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例谈古典诗词中细节描写的作用

例谈古典诗词中细节描写的作用

所谓细节,是指文学作品中细腻地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的最小组成单位,它是构成艺术整体的基本要素。在人物刻画方面,它一般指人物细小的动作、简短的话语、细微的表情等。

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因细节描写具有见微知著的效果,能够精当地刻画鲜明的艺术形象,不仅长篇大论的小说离不开细节描写,短小精悍的古典诗词也常常与它分不开。细节一旦被诗人捕捉到手恰当入句,活生生的细节就恰如小小水珠折射的太阳的光芒,给古典诗词以飞动凝练、摇曳多姿的神韵,它独特的艺术功能,会使整首诗篇大放异彩,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一、古典诗词的人物形象刻画中运用细节,既凝练又生动

古典诗词的人物形象刻画,不能做到十分完备和细致,它往往会抓住人物的一个典型细节,通过简练的笔法,精当地刻画人物形象,准确地表现人物性格。如果缺乏必要的细节描写,人物形象就会单薄、干枯、模糊。细节描写成功与否,关系到能不能把人物写活。一个好的细节描写,就会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如崔颢在《长干曲》(其一)中就成功地运用了细节描写: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作者抓住人生片断中富有戏剧性的一刹那,仅用口吻传神,就把女主角的音容笑貌,写得活灵活现。诗一开头单刀直入,让女主角出口问人,不待回话,即自报家门。通过这种不平凡的表现手法,成功地刻画了热情中蕴柔美,大胆中含羞怯,率直中寓婉曲的性格特征,在读者心中立起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可爱动人的舟女形象。可以说,细节描写达到了既凝练集中又鲜明饱满的艺术高度。

二、表情达意重细节,表达真情实感

诗歌是一种情感的艺术,是作者思想与情感的投射,人们常说的“诗言志”就是这个道理。细节能够表达真情实感,传达出别样的神韵。如赵师秀的《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闲敲棋子落灯花”,就是一个生动的细节描写,诗人深夜约客客不至,孤独一人,下棋不成,所以“闲敲棋子”。诗句虽然只写了诗人一个小小的动作,然而在这个动作中,将焦躁而期望的心情描绘得细致入微。人在孤寂焦虑的时候,往往会下意识地做一些单调机械的动作。棋子本不是敲的,但此刻用来敲打,正体现了孤寂中的苦闷;“闲”字说明无聊,而正是在这个“闲”字的背后,隐含着诗人的失意;“落灯花”固然是敲棋所致,但也委婉地表现了灯芯燃久、期客时长的情形,也同样表现了诗人怅然、失望的情绪。诗的末句是一个小小的衬垫,却令全诗大为生色。细节写得深蕴含蓄。余味曲包,在与人约会而久候不至的情形下,诗人所产生的情绪,尽在不言中。

又如苏轼在为怀念亡妻而作《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的下阙中: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其中“夜来幽梦忽还乡”句以写梦境与妻子相逢的情景。作者选取妻子生前闺房生活的细节来描写,凸显妻子临窗而坐,对镜梳妆的场景,表现了昔日夫妻恩爱幸福的生活,也反衬出如今“无处话凄凉”的悲伤。蓦然相逢,“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酸甜苦辣霎时涌上心头,相互在这默默无言中倾诉十年的痛苦。诗人正是通过人物动作、神态、心理的描写传达出别样的神韵,引起读者不尽的想象。

三、细节反映思想内容小中见大,内涵丰富

细节虽小,却能小中见大,以一当十,见微而知著,其中包含丰富的思想内容。如王驾《社日》: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作者没有正面描写社日场面,而是通过富有典型意义和形象暗示作用的生活细节写社日景象,笔墨很少,反映的内容却极为丰富。细节“半掩扉”是很有表现力的,它告诉读者,村民都不在家,门都半掩着。“半掩”门而不上锁,可见民风淳朴,丰年富足,同时又暗示出村民家家都参加社日去了。“半掩扉”,如果是说猪圈、鸡舍的门半开着,那说明家禽家畜都放养了,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得出村前村后鸡鸭成群的景象。粮食丰收、六畜兴旺正是村民欢庆社日的原因。细节“家家扶得醉人归”也颇为别致,我们由此也可以联系到社日欢乐的场面,村民观社的兴高采烈。一个“扶”字,一字千文,把村民畅饮后的醉态、丰收的喜悦、节日的盛况,庄稼人淳朴的形象和浓郁的生活气息,都一一表现出来了,很有感染力。通过这些细节的渲染,也流露出作者的喜悦、赞赏之情。

又如张籍的《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本诗表现的是游子对故乡的思念,前三句平平常常,“意万重”也好,“说不尽”也好,只是一般地直抒胸臆,动人的亮点在最后一句“行人临发又开封”,它使境界突现,形神毕露,难怪潘德舆在《养一斋诗话》中,推崇为“七绝之绝境,盛唐巨手到此者亦罕”。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这是乡愁诗,通过叙述写信前后的心情,表达乡愁之深。此处运用细节描写,使诗歌走出平庸,平中见奇,有点铁成金之妙。

四、细节表现诗歌主旨,含蓄隽永,意蕴无穷

好的细节描写,往往含蓄隽永,意在言外,“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发人深思,耐人寻味,成为表现主旨或某种思想倾向的有力手段。如李商隐《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夜半前席”是一个有趣的细节描写,把文帝当时那种虚心垂询、凝神倾听,以至于不觉移坐席向前而就之的情状,描绘得惟妙惟肖,使历史陈迹变成了充满生活气息、鲜明可触的画面,并且承转的艺术处理得到了落实,通过细节的“承”把文帝由“求”贤而“访”而“赞”的“重贤”云梯升到最高处而“转”,至篇末方知“虚前席”的“重贤”,并非为国计民生,汉代帝王虽能求贤却不知真贤。这个细节写得准确生动,言有尽而意无穷,成了全诗的枢纽,起到了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作用,加强了诗篇的讽刺意义,也有助于表现作者的思想倾向:反映唐代的社会现实——唐代帝王也正像汉文帝那样,表面似开明,实质昏聩无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又如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通过描写千里送荔枝进皇宫表现了百姓对统治者奢侈荒诞生活的不满。诗人仅摄取杨贵妃看到跑马飞送荔枝的人发出会心一笑的细节入诗,一切尽在不言中了。诗人的隐讽态度在于“妃子笑”与“无人知”,由此可见,千里迢迢飞送荔枝,完全为了博得一人的欢心,至于外人是不知内情的,看到快马飞驰的紧急情况,或许以为是为了军国大事呢?“妃子笑”的细节,对诗歌讽刺的主题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总之,古典诗词中的细节描写比比皆是,它的作用如电影的特写镜头,将灵动而富于情趣的画面定格成永恒。

例谈古典诗词中细节描写的作用

所谓细节,是指文学作品中细腻地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的最小组成单位,它是构成艺术整体的基本要素。在人物刻画方面,它一般指人物细小的动作、简短的话语、细微的表情等。 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因细节描写具有见微知著的效果,能够精当地刻画鲜明的艺术形象,不仅长篇大论的小说离不开细节描写,短小精悍的古典诗词也常常与它分不开。细节一旦被诗人捕捉到手恰当入句,活生生的细节就恰如小小水珠折射的太阳的光芒,给古典诗词以飞动凝练、摇曳多姿的神韵,它独特的艺术功能,会使整首诗篇大放异彩,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一、古典诗词的人物形象刻画中运用细节,既凝练又生动 古典诗词的人物形象刻画,不能做到十分完备和细致,它往往会抓住人物的一个典型细节,通过简练的笔法,精当地刻画人物形象,准确地表现人物性格。如果缺乏必要的细节描写,人物形象就会单薄、干枯、模糊。细节描写成功与否,关系到能不能把人物写活。一个好的细节描写,就会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如崔颢在《长干曲》(其一)中就成功地运用了细节描写: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作者抓住人生片断中富有戏剧性的一刹那,仅用口吻传神,就把女主角的音容笑貌,写得活灵活现。诗一开头单刀直入,让女主角出口问人,不待回话,即自报家门。通过这种不平凡的表现手法,成功地刻画了热情中蕴柔美,大胆中含羞怯,率直中寓婉曲的性格特征,在读者心中立起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可爱动人的舟女形象。可以说,细节描写达到了既凝练集中又鲜明饱满的艺术高度。 二、表情达意重细节,表达真情实感 诗歌是一种情感的艺术,是作者思想与情感的投射,人们常说的“诗言志”就是这个道理。细节能够表达真情实感,传达出别样的神韵。如赵师秀的《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闲敲棋子落灯花”,就是一个生动的细节描写,诗人深夜约客客不至,孤独一人,下棋不成,所以“闲敲棋子”。诗句虽然只写了诗人一个小小的动作,然而在这个动作中,将焦躁而期望的心情描绘得细致入微。人在孤寂焦虑的时候,往往会下意识地做一些单调机械的动作。棋子本不是敲的,但此刻用来敲打,正体现了孤寂中的苦闷;“闲”字说明无聊,而正是在这个“闲”字的背后,隐含着诗人的失意;“落灯花”固然是敲棋所致,但也委婉地表现了灯芯燃久、期客时长的情形,也同样表现了诗人怅然、失望的情绪。诗的末句是一个小小的衬垫,却令全诗大为生色。细节写得深蕴含蓄。余味曲包,在与人约会而久候不至的情形下,诗人所产生的情绪,尽在不言中。 又如苏轼在为怀念亡妻而作《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的下阙中: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其中“夜来幽梦忽还乡”句以写梦境与妻子相逢的情景。作者选取妻子生前闺房生活的细节来描写,凸显妻子临窗而坐,对镜梳妆的场景,表现了昔日夫妻恩爱幸福的生活,也反衬出如今“无处话凄凉”的悲伤。蓦然相逢,“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酸甜苦辣霎时涌上心头,相互在这默默无言中倾诉十年的痛苦。诗人正是通过人物动作、神态、心理的描写传达出别样的神韵,引起读者不尽的想象。 三、细节反映思想内容小中见大,内涵丰富 细节虽小,却能小中见大,以一当十,见微而知著,其中包含丰富的思想内容。如王驾《社日》: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古诗词中的写景手法

古典诗词中的写景手法 一、诗词中常见的写景手法 1、比喻、拟人、夸张、借代等修辞手法。 2、衬托(正衬、反衬)、对比、烘托(即正衬)、色彩渲染、绘形绘色、名词列锦(意象叠加)、白描等的表现手法。 3、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动写静、以静写动)、正侧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远近结合。 【注意】“写景手法”和抒情方式(直接和间接两大类,又分很多的手法)不能混淆。“写景手法”是写景的方法。抒情方式是指抒情的方法。 二、示例 1、正与侧的结合 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写起,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同时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 如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这样美好的一株垂柳,照理应当受到人们的赞赏,为人珍爱;但诗人的第三第四句却笔锋一转侧写,写的是它荒凉冷落的处境。诗于第三句才交代垂柳生长之地,有意给人以突兀之感,在

诗意转折处加重特写,强调垂柳之不得其地。“西角”为背阳阴寒之地,“荒园”为无人所到之处,生长在这样的场所,垂柳再好,又有谁来一顾呢?只好终日寂寞了。反过来说,那些不如此柳的,因为生得其地,却备受称赞,为人爱惜。诗人对垂柳表达了深深的惋惜。这里的孤寂落寞,同前两句所写的动人风姿,正好形成鲜明的对比;而对比越是鲜明,越是突出了感叹的强烈。 王昌龄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通过写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来写战争的惨烈。 再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题为“石头城”,明显是写“石头城”,但诗歌不从石头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写出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 2、动与静的结合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诗人往往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比如像贾岛《题李凝幽居》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推”“敲”选用,王安石《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的形容词用作使动动词,都是动态描写的一些典范,在动词的使用上作了不少文章。但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

细节描写

高段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细节描写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0-1-12 11:26:28作者:刘堃来源:成都市锦官驿小学李萌 一、研究的动因 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好差,直接影响着他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而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通过中年级的仿写训练学生具有了一定的写作能力,基本能写清楚一件事或一个人,但仍有60﹪学生作文言之无物,空洞,缺乏具体、形象的描述,细节描写表面化,无法深入。经了解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学生知道写什么内容,但不知道如何深入。2、阅读量少,语言积累少,干巴巴的,难以写得具体、生动。3、对周围事物没有留心观察,写不细致。4、缺乏想象力,不能灵活运用修辞手法。5、学生知道一些写作技巧,但不会灵活运用。 现在正处于新课程改革阶段,我们迫切的希望在高段作文教学的细节描写指导方面能找到有效的途径来改变现今这种局面。从教材入手指导学生关注细节描写,模仿课内文章进行训练,并通过大量的阅读收集、仿写细节描写的段落,从而提高学生细节描写的能力。正是基于上述原因,我们选定了《高段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细节描写的研究》这一课题作为我们的研究课题。 二、研究的目标 1、模仿与创造相结合,理解、认识细节描写的意义和重要作用。 2、通过大量阅读,积累各种细节描写技巧。 3、能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三、研究的过程 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先让学生自行查找资料,去了解什么叫做细节描写,并让学生与家长一起填写了《关于细节描写的调查问卷》,让学生和家长对于细节描写有所关注;接着我们以课文为突破口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典型课例的讲解,让学生认识了细节描写的优势;又通过课内阅读摘录精彩片断,练习仿写,模仿写作技巧;接着又向课外延伸,通过观察

细节描写

作文指导——细节描写(初二作文) 巧描细节绘华章 宁雪红 教学设想: 现在中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是(特别是记叙文),明确了文章主题,也有一些写作素材,可是写出的文章就是描写不具体、抒情不细腻,显得空洞抽象、平淡单薄,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更不能打动人心。细推究之,缺乏细致的观察、没有生动的细节描写是造成这种作文状况的主要原因。为此细节描写在作文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成功的细节描写往往能达到“一瞬传情,一目传神”的艺术境界。好的作品之所以能动人肺腑,精彩动人的细节描写功不可没。传神的细节描写,能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达到身临其境的境界。说细节是文章的生命毫不为过。本次课通过片段欣赏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细节描写及细节描写的作用,明确细节描写的具体方法,通过习作升格来掌握细节描写的技巧。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细节描写及细节描写的作用。 2、探究细节描写的方法,掌握细节描写的技巧。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和观察生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品读苏教版八(上)第三单元课文中运用细节描写的经典片段,引导学生探究细节描写的作用及其方法;作文升格,指导学生修改、增补细节,演练细节,进而掌握细节描写的技巧,写出生动感人的佳作。 一、鉴赏经典,揣摩细节 【导入】同学们,虽然我们已经学完了书本第三单元“至爱亲情”的美文,但那一幅幅生动感人的细节画面却像一把悠扬的提琴,拨动着我们柔软的心弦。可以说,成功的细节描写,往往能达到“一瞬传情,过目难忘”的效果,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细节、学写细节。 [板书:巧描细节绘华章] 首先,请同学们欣赏屏幕上的两个经典课文片段,来体会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设计意图:学生诵读并体会细节,对表现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

高考语文 考前指导 白描和细节描写的区别、表达效果及作用

白描和细节描写的区别、表达效果及作用诠释概念:文学中的白描是文学创作中描写手法之一。也是中国文学中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传统的描写手法。用最精练、最节省的文字粗线条地勾勒出人物的精神面貌。要求作家准确的把握住人物最主要的性格特征,不加渲染、铺陈,而用传神之笔加以点化。 表达效果:白描讲求的是朴素、准确,或简笔勾勒,或具体刻画,不求华丽,不求细腻,但要求抓住形象的主要特征,求“神”,“显神”,要求描绘准确生动,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作用:白描手法,不仅可以运用于小说的描写中,还可以运用于散文、诗词的创作中。使用这种手法刻画人物时,要求作者紧紧抓住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及人物的个性、经历、言行的突出之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描写,以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鲁迅的小说是白描的典范作品。鲁迅曾说:“白描却没有秘诀。如果要说有,也不过是和障眼法反一调: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作文秘诀》)鲁迅不愧为白描圣手,他的作品,也不愧是白描的杰作。他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一文中说:“我力避行文的唠叨,只要觉得够将意思传给别人了,就宁可什么陪衬拖带也没有。中国旧戏上,没有背景,新年卖给孩子看的花纸上,只有主要的几个人(但现在的花纸却多有了背景了),我深信对于我的目的,这方法是适宜的,所以我不去描写风月,对话也决不说到一大篇。”这是他在小说创作中成功运用白描手法的经验之谈。 在作品中,作者有时用白描勾勒人物肖像,如峻青的《黎明的河边》,对年轻战士小陈的肖像作了如下的描写:“他长得很矮,看样子顶多也不过十八岁。圆的脸,大眼睛,下巴上有一道细长的疤痕,显然是子弹掠过时留下的纪念。”作者将战士小陈的体态特征与战斗中留下的伤痕联结起来描写,以突出表现他的勇敢精神。这灰白描的人物肖像,在鲁迅小说中比比皆是,如对阿Q、祥林嫂、闰土等的描述。不仅如此,有时还有白描叙述人物的身世,如鲁迅在《孔乙己》中,对孔乙己身世的介绍:“孔乙己原来也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又不会营生;于是愈过愈穷,弄到将要讨饭了。幸而写得一笔好字,便替人家钞钞书,换一碗饭吃。可惜他又有一样坏脾气,便是好喝懒做。”作者抓住他“没有进学”、“不会营生”、“好喝懒做”的性格特点,来揭示封建科举制度对他的毒害所造成的悲惨遭遇。有时,还可用白描手法描述人物对话与行动细节,以表现人物性格。如《三国演义》“曹操煮酒论英雄”这一回中,写曹操担心日后刘备可能成为与他争夺天下的劲敌故意在饮酒之际对

细节描写让你的文章更精彩

细节描写让你的文章更精彩 细节描写是对人、物、环境的某个细微处所作的描写。在写人的文章中细节描写就是通过人物细小的神态动作、装饰打扮、周围的相关景物等来表现人物的手法。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描写慈母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缝制衣服的场景,歌颂了深挚的母爱,最能表现母爱的诗句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两句,特别是“密密缝”三字,虽然描写的是母亲的普通动作细节,却让人想到在昏黄的油灯下,白发苍苍的老母亲专注的穿针引线,针脚那么细密、结实,仿佛她把对儿子的担忧、祝福、期盼等等都融入了一针一线中。儿行千里母担忧,一针一线总关情,笃深的母爱,就让这个动作细节给具体、形象的传达出来了,多么亲切感人! 有一句成语叫“于细微处见精神”,也适用于写作,对人、物、环境的细微之处的细致描写,往往能够收到超乎寻常的效果。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曾说:“我可以告诉你一个秘决,这也是我多年没有告诉别人的经验——那就是多写细节……细节是生动的,象春天的树干上生出的绿叶和花朵。有了它,文章就有了生气。”可见,细节描写有多重要,一篇文章如果有了鲜活而独特的细节,也就有了亮点,文章会因细节而精彩。 细节描写如此重要,那么,如何进行细节描写呢? 第一、细节要真实 好的细节一定是来源于生活,而且必须是细心观察的人才能捕捉的到,不能为写细节而写细节或乱编。作家王星军写自己离开家乡母亲送别是有这样一段话:“我再一次仔细的看着妈妈:她那憔悴的脸上,挂着一丝微笑,布满银丝的头发有些凌乱,额前还沾着烙饼时蹭上的面粉。”这段文字用了一个很好的细节,母亲额前蹭上的那点面粉,这个细节一是表现了母亲匆忙,二是表现了母亲此时一心只在儿子身上,甚至忘了自己的形象。这个细节是多么的逼真传神!这样的细节如果不是亲身经历,又怎能凭空想象呢?只有随时随地带着观察生活的“放大镜“,才能得到这样鲜活的细节。 第二、细节要典型 典型,就是要善于抓住最能反映人物的性格,表现文章中心的细节来写,细节必须是有价值的,所谓有价值就是细节描写必须为刻画人物性格特征和深化主题服务的,并不是说只要写得“细”就可以了。优秀作文《父亲》有这么一段细节:“冬天,纷纷扬扬的大雪下起来了,河水也结冰了,父亲仍旧要送我上学。看着这天气,我迟疑了。……我走出门,就惊呆了,天啊,父亲只穿着一双破旧不堪的解放鞋,而且连袜子也没穿,那露出的脚趾不住地往里缩。再看看我脚上崭新的运动鞋,我流泪了。”这个片段以小见大,表现父亲供孩子上学的艰难,通过父亲的鞋和我的鞋的对比,表现了父亲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的心理特征,加之在这特殊的艰苦的自然环境中,更加反衬父爱的无私和伟大。 第三、细节要独特 所谓独特是指细节的与众不同。写父母的爱,如用自己生病发烧父母细心照顾,下雨父母来接为了顾孩子自己淋湿了等等这些大家都用的细节,就不能不使人感到一般化。同样写父爱,下面两个同学是这样写的: “小时侯上幼儿园,有时赶上下雨,要是父亲来接我,就象现在这样,爷俩在一件雨衣里……这时候我觉得父亲的背好宽好厚,还散发着一阵阵的热……。是啊,我大了,而父亲却老了,虽然车子很平稳,但父亲却不停的喘着粗气,每蹬一下,他的背总要伏下,起来,再伏下……” “今天,家里吃蟹,父亲见我吃得很香,便把他那只也给了我,我吃完了,放下碗出去玩了,跑回家要球拍时,我发现父亲正在吃他刚才给我并被我吃得精光的那只蟹壳,生怕漏掉了什么。最后,实在在里头找不到什么,他又把饭填进蟹壳,津津有味的吃起来。” 相同的父爱,不同的细节,这就是细节的独特性,演绎着相同主题文章的不同特色。

古典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描写手法教案

古典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描写手法教案 教学目标:鉴赏古典诗词的描写手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与能力 重点难点:通过例题了解古典诗词的描写手法,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例析与训练结合 教学课时:一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与内容 一、导入新课 情景设入法:播放林海的《琵琶语》 同学们听了这首曲子的感觉是 ――①蕴含着一种凄清哀婉的情绪②缠绵悱恻,欲说还休③淡淡忧伤,如歌如泣 此乃天籁之音!看着如此唯美的画面,听着此曲,大家想到了什么? ——琵琶女,《琵琶行》 《琵琶行》中作者描写了琵琶女的三次演奏,作者分别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来展现琵琶女技艺之高超? ——侧面烘托与正面描写相结合。 第一次是: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侧面烘托琴技) 第二次是: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正面描写技艺高超)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侧面烘托琴技) 第三次是: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侧面烘托琴技) 在这里作者用侧面烘托与正面描写相结合的描写手法来展现琵琶女技艺之高超。 其实在古代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中,包括多种描写技巧,今天我们针对高考,一起来学习几种主要的描写技巧。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描写手法 一、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多用于人物的刻画。正面描写指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直接表现人物;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例1.阅读长诗《陌上桑》的开头部分,然后回答问题。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巾肖〉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这段描写突出了罗敷的美丽动人,诗歌是怎样体现的?运用了什么手法? 【诗歌分析】《陌上桑》是汉代乐府诗中一首著名的叙事诗,它描写了一个名为罗敷的女子巧妙拒绝太守调戏的故事。全诗集中笔墨,塑造了一个美丽、机智、坚贞的农家女子的形象。《陌上桑》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不仅影响着后来的诗歌创作,也是其他艺术形式学习的榜样。 【参考答案】主要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来突出人物的美丽动人。极力描写罗敷的衣着打扮,属正面描写;极力描写行人的痴态,是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和侧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抓住细节》

《抓住细节》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写作要求是“抓住细节”,这一单元的写作目的是指导学生抓住细节,刻画人物,表达情感。教材中首先指出什么是细节描写;接着列举《阿长与<山海经>》中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好理解;然后通过回忆学过的课文内容,简短记录记忆深刻的细节的方式,更好的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最后提示学生细节描写要注意的问题:要学会抓住真实、典型、生动的细节进行描写,才能更好地表现事物特征或作者情感。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的写作类型主要以写人叙事的记叙文为主,他们虽然有小学六年写作经验的积累,但是缺少对人物、生活细致的观察。记叙事件不具体,很笼统,描写人物和写景状物时,不会抓住细微处具体刻画,造成文章空洞,缺少细节,不能很好刻画人物,表达情感。因此,对学生进行细节描写的指导与训练尤为重要。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细节描写及常见类型,理解细节描写在写作中的作用。 2.学习捕捉生活的细节,描写生动的细节。 3.在写作中运用细节描写来表达情感。 四、教学重点 掌握几种细节描写的方法并会运用。 五、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典型、生动的细节来表达真情实感。 六、教学准备 学案:人物描写分析材料 七、教学时数 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对比句子——明确什么是细节描写 导语:请同学们读两个句子,帮助老师判断哪一句更好。 句子1:烈日当空,火热的太阳炙烤着大地,热极了。 句子2:烈日当空,火热的太阳炙烤着大地,道路两旁的庄稼热得低下头,弯下腰;河里的水烫手;地里的土冒烟。 出示任务:1.你认为哪一个句子好?为什么? 2.第2句比第1句增加了一些内容,说说增补了哪些内容? 3.什么是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对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细微而具体的刻画。 小结:根据表现内容,细节可以大致分为肖像细节、语言细节、动作细节、景物细节等。大家之所以认为第二个句子好,正是因为与第一个句子相比较,第二句对周边景物进行了更加细致的描写,更好表现了天气的炎热。因此,要想更好表情达意,抓住细节描写是非常重要的。 (二)欣赏典型细节描写——体会细节描写作用 1.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 2.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

高中古诗词鉴赏之十三种描写手法

高中古诗词鉴赏之十三种描写手法 有:白描、细描、象征、衬托、烘托、渲染、对比、抑扬、动静结合、正侧结合、虚实结合等。【手法解析】 1、白描 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接近西洋画法中的速写或素描,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即纯用线条勾勒,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手法。如北朝民歌《敕勒川》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是对草原景象的白描,显得简洁有风骨,写出了草原的壮美,点染出牧民的生活。 又如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苍山,风雪,白屋,柴门,犬吠,归人,层次分明,有远有近,有声有色,形成了“风雪夜归人”的画境。 公子家聂夷中 种花满西园,花发青楼道。花下一禾生,去之为恶草。 [注释] ①公子:封建贵族家的子弟。②西园指公子家的花园。③青楼:泛指华美的楼房。在此指花园中的道路。④恶草:杂草。 [翻译]公子家的花种满了整个花,花开了,遮住了花园的路。一棵禾苗在花儿旁边生长出来。公子以为禾苗是恶草,便顺手将禾苗拔掉了。 【析】此诗运用白描的手法,勾勒了锦衣玉食、五谷不分的公子哥儿的形象。 2、细描 细描是指对事物的一笔一画的精雕细刻,相对于白描,细描也可以称为工笔, 如: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种锦官城。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抓住典型细节,工笔细描,精妙传神地渲染出春雨迷蒙、色彩迷离的氛围。 3、象征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象征通常是以具体事物来暗示作者的思想、态度与感情的方式。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象征手法的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被称为“隐逸之花”;“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等等。 比如虞世南的《蝉》中赋予“蝉”特定的象征意义,借助它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作者是在强调立身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凭借,自能声名远播。 寻陆鸿渐不遇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析】“篱边菊”象征陆鸿渐具有高洁的节操。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析】本诗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借物喻人,咏物言志。表面上写石灰,实际上写人、写自己。将

细节描写的好处

让人物在细节中“立”起来 江汉油田实验初级中学付正宇 【选点说明】 有人说:“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品。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 的重要手段。”运用细节描写写人,往往能增强描写的生动性和真实感,可以突 出人物性格,抒发自己的真情,有效地突出中心。可反观初中生的作文,细节描写严重缺乏,造成许多学生写人不生动、不丰满,而写人记事又是我们初中语文作文训练的重点,因此引领学生重视细节描写,感受细节描写并且尝试细 节写作是至关重要的。 【策略说明】 1、以趣激学 本节课以视频小品片段导入,旨在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通过抓人物的肖 像、语言、动作等方面的特征来体会什么是细节以及细节对塑造人物的重要作 用。 2、从经典佳作中悟方法 经典名篇是我们写作的典范,在“悟细节”这一环节中,我通过《背影》中父亲的动作描写、《秋天的怀念》中母亲的语言描写以及通讯报道中对杨善洲的 肖像描写,让学生品悟出:我们可以从肖像、语言、动作等方面对人物进行细 致地刻画,从而使人物“立”起来。 3、以生为本,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活动 在评改环节,开展小组内互评、师生共评共改的方式,让学生在共同评改 的交流中感受如何用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提高写作水平,让不同写作水平的 学生都感受到写作的快乐,从而爱上写作。 4、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寻找素材 在“写”这一环节,我从生活中找了两幅具有感人细节的图片,旨在引导学 生多留心生活中的细节,从生活中寻找素材,这才是我们写作的真正源泉。

【过程设想】 一、引细节 谈话:同学们喜欢赵本山的小品吗? 播放小品《说事儿》片段。 问题引导:视频中大叔、大妈性格十分鲜明,他们分别是什么性格?从哪 些地方看出他们性格不同? (引导学生分别从衣着、语言、动作方面抓特征) 师:这些能够集中反映人物性格、使人物鲜活的肖像、语言、动作,就是细节。(板书:细节)怎样运用细节来写人物,让笔下的人物“立”起来呢?让我们进一步探讨。 二、悟细节 (1)我们曾学过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此文“平中见奇”,堪称现代散文的典范,特别是文中对父亲车站买橘时背影的一段细节描写,犹如一杯清茶, 细品起来,情思绵绵不绝,令人回味无穷! 材料1……(父亲)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 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 很快地流下来了。(朱自清《背影》) 问题引导: ①文段对父亲进行了哪个方面的细致刻画?(父亲爬月台的动作) ②②具体运用了哪些动词?(探、攀、缩、倾) ③从这些动作中可以看出父亲爬月台时怎样的状态?(艰难)你能否以一 个动词为例,说明一下。(“攀”字写出了月台的高;“缩”字点明爬时的困难;“倾”字说明他身子肥胖,爬时很费劲。作者用词用得这么精准,得益于细致地 观察,连父亲脚、手、身子是怎么动的都观察到了)小结:文段中作者抓住了

诗歌鉴赏景物描写作用

诗歌鉴赏景物描写作用 万荣二中 郭红娟 教学目标:通过实例总结诗歌鉴赏景物描写作用。 教学重点:景物描写在结构方面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景是诗歌表达感情的重要依托,理解诗歌的景对我们把握一首诗的思想感情非常重要。诗歌中写景的作用,主要从三方面来考虑:对表现人物的作用、对表达感情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下面我们结合具体诗文来归纳写景在结构上的作用。 二、结合诗文具体赏析写景在结构上的作用。 1、阅读诗文,思考写景作用。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这首诗前两句写景作用:借景抒情。通过被月光照得雪白的庭院地面、树上栖息的乌鸦、冷露和被露水打湿的桂花,描写了一幅中秋月夜图,其目的则在于渲染一种凄清冷寂的氛围,烘托作者思乡的孤寂。 2、阅读诗文,思考写景作用。 东坡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锵曳杖声。 第一句“雨洗东坡月色清”描写了一幅清净、幽寂的雨后月下东坡图,正是这样的美景让自称“野人”的诗人在“市人行尽”之后出了门。起起兴作用,即先言他物,领起下文。 3、阅读诗文,思考写景作用。 观猎 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首联风起云涌,与出猎紧张气氛相呼应;尾联是风定云平,与归猎后踌躇容与的心境相称,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送人过松江 俞桂 西风萧瑟入船窗,送客离愁酒满缸。 要记此时分袂处,暮烟细雨过松江。 第一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描写了萧瑟的秋风吹打着即将远行的小舟的景象,为下文写离愁做铺垫。 题盘豆驿水馆后轩 韦庄 极目晴川展画屏,地从桃塞接蒲城。滩头鹭占清波立,原上人侵落照耕。 去雁数行天际没,孤云一点净中生。冯轩尽日不回首,楚水吴山无限情。 这首诗的题目为“题盘豆驿水馆后轩”,前三联写景,尾联抒情。在写景的三联中,

细节描写的作用

细节描写的作用 细节描写就是对文章中细小的环节或情节进行描写。细节描写在文章描写中的地位看似闲笔或赘笔,信手拈来,无关紧要,可有可无;但都是作者精心的设置和安排,不能随意取代。一篇文章,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 一、细节描写·学生习作 A 啊,收获季节来了,农民伯伯在田间收割稻子.酷热的阳光下,他的汗水就像下雨一样直往下淌,下巴的汗水就像一条小河.太热了,他把上衣脱掉,赤着光溜溜的身子,皮肤被稻叶划出无数的伤痕.但他笑着说:"嘿,伙计你看,我们家的稻子好吧?粒粒大,比你们家的好多了吧."说着头一甩,顿时又下了一场小雨,,脚下的士地温润了.(初一·七班贺瑜博) B烈日当空,人们的心情被太阳烤得烦燥不安.而稻田里农民,却唱着歌.他们一边收稻子,一边不时的擦着汗,汗水像晶莹的露珠,一颗一颗的撒落在土地上,土地也好像感到了快乐,裂开了嘴直笑.把田里的子也逗乐了,笑得弯了腰,稻穗儿拂得沙沙响.一个农夫说:"你们看,我家的稻子多好啊!一穗一穗可真饱满呀!"他骄傲地笑了.(初一·七班杨洁) C 烈日下,一位农夫正辛勤地在稻田里收割稻子.他满头大汗,可仍不休息,继续割稻子.太阳越来越猛,他的嘴唇已经干裂了,脸上也结了薄薄地结了一层白色的汗渍.但他只是喝了一口冷水,又继续劳动,他是多么勤劳啊!(初一·七班吴金林) D 在墙角蹲着一个身影,走过去一看,原来是一个浑身黑不溜秋的乞丐.他骨瘦如柴,缩成一团,浑身衣服破破烂烂,披一块,吊一块的,一阵雪风刮来,那丝丝缕缕的衣服便狂舞起来.他浑身发抖.嘴里的牙齿被嗑得"咯,咯"地响.他抖了抖身上的雪花,想站起来,但挣扎了好几次都没有成功,就只好就地坐下来,把身子紧紧地团在一起.(初一·七班高小林) E 天空起了大雪,厚厚的积雪给大地披上一件洁白的外套.在这漫天的白色中,站着一个赤着脚的乞丐,他头发蓬乱,简直就像个粗糙的鸟巢.他的衣着破烂不堪,手脚被冻得通红.要不是他的两只眼珠在转动,我还以为那是根枯树桩.(初一·七班李海娇) F 哇,人可真多啊!你看那个高个子差点把那个小男生挤爬下了.比赛终于开始了.我们欢呼着,叫喊着.场面喧闹,一片混乱.大家不听老师的口令,只顾自己开心.有的看见别人做操的滑稽样儿,笑得从板凳上摔了下去,"咚"的一声,引得周围的同学哄堂大笑.笑声未停,又有人大叫:"哇!他力气好大呀,抱了一座衣山,居然还跑这么快!"大家赶紧看过去,不由大吼:"掉了!掉了一件,还不快捡起来?"那同学慌忙弯下腰去拾,却落得更多了,大家又笑成一团.(初一·七班喻山川) G 终于该我们上场了,我们个个精神抖擞.一上台就让评委们眼前一亮,他们用惊讶的眼光看着我们.没想到一做操,就原形毕露了:我身边的邓毅,动作总是不规范,一会儿比我们快,一会儿比我们慢:还有蒲亚林,动作一点也不会,只是一味的乱舞.他俩逗得在台上笑开了花.但我们都自我感觉良好,都认为可以得第一.当评委宣布得分时,全班同学的心一下子凝固了,"七年级一班最后得分87.3分!"听到这个分数,在家都情不自禁"唉"一声叹息.(初一·七班王芸) H(沸腾)体操比赛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着,初三.二班最后得分96.35分.裁判的话音未落,整个操场一片沸腾.惊叫声,欢呼声,赞叹声,混成一片,简直是人声鼎沸!喜悦的心情笼罩着我们,同学们尽情地渲泄着心中的兴奋.你看,A高兴得一下子跳了起来,大声吼着:"耶!耶!耶!"手里还不停地比划着"V"B则挥动着脱下的衣服,长长的衣袖在空中飞舞着,像胜利的旗帜迎风飘扬C和D听到胜利的喜讯,激动得紧紧地拥抱在一起,自豪地说:"我们赢了!我们赢了!"一脸灿烂的笑容人.其他同学也闹着\跳着\唯恐不能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操场边的小树在风中口舞着轻盈的身姿好似也在为我们高兴呢!树上的鸟儿叽叽喳喳唱着欢快的旋律,为我们抒发喜悦之情,老师们、裁判员\厨房的工人们,都纷纷向我们投来赞许的目光.我们感到无比的自豪!(初二·三班黎赌) I(沸腾)体操比赛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着,初三.二班最后得分96.35分.裁判的话音未落,整个操场一片沸腾."耶-!"初二(三)班的一位同学一听到这个分数,就高兴得从座位上跳了起来,大声地欢呼着.大家认为冠军非我班莫属了.最激动,最兴奋的莫过于小A同学,只见他一脚踩地,一脚踏在板凳上,双手做着"上下运动",嘴里还大喊:"We are NO 1 !我们是第一名,耶!"目前还没有哪个班得分有这样高,所以大家信心十足.连一向冷静的小B此时也眉飞色舞,笑着对周围的同学说:"太棒了!"他这一笑,脸上露出两个深深的酒窝,大大的眼睛被挤成了"一线天".而刚才瞪大眼睛,竖直耳朵听广播的小C,一听到喜讯,眼睛睁得更圆了,嘴也大张着,一副万分惊喜之态.他目瞪口呆的怪模样,逗得同学们哈哈大笑.(初二·三班董明贵) J(沸腾)体操比赛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着,初三.二班最后得分96.35分.裁判 的话音未落,整个操场一片沸腾.耶!我们班得了96.35分!这个分数让全班同学兴奋不已.A同学不停地欢呼着俊俏的脸蛋都笑变了型,嘴角快裂到耳朵坡上去了;B同学一下子站到凳子上,脸上的表情是多么自豪,高兴得把手捧在肚子上,笑得身子弯成了一张弓,真可谓捧腹大笑了\\比赛的胜利让全场的人无不为之赞叹.体育委员洋溢满脸的笑容,潇洒地走向领奖台,展示着初三.二班的风采.讲话台前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好像是也在为我们欢呼雀跃,那成群的小鸟也在操场的上空飞来飞去,欢快地飞翔着,为我们唱着胜利的赞歌.(初二·三班黎婷)

《诗歌鉴赏专题》——诗歌写景的七种角度

古典诗歌写景的七种角度 一、正与侧的结合 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写起,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同时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 如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 王昌龄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通过写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来写战争的惨烈。 再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题为“石头城”,明显是写“石头城”,但诗歌不从石头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写出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 二、动与静的结合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诗人往往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 比如像贾岛《题李凝幽居》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推”“敲”选用,王安石《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的形容词用作使动动词,都是动态描写的一些典范,在动词的使用上作了不少文章。 但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往往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诗人王维不愧描写山水的高手,动静结合是其主要写景手法之一。诗人在描绘的景物中,静中有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构成动人的意境。第二联写物,“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是所见,写的是月光透过松枝洒遍大地;而“清泉石上流”,是动景,是所闻,动静融为一体,构成一副清幽可爱的风景画。第三联是诗人用“竹喧”烘托山静,是所闻,用“莲动”衬托水幽,是所见,见闻交错,“喧”“幽”互衬,颇具艺术感染力。 三、声与色的结合(视与听的结合)

人物动作细节描写的含义及作用

什么是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就是把细小事物,如一个动作、一种表情、一句话等,用特写镜头放大,通过准确、生动、细致的描绘,使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换句话说,就是对某些细小而又能很好地表现中心的环节和情节,加以具体描写 人物动作细节描写的含义及作用: 准确、细致、生动地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性格、身体状况、身份、地位、心理、习惯、情感等等。 范例一:半场运球投篮 他双手捧着球,深吸一口气,然后踮起脚尖,原地弹动了三四下,接着,他突然如离弦的箭一般朝着篮下奔去。离篮架足有四五米远,他把球交到右手中向篮板抛去,球“碰”的一声反弹下来。说时迟,那时快,他三步就跨到篮下,“蹭”地跳起来,双手抓住飞来的球,举到头顶,腰一挺,然后“嘿”地叫了一声,把球灌进了篮筐...... 请把文中的描写小姐们吃瓜子的动词圈出来。 女人们、小姐们的咬瓜子,态度尤加来得美妙:她们用兰花似的手指摘住瓜子的圆端,把瓜子垂直地塞在门牙中间,而用门牙去咬它的尖端。“的,的”两响,两瓣壳的尖头便向左右绽裂。然后那手敏捷地转个方向,同时头也帮着了微微地一侧,使瓜子水平地放在门牙口,用上下两门牙把两瓣壳分别拨开,咬住了瓜子肉的尖端而抽它出来吃。这吃法不但“的,的”的声音清脆可听,那手和头的转侧的姿势窈窕得很,有些儿妩媚动人,连丢去的瓜子壳也模样姣好,有如朵朵兰花。(丰子凯《吃瓜子》) 1、手的姿势是怎样的,牙齿是怎么咬的,声音如何,点滴不漏。 2、细化动作:拿瓜子—送瓜子—咬瓜子—转瓜子—咬住瓜子肉。 方法一:细化动作。 请把文中的描写父亲的动词圈出来。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1、作者写了父亲怎么到的铁道边,怎么下的,怎么上的,都写出来了,脚、手、身子是怎么动的,都观察到了。 2、大量动词,写出了买橘子的艰难,表现了深深的父爱 3、比如这里其实都是写“爬”,作者却用了“探”、“攀”、“缩”、“微倾”等词语,总之, 方法二:精选动词。 方法三:形象修饰

[细节描写的作用]描写肉段比较细的的武侠小说

[细节描写的作用]描写肉段比较细的的武侠小说 一、什么是细节描写? 所谓细节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外貌、心理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小环节或情节的描写。 二、成功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性格、丰满人物形象、连接(推动)故事情节、丰富作品内涵,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生动的细节描写,有助于折射广阔的生活画面,表现深刻的社会主题。细节描写的分类及作用 三、细节描写的分类及作用 1社会和自然场景的描写。 例如:(1)锯木厂后边的草地上,普鲁士士兵正在操练。(都德《最后一课》) 作用:对社会环境的描述,简单、真实地交代自己的国土已被敌人占领。在法兰西绿草如茵的土地上,敌人在这里操练和践踏,大煞

了这个法国东北部小镇幽美的风景。这个细节,向读者揭示“最后一课”这场悲剧的社会根源。 (2)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远处。(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3)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作用:(2)和(3)景色描写形成鲜明的对照,表现了菲利普夫妇在见到了于勒前后的不同心境,并用环境描写进行烘托。句(2)较 明快,表现他们快活而骄傲的欢愉心情。句(3)较灰暗,显示了他们满怀失望与沮丧的心情。 2、穿着打扮的描写。 例如:(1)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鲁迅《孔乙己》)

作用:描写长衫又脏又破,长期不洗不补,既说明孔乙己很穷,只有一件长衫,又说明他很懒,连洗补衣服都不肯动手。不肯脱下这么一件长衫,是惟恐失去他读书人的身分。这个服饰的细节描写,揭示了孔乙己懒惰而又死爱面子的特征,把孔乙己的社会地位、思性格和所受教育揭示得十分深刻。 (2)这藤野先生,据说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我就亲见他有一次上讲堂没有带领结。(鲁迅《藤野先生》) 作用:是留级学生讲关于藤野先生的掌故,一方面表现藤野先生的生活俭朴,一方面表现他的生活随和、不拘小节、马虎、不讲究的性格特征。 3. 语言的描写。 例如:(1)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情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作用:表现菲利普夫妇听说于勒在外边发了财,因于勒的经济地

古诗词改写中的景色描写

《古诗改写中的景色描写》教案 教学设计——实验小学杨玉蓉 教材分析 “想象作文”是培养和锻炼学生创新思维的不二法门。小学阶段的习作教学,注重学生的想象能力的培养,给予他们想象的翅膀,让他们在思想的天空飞翔,是素质教育的绝佳途径。古诗改写,这是人教版课标版编写的改革创新,也是助我们的孩子飞翔的一次原动力。 从读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是一条被实践证明能有效提高语文能力的方法。以教材为起点,在读中生写点,模仿表达,创造表达,让我们的教材成为真正的“教材”,而不是空中楼阁被架空,《古诗改写中的景色描写》是读写结合的一种很好途径。 教学设想 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古至今,无数的中国人都是沐浴着唐诗、宋词、元曲的光辉而成长的。它不仅能有效地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感知诗歌文化的艺术魅力,培养民族自信心与爱国情感,而且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扎实有效地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本课习作教学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中第五课中的古诗词《清平乐?村居》为写作内容,结合第二单元习作中的看图作文的能力要求,鼓励引导学生“睁大”自己的眼睛,“伸长”自己的耳朵,配合课本中的插图仔细观察后,发挥自己独特的想象,将自然景色能用自己的语言如诗如画地表现出来,将“观察、思维、表达”三种能力结合起来培养的理念贯穿始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能有效使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这五种感觉,对自然景色进行有效地描写。 2理解景色描写的正确运用可以很好地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化作品的中心思想。 3改写古诗词时,能在理解原文意境的基础上,充分有效地使用“五 觉法”将原文改写成一篇400字左右的美文。 能力目标:1有效地将古诗的文字内容、文中插图观察、联想与想象三者合一,扎实地把“观察、思维、表达”三种能力重视且培养。 2能感悟意境,启迪想象,将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彼此涵盖,相映成辉。 情感目标:切实地沉浸在古诗的意境里,感知中华古诗的艺术魅力,加强母语文化的感知,提高民族认知力与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着重培养学生合理地使用“五觉法”进行景色描写。 2难点:深刻细致地感悟例文中景色描写的重要性,使古诗词的意境在情景交融中毕现。 教学准备:课件准备:课本24面的插图、配乐……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生活中到处有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你们发现过美吗? 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