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气温的测量实验报告

气温的测量实验报告

气温的测量实验报告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气象实验报告

一序言 气象学是全国高等林业院校林学,园林,环境等专业必修或选修的专业基础课。他的任务在于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气象学基本理论知识和观测技术,熟悉气象与林业生产的关系,为学习其他相关专业课打好基础,为发展林业生产,实现林业现代化服。然而气象学的实习,不仅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而且对掌握气象学的理论,加深对理论的理解程度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掌握气象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技能也具有一定的帮助和指导作用。 本实验通过测气温,相对湿度,水汽压,风速,风向(1.5m,0.5m)地表温度,地中5、10、15、20cm温度,在测量期间地面最高最低温度,气压以及天气状况这些气象因素随时间变化(7点~17点)来掌握气象学理论,气象学研究基本方法和技巧,以及一些仪器使用方法。 二研究地点: 本组实验地点在北华大学逸夫楼东侧园林地带,距逸夫楼有30m左右,举松花江有200m左右。地面有草坪并且有铺有地砖的小路,草地上有散乱分布的山梨树和樟子松。山梨树高有10到15m,樟子松有20到25m。林冠郁密度有40%,绿地面积80%。 三实验仪器: 阿斯曼空壳气压计最高温度表最低温度表曲管地

温表三杯轻便风向风速表 四实验人员: 第三组全体人员 五实验内容与方法: 测量在七点到十七点这段时间的整点气温,汽压,风速,风向(1.5m,0.5m)地表温度,地中5、10、15、20cm温度,在测量期间地面最高最低温度,以及天气状况。干球温度表用于测量空气温度,用湿球温度表的读数和查《湿度查算表》来查出水汽压(e)相对湿度(U)。用空壳气压表读出气压。用最高温度表和最低温度表来测出在这段时间内的最高最低温度。地表温度表读出地表温度。三杯轻便风向风速表来测风速风向。 干湿球温度表,曲管地温表和地面温度表每次测量都读两次数。 六数据整理和分析: 测点8时、14时地温随深度(0、5、10、15、20cm)变化曲线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气温的测量

1、实验名称:气温的测量 实验器材:温度计 实验步骤: 1、选择两个地点:阳光下和背阴处来测量它们的温度; 2、测量一天中,清晨、商务、中午、下午、傍晚的气温。 实验结果:阳光下的温度高,背阴处的温度低,说明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背阴的地方。 2、

实验中我们发现食盐在水中(消失)了,而面粉、 沙在水中没有(消失),也就是说物质在水中有的 能溶解,有的不能溶解。 溶解的特征:物质在水中化成肉眼(看不 见)的微粒,(均匀)地分布在水中,并且不能用 (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 4、 实验名称:溶解的快慢 实验器材:烧杯2个、搅拌棒1根、热水、冷水、相同克数的食盐4份. 实验步骤: 将两份食盐分别放入盛有相同水的烧杯中,用搅拌棒搅拌其中的一杯水。将剩余的两份食盐分别放入盛有相同热水和冷水的烧杯中,观察比较哪一杯中的食盐溶解的更快一些。 实验结果:用搅拌棒搅拌的那杯溶解的快一些;热水的那杯溶解的快一些。5、

6、 7、实验名称:听声音 实验目的:听听音叉发出的声音 实验器材:大、小音叉各一个,音叉锤一个。实验步骤:

1、取其中一种音叉,先轻轻击打,再重一点击打。描述这个音叉发出的不同声音。 2、用同样的力度敲击大小音叉,你发现了什么? 实验结果:力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不同 8、实验名称: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实验目的:用力拨动钢尺,按压与敲打锣鼓,拉伸与拨动橡皮筋,在这些活动中体会使不同的物体发出声音的方法 材料准备:钢尺、橡皮筋、锣鼓 实验过程: 结论: 一个物体(比如钢尺、橡皮筋、铁钉等)在(力)的作用下,能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个物体就是一个振动物体。 声音是由物体(震动)而产生的 9、实验名称:探究尺子的音高变化 实验目的:观察比较声音强弱的变化 实验器材:钢尺 实验步骤: 1、确定尺子伸出桌面部分的长度(4厘米、8厘米、12厘米、16厘米)。 2、用一只手压住尺子的一端,另外一只手拨动伸出桌面部分的顶端。用高、较高、较低、低表示听到的音高。 3、你发现了什么? 实验结果:尺子越短,振动的速度越快,发出的音高高;尺子越长,振动的速度越慢,发出的音高低。 10、实验名称: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 实验器材:1米长的铝箔、棉线、尼龙绳、木质米尺;音叉、音叉锤。 实验步骤: 1、找一位同学在材料的另一端倾听,一位同学在一端敲击抵住材料的音叉。2、仔细倾听和感受音叉的振动,比较铝箔、棉线、尼龙绳、

温度测量实验报告

温度测量实验报告 温度测量实验报告 引言: 温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十分重要的物理量之一。无论是烹饪、天气预报还是科学研究,我们都需要准确地测量温度。本实验旨在通过使用不同的温度测量设备,比较它们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探究温度测量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材料和方法: 1. 温度计:我们选用了普通水银温度计、电子温度计和红外线温度计作为实验材料。 2. 校准器:为了确保测量的准确性,我们使用了校准器对温度计进行了校准。 3. 实验环境:为了保证实验的可比性,我们在同一实验室中进行了实验,并控制了室内的温度和湿度。 实验过程: 1. 水银温度计:我们首先使用水银温度计对实验室的温度进行测量。将温度计插入温度计槽中,等待一段时间,直到水银柱稳定在一个温度上。然后,读取温度计上的刻度,记录下来。 2. 电子温度计:接下来,我们使用电子温度计对实验室的温度进行测量。将电子温度计放置在实验室中,等待一段时间,直到显示屏上的温度稳定。然后,记录下电子温度计上显示的温度数值。 3. 红外线温度计:最后,我们使用红外线温度计对实验室的温度进行测量。将红外线温度计对准实验室中的物体,按下测量按钮,等待一段时间,直到红外线温度计显示出稳定的温度数值。然后,记录下该数值。

实验结果: 根据我们的实验数据,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 1. 水银温度计:水银温度计的测量结果相对准确,但需要一段时间来达到稳定 状态。它是一种传统的温度测量设备,可以在各种环境下使用。 2. 电子温度计:电子温度计的测量结果准确且响应速度较快。它可以直接显示 温度数值,非常方便使用。然而,它对环境的湿度和电磁干扰比较敏感,需要 定期校准。 3. 红外线温度计:红外线温度计可以远距离测量物体的温度,非接触式测量使 其在特定场景下非常有用。然而,它对物体表面的反射和发射率有一定的要求,需要注意使用条件。 讨论与结论: 通过本实验,我们发现不同的温度测量设备在准确性、响应速度和使用便捷性 方面存在差异。水银温度计在准确性方面表现良好,但需要较长的时间来达到 稳定状态。电子温度计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响应速度,但对环境条件较为敏感。红外线温度计则适用于特定的非接触式测量场景。综合考虑,我们可以根据实 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温度测量设备。 总之,温度测量是一项重要的物理实验,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设备来确保测量 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通过本实验,我们对不同温度测量设备的优缺点有了 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温度测量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实验报告

气 象 学 实 验 报 告 姓名: 班级:

实验一气象观测场的认识 实验目的:了解气象观测场的建设规则 一、气象观测场的选址 二、气象观测场内摆设 实验二辐射的观测 实验目的:认识主要辐射仪器,了解辐射仪器的使用 一、认识主要的辐射仪器 1、天空辐射表 原理: 玻璃罩的作用: 2、直接辐射表 原理: 直接辐射表测到的辐射强度与天空辐射表测到的辐射强度有什么关系? 二、辐射的观测 简要说明步骤及注意事项

实验目的:认识温度观测仪器,学会观测温度一、百叶箱 百叶箱所起的作用? 百叶箱内的仪器摆放原则: 1、普通温度表 原理: 2、最高温度表 如何能够测量最高温度?(图示) 3、最低温度表 最低温度表如何能够测量最低温度? 4、地温表 地温表的摆放需要遵循的原则是? 二、温度的观测 1、百叶箱内温度表的观测顺序 2、温度表的观测步骤(精确到0.1)

实验目的:掌握空气湿度的测湿原理,认识常用水分测量仪器,学会观测湿度和降水,学会使用湿度查算表 一、常用大气湿度测量仪器 1、百叶箱干湿球温度表 测湿原理 2、毛发湿度表 3、通风干湿表 二、蒸发和降水的观测 1、小型蒸发皿(精确到0.1mm) 蒸发量=()+()-() 2、雨量器

实验五气压、风的观测 实验目的:认识常用气压和风的观测仪器 一、水银气压表 1mmHg=( )hpa 二、便携式风速风向表 三、热球式微风仪 实验六界限温度起始日期、持续日数及活动积温的求算实验目的:学会利用求算界限温度起始日期、持续日数及活动积温 一、五日滑动平均法 北京市1977年气温资料 运用五日滑动平均法计算北京地区1977年大于等于10℃的起止日期、持续日数、活动积温及有效积温

校园小气候观测实验报告

校园小气候观测实验报告 校园小气候观测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观测校园内的小气候变化,了解气象学中的 相关概念和知识,同时掌握基本的气象观测方法。 二、实验原理 小气候是指在局部地区内,由于地形、建筑物、植被等因素所形成的 一种特殊气候。校园内各个角落都存在着不同的小气候现象,如阳光 照射时间、温度变化、风速大小等。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些现象进行观 测和分析,了解小气候变化规律。 三、实验步骤 1.选择观测点:在校园内选择几个不同位置作为观测点,如室外操场、教学楼前广场等。 2.记录数据:在每个观测点设置相应的仪器和设备,如温度计、湿度计、

风速仪等,并按照规定时间进行数据记录。 3.分析数据:将所得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了解各个观测点之间的差异和规律。 四、实验结果 经过数天的观测和记录,我们得到了以下数据: 1.观测点1(室外操场):平均温度为26℃,平均湿度为65%,平均风速为3m/s。 2.观测点2(教学楼前广场):平均温度为24℃,平均湿度为70%,平均风速为2m/s。 3.观测点3(图书馆门口):平均温度为22℃,平均湿度为75%,平均风速为1m/s。 通过对以上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不同观测点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室外操场较为开阔,阳光充足,温度较高;而图书馆门口则相对狭窄,建筑物遮挡较多,温度较低。同时,在不同时间段内也会出现不同的小气候变化。

五、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校园内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小气候现象,如温度、湿度和风速等变化。 2.小气候变化与地形、建筑物和植被等因素密切相关。 3.了解和掌握基本的气象观测方法对于研究小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六、实验体会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刻认识到了小气候的存在和重要性。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了气象学中的相关知识和观测方法。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将更加关注小气候变化,并积极采取措施,为校园环境的改善做出贡献。

校园小气候观测实验报告

校园小气候观测实验报告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校园小气候是指校园内各地区在气温、湿度、风速等方面的微观气候条件差异。了解和观测校园小气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校园内气候变化,并对校园环境管理和人员活动提供参考。 1.2 研究目的 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观测校园内不同区域的气温、湿度和风速等指标,分析校园小气候的差异,并探讨其原因。通过实验结果,我们可以为校园环境的改善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设备 •温湿度计 •风速仪 •笔记本电脑 2.2 实验步骤 1.选择校园内不同的区域作为实验点,其中包括草坪、树林、操场和建筑物周 边等。 2.在每个实验点设置一个观测站,使用温湿度计测量每个观测站的温度和湿度。 3.使用风速仪测量每个观测站的风速。 4.将实验数据记录在笔记本电脑上。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1 温度差异 根据观测数据,不同区域的气温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树林和草坪的气温相对较低,操场的气温较高,建筑物周边的气温较为稳定。这可能是由于树林和草坪的植被覆盖导致的,植被能够吸收一部分太阳辐射,降低气温。而建筑物周边的气温相对较为稳定,可能是由于建筑物对风的阻挡作用。 3.2 湿度差异 观测数据显示,不同区域的湿度也存在差异。树林和草坪的湿度相对较高,操场的湿度较低,建筑物周边的湿度也较为稳定。这可能是由于树林和草坪的蒸发作用导致的,植被蒸发的水汽增加了周围空气的湿度。而操场的湿度较低,可能是因为阳光直射导致水分蒸发快速。 3.3 风速差异 观测数据显示,不同区域的风速也存在差异。树林和建筑物周边的风速较低,操场的风速较高。树林和建筑物能够起到一定的阻挡风的作用,减少了风的流通,而操场上没有阻挡,风能够较为自由地吹动。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校园小气候存在明显的差异,不同区域的气温、湿度和风速均有差异。树林和草坪相对较凉爽,湿度较高;操场相对较热,湿度较低;建筑物周围气温和湿度较为稳定。 4.2 建议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 在气温较高的操场增加遮阳设施,以提供更好的休息环境。 2. 在气温较高的建筑物周边增加绿化覆盖,以降低气温。 3. 在湿度较低的操场增加喷雾设备,增加湿度,改善人体舒适感。 4. 在风速较高的操场设置防风措施,以减少风对人体的影响。

农业气象学之温度观测实验报告

农业气象学之温度观测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农业气象学中的温度观测 一、引言 农业气象学是应用气象学原理和方法来研究农作物生长发育、气象灾害和农业生产的学科。而温度是农业气象学中极为重要的气象要素之一、温度观测对于研究和预测作物生长发育、病虫害发生和农业灾害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实验旨在通过设计实验方法和进行观测,探讨农业气象学中温度的观测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目的 1.了解温度观测的原理和方法。 2.学习温度观测仪器的使用和操作。 3.进行温度的定量观测和记录。 4.分析温度变化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三、实验仪器和材料 1.温度计:常用的温度计有水银温度计和电子温度计两种。本次实验使用水银温度计。 2.记录表格和笔。 四、实验步骤 1.在待观测的位置选择好固定点,确保环境条件相对稳定。 2.将温度计放置在固定点,避免阳光直射和其他外界干扰。

3.用温度计读取当前环境的温度,记录在记录表格中。 4.对于连续观测的实验,每隔相同的时间间隔(如每10分钟)重复步骤3,将各次温度观测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5.观测结束后,整理并分析观测数据。 五、实验结果和分析 根据实验得到的观测数据,绘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通过曲线图可以直观地看到温度的变化规律。进一步分析温度的变化对作物生长的影响,比如对于不同作物来说,适宜的生长温度是多少,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对作物有何影响等。 同时,根据观测数据还可以计算得到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等指标,帮助我们了解环境中温度的统计特征,对于农业生产的规划和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六、实验注意事项 1.温度计要垂直放置,不可受到外界干扰。 2.避免太阳直射和其他外界因素对温度计的影响。 3.在连续观测的实验中,确保每次观测的时间间隔一致,以保证数据的可比性。 4.注意记录好观测数据,以便后期整理和分析。 七、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农业气象学中温度观测的原理、方法和意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实验中的观测数据为我们研究农业生产和气象灾害提供

温湿度传感器实验报告

温湿度传感器实验报告 引言 温湿度传感器是一种常见的传感器,可以用来测量环境中的温度和湿度值。它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比如智能家居、农业、气象预报等。本实验旨在通过使用温湿度传感器,了解其原理和使用方法。 实验材料 •Arduino UNO 控制板 •DHT11 温湿度传感器 •杜邦线 •计算机 实验步骤 1.准备工作:将Arduino UNO控制板和DHT11温湿度传感器连接。使 用杜邦线将传感器的VCC引脚连接到控制板的5V引脚,GND引脚连接到 GND引脚,以及数据引脚连接到控制板的数字引脚2。 2.程序编写:打开Arduino IDE,新建一个空白项目。在项目中导入 “DHT.h”库。编写代码以读取传感器的温度和湿度数值,并将其打印到串口监视器中。 3.上传程序:将Arduino UNO控制板通过USB线连接到计算机上。选 择正确的开发板和串口,并点击上传按钮将程序上传到控制板上。 4.实验结果:打开串口监视器,你将看到实时读取的温度和湿度数值。 可以尝试改变环境中的温度和湿度,观察传感器的读数是否相应变化。 5.数据记录:记录实验中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温度和湿度数值,以便后续 分析和比较。 结果分析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发现,温湿度传感器能够准确地测量环境中的温度和湿度数值。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数值来判断当前环境是否适宜,或者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控制。

实验应用 温湿度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有很多用途,以下是其中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 1. 智能家居:通过监测室内温湿度,智能家居系统可以根据用户设定的温度和湿度范围,自动调节空调或加湿器的工作状态,提供更加舒适的居住环境。 2. 农业:在 农业领域,温湿度传感器可以用来监测大棚内的温湿度,帮助农民合理调节温室的通风、加湿等设备,为作物提供最适宜的生长环境。 3. 气象预报:温湿度传感器 是气象站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监测大气中的温度和湿度,为气象预报和气候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温湿度传感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温湿度传感器可 以方便地测量环境中的温度和湿度数值,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农业和气象等领域。希望本实验报告对大家理解温湿度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有所帮助。

观察天气实验报告

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四年级(上)科学实验开出记录目录 2-1 2-2 2-2 2-3 2-3 2-4 2-4 2-5 2-5 2-5 2-6 2-7 3-1 3-2 3-2 3-3 了过滤 高锰酸钾的溶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胶水和洗发液是怎样溶解的 醋、酒精和食用油是怎样溶解的 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哪一个溶解得快加快方糖的溶解糖块在嘴里的溶解一杯水能 溶解多少食盐分离食盐和水听听声音使物体发出声音观察物体发出声音观察比较声音 强弱的变化 分组分组分组分组分组分组分组分组分组分组分组分组演示分组分组 分组 水 铁架台、漏斗、滤纸高锰酸钾、烧杯、玻璃棒、水 面粉、沙子、食盐、高锰酸钾、水、杯子 胶水、洗发液、水、杯子醋、酒精、食用油、胶水、杯子、 水 食盐、小苏打、杯子、水注射器、汽水 食盐、烧杯、玻璃棒、热水方糖块若干、杯子、水糖块若干 食盐、烧杯、玻璃棒、角匙 浓盐水、石棉网、酒精灯、蒸发皿、三脚架、放大镜 音叉、长短不同的铁钉鼓、尺、橡皮筋音叉、橡皮筋钢尺 3-3 3-4 3-5 3-5 3-6 3-7 观察比较声音高低的变化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振动物体与 声波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观察比较鼓膜的振动控制物体发声 分组分组分组分组分组分组装有不同多水的玻璃杯7个、竹棒钢尺 音叉、一次性纸杯2个、棉线铝箔、木米尺、棉线、尼龙线、音叉、小锤 气球皮、橡皮筋、杯子、音叉塑料罐、豆子、纸 合计:35 2012 学年度第一学期乾明学校科学学科实验开出记录 2012 学年度第一学期乾明学校科学学科实验开出记录 2012 学年度第一学期乾明学校科学学科实验开出记录 篇二: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编写日期:执行时间:总序第个实验 篇三:实验报告单上册 小学科学实验记录单 小学科学实验记录单 小学科学实验记录单 篇四:气象仪器实验报告完整版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仪器实验(实习)报告 系专业班级姓名学号 一、风的测量 1、测风的仪器有:测量风的仪器主要有el型电接风向风速仪、 en型系列测风数据处理仪、海岛自动测风站、轻便风向风速表、单翼风向传感器和风杯 风速传感器等 (1)测风仪:测风设备由气象传感器、数据记录仪、电源系统、轻型百叶箱、野外防护

天气预报实验报告

天气预报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通过观测天气现象和收集气象数据,学会利用气象仪器和观测方法, 熟悉记录与处理气象数据的方法,学习天气分析和预报方法。 二、实验器材与方法 1.实验器材:温度计、湿度计、气压计、风速风向仪等气象仪器 2.实验方法:观测并记录气温、湿度、气压、风速风向等气象要素数据,进行气象图解分析和天气预报。 三、实验过程与结果 1.观测数据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每天定时观测并记录了当天的气温、湿度、气压 和风速风向等气象要素数据。观测记录过程中,我们需要确保观测仪器的 准确度和精度,并遵循操作规范。 2.数据处理 收集到的气象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分析。首先,我们将观测到的气温、湿度、气压和风速风向等数据整理成表格形式,利用各种统计方法进行数 据分析,例如计算平均值、极值、标准差等。然后,我们将气象数据绘制 成气象图,利用气象图解分析方法进行天气分析和预报。 3.天气分析与预报 根据处理和分析后的气象数据,我们利用气象图解分析方法来预测未 来几天的天气变化趋势。通过观察气象图上的等压线、温度分布、风向风

速等要素的变化情况,结合前一段时间的天气变化规律,我们可以对未来 天气进行初步预测。同时,我们还需要参考气象资料和气象专家的预报情况,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度。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 通过实验观测与数据处理分析,我们成功完成了天气预报实验,并得 到了相应的实验结果。根据我们的实验数据和天气图解分析,我们准确预 测了未来几天的天气变化趋势。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对预测的准确性 和不确定性进行了评估。 实验结果显示,我们的天气预报的准确度较高,符合实际情况。然而,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气象仪器的准确度和精度、观 测数据的质量等。因此,我们在进行天气预报时需要保证仪器的准确度和 观测数据的可靠性。 此外,天气预报仅仅是预测未来天气的可能趋势而已,并不是绝对准 确的。气候系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使得天气预报存在误差和不确定性。 因此,我们在进行天气预报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并且可以参考其他 的气象资料和专家的意见,提高预报准确性。 五、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学习了气象观测与数据处理的方法,熟悉了天气 分析和预报的基本技能。实验中我们不仅收集了气象数据,还对观测数据 进行了处理和分析,然后利用气象图解分析方法进行天气分析和预报。通 过实验,我们发现天气预报是一项需要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的工作,准确 度和不确定性并存。因此,我们在进行天气预报时需要遵循科学的方法,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提高预报的准确度。

气象学和气候实验报告

气象学和气候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和实验要求: 1、了解气象学知识 2、了解气象观测的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和使用 二、实验内容: 实验一: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的测量 目的和要求:了解温度测量仪器、学会玻璃温度表的安装调整、正确测定空气及土壤温度 1、常见温度测量仪器: 根据使用测温度物质的不同和测温范围的不同,有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电阻温度计、温差电偶温度计、辐射温度计、干湿温度计等。 2、各种不同温度计的特点、构成及其使用: 水银、酒精温度计: 水银温度计是根据水银热胀冷缩原理制作的温度计,水银的特点是比热小,传递热性好,易于提取和得到、沸点高,不透明,水银温度计是由一个盛有水银的玻璃泡,毛细管,刻度和温标等组成,酒精温度计主要是测量范围与水银温度计不同。 温差电偶温度计: 利用温差电偶来测量温度的温度计.将两种不同金属导体 的两端分别连接起来,构成一个闭合回路,一端加热,另一端冷却,则两个接触点之间由于温度不同,将产生电动势,导体中会有电流发生.

因为这种温差电动势是两个接触点温度差的函数,所以利用这一特性制成温度计。这种温度计测温范围大,可用于测量高温度。 辐射温度计: 根据辐射测温法的原理,通过检测被测目标的辐射亮度,并直接转换成电信号,非接触地实现温度测量的温度计。 3、温度计的使用:(针对水银温度计) 首先要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分度值,根据实际温度选择适当的温度计测量被测物体的温度。测量时温度计的液泡应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且玻璃泡不能碰到被测物体的侧壁或底部;读数时,温度计不要离开被测物体,且眼睛的视线应与温度计内的液面相平。 4、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的测量 (1)空气温度的测量:气温是指距地面1.5米处的温度,观测气温的仪器安置在百叶箱中。百叶箱分为大小两种.小百叶箱内安置干球、湿球、最高、最低温度表和毛发湿度表(其中最高温度表的观测液为水银,最低温度表的观测液为酒精).箱内有一固定的铁架,干湿球温度表球部向下垂直插在铁架横梁两端的环内,干球在东,湿球在西球部中心距地1.5m,最高、最低温度表安置在铁架下横梁的弧形钩上,最高在上,最低在下,球部向东,球部中心离地面分别为1。53m和1。52m大百叶箱内水平安置温度计和湿度计。温度计在前,感应部分中心离地1。5m,湿度计在后位置稍高. 观测时按照干球、湿球温度表、毛发湿度表、最高、最低温度表、温度计(读数做时间记号)的顺序进行,最高、最低温度表每天

实验2温度的观测

实验二、温度的观测 温标: 气温是衡量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表示空气分子运动的平均动能的大小。我们通常用摄氏温标(t )来表示,也有用华氏温标(F ,欧美习惯用此温标)表示的,理论研究工作中常用绝对温度(T )表示,其换算关系为: t = 5×( F─32 ) /9 , t = T ─ 273.15 一、 测量气温常用的仪器 (1)玻璃温度计: 感应部分是一个充满液体的玻璃球或柱,与感应部分相连的示度部分是一端封闭、粗细均匀的玻璃毛细管,测温液体通常用水银、酒精或甲苯等。由于玻璃球内液体的热胀系数远大于玻璃,毛细管中的液柱会随温度变化而升降。常用的玻璃温度计有最高温度表,最低温度表和干湿球温度表。 a ) 最高温度表:是专门用来测定一定时间间隔的最高温度的,它的构造是在球部底处置一根玻璃针,直伸到毛细管口,使毛细管口变狭。温度上升时,水银膨胀,压力增大,迫使水银挤过狭管上升。温度下降时,因无足够压力使水银挤过狭管回到球部,水银柱就在狭管处断 裂,于是狭管以上这段水银柱的顶端,就保持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温度表曾感受到的最高温度示度上,因而可测得最高温度。 b ) 最低温度表:是专门用来测定一定时间间隔的最低温度的,它用酒精作测温液,在毛细管内放一枚游标,温度上升时,酒精膨胀可越过游标上升,而游标本身由于顶端对管壁有足够的摩擦力,能维持在原处不动。 温度下降时,酒精柱收缩到与游标顶端相接 最高温度表 最低温度表

触时,由于酒精液面的表面张力比游标对管壁的摩擦力要大,使游标不致突破酒精柱顶而借液面的表面张力带动游标下滑。也就是说,游标只能降低,不能升高。所以,游标离球部较远一端的示度,就是一定时间间隔内曾经出现过的最低温度。 c ) 干湿球温度表:也就是普通的温度表,它的测温液体为水银,用普通的温度表可以测定任一时刻的气温变化。 d) 阿斯曼通风干湿球温度表是德国人R·阿斯曼1887年所创,两支棒状温度表放置在防辐射性能极好的通风管道内,机械或电动通风速度为2.5米/秒。仪器测量精度高,使用方便,常用作野外测量气温和湿度。 (2) 金属温度计: 是能够自动记录气温连续变化的仪器。感应元件是双金属片,由膨胀系数相差较大的两片金属焊接成,将其一端固定,另一端随温度变化 而发生位移,位移量与气温接近线性关系。自记系统由自记钟,自记笔组成,自记笔与放大杠杆相连并受感应元件操纵。不足之处:精度不高。 二、气温观测 地面气温一般指距地面1.50±0.05米处的大气温度。测量时,为了防止太阳辐射对观测值的影响,测温仪器必须放在百叶箱或防辐射罩内,并且还要满足 测量元件有良好的通风条件。百叶箱分大小两种:小百叶箱内部高537毫米、宽460毫米、深290毫米。 安置干湿球、最高、最低温度表和毛发湿度表;大百叶箱内部高612毫米、宽 460毫米、深460毫米。安置温度计和温度计。百叶箱内外各部分均涂刷白色油漆。 百叶箱的安装:应水平地固定在一个特制的支架上。支架应牢固地埋入地下,顶端约高出地面125厘米;埋入地下的部分,要涂防腐油。架子可用木材或角铁制成。百叶箱装在架子上,用角铁和螺丝寄固定。多强风的地方,还须在四个箱角上铁丝纤绳。箱门朝正北。 在小百叶箱的底板中心,安装一个温度表支架,干湿球温度表垂直悬挂在支架两侧的环内,球部向下,干球在东,湿球在西,球部中心距地面1.5米高。湿球温度 表球部包扎 干湿球温度表 金属温度计

气象学实验报告

气象学实验报告 一、引言 气象学是研究大气现象的一门学科,它包括了大气的物理性质、动力学规律、化学组成以及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等内容。本实 验旨在通过观测和分析一系列气象要素,以了解大气的基本特征 和变化规律。 二、实验目的 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 1.了解气象要素的观测方法和技术。 2.研究气象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探究气象变化的原因。 3.培养科学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材料和仪器

实验所需材料和仪器如下: 1.气温计:用于测量空气的温度。 2.气压计:用于测量大气压力的仪器。 3.湿度计:用于测量空气湿度。 4.风向仪:用于测量风向。 5.风速仪:用于测量风速。 四、实验步骤 1.选择一个开阔的场地,放置气温计、气压计、湿度计、风向仪和风速仪。 2.根据仪器的使用说明,逐个进行观测和记录。

3.每隔一定时间,检查一次仪器的读数,并进行相应的记录。 4.将观测到的数据整理成表格和图表。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根据我们的观测和记录,得到了如下结果: 1.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表显示,白天温度升高,夜晚温度下降,符合日变化的规律。 2.气压变化较小,显示气压的稳定性较高。 3.湿度在白天和夜晚有一定的差别,白天较低,夜晚较高。 4.风向和风速显示出明显的变化,显示了风对气象要素的影响。 根据这些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温度的变化是由太阳辐射和地表反射的热量导致的。 2.气压的稳定性说明了大气层的稳定性较高,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3.湿度则受气温和风向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变化性。 4.风对于气象要素的分布和变化有重要影响。 六、实验小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对气象学的基本概念和观测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通过观测与分析,我也意识到了大气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然而,本实验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我们只进行了一次观测,没有足够的数据支持来验证我们所得出的结论。其次,由于使用的仪器有一定的误差,观测结果的准确性也可能受到一定

气象实验报告

气象实验报告总结 学校:东北师范大学学院:地理科学专业:地理科学(师范)学号:姓名:杨扬 2012013225 一:实习区域:东北师范大学校园 二:观测地点:气象园,假山山顶山脚,图书馆门前裸地,生命广场的 草地,学林,静湖白桦林,湖心岛 三:观测时间:2012年6月中午12点至第二天12点,每2小时观测一次四:指导老 师:靳英华老师 五:实习目的:气象观测实习是《气象与气候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它 既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实践,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科研品质的重要途径。作为未来的中学 地理教师,通过《气象学与气候学》的学习,除了能胜任中学地理教学中有关气象、气候部 分的教学任务外,还应能带领中学生进行课外气象观测等课外气象活动。因此,气象观测实 习可以培养学生进行课外气象活动的能力,为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地理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实习内容:主要观测的内容有:风向,风速,空气相对湿度,地表 温度,地中5cm,10cm,15cm,20cm温度等的观测与记录,并对各种气候做相应分析。 七:实习过程: 1:仪器准备: 测地温仪器:普通地面温度表、最高温度表、最低温度表、 曲管温度表 测大气温湿仪器:通风干湿表测风仪器:轻便三杯风向风速表 辅助仪器:高度表、罗盘仪、铁锹、手电筒等。 仪器备品:湿球纱布、橡皮囊、玻璃滴管、防风罩、蒸馏水、 剪刀等。 文具备品:笔、纸和直尺等。普通野外装备用品:电筒、电池 2:仪器安装 1):地温表的安装:地面三只温度表水平平行安放在地面 上,从南向北依次为地面普通,地面最低,地面最高。相互间隔5cm,温度表感应球部朝 东。 2):曲管地温表的安装:在地面最低温碧表的西边约20cm 处,按5,10,15,20cm的顺序由东向西排列,感应部分朝北,间隔10cm,表身与地面 成45度夹角。 3)干湿球温度表:在一端安装一段纱布,在观测时在纱布 上滴水并将仪器挂于树上稳妥处。 3:观测程序: 43-45分钟观测云状、云量、日光情况,45-47分钟观测降水, 47-09分钟观测干、湿球温度,09-11分钟观测地面温度,11-16分钟观测风向、风速, 16-19分钟观测蒸发,19-21分钟观测气压。八:观测结果与分析: 根据各小组观察数据的汇总,将数据整理成图表形式加以总 结。 地表温度图 地下5cm温度图 地下10cm温度图 地下15cm温度图 地下20cm温度图 由图,首先地表温度图中山脚数据与整体偏差较大,我认为在测量时存在某些因素使得 数据不准确,在此不予分析。由图分析由地表到地下20cm这5组数据可得地下越深,温度受

农业气象学之温度观测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农业气象学之温度观测实验报告 篇一:气象学实验指导1,2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农业气象学》实验指导 实验一:太阳辐射与风、气压的观测 (4学时) 实验目的:1.学会用便携式辐射计观测太阳总辐射、太阳直接辐射和天空散射辐射;用暗筒式日照计观测日照时数;用照度计观测光照度的方法。 2.印证朗伯定律和可见光在太阳直接辐射、天空散射辐射和总辐射中比率的变化规律。 3.使学生了解并学会气压计,动槽式气压表的使用方法及目测风向风速的方法,了解三杯和电接风向风速计的原理与使用方法,掌握热球式微风仪的测风方法。 实验准备:便携式辐射计,暗筒式日照计,照度计,日照自记纸(一张是有纪录的),气压计,动槽式气压表,三

杯风向风速表,热球式微风仪,电接风向风速计,计算器,计算纸,直尺,铅笔,记录板。 实验内容: 1.介绍实验原理:①由于“朗伯定律”只适用于平行辐射线,又在总辐射中太阳直接辐射占主要地位,所以观测结果应该是:sm?sm?sinh;Q ?? ?Q?sinh;D在各个方向上的 差异较小。 太阳高度角的计算方法: sinh=sinφ?sinδ+cosφ?cosδ?cosω φ=39°42′;δ由查表获得;ω=(t-12)×15°/h ②由于可见光在散射辐射中所占的比例较大,所以观测结果应该是:若设sd、s和sb分别为Rsd、Rs和Rsb的光照度,则: sdssb ??。RsdRsRsb ③日照百分率=日照时数/可照时间×100%可照时间n= 2?0 ;cosω0=-tgφ·tgδ0?1 15?h 2.介绍便携式辐射计,日照计,照度计、气压计,动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