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校本教研先进学校工作经验

校本教研先进学校工作经验

校本教研先进学校工作经验
校本教研先进学校工作经验

校本教研先进学校工作经验

研培结合,有效促进校本教研工作的实施

蔬园小学是一所乡中心小学,百余名教师分别来自11所村小,教师的素质差异较大。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创建一支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队伍成了学校校本教研工作的中心任务。几年来我校本着“建制度、搭平台、促发展”整体工作思路,努力探索适合学校教师实际的校本教研途径。以学校为基本单位,立足教师本岗的教研活动,校本教研工作的思路是随着教师的发展而不断调整的。不同的阶段,存在着问题不同,我们工作的侧重点也不同,校本教研初期我们侧重于培训,校本教研中期我们则侧重于研究。

一、采取理论培训式教研模式,打造教师队伍的理论素质。

校本教研初期,针对教师急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接受新课程理念这一实际情况,我们根据学校的总体工作规划,将校本教研的研究模式定为:理论培训式,即:基于问题——理论培训——实践反思——促进发展”,把工作重点放在引领培训上。

我们针对当时存在的两个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一是更新教育教学理理念;二是转变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导处从四个方面组织了培训:第一是新课程理念通识培训;第二是信息技术培训理论与实践培训;第三是科研理论与方法的培训;第四是各层面教师的培训。在培训时我们避免读长篇的理论,首先转变培训者的角色,对学校提供的各种培训资源进行精选,进行对话式培训。把新课程理论与学校的教学实际结合起来研讨,以案例的方式让教师站在理性的高度来审视和剖析教学问题。全体领导班子成员积极的参与到校本教研工作中,领导班子成员身先士卒,认真记笔记、认真反思、及时总结,成为我们教师学习的示范者。在培训的过程中,每次培训后我们都接触到一些新概念和理念,比如:生命的课堂、大语文观等等,有不明白的地方,我们年组的老师就坐下来进行研讨,学校的领导班子和教导处成员也参与我们的讨论,经过大家不断地交流实践和反思,逐渐的认识了哪些是可以传承的,哪些是必须改进的。

我们在培训时本着一个“实”字,组织教师观看典型课例及评析目的就是,先看人家课是怎么上的,怎么评的,在此基础上学校开展教师对自己和同伴的案例评析和反思,为了使教师在不同形式的培训活动中得以持续的提升,我还采取“新课程说课活动”;新课程理念下“课后反思”评比活动等,同时青年教师风采展,讲述我的教学故事及教师论坛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等。力争使教师在参与不同形式的教研活动过程中,不断的学习和内化新课程的理念,逐步的达到利用新程理念指导旧教材进行课堂教学的目的。

通过强化培训,我校教师的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明显提升,在全市走进新课程教师论坛大赛上,我校校表现出色获特等奖。在英特尔未来培训中,我校骨干教师全程参与培训,教师制作的单元教学设计在结业展示与评比中获市特等奖。

二、采取校本研讨式教研模式,打造教师队伍的理论素质。

在质量监控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学生的双基弱化了。那么为什么教师方法“新”了、课堂“活”了,教学效果反而差了呢?针对这阶段出现的众多问题,我们及时的对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把校本教研工作的重心从培训层面转移到研究层面。把校本教研的模式调整为:校本研讨式:即:基于问题——校本研讨——实践反思——促进发展。把工作重点放在研讨交流上。

我们经过认真的分析,认为双基弱化的根本原因是评价标准的问题。因此,从市教科所提供的课题中选择了《小学各学科PMP评价研究》、《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能力评价实验与研究》两个省级课题。目的是从理论层面寻求相关评价依据,检查教学中双基的落实情况。这时期的校本教研侧重点落在以科促教,全面夯实双基上。为了使课题能真正的起到引领作用,达到以科研促教研的目的,我们采取了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的策略,寻求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切入点。主要开展了“同课异构”和“同构一课”两种校本教研活动。

为了比较在新课程理念支撑下,同样的一节课怎样设计有利用于双基的夯实,我们首先开展了“同课异构”活动,具体做法是:首先由教导处组织,以年组为单位开展轮听课活动,同年组的老师同上一节课,,进行教师自评、组内互评、领导点评的评课形式,帮助教师进行反思教学,然后再二次备课。这项教研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依据课题研究的相关量化评价工具,来检查课堂教学中双基落实的情况,以此来监控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年组选课时,主要是依据课题及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比如:针对学生字词掌握的不好这一问题,我们选择了词语教学课《小珊迪》,年组的三位教师都上这一节课,并依据《小学各学科PMP评价研究》课题对学生的字词教学情况进行积极的、多元的评价,使学生的对字词的掌握更加的扎实。教师都各自按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进行最优设计,但听了同伴的课以及领导和同年组老师对自己的评课后,发现教学设计中有许多的不足亟待改进,然后再进行二次备课,但是对学生来讲这一课已经学过了,不能重复的再上这节课了。在教学监控过程中,我们发现了这个的问题,教师在交流研讨后的优势互补产生的二次备课,没有机会再去给学生重复的上,另外年组的三个教师互相的听课,也占用了正常的授课时间,这就违背了教学的规律。

我们当时就思考,想能不能把教师各自上完课这种课后研讨的优势互补,变成课前研讨的优势互补呢?!既能优化源又能节省时间,经过研究我们及时的把原来的“同课异构”调整为“同构一课”。

我们在组织这项教研活动时分三步:第一步:共同设计说课和教学设计;第二步:由一名师说课,一名老师上课,课后共同反思,领导点评。第三步同年组或同学科教师尝试构建本学科教学模式。为了让所有教师真正体验到这种教研方式的好处,我们对活动中取的成绩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及时的总结,并开展了二次“同构一课”活动,这一次要求说课和上课的教师互换角色。这次教师们真正的进入了角色,中青年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理念新,能应用信息手段组织教学的优势,老教师把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双基的把握与落实融入教学设计中,使教研活动从研究内容、研究形式、研究主体等方面都从形式走向了实质,使每个人都真正地动起来,教师们在互动中思考,在互动中交流,在互动中收获,在互动中成长。这种教研活动的开展,让我们同年组的教师间建立了一种很真诚的关系,我们开始就同一问题的不同设计交谈想法,争辩理由,在分享智慧的同时也“分享错误”。在资源共享的同时,关注的是人与人之间思想的融合,倾向于一种力量的感召,能引领教师快速成长。

校本教研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促进教师的发展,为了使不同层次的教师都得到发展,几年来我校领导积极为教师搭建平台,先后派出四十多人次参加国家、省、市、区级的各类培训学习、研讨交流和竞赛活动,共花费资金近七万元。近几年来我校的教师成长的确实是很快,先后有11名教师成为区级骨干教师,有7名教师成为市级骨干教师,有1名教师成为省骨干教师;有2名教师成为市教学能手,有1名教师成为市学科带头人。

几年来的校本教工作我们虽然积累了点滴的经验,也引发了我们思考,我们觉得目前校本教研实践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是值得关注。比如,教师发展目标规划的缺失,大部分教师仅把教研活动作为学期的工作目标之一而完成,不能纳入自己专业成长的计划之中等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将以问题为切入点,不断的探索新的途径和方法,使这项工作更具有实效性,立足校本,解决教学中的问题;立足师本,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丰富校本教研内涵,提高校本教研实效

校本教研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在课程改革进行的今天,以“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为特征的校本教研活动正在蓬勃展开,那么如何让校本教研的内涵更丰富、针对性更强、效果更明显,让校本教研真正成为学校和教师发展的强大动力是我们一直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一、加强理论学习,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

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是教师们关注的焦点,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该怎样实施,已经成为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关键和根本所在。我校从2006年开始,就围绕“如何开展有效教学”开展业务学习。每个月集中一次的业务讲座、教师每月两次的自学,都含盖了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教学校长的《有效教学——课堂教学追求的第一境界》、教导主任的《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骨干教师的《数学课堂的有效策略》、《实现有效语文的方法研究》、《音乐课堂有效教学实践的手段》《追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益最大化》等等文章,都为教师们打开了视野,可以说“有效教学”就象一次头脑风暴,洗涤了教师原有的陈旧思想,在教师们心灵上深深扎根。

二、拓宽教研渠道,丰富校本教研内涵

校本教研强调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这意味着要把教学研究的重心置于具体的学校教学情境中,教学研究的问题是从学校教学实践中归纳和汇集的,而不是预设和推演的,所以要在学校的教学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几年来,为了增加教研的实效性,我们在挖掘教研资源,拓宽教研渠道上做了一些尝试。

1、开展主题式教研。

主题教研是围绕一个主题开展教研活动。也是开展问题教研的一种形式。在2007年3月份,我们尝试着在数学和语文教师中开展了“主题备课,专项研讨”的集体备课方式。备课分四个阶段:自主备课---案例分析—交流研讨—展示观摩。具体做法就是把教师按照学科、年段分成备课小组,由组长负责。而备课的主题、备课的时间、备课的次数、备课的内容、备课的过程学校均不做统一的要求,均由本组成员根据自己学科和教材的特点以及教师的需求来确定。备课时,强调个人引领与集体研讨相结合,重点突出讨论的氛围。备课后教师们结合本班学生的特点和自己对教材的再次学习与理解,梳理、完成教学设计,利用教案上完课后要写出自己的反思。

两年来,我们在语文组已经开展了:阅读、拼音、识字、快乐读书屋、古诗、习作和七色光等主题的研讨。数学组我们已经开展了:列方程解应用题、算用结合、空间图形、动手操作与实践应用主题的研究。

主题教研的开展使我们的备课与研讨相结合,教师们的积极性高了,备课的针对性强了,彻底改变了备课走过场和应付了事的不良现象,使教师们对教材的把握和理解加深了,为实现有效的课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开展反思式教研。

“反思”是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由实践者向研究者转变的有效途径。有一位专家曾说过:“一个教师备十年课,仍然是一名普通教师,如果做三年的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一名教育家。”我们学校特别重视教师的教学反思活动。倡导开展两种形式反思:个体反思和群体反思。个体反思主要是开展课反思、周反思和月反思活动,教师定期上交自己的反思,学校现已形成两本教学反思集,召开了两次教学反思大赛。群体反思,要求同一个教研组或学科组,可以针对一节课、一个教学片断、一次检测成绩、一次新的尝试,以及平时教学中的成功之举、败笔之处、教学机智、学生见解等进行教学诊断,随机反思,鼓励教师点评自己,

点评他人,点评学生,总结规律,达成共识。学校教导处每月都定期查阅教师的备课,特别要查课后反思。教学校长不定期抽查反思情况,利用集会时间把深入到教研组、课堂听课、评课的情况做有针对性的点评,使反思更有实效性,为教师们提供互相学习,共同分享的机会。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校每一次期末考试以后,校长和主任都要和年段老师坐下来,共同做试卷的质量分析,分析的过程其实就是一次很好的反思过程,从学生的答题情况来反思我们的教学,教师们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找出教学中的问题所在,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不断改进,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学反思现在已经成为大家自觉的教学行为,成为了教师主动地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创造性地改进自我的有利武器。

3、开展互助式教研。

同伴互助是校本教研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增强教研实效性的有效途径。我校开展互助教研的方式有四种:(1)、开展组内“一课多讲互评”活动,也就是同学科、同年组教师讲同一节课,课后大家一起进行评论、交流、研讨,这样的教研面对面,随时随地,大家都感觉很有针对性,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共同分享教学的成功与快乐,共同探讨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效果非常好,很受教师们的欢迎。(2)、开展“外出学习汇报”活动,我校非常重视派一线教学骨干到省内、外学习,但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每次学习回来都要在教师中进行汇报,或做讲座,或上汇报课,这样每个教师都带着问题去学,带着收获而归,真正做到了一人学习,大家受益,实现了资源共享。(3)、开展新老教师的“师徒帮带”活动。这样的活动很传统,但很实用。我们让有经验的教师和一名年轻教师自愿结成帮教对子,规定每学期帮带双方互相听课十节,学校检查听课笔记,学期末新教师要上一节汇报课。在老教师的带领下,一批新教师茁壮成长起来了,10名新教师中有8人成为了市教学新秀,还有的已经成为市教学骨干。(4)、开展区域教研活动,加强校际间的沟通和交流。区域教研是我市教学研究的最新形式,我校所在的是第六区域合作体,从区域合作体建立至今,我校已经组织了语文和综合实践学科的三次区域教研活动,校长带队亲自参与其它学校组织的区域教研活动,不放过任何一次向兄弟学校学习的机会,每次活动听课、评课、交流、研讨,收获颇丰。2008年我校被授予市区域教研先进集体。

互助教研是教师们感受最深,实效性最强的一种教研形式,大家在活动中交流,提升,同时也加深了同伴之间的了解,增进了感情,互通有无,可谓一举多得。

4、开展网络式教研。

网络教研是依托网络开展的一种全新的教研形式。当前,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给人们带来了新的视野,新的资源,为了开辟网络教研的阵地,我们着手在三方面开展教研活动。

1、在校园网上开展教学交流活动。从2005年开始,我们在校园网上设置了教学交流栏目,每学期由教学校长在网上发表不同的研究题目,教师们在规定的时间内给予回复留言,然后教学校长和教导主任针对教师的留言再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评价,这样,使教师增多了和教学管理人员的交流机会,也在不经意间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同时也锻炼了教师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2、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市教师进修学院的网络教研,对于教师每一次参与活动学校都给予记载,在大会上提出表扬,并把此项工作作为骨干教师考核的条件,以此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

3、组织教师参与省uc网络教研活动,为了便于教师们向省内、外教师们学习,吸取先进的教学经验,我校在教育学院初教部的指导下,于2008年4月组织了一次数学uc网络教研活动,和省内的教研员及老师交流了“在计算教学中算与用如何协调统一”的主题,参与活动的11位数学老师在研究中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提出问题与省内同行交流,效果很好,我校获得了省网络教研先进集体称号。

三、完善评价机制,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

评价是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是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如何利用多元评价理论,把质性评价和量性评价结合起来,把模糊评价和清晰评价结合起来,我们的具体做法是进一步完善教师评价的制度建设,建立教师成长档案袋。学校制定了教师月份工作量化考核表和教师专业发展评价表,每月对教师评价一次,每次评价都会把教师参与教研活动质量作为重要内容。到每学期末,对教师进行综合评定,把每次评价的结果都装入教师的档案袋中。对于热爱学习、工作出色、在教研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学校会从物质、精神等方面给予奖励,这样,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参加校本教研的积极性。为长期开展教研工作奠定了基础。

通过探索与实践,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教师的成长、学校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校本教研的成败。真正感受到了丰富校本教研内涵,提高校本教研实效对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让我们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改进,在改进中前行。不断挖掘校本教研资源,努力构建实效课堂,为课程改革的大厦铺路奠基!

亦教亦研提高实效

公园小学建校50多年,在校学生1000多人,在岗教师85人,其中任课教师64人,学历100%达标,有省级“十佳教师”1人、教学能手3人;市级学科带头人1人、教学能手12人、教学新秀10人、骨干教师16人,占任课教师的37%,这是一个团结、协作、爱学习、肯钻研、勇于改革、朝气蓬勃的集体,拥有着一批素质全面、基本功扎实、教科研水平比较高的教师。在校领导的带领下,这个集体曾获得省、市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市级一类学校、特色学校,尤其是在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方面成绩显著,被命名为市级校本教研示范校、校本培训示范校,数学组和幼儿组被评为省级优秀教研组、科学组被评为市级优秀教研组。

几年来,学校在校本研修方面不断地探索新的方法与途径,提出了“亦教亦研、提高实效”的发展构想,确定了“研修一体、研教同步、合作共建”的工作思路,做到教中有研、研中有教,教研相结合、研训一体化,并逐渐形成了校本教研一体化的教师专业成长机制和模式。

一、追求校本教研的实效性

校本教研是针对学校师资队伍实际和教育教学现状,着眼于学校未来发展需要而进行的教育研究和教师培训,因此从2006年起,我校“校本教研”的内容都来源于教师:我们每到开学初都进行调查问卷,把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和遇到的问题征集上来,再由教学校长和主任对征集上来的问题进行疏理,然后把它编排到校本研修的日程当中。如教师曾提出(1)阅读教学的略读课怎么上;(2)如何上好数学的概念教学课;(3)课堂教学中如何关注学困生;(4)阅读与习作的有效互动;(5)数学练习课怎么上才能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6)小组合作学习,如何才能做到实效性强……这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校本教研中颇具实效的课例,我们按着“互动研讨——分头实践——有感再研——观摩实验——总结经验”的活动流程来进行。这些内容的确定,增强了校本教研的实效性。

二、突出校本教研的实践性

我们倡导“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整合教学、教研、培训等,围绕课例研究,建立研讨型的教研常规,在日常的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

1.集体备课:形成优势互补的学习共同体

集体备课是开展课例研究的基础性工作。学校要求各年级及各学科每周五集体备课。每周一位教师主讲备课过程,其他教师给予补充,共同研讨课时计划、设计课堂教学,形成学习共同体。为搞好集体备课,我校又把如何进行集体备课作为学习的研究课题进行探究,我们做法是:首先进行理论学习,针对老师备课中存在的问题,韩校长给全体教师进行了《如何备课》、《集体备课后应“适度调整”》等讲座,要求教师备课前要做好思想的准备、资料的储备、方法的预备,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进行调整、根据教学环境的变化进行调整、根据教师自身的教学个性进行调整、根据教学之后的反思进行调整;接着由祝主任和陈主任带领语文、数学两个骨干教师团队进行集体备课引领;然后再把商哲浩、代守新等教学骨干分配到各教研组,搭建共同提高的平台;最后进行备课拉练活动,8个学科19个教研组进行了展示,活动后大家共同反思。通过集体备课,促进了教师反思、交流、互动,共享成果。

2.听课、评课:倡导多元反馈的常态课研讨

听课、评课是深化课例研究的重要手段。学校要求听课教师端正教研态度,积极参与课前、课后的讨论交流,交流课堂教学的返璞归真、师生互动的展示过程、学习评价的激励内容,逐渐生成效果与特色兼具的常态课研讨风格,形成领导调研式、课题研讨式、同伴互助式、校际交流式和家长沟通式等推门听课制度。无论哪一种形式的听课后,我们都组织教师反思、评课,教师们的评课内容在优缺点兼具的情况下,理论依据有力,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3.典型研讨:探索有效教学的关键性策略

典型课例研讨是探索有效教学关键策略的重要途径。每学期期初第一周是我校的教研活动周,学校组织教师观看名家课例、讲座光碟,有针对性地展开沙龙研讨,以达到理论的提升。

如我校近些年分别观看了贾志敏、潘小明、支玉恒等教育名家的课例,特别是贾志敏执教的《我不怕鬼》一课,通过观看这节课,大家深深地被他的教学艺术所感染,他用一本书、一只粉笔、一根教鞭,诠释着教学的魅力。从他的课上,大家更深刻地理解了非物质化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及它与培养学生能力的关系,为我校的课题研究做了引领,让老师们受益匪浅。

有了专家的引领,理论学习还要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这样才能具有生命力和发展性。因此,我校还组织各学科教研组定期开展典型课例研讨,比如“对比式教研”、“共享式教研”、“课例分析教研”、“同课异构式教研”、“问题式教研”、“课堂教学研讨”等,把教研活动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在课例观摩后学校还组织集体评价,共同探讨,改进与完善课例的有效办法,以追求典型课例的优化,为增强学科教学的有效性提供范例。

4.区域教研:优化教研活动新途径

我们还充分发挥校际教研作用,按着学院组合的区域教研合作体与邻近学校结成校际教研学校,定期围绕“有效教学”这个主题开展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教研活动。在活动中,“说、评、辩、思”让老师有问题、有思考、有观点、有争辩、有想法、有共鸣,通过心灵对话、思想碰撞、情感沟通、专业合作创设了有效的平台,提升了教师的教学素养,促进了跨越式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的区域教研活动也得到了市教育学院初教部领导的认可与好评。

三、关注教师成长的规律性

1.“蓝青工程”促师徒和谐发展

(1)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2005年4月学校启动了“蓝青工程”。这为学校的发展和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搭建了平台。在这项活动中,我们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教学优势及示范、辐射作用,由校领导带头亲自带徒弟,徒弟们也有针对性地自主选择师傅,结成了师徒对子19对。

“蓝青工程”启动后,师徒们制定了培养计划和学习计划,通过撰写教学反思、教学日记、备课、上课,评课、写实等手段,帮助青年教师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提高师德素养,使之潜心育人,提高教学实践、信息技术运用和教育科研的能力;学校也从理论提升、教学研究、班级管理等方面进行督导,还设立了不同等级的奖励制度,根据实际情况,只要师徒完成其中的10项,就能得满分。她们的成绩还与评优、晋级及学校教师的千分考核挂钩。师傅们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无私传授给了青年教师,徒弟们的成长对师傅来说也是一种责任、价值和成就感的体现。

正是在这种宽松又不失严谨的教学研讨环境中,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陈欣瑶、王月华、唐博老师等代表徒弟上的汇报课受到了全校教师的一致好评。青年教师孟丽萍等人获得了市级骨干教师称号,刘延巍等教师成为了市级教坛新秀,还有李丹、郭娜娜、肖婉秋、王丽丽等代表我市参加全省教学和基本功大赛获得佳绩;她们基本上实现了“半年能熟悉,一年能胜任、三年见成效”的成长目标。

(2)加强骨干教师专业提升

学校制订了“名师”培养制度,以课例研究、案例分析、自我反思、讲座等教研形式为基本手段,创设平台,提供机会,促进“名师”刻苦钻研,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积极探索教育教学的新方法、新途径,不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像我校的商哲浩老师,她的教学风格就很大气,特别是在导读方面有独到之处,实效性很强;还有董艳老师,她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驾驭课堂能力强,尤其是在古诗教学上独树一帜……

可以说“蓝青工程”切实带动了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也促进了骨干教师的进一步提高,真正实现了相互合作、双赢共建。

2.自主研修促教师专业提升

只有张扬教师的个性,教师才能具备魅力,学生和学校才能洋溢生命的灵魂气息。为此,我们尊重教师对课堂的独特理解,对教材有创意的处理,对教法的自主选择等,为教师的自我超越拓展空间,促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教学艺术个性。

(1)自主学习蔚然成风

我们学校建立了学习型领导群体,发挥领导干部的专业引领作用。外出学习的领导和老师每次都把学到的先进理念,一一向全校老师传授。学校还建立了学习型小团队,引导教师合作学习,养成学习习惯。团队成员之间互相督促,互相学习,资源共享。我校大部分老师都能参与市学院论坛和UC论坛,并建立个人博客,把学习的心得和体会在论坛和博客上与他人交流。孟丽萍和其他几位班主任还建立了班级博客,及时地在网上与家长交流学生的情况,得到了家长的赞许。

学校每学期初还把教师的成长档案发给个人,要求按内容认真填写,并由教导处进行检查督促,学期末收回进行评价。这些都促使教师们自主学习,积淀自己。

(2)课题研究热情高涨

参与课题研究是更高层次的教研,我校将课题研究作为“抓手”、作为“载体”,先后组织教师参加了全国“十一五”重点规划课题《发展性课堂教学非物质化教学手段与培养学生能力的研究》、省级科研课题《儿童文学欣赏的研究》等,在组织学习的各项活动中,教师们转变了观念,由“要我科研”到“我要科研”,积极参与课题研究,科研能力不断提高。大家在集体研究时,能畅所欲言;谈论教学中的种种困惑、抒发教学中的得意情怀……不知不觉中教科研融入了教师的生活中,成了不可缺少的一总分。除了固定的课题研究时间外,即时教研也是司空见惯:办公室里,同学科教师围绕某一教学内容展开研讨;很多教师下课回来后,兴奋地讲述着刚刚发生的教学故事……这些看似不起眼儿的“聊天”行为很具有生命力,它与集体教研活动共存互补、相得益彰。

(3)强调反思提升能力

教学反思是教师从事教研最常用的方法,是对教师自身教学工作的检查与评定,是教师整理教学效果,适时总结经验教训的重要过程。在日常的教学中我校非常重视这一环节,鼓励教师通过反思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全程锤炼,如:教学前,反思教材编写意图,学生学习情况,课程资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方法,从而设计符合实际,风格鲜明的教案;教学中,反思教学不足,根据课堂实际状况及时做出调整,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教学后,反思教学过程的成败和教学结果的有效性,生成应对的灵活性以及纠正完善的意向等,教师在反思中不断地提升了自己的教学能力。

几年来,我们把校本教研工作看作是学校的生命线,抓实、抓好、抓出成效。在实践中,我们感到校本研修活动切实为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构建了广阔的平台;为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提供了有效的载体;为学校寻求发展目标、创办特色指明了方向。我们深信:只有坚持回归,校本研修才能真正实现教研的常态化,生活化,才能进一步推动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发展,创造出教师和学校的个性与特色品牌。

探索校本教研模式打造专业化师资队伍

几年来,学校一直以课程改革为契机,积极探索“以人为本,促进双主体同步发展”的校本教研模式,确定了校本教研的基本思路:以教育科研转变教师的研究方式,以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以校本教研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让教研、科研、培训三位一体化校本教研模式,成为促进学校和全体师生共同发展的重要载体。

一、科研引路——转变教师的研究方式

1、申报课题,搭设平台

课程改革不但给教师带来诸多新的课程理念,也带来许多新的研究课题。为了让教师从雾里看花走出来,把新的课程理想转化为现实,学校从问题研究入手,从课程及教师发展需要出发,积极为教师搭设学习研究的平台,分别申报或参与了“十五”和“十一五”国家级、省、市级科研课题近十个,通过定期开展专题研究,引导教师掌握科研方法,端正科研态度,形成研究氛围,步入研究轨道,推动教师由教书匠向研究型教师转变。

2、培训课题,提高研能

为了加强对课题研究的实施和管理,学校有专门负责科研的主管主任,负责课题计划、方案的制定,活动的指导,成果的收集和管理等。通过规范的管理,把课题研究与教学研究相结合,以有效解决课程改革中遇到的新问题,把践行课程理念作为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目标。

为了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学校经常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的方式开展科研培训。从05年至今,开展了学校科研管理人员和广大教师共同参与的如何确立子课题、如何开展课题研究、如何进行课题积累等课题专题培训十余次。帮助教师掌握科研方法,提供研究思路,学会实践反思,做好成果积累,敦促教师做理性思考下的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

3、研究课题,形式多样

教、科、研的结合,不但突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特点,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研究方式。

个性研究。每位教师按照开学初制定的科研计划,自主学习相关理论,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立子课题,开展教学实践性研究。教师通过写实施随笔,不断对自己的行为效果进行反思,以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教例分析、案例或论文的撰写,形成研究的成果。

合作研究。以组为单位人人参与课题研究,把智慧碰撞、合作分享作为研究的主要方式。如数学组“发展性课堂教学手段”的研究;语文组“新课程下语文教学方法”的研究等,都在人人参与的互动、研讨中,形成了良好的研究效果。

校本教研存在的问题和措施

校本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青实验学校

校本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不断深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校本培训活动在我校初步开展起来了。然而, 在开展校本培训过程中, 有时偏离了校本培训的要义, 影响了新课改的实施。 一、形式化严重 校本研究本来应当以解决本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和归宿的, 其研究过程应当是稳扎稳打、步步落实的。但在校本培训活动落实中, 却存在着严重的形式主义现象, 其主要表现有如下几种: (1) 任务执行形式化 学校给培训组布置培训任务, 培训组长再给教师布置培训任务。这些任务包括一学期听多少节课、写几节优质教案、制作几个优秀课件、写几篇培训文章、搞几项课题研究等等。这种依靠行政指令而开展的“校本培训”,致使一些教师为学校布置的培训任务而做一些表面文章,个别教师甚至弄虚作假。比如, 为了凑足学校要求的各项指数, 有的教师抄他人的听课记录、教后反思、教案, 让他人代写论文等等。 (2) 活动开展浮泛化 有时学校“以活动促培训”为旗号, 每学期都要安排若干次活动, 大型、中型、小型活动都有, 如教学比武、优秀教案课件评比等, 满足了了活动的“量化”,却保证不了活动是否有实效。现在我们认识到, 适当地开展一些活动是校本培训之必需, 但问题在于活动不能无度, 更不能浮泛。某项校本培训活动是否开展, 要从学校和教师的实际出发, 以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为旨归。那些走走过场、装点门面的“培训”活动(以活动代研究) 不开展也罢。 (3) 检查评比过多化 有时学校学期初布置了校本培训任务, 便只等学期末的评比检查了,对于研究过程监督不到位。为了应对评比检查,教师们临时写论文、制课件、编教案;为了完成检查评比任务, 检查人员形式化地查看论文有无、课件多少、教案几节……可检查一结束,活动也就随之结束了。这样的检查评比, 除了让某些教师获得了对自己评优暂时发挥作用的有效证件外,对校本培训的开展、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不仅毫无意义, 反而会起到阻碍作用。 二、培训模式单一 目前我校开展的校本培训大多还没有超出传统的理论灌输式和听课评课式两种模式。在这两种培训模式中, 担纲者大都是主任或学校培训组长, 多数听课教师只是记录培训、授课过

小学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小学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小学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本学年我校根据校本培训总体要求,以抓师德为动力,抓学习课程标准转变观念为契机,结合课题研究,加强了教师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培训,切实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较好的完成了校本培训任务,现将相关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以课堂教学为基点,加强课题管理工作 本学期,学校加强了对立项课题的管理,关注课题组对课题研究的资料的收集和积累状况,并持续关注这些立项课题的研究的进展情况。为学校课题进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以教研活动为平台,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集体备课活动,本学期,我校继续按校本培训的要求进行集体备课活动。备课组长是集体备课和年级学科教学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要求集体备课有准备有主题有记载,集体备课有中心发言人,组内教师广泛参与。 “一人一课”活动,即每位教师承担一节组内公开课和评课任务。这种教研活动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效果较好。通过教师参与式的研讨,引导教师运用课改的理念,对课例进行分析、模仿、借鉴,从中领悟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启迪自己的课堂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草根论教”活动是我们学校教研活动的一大特色。“草根论教”展示的项目是课堂教学的拓展,往前拓展是教材解读、设计阐述;往后延伸是专题评课、活动反思、过程记录阐述。参与“草根论教”活动的老师们得到的是课堂外的另一种锻炼。 三、以学习培训为载体,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县学时培训,申报县学时培训的教师能积极按时参加培训,并取得好的培训效果。 县外中短期培训。本学期有部分教师参加了县外中短期的培训。在培训中,开拓了视野。 外派学习活动。本学年,有语、数、英、音、美等学科等20来位老师参加了“千课万人”的听课活动。外派学习的教师把听课学习的所感所想内化为自身的教学行为,并组内进行交流分享,发挥学习的辐射作用。

学校教研工作总结三篇

学校教研工作总结三篇 学校教研工作总结篇1 时光流逝,一个紧张、充实、有序、奋进的学期即将结束。一学期来,我们数学教研组的全体教师以整体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认真落实“科研兴教、科研强师、科研兴校”战略,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并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我们加强教研力度,采取课题牵动策略。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切入点,以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为主攻方向,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现就以下几方面总结如下: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建学习型、创新型的教师队伍。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新课程标准》,进一步领会新课标的精神,以基础教育改革的新理念为指导,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2、创设教师间互相关爱、互相帮助、互相切磋、互相交流的学习型的校园文化。 3、加大对中青年教师的培训力度,鼓励中青年教师自觉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科研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知识。同时为青年教师成长搭建平台。

4、加强教师网络技术培训,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信息意识和现代化技术的应用水平。本学期我们全组教师的公开课都采用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多数老师都能自制教学课件,熟练操作。同时在平时的教学中也能自觉地、经常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并能利用网络技术上网了解教学信息和课改新动态。 本学期由戴老师为数学组教师进行了四、五次远程教育电脑操作培训。使很多年纪大的老师也能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服务课堂。 二、加强常规管理,优化课堂教学。 本学期,教研组加强了课堂教学常规管理,并配合教导处继续强化教学“六认真”的督查评估,使备课、上课、质量检测、作业批改、辅导学生、组织课外活动的各个环节都符合规范化的教学要求。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各教师应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把安排到的课上足、上好。 2、文化知识考核:平时组内单元把关、期中各年级能认真做好质量分析;学期末班级能统一过关测试,相互比较,对比差距和不足,迎接全区期末抽测考试。 3、一学期来,教师们都能按要求备足备好课,青年教师大都能写好详案,并能及时写好个人补充和教后反思。

校本教研成果材料

“减清学生课业负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师生体质”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思茅第六小学教导处经验交流材料 【基本情况】 思茅第六小学管理着6 所完小(即城郊的中心小学、土桥小学、光坡小学、思澜路沿线的三棵桩小学、整碗小学,思小路沿线的南岛河小学), 1 所村小(思小路沿线的曼歇坝小学),校园占地面积155 亩,校舍建筑面积17678 川。在职教职工198人,其中专任教师193人,工人5人;有离退休教职工94 人。专任教师中,已评小学高级教师职称160人,已聘用107人,未聘用53 人;一级教师31 人;未评职称2 人。本科学历54人,占28%;专科学历121 人,占62.7%;高中、中师学历18人,占9.3%。全校共有9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427人,其中,1 -6年级在校学生4 1 36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有住校生1000 人,今年小学毕业生620 人。 【做法与成效】 一、认识到位 我们认识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必须依靠自身的力量,利用自己的优势,创立自己的特色,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新问题必须根据学生和学校的特点自己解决;教师的专业发展更得靠教师自己的不断学习和实践,而要做到这些,必须进行校本教研。 只有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机制,深入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才能及时解决课改中出现的问题,才能把学校构筑成一个学习型的组织,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使学校不断发展。确立“立足校本培训,以观念转变为先导,以学习促提高,以反思促进步,以校 本教研促进教师成长”的指导思想,明确校本教研的工作目标,把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着力点,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结合点,促进学校发展和特色形成的生长点,学校采取了目标引领、成果激励、深造学习、 科研带动、榜样示范等策略,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水平,把校本教研作为学校发展的一个重要助推力。

校本教研经验交流材料

校本教研经验交流材料 校本教研经验交流材料 ---------- 苍溪县高坡镇初级中学 校新课程的深入推进和广泛实施,给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教师的角色、教学行为的转变,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成为课程改革的成败的关键。为此,上级领导部门要求学校要广泛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以保证新课程的顺利实施。 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中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与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强调理论指导下的时间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 我校现有教师45人,中青年教师居多,从整体上讲,教师工作努力、踏实、肯干。

校本教研不仅是一种教材的改革,更是一种文化的改革,一种观念的改革,作为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要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的需要,必须更新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同新课程一起成长,以适应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为此一年来我校做了以下工作。 一、进一步转变教师的观念,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1、加强培训,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增强教研意识 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组织教师认真深入学习落实《四川省关于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实施意见》,提高认识,明确新课程观念,把握新教材特点,立足课堂,积极探索新课程改革,我校利用各种讲座、学习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使教师在开学之初就对新课程有了足够的认识,对新课改作好了充分的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在如何对待新课程上,如何对待新课改上,统一了认识,转变了教师的观念。尤其是全校教师认识到开展校本教研是推进课改,加快教育教学创新的客观要求,是学校创建教育特色,提高办学水平、提高学校品位的重要举措,是提高教师素质,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重要途径。我校全体教师能充分意识到只有充分开展校本教研,才能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顺应改革的潮流,不断向前推进,所以都能树立教研意识,积极参与教研活动。 实施了学校教师的“校本培训”。 学校要求教师自觉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紧抓“三个重点”,开展“七个一活动”。即三个重点是:(1)认真组织教师学习、解读好“纲要”“课标”,写一点体会。(2)深入研究新教材,认真用好新教材,

当前校本教研存在的问题

当前校本教研存在的问 题

当前校本教研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研究目的----模糊不清 【现象】:在与相关人士(学校领导、教研组长等)座谈时发现,有少数人对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目的认识极为模糊,有的甚至是一无所知;对校本教研的作用认识不到位,只停留在“活跃教学教研气氛”这一层面上。目的不明确,作用不清楚是校本教研工作存在的问题之一,同时也是产生其他问题的根源。 【反思】:认清目的与作用,是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前提条件。 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目的是要解决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是“课改”中的一些困惑。然而,我们的眼光只盯在这一层面上还是不够的。校本教研的作用应该还有二:一是将研究的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用形成的新结论来指导教学、应用于教学,促使新一轮问题的生成。从这一目的看,校本教研永无终结,永无止境,它是一个循环过程,其作用是使后继教学更加优化。二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校本教研“教与研究存于同一体”的特点说明,教研是“研究意”,教学活动是研究的“载体”,课堂就是“实验室”,教与研属同一个过程。从这一角度看,教师在校本教研中自然地得到发展,其专业素质也自然会得到提升。因此,不能促使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教研”是无效的“教研”。 【对策】:对“校本教研”再解读,对其目的再理解,对其作用再领会,对其目标再定位。 问题二:研究对象----脱离实际 【现象】有少数学校在开展校本教研伊始就走进了误区:选择的研究项目太大----涉及的范围太广,理论性太强;确定的研究对象太空----不贴学校、教师、教学实际,导致“校本教研”活动远离了教师的研究基础,脱离了教学需要,偏离了出发点。 【反思】:明确研究对象是校本教研顺利开展的关键环节。 “校本教研”研究什么?其含义透视得相当清楚:研究的对象是在教育教学中“学校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那么我们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实际需要”是什么呢?笔者以为莫过于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因此校本教研其研究的对象或选题范围应该主要来自于我们在“课改”中所遇到的一些实际的、具体的困惑。例如,新课程课堂教学模式如何构建,新课程中如何评价学生,如何科学合理地开展“自主、合

中学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中学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教而不学,工作就将平庸;教而不研,教学就会凝固。尤其在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今天,校本教研则更显出它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它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举措,是促进学校内部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为了提升办学品味,实现育人目标,我们实验中学紧抓课改的契机,以研促教,以研兴校,大胆实践,锐意进取,在校本教研制度建设方面做了不少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建立健全校本教研网络,确保教研机制的畅通运行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的教科研领导小组,并建立了“教研、教务处——教研组——备课、课题组——教师个人”四级教研网络。以教研、教务处为中心,层层负责,逐级推进。

校长是学校建立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第一责任人,学校领导成员更是校本教研的身体力行者。我们深知,有了搞教研的领导,才会有一个热心教研的教师群体,领导如不沉于教研之中,教师也很容易袖手旁观,或者蜻蜓点水,做一些表面文章。因此,我们根据领导组成员的不同学科特长,人人分包教研、备课、课题组,参与并负责指导、检查、督促所包教研组的一切教研活动。学校出台了关于校本教研的各项规章制度,对四级教研网络中的每个主体都制定了较为详细的要求,并把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情况和学校的《教师积分管理办法》挂钩。 二、强化师资培训,搭建校本教研的学习平台 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教师队伍的素质是校本教研的客观因素,建立和完善教师教学研究制度是构建校本教研制度的根本。要使教师在教育改革的洪流中永立潮头,不被淘汰,并且有所发展、有所成就,就必须为他们提供学习的机会,搭建学习的平台。 1、抓好教师读书工程。 学校在经费十分紧张的前提下,为每位教师订购了一份学科杂志,并新近购买了上万元的课改书籍和电教软件,供老师们借阅和使用。《走进新课程》、《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风景这边独好——一位家长心

立足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立足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提高教师队伍素质》课题终期研究报告 牡丹江市第九中学作者:SystemMaster 来源:文字大小:[大][中][小]校本培训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我们认为校本培训就是立足于本校教育教学的实际,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的需要,由学校组织对本校以人力、物力、财力等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和合理的利用,并有计划地对在岗教师超于本职、本岗的全面培训。实施教师分层发展行动计划,使每位教师的综合素质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提高和发展,造就一支素质过硬、有特色的师资队伍,提升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确保学校可持续发展。 近几年以来,我校的教研与教师培训工作本着“让教育回归生活,让生活洋溢幸福”的指导思想,适应课程改革新形势,引导着全校教师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实践着为教师个人成长服务,为学生有个性地成长服务,为创建有特色的中学服务,为丹江教育课改工程服务的承诺。教师专业化发展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问题,打造一支有实力、有特色的师资队伍是我们永不止息的追求。为此我们确立以《立足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课题题目。我校主持的“立足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于2005年4月28日被确定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该课题经过近四年的研究,完成了预期的研究任务。下面,将该课题研究的的几个基本问题汇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面对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挑战,中小学基础教育肩负着越来越重要的责任。那么,如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许多专家认为,对于中国的基础教育来说,当前最紧迫、最关键的问题是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它是其他素质发展的基础。因此,无论是未来社会的要求、历史的重任、时代的发展,还是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都呼唤着造就一支素质过硬、有特色的师资队伍,提升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确保学校可持续发展。 2、教师发展是学校管理的使命。如何实现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处理好现在与将来的关系,是学校开展校本培训校本教研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不仅仅是促进学生发展学校发展的必然,更是学校发展的终极目标。因此在校本培训、校本教研中坚持以教师发展为本,重视教师的全面发展:将教师发展视为一个人的全面发展。事业、家庭、人际关系、自我发展等等都得到发展。从自己成长中,感受教学工作的意义、体验生活的甘苦、感受成功的喜悦和生命的价值。注重教师的和谐发展:人既要发展自主性、独立性、竞争性,又要发展提高社会性、合作性、集体性。注意社会与个人,个人与他人。教师个体与教师群体、群体与学校发展的关系。 3、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学习是经验的重新组织和重新理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自主的学习者,学生来到学校,坐在教室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要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建构。通过自主的知识建构活动,学生的创造力、潜能、天赋等得以发挥,情意得到陶冶,个性得到发展。“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学生是发展过程中的人,是有生命意义的人,是有发展意义的人,是有自主和独立意义的人,也是有社会意义的人。教育要着眼于学生生命的每一点进步,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即关注学生的平等发展、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长期发展、关注学生的自主发展、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教育的根本价值和功能是培养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使个体获得幸福,促使人的人格健全,发展人的智慧,使人获得可持续发展,提升人的生命质量。 鉴于以上分析,我们将立足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作为学校教育工作重中之重,重点研究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实际发生的问题,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个性教育,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个性品质,为他们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课题研究实验所要解决的问题

谈当前学校校本教研存在的主要问题

谈当前学校校本教研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认识存在偏差: (1)把校本教研等同于课题研究,认为校本教研就是课题研究,搞校本教研就是搞课题研究。在此认识下,一些学校将校本教研视作学校装璜门面的旗帜,把校本教研的重点放在比课题数量、级别上,追求轰动效应,而不顾本校是否有承担该课题的能力及课题是否解决本校的现实问题。平常的研究口号喊得震天响,研究工作基本不落实,上级部门来检查时搞得热热闹闹,平时则不闻不问。另一些学校则对校本教研敬而远之,采取观望的态度等、靠、要,等别人拿出好的经验来自己依葫芦画瓢,靠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的督促,才勉强开展应付式的教研活动,向有关研究人员要课题,要方案。 (2)把校本教研局限于学校现成的教研形式与内容。认为校本教研不过是专家在课改过程中,为了强化学校的教研活动,提升学校教研活动的理论认识,针对学校在教研活动中的已有的经验和做法提出的新名词,换汤不换药,没有实质性的新意。

他们认为,传统的学校教研活动与教学工作是两张皮,不能直接解决教师在课改过程中遇到的实质性问题,因此对于校本教研没有投入的热情。学校经常以当时的“中心工作”冲击学科教研组的教研活动;教师则把校本教研当作教学工作之余的额外负担,常常以要备课、批改作业、要管学生为借口逃避教研活动。即使参加教研活动,也总是处于被动状态组长叫干什么就干什么,组长讲什么就应答什么,缺乏研究激情。 2、活动缺乏新意 绝大多数学校所开展的教研活动,其基本形式大致是学校讲座、学科教研组内交流活动及讲课——说课——评课活动等基本形式。 讲座的优点是便于学校组织教师集中学习,可以帮助教师在短期内集中了解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最新动态,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业务水平。不足是这种讲座一般以注入式为主,由主讲人报告,其余教师听,不便调动全体教师的研究积极性,不能适应每位教师的个体需要。如果学校在安排讲座时,没有认真调查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什么,不了解教师在课程改革过程

学校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 本学期,我校坚持以实施课堂教学改进计划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充分发挥同伴互助的作用,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在要求重视个人学习和反思的同时,特别强调教师集体教研的作用。学校为了加强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经验分享和专题讨论提供平台,本学期组织了多次公开教学等一系列教研活动。这些活动在分管教学主任的督促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之下,我校的校本教研工作开展得丰富多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全校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及教育观念的转变,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和参与研究的兴趣,增强教师实施课堂教学改进计划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最终实现课堂教学优质化。 一、本学期具体工作 1、继续加强对教研工作的监控、检查、指导、反馈,建立评价体系,确保教研工作落到实处,收到了实效。 ①学校领导深入一线,参与和指导教研工作。为此项工作把关定向指导,做到心中有数,参与到教研活动组,共同进行研究。 ②充分发挥教研组长的作用,要求教研组长按开学初制定的计划按时组织活动,加强集体备课和对新教材的研究,为新课程实施奠定基础。

③建立评价体系与考核挂勾。学期末学校对上述工作进行了检查、反馈、总结,并记入了教师业务考核档案,评出了优秀教研组。 2、把课堂作为教研主阵地,让教师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尽情的展示。本学期要求每一位教师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做到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学要“活”,手段要“新”,活动要“勤”,考核要“平”,辅导要“细”,负担要“轻”,质量要“高”。要把“十字”方针作为我校强化教学中心意识,走素质内涵发展道路。在学期末检查时发现,大多数教师能够按照学期初计划去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尽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但也有部分教师的工作不尽人意,搞形式走过场。 3、开展公开课教学活动,充实了校本教研内容。本学期要求每位教师都要进行公开教学,通过执教教师的课堂展示,我们惊喜的发现,老师们的教学基本功很有长进,有着良好的课堂组织和教材驾驭能力,有着谦虚好学敬业态度。应该说每听他们一堂课都是一种学习和进步受,是一次观念上的刷新。 4、做好教师的培养工作,展示教师的风采。本学期计划每位教师做到了"五个一":一节优质课教学设计,一篇论文,一篇教学反思,读一本书并写一篇读书心得,制作一个教学课件,老师们都认真完成,教学基本功也有所提高。 5、组织备课组教师在个人独立备课的同时进行集体备课。每两周至少集体备课一次)。平行班级之间要加强互相听课。

教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教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转) 当前,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成为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抓手”。其中,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为研究对象,着眼于在真实的学校情境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行动研究模式,受到了广大教师的欢迎。过去的一年我们组里的每位老师,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在教学能力、教学成绩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然而,反思我们教研组活动的有效性时,我们却不得不深思。在现实的校本教研中,在我们最“基层”的教研组中,却存在着对教研的认识与理解的误区,导致行为出现偏差。怎样解决教研组教研活动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使教研组真正成为教研实体呢?这是我任职教研组长以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在此,我根据自己的实践调查与研究,将这些问题提出来,并附上我们组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期与同行交流。 问题一:组内教研活动形式化——不注重内容。 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组内的老师对教研的理论价值认识不够,将教研当作额外的负担。常听有的老师这样说:“搞教研,我哪里有时间,新课都教不完呢?”还有的老师说:“我们这些教书匠能研出名堂来,还要那些专家干嘛?”二是老师们为了教研而教研,把教研当作展示的窗口,当作作秀的手段,平时没有认真发现现实教育中的问题,而是热衷于搞大课题。

在教研组的活动中,老师们在规定的时间均能到达规定的地点,但是,在活动的过程中,往往没有把自己当作教研活动的主体,参与的主观能动性不足,积极性不高。 应该说目前大部分地理教研组活动效果不佳,教师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了“雷声大、雨点小、疲于应付”的特点,尚未形成合作研究的实践共同体。 对策: 1、提倡“问题教研”。加深老师们对校本教研的正确认识,理解教研是要发挥我们的群体智慧,去研究我们所面对的共同问题,在交流中产生更多解决问题的策略,而并非空洞地、不着边际的谈一些大理论、大框架。 2、提倡“务实教研”。使老师们认识到我们一线教师的“教研”,应该是一种“草根”式的教研,是要“研以致用”,而并非要研究出多么高深的理论成果,根本不需要走过场。 问题二:组内教研活动“研教分离”——不重视教与研的结合。 这一问题一方面表现在教研与教学过程分离。主要原因是我们组内的老师缺乏问题意识,课题意识薄弱,不善于在日常教学实际中捕捉研究的问题。那么究竟怎样解决这一难题,老师们并未作过全面思考,更不用说把它作为课题来研究了。所以,问题就在老师们的无奈声中、埋怨声中依然伴随着学生,始终没能得到解决。

小学校本教研活动工作总结.docx

课堂是教育教学研究的基地,标志着教学研究的重心要置于具体的课堂教学情境中。我们学校乘上新课程的航船,全体教师继续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各教研组面向学生均有序地组织了一系列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在做好课堂教学面向学生的同时,围绕教科处开校工作计划,参加竞赛和教学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总结如下: 一、有力的领导小组是成功的前提 在开校初的《校本教研工作计划》中,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教导主任、教科主任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有力的督促和推进了校本教研的工作进程。在开展工作中,领导小组经常深入工作当中,全力促进素质教育,围绕科研氛围的营造、教育理论的宣传、常规教研的落实、考试改革的研究等重点工作,开拓创新,真正突出以校为本的教研,使我校逐渐形成了以教育科研为学校的成名之源。 二、完善了教研组织,健全了教研制度 开校初,各教研组根据教育局教研室、中枢二小及校本部教研工作要点,结合各组教师实际,均制订出了切实可行的学期教研工作计划和学科课题工作计划,加强了对教师教研、教改的课题指导。真正树立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建立教学研究的保障机制,整合学校教科处、教导处、教研组、年级组和课题组等的力量,建立直接服务于教学、服务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开放的学校教研网络;充分发挥教师个人、教师集体和教研专业人员等校内外各方面的作用,为教师交流信息、分享经验、发展专业、展示成果提供了平台。 三、提高认识,丰富校本教研含义 学校是教育教学研究的基地。意味着教学研究的重心要置于具体的学校教学情境中,教学研究的问题要在学校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发现、并进行分析,最终解决。正基于这点,我们组织教师不断提高研究水平,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研究潜能和意识,不断提高研究的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能力,形成在研究状态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 做到了相互学习、共同切磋、分享交流、提高教学研究水平。

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的制度

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的制度 (一)、教研及培训目标 (1)、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能设计符合学生能力及特点的有层次 的导学案,能够胜任年级组内及教研组内的集体备课需要,更新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使之具有综合教育的能力和锐意创新的能力。 (2)、进一步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使之具有鲜明的教育、教学个性,并创出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和特色。 (3)、进一步拓宽科学文化视野,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进一步提高理论功底和科研能力,使之成为学科骨干,为教师的成长和成功铺设方便之路。培训以抓师德、抓教改、抓科研为主要途径,引导青年教师拔尖,促进青年教师成名。同时逐步构建校本培训模式,形成校本培训体系,建立校本培训机制,使校本培训逐步科学化、规范化、系列化。 (二)、成立校本培训工作领导小组 目的是加强对校本培训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做好培训相关的组织、考勤、考核工作。

(三)、校本教研及培训的主要内容 (1)、内部挖潜,择本校之能人,训本校之教师。结合开学初的课改实际,较系统地进行“导学案写法”和“教师在导学案课堂模式下的角色及其职责” 的培训。 (2)、年级组内集体备课培训(各备课组长) (3)、教研组内学科教研:《新课标的学习》、《考试大纲》 (4)、建立教师成长档案相关事宜的培训 (5)、学校微机教师继续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培训,继续对教师进行简单的幻灯片的制作、课件的制作、网页的制作及有效课堂模式教学等培训,创新教师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6)、利用政治学习时间进行师德培训。通过各种形式加强教师的师德培训,培养一支受学生喜欢、家长放心、品德高尚的师资队伍。 (四)、培训方式

校本教研工作面临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校本教研工作面临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摘要:校本教研是一种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校本教研工作面临的普遍性问题包括主体参与度不够、教研工作形式化、专业引领不到位和教师的教研能力欠缺等。改进校本教研工作的策略:提升校长的科研素质,发挥其示范与引领的作用;建立校本教研的长效机制,使教研工作常态化;增强与大学的合作意识,建立合作培训机制。 关键词:校本教研工作;问题;策略 一、校本教研工作面临的普遍性问题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教研工作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理解和接受,但学校开展的校本教研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将其归纳为如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主体参与度不够 “校本教研”是指以学校为本位的教研工作,该项工作是在本校内进行的,以解决学校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目标,其研究主体是教师。有些教师认为,校本教研工作就是由教研员带领一些骨干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在认识层面存在一些偏差。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调查,并对615份有效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我们看到了这样的状况(见表1)。 表1教师的教学研究观(%) 观点项目同意不确定不同意频数%频数%频数%中学教师应参与教学研究活 动56491735571626“科研兴校”、“科研兴教”490797941533150将教学研究能力作为评价教师标准193314239388183298 调查结果表明,有917%的教师认为“中学教师应该参与教学研究活动”;有797%的教师对“科研兴校”、“科研兴教”这一观点表示赞同。这两组数据说明,多数中学教师对教学研究是持肯定态度的,但也有203%的教师对后一种 说法持怀疑和否定的态度,说明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观念虽已深入人心,但还有相当多学校的科研工作没有取得应有的成效,部分教师还难以 认同它的实际作用和价值。而有314%的教师赞同将“教学研究能力和成果”作 为评价教师的一个重要指标,说明中学教师对教学研究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认同阶段,对教学研究的实质还没有深刻的认识。 当前,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工作呈现出如下特点:多数教师在参与集体教研活动时,最擅长做的就是听别人发表意见,缺少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在集体教研活动中,每位教师都能参与其中,但发言者不多,往往是优秀教师和骨干教师在发言,而年轻教师和一般教师很少有机会发言;多数教师参与研究的是”别人提出的问题”,而不是基于自己的教学中的问题;教师往往把自己获得专业成长的希望寄托在专家和骨干教师的身上,忽视了自己在教研中的主体地位。

校本教研工作总结报告范文

校本教研工作总结报告范文 课堂是教育教学研究的基地,标志着教学研究的重心要置于具体的课堂教学情境中。我们学校乘上新课程的航船,全体教师继续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各教研组面向学生均有序地组织了一系列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在做好课堂教学面向学生的同时,围绕教科处开校工作计划,参加竞赛和教学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总结如下: 一、有力的领导小组是成功的前提 在开校初的《校本教研工作计划》中,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教导主任、教科主任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有力的督促和推进了校本教研的工作进程。在开展工作中,领导小组经常深入工作当中,全力促进素质教育,围绕科研氛围的营造、教育理论的宣传、常规教研的落实、考试改革的研究等重点工作,开拓创新,真正突出以校为本的教研,使我校逐渐形成了以教育科研为学校的成名之源。 二、完善了教研组织,健全了教研制度 开校初,各教研组根据教育局教研室、中枢二小及校本部教研工作要点,结合各组教师实际,均制订出了切实可行的学期教研工作计划和学科课题工作计划,加强了对教师教研、教改的课题指导。真正树立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建立教学研究的保障机制,整合学校教科处、教导处、教研组、年级组和课题组等的力量,建立直接服务于教学、服务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开放的学校教研网络;充分发挥教师个人、

教师集体和教研专业人员等校内外各方面的作用,为教师交流信息、分享经验、发展专业、展示成果提供了平台。 三、提高认识,丰富校本教研含义 学校是教育教学研究的基地。意味着教学研究的重心要置于具体的学校教学情境中,教学研究的问题要在学校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发现、并进行分析,最终解决。正基于这点,我们组织教师不断提高研究水平,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研究潜能和意识,不断提高研究的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能力,形成在研究状态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做到了相互学习、共同切磋、分享交流、提高教学研究水平。 四、各教研组措施得力,活动有序进行 本学期,学校结合实际,将原来的13个教研组整合为现在的7个教研组,使得各教研组的教研方式多种多样,活动精彩纷呈。 1、语文组:学习新课标,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工作继续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主;老师们以新理念指导教学,牢固树立学生为主、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沟通和“对话”中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并照计划开展了10堂高质量的教研课。 2、数学组:注重理论学习,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并以新课改为契机,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参加课改实验,做好课题研究。本学期,加大了对一、二年级课改班的研究力度,利用集体备课、集体学习等形式,针对教师在实施新教材中遇到的问题,研究新教材的特点、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努力探索具有我校特点的教学模式。

小学教师个人校本研修工作总结

小学教师个人校本研修工作总结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职责和义务,教师是教授者,更是学习者,学习是教师的毕生必修课。不进则退,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时期对教师的要求愈来愈高,为了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和教学业务潜力,也为了进1步提高学校教育工作质量,县教育局、学校展开了1系列的校本培训。 这些校本培训无疑为我们搭建了1个广阔的平台,增进我们迅速地发展和进步。在这1学年的时光里,我认真进行着研修,从自我的教育教学中寻觅突破口,为了以促使自我的工作在今后再上1个新台阶,现将其总结以下: 1、端正思想,高度重视。 在校本研修期间,本人是以用心进取的精神去完成这次任务的,我相信任何的收获都离不开辛苦的付出,校本研修是我们提升专业水平的平台,也是把知识转化为气力的平台,只有在校本研修中认真实践从培训院学到的理论知识,我们的进步才能与日俱增,我之所以去学习是由于我渴望进步,进步还需要在1步1步的扎实的教学实践中去实现。 我很珍惜校本研修的机会,即便会遇到困难,也在所不辞,即便很辛苦,也不抱怨,不畏缩。为确保研修任务的顺利进行,我1开始就制定了研修计划,在研修的进程中严格依照计划来实行,不论是个人的任务还是小组的任务,我都用心参与其中,尽最大的潜力去完成,从不由于私事而耽误研修的进展。 2、团队携手,共同进步。 校本研修是集大众和个人的智慧的修行之旅,要做到带动1方的教育,1个人的气力是微不足道的,只有群策群力,群策群力才

能到达必须的目的。我们的队伍不是很庞大,但大家是同心协力的,每次的大众活动都不可缺1,大众备课,大众评课中进行了智慧的碰撞,给我明亮的火花,这火花不能照亮天和地,但能照亮1间教室,1个课堂,也照亮我的心,能在这个大众中找到灵感,搜集智慧,是我的荣幸。 3、刻苦研究,激流勇进。 (1)听课评课 作为1项校本研修的基本要求,听课评课是我的研修中最平常,最频繁的1项工作。每周1至两节听评课记录,我都按时完成,全部研修阶段听课共20节。听评课除在本校进行,还在校外进行,比如“名师大篷车”教学活动、校际赛教、交换学习,另外还在组里的大众活动入耳课,每位主讲老师的课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从他们身上看到了自我所缺少的淡定和从容。 在听课的进程中需要敏锐的眼光,敏锐的眼光能够发现他人有的而自我没有的.优点,也能够发现自我有的而他人没有的优点,便于课后相互交换,促使双方都得到进步。 (2)教学反思 “学而不思则罔”,我每上完1次课,都会静下心来对自我的课堂来1次深入的反思,而且,平时的教学中就每节课都会做不1样层次、不1样深度的反思,反思自我的教学思想、教学行动等,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课堂调控,师生互动,学生学习效果等方面去进行反思,并认真地做好记录,作为以后的教学经验来贮存。 (3)网络远程研修 网络远程研修是最方便最快捷的研修学习方式,在1个平台上,我们能够逾越时空交换经验,获得知识,交换环境简单自在,我

如何有效地开展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

如何有效地开展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 教师校本研修与网络研修结合的做法给了我很多的启发,他们通过远程教育平台、教务平台、管理平台,实现了学校工作一网通;他们以问题为中心,通过活动实施校本研修,最大限度地提高校本研修的效果;他们不仅利用网络提供教育教学资源,而且通过网络进行主题研修,网下进行行为跟进,提升了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 各校根据校情在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的开展上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如何进一步有效地开展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呢? 一是要通过网络资源平台,拓展教学资源。要加强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校内现有课程资源。同时,通过加强校际之间以及学校与社区的合作,实现课程资源的共享。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要联系实际,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要积极利用和开发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课程资源,建立广泛而有效的课程资源网络。 二是以问题为中心进行网上互动交流。教师在教学研究活动中,通过发现问题、在网上提出问题、大家一起在网上研究问题,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三是进行网上备课、评课活动。在“课内比教学”活动中,安团实验学校以校园网为平台,进行网上说课、评课活动。该方法不受时间、地点的束缚,教师可以机动灵活地运用空闲时间参与研讨,教师们参与积极,质量高效。这要与岗位实训结合起来。教研组每周确定一个专题,由执教者写出说课稿,大家在网上参与研讨、修改,执教者上课,大家看课后再在网上评课,这样节省了大家聚拢的时间,同时达到教评相长的目的。 四是岗位练兵,提升了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可以通过网上研修得到解决;同样,网上研修得到的理论和启发必须通过教学活动得以实践。只有通过岗位练兵,才能将理论内化为教学实践能力。这也是我们开展校本教研的最终目的。

小学英语教研组校本研修工作总结(精)

本学期我们英语教研组,坚持以研究英语教学的有效性为目标,以进步教师的业务水平为目的,进一步进步教学水平。我们组的老师,在承当了沉重的教育教学任务的条件下, 依然勤勤奋恳地工作,毫无怨言,出色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下面就本学期英语组的主要工作总结以下:一、利用教学常规,规范教学工作。教师的教学活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质量的好坏,全组教师能认真领悟《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的精神,认真研究教材,在教学中根据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英语教学的特点,切实进步学生的浏览、表达的能力。同时,继续推行听读的检测功能,让学生在校内、校外都能够自觉的接触英语,培养他们对英语的酷爱之情。在备课中,能严格依照学校的要求,做到清楚、规范,备进程、备方法、备教材、备学生,做到心中有本、心中有生。二、优化课堂教学,培优补差,进步英语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主阵地,进步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关系到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为此,我组教师积极学好教学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苦练教学基本功,从课堂教学的组织、方法的优化,情境的创设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研究。同时我组教师能做到课前集体研究教材、集体探讨教法、集体备课,课中认真听课、思考,课后认真讨论教学得失、回顾小结,相互听课、取长补短。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努力创设英语情形,进步学生学习爱好,使他们变被动为主动,让这类英语的氛围感染他们,从面进步他们的英语能力。围绕目标要正确,方法要得当,练习要落实的活动。有力地增进了教师业务能力的进步。我们根据每个人所教的年级和教材的特点,集体备课、自愿上课、课后讨论等方式展开研究活动.每次活动都有一些新的收获。这节课哪个活动设计得好,哪个设计得不好,大家各抒己见,共同进步。为了能更好地进步英语教学质量,我组针对学生在英语学习进程中存在的实际情况,及时地进行补差补缺,做到掌控教材和教学目标的同一,发现题目及时补救,努力做到课课通、单元清,为进步教学质量提供保障。并加大对差生的辅导力度,做到定时、定量、定效、定对象,使补差工作不流于情势,真正使差生多学一点,多把握一点,缩小与其他学生的差距,进步整体水平。如在班级中展开学习优越小组的评比活动,从学生的上课、作业、背书、听写等方面加以评分,并及时公布上墙,极大地激起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爱好,进步了学习效果。还展开一些活动,如优秀书写展现、英语听写大赛、每周五的英语广播等,这为我校学生创设了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提供了展现的平台,进步了学生的英语素质。在全县的水平检测中,我校

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一、工作开展情况 本期来,我校校本教研工作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和党的"十*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务院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贯彻《关于改进和加强教学教研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全面落实市教育局贯彻新理念,实践新课程的要求,在处中心学校的具体指导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坚持高效教研的发展战略,以课程改革和课堂改革为重点,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关键,大力加强校本教研,更新理念,创新机制,规范管理,与时具进,将我校教学教研工作推向新的平台,为我校实现"环境一流、师资一流、质量一流的全市示范性城市窗口小学"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主要成绩和经验 (一)成绩 *、教学常规 (*)学校在期初组织全体教师进一步学习了《教学常规》,在学科教研组中组学习了各学科课程标准和新理念,学校根据《教学常规》,结合新课程改革理念和学校实际情况,制定了《金沙路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金沙路小学教师教学常规执行情况检查评价细则》,并组织学习,教师熟知内容并全面落实。

全体教师均采取研究性备课,备课前深入研读课标,钻研教材, 了解学情。实验年级采用摘要式备课,每天写好教学日记;其他 年级教师均采取一门详案、其余简案的方式备课。所有备课均能 体现新思想、新理念,教学目标能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表述,重难点具体且合理,教法新 颖且多样,积极倡导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倡导自主、合作 探究学习,课后认真撰写教学后记,进行总结反思,并上升到理 论高度。 *、学籍管理 严格执行学籍管理规定,有各年级学生基本情况花名册,有 各年级学籍册,有年级成绩册,各名册内容填写齐全,内容真 实。 *、幼儿园工作 (*)学校加强了对附属幼儿园的管理,制订了《金沙路小学 幼儿园工作制度》《金沙路小学幼儿园工作常规》《金沙路小学幼儿园园长目标管理评价细则》《金沙路小学幼儿园保育员目标管理评价细则》《金沙路小学幼儿园轮值制度》《金沙路小学幼儿园作息时间》,组织了落实工作常规检查评价两次,并有详细记载。 (*)幼儿教师工作落实到位,有幼儿花名册,期初有学期活 动计划,每周有周活动计划,每日有日活动安排,并经过教导处 审批,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成长,杜绝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家长满意率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