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校课程标准制定规范

高校课程标准制定规范

高校课程标准制定规范
高校课程标准制定规范

课程标准制定规范

课程标准是执行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整合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进行课程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评估的主要依据。为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学院决定对各类课程的课程标准进行全面制定与修订。

一、制定与修订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1.课程标准要体现高职高专教育改革精神及高职教育特色,突出课程的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性和先进性。

2.课程标准要符合时代要求。认真贯彻执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提出来的“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

3.课程标准要力求贯彻知识、技能、素质协调发展的思想,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现工学结合、任务导向、项目教学、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方向。

4、课程标准在内容的选择上,以工作过程性知识为主,以陈述性知识为辅;以经验和策略知识为主,以事实、概念和论证知识为辅。关注“怎么做”和“做什么”而不是“为什么”;关注工作过程的构成要素而不是知识的构成要素;关注知识的运用而不是知识的储存。(二)基本原则

1.课程标准要准确地贯彻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体现的教育思想和培养目标,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都要服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整体要求,相同课程在不同专业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按各自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有所区别。

2.课程标准要体现高职教学改革精神,要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

3.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注重人文社会科学与技术教育相结合,教学内容改革与教学方法、手段改革相结合。教学内容要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实践教学要及时吸收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注重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的有机结合。

4.在课程内容上坚持实用性与科学性的前提下,要体现学院的改革思路和办学特色。要从学院实际出发,准确定位,发挥优势,坚持深化教学改革,体现出学院的办学特色。

二、课程标准的内容与格式

(一)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

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包括: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教学基本要求、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教法说明、考核方式、教材与参考书等。

1.课程性质和任务

主要说明该课程面向何种专业、是何种课程的性质,例如属于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是否专业主干课程、专业延展课程。说明该课程在专业培养计划中的地位与作用;该课程是侧重理论还是重在技能培养,或者两者并重、相互结合。

2.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说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了解、理解、掌握和熟练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并简要说明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学重点,教学方法,主要教学环节的安排。

3.教学条件

说明要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所需要的实训设备和实验仪器等。

4.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教学内容(知识要求)、重点、难点、知识运用(能力要求)、教学方法建议。

5.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6.考核方式及评分办法

⑴考核方式及形式(方式:考试或考查;形式:笔试、口试、实际操作、论文或大型作业等)。

⑵总评成绩的组成及评定标准(平时、期中、期末或实训等各教学环节考核成绩所占权重等)。

7.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二)集中实训课程

对于集中实训课程,要制定独立的实训课程标准。

实训课程标准要写明:

1.课程名称;

2.实训性质和要求;

3.实训条件;

4.实训项目内容及要求;

5.实训项目及学时分配;

6.考核方式及评分标准;

7.实训教材和实训指导书等。

三、制定课程标准的几点说明

1.课程标准中写明的课程学时,包括理论教学学时和实践教学学时应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致。

2.各课程应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基本要求确定课程的任务,并安排教学内容。切忌照搬某本教材的章节,要进行适当的重组和整合,以单元、模块、课题、项目等为单位组织教学内容,突出高职教学和专业的特色。课程标准内容应简明扼要,避免过繁过长,但也不可太过简单,应包含课程各主要知识和技能点。

四、具体要求

1.体例、文字要规范。制定课程标准应符合文字清楚、意义明确、术语及定义准确等要求。2.对于制定好的课程标准由各系(部)审定,教务处备案,必要时学院可以进行复审。3.各系(部)请于每学期开学第二周将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制定、修订、审核完毕,一式两份,一份系(部)留存,一份以系(部)为单位报学院教务处,同时报电子文稿。

课程标准编制要求

课程标准编制基本要求 课程标准是规定课程教学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考核方式、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要求的规范性文件,是组织教学、选用教材教参、评价和考核的基本依据,是加强课程建设、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它是对传统教学大纲的扩展和延伸,课程标准实施后将取代教学大纲。 一、编制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 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高教三十条”、“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等有关文件精神,准确把握课程定位,创新课程体系和改革教学内容,整体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编制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 1、系统性原则。要求着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切合高等教育教学实际。明确有关先修课程基础,考虑后续课程需求,确立知识、能力与素质“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统筹安排课程教学内容、组织实施和教学评价等环节,合理分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时间,优化课程教学设计。 2、规范性原则。按照国家及有关部委、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对课程或专业提出的规范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充分体现我校的课程特色。 3、适应性原则。课程内容必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反映本课程在专业教育上对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基本要求,与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发展前景相适应。 4、发展性原则。紧跟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充分体现教学改革成果,适当反映学科的前沿成果,为学生个性培养,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三、编制课程标准的依据 1、根据我校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及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的课程性质、定位和目标要求。 2、参照相关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专业规范,认证标准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结合本科后阶段继续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分析,确定符合我校人才培养总体目标要求的课程内容。 3、根据学科和专业的发展趋势,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建立突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教学基本要求,确定课程考核评价办法。

(完整版)3DSMAX课程标准

3DSMAX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3DSMAX 课程代码:210002 适用专业:艺术设计专业 学时:72 学分:3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应为计算机文化基础、图形图像处理,学生应热爱所学专业,具有爱岗敬业和团队精神,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有较强的自学能力。《3ds MAX 三维动画》课程是计算机辅助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目前3D Studio MAX 软件广泛应用于影视媒体、广告设计、机械设计和建筑设计等领域,本课程旨在讲授该软件的主要功能和操作技巧,为计算机辅助设计专业的学生将来从事产品的开发设计等工作领域打下基础。 二、设计思路 本课程应采用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突出动手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首先用比较浅显、有趣的技法制作模型,使学生快速建立对本课程的兴趣,从而学生得以能快速入门,了解和掌握3ds MAX应用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接着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掌握3ds MAX的高级建模技巧、贴图的制作与应用、摄影机的设置、布光方法和渲染输出效果图的方法;最后还要补充PhotoShop在3ds MAX效果图中的后期处理、简单动画等方面的应用。 三、课程培养目标 通过理论和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三维建模的一般方法,具备运用修改器工具制作三维变形造型,并运用材质编辑工具给三维体赋予材质,掌握放置灯光和摄像机的方法,能创建一个完整的场景,最后通过参数设置制作动画。 四、课程内容、要求及教学设计 (一)先(已)修课程和预备知识:计算机文化基础、图形图像处理 (二)相关职业资格:应该获得,鼓励获得计算机等级资格证书。

(四)课程教学资源条件 1.任课教师要求:学院教师必须为艺术类专业且应具有3年以上教学或实践经验。2.教学设施:计算机房、设计公司 3. 知识拓展:美学基础、形态构成基础、计算机基础等 4. 选用教材:?3ds MAX三维动画? 黄心渊林杉刘小玲高等教育出版社 注:其余可根据版本更新,结合当时情况而定,还可收集、参考网络中好的,优秀的案例精选,共享的精品课程内容来增加、补充教学。 5. 考核评价: ●平时练习、作业 30% ●独立制作一个完整场景与模型的效果图(上机) 60% ●提问、考勤 10% 五、编制说明 制定人: 审核人: 时间:

高校课程标准制定规范

课程标准制定规范 课程标准是执行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整合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进行课程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评估的主要依据。为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学院决定对各类课程的课程标准进行全面制定与修订。 一、制定与修订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1.课程标准要体现高职高专教育改革精神及高职教育特色,突出课程的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性和先进性。 2.课程标准要符合时代要求。认真贯彻执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提出来的“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 3.课程标准要力求贯彻知识、技能、素质协调发展的思想,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现工学结合、任务导向、项目教学、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方向。 4、课程标准在内容的选择上,以工作过程性知识为主,以陈述性知识为辅;以经验和策略知识为主,以事实、概念和论证知识为辅。关注“怎么做”和“做什么”而不是“为什么”;关注工作过程的构成要素而不是知识的构成要素;关注知识的运用而不是知识的储存。(二)基本原则 1.课程标准要准确地贯彻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体现的教育思想和培养目标,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都要服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整体要求,相同课程在不同专业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按各自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有所区别。 2.课程标准要体现高职教学改革精神,要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 3.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注重人文社会科学与技术教育相结合,教学内容改革与教学方法、手段改革相结合。教学内容要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实践教学要及时吸收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注重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的有机结合。 4.在课程内容上坚持实用性与科学性的前提下,要体现学院的改革思路和办学特色。要从学院实际出发,准确定位,发挥优势,坚持深化教学改革,体现出学院的办学特色。 二、课程标准的内容与格式 (一)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 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包括: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教学基本要求、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教法说明、考核方式、教材与参考书等。 1.课程性质和任务

最新编制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必读资料

天津交通职业学院 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编制工作规程 一、目的 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是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教学计划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教师授课、编写教材的依据,是评估和检查教育、教学质量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和考核的依据。为确保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编制及实施规范有序,保证人才培养达到质量标准,特制定本规程。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院所设置专业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选用、编制、审核、批准、发放、实施及更改。 三、责任分工及工作程序 1.各系负责分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选用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对没有适用的,由教研室组织制订,经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系(部)主任同意后汇编成册,报教务处。 2.基础教学系及所属教研室:负责学院各专业的基础课、“两课”、健康教育、艺术鉴赏等课程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选定和编写工作。 3.体育工作部负责体育、军事理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编写。 4.教务处报学院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终审,主管院长批准执行,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5.系、部、教研室应对任课教师执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情况进行检查,确保课程教学大纲的执行。如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妥善处理,并报教务处。 6.教务处负责对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提出指导性意见;并对各系、教研室、教师对教学大纲的执行情况进行抽查。 7.主管副院长负责对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实施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决定奖惩。 四、工作要求 1.各专业各课程都必须有符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的教学大纲(课程标

准)。凡已通过教学改革,进行课程体系整合序化的学院重点建设专业,应制定相应课程标准;一般专业或课程必须有教学大纲(后附考核方案)。 2.教学大纲编制和下达的时间 各系应在人才培养方案编制批准后,即组织教研室编制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并下达《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编制任务书》,应在二个月内编制出下一个学期应开课程的教学大纲; 教务处应于每学期放假一个月前将审查批准后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下达到各系部;教务员应在放假前一个月内把《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连同教学任务书一起下达到各系、任课教师。 3.教学大纲的编制、审核、批准、发放和更改。 教研室接到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编制任务书后,应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本程序的要求组织编制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并交专业负责人审核后报系部主任批准; 系部报经教务处审核后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上交主管副院长批准后才能执行; 经主管副院长批准执行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由教务处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各系、教研室接到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后应及时连同教学任务书一起下达到任课教师; 对已经审批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在执行过程中,如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方面有较大变动,须由任课教师提出变动意见,教研室研究,并报系、教务处审查,经主管副院长批准后执行。 五、附件 1.《教学大纲编制要求》 2.《课程标准编制要求》 3.《考核方案制定要求》

中职课程标准模板

附件1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参考格式 《XXXX》课程标准 (黑体,三号,居中,1.5倍行距) 一、课程概述(黑体,四号,加粗, 1.5倍行距。下同) (一)制定依据(宋体,小四号,加粗,首行缩进2个字符,1.5倍行距 下同) 本标准依据《xxx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xxx》课程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正文:宋体,小四,首行缩进2个字符,行间距20磅。下同) (二)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的性质课程是XX专业的专业核心能力课程,是XXX专业必修课 (选修课),是校企(院)合作开发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 课程的作用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 具体要体现:课程要符合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 (群)的任职要求;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要起主要支撑或 明显的促进作用,要反映本课程与前、后续课程的衔接关系 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前导课程、后续课程)

(三)课程设计思路 主要指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工作任务的结构模式、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如任务完成的需要、学生的认知特点、相应职业资格标准)、活动设计目的、课时安排说明、学习程度用语说明等。 可以结合专业提出有专业特点的课程设计思路,例如:针对行业特点,设计学习情境,实施“课堂+医院”、“课堂与车间合一”等教学模式,以真实项目为导向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等。 (四)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 (如任务完成的需要、学生的认知特点、相应职业资格标准等)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经过课程学习,学生应该能够完成的具体工作任务,对学生在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二)分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 突出基本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培养要求,从专业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专门技能及专业知识,要注重掌握技能、掌握知识,以获得合理的知能结构)、方法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及学习方法,要注重学会学习、学会工作,以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社会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规范及价值观念,要注重学会共处、学会做人,以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三方面入手。要深化对职业

三维动画制作课程标准

课厦 程门 标软 准件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三维动画制作】 课程代码:04143090 学时、学分:64学时、4学分 适用专业:游戏设计 编写人员:苏明辉、林晓丹、吴辉煌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审批: 系部审批:

1课程性质与定位 《三维动画制作》是游戏设计专业的课程。该课程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制定,对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起到辅助作用,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结合理论共同教学的课程。课程以美术为基础,结合软件基础类课程为前导,利用实践结合课堂的模式,基于工作过程的教与学,通过强化学生的操作技能,让学生熟练掌握三维动画制作的基础技术,让学生确实提高动画中期制作能力。 课程设计在理念上主要注重了以下几点:以职业能力为述求,重点突出学生的能力,强调以学生为主要,理论和实践一体化。 2课程设计思路 《三维动画制作》在课程建设中,首先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职业岗位群体对课程的需求确定课程目标,明确培养目标中的定位,分析课程的性质,确定课程内容。并以真实项目及工作流程为依据,融合序化教学内容,在教学实施工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教学效果进行检查廉价,判断是否达到课程目标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应用3dsmax软件进行一般模型的制作、常见贴图与材质的绘制与制作,能深刻理解动画制作的完整流程。能够胜任使用3dsmax软件进行的基础动画制作,为系统地学习后续动漫专业的知识与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具体思路如下: 1.教学内容上强调实用性,突出行业岗位实用能力培养,制定切合实际的教学标准,以岗位能力出发选择相关知识点、技能点,形成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课程模式。 2.教学模式上通过情景、过程、类比、模拟等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多种形式教学途径与手段,通过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的育人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在教学方式上,采用“案例法”、“任务驱动”的方式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使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在研发认识和实践训练中深怕必须的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

编制课程课程标准的原则意见

编制课程课程标准的原则意见 课程标准是一门课程的教学指导文件,是落实培养目标和专业教学标准最基本的教学文件。它规定了课程的任务、目的及要求;规定了课程内容(知识、能力、素质)体系、教学进度、教学法的基本要求;规定了各部分内容和环节的时数等。所以,课程标准是编写或选用教材和实验、实习指导书,组织实施课程或实践环节教学和进行教学质量评估的依据。每门课程(包括单独设课的实验、实训、实习)都应制订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一般包括本文和说明两部分。本文主要规定教学内容的主题、分题和要点,时间分配和进度,规定实验、实习、或作业的题目,介绍有关参考书和教材。说明部分主要指出课程的教育目标和教学基本要求,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要求,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教材选编的原则和依据,教学方法的提示等。 制订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是: 1.课程标准要服从专业教学标准所构建的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的整体要求,明确本课程在专业教学标准中的地位与作用,同一门课程在不同专业中的要求应有所不同:要准确地贯彻专业教学标准所体现的教育思想和培养目标,根据知识、能力、素质三者的要求,规定基本的教学任务和要求,注意并搞好有

关课程之间的联系、衔接和配合。 2.贯彻少而精、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课程的基本要求,精选内容,规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部分。同时,还可以附加一些加深、加宽和进一步应用的内容,以满足学有余力学生的需要。 3.根据市场导向的原则,专业设置特别是专业方向的调整和专业特色的不断强化,必然要进行课程的开发、综合与整合,所有新出现的课程,都应先制订课程标准,而后编写讲义或确定教材。 4.课程标准要体现与时俱进、求实创新的改革精神,不能囿于已有教材某些特定情况下的个别体例。 5.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对课程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环节(含实践环节)的安排、教学时数分配等方面,不宜限制过死,允许有一定的灵活性,以利于进行课程教学改革的实验。 6.课程标准由系组织有关教师编写,经课程组长和系主任审定批准后施行。每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必须严格执行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制定要求

镇江高专 关于制订课程标准的原则及管理办法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是在高等职业教育阶段,依据教育目标,以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形成为重点而确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 容标准,是课程组织与实施的纲领性文件。课程标准的制订,对于明确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制订课程实施方案,规范课程的教学过程,指导任课教师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规范课程标准的制订、修订和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一、制订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 (一)体现职业性原则 课程标准应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的要求进行编写,参照职业资格标准编写,要充分体现职业性和岗位性要求,不能只凭编写人的主观想象,或只依据某一教材进行编写,更不能将教材的目录作为课程标准的内容提纲。 (二)突出能力原则 以能力分析为基础设计课程,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组织教学、以能力形成为目标引导学生学习,以企业认可的能力指标体系评价学 习成果。突出能力就是要突出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 标准确定教学内容,要将课程教学内容项目化,着眼于探索建立工 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 有效教学模式。 (三)可学习性原则 “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为依据,以学生的现有经验为起点,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满足学生的兴趣与需求。

(四)规范性原则 课程标准的文字表达要规范,技术要求和术语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力求文字严谨、术语规范、简明扼要,公共基础课 等有特殊要求的课程可对统一格式进行调整。 (五)可操作性原则 课程标准的各项内容和要求应清晰明确,尽可能具体化、可度量、可检验,便于任课教师参照执行。 (六)创新性原则 打破传统职业教育的约束,构建适合现代职教理念的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满足学生就业、职业发展 和个体职业生涯的需求。 二、课程标准的制订程序 1.课程标准的制(修)定由课程所属系(部)负责,在教研室主任或课程负责人主持下,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研讨高等职业教育理念,贯彻学校制订课程标准的各项原则和具体要求,准确理解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经过充分调查研究,提出课程标准编写的基本思路;安排教学经验和专业实践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负责执笔起草。 理论和实践教学一体化的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核心课程要在实 践专家研讨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由相应专业的专、兼职教师组成的课程开发组以团队工作的方式完成课程标准设计工作。 2.课程标准应由对课程有研究、直接从事课程教学的教师负责起草,教研室负责组织相关教师、企业技术人员,集体讨论修改,形成课程标准初稿。系(部)组织由行业企业专家、技能能手参加的课程标准审核专家组对课程标准初稿论证审议后,系(部)主任审批签字报送教务处备案(以专业为单位按以理论课程、理实一体课程和实

3DMAXVRAY效果图表现课程标准

《3DMAX+VRAY效果图表现》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制定依据 本标准依据《艺术设计专业园林景观工程设计与技术方向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对《3DMAX+VRAY效果图表现》课程教学目标要求而制定。用于指导其课程教学与课程建设。 (二)课程的性质与地位 本课程通过系统学习3DMAX理论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三维设计基本原理,掌握三维建模的基本方法、材质的使用编辑、灯光效果以及VRAY 渲染器的使用等基本设计技能,并能运用于三维景观效果图的制作中。要求学生掌握3DMAX与VRAY渲染器的基本理论、制作方法,加强3DMAX 软件的操作运用,利用课余时间扩展相关知识。从而为今后从事实际工作 (三)课程设计思路 《3DMAX+VRAY效果图表现》是艺术设计专业园林景观工程设计与技术方向学生的专业技术课程,是开启他们进入园林景观设计殿堂的第一步。考虑到高职学生以技能为主,因此在尽量减少纯粹的理论知识讲授,而是以实际案例项目中所需要用到的关键知识点为基础,以项目驱动的形式,

由教师布置项目,学生自主操作,教师辅导,成果点评分享,以此来加深学生对3DMAX的软件性质与软件要求的认识,为后续的各项课程打下基础。 (四)课程容选取的依据 以知识适度够用为原则,选取关键知识点,以达到让学生知道3DMAX 是做什么的、该怎么做和以后会怎么做即可。更多的知识点将依靠后续的课程设置来逐渐讲授。本课程容的分为两个模块,一个是3DMAX基本操作,一个是效果图案例制作。在3DMAX基本操作模块,将讲授3DMAX必修的基础性容和学习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而效果图案例制作模块则选择几个代表性的设计案例来讲授制作。 1.学习情境中的知识点与现实密切相关 学习情境中的知识点必须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学习领域课程设计基于认知规律,从简单到复杂 学习型的知识点,基于认知规律,从简单到复杂。学习任务在包含前一个任务的基础上增加知识点,难度层层推进,有序实现教学目标。 3.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4.课程结构是静态的,教学载体是动态的、开放的 在确定课程容时,各个载体包含的知识点是静态的,老师或学校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载体。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校企合作的任务驱动型项目活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专业技能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学生掌握三维效果图制作的基础技能,初步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和课程实践能力,并培养学生诚实、守信、负责、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团队意识,及其重质量、守规和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并通过理论、实训、实习相融合的教学方式,边讲边学、边学

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

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 [日期: 来源:作者:zj[字体:大中小] 09:55:08] 一、几个基本概念的辨析 在我国中小学课程的研究过程和实施过程中,有一些人们经常使用但又常常不能准确把握其含义的概念。这些概念直接影响着我们对中小学课程的基本认识,因此有必要分几组对它们作一些辨析。 (一)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课程方案 1.教学计划:有两层含义:(1)通常指学校和教师对教学工作的设想和安排。一般有学年或学期的教学进度计划、教材的单元教学计划及一节课的教学计划等。(2)意义同课程计划,指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各级各类学校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具体规定着学校应设置的学科、各学科的教学顺序和各学年的教学时数,并全面安排学校的各种活动。这里探讨的教学计划属后者。 2.教学大纲:指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学校各门学科的目标任务、教材纲目和教学要点的指导文件。它以纲要形式规定着各学科的知识、技能、技巧的范围和结构,体现着国家对各科教材与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大纲一般由说明与本文两部分组成,前者扼要说明本学科的教学目的与任务、选择教材的主要原则与依据、教学方法的建议等;后者具体列出本学科教材的篇章节目、内容要点、上课时数、实际作业(实验、练习、实习)的内容与时数以及其他教学活动的时数等。 3.课程标准:确定一定学段的课程水平及课程结构的纲领性文件。课程标准一般包括课程标准总纲和各科课程标准两部分。前者是对一定学段的课程进行总体设计的纲领性文件,规定着各级学校的课程目标、学科设置、各年级各学科每周的教学时数、课外活动的要求和时数以及团体活动的时数等;后者根据前者具体规定各科教学目标、教材纲要、教学要点、教学时数和编订教材的基本要求等。1952年后,前者改 称“教学计划”,后者改称“教学大纲”,其关系如下图所示: 4.课程方案:与课程总纲、教学计划、课程计划同义,国内外的有关课程文献中间或有人使用这一术语。 在以上几种概念中,“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系由苏联引进,是从

课程标准基本要求

黎明职业大学编制专业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课程标准是规定课程的性质、定位、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 价建议的指导性教学文件,是编选教材、组织教学、评价和考核等基本依据,是 加强课程建设,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为做好编制专业课程标准工作,特制订本要求。 一、编制专业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创新课程体系和改革 教学内容为重点,准确把握课程定位,科学制定课程标准,整体优化教学过程, 充分发挥课程标准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支撑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编制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 1.系统性原则。要着眼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切合高职教育教学 实际,确立素质、知识与能力“三位一体”课程教学目标,统筹安排课程教学 内容、组织实施和教学评价等环节,科学分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时间,实现课程教学的最优化设计。 2.发展性原则。紧跟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充分体现高职教 育特色,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及后续发 展奠定基础。 3.实用性原则。课程内容要符合企业、行业相应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与国 家和行业职业标准相结合,反映本课程对学生素质、知识与能力等专业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体现本课程教学目标的针对性、教学内容的对接性和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三、编制课程标准的依据 1.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课程性质、课程定位和课程目标要求。 2.依据职业分析,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出发点,确定职业岗位的核心技能。 3.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重构课程 教学内容,规范教学的基本要求,实行课程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的多元 评价办法。

课程标准编写格式

课程标准制定及管理办法(草案)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依据《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制订2012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加大我院课程建设与改革力度,规范课程标准的制定、修订和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特制定本办法。 一、制定课程标准的目的 课程标准是对传统教学大纲的扩展和延伸,是规定课程教学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考核方式,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要求的规范性文件,是组织教学、选用教材教参、评价和考核的基本依据,是加强课程建设,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标准是依据高职课程的目标,以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为重点,对教育教学应达到的指标所做的具体描述,是课程组织与实施的纲领性文件。课程标准的制定,对于明确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制定课程实施方案,规范课程的教学过程,指导任课教师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指导性文件,为教学双方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主要依据。 二、制定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创新课程体系和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为重点,准确把握课程定位,科学制定课程标准,整体优化教学过程,充分发挥课程标准对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支撑作用,促进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全面发展。 三、制定课程标准的依据 1.根据我院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本课程任务,确定课程的性质、定位和目标要求。

2.依据职业分析,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出发点,找准职业岗位的核心能力;通过教学分析,确定本课程标准内容,规范教学基本要求,确定课程考核评价办法。 3.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教学的基本要求,实行课程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的评价办法。 4. 紧跟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充分体现教学改革成果,为学生个性培养、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四、制定课程标准的程序 1.编写初稿。根据学生的就业岗位,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行业企业方向,开展所需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等调查研究,形成课程的专业需求分析与教学分析资料。在此基础上构建课程知识体系的结构框架,编写课程标准初稿。公共基础课程应体现专业大类的特点,职业基础课、职业技术课应紧密结合专业有关要求,体现专业特点。 2.专题研讨。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和有关专业教师对课程标准初稿进行讨论、修改,形成课程标准送审稿。 3.标准审定。课程标准由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组织审定,确定后定为试行性课程标准。 4.组织实施。按照试行性课程标准,配置教学资源,组织课程实施。学院和各系部要及时收集、整理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 5.修订完善。根据实施后的反馈意见,滚动修订试行课程标准,不断提高课程标准质量及实施成效。 五、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

ug课程标准

附件四理实一体课程的课程标准参考格式(非项目课程) 《三维CAD/CAM》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课程类别:专业技术课 适用专业:数控技术应用授课单位:塔城地区乌苏职业技术学校 学时:72 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张红茂2016年5月19日 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 一、课程定位 1.课程性质与作用 本课程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数控专业和模具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技术课程,其功能:旨在培养学生对流行的UG、Pro/E等三维CAD/CAM软件的三维建模功能的掌握能力,并对现代设计方法有所认识。在现代设计与加工领域,由于大量曲面体的存在,使传统的使用二维工程图来表达零件的方法受到了冲击,三维数字化模型应运而生,数字化模型已成为曲面零件的标准化表达方式。本课程就是要让学生能够生成零件的三维数字化模型,为数字化制造技术及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前序课程的学习,学生已基本具备手工编制简单零件程序的能力,而对于一般复杂程度及其以上的零件编程,借助CAD模型采用电脑自动编程,弱化了高级程序编制能力,是学生提高水平和能力的较轻松的一条途径。因此,本课程的基本定位是培养具有数字化设计与制造能力的复合型高级技能型人才。 2.课程基本理念 该课程属于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造(CAD/CAM)类课程,该课程是在学生学完必要的专业基础课及相关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又是连接专业课与学生技能的技术类课程。该课程囊括了CAD、CAM两大项。其中,学生平时表达设计成果、设计理念、机械与模具结构及搞毕业设计等都需使用到该课程所教授CAD 的知识及技能,具体内容包括二维曲线的绘制与编辑、实体建模、曲面建模、工程制图、装配的方法与技巧等。而CAM是将建模原理等理论知识与编程加工等实践过程相结合,将加工过程中的干涉检验等虚拟仿真与工件到机床坐标系转换等实际操作相结合,将软件编程的软环节与定位装卡等硬环节相结合,深入分析数字化制造过程中加工规划、数控加工等关键环节。该方式特别适用于单件小批量零件的加工及新产品的试制,是模具专业必备知识之一,同时也是数控和机制专业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综上所述,学习该课程是为适应机械产品三维设计及加工等岗位作准备。 3.课程设计思路

工程建筑装饰工程预算课程标准编制

《建筑装饰工程预算》课程标准 建筑工程系 工程管理教研室制订 2013年10月

《建筑装饰工程预算》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0202073 课程名称:建筑装饰工程预算 课程性质:必修 课程类别:职业岗位核心课程 适用专业:建筑装饰技术 开设学期:第四学期 授课学时:总学时:90,其中理论学时:60,实践学时:30。 先修课程:装饰工程制图、装饰设备、装饰工程施工技术 一、课程定位 《建筑装饰工程预算》建筑装饰技术专业的职业岗位核心课程。本课程在第四学期开设,是加强装饰专业学生经济概念的一门重要课程。它的前导课程有:装饰工程制图、装饰设备、装饰工程施工技术等。其前导课程是培养学生职业基本能力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它既为后续课程奠定了基础,通过学习使学生能熟练使用装饰工程预算定额及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能对装饰工程施工图预算费用构成进行分析,能按照正确的程序和方法编制装饰工程工程量清单及施工图预算。 二、课程设计 《建筑装饰工程预算》课程对从事装饰工程造价岗位的人员的职业能力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建筑装饰工程施工项目从招投标到竣工决算、结算的全过程,均要求造价人员具备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的基本技能。因此,具备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的基本技能是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学生从事装饰造价工作必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拥有该项技术能力既是从事行业工作的基础,也是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灵活运用知识技能,完成工作、解决问题的有力保证。 根据对现阶段我国民用建筑装饰的具体特点以及建筑装饰工程概预算的具体实际了解到建筑装饰工程概预算工作的任务主要包括这几个方面:楼地面工程量计算——墙柱面装修工程量计算——天棚工程量计算——门窗、油漆、涂料、

课程标准编制的基本原则和管理办法2014-2-18

课程标准编制的基本原则和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课程标准是实施专业培养计划,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基本教学指导文件,是配置教学资源、组织教学、进行教学评价和教学管理的主要依据。为加强课程建设,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规范课程标准的制订、修订和管理工作,结合学院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编制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服从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明确本门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课程目标是职业能力开发和素质培养,防止片面强调本课程的学科系统性、完整性;既要满足“岗位人”、“职业人”的需要,又要考虑能生存能发展的“社会人”、“国际人”的要求。 2.公共课、基础课既要满足专业课教学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又要体现高等教育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要求;课程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基础课可进行模块化或融合式课程改革,有些内容模块可归到专业核心课程结合工作任务进行一体化教学;课程重点推行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案例的教学模式,开展自主研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 3.专业课程应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对接职业标准,改革课程教学内容。专业核心课程开发要进行典型职业工作任务分析,突破知识技能取向,通过与企业工作过程对接的教学过程,学生掌握实际工作的过程和方法,自我构建个人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发展基本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 4.要充分考虑本课程的教学资源条件,处理好教学的先进性与可行性的关系。要创造条件加大校内外生产性(或仿真生产)实训比例;切实在顶岗实习中体现与工作过程相结合的学习模式,保证学校和企业两个学习场所的学习成为一个整体。 5.坚持以学生为本,体现统一要求和个性发展相结合的原则,鼓励学生适应自身基础和智能特点发展个性。课程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培养合作共事能力,增强自信。基础课程要适应学生需要组织分级教学,给学生以更大的选择性。 二、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及格式 凡专业培养计划中规定开设的课程(包括实践教学环节),均应制订课程标准。同一门课程在不同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根据各自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编制相适应的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及格式要求见附件1、附件2、附件3。 三、课程标准的编制程序 1.课程标准由各系部组织相关教研室制订,在专业带头人或课程负责人主持下,组织教师研讨课程开发及课程标准编制的基本思路,安排教学经验和专业实践经验

关于制订课程标准的原则及管理办法

郑州交通职业学院 关于制订课程标准的原则及管理办法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是在高等职业教育阶段,依据教育目标,以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形成为重点而确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标准,是课程组织与实施的纲领性文件。课程标准的制订,对于明确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制订课程实施方案,规范课程的教学过程,指导任课教师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规范课程标准的制订、修订和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一、制订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 (一)体现职业性原则 课程标准应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的要求进行编写,参照职业资格标准编写,要充分体现职业性和岗位性要求,不能只凭编写人的主观想象,或只依据某一教材进行编写,更不能将教材的目录作为课程标准的内容提纲。 (二)突出能力原则 以能力分析为基础设计课程,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组织教学、以能力形成为目标引导学生学习,以企业认可的能力指标体系评价学习成果。突出能力就是要突出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确定教学内容,要将课程教学内容项目化,着眼于探索建立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有效教学模式。 (三)可学习性原则 “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为依据,以学生的现有经验为起点,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满足学生的兴趣与需求。

(四)规范性原则 课程标准的文字表达要规范,技术要求和术语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力求文字严谨、术语规范、简明扼要,公共基础课等有特殊要求的课程可对统一格式进行调整。 (五)可操作性原则 课程标准的各项内容和要求应清晰明确,尽可能具体化、可度量、可检验,便于任课教师参照执行。 (六)创新性原则 打破传统职业教育的约束,构建适合现代职教理念的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满足学生就业、职业发展和个体职业生涯的需求。 二、课程标准的制订程序 1.课程标准的制(修)定由课程所属系(部)负责,在教研室主任或课程负责人主持下,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研讨高等职业教育理念,贯彻学校制订课程标准的各项原则和具体要求,准确理解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经过充分调查研究,提出课程标准编写的基本思路;安排教学经验和专业实践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负责执笔起草。 理论和实践教学一体化的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核心课程要在实 践专家研讨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由相应专业的专、兼职教师组成的课程开发组以团队工作的方式完成课程标准设计工作。 2.课程标准应由对课程有研究、直接从事课程教学的教师负责起草,教研室负责组织相关教师、企业技术人员,集体讨论修改,形成课程标准初稿。系(部)组织由行业企业专家、技能能手参加的课程标准审核专家组对课程标准初稿论证审议后,系(部)主任审批签字报送教务处备案(以专业为单位按以理论课程、理实一体课程和实

《3d max三维基础》课程标准

《3d max》课程标准 《3D MAX》是电脑设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学习领域的一门专业职业技能课程,课程设置在于学生掌握效果图制作方法,能够独立完成效果图制作的任务。本课程依据高职学生情况着重3D MAX基础建模知识,并辅助以灯光及材质在平面设计表现图方面的应用。教学中根据平面设计的特点,有所侧重,突出应用。注重效果图整体的色调及光感的学习和掌握,最终使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3D MAX,并能较好地运用在今后的学习及工作中。先修课程课程有《Photoshop 基础设计》、《Photoshop深化设计》、《包装设计》、《标志设计》、《书籍装祯设计》等,后续课程有《顶岗实习》等。 一、课程简介 1.课程名称: 3D MAX 2.课程代码: 3.学时: 128学时 4.学分:学分 5.适用专业:建筑表现、室内设计、三维表现等 6.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计算机应用专业设计课程中的高端课程,主要培养学生作为绘图员、设计师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前续课程是AUTOCAD。 二、课程教学目标 (1)、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掌握和用3DS MAX制作效果图的方法与技巧,学会室内模型的建立,材质的设置,灯光的创作及vray渲染效果图的渲染出图,并进行后期渲染制作,最终创作出理想的方案效果图。(2)、知识目标:掌握计算机绘图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掌握3DS MAX软件的各种绘图命令知识和操作命令知识。 (3)、能力目标:掌握计算机绘图的基本技能和综合技能,通过课内实训,掌握装潢类方案效果图的绘制技能,达到基本的室内设计的绘图职业能力。(4)、素质目标:培养学生乐于观察、分析;主动求知、知难而进、敢于思考、不断创新的精神。培养具有较好的逻辑思维、创新能力、较强的计划、组织和协调能力和认真、细致严谨的职业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

三维建模课程标准-150413新

三维建模课程标准 一、课程名称 三维建模 二、适用专业 本课程既可以适用于中高职衔接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还可以适用于高职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三、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高职衔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高职学段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一门项目课程。旨在使本专业学生掌握基本的三维软件造型理论和建模方法,学会操作三维软件完成实体建模、自由曲面建模与装配建模,并绘制零件的工程图。 四、课程设计 ( 本课程以项目为依托,以典型产品为载体,解构原有学科知识本位的课程设置模式,重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课程内容。教学中通过引入企业的典型设计案例,借助常用的三维设计软件演示讲解,运用多媒体等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在课程教学中注意将职业道德、操作规范等方面的内容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在技能培养过程中,逐步培养的学生职业素质。 五、课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掌握基本的三维软件造型理论和常用技巧; (2)掌握相关的造型方法与命令; (3)掌握常见产品的建模方法与技巧; (4)掌握常见的装配建模方法; (5)掌握工程图的绘制方法。 - 2.能力目标 (1)能够熟练运用三维建模基本知识与建模方法; (2)能够操作三维软件完成实体建模、曲面建模与装配建模; (3)能够操作三维软件处理工程图;

(4)能够进行一般产品的三维建模,并绘制其工程图。 3.情感目标 (1)具有良好的信息保密意识、成本意识、奉献意识等职业意识。 (2)具有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自我约束的控制能力等社会能力。 、 (3)具有再学习能力、查找资料能力、良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较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制定完成工作任务的策略能力等方法能力。 六、参考学时与学分 总学时:96 学分:6 七、课程结构

课程标准编写模板

课程标准编写模板(排版格式要求)页面设置:左2.5㎝,上2.5㎝,右2㎝,下2㎝;每页40行,每行42字符。 正文左对齐,首行缩进2字符。 《××××》课程标准(四号黑体,居中、段前空 0行,段后空0.5行) 一、前言(小四号黑体,段后空0.5行) (一)课程基本信息(五号宋体加黑) 1.课程名称:(五号宋体) 2.课程类别:(五号宋体) 3.课程编码:(五号宋体) 4.学时:(五号宋体) 5.适用专业:(五号宋体) (二)课程性质(五号宋体加黑) 对课程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地位、作用、功能做定性描述。(五号宋体)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五号宋体加黑) 1.课程设置的依据(五号宋体) 2.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五号宋体) 3.课程目标、内容制定的依据(五号宋体) 4.课程目标实现的途径(五号宋体) 二、课程目标或预期学习成果(二者选择其一)(小四号黑体,段后空0.5行) (一)总目标(五号宋体加黑) (二)具体目标(五号宋体加黑) 1.知识目标(五号宋体) 2.能力目标(五号宋体) 3.素质目标(五号宋体) 三、内容标准(小四号黑体,段后空0.5行) 项目一(任务一或主题一或模块一等):×××(五号宋体加黑) 知识内容要求(五号宋体居中)能力与素质要求(五号宋体 居中)

1. 2. …(表中文字全部(五号宋体) 1. 2. …(表中文字全部(五号宋体) 项目二(任务二或主题二或模块二等):×××(五号宋体加黑) 知识内容要求能力与素质要求 1. 2. …(表中文字全部五号宋体) 1. 2. …(表中文字全部五号宋体) 四、实施建议(小四号黑体,段后空0.5行) (一)教学组织(五号宋体加黑) 可从教学方式、教学具体内容的选择、教学重点、教学要求等方面描述。(五号宋体) (二)教材编写(五号宋体加黑) 可从内容选择、内容组织、呈现形式等方面描述。(五号宋体)(三)教学评价(五号宋体加黑) 可从评价的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描述。(五号宋体) (四)教学资源(五号宋体加黑) 可从文字、多媒体、网络、实验实训条件、参考文献等方面描述。(五号宋体) 五、附录(小四号黑体,段后空0.5行) (一)编制依据(五号宋体加黑) 正文(五号宋体) (二)编制人员(五号宋体加黑) 正文(五号宋体) 课程标准编写模板(内容编写要求) 《××××》课程标准 一、前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