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沿黄稻区主要水稻品种的需肥规律叶色动态与施氮技术研究

沿黄稻区主要水稻品种的需肥规律叶色动态与施氮技术研究

沿黄稻区主要水稻品种的需肥规律叶色动态与施氮技术研究
沿黄稻区主要水稻品种的需肥规律叶色动态与施氮技术研究

水稻旱直播施肥技术

水稻旱直播施肥技术 摘要水稻旱直播要早施肥,根据水稻生长需要平衡施肥,宜采取“前促、中控、后补”的原则,注意后期追肥,促早熟,防早衰。 关键词水稻;免耕;直播;平衡施肥;根外追肥 直播稻按其播种时的水层状况,可分为水直播(稻种播在浅水层下田面)和旱直播(旱直播至四叶期后灌水保湿),其中旱直播面积较大。直播方式有条播、穴播和撒播,目前发展得以撒播较多。最近几年,水稻直播面积在常坟镇逐年扩大,由于常坟镇属于沿淮流域,所种的品种大部分为中熟糯稻品种皖稻68,生育期较长,这也是不足之处,后期若寒流来得早,对水稻直播高产会造成一定威胁,所以水稻管理的关键是“早播种、早施肥、促早发”。现将常坟镇水稻旱直播施肥技术总结汇报如下。 1施肥原则 直播水稻施肥规律与移栽稻不完全相同。因前期分蘖早而快,养分消耗多,需要适当多施肥;因其中期易产生群体过大的现象,故需要适当控制施肥;因其后期早衰倾向较移栽稻明显,故需适当补肥。由于上述的特殊规律,底肥作业应与其他田间管理作业协调,采取“前促、中控、后补”的施肥原则。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三叶期施好苗肥,少施分蘖肥,中期视苗情适当施用接力肥,后期施好促花保花肥。总体把握平衡施肥,浅湿灌溉,预防倒伏。 2施肥技术 直播稻的施肥必须针对其生育特点,合理施用基肥和追肥。为了克服水直播稻种于地表、根系分布浅、容易倒伏的缺点,基肥宜采用全层施肥法,即结合稻田耕翻,使腐熟的有机肥分布于10cm的土层中,并将50%~60%的氮肥、100%的磷肥、60%~70%的钾肥在耙田整地时一次施入,以促使根系向下伸长,有利防倒。由于直播稻分蘖早、分蘖多、幼穗分化与抽穗早等生育特点,苗期追肥要及早施用。一叶一心期和四叶期分别追施1次氮肥(占氮肥量30%),余下10%~20%的氮肥和20%~30%的钾肥作穗粒肥(拔节后、抽穗后)施用。

水稻需肥规律

水稻需肥规律 水稻是需肥较多的作物之一,一般每生产稻谷100公斤需氮(N)1.6~2.5公斤、磷 (P2O5)0.8~1.2公斤、钾(K2O)2.1~3.0 公斤,氮、磷、钾的需肥比例大约为2∶1∶3。水稻对氮素的吸收量在分蘖旺期和抽穗开花期达到高峰。施用氮肥能提高淀粉的产量,而淀粉的产量与水稻籽粒的大小、产量的高低、米质的优劣成正相关。如果抽穗前供氮不足,就会造成籽粒营养减少,灌浆不足,降低稻米品质。水稻对磷的吸收各生育期差异不大,吸收量最大的时期是分蘖至幼穗分化期。磷肥能促进根系发育和养分吸收,增强分蘖,增加淀粉合成,促进籽粒充实。水稻对钾的吸收,主要是穗分化至抽穗开花期,其次是分蘖至穗分化期。钾是淀粉、纤维素的合成和体内运输时必需的营养,能提高根的活力、延缓叶片衰老、增强抗御病虫害的能力。另外,硅和锌两种微肥对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水稻茎叶中含有10%~20%的二氧化硅,施用硅肥能增强水稻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和抗倒伏能力,起到增产的作用,并能提高稻米品质;锌肥能增加水稻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等,降低空秕率,起到增产作用,在石灰性土壤上作用较明显。硅、锌肥施用在新改水田、酸性土壤、以及冷浸田中作用更为明显。 施肥技术 秧田施肥水稻育秧有水育秧、湿润育秧、旱育秧、塑料薄膜保温育秧以及两段育秧、塑料软盘育秧等多种形式。秧田基肥应重施优质有机肥,有机肥料肥效长,养分全,含有大量水稻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有机肥的粘结性、吸附性和代换量都很高,具有增加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的作用,是良好的土壤改良剂。一般每亩施用500~1000 公斤,同时每亩施用尿素3~5公斤、磷酸二铵8~15公斤、氯化钾7~8公斤或亩施复合肥20~30公斤,以达到供肥均匀的目的,促使苗壮苗齐。移栽前4~5天,每亩施用尿素6~7公斤或高氮复合肥8~10公斤作为送嫁肥,以利秧苗移栽后尽快返青,恢复生长。 施足大田基肥大田基肥也应重视有机肥的施用,一般亩施2000~3000公斤。同样不可忽视化肥的施用,水稻前期基本不吸收硝态氮,因此,氮肥以铵态氮为好,一般每亩施用尿素7~8公斤、过磷酸钙30~40公斤、氯化钾8~10公斤或亩施复合肥(15%-15%-15%)30~40公斤,另外每亩增施硅肥6~8公斤、硫酸锌1~1.5公斤。大田基肥应在插秧前结合耕耙稻田施用,要深施到12~20厘米的土壤中,使铵在少氧的环境中保持稳定,防止流失。 追肥 (1)早施分蘖肥。移栽返青后及早施用分蘖肥,以促进低节位分蘖的生长,起到增穗作用。分蘖肥一般分两次施用,第一次在返青后,亩施尿素或高氮复合肥 7~8公斤,配施适量硫酸钙、硫酸锌,起到促蘖作用;第二次在分蘖盛期亩施尿素或高氮复合肥7~8公斤,保证全田生长整齐,起到保蘖成穗作用。 (2)巧施穗肥。水稻倒二叶开始出叶,幼穗长约1厘米时,是穗形成和籽粒发育的基础时期,应控制无效分蘖。此时可每亩追施尿素8~12公斤或高氮复合肥10~15公斤,确保中期足够的养分转向生殖生长,增加颖花数量,防止颖花退化,促穗大粒重,同时具有养根、健叶、壮秆、防倒伏的作用。群体过小的地块可以提前到穗分化时期施用。 (3)补施粒肥。从抽穗到成熟期间,以提高结实率,确保完全成熟,增加千粒重为主。追肥要视水稻长势而定,宜少不宜多,一般每亩喷施0.2% ~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50~60

水稻的施肥技术

水稻合理施肥有窍门 科学施肥是提高水稻产量和效益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在生产实践上,由于对施用技术把握不好,常使水稻遭致肥害。其症状有的表现为僵苗滞长或者停止生长;有的秧苗旺长,无效分蘖急剧滋生,导致贪青晚熟;有的秧苗长势荫蔽,诱发纹枯或稻瘟等病害。发生肥害的稻田,轻者造成减产,重者使秧苗翻耕改种。 为了充分发挥水稻的施肥效应,除了施足基肥外,在追肥上必须施好“三肥”,即分蘖肥、穗肥和粒肥。水稻施肥要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气候因子和栽培条件等诸项因素来通盘考虑,灵活应用。水稻对肥料的需求表现在营养时期、营养临界期和营养最大效率期。如早稻生育期短,需肥相对要少,施肥要早而集中;中稻、晚稻生育期较长,需肥量大,强度大,则应增加追肥次数,提高追肥比例。水稻氮、磷、钾肥的营养临界期一般出现在三叶期,有时氮、钾的营养临界期还出现在幼穗分化和幼穗形成期。水稻的营养最大效率期出现在长穗期,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最旺盛的阶段,也是需肥的关键时期。 据研究,每生产100千克稻谷,约需从土壤中吸收氮素1.6-2.5千克,磷0.8-1.2千克,钾2.1-3.0千克。三要素的比例为2:1:3。了解水稻的需肥特性后,就应分期进行追肥。 一、早施分蘖肥 从移栽至幼穗开始分化前的追肥叫分蘖肥。分蘖肥要求追施时间早、数量足,一般分蘖肥的用量占追肥总量的50%-60%。因为分蘖期是水稻一生中吸收氮素营养的第一高峰期,又由于水稻生育前期气温、水温、土温都较低,养分释放慢,追肥量太少难以满足水稻对养分的需要。只有早施才利于水稻早分蘖、多分蘖,降低分蘖节位,为争穗长、粒重创造条件。分蘖肥在水稻栽后7-10天施用,每亩施用尿素5-7千克。 二、巧施穗肥 从幼穗开始分化到抽穗以前的追肥叫穗肥。也是氮素吸收的第二个高峰期。施好穗肥能保花增粒,促进穗大粒多。并能防止贪青、倒伏。在技术上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地力好,底肥足、分蘖多的田不施;二是早晨叶不挂露水,中午叶片挺直,叶色淡色的要施;三是阴雨天不施,晴天抢收施。施用时间为水稻圆杆期。亩施尿素3 -4千克,并配施少量磷钾肥。 三、酌施粒肥 抽穗后的追肥叫粒肥或壮籽肥。粒肥能延长叶片功能期,防止早衰,增进粒重。但要注意的是,苗不黄的不施,阴雨天不施,有病害的田不施。要选择晴天下午喷施1%的尿素溶液,或1比500倍的惠满丰活性液肥,每亩50千克。缺磷地区还要喷施磷酸二氢钾,每亩50-100克,兑水50千克。对于已发纹枯病、稻瘟病的稻田,要选用菌核净、异稻瘟净、纹枯净、农抗120、消菌灵等农药防治。 四、如何使用水稻专用复合肥 水稻专用复合肥是根据水稻在移栽后对氮、磷、钾需求规律研制出来的一种中

水稻需肥规律与施肥技术

水稻需肥规律与施肥技术 水稻是需肥较多的作物之一,一般每生产稻谷100公斤需氮(N)1.6~2.5公斤、磷(P2O5)0.8~1.2公斤、钾(K2O)2.1~3.0 公斤,氮、磷、钾的需肥比例大约为2∶1∶3。水稻对氮素的吸收量在分蘖旺期和抽穗开花期达到高峰。施用氮肥能提高淀粉的产量,而淀粉的产量与水稻籽粒的大小、产量的高低、米质的优劣成正相关。如果抽穗前供氮不足,就会造成籽粒营养减少,灌浆不足,降低稻米品质。水稻对磷的吸收各生育期差异不大,吸收量最大的时期是分蘖至幼穗分化期。磷肥能促进根系发育和养分吸收,增强分蘖,增加淀粉合成,促进籽粒充实。水稻对钾的吸收,主要是穗分化至抽穗开花期,其次是分蘖至穗分化期。钾是淀粉、纤维素的合成和体内运输时必需的营养,能提高根的活力、延缓叶片衰老、增强抗御病虫害的能力。另外,硅和锌两种微肥对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水稻茎叶中含有10%~20%的二氧化硅,施用硅肥能增强水稻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和抗倒伏能力,起到增产的作用,并能提高稻米品质;锌肥能增加水稻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等,降低空秕率,起到增产作用,在石灰性土壤上作用较明显。硅、锌肥施用在新改水田、酸性土壤、以及冷浸田中作用更为明显。 施肥技术 秧田施肥水稻育秧有水育秧、湿润育秧、旱育秧、塑料薄膜保温育秧以及两段育秧、塑料软盘育秧等多种形式。秧田基肥应重施优质有机肥,有机肥料肥效长,养分全,含有大量水稻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有机肥的粘结性、吸附性和代换量都很高,具有增加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的作用,是良好的土壤改良剂。一般每亩施用500~1000公斤,同时每亩施用尿素3~5公斤、磷酸二铵8~15公斤、氯化钾7~8公斤或亩施复合肥20~30公斤,以达到供肥均匀的目的,促使苗壮苗齐。移栽前4~5天,每亩施用尿素6~7公斤或高氮复合肥8~10公斤作为送嫁肥,以利秧苗移栽后尽快返青,恢复生长。 施足大田基肥大田基肥也应重视有机肥的施用,一般亩施2000~3000公斤。同样不可忽视化肥的施用,水稻前期基本不吸收硝态氮,因此,氮肥以铵态氮为好,一般每亩施用尿素7~8公斤、过磷酸钙30~40公斤、氯化钾8~10公斤或亩施复合肥(15%-15%-15%)30~40公斤,另外每亩增施硅肥6~8公斤、硫酸锌1~1.5公斤。大田基肥应在插秧前结合耕耙稻田施用,要深施到12~20厘米的土

单季稻如何施用穗肥

单季稻如何“巧”施穗肥? 当前,我县单季稻正进入幼穗分化初期,此时期是决定穗型大小的关键时期,也是决定单季稻产量高低的关键时期。因此,如何“巧”施穗肥是获得单季稻高产的关键。 一、“巧”施穗肥的意义与作用在单季稻生产上,普遍存在穗数不足和穗型不大的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县单季稻单产的高产。它与施肥不当等栽培技术因子,特别是与不施穗肥有关。 “巧”施穗肥的意义与作用在于: 1、提高成穗率。水稻进入拔节期后,幼穗开始分化,水稻根系吸收的营养和叶片制造的光合产物,不仅要输送给营养器官的生长,还要输送给生殖器官生长,并随着生长发育进程的加快,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矛盾也日渐加剧。当营养不良时,可造成稻苗的大分蘖退化,颖花分化数量不足,导致穗数不足、穗型小而产量不高。因此,在单季稻进入拔节期、第二节间生长时,“巧”施用穗肥,有利于大分蘖成穗,提高成穗率。施用穗肥一般可提高成穗率5-10%。 2、实现大穗。水稻幼穗经历了一次枝梗→二次枝梗→三次枝梗→颖花分化等历程,其中枝梗分化期是决定穗型大小的关键时期,颖花分化期主要是防止颖花退化,确保大穗。“巧”施穗肥主要是通过促进枝梗分化数和减少颖花退化来实现大穗。大量水稻栽培的实践表明,大穗对产量的作用要远远超过穗数。 二、如何“巧”施穗肥?当前生产上,由于施肥水平、品种、播种移栽期、生态条件等的差异性,导致单季稻田间生育进程、稻苗生长表现的不一致性,如何“巧”施穗肥?一是要看单季稻的生育进程,二是要看稻苗长势长相。 三、穗肥施用方法穗肥一般可分为“促花肥”和“保花肥”。“促花肥”的作用是促进枝梗分化和提高成穗率,其施用时间为主茎穗倒3叶刚露尖(或分蘖穗倒4叶抽齐前),即大约在7月25日前后施用,一般亩施高浓度复合肥7.5-10kg。“保花肥” 的作用是防止水稻颖花退化,其施用时间为主茎穗剑叶刚露尖(或分蘖穗倒2叶抽齐前),即大约在8月5-10日施用,一般亩施高浓度复合肥5-7.5kg。此外,在齐穗期前可选用粒粒饱,每亩一包(25g)加水45kg 进行根外追肥,可延长叶片功能期,增强光合作用能力,增粒增重。穗肥的施用还要看稻苗的长势长相而定。稻苗生长嫩绿的田块应不施化学氮肥,每亩可分别施氯化钾和过磷酸钙5kg;稻苗生长正常的田块可正常施用穗肥;稻苗退黄严重的田块还适当加施尿素2.5-5kg。此外,在巧施穗肥的基础上,还要做好“湿润”通气水分管理和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才能确保水稻高产。

作物需肥规律及施肥方法

玉米的营养特性与施肥技术 (一)生育与营养 玉米生育可分为苗期、穗期和花粒期。苗期,是扎根、长叶为主;穗期,从拔节至抽穗,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进行,影响果穗大小;花粒期,从雄穗抽出、灌浆、蜡熟至成熟,是玉米生殖生长阶段。研究表明,玉米在不同的生育阶段对NPK吸收表现出苗期少,拔节期显著增加,孕穗到抽穗期达到最高峰。春玉米在子粒形成阶段,氮素吸收最多,占总量的47%,其次是拔节孕穗期;夏玉米生育期短,吸收氮素的时间较早,拔节孕穗期占总量的76%。玉米施肥应根据这一特点,在需肥高峰期前施用。 春玉米主产区在东北地区,多为一年一熟制种植,生长期120天左右,大多亩产500—700公斤。一般每生产100公斤玉米子粒,需吸收氮(N)3.0—4.0公斤、磷(P2O5)1.2—1.6公斤、钾(K2O)4.5—5.5公斤,N:P2O5∶K2O平均为3.5∶1.4∶5.0,N:P2O5∶K2O平均为1.8∶1.1∶2.1,即1∶0.6∶1.2。如果亩产双季稻谷450公斤,需吸收N—P2O5—K2O平均为8—5—10(公斤);亩产单季稻谷550公斤,需吸收10—6—12公斤。 (二)施肥用量 我国北方地区大多缺磷,玉米亩施磷肥(P 2O5)4—8公斤效果显著。虽然北方地区土壤钾素较丰富,但春玉米产量较高,对钾素较敏感,也需要增施钾肥。在正常施用有机肥的情况下,合理施肥的养分比例:N:P2O5∶K2O为1∶0.4—0.5∶0.3—0.4,平均1∶0.45∶0.35。如果春、夏玉米分别亩产600公斤和400公斤,亩需氮肥(N)20—26公斤和11—13公斤。春玉米N—P2O5—K2O 的平均施肥量为23—10—8(公斤);夏玉米为12 —5—4(公斤)。春玉米的高产区以东北地区为主,土壤肥力较高,供肥能力强;夏玉米以华北地区为主,种植期间气温高,水分充足,有利于土壤磷素的释放。试验证明,以上提出的施肥量,可以达到养分平衡,经济施肥的目的。 (三)施肥方法 春玉米生长期较长,产量高,既施足基肥,也要重视追肥。施肥大多将全部的农家肥、磷、钾肥和40%左右的氮肥作基肥。余下的约60%氮肥作追肥,采用“前轻后重”的施肥方法,即在拔节前施入追肥的1/3,在大喇叭口期施入追肥的2/3。夏玉米大多与小麦轮作,在小麦收割前采用套种或收割后不耕地直接播种。农户大多在播种时施部分种肥,追肥采用“前重后轻”,将追肥总量的2/3的氮素在拔节前期施入,大喇叭口期施入1/3。如果前茬冬小麦施足磷、钾肥,夏玉米也可以仅追施尿素,利用前茬冬小麦的磷、钾肥后效即可。追肥方法:在作物行间开7厘米左右深沟,沿沟施入肥料,随即覆土。玉米对微量元素锌敏感,在缺锌的地块,亩用硫酸锌1—2公斤与肥料混匀一起施入,或亩用0.1—0.3%的硫酸锌溶液50—70公斤,作叶面喷施,经济效益更好。 玉米缺素症状

氮素不同用量对水稻叶片气孔密度及有关生理性状的影响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3-10,34(5):340-343 Journal of Shen y an g A g ricultural Universit y,2003-10,34(5):340-343 氮素不同用量对水稻叶片气孔密度 及有关生理性状的影响 李海波1,李全英2,陈温福1,孟雷1 (1沈阳农业大学稻作研究室,辽宁沈阳110161;2辽宁省稻作研究所,辽宁沈阳110101) 摘要:以丰锦、辽粳5号、IR36、水源287为试材,设置高肥和低肥两个处理,研究了包括气孔密度在内的一些生理性状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高肥处理各品种叶片的各部位气孔密度均减少,平均气孔密度明显低于低肥处理,其原因与高肥条件下剑叶面积的显著增加有关。与低肥处理相比,高肥处理各品种叶绿素含量较高,净光合速率较大,蒸腾速率较小,气孔扩散阻力较小。气孔密度与蒸腾速率、气孔扩散导度呈正相关。 关键词:水稻;气孔密度;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 中图分类号:S511.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700(2003)05-0340-04 E ffect of Different Nitro g en T reatments on Stom atal Densit y and Other Ph y siolo g ical Ch aracters in Rice Leaves LI Hai-bo1,et al. (1Rice Resear ch Laborator y,Shen y an g A g ricultur e Univ er sit y,Shen y an g110161,China) Abstract:W ith four rice varieties,F en g j in,Liao j in g5,IR36and Shui y uan287as m ateridls,stom atal densit y and other p h y siolo g ical characters of fla g leaf w ere studied under tw o nitro g en fertilizer treatm ents.T 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tom atal densit y of all the varieties descended under hi g h-N treatm ent,and all w ere low er than those under low-N treatm ent.T hese su gg ested that the reason of this p henom ena had a close relationshi p w ith the si g nificant increase of leaf area of fla g leaves.C om p arative w ith low-N treat2 m ent,the chloro p h y ll concentrations and net p hotos y nthetic rates of fla g leaves under hi g h-N treatm ent w ere hi g her,but the trans p i2 ration rates and stom atal conductances w ere low er.T he stom atal densities had p ositive correlations w ith trans p iration rates and stom atal conductance,but had ne g ative correlations w ith net p hotos y nthetic rates of fla g leaves. K e y w ords:rice;stom atal densit y;net p hotos y nthetic rate;trans p iration rate 气孔是水稻叶片上的重要器官,通过它的开张和关闭运动,使水稻不仅能控制它自身的水分状况,同时还与光合作用有关。叶片气孔是作物生理的重要研究对象,同时随着超高产育种理论的不断发展,叶片的质量性状越来越受到育种工作者的重视,而气孔作为叶片的重要器官必然被纳入到超高产育种理论的研究中来[2,3,5]。氮肥是水稻生长发育及籽粒产量形成需要量最多的营养成分,对水稻生产起着重要的作用。本试验拟从施氮量与水稻叶片叶面积、叶绿素含量、比叶重、光合速率等一系列生理指标与气孔解剖性状之间的关系着手,分析研究氮肥施用量对气孔性状的调控作用,以期为组配最佳叶片性状组合,水稻超高产育种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及处理 本试验于2000年在沈阳农业大学稻作研究室进行,试材选用两个粳稻品种丰锦和辽粳5号,两个籼稻品种IR36和水源287。4月中旬播种,营养土保温旱育苗,5月下旬移栽,盆栽试验选用高26cm,口径26cm的塑料桶,每桶装土14k g(旱田土∶农家肥=3∶1),不施基肥。每桶种植3穴,每穴1株壮秧,设高肥、低肥两个肥力处理,3次重复。稻苗返青后每桶施磷酸二铵1g,追肥期高肥处理施磷酸二铵4.5g/桶,低肥处理施磷酸二铵2.7g/桶。 1.2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的测定 在水稻齐穗期晴朗无云的天气条件下,在上午9~11时用C L—301PS光合作用测定仪分别测定高肥、低肥处理各品种主茎剑叶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 收稿日期:2003-08-16 基金项目: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基金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李海波(1979-),女,沈阳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从事水稻超高产生理研究。

作物需肥规律

各种作物施肥技术 (一)小麦的营养与施肥 需肥特性——小麦生育期较长,需肥较多。氮的吸收高峰在出苗至拔节和拔节至孕穗两个阶段;对磷的吸收在孕穗至成熟期最多;对钾的吸收以拔节至孕穗、扬花阶段最多。 基肥——整地时每667m2施洋丰复合肥25-40kg,同时配施5-10kg尿素,随有机肥一起施入土壤。基肥占总量的70-80%。 追肥——冬小麦春季施肥以返青、拔节期为主,追施洋丰高氮复合肥或尿素15-25kg。灌浆期可亩用尿素0.5-1kg、磷酸二氢钾200g加水50kg进行叶面追肥,预防干热风和提高蛋白质含量。 (二)玉米的营养与施肥 需肥特性——玉米植株高大,根系发达,吸肥能力强,对氮素的需求最多,其次是钾、磷。玉米对养分需要量最大的时期是在大嗽叭口期,玉米对微量元素锌的需求较敏感,特别是夏玉米和盐碱地容易缺锌。 施肥原则:春玉米生育期长,需施足基肥,重施攻苞肥。夏玉米生育期较短,生长前期养分需求大,适合一次施足基肥。 施肥数量、方法:根据土壤肥力情况,春玉米每667m2施20-30kg;喇叭口期追施15-20kg 洋丰高氮肥。夏玉米每667m2一次施用30-45kg,一般不用再追肥。可以采用沟施或穴施,避免肥料直接撒在地表,夏玉米用通用肥(3×15)需配合10-15kg尿素。每667m2施用1-2kg 硫酸锌作基肥能增产10%-15%。 (三)水稻的营养与施肥 需肥特性——水稻因品种、地区、常年施肥水平、土壤肥力水平不同,对氮、磷、钾三要素的需求有所不同。从移栽到分蘖终期,氮、磷、钾吸收量占总吸收量的40-50%,从分蘖到孕穗期是水稻吸收氮、磷、钾最多的时期,约占总吸收量的60-70%。 基肥——整田时将肥料均匀撒于田里,然后翻犁耙平即可插秧。每667m2用洋丰尿基复合肥25-50kg。 追肥——应早施、重施分蘖肥,插秧后5-7天每667m2追施洋丰高氮肥或尿素15-20 kg,根据秧苗长势情况,拔节孕穗期追施洋丰高氮肥10-15 kg/667m2。 (四)棉花的营养与施肥 需肥特性——棉花生长期长,需肥较多。从现蕾到吐絮阶段,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间长达七、八十天,需肥高峰氮在花期,磷、钾在花期或铃期。 棉花施肥应掌握以有机肥为主,深施底肥,适施苗肥,巧施蕾肥,重施花铃肥的原则。一般将总用肥量的40%作基肥,其余做追肥。 基肥——施用洋丰硫酸钾或尿基型16-16-16、15-15-15、20-10-10复合肥,每667m2施用30-40kg。 追肥——现蕾期每667m2施洋丰高氮追肥15-20kg,初花期施花铃肥,每667m2用量25-35kg。为保伏桃,争秋桃,根据棉株长势适当补施秋桃肥,但追施的氮肥不能过多,时间不能过晚。 (五)油菜的营养与施肥 需肥特性——油菜是需要养分较多的经济作物,油菜苗期吸收氮素最多,蕾薹期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需肥量最多,尤其对钾素的需求比较高。油菜对微量元素硼的需求比较敏感。

水稻施肥标准

水稻施肥标准 1、肥效反应线 水稻肥效反应线是指水稻在N叶期施肥,肥效反应在N+1叶较少,N+2叶较多的现象。按照水稻生育叶龄进程,根据肥效反应线的原理科学施肥,确保促进水稻生长发育。例如在水稻返青后3.5叶施蘖肥,4.5叶开始得到肥效较少,5.5叶期得到肥效较多,而5.5叶正是11叶品种水稻盛蘖叶位期,此期发挥肥效对促进水稻早分蘖、快分蘖十分有利。生产上要求在插秧后3~4天立即施分蘖肥。 2、施肥量与比例 ①施肥量 施肥总的原则是因地因土施肥,土地肥沃、地力条件好的地号少施,尤其是氮肥;地号瘠薄、肥力较差的多施。推广测土施肥和施用配方肥。如计划产量在600公斤/亩时,建议施用化肥商品量25~30公斤/亩,其中,旱改水5年以内的稻田施用氮磷钾总量在25公斤,生物硅肥5公斤/亩;6~10年稻田施氮磷钾总量为27~28公斤,生物硅肥5~6 公斤/亩;11年以上的稻田施氮磷钾总量为30公斤,生物硅肥6~8公斤/亩。 ②施肥比例 常规生产田亩施肥26公斤时,尿素(46%N)10公斤,磷酸二铵(18%N、46%P2O5)6公斤,硫酸钾(33%K2SO4)10公斤;N:P:K比例为2:1:1.2,要提高钾肥用量,使氮:钾达到1:1。 如果使用50%硫酸钾(K2SO4)10公斤或60%氯化钾(K2CL)10公斤,则N:P:K比为2:1:1.8或2:1:2.2,常规生产田可以减少50%硫酸钾或60%氯化钾2-3公斤。 如果计划产量在650公斤/亩以上或高产创建时,施肥量30~35公斤,加大钾肥用量,使N:P:K 比为2:1:1.8~2,施生物硅肥10公斤。 种子田施肥N:P:K=2:1:1.8~2,施生物硅肥6~8公斤,扩大硼肥、硒肥使用面积。

如何施好水稻秧田肥和水稻本田施肥技术要点

在以栽培水稻为主的地区,农民们特别重视秧田,一开春就着手进行准备。“秧好一半禾”,秧苗的好坏对水稻增产起着重要的作用。为培育壮秧,施肥是关键措施。例如培育早、中稻秧苗,秧苗的苗龄较短,只有28天左右。这时要施用氮肥促苗快速生长,追施氮肥的数量和次数都要增加。如果培育单季稻和晚稻秧苗,秧苗苗龄较长,为30-45天。此时就要控制使用氮肥,施肥数量和次数要少。秧田施肥,应严格做到看苗施肥,要以氮肥为主。 早、中、晚稻秧田的施肥技术要点如下: ①基肥。每667平方米基肥要施用有机肥2000—2500千克、硫酸铵20—30千克、过磷酸钙25—30千克、草木灰100千克或氯化钾15千克。最好用草木灰,因为它既有钾素养分,又可起到保温盒疏松土壤的作用。钾对晚稻尤为重要,它对防治晚稻秧苗的胡麻叶斑病和褐斑病具有明显的效果。基肥中再施硫酸锌1千克。秧苗锌足,移栽后复活速度快,因为锌能促进移栽后秧苗大的返青和分蘖。 ②追肥。秧苗追肥必须根据苗情确定,一般对晚稻追肥应有所控制。对早、中稻共追肥3次:一是:“断乳肥”,即播种后7天,秧苗具一叶一心时,此时秧苗不再单靠种子营养,每667平方米需是硫酸铵8—10千克;二是“壮苗肥”,即播种后15天,秧苗长至二、三叶一心时,每667平方米施尿素2—5千克。三是“送嫁肥”,插秧前七天,每667平方米施盐酸氢铵15—2偶去看,使秧苗携带一部分养分到本田,这样才能做到肥足苗壮,这就是“秧好一半禾”的道理。 民谚说:“秧好一半禾”,这说明水稻秧苗健壮是增产的基础,

另一半禾是指秧苗移栽后的管理。水稻秧苗在本田的生长期比秧苗长的多,早。中、晚稻都在100天以上。此期水稻要经过营养生长、生殖生长到成熟期几个时期。这段时间水稻营养的及时供应更为重要。一般本田施肥铵水稻的生育过程分为前、中、后三个时期,前期是指从移栽至分孽终止,也就是水稻的营养生长阶段,此时以促进有效分粟和争取多穗为目标;中期是指水稻生育已进人生殖生长阶段(花粉形成时期),此时以壮秆攻大穗为目标,但施肥不能过多;后期是指水稻进人抽穗到成熟的时期,此时以攻粒多、粒饱为主,既要保住不脱肥,又不能贪青晚熟。 以上水稻三个时期的施肥方法,实际上是指施肥的原则、理论和目标,真正实践起来还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也就是要根据不同的土壤和不同的水稻品种来确定施肥量的多少,也就是要做到因地制宜,灵活掌握。具体说就是看土壤是肥还是瘦,土壤质地是沙还是勃。如果土壤又肥又沙,则施肥量要减少,土质是勃而瘦,施肥量就要加大,这就叫看土施肥。此外,还要注意看苗施肥,苗壮少施,苗瘦多施,这就是下面施肥量中,为什么要有一个幅度的缘故。 现将水稻本田的肥料施用量分绍如下:第一是底肥,也叫基肥,包括有机肥和各种化肥。有机肥用量为每667平方米2000—3000千克,化肥用量为硫酸铵30千克或碳酸氢铵50千克,过磷酸钙30—50千克,硫酸钾10—15千克。以上这些肥料均在耙田前一次施入,耙田后可使肥、土、水相融,以减少肥料流失。第二是追肥,追肥以氮素化肥为主,如果总的追肥量每667平方米不超过30千克硫酸铵,

氮素营养诊断方法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第7卷 第1期2003年3月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Shihezi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Vol.7 No.1 Mar.2003 文章编号:100727383(2003)0120080204 氮素营养诊断方法的应用现状及展望Ξ 李俊华,董志新,朱继正 (石河子大学新疆作物高产研究中心,新疆石河子832003) 摘要:阐述了土壤、植物氮素营养诊断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及其应用情况,提出应用高光谱遥感和叶绿素荧光进行氮素营养诊断的可能性,并对完善氮素营养诊断方法和拓宽诊断内容提出了见解。 关键词:土壤;植物;氮素;营养诊断;高光谱遥感;叶绿素荧光 中图分类号:S158.3 文献标识码:A 对于植物营养及诊断的研究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氮素是植物必需的三大营养元素之一,而且在土壤、植株快速测试推荐施肥技术体系中,氮肥的推荐是核心[1]。因此,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氮素营养诊断进行了研究,现将氮素营养诊断方法综述如下。 1 土壤氮素诊断 植物对氮素的吸收主要是通过根系从土壤中获得,氮肥的施用也主要是针对土壤而进行,因此,土壤氮素的丰缺就直接反映到植株的氮素营养状况,反映土壤氮素的指标有土壤全氮、有效氮和土壤无机氮。 1.1 土壤全氮诊断 土壤全氮能反映土壤总的供氮状况,是衡量土壤氮素基础肥力的指标。土壤全氮量变化很小,测定方法成熟,测定结果可靠,但一般操作费时、繁琐,与作物生长的相关性较差,应用受到限制[2]。 1.2 土壤有效氮诊断 土壤有效氮包括无机的矿物态氮和部分有机质中易分解的、比较简单的有机态氮,它能反映土壤近期内氮素供应的状况。测定土壤有效氮的方法很多,但迄今尚无一个可靠通用的方法。生物培养法测定土壤有效氮方法较繁,需要时间长,但测出的结果与作物生长有较高的相关性;化学分析方法测定土壤有效氮快速、简便,但只能模拟估计土壤有效氮的供应。化学分析方法有2种:酸水解和碱水解。酸水解对有机质含量高的酸性土比较合适,测定结果与作物有良好的相关性;碱水解操作较为简便,结果的再现性也较好,它不仅能测出土壤的供应强度,也能反映氮的供应容量和释放速率。 1.3 土壤无机氮诊断 目前,广泛应用的N2min(土壤剖面无机氮测试)方法是在Wehrmann及其小组20世纪70年代工作上发展而来的氮素诊断方法[1]。此方法如在播种前进行,应根据不同作物确定采取土样深度。我国研究认为,小麦取0~80cm,玉米取0~100cm土样,分析其无机氮总量,再根据作物的目标产量确定施氮量。如在作物生长一段时期后采样,取表土0~30cm土壤进行硝态氮测试来确定追氮量,此时前茬残留物、土壤有机质已开始矿化,而主要淋洗危险已经过去,因此土壤无机氮的测定值和作物产量的相关性较好[1]。目前,应用土壤0~30cm硝态氮速测法进行氮素营养诊断已逐渐成为简便快捷的测试技术。 2 植物氮素营养诊断 植物氮素营养诊断的研究和应用起始于19世纪,到20世纪50年代,症状诊断和化学诊断在理论 Ξ收稿日期:2002203219 作者简介:李俊华(19722),男,讲师,硕士生,从事植物营养研究。

水稻施肥方案

水稻施肥技术综述 水稻要长好,施肥少不了,不但要施饱,方法更需巧。2008年的早稻就要插秧了,为了帮助农民朋友合理施肥、促进水稻早发、壮长和丰收,以下就水稻的科学施肥方法作一介绍。 一、水稻各个生长期施肥量 1.施肥量。水稻施肥量可根据预期产量、水稻对养分的需要量、土壤养分的供给量以及所施肥料的养分含量和利用率进行计算。以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丰产田(每667平方米一季水稻产量近500千克)的较佳施氮量为每公顷180千克纯氮,磷钾量可以通过氮磷钾比例计算。 2.施肥期。可分为基肥、分蘖肥、穗肥、粒肥(视水稻生长势而取舍)4个时期。各个时期的施肥时间和分配比例如下。 (1)基肥。水稻移栽前施入土壤,基肥占化肥总量的40%,结合最后一次耙田施用。建议每667平方米施用20千克撒可富水稻肥20~12~14或类似复合肥。 (2)分蘖肥。分蘖期是增加株数的重要时期,在移栽或插秧后半个月时施用。建议每667平方米施用20千克撒可富水稻肥20~12~14或类似复合肥。 (3)穗肥。分为促花肥和保花肥。促花肥是在穗轴分化期至颖花分化期施用,此期施氮可增加每穗颖花数。保花肥是在花粉细胞减数分裂期稍前施用,具有防止颖花退化和增加茎鞘贮藏物积累的作用。穗肥不分促花肥和保花肥,而在移栽后40~50天时施用。建议每667平方米施用10千克撒可富10~6~24的复合肥或类似复合肥。 (4)粒肥。粒肥具有延长叶片功能、提高光合强度、增加粒重、减少空秕粒的作用。尤其群体偏小的稻田及穗型大、灌浆期长的品种,建议施用少量的尿素,但切不可偏氮,以免贪青晚熟。 二、国外水稻主要施肥方法

1.“V”字型施肥法。该施肥法由日本学者根据水稻追施氮肥时期与成熟粒百分率和产量的关系而提出。认为水稻应在抽穗前45天以后和抽穗前21天前一次大量施用氮肥。前、中、后期的施肥比例为 4∶0∶6。“V”字型施肥法可促进分蘖以保证穗数和保持后期叶片功能,利于灌浆结实,是经济、高产、早熟的施肥途径。但其后期施肥偏多,在我国有些地方对水稻的高产是不利的,甚至是危险的。因为水稻生长中、后期高温多雨,施肥偏多易导致徒长倒伏,易诱发稻瘟病、纹枯病等。 2.深层施肥法。以施肥总量的1/3作为全层肥施入土壤,余下2/3肥量在抽穗前35天以球肥深施入全层土壤10~12厘米深。以成穗率85%~95%,结实率85%以上作为目标。如果成穗率低于80%,则基肥过多;结实率低于80%,则追肥过多,此时应调整基肥、追肥数量。 3.片仓施肥法。此法认为提高结实率和粒重才是增产的途径。因此,在抽穗前40天,少施氮,增施钾,施氮占总量20%。抽穗前氮总量的50%分两次施,第一次在抽穗前30天,施促花肥,第二次在抽穗前10~15天施保花肥。余下的30%在抽穗后施,以孕穗期的叶色为标准,自抽穗至收获前10天叶色褪绿,每隔1周施1次,每次施10千克/公顷纯氮,至少3次。 4.桥川潮施肥法。该法大量减少基肥氮肥量,以追施肥为重点。要点:基肥氮素减半或基肥无氮素,在最高分蘖期追施大量氮肥(稻栽后40天最安全),在幼穗分化形成期,将花肥与粒肥合并1次施用。 5.侧深施肥法。水稻插秧同时,将肥料施于秧苗一侧土壤。此法促进早期生育,最适宜寒地水稻栽培。寒地水稻的高产稳产,重要的是促进前期营养生长,确保充足的茎数,用侧深施肥法可以解决低温、地凉、冷水灌溉、早期栽培:稻草还田造成的初期生育营养不足问题,是常规施肥方法难以做到的。北方水稻种植区宜采取此法。 三、国内水稻主要施肥方法 1.前轻~中重~后补法:足适量施用基肥和分蘖肥,合理施用穗肥,酌施粒肥,达到早生稳长,前期不疯,中期促花,后期不早衰。该

叶绿素计SPAD_502在水稻氮素营养诊断中的应用

第31卷 第2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 ol.31N o.2 2003年4月Jo ur.of N or thw est Sci-T ech U niv.o f A gr i.and Fo r.(N at.Sci.Ed.)A pr.2003叶绿素计SPAD-502在水稻氮素营养诊断中的应用 张金恒,王 珂,王人潮 (浙江大学农业遥感与信息技术应用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29) [摘 要] 基于水稻氮素营养及氮肥诊断的意义,在比较了几种氮素营养诊断方法的利弊之后,重点阐述叶绿素计的工作原理和作为氮素营养诊断工具的优缺点以及研究进展。并对叶绿素计诊断水稻氮素营养可能的发展前景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叶绿素计SP AD;氮素;营养诊断;水稻 [中图分类号] T H79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1-9387(2003)02-0177-04 氮素营养在确定自然环境和农业环境下植物的光合能力中起着关键作用[1],并且氮素为植物光合作用和生态系统生产力提供着重要的支持,是作物的一种最重要的养分。除非氮素作为一种肥料施入,否则,氮素缺乏几乎到处都发生,并且在很多系统中,氮素作为有限的资源存在[2~4]。提高氮素管理,最终将取决于对土壤或作物氮素状况的精确评价[5]。一般推荐的氮肥施用量没有考虑田间的差异和季节内的动态变化。因为作物生长反映了所有氮素源的全氮供应,所以作物氮素状况是适时诊断作物氮素有效性的较好指示器[6]。 1 氮素营养诊断的方法 1.1 常用方法 传统的氮素营养诊断和评价植物氮素状况的方法主要是基于土壤和植物组织的实验室分析,这些分析普遍要求破坏土壤和植被样本。从采集大量的样本、烘干、称重、研磨直到使用有潜在危害性的药品进行测试,需耗费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物力。由于花费时间过长,以至于测试结果不具有适时性,而且试验室分析需要有经验的专业分析人员和大量的分析试剂与设备,这些条件很多国家不具备,特别是发展中国家[5,7~13]。 有些人曾经努力寻找非破坏性预测植物氮素的方法,例如: 多光谱反射数据和激光,包括叶绿素荧光特性拟合各种模型[14]。该方法需要精密昂贵的仪器,并要求试验者具备一定的经验[7]。 肥料窗口法。该方法是一种简单实用的氮肥调控方法,其做法是在大田中留出微区,微区中的施氮水平比大田整体稍少,在作物生长过程中当微区表现出缺氮的症状,如叶色变浅,表明大田作物处于缺氮边缘。该法可以在土壤变异不显著的区域对下一次追肥做出判断,但是不能量化追肥量,还需要常规测试[13]。 叶色卡法。研究表明,水稻叶色级与叶片全氮含量间存在很好的线性关系,因此可用叶色级来表征叶片的氮素营养状况。该方法简单、方便、营养诊断半定量化,但是不能区分作物失绿是由于缺氮引起的还是由于其他因素引起的[13]。该法还受到品种、植被密度、导致土壤氮素状况和叶绿素含量变化的作物胁迫因素的影响[6]。 叶绿素计法。是一种非损伤的水稻氮素诊断工具。 1.2 SPAD-502诊断氮素营养 1.2.1 SPAD-502的原理和特点 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时,与其他植物组织相比,需要更多的氮素。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中的氮素主要存在于光反应的色素蛋白质及与光合作用碳消耗循环相关的蛋白质中[15]。由于叶片含氮量和叶绿素含量之间的变化趋势相似[16],所以可以通过测定叶绿素含量来监测植株氮素营养。 叶绿素吸收峰是蓝光和红光区域,在绿光区域是吸收低谷,并且在近红外区域几乎没有吸收。基于此,选择红光区域和近红外区域测量叶绿素。日本产叶绿素计(Chlorophyll M eter SPAD-502)是由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 des)发射红光(峰值波长大约650nm)和近红外光(峰值大约在940nm)。透过样本叶的发射光到达接收器,将透射光转换成为相似的电信号,经过放大器的放大,然后通过A/D 转换器转换为数字信号,微处理器利用这些数字信 [收稿日期] 2002-04-15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070444) [作者简介] 张金恒(1973-),男,吉林敦化人,在读博士,主要从事农业遥感研究。

水稻施肥技术要点与时期

水稻施肥技术要点与时期 水田施肥以尿素、磷酸二铵、硫酸钾、硅肥为主,严禁使用复合肥、复混肥等,微肥、生物肥和调节剂按照农业技术部门的指导意见使用。施肥量依据国家作物施肥指导意见依据据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季中稻 1.存在问题 长江中下游一季地区中稻施肥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机肥用量少;氮肥普遍过量,前期施用过多;基肥在整地上水后施用。 2.施肥原则 (1)增施有机肥,有机无机相结合。 (2)控制氮肥总量,调整基肥及追肥比例,减少前期氮肥用量。 (3)基肥深施,追肥“以水带氮”。 (4)在油稻轮作田,适当减少水稻磷肥用量。 3.施肥量及比例 (1)在亩产550~600公斤的情况下,粳稻氮肥(N)用量14~16公斤/亩,籼稻氮肥(N)用量10~14公斤/亩;磷肥

(P2O5)3.5~5公斤/亩;钾肥(K2O)4.5~6公斤/亩。缺锌土壤施用硫酸锌1公斤/亩;适当基施含硅肥料。 (2)氮肥基肥占40%~50%,蘖肥占20%~30%,穗肥占20%~30%;有机肥与磷肥全部基施;钾肥分基肥(占60%~70%)和穗肥(占30%~40%)两次施用。 (3)施用有机肥或种植绿肥翻压的田块,基肥用量可适 当减少。 一.技术要点 1、秧田施肥 无论在水育或旱育秧条件下,提倡氮肥作基肥一次施用。水育秧时要求基肥于耕前或耕后上水耙地前施用,使肥料易被土壤吸收,减少损失。在旱育秧时,提倡施用硫酸铵或氯化铵为氮源,如果用尿素为氮源,要于播种前3—4天施入土层。秧田氮肥用量以7—10kg/667m2较为适宜。 2 、本田基肥 要求在灌水前一次深翻或旋耕入土,然后上水整平栽秧,这样使肥料易被土壤吸收,延长肥效期。 3 、本田追肥 要求在田面水自然落干或人为放干的条件下,先施肥,然后上水,使灌溉水在下渗过程中将氮素带入土层中(以

水稻的需肥特点和施肥原则

水稻的需肥特点和施肥原则 水稻的生长发育可分为幼苗、分蘖、孕穗、抽穗、开花、成熟等不同时期,其需肥特点是:有两个养分吸收高峰。水稻分蘖期和幼穗分化期是两个养分吸收高峰,但是单季稻与双季稻有所不同。单季稻生育期较长,两个吸肥高峰间隔分明,是追肥的关键;双季稻生育期较短,两个吸肥高峰趋于重叠,因此施肥重心较单季稻提前,但施肥量却相对较少。 对缺锌敏感,易患"缩苗病"。缺锌土壤多为石灰性水稻土、滨海盐土区水稻土和低洼沼泽区水稻土,其中尤以冬麦茬稻和早稻更易缺乏;过量施用磷肥也会诱导缺锌。增施有机肥、合理施用磷肥可以防止缺锌;锌肥作基肥土施或叶面喷施可以矫正缺锌。 水稻是吸收硅最多的作物。硅能促进水稻呼吸和根系生长,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健壮茎秆,增强抗倒、抗病能力,对高产水稻尤其要适当增施钾肥和硅肥。 根区土壤有特殊的氧化-还原层。水稻长期生长在淹水条件下,土层分为靠近水体的氧化层(耕作层上部几毫米到1厘米处)和下面的还原层。还原层缺氧,如果施用硝态氮肥,除了随水渗失外,还会在反硝化微生物的作用下变成气态氮逸失。因此要不用或慎用硝态氮肥。 营养诊断不宜采用硝态氮测试法。水稻生长在淹水条件下,吸收的氮在转化前,主要以铵态氮存在于体内,所以植株养分速测主要采用叶绿素比色法,而不是测定其硝酸盐含量;在淹水条件下,土壤有效氮也多以铵态氮存在,也不宜通过硝态氮速测进行营养诊断。 水田土壤养分的有效性与旱田不同。在淹水条件下,磷肥和铁、锰等养分的有效性高于旱田,有时甚至会因锰含量过高而产生毒害。因此旱田改为水田后磷肥可适当少施,铁、锰等缺乏也得到缓解;而水田改为旱田后需适当增加施磷量,并注意铁、锰等元素的缺乏问题。 对水分管控有特殊要求。水分是水稻植株的物质组成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通过水的蒸腾作用可调节植株体温、改善生长环境,防止低温冻害和抑制杂草生长。"灌水拔高儿,落干长根儿"生动说明了水分状况与作物生长的关系,对水稻水分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应该结合具体情况灵活应用。施肥原则 提高施肥技术。提倡结合整地,增施有机肥,进行秸秆还田或种植绿肥;控制氮肥总量,将氮肥重心后移,适当降低基肥和分蘖肥的氮肥比例,以减少前期无效分蘖和防止后期脱肥;适当增施钾肥,提倡基肥、追肥分施;倡导"以水带氮"施肥技术,以提高肥、水利用效率;要通过合理施用氮、钾、硅肥和合理密植、水层管理等综合措施,防治水稻倒伏和提高抗病能力;在酸性土稻田可酌情施用适量石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