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5. 改善阶段汇总试题(答案)

5. 改善阶段汇总试题(答案)

5. 改善阶段汇总试题(答案)
5. 改善阶段汇总试题(答案)

CAQ BB/GB 考试备考仿真试题 改善阶段
部门: 姓名: 分数: 一、 单选题 1. 下表为部分因子试验设计采用删节法,减少试验次数,表中的定义关系为(

A. ABCD=1 B. ABC=D X1 X2 X3 1 1 0 0 顶点 C. ABD=C 2 0 1 0 顶点 D. ACD=B 3 0 0 1 顶点 0.333 0 双混 2. 根据右图的试验计划,可判定该混料试验类型为( ) 4 0.667 5 0.333 0.667 0 双混 6 0.667 0 0.333 双混 A. 单纯形质心法 7 0.333 0 0.667 双混 B. 单纯形格点法 8 0 0.667 0.333 双混 9 0 0.333 0.667 双混 C. 极端顶点法 10 0.333 0.333 0.333 中心 D. 以上都不是 3. 3 因子二水平,反复 2 次,4 个中心点的试验设计,要求做多少试验来验证? ( ) A. 22 B. 24 C. 20 D. 12 4. 根据具体问题要求,优化目标有“望大” 、 “望小”和“望目”三种类型,以下理解正确的 是: ( ) A. 如果属于“望小”型的,在目标内选择望小,在设置内,只需填写“下限”和“望目” 两项,将“上限”留为空白; B. 如果属于“望目”型的,在目标内选择望目,在设置内,三个值都有设定: “望目”填 写目标值, “下限”及“上限”填写容许的范围; C. 如果是属于“望大”型的,在目标内选择望大,在设置内,只需填写“上限”和“望目” 两项,将“下限”留为空白; D. 属于“望大”型填写的“上限”一定要取试验中已经确实达到的结果;填写的“望目” 一定要远远高于可能达到的最大值 (计算机一旦达到此值将立即停止搜索, 所以要把目标设 得高高的) 5. 在试验设计中,以下对于重复试验及重复抽样说明正确的是?( ) A.重复试验和重复抽样对于试验结果来说没有区别 B.重复试验是重新做试验,其误差估计比重复取样要更加准确 C.重复取样是在同一试验条件下重复收集样本数据,如此可能低估试验误差 D.同一实验中,重复试验和重复抽样的随机误差一致. 13. 试验设计中,要考虑 A、B、C、D、E 共 5 个因子,及二阶交互作用 AB 及 BC。试验 次数最少的设计是:( )
1

CAQ BB/GB 考试备考仿真试题 改善阶段
A. 全因子试验(32 次) B. 25-1 次试验 C. 25-2 次试验 D. 25-3 次试验 6. 某团队在进行 DOE 实验,参数水平设置如下: A:低水平 820,高水平 860; B:低水平 2,高水平 3; D:低水平 50,高水平 60。 进行完实验之后,希望得到回归方程,请你根据以下信息推导出原始数据的回归方程(

A、 y=541.319+10.019 A+8.444 B+5.556 D+3.556 BD B、 y=228.8+0.501 A-61.35 B-2.445 D+1.422 BD C、 y=541.319+20.038 A+16.887 B+11.112 D+7.113 BD D、 y=228.8+15.163 A+11.241 B+8.517 D+5.441 BD 7. 某化工厂进行橡胶硫化的工艺试验,已知因子:A 硫磺加入量(6%,8%) ,B 硫化温度 (140,145) ,C 硫化时间(3h,4h) 。经验表明:A 因子与 B 因子存在交互作用,A 因子与 C 因子也存在交互作用。合适的正交试验表为( ) A. L8 ( 2 7 ) B. L4 ( 2 ) C. L9 (3 4 ) D. L27 (313 ) 8. 某一焊接工序中,输出为拉力,对其要求是越大越好,因子为焊接时间 Time1,停留时间 Time2 和电流
Power2,为了找到最佳的因子组合,现进行一个部门因子试验,试验数据和分析结果如下,以下最恰当正确的 结论是( )
3
2

CAQ BB/GB 考试备考仿真试题 改善阶段
效应的 Pare to 图
(响应为 Mean,Alpha = .05) 1.149 B BC ABC 项 AC C A AB 0.0 0.2 0.4 0.6 效应 0.8 1.0 1.2
因子 A B C 名称 Time1 Time2 Power2
Lenth 的 PSE = 0.30525
Me an 的立方图(数据平均值)
2.796 2.826
2.936 12
3.186
Time2
2.412
3.082 2.2 Power2
2.312 8 5 Time1
1.948 1.8 50
A. 最佳试验组合为(time1:50,time2:12,Power2:1.8); B. 所有因子统计上都不显著; C. 从原始数据看,焊接过程很不稳定,在这种条件下,不应该进行试验; D. 试验中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 9. 关于实验误差,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 A. 实验误差是由实验中用到的材料的差异和方法的差异等噪音变量引起的 B. 增加实验的运行次数能够显著的降低实验误差 C. 只能通过改善实验用到的材料来降低实验误差 D. 通过严谨的实验计划能够彻底消除实验误差 10. 某冰箱厂的内胆原材料是一种板材,为了验证现场的一些生产因素会不会导致内胆不 良,需进行 DOE 试验设计,现在存在这样的情况:整个试验过程中会出现材料不一致的情 况,下列哪种技术是提高所设计的实验的精度的最佳方式?( ) A.区组化(blocking) B.混杂化(confounding) C.随机化(randomizing) D.部分化(fractionalizing) 11. 某工程师拟对两因子的问题进行 23 全因子试验设计。他拟合的模型为 y=b0 十 b1x1+b2x2+b1x1x2 后来有人提醒他需要增加几个中心点的试验,以检验模型是否存在曲 性。于是他又补做了三次中心点的试验,然后重新拟合模型。我们可以推断,重新拟合的模 型: ( ) A.参数估计 b0、b1、b2、b12 均不变 B.参数估计 b0 不变,但 b1、b2、b12 均可能有变化 C.参数估计 b0 可能有变化,但 b1、b2、b12 不变 D.以上答案都不对 12. “提升喷塑重量稳定性项目组”在项目改进阶段进行田口实验设计,下面是该团队实验 结果分析图片。请你帮助该团队设定最优参数应该是怎样的?( )
3

CAQ BB/GB 考试备考仿真试题 改善阶段
其中 A:压力(12,15, 18) ; C:高度(1.0, 1.5, 2.0)
信噪比 主效应图
数据均值
压力 36 34 32 30 28 12 36 34 32 30 28 1.0 1.5 2.0 20 22 15 高度 18 4.0 时间
B:时间(4.0, 4.5, 5.0) D:喷射角(20, 22, 24)
信噪比 的均值
4.5 喷射角
5.0
24
信噪: 望目(10*Log10(Ybar**2/s**2))
均值 主效应图
数据均值
压力 350 345 340 时间
均值 的均值
335 330 12 15 高度 18 4.0 4.5 喷射角 5.0
350 345 340 335 330 1.0 1.5 2.0 20 22 24
A. ABCD(15, 4.5, 2.0, 22) B. ABCD(18, 4.5, 1.5,24) C. ABCD(12, 4.0, 2.0, 22) D. ABCD(18,4.0, 1.5, 24) 13. 某项目为了提升密封胶条的粘合力。影响粘合力的因子有 3 个:A(220,240) ,B(7,9) , C(110,130) ;在安排全因子实验(追加中心点 3 个)之后发现,存在弯曲。希望进一步安 排多一些实验拟合曲面方程。项目组设计了试验,如下图所示。请问这是哪一种响应面设计 方法( )
A. B.
CCI CCF
4

CAQ BB/GB 考试备考仿真试题 改善阶段
C. CCC D. Box-Benhnken 14. 在进行响应面设计时,我们有 3 中设计方法。当因子数量为 4 时,CCD 试验点数分别 是:立方体点()个,星点()个,中心点() A. 16, 8, 6 B. 16 ,8, 5 C. 16, 6, 6 D. 16, 6, 5 23. 根据下表,请计算因子 A 与因子 B 的交互效应?
A. 90 B. 20 C. 10 D. 140 15. 在冷凝器厂的六西格玛改善项目中,项目组长希望通过优化焊接参数(X1 燃气量,X2 焊接 时间,X3 焊枪外径)达到提高焊接熔深尺寸的目的,但是另外有助焊剂也可能影响到我们的实 验结果,因为 3 因子 2 水准重复 2 次,至少要做 16 次实验,要用到两包助焊剂.团队讨论不同的 两包助焊剂可能会影响到我们的实验结果,此时团队成员讨论到了如下做法,请您帮忙选择哪 项为最佳解决策略? A. 将助焊剂当做 1 个因子,进行 4 因子 2 水准,共 16 次实验 B. 将两包助焊剂混合在一起,然后使助焊剂随机使用在每次焊接上. C. 将两包助焊剂当做区块因子,进行 3 因子 2 水准重复 2 次,共 16 次实验 D. 不考虑助焊剂的影响,用 3 因子 2 水准重复 2 次,共 16 次的实验 16. PCB 厂家的油墨侧蚀参数优化改善项目中,项目组长找到了影响油墨侧蚀的显著因子,X1: 曝光能量 X2:显影速度,在改善阶段建立 2 因子 2 水准,加 3 个中心点的实验,分析结果如下, 请针对下列选项说明正确的是? 自由度 Seq SS 主效应 2 11604.0 2 因子交互作用 1 5001.3 弯曲 1 1483.3 残差误差 6 123.3 纯误差 6 123.3 合计 10 18211.9
来源 Adj SS 11604.0 5001.3 1483.3 123.3 123.3 Adj MS 5801.99 5001.25 1483.33 20.55 20.55 243.33 72.17 F 282.29 P 0.000 0.000 0.000
A. 通过以上分析可得,主效果显著,2 阶交互作用显著,可直接进行响应优化器优化参数设置. B. 通过以上分析结果无法确定是否所有因子都显著,所以需要看到回归系数的分析才能判
5

CAQ BB/GB 考试备考仿真试题 改善阶段
断 C. 通过以上分析很明显得知弯曲检验 P=0.00<0.05, 模型非线性,需实施非线性实验重新分 析. D. 通过以上分析很可以得知主效应是显著的,可以删除交互作用再次分析 17. 下面关于残差分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残差值是指实际观测值与拟合值之间的差异 B. 分析时必须判断残差数据是否为常态 C. 残差分析是用来确认模型是否合适 D. 实际观测值随时间的推移而存在连续下降说明残差良好. 18. 在 25-2 的部分配置试验中,下列说明不正确的是: A. 试验因子的水平数为 2 水平 B. 因子个数为 5 个 C. 试验次数为 64 次 D. 通过上面的数学式不能看出是否追加了中心点 19. 在某项试验中考察五个二水平因子,有技术人员提出应考察因子 A、B 的交互作用,另 有技术人员提出 B 与 C 因子间存在交互作用, 若将这些意见全部反映出来, 则应使用哪个正 交表?( ) A. L9 34 B. L8 27
12
( )
11
( ) C. L (2 ) D. L (2 )
16 16
20. 下列关于回归设计旋转性描述正确的是:( ) A. 在离设计中心距离相等的点上,其预测值的均值相等 B. 在离设计中心距离相等的点上,其预测值的方差相等 C. 在离任一轴点距离相等的点上,其预测值的均值相等 D. 在离任一轴点距离相等的点上,其预测值的方差相等 6-2 21. 我们设计了一个 2 IV 的部分因子实验,在该实验中会产生一些主效应和交互作用的混 淆。以下哪种说法最好地描述了这种混淆?( ) A. 每一个混淆组合其实都包含了两个项 B. 每一个混淆组合都包含了四个项 C. 每一个主效应和两阶交互作用相混淆 D. 每一个主效应和四阶交互作用相混淆 22. 一个饱和的 DOE 设计意味着 A. 这个设计是最佳的 B. 这个设计有有太多的重复 C. 这个试验用了不合适的区组 D. 没有自由度用来估计交互作用 23. 适当的试验设计意味着 A. 所有试验一次性执行以使成本最小化 B. 按照试验计划进行,以便能获得学习后进行调整 C. 总是利用曲面反应来获取最优设置
6

CAQ BB/GB 考试备考仿真试题 改善阶段
D. 处理多重线性回归 二、多选题 1. 以下关于 DOE 的中心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中心点”处安排试验,可以估计出试验误差即随机误差 B. 在“中心点”处安排试验,只能安排因子为连续型变量的试验, “中心点”为各因子高 水平与低水平的平均值 C. 在“中心点”处安排试验,增加了对于响应变量可能存在的弯曲趋势估计的能力 D. 在“中心点”处安排试验,可判断试验过程中出现的不正常状况 2. 以下关于 DOE 中代码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代码化是将该因子所取的低水平设定的代码值取为 -1,高水平设定的代码值取为+1, 中心水平为 0 B. 代码化后的回归方程中, 自变量及交互作用项的各系数可以直接比较, 系数绝对值大者 之效应比系数绝对值小者之效应更重要、更显著 C. 代码化后的回归方程内各项系数的估计量间是不相关的 D. 在自变量代码化后,回归方程中的常数项就有了具体的物理意义 3. 在因子实验设计分析结果中,以下对于回归效果的度量参数 R-sq 及 R-sq(调整)描述正 确的是( ) A. R-sq 及 R-sq(调整)称为确定系数与调整确定系数 B. R-sq 及 R-sq(调整)称为多元全相关系数与调整的多元全相关系数 C. R-sq 及 R-sq(调整)越大越好 D. R-sq 及 R-sq(调整)越接近越好 4. 在因子实验设计分析结果中,以下对于回归效果的度量参数 PRESS 及 R-sq(预测)描述 正确的是( ) A. PRESS 及 R-sq(预测)是为了鉴别回归方程是否“虚假”或有异常点 B. PRESS 是预测的误差平方和 C. PRESS 通常要比 SSE 要大些。但如果大得不多,则表明数据点中有特殊地位的点不多, 或影响不大,将来用此回归方程作预测结果也比较可信 D. R-Sq(预测) ,通常会比 R-Sq 要小些,但如果小得不多,则表明数据点中有特殊地位 的点不多,或影响不大,将来用此回归方程作预测结果也比较可信 5. 关于响应曲面设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响应曲面设计是在部分因子试验设计或全因子试验设计分析中发现有弯曲现象后再增 补一些试验点分析的设计 B. 序贯试验是指先后使用两个阶段完成试验全部试验的策略 C. 中心复合设计 CCD 必须是序贯试验 D. 响应曲面设计的拟合模型中包含二次项 6. 以下对于各类实验设计说明正确的是( ) A.全因子试验设计可以拟合线性模型 B.响应曲面设计可拟合非线性模型 C.对于化工类产品的配方问题,则使用混料设计 D.稳健设计则是通过对可控因子水平组合的选择来减少噪声变量的带来的影响 7. 在 DOE 的方差分析当中,残差一般由下列哪几部分构成?( ) A. 角点仿行 B. 失拟 C. 中心点重复
7

CAQ BB/GB 考试备考仿真试题 改善阶段
D. 随机化 8. 在某全因子试验,其响应变量为产品的合格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直接可以进行方差分析。 B 响应变量服从正态分析,是可以进行方差分析。 C 直接可以拟合选定模型 D 需将响应变量转化无限实数之后,再拟合选定模型,模型才有意义 19. “降低塑料件不良”项目组在进行第一阶段 5 因子 2 水平的 DOE 之后,进行了 3 因子 2 水平的全因子实验。下图是关于本次实验的结果。请判断下面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
A. 通过方差分析表中可以得出:主效应的 P 值<0.05,说明回归模型有效; B. 由于失拟 P 值>0.05,说明模型存在失拟; C. 模型存在弯曲,需要我们进一步进行 RSM 模型分析; D. 残差分析正常 10. “降低塑料件不良”项目组在进行响应面分析之后,进行最佳参数寻找,下面是团队的 分析结果。请你对团队讨论的结果进行判断,哪些是正确的( )
8

CAQ BB/GB 考试备考仿真试题 改善阶段
A. B. C. D. 11.
进行最优参数寻找,在我们设定的目标情况下,无法确保能 100%达到; 最优的参数组合是模具温度(38)射出压力(89){由于实际要求,需取整} 从分析结果来看,模型存在弯曲 如果按照分析结果,参数取值范围很大,比如射出压力(88,120) 在项目改进阶段我们一般需要进行试验设计,过程中不可避免存在误差,我们可以用数 ,其中 为误差。请问此类误差可分为( )
学模型来表示: A. B. C. D. 12.
由非可控因子导致的试验误差 失拟误差 系统误差 抽样误差 在六西格玛项目改善阶段报告中出现如下内容,您作为黑带, 请问如下解释何者更为准确
A.一个研究两因子与响应线性关系的实验优化结果,最佳设置曝光=700,显影=1.9336 B. 一个研究两因子与响应非线性关系的实验优化结果,最佳设置曝光:700,显影:1.9336 C. 无法看出因子与响应之间是否线性或非线性关系,但可得最佳设置曝光:700,显影:1.9336 D.从响应优化结果来看,目前的理论最佳设置可以使响应 100%满足要求. 13. 在试验设计中,我们常常要将原来对于因子设定的各水平值实行“代码化” (Coding) 。 例如在 2 水平时,把“高” “低”二水平分别记为“+1”及“-1” 。这样做的好处是( )
9

CAQ BB/GB 考试备考仿真试题 改善阶段
A. 比未代码化时提高了计算的精度 B. 代码化后,可以通过直接比较各因子或因子间的交互作用的回归系数之绝对值以确定效 应的大小,即回归系数之绝对值越大者该效应越显著;而未代码化时不能这样判断 C. 代码化后,删除回归方程中某些不显著之项时,其它各项回归系数不变;未代码化时,在 删除某些不显著之项时其它各项回归系数可能有变化 D. 由于代码化后,各因子或因子间的交互作用的回归系数之估计量间相互无关,如果在对 系数进行系数显著性检验时, 某系数 P—value 较大(例如大于 0.2) ,证明它们效应 不显著,可以直接将其删除;而未代码化时,各项回归系数间可能有关,因而即使某系 数系数显著性检验时的 P—value 较大,也不能冒然删除 14. 在因子设计阶段,对 3 个因子 A、B 及 C,进行二水平全因子共 11 次试验后,可以 确认 3 者皆显著,但却发现了显著的弯曲。决定增做些试验点,形成响应曲面设计。一个 团队成员建议在新设计中使用 CCF (中心复合表面设计, Central Composite Face-Centered Design) 。他这样建议的好处是: ( ) A. 原有的 11 次试验结果仍然可以利用 B. 新设计仍保持有旋转性(Rotatability) C. 新设计对每个因子的位置取值只有三个 D. 新设计对每个因子的代码水平仍保持在(-1,1)范围内 15. 下表是 DOE 的输出结果,从结果可知哪些因子是显著的( ) Term Effect Coef SE Coef Constant 0.9199 0.04338 淬火温度 -0.0972 -0.0486 0.04338 淬火时间 -0.3292 -0.1646 0.04338 冷却温度 0.0817 0.0408 0.04338 冷却时间 0.0000 0.0000 0.04338 淬火温度*冷却时间 0.3129 0.1564 0.04338 Ct Pt -0.1025 0.09699 A. B. C. D. 淬火温度是显著的 淬火时间是显著的 冷却温度是显著的 冷却时间与淬火温度的交互作用是显著的 T 21.21 -1.12 -3.80 0.94 0.00 3.61 -1.06 P 0.000 0.283 0.002 0.364 1.000 0.003 0.310
16. 用正交表 L27 (313 ) 安排试验时,将三水平因子A,B分别放在第一列和第二列,那么对A 与B的交互作用来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交互作用的自由度是 2; B. 在三水平正交表上交互作用应占一列; C. 交互作用的自由度是 4; D. 在三水平正交表上交互作用应占两列。 17. 用正交表 L8 ( 2 7 ) 安排试验时, 通过方差分析发现因子A, C及交互作用 A × B 都是显著的, 而B和D是不显著的,那么应该按( )寻找最好的条件。 A. 找出因子A的最好水平; B. 找出因子C的最好水平; C. 找出因子A与B的最好水平搭配; D. 找出因子 D 的最好水平。
10

化工原理吸收习题及答案

吸收一章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用气相浓度△y为推动力的传质速率方程有两种,以传质分系数表达的速率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以传质总系数表达的速率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 A = k y (y-y i) N A = K y (y-y e) 2、吸收速度取决于_______________,因此,要提高气-液两流体相对运动速率,可以_______________来增大吸收速率。 双膜的扩散速率减少气膜、液膜厚度 3、由于吸收过程气相中的溶质分压总_________ 液相中溶质的平衡分压,所以吸收操作线总是在平衡线的_________。增加吸收剂用量,操作线的斜率_________,则操作线向_________平衡线的方向偏移,吸收过程推动力(y-y e)_________。 大于上方增大远离增大 4、用清水吸收空气与A的混合气中的溶质A,物系的相平衡常数m=2,入塔气体浓度y = 0.06,要求出塔气体浓度y2 = 0.006,则最小液气比为_________。 1.80 5、在气体流量,气相进出口组成和液相进口组成不变时,若减少吸收剂用量,则传质推动力将_________,操作线将_________平衡线。 减少靠近 6、某气体用水吸收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其气液平衡线和操作线均为直线,其平衡线的斜率可用_________常数表示,而操作线的斜率可用_________表示。 相平衡液气比 7、对一定操作条件下的填料吸收塔,如将塔料层增高一些,则塔的H OG将_________,N OG将_________ (增加,减少,不变)。 不变增加 8、吸收剂用量增加,操作线斜率_________,吸收推动力_________。(增大,减小,不变) 增大增大 9、计算吸收塔的填料层高度,必须运用如下三个方面的知识关联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衡关系物料衡算传质速率。 10、填料的种类很多,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拉西环鲍尔环矩鞍环阶梯环波纹填料丝网填料 11、填料选择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面积大、空隙大、机械强度高价廉,耐磨并耐温。 12、在选择吸收剂时,首先要考虑的是所选用的吸收剂必须有__________________。 良好的选择性,即对吸收质有较大的溶解度,而对惰性组分不溶解。 13、填料塔的喷淋密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塔截面上单位时间内下流的液体量(体积)。 14、填料塔内提供气液两相接触的场所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填料的表面积及空隙 15、填料应具有较_____的__________,以增大塔内传质面积。 大比表面积 16、吸收塔内填装一定高度的料层,其作用是提供足够的气液两相_________。 传质面积 17、菲克定律是对物质分子扩散现象基本规律的描述。 18、以(Y-Y*)表示总推动力的吸收速率方程式为N A=K Y(Y﹣Y﹡)。 19、、吸收操作是依据混合气体中各组分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而得以分离。 20、某气体用ABC三种不同的吸收剂进行吸收操作,液气比相同,吸收因数的大小关系为A1﹥A2﹥A3,则气体溶解度的大小关系为。

化学教学论试题5及标准答案

《化学教学论》试题5 一、对下列说法的合理性做出判断,在()中填入正确或错误,并在必要时予以文字修正。 1. 21世纪初化学新教材的内容特别体现化学与社会、科学、技术和环境的联系。()1.正确 2. 从科学教育的功能考察,其广域目标是知识、技能和方法。() 错误(2分)修正:其广域目标是知识、技能、过程、态度。 3. 中学化学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有三方面,知识、技能和情感。() 错误(2分)修正:三方面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 化学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表现出的熟练程度和准确性。() 错误(2分)修正:化学学习能力主要是指学生应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研究具体化学问题的行为与表现。(1分 5.化学问题解决就是学习与某一化学命题相关内容的知识。() 错误(2分)修正:化学问题解决可以理解为克服化学问题的起始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的障碍,填补其间的空隙,使问题状态转变为目标状态的过程。 6.化学教学改革中关于课堂教学过程的本质论述正确的是教师起主导作用。 错误(2分)修正:正确的是师生互动。( 二、简答题 1. 某青年教师按照本校著名化学特级教师“苯的结构和性质”的课堂教学过程,模仿他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教学,但实际教学效果并不佳。请你从理论上分析可能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 可能性分析:没有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2分);对教材的地位和内容不熟悉,不会应用教学策略与方法(2分);缺乏教学经验,教师应变能力差(2分);师生互动少,学生主动探究活动少。( 2. 以“电解质”为例具体说明概念图的制作过程。 上图的制作过程,“电解质”这个核心概念是与“溶液”和“电离”逐个两个概念形成了概念图的中心内容。(1分)

七年级生物下学期周清试题二(无答案) 新人教版

天津市武清区杨村五中2011-2012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学期周清 试题二新人教版 一、我会选 1.患佝偻病的儿童主要是由于食物中缺乏() A.含钙的无机盐 B.含磷的无机盐 C.含铁的无机盐 D.含锌的无机盐 2.下列哪种食物中含糖较高?() A.馒头 B.肥肉 C.豆腐 D.鸡蛋 3.阳阳不爱吃蔬菜,最近刷牙经常出现牙龈出血,他体内可能缺少() A.维生素A B.维生素B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4.地方性甲状腺肿是由于食物中缺乏哪一种无机盐造成的?() A.含钙的无机盐 B.含铁的无机盐 C.含碘的无机盐 D.含锌的无机盐 5.在人体内,能作为能源物质储存的是() A.糖类 B.脂肪 C.蛋白质 D.维生素 6.人体各种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 A.糖类 B. 脂肪 C. 蛋白质 D.脂肪和蛋白质 7.淀粉在小肠内被吸收的主要形式是() A.麦芽糖 B.淀粉 C.葡萄糖 D.蔗糖 8.下列物质口服后将失去原有作用的是() A.胰岛素 B.葡萄糖 C.维生素 D.胃蛋白酶 9.消化道内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 ( ) A、肠液 B、胆汁 C、胃液 D、胰液 10.小肠是进行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与之相适应的小肠的结构特点是() A.小肠绒毛的大大增加表面积 B.小肠是消化道最长的一段 C.肠壁分四层 D.有很多消化腺如肝脏、胆囊、肠腺 11.在每日摄入的总能量中,早、中晚餐的能量应当分别占 ( ) A.30%、40%、30% B.30%、30%、40% C.33%、34%、33% D.30%、35%、35% 13.下列不符合营养卫生和饮食卫生要求的习惯是() A.食物多样性,不挑食 B.不暴饮暴食,按时进餐 C.饭后剧烈运动,以助消化 D.讲究食物营养成分的搭配 14.淀粉、脂肪、蛋白质在消化道内开始消化的部位依次是() A.口腔、小肠、胃 B.口腔、胃、小肠 C.胃、小肠、口腔 D.胃、口腔、小肠

实变函数试题库(5)及参考答案

实变函数试题库及参考答案(5) 本科 一、填空题 1.设,A B 为集合,则___(\)A B B A A 2.设n E R ?,如果E 满足0 E E =(其中0 E 表示E 的内部),则E 是 3.设G 为直线上的开集,若开区间(,)a b 满足(,)a b G ?且,a G b G ??,则(,)a b 必为G 的 4.设{|2,}A x x n n ==为自然数,则A 的基数a (其中a 表示自然数集N 的基数) 5.设,A B 为可测集,B A ?且mB <+∞,则__(\)mA mB m A B - 6.设()f x 是可测集E 上的可测函数,则对任意实数,()a b a b <,都有[()]E x a f x b <<是 7.若()E R ?是可数集,则__0mE 8.设 {}()n f x 为可测集E 上的可测函数列,()f x 为E 上的可测函数,如果 .()() ()a e n f x f x x E →∈,则()()n f x f x ?x E ∈(是否成立) 二、选择题 1、设E 是1 R 中的可测集,()x ?是E 上的简单函数,则 ( ) (A )()x ?是E 上的连续函数 (B )()x ?是E 上的单调函数 (C )()x ?在E 上一定不L 可积 (D )()x ?是E 上的可测函数 2.下列集合关系成立的是( ) (A )()()()A B C A B A C = (B )(\)A B A =? (C )(\)B A A =? (D )A B A B ? 3. 若() n E R ?是闭集,则 ( ) (A )0 E E = (B )E E = (C )E E '? (D )E E '=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 1.设{[0,1]}E =中的有理点 ,则( ) (A )E 是可数集 (B )E 是闭集 (C )0mE = (D )E 中的每一点均为E 的内点

生理学试题及答案第六章-消化与吸收

第六章消化与吸收 一、名词解释 1、消化 2、吸收 3、慢波 4、胃肠激素 5、脑-肠肽 6、容受性舒张 7、胃排空 8、分解运动 9、胆盐的肠-肝循环 二、填空题 1、消化有两种主要方式:和。 2、消化道平滑肌的电活动有、和三种形式。其中慢波的起步点是。 3、副交感神经兴奋通常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主要引起,、。 4、胃肠激素的生理作用主要有:、、和。 5、胃肠道共有的运动形式是,小肠所特有的运动形式是;最重要的消化液是;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6、胃的功能之一是容纳和储存食物并向十二指肠输送食糜。与之相关,胃的运动形式主要有、、。 7、胃液的成分除水以外,主要还有、、、和。 8、内因子是由胃的分泌的一种糖蛋白,有促进回肠上皮细胞吸收的作用,缺乏它时将引起。 9、消化期胃液的分泌,按照感受食物刺激的部位可分为、和三个时期。 10、胰液中消化蛋白质的酶有、等,消化淀粉的酶是,消化脂肪的酶是。 11、胆汁的成分包括胆盐、磷脂、胆固醇等,其中与消化活动有关的是,其主要作用是。 12、糖类和氨基酸的吸收是经过,而大分子脂肪酸的吸收是经过。糖类吸收的主要分子形式是,蛋白质吸收的主要形式是,脂肪吸收的主要形式是、、,回肠能主动吸收和。

三、选择题 1、对消化道平滑肌生理特性的叙述,下列哪项错误() A、富有伸展性 B、具有像心脏一样规则的自律性 C、具有紧张性收缩 D、兴奋性低 E、对机械牵张刺激敏感 2、关于消化道平滑肌生理特性的叙说,正确的是:() A、兴奋性比骨骼肌高 B、收缩速度较慢 C、伸张性小 D、对化学刺激不敏感 E、有稳定的自发节律性 3、消化道平滑肌对下列哪种刺激反应不敏感() A、机械牵张 B、电和切割 C、温度变化 D、酸碱等化学物质 E、缺血和平滑肌痉挛 4、消化器官不具备下列哪种功能() A、消化食物 B、内分泌 C、免疫 D、吸收营养 E、维持酸碱平衡 5、消化管共有的运动形式是() A、紧张性收缩 B、容受性舒张 C、蠕动 D、分节运动 E、集团蠕动 6、关于消化道平滑肌基本电节律的叙说,正确的是:() A、胃肠各段的频率相同 B、起步点是纵肌与环肌之间的Cajal细胞 C、依赖于支配神经的存在 D、不受体液因素的影响 E、可促发肌肉收缩 7、胃肠平滑肌动作电位产生的主要离子基础是:() A、K+内流 B、Na+内流 C、Ca2+内流 D、Cl—外流 E、K+外流 8、迷走神经兴奋时将引起() A、胃肠平滑肌活动增强,消化腺分泌减少 B、胃肠平滑肌活动减弱,消化腺分泌增多 C、胃肠平滑肌活动增强,消化腺分泌增多 D、胃肠平滑肌活动减弱,消化腺分泌减少 E、胃肠平滑肌活动变化不明显,消化腺分泌增多 9、副交感神经兴奋可使() A、胃肠运动加强 B、胃排空减慢 C、胆囊舒张 D、消化腺分泌减少 E、括约肌收缩 10、迷走神经兴奋引起胰液分泌的特点是() A、水多,碳酸氢盐少,胰酶含量多 B、水和碳酸氢盐少,胰酶含量多 C、水和碳酸氢盐多,胰酶含量少 D、水和碳酸氢盐多,胰酶含量少 E、水和碳酸氢盐少,胰酶含量少 11、交感神经兴奋可使()

5-普通话试卷标准答案

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试卷答案 编号:I/II-20071205 一、读单音节字词(100个音节,共10分,限时3.5分钟) zòu qīnɡkuǎpínɡjìhénɡpài quán chuīcì揍卿垮评忌恒派全吹次xuétiěhuānɡduǒbèn shuǎnɡzhéɡōuái shā穴铁荒躲笨爽辙钩癌砂líkǎo tánɡsǎhánɡɡēn rónɡshuìér lǚ梨烤糖洒航根融税儿旅bōdéān zuàn wǒfùcǎn xùnɡuǎi ná波德庵攥我妇惨训拐拿ruǎn hōnɡmièzhēn tián yāshǐzhuāwèi qiāo 软烘灭臻田鸭始抓位跷mǐchuān miǎo xiàkōu bǎi juān sìcuōzhànɡ米穿秒下抠摆捐四搓帐kuánɡwènɡdiūqìyǔlènɡnínɡǔpín tān 狂瓮丢泣语愣您谷贫摊qǔjuēchírùn yān xìn sāi mòFénɡdào 取撅迟润焉信腮莫冯稻wēn léi nèn yún jiǔpáo yònɡzúfǎnɡliánɡ瘟镭嫩云灸袍用族访梁bǎzhuōbǎo cènɡmínɡfěi kuài jiǎnɡxiōnɡpǔ靶桌饱蹭明匪快奖胸圃

编号:I/II-20071205 二、读多音节词语(100个音节,共20分,限时2.5分钟) piēkāi qúnzhònɡ jiǒnɡpò tíchéngr rìyì kuīsǔn huáiniàn 撇开 群众 窘迫 提成儿 日益 亏损 怀念 wādì nánnǚ xǐ·huɑn jūnfá xiàoɡuǒ shé·tou bànɡwǎn 洼地 男女 喜欢 军阀 效果 舌头 傍晚 shēnhuà xiànzhóur xiézuò dìnɡ’é suíbiàn fēnpèi niúzǎikù 深化 线轴儿 协作 定额 随便 分配 牛仔裤 miánqiǎnɡ qiónɡrén cuīhuǐ dàɡuàr rénɡrán shuàilǐnɡ mǔ·qīn 勉强 穷人 摧毁 大褂儿 仍然 率领 母亲 ánɡyánɡ zhà·lɑn fósì xuánzhuǎ yuányīn jiàɡé chánɡjǐnɡlù 昂扬 栅栏 佛寺 旋转 原因 价格 长颈鹿 zhuānɡbèi jù·zi cāozònɡ dòulèr shóuɡǎo cáiliào ɡuānchá 装备 句子 操纵 逗乐儿 手稿 材料 观察 qiàhǎo wánɡfǎn miùlùn biāozhì nüèdài bùyuē’értónɡ 恰好 往返 谬论 标志 虐待 不约而同 三、 朗读短文(400个音节,共30分,限时4分钟)作品26号 《落花生》 我w ǒ 们men 家ji ā 的de 后h òu 园yu án 有y ǒu 半b àn 亩m ǔ 空k òn ɡ 地d ì ,母m ǔ 亲q īn 说shu ō :“让r àn ɡ 它t ā 荒hu ɑn ɡ 着zhe 怪ɡu ài 可k ě 惜x ī 的de ,你n ǐ 们men 那n à 么me 爱ài 吃ch ī 花hu ā 生sh ēn ɡ ,就ji ù 开k āi 辟p ì 出ch ū 来l ái 种zh ǒn ɡ 花hu ā 生sh ēn ɡ 吧b ɑ 。”我w ǒ 们men 姐ji ě 弟d ì 几j ǐ 个ɡè 都d ōu 很h ěn 高ɡāo 兴x ìn ɡ ,买m ǎi 种zh ǒn ɡ ,翻f ān 地de ,播b ō 种zh ǒng , 浇ji āo 水shu ǐ ,没m éi 过ɡu ò 几j ǐ 个ɡè 月yu è ,居j ū 然r án 收sh ōu 获hu ò 了le 。 母m ǔ 亲q īn 说shu ō :“今j īn 晚w ǎn 我w ǒ 们men 过ɡu ò 一y ī 个ɡè 收sh ōu 获hu ò 节ji é ,请q ǐn ɡ 你n ǐ 们men 父f ù 亲q īn 也y ě 来l ái 尝ch án ɡ 尝ch án ɡ我w ǒ 们men 的de 新x īn 花hu ā 生sh ēn ɡ ,好h ǎo 不b ù 好h ǎo ?”我w ǒ 们men 都d ōu 说shu ō 好h ǎo 。母m ǔ

生物第六周测试题

生物周周清(第六周) 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20 题,总计40 分) 1.地球是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关注生物的栖息地、关注生物圈就是关注人类自己的生存。下列有关生物圈、栖息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不同的栖息地,生活着相同的生物群体 B. 栖息地破坏或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C.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上层 D. 土壤类型、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决定了各种栖息地有不同的特征 2.2017年8月8日,四川省北部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截至2017年8月13日20时,地震造成25人死亡,525人受伤,6人失联,176492人(含旅客)受灾,73671间房屋不同程度受损(其中倒塌76间)。这个数据的获得所采用的方法是 A. 测量法 B. 实验法 C. 调查法 D. 观察法 3.观察和实验是科学探究最基本的方法,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用显微镜观察英文字母“b”时,视野里看到的物像是“d” B. 进行探究实验时,实验的结果有时与提出的假设并不一致 C. 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是探究成功的前提 D. 在生物实验中进行测量,若因时间等因素限制,可以只测量1次,就能获得可靠的数据 4.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和分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动植物细胞的细胞质平均分成两份的方式不同 B. 动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都有遗传物质的复制和均分 C. 由于细胞内遗传物质的不同,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 D. 生物体逐渐长大主要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生长 5.要将如图所示显微镜下的视野从“甲”变为“乙”,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①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②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③向左下方移动装片④转动细准焦螺旋⑤转动粗准焦螺旋 A. ②①⑤ B. ③①⑤ C. ②①④ D. ③①④

《电路》试题五及参考答案

《电路》试题五及参考答案 试题: 得分阅卷人复核人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电路一般由、和三部分组成。 2、通常,把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定义为。 3、电场力驱使单位正电荷从a点移至b点所做的功定义为这两点间的。 4、若P<0(负值),说明该元件功率,该元件为。 5、平面图的回路内再无任何交叉支路的闭合回路称为。 6、应用叠加定理分析电路,各个独立电源单独作用时,而其他独立电源为零,即其他电压源视 为,而电流源视为。 7、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是指、和。 8、自感系数的单位是,电容量的单位是。 9、两个同频率正弦信号的初相称为同相,初相位之差为称为反相。 10、三相负载的连接方式有形和形两种,但无论是何种连接方式,三相 有功功率计算公式都是。 得分阅卷人复核人 二、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20分) 1、当电路中电流的参考方向与电流的实际方向相反时,该电流()。 A、一定为正值 B、一定为负值 C、可正可负 D、不能确定正负2、已知空间有a、b两点,电压U ab=10V,a点电位为V a=4V,则b点电位V b为()。 A、6V B、0V C、-6V D、14V 3、当10只8Ω的电阻并联在一起时,其等效电阻是()。 A、80Ω B、18Ω C、1.25Ω D、0.8Ω 4、已知接成Y形的三个电阻都是30Ω,则等效Δ形的三个电阻阻值为()。 A、全是90Ω B、全是10Ω C、两个90Ω一个30Ω D、两个30Ω一个90Ω 5、在线性电路中,叠加原理不适用于()的计算。 A、电压 B、电流 C、电动势 D、功率 6、已知下列左图中的U S1 = 4 V,U S2 = 2 V。用右图所示的理想电压源代替左图所示的电路,该等 效电压源的参数U S为( )。 A、4 V B、 2 V C、2 V D、6V 图 1图 2 U S1U S U S2 B A A B + ++ 7、已知正弦交流电流i=100πcos(100πt+φ)A,则电流的有效值为()A。 A、70.7 B、100 C、70.7π D、100π 8、在R、L、C串联正弦电路中,若电阻上电压为9V,电感上电压为30V,电容上电压为18V, 则电路的总电压U为( )。 A、57V B、15V C、21V D、3V 9、已知某单相正弦交流电路U=200V,I=10A,有功功率P=1000W,则电路中无功功率为()。 A、866Var B、1000Var C、1732Var D、2000Var 10、三相电路中线电压为250V,线电流为400A,则三相电源的视在功率是( )。 A、100KV A B、519KV A C、30KV A D、173KV A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习题集及答案42554

五、紫外可见分子吸收光谱法(277题) 一、选择题 ( 共85题) 1.2分(1010) 在紫外-可见光度分析中极性溶剂会使被测物吸收峰( ) (1)消失(2) 精细结构更明显 (3)位移 (4)分裂 2。 2 分(1019) 用比色法测定邻菲罗啉-亚铁配合物时,配合物的吸收曲线如图1所示,今有a、b、 c、d、e滤光片可供选用,它们的透光曲线如图2所示,你认为应选的滤光片为 ( ) 3。 2 分 (1020) 欲测某有色物的吸收光谱,下列方法中可以采用的是( ) (1) 比色法 (2) 示差分光光度法 (3) 光度滴定法 (4)分光光度法 4。2分 (1021) 按一般光度法用空白溶液作参比溶液,测得某试液的透射比为10%,如果更改参 比溶液,用一般分光光度法测得透射比为 20%的标准溶液作参比溶液,则试液的透 光率应等于( ) (1)8% (2) 40% (3) 50% (4)80% 5. 1 分(1027) 邻二氮菲亚铁配合物,其最大吸收为 510 nm,如用光电比色计测定应选用哪一种 滤光片?( ) (1)红色(2) 黄色 (3)绿色 (4) 蓝色 6. 2 分(1074) 下列化合物中,同时有n→π*,π→π*,σ→σ*跃迁的化合物是( ) (1) 一氯甲烷 (2) 丙酮(3) 1,3-丁二烯(4) 甲醇 7. 2 分(1081) 双波长分光光度计的输出信号是 ( ) (1) 试样吸收与参比吸收之差 (2) 试样在λ1和λ2处吸收之差 (3) 试样在λ1和λ2处吸收之和 (4)试样在λ1的吸收与参比在λ2的吸收之差 8. 2分 (1082) 在吸收光谱曲线中,吸光度的最大值是偶数阶导数光谱曲线的( ) (1) 极大值 (2) 极小值 (3) 零(4) 极大或极小值 9。 2 分 (1101) 双光束分光光度计与单光束分光光度计相比,其突出优点是 ( ) (1) 可以扩大波长的应用范围 (2) 可以采用快速响应的检测系统

教育学第五章试题及标准答案

教育学第五章试题及答案

————————————————————————————————作者:————————————————————————————————日期: 2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 A.潜在性 B.现实性 C.特殊性 D.可塑性 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 A.《学记》 B.《师说》 C.《论语》 D.《春秋》 3.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 A.动力 B.动机 C.条件 D.基础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颁布于()。 A.1978年 B.1985年 C.1993年 D.1995年 8.当代教师素质能力的集中体现是()。 A.教师的个人修养 B.教师的专业素养 C.教师的品质 D.师生关系 9.教师的教育素养基本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二是教育技巧。 A.教育理论 B.教育手段 C.教育思想 D.思想品质 10.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 A.学科专业素养 B.教育专业素养 C.品德专业素养 D.职业道德素养 11.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是,必须具有()。 A.管理能力B.控制能力 C.教育能力 D.研究能力 12.“为人师表”是说教师必须具备()。 A.专业意识 B.专业态度 C.专业技能 D.专业品质 13.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 A.条件 B.任务 C.途径 D.结果 17.提出“教师一方面要贡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绵一样,从人民中生活中和科学中吸取一切优良的东西后再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的教育家是()。 A.列宁 B.加里宁 C.苏霍姆林斯基 D.陶行知 18.教师最基本的权利是()。 A.管理学生权 B.科研学术活动权 C.民主管理权 D.教育教学权 19.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表明,教师任职期间应接受()。 A.高等教育 B.在职培训 C.继续教育 D.终身教育 20.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 A.权利 B.威严 C.权威 D.人格力量 21.“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特点。 A.示范性 B.复杂性 C.创造性 D.劳动方式个体性 22.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A.热爱教育事业 B.热爱学生 C.教书育人 D.创新开拓 23.教师专业化的尝试始于()。 A.教师职业的出现 B.师资培训机构的建立 C.教育立法的规定 D.国民教育制度的确立 27.教师的最基本条件是()。 A.承担教育教学职责 B.以教书育人为使命 C.专门从事某一学科的教学 D.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 28.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的决定颁布始于()。 A.1985年 B.1989年 C.1993年 D.1995年

七年级生物上册 周清测试题十四(考查范围:第二单元 第四章 生物的分类)(新版)济南版

周清测试题十四 (第二单元第四章) 本测试时间为45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科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将生物分成若干个界,每个界又被分为六个更小的等级:门.纲.目.科.属.种。其中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 A.界 B.门 C.属 D.种 2.下列哪项是被子植物分类的重要依据() A.根.茎.叶 B.花.叶 C.茎.叶 D.花.果实.种子 3.苹果树和松树分别属于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把它们分类的依据是: A.有无种子 B.有无茎叶 C.种子有无果皮包被 D.子叶的数目 4.猫和虎的共同分类单位是"猫属",猫和狗的共同分类单位是"食肉目",据此可以确定() A.猫和虎和共同特征较多 B.猫和狗的共同特征较多 C.虎和狗的共同特征较多 D.A.B.C都不正确 5.小麦和水稻同属于种子植物门同一科的植物,其主要原因是它们的()器官表现出相同特征。 A.根.茎 B.叶.花 C.花.果实.种子 D.根.叶 6.下列分类单位由小到大排列的是() A. 种.科.属.目.纲.门.界 B. 种.属.目.科.纲.门.界 C. 种.属.科.目.纲.门.界 D. 属.种.科.目.纲.门.界 7.植物有四大类群,如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苔藓植物→藻类植物→裸子植物→蕨类植物→被子植物 B.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裸子植物→蕨类植物→被子植物 C.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D.藻类植物→蕨类植物→苔藓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8.在分类学上,小麦和玉米是同科不同属,小麦与大豆是同门不同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国贸实务试题5 (附参考答案)

《国际贸易实务》期末考试试卷. 学号:姓名:成绩: 班级:课序号:任课教师: 一、是非判断题(是者打√,非者打×,每小题1分,共20分)得分_____ 1.Incoterms?2010只涉及货物风险转移及有关费用负担问题,但不涉及货物所有权转移问题。(√)2.使用贸易术语的变形时,不仅涉及费用负担的变化,而且还涉及货物风险转移界限的改变。(×)3.在以FOB条件成交的交易中,买方往往要求卖方代办运输事宜,此时,卖方最好予以接受以便控 制提单,但卖方仅提供服务,其风险和费用仍然由买方承担。(√) 4.在出口业务中,保险单的出单日期一般不能晚于提单的日期。(√) 5.在班轮运输中,承托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豁免以提单的条款为依据。(√) 6.海运单“收货人”栏内只能记载特定的收货人,不能记载“凭指示”(to order),因此收货人提货时无须提示海运单,承运人仅凭收货人提示的身份证明交付货物。(√) 7.由于航空运单不是物权凭证,收货人无须凭其提货,因而卖方通常无法控制收货人的付款。(√)8.国际铁路货物联运单是发送国铁路和发货人之间缔结的运输合同,运单正本加盖日戳后是卖方办理银行结算货款的凭证之一。(×) 9.中国的“水渍险”不仅承保“平安险”所承保的全部责任,而且还承保被保险货物在运输途中,由于自然灾害所造成的部分损失。(√) 10.若被保险货物因的其特性、市价跌落或运输延迟所造成的损失或费用,保险公司也予以赔偿。(×)11.“卖方利益险”是中国保险公司供中国出口企业在采用托收等方式并按CIF条件成交出口时,为保障买方利益而设立的一种独立险别。(×) 12.在办理保险单转让时,无论标的是否发生损失,只要被保险人对标的具有可保利益,保险单 仍可有效转让。(√) 13.在进行外汇增值率计算时,进口原料不论使用何种贸易术语,一律折合为FOB价格计算。(√)14.若进口商接受了以“硬币”作为支付货币,他应要求适当降低进口的价格,以补偿其损失。(√)15.汇票的出票行为使出票人成为票据的义务人,其义务是担保其所签发的汇票能够得到付款或承兑。 若持票人未能获得支付或遭到拒绝承兑,则出票人有义务负责偿还持票人。(√) 16.日内瓦《公约》及各国票据法均规定,在汇票权利转让中,汇票的持票人必须通过连续的背书证明其对汇票的权利。若背书不连续,持票人不得主张汇票权利。(√) 17.信用证的不可撤性并不表示信用证不能撤销或修改,只要其当事人同意,信用证可以撤销或修改。 (√) 18.若使用SWIFT开立信用证,MT700设有即期付款栏目:41a Availabl e With…By… ,承付方式的表示方法为:BY DEP PAYMENT。(×) 19.依《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规定,做出了接受的某种行为,如卖方发货、买方付款或开立信用证等,这些行为也可表示受盘人接受了发盘。(√) 20.在国际贸易中,若一方根本违约(或重大违约),另一方有权解除合同,但不能要求损害赔偿。 (×) 1

化工原理吸收部分模拟试题及答案

化工原理吸收部分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 1气体吸收计算中,表示设备(填料)效能高低的一个量是 传质单元高度 ,而表示传质任务难易程度的一个量是 传质单元数 。 2 在传质理论中有代表性的三个模型分别为 双膜理论 、 溶质渗透理论 、表面更新理论。 3如果板式塔设计不合理或操作不当,可能产生 严重漏液 、 严重泡沫夹带及 液泛 等不正常现象,使塔无法工作。 4在吸收塔某处,气相主体浓度y=0.025,液相主体浓度x=0.01,气相传质分系数k y =2kmol/m 2·h , 气相传质总K y =1.5kmol/m 2 ·h ,则该处气液界面上气相浓度y i 应为??0.01???。平衡关系y=0.5x 。 5逆流操作的吸收塔,当吸收因素A<1且填料为无穷高时,气液两相将在 塔低 达到平衡。 6单向扩散中飘流因子 A>1 。漂流因数可表示为 BM P P ,它反映 由于总体流 动使传质速率比单纯分子扩散增加的比率。 7在填料塔中用清水吸收混合气中HCl ,当水量减少时气相总传质单元数N OG 增加 。 8一般来说,两组份的等分子反相扩散体现在 精流 单元操作中,而A 组份通过B 组份的单相扩散体现在 吸收 操作中。 9 板式塔的类型有 泡罩塔 、 浮阀塔 、 筛板塔 (说出三种);板式塔从总体上看汽液两相呈 逆流 接触,在板上汽液两相呈 错流 接触。 10分子扩散中菲克定律的表达式为?????dz dC D J A AB A -= ,气相中的分子扩散系数D 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增大、减小),随压力增加而???减小???(增大、减小)。 12易溶气体溶液上方的分压 小 ,难溶气体溶液上方的分压 大 ,只要组份在气相中的分压 大于 液相中该组分的平衡分压,吸收就会继续进行。 13压力 减小 ,温度 升高 ,将有利于解吸的进行 ;吸收因素A= L/mV ,当 A>1 时,对逆流操作的吸收塔,若填料层为无穷高时,气液两相将在塔 顶 达到平衡。 14某低浓度气体吸收过程, 已知相平衡常数m=1 ,气膜和液膜体积吸收系数分别为k ya =2×10-4kmol/m 3.s, k xa =0.4 kmol/m 3.s, 则该吸收过程及气膜阻力占总阻力的百分数分别为 气膜控制,约100% ;该气体为 易 溶气体。 二、选择 1 根据双膜理论,当被吸收组分在液相中溶解度很小时,以液相浓度表示的总传质系数 B 。 A 大于液相传质分系数 B 近似等于液相传质分系数 C 小于气相传质分系数 D 近似等于气相传质分系数 2 单向扩散中飘流因子 A 。 A >1 B <1 C =1 D 不一定 3 在吸收塔某处,气相主体浓度y=0.025,液相主体浓度x=0.01,气相传质分系数k y =2kmol/m 2·h ,气相传质总K y =1.5kmol/m 2·h ,则该处气液界面上气相浓度y i 应为???B ???。平衡关系y=0.5x 。 A 0.02 B 0.01 C 0.015 D 0.005 4 已知SO 2水溶液在三种温度t 1、t 2、t 3下的亨利系数分别为E 1=0.0035atm 、E 2=0.011atm 、E 3=0.00625atm ,则??A ??

七年级生物上学期周清试题九(无答案) 新人教版

天津市武清区杨村五中2011-2012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学期周清试题 九新人教版 一、我会选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 B.未萌发的种子不进行呼吸作用 C.呼吸作用中吸收氧 D.呼吸作用中释放二氧化碳 2.能进行呼吸作用的是植物体的下列哪些结构 ( ) A. 根、茎、叶 B.茎和叶的绿色部分 C.花、果实、种子 D.植物体所有活细胞 3.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时间是 ( ) A.只在白天 B.只在夜晚 C.白天和夜晚 D.白天或夜晚 4.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过程中都有 ( ) A.氧气的释放 B.二氧化碳的释放 C.物质的转变和能量的转变 D.能量的释放 5.呼吸作用的实质是 ( ) A.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 B.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 C 分解有机物,贮存能量 D.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6.植物呼吸作用最重要的意义是 ( ) A.分解了有机物 B.为植物体各项生命活动提供了动力 C.产生了二氧化碳 D.促进了植物体的生长。 7.在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种起重要作用的是 ( ) A. 绿色植物 B. 鱼类 C. 人类 D. 病毒 8.养金鱼的水缸里放些金鱼藻,主要目的是 ( ) A.清洁缸里的水 B.作为饵料 C.增加空气 D.增加水中的含氧量 9.下列各项中,既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又是呼吸作用的产物的是 ( ) A. 有机物和氧气 B.二氧化碳和水 C.有机物和水 D.二氧化碳和氧气 10.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生物实验中,用黑纸将天竺葵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的作用是 ( ) A.减少能量消耗 B.减少实验材料消耗 C.衬托颜色效果 D.作为叶片光照部分的对照 11. 我国的植树节是 ( ) A.3月12日 B.3月15日 C.5月1日 D.6月1日 12. 草场的不合理利用,一般表现在 ( ) A.破坏草原植被 B.不合理的开垦 C.过度放牧 D. 以上都是

《大学英语(B)》模拟试题5及参考答案

《大学英语(B)》模拟试题5及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交际用语(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此部分共有10个未完成的对话,针对每个对话中未完成的部分有4个选项,请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用铅笔将答案题卡上的相应字母涂黑。示例[A] [B] [C] [D] 1. —How was your trip to London, Jane? —___A____ A. Oh, wonderful indeed. B. I went there alone. C. The guide showed me the way. D. By plane and by bus. 2. —Hey, Tom, what’s up? —___B____ A. Y es, definitely! B. Oh, not much. C. What is happening in you life? D. Y ou are lucky. 3. —Do you mind my smoking here? —__B____ A. No, thanks. B. Y es, I do. C. Y es, I’d rather not. D. Good idea. 4. —David injured his leg playing football yesterday. —Really? ___C___ A. Who did that? B. What’s wrong with him? C. How did that happen? D. Why was he so careless? 5. —This box is too heavy for me to carry upstairs. —___B____ A. Y ou may ask for help. B. Let me give you a hand. C. Please do me a favor. D. I’d come to help 6. —How are you feeling? —Much better. __A_____ A. Thanks for coming to see me. B. Y ou look great. C. Y ou are so kind. D. Don’t mention it. 7. —Oh, Betty, we will be having a buffet party next Saturday, and we’d like you to join us. —___A____, Susan. What’s the occasion? What time do you want me to come? A. I’d love to B. No way C. By no means D. I’m afraid not 8. —Tomorrow is my birthday. —__C_____ A. Oh, I have no idea. B. I’m glad you like it. C. Many happy returns of the day! D. Y ou must be very happy. 9. —Could you be so kind as to turn down that rock “n” roll? I’m preparing for tomorrow’s exam. —__C_____ A. 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 B. What are you doing? C. Sure. Sorry to disturb you. D. No, I don’t think so. 10. —Are you getting a new flat this year?

化工原理吸收部分模拟试题及答案

化工原理吸收部分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 1气体吸收计算中,表示设备(填料)效能高低的一个量是 传质单元高度 ,而表示传质任务难易程度的一个量是 传质单元数 。 2 在传质理论中有代表性的三个模型分别为 双膜理论 、 溶质渗透理论 、表面更新理论。 3如果板式塔设计不合理或操作不当,可能产生 严重漏液 、 严重泡沫夹带及 液泛 等不正常现象,使塔无法工作。 4在吸收塔某处,气相主体浓度y=0.025,液相主体浓度x=0.01,气相传质分系数k y =2kmol/m 2·h ,气相传质总K y =1.5kmol/m 2·h ,则该处气液界面上气相浓度y i 应为??0.01???。平衡关系y=0.5x 。 5逆流操作的吸收塔,当吸收因素A<1且填料为无穷高时,气液两相将在 塔低 达到平衡。 6单向扩散中飘流因子 A>1 。漂流因数可表示为 BM P P ,它反映 由于总体流动使传质速率比单纯分子扩散增加的比率。 7在填料塔中用清水吸收混合气中HCl ,当水量减少时气相总传质单元数N OG 增加 。 8一般来说,两组份的等分子反相扩散体现在 精流 单元操作中,而A 组份通过B 组份的单相扩散体现在 吸收 操作中。 9 板式塔的类型有 泡罩塔 、 浮阀塔 、 筛板塔 (说出三种);板式塔从总体上看汽液两相呈 逆流 接触,在板上汽液两相呈 错流 接触。

10分子扩散中菲克定律的表达式为?????dz dC D J A AB A -= ,气相中的分子扩散系数D 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增大、减小),随压力增加而???减小???(增大、减小)。 12易溶气体溶液上方的分压 小 ,难溶气体溶液上方的分压 大 ,只要组份在气相中的分压 大于 液相中该组分的平衡分压,吸收就会继续进行。 13压力 减小 ,温度 升高 ,将有利于解吸的进行 ;吸收因素A= L/mV ,当 A>1 时,对逆流操作的吸收塔,若填料层为无穷高时,气液两相将在塔 顶 达到平衡。 14某低浓度气体吸收过程, 已知相平衡常数m=1 ,气膜和液膜体积吸收系数分别为k ya =2×10-4kmol/m 3.s, k xa =0.4 kmol/m 3.s, 则该吸收过程及气膜阻力占总阻力的百分数分别为 气膜控制,约100% ;该气体为 易 溶气体。 二、选择 1 根据双膜理论,当被吸收组分在液相中溶解度很小时,以液相浓度表示的总传质系数 B 。 A 大于液相传质分系数 B 近似等于液相传质分系数 C 小于气相传质分系数 D 近似等于气相传质分系数 2 单向扩散中飘流因子 A 。 A >1 B <1 C =1 D 不一定 3 在吸收塔某处,气相主体浓度y=0.025,液相主体浓度x=0.01,气相传质分系数k y =2kmol/m 2·h ,气相传质总K y =1.5kmol/m 2·h ,则该处气液界面上气相浓度y i 应为???B ???。平衡关系y=0.5x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