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林业造林技术方法探讨论文

林业造林技术方法探讨论文

林业造林技术方法探讨论文
林业造林技术方法探讨论文

林业造林技术方法探讨论文

摘要:指出了林业造林工作不但可以有效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为生态环境的安全性

提供保障,还能促进经济的平稳发展,对我国综合实力的提高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基于此,分析了林业造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林业造林前的准备工作及对林业造林的相关

技术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林业;造林技术;问题;思考

1引言

在新时期的发展下,林业资源已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不但保证了我国的生态环境良好

运行,还能带动相关经济行业的发展,从而为人们的经济收入提供保障。然而在种种原因

的影响下,我国的造林技术仍存在许多问题,阻碍了林业事业的发展。因此,我国林业方

面的相关工作人员有必要因地制宜,选择合理有效的林业造林技术。基于此,本文进行了

相关探讨。

2林业造林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存储量小,质量较低

目前我国林业造林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首要问题就是林业造林资源的存储量较小且质量

较低。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林业造林行业面临的挑战也逐渐严峻,而我

国的林业资源却是处于匮乏状态、分布较为集中,没有呈现出分布均匀的效果。进而导致

在种种因素的影响下,林业造林质量也是良莠不齐,很难满足我国经济发展下的总体需求。

2.2林权结构分配不合理

由于我国的林业造林资源通常都是国家所有,展现了较强的计划经济体制,但在市场

经济发展的不断冲击下,关于林业造林产权问题也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导致出现了严重

的结构不合理现象,与当前的经济体系完全脱节,体现出不可持续发展的特点。

2.3监督力度不够

在目前的林业造林发展中,仍然有许多林业部门没有对其引起重视,进而导致其在林

业事业发展中没有做好相应的监督工作,出现了一些林业违法情况,如占用林地、非法乱

砍滥伐等,并且在事后没有给予严厉的惩罚,由于违法成本低,且惩处不严,致使我国的

林业资源年年都会出现被随意损毁的现象。

3开展林业造林前的准备工作

在进行具体林业造林工作前,需要展开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如通过整地可以有效改善

造林环境、清除杂木、杂草;在造林工作期间,增强投射到地面的透光度;可以适当改变

地形,使透光度增加等,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展开论述。

3.1林业造林的清理

在进行林业造林技术施工前,对其进行清理工作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是造林工作的主

要环节之一。具体是指将林业造林地中的枯草、灌木、枝丫、倒木及伐根等彻底清除,而

清理方式主要包括全面清理、块状清理及带状清理3种,清理方法也主要分为火烧清理、

化学药剂清理及割除清理3种清理方法。其中割除清理主要是以人工方式为主,也可以借

助机器,如推土机、切碎机等,对造林环境进行清理不但可以有效的改善林业自身条件,

还能保证土壤的透光性,从而促进苗木的顺利生长。以某地区的林业部门为例,为了对林

业资源进行合理应用,促进林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林业造林环境的清理是十分重视的,

具体清理时,首先采用割除法或是化学药品的方法进行清理,然后再将地表表面存在的杂

草进行割除,将割除之后的杂物进行烧毁,最后向其撒上化学药剂。从而对整体林业的`

质量提供保障。

3.2相关整地方式

在上述的各个步骤结束之后,该地区的工作人员还可以进行适当的整地。整地是指对

林业造林内部的土地进行翻整,整地方式又分为整部和局部两种,局部整地又包括带状整

地和块状整地。其中全面整地适用于较平坦的土壤,可以翻耕造林的全部土壤;局部整地

适合翻耕造林的部分土壤;带状土壤呈现出的是长条状的土壤,通常适用于带状整地的地

方有水平带状、水平沟、反坡梯田等。

4关于林业造林的技术方法分析

4.1播种造林法

播种造林法又被称之为直播造林,具体是指将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通过这种

方法的使用不但有效的节省了育苗的工序,便于施工,还适用于进行大面积造林工作,然

而此种方法对造林立地条件和管理措施要求也较为严格。播种造林法的适用条件包括种粒大、发芽容易、种源丰富的树种,如核桃、山杏等,并且对水分的要求也较高。除此之外,播种造林法主要包括撒播、条播、穴播及块状播种几种。第一,撒播。是指将种子均匀的

撒播在造林地中,通常不整地,播种之后不进行覆土,就会使种子在裸露的环境下生长,

进而导致种子容易被风吹走或是鸟兽吃掉,很难顺利的生长下来。第二,条播。是指按照

一定的距离进行播种,可以是单行也可以是双行,并且播种之后要进行覆土,其适用的条

件是次生林改造、更新造林等。第三,穴播。要严格按照一定的行、间距进行播种,并且

根据每树种的种粒大小,进行均匀的分布,然后覆土压盖,其特点是操作方便简单、灵活,适用的条件广泛。第四,块状播种。通过密集或是分散的形式进行大量种子的播种,一般

面积在1m2左右,但其具体施工较为复杂。

4.2分殖造林法

分殖造林法主要是指利用树木中的一些营养器官,如树干、树叶及树枝等或是竹子的

茎作为林业造林的主要材料进而造林。其主要特点就是能够有效地节省育苗时间和成本、

操作简单灵活、生长速度较快及成活率较高等。但其对立地条件的要求也高,而分殖造林

法的来源也会受到数量和分布情况的影响。因此总体来说,此种方法适用于营养繁殖的树种,如杨树、柳树、松树等。

4.3合理选择造林树种

林业造林技术方法的使用,应提倡因地制宜,合理选择种植的各类树种,并且适当提

高阔叶林的面积比例,这样不仅能迅速改善造林土壤的内部环境结构和土壤质量,还能有

效改变林业面貌,进而增强环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欣赏性,有效预防病害虫的侵害,从而为水土保持、水源充足和调节气候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4.4造林种植方法

在进行林业造林种植时,通常都采用穴植的方式,不论是整部还是局部整地,都要挖

不超过50~60cm的宽度、30~40cm深度的定植穴,而行间距的标准要在

1.8m×2m,密度要达到160~180株/亩,并且在实际栽种时苗木要始终保持

端正状态,根部需要向水平方向舒展。除此之外,要适当的进行洚浅,从而有效的扩大生

根部位,增强其抗旱能力。4.5营造混交林在衫、松造林面积的不断扩大下,商品林逐

渐追求经济利益,而纯林存在的缺点就是不利于对土壤地力进行改变调整,适应能力较差,一些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出现的频率较高。因此,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就要从生物的多样

性和林型结构出发,加强对衫、松树种的发展力度,其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1)立地

条件较差的造林地,可以适当使用一些适用功能较强的树种,如马尾松同杉木混交套种。

经过实践证明可知,杉松混交实现的效果是非常好的,不论是两种结合进行造林还是分开

进行,都能推动杉木成林成材,其根本原因主要在于松树抗耐干旱,主根较为发达,穿透

力较强,不但可以使地表环境发生改变,进而为杉木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还能增加土壤

的空隙度,尤其是马尾松根系容易腐烂,空隙的形成,可以促进杉木的健康发育。(2)

为对林业土壤的接力有效保护,防止病害虫和山火对其产生危害,可以在山脚下种植1

6~20m左右的防火隔离带,而树种的选择可以选择杨梅等具有水分充足且能有效防火

的树种进行种植,从而改变造林土壤的接力。除此之外,还可以选择樟木、木荷进行混交

种植。(3)如果处于立地条件较大的造林区域,可以以相关土壤的实际变化情况为基础,使用不规则的块状进行混交,如山脚下、山洼处等采用阔叶林,而其他部位可以采用松树

或杉木。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可以做到合理种植,还能达到混交造成的最佳效果。

5结语

在林业造林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整地和造林是其中最基础的两个环节,而通过科学合

理化的整地和造林,不但可以带动相关经济的发展,还能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

我国林业工程项目管理研究

我国林业工程项目管理研究 项目是一个在有限资源和时空约束下,为完成某特定目标所做的一次性努力的整体。项目具有明确的目标。实施项目的本质就是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达到目标,提交成果。我国正在进行的六大林业工程是以 以在21世纪中叶完成林业两大体系的建设为主要目标,人工恢复和重建森林生态系统的大型建设项目组。这些项目除具备一般项目的全部特征外,还带有浓厚的国情特色和行业特征。因此,充分考虑三者的融合是我国林业工程项目管理的基础。 一、研究背景 20世纪以来,生态危机的警钟频频敲响,为了挽救濒临崩溃的森林生态系统,人类在地球上已经创造和正在创造着若干前所未有的林业工程项目。 我国为了从根本上扭转生态恶化的趋势,跟上世界发展的步伐,通过对我国国情和林情的内外部环境的SWOT (strength,weakness,opportunities,thre ats,即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分析,国家林业局提出了以大工程带动大发展,实现林业的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2001年2月15日,国务院正式批准了六大重点林业工程。这是对我国林业建设项目的系统整合,也是对林业生产力布局的一次战略性调整。。六大工程的成败和绩效直接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生态安全体系和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工程建设中必须加强管理,将先进的管理思想、方法运用于林业工程项目的管理中,建立健全林业工程项目管理机制。 二、发展历程 我国的林业工程项目走过了二十多年的风风雨雨,其间倾注了项目管理者的智慧和心血,林业工程项目的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J。

(一)传统造林无系统管理模式 建国初期,全国有2.6亿hm 荒山,在我国政府的大力倡导下,各地开展了较大规模的群众性植树造林运动,形成了社会办林业,群众搞绿化的良好氛围,但当时的营林技术和管理水平比较低下。1952年,原林业部发出“发动群众自己采种,自己育苗,自己造林”的号召;1953年,国务院发出《关于发动群众开展造林、育林、护林的工作指示》。此时的造林生产活动带有明显的社会群众自发性,连一些“骨干工程”也基本上处于造林前无规划设计的状态,只由蹲点的技术人员根据现场的立地条件,当场研究决定营造林种和造林方式,造林后几乎没有抚育管理。 包括1981年开始的全国义务植树运动的初期,都处于这种无系统管理的状况,造林成活率很低。 (二)工程造林管理模式 从1978年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起,我国林业工程开始探索工程化、规模化造林管理的建设道路,工程造林的概念浮出水面。工程造林是按照“按项目投资、按规划设计、按设计施工、按工程管理”的管理思想,参照国家基本建设工程进行林业生产的全过程管理的一种方法。工程造林有着自身的严肃性、科学性和系统性而有别于一般造林。①工程造林在技术措施上优于一般造林。它的营林措施都是根据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确定的。营林的各环节有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②工程造林在管理上优于一般造林。具体表现在种苗管理、资金管理、检查验收、后期管护等方面。“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分别制定了计划、资金、技术等十多个管理办法。在长江防护林工程建设中,深入推行营造林的全面质量管理体制,建立了“项目自查,地区复查,省抽查,林业部核查”,“没有作业设计不准施工,不是适生良种不准使用,苗木不合格不准出圃,整地不合格不准栽植,造林不合格不准验

林学毕业论文5000字

林学毕业论文5000字 篇一:林学毕业论文 生态林业建设与林业可持续发展 目录 摘要 (1) 1、生态林业的内涵和功能 (1) 1.1生态林业的内涵 (1) 1.2生态林业的功能 (1) 2、生态林业建设的重要意义 (2) 2.1加强生态林业建设,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本质要求 (2) 2.2 加快生态林业建设是我国建设生态经济的重要力量 (2) 3、加强生态林业建设,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3) 3.1依靠科技发展生态林业 (3) 3.2优化林业经济结构 (3) 3.3注重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综合评价 (3) 3.3.1、林业的生态效益 (3) 3.3.2、林业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3) 3.4努力实现转变 (4) 结束语 (5) 参考文献 (5) 致谢 (6) 摘要

林业既是一项重要的基础产业,又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同时兼有三大效益。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但是,现实恶劣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因素之一,社会对生态环境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改善生态环境日渐成为社会对林业的主导需求。随着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六大林业重点工程的全面启动为标志,我国林业进入了一个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全面推进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加强生态林业建设成为当前林业工作的主要任务,天然林资源受到严格保护,木材生产逐步由以采伐天然林为主,大规模的退耕还林渐次展开,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开始实施,全社会办林业形成气候,林业正在经历着一场由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转变的极其深刻的历史性变革。为此,本文试从林业需实行以生态林业建设为主,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从观念、思路和创新上对我国林业建设作出一些探讨。 关键词:生态、自然建设、经济 1、生态林业的内涵和功能 1.1生态林业的内涵 生态林业是指遵循生态经济学和生态规律发展林业,是充分利用适当地自然资源和促进林业发展,并为人类生存和发展创造最佳状态环境的林业生产体系。它是多目标、多功能、多成份、多层次,也是组合合理、结构有序、开放循环、内外交流、能协调发展、具有动态平衡功能的巨大森林生态经济系统。发展方针要因地制宜,山区采取以林为主的综合发展,并立足本地产品和资源,形成多层次、多品种、粗精结合的加工工业体系;林区则采取以封为主封造结合,实行轮封、轮造、轮放办法,使眼前与长远利益结合。要建成立体林业,目的是:提高

林业造林技术方法探讨论文

林业造林技术方法探讨论文 摘要:指出了林业造林工作不但可以有效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为生态环境的安全性 提供保障,还能促进经济的平稳发展,对我国综合实力的提高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基于此,分析了林业造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林业造林前的准备工作及对林业造林的相关 技术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林业;造林技术;问题;思考 1引言 在新时期的发展下,林业资源已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不但保证了我国的生态环境良好 运行,还能带动相关经济行业的发展,从而为人们的经济收入提供保障。然而在种种原因 的影响下,我国的造林技术仍存在许多问题,阻碍了林业事业的发展。因此,我国林业方 面的相关工作人员有必要因地制宜,选择合理有效的林业造林技术。基于此,本文进行了 相关探讨。 2林业造林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存储量小,质量较低 目前我国林业造林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首要问题就是林业造林资源的存储量较小且质量 较低。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林业造林行业面临的挑战也逐渐严峻,而我 国的林业资源却是处于匮乏状态、分布较为集中,没有呈现出分布均匀的效果。进而导致 在种种因素的影响下,林业造林质量也是良莠不齐,很难满足我国经济发展下的总体需求。 2.2林权结构分配不合理 由于我国的林业造林资源通常都是国家所有,展现了较强的计划经济体制,但在市场 经济发展的不断冲击下,关于林业造林产权问题也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导致出现了严重 的结构不合理现象,与当前的经济体系完全脱节,体现出不可持续发展的特点。 2.3监督力度不够 在目前的林业造林发展中,仍然有许多林业部门没有对其引起重视,进而导致其在林 业事业发展中没有做好相应的监督工作,出现了一些林业违法情况,如占用林地、非法乱 砍滥伐等,并且在事后没有给予严厉的惩罚,由于违法成本低,且惩处不严,致使我国的 林业资源年年都会出现被随意损毁的现象。 3开展林业造林前的准备工作

北京林业大学论文格式

北京林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 (试行) 毕业论文(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学科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完成初步培养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专业工程技术或实务工作基本训练的重要环节。为了统一和规范我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保证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国家标准GB7713-87)的规定,特制定本规范。 1 内容要求 1.1 论文题目 论文题目应该简短、明确、有概括性。读者通过题目,能大致了解论文的内容、专业的特点和学科的范畴。但字数要适当,一般不宜超过24个汉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论文题目应有中文和英文两种形式。 1.2 作者及指导教师 包括作者的姓名,所属专业、年级及班级,指导教师的姓名。应有中文及英文两种形式。 1.3 摘要与关键词 1.3.1 论文摘要 论文摘要应概括地反映出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内容、方法、成果和结论。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图表,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摘要以300~500字为宜。 1.3.2 关键词 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参照相应的技术术语标准)。关键词一般为3~5个,按词条的外延层次排列(外延大的排在前面)。 1.4 目录 目录按章、节、条三级标题编写,要求标题层次清晰。目录中的标题要与正

文中标题一致。目录中应包括绪论、论文主体、结论、致谢、参考文献、附录等。 1.5 论文正文 论文正文是毕业论文(设计)的主体和核心部分,一般应包括绪论、论文主体及结论等部分。 1.5.1 绪论 绪论一般作为第一章,是毕业论文(设计)主体的开端。绪论应包括:毕业设计的背景及目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和相关领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课题的研究方法;论文构成及研究内容等。绪论一般不少于2千字。 1.5.2 论文主体 论文主体是毕业论文(设计)的主要部分,应该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论文主体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各方面: (1) 毕业论文(设计)总体方案设计与选择的论证。 (2) 毕业论文(设计)各部分(包括硬件与软件)的设计计算。 (3) 试验方案设计的可行性、有效性以及试验数据的处理及分析。 (4) 对本研究内容及成果应进行较全面、客观的理论阐述,应着重指出本研究内容中的创新、改进与实际应用之处。理论分析中,应将他人研究成果单独书写,并注明出处,不得将其与本人提出的理论分析混淆在一起。对于将其他领域的理论、结果引用到本研究领域者,应说明该理论的出处,并论述引用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5) 自然科学的论文应推理正确,结论清晰,无科学性错误。 (6) 管理和人文学科的论文应包括对研究问题的论述及系统分析,比较研究,模型或方案设计,案例论证或实证分析,模型运行的结果分析或建议、改进措施等。 1.5.3 结论 学位论文的结论单独作为一章排写。 结论是毕业论文(设计)的总结,是整篇论文的归宿。要求精炼、准确地阐述自己的创造性工作或新的见解及其意义和作用,还可进一步提出需要讨论的问题和建议。 1.6 致谢 致谢中主要感谢导师和对论文工作有直接贡献及帮助的人士和单位。

林业工程造林管理的方法及意义 陈建旺

林业工程造林管理的方法及意义陈建旺 发表时间:2019-06-13T11:24:29.21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8期作者:陈建旺 [导读] 摘要:我国的林业在近年内有较大的发展,这其中离不开林业工程造林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要整合并规划人力、物力以及财力资源,是具有很大的系统性和复杂性的。 怀集县温泉林场 摘要:我国的林业在近年内有较大的发展,这其中离不开林业工程造林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要整合并规划人力、物力以及财力资源,是具有很大的系统性和复杂性的。由于现阶段我国在造林管理工作中没有充足的经验,缺乏先进的技术,所以还有很多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通过对工程造林管理机制的完善来提高工程造林管理的科学程度,改善管理的综合效率。 关键词:工程造林;管理机制;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转型期的到来,其越来越注重经济发展的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共同取得。几十年的经济发展实践证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环境,而良好的环境又需要在经济的支持下大力发展林业建设。但与此同时,林业工程建设又不同于其他社会工程建设,其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进行林业工程造林的建设可以惠及子孙后代,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积极进行林业工程造林管理的研究就具有了现实意义。 1.林业工程造林坚持的管理原则 工程造林工作的性质及内容有别于一般的水利工程、土木工程等单纯的机械工作,种植苗木是其工作的重点内容,生态平衡及社会效益的情况与之息息相关,因此,进行林业工程造林工作的管理时需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1坚持管理系统的优化原则 种植树种苗木是该工程的主要工作,在这个过程中资源呈现复杂性,比如劳动人员的复杂性、机械设备的复杂性以及各种复杂的信息等,为了防止出现混乱的情况,要系统管理该类生产要素。 1.2综合考量 林业工程造林管理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和周围的环境保持一致,不要出现不协调的情况,所以在规划方案、设计工作的过程中造林管理者要从宏观角度出发,让造林工作和周围的环境相融合、相协调,以不破坏生态平衡为前提的情况下最大化工程造林在社会发展方面的作用,将造林工作的社会效益充分发挥出来。 1.3整体化原则 林业工程建设并不是一项单一工作,其对周围环境的发展及整个社会经济的持续增长,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在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要遵循整体化的原则,将其放置在整个社会发展大环境中,来进行方案及规划设计,这样既能够考虑到整体的社会环境,又能使林业工程建设不会破坏局部的生态平衡,从而促进宏观意义上的社会效益的实现。 2.工程造林管理的意义 工程造林管理主要是采用高效、合理、科学的管理系统将财力、人力和物力有机组织到一起,并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明确管理部门人员的责任,保证管理系统处于整体环境下,从而将管理效果充分发挥出来。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可以有效改善社会和林业之间的关系,促进林业的发展,提升工程造林的经济效益,从而建立良好的森林资源管理基础[1]。因此,林业工程造林管理可以对整个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进行平衡,合理地规划和运用资源,确保林业资源在种植、生长和采伐过程中处于可以周而复始的状态。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可以结合林业工程管理的具体内容、管理工程量制定合理的方案,降低物资的损耗,避免出现盲目施工的情况,要合理调配人力资源、机械设备、资金款项等,做到物尽其用,将设备的使用充分发挥出来,降低生产过程中造成的浪费,积极协调和疏通各方面关系,使整个管理系统处于一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管理状态。 3.林业工程造林管理的方法 3.1工程造林中的技术管理工作 林业工程造林管理中的技术管理工作在实际的开展中主要遵循经济、适用以及先进的原则。首先经济原则是相对而言的,无论选择哪种技术都是要在基本功能确保的情况下,最大程度的减少能源的消耗并将成本降到最低,而不是为了将成本降到最低全然不顾所选择的技术功能是否健全。其次是适用性原则,也就是说林业工程造林中所采用的技术必须符合我国经济的发展,切合工程造林的需求。最后谈一谈先进性原则,先进性原则指的也是一个相对的指标,指的是采用此技术能够取得较满意的经济效益,而且此技术又便于操作,容易采用同时这个技术的工序或者是工艺代表着未来的发展趋势,如果此技术不能够代表未来的发展趋势就不能说是先进。 3.2对林业工程造林管理者应该进行全面培训 林业工程造林管理人员对实施我国的造林政策,强化我国的造林管理力度,提升造林管理能力,推进林业工程造林管理的有序进行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从事林业工程造林工作的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科学的管理能力,并熟悉我国造林工作的实际情况,能够全方位地掌握我国造林工程方面的政策法规,同时自己还应该掌握科学的造林管理方面的专业技能。但是我国当前的造林管理人员的素质却良莠不齐,我国相关部门应该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不懈地培养管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及管理水平,应该定期组织培训,提高造林业工程管理队伍整体素质,适应我国林业工程的发展趋势,这样才能有效落实我国林业工程方面的各种政策措施。国家林业管理机构还应该调查并研究基层林业管理人员的实际情况,与此同时,林业管理机构还应该和培训机构合作,一起为我国的林业工程的健康发展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我国林业工程造林管理的基层管理人员还应该提升自己的造林管理的理论知识,强化自己职业道德素质,改变以往的造林管理理念,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去引导实践工作,在林业工程造林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推动我国林业快速健康发展。 3.3设备管理措施 林业工程造林的设备管理措施由项目经理负责制定,根据工程量(工作量)、工期及施工要求,科学合理地配置使用设备,在保质、保量、保安全、保工期的前提下,做到各种机械设备的最佳组合,循环周期最短,费用最省。建立健全设备操作、使用、保养规程,大型设备要严格执行定人定机定岗位责任制,所有设备都要有专人负责。要认真做好设备生产、维修、消耗等原始记录。设备操作和维修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做到“五懂三会”(懂原理、构造、用途、性能、用油知识,会操作、保养、排除故障),并经考试合格后,有关主管部门发操作证、持证上岗。要严格执行设备的日常保养和定期保养制度,设备操作人员必须按十字作业法(清洁、坚固、调整、润

林业毕业论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东北林业大学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林业资源的森林防火管理响学生: 指导教师: 学院:成人教育学院 专业年级: 2011年6月

目录 摘要 (3) 1、森林火灾的预防措施 (4) 4、林业的定义及目前我国林业的发展状况 (8) 5、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及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9) 3、1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9) 3、2 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9) 3、2、1依靠科技发展林业。 (9) 3、2、2 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 10 3、2、3 注重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综合评价 (11) 4 建立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机制 (15) 4、1 我国法律中关于林业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体现 (15) 4、2 对我国现存林业法律制度的完善 (16)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摘要 随着林业的发展,森林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林下可燃物不断增加,森林防火工作形势十分严峻。本文以健全森林消防组织体系为中心,以加强森林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壮大森林消防力量为保障,以完善森林消防协作机制为手段,以加强法制建设为突破口,打牢根基,夯实基础,全面提高森林火灾的综合防控能力。 森林火灾是危害森林的大敌。一场火灾在旦夕之间就能把大片森林化为灰烬。由于森林被毁,林地失去覆盖, 引起水土流失,殃及水利和农业。一场森林火灾不仅烧毁林木,而且烧毁林区房屋和珍贵动植物;为扑救森林火灾,势必耗费大批人力物力。总之,发生森林火灾必然给国家和人民带来重大损失。因此,加强森林防火,是关系到保护森林、发展林业的大事,也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必须认真抓好抓实。 关键词:森林火灾预防措施森林火灾组织职责

林业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编制规定

林业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编制规定 (试行) 国家林业局 2006年8月

根据国家林业局林计财建便字[2004]001号文,《林业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编制规定》(以下简称《编制规定》)由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负责主编。 《编制规定》编制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总结了多年来咨询、设计单位在林业工程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文件编制过程中的做法和经验,征求了有关主管部门和咨询、设计单位的意见,经过多次反复修改和论证而形成了本《编制规定》。 《编制规定》是规范初步设计文件,保证初步设计质量,加强林业工程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编制管理工作的文件。 本《编制规定》是林业行业编制林业工程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的依据。 本《编制规定》共4章,其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一般规定、编制要求、有关样式。 批准部门:国家林业局 主编单位: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

1.0.1为加强对林业工程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简称《设计》)文件的管理,规范《设计》文件的编制,确保《设计》的质量和完整性,根据国家投资体制改革精神和有关法规及相关标准,结合林业建设项目的特点,制定本规定。 1.0.2本规定适用于政府投资或政府投资为主的林业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文件的编制。对于涉及建筑工程、工业项目建设内容的林业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除应满足本规定适用的要求外,尚应符合有关国家、行业标准的规定;其他林业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文件的编制可参照国家和本规定的有关要求执行。 l.0.3《设计》应根据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编制,应明确工程规模、建设目的、投资效益、设计原则和标准,深化设计方案,提出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注意事项及有关建议,其深度应能控制工程投资,满足土地征(占)用要求,满足编制施工图设计、主要设备定货、招标及施工准备的要求,满足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三同时”的要求。 1.O.4营造林建设项目可以总体设计代替初步设计。 1.O.5当工程项目中有本规定未列入的内容时,可参照本规定的深度编制设计文件。当设计合同对设计文件编制深度另有要求时,设计文件编制深度应同时满足本规定和设计合同的要求。 1.0.6本规定对《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要求具有通用性,执行本规定时应根据项目的内容和设计范围对本规定的条文进行合理的取舍。 1.O.7《设计》编制单位和主要设计人员应具有相应资质。 1.O.8《设计》编制单位租设计人员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和本规定的要求,坚持独立、公正、科学、可靠的原则,对编制的《设计》文件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合法性负责,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一般规定 2.0.l《设计》文档名称为****(具体项目名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 2.0.2《设计》文件由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设计概(预)算书和工程主要设备材料表四部分组成。 1说明书部分由《设计》总说明书和各专业(单项工程)设计说明书组成。如果《设计》涉及专业(单项工程)较少或说明书篇幅不多,总说明书和各专业(单项工程)设计说明书可合并为《设计》说明书。 1)总说明书由《设计》总说明书前引部分和设计总说明组成。内容与顺序为封面、《设计》编制单位资质证书(复制件)、《设计》编制单位职签页、《设计》编制人员名单页、前言(可选)、

浅谈林业营造林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浅谈林业营造林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发表时间:2019-06-13T11:24:49.46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8期作者:黄健 [导读] 摘要:在林业产业中,营造林技术的运用极大的推动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广东云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在林业产业中,营造林技术的运用极大的推动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林业造林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希望为不断提升林业造林整体水平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林业造林;技术;问题;改进措施 引言: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林业对我国经济产业结构的增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无论是在维护生态环境平衡还是经济的发展都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要想搞好生态环境建设,必须要大力发展林业,积极推广绿化造林,而林业发展的基础就是要做好营造林工作,提高对营造林技术的认识,从而让林业可持续性的发展下去。 一、完善营造林技术的重要意义 营造林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环境的支撑。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在追求经济建设的同时也要做好环境的保护工作,从而让社会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退耕还林和植树造林是我国环境保护的重点项目,在植树造林过程中,通过科学合理的运用营造林技术,能够让沙漠化的土地得到有效缓解,达到美化环境与防风固沙效果,从而真正做到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 二、林业造林技术存在的问题 1.规划不明确 造林工作存在形式主义倾向严重的问题,导致造林设计作业过程中出现管理逻辑混乱的现象,造林技术缺乏可操作性,设计意图不明显。在执行造林计划时,存在造林界限规划不清晰等问题,导致造林地的实际作业方式与设计作业方式不符。 2.图形设计不合理 建立营造林的作业方式时,需要分析设计图的比例尺,建立恰当的用图规定,使用正确的图形标绘方式,清晰地标出非造林技术应用地点和造林作业地点,保证造林资料的清晰度。但是,目前的设计资料比较形式化,一些技术细节标注不清晰,影响造林工作的实施效果。 3.种苗测算不准确 造林工程中存在种苗测算不准确的问题,在对相应技术进行应用的过程中,未对相应地点的种苗使用标准和种苗来源要求进行规定,导致造林工作过程中出现苗、地不匹配的问题。在应用造林技术时,未对幼苗、母树的使用标准进行针对性记录,在规划设计方案时也缺少细致的方案规划标准。 4.对整地工作不够重视 现代林业中的营造林技术也存在较多细节上的问题,其中不重视整地工作就是典型的例子,有效地进行整地对林业营造林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可以让土壤的质量得到更好的发挥。并且,平整完的土地能够让机械化的作业更加方便快捷,进一步降低树苗种植人员的施工难度,然而当前有些林业单位并没有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 三、林业营造林技术的改进措施 1.科学合理的选择树苗 在营造林方案制定刚开始时就必须落实种植的树苗种类和树苗供应商的选择工作。要对种植区的实际生态环境进行考察,并将数据完整的记录下来,但是也有些地区营造林的实际解决价值会比生态环境价值要低,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保持充分的灵活性。 然而基于市场的多变性,相关单位要依据市场的发展方向来适当调整种植方案。例如,石漠化比较严重的地区就要种植抗干旱的树苗,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就需要种植根系发达的树苗。 2.加强营造林的管理水平 为了有效地提升营造林的管理水平,林业单位需要科学管理树苗,积极开展施肥灌溉、修枝抚育以及病虫害的防治等一系列的工作;需要进行定向培养森林,让营造林的质量和产量从整体上得到提升;还需对林下经济进拓展,推行复层林的经营模式。 3.加强监督管理,提高文本撰写的质量 在营造林工程建设中,从专业的角度来说,必须要全面监控整个工程的建设情况。最重要的就是要对营造林的设计方案进行监管,让相关单位积极采用专业能力高的方案设计人才,并提供所有参与设计的人员好的学习机会,才能让营造林工程可持续的发展下去。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运用完善的追责制度来监督每个岗位工作人员的作业效果,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方案。另外,需要提高文本的撰写质量,在整编相关资料时,要做到有理有据,让每个数据都能经得起检验,做到设计图例的完善规范,才能让文本的资料参考价值得到体现。 四、造林技术的应用分析 建立恰当的技术分析模式,保证林业中物质生产的合理性,做好物质循环准备工作,发挥生态系统的再生功能和净化功能,保证林木应用的工艺效果。造林技术的覆盖面积较大,在进行林业建设过程中,也需要应用生态管理学、群落组织学以及造林技术应用理论制订造林技术,才能更好地保证林木分布的合理性。 1.采伐地造林再生 根据树种、伐桩萌蘖丛密度对植株分布方式进行设计,建立完善的植株培养方式,设置植被清理计划和密度配置规则。根据林业分布情况选取合适的植被树种,在采伐迹地比较适合栽植柳杉、松木、白桦等树种,根据栽种地点的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幼苗抚育方案。 2.火烧迹地造林 在对该类造林地点进行造林方案设计时,需要注重树种的选择方式,清理完毕火烧迹地后,完成地状规划和造林计划的设计,选择合适的造林技术应用规格和植被树种。

浅析林业工程造林管理的方法及意义

浅析林业工程造林管理的方法及意义 摘要: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增长,带动了各行各业的不断发展,政治、 文化以及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这种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要求各行各业都 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不断完善自身的产业体系,不断探索新的领域。在我 国的林业工程中,国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生态建设的发展理念。因此,相关林业工程单位,提升林业管理人员的水平,完善林业产业结构。从而实现了 林业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避免出现了林业资源浪费,促进林业管理人力、财力 以及物力的可持续利用,提升了林业工作的效率,从而使林业工程能够健康发展。 不过,现阶段的林业管理行业还存在较多不足,需要林业单位完善造林管理 工作,强化造林工程技术监督管理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投资成本以及能源消耗;加大人力资源的培训力度,提高员工的管理力度,从而提升林业管理的效率;做好造林管理资金合理分配工作,最终实现林业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林业工程、造林管理、应用方法、存在意义 引言:国家针对人类对于林业资源的损害和破坏现象,提出绿色可持续发展 的战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林业资源的生态发展,完善了林业生产结构。对于 造林产业来说,不仅要保证绿色植被不被破坏,还要加强造林管理工作,减少资 源的浪费。因此,实现造林工程资源创新可持续发展,是林业行业发展的关键。一、林业工程在造林管理中存在的作用及意义 (一)确保造林工程的科学性,避免资源浪费 为了降低相关林业单位的投资成本,减少资源的浪费,需要林业管理在进行 工作安排时,结合造林工程的实际情况,科学分配设备资源、资金资源以及人力 资源,从而实现林业工程的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不断健全造林管理体系,提高工作效率 林业管理主要是对林业工程中的资金费用、人力资源以及相关技术进行规范 化运用。能够保证造林活动的有效完成,避免造林活动中出盲目增加造林资金以 及设备等现象,还能够促进造林活动期间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以及财力资源的合 理运用。因此,需要在林业工程中不断健全造林管理体系,提升林业工程的造林 效率。此外,林业管理人员还需要不断研究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改善现阶 段造林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完善林业工程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促进林业行业的 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林业工程造林管理的具体应用措施 (一) 不断强化造林工程技术监督管理力度 相较于其他行业的发展、创新的速度,林业工程中的造林管理技术的发展趋 势比较弱,这将不利于开展造林活动,提升造林工作的效率。因此,需要针对在 造林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不合理现象,进行造林工程技术的不断研究创新,降 低林业工程的成本,提升造林工作的实用性,提高造林技术的先进性。此外,针 对我国现阶段的发展战略以及生态环境近况,使造林行业的发展需要不断创新, 产业发展格局需要转变[1]。同时,相关林业工程单位在进行造林技术的研究和探 索时,需要充分考虑经济因素,要在保证造林效果的情况下,最大程度上减少林 业工程的经济成本、人力资源以及能源消耗情况,让其造林活动达到经济、适用 的效果。 (二) 加大人力资源培训,提高员工的管理力度

林业职称论文

LOC对榆叶梅防除蚜虫效果试验 宋振军 摘要:于2012年5月~2012年6月在新疆农业大学草地生态试验站进行高冰草种子繁育基地建立---高冰草生物学特性观测实验,结果表明:高冰草于4月6日就返青,4月12日分蘖,5月8日拔节,总生育期天数为32 d;返青期高度为3.2 cm、分蘖期高度为15.9 cm、拔节期高度为49.8 cm;返青期至分蘖期的生长速度为1.81 cm/d,分蘖期至拔节期生长速度为1.30 cm/d。分蘖期分蘖数为70个/株,茎粗为1.58 mm,单枝叶数为3个,叶长为25.31 cm,叶宽为0.4 cm,叶鞘长为5.7 cm,叶面积为4.9 cm2,叶重0.96g。 关键词:园林树木;病虫害;防治;研究进展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gropyron observations Zhang Xiaowen Tutor:Zhao Qing Abstract:in April 2012 to May 2012 in hiutubu 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rassland ecological expe riment stations CaoZhongZi breeding base established high ice-high ice gra ss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bservation experiment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high ice grass in April 6 is turned green, April 12 tillering, May 8 filling the growth stage for 32 days d, green returned stage height of 3.2 cm, 15.9 cm, highly tillering stage jointing stage height of 49.8 cm. The growth of green period to tillering stage at 1.81 cm/d, tillering stage to jointing stage growth rate is 1.30 cm/d. Tillering stage for 70 / tiller number plant, stem diameter of 1.58 mm, and a single number of branches and leaves of three, leaf length is 25.31 cm, leaf width is 0.4 cm, 5.7 cm long sheath, leaves area of 4.9 cm2. Key words: Biological;Seed breeding;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

林业局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林业局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了加强林业局建设项目的管理,使建设项目的管理达到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增强建设项目的审批和决策透明度,提高项目决策水平、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促进林业局经济健康发展,根据国家有关管理规定,并结合林业局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建设项目,包括中央财政预算内森工非经营性基本建设投资、中央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国债)、中央财政预算内资金、国家基本建设政策性贷款以及企业自有资金等。林业基本建设投资主要用于林业企业基础性、公益性项目以及具有战略意义或全局意义的经济发展龙头项目。包括林业非经营性基本建设项目(主要是:营造林、种苗工程、森林保护、防火、公安、病虫害防治及野生动植物保护、自然保护区、林业基础设施建设、国有林区森工企业给排水等)和经营性项目(主要是:林区开发建设、林产工业、林业技术改造等) 第三条计划科负责建设项目的各项具体管理工作。 第四条林业建设项目的立项,要充分考虑项目的需求与可能,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林业产业政策和林业规划的有关规定,符合国家投融资体制改革方向。

第五条总投资在3000万元以上(含3000万元)的项目必须编制项目建议书,由集团公司初审后,报国家林业局和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审批;总投资在3000万元以下(含3000万元)300万元以上的项目建设单位可以直接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报集团公司初审后,上报国家林业局审批;总投资在300万元以下(含300万元)的项目,由集团公司进行审批,并报国家林业局备案;总投资在50万元以下(不含50万元)的单台设备购置及零星建设,不作为单个项目进行审批,可直接申报年度投资计划。 第六条为了更大程度地争取国家对林业建设投入与支持,必须进一步加强林业建设项目的储备工作,切实加大储备力度,拓宽储备领域。 第七条项目建议书可由项目法人或委托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项目建议书的编制应包括如下内容: 1、对投资者的说明,包括企业名称、法定注册登记、法定地址等。 2、投资目的、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依据。 3、项目规模和范围。 4、投资总额和资金来源。 5、主要设备技术的先进性。 6、所需要的水、电、暖、土地等的可能性。 7、组织管理和定员编制。

林业资源现状与林业造林技术探究

林业资源现状与林业造林技术探究 发表时间:2018-12-03T15:55:35.54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4期作者:张玉兰 [导读] 中国是林业资源匮乏的国家,虽然国家启动了人工造林,但是由于造林重视规模,没有对林木的质量予以高度重视 张玉兰 身份证号码:62042319840917XXXX 甘肃兰州 730000 摘要:中国是林业资源匮乏的国家,虽然国家启动了人工造林,但是由于造林重视规模,没有对林木的质量予以高度重视,导致林木质量不高。针对中国的林业资源情况进行分析,介绍林业造林的方法并提供造林养护措施,旨在更好地促进中国林业发展。 关键词:林业资源;造林方法;应用 引言 因森林有保持生态平衡、防止水土流失、调节水文环境等多种作用,也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一直被誉为“地球之肺”。但由于多种因素影响,林业资源遭到严重破坏,为改善林业资源现状,有效措施就是采用林业造林技术,通过将该技术科学运用,可调节林业资源现状。 1林业资源现状分析 林业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生长周期比较长,虽然林业资源遭到破坏之后可以自我恢复,但是需要一定的恢复期才可以再生。只有保持林业资源的自我更新才能够确保其可持续性。林业资源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元素,同时还发挥着服务功能。对林业资源做好经营管理工作,不仅可以使森林资源创造生态效益,更好地为社会服务,而且还可以创造客观的经济利润。通过对中国的森林资源现状进行调查,从1977年至1981年,中国森林覆盖面积为 11528 万平方公顷,立木总蓄积量为 102.6亿立方米,森林蓄积量为 90.3 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 12.7%;从 2004 年至 2008 年,中国森林覆盖面积为 19545.22 万平方公顷,立木总蓄积量为 149.13 亿立方米,森林蓄积量为137.21 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 20.36%,天然林蓄积量 114.02 亿立方米,人工林保存面积 6168.84 万立方米,人工林蓄积量 19.61 亿立方米;从 2014 年至 2016 年,中国森林覆盖面积为 2.08 万平方公顷,立木总蓄积量为 164.33 亿立方米,森林蓄积量为 151.37 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 21.63%,天然林蓄积量 122.96 亿立方米,人工林保存面积 0.69 万立方米,人工林蓄积量 24.83 亿立方米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林业资源从表面上来看存在一定的规模,但是中国人口数量众多,林业资源平均到每个人,就少之又少,可见,中国的森林资源严重匮乏。中国地域广,森林资源不仅量少,而且生长地域分散,加之林业管理技术水平有限,林业结构缺乏合理性,导致林木产业很难快速发展起来。从林木质量来看,高质量林木数量少,在市场上存在严重的供给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的状况,导致木材价格高,对林业资源的产业化发展不利。 2林业造林方法 2.1播种造林 该方法也被称作为直播造林,主要就是将林木的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块。该方法没有复杂的工序,在操作方面不存在较大难度,比较适合面积较大地块的造林。但是,播种造林方法的立地条件相对来说较为严格,并且需要相关的造林人员在幼林的抚育中具备较高的专业技巧。一般来讲,播种造林方式适合一些种源较为充足、比较容易发芽且种粒相对较大的林木种类,如山杏、油茶、油桐、核桃等。造林人员在选择播种造林方式的时候,需要确保造林地块的土壤内含有充足的水分,还要选择灾害因素较少的区域。 2.2分殖造林法 林业造林方法中分殖造林方法是通过树木的根、干、枝等部位,最为树种进行的直接造林方法,分殖造林不需要我们专门进行树苗的幼苗培育工作,方法也比较简单,成活率较高。分殖出来的幼苗还能遗传母体的优良基因,在分殖初期成长速度较快。对于分殖造林方法的选择需要满足造林地区有足够的立地条件,这种方法适合比较营养繁殖的树种,如柳树、杨树等。 2.3植苗造林法 林业造林中植苗造林是通过培育好的树苗进行造林种植,这种方法是我们实际造林中应用的最为普遍。植苗造林不会对土壤与树种进行严格的要求,但是需要我们先用少量的树种进行树苗培育,然后等树苗成熟后进行移植。植苗造林法比前两种方法的成活率更高,并且生长速度也更快。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这种方法非常繁琐,并且前期的成本投入高,时间长。 3如何确保林业资源管理质量 3.1科学确定时间 对于造林的具体时间,相关人员应当尽量选择春季。但是,伴随相关技术的广泛应用,很多南方地区的造林时间也可以被提前至冬季末、春季初的时候。这时候的小苗还处于休眠期,在栽种的时候内部的水分不会出现大量流失,且气温相对较低的季节,苗木自身的蒸发量也会较小,这样便于苗木存活。 3.2合理选择树种 在林业资源管理工作中,相关人员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所要栽种的树种。在选择树种的时候,相关人员需要结合林区的自身环境及气候因素等,还要参考地块的情况。一般来讲,相关人员可以适当多种植一些阔叶林,这对于土壤结构的合理改善极为重要,可以便于提高林木的成活率,也能迅速改变林貌,避免出现水土流失等,对于林区空气的湿度也有明显好处。 3.3选择适宜的林业造林方法 造林方法我们已经介绍了是三种,而在实际的造林工程中如何选择这三种方法,就需要我们进行实际情况的研究。首先要根据造林地区的土壤、气候条件进行适宜的造林方法选择,这样保证树苗的成活率。播种造林方法适宜于荒芜人烟的地方,并要求水分充足的地方。植苗造林方法则对土壤的要求比较低,但是由于其前期的成本投入比较高,同样需要我们适当选择。分殖造林方法需要对土壤的要求比较高,适宜荷木、火力楠,香樟等树种的繁殖。总之我们在实际的造林中无论是选择哪一种方法,总之都是采取穴植的种植办法,一般的植穴深度为 40cm, 长宽为 50cm,保持底部的平整松软,这样更适宜树苗的生长。 3.4注重扩大阔叶林面积 在实施林业造林的过程中,应根据土地实际面积,制定合理的种植计划,因阔叶林能有效改善土壤环境,提高林木质量,所以可合理扩大阔叶林面积。阔叶林可凝聚土壤水分,使土壤保持长时间的湿润状态,在其生长过程中因新陈代谢而掉落叶子的腐殖质可给土壤增加

北京林业大学 毕 业 论 文

北京林业大学毕业论文 学 院: 所属教学站点:专业名称:学年姓学制:级:名:号:指导老师: 北京林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浅谈居住区绿化规划与设计 2012 年 1 月 16 II 目 录 独创性声明--------------------------------------------(Ⅰ)表 头--------------------------------------------(Ⅱ) 正文目录--------------------------------------------(Ⅲ)摘 要--------------------------------------------(Ⅳ) 正 文-----------------------------------------(Ⅴ—Ⅸ) 参考文献---------------------------------------------(Ⅹ)III 浅谈居住区绿化规划与设计 指导老师

摘要 居住区绿化是城市园林绿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伴随现代化城市 建设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绿地, 它最能贴近居民生活, 也最能体现“以 人为本”的现代理念, 本文在指出存在问题的同时, 提出了以人为本, 营造最佳人居环境的多项措施, 并指出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关键词:管理体制关键词:风景园林居住区绿化建设管理体制养护。 IV 一、居住区绿化美化现状 (一) 发展状况普通人是城市的主人, 在景观设计和城市建设中应该 得到关怀, 而在城市美化思想指导下的绿化建设, 强调的是纪念性、 机械性和形式性、展示性。事实上, 城市绿化的真正意义在于为城市 居民提供一种休闲、生活及工作环境, 而不是主题游乐。特别是在 新建居住区中, 真正为居民的生活和栖居而美化的社区并不多见。而 大量出现的是, 样板示范区导向的美化, 目的是展示政绩, 供人参观; 商利导向的美化, 试图通过美化招徕住户。这两种导向都把居住者和 居住环境作为展示品, 忽略了环境美化对居住者的日常生活和居住意义, 导致了居住区美化走入了歧途。但是, 随着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建成区不断地迅速扩大, 新建居住区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居住区的绿化与城市建设、交通、卫生、教育、商业服务及其他物业管理等, 共同构成现代化城市居住区的总体形象。居住区绿地是城市园林绿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伴随现代化城市建设而产生的一种新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