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年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复习《心理健康教育》

2014年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复习《心理健康教育》

2014年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复习《心理健康教育》
2014年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复习《心理健康教育》

2014年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

复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一、普通心理学

(一)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动物和人具有的不学而会的反射。

条件反射:个体通过模仿、学习、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反射。

经典条件反射 (又称巴甫洛夫条件反射):是指一个刺激和另一个带有奖赏或惩罚的无条件刺激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学会在单独呈现该一刺激时,也能引发类似无条件反应的条件反应。经典条件反射最著名的例子是巴甫洛夫的狗的唾液条件反射。

操作条件反射: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命名,是一种由刺激引起的行为改变。(第一位研究者是桑代克(1874-1949),他观察猫试图逃出迷箱的行为。)

操作条件反射与经典条件反射不同,操作条件反射与自愿行为有关,而巴甫洛夫条件反射与非自愿行为有关。

(二)高级神经活动基本过程与规律

1、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

巴普洛夫认为,高级神经活动最基本的过程是兴奋和抑制。兴奋指神经活动由静息状态或较弱的活动状态转为活动的状态或较强的活动状态。抑制指神经活动的状态或较强的状态转为静息的状态或较弱的活动状态。

2、巴普洛夫发现的高级神经活动的几个规律

(1)条件反射的抑制

额外刺激的出现使条件反射停止反应,叫外抑制。神经细胞长时间的工作,或者受到强烈刺激的作用,会使条件反射受到抑制叫超限抑制或保护性抑制。

当已经形成的条件反射不再给予强化的时候,条件反射也会被抑制,叫消退抑制。在条件反射形成的初期,类似于条件刺激物的刺激也会引起条件反射,这叫条件反射的泛化现象。

如果只给条件刺激物强化,其他刺激不予强化,这样,对其他刺激的反应就会逐渐消失,这叫分化抑制。

(2)扩散和集中

神经过程在大脑皮层上运动的基本形式就是扩散和集中。

一个地方的神经细胞的兴奋会引起它周围其他神经细胞的兴奋叫扩散。例如:条件反射的泛化。

当条件反射多次进行,通过学习、训练,区别了不同的刺激,形成了分化,就只对条件刺激物进行反应了,这就是神经细兴奋过程的集中。例如,分化抑制。

(3)相互诱导

当一种神经过程进行的时候,可以引起另一种神经过程的出现,这叫相互诱导。大脑皮层某一部位发生兴奋的时候,在他的周围会引起抑制过程,这叫负诱导。在一个部位发生抑制引起它周围发生兴奋的过程,叫正诱导。诱导可以是同时的,也可以是相继的。

当皮层某一部位的抑制会使其后在这一部位出现的兴奋加强的话,就是继时性的诱导了。

(4)动力定型

连续给动物形成几个条件反射,并按照固定的顺序出现,多次训练后,刺激形成了固定的顺序,反应也跟着形成了固定的顺序。巴甫洛夫把大脑皮层对刺激的定型系统所形成的反应定型系统叫做动力定型。

巴甫洛夫认为,动力定型是人的习惯的生理基础(洗脸刷牙)。动力定型的破坏会引起人的消极情绪反应(睡午觉)

3、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

即兴奋和抑制两种神经过程的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在个体之间有明显的差异。根据神经过程三种特性的不同组合,构成了高级神经活动的不同类型。他还确定有四种类型是最典型的,这四种类型相当于希波克拉底

的四种气质类型。一般认为巴普洛夫的高级神经类型是气质类型的生理基础。(具体可参考《教育综合》心理学部分第三章第三节相关补充)

(三)注意,注意的特征

1、注意的概念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注意只是心理活动或者意识活动的一个特点,是心理活动的一种状态,而不是一种心理过程。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

2、注意的种类

无意注意:没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就能维持的注意,又叫不随意注意。

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付出一定努力才能维持的注意。又叫随意注意。

有意后注意:既有目的,又无需意志努力的注意,又叫随意后注意。

3、注意的特征

(1)注意的广度:同一时间内,意识所能清楚把握对象的数量,又叫注意范围。简单任务下的注意广度是7±2个,即,5-9个。互不相关的外文字母的注意广度大约是4-6个。

(2)注意的稳定性:对选择的对象注意能稳定的保持多长时间的特性叫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起伏,在稳定注意的条件下,感受性会发生周期性的增强或者减弱的变化现象。也叫注意的动摇。注意的起伏是生理过程的周期性变化引起,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不影响注意的稳定度。

注意的分散,和注意的稳定性相反的注意品质是注意的分散,也叫分心。

(3)注意的转移是根据任务的要求(主动),注意的分散是心理活动离开了当前的任务(被动)。

(4)注意的分配:同一时间,把注意指向不用的对象,同时从事几项不同活动的现象叫注意分配。注意分配的前提是,所从事的活动中必须有一些活动是非常熟练的,基本达到自动化的程度。注意分配的另一个条件是:所从事的几种活动之间应该有内在的联系。

(四)感觉、知觉

1、什么是感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一切高级和复杂心理活动的基础,是维持正常心理活动、保证机体与环境平衡的重要条件。

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感觉(触觉,温觉,冷觉,痛觉)

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又叫内脏觉,饿,胀,渴,窒息,恶心,便意,性,疼痛)

各种感觉:视觉、听觉、皮肤觉、平衡觉、运动觉、内脏感觉、痛觉

视觉适宜刺激的波长范围380nm(紫)—780nm(红),这一范围的电磁波叫光波。1nm=10-6 m

视细胞层上有两种视觉神经细胞:

●椎体细胞:强光下起作用,叫明视觉器官。

●干体细胞:杆状,弱光敏感,叫暗视觉器官。

视网膜出来的视神经,最终到达大脑皮层的枕叶后端,枕极部位产生视觉。

颜色包括:彩色(有色调、明度、饱和度的特性)和非彩色(只有明度)

颜色混合有两种:色光混合(相加),颜料混合(相减)

色觉异常(色弱;部分色盲;全色盲):自己觉察不到自己的缺陷,别人也很难发现;

色觉有缺陷的人是明度的差别来辨认颜色;

色觉异常绝大部分是遗传造成。男性色盲的人数(5%)大大高于女性色盲人数(5‰)

听觉的适宜刺激:16—20000Hz,其中1000—4000Hz最敏感。

听觉的感受性和年龄有关。老年人听觉感受性减低的顺序和特点:高频—低频—中频—完全丧失

职业性耳聋:听觉疲劳不断累积,长期得不到恢复,导致的永久性听力丧失。

听觉的感受器是内耳的科蒂氏器官。听觉器官的组成: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内耳

大脑皮层的颞叶的颞上回和颞中回负责听觉

声音有音调(声波的频率决定)、响度(声波的振幅决定)、音色(声波的波形决定)三种性质。

嗅觉是最古老的感觉

嗅觉的感受器是鼻腔上膜的嗅细胞;

味觉的感受器是分布在舌面和上颚上面的味蕾。

最基本的味觉:酸、甜、苦、咸,

皮肤觉:触觉、压觉、振动、温、冷、痛

皮肤表面的温度叫生理零度。不同部分的皮肤的生理零度是不同的,同一皮肤表面的生理零度也会发生变化。

平衡觉也叫静觉,其感受器官是内耳的前庭器官。晕车晕船是平衡器官过于敏锐造成的。

运动觉的感受器分布在肌肉、筋腱和关节中。身体运动时,动觉感受器收到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内脏感觉又叫机体觉,包括饥饿,饱胀,渴,窒息,疲劳,便意,性和痛

痛觉:皮肤感觉和内脏感觉都有痛觉。痛觉对机体有保护的作用。痛觉最难以适应。

内脏痛不同于皮肤痛表现在:内脏痛的性质不清,定位不准,具有放射性。

2、什么是知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知觉是个体选择、组织并解释感觉信息的过程。人虽然以感觉作为一切心理活动的开端,但都以知觉的形式来反映事物。

(1)空间知觉:对物体大小、形状、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

距离知觉:判断远近距离的知觉,又叫深度知觉。

对距离的判断可以根据以下条件:

①肌肉运动线索:A眼睛的调节作用;B双眼视轴辐合

②单眼线索:A对象的重合;B线条的透视作用(铁轨);C空气的透视作用;D明暗、阴影;E运动视差

③双眼线索

距离知觉产生的单眼线索有:A对象的重叠;B线条或空气的透视作用;C明暗、阴影或运动视差;

距离知觉产生的双眼线索有:双眼视差。

深度知觉产生的主要线索是双眼视差。双眼视差是形成深度知觉的最主要的线索。

立体摄影和立体电影都是应用双眼视差的原理。

(2)时间知觉: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生物钟:机体内部生理节律性的变化所引起的机体外部行为节律性的变化。

(3)运动知觉:对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移产生的知觉

似动现象(动景现象)(/现象):物体在空间中并没位移,却被知觉为变动。(电影、霓虹灯动感、路牌广告中画面变化)。

似动、诱导运动、和自主运动都是把不动的东西看成动的东西,实际上他们都是视觉的运动错觉。

(4)错觉: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往往带有固定的倾向。主要具备了错觉产生的条件,错觉是必然会产生的,通过主观努力是无法克服的。

错觉的种类:大小错觉、形状和方向的错觉、形重错觉、倾斜错觉、运动错觉和时间错觉等。

(五)感受性与感觉阈限,视觉适应与后像

1、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绝对感觉阈限:刚刚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表示绝对感受性,下限和上限;

●差别感觉阈限:刚刚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又叫最小可觉差(j.n.d.),表示差别感受性,值越小,说明差别感受性越强;

感受性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衡量的,二者成反比,阈限高感受性低,阈限低则感受性高;

适宜刺激:某种感觉器官感觉最敏锐的那种刺激;

韦伯定律:1840年,差别阈限和原来的刺激强度的比例是一个常数。⊿I/I=K. 只适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

费希纳定律:1860年,在韦伯定律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测量了刺激强度和它所引起的感觉强度之间的关系,P=KlgI ,P:感觉量,I:刺激量,K:常数,也只适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

2、视觉适应与后像

(1)感觉适应:在外界刺激的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在视觉范围内,可分为暗适应与明适应。

●暗适应: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视觉感受性提高的时间过程。适应过程慢,持续30-40分钟

●明适应: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亮处时人眼感受性下降的时间过程。适应过程快,持续一两分钟

保护暗适应:红色的眼镜,在波长620 nm以上的红光下,视紫红质不会分解

(2)感觉后像: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还能暂时保留一段时间的感觉形象叫感觉后像。

●正后象:感觉后像和刺激物的性质相同。

●负后象:感觉后像和刺激物的性质相反。

彩色的负后象是刺激物的补色。后像持续的时间和刺激的强度成正比。

(六)知觉的特性

选择性;知觉的对象从背景中分离,与注意的选择性有关。当注意指向某种事物的时候,这种事物便成为知觉的对象,而其他事物便成为知觉的背景。如双关图:花瓶与人脸。

理解性:在知觉外界物体时,用过去的经验对其加以解释,并用词把它揭示出来的特性叫知觉的理解性。

整体性: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成一个整体加以反映的知觉特性叫知觉的整体性(不是“完整性”,)。

恒常性:在一定范围内,知觉的条件发生变化,而知觉的映像却保持相对稳定不变的知觉特性叫知觉的恒常性。石灰在暗处看起来比放在亮处的煤亮,这是明度的恒常性。大小、颜色、明度、形状都具有恒常性。

80米是视觉判断距离的限度。更远的距离没有可参照的物体时,大小的判断就不准确了。

(七)记忆,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遗忘规律

1、记忆

(1)记忆的定义: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2)记忆的品质(特征)

①记忆的敏捷性——记忆速度的快慢

②记忆的持久性——记忆的巩固程度

③记忆的正确性——所记住的材料是否正确无误

④记忆的备用性——能否根据自己的需要,从记忆中迅速而准确地提取所需要的信息

(3)记忆的种类

形象记忆:对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记忆;

情景记忆:对亲身经历过的,有时间、地点、人物和情节的事件的记忆;

情绪记忆:对自己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的记忆;

语义记忆:又叫语词–逻辑记忆,是用语词概括的各种有组织的知识的记忆;

动作记忆:对身体的运动状态和动作技能的记忆。

(4)记忆的过程

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一个完整的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环节。

①识记——识别和记住事物,从而获得经验的过程,是记忆的最初阶段。

②保持——在识记的基础上,巩固已获得的知识经验的过程。

③再认或回忆——识记、保持的结果和表现,是整个记忆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再认是指当经验过的事物

再次出现时,能够确认。回忆是指当经验过的事物不在眼前时,重新再把它回想起来。

2、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

(1)短时记忆

①短时记忆的定义:保持在一分钟以内的记忆。

②短时记忆的特点

A、容量有限,一般在7±2,即5-9个项目,易受干扰,发生遗忘。

B、语言文字材料在短时记忆中多为听觉编码。

C、短时记忆的信息是当前正在加工的信息,可被意识到。

D、短时记忆的信息经过复述,可转入长时记忆。

(2)长时记忆:

①长时记忆的定义:保持在一分钟以上的记忆。

②长时记忆的特点

A、记忆的容量是无限的。

B、编码方式有语义编码和形象编码。

C、长时记忆储存的信息,如果不是有意回忆,人们是意识不到的。

D、长时记忆的的遗忘因自然的衰退,或因干扰造成的。

③干扰

前摄抑制:指先前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

倒摄抑制:指后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前学习的材料的干扰。

系列位置效应是干扰对记忆效果造成影响的典型例子:系列两头比中间的材料的记忆效果要好。

开头的叫首因效应,首位效应;系列末尾的叫近因效应,新近效应。

3、遗忘规律

对识记过的材料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的现象,或者发生了错误的回忆或再认都叫遗忘。

1885年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学习记忆进行大量的实验研究,是记忆实验研究的创始人。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即在识记后的最初一段时间内遗忘的很快,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逐渐缓慢下来。

(八)思维,思维的种类

1、思维的概念及特征

思维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的内在联系的认识。

最主要的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正因为思维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人的认识才有了超脱现实的性质。(思维的第三个特征:思维是对经验的重组)

2、思维的种类

(1)根据思维的发展水平或思维活动的凭借物不同,可把思维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动作思维。也称操作思维或具体动作思维,是以实际动作为支柱的思维,是思维发展的最初形式。例如,3岁前儿童的思维活动离不开触摸、摆弄事物的活动;聋哑人靠手势与摆弄对象的动作进行交往等。

形象思维。也称具体形象思维,是以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为支柱的思维。例如,作家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音乐家创造音乐形象,机械设计师在头脑中构成机械装置的活动等。

抽象思维。也称逻辑思维,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思维形式,是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形式来进行的思维活动。例如,学生运用数学符号和概念进行数学运算或推导;科学工作者根据实验材料进行某种推理、判断等。

(2)根据思维探索目标的方向,可把思维区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聚合思维。又叫求同思维、集中思维、辐合思维,是指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朝着同一个方向得出一个正确答案或最佳解决方案的思维。例如甲>丙,甲<乙,乙<丁,其结果必然是丙<丁。

发散思维。又叫求异思维、分散思维、辐射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种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这种思维的主要特点是求异与创新。例如,让人们找出“刚刚出门又返回”的原因,就可以做出各种各样的回答:“突然想起忘记带应带的东西”;“突然想起家里的门没关好”;“接到电话说‘家里要来重要的客人’”;“衣服穿得不合适”等等。

(3)根据思维凭借的概念不同,可分为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

经验思维。是指凭借日常概念进行的思维活动。例如,学前儿童根据他们的生活经验,认为“果实是可以吃的植物”、“鸟是会飞的动物”、“那个阿姨不高兴是因为她妈妈没有给她买泡泡糖”等等。

理论思维。是指根据科学概念和论断进行的思维活动。例如,我们利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科学论断来分析、认识目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状及特点。

(4)根据思维是否有明确清晰的思维过程,可分为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

直觉思维,也叫直觉。是一种非逻辑思维,是指不经过复杂智力操作的逻辑过程而直接迅速地认识事物的思维活动。例如,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在浴缸中洗澡时突然发现浮力定律。

分析思维。也就是逻辑思维,它是严格遵循逻辑规律,通过一系列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具体化和系统化的思维过程,最后得出合乎逻辑的正确答案或作出合理的结论。例如,学生通过多步的推理和论证解决数学难题。

(5)根据思维的创新程度,可分为常规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常规性思维,也称再造性思维,是指人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用习惯的方法、固定的模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例如,学生运用已学过的公式解决同一类型问题的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指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例如,新的大型工具软件的开发等。

(九)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1、问题解决的概念

其定义为个体通过一系列的认知操作,达到目标状态的过程。它具备有以下三个特征:目标指向性、操作系列性、认知性操作。

2、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

(1)发现问题——认识到问题的存在,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动机。

(2)分析问题——分析问题的条件好要求,找出他们之间的关系,把握问题实质并确定解决的方向。

(3)提出假设——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和途径。

(4)验证假设——通过实际活动和思维操作验证所提出的假设是否可以真正解决问题,达到目的。

3、问题解决的策略

(1)算法式策略——将所有能达到目标状态的方法都列出来,一一尝试,最终确定哪一种为正确答案(2)启发式策略——通过分析问题的起始状态和目标状态,根据已有的经验,采取较少的操作来解决问题。常见的启发式策略的具体方法有:手段-目的分析法、选择性搜索法、目标逆推法,简化法。

4、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问题表征:在头脑中对问题进行信息记载、理解和表达的方式。

心理定势:个体先前的思维活动形成的心理准备状态对后继同类思维活动的决定趋势。定势常常是意识不到的,有时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有时会妨碍问题的解决。

迁移影响: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正迁移,负迁移

功能固着:一个人看到某个物品有一种惯常的用途后,就很难看出它的其他新用途。

动机强度: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总会伴随一定的动机,中等的动机水平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过强或过弱的动机水平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人格特征:个体的人格差异也会影响解决问题的效率。

(十)表象,想象,想象的种类

1、表象

表象的定义:把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叫做表象,在头脑中所出事物的形象也叫表象。实际上表象就是在记忆里分类中所讲的形象记忆。表象所回忆出来的内容一定是事物的形象,而不是关于事物的概念或者语言的描述。

表象的分类:从产生的主要感觉渠道来分,可分为视觉表象、听觉表象、运动表象;从表象创造程度的不同,可分为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

表象的特征为:直观性、概括性、可操作性。

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①为概念的形成提供了感性基础,并有利于对事物进行概括的认识;②促进问题的解决

2、想象

想象的定义:想象是对已经存在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

想象以表象的内容为素材,表象属于记忆的范畴,想象属于思维的范畴。

想象以表象的内容为素材,因此想象出来的事物来源于现实,想象又具有创造性。

3、想象的种类

●无意想象;梦是无意想象的一种极端的例子;幻觉是在异常精神状态下产生的无意想象。

●有意想象;分为创造想象、再造想象和幻想。幻想是和一个人的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来的想象。

(十一)情绪,情感,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

1、情绪和情感的定义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反映,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情绪和情感是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三个成分构成的。

2、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适应功能:情绪能够使个体针对不同的刺激事件产生灵活自如的适应性反应,并调节或保持个体与环境间的关系。

动机功能:情绪伴随动机性行动产生,具有动机作用。积极的情绪对行为有促进作用;消极的情绪对行为有抑制作用。

组织功能: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对活动起着协调和促进作用。消极的情绪对活动起着瓦解和破坏作用。

信号功能:情绪是人们社会交往中的一种心理表现形式。情绪的外部表现是表情,表情具有信号传递作用,属于一种非言语性交际。人们可以凭借一定的表情来传递情感信息和思想愿望。

3、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

情绪的维度是指情绪所固有的某些特征,主要是指情绪的动力性、激动性、强度和紧张度等方面。这些特征的变化幅度又具有两极性,每个特征都存在两种对立的状态。情绪的动力性有增力和减力两极,起提高或降低人的活动能力的作用;情绪的激动性有激动和平静两极;情绪的强度有强、弱两极,强度大小决定了情绪事件对个体意义的大小;情绪还有紧张和轻松两级,紧张度决定于面对情境的紧迫性、个体心理的准备状态以及应变能力。

有关理论:

(1)三维理论

①冯特,情绪由愉快-不愉快;激动-平静;紧张-松弛三个维度组成。每一种具体情绪分布在三个维度的两极之间的不同位置上。

②施洛伯格,根据面部表情的研究提出,情绪的维度有愉快—不愉快;注意—拒绝;激活水平三个维度。(三维模式椭圆切面的长轴为快乐维度,短轴为注意维度,垂直于椭圆面的轴则是激活水平的强度维度,三个不同水平的整合可以得到各种情绪。)

③普拉切克,情绪具有强度;相似性;两极性等三个维度,并用一个倒锥体来说明三个维度的关系(三维模式用一个倒椎体来说明情绪维度,椎体截面划分为8种原始情绪,相邻的情绪是相似的,对角位置的情绪是对立的,椎体自上而下表面情绪由弱变强)

(2)四维理论

伊扎德(美),情绪具有愉快度、紧张度、激动度和确信度等四个维度。愉快度表示主观体验的享乐色彩;紧张度表示生理的激活水平;激动度或重叠度表示个体对情绪、情景出现的突然性,即个体缺乏预料和准备的程度。确信度表示个体胜任承受感情的程度。

(十二)意志的品质

1、自觉性——一个人对自己行动的正确性和重要性有明确而深刻的认识,从而自觉地去行动。

2、坚定性——长时间地相信自己的决定的合理性,并坚持不懈地克服困难,为执行决定而努力。不受干扰、锲而不舍。

3、果断性——善于迅速地辨明是非,能及时地坚决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

4、自制力——善于统制自我的能力。

(十三)需要,动机,动机的分类

1、需要

(1)需要的定义: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2)需要的种类

根据需要的来源不同,可以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

根据满足需要的对象不同,可以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2、动机

(1)动机的定义: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动机不能直接观察,但是可以根据个体的外部行为进行推断;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2)动机的种类

根据动机的性质,可以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根据学习在动机形成和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可以分为原始的动机和习得的动机;

根据动机的意识水平,可以分为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

根据动机的来源,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十四)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动机的驱力理论,诱因理论,唤醒理论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认为,可以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需要的这五个层次,是由低到高逐级形成并逐渐得以满足的。

(1)生理的需要即人对食物、空气、水、性和休息的需要。这是维持个体生存和种系发展的需要,在一切需要中是最优先的。

(2)安全的需要即人对生命财产的安全、秩序、稳定,免除恐惧和焦虑的需要。

(3)爱和归属的需要即人要求与他人建立联系,隶属于某一群体并在群体中享有地位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即自尊和受到别人尊重的需要。此需要得到满足就能增强个体的信心,反之将使人自卑和失去信心。

(5)自我实现的需要即人希望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潜能,不断完善自己,实现自己理想的需要。

不足之处:忽视了人是社会的人,人的需要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的。而且这个理论具有假设的性质,还需要进一步的科学证据。

2、动机的驱力理论

个体由于生理需要而产生一种紧张状态,它能激发或驱动个体的行为以满足需要,消除紧张,从而恢复机体平衡状态。例如,剥夺食物会产生饿(驱力),它推动个体寻找食物和产生吃的行为,进而使驱力下降。驱力理论强调内在驱力忽视外部环境在引发行为上的作用。

3、诱因理论

20世纪50年代以后,许多心理学家认为,不能用驱力降低的动机理论来解释所有的行为,外部刺激(诱因)在唤起行为时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应该用刺激和有机体的特定的生理状态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说明动机。诱因理论强调了外部刺激引起动机的重要作用,认为诱因能够唤起行为并指导行为。(①诱因是指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刺激物,它具有激发或诱使个体朝向目标的作用。②诱因有积极和消极之分。③赫尔的的修改公式:P=D×H×K (P,个体的有效行为潜能;D,驱力;H,习惯强度;K,诱因);④诱因与驱力分不开,它由外在目标所激发,只有当其成为个体内在的需要时,才能推动个体的行为。)

4、唤醒理论

(赫布&柏林)认为人们总是被唤醒,并维持着生理激活的一种最佳水平,不是太高也不是太低。它提出了三个原理:①人们偏好最佳的唤醒水平,即每一个体都有自己的最佳唤醒水平,高于这个水平时就需要减少刺激,低于这个水平时就要增加刺激。②简化原理,即重复进行刺激能使唤醒水平降低。③个人经验对偏好的影响。研究表明,富有经验的个体偏好于复杂的刺激。

(十五)能力,能力的种类,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1、能力的定义:能力是能顺利、有效地完成某项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是人格的一种心理特征。

2、能力的种类

(1)按照能力发展的高低程度可把能力分为能力、才能和天才。

●能力: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需要的心理条件是能力。

●才能:具备了能力所需要的各种心理条件。

●天才:不仅具有才能,而且各种心理条件达到了完美的结合,又给人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2)按能力的结构可把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3)按能力所涉及的领域来划分,可把能力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4)按创造程度划分,可把能力分为模仿能力、再造能力和创造能力

3、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霍华德·加德纳【美国】认为,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每个人都至少具备言语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和自我认知智力,每种智力都是一个单独的功能系统,这些系统可以相互作用,产生外显的智力行为,这一理论被称为多元智力理论。

①语言智力:个体运用言语思维,用语言表达和欣赏语言作品深层内涵的能力。

②逻辑-数学智力:人能够计算、量化、思考命题和假设,并进行复杂数学运算的的能力。

③身体-运动智力:人能巧妙地操纵物体和调整自己的身体动作的技能。

④空间智力:人们利用三维空间进行思维的能力。

⑤音乐智力:人敏锐地感知音调、旋律、节奏和音色等的能力。

⑥人际关系智力:能够有效地理解别人和与人交往的能力。

⑦自我认识智力:关于建立正确的自我知觉并善于用其来计划和指导自己人生的能力。

(十六)能力发展差异分析

1、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能力发展水平有高低的差异。

智力的个体差异呈正态分布,即智商的分布是两头小,中间大。

智力的高度发展叫智力超常,智商>140叫智力超常儿童,约占全人口的1%;智力远低于中等水平叫智力落后,智商<70叫弱智儿童,约占全人口的3%。

2、能力类型的差异:不同的人在能力的不同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差异也是很大的。

3、能力发展早晚的差异:如“神童”、“才华早露”、“大器晚成”

(十七)气质,性格

气质是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心理特征。

性格是一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

气质:更多体现了人的生物属性

性格:更多体现了人的社会属性

性格的静态特征:

●态度特征;:一个人如何处理社会各方面关系的性格特征。是性格的核心。

●意志特征: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自觉的进行调节的特征。

●情绪特征:一个人的情绪对他的活动的影响。

●理智特征:一个人在认知活动中的性格特征。

性格的动态结构:性格的各种特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机械组合,常常是在不同的场合下显露出一个人性格的不同侧面。

二、发展心理学

(一)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

1、关于个体心理发展动因的讨论

(1)单因素说

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高尔顿。遗传决定论的观点包括:①心理发展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②心理发展的过程是遗传素质的自然显现过程;③环境仅起到一个引发的作用。

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华生。环境决定论的观点包括:①否认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否定了儿童的主动性和心理发展的内部规律;②片面强调机械地看待环境与教育的作用;③心理发展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2)二因素说:心理发展是由遗传与环境两个因素决定,其实质为调和论,没看到个体自身及其实践活动在其中的作用,没看到个体发展中各因素的辩证关系。

施太论提出辐会说,认为心理的发展是内在品质和外在环境合并发展的结果;伍德沃斯提出相乘说,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等于遗传和环境的乘积;格赛尔提出成熟势力说,认为先天成熟和后天学习共同决定儿童心理的发展,成熟尤为重要。

(3)相互作用论:①在心理发展中,遗传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②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受到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相互作用论的代表人物是皮亚杰。

2、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遗传与生理成熟、环境与教育、活动、心理内部矛盾

遗传和生理成熟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了动力结构,提供了生物前提和可能,它通过制约环境以影响个体心理的发展。环境、教育在与遗传、生理成熟的交互作用中,将遗传、生理成熟为个体心理发展提供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在这种意义上说,它决定了儿童心理发展的性质、内容和水平,但环境、教育不是万能的,环境、教育对个体心理发展的作用要通过个体的活动(活动是个体心理发展的源泉和基本途径,包括社会实践活动)、主客体相互作用,以引起个体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来实现。

(二)个体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及阶段

1、个体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个体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这里有两层意思。第一,个体心理的年龄特征是指个体心理的年龄阶段而言,个体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与年龄有一定的关系。第二,个体心理年龄特征是指某一阶段个体所具有的那些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

2、个体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稳定性是指个体心理年龄特征在各个阶段中的发展水平和特点具有相对稳定性和普遍性,阶段的顺序、每一阶段的变化过程和速度,大体是稳定的、一致的。可变性是指在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和速度上,彼此之间又可以有一定的差距(受遗传、社会环境、教育条件和活动的影响)。

3、个体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乳儿期(从出生到1岁)、婴儿期(从1岁到3岁)、幼儿期(从3岁到6、7岁)、童年期(从6、7岁到11、12岁)、少年期(从11、12岁到1

4、15岁)、青年期(从14、15岁到35岁)、中年期(从35岁到60岁)、老年期(60岁以上)。

(三)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发展四阶段论

1、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机制

图式:主体已有的结构——心理的技能结构

同化:把客体纳入主体的图式中

顺应:内部图式的改变以适应现实

平衡:同化和顺应两种作用之间的平衡

2、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四个阶段

当代发展心理学最有影响的理论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认为人的心理(智力、思维)既不是来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来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来源于主体的动作。主体通过动作对环境的适应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皮亚杰以主体适应环境的主导方式,即认知结构的性质为依据把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 岁):物体恒存

(2)前运算阶段(2-7 岁):儿童的概念是具体的、动作的,而非抽象的,思维具有不可逆性;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3)具体运算阶段(7-11 岁):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等方面的守恒关系;去自我中心;具体逻辑思维(例:可根据具体事物判断其大小)。

(4)形式运算阶段(11-15 岁):更具有灵活性、系统性和抽象性,能根据假设进行推理,相信演绎得到的推论,使认识指向未来。

(四)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论

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与弗洛伊德的区别在于他既承认生物因素的影响,也重视社会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他认为个体人格的发展过程是自我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和不断整合的过程。他以人格特征为标准把个体一生划分为8个阶段,同时指出了每一个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

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发展对周围世界,尤其是社会环境10

的基本态度,培养信任感,体验着幸福的实现。

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体验着意志的实现。

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体验着目的的实现。

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

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该阶段的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体验着忠实的实现。

6、亲密感对孤独感(18-25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亲密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

7、繁殖感对停滞感(25-50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繁殖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

8、自我整合对绝望感(50岁-死亡)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完善感,体验着智慧的实现。

(五)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人的心理机能分为低级心理机能和高级心理机能;

高级心理机能具有间接性,间接反映的中介机构即为工具(语言)。

因此,心理的实质就是社会文化历史通过语言符号等中介而不断内化的结果。

2、心理发展与教育教学的关系

●最近发展区:在有指导的情境下,儿童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即教育带来的发展。

●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

●学习的最佳期限。建立在正在开始而尚未形成的机能上。

(六)依恋理论、亲和动机、依恋、关键期

1、依恋发展的的阶段模式(鲍尔比,1979年)

①前依恋阶段(从出生到6周),婴儿生下来就有一种有助于依恋情结发展的内在行为。

②依恋开始形成阶段(6周到6-8个月),婴儿开始能对熟人和陌生人做出不同反应。

③依恋形成阶段(6-8个月到18个月),婴儿对熟人产生了依恋,并表现出分离焦虑。

④互惠关系形成阶段(18个月到2岁及2岁后),语言和表征能力的迅速发展使儿童开始理解母亲离开的原因,并能预测她会回来。因此分离抗议减少,而谈判策略开始出现。

2、艾斯沃斯通过使用陌生情境技术将婴儿对母亲的依恋表现分为:

安全性依恋,母亲在就有安全感(积极反应);

回避性依恋,缺乏依恋(不安全型);

反抗性依恋,---矛盾性依恋,焦虑性依恋,不安全型;

无组织紊乱性依恋,最不安全,当与母亲分离再团聚时,儿童表现出各种混乱行为。

3、亲和动机:心理学家阿特金森(1954)、McAdams(1980)等人认为,有两种动机影响人们的社会交往:

一是亲和需求,它是指一个人寻求和保持许多积极人际关系的愿望;二是亲密需求,指人们追求温暖、亲密关系的愿望。这两种动机合称人类的亲和动机,即人类与他人在一起,并不断发展亲密关系的动机。

4、依恋:婴儿对熟悉的人所建立的亲密情感联结,婴儿对其表现出各种依恋行为,如哭、笑、视觉朝向、

身体接触、依附和跟随等。这是婴儿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是婴儿建立各种社会关系的基础,对婴儿社会性行为和认知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5、关键期:每种心理现象发展质的飞跃期,在这期间,儿童对某种外界刺激特别敏感,某种心理现象形成发展特别迅速。

(七)童年期个体学习活动的特点及其发展

1、童年期个体学习活动的特点

* 儿童学习需要教师的指导

* 儿童学习一般要越过直接经验

2、童年期个体学习活动的发展

(1)学习动机的发展:由近景性动机向远景性动机、由实用性动机向社会性动机过渡,其中正确的近景性的低水平的学习动机占主导地位。

11

(2)学习态度的发展

①对教师的态度:教师对低年级小学生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学生对教师可以说是言听计从;中年级以后,学生对教师的态度发生了选择性变化,他们只对那些教学好、公正、风趣并对儿童表现出爱心和耐心的教师表现偏爱。高年级学生对教师的爱的体验更加复杂。

②对集体的态度:学龄初的儿童并未形成集体观念,但从中年级开始,集体观念开始形成;

③对作业的态度:初入学儿童还没有很强的作业意识,不能对作业表现出认真负责的态度,忘记做作业的情况时有发生;二年级以后才逐渐地建立起较稳固的作业意识,能按时、认真地完成作业。

④对评分的态度:从小学开始,儿童开始认识到评分的意义,很重视自己的分数,把它看成衡量自己学习好坏的标准;随着年级的增高,儿童逐渐认识到学习是一种社会义务,把好分数看成是完成这一社会义务的良好表现。

(3)学习兴趣的发展

童年期儿童的学习兴趣表现出以下一些共同的特征:

第一,在整个童年期内,儿童最初对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外部活动更感兴趣,以后逐渐对学习的内容、对需要独立思考的作业更感兴趣。

第二,在整个童年期内,儿童的学习兴趣从不分化到逐渐分化。

第三,在整个小学期内,儿童对有关具体事物和经验的知识较有兴趣,而对有关抽象因果关系的知识的兴趣在初步发展着。

第四,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游戏因素在儿童学习兴趣上的作用逐渐降低。

(4)学习能力的发展

小学儿童的学习能力是在教师的影响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同时,又是有一定发展过程的。

①使学习变成儿童的独立活动(不善于进行真正的学习,常与游戏混在一起,应向儿童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

②使儿童学会进行智力活动(儿童能力发展的另一重要因素)。

(八)童年期个体心理过程的发展

1、注意的发展

(1)注意发展的一般特点: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无意注意仍占主要地位,有意注意还在形成和发展之中,还没有达到完善程度,到了小学高年级,儿童的有意注意才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但还没有达到完善程度。

(2)注意特性的发展

①注意广度(范围)的发展:小学儿童注意的范围比较狭小,但随年龄增长有所提高。注意范围的大小主要跟个体经验和思维的发展有关。

②注意稳定性的发展:儿童注意的稳定性随年龄增长而提高,其发展的速度超过幼儿期与青少年期,这与其儿童心理活动有意性的迅速发展有关。如果教师教学中能有节奏地交替使用儿童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则注意持续的时间将会更长久。

③注意分配的发展:童年初期儿童仍不善于分配自己的注意。二年级学生和五年级学生的注意分配能力基本处于同一水平,幼儿到小学二年级这一阶段是儿童注意分配能力发展的转折期。

④注意转移的发展:在注意有意性迅速发展的带动下,童年期儿童注意的转移能力也表现出迅速发展的趋势。小学五年级儿童注意转移速度较小学二年级有明显增长。

2、记忆的发展

(1)记忆容量的发展:记忆容量与成人接近

(2)记忆发展特点

①有意识记超过无意识记成为记忆主要方式

②意义识记逐渐占主导

③词的抽象记忆发展速度超过形象记忆

(3)记忆策略的发展

主要记忆策略是复述策略和组织策略(包括归类和系列化)

(4)元记忆——对记忆过程的知识与认知:对自我的知识、对记忆任务的知识、对记忆策略的知识。元记12

忆知识最早出现于4岁儿童身上。

3、思维的发展

(1)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①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存在一个关键年龄——10岁左右;

②元思维从不自觉到自觉的发展;

③儿童辩证思维发展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四年级是一个转折时期。

(2)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

①概括能力的发展

小学阶段概括水平的三个阶段(林崇德):

第一阶段,直观形象水平。直观形象水平的概括是指所概括的事物特征或属性是事物的外表的直观形象特征。小学低年级儿童,即7—8岁儿童的概括能力主要处于这一水平。

第二阶段,形象抽象水平。形象抽象水平的概括是指所概括的特征或属性既有外部的直观形象特征,又有内部的本质特征。就其发展趋势而言,直观形象特征的成分逐渐减少,内在本质特征的成分增多。小学中年级,即8—10岁儿童的概括能力主要处于这一概括水平。这一水平是从形象水平向抽象水平的过渡形态。

第三阶段,本质抽象水平。初步本质抽象水平的概括是指所概括的特征或属性是以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为主,初步地接近科学概括。小学高年级儿童,即10-12岁儿童的概括能力主要处于这一水平。

②比较能力的发展:从区分具体事物的异同到区分抽象事物的异同;从区分个别部分的异同,到区分许多部分关系的异同;从直观感知条件下进行比较,到运用言语在头脑中对表象进行比较;

③分类能力的发展:小学二年级可以完成自己熟悉的关于具体事物的字词分类;三四年级是从根据事物的外部特征向本质特征分类转折的年龄;

(3)思维形式的发展

①概念的发展:概念的深刻化;系统化;丰富化。

②判断的发展:从简单到复杂,从反映事物单一联系到反映事物多方面联系,从反映外部联系到反映内部联系。

③推理能力的发展

A.直接推理的发展:小学1,2年级第一发展阶段;小学3,4年级第二发展阶段;小学5年级第三发展阶段;其中4--5年级时发展的转折期。

B.演绎推理的发展: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应用演绎推理解释个别现象,但如果解释与事实不相似性,推理中的逻辑关系将受到破坏;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不仅能对直观感知的事实,而且能对言语提供的事实运用演绎推理进行解释,只要其解释的概念与事实具有相似性,就能比较容易得进行演绎推理,如果完全缺乏相似,会感到困难;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能以较快的速度进行演绎推理,但是这是未展开的,不完全的;

C.归纳推理的发展:小学儿童归纳推理分为从不会归纳推理到合乎归纳推理的多级水平。

D.类比推理的发展:类比推理随年龄增长而正确率增加,且低、中、高年级间存在显著差异,证明类比推理的发展存在阶段性。

4、情感和意志的发展

(1)情感发展特点

在小学阶段,儿童情感有如下几个基本特点:

①情感的动力特征明显

②情绪多变而不稳定

③友谊感逐渐发展

④情感发展具有内容不断丰富、深刻性不断增加、稳定性日益增强的趋势

(2)意志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意志发展的特点分别表现在意志行动心理过程的两个阶段即做出决定阶段和执行决定阶段上。

(九)童年期个体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13

1、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总体趋势:随年龄增长由低水平向高水平不断发展,但不是直线的、匀速的,既有上升时期,也有平稳时期。)

自我概念: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以及对个人身体、能力、性格、兴趣、思想等方面的认识。童年期儿童对自我的描述是从比较具体的外部特征向比较抽象的心理特征过渡的。

自我评价的特点:

自我评价的独立性日益增长;

自我评价的批判性有提高;

自我评价的内容扩大和深化;

自我评价的稳定性越来越高;

自我控制:儿童自我控制的范围不断扩大,质量也日益改善。

自我体验:自我体验与自我评价具有一致性,其中,愉快,愤怒发展比较早,而自尊,内疚发展比较晚。

2、儿童道德意识与行为的发展

小学儿童道德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对道德概念的掌握从表面、具体到初步的本质和概括

(2)道德判断从只注意行为的效果逐步过渡到全面考虑动机和效果的统一关系

(3)儿童道德信念初步形成,但不稳定

道德行为的发展:在整个小学阶段,儿童在道德发展上,认识与行为、言与行基本上是协调的。年龄越小,言行越一致,但水平低;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出现了言行不一致的现象,且言行不一致的现象主要是受制于道德的组织形式及道德结构的发展水平。

3、儿童人际交往的发展

(1)亲子关系的发展:

●父母与儿童交往的时间及内容发生了变化;

●父母在儿童教养方面所处理的日常问题的类型发生了变化;

●儿童与父母间的冲突减少;

●父母的控制模式发生了变化

麦克斯白关于儿童行为控制模式三阶段论:

●第一阶段,父母控制(6岁前),大部分决定由父母作出;

●第二阶段,共同控制(6--12岁),父母与儿童一起协商解决一些问题;

●第三阶段,儿童控制(12岁以上),儿童自己作出更多的重要决定。

(2)同伴交往

小学儿童友谊发展的阶段:

●第一阶段(3--7岁)短期游戏伙伴关系阶段,还未形成友谊的概念;

●第二阶段(4--9岁)单向帮助阶段,要求朋友能服从自己的愿望;

●第三阶段(6--12岁)双向帮助,但不能给共患难的合作阶段,具有明显的功利性;

●第四阶段(9--15岁)亲密共享阶段,发展了朋友的概念,认为朋友间可以分享,友谊关系开始具有

一定的稳定性,但此时的友谊具有强烈的排他性和独占性;

●第五阶段(12岁以后)最高阶段,随年龄增长,对朋友的选择性加强,择友严格,友谊关系更加稳定。

影响儿童选择朋友的因素:①相互接近;②行为、品质、学习成绩和兴趣接近;③人格尊重并相互敬慕;

④协同关系;

同伴交往中儿童的人气特点:①受欢迎;②不受欢迎;③受忽视;

儿童同伴团体关系的形成:

●依从性集合关系期:老师是权威,人际联结关系首先是教师,儿童之间的相互关系尚处于薄弱地位;

●平行性集合关系期:开始按照接近关系、外在因素相似性以及个人需求的雷同性等,组成团伙并经常

在一起活动,出现了伙伴协同的交往趋势);

●整合性集合关系期:到了小学五六年级,儿童伙伴社会交往倾向更加突出,小学五六年级是伙伴关系14

依从性的高峰期。

(3)师生关系

①对教师的态度:在小学阶段,教师在儿童心目中具有绝对的权威,这种权威性甚至要高于父母。

②教师的期望对学生也有广泛的影响。如果教师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学习能力差的学生,能促进这些学生

的学习积极性。如罗森塔尔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

(十)少年期个体性的发育和成熟

1、性器官的发育:男性性器官的发育比女性要晚些。

2、第二性征的出现

第一性征:男女生殖器官形态上的不同。

进入青春期后生殖器官以外的性特征迅速发展,这就是第二性征。标志着男孩和女孩性机能的日趋成熟,也使其外型上出现明显的差异。

3、性激素的分泌

在青春发育期有多种激素发挥着促进身体发育、影响本能行为、调节内部技能的作用,其中最为主要的是睾丸素、雌激素和黄体酮三种性激素,它们促进了性器官的发育和第二性征的出现,决定着性机能的周期性。

4、不适宜的成熟:早熟(吸烟、酗酒、早恋)和晚熟(自卑、亲自冲突、嫉妒)

(十一)少年期个体心理过程的发展

1、少年期学习活动的特点

(1)学业成绩开始分化

(2)学习的主动性和被动性并存

(3)学习策略和自主能力提高

2、少年期记忆的特点

(1)短时记忆的特点:初中生的短时记忆的容量已非常成熟

(2)记忆监控的特点:青少年期是记忆监控发展的高峰期

3、少年期思维的特点

(1)抽象逻辑性

高中阶段抽象思维中的高级形式——辩证思维已经逐步取代形式逻辑思维,开始在思维结构中占据优势地位。

辩证思维的五个特征(林崇德):通过假设进行思维、思维具有预见性、思维的形式化、思维活动中自我意识或监控能力增强、创造性思维迅速发展。

(2)独立性和批判性

(3)片面性和表面性

(4)自我中心性

4、少年期情绪情感的发展

随着身体发育的加速,社会生活环境的进一步发展,性意识的觉醒和异性交往日趋活跃,青春期的少年的情绪情感的发展有独特的色彩,主要表现为情绪情感具有明显的两极性(矛盾性),在主导心境上经常有消极体验(烦恼增多、疏离感),他们对人热情,道德情感(同情感、责任心、羞耻和内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十二)少年期个体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自我意识的发展(少年期: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

●强烈关注自己的外貌和体征;

●深切重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

●十分关心自己的人格特征和情绪特征;

第二反抗期

●第一反抗期的形成自主要求,主要在争取自我主张和活动与行为动作的自主性与自由权。

●第二反抗期的独立自主要求则是全面性的,从外部因素深入到内在因素,从行为表现到要求人格的独立。

第二反抗期的表现形式:硬抵抗(态度强硬,举止粗暴);软抵抗(漠不关心、冷淡以对);反抗的迁移(迁

15

怒他人)。

形成第二反抗期的成因

●生理方面――生理加速发育促进了成人感的发展,但这和心理上的幼稚性之间存在明显的不平衡。

●心理方面――进入“心理断乳期”,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

●社会因素方面——同伴交往、家庭教养、社会实践、社会文化因素等

少年期的亲子冲突

青春期是心理断乳期,初中生与父母的关系开始发生微妙变化:交往频率下降、父母对交往过程的控制性减弱、与父母冲突的情感含量增加。亲自产生的原因:独立意识和批判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完善与发展、处于心理断乳期。

少年期的师生关系:青春期的少年不再盲目接受任何一位教师。他们开始品评教师,而且在每位学生的心目中都有一两位最钦佩的教师。青少年所喜爱的教师一般具有以下特点:知识渊博、授课水平高、热情和蔼、关心学生成长、有朝气等。

少年期的同伴关系

在初中阶段,友谊进入亲密的相互作用阶段,更加重视友谊,择友更加严格。同伴关系,交友范围缩小,择友标准:志趣相同;烦恼相似;性格相近;相互理解。

由于性的发育与成熟,性意识觉醒,开始关注异性,更加在乎异性对自己的评价。渴望得到异性的注意和好感。

(十三)青年期个体思维的发展

1、青年思维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美国的帕瑞认为,进入青年期后,个体思维中纯逻辑成分逐渐减少,辩证成分逐渐增多。究其原因,是由于个体逐渐意识到对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观点和多种解决方法。帕瑞对青年期的思维进行了研究,并将青年期的思维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1)二元论阶段:青年期的思维常常偏颇于要么正确,要么错误的二分法,较少考虑合理或不合理的程度。

他们对问题和事物容易持非此即彼、非黑即白(没有灰区)的看法。对知识和真理的认识也缺乏相对性观点。

(2)相对性阶段:个体能够通过对知识和真理相对性的认知,并通过比较来审视不同的观点,找出解释现实问题的有效理论。

(3)约定性阶段:个体既能坚持用约定俗成的立场和观点来认识问题,又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不同的观点和立场调整认识。他们既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又能意识到所有的事物都具有运动和变化的性质,进而在认识中表现出多种规定性的综合和多样性的统一,进入辩证逻辑思维阶段。

2、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

(1)青少年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趋势:初中一年级已经开始掌握辩证逻辑思维;初中三年级处于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阶段,属于重要转折期;高中阶段辩证逻辑思维已发展到趋于占优势地位。

(2)影响青少年辩证逻辑思维发展的因素:领会和掌握知识的广度、深刻性和系统性和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水平及个体思维品质的独立性和批判性的发展。

3、思维监控能力的发展

研究表明,从初中到高中期间,青少年思维自我监控能力的发展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随年龄增长而迅速发展,发展速度比小学儿童快得多。

第二,自我监控能力具有良好的计划性、准备性、方法性和反馈性。

第三,青年初期的思维自我监控能力已经接近成人水平。

(十四)青年期个体社会性的发展

自我概念的发展:1、自我概念的抽象性日益增强;2、自我概念的结构更加分化;3、自我概念更具组织性和整合性。

自我概念认识水平提高的主要途径:1、自我探索是自我认识发展的内动力;2、通过对同龄人的认同感来认识自己;3、透过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我。

延缓偿付期:确立和选择需要一个过程,而他们有一种避免同性过程提前完结的内存需要,而社会也给予16

青年暂缓履行成人的责任和义务的机会。这个时期可以称为青年对社会的“延缓偿付期”。

同性征候群:与他人距离失调;同一性意识过剩;勤奋感的扩散;时间前景的扩散;否定的同一性选择。

青年期是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稳定时期:个体人生观的发展过程是在少年期开始萌芽,到高中阶段的青年期得以迅速发展;在大学阶段达到形成的高峰,并逐步走向稳定和成熟。

人生观和价值观:

人生观是人们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价值观是个体以自己的需要为基础对事物的重要性进行评价时所持的内部尺度。

影响人生观和价值观发展的因素:1、受社会背景和史化条件的制约;2、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受个体成熟因素的制约;3、社会历史事件和个人遭遇的非规范事件的影响。

三、教育心理学

(一)学习,陈述性知识学习与程序性知识学习

1、学习: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理解时需把握以下三个方面:(1)学习是人与动物普遍共有的现象;(2)学习是有机体后天习得经验的过程;(3)学习表现为个体行为由于经验而发生的较稳定的变化。

2、陈述性知识学习

(1)陈述性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

陈述性知识的掌握过程,主要是个体新建构的意义能够长时间储存在记忆中,且在运用时能迅速提取。

皮连生根据奥苏贝尔的同化理论和安德森的激活理论,提出了陈述性知识的学与教的模式,把陈述性知识的掌握过程分为六个阶段:注意与预期(心向)、激活原有知识(认知结构变量)、选择性知觉、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认知结构的改组或重建、根据需要提取信息。

(2)陈述性知识的掌握方式

奥苏贝尔根据其研究提出了三类有意义学习的方式: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表征学习:又叫符号学习,是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

概念学习: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其实质是掌握同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属性和关键特征。

命题学习:是指获得由几个概念构成的命题的复合意义,实际上是学习表示若干概念之间关系的判断。这是陈述性知识掌握的高级形式。

(3)陈述性知识的教学策略

根据陈述性知识的掌握过程及方式,教师在教学阶段中可以采用动机激发策略、注意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者策略、认知结构优化策略等来促进学生对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动机激发策略:学习动机的激发直接影响着对原有知识激活的程度和新意义主动构建的水平,因此,首先,充分利用学习目标的激励作用;其次,要及时休整学生的动机归因;再次,使新知识和预期同时呈现;最后,还应该学生提供成功产生动机的机会。

注意策略:学习者在学习情境中激活与维持学习心理状态,将注意力集中于有关学习信息或重要信息上,对学习材料保持高度的觉醒或警觉状态的学习策略,又可称为选择性知觉策略。基于此,教师可以:①在教科书中采用符号标志技术;②精心设计板书和直观材料的呈现方式;③运用讲课策略时注意与板书、多媒体等直观材料的呈现相结合,来促进学生的选择性知觉。

精加工策略:对要学习的材料作精细的加工活动,精细加工策略包括记忆术、释义、写概要、创造类比、用自己的话写出注释、解释、自问自答、笔记技术(运用较多)等。

组织者策略:将分散的、孤立的知识组织成一个整体并表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的方法。“先行组织者”——新旧知识发生联系的桥梁,是先于学习材料呈现的一个概括与包容水平较高的引导性材料。

认知结构优化策略:根据维特洛克的生成学习模式,新的陈述性知识是否获得意义,有赖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能否为新知识的获得提供认知框架。教师在传授新知识前,必须帮助学生优化认知结构,利用现代化教学搜段设置有趣的教学情境,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激发学习者利用已有的知识来获得知识。

3、程序性知识学习

(1)程序性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

17

程序性知识的学习实质是掌握做事的规则,即传统意义上的技能获得。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家的分析,一般掌握程序性知识的过程包括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陈述性知识阶段,掌握程序性知识的前提,是对以陈述性知识形态存在的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第二,转化阶段,学生通过各种规则的变式练习,将程序性知识从规则的陈述性形式转化为可以表现到实际操作中的程序性形式。

第三,自动化阶段,程序性知识掌握和发展的最高阶段,在此阶段,人的行为在无意识状态下完全由规则支配,技能也相对达到自动化。

(2)程序性知识的掌握方式

按照安德森的观点,程序性知识学习包括两种类型:

①模式识别学习,是指学会对特定的内部或外部刺激模式进行辨认和判断。包括概括化(对不同刺激或同类刺激作出相同或相似反应的机制)和分化(个体对不同类别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映)。

②动作步骤学习,是指学习者学会顺利执行某一活动的一系列操作步骤,它是在试误和重复的过程中形成的。动作步骤学习以模式识别为基础,主要通过程序化和程序的合成两个机制来完成。

促进程序化的基本方式是练习和反馈。

(3)程序性知识的教学策略:

课题选择与设计策略:根据程序性知识的不同特点,从教学目标出发,为学生选择和设计学习课题来促进程序性知识的理解和获得。

示范与讲解策略:根据具体的学习阶段和动作特点,将示范与讲解有效地结合起来更有利于学习者形成正确的动作概念和准确稳定的动作表象。

变式练习与比较策略:变式是促进概括化最有效的方式。

练习与反馈策略

条件化策略:要使所学知识在需要时迅速、顺利、准确地提取和执行、就必须使所学知识在头脑中建立一个“触发条件”,使之随时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

分解性策略:将完成某类操作和完整过程分解为几个阶段,总结每个阶段上的最佳运算方式和可能的运算方式,同时对学生进行训练,使之掌握这些运算方式,再将它们连贯起来。

(二)学习的认知策略与监控策略

1、认知策略

学习过程中用来进行信息加工的方式方法被称为学习的认知策略,主要包括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和复述策略三类。

(1)精加工策略是指把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联系起来,寻求字面意义背后的深层次意义。或者增加新信息的意义,从而帮助学习者将新信息储存到长时记忆中的学习策略。精加工策略可分为人为联想策略、内在联系策略、生成策略、记卡片策略、记笔记策略等。

(2)组织策略是指将经过精加工提炼出来的知识点加以构造,形成知识结构的更高水平的信息加工策略。组织策略主要有归类策略和纲要策略。

(3)复述策略是指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反复重复的过程,它是短时记忆的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的关键,主要涉及时间计划(及时复习、分散复习、限时记忆)、次数安排(过度学习的次数在50%—100%最好)与方法选用(①注意克服记忆效应比如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等;②运用多种感官协同记忆;③采用多种形式复习;④保持积极的心向、态度和兴趣)。

2、监控策略

个体在进行认知活动的全过程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意识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的监视、控制和调节的方式被称为学习的监控策略,也称元认知监控策略。元认知监控通常包括四个步骤:制定计划、执行控制、检查结果、采取补救措施。

学习中的主要监控策略有计划策略和监视策略。

(1)计划策略是指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认知活动开始之前计划完成目标所涉及的各种活动、预计结果、选择策略、设想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预估其有效性等,合理的学习计划是顺利完成学习活动和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内容,具体包括学习目标制定(目标应有可行性,学习计划应有具体性和弹性)和学习时间的分配18

管理(求实策略、差异策略、充分策略)两个方面;

(2)监视策略是指在认知过程中,根据认知目标及时检测认知过程,寻找两者之间的差异,并对学习过程及时进行调整,以期顺利实现有效学习的策略。监视策略主要使学习者警觉自己在认知过程中注意和理解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加以调节,具体包括领会监控、集中注意和调节监控三个方面。

(三)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学习动机的激发

1、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有着广泛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总而言之,学习动机越强,有机体对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就越高,从而学习效果越佳,学习动机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它通过学习者的学习行为这一中间环节对学习效果其作用。其次,对于一项具体的学习活动而言,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并不是那么简单。心理学家基耶斯和多德森通过动物实验发现,在比较容易的学习任务中,学习效率有随着学习动机的提高而上升的趋势。中等偏高的动机水平时学习效率最好;在比较困难的任务中,学习效率反而会由于学习动机强度的增加而下降,中等偏低的动机水平时,学习效率最好;在中等难度的任务中,学习动机水平为中等时,学习效果最好。随着任务难度的不断增大,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随之下降的趋势。对此结论应持谨慎态度,如对同样困难的任务,低能力水平的学习者的最佳动机水平是在中等偏低处,高能力水平的学习者的最佳动机水平是在中等偏高处。

2、学习动机的激发

可以从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两方面入手。在内部动机学习动机的激发方面要注意: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设置合适的目标;培养恰当的自我效能感;训练归因。在外部动机的激发方面要注意:表达明确的期望;提供明确的、及时的、经常性的反馈;合理运用外部奖赏;有效地运用表扬。

(四)迁移,促进迁移的条件

1、迁移的定义

迁移在心理学上也称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2、迁移的种类

(1)根据迁移的性质和结果,迁移分为正迁移与负迁移;

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如阅读技能的掌握有助于写作技能的形成。

负迁移:是指两种学习之间相互干扰、阻碍,如地方方言对学习普通话具有消极影响。

(2)根据迁移发生的方向,迁移分为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顺向迁移:先前的学习对后来学习的影响;逆向迁移: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

无论是顺向迁移或是逆向迁移,其产生的影响都有正负现象。

(3)根据原有知识在新情境中应用的难度和结果,迁移分为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加涅;

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纵向迁移:也称垂直迁移,是指处于不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4)根据迁移的范围,迁移分为一般迁移与特殊迁移——布鲁纳;

一般迁移:也称普遍迁移、非特殊迁移,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其迁移范围大。

具体迁移:也称特殊迁移,是把从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其迁移范围小。

(5)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同化性迁移: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学习者的原有认知结构没有发生改变,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这类迁移就叫同化性迁移。

顺应性迁移: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需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才能适应外界的变化,这类迁移叫做顺应性迁移。

重组性迁移: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需要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从而应用于新情境,这类迁移叫做重组性迁移。

19

(6)根据迁移的路径,迁移分为低路迁移和高路迁移——所罗门,帕金斯

低路迁移:经过充分练习的技能自动迁移,不需要反省性思维;

高路迁移:有意识地将先前习得的抽象知识应用于新的情境。

3、促进迁移的条件

(1)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学习材料的特点、经验的概括程度(越高越有利于迁移)、对学习情境的理解、学习的心理准备状态(定势)、认知结构的特点、学习策略的水平。

(2)教学过程促进学习迁移的方法:①注意教学材料和内容的编排;②改进教材的呈现方式;③加强教学方法的选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④改进对学生的评价。

(五)班杜拉学习理论

1、三元交互作用论

班杜拉认为个体(新年、期望、态度、知识)、环境(资源、行动结果、他人和物理条件)和行为(个体行为、选择和语言表达)三者之间是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关系。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能够有效处理特定任务的主观评价,它与学习行为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自我效能感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个体的努力程度,从而导致成绩的好坏,而成绩的好坏反过来影响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同样,环境和自我效能感也存在交互作用,教师的鼓励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而学生的优越表现更促进了教师的积极教学行为。

2、参与性学习和替代性学习

社会认知理论把学习分为参与性学习和替代性学习。参与性学习是通过实做,并体验行动后果而进行的学习,实际上就是做中学,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直接经验的学习。替代性学习是通过观察别人而进行的学习。人类的大部分学习是替代性学习,因为个体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可能通过亲手做并体验行为结果来进行学习,替代性学习则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速度,还可以避免人经历有负面影响的行为后果。

3、观察学习

班杜拉通过对儿童的社会行为的习得的研究,形成了关于学习的基本思路,即观察学习是人的学习的最重要的形式。他认为观察学习包括注意、保持、复制和动机四个子过程。

概而言之,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关于学习的实质问题的基本看法就是,学习是指个体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从而获得某些新的行为反应,或已有的行为反应得到修正的过程。

4、观察学习的教学应用

学校课堂中存在大量的观察学习。教师要明确意识到并按照观察学习的过程来指导学生的观察学习。观察所学习的对象成为示范,可分为真实的示范(现实生活中观察者接触到的具体的人)、象征性示范(通过语言或影视的图像而呈现的示范)、创造性示范(提高多种榜样的行为模范,使观察者形成带有创新性的行为模式)。示范的过程包括:①在教学情境中确认适当的榜样;②建立行为的机能价值(可通过直接强化所示范的行为表现或预期强化的认知情感实现);③引导学习者的认知和动作再造过程。

(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和学生观

知识观: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另外,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

学生观: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小到身边的衣食住行,大到宇宙、星体的运行,从自然现象到社会生活,他们几乎都有一些自己的看法。教学就是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使他看到那些与他不同的观点,从而促进学习的进行。

2、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学习过程并不简单是信息的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

4、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20

2014年福建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晋升中级(一级)职称教育教学能力水平考试(真题)

2014年福建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晋升中级(一级)职称教育教学能力水平考试 高中语文作文题 第9题作文(40分) 公开课实施多年以来,有的专家认为它是一个教研的良好平台,有的教师认为它是一个学习的平台;但是也有教师认为公开课是一个负担,多有“作秀”的成分,更有甚者批评“公开课”。 请你结合以上材料,并以“公开课”为主题,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字数800字以上。 以下为本人答卷 打破“公开”的公开 从互联网时代由1.0升级到2.0之后,一股风由电视的直播和政务的公开吹进了校园,“教学公开”,简称“公开课”成了当下最为强劲的风。 借用列宁的话,“绝对的权利导致绝对的腐败”,用之于教育中则是“绝对的封闭导致绝对的落后”。公开课是一种开放型的课堂,一方面欢迎各种各样的人走进课堂,关注课堂;另一方面也欢迎各种各样的评价分析,帮助教师成长、教学进步,或者从中汲取经验、反思教训。当一名人民教师是一只井底之蛙,坐井观天,抑或夜郎自大、讳疾忌医,相信,他所教授出来的学生必然大多会一叶障目,永远沉浸在过往的成绩中,不思进取。因此,公开课是一种激发动力、学习探究、自我批评和博采众长的良好

平台。 既然“公开课”是个好东西,那便广布于天下,人人皆开公开课吧!却不料,“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公开课成了一种工作量的衡量标准,一座挥之不去的压顶泰山,自然而然变味了。 犹如“飞”在工地上的视察领导,“飘”在农田里的体验首长,公开课成了流于形式的“作秀”。一位位教师不反复修正教学设计,代之以交代学生多举手,会的举左手,不会的举右手;一队队学生不细致讨论小组问题,代之以轻声细语交流昨日《星》中的都教授,或漠不关心地正襟危坐、闭目养神……试想,每一堂课都如此之“公开”,每一次40分钟都如此之“儿戏”,我们的教学如何提高,我们的教育如何培养诚实、科学和健康的下一代? “有如此之流弊,那就一扫而去,寰宇皆清吧?”我相信能对“公开课”发表如此见解的,非是目光短浅的“近视眼”,便是动手能力差的“瞽叟”,抑或不能听取批评的“耳聋之人”。 作为一种工具,“公开课”本身无好坏之分。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言:“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是人”。此语至今振聋发聩。 当我们能心平气静地去准备一节课,谦虚谨慎地向老教师和前辈求取意见,科学认真地分析所执教班级的学习能力,客观公正地对每一个答案加以点评,实心实意地对每一个评价,甚至是批评的声音加以反思。或许我们不仅不会担心受怕于某一节“公开课”,而是真心诚意地开放每一节课。 一节课说明不了什么问题,但每一节课又都证明了教师的能力。唯有打破作为评价机制的一节“公开课”,方能使每一节都是“公开课”。 寄语于“公开课”——“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福建省中小学教师晋升中级(一级)职称考试-小学语文

20XX年教师晋升考试 小学语文试卷 一、教育基本知识的运用(30分) 1、(8分)“最美女教师”张丽莉舍身勇救学生的事迹感动了众多国人。张丽莉老师的“美”,绝不只是体现在救人的这一瞬间。当班主任的三年里,她收入微薄,却坚持每月拿出100元资助特困生;作起来像“拼命三郎”,每天早来晚走,经常带病工作;虚心向老教师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1)(3分)张丽莉老师在学生遭遇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舍己救人,她以实际行动保护了学生的 A、依法求偿权 B、人身自由权 C、生命健康权 D、人格尊严权 (2)(5分)张丽莉老师模范践行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哪些要求?请简要回答。 2、(10分)临近期末考了,小明对自己的复习效果不好感到苦恼。他说:“学期初老师教的内容,我都忘得差不多了,现在复习了好几遍都记不住,真着急呀!” (1)(3分)遗忘的规律表现为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持续较快 D、时慢时快

(2)(7分)请简要列举教师指导学生科学复习的方法。 3、(l2分)陈老师新接一个班,第一次师生作自我介绍。当最后一名女生发言时,一些同学带着讥讽的口吻说:“老师,她笨啊!”陈老师注意到,该同学流露出惊慌的眼神,低下了头。见此价景,陈老师声情并茂地给同学讲述了爱迪生成长的故事。课后,在与同学的交谈中陈老师还了解列,该同学学业成绩不理想,但擅长画画。陈老师决定请她协助班级宣传委员,为黑板报画图。在以后的语文课上。只要该同学举手,陈老师就给她发言的机会,并真诚地给予肯定。终于有一天,她给了大家一个惊喜,流利地背诵了《凉州词》,同学们都流露出惊讶的神情。陈老师不失时机地请同学们说说她现在哪些地方进步了。有的同学说:“我觉刘她学习有进步了!”有的同学说:“我觉得她劳动很积极!”……陈老师看到该同学脸上露出喜悦的笑容。 (1)(3分)陈老师运用的主要教育方法是 A、说服 B、表扬 C、陶冶 D、参观 (2)(3分)陈老师的行为所体现的教育原则是 A、循序渐进原则 B、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C、知行统一原则 D、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3)(6分)请简要分析陈老师的教育理念。 二、学科教学原理、规律的运用(50分) 4、(20分)阅读第二学段(3-4年级)课文《读书》,按要求作答。 读书 ①打开你的书来,正如漆黑的夜里,一根火柴划[huá]亮了,你的眼前

教师年度考核表

教师年度考核表 篇一:2014年教师年度考核表填写模板 教师考核工作登记表 ( 2013 — 2014学年度) 学校名称×××××  姓名×××  教师职务中学一级教师 填表日期:2014 年7 月 5 日四川省教育委员会制 填表说明 一、本表各栏均填写本学年度考核内容。 二、本表基本情况由本人填写,审查核实、考核评语由组织填写。 三、考核结论填写内容统一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 四、用钢笔或毛笔填写,字迹端正、清楚。 - 1 - - 2 - - 3 - - 4 - 篇二:2016年教师年度考核表总结大全 样板一: 在2015年度中,本人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工作上,都积极追求进步,平时利用课余时间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在思想上保持与时俱进。在业务方面,积极参加学校的教研活动,虚心学习其他老师好的教学方法、教学经验。认真学习有关新课改的理论书籍,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在工作上,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 各项任务。服从分配,顾全大局,不迟到,不早退,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时时处 处严格要求自己。 样板二: 教师的年度考核个人总结是为了更好地做好今后的工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我就 本学年度的工作小结如下: 一、思想工作方面 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本人一直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地提 高自己,以便使自己更快地适应社会发展的形势。通过阅读大量的道德修养书籍,勇于解剖自己,分析自己,正视自己,提高自身素质。 二、教育工作方面 面对新课改,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困难,我在积极参加教育局组织的新教材培训 的同时,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及兄弟学校的同行讨教经验。在教学中,认真钻研新大纲、吃透教材,积极开拓教学思路,把一些先进的教学理论、科学的教学方法及先进现代教学手段 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的等能力。并注重 教学经验的积累和论文的撰写。

2014年福建省中小学教师中级职称晋升考试小学语文真题及答案

2014年教师晋升考试 小学语文试卷 一、教育基本知识的运用(30分) 1. (8分)蔡同学藏在箱子里的200元钱不翼而飞。班主任黄老师调查后,在班上说:“我相信这位同学只是一时糊涂做了错事,希望这位同学能勇敢改正错误,想个法子将钱还给蔡同学。如果经济确实有困难,我们班集体会帮助他的。”第二天早晨,同学们发现宿舍门下有一个信封,里面装着“还”给蔡同学的钱。 (1)(2分)黄老师的做法保护了学生的 A.隐私权 B.生命健康权 C.人格尊严权 D.人身自由权 (2) (6分)联系材料简要分析黄老师如何践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 (10分)13岁的初中女生刘某自尊心强,性格倔强,学习成绩欠佳。其父忙于生意,与孩子交流甚少,遇到女儿表现不好就斥责、打骂。其母则袒护孩子,认为孩子还小,长大了自然就会懂事。刘某屡次不交作业,科任老师在班上点名批评她时,她直视着老师,一副桀骜不驯的样子,叛逆心理非常明显。 (1)(2分)案例中的刘某处于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初期 D.青年中期 (2)(2分)下列对初中生典型心理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幼稚 B.依赖 C.半幼稚、半成熟 D.辩证思维为主

(3)(6分)联系材料分析刘某父母和科任老师的教育方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建议。 3. (12分)刘老师采用民主投票的方式推荐3名三好学生。全班同学投票的结果是王阳第一,李雪第二,林红和陈杰并列第三。班长问:“刘老师,两个第三怎么办?”刘老师想了想说:“我投一票给他俩中的一位,不就解决了吗?”不料有个学生举手问:“刘老师,你为什么要投票?”刘老师不假思索地回答:“我是老师,当然可以投票。”“可是,老师你不能等结果出来后再投票呀!”…… (1)(4分)从师生关系的角度看,刘老师要补投票的想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2)(8分)联系实际,简述教师应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学科教学原理、规律的运用(50分) 4. (20分)假定《月光曲》(节选)是第三学段课文,请阅读本文,完成题目。 ①两百多年前,德国有个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谱写了许多著名的乐曲。其中有一首著名的钢琴曲叫《月光曲》,传说是这样谱成的。 ②有一年秋天,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来到莱菌河边的一个小镇上。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③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忽然停了,屋子里有人在谈话。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quàn)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④贝多芬听到这里,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茅屋里点着一支蜡烛。在微弱的烛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窗前有架旧钢琴,前面坐着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清秀,可是眼睛失明了。 ⑤皮鞋匠看见进来个陌生人,站起来问:“先生,您找谁?走错门了吧?”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⑥姑娘连忙站起来让座。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盲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最新-2018年福建省中小学教师晋升中级(一级)职称考试-小学语文 精品

2018年教师晋升考试 小学语文试卷 一、教育基本知识的运用(30分) 1、(8分)“最美女教师”张丽莉舍身勇救学生的事迹感动了众多国人。张丽莉老师的“美”,绝不只是体现在救人的这一瞬间。当班主任的三年里,她收入微薄,却坚持每月拿出100元资助特困生;作起来像“拼命三郎”,每天早来晚走,经常带病工作;虚心向老教师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1)(3分)张丽莉老师在学生遭遇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舍己救人,她以实际行动保护了学生的 A、依法求偿权 B、人身自由权 C、生命健康权 D、人格尊严权 (2)(5分)张丽莉老师模范践行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哪些要求?请简要回答。 2、(10分)临近期末考了,小明对自己的复习效果不好感到苦恼。他说:“学期初老师教的内容,我都忘得差不多了,现在复习了好几遍都记不住,真着急呀!” (1)(3分)遗忘的规律表现为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持续较快 D、时慢时快 (2)(7分)请简要列举教师指导学生科学复习的方法。 3、(l2分)陈老师新接一个班,第一次师生作自我介绍。当最后一名女生发言时,一些同学带着讥讽的口吻说:“老师,她笨啊!”陈老师注意到,该同学流露出惊慌的眼神,低下了头。见此价景,陈老师声情并茂地给同学讲述了爱迪生成长的故事。课后,在与同学的交谈中陈老师还了解列,该同学学业成绩不理想,但擅长画画。陈老师决定请她协助班级宣传委员,为黑板报画图。在以后的语文课上。只要该同学举手,陈老师就给她发言的机会,

并真诚地给予肯定。终于有一天,她给了大家一个惊喜,流利地背诵了《凉州词》,同学们都流露出惊讶的神情。陈老师不失时机地请同学们说说她现在哪些地方进步了。有的同学说:“我觉刘她学习有进步了!”有的同学说:“我觉得她劳动很积极!”……陈老师看到该同学脸上露出喜悦的笑容。 (1)(3分)陈老师运用的主要教育方法是 A、说服 B、表扬 C、陶冶 D、参观 (2)(3分)陈老师的行为所体现的教育原则是 A、循序渐进原则 B、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C、知行统一原则 D、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3)(6分)请简要分析陈老师的教育理念。 二、学科教学原理、规律的运用(50分) 4、(20分)阅读第二学段(3-4年级)课文《读书》,按要求作答。 读书 ①打开你的书来,正如漆黑的夜里,一根火柴划[huá]亮了,你的眼前一片光辉;正如清晨来,把一扇朝东的窗子打开,微风携( xié)来新鲜牛奶一样的空气,沉醉着你,使你全身心感到舒畅;正如一扇锁着的门,你用钥匙[shi]把锁开启,于是久闭的门“吱”的一声开了,你便用徐缓的步子,跨进一座美丽的园林。 ②打开你的书来,就像在梦的摇( yáo)篮里,你恍( huǎng ) 惚( hū)走进一座幻想的拱(gǒng)门,如流云之飘忽,你竟忘记了归来;就像在沙漠之上,海一样的蓝天,突然在你眼前出现了琼( qióng )楼玉宇,那神奇变幻的海市唇( shèn )楼;就像在不见人迹的幽谷之中,你徘(pái ) 徊(huái)复徘徊,忽而听到了熟悉的足音。

2014年福建省新任教师招聘考试中小学教育综合试卷

2014年福建省新任教师招聘考试中小学教育综合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题2分,共70分) 1.党的十八以来,国务院确定的全国第一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是 A.海南 B.云南 C.福建 D.广西 2.20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 A.7.5% B.7.7% C.7.8% D.8.1% 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政府 B.市场 C.企业 D.个人 4.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四风”,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 A.奢靡之风 B.攀比之风 C.浮夸之风 D.空谈之风 5.2013年6月20日上午,神舟十号航天员刘洋在天宫一号成功地开展了中国首次 A.太空科研 B.太空会议 C.太空授课 D.太空对话 6.第22届冬奥运会于2014年2月7日开幕,其主办城市是 A.索契 B.莫斯科 C.盐湖城 D.温哥华 7.在2013年度“南方合作奖”的颁奖典礼上,获得“人道主义成就奖”的是 A.曼德拉 B.阿拉法特 C.德克勒克 D.甘地 8.《教师资格条例》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和受委托的高等学校每年受理教师资格认定申请的次数是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9.《福建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是坚持 A.优先发展 B.改革创新 C.育人为本 D.促进公平 10.《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规定接送学生的机动车驾驶员的条件之一是最近3年内任何一次记分期的记录没有记满 A.3分 B.6分 C.9分 D.12分 1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下列属于教师享有的权利是 A.对受教育者实施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闽政文 〔2008〕344号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闽政文〔2008〕344号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闽政文〔2008〕344号 各市、县 (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战略决策,推动福建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更好地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现就进一步加强我省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明确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充分认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当前,我省教育改革与发展进入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时期,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党的十七大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的战略部署,省委八届三次全会提出了建设人力资源强省的目标。教育在人力资源强省建设中,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位置。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提高人口素质、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推动力量。新时期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对于推动福建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发挥教育的基础、保障、后劲和支撑作用,全面推进海西两个先行区建设,建设人力资源强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把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好。 (二)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教师法》、《义务教育法》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为依据,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全面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核心,以促进城乡教师资源均衡配置为目标,统筹规划、加强管理、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提高质量,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中小学教师队伍。 (三)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到2012年,全省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村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基本解决;骨干教师队伍进一步壮大,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明显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进一步提升,涌现出一批师德高尚、爱岗敬业、开拓创新的优秀教师;教师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主动性普遍提高,形成一支能适应我省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二、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 (四)加强师德师风教育。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

福建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晋升中级级职称教育教学能力水平考试真题

福建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晋升中级级职称教育教学能力水平考试真题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2014年福建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晋升中级(一级)职称教育教学能力水平考试 高中语文作文题 第9题作文(40分) 公开课实施多年以来,有的专家认为它是一个教研的良好平台,有的教师认为它是一个学习的平台;但是也有教师认为公开课是一个负担,多有“作秀”的成分,更有甚者批评“公开课”。 请你结合以上材料,并以“公开课”为主题,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字数800字以上。 以下为本人答卷 打破“公开”的公开 从互联网时代由1.0升级到2.0之后,一股风由电视的直播和政务的公开吹进了校园,“教学公开”,简称“公开课”成了当下最为强劲的风。 借用列宁的话,“绝对的权利导致绝对的腐败”,用之于教育中则是“绝对的封闭导致绝对的落后”。公开课是一种开放型的课堂,一方面欢迎各种各样的人走进课堂,关注课堂;另一方面也欢迎各种各样的评价分析,帮助教师成长、教学进步,或者从中汲取经验、反思教训。当一名人民教师是一只井底之蛙,坐井观天,抑或夜郎自大、讳疾忌医,相信,他所教授出来的学生必然大多会一叶障目,永远沉浸在过往的成绩中,不思进取。因此,公开课是一种激发动力、学习探究、自我批评和博采众长的良好平台。 既然“公开课”是个好东西,那便广布于天下,人人皆开公开课吧!却不料,“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公开课成了一种工作量的衡量标准,一座挥之不去的压顶泰山,自然而然变味了。

犹如“飞”在工地上的视察领导,“飘”在农田里的体验首长,公开课成了流于形式的“作秀”。一位位教师不反复修正教学设计,代之以交代学生多举手,会的举左手,不会的举右手;一队队学生不细致讨论小组问题,代之以轻声细语交流昨日《星》中的都教授,或漠不关心地正襟危坐、闭目养神……试想,每一堂课都如此之“公开”,每一次40分钟都如此之“儿戏”,我们的教学如何提高,我们的教育如何培养诚实、科学和健康的下一代? “有如此之流弊,那就一扫而去,寰宇皆清吧?”我相信能对“公开课”发表如此见解的,非是目光短浅的“近视眼”,便是动手能力差的“瞽叟”,抑或不能听取批评的“耳聋之人”。 作为一种工具,“公开课”本身无好坏之分。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言:“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是人”。此语至今振聋发聩。 当我们能心平气静地去准备一节课,谦虚谨慎地向老教师和前辈求取意见,科学认真地分析所执教班级的学习能力,客观公正地对每一个答案加以点评,实心实意地对每一个评价,甚至是批评的声音加以反思。或许我们不仅不会担心受怕于某一节“公开课”,而是真心诚意地开放每一节课。 一节课说明不了什么问题,但每一节课又都证明了教师的能力。唯有打破作为评价机制的一节“公开课”,方能使每一节都是“公开课”。 寄语于“公开课”——“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2018年教师年度考核登记表个人总结

工作总结 2018年教师年度考核登记表个人总结撰写人:XXX 职务:XXX

2018年教师年度考核登记表个人总结 在这一年中,我时时处处以一名人民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创新教育方针为指导,以教好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为己任,踏踏实实,任劳任怨。为使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先将本人在这一年来的思想工作表现总结如下。 一、思想上一年来,我时时处处不忘加强思想政治学习。严格要求自己,处处做同志们的表率,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一年来,我从不因故请假,迟到,旷工。不怕苦,不怕累,总是以百倍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之中。 二、工作上一年来,我服从学校领导的分配,认真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在教学中,我虚心向老教师请教,认真钻研新大纲、吃透教材,积极开拓教学思路,把一些先进的教学理论、科学的教学方法及先进现代教学手段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等能力。另外,本人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还很注重教学经验的积累。发表教学论文1篇。在搞好工作的同时,我还不忘与同志们搞好团结,尊敬领导及同事,真诚的对待每一位同志。在这一年的工作中,我得到了学校领导,教师们及学生们的好评。但是,检查起来,所存在的缺点毛病也是不少的,还需今后努力改正。主要缺点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理论知识的学习还是欠缺,还存在有懒惰思想;二是工作虽然很努力,可是个人能力还有待提高,学生成绩进步不是很快。今后,我一定在校领导及全体同志们的帮助下,加强学习,提高工作能力,使自己的思想和工作都能更上一个台阶!

Thank you for reading 撰写人:XXX 日期:年月日

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实施福建省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的通知

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实施福建省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的通知 【法规类别】义务与基础教育 【发文字号】闽教人[2010]11号 【发布部门】福建省教育厅 【发布日期】2010.01.25 【实施日期】2010.01.25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实施福建省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的通知 (闽教人〔2010〕11号) 各设区市教育局、省属中小学: 为加大我省中小学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造就一支具有高尚师德修养、先进教育理念、厚实专业素养的中小学骨干教师队伍,推动我省基础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闽政文[2008]344号)精神,我厅决定从2010年起,在全省实施“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现将《福建省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实施方案》(附后)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做好人选推荐、过程管理、组织实施等相关工作。 福建省教育厅

二○一○年一月二十五日附件: 福建省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小学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推动我省基础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闽政文[2008]344号)精神,特制定福建省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实施方案。 一、培养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新骨干教师培养机制为动力,以提高师德修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为重点,用3-5年时间,着力培养一批师德高尚、教育理念先进、专业基础知识扎实,教育教学能力强的学科教学带头人和教育理论素养深厚、教育教学艺术精湛、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的教学名师,力争产生若干有较高知名度的教育家,带动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的提高,促进我省基础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二、培养任务 在全省遴选、培养100名中小学教学名师、1000名中小学学科教学带头人。 三、选拔范围 我省普通中小学(含幼儿园)、教师进修院校的在职在岗教师。

福建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数学真题2014年

福建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数学真题2014年 (总分142, 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______。 ? A.一种商品先提价10%,再降价10%,价格不变 ? B.圆的半径扩大3倍,它的面积就扩大6倍 ? C.侧面积相等的两个圆柱,它们的体积也相等 ? D.两个合数可以是互质数 A B C D 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4 答案:D [解析] 设商品的原价为x,先提价10%之后的价格为(1+10%)x=1.1x,再降价10%价格为(1-10%)×1.1x=0.99x<x,A项错误;圆的半径扩大3倍,它的面积就扩大32=9倍,B项错误;侧面积相等的两个圆柱,底部的半径不一定相等,所以它们的体积也不一定相等,C项错误;两个合数可以是互质数,例如4和9,D项正确。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 A.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B.分数的分子与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 C.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是1,那么这个比例的两个外项互为倒数 ? D.把一根钢管截成5段,每段是全长的五分之一 A B C D 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4 答案:C [解析] 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的形状不一定一样,所以不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A项错误;分数的分子与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B项错误;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是1,那么这个比例的两个

外项的积也是1,即互为倒数,C项正确;把一根钢管平均截成5段,每段是全长的五分之一,D项错误。 3. 一个底面积为9平方厘米的圆锥和一个棱长为3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相等,圆锥的高是______。 ? A.3厘米 ? B.6厘米 ? C.9厘米 ? D.18厘米 A B C D 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4 答案:C [解析] 。 4. 李师傅加工一个零件的时间从5分钟缩短为4分钟,工作效率提高了______。 ? A.20% ? B.25% ? C.75% ? D.80% A B C D 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4 答案:B [解析] 工作效率提高了。 5. 已知集合M={x|x<1},N={x|-1≤x≤2},那么M∪N=______。 ? A.{x|-1≤x<1} ? B.{x|-1≤x≤2} ? C.{x|x≤2} ? D.{x|x≥-1} A B C D 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4 答案:C 6. 椭圆4x2+y2=k上任意两点间最大距离是4,那么k=______。

福建省中小学名校长培养人选名单

附件1: 福建省中小学名校长培养人选名单 (108人) 李迅福州一中 柯翔武福州二中 邵东生福州三中 徐聪福州华侨中学 曾淑煌福州铜盘中学 苏芸福州高级中学 姜祥炎闽侯一中 陈碧云长乐七中 周君力厦门一中 陈文强厦门双十中学 谭蔚厦门大学附属科技中学 谢慧厦门市音乐学校 肖学平厦门海沧实验中学 庄小荣集美中学 刘卫平厦门六中 刘殊芳泉州五中 赖东升泉州一中 李圣军石狮石光华侨联合中学 陈瑞山晋江市陈埭民族中学 王声云南安一中

陈照星南安市实验中学 林文权安溪一中 林顺来漳州三中 卢明辉龙海一中 詹国荣漳浦达志中学 卢东平南靖一中 黄桂福仙游二中 洪冰风莆田四中 黄武强莆田六中 林光亮莆田十中 刘若嘉三明二中 蔡书太三明九中 吴思廉尤溪一中 黄小青南平剑津中学 吴瑞源建瓯七中 李益树龙岩一中 罗小林连城一中 傅忠生上杭四中 钟隆安武平一中 胡嘉谋古田一中 苏锦绣福安一中 缪钦柘荣一中 陈平生福安二中 萨大庆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一小学

吕榕麟福州市群众路小学 金其先福州市鼓楼第一中心小学林湛福州市鼓楼第二中心小学陈育平福州市台江实验小学 赖菊香福州市鼓山新区小学 夏金福清市城关小学 林海燕福清市滨江小学 陈荣艺厦门市湖里实验小学 王志勤厦门市槟榔小学 黄坚定厦门市梧村小学 曾建胜厦门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郑良意厦门市同安区第一实验小学黄马福厦门市海沧区育才小学 黄志强泉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 黄加贤泉州市晋光小学 郑宝花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学 郑惠懋泉州市丰泽区实验小学 许长华晋江市第二实验小学 郭惠彬惠安第三实验小学 邱文伟永春县桃城中心小学 涂大庆德化县第二实验小学 柯智勇漳州市实验小学 潘必方漳州南太武实验小学 张连金云霄县元光小学

教师年度考核表(空白)

教师年度考核表(空白) , ——学年度, 学校名称 姓名 教师职务 填表日期: 年月日 四川省教育委员会制 宜宾市教育局翻印 填表说明 一、本表各栏均填写本学年度考核内容。 二、本表基本情况由本人填写,审查核实、考核评语由组织填写。三、考核结论填写内容统一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用钢笔或毛笔填写,字迹端正、清楚。 2 出生参加何姓名性别 年月党派 最后学历 党政职务 ,时间、学 校、专业, 参加工作何时、何地取任 时间得何任职资格期 本

年 度 述 职 报 告 3 本 年 度 述 职 报 告 4 本学年度担任其他教学活动本学年度任教任教学生周课时完成任教班级学科人数代课听课第二课堂节数节数节数任教节数教 备课、编写教案、批改 作业情况 校级以上统 一命题考试学科目成绩情 况 开课范围开课日期开课内容效果 ,地、县、校, 公开

教学 工情况 承担课外活作 动和其他活 动情况 5 日期获奖项目获奖级别与名称本人在指导培养中承担任务 指导培养 学生获奖 情况,校教 级以上竞赛, 学 工辅导差生 情况,方作 法、效果, 教研、教改、级别本人承担的任务完成任务情况及成果 ,省、地、县、校, 教研 教改教 工作 研 名称、级别本人承担的任务出版、发表或交流情况 ,省、地、县, 工 发表论文、 编写教材、

总结交流、 经验文章、作论著等情 况, 6 起止时间指导何校何人指导项目和题目效果指 导 培 养 教师 情 况 课程名称起止时间、形式进修学校学时数成绩进修 培 训 党 政 及 其 他 工 作 情 况

奖惩情况 业,务教部导门、政考教核, 意 见 7 病假事假旷课规定活动缺席情况党、团组织生活政治教研校、年其他集出 学习活动级会议体活动勤情党团况活动天天天担任何班班级集体 级班主任获奖情况 制定班级工作班 计划和总结班 级工作情况主 任 主题班会和辅工导团队活动的 次数、内容作 班组面貌变化情况 家长会、家访情况 ,时间、人数、内 容,~对学生跟踪 调查情况 课内外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职业道德教育情况 8 学 年

2014年福建省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_教育综合真题及答案

2014年福建省中小学幼儿园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 教育综合知识试卷 (课程代码9000) 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本试卷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3、请把所有答案涂、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不要错位、越界答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务院确定的全国第一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是 A.海南 B.云南 C.福建 D.广西 2.20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 A.7.5% B.7.7% C.7.8% D.8.1% 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政府 B.市场 C.企业 D.个人 4.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四风”。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 A.奢靡之风 B.攀比之风 C.浮夸之风 D.空谈之风 5.2013年6月20日上午,神舟十号航天员刘洋在天宫一号,成功地开展了中国首次 A.太空科研 B.太空会议 C.太空授课 D.太空对话 6.第22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14年2月7日开幕,其主办城市是 A.索契 B.莫斯科 C.盐湖城 D.温哥华 7.在2013年度“南南合作奖”颁奖典礼上,获得“人道主义成就奖”的是 A.曼德拉 B.阿拉法特 C.德克勒克 D.甘地 8.《教师资格条例》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和受委托的高等学校每年受理教师资格认定申请的 次数是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9.《福建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是坚持 A.优先发展 B.改革创新 C.育人为本 D.促进公平 10.《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规定,接送学生的机动车驾驶员的条件之一是最近3年内任一记分周期的记录没有记满 A.3分 B.6分 C.9分 D.12分 1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下列属于教师享有的权利是 A.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处分 C.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建立福建省中小学校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建立福建省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实施意见的通知 【法规类别】校舍建设与管理 【发文字号】闽政办[2014]45号 【发布部门】福建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4.04.11 【实施日期】2014.04.1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建立福建省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 制实施意见的通知 (闽政办〔2014〕45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省教育厅、发改委、公安厅、财政厅、国土资源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水利厅、审计厅、物价局、安监局、地震局、气象局、消防总队制定的《福建省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实施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4年4月11日

福建省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实施意见 (省教育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公安厅、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住房和城 乡建设厅、 省水利厅、省审计厅、省物价局、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省地震局、省气象局、省公 安消防总队)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福建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一步提高全省中小学校舍防震减灾能力,实现中小学校舍安全达标,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发改委、公安部、监察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审计署、安全监管总局、地震局、气象局12部委《关于建立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3〕103号)的部署,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建立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的重要意义 校舍安全直接关系师生生命安全,社会关注度高、影响面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校舍安全工作,连续多年将其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部署实施了一系列校舍建设工程,特别是2009年起,实施了全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并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共同努力下,于2012年底全面完成了2009-2011年校安工程规划改造任务。2013年,在原有工作基础上,继续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建设,探索建立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以下简称长效机制),各级各类中小学校舍安全隐患大幅减少,安全状况进一步改善,综

福建省中小学教师晋升中级职称考试模拟题(含答案)

福建省中小学教师晋升中级职称模拟题 (第一套) 1.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A )。A.《学记》 2.“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反映了古代教育的( B)特点。B.教育与生产实践的分离和对立 3.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一一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C)。 C.赫尔巴特和杜威 4.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C )。C.华生 5.格塞尔的“同卵双生子爬梯实验”充分说明了(D)是教育的重要条件。D.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6.教育上的“拔苗助长”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规律。A.顺序性 7.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并详细论证班级上课制的教育著作是(B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8.衡量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是( B )。 B.教学大纲 9.制定教学计划的首要问题是( A )。A.课程设置 10.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是由( C )的特点决定的。 C.劳动手段 11.奖励和惩罚属于德育工作的( C )。 C.评价法 12.运用先进典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是德育的(B)。 B.榜样法 13.“大有大成,小有小成”是( D)教学原则具体运用的结果。 D.因材施教 14.教师必须做到“严以律己,为人师表”,这是因为教师的劳动具有( B )。B.示范性15.按照学生的能力、学习成绩或兴趣爱好分为不同组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称为( B )。B.分组教学 16.中小学用得最多的课的类型是( D )。B.复习课 17.教育目的的功能在于( C)。C.导向、激励和评价功能 18.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B )。B.组织和培育班集体 19.校园文化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之一,在课程类型上,它属于(C)。C.隐性课程 20.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C)作用。C.导向和动力 二、填空题 14.在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问题上的两种片面理论是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15.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16.在我国,课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课程计划(教学计划) 、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和教材。

最新年教师年度考核表资料

教师考核工作登记表(2017.09 — 2018.08 学年度) 学校名称××××××× 姓名××× 教师职务×××× 填表日期: 2018年7月10日

四川省教育厅制

填表说明 一、本表各栏均填写本学年度考核内容。 二、本表基本情况由本人填写,审查核实、考核评语由组织填写。 三、考核结论填写内容统一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 四、用钢笔或毛笔填写,字迹端正、清楚。

精品文档 姓名×××性别×出生 年月 ×××××参加何党派×××× 党政职务无 最后学历 (时间、学 校、专业) ××××××××××××××××× 参加工作时间××× 何时、何地取 得何任职资格 ×××××××××××任期三年 本学年度述职报告 根据学生实际,认真钻研课程标准,结合教学计划,本人积极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具体总结如下: 一、工作任务及教学常规: 1、工作任务:本学年我担任八年级二班的数学课教学工作。 2、教学常规:教案160课时,作业批阅60次,听课30节。 二、质量指标完成情况: 本学年我担任八年级二班的数学课教学,在期末考试中全级74个学生及格74人,及格率100%,优秀27人,优秀率36.5%。完成了学校下达的教学任务。 三、课改成功的做法: 1、学生自学,突出主体地位。 在课堂中,学生主要是自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开始上课时,教师准确地出示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之后,提出明确的自学要求,即自学什么内容,用多长时间,如何检测等,并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学生自学时,教师通过巡视、广泛答疑等形式进行调查,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对带有倾向性的问题进行分析,有重点地辅导临界生。这样在课堂中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学,既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又培养了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为后面的“教”环节打下了基础。 2、教师精讲,发挥主导作用。 学生通过自学,对新知识获得丰富的感知和初步的理解,发现问题,带疑听讲,在教学中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目标一致,同步和谐,教师讲的轻松,学生学的也轻松,简单的内容学生通过自学环节已完成,教师只需要肯定,而有难度的或学生容易出错的问题,以及学生尚未解决的问题,教师需要认真分析讲解针对性较强,进一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当堂训练落在实处 在自学展示归纳环节后,教师要求学生当堂完成习题,基础性的学生独立完成,而有难度的或开放性问题则小组讨论完成,通过练习学生对知识点得到巩固。 通过以上做法,课堂教学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快乐,形成了高效、愉悦的课堂。 四、存在的问题: 1、对教材的把握与切入点不准,缺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未紧扣数学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数学学科的特色,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尤其对于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未达到最优化。

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园精细化管理的意见 闽教基〔2011〕61号1

福建省教育厅文件 闽教基…2011?61号 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加强 中小学校园精细化管理的意见 各市、县(区)教育局,平潭综合试验区管委会办公室,各省属中小学: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下,我省中小学校各项建设工程进展顺利,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但一些学校的校园管理工作跟不上,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责任不到位,不同程度地存在“脏、乱、差”的现象,难以适应学生健康成长、建设和谐校园的需要。为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创造平安、文明、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现就加强我省中小学校园精细化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校园布局和环境卫生管理 1.中小学校园布局合理,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等相对独立,校园绿化与建筑布局相适应,学校建设符合《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确保校舍建筑及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质量。

2.按照《国旗法》的规定设置国旗旗杆,使用无破损、无污迹国旗,严格执行中小学升降国旗制度。 3.创设良好校园人文环境。积极开展“五有”、“五无”校园活动,即课堂有纪律、课间有秩序、环境有品味、言行有礼貌、心中有他人;地上无痰迹纸屑、门窗无破损、墙上无污痕、桌面无刻痕、卫生无死角。种好管好花草树木,有关植物挂牌标识。校内排水通畅,道路平整,车辆停放有序,不占用学生活动空间。建立卫生包干和检查评比制度,教学、办公、生活场所卫生责任到班、到人,定期检查评比。 4.挖掘学校办学历史和文化内涵,校园文化氛围高雅大方,体现教育性、科学性。校门端庄,校牌得体,校训上墙。广泛宣传和弘扬“爱国爱乡、海纳百川、乐善好施、敢拼会赢”的福建精神,深入开展以爱国爱乡、关心他人、感恩之心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科学利用校园空间张贴《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地图、名人画像、名言警句、励志语录、师生书画作品。 5.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艺术素养。组织各类科普兴趣小组,每校设有科普栏,每班设有科普角、贴有科普画。科普宣传栏、宣传橱窗等及时更新,内容健康。举办“中小学书香校园”活动,开展多形式的文化节、艺术节和艺术汇演,深入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确保每个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大力推广普通话,布告、通知等用字用语规范。 二、加强校舍和各类场所管理 1.未经申报审批,学校不得随意改变原设计校舍建筑的使用功能,不得随意拆除校舍建筑的墙体等承重构件,不得违章搭建建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