD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鉴定学发展简史”知识点进行考核】

2、成书于清代的本草著作是

A.《本草纲目》

B.《证类本草》

C.《本草纲目拾遗》

D.《植物名实图考》

E.《晶珠本草》

【正确答案】:CDE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鉴定学发展简史”知识点进行考核】

中药鉴定学的基本概念

第1篇总论 第1章 绪论 第1节 中药鉴定学的基本概念 中药鉴定学(Identificology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是研究中药鉴定方法和质量标准的一门应用学科。它是以传统的中药鉴别经验为基础,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方法和技术,系统地整理和研究中药的来源、品种鉴别特征、质量评价方法、开发和扩大中药资源等方面的知识。 中药(Chinese materia medica)是指在中医药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用于防治疾病和医疗保健的药物(drug),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中药材(Chinese crude drugs)是取自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过简单产地加工的原料药,简称为“药材”,按其来源可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3大类,迄今为止,中药材的总数量已近13 000种。中药材经过净制、切制、炮制,制成符合临床医疗需要的加工品称之为饮片(decoction pieces)。中成药(Chinese patent medicine)是以饮片(或药材)为原料,根据临床处方的要求,采用相应的制备工艺和加工方法,制备成的随时可以应用的剂型。中药饮片(或药材)在临床上应用的形式绝大多数是复方和中成药。据不完全统计,中药的方剂已达100 000余首,已经批准生产的中成药数量为9 300余种。由此可见,对于中药的鉴定,只有把药材、饮片和中成药的鉴定方法与特征联系起来,才能真正达到鉴定的目的。 中药鉴定学记载的内容主要有: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及任务,分类与命名,发展历史,资源概况,采收和加工方法、贮藏方法、鉴定的依据与方法、质量标准要求、代表性中药选论。代表性中药的记载大纲主要包括下列项目:名称、药用历史、来源、生物(或矿物)学特征、产地、采收加工或制法、化学成分、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生物鉴别、性味功能、用法用量等。 第2节 中药鉴定学的任务 中药价值的基本特征是具有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功能,而对其使用价值的评价,主要依赖

中药鉴定学

中药鉴定学 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1.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品质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也是一门研究中药的鉴定方法和质量标准的应用学科) 2.中药包括:中药材、饮片、中成药。 3.中药鉴定学的任务:鉴定中药真伪和优劣;首要任务和基本任务。继承和弘扬祖国药学遗产;历史任务。研究和制定中药的质量标准;战略性任务。保护与开发中药资源;长期任务。 4.中药新资源的开发途径:a. 利用民间药和民间秘方开发新药;b. 从古本草中发掘;c. 根据亲缘关系开发同科属新药源;d. 以有效成分为线索开发新药;e. 药理与临床研究结合开发新药;f. 开发老药新用途;g. 扩大药用部位 第二章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 第三章中药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1.道地药材:是指人们经过长期医疗实践证明,质量好、临床疗效高、传统公认的且来源于特定地域的名优正品药材。 2.中国著名道地药材:东北的人参、鹿茸;浙江的“浙八味”;河南的“四大怀药”;宁夏的枸杞;云南的三七;广西的蛤蚧;四川的黄连;山东的阿胶、金银花;广东的陈皮。人参:长白山区和大、小兴安岭(山参),园参为:吉林、黑龙江、辽宁。三七:广西田阳(田七)、云南文山。三七的支根为筋条,根茎为剪口,余下主根为头子。金银花:河南密县(密银花)、山东。广藿香:广东省广州市的石牌 3.四大怀药:怀地黄、怀山药、怀牛膝、怀菊花。 4.浙八味:浙玄参、浙贝母、浙元胡、浙白术、杭菊花、杭白芍、杭麦冬、温郁金。 5.四大南药:槟榔、砂仁、巴戟天、益智仁。 6.四大藏药:冬虫夏草、炉贝母、雪莲花、西红花。 第五章中药的鉴定 1.中药鉴定的依据:国家药品标准和省级药品标准。 2.国家药品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第一部收载中药材和成方

中药鉴定学教学大纲

中药鉴定学教学大纲 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中药鉴定学是在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近代科学知识和方法,系统地、较全面地进行本门课程的教学工作。以培养学生掌握中药鉴定学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具备对中药真、伪、优、劣的独立分析鉴定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一、基本理论: 1.了解药用植物学有关基础知识; 2.熟悉中药鉴定的意义和任务。 3.掌握鉴定中药的依据和取样的方法。 4.掌握中药的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方法。 5.掌握中药的各类主要成分的理化鉴定方法。 6.掌握大纲中规定要全面、重点讲授的中药,包括来源、植物(动物)形态、性状、显微、主要成分或有效成分、理化鉴别特征,了解品质标志和类同品、掺杂品、伪品等情况。 7.熟悉一般中药的来源、性状鉴别特征,了解其他有关内容。 8.熟悉有关定义、名词、术语(包括传统经验术语)和符号。 二、基本技能方面: 1.掌握中药的来源、性状及显微鉴定方法,了解理化鉴别方法,并能进行性状和显微特征的描述及熟悉有关绘图技能。 2.熟悉地掌握植物类中药的显微制片技术,包括徒手切片、表面制片、粉末制片、解离组织制片等技术。 3.能进行中药的显微测量,微量升华,荧光观察的操作技能。 本门课程总学时数为180学时,其中课堂讲授90学时,实验90学时。 课程内容 总论 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任务(发掘整理祖国药学;鉴定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中成药鉴定;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第二章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 本草学中有关中药鉴定资料的简介;近代中药鉴定工作概况;简介国外植物药在鉴定方面的发展。 第三章中药资源 我国中药的天然资源,中药的栽培、引种及驯养、饲养。

中药鉴定学重点1

1.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质量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 2.走油:某些药材的油质泛出药材表面,或因药材受潮、变色、变质后表面泛出油样物质。 3.显微化学反应:将药材的切片、粉末或浸出物等置于载玻片上,滴加某些化学试剂后产生沉淀或结晶,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形状和颜色进行鉴别的一种方法。 4.理化鉴别:利用中药中存在的某些化学成分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通过化学的、物理的或仪器分析方法,鉴定中药的真实性、安全性和品质优劣的方法。 5.木间木栓:又称内涵周皮。即在次生木质部内形成木栓环带,通常由次生韧皮部的薄壁组织细胞栓化形成。如黄芩的老根中央可见木栓环。有的根中的木间木栓环包围一部分韧皮和木质部,把维管柱分隔成几个束,如甘松根。 5.内涵韧皮部:在次生木质部中包裹的次生韧皮部。这是形成层活动不规则产生的异常构造。在某段时间,形成层不仅向外也可向内生长韧皮部,但其后又恢复正常生长,致使次生韧皮部被包裹在次生木质部中。如黄芩,华山参,沉香 6.内生韧皮部:位于初生木质部内侧的初生韧皮部。 7.次生皮层:有些双子叶植物的根,次生构造不发达,表皮死亡脱落,栓内层的数列细胞中有的比较发达。 8.后生皮层:有些双子叶植物的根,次生构造不发达,由皮层的外部细胞木栓化起保护作用。9两面叶:常为一至数列长柱形的细胞栅栏组织,一般分布在上表皮下方,细胞内含大量叶绿体。 10等面叶:上下表皮内方有栅栏组织或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分层不清晰,形成等面叶。 11气孔指数:(单位面积上的气孔数*100)/(单位面积上的气孔数+同面积表皮细胞数) 12栅表比:一个表皮细胞下平均栅栏细胞数目 13.脉岛数:每平方毫米面积中脉岛的数目 14.星点:大黄根茎横切面髓部由异型维管束形成的暗红色星芒状小点,排列成环,木质部在外,韧皮部在内,射线星状射出。 15.云锦花纹:何首乌块根横切面皮部由4~11个类圆形异型复合维管束形成的云朵状花纹。 16.罗盘纹:商陆根横切面的多轮环状凸起的花纹,木部隆起,是由同心环状异型维管束形成数个突起的同心性环轮。 17.过桥:黄连根茎上的长而光滑,形如茎秆的节间。 18.铁线纹:人参根上紧密深陷的横状环纹。 19.珍珠疙瘩:人参须根上明显的疣状突起。 20.枣核艼:人参的不定根,较粗,形似枣核。 21.狮子盘头:某些根茎类药材顶端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膨大突起,状如狮子头,如党参,三七。 22.怀中抱月:松贝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 23.马牙嘴:炉贝外面2枚鳞叶大小相近顶端较瘦尖,开口。 24.虎皮斑:炉贝表面黄白色,较粗糙,常有黄棕色斑块。 25.红小辫:天麻顶端残留的红棕色干枯芽苞,细长皱缩似瓣状。 26.鹦哥嘴:冬麻顶端留有的红棕色干枯芽孢,因头尖色为红棕色似鹦哥之喙而得名。 27.圆底盘:天麻底端圆脐形瘢痕,为母麻脱落的疤痕。 28.蛤蟆皮:天麻表面由潜伏芽排列而成的横环纹多轮,形似蛤蟆的外皮。 29. 车轮纹:根或茎类药材横切面上维管束与较宽的射线相间排列成稀疏整齐的放射状纹理,状如木制车轮。如木通等。

中药鉴定学总论习题集与答案.doc

屮药鉴定学总论习题集与答案 “21世纪高等医药院校教材”科技出版社 一、习题集 A型题 1.我国己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 A.《新修本草》 B.《本草拾遗》 C.《神农本草经》 D.《证类本草》 E.《本草纲目》 2.在进行显微鉴定时,显微制片用水合氯醛透化的上要目的之?是 A.使组织细胞壁膨胀透明 B.能容易鉴别细胞组织 C.能容易看清楚淀粉粒形态 D.能容易鉴别汕类物质 E.能容易鉴别代谢物质 3.我国最早一部具有《药典》性质的本草著作是 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纲目》 C.《证类本草》 E.《植物名实图考》 4.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的本草著作是 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纲目》 C.《证类本草》 D.《新修本草》 E.《植物名实图考》 5.在中药的鉴定方法中,最简单而常用的方法是 A.来源鉴定 B.性状鉴定 C ?显微鉴加 D.化学定性分析 E.化学定量分析 6.在进行屮药鉴定时,抽取样品的总最-般应是一次检验川最的 A.1倍 B.2倍 C.3倍 D.4倍 E.5倍 7.观察粉末屮药屮的右细胞,最佳的制装片方法是

A.水装片 B.乙醇装片 C.稀甘汕装片 D.水合氯醛溶液透化后装片 E.氢氧化钾溶液装片 8.在显微镜下观察菊糖的形态时,首选的制片方法是 A.水装片 B.稀甘油装片 C.水合氯醛溶液透化片 D.冷水合氯醛溶液装片 E.墨汁装片 9.中药鉴定的法定依据是 A.《屮国药典》 B.《老药工鉴别经验集成》 C.《新编中药志》 D.《常用屮药鉴定犬全》 E.《屮药大辞典》 10.根据屮药本身的性质,易虫蛀的应是 A.含剧毒成分的药材 B.含淀粉或蛋白质多的药材 C.含无机物成分的药材 D.含辛辣味成分的药材 E.质地坚硬的药材 11.中药鉴定学的首要任务是 A.鉴定和考证中药的质量 B.保护和开发中药的资源 C.鉴定中药的真伪(品种) D.整理本草著作 E.纠正屮药的混淆名称 12.对粉末性屮药进行品种鉴定吋,首选的鉴定方法一般是 A.性状鉴定法 B.基原鉴主法 C.显微鉴定法 D.理化鉴定法 E.生物鉴定法 13.对中药鉴定保存留样的期限至少是 A.8年 B.5年 C.3年 D.2年 E.I年 14.根及根茎类中药一般的采收时间是

全草类中药-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鉴定学》第十一章讲义4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 上医学教育网做成功医学人 https://www.doczj.com/doc/031152812.html, 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鉴定学》第十一章讲义4 第十一章全草类中药 大蓟 【来源】为菊科植物蓟的干燥地上部分。 【真实性鉴定】 性状鉴别药材茎呈圆柱形;表面绿褐色或棕褐色,有数条纵棱,被丝状毛;断面灰白色,髓部疏松或中空。叶皱缩,多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倒披针形或倒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边缘具不等长的针刺;上表面灰绿色或黄棕色,下表面色较浅,两面均具灰白色丝状毛,头状花序顶生,总苞黄褐色,羽状冠毛灰白色。气微,味淡。 【质量评价】 经验鉴别药材以色灰绿、叶多者为佳。 蒲公英 【来源】为菊科植物蒲公英、碱地蒲公英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全草。 【化学成分】含蒲公英甾醇、咖啡酸、胆碱、菊糖、果胶等。 【真实性鉴定】 1.性状鉴别药材:根呈圆锥形,表面棕褐色,抽皱;根头部有棕褐色或黄白色的茸毛,有的已脱落。叶基生,多皱缩破碎,完整叶片呈倒披针形,绿褐色或暗灰色,先端尖或钝,边缘浅裂或羽状分裂,基部渐狭,下延呈柄状,下表面主脉明显。花茎1至数条,每条顶生头状花序,总苞片多层,内面一层较长,花冠黄褐色或淡黄白色。有的可见多数具日色冠毛的长椭圆形瘦果。气微,味微苦。 2.显微鉴别叶表面观:①上下表面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表面角质纹理明显或稀疏可见。②上下表皮均有非腺毛,顶端细胞甚长,皱缩呈鞭状或脱落。③下表皮气孔较多,不定式或不等式。④叶肉细胞含细小草酸钙结晶。⑤叶脉旁可见乳汁管。 根横切面:①木栓细胞数列,棕色。②韧皮部宽广,乳管群断续排列成数轮。③形成层成环。④木质部较小,射线不明显;导管较大,散列。⑤薄壁细胞含菊糖。 【质量评价】 含量测定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材和饮片按干燥品计算,含咖啡酸均不得少于0.020%。 淡竹叶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淡竹叶的干燥茎叶。 【真实性鉴定】 性状鉴别药材:茎呈圆柱形,有节,表面淡黄绿色,断面中空。叶鞘开裂。叶片披针形,表面浅绿色或黄绿色。叶脉平行,具横行小脉,形成长方形的网格状,下表面尤为明显。体轻,质柔韧。气微,味淡。 石斛*(附:铁皮石斛) 【来源】为兰科植物金钗石斛、鼓槌石斛或流苏石斛的栽培品及其同属植物近似种的新鲜或干燥茎。 【化学成分】含石斛碱、石斛次碱、石斛酚、毛兰素、黏液质、甾醇类等。 【真实性鉴定】 1.性状鉴别药材鲜石斛:呈圆柱形或扁圆柱形,表面黄绿色,光滑或有纵纹,节明显,色较深,节上有膜质叶鞘。肉质多汁,易折断。气微,味微苦而回甜,嚼之有黏性。

中药鉴定学重点整理

《中药鉴定学》复习总结 一、名词解释(白皮书的重点) 1.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 用学科。它是在继承中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研究和探讨中药的来源、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质量标准及寻找新药等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2.发汗:有些药材在加工过程中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 水分往外溢,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厚朴、杜仲、玄参、续断、茯苓等) 3.走油(泛油):指某些药材的油质泛出药材表面,或因药材受潮、变色、变质后表面泛 出油样物质。 4.内涵韧皮部(又称木间韧皮部):为异常构造就是在次生木质部中包埋有次生韧皮部。 5.星点:是指大黄根茎中央的髓部有异常维管束散在或环列。 6.云锦花纹:指何首乌断面皮部有4到11个异常维管束环列。 7.菊花心:药材断面维管束与较窄的射线相间排列成放射状,似菊花心。 8.过桥:味连节间表面平滑如茎秆。 9.晶鞘纤维:韧皮部及木质部纤维,周围薄壁细胞中含有草酸钙方晶。 10.芦头:根类药材顶端残留的根状茎。 11.芦碗:芦头上的数个圆形或半圆形凹窝状已枯茎痕。 12.艼:人参的不定根。 13.金井玉栏:指药材横切面皮部白色,木部黄色(桔梗) 14.蚯蚓头:防风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环纹。 15.狮子盘头:党参根头部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每个茎痕的顶端成凹下圆点状。 16.怀中抱月:松贝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包小瓣,未包部分成新月形。 17.鹦哥嘴:天麻顶端具有红棕色至深棕色干枯芽胞。 18.气孔指数:单位面积上的气孔数*100\(单位面积上的气孔数+同面积的表皮细胞数) 19.栅表比:一个表皮细胞下平均栅栏细胞数目。 20.脉岛:叶脉中最微细的叶脉所包围的叶肉单位。 21.脉岛数:是指每平方毫米面积中脉岛的数目。 22.萌发孔:3孔沟(金银花);3个突起萌发孔(红花) 23.嵌晶纤维:纤维次生壁外层嵌有一些细小的草酸钙方晶或砂晶,如麻黄。 24.方胜纹:蕲蛇背部两侧各有黑褐色与浅棕色组成的“v”形斑纹17-25个。其“v”形的 两上端在背中线上相接。

自考中药鉴定学章节复习重点

自考中药鉴定学章节复习重点 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1.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品质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也是一门研究中药的鉴定方法和质量标准的应用学科) 2.中药包括:中药材、饮片、中成药。 3.中药鉴定学的任务:鉴定中药真伪和优劣——首要任务和基本任务 继承和弘扬祖国药学遗产——历史任务 研究和制定中药的质量标准——战略性任务 保护与开发中药资源——长期任务 4.引起中药品种混乱的因素:(中药品种的鉴定,指中药来源或基原的鉴定,即“正本清源”。是解决中药真实性和质量的首要任务。) a. 一药多源(贯众6科35种); b. 形态相似,而误采、误收、误种、误用(白花蛇舌草-水线草) c. 正品短缺,以假充真(三七); d. 地区用药习惯(大青叶); e. 人为制假(广藿香) 5.影响中药质量下降的因素:(中药的质量鉴定,指中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鉴定,是中药鉴定的基本任务。) a. 野生与家种(牛膝) b. 道地与非道地(广藿香) c. 采收期、生长年限、加工方法(茵陈) d. 运输贮藏(细辛) e. 人为掺假或非药用部位(龙胆、柴胡) f. 提取过的残渣(丁香) 6.中药新资源的开发途径:a. 利用民间药和民间秘方开发新药(穿心莲、沙棘) b. 从古本草中发掘(青蒿素) c. 根据亲缘关系开发同科属新药源(山麦冬) d. 以有效成分为线索开发新药(麝香、灰毡毛忍冬) e. 药理与临床研究结合开发新药(展枝唐松草) f. 开发老药新用途(五味子) g. 扩大药用部位(忍冬叶) 第二章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 1.本草:是我国古代记载药物知识的著作。

2020智慧树,知到《中药鉴定学》(山东联盟)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2020智慧树,知到《中药鉴定学》(山东联盟)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智慧树知到《中药鉴定学》(山东联盟)章节测试答案 绪论 1、《中药鉴定学精讲》常用的学习方法有 A.过线上网络学习 B.线下见面课学习 C.学生网络交流 D.章节测试、期末考试 答案: 过线上网络学习,线下见面课学习,学生网络交流,章节测试、期末考试 2、《中药鉴定学》相关的内容有 A.中药本草考证 B.来源形态鉴定 C.宏观性状鉴定 D.微观显微鉴定 E:理化鉴定 答案: 中药本草考证,来源形态鉴定,宏观性状鉴定,微观显微鉴定,理化鉴定 3、中药鉴定方法和规格标准应与什么相统一 A.最早的本草记载

B.最先进的药品标准 C.现行的药典 D.药品管理法 答案: 现行的药典 4、《中药鉴定学精讲》正确的学习方法是:要抓住重点药材,突出鉴别特征,加强归纳、比较,注重“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密切结合实验,强化科学记忆。 A.对 B.错 答案: 对 5、现代中药鉴别技术发展主要有 A.现代中医药技术 B.现代理化分析技术 C.现代生物技术 D.现代药物合成技术 答案: 现代中医药技术,现代理化分析技术,现代生物技术 第二章 1、人参与西洋参为同一种植物来源,不同产地。 A.对 B.错 答案: 错 2、人参与三七均来源于五加科人参属的植物

B.错 答案: 对 3、人参与西洋参来源不同,药性相似。 A.对 B.错 答案: 错 4、牛黄入药只能用黄牛的胆结石,水牛、牦牛的胆结石都不可入药。 A.对 B.错 答案: 对 5、各种羚羊的角都可以作为“羚羊角”药用。 A.对 B.错 答案: 错 6、阿胶因产东阿而得名。 A.对 B.错 答案: 对 7、西红花药用部位是鸢尾科植物番红花的干燥花蕊。 A.对

2014年中医执业医师《中药鉴定学》笔记整理

2014年中医执业医师《中药鉴定学》笔记整理 百手整理起驾为您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第二章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 第三章中药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了解) 第四章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 第五章中药的鉴定 第六章中药的质量标准 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1.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品质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也是一门研究中药的鉴定方法和质量标准的应用学科) 2.中药包括:中药材、饮片、中成药。 3.中药鉴定学的任务: 鉴定中药真伪和优劣——首要任务和基本任务 继承和弘扬祖国药学遗产——历史任务 研究和制定中药的质量标准——战略性任务 保护与开发中药资源——长期任务 4.引起中药品种混乱的因素:(中药品种的鉴定,指中药来源或基原的鉴定,即“正本清源”。是解决中药真实性和质量的首要任务。) a.一药多源(贯众 6科35种); b.形态相似,而误采、误收、误种、误用(白花蛇舌草-水线草) c.正品短缺,以假充真(三七); d.地区用药习惯(大青叶); e.人为制假(广藿香)

5.影响中药质量下降的因素:(中药的质量鉴定,指中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鉴定,是中药鉴定的基本任务。) a.野生与家种(牛膝) b.道地与非道地(广藿香) c.采收期、生长年限、加工方法(茵陈) d.运输贮藏(细辛) e.人为掺假或非药用部位(龙胆、柴胡) f.提取过的残渣(丁香) 6.中药新资源的开发途径:a. 利用民间药和民间秘方开发新药(穿心莲、沙棘) b. 从古本草中发掘(青蒿素) c. 根据亲缘关系开发同科属新药源(山麦冬) d. 以有效成分为线索开发新药(麝香、灰毡毛忍冬) e. 药理与临床研究结合开发新药(展枝唐松草) f. 开发老药新用途(五味子) g. 扩大药用部位(忍冬叶) 第二章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 1.本草:是我国古代记载药物知识的著作。

《中药鉴定学》要点归纳整理版

《中药鉴定学》要点归纳整理版第一章 1、中药鉴定学的研究对象:药材、饮片、中成药。 2、中药鉴定学的任务: ⑴整理中药品种。 ⑵鉴定中药真伪优劣。 ⑶研究和制定中药质量标准。 ⑷寻找新药源。 3、中药品种混乱和复杂现象的主要原因: ⑴同名异物:贯众 ⑵同物异名:人参 ⑶本草记载不详。 ⑷中药品种发生变迁。 ⑸一药多基原:6个基原(来源)的品种(石决明、川贝母)。 4、我国现有的中药资源达12807种。 5、寻找和扩大中药新药源的方法:有9个方法,此题建议全选。 第二章 1、《神农本草经》,汉朝,为我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载药365种,分上、 中、下三品分类。 2、《本草经集注》,梁朝,陶弘景,载药730种,按自然属性分类。 3、《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唐朝,苏敬和李绩等22人,载药850种, 采用图文鉴定方法,是我国最早的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布的药典。 4、《证类本草》,又称《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北宋,唐慎微,31卷,载药 1746种,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本草。 5、《本草纲目》,明朝,李时珍,载药1892种,是我国16世纪以前医药成 就的大总结。 6、《本草纲目拾遗》,清朝,赵学敏,载药921种,新增药物721种,是新 增药物最多的药典。 第三章

1、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品种。种质。产地。生态环境。栽培技术。生长年龄。药用部位。采收。加工。包装。运输。贮藏。 2、2002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中药材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 3、道地药材:历史悠久、品种优良、产量丰富、疗效显著、具有明显地域特色。 4、川药:四大川药(川贝母、川芎、黄连、附子);麦冬;干姜;郁金;姜黄;黄柏。 5、广药:砂仁;广藿香;穿心莲;广金钱草;槟榔;巴戟天。 6、云药:三七;木香;重楼;茯苓;儿茶。 7、怀药:四大怀药(怀地黄、怀牛膝、怀山药、怀菊花)。 8、浙药:浙八味(浙贝母、白术、延胡索、玄参、杭白菊、杭白芍、山茱萸、麦冬)。 9、关药:人参;细辛;关防风;五味子;龙胆;蛤蟆油。 10、个别药材: 11、采收:槐花在花蕾期采收的芦丁含量最高28%;甘草在开花前期采收的甘草甜素最高%。 12、采收原则:质量最优化。产量最大化。含有毒成分的药材以药效成分含量最高、毒性成分含量最低时采收。 13、植物类药采收时间及要点: ⑴根及根茎类:秋、冬季采收。 ⑵皮类:春末夏初采收。杜仲、黄柏采用“环状剥皮技术”(环剥)。 ⑶叶类:开花前或果实未成熟前采收。 ⑷花类:I、含苞待放时采收(金银花、辛夷、丁香、槐花)。 II、花初开时采收(红花、洋金花)。 III、花盛开时采收(菊花、西红花)。

天津中医药大学2017硕士《中药鉴定学》考试大纲

天津中医药大学2017硕士《中药鉴定学》考试大纲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掌握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第二章中药鉴定的发展史 了解中药鉴定学的发展方向。 第三章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 掌握中药材采收时间确定原则、各类中药材的采收时间; 掌握中药材产地加工的方法及目的,了解中药材贮藏的方法。 第四章中药的鉴定 掌握中药鉴定的依据; 掌握中药鉴定的一般程序; 掌握中药鉴定的方法; 了解中药质量标准制定的原则及内容。 第五章根及根茎类中药 掌握根及根茎类中药材性状及显微鉴定的共性特征; 掌握50种根及根茎类中药材(狗脊、绵马贯众、大黄、何首乌、牛膝、川牛膝、太子参、威灵仙、川乌、草乌、附子、白头翁、白芍、赤芍、黄连、升麻、广防己、防己、木防己、板蓝根、苦参、甘草、黄芪、人参、西洋参、三七、白芷、当归、川芎、防风、柴胡、龙胆、白前、白薇、徐长卿、丹参、黄芩、茜草、天花粉、党参、木香、川木香、泽泻、川贝母、麦冬、知母、山药、高良姜、天麻、山慈姑)的来源、产地、性状及显微鉴别特征、主成分及功效成分、理化鉴别主要方法; 了解这些药材的采收加工方法及常见伪品。 第六章茎木类中药 掌握茎木类中药材性状及显微鉴定的共性特征; 掌握8种茎木类中药材(川木通、关木通、大血藤、苏木、鸡血藤、通草、小通草、钩藤)的来源、产地、性状及显微鉴别特征、主成分及功效成分、理化鉴别主要方法; 了解这些药材的采收加工方法及常见伪品。 第七章皮类中药 掌握皮类中药材性状及显微鉴定的共性特征; 掌握9种皮类中药材(桑白皮、牡丹皮、厚朴、肉桂、白鲜皮、五加皮、秦皮、香加皮、地骨皮)的来源、产地、性状及显微鉴别特征、主成分及功效成分、理化鉴别主要方法; 了解这些药材的采收加工方法及常见伪品。 第八章叶类中药 掌握叶类中药材性状及显微鉴定的共性特征; 掌握4种叶类中药材(石韦、大青叶、蓼大青叶、番泻叶)的来源、产地、性状及显微鉴别特征、主成分及功效成分、理化鉴别主要方法; 了解这些药材的采收加工方法及常见伪品。 第九章花类中药 掌握花类中药材性状及显微鉴定的共性特征; 掌握7种花类中药材(丁香、辛夷、金银花、红花、款冬花、西红花、菊花)的来源、产地、性状及显微鉴别特征、主成分及功效成分、理化鉴别主要方法; 了解这些药材的植物形态、收加工方法及常见伪品。 第十章果实及种子类中药

中药鉴定学 总论习题与答案

(一)总论 一、习题集 A型题 1.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 A.《新修本草》B.《本草拾遗》C.《神农本草经》D.《证类本草》E.《本草纲目》2.在进行显微鉴定时,显微制片用水合氯醛透化的主要目的之一是 A.使组织细胞壁膨胀透明B.能容易鉴别细胞组织C.能容易看清楚淀粉粒形态D.能容易鉴别油类物质E.能容易鉴别代谢物质 3.我国最早一部具有《药典》性质的本草著作是 A.《神农本草经》B.《本草纲目》C.《证类本草》E.《植物名实图考》4.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的本草著作是 A.《神农本草经》B.《本草纲目》C.《证类本草》D.《新修本草》E.《植物名实图考》5.在中药的鉴定方法中,最简单而常用的方法是 A.来源鉴定B.性状鉴定C.显微鉴定D.化学定性分析E.化学定量分析6.在进行中药鉴定时,抽取样品的总量一般应是一次检验用量的 A.1倍B.2倍C.3倍D.4倍E.5倍 7.观察粉末中药中的石细胞,最佳的制装片方法是 A.水装片B.乙醇装片C.稀甘油装片 D.水合氯醛溶液透化后装片E.氢氧化钾溶液装片 8.在显微镜下观察菊糖的形态时,首选的制片方法是 A.水装片B.稀甘油装片C.水合氯醛溶液透化片 D.冷水合氯醛溶液装片E.墨汁装片 9.中药鉴定的法定依据是 A.《中国药典》B.《老药工鉴别经验集成》C.《新编中药志》 D.《常用中药鉴定大全》E.《中药大辞典》 10.根据中药本身的性质,易虫蛀的应是 A.含剧毒成分的药材B.含淀粉或蛋白质多的药材C.含无机物成分的药材D.含辛辣味成分的药材E.质地坚硬的药材 11.中药鉴定学的首要任务是 A.鉴定和考证中药的质量B.保护和开发中药的资源C.鉴定中药的真伪(品种)D.整理本草著作E.纠正中药的混淆名称 12.对粉末性中药进行品种鉴定时,首选的鉴定方法一般是 A.性状鉴定法B.基原鉴定法C.显微鉴定法D.理化鉴定法E.生物鉴定法13.对中药鉴定保存留样的期限至少是 A.8年B.5年C.3年D.2年E.1年 14.根及根茎类中药一般的采收时间是 A.春末夏初B.秋、冬二季节C.开花前D.茎叶生长最茂盛时E.果实成熟时15.全草类中药的一般采收时间是 A.秋、冬二季节B.夏季C.秋季D.花开放时期E.茎叶生长茂盛时期16.皮类中药的一般采收时间是 A.随时可采B.春末夏初,植株生长茂盛时C.秋、冬季树叶脱落后 D.果实成熟时E.开花时期 17.含黏液质、淀粉或糖类成分多的药材,通常采用的加工方法是 A.切片后晒干B.蒸或煮、烫后晒干C.用硫黄熏后晒干D.发汗”后晒干E.阴干

中药鉴定学笔记——考试重点

根茎类中药 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根茎的区别 双单 外表有木栓层无木栓层或薄 断面形成层的环纹内皮层的环纹 V.B . 环状排列散布 髓中央具髓中央无髓 狗脊 【性状】表面残留金黄色茸毛;近边缘处有1条棕黄色隆起的木质部环纹 细辛 大黄 何首乌 牛膝 商陆 银柴胡 太子参 【来源】毛茛科乌头干燥母根——川乌 北乌头的块根——草乌 乌头子根加工品——附子 【性状】 一、生川乌:形成层环纹呈多角形,味辛辣而麻舌 二、生草乌:具不定根残基(钉角),形成环多角形,味辛辣,麻舌 白芍 【产地】浙江产为杭白芍,为“浙八味” 【采收】刮去粗皮,入沸水略煮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 【性状】味微苦,酸。

赤芍 【性状】断面粉白色或粉红色。味微苦、酸涩 黄连 【来源】毛茛科黄连的根茎——“味连” 三角叶黄连的根茎——“雅连” 云南黄连的根茎——“云连” 【性状】 1.味连:多分枝,集聚成簇,形如鸡爪,“鸡爪黄连”;部分节间平滑,习称“过桥”味极苦。雅连:多单枝,“过桥”较长 云连:多单枝,弯曲呈钩状,较细小 防己 延胡索 板蓝根 苦参 山豆根 北豆根 甘草 黄芪 【性状】皮部黄白色,木部黄色,称“金井玉栏”;显“菊花心”;气微,生豆腥气弄,味微甜。注:黄芪(色深)和甘草(色浅) 远志 【性状】皮部易与木部剥离;嚼之有刺喉感(甘草水煮) 人参 【来源】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 ◆“园参”:栽培品 ◆“林下山参”、“籽海”:播于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热生长 【产地】吉林,辽宁、黑龙江——“关药”

【性状】1.上部或全体有疏浅的粗横纹及明显纵皱纹,须根常有不明显的细小疣状突起;2.根茎(芦头)具稀疏凹窝状茎痕(芦碗)及不定根(艼) 三七 【来源】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 【产地】云南东部(滇七) ;广西西部的田东、田阳等县(田七) 【采收】主根称“三七”,剪下的芦头、侧根、细根分别称为“剪口”、“筋条”、“绒根”【性状】表面灰黄色(铜皮)或灰褐色(铁皮),周围有瘤状突起,断面灰绿色、黄绿色或灰白色,味苦,后回甜。 白芷 【性状】皮孔样横向突起,习称“疙瘩丁”或排列成四纵行。形成层环近圆形(散生)或近方形(纵生) 南沙参 【来源】桔梗科轮叶沙参、杏叶沙参的根 【性状】体轻,质松泡 龙胆 【产地】东北,“关龙胆” 【性状】味甚苦 百前 【性状】质脆,断面中空,称“鹅管百前” 紫草 【产地】新疆、内蒙古

中药鉴定学复习资料

中药鉴定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定义: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 任务:1.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 2.鉴定中药的真伪优劣 3.研究和制定中药质量标准 4.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第二章中药鉴定学发展史 《神农本草经》: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西汉时期成书,载药365味 《本草经集注》:最早按药物的自然属性分类,梁代陶弘景,载药730(365+365)味 《新修本草(唐本草)》:最早一部国家药典,含图文鉴定,唐代苏敬,载药850味

《证类本草》: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本草,宋代唐慎微,载药1746味 《本草纲目》:对中药学贡献最大,按自然属性 分类,世界性重要药学文献之一, 明代李时珍,载药1892味 《本草纲目拾遗》:拾遗补正《本草纲目》,清代 赵学敏,载药921味 第三章中药的产地、采收、加工与贮藏 道地药材:指在一特定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的区 域内所产的药材,并且生产较为集 中,具有一定的栽培技术和采收加 工方法,药材质优效佳 四大南药(广药):砂仁,槟榔,益智 仁,巴戟天 四大怀药(河南):牛膝,地黄,山药, 菊花 浙八味(浙江):浙贝母,白术,延胡

索,山茱萸 玄参,杭白芍,杭菊 花,杭麦冬 采收原则: 根及根茎类:秋冬季采收 茎木类:秋冬季采收 皮类:春末夏初采收 叶类:光合作用旺盛期采收 花:含苞待放是或在花初开时采收 果实:自然成熟或近成熟时采收,种 子类:在果实成熟时采收 全草类:在茎叶茂盛时采收 “发汗”:指药材加工过程中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水分外溢,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厚朴、杜仲、玄参、续断) 晒干(利用阳光直接晒干)注意:

中药鉴定学笔记上课讲义

中药鉴定学笔记 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中药鉴定学: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中药:依据中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医疗保健的天然药物,有中药材、中成药、中药饮片。道地药材:是指那些历史悠久、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疗效显著,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中药材。 四大怀药:地黄、菊花、山药、牛膝 浙八味:浙贝母、白术、杭白菊、杭菊花、杭麦冬、延胡索、山茱萸、玄参 真伪优劣:真:即正品,凡是国家药品标准所收藏的品种即为正品;伪:即伪品,凡是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品种以及以非药品冒充或者以他中药材冒充正品的均为伪 品;优:是指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中药;劣:品种正确,但质量不 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中药。 1、简述中药鉴定学的任务 (1)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2)鉴定中药的真伪优劣 (3)研究制定中药质量标准(4)扩大寻找新药源 2、解决中药的品种混乱的途径 (1)深入实际调查,加强考证本草(2)考察地方史志,注意域外旁支 (3)严格规范名称,力求一药一名(4)研究活性成分,寻求药效实证 3、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途径 (1)发掘民间药、民族药,从民间和民族用药经验中寻找新的药物资源。 (2)根据生物的亲缘关系,在同科属植物中寻找。 (3)以中药中所含的有效成分为线索,寻找扩大新资源。 (4)以药理筛选结合临床疗效,寻找和扩大新资源。 (5)从古代本草中寻找新资源。 (6)根据植物生长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去寻找。 4、中药材品种混乱的原因(论述) (1)同物异名,同名异物 我国幅员广阔,物种繁多,各地区用药名称不尽相同。如益母草,在东北称坤草,又叫楞子棵,在江苏某地区又称天芝麻,浙江叫三角胡麻。 (2)古代典籍,记述粗略 如《本草经集注》曰:“白头翁处处有之,近根处有白茸,状如白头老翁,故以为名。”由于这个原因,使得从古至今就有多种根部有白毛茸的植物混作白头翁,以至青黛吴其睿得出这样的结论。“凡草只有白毛者,以翁名之。”这样就造成了白头翁药材来源达20种以上,分属于毛茛科、蔷薇科、石竹科等不同的植物。 (3)一药多源,易于混杂 据今年的实地调查证实,沙参类有36种,贯众达58种,而历代本草的记载也不尽相同。(4)历史沿革,品种变迁 据考证,阿胶的原料在唐代以前主要是牛皮,宋、明代是牛、驴皮并用,清代以后用驴皮,至今沿用驴皮。

如何学好《中药鉴定学》

如何学好《中药鉴定学》 中药鉴定学是中药专业的专业课。在中药专业的学习中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中药鉴定学是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研究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学科。在原有的专业基础课上进一步学习本门课程,而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它包含的知识面比较广,因此考生常反映此课不好学。下面谈谈如何学习及考试的要求,供大家参考。药物是入中并治疗与保健人体健康的商品。它的真伪优劣是关系到人民防病、治病的疗效。如果真伪不辨,以假乱真,不但不能治病可能危及人民生命安全。因此作为中药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中药鉴定的基本知识,为广大患者服好务。当前世界范围兴起回归自然的潮流,中药的应用受到更广泛的欢迎。我国即将进入“WTO”,和世界各国的交往更加广泛,假如假冒伪劣中药进入国际市场,不但害了病患者也有损于我国的声誉。所以本课虽然难于掌握也要下决心学好。 如何学好中药鉴定学? 第一,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中药鉴定学是应用学科,必须掌握鉴定中药材的理论与技能。学习本课只背出是记不住的,必须要实践,才能记住理论,才能学会鉴定药材的本领。药材的性状一定要对照药材标本来学,不然学不好。只说考试这一方面吧,如X型题,列出药材的多项特征,有的对,有的错。如认不准一定答错题。显微鉴定也要看显微镜,并对照教材上的图来记,否则死背,也记不住。理化鉴别也要在有条件下做一下。有的考生反映中药鉴定难学,实际上是难记。理论联系实际去学,其实并不难学。 第二,掌握规律:每一类药材都有一定的鉴定规律,因为每一类药材(植物药材)都是一个器官,植物的每一个器官都有统一的规律。如根类根类的特点,花类有花类的特点等等。在每一个章节的最前面概述,就谈到本节的药材鉴别特点与规律,同时还可以参考复习思考题,来帮助你学习。 第三,分清主次:本教材共收入药材三百多种,重点药材放在各章节最前面,并附有图。非重点药材,放在重点药材后面,只收文字,未收图(因教材篇幅所限)。重点药材是最常用的药材,或者是易混乱的药材,在鉴定上常出问题的药材,如常见伪品、混淆品、地区用药等等。在复习时可先学好重点药材,有时间和精力再学非重点药材。如果学不好重点药材,这门课的考试则难于过关。下面再简单介绍一下,每味药材的各个项目如何掌握重点。 一、历史:鉴定药材等一定要参考历史,中药收载于古代本草中,经过历代不断继承、修改、增加药味与内容。古代本草是我国的伟大宝库,学习中药必须了解本草历史变迁,所以要了解一种药材首先收载于那一种七草,这必须要背下来。并了解从首载本草到至今的药材其来源品种是否一致,要掌握规律,将首载本草加以归类。如常用中药或本教材重点药材最多的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的。把始载于《神农本草经》的药材归纳一下。其余的少数药材再依次分类列出,如《唐本草》、《开宝本草》、《本草纲目》等等。有的药材未收历史项目,即是说它未被列于古代本草中。 二、来源:来源是决定药材品种的。药材的来源,包括工;科名、植物学名(拉丁名)、药用部分三项,本课不要求记拉丁学名,只记中文植物学名。 三、植物形态:对照科名,每一科有植共同特征,也有不同特征,如是草本、木本、藤本。花的特征,果实的特征(果实的种类)。这是重点。 四、产地:产地有的是地道药材、有的是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所以一定要记住产区。 五、产地加工:要记住采收期。加工方法,一般是去泥土(根、根茎类),再晒干,要特别记住特殊的加工方法,为蒸、煮、烘干、去皮,等。 六、性状鉴别:对照实物记忆,如大小、形状、表面、断面、质地、外表特征、气、味等。

中药鉴定学重点自己

中药鉴定学重点自己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总论部分 基本定义(中药鉴定学) 五大任务 发展简史(《神农本草经》《新修本草》《本草纲目》) 资源分布(道地药材:名词解释) 采收方法,特殊加工(发汗) 鉴定依据(三级标准),采样原则 五大鉴定法,性状鉴定术语(如:角质)各论部分 根和根茎类名词术语: 铁线纹、珍珠点、芦头、芦碗 过桥 狮子盘头 蚯蚓头 网状纹理 连珠状 钉角 铜皮铁骨狮子头 鹦哥嘴、肚脐疤、老姜皮 怀中抱月 形容折断面的: 菊花心 车轮纹 罗盘纹 云锦花纹 筋脉点 金井玉栏 朱砂点 其他: 药用部位 豆科:甘草、黄芪 五加科:人参、西洋参、三七 伞形科:白芷、当归、川芎、防风、柴胡——伞形科根及根茎类药材共性 龙胆科:龙胆 茜草科:巴戟天 唇形科:丹参、黄芩 子实体:灵芝菌核:茯苓、猪苓 子座及幼虫尸体:冬虫夏草 动物的全体:蜈蚣、全蝎 动物体的一部分:哈蟆油(雌动物) 动物的分泌物:蟾酥、麝香 动物的排泄物:五灵脂、蚕沙 动物的病理产物:牛黄 对一些具有共同的性状特征的药材进行总结,如: 味极苦的药材 刻画显油痕的药材 断面有异型维管束的药材 断面可见层纹的药材 来源于硫化物的矿物类药材 …… 水试鉴别: 蟾酥:遇水后泛起白色的乳状液 青黛:遇水后不将水染成深蓝色 海金沙:放于水中能浮于水面,加热后下沉 乳香:遇水研磨成白色的乳状液 没药:遇水研磨成黄棕色的乳状液,加硝酸后显紫色 熊胆:粉末放入水中,在水面上盘旋,呈黄线下沉,逐渐溶解 苦杏仁:遇水共研有苯甲醛香气 番红花:放入水中呈黄线下沉,柱头膨大呈喇叭状,三分支,内有一短裂缝(1.5-2mm),染水成黄色。 红花、栀子:染水成金黄色 火试鉴别: 降香:燃烧冒黑烟及油冒出,残渣为白色灰烬 沉香:燃烧冒浓烟,有黑色的油状物渗出,香气浓烈 血竭:少许置白纸上,在火上烘烤,熔化,无扩散油迹;对光透视呈鲜艳红色;火烧可产生刺鼻烟气;应无松香气 蟾酥:取少许放于锡箔纸上,加热即熔融成油状。; 青黛:燃烧可冒出紫红色烟雾

中药鉴定学 习题总结

中药鉴定学作业 第一章 1中药概念 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于临床防治疾病的药物,包括药材、饮片和中成药。 2中药材概念 指仅经过简单产地加工的中药原料,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三大类。 3中药饮片概念 指药物经过炮制后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或制剂生产使用的处方药品。 4中成药概念 指以饮片为配方原料,根据临床处方的要求,采用适宜的制剂工艺,制备成随时可以应用的药物。 5中药鉴定学概念 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 6道地药材概念 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生长环境适宜,品种优良,栽培、加工合理,历史悠久,生产规模大且质量优于其它产地的药材。 7中药鉴定学的任务有哪些? 1、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 2、鉴定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 3、研究和制定中药质量标准 4、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8简述造成中药材品种混乱的主要原因和解决途径。 主要原因:1、同物异名,同名异物 2、古代典籍,记述粗略 3、一药多源,易于混杂 4、历史变革,品种变迁 解决途径:1、本草考证,理清渊源 2、品种整理,澄清混乱 3、调查研究,规范名称 4、成分研究,结合药效 9如何理解中药的真伪优劣? 中药真伪优劣与中药的品种和质量相互关联,相互联系。 真:正品,即符合国家药品标准收载的品质。 伪:伪品,不符合上述标准规定的品种以及非药品冒充或者以他种药材冒充正品的均为伪品。优: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中药。 劣: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中药。 10中药质量标准的特点是什么? 1、权威性 2、科学性 3、进展性 11以版本年代为顺序,简述《中国药典》发展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组织编篡共出版了十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 药典》。它是1953年版、1963年版、1977年版、1985年版、1990年版、1995年版、2000年版、2005年版、2010年版和2015年版。 《中国药典》除1953年版为一部外,共收载药品531种。1963~2000年版都分为一部和二部,一部收载中药材、中药饮片及中成药;二部收载化学药品、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2015年版,药典包括凡例、正文及通则(本版药典对各部药典共性附录进行整合,将原附录更名为通则)新版药典进一步扩大药品品种的收载和修订,共收载品种5608种。一部收载品种2598种,其中新增品种440种。二部收载品种2603种,其中新增品种492种。三部收载品种137种,其中新增品种13种、修订品种105种。首次将上版药典附录整合为通则,并与药用辅料单独成卷作为新版药典四部。四部收载通则总数317个,其中制剂通则38个、检测方法240个、指导原则30个、标准物质和对照品相关通则9个;药用辅料收载270种,其中新增137种、修订97种。 12简述《中国药典》中收载中药材的项目内容(按顺序)。 (1)名称、汉语拼音 (2)处方 (3)制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