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管理制度】铁路运输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办法

【企业管理制度】铁路运输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办法

【企业管理制度】铁路运输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办法
【企业管理制度】铁路运输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办法

【企业管理制度】铁路运输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办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铁路运输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办法

铁财[2005]235号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固定资产的管理权限和责任

第三章固定资产的范围和分类

第四章固定资产的列账单位

第五章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和折旧

第六章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和减值

第七章固定资产的运用及动态管理

第八章高价互换配件的管理

第九章固定资产的清查

第十章固定资产的披露

第十一章附则

附件1铁路运输企业固定资产统一分类目录

附件2铁路运输企业固定资产分类折旧率

附件3各类固定资产登记对象

附件4固定资产凭证格式及填制说明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效能,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更好地为运输生产服务,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结合铁路运输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铁路运输企业的固定资产是铁路运输企业主要的生产资料,是铁路运输生产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各单位应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做好固定资产的实物、技术、核算、清查、审批等各项管理工作。

(一)加强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要建立健全维护保养制度,明确固定资产保管人、使用人的责任,正确操作、使用固定资产,严格按照有关技术管理和检修规程进行维修养护,确保固定资产安全完整和状态良好,以防止其因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而遭受损失。

(二)加强固定资产的技术管理。要建立固定资产技术履历簿和台账,做好技术档案管理和统计工作,掌握固定资产性能和状态,及时提供固定资产的有关资料。

(三)加强固定资产的核算。要及时办理有关固定资产的增减动态和使用状态的变更手续,正确进行会计核算。

(四)加强对固定资产的清查和检查。要定期、不定期地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确保账、卡、物相符;要定期或者至少每年年度终了时对固定资产进行检查,合理预计固定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且按照有关规定合理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五)加强固定资产的授权审批。掌握固定资产的购建、调拨、出售、报废、减值、封存、启用、出租、投资等动态,按规定的审批权限办理审批和有关资产变更手续。

第三条固定资产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一)统筹调控,强化监管的原则

铁道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铁路运输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进行统筹调控,且加强固定资产监督管理,防止固定资产流失。

(二)明确责任,归口管理的原则

铁路运输企业作为企业法人,对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负责,铁路运输企业内部按管理权限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铁路运输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包括:职责分工制度,

授权批准制度,预算控制制度,验收控制制度,日常保管控制制度,处置和转移控制制度,定期盘点制度,监督检查制度等。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确保固定资产安全完整和有效使用。各有关部门按管理权限和职责对固定资产进行归口管理。

(三)合理配置、兼顾效益的原则

铁路运输企业应根据运输生产运营的需要,依据铁道部制定的规划,合理规划、调整生产布局和资产结构,正确核定固定资产需用量,贯彻投入产出原则,讲求投资效益,避免重复投资。

(四)盘活资产,提高质量的原则

铁路运输企业应科学、合理地组织运输生产,充分挖掘设备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固定资产的使用效能,及时处置闲置资产,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产质量。

第二章固定资产的管理权限和责任

第四条在现行管理体制下,铁道部作为铁路运输企业的管理部门,对铁路运输企业实施以明确企业法人财产权为基础,以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为核心,以提高国有资产运营效益为目的的资产管理方式。国家铁路的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物质表现形式,铁道部根据统筹调控和强化监管的原则,对固定资产管理行使职权。

铁路运输企业对其拥有的固定资产享有法人财产权,依据相关法规和铁道部规定行使占有、使用、处置和取得收益的权利,且负有维护出资人权益、保护资产安全完整的责任。

第五条铁道部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权限:

(一)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铁路运输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监督检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使用情况,督促企业对固定资产运用及管理采取改进措施;

(二)根据铁路发展和调整生产布局、提高使用效率的要求,制定铁路固定资产总体配置规划和部定项目的技术改造规划,对重要固定资产在全路统筹配置;

(三)按铁道部规定属于铁道部审批范围的固定资产处置(含报废、出租、转让等);

(四)对铁路固定资产和使用情况实施有效监督检查。

第六条铁道部对固定资产管理承担的责任: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规定;

(二)按规定及时办理规定范围内固定资产的处置(含报废、出租、转让等)批复手续;

(三)制定对各铁路运输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运用的考核办法,且进行检查考核;

(四)对所负责投资的固定资产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和评价。

第七条铁路运输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权限:

(一)有权根据运输生产的需要配置、调配企业内使用的固定资产;

(二)享有固定资产处置权,即铁路运输企业可根据部颁标准,自行决定除铁道部审批权限范围以外的固定资产的报废、出租和转让等;

(三)享有在铁道部规定的范围内对固定资产进行投资、抵押、担保、更新改造及大修理支出自主权;

(四)根据运输生产需要,合理核定所属单位固定资产的需用量,对所属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和使用情况实施有效监督检查。

第八条铁路运输企业对固定资产管理承担的责任:

(一)贯彻执行国家和铁道部有关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规定;

(二)建立适合铁路运输企业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和正常使用;

(三)及时办理所属单位上报的固定资产增减动态及使用状态的变更批复手续,对需由铁道部审批的应及时审核,且报铁道部审批;

(四)制定固定资产管理业务流程,明确固定资产的取得和验收、日常保管、处置和转移等环节的控制要求,且设置相应的记录或凭证,如实记载各环节业务情况,保证固定资产管理业务全过

程得到有效控制;

(五)制定对所属单位的固定资产考核指标,且进行检查考核;

(六)对所负责投资的固定资产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和评价。

第九条铁路运输企业应建立固定资产归口分级管理制度,明确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和财会部门的职责权限,确保固定资产管理权责明晰、责任到人,同时督促、指导所属单位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

第三章固定资产的范围和分类

第十条固定资产是指单位价值在2000元及之上,使用期限超过1年,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运营管理而持有的有形资产。

第十一条下列资产不论价值大小,均作为固定资产:

(一)永久性房屋、建筑物;

(二)按规定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进账的土地。

第十二条下列资产不论价值大小,均不作为固定资产:

(一)临时性房屋建筑物,如临时搭盖的厕所、工料棚、风雨棚、菜窖、车棚、岗亭、茶水锅炉房、简易人行道、围栏、宣传廊、光荣榜、庆祝用牌坊等;

(二)容易损坏、更换频繁的玻璃器皿等;

(三)防湿篷布、货车篷布、垫仓板等;

(四)牲畜、图书、资料、标本、模型、文物、陈列品;

第十三条固定资产按其作用和用途分为:

(一)生产用固定资产,指直接用于生产、运营的固定资产(包括基层站段管理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

(二)管理用固定资产,指铁路运输企业机关管理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

(三)非生产用固定资产,指不直接用于运输生产、运营而用于职工物质文化、科教、公安、检察院、法院等方面的固定资产;

(四)运营性租出固定资产,指出租给外单位使用的固定资产;

(五)未使用固定资产,指尚未使用的新增、调入尚待安装、待报废准备处理以及经批准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

(六)不需用固定资产,指多余、不适合本单位使用准备处理的固定资产;

(七)封存的固定资产,指按规定权限批准办理了封存手续的固定资产;

(八)土地,主要是指已经估价单独入账的土地(因征地而支付的补偿费,应计入和土地有关的房屋、建筑物的价值内,不单独作为土地价值入账;企业取得的土地使用权不能作为固定资产入账)。

第十四条固定资产按其结构和性能分为十六大类,具体项目按本办法附件1执行。分类目录以外的固定资产,各铁路运输企业可在相近类、项、目、节中反映。

第十五条固定资产按所有权分为拥有的固定资产和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

第四章固定资产的列账单位

第十六条下列固定资产的列账单位,按以下原则确定:

(一)线路、桥隧、信号设备、接触网由维修单位列账;

(二)全路运用的货车(含铁道部直接购置分配给工务、电务、大修等单位使用的专用货车)由铁道部指定有关单位列账,机械保温车、集装箱和其他专用车辆由配属单位列账;

(三)单独计价的土地由使用单位或土地管理部门列账(由使用单位列账的,土地管理部门应设立台账或备查簿进行登记);

(四)人防设施的产权属于铁路系统的,由管理人防设施单位列账;

(五)运营性租出的固定资产列账单位不变,租出、租入单位应设立备查簿进行登记。

第十七条除第十六条所列固定资产外,其他各项固定资产应由运营使用单位列账,属于共用的固定资产由其上级部门指定单位列账。

第十八条铁路运输企业和其兴办的多元运营企业、集体企业相互占用的固定资产应明确界定为投资或运营租赁关系。属于投资关系的,列账单位为接受投资单位;属于运营租赁关系的,列账单位为固定资产的租出单位。

第五章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和折旧

第十九条固定资产初始计量的基本原则是按实际成本入账。其中,成本包括企业为购建某项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一切合理的、必要的支出。

(一)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买价、增值税、进口关税等相关税费,以及为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直接归属于该资产的其他支出,如场地整理费、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

如果以一笔款项购入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固定资产,按各项固定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对总成本进行分配,分别确定各项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新购机车、车辆的随机配件,在发票账单中注明价格或另开发票账单能够单独计价进行区分。符合高价互换配件定义的,纳入固定资产的高价互换配件中单独核算;符合存货定义的,纳入存货核算。

(二)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按建造该项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的支出(包括工程用物资成本、人工成本、应予以资本化的固定资产借款费用、交纳的相关税金以及应分摊的其他间接费用等)作为入账价值。

(三)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按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作为入账价值。

(四)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按《企业会计准则——租赁》的规定确定入账价值,即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按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和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俩者中较低者作为入账

价值。如果融资租赁资产占企业资产总额比例等于或低于30%的,在租赁开始日,企业也可按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五)在原有固定资产基础上进行改建、扩建的,按原有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减去改建、扩建过程中发生的变价收入,加上由于改建、扩建而增加的支出作为入账价值。

(六)债务重组中取得的固定资产,按《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的规定确定入账价值,即企业接受的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或以应收债权换入固定资产的,按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相关税费作为入账价值。如涉及补价的,按以下规定确定受让的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1.收到补价的,按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减去补价,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入账价值;

2.支付补价的,按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加上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入账价值。

(七)非货币性交易取得的固定资产,按《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的规定确定入账价值。即以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固定资产,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入账价值。如涉及补价的,按以下规定确定换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1.收到补价的,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确认的收益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减去补价后的余额作为入账价值。

2.支付补价的,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和补价作为入账价值。

(八)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按以下规定确定其入账价值:

1.捐赠方提供了有关凭证的,按凭证上标明的金额加上应当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入账价值;

2.捐赠方没有提供有关凭据的,按以下顺序确定其入账价值:

(1)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按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估计的金额加上应当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入账价值;

(2)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的,按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

值作为入账价值。

3.如接受捐赠的系旧的固定资产,按依据上述方法确定的新固定资产价值减去按该项资产的新旧程度估计价值损耗后的余额作为入账价值。

(九)盘盈的固定资产,按以下规定确定其入账价值:

1.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按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减去该项资产的新旧程度估计价值损耗后的余额作为入账价值;

2.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的,按该项固定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作为入账价值。

(十)经批准无偿调入的固定资产,按调出单位的账面价值加上本单位发生的拆卸费、运输费、安装费等相关费用作为入账价值。

(十一)国家铁路运输企业之间无偿划转取得的固定资产,按划出单位的账面价值和本单位发生的拆卸费、运输费、安装费等相关费用作为划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十二)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借款费用,按《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的规定处理。铁路基本建设单位为购建固定资产而专门借入的款项所发生的借款费用,在固定资产验收交付运营前发生的计入相关固定资产成本,资产交付运营后发生的计入企业财务费用。

此外,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中,仍应当包括为取得固定资产而交纳的契税、耕地占用税、车辆购置税等相关税费;对于购置计算机硬件所附带的、单独计价的软件,作为无形资产核算,且按规定的期限平均摊销。

第二十条所建造的固定资产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在尚未办理竣工决算时,应当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日起,根据工程预算、造价或者工程实际成本等,暂估入账,待办理了竣工决算手续后再作调整。

铁路建设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向接管企业提供估价资料;企业根据估价资料暂估入账,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