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生命周期管理

信息生命周期管理

信息生命周期管理
信息生命周期管理

信息生命周期管理

由于EMC不断努力的推广和应用,信息生命周期管理(Information Lifecycle Management,ILM)正逐渐走俏,其实这个概念在上一世纪60-70年代,就已经诞生,之所以现在又得到宠爱,是和企业的信息化应用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分不开的。

ILM需求的产生

企业的经理们在他们公司成堆的信息中,希望能够建立整合的信息流并加以利用为企业找到削减成本增加利润的途径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会碰到许多障碍。在这些挑战之中:

信息的爆炸性增长

“今天一个现代人一天所吸收的信息,比莎士比亚一生所得的信息还要多”,相信这种说法在今天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据统计,每年的全球数据增长量超过50%,而且这种增长的速度还在加快。对于企业来说更是如此,许多业务信息大多数可以在网上找到,这对公司的基础设施的建设需求带来了巨大的增长。随着信息技术引入企业商务实践,信息量正在大幅增长。而数据的存储格式却五花八门,难以统一。电子邮件信息、Word等文本类文档属于非结构化信息,数据库和业务交易等数据又属于结构化信息。然而要把这些不同的来源数据信息进行整合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作。另一方面,信息的相关程度却不断提高。人们显然更关注的是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而且,电子数据的增长也带来了一套全新的属性数据。属性数据是指关于数据的本身的信息(也是数据),譬如文件是由谁创建的、谁接触过它、修改过它以及它存放在何处等等内容。这种增长是呈指数性增长的趋势,从而对管理提出了重大的挑战。

成本的限制

企业必须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和要求不断缩减开支的经营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增长的信息系统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将变得更加困难。在预算可能持平或略有上升的情况下,CIO们承担着用好每一分钱,发挥最大效益的工作压力。控制数据信息成本的能力至关重要,如果CIO们仅仅只是做扩张计划,那么就有可能导致信息系统产生冗余和重复,而这是企业所不希望看到的。

信息的战略价值

成本费用的压缩和企业规划的要求都无法阻止对于更方便的信息存取的需求。企业已经认识到信息对于企业来说,具有不可否认的战略价值,正不断寻求一种信息之间能够紧密结合、企业知识提取迅速快捷的解决方案。利润就来自于那些关键业务信息的易获得性、快速传递以及对它们的安全保护。理解和认识信息的商业价值是知识管理的核心问题,它不仅需要企业的信息管理者具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还需要企业整体业务团队的通力合作。

信息的流动性

信息在它存在的生命周期中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商业价值,需要与之匹配的管理手段和方法。这意谓着企业需要创建相关的流程来允许信息根据需要自由地流动。信息在流动的过程中,价值并不总是越来越小,而企业制度才是决定一项业务数据信息流向的主要因素,企业需要建立起一种更加高效的数据移植能力,使得需要相关信息的人员可以更快地获取它们。

法律和法规的要求

随着信息化的普遍应用,企业各方面的信息都开始进入电子化。由于企业信息,特别是财务信息等重要信息,国家都有法规要求。一些国家的重点行业,如金融,电信和政府部门等,对信息的安全和可靠性更是有专门的规定,这都是和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尤其考虑到中国人口众多,每个人的资料信息量加起来就更大,这些都需要高效的信息管理。

信息的灾难性恢复

不可抗力的情况发生,会对信息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譬如2003年的美加地区的大面积停电,如果企业重要的业务数据丢失,那么对企业造成的损失就不仅仅是数据本身,还有商业机会可能丧失,客户服务水平也会下降。从小的方面说,个别硬件系统的意外和不稳定同样会对企业重要信息的造成破坏,给企业造成难以觅补的损失。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企业正越来越需要对信息进行更加有效安全的管理模式。

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的定义

什么是ILM?ILM(Information Lifecycle Management),根据META集团的定义,信息(或数据)生命周期管理是,信息在储存媒介网络之内流动的过程,而这种过程需要确保企业获取需要的商业信息,并向客户提供一个良好的服务水

平,同时把单位成本降到最低。ILM还要满足日益增长的对于成熟和自动化存储管理的需求,这可以在保持企业对于商业环境变化作出快速反应的能力的同时,提高个人的工作效率。这一种定义强调的是过程的概念。

ILM的积极推行者EMC公司将ILM定义为主动预防性的信息管理方法,帮助企业以最低的总体拥有成本,在信息生命周期的每一阶段都能获得信息的最大价值。

从这些定义可以看出,ILM不是一个具体的产品,而是一个管理理念,更强调从企业级别的视角,对信息进行更有效的管理、更有价值的开发和利用的全过程。

信息生命周期管理作为一种信息管理模型,认为信息有一个从产生、保护、读取、更改、迁移、存档、回收的周期、再次激活以及退出的生命周期,对信息进行贯穿其整个生命的管理需要相应的策略和技术实现手段。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的目的在于帮助企业在信息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大的价值。看看企业中的信息是如何流动的。

一笔业务信息从客户订单下达开始,就诞生了,此时的信息拥有的价值较高,许多相关部门的人员都要对信息进行存取和处理,当一个订单完成以后,该笔信息的价值开始逐渐下降,此时将它转存到低成本的存储介质中可以节约成本。而当该笔业务发生后续服务问题,譬如质量,咨询和改进等等,此时企业又需要该条信息的内容,把它重新激活,提取到高效设备中。随着质量保证期期满,这一信息的价值又重新下降,直到一定期间以后,退出它的生命周期。

除了关注信息在其生命周期各阶段中的不同价值,信息本身的内容同样十分重要。特别是在当前的经营环境下,信息需要以更加认真的处理方式来对待。内容可以说是,数据存储位置和方式的又一决定性的因素。举例来说,信息技术人员在一段时间结束以后,是不能随便清除所有电子邮件文档的。其中的垃圾邮件,当然可以马上删除, 但是那些个属于业务交易、人力资源和财务等重要文档却应当被保留,作进一步的分类、储存和保护,为了更长期间内的使用。同时,由于这一信息可能在一定时期内都会有人要查阅,所以它也不应该被简单地移动到后备数据系统。在这里,关键的问题是识别的流程、制度规定以及方便实用的技术支持能力。

存储设备可以从成本考虑,分为高、中、低等各种不同的硬件平台,对应重要程度不同的、结构性不同的数据,然后还要选择相应的软件。

ILM对企业的战略价值

利用信息生命周期管理,可以将信息管理与业务目标相对应。这样在数据对业务的价值不断变化时,企业可以按照信息的当前价值来管理数据,从而获得:通过分层存储平台提高资产利用率

实现信息和存储基础结构的简化和自动化管理

获得成本高效的信息存取、业务连续性和保护解决方案

通过基于战略的管理,确保更容易符合政府政策和法规

通过将存储基础结构和管理与信息的价值相匹配,从而以最低的信息持有成本提供最大的信息利用价值

ILM的实施方法

信息生命周期管理(Information Lifecycle Management)对企业用户而言是一种信息技术战略、是一种理念,而不仅仅是一个产品或方案。信息化建设中最关键的是数据,数据代表着信息,它可以构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信息从产生的那一刻起就自然地进入到了一个循环,经过收集、复制、访问、迁移、退出等多个步骤,最终完成一个生命周期,而这个过程必然需要良好管理的配合,如果不能进行很好地规划,结果就会是,要么是浪费了过多的资源;要么是资源不足降低了工作效率。

上图表明了一般情况下,数据引用概率与数据寿命之间的关系,这是理解数据应当如何管理的关键所在。为信息在它的整个生命过程中规划存储和迁移的方案是ILM的核心内容。

信息生命周期管理最初由StorageTek首先提出来的,经过EMC的发展和大力宣传,进入市场化阶段指日可待。然而我们应当认识到,信息生命周期管理作为一项企业信息化战略,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项相对长期的工作。当代的企业或多或少都已经有自己的信息系统,信息生命周期管理不可避免地要利用和继承企业目前所拥有的技术和体系结构。

EMC公司的三阶段论

EMC公司建议客户分三个阶段实施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第一步,实施自动网络存储,优化存储基础设施;第二步,提高服务等级,优化信息管理;第三步,实施集成式生命周期管理环境。

第一个阶段,各机构应消除直连存储,逐步将存储完全网络化,然后实现存储环境自动化。以便经济有效地融合和控制存储资源,保证业务连续性。

第二个阶段,服务等级阶段的任务是:在存储网络中建立服务等级层次,然后部署初始信息管理工具,按照企业要求的变化,将信息转移到相应的服务等级层次中。利用这些工具,许多机构都能够按照相关法规的要求,优化其信息管理资源。

前两个阶段是最后实现价值的基础,一般情况下,需要若干年时间才能实现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的自动化。在这种集成式环境中,客户将能够在整个混合IT 基础设施中贯彻企业战略精神,并在适当的时候从一个控制台为一定的服务等级提供相应的应用。

第三个阶段,借助信息生命周期管理,企业不但能经常自动制定决策,保证按照预定的业务准则和战略,以便在适当的时候,为适当的应用提供适当的信息,还能按照信息价值变化的敏感性实时地进行调整。

这三个阶段使IT人员能够利用各项新技能和新方法了解自身的信息需求,并随着实际经验的积累提高自动化水平。

ILM的实施方案--自动化ILM体系

我们通过分析EMC提出的自动化ILM体系,来看看整个ILM的实施方案。一、总体结构图1 自动化ILM体系如图1所示,自动化ILM体系分为三个功能区域:管理服务通用服务

自动化模块

每个功能区域都包含很多的具体的服务模块。每个模块都清楚自己在整个自动化ILM系统内的位置和作用。通过一个称为ILM知识库的数据库来与其他服务共享基础数据。模块化的设计方式使得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自主决定ILM

解决方案的组成。下面我们来讨论这些组成部分以及它们对于整个体系的作用。

二、管理服务自动化ILM体系的管理服务提供系统的操作管理功能。如图2所示,管理服务由四部分组成:应用程序、信息组、存储网络和平台。每层中

都包括一组管理服务,每个服务提供一项具体的ILM流程功能。譬如,LEGATO 网络服务可向信息组层提供备份/复位服务。图2 管理服务管理服务可以单独安装,也可以与其他的服务组合使用。自动化ILM框架并不限制使用的具体产品,通过通用标准的使用,自动化ILM为通用服务和自动化模块提供了公开的接口。这些开放性的接口允许任何的第三方管理服务、用户接口或是业务应用程序可以利用自动化ILM系统内各部分的功能,并整合它们。为了得到支持,管理服务必须和通用服务层的衔接,并在自动化ILM知识库中注册名称和服务类型。基础数据用来描述业务应用、信息组以及服务水平协议。举例来说,一个第三方复制产品必须在知识库中注册名称和服务类型,并为信息组提供一个复制。

1、应用服务应用服务负责业务应用程序及其运行的主机环境操作。该服务包括高度的资产可用性、自动化和监控服务。这些服务通过监控应用程序及其运行环境和自动化恢复与服务流程,从而改进信息存取的可靠性。譬如,LEGATO 的自动化可用性管理工具就是一个提供资产可用度保证的服务。这一服务对受控程序提供故障处理和重新启动的功能,从而为用户提供近似连续的应用服务和信息服务。应用服务层通过ILM知识库中的基础数据进行定义。包括全部自动化ILM服务可识别的名称和服务水平协议。

2、信息组服务信息组为某一个应用程序或业务流程相关的所有数据子集提供一个特殊命名的对象。该名称和信息组的内容将为所有自动化ILM服务知晓并共享。由于信息组是管理服务经常操作的对象,它就构成了自动化ILM环境中的基本管理单元。举例来说,一个名为OracleInfoSet的信息组可能包括与Oracle数据库有关的数据表文件。信息组的名称和它的文件内容和属性也由自动化ILM知识库中的基础数据进行定义,信息组提供了每个管理服务所需要的输入信息。举例来说,备份服务会向信息组服务请求获得它所要备份的文件列表。基于信息组的协议,它还决定备份的目的地、频率和保存期间长度。这种配置信息的能力为所有ILM服务提供了标准化管理的可能。

3、存储网络服务存储网络服务为物理存储设备与应用程序之间提供了一个管理接口。这些服务构成了一个抽象层,简化并提高了物理存储设备的分配和管理能力。存储网络服务可以对固定存储和移动存储设备进行操作,并对不同设备类型的细微差别进行调整适应。图3 存储网络服务结构固定存储管理固定存储管理提供磁盘虚拟服务和卷管理服务。

磁盘虚拟服务负责将不同类型的硬件设备集中化,形成一个统一的存储池。它通过将底层存储网络的复杂性隐藏起来,从而大大简化了存储管理工作。而卷管理服务则负责对不同存储设备的特征进行平滑处理,为应用程序和文件系统操作存储设备提供了一个抽象层面,它们使得物理上分散的多个磁盘看上去就象一个完整的存储系统。信息卷是自动化ILM主要依赖的功能之一。信息卷与传统意义的卷十分相似,只不过它是专门为具体应用的信息组服务并以ILM服务为最终目的。譬如备份和复制服务正是通过信息卷来完成的。移动存储管理移动存储有着自己独有的管理特点。它们包括设备虚拟、设备共享和介质跟踪。存储网络服务的设计就是针对这三项困难的。设备虚拟服务为移动存储设备提供一个通用的接口,该服务为不同的磁带、光盘驱动器以及它们的自动换片装置提供数据通道和控制功能。它也是一个隐藏了不同接口差异和管理的抽象层,从而为信息组服务提供了一套有效利用移动存储资源的管理方法。由于移动存储设备比较昂贵,而且如果它们仅为特定目标服务(比如归档和备份)的话,就无法得到充分的利用,所以人们总是想方设法要共享这些设备,譬如磁带驱动器和自动换片装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存储网络层提供一个存储选择服务。这个服务功能负责控制设备的通道,并确定在出现两个以上服务同时请求使用一个共享装置的时候,只有其中一个得到控制权。这使得多个服务共享存储设备成为可能,尽管它们实际上是通过分时执行来实现的。多个服务共享设备做法可以节省大笔购买存储设备的费用并提供每个设备的利用效率。IT部门的人员经常为查找一个移动存储介质(磁带和光盘等信息介质)头痛不已,更不用说在该信息的生命周期各阶段实施有效的管理了。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当一个磁带或是光盘脱离了驱动器和自动换片装置以后,要继续跟踪它摆放的位置和决定它的保存期限就变得十分困难。正是由于及时找到这些介质很困难,将信息复制移动存储设备的方法很少得到充分使用。而这正是跟踪服务对于ILM流程的重要性所在。它负责跟踪每个媒体的内容和位置(磁带或光盘)并记录好每个介质位置移动的过程。这为快速查找和充分利用移动存储设备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跟踪服务同时也为用户提供保存管理,让用户及时了解每个移动介质的可使用期限。期满的媒体能够得到及时处理和再循环利用。通过管理这些介质的合理数量,从而降低了存储成本和费用。同时建立应用程序与移动存储设备之间的索引,大大提高了系统执行的

速度。检测和分配服务这项服务涉及整个存储网络层的平台操作,帮助管理整个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存储资源。分配服务对从信息卷增加或移走的存储设备提供动态控制,而检测服务则检查当前可用的存储资源,并为可供分配的资源编制目录。这二项服务一起为磁盘虚拟和卷管理提供支持功能。当信息卷需要增加存储空间的时候,分配服务搜寻可用资源并为它分派新的存储空间。而分配服务依赖检测服务为其提供存储网络硬件的信息,包括磁盘驱动器、存储阵列、SAN、磁带驱动等等网络存储资源。检测到的存储资源由ILM知识库共享给其余的ILM服务,从而节省了系统冗余。三、通用服务通用服务提供了一组可以共享的功能,为自动化ILM其他功能部分集中处理一些统一的通用功能方法和模型。通用服务提供下列:1、服务间通讯,提供了自动化模块与管理服务之间的通讯渠道。这一服务定义一个通用数据格式作为通讯的基础。它也提供一个目录服务使不同应用之间相互了解。2、安全服务,为所有服务提供证明和授权服务。为不同的用户提供一套统一的授权控制机制。3、报告,提供了关于ILM服务历史统计和数据汇集的工具。通用报告系统允许用户组合不同的服务信息,并通过应用程序的视角,进一步挖掘信息背后的内容。举例来说,它可产生关于某个特殊电子邮件应用的全部信息报告。4、事件管理,提供一个集中的知识库,为查看和保存系统内各ILM服务事件实施有效管理。

5、通用资源检测,检测可用的通用硬件和软件, 编制目录使所有自动化ILM流程可以共享它们。这将减少每个应用各自检测的工作,并为资源提供一个通用的名称。

6、监控和服务服务,为自动化ILM环境提供了自我修复的功能。这些服务结合在一起,为系统内各问题的识别和自动纠正提供了通用的方法。

7、安装和配置服务,提供一种安装和更新软件的通用方法。这一服务管理软件模块的新版本更新和整个系统环境中的分配。8、许可服务,提供全部自动化ILM软件模块的许可协议控制、统一的管理和报告。四、自动化模块

自动化模块利用自动化ILM系统的管理服务和通用服务提供的功能,来完成更高级操作。它包括:1、协议管理模块在所有自动化ILM给企业带来的效益中,协议驱动管理可能是受益最大的。这个自动化模块通过使用服务水平定义来自动化配置操作和服务水平管理,从而简化了ILM流程并降低了费用。协议驱动管理通过引入业务需求,为提供提供管理服务智能。自动化ILM协议

管理负责系统协议管理。如图 4 所示,协议管理使用协议和资源数据来控制和协调服务水平。图4 协议管理通过读取知识库中的分类基础数据和服务水平协议,协议管理确定对具体应用程序和信息组提供怎样的服务支持,它负责配置需求服务来保证协议得到贯彻。当服务水平配置完成后,协议管理通过监控低层管理服务的运行,来保证和验证它们的正确执行。举例来说,如果一个应用被归入接受“标准的保护服务”类别,并且这一服务水平定义为应用数据每个晚上都需要备份,那么协议管理工具将检测备份服务的执行,确保信息得到正确的保护。如果应用数据没有被备份,一个可见的通知将送达管理控制平台,提醒管理人员,服务水平协议没有得到执行,同时一份电子邮件或短信将送到适当管理者的手中。服务水平协议被用来定义广泛的管理能力,包括:*“关键的”核心应用程序,必须在20分钟内得到恢复。对于业务来说“重要的”应用信息,必须每个晚上进行备份。连续六个月不使用的数据可以被迁移慢速存储设备上经纪业部门的所有电子邮件必须在WORM(写一次,可读多次的存储设备,譬如CD-R)上保存五年。协议管理使得管理人员可以容易管理一组应用程序的服务水平,增加或降低服务等级,而修改服务水平协议可以影响所有受控的应用程序。这种能力将配置工作的复杂性简化了,并为ILM提供了量化的配置方法。

情景管理模块

当ILM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时候,用户可能会在启动服务水平协议前,想了解它的可能结果。而ILM本身也需要具备为服务水平目标(SLO)提供推荐协议的能力。这些能力就是我们知道的“情景分析”(what-if),或者说是预测模型。情节管理是帮助这方面的支持,它仰仗于对不同情景影响的叙述、探究和评估的能力。在某项改动之前,通过情景分析,可以使用户对改动后的影响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

工作流管理模块

工作流管理负责协调复杂的ILM工作流程,这些流程经常需要人员操作的介入。工作流程管理需要自动化ILM系统与IT部门和业务部门共同合作。

工作流管理

工作流程定义工作的顺序步骤和必要的批准环节,而批准环节就需要集IT 部门人员的参与。譬如说,协议管理需要一个附加的存储空间,这将启动一个工作流请求。第一步是识别符合应用程序需要的存储设备,这可以由分配服务自动完成。在空间得到分配之前,这项需求的业务线经理拥有成本费用批准权。工作流程管理将请求通过电子邮件发往业务经理,业务经理批准后,存储扩展流程得以继续。图5说明了工作流程控制操作的基本步骤。流程从请求(1)开始到达工作流管理系统,流程经理查询(2)自动化ILM知识库获得工作流程定义作为操作依据,而且启动第一个自动化流程(3)。该流程完成后,送出一个请求(4)给指定的用户并等候批准(5),接到批准后继续下一个自动步骤。

分类管理模块

对信息进行识别和分类是管理人员最头痛的一件事情。分类管理模块负责帮助管理人员识别和分类已存在的应用程序和信息。使用信息检测技术,和分类模板来刻画程序和数据使用特征,分类管理模块帮助用户建立适合企业的初始分类,并对现有程序和信息的分类提供建议,然后用户可以接受、拒绝或修改这些分类建议。分类定义完成以后,通过基础数据记录在自动化ILM知识库中,可以被其他ILM服务调用。当企业环境中有大量的数据要处理,分类管理模块能够大大地提高信息分类处理速度。

服务水平管理

服务水平管理位于自动化ILM结构的顶层。服务水平管理监控并处理在业务部门和IT部门之间建立的服务水平协议(SLA)。服务水平管理维护应用程序、ILM 服务以及业务部门之间的三方关系。服务水平管理获取业务部门对某项应用程序的服务水平需求,然后提供评估和跟踪功能,以确保该项服务水平得到实施。如果服务水平没有达到标准,业务部门和IT部门将接到通知,他们要么修改需求,要么纠正系统来解决问题。服务水平管理也提供“费用反馈”功能,它向业务部门报告该部门使用的IT资源和相关费用。

信息生命周期管理实施的步骤

为实现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的全部优势,需要考虑一个由以下三个基本模块组成的构架:

专用存储平台

存储管理软件

信息管理软件

信息生命周期管理大致需要进行以下步骤:

盘点已有的信息系统

由于大多数时候,信息生命周期管理不是投资建立一个全新的基础结构,而是要在已有的基础上构建和创建完整的信息管理,所以,企业首先需要理清自身的资产,认识现有信息系统的优点和弱点,为下一步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的开展大好基础。

实现存储网络化和整合

迁移到自动化网络存储环境为企业提供了基于战略进行管理的基础,以及手动开发分层存储平台价值的功能。通过整合服务器和存储设备来降低成本,通过集中存储管理降低复杂程度,增强业务连续性,以及在不中断业务的情况下灵活地扩大或缩减规模。

将服务级别与数据价值相匹配

实施有针对性的信息生命周期管理。通过对数据和应用程序分类并将其与业务流程结合在一起,可将信息生命周期管理提升一个级别。企业将对存储资源实现更好的管理和最优分配,获得根据变化的性能和可用性要求,存储信息的能力,将服务级别与相应存储解决方案进行匹配,并且提高业务连续性和法规符合程度。实现管理与控制自动化

实现跨应用的企业级信息生命周期管理。这一阶段,开始规划企业整体范围内自动化的、基于战略的信息管理方案。产品和服务在该阶段中不断完善和创新,将实现企业范围内自动化管理和控制,在企业内保持服务级别和数据价值的一致,并且不断地进行自动调整,以确保业务制度和规则在适当的时间将信息传递到正确的应用程序。

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的战略

一个成功的信息生命周期管理战略,应当具备以下的标准:

以业务为中心

信息技术应当和企业实务相结合,与关键业务流程相匹配、与应用程序以及商业目标保持一致。

以制度为基础

许多信息的储存年限、方式以及可接触人员,受到政府法规的管制,CIO需要确保系统实施方案能够体现和达到政策的要求。

集中化管理

为了能够全面地控制和管理企业全部整合的信息资产,包括结构化的和非结构化的信息,信息生命周期管理必须采用集中化管理。

能够处理异质环境

由于信息系统需要在整个企业内运行,信息生命周期管理一定要全部包含各种平台类型和操作系统。

与数据价值相关

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的关键一点是按照数据信息对于企业而言的价值高低来安排适当的存储设备的能力。这样使重要的信息得到足够的保护,而同时一般信息的存储成本也得到控制。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的成功实现,还需要企业业务流程的全面配合,对于流程的评估可以借鉴以下的成熟度模型。由于EMC不断努力的推广和应用,信息生命周期管理(Information Lifecycle Management,ILM)正逐渐走俏,其实这个概念在上一世纪60-70年代,就已经诞生,之所以现在又得到宠爱,是和企业的信息化应用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分不开的。

信息生命周期管理

信息生命周期管理 由于EMC不断努力的推广和应用,信息生命周期管理(Information Lifecycle Management,ILM)正逐渐走俏,其实这个概念在上一世纪60-70年代,就已经诞生,之所以现在又得到宠爱,是和企业的信息化应用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分不开的。 ILM需求的产生 企业的经理们在他们公司成堆的信息中,希望能够建立整合的信息流并加以利用为企业找到削减成本增加利润的途径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会碰到许多障碍。在这些挑战之中: 信息的爆炸性增长 “今天一个现代人一天所吸收的信息,比莎士比亚一生所得的信息还要多”,相信这种说法在今天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据统计,每年的全球数据增长量超过50%,而且这种增长的速度还在加快。对于企业来说更是如此,许多业务信息大多数可以在网上找到,这对公司的基础设施的建设需求带来了巨大的增长。随着信息技术引入企业商务实践,信息量正在大幅增长。而数据的存储格式却五花八门,难以统一。电子邮件信息、Word等文本类文档属于非结构化信息,数据库和业务交易等数据又属于结构化信息。然而要把这些不同的来源数据信息进行整合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作。另一方面,信息的相关程度却不断提高。人们显然更关注的是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而且,电子数据的增长也带来了一套全新的属性数据。属性数据是指关于数据的本身的信息(也是数据),譬如文件是由谁创建的、谁接触过它、修改过它以及它存放在何处等等内容。这种增长是呈指数性增长的趋势,从而对管理提出了重大的挑战。 成本的限制 企业必须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和要求不断缩减开支的经营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增长的信息系统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将变得更加困难。在预算可能持平或略有上升的情况下,CIO们承担着用好每一分钱,发挥最大效益的工作压力。控制数据信息成本的能力至关重要,如果CIO们仅仅只是做扩张计划,那么就有可能导致信息系统产生冗余和重复,而这是企业所不希望看到的。 信息的战略价值

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

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 PLM构建高效研发体系 当前,全球经济正处于迅速变革的大潮之中,德国力推工业4.0,美国聚焦物联网应用,我国正在全面推进“中国制造2025”,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国家大力扶持制造企业推进智能制造,去年和今年连续支持智能制造专项和智能制造示范企业。智能制造包括智能产品、智能装备、智能工厂、智能研发、智能管理、智能供应链和智能服务等领域,需要实现企业信息系统和自动化系统的无缝集成,进而支撑企业智能决策。 《中国制造2025》核心就是:创新引领、提质增效、绿色发展、两化融合为主线、智能制造为突破口。智能制造是实现整个制造业价值链的智能化和创新,是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进一步提升。智能制造绝不止生产那点事,一定是从设计开始,否则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树,合作,才能共赢。 产品创新研发是企业永续经营的基石 企业的生命是以其产品为载体的,产品的兴衰也意味着企业的兴亡,企业唯有不断开发研制适应消费者需求变化的新产品,才能永保企业生命活力。而建立一个先进的产品研发管理体系是保证企业保持强大产品研发能力的前提。 企业的创新研发能力,除了要有专业的研发人员,更需要有一个好的管理体系来支撑。现代产品研发是一个复杂的数据关联协同过程,有大量数据之间的约束关联,还有产品研发流程中各个环节各个部门的不同的人之间需要很强的协调,这些关联协调的复杂程度单靠人工是难以管理好的。在现代信息化时代,如果没有有效的管理体系支撑,个人的创新能力再大也难以发挥。 产品生命周期在缩短,企业必须缩短研发周期,加快新产品上市的速度,抢占新产品市场,才能获取超额利润。 市场竞争令产品复杂性增加。消费者的需求在不断增加,企业需要不断提高产品的功能和质量,提升客户的满意度,才能取得竞争优势。 市场竞争迫使企业需要细分客户群,研发针对性的差异化产品,取得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因此企业需要适应大规模订制的平台化产品研发解决方案。 对产品成本及品质的控制,必须从设计源头开始,才能起到根本上的作用,必须在产品研发过程中设法控制质量,才能既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又减少工作反复,缩短产品交货周期。 金蝶K/3 PLM的价值 战略层:提升企业产品创新能力和供应链协同设计/系统制造能力 快速研发出符合客户需要的产品 强化研发环节流程和质量控制,提高产品研发质量 降低产品研发成本 提供跨地域、跨企业、跨部门的项目研发协同能力,提高供应链的产品竞争力 管理层:优化、控制产品研发过程 固化优化产品研发流程,增强团队协作,掌控项目进度 建立企业级产品数据库,保证数据安全,统一企业产品数据版本 集成ERP、MES等相关信息系统,消除信息孤岛

浅析零部件的(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过程

浅析零部件的(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过程 一、前言 PLM已经是一个广为接受的概念。从字面意思可以看出,PLM系统的核心任务是进行“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在PLM系统中,零部件也有生命周期,反映零部件的阶段和状态。而企业实施PLM系统过程中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定义零部件的生命周期构成及演进规则。 二、过短的零部件生命周期 PLM系统对于零部件的“生命周期”管理应用,很容易被实施得过于简单,其“生命周期”过程往往是指零部件的“设计周期”管理过程,零部件的发放实际指的是“设计完成”,而非投入生产。 图1过短的生命周期过程管理 如上图是某公司PLM系统中定义的零部件生命周期过程管理图。当零部件创建出来时即处于“拟制”状态,这时研发工程师对零部件进行各方面的详细设计。设计完成之后,研发工程师将启动一个审批流程,提交流程后,审批流程进入到“审核”环节,零部件的生命周期状态处于“流程中”;如果审核人员发现设计有误,则驳回给研发工程师,研发工程师根据审核意见进行修改,然后再提交,如此往复。 如果审核通过,则将进入到“批准”环节,“批准”环节的签审过程与“审核”一样,只是签审人员不同。如果批准通过,则将进入放到“发放”环节,此时,零部件的生命周期提升到“归档”,零部件被冻结;批准后的“发放”环节主要是将零部件图纸及技术资料发放给生产制造部门,过程提交通过之后,审批流程完成。 上述整个过程都发生在研发部门内部,工艺和制造部门则不参与。当零部件被发布后,工艺和制造部门才在此基础上展开工作。如果工艺或制造部门在后面发现了问题,他们会通知研发部门,于是研发工程师将零部件修订一个新版本(申请变更或申请取消归档),然后根据下游或现场反馈的情况在新版本上进行修改,修改完成后再次进行上述的审批流程,然后发放一个新版本,完成变更。 按照这个模式,零部件的一个生命周期实际上指的是零部件在研发部门的一段生命期,如果零部件通过了研发部门的审核,即代表生命周期走到了终点。当下游部门提出零部件有缺陷时,零部件需要“重生”一次(修订一个新版本),然后经历一个新的生命周期。我们来看一下一个零部件的一般开发过程。一个零部件从概念阶段到批量生产,一般要经历如下阶段: 图2:零部件设计开发基本过程 可以看出,零部件设计阶段只占全部生命周期的一半,后面还有大量的验证工作需要进

数据生命周期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制度完善,新的政府法规和财务要求对于数据的管理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欧美国家,金融、医疗、电信等行业推出了许多针对数据保留的法规,在中国,相关法规的制定和落实也在不断的完善。这都需要现有的IT系统符合和满足这些法规的特定要求,需要相关的IT信息管理手段的配合。 用户面临的问题 在当前的商业环境中,IT的重要性与需求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关联商业应用部署在各种在线的IT系统中,维系这些应用的IT基础资源架构也在不断的膨胀和增长,尤其是存储设备。如何在有限的预算下充分利用现有的存储资源以便更有效的管理好和利用好现有的应用数据,保证现有IT 系统满足并适应快速的商务系统增长需求,成为IT应用和管理部门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制度完善,新的政府法规和财务要求对于数据的管理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欧美国家,金融、医疗、电信等行业推出了许多针对数据保留的法规,在中国,相关法规的制定和落实也在不断的完善。这都需要现有的 IT系统符合和满足这些法规的特定要求,需要相关的IT信息管理手段的配合。 信息和数据,作为企业宝贵的资源,其重要性已经得到了人们的充分认同。为了保存这些珍贵的数据,越来越多的企业采购了大量的异构存储设备,建立了SAN或NAS的存储结构,虽然简化了结构,提高了数据的访问效率。但与此同时带来的问题是:不同厂商的存储设备,彼此不兼容,造成管理上更为复杂,管理的成本据高不下。 IBM 解决方案 以上问题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企业在建立IT系统的规划阶段,过于关注前端的IT系统应用,对于后台的数据存储需求认识不足所造成的。在初始的IT系统设计和规划中,我们往往只关注存储设备和数据备份,而忽视了数据载体的全面存储管理。实际上,根据Enterprise Storage Group的分析报告,不同类型的业务数据都存在一个数据创建、修改、发布、利用和删除/归档的生命周期,而且,在不同的时期内,这些业务数据的利用价值也会不同。因此,需要对这些业务数据在不同阶段进行不同的数据存储管理。 信息生命周期管理(ILM)就是对不同的业务数据进行贯穿其整个生命周期的管理,通过完整的信息生命周期管理解决方案,可以让不同类型的数据存放在适合的存储设备上,利用适当的技术手段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这样,用户将可以提高现有存储设备的利用率,利用自动化的IT数据管理技术实现自动的数据管理,减少企业的IT管理成本,满足政府和企业的数据保管和管理的法规要求。 因此,一个完整的信息生命周期管理解决方案应该包括:

设备生命周期管理流程初稿

1、目的:建立生命周期管理流程规范设备管理。 2、适用范围:公司各部门 。 3、责任人:设备管理员。 4、 流程图 设备购置申请 用户需求URS 非标设备 标准设备 1-1设备生命周期管理图 4.1、设备购置计划 4.1.1、职责归属:公共系统归保障部,检验设备归质检部,生产辅助设备归生

产部门提出申购需求。 4.1.2、填写设备申购单应写明设备购置原因,例:生产需要?研发?生产效率?设备更新? 4.1.3、对于设备投资计划,由相应职能部门根据需求发起项目。项目立项需纳入变更控制程序以评估GMP风险并跟踪实施过程,经批准立项。 4.2、用户需求(URS) 4.2.1、职责归属 4.2.1.1、设施、设施支持系统、公共工程系统的URS由保障部负责编写。 4.2.1.2、生产工艺设备的URS由负责该项工作分属的生产部、设备部专业经理和直接操作人员编写。 4.2.1.3、实验室检测仪器的URS由负责该项工作分属的生产部、和质量部专业经理和直接操作人员编写。 4.2.2、用户需求内容要求 4.2.2.1、工艺设备情况介绍 此项应由编写用户需求(URS)人员根据需求的设备/设施的项目进行详细描述。主要涉及所需求的设备/设施的目的、功能、用途和所处环境等方面。 4.2.2.2、文件的范围和目的 供应商应该提供商品的标准技术性文件证明。尤其是供货的设备及控制系统,与标准文件和该用户需求的异同之处。非标设备除外。例: ①工艺方面的用户需求 工艺过程流程图 产量规格型号 工作环境 主要特点 ②机械方面的用户需求概述 设备/设施机械部分系统图 配套公用设施 材质要求 表面处理 电器设备设备/设施布局图 工艺设备接口

第二章 数据库应用系统生命周期

第二章数据库应用系统生命周期 2.1数据库应用系统生命周期 2.1.1 软件工程与软件开发方法 1、软件工程:将工程化应用于软件生产 2、软件工程的目标:在给定成本、进度的前提下,开发出满足用户需求并具有下述特征的软件产品:可修改性、有效性、可靠性、可理解性、可维护性、可重用性、可适应性、可移植性、可追踪性和可互操作性。 3、软件生命周期:指软件产品从考虑其概念开始,到该产品交付使用的整个时期,包括概念阶段、需求阶段、设计阶段、实现阶段、测试阶段、安装部署及交付阶段; 4、软件项目管理:为了能使软件开发按预定的质量、进度和成本进行,而对成本、质量、进度、人员、风险等进行分析和有效管理的一系列活动。 5、软件工程以关注软件质量为特征,由方法、工具和过程三部分组成; 6、软件过程模型(软件开发模型):是对软件过程的一种抽象表示,表示了软件过程的整体框架和软件开发活动各阶段间的关系,常见的有:瀑布模型、快速原型模型、增量模型和螺旋模型。 2.1.2 DBAS软件组成 1、数据库应用软件在内部可看作由一系列软件模块/子系统组成,这些模块/子系统可分成两类: (1) 与数据访问有关的数据库事务模块:利用DBMS提供的数据库管理功能,以数据库事务方式直接对数据库中的各类应用数据进行操作,模块粒度较小; (2) 与数据访问无直接关联的应用模块:在许多与数据处理有关的应用系统中,对数据库的访问只是整体中的一部分,其他功能则与数据库访问无直接关系,这部分模块粒度可以比较大。 2、 DBAS设计开发的硬件方面:主要涉及根据系统的功能、性能、存储等需求选择和配置合适的计算机硬件平台,并与开发好的DBAS软件系统进行集成,组成完整的数据库应用系统; 2.1.3 DBAS生命周期模型 1、数据库应用系统的生命周期模型: (1) 参照软件开发瀑布模型的原理,DBAS的生命周期由项目规划、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实现和部署、运行管理与维护等5个基本活动组成; (2) 将快速原型模型和增量模型的开发思路引入DBAS生命周期模型,允许渐进、迭代地开发DBAS; (3) 根据DBAS的软件组成和各自功能,细化DBAS需求分析和设计阶段,引入了数据组织与存储设计、数据访问与处理设计、应用设计三条设计主线,分别用于设计DBAS中的数据库、数据库事务和应用程序; (4) 将DBAS设计阶段细分为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三个步骤,每一步的设计内容又涵盖了三条设计主线。

产品数据管理(PDM)与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课案

产品数据管理(PDM)与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 摘要: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是企业实现制造业信息化的必经途径,也是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本文重点讨论了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的主要研究内容,它的核心思想,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的技术架构及其主要功能。初步阐述了我国实现PLM的重要性。 关键字:PLM;PDM;技术架构;信息孤岛; Abstract: the products lifecycle management is the necessary way for enterprises to realize manufacturing informatization, and is the key methods to improve their own competitiveness. Th is paper discusses the main research contents of products lifecycle management and its core idea s, and based on this we discussed the technology framework and main functions of products lifec ycle management. The article expounded the importance of PLM technology in China. Keyword: PLM; technology framework; Information Island; 前言 经济全球化和工业信息化使制造业竞争环境、发展模式和活动空间等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对制造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满足日益变化的客户需求,产品制造商需要从以生产推动销售的方式,转变到按客户需求订单安排生产的方式。特别是近年来兴起的企业外包业务和单一的客户需求的增加,生产厂商只有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加快产品上市时间,以及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服务,才能最终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目标。人们已经认识到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对企业作为一个集成系统运行的重要性。可以认为,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是适用于企业过程、组织方式的技术,具有强烈的企业运行模式的背景。[1]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自提出以来,便迅速成为制造业关注的焦点。PLM结合电子商务技术与协同技术,将产品开发流程与SCM、CRM、ERP等系统进行集成,将孤岛式流程管理转变成集成化的一体管理,实现从概念设计、产品设计、产品生产、产品维护到管理信息的全面数字化;实现企业知识价值的提升与知识共享管理,产品开发与业务流程的优化,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生产效率,降低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的成本,以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单元软件(CAD/CAM/CAPP等)和企业管理软件(ERP/SCM等)在企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在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过程中由于采用不同的系统、不同的应用、不同的技术平台,使得产品数据难以顺畅流动,导致产品数据资源不能共享,

数据库设计阶段和软件项目生命周期对比教学内容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 1.需求分析阶段: 准确了解与分析用户需求(包括数据与处理),是整个设计过程的基础,是最困难、最耗费时间的一步。这个不用多说吧? 2.概念结构设计阶段: 是整个数据库设计的关键,通过对用户的需求进行综合、归纳与抽象,形成一个独立于具体DBMS的概念模型。从实际到理论。 3.逻辑结构设计阶段: 将概念结构转换为某个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对其进行优化。优化理论。 4.数据库物理设计阶段: 为逻辑数据模型选取一个最适合应用环境的物理结构(包括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选择理论落脚点。 5.数据库实施阶段: 运用DBMS提供的数据语言、工具及宿主语言,根据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结果,建立数据库,编制与调试应用程序,组织数据入库,并进行试运行。理论应用于实践。 6.数据库运行和维护阶段: 数据库应用系统经过试运行后即可投入正式运行。在数据库系统运行过程中必须不断地对其进行评价、调整与修改。理论指导实践,反过来实践修正理论。

释:软件生存周期各个阶段活动定义_普通__行业透视_eNet硅谷动力商用软件 频道 首先讲一下软件生存周期的定义,即以需求为触发点,提出软件开发计划的那一刻开始直到软件在实际应用中完全报废为止可以认为是一个完整的软件生存周期,软件生存周期的提出是为了更好的管理、维护和升级软件。其中更大的意义在于管理软件开发的步骤和方法。它把整个的软件生存时间看作是一个整体,以时间的推移和软件开发的工作重心之间作为划分点,把软件开发和维护的工作细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部份,从而更好的控制软件的开发进度和难度,同时也十分有利于降低软件的出错频律,协调各个部门间的工作配合和责任分配。 软件生存周期的各个阶段的划分并没有一成不变的法则,不同的开发方式、软件种类、软件规模和开发环境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软件生存周期各阶段的划分,但无论最终把生存周期如果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划分,都是旨在更好的利用手中的资源(主要指人力资源、软件资源、技术资源和源码资源),降低软件的开发风险、复杂度和开发成本(主要以开发的时间和投入资源为衡量标准),要做到最好的对软件生存周期各阶段进行划分,就必须遵循一条基本的原则,那就是在各阶段的任务应尽可能的相对独立,同一阶段各项任务的性质应尽可能的相同,从而达到降低每个阶段任务的复杂度,减少不同阶段任务之间的联系。这样做对软件项目开发的组织管理是十分有必要的,同时对最终的软件项目开发成功是不可或缺的。 尽管软件的生存周期各阶段的划分没有一个明确的法则,但就一般性而言,软件生存周期包括可行性分析、项目开发计划、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写代码、软件测试和软件维护等活动(有的文档资料和开发项目把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合在一起,统称为软件设计或设计),这些活动的每一个可以说是软件开发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所以我们应该将它们按照项目的划分合理的安排到各个阶段里面去。 既然软件开发周期这么重要,无论对软件项目最终开发是否能取得成功或是对软件管理和资源投入,我们就应当充份的了解周期里各个活动的定义和任务,才能合理,准确,客观的安排每一阶段的工作,以下就对各种活动的定义和任务做一下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办法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办法 本办法是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进行制定的。旨在更好地进行产品规划阶段的前端计划、市场推广阶段的全程拉动和全面销售阶段的政策引导。与此同时,做好费用控制和产出预算,力争实现每一个产品项目的经营性收益最大化。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的主要负责部门为产品科和策划科。 一、产品生命周期的概念 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产品从正式进入市场开始,到最终退出市场销售环节为止所经历的整个存在于市场流通中的过程。产品生命周期源于其市场调研、产品规划、研究开发、试产试销,直至正式销售才算是生命周期的开始。而产品在推出市场销售环节以后,生命周期就宣告结束了。 二、产品生命周期的各阶段 1、导入期:是指新产品刚刚进入市场,还没有被大多数消费者了解和接受的阶 段,只有部分追求新奇的消费者尝试购买。在这个阶段需要投入大量的促销费用进行市场推广,如广告、终端物料和展示样机等,但是由于消费者没有了解产品,不能立刻形成销售。所以,在这一阶段不但没有产生很大的盈利,甚至可能出现单品的亏损。 2、增长期:在这个阶段,随着铺货率的逐步上升,消费者开始逐渐熟悉了新产 品,并出现大量购买,该新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迅速扩大。与此同时,生产规模优势也逐步显现:伴随着产量的上升,各项生产成本大幅下降,市场费用率也因为分摊而大幅下降,最终体现为产品的利润迅速上升。但竞争者也将在这个阶段,发现有利可图后开始大量进入。而当竞争者进入后,竞争将趋于充分,供给和需求将趋于稳定。这时,企业的利润增速也将逐步放缓。3、成熟期:市场趋于饱和,潜在消费者已经基本开发到位,销售额缓慢提升到 最高值后,开始逐渐下降。在这一阶段,企业为了保住市场份额,需要投入更多的费用,利润也因此开始下降。 4、衰退期:开始不断有新的替代产品出现,消费者正日渐转入新产品的消费。 使得原有产品的销售大幅下降,利润也被迫降低,其衰退趋势已经显露无疑,最终将完全退出市场,完成其历史使命。 三、导入期的新品推广策略 1、针对威博品牌的现状,适合采用“缓慢撇脂策略”和“缓慢渗透策略”,即采用“高价低费用”和“低价低费用”的策略。 2、对于这两种的策略的选用,要视具体的产品型号所对应的毛利率和产品档次而定。一般而言,“缓慢撇脂策略”适用于毛利率较高的中高端产品,“缓慢渗透策略”适用于低端或特价机产品。 3、导入期的推广阶段:

数据库生命周期

数据库生命周期 数据库的生命周期主要分为四个阶段:需求分析、逻辑设计、物理设计、实现维护。 数据库的物理设计,包括索引的选择与优化、数据分区等内容。这些内容也非常丰富,而且可以自成体系,园子里也有很多好文章,故在本系列中不作主要关注。本文最后将给出一些链接供大家参考。 数据库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又能细分为多个小步骤,我们配合图(1)来看看每一小步包含的内容。 阶段1 需求分析 数据库设计与软件设计一样首先需要进行需求分析。 我们需要与数据的创造者和使用者进行访谈。对访谈获得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撰写正式的需求文档。 需求文档中需包含:需要处理的数据;数据的自然关系;数据库实现的硬件环境、软件平台等; 图(2)阶段1 需求分析 阶段2 逻辑设计 使用ER或UML建模技术,创建概念数据模型图,展示所有数据以及数据间关系。最终概念数据模型必须被转化为范式化的表。 数据库逻辑设计主要步骤包括: a) 概念数据建模 在需求分析完成后,使用ER图或UML图对数据进行建模。使用ER图或UML图描述需求中的语义,即得到了数据概念模型(Conceptual Data Model),例如:三元关系(ternary relat ionships)、超类(supertypes)、子类(subtypes)等。 eg: 零售商视角,产品/客户数据库的ER模型简图

注:ER图的含义,以及详细标记方法将在该系列的下一篇博文中进行讨论 图(3)阶段2(a) 概念数据建模 b) 多视图集成 当在大型项目设计或多人参与设计的情况下,会产生数据和关系的多个视图。这些视图必须进行化简与集成,消除模型中的冗余与不一致,最终形成一个全局的模型。多视图集成可以使用ER 建模语义中的同义词(synonyms)、聚合(aggregation)、泛化(generalization)等方法。多视图集成在整合多个应用的场景中也非常重要。 eg: 集成零售商ER图与客户ER图 零售商ER图如图(3)所示。客户视角,产品/客户数据库的ER模型简图如下: 图(4)以客户为关注点绘制的E R图 注:现在市面上有许多辅助建模工具可以绘制ER图。使用Sybase的PowerDesigner绘制与图(4)相同语义的ER图如下: 其标记法与图(4)中略有不同,这将在今后的博文中加以说明。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辅助软件的使用不是设计的核心,大家不要被这些工具迷惑。所以后文中我们将主要使用手绘。只要掌握了ER图的语义,使用这些软件都不会是件难事。 集成零售商ER图与客户ER图 图(5)阶段2(b) 多视图集成

基于信息生命周期管理三维模型的存储体系架构的研究与应用

https://www.doczj.com/doc/022864846.html,
基于信息生命周期管理三维模型的存储体系架构的 研究与应用
郝静 1,王红梅 2,白中英 1
1 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北京 (100876) 2 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北京 (100081)
E-mail:haojing7160@https://www.doczj.com/doc/022864846.html,
摘 要: 本文在信息生命周期管理概念的基础上设计出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的三维模型, 对此 三维模型从信息周期阶段(创建、采集、组织、存储、利用、清理)、信息应用层次(存储 层、管理层、服务层)和系统体系架构层次(存储硬件设备、SAN 存储网络、存储高可用、 在线数据共享、数据生命周期管理、备份/恢复和灾备与异地永久存档)三个不同角度进行 详细阐述, 并总结出信息生命周期管理三维模型实施的简单流程。 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某卫星 地面应用系统中数据存档和服务系统的存储体系架构, 信息生命周期管理三维模型的理念在 存储领域得以更充分的体现。 关键词:信息生命周期管理;存储区域网络;分级存储管理;卫星地面应用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02.1
1 引言
信息化时代,信息的积累呈几何级数增长,面对海量的信息,如何进行存储,如何进 行管理,使之发挥最大价值,越来越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信息生命周期管理(Information Lifecycle Management, ILM) 理念的提出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 信息生命周期管理是 Storage Tek 公司针对不断变化的存储环境推出的先进的存储管理理念[1]。信息是有生命的,它的生 命周期是从信息的创建、采集、组织、存储和利用,到清理的过程。处于不同阶段的信息其 价值是不同的,应该根据信息在不同生命阶段的不同价值,进行有效的存储和管理,从而实 现将适当的数据、在适当的时间、以适当的费用存储在适当的设备上[2]。ILM 不是一个新的 存储解决方案,也不是某个硬件或软件产品,而是评估和管理信息的存储方式,是一种信息 管理模型,贯穿信息整个生命对其进行管理,从创建和使用到归档和处理,从而在信息的每 个阶段都能以最低的成本获得信息的最大效益。ILM 的核心是针对不同数据的不同阶段, 采用不同的存储策略和存储介质[3]。在卫星地面应用系统项目中,数据存档和服务系统负责 所有卫星数据和产品的存储管理、备份和应用服务,如何合理地存储和有效地管理数据,为 业务系统和应用系统提供高质量的数据服务,成为设计的一个重点问题。本文在对 ILM 思 想的理解基础上,提出三维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基于 SAN 网络的数据存档和服务系统中。
-1-

基于全生命周期的设计数据管理平台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022864846.html, 基于全生命周期的设计数据管理平台研究 作者:刘文博汪宁侯成功 来源:《物联网技术》2018年第02期 摘要:针对目前通信规划设计工作中存在的数据流转问题,文中提出了一套基于全生命 周期的设计数据管理平台设计方法和实现方案,提高应对“新设计”所需数据整理工作的效率。 关键词:数据管理;HTML5;全生命周期;数据流转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8)02-00-02 0 引言 近年来,中国移动4G网络飞速发展并取得了显著成果。为了更好地支撑4G网络建设,中国移动设计院制定了“四新”战略。为响应“四新”战略,应对新发展阶段对设计和支撑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本文思考了如何从传统的生产组织模式向“平台加服务”转变的方法,并提出了一种将传统的人工保存的设计数据方式进行全面信息化并对各阶段数据进行关联存储的方式,建立不同阶段数据之间的关联纽带从而实现设计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 1 关键技术 1.1 PHP技术 PHP是一种服务器端的嵌入HTML脚本语言,已逐渐演变为超文本预处理器。由于PHP 是一种Web脚本语言,因此可以直接写入HTML中。PHP程序在服务器端表现为HTML语言,程序员可无需编译而直接阅读,其代码可直接为机器所识别,且无需进行二进制编译。客户端的浏览器同样可直接识别。PHP语言具有以下特点: (1)速度快。PHP语法混合了C,Java,Perl语法,网页执行速度比 ASP更快; (2)实用。PHP是一种完全面向对象的、跨平台的Web开发语言,无论从经济角度还是从开发者角度考虑都非常实用。 (3)语法简单,易入门,很多功能可以通过一个函数实现。 (4)功能强大。PHP在Web项目开发过程中具有强大的功能,且实现相对简单,可以操控多种主流的数据库。 1.2 HTML5技术

软件生命周期管理

软件生命周期(SDLC,Systems Development Life Cycle,SDLC)是软件的产生直到报废的生命周期,周期内有问题定义、可行性分析、总体描述、系统设计、编码、调试和测试、验收与运行、维护升级到废弃等阶段,这种按时间分程的思想方法是软件工程中的一种思想原则,即按部就班、逐步推进,每个阶段都要有定义、工作、审查、形成文档以供交流或备查,以提高软件的质量。但随着新的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和技术的成熟,软件生命周期设计方法的指导意义正在逐步减少。 七个阶段 同任何事物一样,一个软件产品或软件系统也要经历孕育、诞生、成长、成熟、衰亡等阶段,一般称为软件生存周期(软件生命周期)。 软件生命周期 把整个软件生存周期划分为若干阶段,使得每个阶段有明确的任务,使规模大,结构复杂和管理复杂的软件开发变的容易控制和管理。通常,软件生存周期包括可行性分析、项目启动、需求分析、设计(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编码、测试、维护等活动,可以将这些活动以适当的方式分配到不同的阶段去完成。 可行性分析

此阶段是软件开发方与需求方共同讨论,主要确定软件的开发目标及其可行性。 主要交付物有《项目规划书》、《立项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启动 项目启动会、人员到位,初步分工、搭建开发环境、准备项目管理工具。 项目管理工具:可采用Project和JIRA结合管理。 Microsoft Project (或MSP)是一个国际上享有盛誉的通用的项目管理工具软件,凝集了许多成熟的项目管理现代理论和方法,可以帮助项目管理者实现时间、资源、成本的计划、控制。 JIRA是集项目计划、任务分配、需求管理、错误跟踪于一体的商业软件。

全生命周期下的产品数据管理PDM技术

全生命周期下的产品数据管理PDM技术 关键词:产品数据管理PDM 导语:产品数据管理PDM应该覆盖到整个企业中从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析、产品设计、制造、销售、服务和维护等过程,即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的信息。 产品数据管理英文是Product Data Mangement,简称PDM。产品数据管理PDM可理解为管理一切与产品相关的数据信息。产品数据管理PDM包括所有与产品相关的设计信息,并使它们可被所有参与产品开的人员访问。 【图示】产品数据管理PDM技术 其实,关于产品数据管理PDM的定义尚未统一定论。主要致力于产品数据管理PDM技术和计算机集成技术研究与咨询的国际咨询公司CIMdata给出的定义是:“产品数据管理PDM是一门管理所有与产品相关的信息和所有与产品相关的过程的技术。“而Gartne

r 公司则认为:” 产品数据管理PDM是一个使能器,它用于在企业范围内构件一个从产品策划到产品实现的并行化协作环境。一个成熟的产品数据管理PDM系统能够使所有参与创建、交流以及维护产品设计意图的人员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自由共享与产品相关的所有异构数据,如图纸与数字化文档、CAD文件和产品结构等。”可以看出,从狭义上讲,产品数据管理PDM仅管理与工程设计相关领域内的信息;而从广义上看,产品数据管理PDM可以覆盖到整个企业中从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析、产品设计、制造、销售、服务和维护等过程,即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的信息。 目前,根据信息化程度不同,企业实施的产品数据管理PDM系统可分为四个层次:一是图纸文档的电子化管理;二是部门级的数据管理;三是企业级的数据管理;四是企业间的数据管理。从产品数据管理PDM广义定义看,产品数据管理PDM系统应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信息管理,生产计划、财务、设备等生产和经营信息也应存入产品数据管理PDM系统中,与工程设计信息统一管理。但一般现有的MIS和MRPII系统都带有自己的数据库系统,自行管理数据。如果按照理想模式设计,现有的MRPII系统必须进行大改动。折衷的方法是建立MRPII、MIS和产品数据管理PDM系统的接口,MIS和MRPII系统需要的工程设计数据从产品数据管理PDM系统中获得。

数据库应用系统生命周期

数据库应用系统生命周期 2012-10-27 20:26:20| 分类:数据库|举报|字号订阅 1. 软件工程:知道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的工程科学,它采用工程化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以及正确的项目管理技术,来开发和维护软件;它将系统化、规范化、定量化方法应用于软件的开发、操作和维护,也就是将工程化应用于软件生产 2. 软件工程的目标:在给定成本、进度的前提下,开发出满足用户需求并具有下述特征的软件产品:可修改性、有效性、可靠性、可理解性、可重用行、可适应性、可移植性、可跟踪性和可互操作性。 3. 软件生命周期:指软件产品从考虑其概念开始,到该产品交付使用的整个时期,包括 概念阶段(可行性分析和开发项目计划,主要确定软件的开发目标和可行性)、 需求阶段(需求分析,在确定软件开发可行的情况下,对软件实现的各个功能进行详细分析) 设计阶段(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对整个软件系统进行设计,如系统框架设计、数据库设计等等。一般分为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软件设计的原理包括对象、分解和模块化、耦合和内敛、封装、充分性、完整性和原始性。软件设计主要关注软件的兼容性、可扩展性、容错性、可维护性、模块化、可靠性、可重用性、健壮性、安全性、可用性和互操作性。耦合和内敛是两个用来评估软件设计质量的方法) 实现阶段(程序编码,此阶段的结果是将软件设计的结果转换成计

算机可运行的程序代码。在程序编码中必须制定统一、缝合标准的编码规范,以保证程序的可读性、易维护性,以提高程序的运行效率) 测试阶段(软件测试,在软件设计完成后要经过严密的测试,以发现软件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村的问题并加以纠正。整个测试过程分为单元测试、组装测试以及系统测试三个阶段进行。测试的方法主要有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在测试中需要建立详细的测试计划并严格按照测试计划进行测试,以减少测试的随意性) 安装部署和交付阶段(运行维护,运行维护是软件生命周期中持续时间最长的阶段。在软件开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软件不能继续适应用户的需求。要延续软件的使用周期,就必须对软件进行维护。软件的维护包括纠错性维护和改进型维护两个方面) 4. 软件项目管理:软件项目管理的对象时软件工程项目。它涉及的范围覆盖了整个软件工程过程。为了是软件项目开发获得成功,关键问题是必须对软件项目的工作范围、可能风险、需要资源(人、软件/软件)、要实现的任务、经历的里程碑、话费工作量(成本),进度安排等做到心中有数。这种管理在技术工作之前就应开始,在软件概念到实现的过程中继续进行,当软件工程工程最后结束时才终止。 软件项目管理和其他项目管理相比有相当的特殊性。首先,软件是纯知识产品,其开发进度和质量很难估计和度量,生产效率也难以预测和保证。其实软件系统的复杂性也导致开发过程中各种风险的难以预见和控制。 软件项目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人员的组织和管理、软甲度量、软件

信息生命周期管理

附件信息生命周期管理 无论是人、生态系统,还是技术和企业,在各自的生命周期内,都要经历从出生到成熟再到衰退的不同阶段。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信息也有自己的生命周期,也会随着在生命周期中所处的阶段不同而起起落落。 6.1 什么是信息生命周期管理? 当今信息社会,企业使用和管理的信息量每年成倍地增长。这些信息不但需要保存较长的时间,而且需要对其进行查询.目前,一些国家还制定了新法规.新法规规定了与业务相关的电子邮件和互联网通信的保留时间,以及这些信息的恢复速度。例如,在美国,就已出台了10,000多项法规,规范信息的存储、可用性和处臵方式。因而,随着信息价值的变化,企业有必要将信息转移到不同的存储介质上,以最低的成本提供适当级别的保护、复制和恢复。 为了以最低的成本实现信息价值最大化,企业已经开始将自动化网络存储基础设施与其综合服务和解决方案结合在一起,然后以此为基础制定出新的信息管理策略。这种新的信息管理策略称为信息生命周期管理,其目标是以完全支持组织和机构业务目标和服务水平的需求。采用这种新的信息管理方式意味着根据信息和应用对企业的价值进行分类,然后制定相应的策略,确定最优服务水平和最低成本.利用自动化网络存储基础设施将信息转移到相应的服务等级,以满足企业要求。借助信息生命周期管理,企业不但能够在整个信息生命周期内充分发挥信息的潜力,还可以按照业务要求快速对突发事件做出反应。 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的定义 从针对信息作主动管理的策略,此策略是基于 ?以业务为中心 ?以政策为基础 ?统一途经 ?异质环境 ?与数据价值相关 图6-1是信息的价值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

图 6-1信息的价值随时间变化 许多企业面对的信息管理挑战不仅是由于信息增长太快,而且信息比以前更具有价值,信息的价值随时间而逐步在变化。为了实现对各式各样的信息进行保护、共享、管理、备份和恢复等工作,企业面对各式各样的软件和工具去完成这些繁琐而复杂的任务。人力、物力和财力开销巨大,企业所受到的压力愈来愈大。信息管理成为信息技术应用的一个巨大的挑战,成为企业各级主管亟待解决的问题. 图 6-2 是目前许多组织面对的信息管理挑战。

全生命周期管理汇总

1.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 1.1基本概念 传统的设备管理(Equipment management)主要是指设备在役期间的运行维修管理,其出发点是设备可靠性的角度出发,具有为保障设备稳定可靠运行而进行的维修管理的相关涵。包括设备资产的物质运动形态,即设备的安装,使用,维修直至拆换,体现出的是设备的物质运动状态。 资产管理(Asset management)更侧重于整个设备相关价值运动状态,其覆盖购置投资,折旧,维修支出,报废等一系列资产寿命周期的概念,其出发点是整个企业运营的经济性,具有为降低运营成本,增加收入而管理的涵,体现出的是资产的价值运动状态。 现代意义上的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涵盖了资产管理和设备管理双重概念,应该称为设备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Equipment-Asset life-cycle management)更为合适,它包含了资产和设备管理的全过程,从采购,(安装)使用,维修(轮换)报废等一系列过程,即包括设备管理,也渗透着其全过程的价值变动过程,因此考虑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要综合考虑设备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1.2.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任务 以生产经营为目标,通过一系列的技术,经济,组织措施,对设备的规划,设计,制造,选型,购置,安装,使用,维护,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全过程进行管理,以获得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设备综合产能最高的理想目标。

1.3.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阶段 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包括三个阶段 (1. 前期管理 设备的前期管理包括规划决策,计划,调研,购置,库存,直至安装调试,试运转的全部过程。 (1)采购期:在投资前期做好设备的能效分析,确认能够起到最佳的作用, 进而通过完善的采购方式,进行招标比价,在保证性能满足需求的情况 下进行最低成本购置。 (2)库存期:设备资产采购完成后,进入企业库存存放,属于库存管理的畴。

思普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全)

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思普PLM 思普优势: 1.行业内只专注单一plm系统超过20年,并且实施15家世界500强企业和行业龙头超过100家,实施过的企业总数超过500家 2.核心技术(MDA)唯一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该技术实现客户大部份个性需求不需要通过二次开发完成,能大大降低实施风险和实施周期,同时更好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优越的系统扩展性 致力于从流程,技术,人员三方面改善企业研发体系; 致力于通过过程实现知识积累、存储、再利用,建立企业知识高地; 致力于帮助企业实现产品数据的完整性、正确性、一致性; 致力于帮助企业实现各业务部门的协同作业,提高工作效率、产品质量,提高交付周期,加快新产品上市。 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强大的产品开发体系已成为制造型企业成功的关键,产品研发能力也越来越成为区分优势企业和劣势企业的战略因素。然而,企业在进行产品研发管理的过程中却面临着数据精度低、电子和纸张文件不一致导致质量问题频发、变更不可控、产品开发周期长等一系列问题,严重阻碍了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进程。

SIPM/PLM的设计管理模块以BOM为中心组织所有产品数据,通过CAD集成接口和应用软件封装等技术打通企业数据流,保证数据“进得来、管得好、出得去”,并潜心研究用户操作习惯,持续提高SIPM/PLM的易用性,使得数据录入、新设计等工作方便、高效,工程师使用得心应手。 设计管理的特色 (一)BOM的生命周期管理 在SIPM/PLM中,支持BOM从设计、审核、到生效的全生命周期管理,BOM的变更同样遵循变更、审核、生效的过程,数据经审核生效后才替换以往的数据,每一次变更都具有变更历史,避免BOM物料变更未经审核即将数据流转到EPR系统采购,实现设计BOM版本可控,杜绝由于物料采购错误为企业带来巨大损失。 ?(二)光、机、电、软一体化管理 SIPM/PLM系统支持光、机、电、软多学科产品的一体化管理,很好地解决了多人、多专业在设计过程中的协同工作问题,促进了产品研发效率的提高。(增加图) ?(三)领先的CAD集成功能

设施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设施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1、目的 传统的设备管理主要侧重于设备的维修阶段,具有相当的局限性。现代意义上的设备管理贯穿于设备的规划、设计、制造、选型。购置、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以及拆除报废。为了规范公司的设备管理,以设备可靠性的角度为出发点,降低设备故障率,使设备稳定可靠地运行,从而保障生产地顺利进行,公司依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以及相关设备管理经验,特制订本制度。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属各部室、车间、班组。 3、内容设备的全生命周期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在三维空间上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二是突出在浴盆曲线上不同阶段的不同管理特色;三是全生命周期的费用管理。本制度以安全生产的角度着重规定三维空间管理、设备的阶段性管理、设备的浴盆曲线管理和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 3.1 三维空间管理三维空间上的全生命管理涉及空间维、资源维和功能维,加上全生命周期本身的时间维,就形成四维系统,空间维即从生产环境、车间、生产线、设备、总成(部件),直到零件,由表及里,步步深入,涉及空间维上的各个要素。资源维是涉及与设备相关各种资源,包含信息、人力、材料、备件、动力能源、水、气、汽等要素,这都是设备和管理上不可或缺的

资源要素。功能维指管理功能,即计划、组织、实施、控制、评价、反馈等内容,这也是广义的PDCA 循环过程。从这种意义上说,设备管理是典型的系统工程。因而,三维空间管理需要部门车间的负责人和设备操作人员做到以下几个方面:3.1.1 车间生产环境应保持整洁,无大面积积水、积料,落实“5S”。 3.1.2 生产设备应做到“定置管理”,用统一定制线明确。3.1.3 生产设备应标明设备责任人,设备的责任人负责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检修。3.1.4 采购设备时采购部和部门车间设备部门对设备信息进行评估研究,符合生产作业需求的方予以采购。3.1.5 设备的相关操作人员须熟练设备操作规程并进行岗位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有效 3.1.6 设备系统的燃油、润滑油、冷却水和空气要定期进行“滤清处理”控制设备性能劣化。3.1.7 部门负责人须根据操作人员对设备的运行情况记录做出相应的设备安全运行评价,采取措施延缓设备的老化,保证运行的安全性。操作人员在设备新的运行系统下须及时反馈设备操作及设备运行状态。 3.2 阶段性管理设备的极端性管理是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主要内容,贯穿于设备的规划、设计、制造、选型、购置、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以及拆除报废。主要分为如下三个阶段:1)前期管理;2)运行维修管理;3)轮换报废管理。 3.2.1 设备的前期管理设备的前期管理包括:设备的规划、设计、制造、选型、购置、安装。1)规划设备部负责前期管理中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