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数学_中心对称图形(2)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数学_中心对称图形(2)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数学_中心对称图形(2)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数学_中心对称图形(2)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一、 教学程序设计

按照上面的构想,我将本节课教学过程划分为以下五个环节: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2、动手实践,感受新知;

3、自主评价,反馈调控;

4、归纳总结,拓展思维;

5、分层作业,能力升华

活动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问题1.关于中心对称你知道那些内容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回答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问题2.作图

(1)作线段AO 关于点O 的对称图形(图1)

(2)作△AOB 关于点O 的对称图形(图2)

教师:提出问题并巡视观察学生的作图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 学生:独立作图。 图2

图1 O A O B A

教师重点关注:1.对中心对称的掌握程度(系统性、全面性等);2.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设计意图:一方面通过抢答的方式复习旧的知识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操作进一步了解中心对称,为下面的学习作好准备。

活动二:动手实践,感受新知

问题1.观察前面图一得到的线段AB ,若将它绕点O 旋转180°,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操作、判断。

教师:归纳说明,由于OA = OB ,所以线段

AB 绕它的中点O 旋转180°后与它重合..。 问题2,.观察图2,连接AD 、BC ,得到的是什么四边形?若将它绕对角线的交点O 旋转180°,你又发现了什么?

学生:按教师的要求连接线段、判断形状、操作旋转、叙述发现。

教师:倾听,结合学生的发现定义中心对称图形。

定义: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与原来的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就是它的对称中心。 问题3.现在我们已知线段、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你还知道那些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说说看。

学生:回答问题并互相评价。教师:倾听并鼓励回答问题的同学,给出正确结论。

教师重点关注: C O B A

1.学生能否发现旋转180°后重合这一关键点,能否正确判断一个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2.学生的发散思维;

3.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是否准确。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一的作图顺利的发现“绕一点旋转180°后重合”这一结论,为定义打下基础。经历应用定义判断中心对称图形的过程,从而达到了解定义、应用定义的目的。

活动三:自主评价,反馈调控

问题1.观察下面图形,它们是中心对称图形吗?他们好看吗?

学生:判断,并互相评价.

教师说明:中心对称图形具有匀称美观的性质,很多建筑物和工艺品上常采用这种图案,另外,具有中心对称图形形状的物体,能够在平面内绕对称中心平稳的旋转,在生产中旋转的零部件的形状常设计成中心对称图形。

问题2,如图的汽车标志中,那些是中心对称图形?

学生:判断,并互相评价.

教师:鼓励并提出新问题:能再举出几个中心对称图形的实例吗?

教师重点关注:

1.是否对实际问题感性趣;

2.能否进行正确的判断。

设计意图:将中心对称图形应用于生活,同时加深对中心对称图形的理解。

活动四:归纳总结,拓展思维

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中心对称图形,请你说出它与中心对称的区别和联系吗.

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

全等图形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而中心对称图1.区别:中心对称是指两个

..

图形本身中心对称。

形是指一个

..

2.联系:如果将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一个整体(一个图形),那么这个图形就是中心对称图形;一个中心对称图形,如果把对称的部分看成两个图形,那么它们又是关于中心对称的。

教师重点关注:

1. 参与讨论的积极性;

2. 对数学整体性原则的理解。

设计意图:正确区分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从而达到真正了解它们的目的。

活动五:分层作业,能力升华

问题:通过本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新的收获和体会.

学生在组内阐述所学内容以及谈学习体会. 教师巡视各小组,引导学生补充完善。

教师重点关注:①归纳、整理和总结能力;②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本节知识的认识程度(知识的横向联系能力以及能否熟练、准确地运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思想);③学生独立面对困难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为每一位学生创造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机会,并为程度不同的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

活动六:课下作业

1. 课本第74-75页 第2、5、8题。

(选作):如图,矩形ABCD 中,AB = 3 ,BC

= 4 ,R 若将矩形折叠,使C 点和A 点重合,求折

痕EF 的长.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72-73页)

设计意图:1. 学生巩固,提高;2. 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1、教法分析

根据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鉴于本节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确定了以启发、实践、交流为主的教学方法。本着“思路让学生想,疑难让学生议, O F E D C

B A

错误让学生析,规律让学生找,结论让学生得,小结让学生讲”的原则,努力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合作的学习品质,猜想、类比、归纳、概括的思维习惯。几何图形的旋转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为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我运用了大量的多媒体技术,把动态的问题直观地表现出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并掌握中心对称图形概念、中心对称的概念与性质。

2、学法指导

本节课,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出发,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使学生真正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质的飞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这种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主动探索和与他人合作探究中发现规律建构新知。

俗话说“耳中听到终觉浅,觉之此事要躬亲”。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什么是中心对称图形,而是安排学生观察图形的的特点,找一找他们的共同特征,通过观察、猜想、自主探究并组织交流观察到的图形的特点,再配上形象具体的媒体演示,从而自然地引出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和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学生经过“观察一思考一探究一概括”的学习过程,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很好的掌握了知识。

教学中我更是充分考虑到每一个学生,鼓励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以学生动手实践为主导,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会“中心对称”的要点、安排了做一做等环节,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既多方发展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又使学生对中心称图形的理解从感性升华到了理性。学生设计图案的展示,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学会了相互接纳、欣赏与帮助,在互动交流中学会了批判与反思,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中心对称图形》是人教版九年级(上)《数学》第二十二章第二单元的第三节课的内容。本节教材属于图形的变换内容,是在学习了“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旋转和旋转对称图形”后的最后一种对称图形,因此涉及归纳、类比等思想方法,对激发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2、教材内容和教材处理

本节课主要介绍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中心对称图形的识别、中心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的比较、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为使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我将通过:(1)举例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旋转对称图形引出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2)引导学生观察、猜想、实验、归纳、类比等方法探究中心对称的性质,(3)通过多媒体演示使学生对中心对称的性质有直观的表象。

我认为这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循序渐进的活动过程,符合新课程标准理念和学生建构知识的规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3、学情分析

作为九年级的学生,经过了在图形的对称方面已经积累一些经验,已经具有一定的观察、猜想、实验、归纳、类比等研究图形对称变换的能力;班级学生具有个性活泼,思维活跃,对各种事物充满好奇,学习情绪易于调动,学习积极性高的特点,;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个体差异较大,并且班级中已出现分化现象。

(练习)中心对称(第2课时)

1.下面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直角 B.等边三角形 C.直角梯形 D.两条相交直线2.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A.两个等腰三角形一定全等

B.正多边形的每一个内角的度数随边数增多而减少

C.菱形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

D.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相等

3.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所连线段都经过_______,而且被对称中心所 _.

4.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_____图形.平行四边形是__ __图形.

5.如图,已知一个圆和点O,画一个圆,使它与已知圆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

6.已知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为矩形,四边形BEFG也是矩形,请你画一条直线把整个图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参考答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