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八项护理操作及注意事项

中医八项护理操作及注意事项

中医八项护理操作及注意事项
中医八项护理操作及注意事项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八项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目的、注意事项

一、耳针法(耳穴埋豆)

(一)、目标

遵照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二)、禁忌证

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以及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

(三)护理及注意事项

1 在针刺中及留针期间,患者感到局部热、麻、胀、痛或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得气”,应密切观察有无晕针等不适情况。

2 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起针后如针孔发红,应及时处理。

3 使用耳针法治疗扭伤及肢体活动障碍者,埋针后待耳廓充血具有发热感觉时,嘱患者适当活动患部,并配合患部按摩、艾条灸等,以提高疗效。

二、艾条灸法

(一)、目标

1 遵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虚寒性病证的临床症状。

2 通过运用温通经络、调和气、消肿散结、祛湿散寒、回阳救逆等法,达到防病保健、治病强身的目的。

(二)、禁忌证.

1 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者,不宜施灸。

2 颜面部、大血管处、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三)护理及注意事项

1 采用艾柱灸时,针柄上的艾绒团必须捻紧,防止艾灰脱落灼伤皮肤或烧毁衣物。

2 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灸后出现小水疱时,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疱较大时,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疱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三、拔火罐法

(一)、目标

1 缓解风寒湿痹而致的腰背酸痛、虚寒性咳喘等症状。

2 用于疮疡及毒蛇咬伤的急救排毒等。

(二)、禁忌证

1 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者。

2 皮肤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

3 孕妇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

(三)、护理及注意事项

1 拔罐时应采取合理体位,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骨骼凹凸不平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

2 操作前一定要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有无裂痕。

3 防止烫伤。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切勿强拉。

4 使用过的火罐,均应消毒后备用。‘

5 起罐后,如局部出现小水疱,可不必处理,可自行吸收。

6 如永疱较大,消毒局部皮肤后,用注射器吸出液体,覆盖消毒敷料。

四、穴位按摩法

(一)、目标

1 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

2 通过穴位按摩,达到保健强身的目的。

(二)、禁忌证

各种出血性疾病、妇女月经期、孕妇腰腹、皮肤破损及瘢痕等部位禁止按摩。(三)、护理及注意事项

1 操作前应修剪指甲,以防损伤患者皮肤。

2 操作时用力要均匀、柔和、持久,禁用暴力。

五、刮痧法

(一)、目标

1 缓解或解除外感时邪所致高热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2 使脏腑秽浊之气通达于外,促使周身气血流畅,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二)、禁忌证

体形过于消瘦、有出血倾向、皮肤病变处等禁用此法。

(三)、护理及注意事项

1 保持空气新鲜,以防复感风寒而加重病情。

2 操作中用力要均匀,勿损伤皮肤。

3 刮痧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立即停刮,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4 刮痧后嘱患者保持情绪安定,饮食宜清淡,忌食生冷油腻之品。

5 使用过的刮具,应消毒后备用。

六、湿敷法

(一)、目标

减轻局部肿胀、疼痛、瘙痒等症状。

(二)、禁忌证

疮疡脓肿迅速扩散者不宜湿敷。

(三)、护理及注意事项

1 操作前向患者做好解释,以取得合作。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2 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3 治疗过程中观察局部皮肤反应,如出现苍白、红斑、水疱、痒痛或破溃等症状时,立即停止治疗,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七、涂药法

(一)、目标

患处涂药后可达到祛风除湿、解毒消肿、止痒镇痛等治疗效果。

(二)、禁忌证

婴幼儿颜面部禁用。

(三)、护理及注意事项

中医护理常规_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常规 1、接待患者,初步分诊。根据患者病情,送至抢救室或观察室,并立即通知医师。 2、做好输液、给药、配血、输血及相应准备。 3、急诊室环境 (1)环境清洁、舒适、安静,空气流通。 (2)根据病症性质,调节病室内温湿度。 (3)每日定时空气消毒。 4、入院介绍 (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 (2)介绍就诊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5、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 (1)测量即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2)新入急诊室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连续3日。 (3)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 (4)若体温39℃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5)留观患者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促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6)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6、每日记录大小便次数1次。 7、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8、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注明执行时间。 (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神志、舌脉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2)根据病情,给予正确体位。对烦躁不安患者加床栏或用约束带妥善约束,防止发生意外。 (3)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对疑似服毒、诊断不明的昏迷患者,按病情及时收集相应标本送检。 (4)注意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5)随时检查各种管道是否通畅,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6)对诊断不明的急腹痛患者禁用镇痛药物。 (7)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8)凡涉及法律纠纷的患者在抢救的同时,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中医八项护理操作及注意事项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八项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目的、注意事项 一、耳针法(耳穴埋豆) (一)、目标 遵照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二)、禁忌证 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以及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 (三)护理及注意事项 1 在针刺中及留针期间,患者感到局部热、麻、胀、痛或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得气”,应密切观察有无晕针等不适情况。 2 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起针后如针孔发红,应及时处理。 3 使用耳针法治疗扭伤及肢体活动障碍者,埋针后待耳廓充血具有发热感觉时,嘱患者适当活动患部,并配合患部按摩、艾条灸等,以提高疗效。 二、艾条灸法 (一)、目标 1 遵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虚寒性病证的临床症状。 2 通过运用温通经络、调和气、消肿散结、祛湿散寒、回阳救逆等法,达到防病保健、治病强身的目的。

(二)、禁忌证. 1 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者,不宜施灸。 2 颜面部、大血管处、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三)护理及注意事项 1 采用艾柱灸时,针柄上的艾绒团必须捻紧,防止艾灰脱落灼伤皮肤或烧毁衣物。 2 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灸后出现小水疱时,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疱较大时,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疱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三、拔火罐法 (一)、目标 1 缓解风寒湿痹而致的腰背酸痛、虚寒性咳喘等症状。 2 用于疮疡及毒蛇咬伤的急救排毒等。 (二)、禁忌证 1 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者。 2 皮肤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 3 孕妇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 (三)、护理及注意事项 1 拔罐时应采取合理体位,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骨骼凹凸不平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 2 操作前一定要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有无裂痕。

八项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及评分标准

目录 技术1 耳针法 (2) 技术2 艾条灸 (6) 技术3 拔罐法 (9) 技术4 穴位按摩法 (12) 技术5 刮痧法 (15) 技术6 湿敷法 (18) 技术7 涂药法 (20) 技术8 熏洗法 (23)

技术1 耳针法 耳针是采用针刺或其他物品(如菜籽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操作方法。 1评估 1.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1.2耳针部位的皮肤情况。 1.3女性患者的生育史,有无流产史,当前是否妊娠。 1.4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1.5心理状况。 2 目标 遵照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3 禁忌证 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以及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 4 告知 耳针局部有热、麻、胀、痛感。 5 物品准备 治疗盘、针盒(短毫针等)或菜籽等;碘酒、酒精、棉球、棉签、镊子、探棒、胶布、弯盘等。 6 操作程序 6.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6.2遵照医嘱,选择耳穴部位并探查耳穴。 6.3体位合理舒适,严格消毒,消毒范围视耳廓大小而定。 6.4一手固定耳廓,另一手进针,其深度以刺入软骨,但不透过对侧皮肤为度。留针。 6.5为使局部达到持续刺激,临床多采用菜籽、王不留行籽、磁珠等物,附在耳穴部位,以小方块胶布固定,俗称“埋豆”。留埋期间,嘱患者用手定时按压,进行压迫刺激,以加强疗效。 6.6起针后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涂以碘酒或酒精消毒,预防感染。 6.7操作完毕,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6.8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7 护理及注意事项 7.1在针刺中及留针期间,患者感到局部热、麻、胀、痛或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得气”,应密切观察有无晕针等不适情况。 7.2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起针后如针孔发红,应及时处理。7.3使用耳针法治疗扭伤及肢体活动障碍者,埋针后待耳廓充血具有发热感觉时,嘱患者适当活动患部,并配合患部按摩、艾条灸等,以提高疗效。

护理常用知识要点

护理常用知识 一、护理常用知识点1、三短六洁:三短:头发、胡须、指甲;六洁:头发、口腔、皮肤、四肢、会阴、肛门。 2、血压测量四定:定时间、定体位、定手臂、定血压计。 3、毒麻药“五专”:专柜加锁,专人保管,专用账册,专册登记,专用处方。 4、急救物品五定一保持:定人保管、定时核对、定点放置、定量供应、定期消毒、保持良好的备用状态。 5、病人病情十知道:姓名、诊断、病情、治疗、护理措施、并发症、饮食、宣教知识、心理状态、主要化验结果阳性检查结果。 6、输液“三查八对”:三查:备药前、备药中、备药后;八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用法、时间药物有效期。 7、输血“三查八对”:三查:血液的有效期、血液的质量、输血装置是否完好;八对:床号、姓名、住院号、血瓶(袋)号、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液种类和剂量。 8、常见输血潜在并发症: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循环负荷过重(肺水肿)、大量输血后反应(出血倾向和枸橼酸钠中毒)。

9、交接班四看五查四交接:四看:交班本、医嘱本、体温本、各项护理记录是否完整准确;五查:新入院病人、危重瘫痪病人、术前准备病人、大小便失禁病人、术后病人;四交接:床边交接特殊重危病人、床边交接分娩或大手术前后病人、床边交接特殊检查治疗病人、床边交接病情有特殊变化的病人。 10、危重患者安全护理的基本要求: (1)对特殊病人有安全预防措施,防护用具功能良好;(2)病人使用的抢救用具、器械运作良好;(3)危重病人、大手术病人有运转交接程序和记录:(4)护理标记清晰;(5)三查七对制度落实,药疗医嘱床边执行签字;(6)护士掌握应急预案;(7)病情、护理、仪器、药品、文书交接清楚。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

中医医疗护理技术技术操作规程 一、艾条灸 (2) 艾条灸操作流程图 (5) 艾条灸法操作评分标准 (5) 隔物灸技术 (7) 隔物灸技术操作流程图 (10) 二、拔罐法 (11) 拔火罐疗法操作流程图 (15) 拔火罐法操作评分标准 (16) 三、耳穴贴压技术 (17) 耳穴贴压技术操作流程图 (19) 耳穴贴压操作评分标准 (20) 四、穴位贴敷疗法 (21) 穴位贴敷法操作流程图 (23) 穴位贴敷法操作评分标准 (24) 五、穴位按摩疗法 (25) 穴位按摩法操作评分标准 (28) 六、中药热奄包(热熨)法 (29) 中药热奄包(热熨)操作流程图 (32) 中药热奄包(热熨)法操作评分标准 (33) 七、中药湿敷法 (34) 中药湿敷操作流程图 (36) 中药湿敷法操作评分标准 (37) 八、中药涂药法 (38) 中药涂药法操作流程图 (40) 中药涂药法操作评分标准 (41) 九、中药熏洗法 (42) 中药熏洗法操作流程图 (44) 熏洗法操作评分标准 (45) 十、中药塌渍疗法 (46) 中药溻渍操作流程图 (48) 中药塌渍疗法操作评分标准 (49) 十一、红外线照射治疗 (50) 红外线照射治疗操作流程图 (53) 红外线照射治疗操作评分标准 (54) 十二、中药保留灌肠法 (55) 中药保留灌肠操作流程图 (58) 保留灌肠操作评分标准 (59)

一、艾条灸 用纯净的艾绒卷成圆柱形的艾卷、点燃后在穴位表面熏烤,达到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操作方法。 一、评估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患者体质及艾条施灸处的皮肤情况。 3、对疼痛、艾灸气味的耐受、接受程度。 4、有无出血病史或出血倾向、哮喘病史或艾绒过敏史 5、心理状况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各种慢性虚寒型疾病及寒湿所致的疼痛,如胃脘痛、腰背酸痛、四肢凉痛、月经寒痛等;中气不足所致的急性腹痛、吐泻、四肢不温等症状。 三、禁忌症 1、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者,不宜施灸。 2、大血管处、孕妇腹部和腰骶部、皮肤感染、溃疡、瘢痕处,有出血倾向者不宜施灸。 3、空腹或餐后一小时左右不宜施灸。 四、告知 1、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烫伤等情况。 2、艾绒点然后可出现较淡的中药燃烧气味。 3、施灸过程中出现头昏、眼花、恶心、颜面苍白、心慌出汗等不适现象,及时告知护士。 4、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水疱。 5、灸后注意保暖,饮食宜清淡 五、物品准备 治疗盘、治疗巾、艾条、打火机、弯盘一套(内有无菌纱布)、

中医护理技术八项操作

耳穴压豆 禁忌症: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以及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 护理及注意事项: 1、在针刺中及留针期间,患者感到局部热、麻、胀、痛或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得气”, 应密切观察有无晕针等不适情况。 2、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起针后如针孔发红,应及时处理。 3、使用耳针法治疗扭伤及肢体活动障碍者,埋针后待耳廓充血具有发热感觉时,嘱患者适 当活动患部,并配合患部按摩、艾条灸等,以提高疗效。 艾条灸 禁忌症: 1、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者,不宜施针。 2、颜面部及大血管处、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护理及注意事项 1、采用艾炷灸时,针柄上的艾绒团必须捻紧,防止艾灰脱落灼伤皮肤或烧毁衣物。 2、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灸后出现小水疱时,无需处理,可自 行吸收。如水泡较大时,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疱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穴位按摩 禁忌症:各种出血性疾病、妇女月经期、孕妇腰腹、皮肤破损及瘢痕等部位禁止按摩。 护理及注意事项 1、操作前应修剪指甲,以防损伤患者皮肤。 2、操作时用力要均匀、柔和、持久,禁用暴力。 刮痧法 禁忌症:体型过于消瘦、有出血倾向、皮肤病变处等禁用此法。 护理及注意事项 1、保持空气新鲜,以防复感风寒而加重病情。 2、操作中用力要均匀,勿损伤皮肤。 3、刮痧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立即停刮,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4、刮痧后嘱患者保持情绪安定,饮食宜清淡,忌食生冷油腻之品。 5、使用过的刮具,应消毒后备用。 湿敷法 禁忌症:疮疡脓肿迅速扩散者不宜湿敷。 护理及注意事项 1、操作前向患者做好解释,以取得合作。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2、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3、治疗过程中观察局部皮肤反应,如出现苍白、红斑、水疱、痒痛或破溃等症状时,立即 停止治疗,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涂药法 禁忌症:婴幼儿颜面部禁用。 护理及注意事项 1、涂药前需清洁局部皮肤。 2、涂药次数依病情、药物而定,水剂、酊剂用后须将瓶盖盖紧,防止挥发。 3、混悬液先摇匀后再涂药。 4、霜剂则应用手掌或手指反复擦抹,使之渗入肌肤。

面部护理5大步骤

皮肤护理的五大步骤,慕瑞诗皮肤护理的一般程序:清洁皮肤→去角质→按摩→面膜护理→滋润皮肤补充营养。 (一)清洁面部皮肤 通过使用各种洁肤用品,去除皮肤上的污染物,保证皮肤的呼吸畅通,避免污物侵入皮肤内部产生严重的疾病。 彻底清洁皮肤是创造美丽皮肤的第一步。因为附着于我们脸上的污垢,除了每天自身排出的分泌物、生化代谢物外,还有空气中的悬浮粒子或是外界的化学物质,这么多的“垃圾”堆积在脸上,如果每天没有清除干净,时间一久,不断累积的残留物势必会阻塞毛孔,影响皮肤的健康。维持皮肤新陈代谢的顺畅,是皮肤需要彻底清洁的重要原因之一。当毛孔舒畅,皮脂腺分泌的油脂及体内代谢物能够顺利排出,所使用的保养品必定能轻松地被真皮吸收,肌肤自然柔细、光泽。如果清洁不够彻底,就会加速皮肤老化的进程,当污物沉积在毛孔内,皮肤的新陈代谢功能容易退化,因而就会产生皱纹及肤色沉着不均的现象。 洗脸对于我们来说可能是最简单不过的事了,但是,如果不注意也会造成面部皮肤的伤害,影响美容。 面部清洁是皮肤保养的第一步。 1、洗脸水 首先,洗脸水宜选用软水或将自来水烧开冷却后使用,水温与人体温度接近。水过热会使皮肤变得粗糙,易出现皱纹。水过凉只能清洁皮肤表面的污垢,无法清洁毛孔里的尘垢和过剩的油脂。适宜的水温(30~40℃)可以彻底的清洁皮肤,也不会对皮肤造成伤害。 2、洗面奶 洗面奶的作用主要是清除皮肤表面的污垢、皮肤分泌物,保持汗腺、皮脂腺分泌物排出通畅,防止细菌感染,调节皮肤的酸碱度,为皮肤护理做好准备。 3、洗面 将洗面奶挤在手心,加入少量水,搓出泡沫,然后将洗面奶搽于面部和颈部,按摩时不要过于用力,用指腹柔和地按摩。再用清水将面部和颈部清洗干净,确保洗面奶被彻底地洗掉。洗完脸不要自然风干,要用毛巾多捂一会儿,然后涂搽护肤用品。 中性皮肤是最理想的皮肤,护肤前用洗面奶洁肤即可;油性皮肤由于皮脂分泌较多,每天可多洗一两次脸,早晚最好用去油效果较好的洗面奶或硫黄香皂洗脸;干性皮肤和敏感性皮肤不能用肥皂洗脸,因为肥皂碱性大,会损伤皮肤,一般情况下可选用含脂高的洗面奶,水温不宜过高。 4.、注意事项 干性或敏感性皮肤的人,每天洗脸不宜过勤,早、晚各1次即可,水温不宜过热,不宜用碱性大的洗面奶。油性皮肤的人,可用温热的水洗脸,以去除脸上过多的油脂。 对于化妆的皮肤在卸妆时,用卸妆品先将眉、眼、腮红、口红的色彩卸掉后,再用卸妆品均匀涂搽全脸,用手指轻揉(切记掌握由下往上,由内向外的要点),可将污垢或粉垢排出来。洗脸时,先用温热的毛巾覆脸使毛孔舒开,再用清新洗面乳或保湿洗面乳洗脸,便于油污脏垢排出,且以温水为宜。热水易使皮脂、水分过度流失,而冷水会使毛孔紧闭,不利于污垢的清除。保持畅通的毛孔,维持表皮的清洁,才能塑造美丽的皮肤。 5、自制洗面奶

护理记录书写注意事项及样例(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护理记录书写注意事项及样例 护理文书书写对象:凡是诊断尚未明确的病人(如:腹痛查因)、高热病人(如:高热抽搐)、阑尾炎、脑血管意外、昏迷病人、头部重度损伤有可能引起颅内出息的病人、中毒病人、中重度输液反应等。 护理文书书写要求:一般病人每小时记录“巡视病人”一次,生命体征正常的每四小时记录一次生命体征,如有病情变化随时记录,危重病人使用监护仪每小时记录一次生命体征,有病情变化或特殊情况随时记录。 护理记录使用24小时制,具体按新的护理文书书写要求执行,吸氧病人请注明吸氧方式(鼻导管、面罩等)、吸氧流量及单位,退热药、止痛药等用后要记录效果。 何时给病人做检查、治疗、护理等均应写清楚时间,重症病人应有生命体征,(T P R BP SO2)如08:00 T P R BP SO2 ,护送患者行x线拍片或B超等检查,08:30 T P R BP SO2 ,患者返回抢救室,如生命体征异常或检查科室报告危极值,应及时向医生汇报,同时在护理记录内记录“汇报医生,嘱……” 护理文书书写遇房颤病人时,需同时记录P 、HR,经处理后是否转律(包括别的心律失常病人)都要交待处理后心律情况。 头部外伤病人:观察神志、瞳孔、受伤史、头部外伤病情记录、相关检查、相关治疗及生命体征。 脑血管意外、脑梗病人:记录神志、瞳孔、面部表情、临床表现、四肢肌力、肌张力、既往史、生命体征。 肌力及肌张力的区别: 肌力是指肌肉收缩的力量,是人的机体或机体的某一部分肌肉工作(收缩或舒展)时克服内外阻力的能力。 肌肉静止松弛状态下的紧张度称为肌张力。肌张力是维持身

中医八项基本护理操作技术

目录 技术1 耳针法 (1) 技术2 艾条灸 (5) 技术3 拔罐法 (8) 技术4 穴位按摩法 (11) 技术5 刮痧法 (14) 技术6 湿敷法 (17) 技术7 涂药法 (19) 技术8 熏洗法 (22)

技术1 耳针法 耳针是采用针刺或其他物品(如菜籽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操作方法。 1 评估 1.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1.2耳针部位的皮肤情况。 1.3女性患者的生育史,有无流产史,当前是否妊娠。 1.4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1.5心理状况。 2 目标 遵照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3 禁忌证 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以及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 4 告知 耳针局部有热、麻、胀、痛感。 5 物品准备 治疗盘、针盒(短毫针等)或菜籽等;碘酒、酒精、棉球、棉签、镊子、探棒、胶布、弯盘等。 6 操作程序 6.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6.2遵照医嘱,选择耳穴部位并探查耳穴。 6.3体位合理舒适,严格消毒,消毒范围视耳廓大小而定。 6.4一手固定耳廓,另一手进针,其深度以刺入软骨,但不透过对侧皮肤为度。留针。 6.5为使局部达到持续刺激,临床多采用菜籽、王不留行籽、磁珠等物,附在耳穴部位,以小方块胶布固定,俗称“埋豆”。留埋期间,嘱患者用手定时按压,进行压迫刺激,以加强疗效。 6.6起针后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涂以碘酒或酒精消毒,预防感染。 6.7操作完毕,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6.8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中医八项护理操作及注意事项

八项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目的、注意事项 一、耳针法(耳穴埋豆) (一)、目标 遵照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二)、禁忌证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以及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三)护理及注意事项 1 在针刺中及留针期间,患者感到局部热、麻、胀、痛或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得气”,应密切观察有无晕针等不适情况。 2 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起针后如针孔发红,应及时处理。 3 使用耳针法治疗扭伤及肢体活动障碍者,埋针后待耳廓充血具有发热感觉时,嘱患者适当活动患部,并配合患部按摩、艾条灸等,以提高疗效。二、艾条灸法 (一)、目标 1 遵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虚寒性病证的临床症状。 2 通过运用温通经络、调和气、消肿散结、祛湿散寒、回阳救逆等法,达到防病保健、治病强身的目的。 (二)、禁忌证. 1 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者,不宜施灸。

2 颜面部、大血管处、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三)护理及注意事项 1 采用艾柱灸时,针柄上的艾绒团必须捻紧,防止艾灰脱落灼伤皮肤或烧毁衣物。 2 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灸后出现小水疱时,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疱较大时,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疱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三、拔火罐法 (一)、目标 1 缓解风寒湿痹而致的腰背酸痛、虚寒性咳喘等症状。 2 用于疮疡及毒蛇咬伤的急救排毒等。 (二)、禁忌证 1 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者。 2 皮肤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 3 孕妇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 (三)、护理及注意事项 1 拔罐时应采取合理体位,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骨骼凹凸不平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 2 操作前一定要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有无裂痕。 3 防止烫伤。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切勿强拉。 4 使用过的火罐,均应消毒后备用。‘

常见护理常规

第一章常见护理常规 肿瘤患者一般护理常规 (一)评估要点 评估患者病情、一般情况及其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心理状态及社会支持。了解相关检查结果,做好入院指导。 (二)护理要点 1.患者入院后,按病情轻重及不同病证分别送至指定床位,向患者介绍环境和制度,介绍主管医生、护士。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脉搏、体重等,通知相关医生。 2.心理护理:在各种疾病中,很少有如癌症给人以巨大的精神压力,癌症不仅影响一个人的正常生活,也危害家庭,不仅破坏机体正常功能,也可造成身体形象的改变,以及病人在家庭中角色的转换,加重了恐惧、有罪、愤怒、抑郁、绝望等情绪反应,这些消极情绪对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致使癌细胞活跃,肿瘤发展。因此,给予病人心理安慰,帮助建立积极的情绪,锻炼坚强的意志和对生活充满希望,是战胜癌症的精神支柱。 3.病室保持清洁、安静、空气流通,根据病症特点调节适宜的温度。 4.新患者入院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连续3日:体温在37.5℃以上者每日测4次:体温达39℃以上者,每日4h次体温1次,体温恢复正常3日后改为每日1次。每日记录二便一次,每周测体重1次。 5.肿瘤轻症患者应鼓励参加适应体力的活动,晚期重症者应卧床休息。当血小板计数<50×109/L时实施预防出血的措施。当血小板计数<20×109/L时,严格卧床,限制活动,防止摔伤。 6.24h内留取三大常规标本送检。 7.输液时加强巡视,严防药液外渗,如有外渗应立即处理。 8.做好口腔护理工作。 9.维护病人最佳营养状态:表现为摄入足够的热量,出入量平衡,皮肤弹性好。 10.做好呕吐护理。剧烈偶吐时应及时汇报医生,并严密观察水电解质酸碱紊乱情况。 11.做好肛周护理。如有便秘及腹泻及时处理。 12.白细胞低的病人进行保护性隔离。 13.遵医嘱按WHO制定的三阶梯止痛方案进行疼痛治疗,并做好疼痛护理。 (三)出院指导 出院前做好出院指导,如疾病防治,饮食,用药指导,放射野皮肤护理指导,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护理指导,头颈部放疗患者坚持张口锻炼方法,及定期随访。

中医护理常用技术操作流程

中医常用技术操作流程 及评分标准 一、艾条灸法 (一)评估 1.患者意识状态,配合程度,主要症状、体质及心理状况。 2.施灸部位皮肤情况、对热痛的耐受程度、女病人是否处于妊娠期。 3. 评估环境,必要时屏风遮挡。 4.告知患者:艾绒点燃后可出现较淡的中药燃烧气味;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果产生烧灼、热烫的感觉,应立即停止治疗。如是瘢痕灸会由于艾火烧灼皮肤产生剧痛。 (二)适应症 1.经络闭阻所引起的风寒湿痹证、寒凝血滞的胃脘痛、痛经、闭经、菌痢等。 2.阳气下陷引起的遗尿、脱肛、崩漏、带下、阴挺、久泻、各种虚寒证、虚脱证、寒厥证和中气不足等。 3.防病保健。 (三)禁忌症 1.实热证或阴虚发热者不宜施灸。 2.颜面部、大血管部、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3.极度疲劳、空腹、过饱或对灸法恐惧者应慎灸。体弱者,刺激量不宜过强,以防晕灸。(四)物品准备 治疗盘、艾条、火柴、弯盘、小口瓶、快速手消液,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 (五)操作流程 1.洗手,戴口罩,备齐用物,携至床旁。 2.核对医嘱,做好解释,协助患者取合理体位,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暖,必要时屏风遮挡。 3.再次核对施灸部位和施灸方法。施灸方法: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三种方法。 4.施灸,手持艾条,将点燃的一端,对准施灸穴位,距皮肤2-5厘米处熏灸,以局部有温热感但无灼痛为度,随时弹去艾灰,灸至局部皮肤红晕,每处灸5-15分钟。 5.在施灸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有无灼痛感,调整距离,防止烧伤。观察病情变化及有无不适。 6.施灸完毕,立即将艾条插入小口瓶,熄灭艾火。 7.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衣着,安置舒适体位,酌情开窗通风,告知注意事项,整理用物。 8.洗手,核对医嘱,做好记录并签名。 (六)操作注意事项 1.多穴施灸,宜先上后下,先灸头顶、胸背,后灸腹部、四肢。 2.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出现小水泡时,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时,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泡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3.施灸中应及时将艾灰弹入弯盘,防止灼伤皮肤。采用艾炷灸时,针柄上的艾绒团必须捻紧,防止艾灰脱落灼伤皮肤或烧毁衣物。

护理常见护理问题与护理措施

骨科常见护理问题及措施 一、护理问题:疼痛 护理措施: 1、观察、记录并汇报疼痛性质、部位、程度、起始和延续时间、发作规律、伴随症状及诱发因素。 2、减少疼痛刺激:①教会病人咳嗽或深呼吸时,用手托住伤口。②当伤口固定过紧过松时,适当调整。③伤口疼痛及时换药观察。④病人需要活动、翻身时,固定好受伤或手术肢体。 ⑤寻找减轻疼痛的姿势与体位。⑥及时变换体位,减轻固定体位引起的不适、压迫。⑦去除刺激物。⑧转移性话题、抚慰、按摩以分散对疼痛的注意力。⑨争取家属和亲人的支持和配合。 3、减轻疼痛:①配合医生针对病因治疗。给予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解除血管痉挛,改善组织缺血状况;及时通畅引流或冲洗;使用镇痛药(包括癌症末期治疗)。②心理方法:耐心听取患者的诉说,给予同情,解释诊治与疾病的必然过程,有针对性疏导病人心理。催眠与暗示,以分散注意力,减轻焦虑与不适。③物理方法:局部外用药涂抹,热、冷敷,理疗、针灸、按摩等。 二、护理问题:焦虑/恐惧 护理措施 1、入院时做好入院宣教,主动热情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交流,介绍病区环境、经管医生、责任护士等,让患者及家属尽快融入环境中,以消除陌生感。 2、主动与患者家属接触、沟通,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同时在生活上给予患者细致的照顾,耐心详细介绍特殊检查、治疗护理的意义及配合要点,争取家属的支持及患者的积极配合。 3、做好心理护理,使患者树立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1)心理支持法:①充分理解患者的心情,关心体贴患者,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释放内心的痛苦,正确引导患者,使患者面对现实;②对于病人的想法,护士给予相应的分析与解释,缓解其焦虑情绪;③给予积极暗示,介绍同病种、已恢复的患者与其交谈;④多与病人聊天,转移注意力,让他感觉到自己并不孤单。 (2)认知疗法:①鼓励患者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②发现问题后,我们可以说“如果你能够配合我们进行各项检查与护理工作,相信一定能够取得好的结果”。

中医八项基本护理操作技术

耳针法 耳针是采用针刺或其他物品(如菜籽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操作方法。 1.评估 1.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1.2耳针部位的皮肤情况。 1.3女性患者的生育史,有无流产史,当前是否妊娠。 1.4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1.5心理状况。 2.目标 遵照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3.禁忌证 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以及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 4.告知 耳针局部有热、麻、胀、痛感。 5.物品准备 治疗盘、针盒(短毫针等)或菜籽等;碘酒、酒精、棉球、棉签、镊子、探棒、胶布、弯盘等。 6.操作程序 6.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6.2遵照医嘱,选择耳穴部位并探查耳穴。 6.3体位合理舒适,严格消毒,消毒范围视耳廓大小而定。 6.4一手固定耳廓,另一手进针,其深度以刺入软骨,但不透过对侧皮肤为度。留针。 6.5为使局部达到持续刺激,临床多采用菜籽、王不留行籽、磁珠等物,附在耳穴部位,以小方块胶布固定,俗称“埋豆”。留埋期间,嘱患者用手定时按压,进行压迫刺激,以加强疗效。 6.6起针后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涂以碘酒或酒精消毒,预

防感染。 6.7操作完毕,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6.8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7.护理及注意事项 7.1在针刺中及留针期间,患者感到局部热、麻、胀、痛或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得气”,应密切观察有无晕针等不适情况。 7.2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起针后如针孔发红,应及时处理。 7.3使用耳针法治疗扭伤及肢体活动障碍者,埋针后待耳廓充血具有发热感觉时,嘱患者适当活动患部,并配合患部按摩、艾条灸等,以提高疗效。

油性皮肤的保养要点

油性皮肤的保养要点 油性皮肤皮脂排泄旺盛,脸部油腻光亮、粗糙,有些像橘子皮。特别是在T型 区的额头、鼻子和下巴,油脂分泌更多,极易发生痤疮、粉刺等。油性皮肤不易起皱纹,对外界刺激耐受力较强,用纸巾测验试法呈透明状。 保养要点: (1)洁面水温可偏高,以40度左右为宜。用洁面力度强的香皂或青瓜洗面奶,去掉附着在毛孔中的污物,用洗面海绵反复擦洗洁净。 (2)用调节皮脂分泌的化妆水护理肌肤,用适于油性皮肤的护肤品营养皮肤。(3)不偏食油腻之物,多食蔬菜、水果。 (4)要经常作深层皮肤护理:洗面、蒸汽浴面、按摩、面膜。要用适合自身皮肤特点的分妆品。油性皮肤干性皮肤能经受各种外界刺激,不怕风吹日晒,不容易老化,起皱较晚。这种皮肤就应该用中性或稍偏碱性的香皂热水清洗,面部每日洗三四次。以去除皮屑、皮脂和尘土,使皮肤光洁美观,减少毛孔阻塞。这种皮肤不宜过多使用化妆品,特别是油性化妆品,以免加重油腻和毛孔的阻塞,最好选用含水分较多的雪花膏等。 夏季油性皮肤的保养: 虽由于遗传和性激素的原因,一些人的皮肤皮脂分泌较多,毛孔粗大,易生痤疮及粉刺,这种皮肤就是油性皮肤。油性皮肤的保养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是油性皮肤也有优点:不敏感,并且能够长期保持"年轻"。随着年龄的增长,油脂的分泌也会逐渐减少,有些人甚至会转变成为中性皮肤。 每天早晚彻底地清洁皮肤是油性皮肤护理的重点内容。虽然化妆品无法改变造成油脂分泌过多的雄激素分泌,但是选用化妆品能够减少油脂的,缩小毛孔,从而减少粉刺发生的机会。每天早上先用40度左右的温水湿润面部,然后使用易溶于水的洁肤品,如:洗面奶、香皂等彻底的清除皮肤表面的油脂和污垢,必要的时候可以使用脸刷,接着用冷水再洗一遍使面部血管收缩,减少皮脂的分泌。洗脸后,用收敛性化妆水整肤,使在清洁过程中扩张了的毛囊口收缩,最后涂上适 合中性皮肤使用的日霜。 为了更为彻底地清除皮肤表面的油脂、死细胞和毛孔当中的污垢,每周还要使用中性的磨面膏对皮肤进行1~2次深层清洁,磨面要在早上进行,磨面之后一定记得涂上有湿润作用的日霜,如果阳光很强,还要使用防晒霜。 晚上按照和早上相同的步骤清洁面部,也可以换用含有酒精成分的洗面液,这样会使皮肤有清新的感觉,最后涂上适合油性皮肤的晚霜,晚霜不要涂得太多,尽可能少用,如果你还没到25岁,就不要使用有渗透作用的护肤品,只在眼睛周围和颈部用润肤品就足够了。 油性皮肤一般需要每天洗脸3次,所以除了早晚之外,中午也应当对面部进行清洁,方法可以参照早上的护理方法,只是不要进行磨面。每周还可选用适用于油性皮肤的面膜进行敷面,每周1~2次。油性皮肤在使用化妆品方面,宜少不宜多,特别是油性化妆品,以使皮肤更加油腻的和毛孔的堵塞,最好选用含水分较多、有湿润作用的化妆品。 在饮食方面要避免吃油腻及辛辣食物,尽量戒除烟酒,多吃水果、蔬菜。 美女保养方法之参考:

(整理)中医八项操作流程.

一、耳穴埋豆法操作流程 【定义】耳穴埋豆法是采用菜籽或王不留行籽刺激耳廓上相应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治疗方法 【护理目标】1)疏通经络 2)调整脏腑气血功能 3)促进机体阴阳平衡 【病例】患者李×,女,35岁,近一月睡眠较差,按医嘱给予耳穴埋豆治疗。 【物品准备】车上层:治疗盘﹙弯盘内盛止血钳、探针。压穴籽、棉 签、手消毒液、酒精、必要时备棉球)、 执行单 车下层:医用垃圾桶、生活垃圾桶 【操作流程】 一、用物准备:擦治疗盘—→擦车上层、车下层—→洗手—→备车上层物品、车下层物品 二、口述病例:仪表整洁,手托治疗盘(手消毒液、执行单、压穴籽) 站立口述,医嘱经双人核对。 三、操作前评估:口述完—→床旁,问好—→治疗盘放床旁柜—→手 持执行单—→自我介绍——核对床号姓名—→评 估、告知相关事项、检查局部—→消毒手—→拿执 行单再次核对床号姓名—→询问是否需要协助小 便,嘱休息片刻。 1、评估内容:①环境 ②病人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 ③患者体质(看舌,摸脉)。 ④询问有无习惯性流产史、当前是否妊娠 ⑤心理状态和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2、告知相关事项:治疗方法、目的、效果以及在治疗过程中耳廓压 贴处皮肤出现热、麻、胀、痛感等中医得气表现。 3、检查:检查埋豆耳廓压贴皮肤情况 四、具体实施操作: 治疗室七步洗手戴口罩—→推治疗车至床旁,手持治疗单核对床号、姓名并做好解释工作—→移凳至床头、协助患者取合理体位(患者坐凳)—→选择穴位(探针探查、询问感受、探针用后放车的下层)—→消毒压贴皮肤3次(酒精棉签由内向外、由上向下、不可过湿)—→压贴(一手持止血钳取豆,一手固定耳廓)—→按压贴部位询问感受、力度以患者耐受为度—→按压过程询问有无不适,观察病情变化,交侍相关事项—→完毕—→协助患者卧床、整理床单位—→消毒手—→交代注意事项:针对病情相关饮食、情志、生活相关健康指导,增

常见管道护理注意事项

一、管道的分类 1、供给性管道是指通过管道把氧气、水分或药液补充到体内。如:静脉输液管道、氧气 管、鼻饲管、深静脉置管等。在危重病人抢救时,这些管道被称为“生命管”。 2、排出性管道是指通过专用性管道来引流出体内的气体和液体等,常作为治疗和判断预后 的指标。如:胃肠减压管、胸腔闭式引流管、留置尿管、各类外科手术引流管等。 3、监测性管道是指放置在体内的观察哨和监护站,监测病情变化的管道。如:上腔静脉 导管、有创动脉置管等。 4、综合性管道是指具有供给性、排出性和监测性功能.在特定情况下发挥特定的功能 二、常见管道的护理主要包括:胆道引流管(T管),胸腔闭式引流管、导尿管、中心静脉 导管(PICC),脑室引流管。 三、导管护理风险识别与评估 按管道滑脱对病人病情或生命影响大小而分: 高危导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套管、T管、脑室引流管、胸腔引流管、动脉留置针、透析管、漂浮导管、心包引流管,尿道术后的导尿管等 中危导管:三腔二囊管、各类造瘘管、腹腔引流管 低危导管:导尿管、普通氧气管、普通胃管,但病人病情才是决定导管风险程度的基本点。比如气管插管,对于要马上拔管的病人和呼吸困难而插管的病人存在的风险是不同的,前者可以是中危甚至低危,后者就是高危了,同样,对于消化道大出血的病人此时三腔二囊管就是高危导管了。 评估:评估内容:留置时间、部位、深度、固定、是否通畅、局部情况、护理措施、健康宣教等 评价:对于各种导管至少每班评估记录一次,有情况随时评估、记录 评估内容应及时记录于病情护理记录单上,发生导管滑脱,拔除各类导管必须及时记录。 T管 T管的作用:用于胆总管探查术后,有引流胆汁、支撑胆管及胆道减压作用,T管应垂直引出腹壁,用缝线牢固固定在腹壁上,防滑脱 T管的识别:T管上有字如(24),大多数情况下内有大量胆汁 观察胆汁的量、颜色及性状。术后1~2天内,由于创伤原因,肝分泌胆汁减少,引流量也少,第3天肝分泌功能恢复,引流量渐增多,可达400~1000ml甚至更多,持续2~3天后渐减少,若长时间不减少,则考虑胆总管下端有梗阻可能 量:T管引流的胆汁约300-1000ml/d,肝胆管结石,胆肠内引流术后胆汁约可少于300ml/d 或大于1000ml.,如胆汁量减少,检查导管是否扭曲或折叠,在排除外界因素的情况下,胆汁量突然减少应及时报告医生,查明原因;如果腹腔引流管胆汁增多或有腹痛发热,提示胆漏、胆汁性腹膜炎的存在。若引流量大于1000 ,注意观察引流液性状。随着肠蠕动的恢复,胆汁量会逐渐减少,而无胆漏则是良好的征兆。 色:正常的胆汁为金黄色或黄褐色。红色或血样的胆汁示胆道出血,白色胆汁示胆道梗阻,肝功能不良的尿样胆汁转为墨绿色示肝功能逐渐恢复。 味:正常的胆汁无臭味,有腥味。如有粪臭味,高度警惕厌氧菌感染。 质:正常的胆汁,黏稠,清亮,胆汁稀薄,无黏液丝示肝功能不全,黏液性质恢复是肝功能恢复的征兆,胆汁内有泥沙或结石示肝胆管残留结石的存在,胆汁内有脓液或胆汁浑浊示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禹城市人民医院

目录 第一章针刺疗法 (2) 一电针疗法 (2) 二穴位注射 (2) 三耳针疗法(耳穴埋籽) (3) 四针刺护理 (3) 第二章灸法 (4) 一艾条灸 (4) 二艾炷灸 (5) 三温针灸 (5) 四灯火灸 (6) 第三章放血疗法 (6) 第四章挑治疗法 (7) 第五章拔罐疗法 (8) 一拔火罐法 (9) 二拔药罐法 (9) 第六章发泡疗法 (10) 第七章磁疗法 (11) 第八章推拿疗法 (12) 附:小儿推拿疗法 (14) 第九章刮痧疗法 (15) 第十章数码多功能治疗仪的使用 (16) 第十一章换药法 (17) 第十二章熏洗疗法 (20) 第十三章溻渍法 (20) 第十四章涂药法 (21) 第十五章敷药法 (22) 第十六章贴药法 (22) 第十七章吹药法 (23) 第十八章点眼药法 (23) 第十九章药熨法 (24) 第二十章导便法 (25) 第二十一章坐药法 (27) 第二十二章煎药法 (27) 第二十三章服药法 (28) 第二十四章口腔护理法 (30)

第一章针刺疗法 一、电针疗法 电针疗法是将亳针刺入穴位得气后,在针上通以微量电流,加强对穴位的刺 激,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 (一) 适应症 用于多种疾病,如神经痛、神经麻痹与痉挛、神经官能症、关节痛、中风后 遗症、外伤性截瘫、反应性精神病、小儿麻痹后遗症、针刺麻醉等。 (二) 物品准备 治疗盘、针盒、消毒亳针、75%酒精棉球、消毒干棉球、镊子、电针仪。 (三) 操作方法 1、常规消毒针刺部位皮肤。 2、按毫针刺法进针。 3、针刺得气后,先将电针仪上的输出电位器调至零值,再将两根输出导线分 别接于两根针的针柄或针体上。 4、开启电针仪的电源开关,再慢慢旋转电位器,逐渐调高输出电流至所需电 流量,以患者能忍耐为度。 5、通电时间视病情及病人体质而定,一般为10~20分钟。 6、治疗完毕,把电位器调低到零值,关闭电源,拆去输出导线。 7、按起针法退出毫针。 (四) 注意事项 1、电针刺激量较大,所给电流量须以患者能耐受为限,以防晕针,调节电流量时 须慢慢由小到大,切勿突然增强,避免引起肌肉痉挛,造成弯针、折针。 2、有心脏病者,避免电流回路通过心脏,以免发生意外。 3、经温针使用过的毫针,针柄因烧黑氧化不导电,应将输出线接在针体上。 4、如输出电流时断时续,可能是导线接触不良所致,应检修后再用。 二、穴位注射法 在穴位中进行药物注射,通过针刺和药物对穴位的刺激和药理作用,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叫穴位注射法。 (一) 适应症 各种原因引起的腰腿痛、肩背痛、关节疼痛以及软组织扭挫伤、高血压、胃病、胆绞痛、肝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神经衰弱等。 (二) 物品准备 治疗盘、注射用药液、5~20毫升注射器和6~7号针头、75%酒精棉球、镊子、消毒干棉球。 (三) 操作方法 1、操作者洗手、戴口罩。 2、选择大小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抽吸药液。

不同类型皮肤护理保养注意事项

不同类型皮肤护理保养注意事项 亲们,本人从事化妆品行业数年了,在平时使用化妆品和工作学习的过程中,积累了些许有关皮肤护理保养、化妆品使用的知识与技巧。我所掌握的这些内容都非常的通俗,很容易理解和接受,我很有兴趣与大家一起分享,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下面是我今天与大家探讨的话题 不同类型皮肤护理保养注意事项(干性、油性皮肤篇) 一、干性皮肤 1、清洁工作一定要选用低泡柔和、抗敏感的洁面产品洗脸,因其脂质和保湿成分的含量较高;而高泡沫、碱性的洁面品会使皮肤干燥,过早出现皱纹。如果皮肤特别干燥,可以只在晚上用温水配合卸妆乳液和柔和抗敏感洗面奶洗脸,早上不用任何洁面品只用温水洗即可。 2、日常保养工作

白天——特别注重皮肤表面水脂质膜的修复和加强,选择成分足、渗透好、添加保湿成分、防护性强的日霜是非常重要的。抹润肤产品时,要让其慢慢地渗入皮肤,用中指轻轻画圈按摩,注意不要使劲揉搓皮肤。 晚上——眼部是夜间保养时的重点,选择眼部保养品时,尽量以滋润补水为主。面部使用含有滋润、营养成分的晚霜。 3、特别护理: ①、清晨起床一杯水 早晨起床后,务必先喝一杯水,这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液粘稠。如果十分疲劳时,可泡热水澡,补充能量,但时间不宜过长。 ②、额外的按摩护理 发现肤色暗淡无光时,立即使用按摩膏进行按摩护理。之后可以欣喜地感到肌肤恢复了应有的透明感,对湿润的肌肤进行化妆修饰,效果自然明显。你也可以用啫喱状的保湿霜,以按摩的方式涂抹在肌肤上,或者用化妆水按摩皮肤,再用化妆棉擦净,肌肤也会立即呈现晶莹剔透感。 二、油性皮肤 1、清洁工作油性皮肤的清洁工作非常重要,每天至少洗脸两次(早晚),每周起码去一次死皮。洁面产品要选择泡沫适当丰富点、去污力强的(好的洗面奶感觉清爽不紧绷),如果化妆的话,一定要先使用卸妆液卸除彩妆,然后再用洗面奶。如条件允许,洗过脸后,可以将脸浸入加有几方冰块的冰水之中。可以使毛孔立即收缩,增加皮肤弹性,并且还能清醒头脑,明澈双目。 为了表皮的滋润,洁肤过程结束后,搽上爽肤水是十分必要的。 2、日常保养工作

中医八项基本护理操作技术

目录 令狐采学 技术1 耳针法1 技术2 艾条灸5 技术3 拔罐法8技术4 穴位按摩法11技术5 刮痧法14技术6 湿敷法17技术7 涂药法19技术8 熏洗法22

技术1 耳针法 耳针是采用针刺或其他物品(如菜籽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操作方法。 1 评估1.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1.2耳针部位的皮肤情况。 1.3女性患者的生育史,有无流产史,当前是否妊娠。 1.4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1.5心理状况。 2 目标 遵照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3 禁忌证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以及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 4 告知 耳针局部有热、麻、胀、痛感。 5 物品准备 治疗盘、针盒(短毫针等)或菜籽等;碘酒、酒精、棉球、棉签、镊子、探棒、胶布、弯盘等。 6 操作程序 6.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6.2遵照医嘱,选择耳穴部位并探查耳穴。 6.3体位合理舒适,严格消毒,消毒范围视耳廓大小而定。 6.4一手固定耳廓,另一手进针,其深度以刺入软骨,但不透过对侧皮肤为度。留针。 6.5为使局部达到持续刺激,临床多采用菜籽、王不留行籽、磁珠等物,附在耳穴部位,以小方块胶布固定,俗称“埋豆”。留埋期间,嘱患者用手定时按压,进行压迫刺激,以加强疗效。 6.6起针后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涂以碘酒或酒精消毒,预防感染。 6.7操作完毕,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6.8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7 护理及注意事项 7.1在针刺中及留针期间,患者感到局部热、麻、胀、痛或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得气”,应密切观察有无晕针等不适情况。7.2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起针后如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