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震对砌体房屋危害措施

地震对砌体房屋危害措施

地震对砌体房屋危害措施
地震对砌体房屋危害措施

地震对砌体房屋的危害及措施

摘要:地震是世界上最凶恶的敌人,它所造成的直接灾害有:地面破坏,如地面裂缝、塌陷,喷水冒砂等;山体等自然物的破坏,如山崩、滑坡等;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破坏,特别是房屋倒塌。

关键词:地震;砌体;危害;措施

一、引言

地震的直接灾害发生后,会引发出次生灾害。有时,次生灾害所造成的伤亡和损失,比直接灾害还大。1932年日本关东大地震,直接因地震倒塌的房屋仅1万幢,而地震时失火却烧毁了70万幢。

1948年原苏联阿什哈巴德地震,砖石结构房屋的破坏和倒塌率达到70%-80%。

1976年唐山地震,对烈度为10度、11度区的123栋2-8层砖混结构房屋调查,倒塌率为63.2%,严重破坏为23.6%,尚能修复使用的4.2%,实际破坏率达95.8%。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境内发生了里氏8.0级地震,这次特大地震造成了大量房屋的倒塌,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大量的人员伤亡。

二、抗震性能差的原因

1、刚度大、自重大,地震作用也大;

2、砌体材料质脆,抗剪、抗拉、抗弯强度低,地震作用下极易出现裂缝;

地震带来的危害

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地震所造成的直接灾害有: 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破坏,如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铁轨变形等等。地面破坏,如地面裂缝、塌陷,喷水冒砂等。山体等自然物的破坏,如山崩、滑坡等。海啸、海底地震引起的巨大海浪冲上海岸,造成沿海地区的破坏。此外,在有些大地震中,还有地光烧伤人畜的现象。地震的直接灾害发生后,会引发出次生灾害。 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主要有; 火灾,由震后火源失控引起;水灾,由水坝决口或山崩壅塞河道等引起;毒气泄漏,由建筑物或装置破坏等引起;瘟疫,由震后生存环境的严重破坏所引起。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 海啸就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或气象变化产生的破坏性海浪,海啸的波速高达每小时700~800千米,在几小时内就能横过大洋;波长可达数百公里,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在茫茫的大洋里波高不足一米,但当到达海岸浅水地带时,波长减短而波高急剧增高,可达数十米,形成含有巨大能量的“水墙”。海啸主要受海底地形、海岸线几何形状及波浪特性的控制,呼啸的海浪冰墙每隔数分钟或数十分钟就重复一次,摧毁堤岸,淹没陆地,夺走生命财产,破坏力极大。全球的海啸发生区大致与地震带一致。全球有记载的破坏性海啸大约有260次左右,平均大约六、七年发生一次。发生在环太平洋地区的地震海啸就占了约80%。而日本列岛及附近海域的地震又占太平洋地震海啸的60%左右,日本是全球发生地震海啸并且受害最深的国家。

地震对建筑的影响

第九组 组员:陈耀铭、黄伟鹏、江信贤 地震与民用建筑 一、民用建筑在地震中的震害特点 (一)砌体结构房屋的震害及分析 1)震害现象 (1)墙角的破坏:房屋的四角墙面上开裂以至于局部倒塌的现象。 (2)楼梯间的破坏:楼梯间两侧承重墙出现严重的斜裂缝。 (3)内外墙连接的破坏:内外墙连接处出现竖向裂缝,严重时纵横墙拉脱。造成纵墙外闪倒塌,

房屋丧失整体性。 (4)突出屋面的屋顶间等附属结构的破坏:地震时,平面突出部位出现局部破坏现象。相邻部位的刚度差异较大时尤为严重。突出屋面的屋顶间、烟囱、女儿墙等附属结构,由于地震“鞭鞘效应”的影响,一般较下部主体结构破坏严重,而且突出部分面积和房屋面积相差越大, 震害越严重,如图所示。 (5)墙体的破坏:墙体出现水平裂缝、斜裂缝、X形裂缝,严重的则出现歪斜以致倒塌现象,图所示。方向平行的墙体,在水平地震作用下,墙体首先出现斜裂缝,如果墙体高宽比接近1,则墙体出现X形交叉裂缝;如果墙体的高宽比较小,则在墙体中间部位出现水平裂缝。

(6)其他部位常见破坏:由于楼盖缺乏足够的拉结或施工中楼板搁置长度过小,会造成楼板坠落;由于伸缩缝过窄,不能起到防震缝的作用,地震时缝两侧墙体放生碰撞而造成破坏。 2)分析:历次大地震,如1963年前南斯拉夫地震,1972年美国费尔南多斯地震,1976年罗马利亚地震,1975年营口海城地震,1976年唐山地震以及2008年汶川地震中,都证明底部框架砌体结构房屋震害是相当严重的。 在地震作用下,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房屋的底层承受着上不砖房倾覆力矩的作用,其外侧柱会出现受拉的状况;底层为内框架时,外侧的砖壁柱则会因砖柱受拉承载力低而开裂,甚至严重破坏;底层为半框架时会出现底层横墙开裂,而后由于内力重分布,加重了层半框架的破坏;底层商店住宅,由于需要大空间,横墙较少,因底层的抗震能力弱形成特别的薄弱楼层,造成破坏特别严重。 (二)钢结构房屋的震害及分析 1)钢结构的震害主要有节点连接的破坏、构件的破坏以及结构的整体倒塌三种形式。 2)分析:历次地震表明,在同等场地、地震烈度(seismic intensity)条件下,钢结构房屋的震害要较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的震害小得多。以1985年9月墨西哥城大地震(里氏8.1级)的震害为例,其中倒塌和严重破坏的钢结构房屋为12栋,而钢筋混凝土房屋却有127栋。 1、节点连接的破坏 (1)框架梁柱节点区的破坏 由于节点集中力、构造复杂、施工难度较大,极易造成应力集中,因此节点破 坏时发生最多的一种破坏形式。1994年美国诺斯里奇(Northridge)地震和1995 年日本阪神地震均造成了很多梁柱刚性节点的破坏。2008年汶川地震也造成钢结 构网架节点破坏。 诺斯里奇地震时,H形截面的梁柱节点的典型破坏形式。由图中可见,大多数 节点破坏发生在梁端下翼缘处的柱中,这可能是由于混凝土楼板与钢梁共同作用,

砌体结构的抗震设计探讨

砌体结构的抗震设计探讨 【摘要】砌体结构是一种传统的结构形式,是当前建筑工程中常用的结构形式之一,其原材料来源广泛,易于就地取材,具有良好的耐火性和耐久性,且保温、隔热、隔声性能较好,具有优于其他结构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使用性能,在各类建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砌体结构的设计施工中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加强结构的整体性,提高其抗震性能,使其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标签砌体结构;抗震设计;抗震技术 一、砌体结构的震害破坏特点 砌体结构的房屋具有造价较低、建造方便、使用灵活的特点,容易满足大范围内人民的使用要求,在我国地震区建有大量的砌体结构房屋。国内外的震害调查表明,砌体结构的震害大致表现为房屋倒塌、墙体开裂引起局部塌落、墙角破坏、纵横墙连接破坏、楼梯间破坏、楼盖与屋盖的破坏、附属构件的破坏等,其破坏特点如下: 1、墙体开裂。地震烈度6~7级时,一般情况下,如果上下质量均匀,裂缝在底层严重,向上剪切;反之,则裂缝在顶层也很严重。通常在中震地震情况下的砌体裂缝有以下几种形式:“x”裂缝:凡与主震方向平行的墙体,虽承受不了地震力,但又尚未倒塌时,则常出现“x”形裂缝。水平裂缝:这种裂缝大都在外纵墙的窗口上、下皮处发生。当房屋纵向承重,横墙间距大而屋盖的刚度有较弱时,垂直于纵墙方向的地震力迫使纵墙在刚度小的方向发生横向弯曲,从而在窗口的上、下皮处产生水平裂缝。竖向裂缝:这种裂缝大都在纵横墙交接处出现,交接处被拉脱或成马牙状,有时因房屋结构体系的变化,相邻部分的振幅不同而产生竖向裂缝。 2、墙体的局部倒塌。如果房屋个别部位的强度和整体性差,纵墙于横墙间的联系不好,平面或里面上有显著的局部突出等,在强烈地震的作用下往往会引起局部的倒塌。此外,如果房屋的上层自重大,刚度差或上层砌体强度低,也可能发生上部倒塌的情况。 3.房屋全部倒塌。在强烈地震作用下,如果底层墙体抗震强度不够,则底层先塌,从而引起上层的倒塌,这时,倒塌后的楼板往往逐层相叠落下。当结构的整体性差而上层墙体又过于薄弱时,往往上层首先倒塌,这时由于下层受砸而发生倒塌,因而倒塌的楼板一般无一定规则。当砌体房屋的强度太差而不足以抵抗地震作用时,往往上下层同时发生散碎,彻底倒塌,这时墙体完全散裂而成为零散的块体,完全失去承载能力。 二、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 1、房屋总高度和层数的限制。随着房屋高度的增加,地震破坏作用也将增大,因而房屋的破坏将加重。震害调查表明,房屋的破坏程度随层数的增多而加重,基于砌体材料的脆性性能和震害经验,限制其层数和高度是主要的抗震措施。 2、房屋高宽比的限制。随着房屋高宽比的增大,地震作用效应将增大,由整体弯曲在墙体中产生的附加应力也将增大。因此,砌体房屋总高度与总宽度的最大比值应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要求。 3、墙体的布置。墙体是承担地震作用的主要构件,墙体的布置和间距对房屋的空间刚度和整体性影响很大。因而,对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有重大影响。墙体布置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合理确定墙体的主要承重体系。结构布置应优先选

地震对建筑物破坏的原理分析与监舍防震设计

地震对建筑物破坏的原理分析与监舍防震设计 论文通过地震破坏建筑物的原理和监舍特点分析,提出了监舍的防震设计目标和特点。 标签:地震监舍防震设计 0 引言 云南省是我国地震灾害的高发地区。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来,我国共发生6级以上强破坏性地震56次,其中有15次發生在云南,占全国总数的五分之一以上。为保证在押犯人的生命安全,在监舍设计时必须对予以考虑。 1 建筑物破坏原理 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作用主要有三种因素:振动破坏、地基失效破坏、次生效应破坏。 1.1 振动破坏 地震波引起的地面振动通过基础传递到建筑物上,引起建筑物本身的振动。建筑物一般是按静力设计和建造的,耐受振动的强度有一定的限度,其破坏程度取决于地震力的大小;但地震波对建筑物的破坏作用很复杂,破坏程度常由许多因素综合决定,包括地震波频谱组成和延续时间,建筑物的材料性质,动力特性,以及地基条件和地形等环境因素。 1.2 地基失效破坏 当地基强度较小或加速度很大时,地表层或下垫层可能达到屈服极限;此时岩石或土层不再具有完全弹性,将产生永久变形,进而导致地基承载力下降甚至丧失,地基产生变位、移动。虽然地基破坏消耗了地震波的能量,减小了震动对建筑物的破坏;但地基失效同时又造成另一种灾害,如建筑物下沉、地基不均匀沉降和水平变位,进而导致建筑物结构破坏。 1.3 次生效应破坏 在特定的地质、环境条件下,地震可能引起崩塌、滑坡或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在陡峭的山区或丘陵地带,破碎的岩石和松散的表土可能由于地震所产生的振动与下卧的岩土层脱离,从而发生次生灾害;如果地震前发生大量、长时间降水,更易发生该类灾害。规模巨大的崩塌和滑坡灾害可能摧毁地面的建筑物,掩埋坡下的居民点,造成大规模的破坏和伤亡;如果滑坡或崩塌造成河道阻塞,还有可能引发水灾;而大型水体下及附近发生的大规模崩滑,也会对坝体及周边建筑造成毁灭性破坏。

第二章房屋构造砌体结构和抗震的基本知识

第二章房屋构造、砌体结构和抗震的基本知识 2.1 房屋建筑如何分类? 答:(1) 房屋建筑按用途分类 ①工业建筑:供人们从事生产活动的场所。如机械厂、炼钢厂、造船厂、发电厂、电子元件生产厂、电视机生产厂等。以及附属这些厂房的仓库、变电室、锅炉房、水塔及构筑物。 ②民用建筑:供人们居住、生活、学习和文化娱乐的场所。它又分为民用建筑(如住宅、旅馆、公寓等)和公共建筑(如办公楼、学校、医院、商场、影剧院、车站等)两类。 ③农业生产建筑:是人们从事农业生产而修造的房屋,如粮仓、畜舍、鸡场等。 ④科学实验建筑:是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科学实验而建造的房屋,如高能物理研究试验楼、原子试验小型反应堆、电子计算中心等。 ⑤体育建筑:是专为体育训练、锻炼和比赛而修建的房屋设施。如体育馆、体育场、游泳馆、球场、训练场等。 (2) 房屋建筑按结构承重形式分类 ①砖承重结构:屋面、楼面和墙身的承重都是由砖墙来承受,并传至基础和地基。如普通砖混房屋。 ②排架结构:有屋架支承在柱子上,中间有各种支撑,形成铰接的空间结构。如单层工业厂房就属于排架结构形式。 ③框架结构:由混凝土的柱基础、柱子、梁、板的屋盖结构组成的结构形式。如多层工业厂房、多层公共建筑等。 ④筒体结构:随着高层建筑的出现而发展起来的结构形式。它的外围和电梯井筒,是由密集的钢筋混凝土柱或连续的钢筋混凝土墙体构成,形成筒体,它的整体性好、刚度大,适用于高层建筑。 (3) 房屋建筑按结构承重材料分类 ①木结构房屋:主要是用木材来承受房屋的荷重,用砖石作为围护的建筑,如古建筑、旧式民居。目前已很少修建这样的房屋。 ②砖石结构房屋:主要是指以砖石砌体为房屋的承重结构,其中,楼板可以用钢筋混凝土楼板或木楼板,屋顶使用钢筋混凝土屋架、木屋架或屋面板及其斜屋面盖瓦。 ③混凝土结构房屋:主要承重结构,如:柱、梁、板、屋架都是采用混凝土制成。目前,建筑工程中广泛采用这种结构形式。 ④钢结构房屋:主要骨架采用钢材(主要是型钢)制成。如钢柱、刚梁、钢屋架。一般用于高大的工业厂房及超高层建筑。 2.2 房屋建筑的等级如何确定? 答:房屋建筑的等级确定有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结构安全等级、建筑物耐火等级。 (1)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分类见表2-1:

简述地震的危害和救助

简述地震的危害和救助 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的交汇部位,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活跃。地震活动具有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的特点。震灾严重,占全国各类灾害死亡人数的百分之五十四,地震灾害的损失触目惊心。 那地震都会出现那些灾害呢? 一般分为原生灾害(直接灾害)、次生灾害、诱发灾害。 地震是一种破坏力很大的自然灾害,除了直接造成房倒屋塌、山崩地裂、砂土液化、喷砂冒水等原生灾害外,还会带来次生灾害,地震次生灾害是直接灾害发生后,破坏了自然或社会原有的平衡或稳定状态,从而引发出的灾害。主要有:火灾、水灾、毒气泄漏等。其中火灾是次生灾害中最常见、最严重的。 火灾:地震火灾多是因房屋倒塌后火源失控引起的。由于震后消防系统受损,社会秩序混乱,火势不易得到有效控制,因而往往酿成大灾。 滑坡和崩塌:这类地震的次生灾害主要发生在山区和塬区,由于地震的强烈振动,使得原已处于不稳定状态的山崖或塬坡发生崩塌或滑坡。这类次生灾害虽然是局部的,但往往是毁灭性的,使整村整户人财全被埋没。 水灾:地震引起水库、江湖决堤,或是由于山体崩塌堵塞河道造成水体溢出等,都可能造成地震水灾。

而地震引起的各种社会性灾害,如瘟疫、饥荒、人的心理创伤等社会性灾害称为诱发灾害。 对此,我们理应时刻保有居安思危的意识,并掌握一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当面临地震灾害时,我们才能准确应对。 一旦真的遇到了地震,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不能惊慌。我们现在居住的房屋基本都具备抗震能力,大可不必慌乱。 其次,要采取正确的躲避地震方法。底层建筑可以尽快有序撤离至开阔场地,并抱头下蹲。高层建筑应尽快缩小目标并使身体保持在结实的屏障之下,以免被击中。 比如此刻正在教室内,那么我们应该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头部躲进课桌下,绝不要乱跑。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 在操场或室外或者已跑到室外,可迅速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千万不要因忘拿某些东西折回教室去。 若是在家中,要就近躲在结实、不易倾倒、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或它的旁边,如:桌、床等,也可以赶快跑到开间较小、有支撑的房间去,如:厨房、卫生间等。 若是在公共场所,听从指挥,保持距离,有序离开,避免出现踩踏事故发生,并尽快赶赴避难场所。 假如不幸被困之后,我们应如何自救呢? 首先,要保持沉着冷静的心态。沉住气,树立生存的信心。

地震对建筑的影响

第九组 组员:陈耀铭、黄伟鹏、江信贤 地震与民用建筑 一、民用建筑在地震中得震害特点 (一)砌体结构房屋得震害及分析 1)震害现象 (1)墙角得破坏:房屋得四角墙面上开裂以至于局部倒塌得现象。 (2)楼梯间得破坏:楼梯间两侧承重墙出现严重得斜裂缝。 (3)内外墙连接得破坏:内外墙连接处出现竖向裂缝,严重时纵横墙拉脱。造成纵墙外闪倒塌,房屋丧失整

体性。 (4)突出屋面得屋顶间等附属结构得破坏:地震时,平面突出部位出现局部破坏现象。相邻部位得刚度差异较大时尤为严重。突出屋面得屋顶间、烟囱、女儿墙等附属结构,由于地震“鞭鞘效应” 得影响,一般较下部主体结构破坏严重,而且突出部分面积与房屋面积相差越大,震害越严重,如 图所示。 (5)墙体得破坏:墙体出现水平裂缝、斜裂缝、X形裂缝,严重得则出现歪斜以致倒塌现象,图所示。 方向平行得墙体,在水平地震作用下,墙体首先出现斜裂缝,如果墙体高宽比接近1,则墙体出现X 形交叉裂缝;如果墙体得高宽比较小,则在墙体中间部位出现水平裂缝。 (6)其她部位常见破坏:由于楼盖缺乏足够得拉结或施工中楼板搁置长度过小,会造成楼板坠落;由于伸缩缝过窄,不能起到防震缝得作用,地震时缝两侧墙体放生碰撞而造成破坏。 2)分析:历次大地震,如1963年前南斯拉夫地震,1972年美国费尔南多斯地震,1976年罗马利亚地

震,1975年营口海城地震,1976年唐山地震以及2008年汶川地震中,都证明底部框架砌体结构房屋震害就是相当严重得。 在地震作用下,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房屋得底层承受着上不砖房倾覆力矩得作用,其外侧柱会出现受拉得状况;底层为内框架时,外侧得砖壁柱则会因砖柱受拉承载力低而开裂,甚至严重破坏;底层为半框架时会出现底层横墙开裂,而后由于内力重分布,加重了层半框架得破坏;底层商店住宅,由于需要大空间,横墙较少,因底层得抗震能力弱形成特别得薄弱楼层,造成破坏特别严重。 (二)钢结构房屋得震害及分析 1) 钢结构得震害主要有节点连接得破坏、构件得破坏以及结构得整体倒塌三种形式。 2)分析:历次地震表明,在同等场地、地震烈度(seismic intensity)条件下,钢结构房屋得 震害要较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得震害小得多。以1985年9月墨西哥城大地震(里氏8、1级)得震害为例,其中倒塌与严重破坏得钢结构房屋为12栋,而钢筋混凝土房屋却有127栋。 1、节点连接得破坏 (1)框架梁柱节点区得破坏 由于节点集中力、构造复杂、施工难度较大,极易造成应力集中,因此节点破 坏时发生最多得一种破坏形式。1994年美国诺斯里奇(Northridge)地震与1995 年日本阪神地震均造成了很多梁柱刚性节点得破坏。2008年汶川地震也造成钢结 构网架节点破坏。 诺斯里奇地震时,H形截面得梁柱节点得典型破坏形式。由图中可见,大多数节 点破坏发生在梁端下翼缘处得柱中,这可能就是由于混凝土楼板与钢梁共同作用,

建筑结构抗震复习题--答案演示教学

建筑结构抗震复习题 一、判断题 1.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既适用于弹性体系,也可用于弹塑性体系 X 2.结构的刚心就是地震惯性力合力作用点的位置 3.受压构件的位移延性将随轴压比的增加而减小 V 4.结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等于竖向荷载加上各可变荷载组合值。 X 5.震源到震中的垂直距离称为震中距。 X 6.对应于一次地震,震级只有一个,烈度也只有一个。X 7.横波一般周期较长,振幅较大,引起地面水平方向的运动。V 8.采用底部剪力法时,突出屋面的屋顶件,由于刚度突变、质量突变,其地震作用的效应乘以增大系数3,此增大部分应向下传递。 X 10.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以横波最快,面波次之,纵波最慢。X 11.横波只能在固态物质中传播 X 12.设防烈度为8度和9度的高层建筑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X 13.众值烈度比基本烈度小1.55度,罕遇烈度比基本烈度大1.55度 X 14在进行抗震设计时,结构平面凹进的一侧尺寸为其相应宽度的20%时,认为是规则的V 16.在同等场地、烈度条件下,钢结构房屋的震害较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的震害要严重。 X 17.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的轴压比越大,抗震性能越好。 18.场地特征周期与场地类别和地震分组有关。V 20.选择结构的自振周期应尽可能接近场地卓越周期。X 21.根据液化指数,将液化等级分为三个等级。V 22.质量和刚度明显不对称、不均匀的结构,应考虑水平地震作用的扭转影响。 23.地震作用对软土的承载力影响较小,土越软,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就越小。X 26在抗震设计中,对烈度为9度的大跨、长悬臂结构,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V 27.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所以不同地区地震烈度相同。X 25.一般来讲,震害随场地覆盖层厚度的增加而减轻。X 22.地震烈度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X 29一般而言,房屋愈高,所受到的地震力和倾覆力矩愈大,破坏的可能性也愈大。 30.耗能梁段的屈服强度越高,屈服后的延性越好,耗能能力越大。

浅析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及建筑减震防震措施

浅析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及建筑减震防震措施 姓名:王涛 班级:土木 通过对土木工程概论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对土木工程这个专业有了大概的了解。我对建筑防震减震方面的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通过陈老师的介绍以及我查阅的相关资料,浅析一下本人对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以及建筑物减震防震方面的认识。 破坏性地震会给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直接和间接的危害和损失,尤其是强烈的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目前,每年全世界由地震灾害造成的平均死亡人数达8000一10000人/次,平均经济损失每次达几十亿美元。据联合国统计,本世纪以来,全世界因地震死亡人数达260万,占全球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死亡总和的58%。从某种意义上说,地震是群灾之首。 大地震如果发生在渺无人烟的地方是不会造成伤害的,如果发生在城市或农村的活,就会造成房倒屋塌,甚至建筑物与重要工程也会遭至"破坏并危及人员的生命安全,给人们造成严重灾害。 我国由于地处板块交界处地震灾害频度高,强度大,成灾率高,这是造成地震灾害特别严重的原因。同时,我国民众防灾意识不高,同一震级的地震,造成伤亡的人数可多达数倍。另外,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基础设施,抗震性能较差。建国头20年中,多数建筑物和工程未考虑抗震设防,加之城市生命线管线纵横交错,埋设不合理,有的材料强度不够,有的年久失修,使我国多数城镇防震抗震的能力脆弱,潜在着很大的隐患。广大农村多属土、石结构建筑,抗震能力更差。据估计,地震若发生在我国工业城市及人口稠密的地区,8级左右或7级左右以及5、6级左右的地震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分别为百亿元、数十亿元和数亿元人民币。譬如1976年唐山大地震,在几十秒钟的时间内,将一座百万人口的工业城市变成了废墟,伤亡侧万人,直接经济损失100亿元以上,救灾花了6亿多元,重建用了50亿元,而

地震对建筑的影响

地震对建筑的影响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第九组 组员:陈耀铭、黄伟鹏、江信贤 地震与民用建筑 一、民用建筑在地震中的震害特点 (一)砌体结构房屋的震害及分析 1)震害现象 (1)墙角的破坏:房屋的四角墙面上开裂以至于局部倒塌的现象。 (2)楼梯间的破坏:楼梯间两侧承重墙出现严重的斜裂缝。

(3)内外墙连接的破坏:内外墙连接处出现竖向裂缝,严重时纵横墙拉脱。造成纵墙外闪倒 房屋丧失整体性。 (4)突出屋面的屋顶间等附属结构的破坏:地震时,平面突出部位出现局部破坏现象。相邻的刚度差异较大时尤为严重。突出屋面的屋顶间、烟囱、女儿墙等附属结构,由于地震鞘效应”的影响,一般较下部主体结构破坏严重,而且突出部分面积和房屋面积相差越 震害越严重,如图所示。 (5)墙体的破坏:墙体出现水平裂缝、斜裂缝、X形裂缝,严重的则出现歪斜以致倒塌现象,所示。方向平行的墙体,在水平地震作用下,墙体首先出现斜裂缝,如果墙体高宽比接1,则墙体出现X形交叉裂缝;如果墙体的高宽比较小,则在墙体中间部位出现水平裂缝

(6)其他部位常见破坏:由于楼盖缺乏足够的拉结或施工中楼板搁置长度过小,会造成楼板落;由于伸缩缝过窄,不能起到防震缝的作用,地震时缝两侧墙体放生碰撞而造成破坏 2)分析:历次大地震,如1963年前南斯拉夫地震,1972年美国费尔南多斯地震,1976年罗亚地震,1975年营口海城地震,1976年唐山地震以及2008年汶川地震中,都证明底部框架砌体结房屋震害是相当严重的。 在地震作用下,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房屋的底层承受着上不砖房倾覆力矩的作用,其外侧柱现受拉的状况;底层为内框架时,外侧的砖壁柱则会因砖柱受拉承载力低而开裂,甚至严重破坏; 层为半框架时会出现底层横墙开裂,而后由于内力重分布,加重了层半框架的破坏;底层商店住宅由于需要大空间,横墙较少,因底层的抗震能力弱形成特别的薄弱楼层,造成破坏特别严重。 (二)钢结构房屋的震害及分析 1)钢结构的震害主要有节点连接的破坏、构件的破坏以及结构的整体倒塌三种形式。 2)分析:历次地震表明,在同等场地、地震烈度(seismic intensity)条件下,钢结房屋的震害要较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的震害小得多。以1985年9月墨西哥城大地震(里氏级的震害为例,其中倒塌和严重破坏的钢结构房屋为12栋,而钢筋混凝土房屋却有127栋。 1、节点连接的破坏 (1)框架梁柱节点区的破坏 由于节点集中力、构造复杂、施工难度较大,极易造成应力集中,因此节点破 坏时发生最多的一种破坏形式。1994年美国诺斯里奇(Northridge)地震和 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均造成了很多梁柱刚性节点的破坏。2008年汶川地震也造成 钢结构网架节点破坏。 诺斯里奇地震时,H形截面的梁柱节点的典型破坏形式。由图中可见,大多数 节点破坏发生在梁端下翼缘处的柱中,这可能是由于混凝土楼板与钢梁共同作用,

地质灾害对建筑物的影响

地质灾害对建筑物的影响 地质灾害对建筑物的影响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生活水平的需求逐渐提高,建筑物的建设变得尤其重要,建筑物的设计、建造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水平。然而,建筑物的建设也影响了自然界的正常发展,大自然也通过各种方式向我们人类发出了警告,也反映在许多地质灾害在各地时有发生,均不同程度的造成人员或经济损失。所以在建造建筑物的同时也应慎重考虑地质灾害对建筑物的影响。地质灾害对建筑物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如何进行防、冶,从选址到建设的过程应该注意的环节,已建好的建筑物如何进行监测防冶等等。本文依据广西柳州市帽合地区发生的地质灾害塌陷进行了讨论与总结,讨论了从选址到建设的过程应该注意的环节,如何防冶,已建好的如何进行监测防冶等等。 关键词:地质灾害;对建筑物的影响;检测防治;环节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people life level requirements gradually improve, building construction becomes especially important, building design, construction in a certain extent reflects people's living level. Howeve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uilding have also affected the normal development of the nature, nature also by various means to our human issued a warning, also reflected in many geological disasters have occurred at all, all different degree of caused the personnel or economic loss. So in the construction of buildings should also be careful consideration of the effect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in buildings. The influence of geological hazards on build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how to prevent and smelting, from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site to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link, has built good building monitoring the smelting how, and so on. Based on the liuzhou

地震的形成及危害

地震的危害(英文) 2014-5-10 21:20:58 Earthquakes are among the most powerful events on earth, and their results can be terrifying. A severe earthquake may release energy 10,000 times as great as that of the first atomic bomb. Rock movements during an earthquake can make rivers change their course. Earthquakes can trigger landslides that cause great damage and loss of life. Large earthquakes beneath the ocean can create a series of huge, destructive waves called tsunamis (pronounced tsoo nah meez) that flood coasts for many miles. Earthquakes almost never kill people directly. Instead, many deaths and injuries in earthquakes result from falling objects and the collapse of buildings, bridges, and other structures. Fire resulting from broken gas or power lines is another major danger during a quake. Spills of hazardous chemicals are also a concern during an earthquake. The force of an earthquake depends on how much rock breaks and how far it shifts. Powerful earthquakes can shake firm ground violently for great distances. During

地震对市政建设的影响

摘要:地震是一种危害极大的自然现象,即使能够做出有效的地震短临预报,市政工程建设本身的破坏仍无法避免。地震灾害的实例表明,破坏性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主要是由于建筑物、工程设施的破坏倒塌、以及伴随的次生灾害造成的。本文的目的是探讨如何使市政建设建筑物能够有效抵御强烈地震的袭击,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在这方面成熟的经验。 地震在我国的分布 中国地处世界上两个最大地震集中发生地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在中国发生的地震又多又强,其绝大多数又是发生在大陆的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大都在20公里以内。因此,中国是世界上多地震的国家,也是蒙受地震灾害最为深重的国家之一。影响中国的是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台湾地区是环太平洋地震带影响地区的主要代表,而四川、西藏、云南等中国西部地区受欧亚地震带影响较多,这些地区成为地震频发区。 2004年6月,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中国地震活动断层探测技术系统大城市活动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开始实施,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徐锡伟是该项目首席专家。项目选择在北京、上海、天津、福州、沈阳等内地的21个大城市进行了探测研究。该项目于2008年4月顺利完成,已基本查明了21个城市及其邻区的主要断层的分布、最新活动性和发震危险性,特别是排除了上海、天津、广州、沈阳、银川、青岛等城市的其中80条断层的活动性。 地震对城市建筑物的破坏 地震波分为体波和面波两种,体波包括横波和纵波.一般纵波先到达地表对建筑物造成影响,给人上下抖动的感觉,横波比纵波稍晚,给人前后摇摆不定的感觉。而最后到达的是面波,沿着地表蛇行前进,往往对建筑物施加较大的剪切力,大多数建筑物倒塌是由于面波的作用。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作用是通过地基和基础传递给上部结构的。地震时地基和基础起着传播地震波河支承上部的双重作用。在地震的作用下,引起地基承载力降低或使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从而导致建筑的破坏。地震的震害现象主要有砂土地基的振动液化、滑坡、地裂及震陷等。另外,由于地震产生的惯性力使建筑物受到水平方向的作用力,也会引起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 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不仅与地震烈度有关,还与建筑物场地效应、地基土动力特性有关。对同一类土,因地形不同,可以出现不同的场地效应,房屋的震害因而不同。在同样的场地条件下,粘土地基和砂土地基、饱和土和非饱和土地基上房屋的震害差别也很大。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还与基础形式、上部结构的体型、结构形式及刚度有关。 全球处于地震带上的城市防震措施 日本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每年发生有感地震约1000多次,全球10%的地震均发生在日本及其周边地区。其中6级以上的地震每年至少发生1次,据不完全统计,世界范围内发生的里氏6级以上的地震,大约有20%发生在日本。然而,地震并没有给日本带来巨大人员伤亡等损失,绝大部分建筑保持完好。是什么原因造成如此大的反差呢?这与日本房屋建筑防震措施是密不可分的。 早在1923年关东大地震之后,日本就制定法律,要求建造房屋时必须计算防震程度,1995年颁布了建筑防震标准——《建筑基准法》。《基准法》规定,高层建筑必须能够抵御里氏7级以上的强烈地震。一个建筑工程为获得开工许可,除了设计、施工图纸等文件外,还必须提交建筑抗震报告书。抗震报告书的主要内容包括,根据地震的不同强度,计算不同的建筑结构在地震中的受力大小,进而确定建筑的梁柱位置、承重以及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的规格

地震的好处与坏处

地震的好处与坏处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地震的好处 对于受灾地区的人们来说是灾难,而对于全球地震是缓解地球本身的压力,释放过多能量,保持岩石圈受力平衡的有效而唯一的途径. 同时地震也会把地下的矿物带到地表,火山喷发的火山灰使土壤变得肥沃,有利于农业生产.而海底地震引起的海啸和海风给内陆地区带来难得一遇的水汽对于缓解干旱,净化空气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地震的危害 地震,是地球上所有自然灾害中给人类社会造成损失最大的一种地质灾害。破坏性地震,往往在没有什么预兆的情况下突然来临,大地震撼、地裂房塌,甚至摧毁整座城市,并且在地震之后,火灾、水灾、瘟疫等严重次生灾害更是雪上加霜,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据统计,全球每年要发生500万次左右地震,虽然大部分地震因为发生在海洋或地壳深处或是由于震级太小而不被人感觉到,但每年仍有不少地震给震区人民带来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仅上个世纪以来,全世界就有120多万人死于地震,几乎每个地方都受到过地震的侵扰。 地震是一种破坏力很大的自然灾害,除了直接造成房倒屋塌和山崩、地裂、砂土液化、喷砂冒水外,还会引起火灾、爆炸、毒气蔓延、水灾、滑坡、泥石流、瘟疫等。除此之外,地震还会带来,主要有: 1.火灾:由房屋倒塌、煤气泄漏和明火引起;

2.水灾:由水坝决口或山崩壅塞河道等引起; 3.毒气泄漏:由建筑物或装置破坏等引起; 4.瘟疫:由震后生存环境的严重破坏所引起。 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震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其中地震波又分为S波及P波。地震可由地震仪所测量,地震的震级是用作表示由震源释放出来的能量,通常以“里氏地震规模”来表示;烈度则透过“修订麦加利地震烈度表”来表示,某地点的地震烈度是指地震引致该地点地壳运动的猛烈程度,是由震动对个人、家具、房屋、地质结构等所产生的影响来断定。在地球的表面,地震会使地面发生震动,有时则会发生地面移动。震动可能引发山泥倾泻甚或火山活动。如地震在海底发生,海床的移动甚至会引发海啸。 (一)什么叫地震灾害 1、地震灾害。强烈的地震,会引起地面强烈的振动,直接和间接地对社会及自然造成破坏。直接破坏如:由于地面强烈震动引起的地面断裂、变形、冒水、喷沙和建筑物损坏、倒塌以及对人畜造成的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等。这种由地震引起的破坏,统称为地震灾害。 2、地震次生灾害。地震次生灾害是指:由于强烈的地震使山体崩塌,造成滑坡和泥石流;水坝河堤决口造成水灾;震后造成瘟疫流行;引燃易燃易爆物造成火灾、爆炸;由于破坏管道造成毒气泄漏;细菌和放射性物质的扩散对人畜生命造成威胁等等。

砌体结构房屋抗震概念设计

砌体结构房屋抗震概念设计 摘要:在抗震设计时体现以预防为主的设计思想,达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设防目标。对于建设工程只有在抗震设防、抗震设计和施工质量这三方面都符合要求,才能确保建筑工程具备合理的抵御地震的能力。 关键词:砌体;房屋;抗震 一、概念设计的意义 概念设计的应用范围广泛,包含了极多的结构设计,从中可以知道概念设计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概念设计的重要性主要有以下几点: 如今的计算理论及结构设计理论有待完善,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缺陷以及不可计算性。所以,概念设计的应用则不仅解决了计算理论的缺点,还解决了在结构设计中实际存在的那些大量无法计算的问题,更加合理的完成了建筑的结构设计。 结构设计过程需要进行大量的数学计算,需要借助计算机来完成。而在方案的初级设计阶段不能使用计算机来辅助计算。因此,需要熟练掌握结构概念的结构工程师根据自己的合理计算和准确的判断来筛选高效、低造价的结构设计方案。 对于结构设计的工程中存在的大量繁琐的计算,往往需要借助计算机完成。而结构设计人员也过分依赖计算机,这样会降低工作人员对设计数据的敏感性,对于计算中存在的数据错误和运算方法不合理问题不能辨别和纠正,从而使结构设计存在诸多问题,并给建筑结构留下很多安全隐患。 由以上分析可知,概念结构设计对建筑结构设计有相当重要的影响,其地位是不可取代的。 二、砌体房屋抗震计算分析 确定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计算简图,应考虑以下几点:①将水平地震作用在建筑物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进行抗震验算。②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变形为剪切型。③房屋各层楼盖水平刚度无限大,仅做平移运动,因此各抗侧力件在同一楼层标高处侧移相同。 计算多层砌体房屋地震作用时,应以防震缝所划分的结构单元为计算单元,在计算单元中各楼层的集中质点设在楼、屋盖标高处,各楼层质点重力荷载应包括楼、屋盖上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墙体上、下层各半的重力荷载。 三、砌体结构的布置

地震基本知识

地震基本知识 1、什么是地震?什么是地震灾害? 答:地震,是人们通过感觉和仪器觉到的地面振动。它与风雨、雷电一样,是一种极为普遍的自然现象。强烈的地面振动,即强烈地震,会直接和间接造成破坏,成为灾害,凡由地震引起的灾害,统称为地震灾害。 2、什么是地震三要素? 答:地震的发震时刻、震中和震级,称为地震三要素。发震时刻就是地震发生的时刻。地震发生的地点叫做震中,常用经度和纬度来表示,当然也要标明该地的地名。地震的大小用震级M来表示。 3、何谓震源、震中、震源深度? 答: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一个略微有点扁的圆球,由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组成。地球上每天都要发生上万次地震,这些地震都发生在地壳和地幔中的特殊部位,我们把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叫做震源。 震源在地面的投影叫震中。实际上震中是一个区域,即震中区。 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叫震源深度。根据震源深度可分为浅源地震(h≤70公里)、中源地震(h=70~100公里)和深源地震(h >300公里)。 4、何谓地震震级? 答:地震震级是按一定的微观标准,表示地震能量大小的一种量度。它是根据地震仪器的记录推算得到的,只与地震能量有关。一次5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二万吨黄色ZY(TNT)爆炸时所释放的能量。震级相差1.0级,能量相差30倍。一次地震震级只有一个。 5、什么是里氏震级? 答:里氏震级是由美国地震学家里克特于1935年提出的一种震级标度。它是根据离震中一定距离所观测到的地震波幅度和周期,并且考虑从震源到观测点的地震波衰减,经过一定公式,计算出来的震源处地震的大小。如果用地震面波计

算震级,则用MS表示;如果用地震体波计算震级,则用ML表示。在60年代,里克特是美国最负盛名的地震学权威。里克特很善于与新闻媒体打交道,热心回答公众提出的有关地震的问题,因此里氏震级这一术语很快成了衡量地震大小的人人皆知的术语。目前世界上已测得的最大震级为里氏8.9级(1960年智利大地震)。 6、什么是地震烈度?地震烈度是怎样制订的? 答:地震烈度是地震时对地面影响的强烈程度。主要依据宏观的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现象,如人们的感觉,物体的反应,房屋建筑物的破坏和地面现象的改观等方面来判断。当然,也可通过仪器的微观记录进行有关计算得出绝对的烈度。地震烈度与地震大小,震源深度,震中距离,地质条件等因素有关。因此,一次地震的烈度根据各地遭受破坏和影响不同而不同。 7、地震分哪几类?哪类地震对人类的危害最大? 答:地震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两大类。 天然地震主要是构造地震。它是由于地下深处岩石破裂、错动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到地面引起的房摇地动。构造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90%以上。其次是由火山喷发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7%。此外,某些特殊情况下了也会产生地震,如岩洞崩塌(陷落地震)、大陨石冲击地面(陨石冲击地震)等。 人工地震是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动;在深井中进行高压注水以及大水库蓄水后增加了地壳的压力,有时也会诱发地震。一般所说的地震,多指天然地震,特别是构造地震,它对人类的危害最大。8、什么叫构造地震? 答:构造地震是由地壳构造运动引起的。当力的作用使地壳或更深部位的岩石产生变形、断裂和滑动时,常常伴随着地震发生,这类地震称为构造地震。 构造地震是天然地震中最常见,灾害性最大的一类。它占地震总数的90%,而且震级强度大。目前已记录到的最大构造地震震级为8.9级(智利,1960年5月22日)。另外,构造地震的分布与最新世界活动的构造带一致。

地震导致可液化砂土地基对建筑物的严重危害和预防措施

地震导致可液化砂土地基对建筑物的严重危害和预防措施 【摘要】中国位于地震多发带,地震活动活跃。对于地震发生时地基失效引起重大人员伤亡的情况多有发生。其原因之一在于砂土的液化,导致地基下沉所致。本文根据土体液化的机理,对其产生过程进行分析、提出有效的排查及解决方案,以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地震;液化砂土;地基;土体;建筑;剪应力;预防措施 0.绪论 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6度以上地震区几乎遍布全国各省、区。尤其是近几年地震活动比较频繁,几年前的汶川大地震等,大量的房屋遭到破坏和坍塌,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给家庭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地震发生时,由于地面强烈运动震中产生的强烈横向及纵向震动,导致各类建筑物严重破坏。其中地基失效,即当建筑物地基内含有饱和松软的无粘性土及稍具粘性土,在强烈的地震震动作用下,土颗粒处于悬浮于孔隙水中的状态,呈现类似于稀砂浆的物体。使地基土体完全或部分丧失抗剪强度,在建筑物自重作用下产生较大的沉降。使地基液化出现喷水冒砂,从而使地上建筑物产生坍塌,下沉等破坏性损失。所以,对地震时土体的可能发生的液化危害进行妥善的改善和预防,会确保建筑物遭遇强震时,免遭完全破坏,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提供了稳定的保障。 1.土体的地震液化机理 在地震破坏的建筑物记载中,饱和松散砂土发生液化的情况是最多的。其次是塑性指数为IP=3-10的粉土、粉细砂。除此之外还与土的颗粒组成成分、土质的密实度及地震烈度密切相关。如平均颗粒D50在0.05-0.1mm之间的砂土为例。当土体的不均匀系数在1.8以下时都具有可液化性。而相对密度Dr大于20%的粉细砂不易液化。如粉砂结构性差的土体,其粘土颗粒含量小于10%,孔隙比大于0.85,且大于0.05mm颗粒占全重40%以上时,在七度地震烈度就可能产生液化现象。 饱和砂土之所以发生液化,主要是由于砂土抗剪强度的降低所导致的。根据有效应力原理,无粘性土的抗剪强度不仅取决于土体内部摩擦角的大小,而且与土体内的有效正应力成正比。土体(砂骨架)中产生的正应力,它等于外力在砂水体系中引起的总应力减去外力在水中产生的应力。因此土体的抗剪强度f可以确定为:f=tan?渍=(?滓-u)tan?渍 :土体内的有效正应力 ?滓:作用于剪切面上的总正压应力 u:孔隙水压力 ?渍:土体的内摩擦角 地震时饱和砂土地基在不能迅速排水的情况下,由于地震时地面的强烈运动影响。孔隙水压力急剧增加。当孔隙水压力上升到与总的正压力相等时。(?滓=u)有效应力为零。砂土颗粒处于悬浮于孔隙水中的状态,土体的抗剪强度趋近于零(f=0);短时间内失去承载能力,即产生砂土液化。 砂土的液化是否发生,也取决于一系列因素的综合影响,主要有几个方面对其产生影响: 地震的现场分析资料表明,液化与砂土的密实度有关,松散的砂土比密实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