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三农”问题成因及对策的思考(时政论文)

关于“三农”问题成因及对策的思考(时政论文)

关于“三农”问题成因及对策的思考(时政论文)
关于“三农”问题成因及对策的思考(时政论文)

关于“三农”问题成因及对策的思考

班级:材科1102班姓名:余芳学号:0121101010232

摘要:表现为农业不发达、农村不繁荣、农民不富裕的“三农”问题的存在,有它的历史根源和现实复杂性,这已成为了牵动全社会上下的一个无法绕开的经济、政治、社会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人均收入低下、增长缓慢。因此,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其关键在以消灭小农经济,建立现代农业为目标,走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关键词:“三农”问题;小农经济;现代农业

通常所讲的三农问题,是农民、农村、农业问题的统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三农问题日渐突出,引起了从学术界到决策层的重视,目前学术理论界对三农问题成因的分析歧见纷呈,故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也就不尽一致。那么,举国关注的“三农”问题,其成因究竟是什么?症结又在哪里?怎样才能解决?本文认为,有必要继续深化对“三农”问题成因的认识,从而为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提供思路,要从机械的照搬他国成功经验转到紧密依托本国国情,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一、我国“三农”问题的起因在于殖民入侵、商品经济的发展、传统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回顾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史就会发现,“三农”问题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至1840年的鸦片战争。殖民入侵打开了关闭已久的国门,冲击着古老的农业文明。由于自然经济对资本主义经济的顽强抵抗,它的解体经过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但从此中国的农业经济就被卷入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之中,虽然是被动的,甚至是不情愿的。

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不断加深以及国内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新式工业的兴起,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自然经济的主要特点是男耕女织,耕织结合。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欧美等国家扩大了对中国棉纺织品的输入,首先引起了在五口通商地区农民自给自足生活方式变化。例如著名的棉产地长江三角洲,“松江利在棉布、梭布,较稻田倍蓰……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

吾村专以编制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包世臣《齐民四术》)。农民耕作的产品不再以自用为主,而主要根据市场需要来安排耕作,农民自身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也不是全部靠自产,而有相当部分取自市场,农产品已商品化。由于对外贸易中间环节过多,出口农作物的价格常常压得很低,农民的贫困化程度在加剧,农村日益破败。由于近代中国社会的历史主题是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政治革命特别凸显,所以城乡差别、农民生活困苦淡就出了人们的视线。但问题始终存在,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也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也罢,都是这一问题激化的结果。

建国后,由于特殊的国际环境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这种外来的冲击被暂时屏蔽了。但是为了巩固新生的共和国,加速我国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中国共产党采取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推行“以农补工”的政策。从1953年开始实行农产品统购统销,以剪刀差、农业税等形式源源不断地抽取农业剩余。据有关专家统计测算:从1954—1978年国家通过剪刀差从农民手中获取资金达5100亿元;而1978—1991年剪刀差累计达12329.5亿元,相当于同期农业生产总值的22%[6]。这样就形成了农村经济实际在增长,但农民农村依然很贫穷的局面。

改革开放后,全球化的浪潮与市场化改革取向一起对中国经济社会形成了更猛烈的冲击,各种生产要素按市场法则自由流动,非均衡发展战略和资本投资偏好使城镇获得大好发展机遇,迅速发展起来。而高度分散、规模小、周期长、风险高的农业经济很难吸引到更多的生产要素,农民在解决了吃饭问题之后却陷入了“温饱陷阱”,涨价后的农产品价格远远赶不上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出现了卖粮难、增产不增收的尴尬情况[7]。由此可见,农民的破产、农业的凋敝、农村的衰落是全球化开始后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冲击的结果。由于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特殊性,这一冲击在不同历史阶段的表现有所不同罢了。因而,现阶段“三农问题”是市场经济在中国展开的必然结果,在本质上是小农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矛盾和冲突[8]。

二、现时期认识和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思路

对于小农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矛盾与冲突,本文认为,切实可行的基本思路,应该是在以下方面达成共识:

1、顺应历史大势,坚定不移地推进市场化改革,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和理论探索的基本结论。

从人类发展史来看,现代化是不可阻挡的潮流。它是人类社会从工业革命以来所经历的一场巨大变革,这一变革以工业化为推动力,推动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它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传统农业的分化解体,一方面是现代工业社会的整合生成。随着现代化的启动与推进,城市逐渐取代农村而成为整个社会的重心、工业逐渐取代农业成为社会的支柱产业。加快现代化进程,积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实现民族国家的振兴,是几代国民的夙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农村的现状与整个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极不协调。与城市改革相比,农村经济的市场化进程落后了许多。农村的三大生产要素中的资本要素和土地要素远没有市场化,劳动力要素市场也不完善。“农民收入增长太慢”,“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困难”,“农民向城市市民转变迟缓”等问题的背后,都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发挥作用。既然整个社会改革的指向是市场经济,那么,坚持市场化取向,解决“三农”问题,才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大方向。

2、借鉴世界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以市场化为目标引导小农经济走向现代农业,积极妥善解决“三农”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农村社会面貌也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最贫穷落后的依然是农村和农民,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农民,我国农村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解决“三农”问题,将是21世纪我国面临的最大也是最艰巨的历史任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世界上有不少国家在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都曾因一度的忽视农业问题而导致农业衰退、农村凋敝,付出了沉重代价,我们必须引以为戒。正如胡锦涛同志高度概括所指出的,“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要真正解决“三农”问题,应从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着手,以消灭小农经济、建立现代农业为目标,走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农业发展道路,这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具体来说,在以下方面必须要有实质性的推进和改善:(1)改革完善农村现有的农地制度和经营制度。家庭承包制作为一项制度创新,曾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但这种能量的释放是一次性的,

不可能一劳永逸的解决中国农业发展的全部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成熟之际,农业的比较效益越来越低,家庭承包制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因素。农村土地的经营方式的再次创新已经刻不容缓,稳妥的办法是完善家庭承包制,深化未尽改革。

(2)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近几年国家各级财政不断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农业投入不足的问题得到缓解,但从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来看,农业的投入仍严重不足。国家对农业的投入分散在许多部门,降低了使用效率。增加农业投入,强化农业基础是建设现代农业的迫切需要。所以,必须不断开辟新的农业投入渠道,逐步形成农民积极筹资投劳、政府持续加大投入、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可以综合运用税收、补助、参股、贴息、担保等手段,为社会力量投资建设现代化农业创造良好的环境。新增的农业投资,应重点投向基础设施领域,搞好大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搞好农业综合开发,支持土壤肥力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建设现代流通设施,努力发展和完善农产品市场;鼓励农民和社会力量发展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和新型农产品加工业。

(3)加大农业市场化进程。农业市场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体制基础和动力源泉。依靠市场机制的主导作用、加上政府的干预,才能推进农业现代化。因此,应尽快采取措施是农业市场化改革有所突破。

(4)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现代科学技术对农业增长的作用是巨大的,如果离开科技的创新,建立现代农业就无从谈起。针对我国目前农业和农民的实际情况,农业科技开发、农业科学研究及推广,应当作为公益性事业,应由政府组织和提供公共投资,让农民免费或低偿使用农业科技成果和技术服务,尽快使科学技术转化为实际成果,从而通过科技创新来实现推动农业现代化。

(5)培养新型农民。建设现代农业,最终要依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截至2005年,全国5.04亿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34.10%,其中不识字的占6.87%[13]。因此,必须大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造就现代农业的经营主体。大力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一方面要提高农民的种植水平,另一方面要提高外出务工农民的就业能力。同时,通过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农村成人教育,努力扫除农村青壮年文盲;通过减免学费、发放补助等形式,扩大职业教育;进一步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

训的支持力度,着手从农民工中培育一批中高级技工,既可满足制造业发展对中高级技工的需求,又为“三农”问题的解决形成有力的促动。

参考文献:

[1]喻国华.农业经济发展中“三农”难题的对策[J].特区经济,2006(1)

[2]董军.困境与出路:“三农”问题的理性思考[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09)

[3]任保秋.“三农”问题成因及出路再思考[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6(3)

[4]陈林.新三农问题之十大关键[J].太平洋学报,2007(10)

[5]陈佛丁.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33

[6]葛志华.转型之痛:三农问题的由来与终结[J].江海纵横,2007(7)

[7]任保秋.农村土地经营方式创新的现实选择[J].理论导刊,2006(12)

[8]赵磊.“三农问题”的市场经济理论解析[J].学术研究,2005(5)

[9]蔡继明.论中国农地制度改革[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10]陈躬林.重建农地自耕农所有制[J].求是学刊,2003(1)

[11]林毅夫.再论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88

[12]张红宇.对当前农地制度的几点看法与评论[J].农村经济,2005(8)

[13]编写组.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42、147

形势与政策 三农问题论文

三农问题及其对策 在21世纪里,“三农问题”同样将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新的历史征程中处于极其重要的位置,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基础和保障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功与否取决于三农问题的解决与否,解决“三农”问题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工作任务。党的十六大提出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解决“三农”问题。只有解决好“三农”问题,才能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深化下去,才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三农问题”独立地描述是指广大乡村区域,只能以种植、养殖生产业为主,身份为农民的大部分国民的生存状态的改善与产业发展以及社会进步问题。(1) 第一,农民问题。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现阶段农民增收困难,多数农民仍然只能通过种粮,散养家禽获得收入,而这些收入都不高。二是农民利益得不到有效维护。长期以来农民一直是农产品价格的被动接受者,农业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主要由农民来承担。在劳动力转移中,农民作为最弱势的群体,常常是最低工资的接受者,创造着城市经济财富却不能分享其利益。三是农民的文化素质得不到较快提高。农民教育培训滞后、培训面不广、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同时,随着对农民工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农民外出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难以转移到非农产业。 第二,农业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耕地少、分散,受气候的制约较大,交通不便、通讯困难、能源短缺等客观问题一直存在。二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业产业化多数项目带动力较弱,竞争力不强,规模不大,辐射面不广,农民能从中获益的不多。三是农产品结构与市场结构不相适应。产品结构不合理、质量水平不高、不适应市场对农产品需求多样化、优质化和精细化的需求。 第三,农村问题。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经济基础薄弱。由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投入和教育“两基”投入等原因导致乡村负债问题十分突出。二是城镇化进程滞后。城镇化率低,且村镇极其分散,工业企业小而且少,缺乏产业群规模的大型企业的支撑,缺乏规模效益。三是乡村面貌落后。由于基层组织和乡级政府职能上的错位,乡村规划落后,或基本上没有规划。 二、“三农”问题的对策 (一)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差距,这是解决农村问题的“重大新思路”。以工代农,以城促乡,把中国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1) 第一,要统筹城乡发展规划。把城乡作为一个整体,制定一个统一的土地利用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使城乡发展紧密相连,相互促进。 第二,要统筹城乡产业布局。按照一﹑二﹑三产业互动,促进城乡各产业有机联系,协调发展。 第三,要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针对城乡基础设施差异大,功能不齐全等问题,

三农问题(形势与政策论文)

关于“三农”问题 摘要:“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2000年初,湖北省党委书记李昌平向朱镕基总理写信提出“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及出版《我向总理说实话》后,“三农”问题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反响。中共中央2003年底正式将“三农”问题写入工作报告。在新的历史阶段,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然而,近几年农民收入增幅一降再降,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问题,探求收入增幅下降的原因,并提出对策措施,以便从增加农民收入入手,解决三农问题. 迄今为止,三农问题一直都是社会的焦点,并逐渐演变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三农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国民的素质,社会的稳定,及国家经济的发展。为解决三农问题,国家实施了很多有效的政策,在政府﹑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三农问题得到了一定的解决。 关键词: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解决措施、政策分析、成效 三农问题的内容: 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中的核心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民的经济收入低,增收难,素质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贫富差距大。 农村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村面貌落后,基础设施不齐全,经济不发达。 农业问题:农业仍然是制约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集中表现为农民种的东西卖不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没有形成规模经济,农业产业化程度低。 三农问题的背景、产生原因 (一)三农问题的背景:改革开放以来,在农村地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大大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促使农业向专业化,商品化发展。然而,中国农业产品开始同外国农业大国竞争,从而开始出现农民“手里有粮买不出”的现象。随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大部分农民认为种田没有足够的收入,因而出现农民进城打工的现象,随之而来的是农村地区生产积极性下降,农业投入减少,引发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打工,农村人丁稀少。由于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农村的发展对国家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三农问题成为当今社会显著的问题。 (二)三农问题的产生原因 1.农民的收入水平低,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这是三农问题产

论文:略论“三农问题”的出路建议

略论“三农问题”的出路建议 姓名:李建涛 学校:兰州城市学院 学号:20112099 指导教师:朱喜凤 定稿日期:

目录 一、三农问题的概述 (3) (一)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3) (二)“三农”问题的内涵 (4) (三)“三农”问题的地位 (6) 二、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原则 (9) (一)以人为本的原则 (9) (二)统筹协调的原则 (11) (三)制度创新的原则 (12) 三、“三农”问题的解决途径 (13) (一)突破城乡二元体制 (13) (二)推进城镇化建设,吸收剩余劳动力 (14) (三)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6) 参考资料: (18)

略论“三农问题”的出路建议 摘要:“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这句出自农村基层干部李昌平之口的话道出了“三农问题”的基本现状。“三农问题”已经影响到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工程。如何解决“三农问题”就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核心是收入和就业的问题。因此,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就在于促进和实现农民充分就业,进而实现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地增长。要实现这一点,首先是加速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农民就地就业;其次是加快农村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实现农民转移就业;再次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平等就业;最后是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实现农民稳定就业。未来一个时期,城镇化是发展的持久动力,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扩大就业,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城乡劳动力就业,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实现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稳定就业、体面就业;改革户籍管理制度,推动在城镇就业的农民在城镇落户,变农民为城镇居民;改革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工资收入水平;健全社会保障,解除后顾之忧,是推进城镇化,培养后备消费群体,扩大内需,保持经济长期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三农城镇化以人为本创新统筹发展 一、三农问题的概述 (一)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任务。我国农村生产力落后,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民的生活水平明显低于城镇居民,农村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的发展也明显落后于城镇。从我国的未来发展看,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前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我们必须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问题,自觉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工作重点放在农村,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 从政治的高度来看,党同农民的关系始终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中国的农民是党在农民的依靠力量,是国家政权最广泛最深厚的群众基础。应的农民,党的执政地位就巩固,工农联盟就加强,革命和建设事业就能胜利;失去了农民党的执政基础就动摇,革命和建设事业就会被断送,历史如此,

浅谈如何解决三农问题

浅谈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摘要:“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三农问题"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必然产物。“三农”问题的实质在于农民处于不平等的社会环境中,“三农”政策在性质上属于农业宏观调控行为。由于农业宏观调控行为分为决策行为和执行行为,前者具有可诉性,后者则无,因此对“三农”政策的事后规制和救济要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 关键词:“三农”政策;农业宏观调控;行为农业宏观调控决策行为农民问题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当前,随着新旧体制的转换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的“三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孔祥智[1] 认为,“三农”问题已经远远超出了农业、农村、农民的范畴,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安全性问题。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农民问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民问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农民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的农民问题,具有新的内容、新的特点和新的复杂性,因此,需要广大农村工作者积极探索和建立适应农村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领导体制、管理机制和工作方式,一切从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出发,营建良好的党群干群关系,切实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2]。 一、把握好新时期农民问题的切入点 农民问题错综复杂,解决的切入点就是搞好权利和经济利益:在政治上,充分尊重民主权利;在经济上,充分尊重市场规律。为此,在工作中应着重把握和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农业政策问题。一是土地政策。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基,土地问题是“三农”的核心,事关农民的根本利益。侵害农民土地权益,将直接损害农民的切身利益,直接影响农民的就业和生产生活保障,直接影响农村的稳定和农业的发展。因此,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之规定[3],依法保障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决策权,切实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解决失地农民的生存问题。二是集体财务管理政策。农村财务问题既是农民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引起农民集体上访的主要导火索。搞好农村集

关于“三农”问题的典型例题

关于“三农”问题的典型例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 ——引自《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材料二(新政)所谓“新”,指的是(美国)抛弃了自1776年以来所确定的自由放任、自由竞争和通过资本主义经济本身自我调节的基本原则,实现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和调节。 ——引自《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材料三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引自《列宁选集》卷四 材料四粮食税自然是意味着农民在纳税后有支配余粮的自由……余粮的自由也就自然意味着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在一个遭受极度破坏和落后的小农国家里,受无产阶级国家监督与调节的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有益,而且必要,因为它能立刻促进农业的高涨。 ——引自《列宁选集》卷四 材料五邓小平在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谈话中讲:中国的主体,十亿人口的地区坚定不移地实行社会主义……在这个前提下,可以容许在自己的身边、在小地区和小范围内实行资本主义。 ——引自《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并说明其目的。 (2)结合材料二理解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3)材料三中列宁的初衷与现实为什么会发生矛盾? (4)材料一和材料四相比,在农业政策上有何异同之处? (5)通过分析材料五,你是如何理解不同制度的国家的经济政策的? 答案: (1)强制农民减少耕地、牲畜,提高农产品价格,国家补贴遵守减缩任务的农户,限定一定范围的农产品生产,重税惩罚超额产品。目的在于使生产消费趋于平衡,维护垄断资产阶级利益。 ( 2)新政的实质在于以国有化形式尽量避免资产阶级自由企业制度的竞争,以政府的力量全面干预调节经济生活,维护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 ( 3)列宁的初衷是以上层建筑的力量来改造经济基础和生产关系中的分配和生产问题,忽视了当时落后的生产力状况和本身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经济困难、农民不满、富农叛乱等现实表明必须实行新的政策以解决

浅谈中国三农问题研究的论文

浅谈中国三农问题研究的论文 摘要:三农问题是我国当前建设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和挑战,受到历届政府的高度重视。学界对其的研究也是不胜枚举,文章借助美国政治学和人类学家詹姆斯?C?斯科特的 《农民的道义经济学:东南亚的反叛与生存》一书中的相关理论,对我国当前的“三农问题”提出了三点建议,意在对此问题的解决有所参考。 关键词: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 是我国当前建设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和挑战,它与城乡二元结构问题,西部大开发问题 紧密相连。这一问题不解决,我国的现代化就难以真正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也 就不能真正的实现。故此,历届政府高度重视,并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报告中作了特别 强调。学界对这一中国当前最大的现实问题也极为关注,研究成果不胜枚举,研究内容更 为广泛,成为当前经济学理论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在众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笔者有 幸逢阅了美国耶鲁大学政治学和人类学家的《农民道义的经济学:东南亚的反叛与生存》 一书,受益匪浅,感触颇深,诚然此作之说可为我国农民问题的研究注入新的活力。 1 《农民的道义经济学》简介 詹姆斯?C?斯科特于2001年和2021年先后两次在中国发行的《农民道义的经济学:东南亚的反叛与生存》一书,以其独特的研究视角和学术魅力,在我国学界引起了强烈的 反响。该力作集中反映了科斯理论阐释与个案分析相结合的实证主义研究特色,从现实出 发来考察东南亚农民生存伦理和反叛逻辑。通读此作,我们很容易发现作者深厚的人文关 怀主义情操,他是真正站在农民的立场,深入农民的心理,为社会的弱势群体说话的学者。书中大胆采用了经济学和人类学的研究成果,从理论上构建了“生存伦理”对农民经济活 动的重要意义,肯定了其规范性和道义,并实证了“安全第一”原则的决策性和普适性。 正如译者所言,本书是一部真正从农民的角度出发,更为现实的考察农民生存和反叛问题 的力作。它对研究亚洲乃至世界其他国家的农民问题,都有着极为现实的借鉴意义。 2 启示――“三农问题” 透过此书看当今中国社会的“三农问题”,启示重重。笔者认为“三农问题”要根本 的解决,也要深入农民的心理,站在农民的立场解决问题,而不是纸上谈兵。虽目前国家 已投入人力、物力来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农业产值,然大量问题尚未解决,大部分农民的贫困问题依然存在,这将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进程,必须高 度重视。笔者在接受詹姆斯?C?斯科特思想与理论的基础上,综合国内对“三农问题” 的研究成果以及部分个人调查结果,依据现象学的部分理论,对当前我国的“三农问题” 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三农问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三农问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背景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其独立地描述是指广大乡村区域,只能以种植、养殖生产业为主,身份为农民的大部分国民的生存状态的改善与产业发展以及社会进步问题。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其中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149546人,占50.32%,超过全国人口的半数。我国人口流动量大,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不包括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为22143万人。由此可以估算,我国农业人口规模大约为8亿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61.5%。“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的复兴的新的历史进程中,“三农”问题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基础和保障作用。 1.2意义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央新的领导集体对“三农”问题尤其重视,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解决“三农”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并提出,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促进农民增

财政学 三农问题论文

摘要 “三农”问题历来是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大基本问题,不是中国特有的,但有中国特有的客观实际,是我们走向现代化进城中最艰巨的任务。三农问题,不仅是一个现实问题,也是战略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它始终是中国农业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最重要的问题,是中国实现小康和现代化的关键。三农问题即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要实现解决好三农问题,必须得结合中国实际,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关注政府的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建立完善的补贴农民农业支持保护的制度,实现增加农民税收。无论如何,解决三农问题,要因地制宜,抓住主次矛盾,符合农民发展需求和经济发展规律。 关键词:三农问题财政经济

“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 农业问题,主要是农业产业化的问题,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形态,农业的购销体质不畅是农业不能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农业太弱,土地难以实现规模化经营,导致机械化作业难以推广,造成农业投资回报率低,成本加大,影响农业企业的形成,最终制约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 农村问题,一个主要问题是户籍制度改革,以往户籍制度将城乡二元分割,形成了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文化水平的较大差异。农村问题,出现基础设施条件太差,生存质量难以保障,生态和环境压力加大,农村农业与生态资源的开发利用缺乏产业布局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无序开发与无序利用不到有效控制。 农民问题,主要是素质和减负两个问题。农民素质问题主要是指文化素质,提高农民素质是富民强国的重要举措,而农民负担问题直接影响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民数量过多,农业与社会就业都不充分,因此农民收入也较少,由于农民收入低,也直接影响到农村消费市场启动,内需市场难以启动,农民生活质量与农村经济的发展压力就越来越大。 在1998年10月,在十五届三中全会上,江泽民同志就已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稳住农村这个大头,就有了把握全局的主动权。”在中国,如果没有2/3以上农村人口的稳定,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稳定;如果没有农民对社会稳定的大力支持,整个社会的稳定只能是空中楼阁。如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势必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我们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好三农问题。 浅析“三农”产生原因及解决思路 现阶段,我国“三农”问题的实质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实质是收入问题,收入问题的实质是就业问题,就业问题又是来自城市化滞后。三农问题,实质上,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必须一体化地考虑这三个问题,三农问题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必然产物。

三农问题论文农村研究论文

三农问题论文农村研究论文 三农问题同样是今年的考试重点,应该这样回答: 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最根本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放松。近几年,出现了农产品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如果不改变这种状况,就会严重挫伤农民积极性,动摇农业的基础地位,甚至危及国民经济全局。因此必须把坚持加强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从根本上说,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走中国特色的城

镇化道路。 一方面要继续深化农村改革,进一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对农业和农村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强化科教兴农,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增加对农业的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另一方面必须切实采取措施,提高农民收入。实施城镇化战略,促进城乡共同进步。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提高农民收入的,不仅关系到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全局;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长期以来水平过低,发展过慢,已形成对经济发展的严重制约。 大力实施城镇化发展战略的意义在于,可以有助于转移农村人口和农民的增收致富;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和持久的动力;可以促进城乡结构优化、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有利于控制农村人口增长,提高农

村人口素质。 加快城镇化的思路和措施主要有: (1)、最基本的是,要与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发育程度相适应,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样化道路; (2)、既要重视发展大中小城市,又要重视小城镇建设; (3)、科学规划发展中小城镇,合理布局; (4)、消除城镇化的体制和制度障碍,打破城乡分割体制,改革城镇户籍制度,用地制度。

毛概论文—论三农问题

论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三农问题”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必然产物。十六大后,一系列高层会议和政策举措已勾勒出中央新领导集体施政思路的概貌。由于新领导集体面临的问题和担负的任务与以前相比有很大不同,他们的施政思路展示出不少“新的东西”。这其中,对“三农”问题的态度极其引人关注。 关于农业问题,主要是农业产业化的问题。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配臵资源的经济形态,农业的购销体制不畅是农业不能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常常听到农民兄弟抱怨种了东西卖不出去或卖得过于低廉,根子在没有遵循市场规律。产供销形成一条龙是农业在市场经济中大有作为的一着好棋,党和政府在创设“产―供―销”链条的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农业产业化的另一个问题是中国农业基本上属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没有形成规模经济。加入世贸组织后,如何应对国外的集约型农业的挑战?这将是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面临的严峻问题。从现在看来,中国应在解放剩余劳动力的同时,通过加快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抛弃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迎接入世挑战。 而关于农村问题,突出表现的一个问题是户籍制度改革。以往户籍制度将城乡予以二元分割,形成了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文化水平的较大差异。这种户籍制度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是自上而下行政管理的必要,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已经受到理论界的一致质疑。各地兴起的户籍制度改革纷纷向

这种不合理的制度“开刀”,希望能够借此进一步解放农村剩余劳动力。但需要前瞻的是:户籍制度改革以后,解放的剩余劳动力如果得不到合理的安臵和疏导,形成的移民潮会给社会治安造成相当大的压力。因此,城市化的步骤需要控制,小城镇是消解城乡二元对立、改革户籍制度的必要配套措施。 最后是农民问题,可以分为素质和减负两个问题。农民素质问题,主要是指文化素质。据统计,截至2000年底中国义务教育即“普九”中人口覆盖率为85%,在“普九”未能覆盖人口中,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到2009年底,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99.7%,2012年底已基本实现全覆盖。同时,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也受到基层官员的一定抵制,在“对上蒙混过关,对下糊弄、收钱”的错误观念指导下形成的便是“有钱就叫你生,要生就要有钱”的怪性循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果没有一定文化素质的国民如何与强国竞争?因此,提高农民素质是富民强国的重要举措。农民问题的另一个重大问题是减负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再三强调要减轻农民负担,但个别地方“令不行禁不止”——农民负担照原样,引发农民抗交国税和集体上访等事件发生。农民负担重直接影响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民负担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改革力度不够,还有些地方政府部门仍是“管事的人不多,吃饭的人不少”。因此,减轻农民负担首先应该考虑加大力度进行机构调整,减员增效,把农民增收放在第一位。 在21世纪里,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同样将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新的历史征程中处于极其重要的位臵,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基础和保障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功与否取决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解决与否,解决“三农”问题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工作任务。

三农问题的研究报告

专业:计算机系本科二班 姓名:王虹 关于三农问题的实践调查报告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三农”问题也备受关注。从中央到地方,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也在不断的加大。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关于三农问题的阐述占了很大的篇幅,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对“三农”问题也做了进一步的部署和安排,会议强调: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和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进一步加大农村改革力度,加大对农村投入力度,加大对“三农”工作领导力度,稳定、完善和强化对农业的扶持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去年农业直接补贴税的发放更是体现了中央关于三农政策的具体实施。 为了了解我国“三农”问题的现状和研究“三农”问题解决的方法策略,在这个暑假里,对我们临沭县的“三农”问题现状进行了调查,并搜集大量资料完成了这篇调查报告,希望我的报告能切中当今我国“三农”问题的命脉,也让世人正确了解和认识这一问题。 调查原因:在中国步入21世纪之后,人们将更多的注意力投到了中国的“三农”问题上,这不仅是因为“三农”问题一直是中国经济的基本问题,而且也是一个基本的难题。尤其是中国在新的千年中面临增长、就业及入世等多重挑战下,“三农”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所必须解开的一个“结”。处于经济建设关键时期的夏津“三农”问题的解决也显的尤为重要。出于此原因我做了这份关于临沭县的“三农”问题的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目的在于揭示临沭县的“三农”问题的现状,并尝试找出解决方法。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使用调查问卷回收的方式进行。整个调查通过实际交流、向县统计局寻求资料和农民参与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 调查范围:临沭县抽样村庄50个。 此次调查采用了问卷的形式,共设置了10道题,其中有8道选择题,2道简答。问卷共发出100份,回收了89份,回收率为89%,而有效问卷有77份。就问卷中的四道选择题进行了统计分析,选取的四道选择题为: 1.你对三农问题是否关注? A.是 B.否 2.三农指的是哪几个方面? A.农业B.农田C.农村D.农民 3.你对三农政策知识的获得来源于:A.电视B.广播C.报纸D.听说 4.你认为三农政策的制定对农民来说: A.有帮助B.没有帮助C.不知道 对以上四道选择题进行了统计分析,其中第2题是有固定答案的,而其他3道题是反映个人意见的,没有固定答案。在回收的有效问卷中,有26份选择了正确答案,

《浅析“三农”问题的现状与解决方法》论文

“形势与政策实践教学”论文 (2013年度) 题目:浅析“三农”问题的现状与解决方法 专业系别数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组长 班级 日期 2013年5月3日

浅析“三农”问题的现状与解决方法 摘要:“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2000年初,湖北省党委书记李昌平向朱镕基总理写信提出“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及出版《我向总理说实话》后,“三农”问题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反响。在新的历史阶段,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产品数量问题和质量问题、农村公共服务体系问题和农村生存环境问题、农民收入问题和社会政治权利问题等,它们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三农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国民的素质,社会的稳定,及国家经济的发展。为解决三农问题,国家实施了很多有效的政策,在政府、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三农问题得到了一定的解决。 关键词:增加农民收入、解决方法、政策扶持、社会政治权利权利一、何谓“三农” “三农问题”是指农村、农业、农民这三个问题。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 “三农问题”不是中国特有的,但有中国特有的客观实际。“三农问题”十三弄得各个方面的弱质性带来的,有其质的、历史的、社会的深刻原因;“三农问题”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必然产物。任何工业化国家都有过类似的经历,问题的突出性主要是中国人口基数大,解决起来规模大;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单方面独进,“三农

问题”积攒的时间长,解决起来难度大;新中国建国50年,许多城市政策设计带来的负面影响和比较效益短时间内凸显,解决起来更加复杂。 二、农村问题 解决农村问题是中国建设事业成败的关键。中国农村虽然有局部的繁荣,但在国际和国内市场经济的双重挤压下,中国农村处在破产的边缘,孕育着社会、经济、和政治危机。十六大后,一系列高层会议和政策举措已勾勒出中央新领导集体施政思路的概貌。由于新领导集体面临的问题和担负的任务与以前相比有很大不同,他们的施政思路展示出不少“新的东西”。这其中,对“三农”问题的态度引人关注。因此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与农村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一)农村公共服务体系 首先公共服务的内涵是指为大量公民提供服务,其自身具有非竞争性和非他性的特性;它以合作为基础,强调政府的服务性,强调公民的权利,而公共服务是用地域概念界定的公共服务。 1、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第一,农村公共服供给严重不足。在我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长期的以农补工已经使我国农业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我国财政的支农支出徘徊不前。我国的农业已属于弱质产业,收益低,城乡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在“三农”的各个方面都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 第二,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不平衡。重点表现为一下几个方面:

关于三农问题的论文

三农问题的研究 摘要:“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然而,近几年农民收入增幅一降再降,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问题,探求收入增幅下降的原因,并提出对策措施,以便从增加农民收入入手,解决三农问题. 迄今为止,三农问题一直都是社会的焦点,并逐渐演变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三农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国民的素质,社会的稳定,及国家经济的发展。为解决三农问题,国家实施了很多有效的政策,在政府﹑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三农问题得到了一定的解决。 正文 三农问题的内容: 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中的核心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民的经济收入低,增收难,素质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贫富差距大。 农村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村面貌落后,基础设施不齐全,经济不发达。 农业问题:农业仍然是制约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集中表现为农民种的东西卖不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没有形成规模经济,农业产业化程度低。 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分析

在新的历史时期,增加农民收入既是农村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能否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更是关系到在20年左右的时间后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因此,农民增收应当成为党和政府十分重要的经济和政治任务。结合“农内”和“农外”因素,促进农民增收,解决三农问题的对策措施主要有: (一)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是关键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使各国都把农业置于政府的保护之中,尤其我国加入WTO以后,更需要政府实施保护和扶持政策,这些政策包括农产品价格支持、补贴政策、财政信贷政策、农业保险制度等,使农民从政策优惠中增加利益。各级政府应确保每年的财政支农增长水平高于上年,从而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实现农民收入长期稳定增长打下坚实基础。 (二)农业结构调整是必要条件 目前我国农业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一是区域结构雷同,各地区重复生产,低水平竞争;二是农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质量差,缺乏竞争力;三是生产组织不合理,分散经营,规模小,成本高。解决上述问题,第一要发挥比较优势,突出区域特色,解决区域结构问题。第二要优化农产品结构,提高优质产品比重,解决农产品结构问题。第三要走农业企业化道路,解决生产经营组织结构不合理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在今后较长时期内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的问题。

三农问题论文

关于三农的几点浅析 摘要:“三农”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村问题和农业问题的总称。其实质是我国城乡产业、城乡收入、城乡社会发展差距过大。通过对我国“三农”政策分析,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并给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思路。 关键字:“三农”问题;统筹发展;农村经济 “三农”问题是我国农业、农村与农民问题的简称。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经济腾飞发展,中国正由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向先进的工业大国转变。“三农”问题也日益受到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农村的发展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抓住机遇发展农村,是我们全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举措。农村的发展如何及“三农”问题解决的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能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由于农民人口占大多数“三农”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大障碍。因此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三农”问题也连续几年成为中央的头号文件,成为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党和政府先后提出“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减免农业税”、“加大粮食种植补贴”、“减免义务教育学费”、“三下乡”等政策和措施来促进我国农村的发展。最近,党和政府又提出“买家电进行补贴”的措施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更让我们难以忘记的是,党和政府自2003年以来特别重视“农民工工资”问题,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纷纷采取多种措施来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亲自帮助农民工维护自身利益。一时间,“农民工”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得到了应有的回报,自身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得到改善。“关注民生“服务民生”是党和政府永远不变的承诺。

在我的家乡,农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已不再是传统的种植业,而是外出打工。农村剩余劳动力得到开始转移,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转移。他们既为我国的城市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又给农村的发展带来资金和技术。农村和城市的交流加强,用城市的发展带动边缘乡镇的发展是我国城乡发展的思路。城市企业转向农村,既增加了就业机会,给农村带来了发展机遇,可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推动着农村的城市化进程。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农民可解放自己,一边种地,一边外出打工。农民从中得到了许多实惠,收入增加,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科技兴农”战略推动着现代农业的发展,“科技下乡”活动丰富着农民的生活,开阔着农民的视野。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农民的生活不再那么贫瘠,精神得到陶冶,生活得到充实。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也得到继承与发扬。地方传统文化活跃在农村舞台上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与此同时,农民的思想也发生着变化,他们的思想不再那么保守,不再封建。他们开始走出自己的狭小天地,融入城市,开始探寻一种新的生活。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 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只 有切实执行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才能从根本上有效解决。统筹城乡发展不仅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点和落脚点,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就其内涵和实质来讲,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把城市与农村、农业与工业、农民与市民作为一个整体,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统一规划中去通盘考虑,把城市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相互关系综合起来研究,统

关于三农问题的论文

关于三农问题的论文 今年以来,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调减农业税,取消部分涉农收费,农民负担得到减轻,粮食价格阶段性回升,种田效益明显增加,农民种田积极性提高,不少地方的农民向集体重新要求承包土地,进而引发了土地承包与流转中的一些矛盾、纠纷,并呈上升趋势。经调查,矛盾和纠纷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前些年,因农民负担重、种田效益差、耕作不方便、发展集体经济等原因一部分组的土地被交由村级经营发包,现在又回过头来要求归还土地承包经营权;部分实行“两田制”的地方没有按规定纠正到位,群众要求将责任田的承包经营权重新落实到户;外出农民回乡务农的,要求归还以前抛荒弃耕、甚至当时自愿放弃承包经营权的土地;个别农户要求归还土地流转程序不规范、手续不完备,或者存在强制流转现象的流出土地等。 如何妥善处理当前土地承包流转中的矛盾与纠纷,是各级组织特别是乡村两级组织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笔者在调查研究基础上认为处理此类矛盾与纠纷心须坚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和《江苏省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法规为依据,以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维护农民利益、稳定农村社会为目的,既要保护和调动农民

的种田积极性,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又要实事求是,妥善处理,防止引发更多更大的社会矛盾。 1、对外出农民回乡务农的,如果在外有稳定的就业,有固定的居住地,集体经济组织首先要做好思想工作,鼓励其继续从事二、三产业。如果农户确实需要土地而原有承包地巳被专业承包的,原则上待专业承包合同到期后再予以返还承包地。如果已经将农户承包地平均分配给本集体经济组织其它成员的,可在机动地中予以解决,没有机动地的要尽量帮助农户通过土地流转获得土地,实在不能解决的,在下次土地小调整时解决,目前可以通过给予适当补贴的方式处理。对空挂户、口袋户等人员要求承包土地的,原则上在原户口所在地处理,如果原有承包土地巳经发包的,待承包合同到期后再予以返还,如果原有承包土地巳经平均分包的,原则上待下次土地小调整时再予以落实。返还、落实承包土地时要补交其承担税费的尾欠。 2、对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没有与农户直接签订土地流转合同的,要全部进行补签,或者完善委托流转手续。原来没有土地流转合同但有约定的,要依法补签;原有流转合同不规范的,尤其是群众意见较大、补偿标准低、流转时间过长的合同,要视情况商定调整补偿标准和办法。对强迫农户进行土地流转的,首先仍然要做过细工作,钝化矛盾,征得群众理解支持后完善必须的手续程序,不能征得群众同意、

形势与政策 三农问题

五千年来,中国一直是一个农业大国傲立于世界之林,而农业问题也一直是帝王将相关心的问题!“民以食为天,国以农为本”的古训一直流传至今,中国古代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农业,“农本”和“以农立国”思想是历代统治者一贯的指导思想。 十八大报告指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根本途径!其实最早提出“三农”是 在2005年十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要解决三农问题,我们必须了解什么是农民?农民是指具有农业户口而不具有城市户口的人,“不管从事何种职业,只要户口在农村就是农民”。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之首,正如毛主席说的“中国的根本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发展关系农业、农村的稳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是农民生活、生产之地;作为农业生产者和农村居住者,是我国人口最多,占总人口比例最大的群体,他们的问题解决不好,直接影响到农业的进步和农村的稳定。现在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农业产业化的问题。目前突出表现为农业基础地位薄弱。目前突出表现的问题是户籍制度改革是农民增收问题。以往户籍制度将城乡予以二元分割,形成了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文化水平的较大差异,农民就业和农民增收问题,这是三农问题中的核心问题。一方面农业主要是规模小,结构不合理,市场化程度极低,经济效益低下。还有农村主要是长期城乡二元结构是农村社会发展严重不足,现代文明成果难以进农村寻常百姓家,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尤为突出。“三农”中存在的问题:农村小规模的分散经营方式造成农业效益低,从而使农民收入低下;农业人口过多、素质过低。我国“三农”问题最深刻的根源在于过多的农村人口与过少的农业资源之间的尖锐矛盾。 由于三农问题导致城乡二元结构原因:由于城市承载力低,资源稀缺,工作岗位有限,粮食需要配给,客观上要求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固定在土地上,从事农业劳动;.户籍制度将人口分为农业和非农业两类。现实情况促使修宪,以法律形式将城乡二元结构固定下来;不合理的土地制度不能很好地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要求;目前农村的管理体制不合理,使得农民不合理负担进一步加重。 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思路 “解放农民、投资农民、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 所谓“解放农民”,就是把农村人口和农业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鼓励他们从事非农产业,也鼓励他们迁入城镇;

热点三农问题论文(英文版)

Shallow analyze of three dimensional rural issues Name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xxxxxx University Abstract:Agriculture is the source of human society. Agriculture,as the foundation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has an important and deep influence for national economy and global development. However,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along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our country gradually revealed in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problems. The central party committee pay high attention to the problem of "agriculture, countryside and farmers", a lot of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 on of the national policy.In the government, through the party and people's joint effort, problems concerning peasants and agriculture got certain solution. Key words:agriculture;rural;farmers 一、The problems concerning agriculture、rural、farmers Agriculture problems: agriculture restrict ed the national economy as a weak link. T he economy of self-sufficiency is not capable to form scale economy and the low degree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Rural problems: the basic facilities of rural are not complete, the face of rural is worse and the economy of rural is underdeveloped. Farmers’problems: Agriculture, rural and farmers" is the core problem, the farmers problem performance for farmers's citizenship, which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problems with quality and reducing burden. Besides, the quality of farmers is generally low. As for the burden of farmers, China has abolished the agricultural tax regulations in 2006, but some of the government agency executive power is not enough strong, and it is still a burden to farmers in a certain degree. 二、The causes of the problems concerning agriculture、rural、farmers 1、The farmer’s income is not only low, but is also increased slowly.The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is growing, this is the causes of the problems concerning agriculture, rural and farmers. 2、In total, the shortage of land resources, surplus rural labor force and land property rights are fuzzy ,which caused contradiction among agriculture, rural and farmers. As a result of the national conditions with lacking of land, so farmers get little land, even in some places, the farmers have no land, consequently rural district appeared Labor surplus. In our country, the direct ownership of land belongs to township, village collective, but with the deepening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The city economy has increasingly developed and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economy increased the demand for land, the local government and the rural collective constantly preempte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