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容与电容器(含答案)

电容与电容器(含答案)

电容与电容器(含答案)
电容与电容器(含答案)

第4课时电容与电容器

导学目标 1.理解有关电容器的基本概念.2.掌握电容器的两类动态分析.

电容器与电容

[基础导引]

判断下面关于电容器及其电容的叙述的正误:

(1)任何两个彼此绝缘而又相互靠近的导体,就组成了电容器,跟这两个导体是否带电无关. ( )

(2)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是指每个极板所带电荷量的代数和. ( )

(3)电容器的电容与电容器所带电荷量成反比. ( )

(4)一个电容器的电荷量增加ΔQ=×10-6 C时,两板间电压升高10 V,则电容器的电容无法确定. ( ) [知识梳理]

1.电容器

(1)组成:由两个彼此________又相互________的导体组成.

(2)带电量:每个极板所带电荷量的__________.

(3)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

充电:使电容器带电的过程,充电后电容器两极板带上等量的____________,电容器中储存__________.

放电:使充电后的电容器失去电荷的过程,放电过程中__________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2.电容

(1)定义:电容器所带的____________与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U的比值.

(2)定义式:____________

(3)物理意义:表示电容器____________本领大小的物理量.

3.平行板电容器

(1)影响因素: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与____________成正比,与介质的____________

成正比,与________________成反比.

(2)决定式:C=____________,k为静电力常量.

思考:电容器的电容、电容器带电荷量的变化量以及对应两极板电压的变化量,

三者

之间有什么关系

图1

考点一 关于电容两个公式的意义 考点解读

1.电容的定义式C

=Q U

,反映了电容器容纳电荷量的本领,但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 的大小与Q 、U 都无关,仅由两个导体板的大小和形状、两导体板的相对位置以及极板间的电介质来决定.

2.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决定式C =εr S

4πkd ,反映了电容C 的大小与两极板正对面积

成正比, 与两极板间距离成反比,与极板间电介质的介电常数成正比. 典例剖析

例1

如图1所示为一只“极距变化型电容式传感器”的

部分构件示

意图.当动极板和定极板之间的距离d 变化时,电容C 便发生变化,

通过测量电容C 的变化就可知道两极板之间距离d 的变化情况.在 下列图中能正确反映C 与d 之间变化规律的图象是 ( )

思维突破

1.C =Q U 是电容的定义式,C 与Q 、U 均没有关系,C 是由公式C =εr S

4k πd 决定的.

2.而Q =CU ,则Q 与C 、U 有关,C 一定时,C 与U 成正比. 跟踪训练1

根据电容器电容的定义式

C =

Q

U

,可知 ( )

A .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Q 越多,它的电容就越大,C 与Q 成正比

B .电容器不带电时,其电容为零

C .电容器两极板之间的电压U 越高,它的电容就越小,C 与U 成反比

D .以上说法均不对

考点二 电容器两类动态问题的分析方法 考点解读

电容器动态分析的思路

(1)确定不变量,分析是电压不变还是所带电荷量不变. (2)用决定式C =εr S

4πkd

分析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变化.

(3)用定义式C =Q U

分析电容器所带电荷量或两极板间电压的变化. (4)用E =U d

分析电容器极板间场强的变化.

特别提醒 有一种情况我们应当作为结论记住:当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断开,即电容

图2

器所带电荷量不变时,无论怎样改变板间距离,板间的场强是不变的.典例剖析

例2一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断开,负极板接地.两板间

有一个正试探电荷固定在P点,如图2所示,以C表示电容

的电容、E表示两板间的场强、φ表示P点的电势,W表示正电荷在P点的电势能,若正极板保持不动,将负极板缓慢向右

平移一小段距离l0的过程中,各物理量与负极板移动距离x的

关系图象中正确的是( )

思维突破

1.本题中l0的意义要认识清楚,l0是负极板向右移动的距离,而不是两极板间距离.2.求与平行板电容器有关的问题时,应从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决定式入手,首先确

定不变量,然后根据电容决定式C

εr

S

4πkd

进行推导讨论,找出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从

而得出正确结论.

跟踪训练2 如图3甲所示为某同学设计的电容式位移传感器原理图,其中右板为固

定极板,左板为可动极板,待测物体固定在可动极板上.若两极板所带电荷量

Q恒定,极

板两端电压U将随待测物体的左右移动而变化,若U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为U=at+b(a、

b为大于零的常数),其图象如图乙所示,那么图丙、丁中反映极板间场强大小E和物体

位移x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是(设t=0时物体位移为零) ( )

图3

A.①和③ B.②和④ C.②和③ D.①和④

A 组 与电容相关的概念类问题

1.对于给定的电

容器,描述其电容C 、电荷量

Q 、电压U 之间

的相应关系的图象正确的是( )

2.某电容器上标有“25 μF、450 V”字样,下列对该电容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要使该电容器两极板之间电压增加1 V ,所需电荷量为×10-5

C B .要使该电容器带电荷量1 C ,两极板之间需加电压×10-5

V C .该电容器能够容纳的电荷量最多为×10-5

C D .该电容器能够承受的最大电压为450 V

B 组 电容器的动态分析

3.一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间距为d 、极板面积为S ,电容为

ε0S

d

,其中ε0是常量.对此电容器充电后断开电源.当增加两板间距时,电容器极板间 ( )

A .电场强度不变,电势差变大

B .电场强度不变,电势差不变

C .电场强度减小,电势差不变

D .电场强度减小,电势差减小

4.(2010·北京·18)用控制变量法,可以研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因素(如图4所示).设两极板正对面积为S ,极板间的距离为d ,静电计指针偏角为θ.实验中,极板

( )

图4 A.保持S不变,增大d,则θ变大

B.保持S不变,增大d,则θ变小

C.保持d不变,减小S,则θ变小

D.保持d不变,减小S,则θ不变

图2

课时规范训练

(限时:60分钟)

一、选择题

1.如图1所示的电容式键盘,是通过改变电容器的哪个因素来改变电容的 ( )

图1

A .两板间的距离

B .两板间的电压

C .两板间的电介质

D .两板的正对面积 2.

( )

A .电容器是储存电荷和电能的器件

B .互相绝缘、相互靠近的两个导体构成电容器的电极,电容跟这两个导体是否带电无关

C .电容器所带电荷量是指每个极板所带电荷量

D .电容器的充电过程是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场能的过程,电容器的放电过程是将

电场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3.(2011·天津理综·5)板间距为d 的平行板电容器所带电荷量为Q 时,两极板间

电势差为U 1,板间场强为E 1.现将电容器所带电荷量变为2Q ,板间距变为1

2d ,其他条件

不变,这时两极板间电势差为U 2,板间场强为E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U 2=U 1,E 2=E 1

B .U 2=2U 1,E 2=4E 1

C .U 2=U 1,E 2=2E 1

D .U 2=2U 1,

E 2=2E 1 4.如图2所示是测定液面高度h 的电容式传感器示意图,E 为电源,

G 为灵敏电流计,A 为固定的导体芯,B 为导体芯外面的一层绝缘

物质,C 为导电液体.已知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的 关系为:电流从左边接线柱流进电流计,指针向左偏.如果在导电 液体的深度h 发生变化时观察到指针正向左偏转,则 ( ) A .导体芯A 所带电荷量在增加,液体的深度h 在增大 B .导体芯A 所带电荷量在减小,液体的深度h 在增大 C .导体芯A 所带电荷量在增加,液体的深度h 在减小 D .导体芯A 所带电荷量在减小,液体的深度h 在减小

5.如图3所示,两块较大的金属板A 、B 相距为d ,平行放置并与一电

图4

图6

源相连,S 闭合后,两板间恰好有一质量为m 、带电荷量为q 的油 滴处于静止状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 .若将S 断开,则油滴将做自由落体运动,G 表中无电流

B .若将A 向左平移一小段距离,则油滴仍然静止,G 表中有b →a 的电流

C .若将A 向上平移一小段距离,则油滴向下加速运动,G 表中有b →a 的电流

D .若将A 向下平移一小段距离,则油滴向上加速运动,G 表中有b →a 的电流 6.(2010·安徽理综·18)如图4所示,M 、N 是平行板电容器的两个极

板,R 0为定值电阻,R 1、R 2为可调电阻,用绝缘细线将质量为

m 、带正电的小球悬于电容器内部.闭合开关S ,小球静止时受

到悬线的拉力为F .调节R 1、R 2,关于F 的大小判断正确的是

( )

A .保持R 1不变,缓慢增大R 2时,F 将变大

B .保持R 1不变,缓慢增大R 2时,F 将变小

C .保持R 2不变,缓慢增大R 1时,F 将变大

D .保持R 2不变,缓慢增大R 1时,F 将变小

7.静电计是在验电器的基础上制成的,用其指针张角的大小来定性显示其金属球与外壳之间的电势差大小.如图5所示,A 、B 是平行板电容器的两个金属板,G 为静电计.开始时开关S 闭合,静电计指针张开一定角度,为了使指针张开的角度增大些,下列采取的措

( )

图5

A .断开开关S 后,将A 、

B 分开些 B .保持开关S 闭合,将A 、B 两极板分开些

C .保持开关S 闭合,将A 、B 两极板靠近些

D .保持开关S 闭合,将滑动变阻器滑动触头向右移动 8.(2010·重庆·18)某电容式话筒的原理示意图如图6所示,

E 为电

源,R 为电阻,薄片P 和Q 为两金属极板.对着话筒说话时,

P 振动而Q 可视为不动.在P 、Q 间距增大过程中 ( )

A .P 、Q 构成的电容器的电容增大

B .P 上电荷量保持不变

C .M 点的电势比N 点的电势低

D .M 点的电势比N 点的电势高

图7

图8

图9

图10

9.如图7所示,平行板电容器与电动势为E 的直流电源(内阻不计)连

接,下极板接地.一带电油滴位于容器中的P 点且恰好处于平衡状 态.现将平行板电容器的上极板竖直向上移动一小段距离 ( ) A .带电油滴将沿竖直方向向上运动 B .P 点的电势将降低 C .带电油滴的电势能将减少

D .若电容器的电容减小,则极板带电量将增大

10.如图8所示的电路,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中有一个带电液滴

正好处于静止状态.为了使液滴竖直向上运动,下列操作可行的 是

( )

A .断开开关,将两板间的距离拉大一些

B .断开开关,将两板水平地向相反方向移开一些

C .保持开关闭合,将两板间的距离减小一些

D .保持开关闭合,以两板各自的左侧板沿为轴,同时向上(即逆时针方向)转过一个小

角度

二、非选择题

11.如图9所示,水平放置的两平行金属板A 、B 接在U =4 000 V 的

直流电源上,两极板间距离为2 cm ,A 极板接地,电场中a 点距

B 极板1 cm ,b 点和c 点均距A 极板 cm ,求:

(1)a 点的电场强度; (2)a 、c 之间的电势差; (3)电子在b 点的电势能;

(4)电子从a 点运动到c 点,电场力做的功.

12.如图10所示,一平行板电容器水平放置,板间距离为d ,上极板

开有一小孔,质量均为m ,带电荷量均为+q 的两个带电小球(视 为质点),其间用长为L 的绝缘轻杆相连,处于竖直状态,已知d =2L ,今使下端小球恰好位于小孔中,由静止释放,让两球竖直下落.当下端

的小球到达下极板时,速度刚好为零.试求: (1)两极板间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 (2)两球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

复习讲义

基础再现

基础导引 (1)√ (2)× (3)× (4)× 知识梳理 1.(1)绝缘 靠近 (2)绝对值

(3)异种电荷 电场能 电场能 2.(1)电荷量Q (2)C =Q

U

(3)容纳电荷 3.(1)正对面积 介电常数 两板间的距离 (2)εr S

4πkd

思考:设电容器开始带电荷量Q 1,两板电压U 1,改变后电压为U 2,带电量为Q 2,则

ΔQ =Q 1-Q 2,ΔU =U 1-U 2,因为C =Q 1U 1=Q 2U 2,则C =Q 1-Q 2U 1-U 2=ΔQ

ΔU .

课堂探究 例1 A 跟踪训练1 D 例2 C 跟踪训练2 D 分组训练 1.BC 2.A 3.A 4.A

课进规范训练

1.A 2.ABD 3.C 4.D 5.BC 6.B 7.A 8.D 9.B 10.BC

11.(1)2×105

V/m (2)-1 000 V (3)×10-16

J (4)×10-16

J

12.(1)4mg 3q (2) 2gL

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