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焦虑心理的成因及其应对方式分析

大学生焦虑心理的成因及其应对方式分析

大学生焦虑心理的成因及其应对方式分析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主要探讨当前影响大学生焦虑的一些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帮助大学生正确地从焦虑中走出,健康地学习和生活。并且可为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大学生焦虑形成原因应对方式

随着城市化进程步伐不断加快,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竞争越来越激烈,个人在社会情境中所感受的压力越来越大,焦虑心理越来越增加,它不但影响个人的成败,同时也关系于个人的行为适应与心理健康,使我们不得不特别重视与研究这个问题。

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愈来愈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与重视,在一定比例上的高校都有过大学生自杀事件。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否,不仅影响着他们自身的健康成长与成才,而且关系着国家的前途与未来,关系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因此,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存在的焦虑问题,探索大学生焦虑心理的原因,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助于提高心理活动效率,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使他们全面、充实、和谐、主动地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大学生焦虑的形成原因

(一)适应困难。因生活和学习适应困难而产生焦虑,这是大学生中比较常见的情况。大学生远离家乡和亲朋好友,异地求学读书,失去了父母亲友的直接呵护和疼爱,原来的依赖心理一下子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另一方面,大学生还面临着一种对当地文化适应的问题,尤其是来自异地的学生。学习上的不适应也是促使焦虑产生的又一原因。学习内容上,老师课堂上讲的不多,课下自己要自学的内容很多,大学生无所适从;时间支配上,学校除了一天安排的几节课,其余时间有学生支配,而一直习惯与被老师安排的大学生,不会支配自己的时间;学习方法上,习惯于被动学习方式,从而导致心理焦虑,并伴随各种紧张症状,尤其会出现特定的考试焦虑现象。

(二)大众传媒和社会舆论的负面影响。近年来出现的北大才子卖猪肉事件,广州数千名大学生争抢卖猪肉工作事件等,在社会上尤其是在农村普遍出现了关于大学生卖猪肉的各种负面舆论,造成很多人认为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如“读大学没用”等舆论。严重伤害了大学生的心灵,使他们产生自卑的心理,认为自己无用、无能、对不起父母。这种焦虑普遍存在大学生的心里。而舆论导向过多、过频的转向,甚至前后矛盾,则更使得大学生不知所措,增加其焦虑心理的发生。

(三)人际关系失调。人际关系失调是大学生心理焦虑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心理学上,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相互交往中,

彼此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一种距离。人际关系反映了交往双方寻求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人际交往是大学生生活的基本内容之一,大学一年级新生由于刚进入大学,初入新环境,远离亲人、家乡,不免有孤独、失落感。特别是独生子女,从未离开过父母。还有的大学生在与同学的交往过程中由于对周围的人或事敏感多疑,往往担心自己不能处理好与他们的关系,担心别人会嘲笑自己,担心与别人产生矛盾隔阂等心理状态。还有一些大学生自尊心太强和自私自利等不被周围同学认可接纳,时间一久就会和周围的人产生冷漠以致相互猜忌等等,造成人际交往场合被动、孤立境地。结果一遇到新的交往环境便感到紧张焦虑。

(四)择业压力。当前,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制度改革的深化,就业竞争压力增大,市场对于人才素质的要求提高,就业问题成为大学生们担心的首要问题。择业时,冷门专业的学生为能否找到工作而焦虑。热门专业的学生又为能留在城市还是回家乡而焦虑,再加上近几年高校不断扩招,难找到工作已成为大学生们面临的事实。现实与理想之间存在很大的分歧,强烈的期望带来的往往是更强烈的失望。面对这些很多人感到无所适从、不知所措,产生危机感、迷茫感,甚至是恐惧感。

(五)大学生恋爱问题。由于大学生已进入恋爱年龄,他们对爱情有着美好的向往和热烈的追求,有着强烈的与异性交往的要求,因此恋爱中出现的许多心理问题也常困扰着大学生们并

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如在大学校园中,一些大学生因找不到恋爱对象而孤独,一些大学生一厢情愿而陷入单相思,还有一些大学生面临几个追求者难以取舍,甚至一些大学生因失恋而痛不欲生,荒废学业等。由于恋爱心理上的不成熟使他们很容易产生焦虑感。

二、大学生焦虑的特点

焦虑的特点是患者在缺乏充分的事实根据和客观因素的情况下,对其自身的健康或其他问题感到忧虑不安,紧张恐惧,顾虑重重,犹如大祸临头,惶惶不可终日,即使多方面劝解也不容易消除其焦虑。常常伴可能伴随出汗、憋气、心悸、出汗、颤抖、尿频、心跳加快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严重的急性焦虑发作,称惊恐发作,患者常常有濒死感、失控感,伴有呼吸困难、心跳加快、尿频、尿急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惊恐发作一般持续几分钟到半小时左右,焦虑和惊恐发作多见于焦虑症、惊恐障碍。

三、大学生焦虑的应对方式

据报道大约有10%-40%的大学生心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适,其中焦虑情绪发生率较高。尽管适度的焦虑在某种生活场景中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持续严重的焦虑却会导致机体免疫机能降低、内分泌调节紊乱,从而损害健康。被焦虑所困的大学

生轻者抑郁自闭、社会交际能力差,重者会自杀。焦虑不仅影响到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还严重影响了社会的进步。

(一)大力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咨询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培养健全的人格,增强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提高心理健康素质,对少数有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使之尽快摆脱困惑恢复健康状态。在校园内开展必修课和选修课并在此基础上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同时以大学生心理协会等相关社团为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宣传与教育实践活动。可以定期开展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讲座,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手册,创办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杂志及校内期刊,充分利用多种媒体宣传心理健康活动。高校应在学生心理咨询中心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落实心理咨询工作,应对学校心理咨询投入一定的经费和场所支持,健全心理咨询队伍,从多渠道开展心理咨询工作。

(二)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就业指导教育。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可以开设一些职业生涯规划的讲座,利用校园多媒体平台向大学生宣传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同时作为大学生自己也要调整择业的价值取向,要对当前形势有个清醒的认识,勇于拼搏、自强不息,勇敢参与竞争接受挑战,并在实践中磨砺自己,要克服畏难心态,敢于创业,超越自卑的心态。从实

际出发,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基础之上制定切实可行的符合自己实情的职业生涯规划。

(三)进行有效的人际关系教育。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消除焦虑的重要手段。在当前大学校园内很多大学生焦虑的原因还包括人际关系处理不当造成的,因此要对他们进行有效的人际关系教育。作为大学生自己首先要主动而热情的待人,一个面带微笑的人很容易被他人接纳,要热情待人还要从心里对他人感兴趣真心喜欢他人,要真诚地关心他人帮助他人,能设身处地地替别人着想,能在别人需要帮助之时及时主动地伸出援助之手。其次要把每个人都看成重要的人,在交往中不要习惯于通过挑别人的毛病和漏洞来显示自己的聪明,同学之间常有争论,所以要正确处理好争论,要学会发现和赞赏别人的优点。最后,要掌握一定的人际交往艺术,在交往中重视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学会表达、善于聆听,培养良好的交往品质。

(四)培养大学生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根据大学生的需要对他们进行不同程度的挫折教育。首先,在认识和对待挫折时大学生应对挫折进行正确的归因。面对挫折时大学生应该认识到挫折的产生有时是内因,有时是外因,但更多时候是内外因两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因此在遇到挫折时要避免归因的片面性。其次,大学生要正确认识挫折,挫折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但挫折并不总是坏的,挫折可以增强我们的意志力。最后,也要合理

定位,适当调节个人的抱负水平,大学生都有对未来工作和感情生活的向往,但有些想法往往不切合实际,目标定得过高但又不具备实现目标的实力和条件,一次达不到目标时就会产生挫折感进而产生焦虑。

总之,减轻大学生的心理焦虑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全社会和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协同努力,而大学生加强自身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自我调节能力是其中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李林英,陈会昌.大学生自我表露与人格特征孤独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蒋益琴,丁雪梅.毕业班大学生焦虑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杭州师范学院报.

[3]范瑞泉,陈维清.大学生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与抑郁和焦虑情绪的关系.中国学校卫生.

[4]申小莹,刘晓瑞,董雪.西安某高校大学生焦虑状况的调查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5]樊富珉,李伟.大学生心理压力及应对方式.青年研究.

[6]林榕发.大学生焦虑心理及其对策.南平师专学报.

大学生焦虑心理的成因及其应对方式分析

大学生焦虑心理的成因及其应对方式分析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主要探讨当前影响大学生焦虑的一些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帮助大学生正确地从焦虑中走出,健康地学习和生活。并且可为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大学生焦虑形成原因应对方式 随着城市化进程步伐不断加快,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竞争越来越激烈,个人在社会情境中所感受的压力越来越大,焦虑心理越来越增加,它不但影响个人的成败,同时也关系于个人的行为适应与心理健康,使我们不得不特别重视与研究这个问题。 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愈来愈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与重视,在一定比例上的高校都有过大学生自杀事件。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否,不仅影响着他们自身的健康成长与成才,而且关系着国家的前途与未来,关系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因此,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存在的焦虑问题,探索大学生焦虑心理的原因,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助于提高心理活动效率,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使他们全面、充实、和谐、主动地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大学生焦虑的形成原因

(一)适应困难。因生活和学习适应困难而产生焦虑,这是大学生中比较常见的情况。大学生远离家乡和亲朋好友,异地求学读书,失去了父母亲友的直接呵护和疼爱,原来的依赖心理一下子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另一方面,大学生还面临着一种对当地文化适应的问题,尤其是来自异地的学生。学习上的不适应也是促使焦虑产生的又一原因。学习内容上,老师课堂上讲的不多,课下自己要自学的内容很多,大学生无所适从;时间支配上,学校除了一天安排的几节课,其余时间有学生支配,而一直习惯与被老师安排的大学生,不会支配自己的时间;学习方法上,习惯于被动学习方式,从而导致心理焦虑,并伴随各种紧张症状,尤其会出现特定的考试焦虑现象。 (二)大众传媒和社会舆论的负面影响。近年来出现的北大才子卖猪肉事件,广州数千名大学生争抢卖猪肉工作事件等,在社会上尤其是在农村普遍出现了关于大学生卖猪肉的各种负面舆论,造成很多人认为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如“读大学没用”等舆论。严重伤害了大学生的心灵,使他们产生自卑的心理,认为自己无用、无能、对不起父母。这种焦虑普遍存在大学生的心里。而舆论导向过多、过频的转向,甚至前后矛盾,则更使得大学生不知所措,增加其焦虑心理的发生。 (三)人际关系失调。人际关系失调是大学生心理焦虑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心理学上,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相互交往中,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成因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现状成因分析及对策 摘要:大学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群体,现在大学生各方面压力非常大,心理健康问题逐渐的暴露出来,而且越来越严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除了来自就业的压力外,还受到其在大学接触的人和事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心理健康状况的现状成因,并且总结应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关键字:大学生;心理健康;就业压力 一、前言 大学生现如今是一个相对热门的词语,因为大学生是以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一个时代的发展的生力军,是一个时代发展好坏的决定因素之一。但是大学生在受到各界关注的同时,其自身也有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会造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1]。据教育部门有关资料显示,在校%至%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2]。本文针对现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现状成因进行分析,并总结相应的对策。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现状 现在大学生有着各种的压力或者学习上遇到的一些问题,心理健康问题逐渐的表现出来。根据社会调查的问卷情况来看,当今大学生心理健康大体存在以下几点问题[3]。 (1)情绪暴躁,遇事不冷静。 (2)内心不自信,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3)内心抑郁,孤独感增强。 ~ (4)内心承受挫折较弱,态度比较悲观。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现状成因 现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现状成因有很多方面[4]。 大学生就业压力大,竞争激烈 当今社会市场上企业的竞争一天比一天激烈,对于人才的需求虽然也在增长,但是职位的数量远远小于毕业大学生的数量。所以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彼此之间的竞争也就越来越激烈。这种激烈的竞争与学校中的环境形成强烈的反差,大学生在就业的压力和校内外强烈的反差之下,心理形成强烈的反差,容易焦躁不安,自信心受到打击,导致心理健康问题出现。面对如此大的就业压力,学生们在学习上的投入从主观和客观上都表现为不足,形成了大学生就业压力大而学习动力不足的矛盾状态[5]。 期待值过高,现实与希望的反差 大学生备受父母、老师和社会的期待,这种期待越重就越让让大学生感到紧张,感到彷徨。父母方面,一直希望在大学的孩子能够出人头地,好好学习,到最后毕业有个不错的工作。父母希望自己在大学的子女能够有出色的表现和优异的成绩,能够学到更多,到毕业得到更多,有一个好的未来。老师方面,对自己的学生有着殷切的希望,希望在严格的管教之下学生能够上进,能够有更好的发展,能够靠自己的专业知识在社会上立足。社会方面,对大学生的要求和衡量尺度日益增加,希望大学生有更高的质量,有更好的处事能力和工作能力。这些都让大学生心理产生了很大的压力,让他们容易忧郁或者抑郁。 自身定位不准确 大学生现如今大多都是独生子女,自尊心和虚荣心都比较强,从小都是被满足的环境和条件。所以大学生对自己的定位往往不够准确,总是希望自己毕业能有这样或者那样的工作,能够有多高的待遇和地位。但是在激烈的竞争之下,没有大学生所期待的条件和待遇,这很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给各辅导员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今的大学生面临着学业、情感、自我认知、就业等多方面的巨大压力,而我校大学生又普遍存在对自身认识不足、自律性差等问题,他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很多问题的时候可能就会存在更多的困惑和不稳定的因素。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将直接影响学生的自身成长与未来发展。 辅导员是工作在我校第一线的学生管理人员,是高校思想工作的骨干力量。他们要伴随学生大学生活的各个阶段,是与学生接触多,交流多,对学生影响广泛的教育者之一,因此高校辅导员的心理素质和知识水平对于其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影响。下面将结合我校大学生的一些情况,介绍一些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从而使工作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辅导员们与学生的接触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出现心理问题和心理危机的学生,加以干预。 其中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 1、环境适应问题。 在大一新生中较为常见,很多学生从小没有离开过家,第一次远离家乡,达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和人群,会出现不适应的情况。而且有部分学生在家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一下远离家人独立生活,在独立自理方面有所欠缺。主要表现为沉默寡言、不爱与人交往,显得孤僻、自卑,情绪比较低落、抑郁、焦虑、恐惧等,也会伴有身体上的不适,如食欲下降,睡眠障碍等。初期表现为对周围的事情和环境显的比较烦恼,社会行为退缩(不注意卫生、生活无规律、不与人说话等)。 2、学习问题。 大学的教育方法与以往中学的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差异,上大学之前目标比较明确——高考,进入大学后,虽然我们学校是企业化管理,但对于学习的要求并不像高中一样,但由于大部分学生自律性不足,本身学习的兴趣不浓烈,进入校园后觉得没有学到自己想学的东西,与幻想中的大学学习生活有很大的落差。有些学生适应不了这种方式,会产生迷茫感。我校学生目前学习上的主要问题是学习目的不明确、动力不足、态度不好。主要表现为迟到早退旷课、上课不听讲、睡觉玩手机、抄袭作业、考试成绩不理想等现象。且多抱怨,认识不到自身的问

大学生焦虑及影响因素

大学生焦虑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 段琳 摘要:近年来,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的教育方式得到完善,但部 分学生的适应能力减弱,大学生焦虑成为了值得社会关注的问题,影响因素需要探究,以找 出合适的应对策略,针对不同的大学生焦虑状况给与适当的帮助。 关键词:大学生焦虑;焦虑影响因素;焦虑应对策略 焦虑是变态情绪之一,又称心理异常。一般认为焦虑是指个体由于预期不能达到目标或者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使得其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或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而形成的紧张不安、带有恐惧感的情绪状态。 一、大学生焦虑影响因素 焦虑和焦虑症是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由于近年来,教育体制的改革,上学费用的增高,学业竞争力增大,人际关系复杂,就业困难等给大学生心理上带来的巨大冲击和压力,大学生已经作为焦虑症表现者的主要群体而备受社会关注。在籍大学生中,不同专业和年级的大学生在经济、学习、就业、人际交往等影响因素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经济困境与生活环境 一方面目前有3.1%的学生表示“家庭困难,交不起学费”是其目前焦虑的最大原因。进入大学以后,学费、生活费对于生活在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中的学生无疑是一笔高昂的费用,沉重的经济负担给学生带来的心理压力是不容忽视的。沉重的心理压力会导致心情抑郁、内心焦虑。为了缓解经济压力,部分学生会选择勤工俭学,但勤工俭学会使许多学生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害怕同学知道,而且勤工俭学会占用学生很多时间,耽误学业。安心的学习和打工之间的矛盾是贫困学生焦虑情绪的主要来源。大学生之中也不乏有很多攀比现象,而有些贫困的学生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心便向家里索要,但看到自己父母辛勤操劳又内心不安,一系列的矛盾都会使学生产生焦虑心理。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在进入大学校园前父母对自己总是无微不至的照顾,事事考虑周到,而大学生需要培养独立自主的生活意识,遇事需要自己独立思考与解决,但部分学生适应能力差,远离父母后,生活、学习难以协调,则会导致学生产生焦虑心理。 (二)人生目标及价值观 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时间较自由,初入大学的学生一时无法适应,以前大部分事不需要自己规划,只需要按部就班,而现在学习很自由,没有人会干预,会使部分大学生一时迷失了方向,生活和学习目标变的不明确。当意识到应该对自己的未来进行规划时,问题又会连续出现,应该确立怎样的目标、确立目标后如何进行实践和发展、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应该怎么合理解决,一系列的认识与实践之间的差距会导致大学生内心深层焦虑。上大学以前,由于生活圈子的狭窄,对社会的理解和涉及面受限,学生没有时间思考价值观的问题,所以对于价值观的看法也很狭隘。而进入大学后,所有事情都要自己妥善处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对于价值观的看法也发生了改变,对于自己生活的世界,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关于焦虑心理成因的精神分析

关于焦虑心理成因的精神分析 " [论文关键词]焦虑精神分析潜意识冲突 [论文摘要]焦虑是一种常见的负性情绪状态。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探析创伤性事件的重复强化、内心冲突的潜意识压抑以及家庭综合环境对焦虑心理形成的影响,对于个体焦虑心理的干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焦虑是指因遭受心理冲突或挫折而引起的复杂情绪反应。通常是由紧张、忧虑、烦恼、恐惧、焦急等众多感受交织在一起形成的复杂情绪状态。焦虑是一种常见的负性情绪状态,其表现形式有因感到不明原因的、无明确对象的紧张不安、焦虑烦躁等精神性焦虑,还有表现出肌肉紧张、出汗、心悸、呼吸急促等的躯体焦虑。精神分析的理论认为,个体焦虑心理源于儿童早期经历的内心冲突与防御,综合的家庭环境因素更是形成焦虑的重要原因。 创伤性事件的重复与强化 在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危险情境可导致其焦虑心理的产生。在发展早期,儿童控制和释放能量的心理功能相对较弱,最容易产生创伤感。伴随创伤感出现的心理体验就是焦虑。特别在幼儿时期,当母亲离开时,幼儿就会产生创伤体验,因为他们各种

需要的满足都要依赖母亲。随着幼儿的成长及各种心理功能的完善,特别是感知、记忆功能的完善,幼儿逐渐把母亲的离开识别为一种创伤感出现的前奏或信号。也就是说,当母亲离开时,儿童就会感受到一种危险的情境,因而产生焦虑体验。父母的爱是儿童本能需要满足的先决条件,丧失父母的爱与关怀意味着本能需要将无法获得满足。因此,失去父母的爱与关怀的可能也被儿童知觉为危险情境,与此相联系的焦虑也就成为“分离焦虑”。在现代一些家庭中,儿童的父母由于特殊原因如工作特别忙而无暇顾及家庭,未能使他们与儿童之间的关系得到充分发展。如果父母特别是母亲常以简单、粗暴甚至冷漠的做法对待儿童,这更易给儿童幼小的心灵留下阴影,导致其内心不断体验失去母爱的创伤情境,从而形成焦虑心理。 内心冲突的潜意识压抑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存在潜意识,潜意识在很大程度上支配和影响着人的意识和行为,并且成为人们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潜意识是个体不能知觉的精神活动,它由原始冲动和本能以及出生之后的多种欲望构成。这部分欲望由于得不到社会通行的标准的认同,只好压抑到潜意识中。它们虽不能被个体本人意识到,但却并未消失,而是在潜意识中继续活动,力图渗透到意识中以获得满足。这个过程中的潜意识会遇到意识强烈的抗拒,但潜意识并不因意识的压抑而屈服,它们之间不断的活动构成了潜意识的冲突,冲突的结果就引发了焦虑。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答,成因及解决途径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成因及解决 途径 2012年第3期 (总第99期) 边疆经济与文化 THEBORDERECONOMYANDCULTURE No.3.2哦2 Genera1.No.99 【政治文化】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成因及解决途径 姜涛,张栋 (东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哈尔滨150030) 摘要:当前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和原 因.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下三方面的解决途径:首先社会要关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其次家庭和学校应 加强教育和引导;第三是大学生应加强自身修养.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途径 中图分类号:D648.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5409(2012)03-0044-03 一 ,大学生人际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1.自我中心型 现在的大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娇生惯养,受到父母亲戚的百般宠爱,从而助长了他们自私 自利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在与朋友,同学,老师相处时,他们都会以一种"唯我独尊"的心态去要求 别人来满足自己,却很少去体会别人的感受,在家里耍小姐少爷脾气;到了大学,真

正走进了一个独立自 主的社会,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不再是那个被人众星捧月般围绕的宝贝,在与别人交往时,不顾及别人的 感受,只注重自己的内心体验,依旧行使着自己惯有的"权利",从而逐渐地被淡出了同学们的交际圈. 2.拒绝与别人交往型 表现在寝室与兄弟或姐妹间不沟通,班级活动不参加,遇到什么困难也不吭声,将自己在与他人交往 上处于一种封闭状态.尤其是那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不愿意向别人敞开自己的心扉,也不愿去聆听别 人的故事,什么事情都是自己一个人来面对,独来独往,像个"独行侠". 3.自我迷失型' 走进大学殿堂,发现学校的生活如此丰富多彩,除了上课,学习时问之外,有很多自己支配的时间. 于是,那些组织能力强,活跃的同学更易成为大家的焦点.对于一些只知埋头读书的优等生来说,想继续 保持自己在中学阶段的优势已很困难,面对大学生活,开始感觉迷茫,变得不知所措.…学习开始退步, 人际交往出现问题. 4.金钱至上型 有些学生来自经济条件富裕的家庭或者有一定社会背景和地位的家庭,也就是社会上所说的"富二 代","官二代",他们过早接触社会,沾染了一些不良习气,开着豪车出现在校园中,以显示自己的身份 和地位,在人际交往中以公子哥和千金小姐的圈子作为自己交往的对象,对一般同学不屑一顾.他们崇拜 "金钱万能","有钱能使鬼推磨"的思想,丧失了大学生应该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人际关系中常用金 钱来进行交易oL2J

浅谈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应对措施

浅谈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应对措施 摘要: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现,涉及到生活、学习、社交、恋爱、就业等方方面面。应采取多种方法解决,以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措施; 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处于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迅速发展的阶段。在个体心理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过渡时期,各种心理活动异常活跃,充满矛盾,而自我调节能力还不完,善再加上面对社会经济的转型、学习生活环境的变迁、人际关系的复杂化、毕业就业的竞争等一系列问题,许多大学生表现出不适应,甚至出现心理障碍、心理疾病。 近年来,在国内的大学校园里,休学、退学、自杀、犯罪等现象屡见不鲜,有心理障碍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加,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因此,对于高校来说,充分认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采取积极措施加以有效防治是一项必然的选择。 一、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大学阶段是一个向成熟过渡的阶段,在此阶段中,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尚未稳定,心理表现比成人更为敏感复杂,受环境、情绪和社会因素等的影响,引发许多心理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 1、环境变化引起的适应不良问题 大学生由于学习、生活环境的改变,往往容易出现矛盾、困惑心理。其中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现实的失落感。由于中学时学生对大学充满了憧憬,学生也将考大学作为惟一的和最终的目标来激励自己。但当跨入大学校园后,突然发现事实并非原来所想象,进而怀念起过去的中学生活。而且一部分学生发觉自己在高手如云的新集体里不适应。进入大学后,由原来依赖父母到相对自立的生活,心理上会产生一种孤独感。 2、异性交往引起的情感心理障碍问题 大学生性发育已经成熟,恋爱问题是不可避免的。由于大学生接受青春期教育不够且缺乏正确的引导,很多学生根本不懂什么是真正的爱情,还有些学生不能正确地处理好异性之间的交往和双方的感情问题,出现爱困惑、性困惑,少数学生还出现异常行为,有的因理解的恋爱观与现实的具体问题发生矛盾和冲突,便陷入痛苦、迷茫、消沉之中, 为情所困而不能自拔。 3、人际关系的困扰。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学生较为封闭,人际交往能力普遍较弱。进入大学后,如何与周围的同学友好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成为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每个人待人接物的态度不同、个性特征不同,再加上青春期心理固有的闭锁、羞怯、敏感和冲动,都使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困难,从而产生困惑、焦虑等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人际关系冲突、交往恐怖、沟通不良。 4、学习负担引起的紧张焦虑问题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上的困难与挫折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最为显著的。由于大学学习与中学存在很大的不同,课业专业化、难度大、要求高,学习压力和竞争也相应增大,引起紧张焦虑。 5、求职择业方面引起的心理障碍问题 高校扩大招生圆了很多青年学子的大学梦,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就业的困

大学生焦虑心理论文范文2篇

大学生焦虑心理论文范文2篇 大学生焦虑心理论文范文一:大学生焦虑心理的成因及其应对方式分析 摘要 近年来,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1, 2]。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当前影响我国大学生焦虑的一些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帮助大学生正确地从焦虑中走出,健康地学习和生活。并且可为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文中主要从焦虑的理论、性质、分类、成因、应对方式等方面等方面加以论述分析,并就大学生的焦虑成因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对相关的问题进行预防和干预,解决大学生焦虑的心理问题,帮助大学生健康地学习和成长。 关键词:大学生; 焦虑; 焦虑心理; 形成原因; 应对方式 1. 引言 1.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现代化,在高度工业化都市化的社会中,人际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竞争越来越激烈,个人在社会情境中所感受的压力越来越大,焦虑(anxiety)的心理越来越增加,它不但影响个人的成败,同时也关系于个人的行为适应与心理健康,使我们不得不特别重视与研究这个问题。 焦虑对个人的人格发展至为重要,焦虑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性、

负性的情绪,是人们在社会生活活动中对于可能造成心理冲突或挫折的某种事物或情境进行反应时的一 [3]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近几十年来,心理学界对焦虑问题的研究极为重要,尤以临床心理学为然。最早研究焦虑问题的当推心理分析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心理分析的理论即受到心理学界尤其是精神医学的注意,使这个心理分析论的中心概念“焦虑”成为大家研究的主题,如“焦虑的意思与潜意识意义”、“焦虑的标准”、“焦虑发展的因素”、“焦虑的表面与内在的表现”等,而这些研究的结果,也直接影响了心理分析的理论。 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愈来愈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与重视,在一定比例上的高校都有过大学生自杀事件。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否,不仅影响着他们自身的健康成长与成才,而且关系着国家的前途与未来,关系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大学生一般处于青年前期,由于其生理的发展接近或达到成熟,这为其心理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这并不能说明大学生心理的发展是伴随着生理的不断发展而发展。研究表明个体心理的发展滞后于其生理的发展,处于趋向成熟但又不成熟的阶段[3]。刘贤臣报 [4][5]道16%的青少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范瑞泉、陈维清调查的检出率为16.6%,申小莹等的调查显示焦虑症状的检出率为18.2%[6]。因此,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存在的焦虑问题,探索大学生焦虑心理的原因,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助于提高心理活动效率,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使他们全面、充实、和谐、主动地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1.2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

关于大学生焦虑情绪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焦虑情绪调查报告 1问题的提出 大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他们所面临的内外压力普遍增多,其中不少压力已超过了他们所能负荷的程度,常常引起纷扰的、不利的、危机重重的后果。国内有些调查表明,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和适应不良的学生所占比例较高。那么,当前绥化学院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呢?带着这一问题,我们开展了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以期了解当前绥化学院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 2调查工具 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 (一周之内的情绪)

评定项目很少有有时有大部分有绝 大多数有 1、我感到比往常更加神经过敏和焦虑 1 2 3 4 2、我无缘无故感到担心 1 2 3 4 3、我容易心烦意乱或感到恐慌 1 2 3 4 4、我感到我的身体好象被分成几快,支离破碎 1 2 3 4 5、我感到事事都很顺利,不会有倒霉的事情发生 4 3 2 1 6、我的四肢抖动和震颤 1 2 3 4 7、我因头痛、颈痛和背痛而烦恼 1 2 3 4 8、我感到无力而且容易疲劳 1 2 3 4

9、我感到很平静,能安静地坐下来 4 3 2 1 10、我感到我的心跳较快 1 2 3 4 11、我因阵阵的晕旋而不舒服 1 2 3 4 12、我有阵阵要昏到的感觉 1 2 3 4 13、我呼吸时进气和出气都不费力 4 3 2 1 14、我的手指和脚趾感到麻木和刺痛 1 2 3 4 15、我因胃痛和消化不良而苦恼 1 2 3 4 16、我必须时常排尿 1 2 3 4 17、我的手总是温暖而干燥 4 3 2 1 18、我觉得脸发烧发红 1 2

3 4 19、我容易入睡,晚上休息很好 4 3 2 1 20、我做噩梦 1 2 3 4 标准分=粗分×1。25 临界值T=50 超过50有明显的焦虑倾向。 3调查对象 绥化学院旅游与资源管理系09和10级全体学生人数238人 4调查结论 绥化学院学生焦虑心理健康基本情况。 调查结果表明,目前绥化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一般,具 有正常的焦虑水平。 从表中可以看出,被调查的664名大学生其总焦虑倾向标准平均分 为38.40,处于中等焦虑水平(总焦虑倾向标准分即8种焦虑倾向标

拖拉和焦虑的心理成因

拖拉和焦虑的心理成因 百科2009-10-22 16:31 阅读78997 评论471 字号:大中小几十年前,提起拖拉的第一反应大概是指拖拉机,如果有人要说自己是拖拉高手,肯定被人刮目相看。而如今,恐怕等来的却是心理医生那张表情凝重的脸——他会告诉你拖拉也是一种病。 你是否常常做事时总是拖到那个“deadline”?我相信大多数的人曾经在生活中不止一 次的告诉自己:我明天再做它,我还有时间,或者是明天以后的某个时间。每个人都知道拖拉不好,那究竟是什么让人们去拖拉呢? “你为什么拖拉?”关于这个问题,人们回答得最多的是“因为懒”。这样说对拖拉症患者实在不够公平,事实上,即便情况最严重的拖拉者在生活中的某些方面也是有动力和精力的。懒惰、缺乏条理或者其他的一些性格因素并不是造成拖拉的原因。 更多的心理医生和学者认为,能导致人们去拖延事情的因素主要有:对未知事物的恐惧,害怕改变,完美主义,害怕失败,混乱无序等等。 Denis Waitley认为“拖拉是防备行为的一种过敏形式”。“这种形式的目的在于保护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感。也就是说,拖拉发生在我们担心自己的价值感与独立感受到威胁的时候。只有在自然驱动力和富有成效的活动受到威胁或压迫的时候我们才会表现出懒 惰。”Theodore Rubin在他的著作《同情与自我憎恶》中提出,是害怕失败、害怕有缺憾(完美主义)以及害怕无法实现的预期(茫然)阻止了我们继续为实现可以达到的目标而采取的行动。 拖拉,是一种处理由启动或完成任何任务、决策所引起的焦虑的机制。也可以理解为拖拉是有机个体为了应对焦虑情绪而产生的一种行为方式。通俗点说,拖拉就是一种坏习惯,把事情推托到以后干是它的主要特征。拖拉是施展给自己的障眼法。最容易拖拉的人,也就是那些最害怕困难、批评、失败以及担心专注于一个项目而失去其他机会的人。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 造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既有家庭环境、教育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也有发展过程中自身主观的因素。 1.社会因素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所说:“我国当前正处在一个大变革时期,这个变革包括几千年沿袭下来的文化、观念的变革,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因适应不良而产生的各种心理障碍。”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期,生理和心理处于不稳定阶段,心理素质还十分脆弱,容易造成价值观的混乱和情绪的起伏不定,致使他们心理复杂而动荡不安,加之缺乏社会经验,心理承受能力和调节能力较低,在发展变化迅速、高效率、快节奏和激烈竞争的社会中出现各种心理困惑也就在所难免。 2.家庭因素 家庭教育福禄贝尔说过:“国民的生命,与其说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还不如说是在母亲的手中”。家庭环境和教育对个体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家庭是每个人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人格特点和心理素质。东北师范大学张金明曾作过一次调查:8684名学生中,父亲大专文化程度占6.23%,高中占27.29%,初中文化程度以下占66.47%;而母亲文化程度大专文化以上只占4.47%,高中占23.05%,初中以下占72.47%。父母文化程度越高,思想、观念越开明,教养方式越民主,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就越少;反之,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就越

多。 3.经济因素 大学生中贫困生问题也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不少贫困生由于经济上的贫困导致心理上的畸形发展,造成经济上和心理上的双重贫困,成为大学生中出现心理问题的高危人群。也有不少贫困学生由此而感到自己受到了周围同学的歧视,致使他们往往对某些同学乃至社会感到厌恶、疑虑,甚至产生反叛心态,这种心理阴影极易引发心理问题。据有关调查显示,只有20%的贫困生敢于坦然面对贫穷,并通过各种途径去改变这种状况;60%的学生认为自己与人交往有困难;而剩余的20%则把自己封闭起来。 4.学校因素 在高校里,实用主义思想一直都很盛行,大学生普遍存在着对将来就业有用的东西就学,没有用的东西就不愿意学,高校对学生的思想和心理方面的教育和引导一直都是弱项中的弱项。直到现在为止,有许多高校都没有心理咨询机构,或成立心理咨询机构也是流于形式,根本不开展工作,使大学生的许多心理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解决,从而使学生中的一些不健康的思想或心理问题出现蔓延。 5.自身因素 大学生个体因素是影响和制约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内因,其着重表现为: (1)个体的人格缺陷 大学生的人格结构较复杂,影响因素也很多,在人格的形成和发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第二节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生理、心理和思想意识正处于逐步成熟的大学生而言,较之以往任何年龄阶段,更容易产生思想困惑和心理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表现是多样化的,这里仅就适应、人际交往、神经症问题等几个方面作初步探讨。 一、大学生活的适应问题 进入大学后,大学生的生活环境、学习方式、人际关系、个人角色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就要求个体能够在较短的时期在上述方面作出相应的调整、改变,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如果个体自身改变与环境变化脱节,就容易出现适应问题。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还会带来其他心理问题,影响大学期间乃至今后的学习与生活。 (一)新生适应大学生活的过程与容 西方一些研究者指出,大学新生要经过分离、过渡、融合三个阶段的洗礼,才能真正适应大学生活。分离是大学新生适应大学生活的起点。青少年中学毕业后选择了上大学,从离开家庭走进大学校园的那一天起,就意味着与家庭和昔日中学朋友的分离。分离意味着个体要重新定义与家庭和昔日朋友之间的关系。过渡是指新生适应新的自然的、社会的和精神的环境。融入指新生在新环境中形成了适当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建立新的社会网络。在以上三个阶段中,最为重要的是第二个阶段──过渡。因为分离事实上是由入学而客观造成的,而融入是适应的最终目的和结果,新生过渡期延续的时间长短以及他们在过渡期的状况直接影响这一结果。因此,对于新生适应的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过渡阶段。 王登峰、伯源认为新生适应的容包括三方面:适应客观环境的改变、人际关系的改变,以及对自己认识的改变。为适应客观环境的改变,就要主动调节自己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学习方式,学会独立地面对生活,从学习、交友到衣食住行都要学会独立处理。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是对大学新生的又一考验,这既是环境的客观要求,也是个体逐渐走向成熟和向成人转化的必要条件。大学生需要重新思考人际关系的涵,学习与不同性格的个体相处,掌握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化解人际冲突的技巧。大学新生的社会比较系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新的人际环境中,面临着重新认识自我和树立自我形象的重要问题。新的自我的确立应建立在对自己的客观认识与评价的基础之上,这一过程可能是缓慢的,很可能贯穿在整个大学生活之中,入学适应只是一个开端。 (二)影响新生入学适应的因素 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这一过程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大体可划分为两类: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 1.个体因素 个体因素包括期待、应付策略、同一性形成等。大学新生在入学之前总会对未来的大学生活有一定的期待,这种期待会影响他们入学时的适应。许多新生入学之后,理想的期待与现实生活之间产生很大差异,这成为难以适应新生活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来说,理想期待与现实状况的差距越大,个体的失落感也就越大。应对是个体在经受压力过程中帮助个体维持心理平衡的重要因素,是个体为减少忧郁或压力的认知或行为反应。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一些习惯性的应对方式,用来应对未来面临的压力情景。每个大

论文开题报告大学生焦虑心理及其影响因素与应对方式分析

教 育 研 究 方 法 院系:政治与公共管理 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学号:0907114023 姓名:牛晶晶

大学生焦虑心理及其影响因素与应对方式分析 一、课题来源及设计(研究)意义 1、课题来源简介 本课题来源于现实生活与核心期刊中有关研究课题的结合,首先当代大学生处于身心发展最迅猛的时期,心理还不够成熟和稳定,在校园生活中,由于各种新观念的迅速更新,认知能力变差,竞争激烈,缺乏理性,危机感不断增加,以及受社会上不良风气影响的原因,使处于特殊心理发展阶段的大学生面临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因此高校应加强教育和领导,认真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为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服务,这是我们学校乃至社会、家庭、个人和其他集体应该关心的问题,同时也是有待我们进一步关注和认识了解的问题。在此背景之上,现在也已经有很多先进工作者和相关学者对此做过一些研究,但都是比较零散的片面的论述,为了我们能够更好更具体全面的对其进行了解和分析,我选择了这个课题来作为我的论文题目。本课题就大学生中存在的焦虑心理问题、影响因素与应对方式进行研究和探索。 2、课题研究意义 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经历着从精英型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型,高等教育的规模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高校规模不断扩张,大学生人数迅猛发展,但他们仍是我国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因此他们是否能够成为心理健康的高素质人才,是当前社会,特别是教育界十分关心的热点问题之一。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愈来愈引起教育者广泛关注与重视,每年在一些高校里都有过大学生自杀事件,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否,不仅影响着他们自身的健康成长与成才,而且也关系着国家的前途与未来,关系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因此,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

大学生常见情绪问题与对策

大学生常见情绪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本文总结了大学生常见的五种情绪问题,包括焦虑、激动易怒、压抑苦闷、抑郁消沉、虚荣嫉妒等。并针对不同的情绪问题给出相应的调适策略,以帮助部分大学生及时摆脱负性情绪的困扰,增强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大学生;情绪问题;对策 普通心理学认为,情绪是指伴随着认知和意识过程而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是对客观事物和主体需求之间关系的反应,包含情绪体验、情绪行为、情绪唤醒和对刺激物的认知等复杂成分。作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由于个人成长、环境改变、社会就业压力等因素的影响,面对自己情绪的变化更是经常感到不知所措。 现代心理学、生理学和医学的研究成果均表明,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具有直接的作用,可以说情绪主宰着健康。本文总结了大学生常见的五种情绪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以期帮助部分大学生及时摆脱负性情绪的困扰。 一、焦虑 焦虑是当人们在面临威胁或预料到某种不良后果时,产生的一种由紧张、害怕、担忧、焦急混合交织的情绪体验。焦虑是人处于应激状态时的正常反应,适度的焦虑可以唤起人的警觉、集中注意力、激发斗志,是有利的。而过高焦虑使大学生内心感到紧张害怕、心烦意乱,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迟钝、记忆力减弱,同时常常伴有头痛、心律不齐、失眠、食欲不振及胃肠不适等身体反应。 要减轻或避免焦虑困扰,大学生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自我调节: 一是放下包袱、轻松上路。易为焦虑感困扰的大学生,常常在头脑中固守着许多不恰当的观念和想法,而且深信不疑,结果使自己像负重行路一样,疲惫不堪。比如认为自己决不能失败或认为一旦发生了某件事(退学、失恋)就全完了等。类似的观念和想法使得他们过分注重事件的成败结果,对可能产生的后果无限夸大,心理压力太重。因此要先丢开或改变这些观念,放下包袱,才能放松心情、轻松上路。 二是当机立断、积极行动。对于正面临选择的大学生来说,解除焦虑感的最好办法是衡量利弊得失后当断则断,不再犹豫。大学生在面临选择和困难时,应勇敢正视、积极行动,并认识到每一种选择都有得有失,在行动中体会战胜自我、克服困难的快乐和自信。 三是动静结合、身心放松。身心放松可以使人心境安宁、平静,排除各种不良情绪的干扰,有助于减轻和消除焦虑感。身心放松有多种方式,大学生可以采用动静结合、一张一弛的办法,即把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和想像法、音乐法等静态调节方式结合起来,既在运动中释放出紧张的情绪,使人身心舒畅、精神焕发,又通过想像放松、音乐调节平静心情,排除杂念,从而达到解除焦虑、有益身心的目的。 二、激动易怒 愤怒是由于客观事物与主观愿望相违背,或愿望一再受阻、无法实现时产生的激烈情绪反应,程度可以从不满、生气、愠怒、激愤到暴怒,特别是当人们认为他所遭受的挫折是不公正、不合理的,或是被恶意造成时,最易产生愤怒情绪。愤怒对人的身心有极为不利的影响,愤怒会使人的自制力减弱或丧失,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行为的意义和后果,做出不理智的冲动行为,如打架斗殴、毁损物品等。 要克服激动易怒的不良情绪,大学生应该做到: 第一,加强修养。大学生应认识到发怒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只会激化矛盾和招来别人的敌意和厌恶,只有加强自身修养,以开阔的胸襟宽容体谅他人,不为小事斤斤计较,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尊重和理解,并建立真诚的友谊。 第二,冷静克制。在与人发生矛盾冲突,即将动怒时,要用理智和意志控制冲动的情绪,

大学生心理焦虑的成因及自我调适-文档资料

大学生心理焦虑的成因及自我调适 基金项目]本文系滨州学院科学基金项目(人文社科类)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的成果。(项目编号: BZXYRW20050)7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越来越多、越来越具体、越来越复杂。面对着社会、家庭、学校和自身的过高期望,每名大学生都经历着学业的加重、人际关系的障碍、升学就业的困惑、青春期的烦恼等问题的困扰。近年来大学生由于心理问题引发的休学、退学,乃至自杀、凶杀等恶性事件屡见不鲜,极其严重地影响到了其健康成长。分析大学生心理障碍、心理焦虑的成因,及时予以调整,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帮助他们掌握一些自我调适方法是非常有益的。 、大学生心理焦虑综合症的成因分析 焦虑是一种在困难、挫折、打击面前出现的,包括自尊心 的损伤、自信心的丧失、意外事件的打击、失败感和愧疚感交织而成的紧张、不安、焦急、郁闷、忧虑、恐惧等消极情绪状态。 大学生心理焦虑是指受内外环境的强烈影响或意外事件的打击所产生的情绪上的波动和生理上的变化,持续时间过长,会使人产生情绪上的焦虑和紧张、痛苦和愤懑,甚至会使人灰心失望、痛不欲生、精神崩溃、一蹶不起,逐渐郁积为焦虑综合症和其他心理疾病。 1.由于环境变化而产生的心理焦虑。入学后的大学生由于生活环境、学习条件、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变化,面对新的集体、

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学习特点,有些学生茫然无措,产生失落感、压抑感、自卑感和焦虑情绪。 2.由于自我认知失调而产生的郁闷焦虑。有些学生在中学 时多是学业上的成功者,具有较强的自尊心,为自己设立过高的目标,对自我的认识往往高于实际或别人的评价,由此产生自傲心理,表现为清高自傲,或盛气凌人,或过分地争强好胜。当这些学生没有考入理想的大学时,强烈的自尊与失落相冲突,容易产生强烈的自卑感,消极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缺少安全感和自信心,表现为胆小退缩或自我封闭。 3.由于学业负担过重而产生的学习焦虑。面对着社会、家 庭、学校和自身的过高期望,在激烈的学习竞争中,有的同学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出现了学习焦虑。表现为注意力难以集中,理解力减弱,记忆力明显下降;晚上难以入眠,大脑昏昏沉沉;整天心慌意乱,茶饭不思,最终导致学习效率下降、学习成绩下滑、精神上焦虑不安等。 4.由于难以协调人际关系而产生的社交焦虑。人际关系已 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一个敏感问题,由于大学生身处异地,更渴望交往。但如何与来自天南海北,具有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文化修养和个性各异的同学交往,有的学生不知所措,容易产生冲动、急躁、嫉妒、猜疑、社交恐怖等现象,随之出现难以排解的焦虑感、压抑感、孤独感。 5.由于交友心理困惑而产生的情感焦虑。青春期的情绪和 情感不稳定,使大学生渴望被爱和被异性关注的情感难以遏制,他们找异性伴侣,谈情说爱几乎成为时尚。但在现实中,他们往往对爱情的本质理解不深,加之影视、网络等对性爱的过度渲染以及一些外来文化的影响,导致个别学生不能正确区分和对待爱情与友情、爱情与学习的关系。诱发出的心理冲突导致情感焦虑,一旦失控,就会以病态的、极端的方式爆发出来。

大学生总是焦虑怎么办

大学生总是焦虑怎么办 想要知道总是焦虑怎么办,需要先知道它是什么,焦虑是指由于情绪或心理上产生内在冲突,进而引发非理性的忧虑。弗洛伊德在早期和晚期提出了两个截然不同的焦虑理论。他在早期的时候,认为焦虑是由于性本能转变而来的,而且“力比多”能量的释放受到阻碍时,个体就会表现出焦虑性神经症。到了晚期,由于发现不同的冲动往往产生同样的焦虑,因此RSHWHO渡氧是有效解决方案,实验数据表明有效改善由压力引起的各种紧张状态改善37%,身体疼痛改善54%,记忆力和注意力状况改善46%,睡眠改善21%,情绪改善74%,人际关系改善32%,体重控制改善42%。在晚期的理论中弗洛伊德认为自我是焦虑的根源而并非本我,而且由于自我受到本我和超我的影响,他把焦虑分为现实焦虑、神经症焦虑和道德焦虑三种类型。 人本主义焦虑观: 人本主义的焦虑研究是站在存在主义立场上的,认为焦虑是人的存在不可避免的一个方面,是由人的内在冲突引发的情绪反应。罗洛·梅把焦虑划分为正常焦虑和神经病焦虑。在《心理咨询百科全书》中车文博认为:焦虑尚无精确定义,大体上可以看作是一个人预料将会有某种不良后果产生或模糊的威胁出现时的一种情绪状况。国内关于焦虑情绪的研究有许多,如李积萍的《大学就业焦虑问题研究综述》、《对大学生运动员运动焦虑的研究》等。研究显示RSHWHO渡氧的主要功能: 1、提高睡眠质量:可作用于人体自然的激素循环,有助于缩短入睡时间,改善由于焦虑导致的失眠,使睡眠深沉,醒后神清气爽。 2、镇静、安神: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镇定的作用,在情绪激动时可安定神经,在疲劳时则能帮助恢复精神。神经衰弱、心情不安而睡不着或头痛时可尝试补充。 3、保护消化系统和心脏:缬草根部所含的缬草环氧三酯可帮助缓解痉挛及疼痛,有助于缓和神经性的消化不良、胃痉挛或肠炎。此外,它还有保护心脏、降低血压的功能。 大学生性别在焦虑各个层次的影响及调适建议: 在不显著的情况下中度焦虑情绪没有差异,中度焦虑情况下,女生焦虑大于男生,也就是说女生焦虑程度是要比男生大一些的。要克服焦虑,最好的办法便是找回自信、提升自信,自信有助于我们摆脱焦虑。一个没有自信的人,其处理学习和生活中的事的能力是令人怀疑的,加大了失败的可能。其次要学会放松自己,让自己从焦虑的情绪中走出来。每天学习之余,放松自己,去跑跑步,不但锻炼身体,也可以让紧张的大脑得到休息,不失为一举两得的好办法。第三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无论提高学习效率还是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都需要我们拥有饱满的精神。

浅谈高中生常见心理焦虑原因与应对方式

浅谈高中生常见心理焦虑原因及应对方式摘要: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高中学生面临升学、就业的选择,压力十分大;父母往往也给予了较高的期望。来自社会、家庭、教师以及自身的压力,使情绪调控能力仍然比较弱的中学生,很容易发生情绪困扰,继而出现紧张、焦虑忧郁等情绪状态。其中高中学生的焦虑问题犹为普遍和突出。学生进入高中阶段,无论是从生理上还是从心理上属未完全成熟而逐渐走向成熟的时期。是人生的黄金阶段。这个时期是学生个体发育发展的最宝贵最富特色的时期。同时也是人生的“暴风雨时期”、“危险期”。他们开始思考人生和世界,认识自我和选择自身的必展方向,在他们的头脑中经常思考着“人生的目的”、“人生的意义”、“生活的理想”、“爱情与事业“等一类的问题。而面对现实,理想又是那么遥远。面对人生现实又是那么复杂,内心充满着矛盾,表现出了着急,担心的焦虑心理。 焦虑的心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及身心健康。其危害会影响学生的终身。因此应引起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共同来分析引发学生焦虑的原因,探求有效的方法,创造一个适合学生健康发展的学习生活环境。 高中生在情感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丰富的心理特点,并非孤立存在,它们错综复杂的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影响其心理发展的各种矛盾。这些矛盾集中反映了他们发育过程中的心理特点,研究这些矛盾可以更好地认识其心理发展规律。

关键词:高中生心理焦虑原因应对方式 正文:现在人们关于焦虑的科学概念是这样定义的:焦虑是人们经历的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或心理状态,是指即将面临或预期可能发生的问题和痛楚所产生的悲伤、忧虑及不安等感受交织而成的复杂的情绪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主要伴以紧张和恐怖的情绪,并有明显的生理表现。 适度的焦虑是健康生活的必要保证,是促进人趋于健康、趋于最高效率的力量。弱的焦虑是人们适应环境的防卫性情绪。强烈的焦虑情绪,会使个体的心理出现种种不良表现:有攻击的欲望和行为;有自责的行为,逃避社会,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功能下降,思路不清晰,做出决定困难,影响个体的工作和生活。焦虑还影响人们的生理状态:焦虑的人有失眠的表现,食欲不振,体质下降很快,出汗,惊恐,肤色蜡黄或苍白,循环系统易于出现混乱,头发易于变白,或头发过多地脱落,身体瘦弱,衰老加快。 本调查研究将从高中生焦虑的原因研究入手,探讨高中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焦虑产生的原因及相关对策,以进一步作好学校学生的心理辅导,促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也为对焦虑进行干预提供依据。 一、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选取本校高一、高二、高三三个年级,每个年级随机抽取1个班,共计210个学生。被试的平均年龄为16.48岁,范围是15—19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