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遗传学重点复习内容

遗传学重点复习内容

遗传学重点复习内容
遗传学重点复习内容

请认真复习以下内容:

回复突变

剂量补偿效应

冈崎片段

C值悖论

微卫星DNA

同源染色体

内含子

转化

转导

中心法则

外显子

隔裂基因

复等位基因

伴性遗传

F因子

F'因子

近亲繁殖与杂种优势

转座因子(跳跃基因)

(了解专座的发现,经典案例)

细胞质遗传

核外遗传

母性影响

(了解持久母体影响:田螺的遗传)基因工程

共显性

假显性

不完全连锁

完全连锁

基因突变

位置效应

移码突变

重组DNA技术

平衡致死品系

连锁群性导

图距

常染色质

异染色质

世代交替

上位效应

阈性状

遗传漂变

孟德尔群体

适合度

瓶颈效应

生物信息学

连锁图谱

遗传学的分支学科

性染色体与常染色体的异同

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区别

DNA复制的方式与基本规律

DNA是遗传物质的直接和间接证据

复等位基因

ABO血型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三点测交法

三点测交法的优势

两点测交法

染色体畸变的种类

基因突变产生的原因

Hardy-Weinberg定律

区别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并发系数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比较

减数分裂

遗传三大定律

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类型

环境因子决定性别的类型

果蝇、蜜蜂、鳄鱼、青蛙、后螠的性别决定方式

系谱图常用符号P65

几种遗传学分析图谱的作图

经典的人类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21三体、多指等)

课后计算习题

遗传学的各种经典案例(需要了解!)

Ps:祝大家考试顺利!羊年快乐

回复突变

回复突变(reverse mutation): 突变体(mutant)经过第二次突变又完全地或部分地恢复为原来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完全恢复是由于突变的碱基顺序经第二次突变后又变为原来的碱基顺序,故亦称真正的回复突变.部分恢复是由于第二次突变发生在另一部位上,其结果是部分恢复原来的表现型。亦称为第二位点突变(second site mutation)或基因内校正(intragenic suppression)。

突变基因再次发生突变又恢复原来的基因,这类突变称为回复突变。但单是表现型变得和原来一样,并不一定被称为回复突变。与这种回复突变相对应,最初的那种突变被称作正向突变。就一个基因而言,回复突变率通常要比正向突变率低,有的突变基因完全不发生回复突变,这样的基因认为是由于原来的基因发生缺失造成的。

由于它的表现型效应被基因组第2位点的突变抑制,所以回复突变又称抑制突变。

剂量补偿效应

剂量补偿效应,英文名是 dosage compensation 。使细胞核中具有两份或两份以上基因的个体和只有一份基因的个体出现相同表型的遗传效应。一个细胞核中某一基因的数目称为基因剂量。在以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动物中,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剂量并无差别,因为雌雄两性动物的常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相同。但是对于性染色体来讲,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雌性个体的每一体细胞中有两条X染色体,所以在X染色体上的基因剂量有两份,而雄性个体只有一条 X染色体,基因剂量只有一份。

C值悖论编辑

在每一种生物中其单倍体基因组的DNA总量是特异的,被称为C值(C-Value)。 DNA的长度是根据碱基对的多少推算出来的。各门生物存在着一个C值范围,在每一门中随着生物复杂性的增加,其基因组大小的最低程度也随之增加

微卫星DNA

重复单位序列最短,只有2~6bp,串联成簇,长度50~100bp,又称为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 STR)。广泛分布于基因组中。其中富含A-T碱基对,是在研究DNA多态性标记过程中发现的。1981年Miesfeld等首次发现微卫星DNA,其重复单位长度一般为1~6个核苷酸,双核苷酸重复单位常为(CA)n和(TG)n。同源染色体

是在二倍体生物细胞中,形态、结构基本相同的染色体,并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参考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中彼此联会(若是三倍体及其他奇数倍体生物细胞,联会时会发生紊乱),最后分开到不同的生殖细胞(即精子、卵细胞)的一对染色体,在这一对染色体中一个来自母方,另一个来自父方

最新遗传学复习(刘祖洞_高等教育出版社_第二版)资料

一.绪论 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 遗传: 亲代与子代之间相似的现象 变异: 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与子代之间,总是存在不同程度差异的现象 遗传与变异:没有变异,生物界就失去了前进发展的条件,遗传只能是简单的重复;没有遗传,变异不能积累,就失去意义,生物也就不能进化了。 二.孟德尔定律 1. 性状:生物体或其组成部分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称为性状 2. 单位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性状总体区分为各个单位作为研究对象,这些被区分开得每一个具体性状称为单位性状,即生物某一方面 的特征特性。 3. 相对性状:不同生物个体在单位性状上存在不同的表现,这种同一单位性状的相对差异称为相对性状 显性性状(dominant character ):F1中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如红花。 隐性性状(recessive character ):F1中没有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如白花。 F2中,两个亲本的性状又分别表现,称为性状分离。显性个体:隐性个体 = 3:1。 分离规律及其实现的条件? 分离规律 1)(性母细胞中)成对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分配到配子中,配子只含有成对因子中的一个。 2) 杂种产生含两种不同因子(分别来自父母本)的配子,并且数目相等;各种雌雄配子受精结合是随机的,即两种遗传因子是随机结合到 子代中。 实现条件 1) 研究的生物体必须是二倍体(体内染色体成对存在),并且所研究的相对性状差异明显。 2)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的各种配子数目相等,或接近相等;不同类型的配子具有同等的生活力;受精时各种雌雄配子均能以均 等的机会相互自由结合。 3) 受精后不同基因型的合子及由合子发育的个体具有同样或大致同样的存活率。 4) 杂种后代都处于相对一致的条件下,而且试验分析的群体比较大。 三.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1、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别在哪里?从遗传学角度来看,这两种分裂各有什么意义?那么,无性生殖会发生分离吗?试加说明。答: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发生在所有正在生长着的组织中 从合子阶段开始,继续到个体的整个生活周期 无联会,无交叉和互换 使姊妹染色体分离的均等分裂 每个周期产生两个子细胞,产物的遗传成分相同 子细胞的染色体数与母细胞相同 只发生在有性繁殖组织中 高等生物限于成熟个体;许多藻类和真菌发生在合子阶段 有联会,可以有交叉和互换 后期I 是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减数分裂;后期II 是姊妹染色单体分离的均等分裂 产生四个细胞产物(配子或孢子)产物的遗传成分不同,是父本和母本染色体的不同组合 为母细胞的一半

遗传学重点

遗传与变异是矛盾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关系) ①遗传是相对的、保守的,而变异是绝对的、发展的; ②没有变异生物界就失去了进化的源泉,遗传就成了简单的重复; ③没有遗传变异就没法积累,变异就失去了意义,生物就无法进化和发展。 4、遗传学研究:①经典遗传学;②细胞遗传学;③分子遗传学;④数量遗传学和群体遗传学; 5、孟德尔的著名论文:《植物杂交实验》 6、1900年荷兰的迪弗里斯,奥地利的切尔马克,德国的柯伦斯,发现孟德尔的论文,并将此定为遗传学形成和建立的开端。 第一章 3、常见染色体的种类:常染色体;性染色体;多线染色体;异染色体。 多线染色体是细胞内源有丝分裂形成的,染色体在间期进行正常复制,但未发生着丝粒分裂和染色单体分离,导致一条染色体的染色单体数目成倍的增加。 4、染色体组型:指一个个体或一组相关个体特有的染色体组,通常以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来表示。 5、染色体组型分析:对特定染色体组中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形态等进行综合分析的方法。 6、染色体的形态学参数:相对长度、绝对长度、臂比、着丝粒指数、随体的有无、次缢痕。 7、细胞分裂:间期+分裂期间期的细胞核处于高度活跃的生理生化代谢状态。 8、有丝分裂:间期(G0期、G1期、S期、G2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10、减数分裂:间期Ⅰ(G1期、S期、G2期)前期Ⅰ(细线、偶、粗、双、终变期) 特点:①发生在性细胞形成过程中;②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形成四个子细胞; ③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且功能与母细胞不同 意义:①是有性生殖生物配子形成过程的必要阶段; ②实现了雌雄配子染色体数目减半,保证亲代与子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为后代正常发育和性状遗传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保持了物种的遗传稳定性; ③同源染色体随机分向两极,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不同配子中染色体组合方式的多样性,使子代群体中产生遗传的多样性变异; ④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同片段的交换使配子中遗传差异的多样性更加丰富,导致生物界出现丰富的变异类型; ⑤这对生物的适应及进化是非常有利的,同时也为动植物育种提供了丰富的变异材料。 11、减Ⅰ前期的五个阶段的主要特征: 细线期;偶线期(联会);粗线期(交换);双线期(交叉);终变期(交叉的端化) 12、染色体的微观结构:染色质丝包绕组蛋白构成的八聚体形成核心颗粒,核心颗粒与DNA连接部构成核小体即染色质的基本单位。 第三章 1、性状:生物表现出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的总称。 2、单位性状:指生物某一形态特征或生理特征。 3、相对性状:指同一单位性状的相对差异。如豌豆花色的红花和白花 4、表现型:简称表型,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可观察测量的某一种性状,表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5、基因型:指代表个体不同遗传组成的基因组合类型,基因型不能用肉眼识别,只能通过基因的遗传方式加以区别。 6、显性性状:当两个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时,子一代出现的一个亲本性状。 7、隐形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后在子一代没有得到表现的那个亲本性状。 10适合度测验:O 代表实际观察数 e 代表理论预期数

遗传学实验指导

遗传学实验指导 实验1 细胞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 实验1.1 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制片与观察 目的要求 学习和掌握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制片技术;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及染色体的动态行为变化。 实验原理 有丝分裂是植物体细胞进行的一种主要分裂方式。有丝分裂的目的是增加细胞的数量而使植物有机体不断生长。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能准确地进行复制,然后能有规律地均匀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植物有丝分裂主要在根尖、节间、茎的生长点、芽及其它分生组织里进行。将生长旺盛的植物分生组织经取材、固定、解离、染色、压片等处理即可以观察到细胞内的有丝分裂图象。如若需要进行染色体计数,则需进行前处理,即取材之后采用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阻止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分裂停止在中期。这时,染色体不排到赤道板上,而是散在整个细胞质中。这十分便于对染色体的形态、数目进行观察。 试剂和器材 1材料 均可以大蒜(Allium sativum 染色体数目2n=16)、玉米(Zea mays 染色体数目2n=20)、洋葱(Allium cepa染色体数目2n=16)或蚕豆(V icla faba染色体数目2n=12) 等根尖为实验材料。 2试剂 95%乙醇、冰乙酸、石炭酸品红、l mol/L HCl。 3器材 恒温培养箱、显微镜、水浴锅、载玻片、盖玻片、单面刀片、镊子、培养皿、量筒、吸水纸。 操作方法 1生根 植物根尖是植物的分生组织,取材容易,操作方便。植物根尖细胞分裂旺盛,因此,它是细胞有丝分裂相制备与观察的理想选取部位。大蒜、洋葱易于在水培、沙培、土培条件下生根。采用水培时要注意在暗处培养,以满足根生长条件,使根系生长旺盛。玉米和蚕豆种子可先用温水浸泡1天之后,再转入铺有多层吸水纸或纱布的培养皿中,上面盖双层湿纱布置于24~26℃温箱中培养,每天换水二次。 2取材 待根长至l.5~2.0 cm时,将根取下。若实验只需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和各时期的特征,可将根尖直接放入Carnoy固定液(95%乙醇:冰乙酸=3:1)中固定;如果要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则必须对根尖进行前处理后才能固定。取材和固定必须要在细胞分裂高峰期进行,即分裂细胞占细胞总数最大值时进行,这样分裂细胞比例大,便于选择和观察。 不同的植物在不同的环境条件,其细胞分裂高峰的时间是不同的。大蒜和洋葱的细胞分裂高峰期通常

《医学遗传学》期末重点复习题

2.与苯丙酮尿症不符的临床特征是(1)。 A 患者尿液有大量的苯丙氨酸 B 患者尿液有苯丙酮酸 C 患者尿液和汗液有特殊臭味 D 患者智力发育低下 E 患者的毛发和肤色较浅 3.细胞在含BrdU的培养液中经过一个复制周期,制片后经特殊染色的中期染色体()两条姊妹染色单体均深染 4.DNA分子中脱氧核糖核苷酸之间连接的化学键是()磷酸二酯键 5.HbH病患者的可能基因型是(5)。 A ――/―― B -a/-a C ――/aa D -a/aa E aacs/―― 6.下列不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特征的是(4)。 A.致病基因的遗传与性别无关,男女发病机会均等 B.系谱中看不到连续遗传现象,常为散发 C.患者的双亲往往是携带者 D.近亲婚配与随机婚配的发病率均等 E.患者的同胞中,是患者的概率为1/4,正常个体的概率约为3/4 7.人类a珠蛋白基因簇定位于(5)。 A 11p13 B 11p15 C 11q15 D 16q15 E 16p13 8.四倍体的形成可能是由于(3)。

A 双雄受精 B 双雌受精 C 核内复制 D 不等交换 E 部分重复9.在蛋白质合成中,mRNA的功能是(3)。 A 串联核糖体 B 激活tRNA C 合成模板 D 识别氨基酸 E 延伸肽链10.在一个群体中,BB为64%,Bb为32%,bb为4%,B基因的频率为(4)。 A B C D E 11.一个个体中含有不同染色体数目的三种细胞系,这种情况称为(3)。 A 多倍体 B 非整倍体 C 嵌合体 D 三倍体 E 三体型 12.某基因表达的多肽中,发现一个氨基酸异常,该基因突变的方式是(5)。 A 移码突变 B 整码突变 C 无义突变 D 同义突变 E 错义突变13.一种多基因遗传病的群体易患性平均值与阈值相距越近(1)。 A 群体易患性平均值越高,群体发病率也越高 B 群体易患性平均值越低,群体发病率也越低 C 群体易患性平均值越高,群体发病率越低 D 群体易患性平均值越低,群体发病率迅速降低 E 群体易患性平均值越低,群体发病率越高 14.染色质和染色体是(4)。

遗传学重点

第一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1.同源染色体:指形态、结构和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他们一条来自父本,一条来自母本。 2.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比较 相同点:1、分裂前都进行染色体的复制 2、分裂中都有纺锤丝的出现。 不同点: 项目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发生部位体细胞性母细胞 分裂过程一次分裂连续两次分裂 同源染色体联会不发生发生 交换不发生发生 子细胞数2个4个 子细胞染色体数不变减半 3.双受精:1个精核(n)与卵细胞(n)受精结合为合子(2n),将来发育成胚。另1精核(n)与两 个极核(n+n受精结合为胚乳核(3n),将来发育成胚乳的过程。 4.联会:同源染色体相互靠拢配对。 5..交换: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互换片段的现象。 6.高等动物的雌雄配子形成: 第二章:孟德尔遗传规律 一.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上占据相同座位的两个不同形式的基因。 二.等位基因间的互作 1.完全显性:指F1代表现与亲本之一相同,而非双亲的中间型或表现双亲的性状。 2.不完全显性:指F1代表现介于双亲之间但偏向某一方。F2则表现: 父本类型、中间类型(新类型)和母本三种类型,呈1:2:1的比例。 3. 共显性或并显性:指F1代同时表现出双亲的性状其F2代也表现为三种表现型,其比例为1:2:1。人镰刀形贫血病遗传 4.镶嵌显性:指F1个体的不同部位分别表现出双亲的性状,形成镶嵌图式。大豆籽粒颜色

遗传F2表现型为1/4黄色、2/4黑黄镶嵌、1/4黑色 5.致死基因:生物体不能存活的等位基因。 6.复等位基因:一个基因存在三个或三个以上等位形式。 7.基因间的互作 A.致死基因(等位基因上的) ①显性致死:基因的致死作用在杂合子中即可表现的称为...正常显性纯合 ②隐形致死:基因在杂合状态下不影响生物的生活力,但在纯合状态下有致死效应。 B.非等位基因及表型比率 ①互补作用: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共同控制一个性状,两对基因都是显性时是一种表型,分别只有一对基因是显性或完全没有显性时,则表现为另一种性状。(2显*非2显)F2 9:7 F t (测交后代)1:3 ②积加作用: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共同控制一个性状,两对基因都是显性时是一种表型,只有一对显性基因时为一种性状,完全没有显性时,则表现为另一种性状。(2显1显无显)F29:6:1 F t:1:2:1 ③重叠作用: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共同控制一个性状,只要显性基因存在,不论多少对显性基因都是相同表型,完全没有显性时,则表现为另一种性状(有显无显)F215:1 F t3:1 ④显性上位作用: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共同控制一个性状,其中一对显性基因掩盖另一对基因的显性表现,前者对后者有遮盖作用。F212:3:1 F t2:1:1 ⑤隐性上位作用: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共同控制一个性状,其中一对隐性基因掩盖另一对基因的作用。F29:3:4 F t:1:1:2 ⑥抑制作用: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共同控制一个性状,其中一对基因本身对性状表达不起作用,但显性基因能抑制另一对基因的显性作用。F213:3F t3:1. 许多基因影响同一单位性状的现象称为“多因一效 另一方面,一个基因也可以影响许多性状的发育,称为“一因多效( 第三章连锁遗传规律 1.连锁遗传:位于同一染色体的2个或2个以上基因的遗传 2. 性连锁:指性染色体上基因所控制的某些性状总是伴随性别而遗传的现象。∴又称伴性遗传。 3.计算重点 第四章数量性状的遗传 1.多基因假说 a.数量性状的遗传是由多基因系统控制的。单个基因对表型的作用比较小并且效应相等可以累加,呈剂量效应。 b.微效基因与主效基因一样遵从孟德尔遗传法则,具有分离和重组、连锁和交换、突变等性质。 c..各个等位基因间表现为无显性或不完全显性,或表现为增效和减效作用。 d.微效基因往往具有多效性。 e.由于基因的重组和交换,在杂种后代中由微效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可以出现超亲遗传现象。 2.遗传力计算 广义狭义 近亲繁殖:血缘或亲缘关系相近的个体间的交配繁殖。 近交系数 第五章结构变异

遗传学实验指导

《遗传学实验》简介 课程名称:遗传学实验 课程性质:随课实验 课程属性:基础课 学时学分:学时16学分1 面向专业: 一、课程的任务和基本要求 遗传学实验是生物学所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独立的实验课程,同时也是为了配合遗传学的教学而开设的一门实验课程,本课程由基础操作性、综合性和设计性等多层次实验内容构成,目的在于巩固和加深学生对遗传学知识的理解、验证遗传学理论、并初步掌握遗传学研究所必需的基本实验技术。在此基础上,进行一定比例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将实验理论和实验技能融为一体,从而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思想、实验方法、实验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本课程的任务是从个体、细胞水平揭示遗传学的基本现象与规律,培养学生牢固掌握经典遗传学研究方法与技术,并初步掌握现代遗传学实验操作技能,熟悉遗传学分析方法,同时要求学生初步具备进行遗传学创新性研究的基本能力与素质。 二、实验项目 植物染色体核型分析 果蝇的培养及生活史和形态观察 小鼠骨髓染色体的制片及观察 人群中基因频率的调查 人类巴氏小体观察 三、有关说明 1、与其它课程和教学环节的联系 先修课程:动物学、植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 后续课程: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人类遗传学 平行开设课程:细胞生物学 2、教材和主要参考书目 (1)教材:刘祖洞江绍慧遗传学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年第二版 (2)主要参考书目 ①张文霞等编遗传学实验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年版 ②张贵友等编普通遗传学实验指导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年 实验一1、洋葱根尖有丝分裂染色体标本制备及观察(3学时) 一、教学基本要求: 1. 掌握植物染色体压片法。 2. 掌握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征。 3. 掌握用秋水仙素诱发多倍体的一般方法 二、教学内容: 1、洋葱根尖有丝分裂染色体标本制备及观察 〖目的和要求〗 本次实验通过对植物根尖的制片和观察, 要求学生初步学会对植物组织、细胞的固定、离析和压片方法,了解有丝分裂的全过程及其染色体的动态变化情况,掌握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征。〖实验原理〗 有丝分裂是细胞均等增殖的过程, 是体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每条染色体都能复制一份, 然后分配到子细胞中,因此两个子细胞与母细胞所含的染色体在数目,形态和性质上均是相同的,在各种生长旺盛的植物组织中均存在着有丝分裂。分生组织→固定→解离→染色→压片→观察(间期、早期、中期、后期、末期) 〖材料和方法〗 洋葱或大蒜或种子根尖 水浴锅、显微镜 卡诺氏固定液、石炭酸品红(或醋酸洋红)染色液,1N盐酸(或0.5%果胶酶+纤维素酶),秋水仙素(0.1%)1、取材:大蒜、洋葱根尖,恒温箱

遗传学复习资料

遗传学复习资料 1.遗传、变异、遗传学 2.遗传学诞生于哪一年,遗传学发展经历了哪些主要阶段 3.基因工程诞生于哪一年1972或1973 4.人类基因组计划开始于哪一年,完成于哪一年:1990,2001 5.颗粒学说是谁提出来的:孟德尔 6.魏斯曼提出了什么学说:种质连续论7.DNA的化学成分有哪些:碱基、脱氧核糖和磷酸 8.DNA一级结构与二级结构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 9.染色质与染色体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10常染色质与异染色质是什么?主要区别是什么? 11.染色体的组成结构是什么? 12.什么是染色单体、姊妹染色体、常染色体、性染色体、同源染色体、异源染色体、染色体组 13.染色体的显微结构是什么? 14.核小体是什么? 15.什么是复制与半保留复制 16.复制的准确性依赖于什么? 17.复制的过程如何?特点是什么?18.一般生物的复制要点 19.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复制差异20.端粒是什么组成?其作用是什么?端粒怎样复制? 21.细胞周期是怎样划分的,每个时期的特点是什么? 22.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及无丝分裂的差异是什么? 23.有丝分裂特点 24.减数分裂特点 25.什么是分离定律?什么是自由组合定律? 26.图解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 27.配子、表型与基因型如何计算 28.多因一效、一因多效、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基因、基因型、表型 29.完全显性(complete dominance)、不完全显性(incomplete dominance)、共显性(codominance)或并显性、嵌镶显性(mosaic dominance)、条件显性、致死基因(lethal genes)、复等位基因(multiple alleles)、一因多效(pleiotropism)、多因一效(multigenic effect) 30基因互作的几种形式的概念、比例,判断(互补、积加、重叠、显性上位、隐性上位、抑制、互作) 31、连锁、连锁遗传、连锁现象、连锁基因32.完全连锁,不完全连锁,完全不连锁33.交换值计算 34.交换值(recombination frequency)与连锁判断 35.基因定位与连锁遗传图 36.两点试验(two-point testcross)与三点试验(three-point testcross) 37.作图与连锁群 38.连锁基因根据基交换值计算配子比例及基因型比例 39.干扰与并发系数或符合系数的计算40.双交换概念、特点、根据双交换判断三基因顺序 41.性连锁、伴性遗传、限性遗传、从性遗传 42.细胞质遗传的概念与特点 43.锥实体遗传、麦芬蛾遗传特点 44.细胞质遗传的载体有哪些? 45.雄性不育类型、假说? 46.突变、突变体、突变剂 47.碱基置换、回复突变、移码突变、同义突变、错义突变、无义突变、突变热点、中性突变、基因突变 48.基因突变的特点是什么? 49.为什么回复突变小于正向突变? 50亚硝酸、烷化剂、吖啶类、碱基类似物、自由基、紫外线、电离辐射的作用 51.光修复、切除修复、重组修复、SOS修复的特点 52.产生突变热点的原因 53.转座子类型与特点? 54.转座(transposition)与转座因子55.转座遗传学效应 56.缺失、重复、倒位、易位概念、细胞学特点、遗传学效应

遗传学重点总结

遗传学 第一章 (一) 名词解释: 1.原核细胞: 没有核膜包围的核细胞,其遗传物质分散于整个细 胞或集中于某一区域形成拟核。如:细菌、蓝藻等。 2.真核细胞:有核膜包围的完整细胞核结构的细胞。多细胞生物 的细胞及真菌类。单细胞动物多属于这类细胞。 3.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时,能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线形结构。在原 核细胞内,是指裸露的环状DNA分子。 4.姊妹染色单体:二价体中一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互称为 姊妹染色单体。 5.同源染色体:指形态、结构和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他们一 条来自父本,一条来自母本。 6.超数染色体:有些生物的细胞中出现的额外染色体。也称为B 染色体。 7.无融合生殖:雌雄配子不发生核融合的一种无性生殖方式。认 为是有性生殖的一种特殊方式或变态。 8.核小体(nucleosome):是染色质丝的基本单位,主要由DNA 分子与组蛋白八聚体以及H1组蛋白共同形成。 9.染色体组型 (karyotype) :指一个物种的一组染色体所具有的 特定的染色体大小、形态特征和数目。 10.联会: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建立联系的配对过程。

11.联会复合体:是同源染色体联会过程中形成的非永久性的复合 结构,主要成分是碱性蛋白及酸性蛋白,由中央成分(central element)向两侧伸出横丝,使同源染色体固定在一起。 12.双受精: 1个精核(n)与卵细胞(n)受精结合为合子(2n),将 来发育成胚。另1精核(n)与两个极核(n+n)受精结合为胚乳核 (3n),将来发育成胚乳的过程。 13.胚乳直感:在3n胚乳的性状上由于精核的影响而直接表现父 本的某些性状,这种现象称为胚乳直感或花粉直感。 14.果实直感:种皮或果皮组织在发育过程中由于花粉影响而表现 父本的某些性状,则另称为果实直感。 简述: 2.简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各自的遗传学意义? 答:细胞有丝分裂的遗传学意义:(1)每个染色体准确复制分裂为二,为形成两个子细胞在遗传组成上与母细胞完全一样提供了基础。(2)复制的各对染色体有规则而均匀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使两个细胞与母细胞具有同样质量和数量的染色体。 细胞减丝分裂的遗传学意义:(1)雌雄性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保证了亲代与子代之间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并保证了物种相对的稳定性;(2)由于染色体重组、分离、交换,为生物的变异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第四章孟德尔遗传 (一) 名词解释:

遗传学实验指导

遗传学实验指导

实验须知 一、实验课的目的 1.培养锻炼科学的思维方法,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格的科学作风,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学习掌握基本的实验技术和实验技能,为今后学习和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 3.培养学生爱好公物,爱护集体,团结互助的优良道德品质。 二、实验课要求 1.课前必须预习,了解基本原理和主要步骤及意义,写出预习报告。 2.上课必须穿白大褂,带实验讲义和实验报告纸。 3.遵守实验室制度,注意安全(水、电、暖、强酸、强碱、有毒物质等)。 4.实验中要正规操作,动手动脑主动进行实验;掌握关键,力求得出准确结果;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及时做好记录;综合分析得出正确的结果。 5.在实验过程中不诉大声喧哗,有问题及时请教老师或同学。 6.器材、药品等按规定使用,严禁乱用乱放。 7.爱护仪器,在实验过程中因个人未能安实验要求操作而导致的器材损坏,按规章制度进行赔偿。 8.实验结束后,相关器材要彻底清洗干净,放到指定原位。 9.废弃物按要求分类收集、处理。 10.值日生要打扫干净实验台、地面,并负责关好门窗、检查水、电等。 11.因故不能上实验者应有请假手续。

实验1 植物染色体压片技术 一、实验原理 植物根尖的分生细胞的有丝分裂,每天都有分裂高峰时间,此时把根尖固定,经过染色和压片,再置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大量处于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细胞和染色体。 二、实验目的 学习植物材料的固定方法和常规压片技术;观察染色体的动态变化。 三、实验材料 洋葱(Aillum cepa)根尖 四、实验器具和药品 1.用具:染色板,载玻片,盖玻片,指管,温度计,试剂瓶,滴瓶,镊子,解剖针,毛边纸。 2.药品:无水酒精,70%酒精,冰醋酸,对二氯苯或秋水仙素,醋酸钠,碱性品红,石炭酸,甲醛,山梨醇,二甲苯。 a卡诺固定液的配制:用3份无水酒精,加入1份冰醋酸(现配现用)。 b染色液的配制: 配方Ⅰ.石炭酸品红(Carbol.fuchsin),先配母液A和B。 母液A:称取3g碱性品红,溶解于100mL的70%酒精中(此液可长期保存)。 母液B:取母液A 10mL,加入90mL的5%石炭酸水溶液(2周内使用)。 石炭酸品红染色液:取母液B 45mL,加入6mL冰醋酸和6mL 37%的甲醛。此染色液含有较多的甲醛,在植物原生质体培养过程中,观察核分裂比较适宜,后来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良的配方Ⅱ,称改良石炭酸品红,可以普遍应用于植物染色体的压片技术。 配方Ⅱ:改良石炭酸品红。取配方Ⅰ石炭酸品红染色液2-10ml,加入 90-98ml45%的醋酸和1.8g山梨醇(sorbitol)。此染色液初配好时颜色较浅,放置二周后,染色能力显著增强,在室温下不产生沉淀而较稳定。 1N Hcl :浓HCl82.5ml→1000ml 五、实验说明 1.有丝分裂主要发生在根尖、茎生长点及幼叶等部位的分生组织,根尖取材容易,操作和鉴定方便。根尖由于取材方便,是观察植物染色体最常用的材料,有些植物种子难以发芽,或仅有植株而无种子,也可以用茎尖作为材料; 2.植物细胞分裂周期的长短不尽相同,通常在十到几十小时之间,温度明显地影响分裂周期,对于一个不太熟悉的实验材料,最好在特定温度下长根,掌握有丝分裂高峰期,以便得到更多的有丝分裂的细胞。 3.预处理是降低细胞质的粘度,使染色体缩短分散,防止纺锤体形成,让更多的细胞处于分裂中期。预处理的方法有低温预处理和药物预处理。(1)低温预处理将材料浸在蒸馏水中,放在1-4℃冰箱内离体处理24h。此法效果很好,对染色体无破坏作用,染色体缩短均匀,简便易行,各种作物都适用。(2)药物预处理:①0.05-0.2%秋水仙素溶液与室温下处理2-4h,对抑制纺锤体活动效果明显,易获得较多的中期分裂相,且染色体收缩较直,有利于染色体结构的研究。②饱和对二氯苯溶液室温下处理3-5h,对阻止纺锤体活动和缩短染色体效果也较好,但对染色体小而多的植物来说不利于染色体的计数。③0.002-0.00mol/L8-羟基喹啉18℃条件下处理5-6h,可以引起细胞粘度的改变,导致纺锤体活动受阻,使中期染色体在赤道面上保持相应的排列位置。缢痕区也较为清晰。一般认为对中等或长染色体的植物较合适。④70ppm放线菌酮和250ppm8-羟基喹啉的混合液于25℃条件

医学遗传学整理复习资料

第四章单基因病 单基因病:由某一等位基因突变所引起的疾病 遗传方式: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染色体:X连锁显性遗传从性遗传限性遗传 隐性遗传X连锁隐性遗传 Y连锁遗传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某种性状或疾病受显性基因控制,这个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其遗传方式为AD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系谱特点: ①患者双亲之一有病,多为杂合子 ②男女发病机会均等 ③连续遗传 完全显性:杂合子的表现型与显性纯合子相同 不完全显性(中间型显性、半显性):杂合子的表现型介于显性纯合子与隐性纯合子之间 共显性:杂合子的一对等位基因彼此间无显、隐之分,两者的作用都同时得以表现。 复等位基因(I A、I B 、i ):在群体中,同一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点的两个以上的基因。不规则显性:带致病基因的杂合子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表现正常或表现出不同的表现型。 不外显(钝挫型):具显性致病基因但不发病的个体 外显率:一定基因型个体所形成的相应表现型比率 不同表现度:同一基因型的不同个体性状表现程度的差异 表现度:指在不同遗传背景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下,相同基因型的个体在性状或疾病的表现程度上产生的差异 延迟显性:带显性致病基因的杂合子在个体发育的较晚时期,显性基因的作用才表现出来。--------------------------------------------------------------------------------------------------------------------------------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某种性状或疾病受隐性基因控制,这个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其遗传方式为 AR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系谱特点:①患者的双亲无病,为携带者 ②男女发病机会均等 ③散发 X 连锁显性遗传:某种性状或疾病受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所控制,其遗传方式为XD。XD遗传病系谱特点:①患者双亲之一有病,多为女性患者 ②连续遗传 ③交叉遗传(男性患者的女儿全发病) X 连锁隐性遗传:某种性状或疾病受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所控制,其遗传方式为XR。 交叉遗传:男性X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只能来自母亲,也必定传给女儿 XR遗传病系谱特点:①患者双亲无病②多为男性患者。③交叉遗传 从性遗传: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类基因,基因的效应随着个体性别的不同而有差异(即杂合子的表型在不同性别个体中表现不同) 限性遗传:常染色体或性染色体上的一类基因,由于性别限制,只在一种性别中表达。 (即男性表达,女性不表达。或反之。)

医学遗传学重点归纳

第一章人类基因与基因组 第一节、人类基因组的组成 1、基因是遗传信息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2、基因组是是细胞内一套完整遗传信息的总和,人类基因组包含核基因组和线粒体基因组 单拷贝序列串联重复序列 按DNA序列的拷贝数不同,人类基因组高度重复序列 反向重复序列 重复序列短分散核元件 中度重复序列 长分散核元件 3、多基因家族是指由某一祖先经过重复和所变异产生的一组基因。 4、假基因是基因组中存在的一段与正常基因相似但不能表达的DNA序列。 第二节、人类基因的结构与功能 1、基因的结构包括:(1)蛋白质或功能RNA的基因编码序列。(2)是表达这些结构基因所需要的启动子、增强子等调控区序列。 2、割裂基因:大多数真核细胞的蛋白质编码基因是不连续的编码序列,由非编码序列将编码序列隔开,形成割裂基因。 3、基因主要由外显子、内含子、启动子、增强子、沉默子、终止子、隔离子组成。 4、外显子大多为结构内的编码序列,内含子则是非编码序列。 5、每个内含子5端的两个核苷酸都是GT,3端的两个核苷酸都是AG,这种连接方式称为GT--AG法则。 6、外显子的数目等于内含子数目加1。 7、启动子分为1类启动子(富含GC碱基对,调控rRNA基因的编码)、2类启动子(具有TATA 盒特征结构)、3类启动子(包括A、B、C盒)。 第三节、人类基因组的多态性 1、人类基因组DNA多态性有多种类型,包括单核苷酸多态性、插入\缺失多态性、拷贝数多态性。 第二章、基因突变 突变是指生物体在一定内外环境因素的作用和影响下,遗传物质发生某些变化。基因突变即可发生在生殖细胞,也可发生在体细胞。 第一节、基因突变的类型

园艺植物遗传学部分实验指导

植物基因组DNA的提取(CTAB法) 一、原理 植物组织中绝大部分是核DNA,它和组蛋白、非组蛋白结合在一起,以核蛋白(即染色质或染色体)的形式存在于细胞核内。CTAB是一种阳离子去污剂,可溶解细胞膜,它能与核酸形成复合物,在高盐溶液中(0.7mol/L NaCl)是可溶的,当降低溶液盐的浓度到一定程度(0.3mol/L NaCl)时从溶液中沉淀,通过离心就可将CTAB与核酸的复合物同蛋白、多糖类物质分开,然后将CTAB与核酸的复合物沉淀溶解于高盐溶液中,再加入乙醇使核酸沉淀,CTAB能溶解于乙醇中。 二、实验材料、仪器及试剂 1、仪器 水浴锅;混匀器;高速冷冻离心机;移液器;754紫外分光光度计;液氮罐;水平电泳槽;电泳仪;一次性手套;吸头;1.5 mL离心管。 2、材料与药品 植物材料,以幼苗、嫩叶含DNA高。 液氮;氢氧化钠;CTAB;Tris;氯仿;乙醇;RNA酶;硼酸;溴酚蓝;异戊醇;β-巯基乙醇;盐酸;异丙醇;EDTA;GoldView核酸染料;琼脂糖;甘油;DNA分子量标记(DNA marker)。 三、操作方法 (1)按1 g样品3 ml DNA提取液的比例,取相应的园艺植物叶片,加入DNA提取液后,在研钵中充分磨碎;取3ml左右研磨后的液样于5 mL离心管中,65℃水浴35分钟以上,其间颠倒混匀一次。 (2)加等体积的氯仿:异戊醇(24:1)溶液,上下颠倒摇匀后,10000 rpm下离心10分钟,取吸上清液于一新的离心管中。 (3)再加两倍体积的预冷异丙醇,上下颠倒混匀后,10000 rpm下离心10分钟,弃上清。 (4)用3 mL 70%乙醇洗涤沉淀,重复一次,在室温下倒置晾干。 (5)沉淀用100 uL TE溶液溶解,用TE(pH8.0)作空白对照,于紫外分光光度计上测定260nm、280nm和230nm吸收值,计算A260/A230和A260/A280的比值,并换算出核酸的含量。 (6)琼脂糖凝胶板的制备 (7)加样:将样品与溴酚蓝按4:1的比例混合,用移液器缓慢加入凝胶样品孔中,点样量为每孔5 μgDNA。 (8)电泳:点样端接负极,电泳开始时,可用较高的电压,如100伏特,这样可使样品很快进入胶内,而减少样品扩散,待样品进入胶内即可保持每厘米5伏特左右的电压,DNA 在电泳中向正极移动。 当溴酚蓝的区带移至距凝胶底部1-2cm,停止电泳,当胶板为10-15cm的长度时,电泳时间一般为2小时左右。 (9)观察与鉴定

遗传学期末复习总结

名词解释 遗传学:遗传学是研究生物的遗传与变异规律的一门生物学分支科学,是认识和阐明生物体遗传信息的组成、传递、和表达规律的科学。 基因: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是具有特定核苷酸顺序的(主要是DNA)片段,是储存遗传信息的功能单位.基因可以发生突变,基因之间可以发生交换。孟德尔在遗传分析中所提出的遗传因子,就是基因。 基因座:基因在染色体上所处的位置。特定的基因在染色体上都有其特定的座位。 等位基因:在同源染色体的相同座位上控制同一性状的不同形式的基因。 复等位基因:在群体中占据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点的两个以上的基因,如人的ABO血型中IA,IB和i。 显性基因:在杂合状态中,能够表现其表型效应的基因。 隐性基因:在杂合状态中,不表现其表型效应的基因。 基因型:个体或细胞的特定基因的组成。 表型:生物体某特定基因所表现的性状(可以观察到的各种形体特征、基因的化学产物、各种行为特性等)。 纯合体:基因座上有两个相同的等位基因,就这个基因座而言,这种个体或细胞称为纯合体,或称基因的同质结合。 杂合体:基因座上有两个不同的等位基因,或称基因的异质结合。 回交:杂交产生的子一代个体再与其亲本进行交配的方式。 测交:杂交产生的子一代个体再与其隐性(或双隐性)亲本的交配方式,用以测验子代个体的基因型的一种回交。 概率:指在反复试验中,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基因型:控制生物性状的全部基因的总称。 表现型:指生物体所有性状的总称。 完全显性:F1所有个体都表现出显性亲本的性状,这种表现形式称完全显性。 不完全显性:杂合子性状介于显性纯合子与隐性纯合子之间,这种表现形式称不完全显性。

共显性或并显性:杂合子中两种基因都完全表达出来,这种表现形式称共显性/并显性。 镶嵌显性:两纯合亲本杂交,杂合体的表型与两纯合亲本都不同,而是各自在不同部位分别表现出显性的现象。如黑瓢虫鞘翅色斑遗传(由谈家桢教授发现)。 致死基因:生物体中具有致死作用的基因。 隐性致死:基因的致死作用只在纯合体时表现。 显性致死:基因的致死作用只在杂合体时表现。 复等位基因:种群中同源染色体同一座位上存在的两个以上的等位基因,在遗传上称为复等位基因,是对群体而言。 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叫性染色体。 常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无密切关系的染色体,叫常染色体。 性别决定:一般指雌雄异体生物决定性别的方法,通常可分为染色体决定与非染色体决定。 性别分化:受精卵在性别决定的基础上,进行雄性或雌性性状发育的过程。 性染色质体(巴氏小体):位于间期细胞核内一染色很深的小体,与性别、X-染色体数有关,故称为X染色质体。 剂量补偿效应: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中,使性连锁基因在两种性别中有相等或相近的有效剂量的遗传效应。 伴性遗传: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上总是与性别相关,这种遗传方式称伴性遗传或性连锁。 从性性状:由常染色体上基因所控制的性状,由于受性激素的影响,基因在不同性别中的表达不同,这种性状的遗传叫从性遗传。 限性性状:性染色体或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仅在某一性别中表现的现象,这种性状的遗传叫限性遗传。 交换:指减数分裂过程中,每一对同源染色体在(配对)联会时,染色体常常交叉,因而使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体互相调换相应或同源的片段,这一过程叫交换。 交换率/交换值:是染色单体两个基因间发生交换的平均次数。 重组率/重组值( RF):是指重组型配子数占总配子数的百分率。重组值RF=(重组型配子数/总配子数)×100%。

遗传学(第二版) 刘庆昌 重点整理2

第九章 ★无性繁殖(Asexual reproduction) 指通过营养体增殖产生后代的繁殖方式,其优点是能保持品种的优良特性、生长快。★有性繁殖(Sexual reproduction) 指通过♀、♂结合产生的繁殖方式,其优点是可以产生大量种子和由此繁殖较多的种苗。大多数动植物都是进行有性生殖的。 ★近交(Inbreeding) 指血缘关系较近的个体间的交配,近亲交配。近交可使原本是杂交繁殖的生物增加纯合性(homozygosity),从而提高遗传稳定性,但往往伴随严重的近交衰退现象(inbreeding depression)。 ★杂交(crossing or hybridization) 指亲缘关系较远,基因型不同的个体间的交配。可以使原本是自交或近交的生物增加杂合性(heterozygosity),产生杂种优势。 一、近交的种类 ★自交(Selfing) 指同一个体产生的雌雄配子彼此融合的交配方式,它是近交的极端形式,一般只出现在植物中(自花授粉植物),又称自花受粉或自体受精(self-fertilization)。 ★回交(Back-crossing) 杂交子代和其任一亲本的杂交,包括亲子交配(parent-offspring mating)。 ★全同胞交配(Full-sib mating) 相同亲本的后代个体间的交配,又叫姊妹交。 ★半同胞交配(Half-sib mating) 仅有一个相同亲本的后代个体间的交配。 ★自花授粉植物(Self-pollinated plant) 天然杂交率低(1-4%):如水稻、小麦、大豆、烟草等; ★常异花授粉植物(Often cross -pollinated plant) 天然杂交率常较高(5-20%):如棉花、高粱等; ★异花授粉植物(Cross-pollinated plant): 天然杂交率高(>20-50%)如玉米、黑麦等,在自然状态下是自由传粉。 ★近交衰退(Inbreeding depression) 近交的一个重要的遗传效应就是近交衰退,表现为近交后代的生活力下降,产量和品质下降,适应能力减弱、或者出现一些畸形性状。 ★回交(Backcross)B: 轮回亲本(recurrent parent) 用来反复回交的亲本。 A: 非轮回亲本(non-recurrent parent) 未被用来回交的亲本。 B: 轮回亲本(recurrent parent) 用来反复回交的亲本。 A: 非轮回亲本(non-recurrent parent)

遗传学重点名词解释

Chapter 1 性状(character): 生物体所表现的明显的能够遗传的特征。 单位性状(unit character):一个基因或一组基因所决定的一个性状,作为一个遗传单位进行传导。 相对性状(contrasting character):遗传学中同一单位性状的相对差异。 真实遗传(true-breeding)自带性状永远与亲代性状相同的遗传方式。 纯系(pure line):能够进行真是遗传的品种。 三个假说:(1)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颗粒遗传因子) (2)显隐性(3)分离 表型(phenotype):个体形状的外在表现。 基因型(genotype):决定个体表型的基因形式。 等位基因(allele):一个基因的不同形式,是由突变形成的。 纯合体(homozygote):基因座上有两个相同的等位基因,就这个基因座而言,这种个体或细胞成为纯合体。 杂合体(heterozygote):基因座上有两个不同的等位基因。 侧交:杂交产生的后代与隐性纯合亲本交配以检测自带个体基因型。 自由组合定律:配子形成后,同一基因的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染色体(chromosome)常由脱氧核糖核酸、蛋白质和少量核糖核酸组成的线状或棒状物,是生物主要遗传物质的载体。 染色质(euchromatin):用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浅的部位,是构成染色体DNA 的主体,在间期呈高度分散状态。 异染色质(heterochromatin):用碱性染色质染色时着色深的部位,又分为组成型染色质. 组成型染色质(constitutive heterochromatin): 在染色体上的大小和位置恒定,在间期时,仍保持螺旋化。如着丝粒。 兼性异染色体(facultative heterochromatin.): 起源于常染色质,在个体发育的特定阶段可转变成异染色质。如x染色体失活。 着丝粒(centromeres):每个染色体上都有一个高度浓缩的区域。 核型分析(karyotype):是指某一物种染色体的组成,通常用中期染色体的照片,铵长臂的大小或总的长度排列,用来表明物种的特点以及和亲缘种之间的进化关系。 带型(banding patterns):用特定的染料对染色体染色后,会出现深浅不一的条带,条带的位置和大小既有高度的染色体的专一性。 端粒(tele mere): 真核生物染色体的末端,有许多成串短的序列组成。 端粒的功能:稳定染色体末端结构,防止染色体间末端连接,并可补偿前导链和后滞链5’末端在消除RNA 引物后造成的空缺。 细胞周期(cell cycle):一次分裂的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的开始的这段时间。 姐妹染色单体(sister chromosome):染色体复制,着丝粒的DNA也复制,尽管仅能看到一个着丝粒。复制了的染色体是两个完全一样的拷贝。 G1 S关卡:检测细胞大小和DNA是否受损伤。 G2 M关卡:细胞进入有丝分裂之前检测细胞的生理状态。(如果DNA复制

遗传学实验题归类解题及训练1

遗传学实验题归类解题及训练 1、有人发现某种花卉有红花和白花两种表现型(已知为纯种)。 (1)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探究花色的遗传是细胞质遗传还是细胞核遗传。用图解和简洁语言回答。 (2)如果花色的遗传是细胞核遗传,请写出F 2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 2、有一只雄狗表现出与双亲及群体中其他个体都不同的新性状,该性状由核内显性基因D 控制,让这只雄狗与正常雌狗杂交,得到了充足多的F 1个体。 ①如果F 1代中出现了该新性状,且显性基因D 位于X 染色体上,则F 1代个体的性状 表现为: ②如果F 1代中出现了该新性状,且显性基因D 位于常染色体上,则F 1代个体的性状表 现为: ③如果F 1代中没有出现该新性状,请分析原因: 3、右图为两个纯合亲本杂交产生的某雄性动物的性染色体简图。X 和 Y 染色体有一部分是同源的(图中I 片段),该部分基因互为等位:另 一部分是非同源的(图中的Ⅱ-1,Ⅱ-2片段),该部分基因不互为等位。已知该雄性个体某对基因(设为A 、a )是杂合的,但不知该对基因是位于X 和Y 染色体的I 片段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请通过杂交试验 判断(简要写出杂交组合、预期结果并得出结论)。 【答案】 4、现用两个杂交组合:灰色雌蝇?黄色雄蝇、黄色雌蝇?灰色雄蝇,只做一代杂交试验,每个杂交组合选用多对果蝇。推测两个杂交组合的子一代可能出现的性状,并以此为依据,对哪一种体色为显性性状,以及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这两个问题,做出相对应的推断。(要求:只写出子一代的性状表现....和相对应推断的结论.. ) 5、某种雌雄异株的植物有宽叶和狭叶两种叶型, 由一对等位基因B 、b 控制,且基因b 使雄配子致死。现获得数株宽叶雌株,试用宽叶雌株×狭叶雄株这个杂交组合,只做一代杂交试验,以子一代可能出现的性状为依据,对宽叶叶型是否为显性性状,以及控制宽叶的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这两个问题,做出相对应的推断。(要求:只写出子一代的性状表现....和相对应推断的结论.. ) 【答案】 6、已知果蝇的长翅(V )对残翅(v )是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甲乙两管果蝇,X Ⅰ Ⅱ-1 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