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应该如何理解和看待莫尔创作出的《乌托邦》

应该如何理解和看待莫尔创作出的《乌托邦》

应该如何理解和看待莫尔创作出的《乌托邦》
应该如何理解和看待莫尔创作出的《乌托邦》

莫尔创作出《乌托邦》,对社会主义的诞生起到了重要的影响,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看待这部著作?

一、人物及概念界定

托马斯·莫尔(1478-1535):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著名的人文主义思想家和政治家,空想社会主义创始人。毕业于牛津大学,曾当过律师、国会议员、财政副大臣、国会下院议长、大法官。1535年因反对亨利八世兼任教会首脑而被处死。莫尔生活在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原始积累的初始时期。这时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已经产生并有所发展,其中发展最快的是毛纺织业。毛纺织业的迅速发展引起了对羊毛需求的激增从而导致大规模的“羊吃人”的圈地运动。圈地运动所造成的深重灾难,引起了莫尔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理想社会的探索和向往,从而使他超越资产阶级人文主义界限,形成了空想社会主义思想。1516年,莫尔写成并发表了人类思想史上第一部空想社会主义著作《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即《乌托邦》,对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产生过十分深远的影响。

乌托邦:汉语中乌托邦一词是由英文中utopia音译过来的,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意思是不存在,寓意是那些不可能出现的理想社会和事物。古希腊乌托邦思想分为神话乌托邦、政治乌托

邦、远地乌托邦,对后世、特别是16世纪以来的社会空想家产生了重要影响。英语中乌托邦意为“好地方”,所以这个词有双重意义。现代对“乌托邦”的定义一般采用后者,用来描述一种理想社会和文学虚构的社会,有时也被用来表示某些好的,但是无法实现的(或几乎无法实现的)建议、愿望、计划等。

空想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了一个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过程。空想社会主义又称乌托邦社会主义,是产生于资本主义生产状况和阶级状况尚未成熟时期的一种社会主义学说,是现代社会主义思想的来源之一。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16世纪,终结于19世纪30-40年代,是在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现代无产阶级先驱者的思想体系。共分三个阶段:16-17世纪,代表人物有托马斯·莫尔、闵采尔;18世纪,代表人物有摩莱里、巴贝夫;19世纪初期,代表人物有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

二、《乌托邦》简介

《乌托邦》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理想国的蓝图,全书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对15、16世纪的英国乃至整个欧洲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作了辛辣的讽刺与批判,对封建的君主专制进行了猛烈的抨击。托马斯·莫尔以锐利的眼光,透视了英国封建制度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深刻地认识到了君主国家的实质.认为君主制国家是压迫人民的工具,为贵族、富豪所操纵,国家实质上成为保护其私财和奴役劳动者的机构。莫尔生活的时代,英国正在兴

起“圈地运动”,他对这种现象极为愤慨,把这种现象称之为“羊吃人”。莫尔在《乌托邦》中借一位外国旅游者拉斐尔〃希斯拉德之口说:“你们的绵羊本来那么驯服,吃一点点就满足了,现在据说变得很贪婪凶残,甚至要把人吃掉,把你们的田地、家园,城市都蹂躏完啦。”莫尔一针见血地指出正是私有制造成了种种社会罪恶。他超越了一般人文主义者的理性、人道等抽象概念,深刻地指出:“我深信,如不彻底废除私有制,产品不可能公平分配,人类不可能获得幸福,私有制存在一天,人类中绝大的一部分也是最优秀的一部分将始终背上沉重而甩不掉的贫困灾难的担子。”莫尔认为,造成社会不公正的正是这罪恶的私有制,这也是他对数千年私有制社会的历史总结。

《乌托邦》第二部分,莫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空想社会主义的理想国画卷。与柏拉图的“理想国”不同的是,莫尔的“乌托邦”不是一个消费性的共产主义,而是一个人人劳动、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在乌托邦岛国内,财产公有,消灭了私有制,所有东西都尽归公有。在平等基础上实行生产公有和消费公有。在乌托邦岛里“没有穷人、没有乞丐”、“一切为大家所公有”。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不论男女,都有参加劳动的义务,因为人人劳动、所以消除了剥削。在分配问题上,莫尔提出“按需分配”的主张,尽管在以手工生产和农业生产为主的社会里,由于生产力水平不高,剩余产品不多,要实现这一点是十分困难的。不过,

莫尔大胆地提出了这一原则,意义十分重大。

乌托邦岛国对城市人口规模加以严格限制,不得过分集中。除郊区外,每座城市规定只有6000户,每户成年人少则10名,最多16名。超出限额的部分人口则将迁往人口稀少的城市。

乌托邦岛国的政权形式反映了莫尔的政治思想。乌托邦实行民主制度,所有官员都是由全体公民选举产生,任期一年。乌托邦全岛分54个城,每个城分4个区,各区每30户选举一名低级官员摄护格朗特。从每10名摄护格朗特中选一名高一级的官员特朗尼菩。全国的最高机构是元老院,并设民众大会。元老院推选一人任国王,国王是终身制,但如国王虐待人民,亦可撤换。国家政权偶尔组织人民反抗侵略,其余几乎全部职能在于组织社会生产和安排人民生活。官员除调解民事纠纷外,主要的任务也是以身作则参加劳动。莫尔实际上提出了国家消亡的思想,即随着阶级对立的消失,国家的职能逐渐缩小,随之变成一个生产合作组织。不过,遗憾的是莫尔没有提出实现国家消亡的途径。

乌托邦岛国社会在经济上是个统一体,最大特点是财产公有,全部土地都是共有财产。各地生产的一切产品都由国家的最高机关—元老院进行统计,进行再分配。生产组织者不是整个国家,而是城市,基本经济单位是家庭。家庭的产品全部交给国家,各户可在指定的市场上领取需要的物品。家庭的实质就是一个公共作坊。这种家庭的基本标志不是血缘关系,而是经济上的结合。

一个儿童如果不愿意从事这个家庭所担任的那种手工业工作,可以按照自己的选择转到另一家庭。一个家庭的经济规模超过经济上的需要时,国家可以把公民从这一家调到另一家庭去。乌托邦社会几乎无例外地包括在家庭手工业体系内。

在乌托邦岛国,农业受到很大重视,但是在这里农业并不是一种职业。农业工作是按义务劳动的原则组织的,每人必须从事两年的农业劳动,只有特别爱好农村生活的人,才可以申请把这两年的劳动期限适当延长。乌托邦没有真正的乡村,在乡村里只有农场。人们从城市来农场做一个时期的工作后,就又回到城市做自己的基本工作。乌托邦社会实行6小时工作制,每天有1小时文娱活动。

乌托邦岛国重视国民教育和学术研究。儿童都要上学,不但要求儿童读书求知,还重视他们的品德教育和培养。一般社会教育则着重提倡公共道德、集体主义和正当娱乐,以培养良好的社会风气。对犯有重罪的人,罚做苦工或贬为奴隶。改造得好的,可减刑,甚至取消奴隶身分。从事学术研究的人,先由教士推荐并经行政官秘密投票选出。从事学术研究的人可不参加劳动,如果不能胜任研究工作,得仍然去劳动。劳动者自修有成就,可不做自己的手艺,专门做学问。

乌托邦岛国主张人们可以“奉行各种各样的宗教”。他们最古老的一条法律是:“任何人不能因为自己的宗教受到责罚。”但

岛内禁止无神论的存在。莫尔的宗教观近似于自然神论。他认为世界有其规律性,受自然规律支配,是由神主宰的。莫尔的人生观,强调合乎自然和理性的生活,反对禁欲主义,要求人尽自己一切努力去追求现实生活。幸福是人所追求的现实生活目的。构成人的幸福的是快乐。快乐分为二类,一类是精神上的,二是身体上的。二种快乐之中,精神上的快乐最有价值,但莫尔并不拒绝合理的肉体上和感官上的享乐。他说:“不是一切快乐,只是正直高尚的快乐才能构成幸福,德行引导我们的本性朝向正直高尚的快乐、如同朝向最高的善一样。”这种观点反映了刚刚形成不久的资产阶级的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三、如何认识和看待《乌托邦》

莫尔的《乌托邦》对16世纪初英国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状况进行了充分的描述,并揭示出产生社会的不平等和劳苦大众受苦受难的根本原因是财产和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制。《乌托邦》鲜明而真实地评述了原始积累带来的经济变化所造成的社会后果,它造成了成千上万的小农在圈地运动中普遍被剥夺了土地,处于衣食无着的贫困状态。单从圈地史方面来看,《乌托邦》至今仍然具有最珍贵的史料价值。

莫尔被世人公认为西欧第一位伟大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他当年的很多设想已经变成了今天的现实,有些至今仍是我们不断努力追求的目标,然而,作为一位生活在十六世纪的人文主义者,

受其所处特定历史条件和他本人思维方式的影响,莫尔又有很大的局限性。莫尔写作《乌托邦》的目的在于规劝当时的统治者进行社会改良,他的基本立场还是维护当时的社会统治秩序。《乌托邦》原作采用的是拉丁文,这便是决定了它只能在上层社会传阅,而不会对下层社会造成什么影响。这与当时自下而上兴起的宗教改革运动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首先是由莫尔所处的社会地位决定的。莫尔在十几年的为官生涯中,屡任王室秘书,王室请愿裁判长、枢密院顾问官、副财政长官、下议院议长、兰开斯特王国首相、大法官等要职,决定了他是要维护现实的社会法律宗教秩序的。其次,是由于莫尔的英雄史观。人文主义时代的思想家们几乎普遍将他们的理想建立在一种天真的、超阶级的人类理性和信仰的基础之上,期待着贤明的国君来启迪人们的理性,唤起人们高尚的信仰。这点在《乌托邦》一书中,处处可以得到印证。莫尔将乌托邦的开国者乌托普国王视为伟大君主的典范,几乎乌托邦的所有优良习俗都是由他倡导并由后人继承下来的。最后,莫尔所采取的这种态度也是由当时的社会条件所制约的。在资本原始积累的资本主义阶段,无产者还没有作为一个阶级而存在,更不会展示出她所具有的先进性和革命性,莫尔还不可能将他们视为实现人类理想社会的主导力量。另外,莫尔的“乌托邦”赖以存在的社会生产条件充其量还只能是农业和手工业经济,而且其中也不乏对古代奴隶制的赞美之处;由于当时的市场经济还

处于一种无序状态,莫尔对商品与货币的认识也是很不充分的。这些都是我们在阅读此书时应予注意的

四、“中国的乌托邦思想”

乌托邦思想其实在中国也早就存在。其中以孔子《礼记·礼运》中讲述的“吠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大同世界”主张影响最为深远。此外张鲁的“吃饭不要钱”的实践(毛泽东称之为“原始社会主义性质的实践”),陶渊明《桃花源记》中为我们描述的美丽的桃花源世界,洪秀全“人人平等博爱,天下一家,共享太平,财产归公,团结和睦”的太平天国运动纲领,以及孙中山“天下为公”的理念都蕴含着乌托邦思想。

乌托邦读后感1500

乌托邦读后感1500 小时候就听说乌托邦这个词了,他被用来指称不切合实际的幻想,知道有这本书也有很长时间了,直到最近才看到这本书,《乌托邦》语言优美流畅,字里行间无不流露莫尔先生悲天悯人的情怀,读来如饮甘露,如沐春风,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平生第一次萌生写读后感的愿望,琐事分心再上生性懒散一直迟迟没有下笔,虽时隔多日却依然萦怀在胸,此书对我的影响可见一般。正如尼采通过学习查拉斯图拉代言,托马斯。莫尔在书中通过拉斐尔讲述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王国,我很欣赏拉斐尔的人格,他学识渊博周游世界阅历丰富,完全能够像莫尔和其他人所劝说的通过向国王献策谋取高位享受荣华富贵,自从拉斐尔游历乌托邦后就觉得他是世界上最理想的国家制度,他深知这一制度很难获得其他各国国王的赞同实行,这让我想起春秋战国时代的商鞅,他起先建议秦孝公推行帝道,秦孝公的反映很冷淡,即使降到王道也没能打动秦孝公,最后不得已提出霸道春孝公顿时来了精神"亦步亦趋",现实如此无可奈何,在理想与实行的两难中商鞅选择降低理想以求实行,拉斐尔选择即使实行不了也不降低理想以迎合国王,他为了自由甘于平淡。 托马斯。莫尔出身富裕家庭,喜好哲学(或是文学)却迫于父亲的压力改学法律从事律师行业,后来当了法官大臣,莫尔对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充满了深深的同情,即使是罪犯

也表现出宽容,他并没有像别的律师法官一味指责罪犯的道德品行,绝大多数人是迫于生计才挺尔走险,从社会制度来看待犯罪问题。莫尔认为贫穷是一切罪恶的起源,贫穷是社会不公引起的,而社会不公是私有制引起的。他严厉批评国王贵族的贪婪残酷奢侈无度,深深同情劳苦大众陷于水深火热的疾苦,莫尔为拯救这些社会疾病开出消除私有制实行公有制的药方。工人农民提出消除私有制实行公有制比如通过“打土豪,分田地”实现社会公正,我并不认为他们的多么高尚,站在自己的利益上且坚持这就是公正那是胜利者的专利;这一主张却是出自出身富裕而且是国家重臣的莫尔足见难能可贵,把高尚的光环安放在他的身上我想没多少人会反对。莫尔因反对国王亨利八世离婚及其暴政而宁死不屈最终被下狱外死,为了理想不惜违背自己的利益甚至牺牲生命仅凭此莫尔的品格足以令人敬重。 乌托邦是个四面环海的岛国,土地肥沃风调雨顺盛产黄金珠宝,和柏拉图的理想国一样实行精英政治哲学家治国;岛上人人都得参加劳动官员可以免除这一义务,但很多官员都会放弃这一特权,因为劳动对他们就是一种娱乐,每人每天只要工作七个小时就足以丰衣足食,而别的国家之所以整天工作还吃不饱穿不暧是因为要养活很多不干活的人如贵族富豪及其仆役,还有为他们提供娱乐的人。乌托邦是共产主义国家,没有货币甚至连交易都没有,需要东西直接到仓

乌托邦

乌托邦 乌托邦(Utopia)本意是“没有的地方”或者“好地方”。延伸为还有理想,不可能完成的好事情,其中文翻译也可以理解为“乌”是没有,“托”是寄托,“邦”是国家,“乌托邦”三个字合起来的意思即为“空想的国家”。原提出者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托马斯·莫尔(英国人)在他的名著《乌托邦》(全名是《关于最完全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全书》)中虚构了一个航海家——拉斐尔·希斯拉德航行到一个奇乡异国“乌托邦”的旅行见闻。在那里,财产是公有的,人民是平等的,实行着按需分配的原则,大家穿统一的工作服,在公共餐厅就餐,官吏是公共选举产生。他认为,私有制是万恶之源,必须消灭它。 本义 乌托邦是人类思想意识中最美好的社会,如同西方早期“空想社会主义”。法国的哲学家路易博朗提出的空想社会主义社会:美好、人人平等、没有压迫、就像世外桃源,乌托邦式的爱情也是美好至极的。乌托邦主义是社会理论的一种,它试图藉由将若干可欲的价值和实践呈现于一理想的国家或社会,而促成这些价值和实践。 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 在名叫《乌托邦》的书里,他描述了一个他确切命名为“乌托邦”的神奇岛屿,那里发展着一个田园般的社会,不知道有税捐、苦难扣偷盗,他认为乌托邦社会的优点就是“自由、民主、博爱”。

反乌托邦(Dystopia)是文学,尤其是科幻文学中的一种文学体裁和流派。 空想社会主义 在经济思想史上,空想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作为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对立物出现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初的批判家。19世纪初,“在政治经济学上的李嘉图时期,同时也出现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反对派──共产主义(欧文)和社会主义(傅立叶、圣西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Ⅲ,第260页)。19世纪30和40年代的空想共产主义则是同时代的庸俗政治经济学的对立物。 主张 空想社会主义者认为社会主义的理想社会应该建筑在人类的理性和正义的基础上。这种社会至今还未出现,是由于人们不认识和承认的缘故。他们觉得只要有天才掌握了这种思想,并推广开去,就能实现他们心中的理想社会。空想社会义者反对资本主义,并认为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是由于人类在道德和法律上犯了错误,背弃了人类的本性的缘故,他们的目的是要消灭这种错误。 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③中,为了倡导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恩格斯批判地分析了马克思以前的社会主义形态即“空想社会主义”。在此,他实事求是,功过分明,没有一概否定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乌托邦精神,而是将他们的思想视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先驱和理论来源。

感受乌托邦的人文精神---读《乌托邦》有感

科学社会主义作业 感受《乌托邦》里的人文精神 ——读托马斯·莫尔《乌托邦》后感 学院:交通运输装备与海洋工程 专业:船舶与海洋工程 姓名:*** 学号:1120111***

感受《乌托邦》里的人文精神 ——读托马斯·莫尔《乌托邦》后感 摘要 《乌托邦》一书是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斯·莫尔的不朽巨著,书的全名原为《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读完这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巨著之后,对书中的思想进行的思考与感受。 Abstract Utopia,written by Thomas More who is a British utopian socialist, is an immortal masterpiece.The full name of this masterpiece.De optimo reip. statv, deque noua insula Vtopia, libellus uere aureus, nec minus salutaris quam festiuus.After reading up this extraordinary masterpiece,I have some idea and expericnce to wright down.. 关键词:乌托邦空想社会主义 Key Words:Utopia Utopia socialism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大都思想比较先进,反对中世纪的禁欲观念和神权主义,坚持以人为本位,相信人的力量,力求满足人的情感和兴趣。英国杰出的人文主义者托马斯·莫尔当然也不例外。但是由于多数人文主义者毕竟主要地是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他们不可能在利益上和人民大众取得更大程度的一致。然而莫尔所以超出同辈,直到今天还享有盛名,其作品还未丧失现实意义;恰在于其能高度关心人民大众的生活。 他在《乌托邦》这部不朽的著作中,结合当时英国社会的现实,真实地揭露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广大劳动群众的痛苦生活,深刻地批判了资产阶级和封建统治者的血腥罪恶,并且通过对一个虚构的“乌托邦”岛国的细致描写,表达了他的理想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制度的卓越设想。莫尔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意义在于:它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初期,就深刻地看到了它的许多矛盾和弊病,预见到了万恶的私有制社会必将为没有剥削和压迫的公有制社会所代替,从而为后来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的产生起到了重要的先躯作用。 莫尔对未来社会的理想描述是建立在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批判的基础上的。莫尔用大量篇幅揭露了英国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圈地运动”给劳动人民带来的深刻苦难。他愤怒地指出∶“你们的绵羊本来是那么驯服,吃一点点就满足,现在据说很贪婪很凶蛮,甚至要把人吃掉,把你们的田地、家园、城市要蹂躏完啦。”

最新工业设计十大经典案例

工业设计十大经典案 例

工业设计十大经典案例 在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时期,我国第二届工业设计大奖——“红星奖”正在筹备中。和国外比,中国工业设计起步较晚,需要从国外的工业设计中借鉴经验。本报推出工业设计史上十大经典案例,从中可以体味出工业设计附加值的意义,何止于金钱! 案例一|ZIPPO74年火焰不灭 设计师:乔治·布雷斯代 设计时间:1933年 1932年,美国人乔治·布雷斯代在一个 酒馆外看到一个朋友笨拙地用一个廉价打 火机点烟后,便产生了设计一个简单不受气压或低温影响的打火机的想法。1933年,第一款ZIPPO打火机诞生并开始风靡全球。二战期间,由于ZIPPO 卓越的性能成为了美国军队的军需品。据说美国一名士兵因为ZIPPO挡住了子弹而保住了性命,而那个ZIPPO却依然好用。艾森豪威尔也对ZIPPO大加赞赏:“ZIPPO是我惟一在任何时候都能点得着的打火机。” 1996年4月15日,第三亿个ZIPPO打火机出厂,如果把这三亿个打火机平放,可以把一个包括射门区在内的足球场铺满128厘米厚。如今ZIPPO的日产量已经超过6.5万个,销往130个国家和地区,被喻为“打火机里的哈雷摩托”,成为雄性美感的代名词和具有高度收藏价值的艺术品。

案例二|拉链男士“裤门看守者” 设计师:伊莱思·豪 设计时间:1851年 拉链又称拉锁,是一个可重复拉合、拉开的由两条柔性的可互相啮合的连接件。目前拉链的使用领域几乎涉及到所有的服装和用品,已成为当今世界上重要的服装辅料。 从1851年美国人伊莱思·豪才申请了一项名叫“可持续、自动式扣衣工具”专利开始,拉链最终占领服装市场的时间是上世纪30年代,期间整整经历了近80年之久。当时,服装界掀起了一场童装竞赛,最终脱颖而出的是带有拉链的童装,因为人们相信,拉链服装能提高儿童的自信心和自主能力。 借助时装设计师的推动,拉链在1937年又有了一个新身份——男士“裤门看守者”。如今拉链已经随处可见,据上世纪30年代的统计资料,全球每年生产的拉链数高达6亿条以上。 案例三|匡威帆布鞋踏入美国篮球史 设计师:匡威公司 设计时间:1917年

《乌托邦》读书报告

《乌托邦》读书报告 每一本书,都有它自己的“灵魂”,当你阅读一本书时,自己也就在不知不觉当中,陷入了那个书中所构想的世界。因为书所有的“灵魂”不同,自然那个所构想的世界也不一样。而我所指的“灵魂”,就是每本书,其自身要表达的思想,或者愿望。 作者简介: 托马斯·莫尔约于1478年2月7日出在英国伦敦一个不太显赫的富有家庭。莫尔幼年丧母,由父亲带大。他的父亲约翰·莫尔曾担任过皇家高等法院的法官,是一位勤俭持家、正直明达的人,对儿子要求极为严格,这对莫尔一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当时的欧洲,拉丁文被视为进入上层社会的通行证。因此,幼小的莫尔被送入了伦敦的圣安冬尼学校,学习拉丁文。十三岁时,父亲将他寄住在坎特布雷大主教、红衣大主教莫顿的家中作少年侍卫。莫顿是当时一位很有影响的政治家,他学识渊博、机智过人、谈吐优雅,曾担任过英国的大法官,对此莫尔在《乌托邦》中专门做过描述。从他那儿莫尔得到了很多有益的影响。这位主教对聪明好学的莫尔极为赏识,常对朋友夸奖说:“我的这个孩子,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个名人” 1535年因反对亨利八世兼任教会首脑而被处死。伊拉斯莫为这样一位他赞扬备至的人的死去而深感悲痛。“他的灵魂之纯洁胜过白雪,在英国从来没有过象他这样的天才,而且将来也不可能再有”,伊拉斯莫把他誉为“适合于任何时代的人”。1886年,在莫尔去世三百多年后,被罗马天主教会的教皇庇护十一世册封为圣徒,在1980年与主教费舍尔一起被John Paul II尊为守护上帝的殉道者。尽管他不是一位正统的天主教信徒,他非常罕见地获得了左右翼的一致推崇:左翼发现了他的共产主义理想,右翼发现了他的对天主教的忠诚。他在英国历史上最伟大100个名人中评选中名列第37位。 内容简介:

道德的本质

道德的本质 摘要:本文从哲学、生活、个人等方面对道德的本质提出问题,并尝试研究与解答。作者尝试解释道德对于我们生活的作用,道德的本质对于我们的生活有着怎样的影响。以及个人与道德关系。并在这些论述中提炼出道德本质的四层含义:有益性、利益性、社会性、个别性。 关键词:道德,本质,生活,个人,利益 一、什么是道德的本质 道德一词近乎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出现的。社会生活的繁复决定了统治阶级并不能单纯的依靠法律、武力来强制社会功能在一定的秩序下稳定运行。而这时就出现了“道德”。道德正是为了弥补武力的空缺,以柔的方式来约束人类的行为,并保持社会能够在一定的秩序环境下运行。 什么样的才算是道德呢?道德的本质又是什么?这里就需要我们研究“道德”与“非道德”的区别。从我们的第一印象里可以想到的是道德等同于利他,非道德等同于利己。实则不然。在我看来,“道德”是一种互利行为,即其他社会对象与你本人在这一事件中能够同时得到利益,或经济上的、或心理上的。而相对的“非道德”则是一种互损行为,即其他社会对象与你本人在这一事件中同时损失了一些,或经济上、或心理上。正如约翰.密尔的功利主义所认为的,“功利乃是道德的目的,人的本性就是追求快乐,趋乐避苦的。”[1]而道德能够成为人类社会的主流,说明它能够给人类带来利益、带来快乐。即道德的有益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不是人的自然本质固有的“善良意志”,而是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上的思想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意识形态或上层建筑。它作为思想关系,就其一般本质而言,是对社会物质关系的反映,是由社会物质条件特别是经济关系所决定并为其服务的社会意识形式;而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道德又具有区别于其它意识形式的特殊本质和规定性,从而使道德成为凭借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等观念来把握现实世界的“实践精神”。马克思主义道德本质说认为道德本质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社会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社会道德体系的性质。经济关系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道德体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社会生活中的共同利益,决定着各阶级的共同道德观念。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引起道德的变化。[2] 不同我国古代的道德本质,马克思主义道德本质说更强调的是一种现实的、有基础的道德本质,即道德是建立在经济之上的。我国古代道德观更强调一种精神上的层面,是一种虚拟的道德。类似于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式道德观。由此不难得出结论:有基础的马克思主义道德本质说更具有说服力。因此,从哲学角度上来说,我更倾向于马克思主义道德本质说。即道德拥有利益性。 综上,我归纳出哲学范畴内道德的本质所具有的两层内涵,一是有益性,即能够对人类产生相互的、公众的利益;二是利益性,即人类的道德行为都是由某种追求利益的目的而出发的。 二、社会中的道德本质 道德既然是用来约束人类社会行为的规范,就必须不能脱离与社会生活而存在。在社会中并不是北大的学生一定比河大的学生有道德,并不是奥迪车主一定比奥拓车主有道德。社会中的道德已经不需要像哲学理论中那样的看不见、摸不着了,它可以实现从抽象到具体实像的转化。比如:拾金不昧、尊老爱幼等都是有道德的体现。我们在这里提出一个问题:道德的本质是怎样体现在这些行为中的?道德的本质是否可以大范围的适用?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问题,道德的本质是怎样体现在这些行为中的。 我们用到的是反证法。简单的以“拾金不昧”为例。“拾金不昧”是大众所能公认的,没有任何异议的道德行为。对于拾金者,虽然他将得到的金钱失去了,但是他所得到的是精神上的满足,即自尊心、自豪感的极大提升。而失主找回了自己的经济损失,所以说他们之间成功达到的“互利”

乌托邦

“乌托邦”是英国空想社会主义创始者托马斯?摩尔在其著作《乌托邦》中所描绘的一个并不存在的国家,在那里,财产实行公有制,人人平等,社会实行着按需分配的原则,所有的人穿着一样的统一的服装,在公共餐厅就餐,所有的官员由秘密投票产生。因此,长久以来,“乌托邦”这个词语演变成了一切理想社会的象征。在上个世纪,很多文学家、学者不停地设想人类未来乌托邦式的美好生活,然而,阿道斯?赫胥黎的小说《美丽新世界》却是一个非常著名的“反面乌托邦”的著作。赫胥黎在这部小说中对“美丽新世界”的种种“美好”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对现代人类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辛辣的讽刺。这部著作使乌托邦的美丽神话破灭,同时,也迫使人们对乌托邦神话以及人类现代文化进行深刻的反思。 福特纪元632年(即公元2532年),人们生活在被称之为“文明社会”的“新世界”中,除了“文明社会”,还有供印第安部落居民居住的“蛮族保留区”。在“文明社会”长大的柏纳和蕾宁娜在去保留区游玩时遇见了琳达和约翰母子。得知琳达曾是新世界居民,但由于不慎坠崖而留在保留区之后,柏纳将琳达母子带回了“新世界”。然而,琳达却由于过量服用索麻而去世,约翰在经历了对新世界的向往崇拜转为厌恶的情感变化之后,自缢身亡。 一新世界的“美丽” 在《美丽新世界》的开篇,作者将故事定格在遥远的未来,并对这个乌托邦式的社会进行了详尽的描绘。然而,展现在读者面前的这个“新世界”却并不是人们所期望的那个美好的乌托邦。 1 天性的失落,人性的贫乏 新世界的社会,由五个等级的人群组成。这五个等级的前两级属于上层社会精英人群,负责智力与科技方面的工作,被称为阿尔法(α)和贝塔(β);后三级属于下层,类似于现实生活中的蓝领,负责体力劳作,分别称作伽马(γ),德塔(δ)和埃普西隆(ε)。社会等级极其分明森严,各个阶级之间禁止任何非工作性质的接触。 与批量“生产”不同种类的人类以及泾渭分明的社会等级随之而来的,是对人性的催眠与制约。人类在被“生产”出来之后,会统一接受社会规范的教育与灌输,以期每个人都被培育成热爱社会,热爱自身责任使命的好公民,从而达到整个社会的高度统一与规范。 2 理性的泯灭,物欲横流以及精神空虚 在新世界里,传统文化已经消失殆尽,信仰也被摒弃,在催眠教育的影响下,人们只追求纯感官的享受。娱乐生活与闲暇时光也受到了制约,独处被严格禁止,因此各种集体娱乐活动大肆扩张。人们在下班后可以选择观看电影,体育赛事,参加舞会,团体合唱等活动,更重要的是服用索麻以及与性伴侣上床来得到感官的满足。 与现代社会不一样的是,在新世界中,性生活成为了一种娱乐。家庭,婚姻和专一被无情的反对与批判,性自由成为了主导风尚,任何人都可以自由选择同阶层的性伴侣,同时也有义务满足同阶层的任何人对自己的性要求。性生活就像唱歌,踢足球,跳舞等其他娱乐活动一样普通,甚至儿童都可以肆无忌惮地做性爱相关的游戏。这种令人瞠目结舌的社会新原则,反对一切长久持续的感情,比如书中的蕾宁娜,因为与一男子在一起四个月就被认为与社会原则相违背,被认为不正常。得益于性自由,现代社会中人们因爱情所体会的相思之苦,分手之痛以及背叛之伤都不会再出现。 在历史上的欧洲,人们曾拼命挣脱“神”的枷锁,提倡人性的重要和回归,这被称为“理性主义”。理性被认为是人类最重要的特性。然而在新世界中,理性已经完全灭失,人类不去思考,个体意识已然消失,历史文明与文化,宗教信仰,都成了过去式,没有了存在的舞台。在只崇尚消费和娱乐的新世界,人们不再读书,不再思考,不再去追求与欣赏真理和美,对文化,科技,艺术的传承也消失殆尽。人们变成了一个统一体,在催眠教育下与社会制约下泯灭了自我意识和理性。新世界中不再有造物者上帝的崇拜者,只有对汽车大王福特――生产线的创造者――的狂热追随者,这个新“上帝”成为了他们的新“信仰”,与之相关的“宗教活

传统风格设计经典案例分析

中国工艺美术史 姓名:刘悦 学号:2013131214 班级:环艺1311 指导老师:马秀明

传统风格设计经典案例分析 —————苏州拙政园每一种环艺建筑风格的诞生都是人们对居住的思考和尝试发掘出的可能性。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之后,在一些大的文明圈中,建筑艺术的发展呈现了异彩纷呈的态势;其中传统风格最具中国特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和人们的价值取向。 中国古典园林博大精深,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与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当欧陆风情演绎的洋味别墅渐渐雷同时,一股回归原味的古典中式别墅风又吹了起来。苏州人还是要住属于自己文化的屋子,由此一批古典中式别墅的出现,这种居住文化的传承正在唤起苏州人的文化情怀。 古城街巷弄格局,多进式院落住宅;照壁墙;青砖月洞门与框景;前院;天井;庭院等都是中式古典风格的重要元素。 中国古典园林博大精深,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与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品中国古典园林,必先品苏州园林,苏州园林是我国古典园林的一朵奇葩,其数量众多、布局别具匠心、建筑巧夺天工。而苏州最大的园林便属拙政园。 拙政园位于苏州城区东北隅,南临东北街,北接平家巷,东起道堂巷,西止萧王弄,占地约72亩,是苏州最大的园林。拙政园山清池广,竹木掩映,建筑得宜,风格独特。 拙政园的园林艺术,在中国造园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代表了

江南私家园林一个历史阶段的特点和成就。园林是一门博大精深的综合艺术,拙政园更是中国造园的经典之作,与故宫、长城、秦兵马涌、布达拉宫等同属国宝,也是世界文化的瑰宝。开阔而疏朗,是江南文人园林的代表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 拙政园作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始建于公元15世纪初的明代,占地面积52000平方米,全园分东、中、西三部分,东部山地相间,开阔疏朗,天然野趣。中部山光水影,花繁树茂,厅楼榭,曲径通幽,是全园的精华所在。西部水浪起伏庭院错落,水波倒影,清幽恬静。。 对于拙政园,可以从空间的对比,仰视与俯视,渗透与层次,堆山理水等多个造园设计原则来分析,因为拙政园符合了私家园林的众多造园手法。拙政园中的每一个建筑如果经过仔细推敲,其实做得都非常有意思。私家园林多位于市井之中,所以相对的园林面积不会太大。而在这种小的空间中展示各种空间,就必须采用对比的手法,其实从整个造园手段上来分析,又无处不用到了对比的手法。 苏州拙政园的布局特点:由于不同的历史时段,对于园林的影响是不同的,这就造成了今日的拙政园的独特的布局特点 1、因地制宜、以水见长。拙政园利用园地多积水的优势,疏浚为池;望若湖泊,形成晃漾渺弥的个性和特色。拙政园中部现有水面近六亩,约占园林面积的三分之一,极大利用了大面积水面造成园林空间的开朗气质。 2、疏朗典雅、天然野趣。早期拙政园,林木葱郁,水色迷茫,景色自然。园林中的建筑十分稀疏,仅“堂一、楼一、为亭六”而已,建

乌托邦感想

大连海事大学科学社会主义论文 托马斯·莫尔的理想与正义王国 -读《乌托邦》 学院〔系〕:交通运输装备与海洋工程学院 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 学生姓名:辛波 学号:1120110565 完成日期:2011.11. 8 大连海事大学 Dalian Maritime University

托马斯·莫尔的理想与正义王国 ——读《乌托邦》 摘要:众所周知,《乌托邦》这本是最早的空想社会主义的书,该书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弊病,着重描绘了一个废除私有制的理想社会。这本书对于我们了解社会主义思想的起源和根本原理有着重要意义,对于他所提出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性质的重新认识,也有助于我们加深理解今天的社会主义的性质。 关键字:空想理想社会社会主义乌托邦 Abstract:As is known to all,<< Utopia>> is the earliest utopian socialism book, The book exposes the capitalist production close to abuse, emphatically described a abolished the private ownership of ideal society. This book for we know the origin of the socialist ideological and basic principle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and for he has put forward the utopian socialism of the ideological content to know, we are helping to deepen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e of the socialist today. Key word: dream Ideal society Social Democracy utopia 最早看到“乌托邦”这个词是在考研考试中的政治课本中,当时只是知道这个词来自于《乌托邦》这本书,但是至于这本书说了些什么,它的作者如何,那是则没有去深究。由于时间和自己能力的关系,我对这本书也只能是浅尝了一下,对这本书只是粗面得了解了一下。虽然文中对这个虚拟国度的一切描述都显得引人入胜,但繁琐的描绘和莫尔时不时的概念灌输还是让人稍觉枯燥,磕磕绊绊读下来,对乌托邦的总体印象便是:美好,却虚无。 本书的作者是莫尔,莫尔先生生活的时期正是人类思想解放的高潮时期[1]。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观念逐渐影响的一批知识分子,他们开始对这个社会的问题进行思考,寻求以人文主义思想为核心的改革。这个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大都思想先进,反对中世纪的禁欲观念和神权主义,坚持以人为本,力求满足人的情感和兴趣,尊重个人的自由、个性。 莫尔是一个非常博学的人,对文学、哲学、法律、宗教等都很有研究,但他最喜爱的仍是古希腊文学和哲学。其中对他产生了深刻影响的是柏拉图和他的《理想国》。早在青年时代,莫尔就陶醉于柏拉图的“公产社会”,赞赏柏拉图关于国家起源的“互助说”和治理国家的“哲学王”观点。诚然,柏拉图是一个代表奴隶主贵族利益的思想家,但他主张建立“公有”社会的思想及其设计,对莫

广告设计及经典案例点评

广告设计及经典案例点评第1章广告设计概论 1.1广告的定义 1.2广告的形式 1.2.1按广告传播目的分类 1.2.2按广告传播媒介分类 1.2.3按产品生命周期分类 1.3广告的功能 1.3.1商业广告的功能 1.3.2公益广告的功能 1.4广告的特点 1.4.1传播性 1.4.2针对性 1.4.3可读性 1.4.4感官性 1.4.5可存在性 第2章广告设计心理学 2.1心理学在广告中的应用 2.1.1吸引注意 2.1.2激发兴趣 2.1.3诱发联想 2.1.4满足情感需要

2.2消费者心理特征分析 2.2.1吸引不同年龄层次的广告特征2.2.2吸引不同性别的广告特征 2.3广告中的想象与暗示 2.3.1消费者对广告的理解与联想2.3.2暗示对消费者的心理作用 2.4广告心理学在设计中的使用原则2.4.1加强色彩对比 2.4.2使用趣味图形 2.4.3使广告具有深意 2.4.4引发受众好奇心 第3章广告设计策划执行 3.1什么是广告策划 3.2广告策划原则 3.2.1统一性原则 3.2.2调适性原则 3.2.3有效性原则 3.2.4操作性原则 3.2.5针对性原则 3.3广告策划流程 第4章广告设计创意手法 4.1广告创意原则

4.1.1独创性 4.1.2震撼性 4.1.3关联性 4.1.4合理性 4.1.5实效性 4.1.6亲和性 4.1.7简明性 4.2创意思维方法 4.2.1逻辑思维 4.2.2形象思维 4.2.3综合思维 4.2.4逆向思维 4.3营造氛围的艺术手法4.3.1 提高受众的兴趣度4.3.1.1趣味手法 4.3.1.2插图手法 4.3.1.3幽默手法 4.3.1.4悬念手法 4.3.1.5对称手法 4.3.1.6渐变手法 4.3.1.7添加手法 4.3.1.8合成手法

《乌托邦》读后感

《乌托邦》读后感 朱喆 2015214640 《乌托邦》是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哲学家、政治家莫尔写的。在书中,莫尔借一位海外游人拉斐尔·希斯拉德之口,来谈自己对现实的思考和对未来的设想。书中,莫尔首次用“羊吃人”来揭露罪恶的“圈地运动”,并提出了公有制,讨论了以人为本、和谐共处、婚姻自由、尊重女权等与现代人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全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揭露了当时英国社会的种种弊端,写的是一个充满了暴力和黑暗的不合理的社会,熟悉英国历史的人都知道,莫尔影射的正是当时的英国社会。第二部分则是关于乌托邦新岛形象的全面描述,他系统地为我们描述了理想社会乌托邦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社会生活、宗教、对外关系等方面的主要特征。 莫尔借拉斐尔之口,对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专权残暴、贪得无厌和厚颜无耻予以深刻的揭露和辛辣的嘲讽。作者在书中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述了英国历史上著名的被称为“羊吃人”圈地运动。 他愤怒的指出:“你们的绵羊本来是那么的驯服,吃一点点就满足,现在据说很贪婪很凶蛮,甚至要把人吃掉,把你们的田地、家园、城市要蹂躏完了。”“吃羊人”这就是莫尔对当时英国现象的形象概括。莫尔对穷苦的劳动人民予以深切的同情,他用悲愤的笔触写到:在社会底层的那些种田的、拉车的、坐零活的、赶货车的、干苦工的,他们终日像牛马一样的劳作,可是他们的生活却连牛马都不如。微薄的工资难以糊口度日,一当繁重的劳作耗尽了他们的精力,老病交加穷苦潦倒的时候,国家忘恩负义地对待他们,让他们悲惨的死去。而那些高居于社会之上的贵人却像公蜂一样游手好闲,靠对穷人敲骨吸髓的重重盘剥,过着挥金如土的生活。莫尔认为,这种极少数人享乐,大多数人痛苦的社会是不公正的,它完全违背了人类道德。他借乌托邦人之口针锋相对地提出,人人都有过快乐生活的权利,人类的全部或最大幸福就是快乐。莫尔明确的把追求快乐当作社会的道德准则,他说:“我们的全部行为,包括甚至道德行为,最后都是把快乐当作目标和幸福的。” “因此,佃农从地上被撵走,为的是一种确是为害本国的贪食无餍者,可以用一条栏栅把成千上万亩地圈上。有些佃农则是在欺诈和暴力手段之下被剥夺了

乌托邦的政治制度及个人观点

乌托邦的政治制度及个人观点 乌托邦是人类思想意识中最美好的社会,如同西方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西方一位学者提出的空想社会主义社会:美好、人人平等、没有压迫、就像世外桃源。乌托邦式的爱情也是美好至极的。这是一个理想的完美的共和国(社会平等主义者和和平主义者的观点),虽然他的子民们也要为此而工作而奋斗。但是社会上的一切丑恶现象,如贫穷和苦难,都远离这个世外桃源。这里只有几条法律规定,没有律师并且没有城民愿意发动战争。但是他们从周边的好战国家雇来雇佣兵(他们让这些雇佣兵面对威胁是因为他们希望所有好战的人都在战争中灭亡,最终只留下爱好和平的人)。这样的社会也以包容的心态迎接各种宗教流派。 从个人观点出发,我认为乌托邦实际上对于残酷现实的逃避与对美好与单纯生活的向往。这与中国古代陶潜所设想的世外桃源有异曲同工之处。但这样的乌托邦不仅不存在,而且在现有的社会条件下是没有存在的可能的。乌托邦主张人民可以通过极其简单与轻松的劳动分享社会的说过,这实际上是一种不看实现的理想。我们都知道,人是劳动者,只有在不断的劳动中才能创造出更为丰富的社会财富与价值,由此把蛋糕做大,让劳动者得到更丰厚的回报。乌托邦限制了人作为个体的存在而盲目的强调整体性,实际上是对于劳动者劳动的合法剥夺。让个体不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尽可能多的为自己更好的生活去努力。中国在50年代左右实行的人民公社就是怀着这样的意图。不论劳动多少,财富平均分配的极端平均政策极大的打击了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到头来只能导致共同平穷。中国惨痛的教训已经在昭告世人:这样的法子在现行的经济基础与政治体制下是无法很好的实行的。另外,乌托邦中关于幸福,其定义为绝对的远离一切丑恶现象,每个人都拥有美好的品德,他们热爱和平,相亲相爱。这显然只能存活于幻想中。首先,每个人的品德与价值取向是无法由显性抑或是隐性的强制力控制的。我们对于民众只能是在必要的时候给予善的向导,却无法真正改变一个人的内心。其次,真正的幸福并不是绝对的远离一切丑恶,而是当有丑恶现象露出端倪时,强大的向往和平与追求真善美的力量能够压倒这种丑恶。同时,人们在面对这些贫穷和痛苦时能够更加体会到平凡日子所蕴含的幸福从而能够更加珍惜与热爱今天的生活。 但乌托邦并非完全没有存在的意义。就如圣经中提到的伊甸园一样,乌托邦可以成为一种人们精神上的信仰。没有痛苦与困难的地方,简直就是物化的天堂。在勾心斗角日益严重,部分人为了利益而不择手段的今天,人们宁愿相信有这样一个地方,那里的人活得单纯而幸福,以缓解内心的疲惫。根据人类的发展历史来看,在可遇见的未来,社会有向乌托邦类似的共产主义社会靠近的可能。但前提必须是经济的高速发展,人自身的欲望可得到极大的满足以及人类的思想道德水平不断提高之后。走向与乌托邦邻近的地方,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而真正的乌托邦,则只能永远出现在诗中和诗人作家的梦里。

经典案例 优秀教学设计案例分享

经典案例优秀教学设计案例分享 让课堂融洽,使师生和谐 河南省优质课大赛一等奖获得者:焦作市第十二中学王伟 我想我是幸运的。首先,在焦作市优质课比赛中我抽到了弗罗姆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是篇虽深刻却容易动人的文章,在众人的点拨下我取得了第二名这个让我惊喜的成绩;继而,省教研室慷慨扩充名额,我忝入2009年河南省高中语文优质课大赛的选手之列,在我市众多名师的悉心指导下,我执教的《荷塘月色》获得一等奖;由于个人能力有限,我的名次不靠前,为此我流过眼泪,也曾深深自责,但正如党红英老师所说,我最大的幸运在于,自己历练了,收获了,成长了。 今年的比赛和往年不同,老师们都将眼光聚焦在了“新课改”三个字上,想弄明白何谓“新”,如何“新”。通过反复地备课、讲课、听课,我觉得一个完美的课堂未见得非要完全脱胎换骨,标新立异,但需要具备以下“五个一”。 一个前提——教师扎实的基本功 这个基本功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教育理论,一方面是教学技能。备课时最大的渴望是迸发灵感,独辟蹊径,但脑袋里空空如也,最终救命稻草总是隐藏于手边的教育教学杂志上,没有高屋建瓴的理论作指导,我只是井底之蛙。说到教学技能,我很佩服这次比赛的两位老师,侯胜兰老师《琵琶行》的配乐背诵声音圆润,感情到位,让学生和听课老师如痴如醉,张建学老师小品般幽默流畅的语言,让学生对《动物游戏之谜》这样的科技文也热情高涨,高雅的氛围自然熏陶出品位出众的学生。新课改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完成教学目标,这其中必然出现动态生成性问题,没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应变能力便难以有效地掌控课堂,而这些都绝非一时之功,需要不断积累,感悟和实践。 一种魄力——大胆取舍 抽到《荷塘月色》,着实令我沮丧,一来课文太经典,而课改求新,二来文章处处重点处处难点,一课时远远不够,而比赛时间是40分钟,一旦超时便与一等奖无缘。教案大改四次,无一不是因为追求面面俱到,导致了面面不到,处处隔靴搔痒。最终我陈旧的思想才发生了一点艰难的转变,狠下心来,依旧将其按两课时进行,此为第一课时,只讲第四、第五自然段,引导学生一心一意品读语言,将听、说、读、写充分融入课堂,感受意境美。这节课下来,学生对通感、炼字印象深刻,我的思路很明晰,学生不仅轻松,而且学有所得。也正因此,在最后专家点评时王娅老师对这点给予了肯定。教材只是载体,真正想学生所需,授学生以“渔”才是目的。

浅谈乌托邦

乌托邦的政治思想浅析 张松13110108 摘要:乌托邦描绘了一个理想蓝图,这是对未来完美世俗社会的设计,意味着 对现存政治秩序的否定、超越和挑战。乌托邦的理论基础是人性善、人有理性、诸善共荣、普遍主义的整体价值观。乌托邦对人类政治生活的意义,在于其对未来美好可能性的探索以及对现存社会政治状况的批判。但乌托邦因其科学理论基础的缺失而成为一种想象力而非现实的存在。因此,它是不能被现实化的,它必须恪守自己的边界,与政治现实之间保持适度的张力。 关键词:乌托邦;空想社会主义;有限性 无论是在西方文明还是在东方文明中,人类追求美好社会的理想都源远流长,如中国古代便有“世外桃源”之说。但用“乌托邦”这个词来表达这种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却是近代以来的事。莫尔首次使用“乌托邦”这个术语后,乌托邦便成为一个广泛使用的词。 乌托邦(Utopia)这个词本身就是据古希腊语虚造出来的,《牛津英语词典》中列出了乌托邦四个方面的含义:“(1)托马斯·莫尔所描绘的一个想象中的岛,岛上有一个具备完美法律和政治制度的理想社会;(2)任何想象中的或不明确的,遥远的国家、地域或场所;(3)在政治、法律、风俗、生活状态等一切方面都完美无缺的地方。国家或场所;(4)一种不可能的理想计划,尤指社会改革计划。其中第二方面侧重于从“乌托邦”的“无”来理解,强调其是人们头脑中想象的产物,与现实社会的距离是遥远的、难以捉摸的;第三方面指出乌托邦“完美无缺”的性质,在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是一种全新完美的状态,是一个于现有社会完全不同的地方。这两个方面是“乌托邦”概念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即“完美但却无法实现”。 根据价值立场,国内外学者对乌托邦的理解可以分为三类:其一,乌托邦的支持者认为乌托邦是不可或缺的,是人类的存在和价值实现方式,是一种积极的理想,意味着历史的创造和人的解放。其目的是企图在贫乏的年代高扬乌托邦精神。其二,乌托邦的反对者认为乌托邦提供了一个完美的社会理想和实现手段,并要求人们据此对现实社会进行彻底的改造和重建,抛弃现存的制度、观念和生活方式,而这必将会导致专政和独裁,也给人类带来灾难。其关注点在于乌托邦思想的实施以及乌托邦运动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实际影响。其三,价值中立者进行整体性的纯学术研究,在肯定乌托邦政治意义的同时探讨其局限性,其关注点在于乌托邦的文本或结构。 可以看出,人们在对乌托邦的理解虽然随时空的变化而变化,但大都是在最初词源意义上的展开和延伸,或强调美好,或强调子虚乌有,或者二者兼而有之。本文对乌托邦的浅析也从这两个维度上展开和延伸。具体来说,就是从乌托邦包含的三个层次入手:从其描绘的理想蓝图来看,它是对未来完美世俗社会的设计;从其于现存秩序的关系来看,它是对现存政治秩序的否定、超越和挑战;从其依存的理论基础来看,它是想象的而非科学思维的产物。

乌托邦摘录

乌托邦商务印书馆 托马斯·莫尔(1478~1535)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人文主义者 “西欧第一个伟大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乌托邦》写成于1516年 乌托邦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 完美社会的全部设想: 1.财产公有(莫尔断言私有制是万恶的根源,私有制存在,就不可能根除贪婪、争讼、掠夺、战争以及一切社会不安的因素) 2.生产劳动(严格执行的生产劳动制度;首先是农业劳动+一项专门手艺) 3.务农为本 4.城市规划(城市人口有严格限制) 5.卫生健康 6.学术研究 有评论者指出莫尔的“公有制”观点受到《共和国》(柏拉图)的启发 局限性:1.以家庭为基本经济单位的手工艺生产(自然经济) <没有看到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生产力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2.作者思想中保有奴隶社会中奴隶主思想的残余 3.乌托邦缺乏科学依据,只能是一种“空想” 作品中的虚构词: 拉斐尔·西斯拉德(空谈的见闻家)亚马乌罗提(晦暗的、不清楚的城) 阿尼德罗(不存在的河)波利来赖塔人(一派胡说) 阿科里亚人(无何有之乡的人) 《乌托邦》第一部: P23:用法律规定,凡破坏农庄和乡村者须亲自加以恢复,或将其转交给愿意加以恢复并乐于从事建设的人。对富有者囤积居奇的权利以及利用这项权利垄断市场,须严加控制。少养活些好吃懒做的人。振兴农业。恢复织布,让它成为光荣的职业,安插一大批有用的但闲着的人手,他们或者迄今被贫穷趋为盗窃犯,或是目前非流浪即帮闲,终究都会沦为盗窃犯。毫无疑问,除非你们医治这些弊病,光是夸口你们如何执法惩办盗窃犯,那是无用的。这样的执法,表面好看,实则不公平,不收效。你们让青年人受不良的熏染,甚至从小就一天天堕落下去,待到他们成长后,犯下他们儿童时代起早就总是显得要犯的罪恶,这时,当然啦,予以处分。你们始而纵民为盗,继而充当办盗的人,你们干的事不正是这样吗? P33:柏拉图有这样的意见:只有哲学家做国王或是国王从事研究哲学,国家最后才能康乐。 但是无疑,柏拉图有过正确的预见:如果国王本人不从事研究哲学,国王就决不会赞同真正哲学家的意见,因为国王是自小就受错误观念的熏染了。 P41:不要把抱有不同看法的人所难以接受的新鲜意见强加于这种人,而是一定要间接地尽你力之所能机智地行事。 P43:任何地方私有制存在,所有的人凭现金价值衡量所有的事物,那么,一个国家就难以

案例讨论乌托邦

案例讨论:《乌托邦》的世界 莫尔的名字之所以流传至今,毫无疑问要归功于他那部虚构的《乌托邦》(全名是《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在这本书中,他运用对话体裁,以游记的形式,借一位虚构的航海家拉斐尔·希斯拉德之口,描述了自己理想中的最完美的社会制度。 在一个名叫乌托邦的海岛上,有54座城市均匀地分布于广阔的乡村之间。这些城市在公有制的基础上彼此密切联系,统一组织生产和消费。每个城市分成四个相同的区,居住着6 000户居民,每户居民的人口都在10到16名之间。城市所有适龄人口都要劳动,除少数被选拔专门从事科学研究者外,其余人每天工作6小时,产品交给公共仓库;由各户户主任取所需,而不必用货币或其他物品相交换。居民们按每30户一厅的规模集中用膳,最美味的食品由老年人首先食用,然后大家再平均分配。 在乡村,每户不少于40人,外加两名奴隶。这些奴隶由罪犯和自愿前来的外国人构成,从事屠宰、扫街等职业。每家农户都自给自足,没有的物品则可以到城市领取。乡村每户每年有20人返回城市,他们都是在乡村住满2年的。其空额从城市来的另20人填补。 城市之间互通有无,但是同样不需要用货币来交换。他们把大量的剩余产品运到国外,换回自己缺少的铁和大量的金银。金银的主要用途是雇用外国人为乌托邦作战。除此之外,它们就用作制造便器和惩罚罪犯的链锁了。 莫尔对未来社会的理想描述是建立在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批判的基础上的。莫尔用大量篇幅揭露了英国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圈地运动”给劳动人民带 来的深刻苦难。他这样骂道:“你们的绵羊本来是《乌托邦》一书的封面那么驯服,吃一点点就满足,现在据说很贪婪很凶蛮,甚至要把人吃掉,把你们的田地、家园、城市要蹂躏完啦。”“羊吃人”这就是莫尔对当时英国状况的形象概括。莫尔对穷苦的劳动人民予以深切的同情,他用悲愤的笔触写道:在社会底层的那些种田的、拉车的、做零活的、赶货车的、干苦工的,他们终日胼手胝足像牛马一样地劳作,可是他们的生活连牛马都不如。微薄的工资难以糊口度日,当繁重的劳动耗尽了他们的精力,老病交加穷苦潦倒的时候,国家忘恩负义地对待他们,让他们悲惨地死去。而那些高居于社会之上的贵人却像公蜂一样游手好闲,靠对穷人敲骨吸髓的重重盘剥,过着挥金如土的生活。莫尔认为,这种极少数人享乐、大多数人痛苦的社会是不公正的,它完全违背了人类的道德。他借乌托邦人之口针锋相对地提出,人人都有过快乐生活的权利,人类的全部或最大的幸福就是快乐。莫尔明确地把追求快乐当做社会的道德准则,他说:“我们的全部行为,甚至包括道德行为,最后都是把快乐当做目标和幸福的。”对拜金者的讽刺和批判最为精彩,其矛头直指贪得无厌的富人。莫尔写道:在金钱主宰的社会里,一些人把获得金钱看成是最大的快乐,他们完全变成了金钱的附庸。当他们获得值钱的宝物,就会忘乎所以,俨然以神仙自居。当他们遇见了富人,又会卑躬屈膝,阿谀逢迎。对金钱的崇拜使生活变得扭曲了:一个人的价值不是取决于他是否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