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协会章程(草案) 精品

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协会章程(草案) 精品

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协会章程(草案) 精品
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协会章程(草案) 精品

附件1:

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协会章程(草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协会。英文名称China National Agro-products Processing Industry Association,缩写为CNAPIA。

第二条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协会是拟报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的自律性行业组织。是由全国农产品加工行业的企业、事业和科研教育单位、全国农产品加工专业组织及农产品加工行业工作者等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法人组织。

第三条本协会的宗旨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促进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健康快速发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要求。

本协会在宪法和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开展活动。

第四条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协会接受业务主管单位农业部的业务指导和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民政部的监督管理。

第五条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协会设址于北京市,挂靠单位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第二章业务范围

第六条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协会的主要职能和任务为:协助政府

对农产品加工行业开展统筹、规划、协调工作,加强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指导和服务。

(一)开展农产品加工行业产业结构、组织结构、生产、经营等方面的调查研究,就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规划、方针和产业政策及法律法规等有关问题向国家提出建议;

(二)调查、研究和分析我国农产品或食品安全基本情况,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提高农产品或食品安全总体水平的意见建议,协助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制定、完善农产品或食品安全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执法措施,积极宣传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法规,总结推广保障农产品或食品安全,提高农产品或食品质量的先进管理制度、科学方法和应用技术;

(三)制定并监督执行行规行约,规范行业行为,加强行业自律,协调行业关系,创造和维护行业公平竞争环境与市场秩序;

(四)维护会员合法权益,协调会员关系,向政府反映会员的意见和要求;

(五)加强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主要城市农产品加工业协会等行业组织的联系、交流与协调;

(六)经国家有关部门授权开展行业统计调查,建立统计调查制度,采集统计数据,发布行业信息;整理、分析统计调查资料和情况,向国务院有关部门提出统计报告并报送有关统计报表;

(七)开展食物与营养发展战略研究,促进饮食结构和食物生产结构的合理化,提高人民的营养水平;

(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开展技术交流与咨询,经授权组织科技成果和新产品鉴定,推广优秀科技成果与技术装备,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促进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九)举办报告会、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等,促进学习交流,指导和帮助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发展企业文化,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

(十)组织人才、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为行业培养人才,逐步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十一)组织产品的展览、展示、展销等活动,参与农产品加工业相关市场建设;

(十二)参与或经国家有关部门授权组织制定农产品加工行业有关标准,并组织宣传和贯彻实施;

(十三)加强与国外同行业及相关组织之间的联系,开展国际间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

(十四)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开展工作,经政府部门授权和委托,对行业内重大的技术改造、技术引进、投资与开发项目进行前期论证;

(十五)经国家有关部门授权,参与行业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发放工作和资格审查;

(十六)办好由本协会主办的报纸、杂志、通讯、年鉴等;

(十七)承担政府和有关单位委托的其他任务;

中国制药工业现状

中国制药工业现状 中国医药产业的发展主要由13亿人口治病医疗、保险康复、生育等必须的医药消费所带动。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医药业产值年均增长率在16.6%左右,“八五”期间发展速度最快,年平均增长率为22%,九五期间仍保持年平均增长率17%的发展速度。医药产业规模在2001年总值为2770亿元人民币,占大陆GDP的2.9%;2002年医药工业总值为3300亿元人民币,占GDP的3.2%左右,增幅达18.8%,高于全球医药产业年平均增长率13%。 药品市场的销售总额2001年达到了1260亿元,1990~2001年间更是保持了年均21.7%的增长速度,后面的几年增长速度会更快。 就医药细分行业的增长率而言,高于医药产业平均水准的是制药机械(28%)、化学制剂(21%);低于平均的是中药(16%)、生物制药(16%)、卫生材料(15%)、及医疗器械(12%)。 根据2001年全国换发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的统计,目前我国原料药和药品制剂生产企业是5146家,其中包括1700 多家"三资"企业(世界跨国医药公司前20名都已在我国合资办厂)。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有1100家左右。按产值计算,股份制经济在全行业的比重已从"九五"初期的12%上升到目前的33.2%,"三资"经济从15%上升到18.8%,而国有经济比重则从55%下降到36.1%。医药行业所有制结构

得到进一步调整,基本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在5000多家医药工业企业中,有生物制药企业 200余家、中药生产企业1100多家和化学药品生产企业4000 家左右。至2001年底,可以生产化学原料药近1500种,总产量 43万吨,位居世界第2;能生产化学药品制剂34个剂型、4000 余个品种;还有我国的传统中药,也已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能生产包括滴丸、气雾剂、注射剂在内的现代中药剂型 40多种,总产量已达37万吨,品种8000余种。另外,我国能生产疫苗、类毒素、抗血清、血液制品、体内外诊断试剂等各类生物制品300余种,其中现代生物工程药品20种;能生产预防制品约9亿人/份。我国还可以生产包括X射线断层扫描成像装臵、磁共振装臵等在内的医疗器械11000多个品种、规格;可以生产8大类1200多个规格的制药机械产品。 从我国医药企业的市场行为和品牌发展情况看,由于企业过度发展,数量众多,基本药物严重过剩,产品总量供过于求,而且著名药品品牌多数为境外品牌,其市场占有率高于国产品牌。从目前国内市场份额来看,"三资"企业产品占25%,进口产品占12%,国产品占35%,而大城市的大医院购进的"三资" 企业药品和进口药品高达60%~70%。可见,外资产品对中国医药币场有很大的影响。据统计,目前,在我国省级中医院应用的药品中,中药饮片、中成药和西药的比例为3:3:4,地市级的比例为2:3:5,县级比例为1.8:3:6.2。2001年。在我国药品币场中,西药、中成药、其它保健品和生物制品所占

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

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 China National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Information Center 一、基本情况 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始建于1958年,是我国医药工业系统中历史最悠久,最具权威性,技术力量最雄厚的信息中心。最初,信息中心隶属于国家化工部,此后经一系列的政府部门名称变更或职能调整,2010年更名为“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旨在为中国医药行业建立一个权威专业且颇具特色的信息交流和对外传播平台。经过半个世纪的历练与沉积,中心积累了庞大的信息资源,拥有了广泛的医药数据,以及经验丰富的专业咨询人员。 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以下简称“信息中心”)是一家专业从事生物医药信息研究、咨询、服务的医药信息咨询企业。信息中心面向全国的生物医药领域专业信息增值服务业已形成独特品牌。在长期的信息增值服务工作中,建立起了全国性的医药信息网络,与政府部门、医疗机构以及全国2000多个企事业单位保持良好的协作关系,为医药行业构建了信息交流和传播的平台,为政府部门的决策、规划和政策制订提供了有力的依据、研究和建议;为我国医药经济的发展承担起行业信息统计与管理工作;为企业的产品开发和技术项目履行,提供医药信息全方位的支持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信息平台 (1)中国医药数字图书馆

报道全球医药界最新的研发成果、市场动向和经营理念,提供及时、准确和权威的新名词,同时也是医药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进行信息交流和商贸活动的网络平台。 (2)中国医药工业统计网 中国医药统计网(https://www.doczj.com/doc/0311379855.html,)是国家统计局批准,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主管的全国医药行业统计统一网上直报系统,是《中国医药统计年报》数据来源。统计涵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包括化学药品原料药、化学药品制剂、中成药、中药饮片、生物药品、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药专用设备8个子行业的医药企业。统计内容包括医药企业生产、销售、经营方面各项经济指标以及产品的生产、出口、销售数据。中国医药统计网作为宏观调控、战略决策和运行指导以及实时动态的医药行业经济运行监测和分析报告的权威数据支持和参考。 (3)医药综合数据库(Pharmaceutical Datebase,简称PDB) 为企业产品研发、市场策划、并购等决策提供第一手数据。该数据库是目前国内信息量最大、覆盖面最广、更新率更快、应用最方便的医药行业数据库,填补了国内综合性医药数据库的空白。 (4)《医院处方分析系统》(Rx Analysis System, RAS) 以临床一线医生的处方为信息载体和研究对象,充分发挥本中心的信息技术优势,全面、系统地分析各级医院处方用药的现状,从而为医院临床用药管理和临床药学研究、企业产品决策和市场把握、卫生行政部门法规政策的制定,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支持与决策参考。

中国氯碱工业协会

安技委函[2010]01号 关于氯气安全设施和应急技术的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 GB11984—2008《氯气安全规程》和AQ3014—2008《液氯使用安全技术要求》施行以来,对氯气生产和使用等涉氯企业安全生产起到了一定的规范作用;同时,一些企业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在氯气安全设施和应急技术方面得到了进一步改进,对贯彻上述标准又有了新的要求。 设计单位、安全评价机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相关企业,在具备条件时应当予以考虑和采用先进技术,提高涉氯企业安全生产的能力,提高事故预防能力和氯气泄漏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但是,上述两项标准施行以来,有些设计单位、安全评价机构及监管部门仅局限于符合标准、满足基本的要求,对于氯碱行业安全技术的发展关注不够;对于上述标准的基本要求以及标准条款未明确的事项,认识不足;尤其是低标准、低要求的一些做法,对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安委办[2008]26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意见》,提高化工生产装置和危险化学品储存设施本质安全水平,对涉氯产品高危工艺生产装置进行自动化改造和技术改造工作将会产生不良影响。 中国氯碱工业协会安全专业委员会针对国内涉氯企业现状,为正确理解和执行GB11984—2008《氯气安全规程》和AQ3014—2008《液氯使用安全技术要求》,对以下有关问题提出指导意见。 一、液氯贮槽安全技术要求 1、液氯贮槽厂房

液氯贮槽厂房推荐采用密闭结构,有条件时把厂房密闭结构扩大至液氯接卸作业区域;厂房密闭化同时配备事故氯处理装置,在密闭结构厂房内不仅配置固定式吸风口且配备可移动式非金属软管吸风罩,软管半径覆盖密闭结构厂房内的设备和管道范围;密闭结构厂房内事故氯应输送至吸收装置。 2、液氯贮槽应急备用槽 根据最大液氯贮槽体积,至少配备一台液氯贮槽作为事故液氯应急备用受槽,应急备用受槽在正常情况下保持空槽,管路与各贮槽相连接能予以切换操作,并具备使用操作的条件。 3、液氯贮槽液面计 液氯贮槽液面计应采用两种不同方式,采用就地显示液面计和远传仪表各一套,远传仪表推荐罐外测量的外测式液位计;现场显示液氯液位应标识明显的低液位、正常液位范围和超高液位色带,远传仪表应有液位数字显示和超高液位声光报警。液氯贮槽充装系数为≤1.20kg/L,并以此标定最高液位限制和报警。 4、事故液氯捕集 在液氯贮槽周围地面,设置地沟和事故池,地沟与事故池贯通并加盖栅板,事故池容积应足够;液氯贮槽泄漏时禁止直接向罐体喷淋水,可以在厂房、罐区围堰外围设置雾状水喷淋装置,喷淋雾状水可以适当加烧碱溶液,最大限度吸收和消除氯气对空气的污染。 5、液氯贮槽一级释放源泄漏报警 厂房、围堰内液氯贮槽一级释放源范围,应设置氯气泄漏检测报警仪,设计时应考虑主导风向、人员密集区和重要通道的影响,并能满足

中国十大药企

中国十大药企 1、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中国医药集团是由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管理的中国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全、综合实力最强的医药健康产业集团。以预防治疗和诊断护理等健康相关产品的分销、零售、研发及生产为主业。旗下拥有11家全资或控股子公司和国药控股、国药股份、国药一致、天坛生物、现代制药、盈天医药6家上市公司。2003年至2014年,集团营业收入年平均增幅33%,利润总额年平均增幅45%,总资产年平均增幅34%。2014年,集团营业收入超2400亿人民币,是目前唯一一家进入世界500强的中国医药企业。2014年排名357位。 中国医药集团拥有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 市的医药流通配送网络和与国际水平接轨的30个配送中心,是国内最大的生物医药研发、生产企业,承担了80%以上的国家免疫规划用疫苗的生产任务。集团建立了生物制药、麻醉精神药品、抗感染药、抗肿瘤药、心脑血管用药、呼吸系统用药等生产基地和药材基地,拥有国内实力最强的应用性医药研究机构和工程设计院。2010年,中 国医药集团被评为国家创新型企业。 2、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上海的全国性医药产业集团。公司主营业务覆盖医药研发与制造、分销与零售。2014年 营业收入924亿元,根据2014年中国企业联合会评定的

中国企业500强排名,排名62位,公司综合排名位居全 国医药行业第二,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在医药产品和分销市场方面均居领先地位的医药上市公司,入选上证180指数、沪深300指数样本股,H股入选恒生指数成分股、摩根斯坦利中国指数(MSCI)。 目前上药集团已发展成为一家集科、工、贸为一体 的大型企业集团,现有员工近3万人,注册资本31.58亿元,是中国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营销网络最健全的医药企业,并跻身中国企业五百强,是中国2010年上海 世博会医药全球合作伙伴。上海医药的分销网络以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华东、华北、华南三大重点区域为中心辐射全国各地。 3、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五百强企业,2014年,广州医药实现销售335.3亿元,同比增长16.24%。广州医药有限公司成立于1951年,现有员工1700多人,是华南地区最大的医药流通企业。是广州市政府授权经营管理国有资产的国有独资公司,主要从事中成药及植物药、化学原料药及制剂、生物医药制剂等领域的研究和开发(R﹠D)以及制造与经营业务(P﹠M) ,而且在医药商贸物流、大健康产业等方面有了持续快速的发展,是广州市重点扶持发展的集科、工、贸于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目前广州医药拥有21家分子公司,除广东外还分布于湖南、福建、陕西、四川、湖北等地。旗下王老吉药业于2005年2

国内药企最好研发十强

“国内最佳研发产品线”十佳工业企业评选结果出炉 更大到更强,这是中国人的期盼和目标,也是医药人的梦想和努力的方向。如今这一梦想正落在一个个新药的蕴育中,医药研发领域正在从量的积累向质的突跃发生转变。 为了更敏锐地发现中国医药研发领域的竞争优势,发现中国医药最具发展潜力、最贴近市场需求、最融合默契的科工一体,发现最具战略谋划和发展眼光的领袖企业,挖掘引领中国医药产业发展的未来新秀,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和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组织专家成立了评选小组,对国内制药行业进行了首届国内最佳研发产品线十佳工业企业的评选。此次评选,不仅是医药行业的开创之举,同时,将对中国医药市场和资本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国医药产业的结构调整将在品种创新与品牌提升中得到优化和发展。 2010年8月18日,在上海宾馆举行2010年(第27届)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暨首届全国 医药工业百强企业发布会上,会议承办方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信息中心)首度权威发布了“国内最佳研发产品线”十佳工业企业榜单。他们是: 第一家 集科研、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大型医药上市企业,是国内最大的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和生产基地,国家定点麻醉药品生产厂家。该公司的研究中心被评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重大新药创制”孵化器基地,并建立了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承担多项国家级科技专项项目。 据《中国新药审批监测系统》监测,2008年以来CDE受理该公司的新药申请30件(17个品种),全部为3类及以上新药,其中一类新药11件,2类新药1件,3类新药18件。主要 涉及抗肿瘤药、骨骼与肌肉用药、麻醉及其辅助用药、内分泌及代谢调节用药等多个治疗领域。 持续的创新,必将巩固其在抗肿瘤药物、麻醉药品、内分泌系统用药等核心领域的竞争优势,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相信公司必能践行“为民众创造健康生活”的承诺,并将在其国际化的征程上越走越远。 这就是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2012年度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

2012年度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 评选规则: 1、排名范围为全部医药工业企业。 2、指标依据为2012年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 3、排序以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为基础,对于以合并报表上报的法人单位,其合并范围内的子公司不再另行参与排序。 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 1、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2、修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4、哈药集团有限公司 5、威高集团有限公司 6、华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7、石药集团有限公司 8、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 9、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 10、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1、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12、杭州华东医药集团有限公司13、辉瑞制药有限公司 14、齐鲁制药有限公司 15、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 16、山东步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17、中国远大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8、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19、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20、辅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21、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 22、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3、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 24、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25、上海复兴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6、江苏豪森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27、天津中新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8、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29、瑞阳制药有限公司 30、江西济民可信集团有限公司 31、西安扬森制药有限公司 32、黑龙江珍宝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33、菏泽睿鹰制药集团有限公司 34、山东绿叶制药集团有限公司 35、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 36、人福医药集团股份公司 37、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38、鲁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9、罗欣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40、悦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41、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烧碱行业安全准入条件-中国氯碱网

附件1 烧碱行业安全准入条件 (征求意见稿) 为提升我国烧碱行业生产装置本质安全能力及安全管理水平,引导烧碱行业安全发展,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要求,按照“合理布局、优化储运、提升改造、固本强基、加大投入、落实责任、强化监管”的原则,特制定本安全准入条件。 一、生产企业布局要求 (一)新建烧碱生产企业必须符合国家发展改革委《氯碱(烧碱、聚氯乙烯)行业准入条件》有关规定和要求,项目选址应当符合《氯碱厂(电解法制碱)卫生防护距离标准》(GB18071-2000)要求,并符合本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在当地政府规划的化工园区(或集中区)内建设。 (二)不在当地政府规划的化工园区(或集中区)内,且不符合GB18071-2000有关规定的现有烧碱生产企业,原则上2015年底前计划或落实搬迁建设项目用地,安排实施“退城进园”;按照国务院安委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意见》(安委办…2008?26号),禁止在原址新建、扩建项目;烧碱生产企业的商品液氯外售量用钢瓶和槽车运输的,应当限制在本企业氯气产能(以安全生产许可证为准)的三分之一以内;鼓励现有烧碱生产企业加大安全投入,支持不以新增产能为目的技术改造项目。

(三)鼓励符合上述第(二)项要求的现有烧碱生产企业进行搬迁,当地政府应当优先安排搬迁企业的易地项目建设用地,并给予优惠。 二、生产装置、工艺技术和安全设施要求 除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外,需达到以下要求: (四)新建、改建、扩建、搬迁烧碱项目必须全部采用离子膜法生产工艺。自2016年1月1日起,现有隔膜法烧碱生产装置(资源综合利用方式除外)的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到期后不再换发。 (五)液氯生产推荐采用无氨液化等先进工艺,逐步淘汰氨冷冻盐水液化工艺;液氯包装必须采用液下泵等先进工艺,严禁采用气化器液氯包装工艺;新建液氯储罐厂房必须密闭;应当设置事故氯气吸收处理装置,具备24小时连续运行能力并具有处理大量泄氯的能力,其动力和控制系统供电采用双电源供电并具有自动切换功能;液氯钢瓶充装必须采用自动充装系统;在液氯钢瓶充装、储存区域应当配备死瓶处理、移动式抽空装置和真空吸收房等氯泄漏应急处理设施;液氯槽车充装必须符合液氯汽车罐车充装站设计规范。 (六)烧碱控制系统必须配备UPS不间断电源;电解、整流、氯氢处理采用安全互联锁停车系统。 (七)电解、氯气干燥压缩装置、液氯储罐、钢瓶充装、事故氯装置等直接反应排放氯气尾气处理的装置必须配备有害气体监测探头等泄漏自动监控设施。 三、液氯储存和运输要求

2011年度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榜单

2011年度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榜单 1 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2 修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 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4 哈药集团有限公司 5 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6 石药集团有限公司 7 华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8 威高集团有限公司 9 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 10 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 11 东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2 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13 杭州华东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14 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15 黑龙江珍宝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16 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 17 辉瑞制药有限公司 18 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19 齐鲁制药有限公司 20 辅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21 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 22 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3 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 24 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 25 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26 瑞阳制药有限公司 27江西济民可信集团有限公司 28 山东步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29 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30 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1 山东绿叶制药集团有限公司 32 天津中新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3 江苏豪森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34 菏泽睿鹰制药集团有限公司 35 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36 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 37 新和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38 太极集团有限公司 39 鲁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40 山东罗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41 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42 仁和(集团)发展有限公司

43 费森尤斯卡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44 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45 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46 武汉人福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47 南京医药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48 江西汇仁药业有限公司 49 寿光富康制药有限公司 50 中国远大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51 先声药业有限公司 52 丽珠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53 江苏济川制药有限公司 54 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 55 河南省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56 普洛股份有限公司 57 江苏康缘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58 山东瑞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59 天圣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0 利君国际医药(控股)有限公司 61 江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62 神威药业有限公司 63 湖南有色凯铂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64 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65 天津天士力集团有限公司 66 山东新华医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67 康恩贝集团有限公司 68 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 69 山东鲁抗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70 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71 广东罗浮山国药股份有限公司 72 迪沙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73 山东仙河药业有限公司 74 江苏苏中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75 安徽丰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76 双鸽集团有限公司 77 四川百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78 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79 重庆科瑞制药(集团)有限公司 80 回音必集团有限公司 81 天津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82 山东淄博山川医用器材有限公司 83 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84 四川好医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85 山西振东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86 海南卫康制药(潜山)有限公司

中国氯碱工业发展八十年回顾

中国氯碱工业发展八十年回顾 时间:2009-09-30 上传:张忠涛阅读:0 1929年,国内第一家氯碱厂——天原电化厂在上海正式建立,从此揭开了我国氯碱工业发展的序幕。2009年,在祖国度过六十年华诞的同时,中国氯碱工业同样迎来了行业发展的第八十个春秋。追忆八十载风云岁月,如同一部凝聚着无数氯碱人奋斗与拼搏的光辉历史。在氯碱企业共同的努力之下,我国由建国前烧碱年产量不足2万吨发展到如今的全球氯碱生产第一大国,氯产品的开发也从建国前的几种增加至目前的二百余种。追忆往昔,回顾走过的一路兼程,我们以史为鉴,继往开来。KyG山东新龙集团 KyG山东新龙集团 萌芽时期的中国氯碱工业KyG山东新龙集团 中国氯碱工业始于上世纪20年代末期,由于国内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爆发,民族工业奄奄一息,各氯碱厂也在开工与停产之间反复,生产极不稳定,早期的氯碱行业正是在这一特殊时期艰难起步。KyG山东新龙集团 新中国建立前,我国共有10个氯碱厂(点)。解放前夕,电解法烧碱年生产能力近1.5万吨,主要氯产品仅有液氯、漂白粉、盐酸、三氯化铝等简单几种。第一家氯碱厂是在1929年,由当时著名爱国实业家吴蕴初先生在上海创办的天原电化厂。当时化工原料盐酸多年来依赖从日本进口,加之时局动荡产品供应时断时续,这激发了吴蕴初先生要创立中国人自己的氯碱厂。1930年11月10日天原电化厂正式开工,时任南京国民政府实业部长孔祥熙到会并致词,称赞吴蕴初:“独创此厂,开中国电化工业之新纪元”。KyG山东新龙集团在此期间,日军为扩大供给,充实战备,在东北、华北占领区也相继建立了一些氯碱工厂。这些工厂在日军投降后,经过当地政府的帮助与工人的维护,陆续恢复生产,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成为了日后几家重点氯碱生产企业。正是在战争中积累了顽强的生存经验使得多数氯碱厂能够在建国后积蓄力量,不断发展。KyG山东新龙集团 KyG山东新龙集团 中国氯碱工业在摸索中前进KyG山东新龙集团 建国之初,百废待举,多数氯碱厂在国民党统治时期遭到物质被掠夺、设备被破坏的损害。但为了满足国家恢复经济建设对烧碱和氯产品的急切需要,各氯碱厂在原重工业部化工局的领导下,迅速进行了恢复生产和改扩建。KyG山东新龙集团 “一五”规划时期,原化工部以上海天原化工厂为试验基地,科研人员历经两年奋战,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接近50年代世界先进水平的立式吸附隔膜电解槽,提高生产量的同时,每吨电耗降低200度。此外,天原化工厂、温州电化厂等10家新的氯碱厂在这时建立起来。这一阶段我国烧碱产量实现平均年增长20.34%,为国民建设提供了支撑和保障。KyG山东新龙集团 1958年,国家为发展工业建设,在全国布点13个中型企业及一批小型企业。多个省、市、自治区纷纷筹建氯碱工厂,各厂设计规模从7500-30000吨/年不等。同时,千吨级的小型氯碱厂也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建立。全国氯碱企业数目从建国初期的10家增加到40多家,氯产品也从解放初期的几种扩至20余种。KyG山东新龙集团 伴随新建企业扩产,作为我国50年代有机氯产品的试验基地,锦西化工厂在1958年建成了国内第一套3000吨/年悬浮聚合法聚氯乙烯生产装置,随后在1959年,天津、北京、上海等7套6000吨/年PVC生产装置相继投产。在虎克12 型吸附隔膜电解槽的基础上,国内相关技术人员又设计出了虎克16 型电解槽及天原32 型隔膜电解槽。这些电解槽的成功投产,标志着我国氯碱工业技术水平又向前跨了一大步。KyG山东新龙集团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受此影响,国内部分氯碱厂产品质量下降明显,消耗成本上升,企业经济效益严重滑坡。直至文革末期,氯碱工业才逐步恢复正常生产。我国烧碱产

中国医药工业科研开发促进会第九届会员

中国医药工业科研开发促进会第九届会员大会工作总结暨2014-2015年度工作安排—2014年10月27日在第十届会员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执行会长宋瑞霖 各位会员代表: 受会长会议的委托,我向大会报告中国医药工业科研开发促进会(以下称药促会)第九届会员大会过去四年的工作,并对2014-2015年度的工作提出建议,请各位代表审议。 第一部分过去四年工作回顾 自2010年以来第九届会员大会的四年,是药促会发展历史上具有开创意义的四年。在2010年4月第九届会员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会议推举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桑国卫为药促会会长。从此,药促会开

启了全新的时代。根据党中央、国务院鼓励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精神,桑国卫会长为药促会确立了“创新、产业化、国际化”的办会宗旨,将药促会的功能定位在:为创新型医药企业代表服务,推进以企业为核心的产学研体系建设,推动我国医药产业由仿制为主向自主创新为主的战略性转变,最终为人民大众的健康服务。在新宗旨的指导下,药促会不断创新内部治理结构和体制机制,提升为会员单位服务的能力与水平;通过举办各种论坛、发布会、大型会议等促进会员单位乃至整个医药产业互相交流、创新发展;通过与外国驻华使馆、国外行业组织和企业合作,共同推动中外医药产业界的合作交流,为会员单位搭建国际交流平台;提供医药信息搜集、整理、评价、咨询服务;在有关政府部门和医药企业的支持下,开展国内外重大医药政策问题研究,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通过四年多的努力,药促会在机构建设、会员服务、公共服务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初步形成了结构合理、功能完善、政社分开、责权明确、依法自治、诚信自律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 药促会四年来的主要工作及特点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通过创新完善内部治理结构 为了实现新的办会宗旨与功能定位,药促会自身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1、为了提高办事效率,发挥会员单位参与药促会管理

医药工业总产值

2007年,中国医药工业总产值达6679亿元 2008年,中国医药工业总产值超8600亿中药占1/4强2009年,中国医药工业总产值达10048亿元-搜狐健康 2010年,中国医药工业总产值估计超1.2万亿_财经_腾讯网2011年,发改委预测16600万亿。 世界 2007年,全球医药市场销售创7120亿美元新高 2009年,据国际货币组织(IMS)不久前公布的统计数字,2009年全球医药市场总销售额为8150亿美元,其中生物工程药品和生化药品的销售额合计为1300亿美元,通用名药的销售额为900亿美元。按销售额计算,排名前3位的大类药物为:中枢神经系统用药(CNS)为1250亿美元;心血管病药物为1100亿美元;抗肿瘤药物为750亿美元。 2011年,近日,全球权威的医药管理咨询公司IMS Health发布的最新的年度预测报告显示,2011年全球药品市场规模将达8800亿美元,并呈以下三大特点:发达医药市场国家由于受到专利药过期和新一轮的预算开支紧缩而增长缓慢;新兴医药市场国家对全球医药市场增长的贡献将接近50%,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三大医药市场;创新药品催生新的治疗方法和手段。 全球市场有望增长5%~7% 该最新年度报告指出,对比2010年4%~5%的增长,2011年全球药品市场将增长5%~7%,达到8800亿美元。

2007年全球医药市场销售创7120亿美元新高 2008-10-30 21:47 2007年,全球药品市场再创历史新高,达到7120亿美元,市值较过去5年增加1780亿美元;虽然销售额逐年增长,但从2000~2007年的总体趋势看,增速却在逐年减缓,2007年降至最低的6.4%。 抗肿瘤药物是最大的治疗领域药物,销售收入达414亿美元,比2006年的346亿美元增长了16.2%。随后是降胆固醇药物,销售收入为337亿美元。其他依次为呼吸系统药物、质子泵抑制剂以及糖尿病治疗药物。 制药业受到冲击 2008年5月,美国《制药管理者》杂志公布了其评选出的2007年度全球制药企业50强,这50强制药企业的处方药销售额超过了5100亿美元。一个有趣的现象是,除分别排名前3位的辉瑞、葛兰素史克和赛诺菲-安万特,以及排名第50位的Watson公司外,榜上其他公司处方药销售业绩都呈现出较大幅度的提高,有的甚至是两位数的快速增长。事实上,国外大型药企快速增长的大部分来自于并购重组。例如,Nycomed公司通过并购Altana公司,规模实现了近3倍的增长,这使其排名由原来的第48名上升为第29名。而美元贬值则使得欧洲企业占了一些便宜。例如,按瑞士法郎计算,罗氏的处方药收入增长率为11%,但是若以美元计算,其增长率则超过20%。该杂志对评比结果作出的评价称:制药企业正在受到冲击。

烧碱行业安全准入条件-中国氯碱工业协会

烧碱行业安全准入条件(征求意见稿) 为提升我国氯碱行业生产装置本质安全能力及安全管理水平,引导行业健康发展,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要求,按照“合理布局、优化储运、提升改造、固本强基、加大投入、落实责任、强化监管”的安全发展原则,对烧碱行业提出以下安全准入条件。 一、生产企业布局 (一)新建烧碱生产企业必须符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氯碱(烧碱、聚氯乙烯)行业准入条件》有关规定和要求外,应在当地政府规划的工业园区或专门区域(集聚区)内建设,项目选址应符合《氯碱厂(电解法制碱)卫生防护距离标准》(GB18071-2000)要求,并符合本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二)不在当地政府规划的工业园区或专门区域(集聚区)内,且不符合GB18071-2000有关规定的现有烧碱生产企业,原则上2015年底前计划或落实搬迁建设项目用地,安排实施“退城进园”;除按国务院安委办[2008]26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的指导意见”禁止在原址新建、扩建项目外,其商品液氯外售量用钢瓶和槽车运输的应限制在本企业氯气产能(以安全生产许可证为准)的三分之一以内;鼓励现有烧碱生产企业加大安全设施投入,支持不以新增产能为目的技术改造项目。 (三)鼓励符合上述第二项要求的现有烧碱生产企业进行搬迁,当地政府应优先安排搬迁企业的易地项目建设用地,并给予优惠。 二、生产装置及工艺要求和安全设施 除按国家法律法规,还需达到以下要求: (四)新、改、扩、迁烧碱项目必须全部采用离子膜法生产工艺,现有隔膜法烧碱生产装置(资源综合利用方式除外)于2016年1月1日起,安全生产许可证到期后不再换发。

(五)液氯生产推荐采用无氨液化等先进工艺,逐步淘汰氨冷冻盐水液化工艺;液氯包装必须采用液下泵等先进工艺,严禁采用气化器液氯包装工艺;新建液氯贮罐厂房必须密闭;应设置事故氯气吸收处理装置,具备24小时连续运行能力并具有处理大量泄氯的能力,其动力和控制系统供电采用双电源供电并具有自动切换功能;液氯钢瓶充装必须采用自动充装系统;在液氯钢瓶充装、储存区域应配备死瓶处理、移动式抽空装置和真空吸收房等氯泄漏应急处理设施;液氯槽车充装必须符合液氯汽车罐车充装站设计规范。 (六)烧碱控制系统必须配备UPS不间断电源;电解、整流、氯氢处理采用安全互联锁停车系统。 (七)电解、氯气干燥压缩装置、液氯贮罐、钢瓶充装、事故氯装置等直接反应排放氯气尾气处理的装置必须配备有害气体监测探头等泄漏自动监控设施。 三、液氯储存和运输要求 (八)新建烧碱生产企业的液氯贮罐区的总贮存量应不大于企业正常3天液氯生产量的总和;液氯贮罐和液氯气瓶的贮存安全应符合GB11984-2008和AQ3014-2008中的有关规定。 (九)各省市安监、公安和交通部门对液氯的准购证、运输准运证及运输距离和安全使用上实行严格的安全监控和协查,原则上液氯运输半径不超过500公里。运输液氯的危险化学品车辆必须安装符合标准规范要求的车载监控终端,并与国家或各省市的安监应急平台联网。 四、安全标准化要求 (十)新建烧碱企业在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之日起三年内达到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以上水平;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安监总管三[2011]191号)要求,到2015年底,现有烧碱生产企业达到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以上水平。 五、责任、监督与管理 (十一)烧碱生产企业主要负责人要认真履行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职责,

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会员名单

附件1: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五届四次理事名单北京市塑料研究所 中普科贸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华盾雪花塑料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北泡塑料集团公司 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清华大学化工系高分子教研室 北京华傲顺达科技有限公司责任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化工销售分公司 雅式展览服务有限公司 中轻投资有限公司 北京市化学工业研究院 中国包装联合会塑料包装委员会 农业部乡镇企业局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北京化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北京化工大学塑料工程研究所 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化工事业部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化工销售分公司 中国轻工业机械总公司 轻工业塑料加工应用研究所 国际化学品制造商协会有限公司 北京塑料工业协会 北京加成助剂研究所 北京燕山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树脂应用研究所 中国石化总公司合成树脂塑料中心情报站 天津市塑料研究所 天津市军星管材制造有限公司 天津市轻工行业联合会-塑料协会 天津市天塑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工学院 天津市塑料集团有限公司第二塑料制品厂

中国氯碱工业协会 河北宝硕集团有限公司 河北长安塑胶有限公司 精细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河北省平乡县东风塑料厂 秦皇岛宏岳塑胶有限公司 石家庄市恒东企业集团公司 唐山市致富塑料机械有限公司 河北颐通管业有限公司 廊坊开发区梨花包装有限公司 河北沧州东塑股份有限公司 中北大学塑料研究所 山西晋特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山西中德塑钢型材有限公司 山西惠丰塑料型材有限公司 山西省塑料行业协会 辽宁抚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 金德管业集团 大连实德集团 大连塑料研究所 大连本德集团有限公司/大连市轻工行业塑料协会辽宁宏程塑料型材有限公司 沈阳久利化学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大连第九塑料厂 哈尔滨鑫达高分子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哈尔滨市塑料五厂 白山市喜丰塑料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塑料制品公司 上海塑料行业协会 上海清华泡塑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杰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三维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上海紫东薄膜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2019年我国医药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2万亿元

2019 年我国医药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2 万亿元 6 月9 日2014 年,我国医药工业的八大子行业主营收入累计2.46 万亿元,全国医疗卫生服务总费用将超2.20 万亿元,全国健康险收入为158 7 亿元 在第73 届全国药品交易会上,由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撰写的《中国健康产业蓝皮书》正式面世。蓝皮书以翔实的数据,从医药市场、医疗器械 市场和医疗服务市场三大方面全景勾勒出我国健康产业现状,并通过对行业 内外部的总和分析,预测整个健康产业以及各个细分行业的未来。 2015 年1~3 月,我国规模以上医药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1%,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1.7 个百分点;医药规模以上企业主营收入为5819.37 亿元,同比增长9.63%,较上年同期下降4.18 个百分点。但由于人口老龄化、疾病负担能力增强、健康意识提高等多个利好因素,未来中国医药市场仍将维持 两位数的增长幅度,2019 年中国医药市场规模有望超过2.2 万亿元。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主任郭文说。 数据勾勒行业全景 所谓健康产业,是涉及医疗产品、保健用品、营养食品、医疗器械、 保健器具、休闲健身、健康管理、健康咨询等多个与人类健康紧密相关的生 产和服务领域。 我国健康产业正面临着历史上最佳的发展机遇。郭文说。蓝皮书用2014 年的几个核心数据,勾勒出2014 年我国健康产业的全景。根据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测算,2014 年,我国医药工业的八大子行业主营收入累计2.46 万亿元,同比增长13.1%,行业平均利润率为10%,与去年同期持平;全国医疗卫生服务总费用将超2.20 万亿元。截至2014 年11 月底,全国医疗

(整理)年中国医药工业经济运行分析.

2012年中国医药工业运行情况报告 2012年医药工业继续平稳增长,生产、销售和利润总额均保持较快增长,亏损面和亏损额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医药工业整体经济呈现良好态势。但出口增速明显下滑,外贸形势仍存在不稳定因素。 一、总体运行状况 (一)产销稳步增长 1、主营业务收入增长平稳 2012年全行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845.3亿元,同比增长20.1%。 2008-2012年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趋势 注:本文医药行业除包括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医药制造业外,还包括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 从2008-2012年各季度主营业务收入增长情况来看,2012年在持续两个季度的增速下滑后,在三季度出现企稳。与2011年底28.9%的增速相比,上半年累计9.8个百分点的差距在下半年有所减少,全年累计

增幅重新恢复到20%水平。 从主营业务收入完成情况来看,中药饮片加工业、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中成药生产业和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4个子行业增速在行业平均水平以上,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业增幅水平最低,为14.0%。 2012年医药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情况 2、销售产值增速小幅上升 2008-2012年医药工业销售产值增长趋势

2012年全行业累计实现工业销售产值17355.2亿元,同比增长21.1%。除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业、生物药品制造业和中成药生产业外,其余4个子行业的增速均高于医药工业平均水平,特别是中药饮片加工业的增速较平均水平高了6.5个百分点。 2012年医药行业工业销售产值累积完成情况 3、产销率稍有回落 2008-2012年医药工业产销率变化情况

国内药企最佳研发十强

“国内最佳研发产品线”十佳工业企业评选结果出炉更大到更强,这是中国人的期盼和目标,也是医药人的梦想和努力的方向。如今这一梦想正落在一个个新药的蕴育中,医药研发领域正在从量的积累向质的突跃发生转变。 为了更敏锐地发现中国医药研发领域的竞争优势,发现中国医药最具发展潜力、最贴近市场需求、最融合默契的科工一体,发现最具战略谋划和发展眼光的领袖企业,挖掘引领中国医药产业发展的未来新秀,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和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组织专家成立了评选小组,对国内制药行业进行了首届国内最佳研发产品线十佳工业企业的评选。此次评选,不仅是医药行业的开创之举,同时,将对中国医药市场和资本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国医药产业的结构调整将在品种创新与品牌提升中得到优化和发展。 2010年8月18日,在上海宾馆举行2010年(第27届)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暨首届全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发布会上,会议承办方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信息中心)首度权威发布了“国内最佳研发产品线”十佳工业企业榜单。他们是:第一家 集科研、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大型医药上市企业,是国内最大的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和生产基地,国家定点麻醉药品生产厂家。该公司的研究中心被评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重大新药创制”孵化器基地,并建立了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承担多项国家级科技专项项目。 据《中国新药审批监测系统》监测,2008年以来CDE受理该公司的新药申请30件(17个品种),全部为3类及以上新药,其中一类新药11件,2类新药1件,3类新药18件。主要涉及抗肿瘤药、骨骼与肌肉用药、麻醉及其辅助用药、内分泌及代谢调节用药等多个治疗领域。 持续的创新,必将巩固其在抗肿瘤药物、麻醉药品、内分泌系统用药等核心领域的竞争优势,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相信公司必能践行“为民众创造健康生活”的承诺,并将在其国际化的征程上越走越远。 这就是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第二家

中国制药工业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中国制药工业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中国制药工业现状 ◆中国制药工业发展历程 中国医药产业的发展主要由13亿人口疾病治疗、保健康复、生育等必须的医药消费所带动。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医药业产值年均增长率在16.6%左右,“八五”期间发展速度最快,年平均增长率为22%,九五期间仍保持年平均增长率17%的发展速度。医药产业规模在2001年总值为2770亿元人民币,占大陆GDP的2.9%;2002年医药工业总值为3300亿元人民币,占GDP的3.2%左右,增幅达18.8%,高于全球医药产业年平均增长率13%。 药品市场的销售总额2001年达到了1260亿元,1990~2001年间更是保持了年均21.7%的增长速度。 就医药细分行业的增长率而言,2002年高于医药产业平均水准的是制药机械(28%)、化学制剂(21%);低于平均水准的是中药(16%)、生物制药(16%)、卫生材料(15%)及医疗器械(12%)。 根据2001年全国换发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的统计,中国原料药和药品制剂生产企业是5146家,其中包括1700多家“三资”企业(世界跨国医药公司前20名都已在中国合资办厂)。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有1100家左右。 按产值计算,股份制经济在全行业的比重已从“九五”初期的12%上升到目前的33.2%,“三资”经济从15%上升到18.8%,而国有经济比重则从55%下降到36.1%。

医药行业所有制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调整,基本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 在5000多家医药工业企业中,有生物制药企业200余家、中药生产企业1100多家和化学药品生产企业4000家左右。至2001年底,可以生产化学原料药近1500种,生产总产量为43万吨,位居世界第2;能生产化学药品制剂34个剂型、4000余个品种;还有中国的传统中药,也已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能生产包括滴丸、气雾剂、注射剂在内的现代中药剂型40多种,总产量已达37万吨,品种8000余种。另外,中国能生产疫苗、类毒素、抗血清、血液制品、体内外诊断试剂等各类生物制品300余种,其中现代生物工程药品20种;能生产预防制品约9亿人/份。中国还可以生产包括X射线断层扫描成像装置、磁共振装置等在内的医疗器械11000多个品种、规格;可以生产8大类1200多个规格的制药机械产品。 2002年,从经济效益指标排名情况看,前10个地区有8个属于东部沿海地区,说明医药工业经济实力较强的省市仍然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而且与前几年相比,区域发展的差距越来越大。以产品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两个指标分析,全国排名前10位的地区产品销售收入全国医药工业产品销售收入的2/3左右,但是前60名企业的销售收入所占的比例只有34.8%,这说明中国医药市场的地域集中度较高,而企业集中度较低。 出口形势好于预期。2002年医药进出口额保持了一定增长。全年医药行业完成进出口总额为10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1.41%,其中进口总额为45.3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36%,出口总额完成58.6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56%。其中,主要是化学制药类产品的进出口,化学制药的进出口总额、进口额、出口额分别占各项的比例均达50%以上。并且化学制药的进出口增速最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