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课时 不要侵犯我的隐私
- 格式:pptx
- 大小:1.39 MB
- 文档页数:37
第五课我们不是“水晶人”第三课时第三框不要侵犯我的隐私学习范围:教材P54——58学习目标:1、树立人格独立观念,形成尊重他人隐私的意识和习惯;2、尊重他人隐私的同时,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给自己的隐私上把锁;学习重点:1、侵犯隐私的行为有哪些;2、怎样保护自己的隐私;学习难点:如何正确使用法律武器保护我们的隐私权。
学习过程:一、导入复习上课时内容:1、为什么要正确对待生活中的秘密?2、怎样正确对待生活中的秘密?教师语:除了向值得依赖的人倾诉或向有关部门反映外,我们还会把秘密藏在什么地方?学生回答,教师抓住“把秘密记在日记里”等,引入新课。
二、新授1、请学生阅读P54页上小故事。
教师设问:看看李黎遇到了什么烦心事?我们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这种现象反映了什么问题?——生活中存在着父母或老师侵犯未成年子女或学生隐私的现象。
2、教师语:除了日记和信件,还有哪些属于我们的隐私?——生答师结:手机信息、聊天记录、个人信息、个人空间……生活中我们还有哪些隐私被侵犯呢?——信息被偷看、个人空间被侵犯、个人信息被非法传播……3、教师语:有人说隐私都是不光彩的事情。
你怎么看?——学生讨论后回答。
师结:每个人都有一些不宜公开或不愿公开的个人私事,尊重个人的隐私,是公民应有的道德品质,也是公民必须遵循的法定义务。
个人隐私指的是不危害社会的个人私事。
为了社会公共利益,执法机关依照法定程序,依法调查和公开当事人的有关信息,则不属于侵犯隐私权行为。
4、教师语:既然如此,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日记不被父母偷看呢?请大家阅读P55《日记保卫战》,想一想:还有其他的方法保护我们的日记呢?——学生回答,师结:略。
5、教师语:如果我们的隐私总是被父母侵犯,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学生讨论教师引导总结:向父母说明拥有秘密是长大的标志,是正常的心理,要父母尊重自己的隐私;生活中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请父母放心;向有关机构如:关工委反映情况,请他们帮助说服父母;情况特别严重,给我们带来很大心理伤害的还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父母停止侵权行为。
初中思想品德人民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不要侵犯我的隐私》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省级名师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知道公民的个人隐私包括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受法律明确的保护,知道个人隐私受到侵害时的自护方法和法律手段。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掌握保护个人隐私的技巧和法律方式,实践中能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隐私权。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树立人格独立观念,形成尊重他人隐私的意识和观念。
2学情分析青春期如同青青的苹果,它将熟未熟,有几分甜,几分酸,几分涩。
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面对的问题和困惑也增多了。
他们渴望拥有自己的天空,独享一份宁静和自由。
也许由于太关心孩子,在现实生活中,中国的父母会偷看孩子日记、信件,追查孩子的电话、短信,查看子女的聊天纪录,甚至盯睄、跟踪……采取一些极端手法,但是现在对孩子“关心”过度的家长应该谨慎行事了。
今天的中国,未成年人“隐私权”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因此教材设计了《不要侵犯我的隐私》这一内容,目标是使学生懂得隐私权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保护自己的隐私权,能够尊重他人的隐私。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保护个人隐私的技巧和法律方式,形成尊重他人隐私的意识和观念。
教学难点:如何依法维护自己的隐私权。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讲授】导入新课导入新课:举起一封信问:“老师能打开看吗?”“是我的我能,不是我的我并且别人不愿让我看的我就不能看,对吗?”“那如果是你们的或是我女儿的,可以吗?”“也不行,为什么?”“是隐私?你知道什么是隐私吗?如果别人侵犯了你的隐私,你该怎么办呢?今天,老师告诉你们首先要学会说‘不要侵犯我的隐私’!好,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不要侵犯我的隐私。
出示课题《不要侵犯我的隐私》2【讲授】二.讲授新课二. 讲授新课(一) 什么是隐私和隐私权1. 什么是隐私(1)出示课件《青春故事》问:“隐私是见不得人的东西,是个人不光彩的事吗?(2)分组讨论:什么是隐私(3)得出结论:隐私是自己不愿让别人知道的事。
《不要侵犯我的隐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人格独立观念,形成尊重他人隐私的意识和习惯。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掌握保护个人隐私的技巧和法律方式,实践中能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隐私权。
知识目标:让学生知道公民的个人隐私包括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受法律明确的保护,知道个人隐私受到侵害时的自护方法和法律手段。
【教学重点】掌握保护个人隐私的技巧和法律方式,形成尊重他人隐私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难点】如何依法维护自己的隐私权。
【课前准备】搜集相关案例,制作课件,布置学生分组按要求完成调查和资料收集任务。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拿着在收发室找的一封本班同学的信带近教室,举着信问这位同学:“我能拆开你的信吗?”为什么?引发同学们对隐私这个话题的讨论,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第五课我们不是“水晶人”三、不要侵犯我的隐私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我的“隐私”是什么活动1:校园调查师:你也有过信件被偷看的遭遇吗?除了信件你还有哪些东西不愿被别人知道?生:展示课前调查的“父母是否偷看过你的日记或信件”的调查结论和关于“除了日记和信件,你还有哪些东西不愿被别人知道”的调查结果。
【设计意图】让孩子们关注侵犯隐私并非个别现象,明白侵权行为的普遍性,增加对此类现象的关注。
也希望孩子懂得隐私不仅仅局限于日记和信件,范围是十分广泛的活动2:什么是隐私?通过Q群里同学们的聊天记录,激起共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由探讨:隐私是否是不光彩的事?什么是隐私?【设计意图】采用聊天对话框的形式呈现问题,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标尺,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讨,知识的生成和理解自然水到渠成。
三、明理导行情感升华——请保护我的隐私活动1:经验交流播放视频《日记保卫战》。
师:为了保护自己的隐私,你还有什么其它更好的办法吗?生:略【设计意图】保护隐私的经验从学生中来,体现了学生为保护隐私权而煞费苦心,强化保护隐私的迫切性。
《不要侵犯我的隐私》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们,你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不要侵犯我的隐私权》. 首先,我谈谈对本框题教材的分析: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青春期如同青青的苹果,它将熟未熟,有几分甜,几分酸,几分涩。
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面对的问题和困惑也增多了。
他们渴望拥有自己的天空,独享一份宁静和自由。
也许由于太关心孩子,在现实生活中,中国的父母会偷看孩子日记、信件,追查孩子的电话、短信,查看子女的聊天纪录,甚至盯睄、跟踪……采取一些极端手法,但是现在对孩子“关心”过度的家长应该谨慎行事了。
今天的中国,未成年人“隐私权”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因此教材设计了《不要侵犯我的隐私》这一内容,它是思想品德课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单元《青春自画像》第五课《我们不是“水晶人”》的第三框。
从教学内容来看,本框题的目标是使学生懂得隐私权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保护自己的隐私权,能够尊重他人的隐私。
本框体现了课程标准总目标部分提出的“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及“树立法律意识”的要求。
直接体现了如下目标“知道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私,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能够自觉地尊重别人地隐私。
”“不要侵犯我的隐私”是第五课正确对待个人秘密这一内容的落脚点,正确对待个人秘密是青少年走向独立和成熟的重要体现,尊重青少年的隐私是对生命的尊重,对成长的尊重。
这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建立民主平等的家庭关系的需要,有利于推进民主与法治社会的建立,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2、说学习目标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针对当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我国传统文化与现实需要之间的矛盾以及现实生活学生的个人隐私经常受到侵犯和学生经常侵犯他人个人隐私的实际,包括学生在隐私权被侵犯后受到的伤害及采取的各种消极措施。
这些社会现象特确立了以下的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知道公民的个人隐私包括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受法律明确的保护,知道个人隐私受到侵害时的自护方法和法律手段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掌握保护个人隐私的技巧和法律方式,实践中能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隐私权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人格独立观念,形成尊重他人隐私的意识和观念。
第五课第三框《不要侵犯我的隐私》教学设计(2016-2017学年度)锦州三中郭振丽【教学内容】人民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青春自画像》第五课《我们不是“水晶人”》第三课时《不要侵犯我的隐私》。
【教材解析】人民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青春自画像》主要讲心中有秘密既是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正常现象,又可能具有潜在的危险。
隐私权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既能运用适当的方式保护自己的隐私权,又能尊重他人的隐私。
第五课《我们不是“水晶人”》第三框题内容是《不要侵犯我的隐私权》,从法律角度来看待孩子的秘密:公民有隐私权,隐私权是受法律保护的。
引导孩子们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同时也要尊重别人的隐私。
1.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人格独立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形成尊重他人隐私的意识和习惯。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掌握保护个人隐私的技巧和法律方式,实践中能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隐私权。
知识目标:让学生知道公民的个人隐私包括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受法律明确的保护,知道个人隐私受到侵害时的自护方法和法律手段。
2.教学重点:掌握保护个人隐私的技巧和法律方式,形成尊重他人隐私的意识和习惯。
3.教学难点:如何依法维护自己的隐私,协调生活中父母的监护权和孩子的隐私权之间的矛盾。
【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这时期的孩子自我意识、独立意识渐趋增强,喜欢通过日记等方式进行心灵对话。
然而不少父母一方面希望孩子能成熟、独立,另一方面又想了解孩子的所有秘密。
于是父母以偷看孩子的日记为典型举动的监视行为与孩子对自己秘密的保护之间产生了冲突。
让孩子们保有自己的秘密是对生命的尊重,对成长的尊重。
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孩子们学会保护自己隐私、尊重他人隐私、尊重理解父母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支持条件分析】1.设计并应用PPT课件整合教学资源的同时帮助学生直观体验心中有他人的真正内涵。
2.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等活动,架起生活与教材的桥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从而在生活中将树立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与培养尊重、理解父母、教师等周围人的情感结合起来。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人民版八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三框《不要侵犯我们的隐私》教学设计新平二中李燕华附表:课堂练习1、尊重他人隐私,是现代文明的标志。
下列行为属于尊重公民隐私权的是( )A. 擅自进人他人房间B. 私下偷看同学的曰记C. 搜集贩卖他人信息D. 在银行柜台前设置一米线2. 我们在增强法制观念、依法律己、尊重他人隐私的同时,还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给自己的隐私上把锁。
下面做法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①向熟人敞开心扉时要认真选择对象②不要在网上将个人真实资料传给陌生人③上网要注意网上安全运行知识④“知人知面不知心”,不和一切人交往A. ①③④B. ①②④C. ①②③D. ②③④3、小康与小龙原本是好朋友,因小龙向他人公开了小康日记的内容,导致俩人友谊破裂。
该事例告诉我们,尊重他人隐私必须( )A.封闭个人所有信息B.公开彼此通讯秘密C.放弃合作交流机会D.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4、最近,肖肖很不开心,原因是好朋友琪琪偷偷上了她的QQ并看了她的聊天记录,虽然聊天内容没什么,可肖肖还是觉得很别扭。
对此,肖肖的正确做法是( )A.也去偷看琪琪的聊天记录B.找琪琪大吵一架,以后不再理她C.向琪琪索要精神损害赔偿D.改掉QQ密码,并与琪琪好好谈谈5、新华社2015年1月11日播发了《你的信用卡个人信息“只花5毛钱就能在网上买到”》报道,报道中披露,通过QQ群、微信等网络工具,仅花费5毛钱,就能买到包括姓名、电话、地址、工作单位、开户行等完整的个人信用卡开户数据。
这些被泄露的个人信息成为欺诈陷阱、骚扰电话的重要源头。
(1) 材料反映了公民的什么权利受到了侵犯?(2) 请你谈谈如何才能使个人信息得到更好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