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良肢位的摆放及正确的坐姿

良肢位的摆放及正确的坐姿

良肢位的摆放及正确的坐姿
良肢位的摆放及正确的坐姿

良肢位的摆放及正确的坐姿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康复中心王晓丹

中风急性期康复护理

中风康复护理应何时开始,

康复护理应早期介入,以不影响临床抢救,不造成病情恶化为前提。即患者生命体征

平稳、神经学症状不再发展的后48小时就可以进行。中风急性期的康复护理措施有哪些,

1.保持床上卧位的正确姿势(良肢位的摆放)。

2.维持关节活动度的(被动活动)。

3.保持正确的坐姿。

4.转移动作的训练。

一、良肢位的摆放

? 作用:

1.预防和减轻上肢屈肌和下肢伸肌的痉挛模式。

2.预防出现病理性的运动模式。

? 方法:

1.患侧卧位

2.健侧卧位

3.仰卧位

患侧卧位(最佳体位)

?

? 头部保持自然舒适位

? 躯干稍向后旋转,后背用枕头支撑

? 患侧上肢充分前伸,前臂取旋后位,将患肩拉出避免受压后缩,手指伸展掌心向上

? 患腿髋关节略后伸,膝关节略屈曲

? 健侧上肢放在身上或后面的枕头上,避免放在身前

? 健腿曲髋、屈膝向前,腿下放一枕头支撑健侧卧位

? 患者头部垫枕,胸前放一枕头,患肩前伸,患侧肘关节伸展,腕、指关节伸展放在

枕上。

? 患侧下肢髋、膝关节自然屈曲向前,放在身体前面另一枕上

? 健侧肢体自然放置

良肢位摆放

良肢位摆放 1.一、良肢位的概念 2.二、良肢位摆放的原因 3.三、良肢位摆放的开始时间 4.四。如何摆及注意事项 2. 良肢位的摆放是基本康复手段的一种顾名思义, 它是为了保持肢体的良好功能而将其摆放在一种体位或姿势,是从治疗的角度出发而设计的一种临时性体位 正确的卧位姿势在康复医学中称为良肢位 3. 偏瘫患者良肢位的摆放原因 不正确的卧位姿势可诱发加重痉挛,进而引发关节挛缩,导致患者严重的功能障碍 正确的良肢位是指为防止或对抗痉挛模式的出现,保护肩关节以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而设计的一种临时性的治疗性体位 4.偏瘫患者良肢位的摆放的开始时间 多数研究者认为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学症状不再发展后48h可进行 患者病情稳定在监护病房就应该进行。康复越早,肢体功能恢复越好. 5.有研究者认为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介入时间越早越好,因为肢体功能在脑卒中后3个月内恢复最快,在神经功能恢复的高峰期给予强化训练,即在入院急性期在治疗的同时进行良肢位的摆放并坚持全过程 6.一、软瘫期良肢位的摆放(Brunnstrom1-2级)由于肱骨头的2/3处于关节囊外,肩关节自身的稳定性较差,脑卒中处于此期因患肢的肌力和肌张力均下降,肩关节周围的固定机构强度降低,加上患肢本身的重力作用,使肱骨头易于脱出关节囊致肩关节半脱位,因此早期就应开始预防,在各种体位中均应保持肩胛骨的正确位置。 二、痉挛期良肢位的摆放(Brunnstrom3-4级)痉挛姿势表现为:上肢的肩下沉后缩、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前、腕关节掌屈下肢的髋关节外展外旋,髋膝关节伸直、足下垂内翻。 7.针对偏瘫患者出现的上肢屈肌痉挛模式,体位摆放使其处于伸展位;下肢的伸肌痉挛模式,体位摆放使其处于屈曲位。

脑卒中患者的良肢位摆放

早期的良肢位摆放 注:阴影部分是偏瘫侧 我以下说的体位适用于所有中风患者。 一、仰卧位。健侧肢体自然摆放。患侧肩胛后垫枕,患侧肩关节外展45°、肘伸直、五指分开伸直、掌面向上。患侧腿外侧垫枕,保证髋关节无外旋,正直。 二、健侧卧位。健侧肢体自然摆放。患侧上肢前伸、垫枕。患侧下肢自然屈曲,于患足下垫枕,防止患足内翻。 三、患侧卧位。健侧自然摆放。患侧上肢拉出前伸、避免被挤压,手掌朝上。患侧下肢自然屈曲摆放。中风患者的体位摆放,所谓“良肢位”,在不同的偏瘫分期有不同的定义。在早期,也就是“软瘫期”,良肢位只要是功能位摆放。而在“痉挛期”,良肢位指抗痉挛体位。 样体位非常重要。 2、良肢位摆放是对中风患者早期最基础的治疗,对抑制痉挛模式(上肢屈肌痉挛、下肢伸肌痉挛)、预防肩关节半脱位、早期诱发分离运动等均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3、一般建议2小时变换一次患者的体位,当患者能在床上翻身或主动移动时,可适当改变间隔时间。 仰卧位:

1.床铺必须尽量平整 2.头位要固定于枕头上,不要灵活能动 3.双侧肩关节:固定于枕头上 5.偏瘫侧上肢:固定于枕头上和躯干呈90度角伸直; 肘、腕、指关节尽量伸直 6.偏瘫侧臀部:固定于枕头上;偏瘫侧上肢也放同一枕头上 ·患侧卧位: 1.床铺必须尽量平整 2.头位要固定 3.躯干略为后仰,背后和头部放一枕头固定 4.偏瘫侧肩关节:向前平伸内旋 5.偏瘫侧上肢:和躯干呈90度角,在床铺边放一小台子,手完全放上;肘关节尽量伸直,手掌向上

6.偏瘫侧下肢:膝关节略为弯曲,臀部伸直 7.健侧上肢:放在身上或枕头上 8.健侧下肢:保持踏步姿势,放枕头上;膝关节和踝关节略为屈曲 ·健侧卧位: 1.床铺必须尽量平整 2.头位要固定,和躯干呈直线 3.躯干略为前倾 4.偏瘫侧肩关节:向前平伸 5.偏瘫侧上肢:放枕头上,和躯干呈100度角 6.偏瘫侧下肢:膝关节、臀部略为弯曲;腿脚放枕头上 7.健侧上肢:病人怎么舒适怎么睡 8.健侧下肢:膝关节、臀部伸直

良肢位摆放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精编版

良肢位摆放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一、仰卧位 1、床铺尽量平整; 2、头固定于枕头上,避免过伸、过屈和侧屈,面部朝向患侧; 3、患侧肩胛骨尽量向前伸,在肩胛骨下面垫一软垫; 3、肩关节向外展与身体成45°角;患侧上肢向外固定在枕头上,和 躯干呈90°角或大于90° 4、肘关节、腕关节伸展,前臂旋后,掌心向上; 5、手指伸展略分开,拇指外展。 6、患侧臀部下面垫个软垫,髋关节稍向内旋; 7、膝关节垫起微屈并向内;膝下可垫一小枕; 8、踝关节背曲,保持90度,即足尖向上;防止足下垂,在床尾放置枕头。 注意事项: 1、尽量减少仰卧位的时间,因其受颈紧张性反射和迷路反射的影响。 2、骶尾部、足跟和外踝等处发生褥疮的危险性增加。 3、避免被子太重而压迫偏瘫足造成足尖的外旋。 4、避免使用过高的枕头,头部不要有明显的左右偏斜(可以稍偏向患侧) 二、健侧卧位(患者最舒适的体位,也对患侧肢体有益) 1、床铺尽量平整; 2、头固定于枕头上,避免向后扭转;

3、背后放一枕头,使身体放松;躯干略前倾。 4、患侧上肢:向前平伸,放在胸前的枕头上,和躯干呈90~130° 角,肘伸直,腕、指关节伸展放枕头上,避免腕及手悬空; 5、患侧下肢:髋、膝关节自然弯曲,放在身前似踏出一步远的枕头 上,踝关节尽量保持在中立位,避免足悬空; 6、健侧上肢:自然放置; 7、健侧下肢:髋关节伸直,膝关节自然微屈; 注意事项: 1、手腕呈背伸位,防止手屈曲在枕头边缘 2、足不能内翻悬在枕头边缘 3、两腿之间用枕头隔开 三、患侧卧位 1、床铺尽量平整; 2、头部固定于枕头上; 3、躯干略后仰,背后放一枕头固定,使身体放松; 4、患侧上肢:患肩向前平伸(可由家属以手法向前轻柔牵伸),患 侧上肢和躯干呈80~90°角,在床铺边放一小台子,使肘关节尽量伸直,手指张开,手心向上; 5、患侧下肢:髋部伸展,膝微屈; 6、健侧上肢:自然置于身上或枕头上 7、健侧下肢:保持踏步姿势,放在身前一枕头上;膝和踝关节自然 微屈。

脑卒中患者的良肢位摆放

脑卒中患者的良肢位摆放 建议在卒中患者床头贴一份,随时摆,随时看。 对于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而言,早期床上良好的肢体摆放位置对预防、缓解痉挛、肩关节半脱位、肩痛、肩手综合征、骨盆后倾、髋关节外展、外旋以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等均具有一定作用,是康复治疗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敬请各位家属及陪护人员协助配合!具体操作方法请见图示,不明确的地方请及时询问医护人员,以免操作错误,对功能恢复造成不利影响。 注意: 1. 图示为模拟右侧偏瘫患者(即右侧为患侧,左侧为健侧)。 2. 良肢位是从治疗角度出发设计的临时性体位,为避免压疮、挛缩等并发症,应予定时体位变换(变换1次/1~2h)。 3. 仰卧位强化伸肌优势,健侧卧位强化患侧屈肌优势,患侧卧位强化患侧伸肌优势,因此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在医生指导下正确选择体位。 仰卧位 要点: 1. 床铺尽量平整; 2. 头固定于枕头上,避免过伸、过屈和侧屈,面部朝向患侧; 3. 患侧上肢:患肩下垫一小枕,使与健肩同高;患侧上肢向外固定在枕头上,和躯干呈90°角或大于90°;肘、腕尽量伸直;手心向上,手指伸展、分开; 4. 患侧下肢:患臀至大腿外下侧放置楔形枕头,防止下肢外旋;膝关节垫起微屈并向内;踝处中立位,即足尖向上;

常见错误: 头向健侧,患肩过高,下肢垫枕未成楔形手握毛巾卷,放在肚子上足尖转向外侧 健侧卧位(偏瘫侧在上)

要点: 1. 床铺尽量平整; 2. 头固定于枕头上,避免向后扭转; 3. 背后放一枕头,使身体放松; 4. 躯干略前倾; 5. 患侧上肢:向前平伸,放在胸前的枕头上,和躯干呈90~130°角,肘伸直,腕、指关节伸展放枕头上,避免腕及手悬空; 6. 患侧下肢:髋、膝关节自然弯曲,放在身前似踏出一步远的枕头上,踝关节尽量保持在中立位,避免足悬空; 7. 健侧上肢:自然放置; 8. 健侧下肢:髋关节伸直,膝关节自然微屈; 常见错误:

偏瘫患者的良肢位的摆放

偏瘫患者的良肢位摆放 (一)良肢位摆放 1:良肢位:正确的卧位姿势在康复医学中称为良肢位。 2:良肢位摆放是基本康复手段的一种。它是为了保持肢体的良好功 能而将其摆放在一种位置或保持一种姿势。 3:进行良肢位摆放是因为不正确的卧位姿势可以诱发加重痉挛,进 而引发关节挛缩,导致患者严重的功能障碍。 4:偏瘫后常见的异常姿态:(上肢表现的是典型的屈肌模式,下肢表现的是典型的伸肌模式) (1)上肢可出现的典型姿势是: 肩部下沉 肩关节外展、内旋 前臂旋前或旋后腕 关节掌屈 手指屈曲,拇指内收屈曲 肩手综合征 (2)下肢可出现的典型姿势是: 患侧骨盆上抬且向后方旋转下肢外旋; 髋膝关节伸展; 踝关节趾屈、内翻,足尖着地。 (3)站立位的异常姿势: 头向患侧屈曲,面部转向健侧;

躯干向患侧弯曲且向后方旋转; 肩下沉后缩,肩关节内收、内旋; 肘关节屈曲于胸腹前,前臂旋前; 垂腕、手指屈曲呈握拳状。 5:良肢位摆放的目的: ● 预防关节挛缩、畸形 ● 预防压疮 ● 使患者感觉舒适 ● 为进一步康复训练创造条件 6:正确的良肢位是指为防止或对抗痉挛模式的出现,保护肩关节以 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而设计的一种临时性的治疗性体位。 7: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的开始时间:早期介入。因为肢体功能在脑卒中后 3 个月内恢复最快,在神经功能恢复的高峰期给予强化训练,即在入院急性期在治疗的同时进行良肢位的摆放并坚持全过程。 8:良肢位摆放得常用方法:仰卧位、健侧卧位、患侧卧位 (二)偏瘫患者的良肢位摆放 1:偏瘫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弛缓期、痉挛期、相对恢复期。 2:在弛缓期的良肢位摆放方法 (1)仰卧位方法:①患者头下垫枕,头稍偏向健侧,面部朝向患侧,枕头高度要适当,不宜过高,胸椎不得出现屈曲。

良肢位摆放

良肢位摆放 1、防止压疮发生 2、防止肺部感染和泌尿系感染 3、防止患者痉挛模式的发生 4、预防肩关节脱位 5、预防肩手综合征 良姿位是从治疗角度出发设计的临时性体位,为避免压疮、挛缩等并发症,应予定时体位变换(变换1次/1~2h)。 仰卧位强化伸肌优势 健侧卧位强化患侧屈肌优势 患侧卧位强化患侧伸肌优势。 患侧卧位增加了对患侧的知觉刺激输入,使整个肢体被拉长,减少痉挛。 采取正确的良肢位是预防瘫痪肢体挛缩,抑制痉挛,保持良好功能的关键. 仰卧位 床铺尽量平整; 头固定于枕头上,避免过伸、过屈和侧屈,面部朝向患侧; 患侧上肢:患肩下垫一小枕,使与健肩同高;患侧上肢向外固定在

枕头上,和躯干呈90°角或大于90°;肘、腕尽量伸直;手心向上,手指伸展、分开; 患侧下肢:患臀至大腿外下侧放置楔形枕头,防止下肢外旋;膝关节垫起微屈并向内;踝处中立位,即足尖向上; 头向健侧,患肩过高,手握毛巾卷,放在肚子上。 下肢垫枕未成楔形,足尖转向外侧 健侧卧位 床铺尽量平整; 头固定于枕头上,避免向后扭转; 背后放一枕头,使身体放松;躯干略前倾。 患侧上肢:向前平伸,放在胸前的枕头上,和躯干呈90~130°角,肘伸直,腕、指关节伸展放枕头上,避免腕及手悬空; 患侧下肢:髋、膝关节自然弯曲,放在身前似踏出一步远的枕头上,踝关节尽量保持在中立位,避免足悬空; 健侧上肢:自然放置; 健侧下肢:髋关节伸直,膝关节自然微屈; 患肩前伸,避免受压和后缩,肘伸直,前臂旋后,手指张开,掌面朝上;健腿屈曲向前置于体前支撑枕上,患腿在后,取自然伸展位,踝关节尽量保持90°。 要点: 躯干略后仰,背后放一枕头固定,使身体放松; 患侧上肢:患肩向前平伸(可由家属以手法向前轻柔牵伸),患侧上肢和躯干呈80~90°角,在床铺边放一小台子,使肘关节尽量伸直,手指张开,手心向上; 良肢位摆放要点: 床铺尽量平,病人下背部垫放枕头;

偏瘫患者的良肢位的摆放

偏瘫患者得良肢位摆放 (一)良肢位摆放 1:良肢位:正确得卧位姿势在康复医学中称为良肢位。 2:良肢位摆放就是基本康复手段得一种。它就是为了保持肢体得良好功能而将其摆放在一种位置或保持一种姿势。 3:进行良肢位摆放就是因为不正确得卧位姿势可以诱发加重痉挛,进而引发关节挛缩,导致患者严重得功能障碍。 4:偏瘫后常见得异常姿态:(上肢表现得就是典型得屈肌模式,下肢表现得就是典型得伸肌模式) (1)上肢可出现得典型姿势就是: ◆肩部下沉 ◆肩关节外展、内旋 ◆前臂旋前或旋后 ◆腕关节掌屈 ◆手指屈曲,拇指内收屈曲 ◆肩手综合征 (2)下肢可出现得典型姿势就是: ◆患侧骨盆上抬且向后方旋转下肢外旋; ◆髋膝关节伸展; ◆踝关节趾屈、内翻,足尖着地。 (3)站立位得异常姿势: ◆头向患侧屈曲,面部转向健侧;

◆躯干向患侧弯曲且向后方旋转; ◆肩下沉后缩,肩关节内收、内旋; ◆肘关节屈曲于胸腹前,前臂旋前; ◆垂腕、手指屈曲呈握拳状。 5:良肢位摆放得目得: ●预防关节挛缩、畸形 ●预防压疮 ●使患者感觉舒适 ●为进一步康复训练创造条件 6:正确得良肢位就是指为防止或对抗痉挛模式得出现,保护肩关节以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而设计得一种临时性得治疗性体位。 7: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得开始时间:早期介入。因为肢体功能在脑卒中后3个月内恢复最快,在神经功能恢复得高峰期给予强化训练,即在入院急性期在治疗得同时进行良肢位得摆放并坚持全过程。 8:良肢位摆放得常用方法:仰卧位、健侧卧位、患侧卧位 (二)偏瘫患者得良肢位摆放 1:偏瘫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弛缓期、痉挛期、相对恢复期。 2:在弛缓期得良肢位摆放方法 (1)仰卧位方法: ①患者头下垫枕,头稍偏向健侧,面部朝向患侧,枕头高度要适当,不宜过高,胸椎不得出现屈曲。 ②患侧臀部下方垫一个枕头(目得:使患侧骨盆向前突,防止髋关节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