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外音乐作品赏析》复习提纲

《中外音乐作品赏析》复习提纲

《中外音乐作品赏析》复习提纲
《中外音乐作品赏析》复习提纲

《中外音乐作品赏析》复习提纲

一、元杂剧四大代表人物简介及其代表作品

关汉卿

大约生于金代末年(约公元1229年—1241年),卒于元成宗大德初年(约公元1300年前后),元代杂剧作家。号已斋(一作一斋)。关于关汉卿的籍贯,元大都(今北京市)(《录鬼簿》)、解州(在今山西运城)(《元史类编》卷三十六)、祁州(在今河北)(《祁州志》卷八)等不同说法。约生于金末或元太宗时,贾仲明《录鬼簿》吊词称他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在元代剧坛上的地位。关汉卿曾写有《南吕一枝花》赠给女演员珠帘秀,说明他与演员关系密切。他曾毫无惭色的自称:“我是个普天下的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结尾一段,更狂傲倔强地表示:“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破炒不爆响当当的一粒铜豌豆”。据各种文献资料记载,关汉卿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个别作品是否出自关汉卿手笔,学术界尚有分歧。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

马致远

生于公元1250年,约卒于公元1321年,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大都(今北京)人。马致远以字行于世,名不详。晚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当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马致远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同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青年时期仕途坎坷,中年中进士,曾任江浙行省官吏,后在大都(今北京)任工部主事。马致远晚年不满时政,隐居田园,以衔杯击缶自娱,死后葬于祖茔。

从他的散曲作品中,约略可以知道,他年轻时热衷功名,有“佐国心,拿云手”的政治抱负,但一直没能实现,在经过了“二十年漂泊生涯”之后,他看透了人生的宠辱,遂有退隐林泉的念头,晚年过着“林间友”、“世外客”的闲适生活。马致远早年即参加了杂剧创作,是“贞元书会”的主要成员,与文士王伯成、李时中,艺人花李郎、红字李

二都有交往,也是当时最著名的“四大家”之一。马致远从事杂剧创作的时间很长,名气也很大,有“曲状元”之誉。他的作品见于着录的有15种,今存《汉宫秋》、《荐福碑》、《岳阳楼》、《青衫泪》、《陈抟高卧》、《任风子》6种,另有《黄粱梦》,是他和几位艺人合作的。以《汉宫秋》最著名。散曲有《东篱乐府》。小令《天净沙*秋思》脍炙人口,被誉为“秋思之祖”。

《汉宫秋》是他的代表作。

郑光祖

字德辉,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县)人,生卒年不详。他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与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齐名,号称元代杂剧四大家之一。

有关郑光祖的生平事迹没有留下多少记载,从钟嗣成《录鬼簿》中,我们知道他早年习儒为业,后来补授杭州路为吏,因而南居。他“为人方直”,不善与官场人物相交往,因此,官场诸公很瞧不起他。可以想见,他的官场生活是很艰难的。杭州的美丽风景,和那里的伶人歌女,不断地触发着他的感情,他本来颇具文学才情,使他开始了杂剧创作。

据文学戏剧界的学者考证,郑光祖一生写过18种杂剧剧本,全部保留至今的,有《迷青琐倩女离魂》、《刍梅香骗翰林风月》、《醉思乡王粲登楼》、《辅成王周公摄政》、《虎牢关三战吕布》等。

《倩女离魂》是他的代表作。

白朴

白朴,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生于金哀宗正大三年(1226年),至元成宗大德十年(1306年)在世,此后行踪不详。原籍隩州(今山西河曲县),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年寓居金陵(今南京市)。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杂剧家。

白朴出身官僚士大夫家庭,他的父亲白华为金宣宗三年(1215年)进士,官至枢密院判;仲父白贲为金章宗泰和间进士,曾做过县令,叔父早卒,却有诗名。白家与金代大文豪元好问父子为世交,过从甚密。两家子弟,常以诗文相往来。

《墙头马上》《梧桐雨》等,是他的代表作。

二、京剧的形成与发展

道光年间,湖北艺人王洪贵带班到京,使徽、汉的二黄、西皮进一步合流,产生了以西皮、二黄为主要唱腔的京剧。

同治、光绪年间,京剧的唱腔风格可分为三派,一是徽派程长庚,一是汉派余三胜,一是京派张二奎。后来谭鑫培汇合三派的长处而加以融合,才使京剧进入了成熟阶段。主要剧目有《卖马》、《打金枝》、《群英会》、《空城计》、《完璧归赵》等历史传统故事。

京剧在光绪年间进入盛期,并逐渐成为全国性的大剧种。

三、维也纳古典乐派及代表人物的主要贡献

18世纪下半叶“交响乐之父”海顿、“音乐天才”莫扎特和“乐圣”贝多芬三位音乐大师,先后以维也纳为生活、创作的中心而形成了一个群体,这个群体就是人们常说的“维也纳古典乐派”。这一乐派的主要特征是反映人类普遍的思想要求,他们追求美的观念、强调风格的高雅,给予人们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这三位作曲家既存在共同的艺术理想和艺术风格,同时又保持着传承关系。维也纳是当时一个欧洲的音乐中心。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三位大师进入维也纳之后,维也纳这个音乐中心就更为名副其实了。莫扎特在这里开始了独立的“自由艺术家”的生涯;海顿在这里享受到“自由的甜蜜”,晚年焕发青春;贝多芬也选择了这里,度过他的曲折、奋斗的一生。他们的音乐实践对欧洲音乐史产生了久远的影响,在音乐史上竖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海顿艺术成就:

1、奠定了交响曲的结构形式,他在伦敦交响曲中将四个乐章的性质和曲式最终确定下来:第一乐章快板、奏鸣曲式,第二乐章快板或行板、奏鸣曲或变奏曲式,第三乐章性格开朗幽默,带有三声部的小步舞曲,第四乐章快板或急板,回旋曲式、奏鸣曲式或回旋奏鸣曲式;

2、确立了弦乐四重奏的体裁特征,形成了与交响乐相同的四乐章模式,作品中音乐更富有变化,主题有了更大的扩展,织体摆脱了通奏低音的依赖,开始把大提琴放到旋律主奏乐器的位置,不止强调第一小提琴的位置,使四个声部更加协调平衡;

3、创作了一批脍炙人口的作品,如:《第四十五交响曲》、《创世纪》、《四季》;

4、作品旋律朴素和声明晰,结构匀称,音乐既明快、幽默轻松,又不乏高贵

的气质,呈现出古典乐派的理想境界。

莫杂特艺术成就:

(1)莫扎特对音乐的最大贡献体现在歌剧领域,他继承了格鲁克歌剧改革的思想,但又与格鲁克不同,主张“诗必须服从音乐”,以音乐至上的原则创造了一部部世人为之震撼的作品,他的《魔笛》为德国歌唱剧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费加罗的婚礼》成为喜歌剧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

(2)协奏曲是莫扎特在歌剧以外成就最突出的一方面。他确立了18世纪古典协奏曲的结构范式,确定了第一乐章中“双呈示部”和“华彩段”的形式,并为当时几乎所有的乐器创作了杰出的协奏曲,为近代协奏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完善了维也纳古典乐派奏鸣曲三个乐章的套曲形式。

(4)在交响乐中,强调奏鸣曲式中主、副部之间的强烈对比,加强展开部的不稳定因素,预示了后世交响乐发展的思路。

(5)创造了极富个性的音乐风格特征。他的音乐是自然的流露,从不矫揉造作,具有孩童般天真烂漫的性格,同时又表现出复杂多变的戏剧性特征,其晚期作品还加入了悲剧因素。他的音乐中所蕴含的特质,使他成为维也纳古典乐派三杰之一。

贝多芬艺术成就:

贝多芬的创作几乎涉猎了当时所有的体裁,他的作品中洋溢着高尚进步的思想。贝多芬把交响曲的思想容量扩展到前人不敢想象的程度,把钢琴的表现幅度远远超出室内乐体裁的范围。在创作技法上有突破性的尝试,他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后人尊称为“乐圣”。

作曲家只在人世间停留了57年,一生完成了一百多部作品。主要作品有交响乐9部;管弦乐几十首(《爱格蒙特序曲》最为著名);钢琴协奏曲5首,小提琴协奏曲一首;其他协奏曲5首;钢琴奏鸣曲32首(热情、月光、悲怆、黎明、暴风雨等最为著名);室内乐80首;歌剧1部《弗德里奥》;另有神剧1部;弥撒曲2首等等。

四、聍听以下中外音乐作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