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整理2020年酒店企业三年发展战略规划

整理2020年酒店企业三年发展战略规划

2020年

JUNE 2021酒店企

业三年

发展战

略规划

附件:

北海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2015-2020年)

二0一五年十二月

目录

一、产业现状分析

(一)产业规模

(二)产业结构

(三)存在问题

二、优势与条件

(一)自然资源优势

(二)人文资源优势

(三)社会经济优势

(四)区位发展优势

三、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一)总体目标

(二)具体目标

1.经济指标

2.社会指标

3.工作计划

(三)发展战略

四、产业布局与产业门类(一)产业布局

(二)产业重点

(三)产业门类

1.文化旅游业

2.文化科技业

3.影视动漫业

4.演出娱乐业

5.工艺美术业

6.文化服务业

7.文化制造业

五、保障措施

(一)政策保障

(二)组织保障

(三)平台保障

(四)机制保障

附表:重点项目安排(建设)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的“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的指示精神,以及我国正在实施的“一带一路”战略,依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决定,谋划好北海市“十三五”文化产业的发展,带动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和产业升级,以适应我国当前经济新常态的变化需要,特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编制范围包括北海市所辖县区及相关海域和海岛。

规划期为2015年到2020年,规划期的重点为“十三五”时期。

一、产业现状分析

(一)产业规模。

文化产业总量不断扩大。2014年,北海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23.84亿元,同比增长17.22%,占GDP的比重2.78%,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达到28家,文化产业正在逐渐成为北海市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

文化品牌建设效果初显。北海市近年来重点打造了合浦汉文化、南珠文化、贝雕文化、工艺美术、水彩画、老街文化、文化科技等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品牌;依托北海银滩、涠洲岛、星岛湖等海洋生态资源,并整合当地的海洋文化资源,着力培育了滨海文化旅游品牌;依托北海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和

培育了《碧海丝路》、《珠还合浦》、《咕哩美》等精品演艺品牌;南珠、贝雕、角雕、编织等特色民间工艺品品牌的影响力和市场价值也得到进一步提升。

文化产业项目快速推进。截至目前,北海市拥有6个全国文化产业重点项目,1家国家级动漫企业,4家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个自治区级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县区(项目示范区),2家自治区级动漫骨干企业,1个自治区级动漫设计与制作实训基地,8家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以及1个市级文化产业园。

北海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文化产业园动漫基地项目、北海贝雕文化产业基地项目、合浦汉文化公园建设项目、北海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园项目、德利·海北海国际文化综合体项目、好来屋民族演艺文化广场等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已启动建设。北海“中国水彩画产业基地”等项目也在积极筹建中。

(二)产业结构。

文化产业门类日趋完善。北海市已逐渐构建了以文物博览业、新闻出版业、工艺美术业、文化旅游业、演艺娱乐业、动漫产业、创意设计业、影视文化业、文化科技业、节庆会展业、文化制造业、文化服务业等产业门类为主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文化产业结构逐步优化。2014年,北海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23.84亿元,同比增长17.22%,其中文化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7.05亿元,比2010年增加12亿多,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改变了长期以来依赖于文化旅游的局面,尤其是由文化科技带动的文化制造业发展势头迅猛,成为北海市文化产业的亮点。文化服务业加快发展,2014年文化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30亿元,同比增长82.47%。

(三)存在问题。

一是对文化产业重要性的认识还有待提高;二是文化产业基础支撑较为薄弱;三是文化产业结构还需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四是文化产业的集约化程度不高;五是文化产业的国际化程度不够。

二、优势与条件

(一)自然资源优势。

北海市以滨海自然风光闻名,拥有海水、沙滩、海岛、海鲜、海珍(珍珠)、海底珊瑚、海洋生物、海上森林等丰富的自然资源,集“海、滩、岛、湖、山、林”于一体,自然条件十分优越,曾入选“最具国际影响力旅游城市”和“中国十大休闲城市”等称号,自然资源优势十分明显。

(二)人文资源优势。

北海的南珠文化、海洋文化、移民文化等源远流长,人文底蕴十分丰厚。秦末汉初,北海港即作为中国与东南亚、西亚乃至欧洲进行海上贸易的商港,成为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最早始发港之一;宋朝时期成为与越南等国开展海上贸易的重要口岸;明朝时期为对外通商口岸,成为我国近代西南区域的重要商港,目前仍保留有作为开埠象征的百年老街和西洋建筑

群。北海市文物古迹丰富,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26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93处。

(三)社会经济优势。

1.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014年,北海市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5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

2.5%,是广西唯一完成年初预期增长目标同时又保持两位数增长的地级市。

2.优势产业发展成效明显。2014年,北海市全年石油炼化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子制造业三大优势产业累计完成产值1281.29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值的80.19%。

3.交通基础设施基本完备。北海市已构建了从高速公路、高铁、航运、航空完整的、立体的现代交通运输网络,形成了“沟通南北、辐射西部、连接华东、通达海外”的交通设施布局。

4.旅游服务业逐步繁荣。2014年,北海市国家4A级景区增加到6个,共接待国内游客人数1720.69万人次,同比增长13.12%;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68.11亿元,同比增长22.46%;实现旅游外汇收入474

5.91万美元,同比增长10.17%。

5.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2014年,北海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818元,比上年增长10.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079元,比上年增长10.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2%。居民收入的增长为今后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内在消费动力。

6.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北海市共有文化企业1330多家,从业人员9300余人。现有国家级动漫企业1家,自治区级动漫骨干企业2家,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4家,自治区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县(项目示范区)2个,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8家,市级文化产业园1个。

(四)区位发展优势。

北海市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位于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处于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域结合部的中心位置,是多个区域经济合作的交汇点,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北海是中国大陆距离东南亚、西亚、欧洲最近的港口之一,是中国西南及华南最便捷的出海口,是中国西部唯一的沿海开放城市,是中国西南地区走向国际市场的重要门户,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重要的战略地位。

三、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

(一)总体目标。

到2020年,北海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为:

——广西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示范区;

——北部湾经济区文化产业的重要增长极;

——我国海洋文化产品的重要集聚地;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先行区;

——面向东盟文化产业的重要门户。

(二)具体目标。

1.经济指标。到2020年,北海市文化产业年平均增速保

持在25%以上,高于全国和广西文化产业的年平均增速,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5%以上,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93亿元。

2.社会指标。未来5年内,通过大力实施北部湾蓝色经济战略推进北海市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为社会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满足人们对文化消费不断增长的需求,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为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3.工作计划。(1)近期工作计划。各区县和有关部门、重点文化企业,按照全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和部署,加快制定“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统一思想认识。(2)远期工作计划。加快落实全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中确定的文化产业重点项目的选址、招商、资金安排和工程建设,加紧推进文化产业重点项目的正常开展,确保文化产业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

(三)发展战略。

1.特色引领战略。在发展上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按照“先做强,后做大”的目标定位,充分发挥和利用好北海市的特色资源,把发展特色文化产业作为北海市文化产业优先发展的战略方向,以特色来强化优势,以优势来巩固特色。

2.创新驱动战略。立足当代科技发展的前沿,强化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文化产业与科技的深度融合,通过科技创新、要素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推动文化产业的转

型升级,提高文化产品进入市场的能力。

3.产业融合战略。促进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文化产业与制造业、服务业、金融业、旅游业、地产业、物流业、信息业和科技业的深度融合,形成文化产业的融合效应和边际效应,创造更大的产业附加值。

4.品牌带动战略。品牌是一个城市的重要名片,也是核心竞争力的体现。要对北海市现有文化品牌进行深入挖掘与规划,通过打造品牌的价值链延长其产业链,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品牌和服务品牌。

5.“走出去”战略。大力实施文化“走出去”工程,构筑文化产业发展的大平台,增强文化产业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能力。支持和鼓励更多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产品的出口,不断提高北海市文化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和影响力。

四、产业布局与产业门类

(一)产业布局。

北海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布局为“一核、两翼、多组团、区域联动”,并与北海市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的“双核两翼”的旅游业发展布局,既形成错位发展,又保持相互衔接。见下图:

——“一核”:以北海主城区为中心区,以北海市文化产业园、“三诺”智慧生活创想体验基地、北海老城、北海近代中西文化系列陈列馆、南珠宫、贝雕产业基地、工艺美术创意园、《碧海丝路》演出、海北海国际文化综合体、海洋主题馆等项目作为载体或依托,推动文化科技、影视动漫、新闻出版、文化博览、工艺美术与创意设计、演艺娱乐、海洋文化等产业要素的集聚发展。

——“两翼”:将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向南、北两翼延伸扩展,南翼主要突出滨海风光特色,承担滨海文化旅游、海洋文化娱乐、文化服务等产业功能,轴线上的重点建设项目包括涠洲岛、北海银滩等,构建国际文化旅游与观光度假、海洋

文化娱乐与体验的产业新格局。北翼以合浦的历史文化资源为主要依托,主要承担历史及生态文化旅游、工艺美术与创意设计、文化制造等功能,轴线上重点建设项目包括星岛湖湿地公园、合浦汉文化公园、创意农业观光基地、南流江生态旅游、红树林休闲度假、烟花爆竹产业等。

——“多组团”:在“一核两翼”的基础上,依托各行政区域现有产业资源,建设包括以上园区或项目在内的若干个产业板块(组团),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向各区县核心区集中,产业集群向重点产业园区或基地集聚。

——“区域联动”:文化产业布局要在差异化和集聚化的基础上,形成点面结合、纵横扩展的立体结构,形成产业要素集聚与资源优化配置的格局。

(二)产业重点。

坚持突出重点、集聚优势、强化特色、盘活存量、扩大增量的原则,不面面俱到,也不盲目上一些脱离实际的产业项目,而是因地制宜,发展符合当地实际的文化产业门类。

重点培育和形成七大文化产业行业:文化旅游业、文化科技业、影视动漫业、工艺美术业(含南珠产业)、演出娱乐业、文化服务业、文化制造业等。

(三)产业门类。

1.文化旅游业。文化旅游业是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有机融合,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两者有密切的关系。目前北海市的文化旅游业已经形成三大产品类型:第一,

文化旅游。主要以海洋文化旅游、宗教文化旅游、民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等为代表。第二,海洋生态旅游。主要包括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星岛湖、冠头岭森林公园、儒艮自然保护区、园博园、涠洲珊瑚礁海洋生态公园等。第三,滨海休闲度假。主要包括银滩、涠洲岛(含斜阳岛)、海底世界、海洋之窗等。

首先应打破“门票经济”的惯性思维束缚。“门票经济”是以收取门票为主要盈利模式和管理方式的旅游经济体制。其次是促进文化旅游产品转型与升级。北海市文化旅游业发展,应从前瞻性视角进行文化旅游项目的顶层设计,促进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由“资源导向”向“市场导向”转变,构建高效合理的文化旅游产业体系。最后要增强区内和区际间旅游协作意识。旅游业发展应避免“产业雷同”、“产品同质”现象,避免旅游项目的重复性投资和建设带来的恶性竞争。

2.文化科技业。文化与科技融合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国家产业政策重点支持的方向和领域。围绕数字内容以及数字娱乐产业,规划建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与核心竞争力、在中国西部地区领先的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努力争创1-2个国家级数字文化产业园区或基地。大力发展以数字、网络、通信等高新技术为支撑的新兴文化产业。

鼓励和推动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游戏引擎、智能化人机交互等关键技术。鼓励和扶持发展数字媒体、网络购物、手机动漫、手机游戏、手机电视、移动电视、视频分享等新兴文化业态,抢占文化产业发展新的制高点,把文化科技

业打造成为北海市的战略新兴产业。

3.影视动漫业。以北海市文化产业园内集聚的民营影视传媒企业为依托,积极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影视产业,鼓励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原创影视节目的创作,推动影视生产制作和交易的集聚发展。重点培育大型影视制作企业,打造影视产业品牌。积极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发挥公共服务平台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影视策划、创作、拍摄、制作、发行、展示和交易的完整产业链。

鼓励发展以文化创意为核心、以数字网络技术为支撑的数字娱乐、数字动漫、数字网游业。充分利用优秀民族文化资源,研发和制作具有原创性的动漫游戏产品。培育一批充满活力和原创力的中小型动漫企业,打造一批具有时代特征、体现了北海历史文化内涵和特色风格的动漫品牌。深入挖掘北海、北部湾地区海洋童话、神话、民间故事等题材,创作具有海洋文化特色的系列动漫作品。努力促进动漫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鼓励与动漫形象有关的服饰、玩具、文具、电子游戏、文化商品等衍生产品的生产和经营。

4.演出娱乐业。演出娱乐业是文化产业中最具活力的产业形态之一,辐射和拉动作用显著,在文化消费日益繁荣、文化体制改革日渐深化的背景之下,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将逐步被释放。

北海市演艺娱乐业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应作为今后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行业予以重点扶持。今后着重打造1-2个依托北

海特色文化资源、市场反应良好、可常年演出的精品剧目品牌;培育带动2-3个具有市场竞争力、跨地域的演出公司;重点培育3-4个年产值超过100万元的大型演艺公司,把北海打造成北部湾经济区演艺娱乐中心。

5.工艺美术业。北海的传统优势工艺品应顺应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的发展潮流,在传承传统优秀技艺的同时,积极开拓更为广阔的市场,鼓励市场竞争,营造市场环境。支持那些具有原创性的工艺品的发展,推动新产品开发。积极引导扶持中小微企业的发展,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方式着力解决北海市工艺美术业发展后劲不足、人才匮乏等问题,把工艺美术业做大做强,传承优良传统和优秀技艺,打造代表本地形象的标志性工艺品,拓展和延伸产业链,增加市场竞争活力。

6.文化服务业。北海市文化服务业基础较弱,应作为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重点予以重视。文化服务业要和现代服务业实行对接,形成相互带动,构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

促进文化会展、软件服务及信息服务向纵深发展;促进创意设计、广告营销以及文化中介服务机构等多种文化服务业态向关联性产业发展。在发展上,一是要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二是扶持行业主体发展;三是优化行业发展环境。

7.文化制造业。文化制造业是文化产业相关层的重要内容,

对于地方文化产业发展来说意义重大。我国是一个传统制造业大国,发展文化制造业可以有效提升传统制造业的文化附加值,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文化制造业应作为文化产业规划的重要内容,积极探索“文化+”、“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创新。

文化制造业的发展,一是要大力促进行业创新;二是搭建文化制造业与文化内容生产交流融合的平台;三是引导有实力的企业转型发展,实现产业的规模化。

五、保障措施

(一)政策保障。

1.完善财政支持政策。完善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财政配套政策,把中央和自治区有关文化产业的财政支持政策落到实处、执行到位。积极帮助文化企业争取国家和自治区有关技术改造、成果转化、科技创新、产品研发、品牌建设等方面的各项优惠政策。设立北海市文化产业专项资金,以政府奖励、贴息、资助等方式扶持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及文化企业。支持和引导担保机构为中小微文化企业融资提供担保。设立政府文化产业创业创新引导基金,采用阶段参股、跟进投资等方式,吸引国内外的风险投资投向初创型文化企业。

2.完善金融支持政策。政府要加大对文化产业资金的投入,出台鼓励金融机构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探索研究知识产权及其他文化无形资产质押担保产品,开通文化产业“绿色贷款通道”。积极拓宽文化企业的投融资渠道,对向文化企业

提供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每年按其新增贷款余额给予适当的风险补偿。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探索以无形资产质押贷款或以无形资产质押为主的组合贷款业务,为文化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充分发挥民间资金优势,扩大财政资金的引导效应。鼓励有关单位按规定发行信托产品,为文化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建立由政府有关部门和签定战略合作协议的银行、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共同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团体、个人依法发起组建各类文化产业投资公司和文化产业投资基金。

3.完善企业支持政策。出台扶持文化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特别是针对北海银河城市科技产业城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文化企业的扶持政策,以及北海文化产业园、“三诺”智慧产业园等园区发展的优惠政策,将园区科技含量高的文化企业纳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范畴,凡经认定的企业可享受财政扶持等优惠政策。

4.完善人才支持政策。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实施文化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培育、发现一批业内领军人才。注重发现和挖掘贝雕、木雕等领域的民间艺术人才。给予大学生和初创业者租金、税收等方面的支持,向他们提供低价的创业场所和创客空间,做到“放水养鱼”。依托高等院校、培训机构和企业等多方力量,建设一批文化产业人才实训基地。加强与海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文化产业人才。积极组织开展海外高层次文化人才招聘工作,争取引进一批国际一流的艺术师、设计师、运营官。把文化产

业人才纳入北海市高层次人才相关政策文件的适用范围,形成包括住房、子女入学、落户等在内的文化产业人才引进“一揽子”政策。采用公开招聘、人事调动、合同聘用、项目合作、设立工作室、创作室等多种方式,引进一批国内外优秀的文化产业人才和创业团队。定期举办文化产业人物评选活动,设立市级文化产业奖,对有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不断完善文化产业人才激励机制。

(二)组织保障。

建立党委统一领导、政府部门密切配合、企事业单位和各种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管理体制,加快推进文化产业体制机制创新,为北海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调整充实北海市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北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宣传、发改、财税、科技、国土、旅游、工商、工信、统计、金融、文新广以及其它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统筹协调全市文化产业发展各项工作。

各区县参照市里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形成市和区县两级联动的推进机制。

建立健全北海市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例会制度、重点行业和重点园区联系人制度。区县和重点行业牵头部门要按照规划的目标要求,制定年度工作计划,进行任务分解,明确年度工作目标、任务、步骤与举措,通过制度化措施把文化产业发展作为考核相关部门业绩的重要内容和评价区县发展的重要指标,确保文化产业工作落到实处。

加强对文化产业统计工作的领导,建立科学合理的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

(三)平台保障。

1.政府服务平台。市有关部门要积极搭建政府服务平台,加强和改善对全市文化企业的服务,做好对文化企业的政策落实和公共服务配套。要不断强化平台的社会服务功能,使之发挥好扶持文化企业、特别是中小型文化企业和成长型文化企业发展壮大的作用。

2.行业协会。积极推进行业协会建设,充分发挥我市文化产业协会及贝雕协会、木雕协会、珍珠协会等专业性行业协会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沟通、协调、自律与助推作用,充当好文化产业发展的桥梁和纽带。

3.中介服务机构。加强政府、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培育项目推介、人才培训、风险投资、代理服务等各类中介服务机构,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专业化服务。

4.产权和艺术品交易平台。完善文化市场体系,推进文化产权交易和艺术品交易平台建设,服务文化产业的发展。

5.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围绕北海市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建立和完善信息、技术、人才、交易、创业孵化、融资等公共服务平台。围绕文化企业登记注册,在经营范围、股东人数、注册资本、集团注册登记条件、出资条件、年检条件等方面适当放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