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地理 专题15 海洋复习教案

高一地理 专题15 海洋复习教案

高一地理 专题15 海洋复习教案
高一地理 专题15 海洋复习教案

专题15 海洋

【教学目标】

识记:洋流按成因分为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与北海道渔场形成有关的洋流;对西欧海洋性气候有明显影响的洋流----北大西洋暖流;对沿岸荒漠环境有影响的洋流;世界四大渔场的名称和分布;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世界海洋油气资源的分布:波斯湾,墨西哥湾,几内亚湾,北海。

理解:风海流的成因;世界洋流模式与气压带、风带的关系;世界四大渔场的形成原因;领海、公海和专属经济区的含义。

简单应用:判断表层海水等温线图上的暖流、寒流及其流向;根据资料说明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及意义。

综合应用: 阐明北印度洋洋流的成因;联系大气环境、洋流和地形等知识,分析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广泛的原因;分析洋流对全球水热平衡、沿岸生物分布、航运的影响。

【教学重点】洋流分布规律及成因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

【教学难点】洋流成因分析;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

【基本知识梳理】

【教学思路及学生活动设计】

【课堂检测】(默写)

教学过程

一、洋流:

1.概念:海洋表层的海水沿着一定方向有规律地大规模流动,称洋流,也叫海流。2.洋流的分类:

按海水温度分:A、暖流:海水温度高于他所流经海区附近的水温。一般从低位到高纬。

B、寒流:海水温度低于他所流经海区附近的水温。一般从高纬到低纬。

按成因分: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

3.洋流的分布规律:

读世界洋流分布图(多媒体课件或课本)回答下列问题:

A、南太平洋、南印度洋和南大西洋中洋流呈什么时针方向运动?大洋东、西岸

各是什么性质的洋流?请在图中画出洋流流动方向及寒、暖流。

B、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副热带海区的洋流呈什么时针方向流动?大洋东、西岸

各是什么性质的洋流?请在图中画出洋流流动方向及寒、暖流。

C、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副极地海区的洋流呈什么方向流动?大洋东、西岸各是

什么性质的洋流?请在图中画出洋流流动方向及寒、暖流。

D、南半球西风漂流流动有什么特点?

F、北印度洋夏季洋流呈什么方向流动?冬季呈什么方向流动?想一想:为什么?

4、季风环流:在北印度洋洋流比较特别,受季风影响,在冬夏季风作用下形成季风漂流。

夏季,北印度洋受西南季风影响,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形成西南季风漂流。

冬季,北印度洋受东北信风影响,洋流呈反时针方向流动,形成东北季风漂流。

总结:副热带海区:北顺南逆,东寒西暖

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逆向环流,东暖西寒

南极大陆外围:自西向东,环球一周

北印度洋海区:冬逆夏顺,随季节不同

5.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A影响高低纬度间热量的交换和输送

B.对海洋生物分布的影响

四大渔场:亚洲的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

欧洲的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和一股来自北冰洋的冷水)

北美洲的纽芬兰渔场(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哥湾暖流)

南美洲的秘鲁渔场(与涌升流有关,海水上泛能将海底营养盐类物质带到海面。)C.对海洋污染的影响(除以上影响外洋流对海洋污染也有影响)洋流把近海的污染物带到其他海域,一方面加快了净化速度,另一方面可能使污染范围扩大。

D.对航海事业的影响

顺流节省时间,燃料,逆流费时间,燃料。例子:哥伦布第一次横渡大西洋逆北大西洋暖流用了37天。第二次横渡大西洋顺加那利海流和北赤道暖流用20天。[布置作业] 练习册基础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思路及学生活动设计】

【课堂检测】

读《洋流与地理环境关系图》回答:

1、图中热带沙漠气候沿岸都是什么性质洋流流经?热带雨林气候沿岸都是什

么性质洋流流经?说明寒、暖流对气候产生了什么影响?

2、图中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在亚欧大陆东西岸分布纬度是否相同?哪一岸纬度

较低?为什么?

3、世界有四大渔场,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和北海渔场分布与洋流有什么关

系?为什么?秘鲁渔场形成与洋流有什么关系?

4、有一艘无动力船从上海出发欲到达南极科考站――长城站。请问如何走最合

理。

教学过程

二、厄尔尼诺和拉尼娜:

洋流形成与行星风系有关,正常年份,行星风系稳定,洋流稳定少变。有些年份东南信风势力减弱或增强的年份就会出现厄尔尼诺现象或拉尼娜现象。你能想象秘鲁附近的洋流发生变化,会引发太平洋北岸,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地发生干旱吗?读《南太平洋洋流分布图》,分析回答:

1、当东南信风势力减弱时,南太平洋海水流动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秘鲁附近海

区水温发生什么变化?

2、秘鲁附近海区水温升高,太平洋西岸水温没有变化,那么太平洋东、西两岸

会产生什么样大气环流?

3、上述大气环流对太平洋东西岸天气产生什么影响?

秘鲁寒流通常沿秘鲁海岸向北流动,但是近半个世纪以来,科学家们发现,每隔几年温暖的海水从赤道向南流动,引起秘鲁沿海的水温升高,由于这种现象发生在圣诞节前后,因此这一暖洋流被称为厄尔尼诺“圣婴”。

Q:厄尔尼诺发生时常伴有哪些自然灾害?

Q:厄尔尼诺多我国会造成什么影响?

厄尔尼诺不仅秘鲁沿岸带来灾害,还导致全球气候异常,1982~1983年厄尔尼诺发生,厄瓜多尔连降暴雨,发生罕见的大水灾,栖息于圣诞岛上的数以百万计的海鸟,

在圣诞节前全部消失,而澳大利亚则出现持久干旱,东部4年未下雨,同时引发森轮火灾。

反之,当东南信风势力增强时,就会出现相反的结果,这是拉尼娜现象。

拉尼娜(LA-NINA)意为圣女,某些年份,当东南信风增强,南赤道暖流和强度变大,南太平洋沿岸的涌升补偿流增强,使表层海水水温下降,造成表层海水水温比正常年份低,这种现象就叫做拉尼娜,又称为反厄尔尼诺现象。

拉尼娜使降水比常年更多,台风次数增加,极易发生洪涝灾害。

【例题解析】读世界洋流分布图后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各字母表示的洋流名称:

A、 B、 C、 D、

(2)洋流A、B、C、D中,流向随季节变化的是,属于寒流的是。

(3)图中①是渔场,其形成与

有关;②是渔场,其成因与有关。

【布置作业】练习册基础练习卷

第三课时

【教学思路及学生活动设计】

【课堂检测】

1、描述厄尔尼诺现象形成原因

2、描述拉尼娜现象形成原因

教学过程

讲解练习

三、海洋石油资源的开发

导入新课

问题思考:

读《海底剖面图》分析思考:

1、观察大陆架与大陆坡有什么区别?

2、比较领海与专属经济区有区别。

3、观察中日东海海底地形图,中日东海最大距离只有350海里,如何划分中日

东海专属经济区?

4、前几年日本在中国专属经济区内击沉一艘不明船只,是否侵犯了中国主权?

日本不经中国同意要想打捞这艘船只是否侵犯中国主权?

总结:海洋具有丰富的资源,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海洋资源的开发关系到各国的权益,因此有必要立法规范各国海洋权益和海洋资源开发权。

【疑难解析】

读图并完成下列要求:

(1)在世界石油污染水域图上,用箭头“→”画出以下两条海上石油运输线:

①普通油轮从波斯湾石油的主要供应地区驶往日本本州。

②巨型油轮(>25万吨)从波斯湾驶往丹麦沿海。

(2)在左下角波斯湾图上,注出阿巴丹和哈尔克岛。阿巴丹用“A”表示,哈巴尔岛用“H”表示。

(3)某年1月,一艘油轮经印度半岛南端附近海域时发生石油泄露事故,在洋流作用下,水面上的油膜向方向漂流。洋流对石油污染所起的作用是。

(4)在泄油区,鱼类大量死亡,其原因是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波斯湾沿岸石油的输出路线、印度洋的季风型洋流及海洋石油污染等知识,波斯湾沿岸石油输往日本的路线是:波斯湾→阿拉伯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太平洋→日本;25万吨以上的巨型油轮不能通过苏伊士运河,只能绕非洲南端的好望角驶往丹麦。1月份,印度洋海区受南亚季风影响,盛行东北季风,洋流自东向西呈逆时针流动。洋流能加快出事海域海水的净化速度,但扩大了污染范围。海洋石油污染的危害是:油膜覆盖海面,海水中缺氧,使鱼类窒息;海水严重污染,使鱼类中毒。

【答案】(1)见图(第一条必须经过马六甲海峡,第二条必须绕过好望角)(2)略

(3)西加快出事海域的海水净化速度,但扩大污染范围(4)因油膜覆盖,海水中缺氧,使鱼类窒息,海水严重污染,使鱼类中毒

【布置作业】 P 37—40 基础练习卷

人教版普通高中地理必修2优秀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 1.1 人口地数量变化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数量变化在时间和空间上地差异. 2、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及其转变.理解二战以后世界人口迅速增长地原因 3、掌握人口增长模式地判断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分析讨论,让学生归纳不同时期人口增长地特征和不同地区人口增长地差异, 理解相应国家不同地人口政策. 2、讲解人口增长模式含义,借助图表案例等分析讨论,让学生归纳三种人口增长模式地 特征及差异,引导学生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地形成转变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地人口观 二、教学重点 1、理解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地差异及其成因. 2、理解三种人口增长模式地特点和转变地原因. 三、教学难点人口增长模式地转变.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通过世界60亿人口日和中国13亿人口日图片导入第一个标题——人口地自然增长. 板书:一、人口地自然增长 (教师展示材料一,让学生明确自然增长数与自然增长率地关系;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地关系.) 材料一:人口出生率=出生人口/总人口 人口死亡率=死亡人口/总人口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口数之比,通常以年为单位计算.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教师讲解:当人口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当人口死亡率大于出生率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因此,一个地区人口地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地. 过渡:下面我们从时间角度分析世界人口数量变化地趋势是怎样地呢?为什么会这样呢?板书:1、人口自然增长地时间变化 (引导学生读课本图1.2和图1.3,让学生分析) 教师首先让学生说出阅读地理曲线统计图地一般步骤和方法,然后总结归纳: 1、读图名. 2、读各个坐标分别表示什么变量(两图横坐标均表示时间,纵坐标均为相应时期人口数). 3、判读图形变化特征(两图中曲线曲率地变化反映对应时段内人口自然增长率地大小). 4、思考变量之间地因果关系(两图均反映不同历史时期世界人口数量增长地不同特点). 问:世界人口数量变化地总趋势是什么? (让学生结合课本P2读图思考题,分析回答同时让学生阅读课本图1.3,在图1.2中找出图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十五:海洋资源

海洋资源 海洋资源的主要类型及其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海洋空间的重要性、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主要海洋环境问题。 (一)海洋资源 1生物资源海洋捕捞、养殖、增值等 海洋渔业分布 原因 世界五大渔场 2 矿产资源分布大陆架 近岸带 海盆 海底油气资源的开发:勘探----开采---运输 3空间资源特点;高投资、高技术、高风险 利用方式:交通运输、生产空间、通信、电力输送、储藏、文化娱乐。(体现) 海洋运输和港口建设 围海和填海造陆 (二)海洋环境保护 1海洋环境问题海洋生态破坏 海洋污染污染物来源分布在 海洋石油污染主要来源 分布在 处理方法:分散、沉降、吸收、围栏、放任、燃烧 读某区域部分地理信息图(图1),回答1-2题. 1.甲区域气候一年分干、湿两季,据图判断其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地势 C.大气环流 D.洋流 2.乙海域有一大范围渔场,若用洋流剖面示意图来解释其成因,应选

A B C D 3下图是海洋开发利用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将下列有关内容的数字代号填入相应的空格中: ①滨海资源②海洋经济③海洋资源开发④海洋空间利用⑤海洋盐业 (2)石油和锰结核是重要的海洋矿产资源,从形成条件分析, 石油主要分布在;锰结核主要分布在 读下列两地区图,回答下题 1两水域附近具有世界意义的自然资源是 A.淡水资源B.渔业资源C.石油、天然气D.煤炭、铁矿 2该自然资源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若不慎会导致当地 A.水体富营养化B.水体放射性污染C.外来物种入侵D.附近水域水生生物大量死亡 我国拥有300万平方千米的“蓝色国土”,这是中华民族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也是把我国建设成为海洋强国的可靠保障。回答3~6题。 3.浙江省的舟山渔场成为我国最大渔场的原因,正确的是 ( ) ①位于沿海大陆架海域,阳光充足,生物光合作用强②长江、钱塘江等大河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③有沿岸的冷、暖流交汇④位于于温带地区,季节变化明显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对浙江发展滩涂养殖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 ) A.海啸 B.寒潮 C.台风 D.洪涝 5.近几年来,浙江规定每年6月中旬开始在东海渔区实行三个月的“休渔期”,主要原因是( ) A.避开恶劣的台风天气 B.修补渔船和渔网 C.该时段鱼类游向深海区D.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 6.近几年来,广东省在珠江口附近海域沉置大量废弃船只,主要原因是 ( ) A.阻止海船在该海域捕鱼 B.为该海域走私船只设置障碍 C.防止捕鱼船拉施网作业 D.为鱼类营造更好的生长环境 7.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下图表示多数沿海国家由其海岸向外延伸拥有的 ( )

高中语文《老人与海》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老人与海 教学目标 1、分析小说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精妙高超的叙事艺术。 2、感受海明威在小说中塑造的“硬汉子”形象。 3、深入理解“老人”与“海”的象征意义。 说明: 海明威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发表于1952年,不仅轰动中西方文坛,更为他赢得了195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辞中曾特别提到:“表彰他对叙事艺术的掌握,最近的例证是《老人与海》,表彰他对当代文学风格所作出的不懈努力”(for his mastery of the art of narrative, most recently demonstrated in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and for the influence that he has exerted on contemporary style),故而小说中作者精妙高超的叙事艺术是不容忽略的。在老人的几次与鲨鱼搏斗的过程中,作者的笔触始终紧紧抓住读者的视线,让人体会不到叙述者的存在,而仿佛直接面对着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又一幕,这种炉火纯青的叙事能力既让人叹为观止,又是当前的学生迫切需要学习的。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理性分析能力,却忽视了一种“讲故事式”的叙述能力,在通过对海明威小说的写作方法的学习之后,希望能在这方面为学生提供一些帮助。 小说中,老渔夫圣地亚哥在面对饥饿、疲劳、伤痛的威胁时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和顽强的毅力,先与大鱼搏斗,再与鲨鱼几番搏斗,尽管最后精疲力竭、一无所获,但他直面困难、屹立不倒的“硬汉子”形象却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极大的震撼。早在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海明威曾经塑造过一系列猎人、斗牛士、拳师等人物形象,从不同角度来表现“硬汉子”的的性格。这些生活在暴力世界中的人物,面对失败和死亡,从不妥协,毫不怯懦,绝不认输,而《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则更为具体生动而全面的诠释了这种“海明威式”的“硬汉子”形象。课文节选了小说中最为惊心动魄的老人与鲨鱼搏斗的一段,老人的精神力量在这部分文字中得到了最高昂的彰显,是品读小说、走进文本的重中之重。同时,这种顽强坚毅的精神对学生来说也是人生历程中必不可少的宝贵品质之一。通过对本文的阅读,体味主人公在面对困难时的乐观心态和面临危险时迸发出的强大精神力量,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将有不小的影响力。 《老人与海》这篇小说以海洋、一个孤独的体弱的老人和鱼作为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其中还蕴藏着深厚的哲学含义。海明威曾说过:“我试图描写一个真正的老人,一个真正的孩子,真正的大海,一条真正的鱼和许多真正的鲨鱼。然而,如果我能够写得足够逼真的话,他们也能代表许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全册-第四章区域经济 发展 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3.通过对比和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并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4.结合具体发展模式,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教学重点: 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2.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3.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教学难点: 1.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2.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 1.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区位、市场等各种因素确定区域农业的大方向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条件,适合发展不同的农业。同一区域的自然条件往往适合发展多种农业,所以还要根据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市场需求,发展本区域有生产优势的农业。 2.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一个区域在确定农业发展方向的前提下,再根据区域内部的地理分异特点,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布局,使区域的农业发展与区域内特定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具有特色的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系统,实现区域内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如: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东北地区 该区自然地域完整,农业生态类型多样,生产部门齐全二、地理条件 1.范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2.地位: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

广东省备考2020高中地理一轮复习专题15 河流地貌的发育

广东省备考2020高中地理一轮复习专题15 河流地貌的发育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9题;共40分) 1. (4分)由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 ①球上的昼夜交替现象 ②地球上的昼夜现象 ③一个地方的白昼时间长短发生变化 ④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转 A . ①② B . ①②③④ C . ③④ D . ①④ 2. (4分) (2017高二下·石家庄期末) 阶地指由于地壳上升、河流下蚀形成的阶梯状地貌。有几级阶地,就发生过几次上升运动。下图示意我国某河段河流阶地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阶地形成的时代由新到老的排序为() A . a-b-c B . b-c-a C . c-a-b

D . c-b-a (2)图中河段C阶地的形成经历了() A . 地壳上升-堆积作用-下蚀作用 B . 地壳上升-下蚀作用 C . 堆积作用-地壳上升-下蚀作用 D . 下蚀作用-地壳上升-堆积作用 3. (4分) (2020高一下·惠州期末) 读某河谷剖面图,完成下列小题。 (1)该河谷() A . 河水湍急 B . 位于背斜构造的顶部 C . 甲地适合聚落的发展 D . 乙处位于河流的凸岸 (2)图中序号代表的岩层及沉积物,按形成的先后顺序应为() A . ③④①② B . ①②③④ C . ②①④③

D . ④③②① 4. (4分) (2017高二下·枣庄期末) 玛瑙是早期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岩石洞隙被后期的岩浆热液填充所形成的矿物。贝齐布卡河河水多呈红色,沉积于河口的玛瑙经过泥沙、河水和海浪千万年的沁色、冲刷与浪磨,形成磨圆极高的红色水冲玛瑙。左图是贝齐布卡河示意图,右图河口地区气候资料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在河口地区捡拾水冲玛瑙的最佳时段是() A . 3~5 月 B . 6~8 月 C . 9~11 月 D . 12~次年2月 (2)红色玛瑙的沁色物质最初来源于当地的() A . 土壤 B . 河流 C . 植被 D . 海洋 5. (2分) (2017高二下·齐河期末) 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水量,常用单位为m3/s。流速是指河流中水质点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m/s)。流量和流速是影响河流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的重要因素。下图

老人与海教案

老人与海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创作背景以及写作风格 2、分析内心独白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3、阅读课文,找出文中的人物内心独白,明确人物的永不屈服的精神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4、学习老人永不服输的顽强精神,树立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 分析内心独白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上课,同学们好。)一艘船越过世界的尽头,驶向未知的大海,船头上悬挂着 一面虽然饱经风雨剥蚀却依旧艳丽无比的旗帜,旗帜上有四个大字闪闪发光——超越极限!海明威曾这样描述《老人与海》,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老人与海》。(2分钟) 二、问题设计及答案要点提示 1、课前内容: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作者,以做到知人论世。请同学们先说说自己的认识。(既然同学们不太了解,)那老师先介绍一下(找同学读PPT)不知道同学们对“迷惘的一代”有什么了解,迷惘的一代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的美国一类作家的总称。这些作家之所以迷茫是因为这一代人的传统价值观念完全不再适应战后的世界,可是又找不到新的生活准则。(3分钟) 2、既然了解了作者,那么谁能讲一下老人与海这个故事呢?用简短的几句话描述一下。 一个名叫桑地亚哥的老渔夫,连续84天没有捕到一条鱼。后来他独自一人出门远航,在海上经过三天三夜的搏斗,终于捕到一条足有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马林鱼。在归航途中,一条条凶猛的鲨鱼陆续围了上来,尽管老人奋力拼搏,最终依然没能抵挡住鲨鱼的进攻当他回到海岸时,大马林鱼只剩下一副巨大的骨架。(2分钟) 3、课文节选的是《老人与海》小说的高潮部分,那么请同学们先快速阅读课文,在文中找出老人与鲨鱼的5次搏斗。(老人又是与什么鲨鱼搏斗?使用什么武器?搏斗的结果呢?)(8分钟) 第一次:用鱼叉杀死一条灰鲭鲨,鱼叉被带走,大马林鱼被吃掉40磅 第二次:用刀子杀死两条铲鼻鲨,大马林鱼被吃掉四分之一 第三次:用刀子杀死一条犁头鲨,刀子折断 第四次: 用短棍击退两条铲鼻鲨,大马林鱼半个身子都被咬烂了 第五次:用短棍劈打成群结队的鲨鱼,短棍丢掉又用舵把,大马林鱼没有可吃的了,只剩下残骸 4、文章通过五次搏斗塑造了老人的形象,从具体情节分析本文塑造了老人怎样的形象?(结合人物描写方法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神态,以及侧面描写方法进行分析,从课文中找出语句。)(15分钟) 总结老人的品质特点: 1、坚强的意志(30页46段)在与鲨鱼搏斗的过程中,手被割破。“给割破的地方算不了 什么。淌血会叫我的左手不抽筋”。心理描写文章中的1~3段花了许多笔墨来写鲨鱼,用鲨鱼的勇猛衬托出老人的坚强的意志。这是侧面描写。 2高贵的自信(27页10段)“但是我已经把那咬我的鲨鱼给扎死啦。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灰鲭鲨,谁晓得,大鱼我可也看过不少呢。”心理描写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全章节教案分解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教学目的]: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 2.了解宇宙的主要组成物质、天体及其类型 3.了解宇宙中一些天体的特征和区别,初步认识各类天体系统之间的层次关系,从而加深对地球的宇宙环境的理解 4.理解地球上存在生物的原因 二、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分析教材,使学生具有归纳整理知识、提取重点和找出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自学能力。 2.通过阅读图片、画图和思考等活动,提高学生从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了解宇宙的物质组成,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正确的宇宙观,并注意识别和抵制伪科学。[教学重难点]: 1天体系统的层次; 2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的含义 3理解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教学媒体与教具]: 地球仪、地球的卫星照片,星云和星系幻灯片,天文挂图,多媒体、“太阳系模式图”挂图,录像机及自行剪辑九大行星概况、彗星录像节目,投影片或月貌图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讲授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同学们,通过我们初中地理学习,我们已经初步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但对其只是作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我们高中阶段继续对其作进一步的介绍。 【板书】第一章行星地球 初中地理的研究范围还只是地球表面,再加上太阳。不过我们知道,我们的世界却不仅限于此。现在我们就面向整个宇宙,来介绍地球的有关知识。 【板书】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介绍】人们对宇宙的探索早在人类文明初期就开始了。那时人们用肉眼进行观天,看到日月星辰,而星星又各有不同,有看起来不动的,人称其为恒星;有移动的行星;还有彗星、流星等。后来,人们借助于光学天文望远镜,又发现了星云和星系。再后来,加上射电望远镜,人们还发现了中子星、类星体和黑洞等。所有这些都是宇宙中存在的物质形式,人们通称天体。 【讨论】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2阅读材料,并结合学生自己平时的生活所见,谈谈你在天空中可以看到的星星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略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完整版)

必修一(教案1)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 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1) 可见宇宙:天文学家把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叫“ 可见宇宙”或“已知宇宙”,其半径约200亿光年 (2)光年:是天文学中的距离单位,即光在真空中一年所传播的距离,约等于9.4608×1012千米 (3)天体系统的形成及层次 ①形成:宇宙中的天体都处于不停地运动和发展之中。天体之间由于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 形成天体系统 ②层次: 总星系 ??????? A :银河系????? B :太阳系????? C :地月系????? 地球月球其他行星系其他恒星系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 (1) 组成:太阳系的中心天体为太阳,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包括行星、彗星和

其他小天体等。 (2)八大行星:按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A→H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八颗大行星。 (4)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 ①类地行星:水星、金 星、地球、火星 ②巨行星:木星、土星 (5)分类③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④地内行星:水星、金星、地球 三.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 1.普通性:地球是银河系中普通的成员。而在太阳系中,就外观和所处的位置而言,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2.特殊性:地球是目前所知道的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因此是宇宙中一颗特殊的行星。地球上所具备的生命存在的其他条件:(1)充足的水分;(2)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3)适宜的太阳光照和温度范围 四.运用拓展 1.天体的类型和分类天体:可分为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 ①自然天体: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彗星及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等。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 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能自己发光的球状天体,有很大的质量。 星云: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主要成分是氢。 行星:围绕恒星运行的天体,太阳系共有八大行星,体积、质量木星最大。 流星体:行星际空间的尘粒和固体小块。流星体进入地球大气层与空气摩擦形成流星现象。沿同一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大群流星体,称为流星群。流星群与地球相遇时,人们会看到某一区域某一时间流星数目显著增加,有时甚至像下雨一样,这种现象称为流星雨。大多数是以辐射点所在星座或附近的恒星命名,如狮子座流星雨。 彗星: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较小的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

高一地理 专题15 海洋复习教案

专题15 海洋 【教学目标】 识记:洋流按成因分为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与北海道渔场形成有关的洋流;对西欧海洋性气候有明显影响的洋流----北大西洋暖流;对沿岸荒漠环境有影响的洋流;世界四大渔场的名称和分布;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世界海洋油气资源的分布:波斯湾,墨西哥湾,几内亚湾,北海。 理解:风海流的成因;世界洋流模式与气压带、风带的关系;世界四大渔场的形成原因;领海、公海和专属经济区的含义。 简单应用:判断表层海水等温线图上的暖流、寒流及其流向;根据资料说明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及意义。 综合应用: 阐明北印度洋洋流的成因;联系大气环境、洋流和地形等知识,分析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广泛的原因;分析洋流对全球水热平衡、沿岸生物分布、航运的影响。 【教学重点】洋流分布规律及成因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 【教学难点】洋流成因分析;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 【基本知识梳理】

【教学思路及学生活动设计】 【课堂检测】(默写) 教学过程 一、洋流: 1.概念:海洋表层的海水沿着一定方向有规律地大规模流动,称洋流,也叫海流。2.洋流的分类: 按海水温度分:A、暖流:海水温度高于他所流经海区附近的水温。一般从低位到高纬。 B、寒流:海水温度低于他所流经海区附近的水温。一般从高纬到低纬。 按成因分: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 3.洋流的分布规律: 读世界洋流分布图(多媒体课件或课本)回答下列问题: A、南太平洋、南印度洋和南大西洋中洋流呈什么时针方向运动?大洋东、西岸 各是什么性质的洋流?请在图中画出洋流流动方向及寒、暖流。 B、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副热带海区的洋流呈什么时针方向流动?大洋东、西岸 各是什么性质的洋流?请在图中画出洋流流动方向及寒、暖流。 C、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副极地海区的洋流呈什么方向流动?大洋东、西岸各是 什么性质的洋流?请在图中画出洋流流动方向及寒、暖流。 D、南半球西风漂流流动有什么特点? F、北印度洋夏季洋流呈什么方向流动?冬季呈什么方向流动?想一想:为什么? 4、季风环流:在北印度洋洋流比较特别,受季风影响,在冬夏季风作用下形成季风漂流。

3.3人类与海洋 教案(粤教版七年级上)

第三章陆地与海洋 第三节人类与海洋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人类社会发展与海洋有着越来越密切的关系,树立强烈的海洋权益意识和海洋保护意识。 2、发动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利用开展海报制作、撰写小论文专题活动等形式,让学生体会海洋是人类未来的希望。 3、人类对海洋的开发不当会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影响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增强学生保护海洋的意识。 重点 1、海洋的开发利用及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关注环境,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 难点: 海洋的开发利用及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自学指导 阅读课本P40-44,约10分钟后回答下列问题: 1、海洋的年龄是______亿年。 2、1872年至______年期间,英国“___________”号海洋考察船的环球航行。 3、海洋总水量占地球总水量的____以上,蕴藏着极其丰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资源,被人们称为“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资源的宝库”等,是人类________发展的重要基地。 4、赤潮是怎样形成的?它对海洋有什么危害? 5、《联合国海洋公约》于________年经联合国批准并生效实施,我国也于________年__月___日加入该公约。它标志着人类在更大范围内_____利用海洋和_____管理海洋的时代已经开始。 二、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三、探索海洋的奥秘 浩瀚的海洋是孕育生命的摇篮。从海洋中出现最原始的生命开始,到现在已经有近30亿年的历史。 人类对海洋的探索自古至今从未间断,最著名的是1872年至1876年期间,英国“挑战者”号海洋考察船的环球航行。 海洋给人类的生存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和广阔的空间。开发利用海洋,是解决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人口膨胀、环境恶劣、资源短缺等难题的有效途径。到海洋寻找资源,利用海洋空间,已成为各国普遍关心的问题。 四、世界关注海洋 海洋面积广大,占地球总水量的97%以上,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矿产、油气、生物等资源,被人们称为“天然的鱼仓”、“蓝色的油田”、“盐类的故乡”、“娱乐的胜地”、“资源的宝库”等,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地。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生产中,有许多来自于海洋,如海带、食盐、

人类与海洋教案1

第三章第四节《人类与海洋》教案 【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阅读各类图片和资料掌握海洋资源的种类;认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讨论和探究学习掌握如何正确地开发利用海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认识到人类社会发展与海洋有着越来越密切的关系,树立强烈的海洋权益意识和海洋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1、正确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 2、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如何保护和利用海洋。 【教学用具】:

多媒体平台 【教学方法】: 讲授法、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 师:在很早的时候呢,人类就已经开始了对海洋的探索,19世纪中后期也就是1872年——1876年,就有一次著名的探索海洋的行动——英国“挑战者”号海洋考察船。那么人类是不是就此就停止了探索海洋的步伐呢?[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028068227.html,] 生:不是 2010年8月26日。“蛟龙号”在我国南海3000米级海上试验取得成功。中国成为继美、俄、日和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具备1000米深度载人深潜能力的国家。 教师设问:为什么各国都纷纷致力于探索海洋的奥秘呢? 承接: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在一些国际战略家眼中,深海海床早已被贴上这样那样的标签,比如“大国战略要点”、“未来海底要塞”、“新能源要地”、“科技资源仓库”等等。实际上,或出于政治目的,或着眼经济利益,或本着科研精神,世界强国早已开始了一场关于夺

取未来战略制高点的深海暗战。 过渡: 浩瀚的海洋到底是怎样的?今天我们就一同来揭开她的神秘面纱——共同探讨本章的第四节内容《人类与海洋》。 〔教授新课〕 一、探索海洋 首先,我们大家一同来思考这么一个问题——海洋对人类有哪些影响? 海洋对人类有4方面的影响: ⑴生命的摇篮 问:你们知不知道最原始的生命是诞生于哪里的? 讲解:大约30亿年前,海洋中出现了最原始的生命,海洋是孕育生命的摇篮,正是由于海洋的存在,才创造出了我们现在如此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来源:中.考.资.源.网] ⑵资源的宝库 问:大家最为熟悉的海洋资源有哪些呢? 生:石油﹑天然气…… ⑶交通的要道[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028068227.html,] 英吉利海峡作为海洋中的重要的交通运输通道,被誉为”世界上最为繁忙的海峡”。 ⑷气候的调节器

人教版高一地理教案地球的运动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二讲地球的运动 一、复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通过“目标展示——真题引入——知识梳理——考点复习——当堂巩固”等环节,实现各层次的复习目标,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所学基础知识,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观,认识宇宙是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而言的,认识运动与静止是统一的唯物主义观点 二、复习重难点: 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征;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难点:太阳日与恒星日的区别;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方法;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地理意义;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判读和绘制日照图的技能(含图形转换)。 三、课时分配:3课时 四、复习过程 真题引入 学习任务一:真题引入,明确复习目标,把握命题的方向与特点 【学生活动】做练习,回忆知识,感受考试。 【教师活动】简单评析,分析考情。 【配套练习】(2010北京学业水平) 1.读图9“某日太阳光照地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示晨昏线的是。 (2)图示日期是,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 律是。 (3)该日甲、乙、丙三地中, (选择填空)。 A.甲地和丙地昼长相等 B.乙地最早见到日出 C.丙地出现极夜现象 D.三地正午人影等长 (4)该日后一个月内,太阳直射点向 (方向)移动,北京地区正午太阳高度逐渐, 昼变,且昼 (长于,短于)夜。 【方法点拨】教师点拨,学生记录考情及应对策略,呈现复习目标。

知识梳理 学习任务二:回顾已学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学生活动】学生回顾知识,加深印象,完成知识体系中的填空。【教师活动】检测学习效果。 自转与公转自 转 方向:自向,从北极上空看呈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时针方向 周期:1恒星日长小时分秒,转动角度3600;1太阳日长小时,转动角度 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为外,其它地方均为。 线速度:从向递减,最大,为1670Km/h,南北纬60°处的线速度约为赤道处 的,两极点为。任意纬度φ的线速度=1670×cosφKm/h。 公 转 轨道:是一个,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上,每年月初位于近日点,月初位于远日点。 方向:自向 周期:1恒星年为日时分 速度:角速度约为59ˊ/天,线速度约30Km/h。近日点时较,远日点时较 黄赤交角:地球自转的轨道面叫做面,地球公转的轨道面叫面。地球的赤道面与黄道面之间的夹角,叫,约为°。也可以说,地轴与黄道面之间约成°的夹角 地球自转地理意义昼 夜 交 替 现 象 原因: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 周期:1太阳日,小时 昼夜分界线:线(包括线和线)。 地 方 时 与 区 时 晨昏线的判断:○1自转法—顺着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线是线,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是线;○2昼半球西侧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线,昼半球东侧与夜半球 的分界线为线。 原因:经度不同的地方,太阳经过其上中天的时刻不同 原理:24小时自转一周,°/小时,分钟/度,东边时刻比西边时刻。 晨昏线的特点:○1晨昏线平分地球,是过地心的大圆;○2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线;○3晨昏线永远平分;○3晨昏线只在二分日与经线圈,在二至日跟极圈;○4晨线与赤道的 交点的地方时为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的地方时为时;○5晨昏线与刚好出现极昼的 纬线圈的切点为24时;晨昏线与刚好出现极黑的纬线的切点为12时。 水平运动 的物体发 生偏移 规律:北半球向偏,南半球向偏。 大小:纬度越偏向越明显,赤道不偏转。 意义:对风向、洋流流向、河流流动产生影响 地方时与经度间的计算:已知AB两地经度(或时间)和A点时间(或经度),方法:○1求AB 经度差(或时间差)○2将AB的经度差(或时间)换算成时间差(或经度)○3将A点时间 (或经度)±时间差(或经度),即可算出B地时间(或经度)(东边用+,西边用-)地 方 时 经度每度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分为个时区, 时区号与中央经线的关系:时区号数=经度数÷15(四舍五入,取整数) 时区 与 区时北京时间:区的区时,也是的地方时,但不是北京的地方时。 世界时:即中时区的区时,也是0经线的地方时,还是伦敦的区时。 区时计算:所求地区时=已知地的区时±时区数差 人为日界线:度经线;它的东侧是(时)区,西侧是(时)区;从12区向东过日界线到12区,日期要一天,从12区向西过日界线到12区, 日期要一天。 日 界 线 自然日界线:因时间原因而自然形成的。它的时间一定为时;它的东侧为天,西侧为天

高一地理必修二教案

高一地理必修二教案 【篇一: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二 1.1 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数量变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 2、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及其转变。理解二战以后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 3、掌握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分析讨论,让学生归纳不同时期人口增长的特征和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理解相应国家不同的人口政策。 2、讲解人口增长模式含义,借助图表案例等分析讨论,让学生归纳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及差异,引导学生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转变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二、教学重点 1、理解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及其成因。 2、理解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和转变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通过世界60亿人口日和中国13亿人口日图片导入第一个标题—人口的自然增长。板书: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教师展示材料一,让学生明确自然增长数与自然增长率的关系;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 材料一:人口出生率=出生人口/总人口 人口死亡率=死亡人口/总人口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口数之比,通常以年为单位计算。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教师讲解:当人口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当人口死亡率大于出生率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因此,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过渡:下面我们从时间角度分析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趋势是怎样的呢?为什么会这样呢?板书:1、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变化 (引导学生读课本图1.2和图1.3,让学生分析) 教师首先让学生说出阅读地理曲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然后总结归纳: 1、读图名。 2、读各个坐标分别表示什么变量(两图横坐标均表示时间,纵坐标均为相应时期人口数)。 3、判读图形变化特征(两图中曲线曲率的变化反映对应时段内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大小)。 4、思考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两图均反映不同历史时期世界人口数量增长的不同特点)。问: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什么?(让学生结合课本p2读图思考题,分析回答同时让学生阅读课本图1.3,在图1.2中找出图 1.3所在的时段,指导学生自学p3第一段,让学生分析近100年全球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 教师提问:从以上计算结果中,你得到什么信息和启发? 学生思考回答,师生总结: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由于人口基数增大,虽然自然增长率下降,但每年人口增长的数量不一定下降。 过渡:就整个世界而言,人口的自然增长在不同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那么在同一历史时期的不同国家或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特点是否相同呢? 板书:2、人口自然增长的空间变化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3图1.4)让学生读图,思考下列问题:(1)2000年,各大洲按人口由多到少的排序是?(亚非欧拉北美大洋洲) (2)2000年与1950比,人口增长数由多到少的排序?(亚非拉欧北美大洋洲) (3)计算50年来各大洲人口的年平均自然增长率。(非拉亚大洋洲北美欧)

专题15 海洋 学案

专题15 海洋 【知识梳理】 l.洋流按成因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洋流模式图,判断各洋流的成因: 洋流F或G属于_________流; 洋流C或J属于_________流; 洋流D或E属于________流; 洋流H或I属于_________流。 〖思考1〗为什么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没有类似于 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的环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实线箭头代表寒暖流中的________流;虚 线箭头代表寒暖流中的_______流。 4.该图如果表示分布在太平洋的洋流,则图中洋流名称自A~J,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图如果表示分布在大西洋的洋流,则图中洋流名称自A~J,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该图如果表示分布在印度洋的洋流,则洋流名称自G~J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北印度洋海区,受南亚季风影响,洋流的流向随季节而改变。冬季洋流呈______时针方向流动;夏季呈_________时针方向流动。 〖思考2〗寒暖流分别会对沿岸气候带来哪些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3〗南半球的西风漂流为什么是寒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模拟实验:在塑料盒中间插一隔板,两侧分别注入同体积的自来水与蓝色盐水。列表判断: 9.模拟实验:在透明塑料盒中装满水,在其一侧持续吹风,风口附近滴人几滴墨水,通过墨水扩散过程观察水流的运动方向,列表判断:

人教版《老人与海》教案

第3课《老人与海》教案 攀枝花市三中杨增明整理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家海明威的生平与文学功绩。 2、掌握内心独白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来把握人物——桑地亚哥这位硬汉子形象,找出文中人物的内心独白,进一步明确人物的永不屈服的精神和丰富的内心世界。通过教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从而把握课文的知识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老人的永不服输的顽强精神。 二、教学重点: 分析故事情节,找出人物内心独白,把握人物“硬汉”形象。 三、教学难点: 掌握内心独白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 情境法、启发法、问题探究法、讨论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课时安排: 2课时 七、教学步骤及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小测试 请说出下列名著中的经典名句的正确出处 1、幸福的家庭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 2、你以为我贫穷、相貌平平就没有感情吗?我向你发誓,如果上帝赋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会让你无法离开我,就像我现在无法离开你一样。虽然上帝没有这么做,可我们在精神上依然是平等的。 3、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 既生瑜,何生亮? A、(英)夏洛蒂·勃朗特《简·爱》 B、(俄)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C、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 答案:1、B 2、A 3、 C 4、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5、替天行道逼上梁山 6、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临终前他就可以自豪地说:“我已经把自己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7、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A 钱钟书《围城》B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传》C 清曹雪芹《红楼梦》D苏联尼古拉·阿历克塞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答案:4、C5、 B 6、D 7、A 8、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9、当然,行是行的,这固然很好,可是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来啊。 10、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A(俄国)契诃夫《套中人》B(美)海明威《老人与海》C(英)雪莱《雪莱诗选》 答案:8、C 9、A 10、B 二、导入 1、提问:我们该怎样走进这充满着无数可能性但又并不完美的世界? 2、电视剧《亮剑》中的精彩回答——这就对了,明知是个死,也要宝剑出鞘,这叫亮剑,没这个勇气你就别当剑客。倒在对手剑下算不上丢脸,那叫虽败犹荣,要是不敢亮剑你以后就别在江湖上混啦。咱独立团不当孬种,鬼子来一个小队咱亮剑,来一个大队也照样亮剑。 李云龙论述什么是“亮剑”精神,同学们听后觉得好不好?牛不牛?“亮剑”精神简单理解就是敢于与强大的敌人(对手)做斗争,无论对手多么强大,都要满腔勇气和信心,永不放弃、永不言败,要敢于亮剑……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世界100部著名文学作品之一、美国里程碑式30部文学作品之一的世界名著——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看看主人公桑地亚哥“硬汉”性格和李云龙“亮剑”精神是如何的相似。 三、检查预习[课件展示]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蚊蚋(ruì)湮(yān)没贮(zhù)存装载(zài) B 殒(yǔn)灭慰藉(jiè)深邃(suì)龟(guī)裂 C 绚(xuàn)丽粗糙(zào)颤(zhàn)栗泥泞(nìng) D喝彩(hè)角(jiǎo)色自诩(xǔ) 歼(qiān)灭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宫阙弛名中外赏心悦目一叶落知天下秋 B.凋弊梦寐以求沧海桑田万变不离其中 C.端祥名列前茅太平盛世事实胜于雄辩 D.曙光无济于事惹是生非百思不得其解 答案:1、A(B项“龟(jūn)”,B“糙(cāo)”,D“歼(jiān)”)2、D(A项“弛”应为“驰”,B 项“弊”应为“敝”,“中”应为“宗”,C项“祥”应为“详”。) 四、作者简介[课件展示]

高中地理教案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教材分析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三农”问题是目前国家重点关注的领域。不同地区,人们以惯有的生产方式经营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随着社会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实现区域总量的增长和结构的演进是必然的趋势。因此,如何才能使各地充分挖掘现有资源潜力,获得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全面发展,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农业发展模式是摆在人类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学习有用的地理等新理念的体现。 区域农业发展是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市场需求等因素共同影响下形成的稳定的农业模式和结构,地理条件是影响区域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教材以东北地区的区域农业地域为例,分析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教材在处理影响东北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时,分析了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对东北地区影响较大的因素进行阐述,并不面面俱到,做到综合性与主导性因素统一,充分体现地域性特点。由于这部分内容理论性较强,也是学生理解区域农业发展的关键,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在处理这一部分内容时,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出发,先复习必修Ⅱ所学的农业区位因素,拓展学生思路,为理解东北农业发展条件作铺垫。为说明东北的自然条件内部差异,教材出示了许多图表,要求学生读数据,重表达,理解划分内部差异的条件。由于学生读图、析图能力缺乏系统训练而使这一内容成为教学的难点,应让学生尝试去读,发现并归纳内部差异的若干要素,理解比较法在判断事物差异中的运用。 课标要求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高三地理复习(真题模拟)专题海洋地理(学生版)

专题17 海洋地理 【高考预测定位】 本专题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探索海洋奥秘;第二部分是开发海洋资源;第三部分是保护海洋环境;第四部分是维护海洋权益。高考命题关注点:以海洋科学考察为背景材料,考查相关海洋知识;从世界某海域入手,判断该海域的地形、分析地形的成因,或者从世界火山地震的分布、世界重大的地质灾害为切入点,用海底扩张说、板块学说解释灾害的成因;以海陆轮廓图为切入点,考查海水的温度、盐度和海水运动及其产生的影响;以世界区域地图为切入点,或是根据近几年气候变化状况给出的数据为素材,考查海洋与大气间水热交换问题和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危害及防治;分析海洋各类资源、海洋空间、海洋旅游业的开发;以世界区域地图或现实的海洋污染事件为背景,集盐度、温度、洋流、径流和气候为一体进行综合考查;海洋环境保护、海洋交通运输等。

【核心知识精讲】 一、海岸与海底地形 1.海岸的类型:按海岸组成物质,可分为基岩海岸、砂质海岸、淤泥质海岸和生物海岸;按海岸塑造因素,可分为侵蚀性海岸、断层海岸、泥沙质海岸、三角洲海岸、生物海岸。2.海底地形的分布 海底地形:从大陆边缘到大洋中心,海底地形分成大陆架、大陆坡、洋盆和洋中脊等主要类型。 说明:⑴大陆隆:也称大陆基。是大陆坡麓向大洋盆地缓侵倾斜的海底沉积带。深度约为1500—5000m之间。靠近大陆坡的地方较陡,接近大洋盆地的部分较缓。大陆隆主要分布在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南极洲周围。⑵海隆:深海底宽广而下坡平缓的高地。呈长条状或近似圆形,高出海底数百米,宽约数百千米。⑶海山:高出海底1000m的死火山和活火山,坡度在5°--15°之间。 二、海水温度与盐度 1.利用图示,理解海水温度分布规律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2. 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约35‰,但不同海区盐度高低不一,总的规律是: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度和低纬度递减。分析影响海水盐度因素的方法:⑴不同纬度海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