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2 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技术要求

02 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技术要求

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技术要求

(试行)

2008年4月22日发布2008年4月23日实施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发布

目录

前言

为适应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工作标准化的需求,加强对该工作的指导,并使其更加规范,质量可靠,贵州省国土资源厅组织有关单位的专家编写了《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技术要求》,以统一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工作。

本标准按国家标准的要求、并参考有关地方标准、结合贵州实际编制。

本标准共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滑坡、崩塌—危岩体、泥石流、不稳定斜坡、岩溶塌陷、采空区塌陷、资料整理及成果报告10章,规范性附录A、B、C;资料性附录D、E、F、G、H、J。

本标准由贵州省国土资源厅提出并归口(管理)。

本标准起草单位:贵州省国土资源勘察规划院,贵州省地质环境监测院,贵州省建筑工程勘察院和贵州省地矿局第二工程勘察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常大美、时南翔、杨胜元、刘秀伟。

本标准经赵国宣、丁坚平、魏康林、谢树庸、刘仁义、伍锡举、莫安儒等专家审查。

1 总则

1.0.1 为统一贵州省地质灾害勘察的技术标准,使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勘察工作符合技术先进、质量可靠、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的要求,制定本技术要求。

1.0.2 本技术要求规定了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的技术方法、研究内容、评价准则,适用于贵州境内常遇的滑坡、崩塌、泥石流、不稳定斜坡、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勘察。

1.0.3 地质灾害勘察应在广泛搜集区域地质、水文地质、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震、矿产,当地工程地质、岩土工程和防治地质灾害经验等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充分了解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技术要求,精心勘察、精心分析,提出资料完整、评价合理、结论准确、建议可行的勘察报告。

1.0.4 地质灾害勘察属于岩土工程领域中的专门勘察,除应符合本技术要求的技术规定,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岩土工程与工程地质勘察规范的相关技术规定。

2 术语和符号

术语

2.1.1 滑坡

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与地质条件下,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以重力为主的作用下,沿斜坡内部的软弱面或软弱带(一个或多个)发生剪切破坏而产生整体下滑的现象。

2.1.2 崩塌―危岩体

陡峭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向下倾倒并以滚动、跳动、坠落移动的现象称为崩塌。被多组不连续结构面切割分离、稳定性极差的、具备倾倒、坠落或塌滑等形式崩塌条件的地质体,称为危岩体。

2.1.3 泥石流

在山区沟谷或斜坡上,由于暴雨或融雪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等松散固体物质的土、水、气的混合流,是介于挟沙水流与滑坡之间的一种地质作用。

2.1.4 不稳定斜坡

在自然或人为因素影响下,可能引发滑坡、崩塌等潜在地质灾害隐患的斜坡地段。

2.1.5 岩溶塌陷

由于地下存在的岩溶洞隙而引起地上岩、土体覆盖层向下陷落而造成灾害的现象。

2.1.6 采空区塌陷

由于地下存在的采空区、井巷、隧道等而引起地上岩、土体覆盖层向下陷落而造成灾害的现象。

2.1.7 地质灾害勘察

通过调查、测绘、勘探等手段,对地质灾害区进行系列地质工作,并提出综合报告和图件的过程,是地质灾害治理设计前必须进行的工作步骤之一。符号

2.2.1 岩土性质指标

φi―滑面上的内摩擦角标准值;

C i―滑面上的粘结强度标准值

γw―水的重度

Q i―水平地震力

W―崩塌危岩体重力

γm―泥石流的重度

G m―固体物质的相对密度(比重)

2.2.2 计算参数指标

F s―滑坡稳定系数

G i―滑体重力

R i―滑体抗滑力

N i―滑动面上的法向分力

T i―滑动面上的滑动分力

θi―滑动面底面倾角

L i―滑动面长度

ψi―传递系数

P wi―动水压力

V―滑体(岩体)后缘裂缝静水压力U―沿滑面的扬压力

h w―裂隙充水高度

E i―滑体的剩余下滑力

γt―滑坡推力安全系数

α―崩塌体滑移面倾角

?―固体物质体积和水的体积之比

Q m―泥石流流量

F m―泥石流流体的过流断面面积

V m―泥石流断面的平均流速

I―泥石流水面纵坡

R m―泥石流流体水力半径

F―洪水时沟谷过水断面积

x―湿周

a―阻力系数

ξ―泥石流修正系数

m m―泥石流粗糙系数

2.2.3 其他

?m―平均值

σ―标准差

δ―变异系数

n―参加统计指标的数量

γs―统计修正系数

3 基本规定

3.0.1 地质灾害勘察应根据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阶段,按可行性勘察、初步勘察、详细勘察分阶段进行。地质条件简单、规模不大、基本要素较清楚,或灾情危急、需采取抢险治理的地质灾害体,可以简化勘察程序,采取一次性勘察。

3.0.2 地质灾害可行性勘察,应满足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可行性研究设计的技术要求。主要采用搜集资料、调查测绘为主,辅以必要的勘探及测试工作。基本查明地质灾害产生的地质背景和形成条件,初步确定地质灾害体的分布范围、规模大小、形成机制、形态特征,对地质灾害体的稳定性、发展趋势、危害对象及危害程度、防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作出评价,提出可能的防治工程方案及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的初步指标,提供可行性研究设计进行防治或避让和防治工程方案比选的工程地质依据。

3.0.3 地质灾害初步勘察,应满足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初步设计的技术要求。在分析利用已有资料和控制性勘察资料基础上,开展符合初步设计阶段要求的工程地质测绘、勘探和测试工作。进一步查明地质灾害产生的地质背景,形成条件,地质灾害体的空间形态特征、物质组成与结构特性、变形破坏现状和危害程度,计算并综合评价地质灾害体的稳定性及其演化发展趋势,为进一步优化可行性研究治理工程方案的初步设计提供工程地质和岩土力学依据。

3.0.4 地质灾害详细勘察,应满足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图设计的技术要求。应在充分分析、利用初步勘察成果的基础上,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场地和地基开展有针对性的工程地质测绘、勘察和测试工作。详细查明防治工程施工区地质灾害体的厚度、物质组成、结构特性、空间分布特征,地下水类型及其富水程度和空间分布特征,结合勘探进行钻孔原位测试和水文地质试验,补充采集必要的室内岩、土、水试验分析样,并根据需要布置长期监

测点。采用多种地质模型检算地质灾害体的现状稳定性和采取治理工程措施后的稳定性,为地质灾害体治理工程设计、施工提供详细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资料和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参数。对治理工程措施、结构形式、埋置深度及工程施工等提出地质建议。

3.0.5 地质灾害一次性勘察的工作深度与成果资料,应符合详细勘察的基本技术要求。

3.0.6 地质灾害勘察应采用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勘探、测试、试验综合方法,并遵循先进行调查、测绘,后进行勘探、测试、试验的工作程序。

3.0.7 地质灾害勘察的岩土分类与鉴定,岩土水试验样的采集方法、勘探编录,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的技术方法,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岩土工程与工程地质勘察规范和相关专业技术规范、规程及贵州省地方标准的有关规定。

3.0.8 各类地质灾害和各阶段的勘察,均应先编制勘察设计书(附录A),严格按照设计书开展工作。当勘察过程中出现与设计书预估地质情况有较大出入时,应及时进行勘察方法及其工作量的调整。

3.0.9 现场勘察工作应确保各类勘探、测试原始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3.0.10 资料整理及成果报告应符合真实准确、分析有据、结论可信、简易可行。

4 滑坡

一般规定

4.1.1针对滑坡灾害的性质及其危害程度,查明滑坡灾害发生的时间、诱发原因及范围、规模、地质背景,判断滑坡稳定状况,预测其发展演变趋势,为滑坡灾害的预防、治理提供依据。

4.1.2 滑坡的勘察包括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及工程勘探,范围应包含滑坡灾害区及适当扩宽的邻近稳定地段,比例尺可根据滑坡规模选用1:200~1:1000。

4.1.3 在工程地质测绘、调查基础上,沿滑动主轴方向布设勘探线,勘探线长度应超过滑坡灾害影响区范围10~20m。

4.1.4 用合理的试验、验算方法确定滑坡体岩、土物理力学抗剪指标,并进行灾害体的稳定性评价。

4.1.5 根据稳定性评价及监测结果,提出滑坡灾害治理的原则和建议。勘察技术要求

4.2.1 根据滑坡体的物质组成、结构型式及滑体性质、发生年代和规模大小等因素进行滑坡分类(附录B)。

4.2.2 根据滑坡规模、危害程度、治理难度、工程重要性等因素,将滑坡按表1划分级别:

4.2.3 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和需查明的工程问题,滑坡勘察以采用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坑探、井探、槽探、物探等形式为主,对规模较大的深层滑坡可采用钻探手段,并辅以必要的洞探和物探工作。物探测试工作的方法及应用参照附录E。

4.2.4 滑坡工程地质测绘包括由滑坡活动引起的地面变形破坏的范围,主要内容有:

①滑坡后缘断裂壁及滑坡台地的形状、位置、高差、坡度及其形成次序;滑坡舌前缘隆起、滑塌状况与剪出口位置;滑动面(带)坡度、分布位置、物质组成及擦痕方向等。

②坡体破坏裂隙的分布范围,裂缝的长度、宽度、深度、分布密度、产生时间、特征及其力学性质。

滑坡分级表

表1

③滑坡微地貌形态,地层结构、岩层产状、节理发育规律,滑体岩土组成状况,并确定滑坡主滑方向、主滑段、抗滑段及其变化。

④滑坡地下、地表水露头(如井、泉、积水洼地等)及滑带水分布与流量。

⑤滑坡灾害区破坏程度。

4.2.5 视滑坡灾害区规模大小,沿滑动方向布置勘探线。勘探线及勘探孔的布置应有利于查明滑坡灾害特征,除主轴方向必须布置纵勘探线外,在主轴线两侧及滑体外亦应布置纵勘探线。在垂直滑动方向上,以纵勘探线的勘探孔(点)为基础,根据实际情况布置适量横勘探线。

4.2.6 控制性纵勘探线上勘探点不得少于3个,点间距依据滑坡规模确定,但不宜大于40m。纵、横勘探线端点均应超出滑坡灾害区边界。

4.2.7 各纵、横勘探线上的勘探孔应穿过最下一层滑动面,进入稳定岩土层一定深度(3~5 m),以满足对滑坡灾害治理的需要。

4.2.8 为全面了解和描述滑坡灾害体的工程地质特征,宜布设一定数量的探槽或探井,并用于滑坡体、滑动面(带)和下伏稳定地层中的采样。探井深度揭穿最低滑面即可。

4.2.9 在上述的各勘探线上,对预设地下、地表排水及可能采取工程防治支挡设施的地段,尚应按相应结构的要求增布勘探点。

4.2.10勘探中可以运用钻孔测斜手段,以准确确定滑动面位置,并可延续至滑坡治理后的监测阶段。

试验及指标确定

4.3.1 通过采用与滑动受力条件相似的试验方法,获取滑坡体和软弱结构面的物理力学抗剪指标,对软弱结构面(滑带土)可作重塑土或原状土的多次剪试验,并求出多次剪和残余剪的抗剪强度。

4.3.2 滑坡体中每一岩土单元,特别是弱结构面、滑带土的取样数量,均不得少于9件。

4.3.3 滑面(带)的抗剪强度指标根据岩土性状、滑坡稳定性、变形大小以及是否饱和等因素,用试验值、反算值和经验值(工程类比)综合分析确定。

4.3.4 采用反算法检验滑动面的抗剪强度指标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采用实测的二个或二个以上主滑断面进行计算。

②对正在滑动的滑坡,其稳定系数Fs可取~;对处于暂时稳定的滑坡,稳定系数Fs可取~。

4.3.5 对大型滑坡或起控制作用的软弱面,宜进行现场原位剪切试验。必要时可增作岩体应力测试、波速试验、孔隙水压力测定等。

4.3.6 评价滑面(带)以下稳定层的岩土性状,并提供物理力学指标,为防治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稳定性验算与评价

4.4.1 滑坡稳定性验算适用于对已发生滑坡灾害区域稳定状态的评价,同时也作为对灾害区是否实施治理的依据。

4.4.2 根据滑坡类型和破坏形式,滑坡稳定性验算的方法可采用折线滑动法、圆弧滑动法及平面滑动法:

①堆积层滑坡和较大规模碎裂结构(风化厚度较大、岩质较软或岩体整体极破碎)的岩质滑坡宜采用圆弧滑动法计算;

②顺层滑坡和已经发生平面滑动的土层滑坡宜采用平面滑动法进行计算;

③除圆弧滑动和平面滑动以外的较为复杂的滑坡,采用折线滑动法进行计算。

4.4.3 滑坡稳定性验算时选择平行滑动方向的、有代表性断面不宜少于3

条,其中一条应是主滑断面,并应分别划分出牵引段、主滑段或抗滑段。

4.4.4 当滑体中另有局部滑动可能、或具有多层滑面时,除验算整体稳定外,尚应验算局部稳定及各层滑动面的稳定。

4.4.5 当灾害的发生与地下、地表水直接相关,在进行滑坡稳定性验算时,应考虑动水压力对滑坡体稳定性的影响,并将其同时作为提交治理设计的依据。

4.4.6 滑坡灾害区稳定性的综合评价,根据灾害区的规模、滑动前兆、主导因素、滑坡区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以及稳定性验算结果进行,并根据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治理方案的建议。

4.4.7 滑坡稳定性验算方法,对应着不同的荷载组合所考虑的工况有以下三种:

①工况1:自然工况,指勘察期间的工况,作用于滑坡上的荷载有滑坡体自重+地面荷载;

②工况2:地表水、地下水工况,指暴雨(n年一遇)条件及河流、库岸附近条件下的工况,作用于滑坡上的荷载有滑坡体自重+地面荷载+地下水静水压力或动水压力;

③工况3:地震工况,指地震作用条件下的工况,作用于滑坡上的荷载有滑坡体自重+地面荷载+地震力。

④工况说明:

在河流或库岸斜坡中涉水的滑坡,考虑水位变动产生的动水或静水压力。

地震烈度为6度或小于6度时,不计入地震力;大于6度时,灾害体的稳定性验算应计入地震力。

地震荷载仅考虑沿滑动主滑轴线方向的水平向地震作用。

计算工况的确定,可依工程的具体条件和整治设计的需要综合而定。 4.4.8 滑坡稳定性验算的计算公式:

①当滑动面为折线时,综合考虑工况1、工况2、工况3的稳定系数Fs 计算公式如下:

111111

()()n n i

j

n i j i s n n i

j

n

i j i

R R F T T ψ

ψ

--==--==+=

+∑∏∑∏ (1)

111

cos(sin()j j j j j j tg ψθθθθ?+++=-)-- (2)

1

121

n j

j j j n j i

ψ

ψψψψ-++-==???????? ?∏ (3)

tan i i i i i R N c L ?=+ (4)

sin cos()cos i i i Wi i i i i T G P Q θαθθ=+-+ ……(5) cos sin()sin i i i Wi i i i i

N G P Q θαθθ=+-- (6)

1

sin ()

2wi w i i i P V γαθ=+ (7)

i H Z i i

Q k C G η= (8)

式中:

F s ―滑坡稳定系数;

G i ―第i 计算条块滑体所受的重力与建筑等地面荷载之和(KN/m );

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方案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立了街道防汛抗旱、预防地质灾害工 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体系和监测预报网络,落 实地质灾害群策群防责任制,及时安排街道防汛抗旱、预防地质灾 害值班表,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街道主任为第一责任人,负 责组织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和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工作及发生 地质灾害后及时组织转移群众撤离工作。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方案2:广泛宣传,提高全民防灾意识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方案3:加强动态监测和险情巡查,做好预警 预报。 汛前,对辖区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一次检查,并落实好以下工作: 1、成立了街道防汛抗旱、预防地质灾害工作领导小组,并充分 发挥社区平安中心户长和楼幢长的作用,切实做好地质灾害的预防、信息反馈、宣传等工作。 2、落实社区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并制定和完善社区地 质灾害(隐患)点的防治工作预案,使受地质灾害威胁范围内的每个 居民了解灾害隐患、撤离路线、防灾避灾措施等事项。 4、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险情巡查,做好防范突发性地质 灾害工作,并做好值班记录。对重点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及时协 调有关单位,落实群测群防责任制,并采取有效的减灾措施。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方案4:严格汛期值班和灾情速报制度。

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的特点,要做好应急抢险救灾工作。辖区企、事业单位要严格实行值班报告制度,及时上报值班电话和值班人员表,以便在灾害发生后能在第一时间知悉灾害情况,确保上报下达、传递到位。一旦发现地质灾害险情,要按照分工要求,立即协调有 关单位,做好应急和抢险救灾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灾情进一 步扩大,力争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地质灾害防治的根本目标是取得充分的减灾效果,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遵照以下原则: 1.预防为主原则; 2.防灾减灾的相对性、持续性原则; 3.全面规划与重点防治结合的原则; 4.防治地质灾害与其它社会经济活动相结合的原则; 5.防治工程最优化原则。 崩塌、滑坡、泥石流在地质灾害中是发生数量最多、造成危害最严重的灾种,通过分析地质灾害事故原因及灾害过程,结合笔者通 过近年来从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治理工作的体会,对崩塌、滑坡、泥石流这三类地质灾害的防治提出如下主要工程措施: 1、崩塌灾害防治的工程措施 (1)拦挡 对中、小型崩塌可修筑遮挡建筑物或拦截建筑物。拦截建筑物有落石平台、落石槽、拦石堤或拦石墙等,遮挡建筑物有明洞、棚洞等。 在危岩带下的斜坡上,大致沿等高线修建拦石堤兼挡土墙,即可拦截上方危岩掉落石块,又可保护堆积层斜坡的相对稳定状态,对 危岩下部也可起到反压保护作用。 (2)支撑与坡面防护

第六章 矿山自然与地质灾害防治技术

1.遇有()以上强风时,不应在露天进行起重和高处作业。 A.四级 B.五级 C.六级 D.七级 答案:C 【解析】遇有六级以上强风时,不应在露天进行起重和高处作业。 2.大中型矿山或边坡潜在危害性大的矿山,除应建立、健全边坡管理和检查制度,对边坡重点部位和有潜在滑坡危险的地段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外,还应每()年由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进行一次检测和稳定性分析。 A.5 B.6 C.7 D.8 答案:A 【解析】大中型矿山或边坡潜在危害性大的矿山,除应建立、健全边坡管理和检查制度,对边坡重点部位和有潜在滑坡危险的地段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外,还应每5年由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进行一次检测和稳定性分析。 3.对采场工作帮应每()检查1次,高陡边帮应每月检查1次,不稳定区段在暴雨过后应及时检查发现异常立即处理。 A.年 B.季度 C.月 D.周 答案:B 【解析】对采场工作帮应每季度检查1次,高陡边帮应每月检查1次,不稳定区段在暴雨过后应及时检查,发现异常立即处理。 4.矿山地质灾害是()。 A.由人为采矿活动直接引起或诱发的 B.不可抗力直接引起的 C.火山及板块活动引起 D.无法确定 答案:A 【解析】矿产开采过程势必改变原有稳定的矿藏条件,改变当地的地质环境,而由于人为的采矿活动改变了地质环境所引起或诱发的灾害被称为矿山地质灾害。我国是地质灾害的多发国之一,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影响大、造成损失严重。矿山地质灾害是由人类开采矿山而直接诱发的人为地质灾害,是地质灾害研究的分支。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会对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和破坏。 5.近年来,地质灾害已经成为我国的主要灾害之一,每年均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地质灾害按照伤亡及经济损失的不同划分为4个等级,其中因灾死亡10人以

矿山地质灾害的分析与防治

矿山地质灾害的分析与防治 矿山地质灾害的分析与防治 摘要:矿山地质灾害是近年来频发重大地质灾害的一种,地质灾害防御刻不容缓。由于开采环境明显恶化,矿山地质灾害问题日趋严重,潜在的致灾隐患不断增多。本文简要阐述了矿山地质灾害的类型,并建议性的提出了预防矿山地质灾害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矿山地质;灾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TD-9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矿山资源的开采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伴随着矿山资源的持续开采,一系列因其引起的环境问题接踵而来。不可否认,我国是矿山资源开采大国,同时也是矿山地质灾祸大国。矿山地质灾害是在矿山资源的开采过程中,因破坏了原有地质环境而引诱发生的一系列灾害,如地震、滑坡、泥石流、塌方、地面下沉等。近年来,我国国内基础建设和经济建设的投入,促进了矿山资源的开采,但因技术设备相对落后、管理存在问题等原因,现存隐患重重,灾害频频发生,给国家经济带来重大的损失,造成了环境的不可挽回的严重破坏,也给人民群众带来了不可拟补的伤害。本文研究矿山地质灾害及预防措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952年至2011年的60年间,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共发生过矿产地质灾害事件11500多起,夺去6000多个鲜活的生命,由此造成的各类损失高达300多亿元人民币。矿山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与各地矿产开发强度呈线性正相关关系,全国各省级行政单位几乎都出现过这类灾害。由此可见矿山地质灾害的普遍性和严重性,时下,分析各类矿山地质灾害成因并研究相应的防治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矿业开发与地质灾害 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基础建设的不断投入加快了对矿物资源的需求,这也为矿产开采企业带来了发展机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类大

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管理制度

富源县老厂镇舍乌煤矿 煤矿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技术管理 各 种 制 度 、 岗 位 责 任 制

目录 1、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管理制度 2、地测安全办公会议制度 3、地测资料技术报告等审批制度 4、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制度 5、图纸审批、发放、回收、销毁管理制度 6、地测防治水资料收集、整理、分析、保管、提供制度 7、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制度 8、岗位责任制度

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管理制度 1、矿井地质工作是指在原勘探报告的基础上,从矿井基本建设开始,直到闭坑为止的全部地质工作。矿井总工程师(或技术负责人)具体负责煤矿地质工作的组织实施和技术管理。 2、按照《煤矿地质工作规程》,矿井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编制相关地质报告、图件和台账。报告、图件和台账都应数字化、信息化,内容真实可靠,每年对相关内容进行补充完善。图件的比例尺以满足工作需要为原则。 3、矿井地质类型每5年应重新确定。当矿井发生影响地质类型划分的突水和煤与瓦斯突出等地质条件变化时,矿井应在1年内重新进行地质类型划分。 4、矿井应设立地测部门,配备所需的地质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和仪器设备,建立健全煤矿地质工作规章制度。 5、矿井地质工作应当坚持“综合勘查、科学分析、预测预报、保障安全”的原则。 6、对重大技术问题要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进行讨论,制定实施方案报请总工程师批准。 7、矿井应建立地质资料档案室,并由专人负责管理;资料要齐全、完整,分类妥善保存,便于利用。 8、矿井应组织或安排地质技术人员介绍继续教育或业务培训,每3年至少进行1次。 9、研究矿井地层、地质构造、煤层、煤质、瓦斯、水文地质和

其他开采地地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开展地质类型划分。 10、查明影响矿井安全生产的各种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做好相应的预测预报工作。 11、进行地质补充调查与勘探、地质观测、资料编录和综合分析,提供矿井建设和生产各个阶段所需要的地质资料,解决矿井安全生产中的各种地质问题。 12、估算和核实矿井煤炭资源/储量以及矿井瓦斯(煤气层)资源/储量,掌握资源/储量动态,为合理安排生产提供可靠依据。 13、调查、研究矿井含煤地层中共(伴)生矿产的赋存情况和开采利用价值。 14、在工作面回采或者掘进前宜采用“瞬变电发勘探”、“地面直流电法”等技术手段,对工作面范围内的老窑采空区、陷落柱、断层带等进行物探,尽量查明地质构造情况,以便采取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15、矿井应积极采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装备,认真开展煤矿地质研究,不断提高煤矿地质工作的技术水平。

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技术要求

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技术要求 (试行) ××××—××—××发布××—××—××实施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发布

目录 前言 ......................................................................... III 1 总则 (1) 2 术语和符号 (1) 3基本规定 (2) 4滑坡 (3) 4.1 一般规定 (3) 4.2 勘察技术要求 (4) 4.3 试验及指标确定 (5) 4.4 稳定性验算与评价 (5) 4.5 动态监测 (8) 4.6 防治工程要点 (8) 5崩塌―危岩体 (8) 5.1 一般规定 (8) 5.2 勘察技术要求 (9) 5.3 稳定性评价 (9) 5.4 监测和预报 (10) 5.5 适宜性评价及防治工程要点 (10) 6 泥石流 (11) 6.1 一般规定 (11) 6.2 勘察技术要求 (11) 6.3 测试技术要求 (12) 6.4 综合评价 (12) 7 不稳定斜坡 (15) 7.1 一般规定 (15) 7.2 勘察技术要求 (15) 7.3 采样及测试 (17) 7.4 稳定性评价 (17) 7.5 斜坡监测 (18) 8 岩溶塌陷 (18) 8.1 一般规定 (18) 8.2 勘察技术要求 (19) 8.3 采样及测试 (21) 8.4 稳定性评价 (22) 8.5 岩溶塌陷长期监测 (23) 9 采空区塌陷 (23) 9.1一般规定 (23) 9.2 勘察技术要求 (23) 9.3 采空区塌陷预测 (25) 9.4 稳定性评价 (26) 9.5 采空区塌陷监测 (26) 9.6 采空区防治工程 (26) 10资料整理及成果报告 (27)

消防维保要求

精心整理消防设施维保细则 消防设施维护和保养是消防系统能否发挥正常功能的前提保证。我公司维保中心依据国家GB50116-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BD41/139-1999《建筑消防设施技术检验规程》、BG50084-2001《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261-96《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1. 1. 障,保证正常使用。 第二节消防控制中心 2.1测试室内温度(0--40℃)、湿度(相对湿度≤95%)。 2.2测试正常照明和应急照明灯照度不低于150Lx。 2.3控制室平面图应于现场情况相符合。 2.4控制室标识清晰醒目。

2.5室内布线规范整齐。 2.6消防配电箱内部接线标识清楚。 2.7检查外线119电话是否正常。 2.8重要设备间与控制室电话通讯正常。 2.9控制室送回风管穿墙处设置的防火阀功能正常。 第三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3.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工作 主备电指示灯检查。 控制器安装位置检查。(盘前距离单列1.5m,双列2m,盘后1m)系统布线 .1管敷绝缘导线截面>1.00m㎡ .2槽敷绝缘导线截面>0.75m㎡ .3多芯电缆导线截面>0.50m㎡

.4当额定工作电压<50V时,选用导线电压等级>250V。 .5当额定工作电压>50V时,选用导线电压等级>500V。 .6系统每个回路对地绝缘电阻和导线间绝缘电阻>20MΩ .6.1检验方法:断开探测器与控制器的连线,使被测回路与控制器脱离,将探测器所有接点相互短结,在该短结处和接地线间用500V兆欧表,持续60秒测量绝缘电阻。 .7 3.2. 3.3 3.4 1.2m 3.5 3.5.1消防广播安装检查。(距离不大于25m,距末端不大于12.5m,功率不小于3w,客房不小于1w) 3.5.2广播选层功能试验。在消防控室任选三个相邻楼层和区域进行 火灾应急广播。 3.5.3广播声压值(65dB+15dB)测试:用声压计在扬声器范围内最 远点,先测背景噪声升压,再测火灾应急广播时升压级,两者之

矿井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管理制度

矿井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矿井地质灾害技术管理,遏止和杜绝煤矿重大灾害事故的发生,保障职工生命安全,保护国家资源和财产不受损失,依据《煤矿安全规程》及上级的有关规定等要求,结合矿井地质灾害工作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章组织机构和职责 第二条:组织机构 1、成立矿井地质灾害工作领导组。 领导组组长:矿长 副组长:总工程师 成员:防治水科、生技科、调度室、机电科、安全科、通风科、财务科、市场科等单位正职。 2、领导组下设矿井地质灾害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防治水科。 主任:防治水科长 成员:调度室、生技科、机电科、安全科、通风科、财务科、市场科等相关单位的技术负责人组成。 第三条:矿井地质灾害工作领导组职责 1、贯彻落实国家及上级部门有关矿井地质灾害方面的方针、政策、法规等精神。 2、负责矿井地质灾害工作中重大问题的决策和处理。 3、负责矿井重大水灾事故的抢险、指挥、协调。 第四条:矿井地质灾害办公室职责 1、负责矿井地质灾害工作的日常管理,贯彻落实矿井地质灾害工作领导组的决定、决议,制定并落实《矿井地质灾害管理办法》和《重大水灾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2、负责矿井地质灾害工作的监督、检查、考核工作。

3、负责矿井水灾事故抢险时的技术工作。 第五条地质测量科职责 1、履行矿井地质灾害办公室职责,负责全矿的地质灾害技术业务管理、监督、考核工作。每年初编制下发《年度矿井地质灾害工作计划》,修编完善《矿井地质灾害管理办法》等有关地质灾害规章制度。 2、负责日常地质灾害标准化工作,负责地质灾害预报工作,提供矿井地质灾害相关技术资料。 3、编制《重大地质灾害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参与《灾害预防和事故处理计划》中灾害事故部分的修订工作,矿井发生灾害事故时协助制定抢险方案并进行相关技术指导。 4、负责编制综采工作面地质灾害方案,参与地质灾害工程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的审批工作。 5、掌握地质灾害工程进展情况,检查、落实地质灾害安全技术措施的执行情况。 6、对探明的导水断层、陷落柱等地质构造,依据《煤矿安全规程》第265条的规定,设计防水煤柱或岩柱。 7、负责因受采动影响引起的地表裂隙、塌陷调查和治理工作。 8、负责开展地质灾害科技研究工作,内容包括:(1)研究井田地质构造导水规律,探讨、摸索、制定和落实矿井地质灾害的可行措施;(2)探讨各类地质灾害措施实施效果,包括探、放、疏、排、截措施实施效果;(3)研究总结矿井排水经验,对排水系统及时了解情况,发现、解决问题,达到设计最合理、选型最配套,从而优化矿井防排水系统;(4)针对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查明导水地质构造及煤层顶底赋水性,研究采取合理的地质灾害措施;(5)探讨带压开采区地质灾害科技攻关工作。 第六条:调度室职责 1、负责地质灾害相关工作的协调、指挥。 2、每年雨季前编制、下发雨季三防工作计划,并牵头落实。

贵州省水城县地质灾害成因及防治研究

贵州省水城县地质灾害成因及防治研究 刘秋垚 摘要:近年来,地质灾害在各地区频繁发生,造成严重的灾害后果,对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产生了极大的破坏。本文以贵州省水城县为例,介绍了该地区的灾害现状,分析出造成地质灾害的人为因素与自然成因。同时针对这些因素,采取一些可行的防治措施,以此来避免或者减小地质灾害给居民带来的损失。 关键词:地质灾害,成因,防治,水城县 0 引言 水城县位于贵州省西部边缘,与云南接壤,地处素有祖国“西南煤海”之称的六盘水市腹地,东距省会贵阳 258km,属云贵高原中部,长江流域三岔河水系和珠江流域北盘江水系,海拔 633 ~ 2861m。贵州省水城县是地质灾害的多发县, 由于地质环境条件复杂, 地质灾害发生频繁, 因此水城县成为贵州省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县之一。地质灾害给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直接威胁,对地区的经济发展、资源环境、生态保护造成了严重影响。地质灾害主要由各种地质作用引发,其诱因包括人为因素、自然因素等,地质灾害的分布变化规律受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制约影响。地质灾害具有三大特点:隐蔽性高、突发性高、破坏性强。 1水城县地质灾害现状 水城县是贵州省地质灾害多发、严重县区之一[1]。根据资料统计,2018年水城县共发生地质灾害险情4起,都属于人为引发地质灾害。结合往年的地质灾害防治经验,汛期(特别是6~9月)是该区域地质灾害高发、频发时间段。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影响大,严重制约着水城县的国民经济发展,威胁着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贵州省 2011 年地质灾害详查统计,水城县现有地质灾害 364 处,受胁农户 13999 户 63738 人及 9 所学校,全县33个乡(镇)均有分布。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裂缝、地面塌陷等, 多种地质灾害并存[2]。按地质灾害类型分类:滑坡 234 处,崩塌 64 处,不稳定斜坡54 处,地面塌陷 8 处,地裂缝 3 处,泥石流1处,各类地质灾害分布图(图1)[3]。

消防系统维保技术要求

消防系统维保技术要求 一.总则 1.本技术规范书适用于XXX有限公司的消防系统维保项目, 包括全厂消防系统的维保内容、维保质量等技术要求以及现场施工和安全的相关要求。 2.维保目的﹕为使能对本工程的各类消防设施进行有效的维护及保养,使其处于 最佳工作状态。保证在发生意外状况时能立即发挥其作用,将人员及财产损失降至最低。二.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XXX有限公司消防系统维护保养。 2. 工程地点:XX市XXXXXXX。 3. 维修保养项目如下,乙方针对以下项目提供维保方案,维保方案中应包含但不 限于本技术文档中提及维护保养内容及技术要求: 3.1 火灾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主要包括火灾报警控制器、通讯控制柜、感 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警铃等); 3.2 消防给水系统(主要包括:室内消火栓、室外消火栓、消防水泵、水泵 接合器、消防水池、浮球阀、屋顶水箱、管道阀门、管网等); 3.3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主要包括:水灭火系统控制柜、喷洒头、湿式报警 阀、水流指示器、压力开关、水泵、管道阀门、管网、水力警铃等); 3.4 气体灭火系统(主要包括CO2气体灭火系统,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等) 3.5 防排烟及联动系统(主要包括:防排烟阀、防排烟风机、电控箱等) 3.6 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主要包括应急照明电源、应急照明灯,疏散 指示牌等)

3.7 防火分隔设施(主要包括:防火门,防火卷帘门,卷帘门控制箱、电机、限位器、帘片、按钮盒等) 3.8 应急广播系统(主要包括广播喇叭,话筒,消防电话等) 3.9 灭火器维护管理 三. 乙方资格要求 1. 应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同时具有消防维修保养资质证。 2. 应具备丰富的维修保养经验及良好的社会信誉; 3. 必须提供以下文件: 3.1 营业执照原件及复印件、法人代表证明及身份证复印件及委托代理人证明及身份证复印件; 3.2消防设施维修保养资质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3.3消防设施维修保养人员资格证原件及复印件; 4. 国际认证企业及守合同重信用企业优先考虑。 四.维护保养内容及技术要求 1. 概述 乙方需根据本技术要求描述的维护保养范围及内容、“附件A-2 消防系统维保记录表”的内容及技术要求认真履行职责(当本技术要求与“附件A-2 消防系统维保记录表”中的技术要求和内容有不一致时,以“附件A-2 消防系统维保记录表”优先),确保厂内所有消防设施的正常运行,并在设备发生故障的情况下能够及时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维修以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另外,乙方需遵守公司所有的规章制度和管理体系的要求,履行公司对供应商规定的义务,加强在物料、成本、培训方面的管理。同时须严格按照以下规

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管理制度

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管理制度 我矿主要地质灾害分为井上和井下,根据煤矿具体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规定 1.煤矿地质灾害防治是煤矿安全生产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由矿长、总工程师主管,地测部门是业务管理部门。有关部门配合时,要从人力、物力、资金上给予保证。煤矿是防治水、防洪、探放水、防排水的主体,矿长为第一责任者,矿总工程师主管并负责各项责任措施的落实。矿每年四月底前应分别成立本年度三防(防洪、防排水、防雷电)领导小组。根据实际情况及防治水中长期规划,每年应安排一定的防治水工程维修费,以保证现有的防治水工程正常发挥作用,并新建急需的防治水工程。 2.地测部门应经常调查矿井充水条件的变化情况并掌握水文动态,解决出现的问题。 3.对直接威胁矿井安全生产的水患,必须采取防治措施。地测部门具体负责设计,由矿总工程师审查批准后实施。 4.雨季中(5?9月)每周对工业广场周边岩石山体进行排查一次,做好记 录,如有重大安全隐患,需要相关部门协助的,及时报送,协同处理。 (二)地表地质灾害防治 1.每年汛期到来之前,总工程师应组织有关部门进行防治水检查。对排洪渠、防洪设施、地表防治水工程进行全面的检查,发现问题立即研究解决。 2.地测部门负责防治水工作的人员,要经常巡视煤矿开采对应地表区、渠道、排水沟,了解这些地方的积水情况和畅通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向总工程师报告,由总工程师责成有关单位处理。 3.地测部门必须经常搜集、调查、核对井田周边煤矿和废弃老窑情况,并在矿井采掘工程平面图上标出井口位置、开采范围、开采深度、开采年限、积水情况等,发现威胁安全生产的水患情况,立即报告总工程师,以便采取预防措施。 4.禁止在山洪、河流可能冲刷到的地方堆放矸石、炉渣、垃圾等杂物,以免洪水堵塞河道、水渠,造成水害。 (三)井下地质防治1.水害防治专业人员应经常深入井下,了解矿井水文地质情况,掌握涌水动态,查清可能存有导水裂隙断层的分布情况,结合采掘工作面安排,制定出当年井下防治水工作计划,指导全年的防治水工作。 2.受水威胁的地段,必须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 的

关于地质灾害防治及措施的思考与建议

关于地质灾害防治及措施的思考与建议 当前正值汛期,地质灾害易发频发,为进一步抓好落实地质灾害防治的各项工作,切实保障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我局对全县地质灾害防治情况开展了调查研究,通过收集资料、与各乡镇(街道)相关人员、隐患点监测员和矿山业主等座谈和对各乡镇(街道)地质灾害隐患分布、危害程度资料的分析研究,并对XX县地质灾害隐患进行实地调查,分析总结,形成此调研报告。 一、基础情况 (一)地质灾害分布及受威胁程度 县内存在的地质灾害主要以滑坡、崩塌、地面塌陷为主,全县共存在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57处(按照灾种划分:崩塌14处,滑坡35处,泥石流1处,塌陷7处;按规模划分:大型3处,中型9处,小型45处;按诱发因素划分:自然45处,人为12处),威胁1088户4519人生命财产安全,共潜在预估经济损失9450.35万元。其中银盏镇14处,威胁350户1464人;永和镇10处,威胁154户630人;猴场镇6处,威胁26户108人;江界河镇5处,威胁20户92人;建中镇6处,威胁199户808人;珠藏镇5处,威胁247户1013人;天文镇4处,

威胁47户195人;瓮水街道3处,威胁14户48人;中坪镇2处,威胁8户31人;岚关乡1处,威胁8户39人;雍阳街道1处,威胁3户9人;平定营镇和玉山镇无地质灾害隐患点。 (二)灾情险情 2017年,XX县未发生地质灾害,无因地质灾害伤亡情况。2017年6月22日,珠藏镇方家寨滑坡隐患点监测由变化,紧急安全撤离受威胁群众,后续监测无变化,情况已稳定。 (三)矿山地质灾害隐患 1. 隐患情况 通过调查统计,全县共存在矿山地质灾害隐患7处(均为地面塌陷):其中银盏镇3处,永和镇3处,建中镇1处。从地质灾害隐患类型均为地面塌陷可以看出,是由煤矿和磷矿的开采(洞采)活动引起的。 2. 危及群众 全县7处矿山地质灾害隐患危及群众140户564人,潜在损失516万元。其中:银盏镇54户220人,永和镇69户269人,建中镇17户75人。 (四)影响城镇及重要设施情况 经排查,除公安局后山危石(目前正在治理)威胁公安局和附近的建筑、行人外,无其他影响城镇和重要设施的情况。

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技术管理制度

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管理制度为了防止因采矿引起的地面塌陷、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造成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危险,根据矿井实际情况,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特制订本管理制度: 一、成立领导机构 (一)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矿长 副组长:总工程师各专业副矿长及副总工程师 成员:由生产技术科、地测防治水中心、生产指挥中心、机电设备科、安全培训部、一通三防科、综合管理科正职 领导组下设地质灾害防治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地测防治水中心。办公室主任由地测防治水副总工程师担任,负责地质灾害防治的日常管理工作。 (二)领导组职责: 1、对本矿的地质灾害防治全面负责; 2、负责组织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 3、处理因采矿引起地质灾害的纠纷工作; 4、组织开展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 (三)各部门职责 1、地测防治水中心:负责牵头组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责组织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 2、综合管理科:负责牵头开展地质灾害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牵头处理因采矿引起的纠纷工作。

3、生产指挥中心:负责接受传递隐患,协调有关各部门的工作。 4、其它科室:负责按照职责分工及领导组的分配,配合有关工作。 二、地质灾害隐患排查 1、地质隐患排查时间规定: ①汛期每月对全矿区地质灾害巡查3次,其余每月对全矿区地质灾害巡查2次;每月对回采工作面地面沉降观测点观测3次。 ②地面设置的岩移观测站每月观测3次。 ③地面边坡位移观测站每月观测3次,并对边坡进行分类编号管理。 2、矿井开始生产时,对开采区地面的地貌、建筑、公路等巡查并设置观测站,以便对比和观测。 3、工作面开始回采后,进行重点对开采影响区范围内的村庄、进行巡查。对采矿塌陷造成的地质灾害进行调查和拍照、观测。 三、地质灾害隐患预防制度 1、发现地质隐患后,根据地测防治水中心划定的危险区,由综合办公室牵头要书面通知业主,设置警示标志,不得随意进入危险区。 2、综合办公室要在危险区边缘显著的位置,设置避险明白卡,注明危险区域、可能出现的隐患及引起的后果。 3、地测防治水中心按照《煤矿地质规定》、《煤矿测量规程》开展日常监测工作。 四、地质灾害隐患值班报告制度

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暂行办法

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护和改善地质环境,防治地质灾害,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我省行政区域内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 地震灾害防治管理工作不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地质灾害,是指因自然作用或人的行为造成地质环境恶化,给国家、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地质事件。包括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陷、地面塌陷、地面裂缝和矿坑突水等。 第四条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区域是城、镇和人口集中居住区、交通干线、大中型工矿企业所在地;重点水利工程和环保工程、矿山、风景名胜区及自然保护区等。 第五条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按照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进行。 第六条省人民政府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对地质灾害的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并负责组织地质灾害事件纠纷的调处和裁决;组织实施重大地质灾害的整治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 农业、林业、水利、交通、建设等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部门管辖范围内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并协助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做好地质灾害的防治管理工作。 第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组织有关部门制定地质灾害防治计划, 并对在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地质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破坏地质环境、造成地质灾害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控告。 第二章地质灾害的预防 第九条制定国土开发整治规划和大型基本建设项目论证时,必须作出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和预测,并制定合理利用、保护地质环境及防治地质灾害的方案。 第十条区域性地质环境勘查评价项目由省人民政府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规划。 实施基本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中,必须开展地质环境勘查评价。 第十一条承担地质环境评价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及其成果评价的单位必须持有相应的资质证书,资质证书的申请和颁发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勘查评价成果的审批,应当按照计划任务书的审批权限及相应规范要求,由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有关主管部门进行。未经审查批准的成果报告,不得作为规划和建设项目的依据,有关部门不得自行批准。 第十三条进行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勘查,必须按国家、省的规定办理有关手续。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勘查成果资料的汇交,按照《全国地质档案资料汇交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 第十四条地质灾害隐患区和危险区的范围,由地、州(市)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划定,经省人民政府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在地质灾害隐患区域内,不得进行可能造成地质灾害的活动。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内,严禁采矿、削坡、炸石、破坏植被、堆放渣石、弃土、抽取地下水以及其他容易诱发地质灾害的活动。 第十五条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地质环境状况进行调查,编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防治规划经计划部门核准后,由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并报省人民政府地质矿产行政

消防维保服务质量和要求

消防维保服务质量和要求 一、客运站概况 1、办公楼总高度22.1米,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地上3层、局部4层。停车场面积64442平方米,站前广场面积5306平方米,公交始末场区面积2310平方米,绿化面积35993平方米。 2、一楼为人员密集区,二楼以上为办公区和GPS监控室、会议室等。 二、维保范围 1、客运站所有涉及到消防的设施。包括:自动报警,联动扑救系统,二氧化碳气体灭火系统和可移动的灭火器等(详见附件1)。 2、对全楼人员和物管人员实行定期培训和指导。 3、新客站消防日常管理(含值班)。消防泵房和值班室均在一楼(值班室由发包方提供桌椅,其余设备由投标方自行负责) 三、要求 1、投标人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的条件; 2、投标人应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和法规条例,具备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并有承担本次招标项目的能力和信誉; 3、投标人必须是有安全生产许可证及相关资质证书的公司(提供资质证明原件或复印件); 4、维保单位在谈判前要对新客站的消防设施全面了解掌握。 5、根据维保需要,除处置突发性故障外,要根据具体

维保要求(详见附件2)制定逐月消防维保措施。此维保措施既作为这次谈判打分的参考依据,又作为以后消防维保工作考核结算的依据。 6、对消防维保工作中因维保人员的技术原因,造成消防设施损坏、经厂家技术员确认的,维保单位要负责赔偿,对维保工作不到位的,我公司可随时解除合同,拒付消防维保费用。因维保工作不到位,致使消防设施不能正常运行而造成重大损失的,将依法追究责任。 7、投标人独立完成过的消防维保项目业绩,必须是维保期限在一年或以上的已签订的正式合同,且项目建筑面积在10000平方米或以上的消防维保项目业绩(仅限公共或商业建筑用地),须提供维保合同等资料,以上资料能反映项目名称、期限、项目建筑面积规模,并提供业主名称、地址、联系人、联系电话等内容。 8、投标人必须具备在兴化市提供消防维保服务能力,包括设有相应的机构和人员。投标人拟投入本项目的常驻维护人员中必须包括但不限于具有:6名常驻技术人员(消防系统值守管理员,需有消防培训上岗证),要求系统主机24小时有技术人员值守。以上人员须提供资格证明材料及具有消防部门颁发的相关培训证书。 四、合同期限及报价 维保合同时间为一年。报价分两部分,一是维保费用;二是人员费用。费用支付方式为:每月支付一次,合同总价摊平到每月。

地质灾害预防措施

地质灾害预防监测和措施 预防地质灾害工作是学校工作重要部分,它涉及到学校财产以及师生生命安全,以及学校的稳定、发展等。根据县教育局有关预防地质灾害文件通知精神,为了切实做好今年的地质灾害防御工作,确保学校应急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措施。 一、应急防范。 1、加强防灾工作的宣传教育工作。一年的降雨量主要集中在六月份,全体教师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通过校会、班队会、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防范及紧急救助等方面的安全教育,在师生中广泛开展防灾减灾知识、防御预案和自救措施的宣传教育活动。 2、进一步落实防灾减灾目标责任制,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学校安全管理工作范畴,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细致到每位教师职工都知道在安全疏散中自己所承担的任务和职责,充分认识各种地质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克服麻痹侥幸思想。 3、积极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的排查和监测。在汛前、汛中,各教师要按学校防灾领导小组的要求对学生上学、放学沿途存在山体滑坡、泥石流、高磅或河磅坍塌等安全隐患的进行一次彻底的排查,并做好对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做好监测工作,发现险情,要及时上报并采取防范措施,特别要组织好可能发生地质灾害区域的师生员工安全转移。 4、在汛前、汛中,各地质灾害易发区教师要认真调查学生上学、放学必经的路线和学校周边的山体、高磅、河磅情况,报学校备案后组织实施。 5、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高磅、河磅坍塌险情时,必须以生命第一,尽力采取保护和自救措施,及时组织人员向安全地点疏散,事后及时施救,并将事实情况通过汇报程序汇报。 6、逢恶劣天气坚持 24 小时值班,当发生险情时,协调组织好抢险工作。 7、学生沿途存在安全隐患的,逢恶劣天气必须执行教师护送制或家长接送制。 二、应急响应 1、全体教师要严格落实值班值宿责任制,建立学校汛情报告制度。要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一旦发现情况要及时上报学校防地质灾害工作领导小组。 2、由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及时对所属学校报告的信息进行分析,并立即召

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专业题库

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专 业题库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专业题库 一、填空题 1、煤矿防治水工作必须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方针。 2、煤矿地质工作应当坚持“(综合勘查)、(科学分析)、(预测预报)、(保障安全)”的原则。 3、煤矿地质观测应做到:“(及时)、(准确)、(完整)、(统一)”; 4、煤矿地质综合分析必须以完整、准确的(第一手资料)为基础; 5、使用中的钻孔,必须安装(孔口盖)。报废的钻孔必须及时(封孔)。 6、矿井地质条件分类以(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和(煤层稳定程度)为主要依据,以其它开采地质条件为辅助依据。 7、矿井地质观测,每次观测必须记录观测的(时间)、(地点)、(位置)和(观测者的姓名)。 8、地质构造复杂程度的评定:原则上应以(断层)、(褶皱)和(岩浆侵入)等三个因素中复杂程度最高的一项为准。 9、矿井地质必须坚持(现场观测)和(综合分析)并重的原则。实见资料必须准确、完整;预测资料必须有理有据,并在实践中不断的检验、修正和完善。 10、煤矿防治水井上下水文观测符合《煤矿防治水规定》要求,(水文地质类型)明确。 11、地质(预测预报)工作满足安全生产需要。 12、(矿井地质)是指从矿井基本建设开始,直到矿井开采结束为止,这一期间的全部地质工作。 13、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必须针对主要含水层(段)建立地下水(动态观测)系统,进行地下水动态观测、(水害预测)分析。 14、对井田范围内及周边矿井(采空区位置)及(积水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做好记录,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15、在(采掘工程平面图)和充水性图上准确表明井田范围内及周边采空区的积水范围、积水量、积水标高、(积水线)、(探水线)、(警戒线)。16、年报、月报、临时预报应包含(突水危险性评价)和(水害处理意见)等内容,预报内容齐全,下达及时。 17、煤矿地质类型每(5)年应重新确定。当煤矿发生影响煤矿地质类型划分的突水和煤与瓦斯突出等地质条件变化时,煤矿应在(1)年内重新进行地质类型划分。

贵州省地质灾害情况通盕

贵州省地质灾害情况通报 (一九九三年度) 贵州省地质矿产局 (一九九四年四月)

一九九三年贵州省主要地 质灾害情况通报 一、一九九三年地质灾害情况 一九九三年我省发生各类地质灾害106处,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岩溶塌陷、水土流失、地裂、矿坑突水等,其中在汛期发生的灾害占87.74%,尤以滑坡、崩塌、泥石流出现较多,危害严重。据不完全统计,灾害涉及我省45个市、县,灾害造成81人死亡,伤数百人,毁坏房屋数千间,3层办公楼2栋,农田近3000亩,部分厂房、车间、公路冲毁、直接经济损失近3000万元。 各类地质灾害总方量约484万立方米,其中大型(100万一1000万 立方米)1处,中型(10万一100万立方米)1处,小型(<10万立方米)104处,灾害主要发生在遵义地区、贵阳市、黔西南州,黔东南州、六盘水地区(详见附表)。 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及直接经济损失严重的事件有: 1、黔东南州从江县泥石流、滑坡 一九九三年五至七月由于暴雨,从江县发生泥石流、滑坡,公路 塌方24万立方米,冲毁民房71栋,356间,有14人死亡,直接经济损 失212.6万元。 2、遵义地区桐梓县木瓜镇滑坡(大型) 一九九三年四月二十五日凌晨五时,桐梓县木瓜镇白露村田坝村

民组发生滑坡、滑坡总长(包括影响区)1.2公里,宽(后缘、中、前缘)分别为50米、120米、60米,纵向高差313米,总体积101.8万 立方米。冲毁民房5间及一些畜厩、烤烟烘房等。破坏水稻田78亩,破坏水利干渠近100米长,19问民房发现裂缝,38间畜厩和—些烘房出 现裂缝,末造成人畜伤亡。直接经济损失40—50万元。 3、贵阳市三桥改茶寨汪家坡滑坡 一九九三年七月二十三日凌晨6时40分左右,贵阳三桥改茶寨汪 家坡产生滑坡,滑坡长46米,宽6米,高7米,体积1932立方米,滑 距约50米,滑体以石块为主,最大石块2米×2米×4米。冲毁山脚下 云新包装厂3层办公楼1栋,冲垮部分主厂房,死亡两人。经济损失 75万元。 4、遵义县,仁水镇煤矿突水 一九九三年十月遵义县泮水镇煤矿矿坑突水死亡8人。 5、遵义地区仁怀县三元煤矿突水 一九九三年十二月,仁怀县三元煤矿矿坑突水死亡4人。 6、黔西南州册亨县丫它镇崩塌、滑坡 一九九三年七月册争亨县丫它镇、坡妹镇、白九乡,由于几天连续 暴风雨发生塌滑,崩塌,波及范围3000平方米,致使房屋倒塌,冲毁 农田1200亩,死亡14人,伤30人,经济损失2000万元。 7、六盐水市六枝特区新华乡滑坡

消防设备维护保养技术规范标准

忻州广宇煤电有限公司一期2×135MW机组消防系统维保技术规范 批准: 审核: 编制:

2015年08月20日 第一章目的与范围: 1.1目的﹕为使能对本工程的各类消防设施进行有效的维护及保养,使其处于最佳工作状态。保证在发生意外状况时能立即发挥其作用,将人员及财产损失降至最低。 1.2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本工程范围内的所有消防设备。 1.3 本工程服务年限一年。 1.4资质要求:消防维保一级资质。 第二章参考资料: 2.1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2.2 「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技术规程」 2.3 「消防产品现场检查判定规则(GA588-2005)」 第三章维护保养内容: 第一节消防控制主机

3.1.1每月消防控制主机电源检查项目: 1)检查系统电压偏移是否在允许范围内。系统电源标准﹕AC 197V~242V 50Hz 1Hz 2)查看消防控制配电箱的标志,以及仪表、指示灯、开关、控制按钮。 3)检查主电源和备用电源之间的自动切换是否正常。 检查方式﹕ a)自动控制方式下,手动切断消防主电源,观察备用消防电源的投入 以及指示灯的显示。 b)人为控制方式下,在低压配电室应先切断消防主电源,后闭合备用 消防电源,观察备用消防电源的投入以及指示灯的显示。 c)每季度要对备用电源进行1~2次充放电实验,1~3次主电源和备 用电源自动切换实验。 3. 1.2每月应对消防控制主机进行如下项目检查﹕ 1)触发自检键,进行功能自检: 2)对控制器电源全部发光显示器进行检验,并循环三次。 3)对Ⅱ级编程继电器进行检验,检验期间继电器触点动作,但输出 +24V撤消。 4)对打印机功能进行检验。 5)对控制器的主要硬件接口芯片,存储器芯片及各类插件的主要I芯 片进行自动实时故障检测。

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不同行业发展迅速,社会资源的需 求量大大增加,为进一步满足人们的资源需求和行业发展需求,要加强资源的开发。在资源开发的过程中,人为地质活动增加,地质结构一旦发生改变容易发生 各种地质灾害,常见的地质灾害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陷、坑洞等,要有 效避免和解决此类情况,一方面要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而另一方面就要 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的研究和使用,提高地质灾害的安全防范水平,促进社 会经济的稳定长效发展。本篇文章在此基础上,主要对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的相关 内容以及有效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等进行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地质灾害;防治技术;频率;损害程度;防范措施 当今社会在不断的发展中,人口增加,为充分满足人们的生存、生活需求, 不同行业迅速发展,对于各种资源的需求量也在大大增加。资源开发以及建筑工 程项目的建设,导致地质环境受到很大的影响,地质灾害的面积不断扩大,灾害 规模和灾害频率均在增加,对此,要综合实际情况,积极研究出地质灾害防治技 术和防治措施,保证人工资源开发行为和开发活动的合理性,最大限度的减少对 地质结构方面的破坏和影响。考虑到在我国的不同地区,地质结构差异较大,人 工作业活动对地质影响程度不同,产生的地质灾害类型以及灾害规模均不同,需 要针对性地采用地质灾害防治技术进行积极的防治。关于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的应 用也要根据地质灾害产生的原因进行研究。 一、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研究 (一)滑坡防治技术 在我国的不同地区,自然地理条件和地质结构不同,容易发生的地质灾害类 型也不同,其中滑坡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处理滑坡,需要以预防为主,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积极防治。导致滑坡的人工因素有多种,在灾害防治中,要控制好地表水,减少水体对坡体影响,在具体实施中,对滑坡区域的地表水尤 其是外围部分地表水,控制在一定的边界内,可以适当修建截水沟,对地表水进 行截留。如果在地势较低的区域,地表水较多,可以直接修建排水沟,排出水后,减少工程边坡受地表水的影响,也可以应用垂直孔来进行排水,对水平钻孔和盲 沟进行支撑,然后疏导抽干水。滑坡防治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要根据水文条件和地 质特征进行科学安排,确定好土体性质再改善土体力学强度。 (二)泥石流防治技术 在山区容易发生泥石流灾害,在灾害防治的过程中,通常可以采用一定的绕 避措施进行有效防治,但是因地势地形的问题导致绕避问题,可以运用排导技术 进行预防和控制。对泥石流的可能影响范围进行勘察和计量,修筑排导沟,这主 要是对泥石流进行分流和改道,减少泥石流危害下流区域的程度,有效避开农庄 或者是庄家等。还可以采用拦挡技术,拦挡技术就是起到阻挡泥石流的作用,在 沟道中修建拦砂坝,拦截固体砂石,阻挡较大石块冲击到下流流域,降低泥石流 的危害程度。此外,还可以根据地区的自然情况,在泥石流下流流域修建专门的 淤泥储备场,对泥石流的泥沙、石块等进行流量上的调节,防止泥石流流量过大 造成对建筑物和植被等的破坏。 (三)崩塌防治技术 防治崩塌可采用的技术类型多样,包括修建护坡、护墙等,对可能存在崩塌 风险的部分进行支撑、阻挡或者是进行崩塌物的拦截,这些均是较为传统的防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