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沪科版生命科学高一上1.1《走近生命科学的世纪》教案4

沪科版生命科学高一上1.1《走近生命科学的世纪》教案4

致同学一走进生命科学

知识目标

概述生物学,了解有关生物学方面的信息及生物学发展前景

能力目标

初步学会图文分析,能结合生活实际以及平时通过杂志、电视等途径所了解的知识,分

析总结生命科学及其在人类生活、生产、医疗卫生、军事等领域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逐步养成关注生产、生活、社会中生命科学的良好习惯和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激发学习兴趣,关注生活、生产、社会各领域中的生命科学

教学难点:了解有关生物学方面的信息及生物学发展前景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分小组收集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收集有关生物学发展前景的资料。

教学过程

多媒体展示视频: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为什么一粒小小的种子就可以萌发长成参天大树?为什么许多动

物可以快速奔跑,而大多数植物却“原地不动” ?为什么到了冬天一些

动物要冬眠?为什么向日葵的花盘会随着太阳转动?为什么秋天一些植

物的叶子会变红?为什么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为什么巨大的恐龙会全

部灭绝,而小小的蚂蚁却不容易消灭?,,生物世界绚丽多彩奥妙无

穷。学习生物学将有可能给你这些“为什么”带来答案,让我们一起走进生命科学。

创设情景,让学生分析:

宇宙航行时代的到来,使“宇宙食品”的供应成为人们

关注的问题,于是人们想到了小球藻:它的直径只有3~5微

米,去卩能够吸收人们排出的二氧化碳,利用阳光,使自身产生大量营

养物质并且放出氧气,净化太空飞船中的空气。它还能通过一分为二的

方式进行繁殖,一昼夜产生2~3代。小

球藻是生物吗?从文中找出证据。

什么是生

物?什么

是生物

学?

多媒体展示图片:落叶、鱼和大王花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生物?什么是生物学?你能举出

更多的事例吗?

多媒体展示动画:什么是生物?

独具慧眼:区分生物和非生物

观察图片并识别

生物和非生物

举例说出生物及

生物学的概念;

观察图片,区分

生物和非生物,

深化知识

讨论生物

活动

比一比谁对生物知识了解更多?

同学们的知识很丰富,你能说一说与人类的关系吗?

讨论

生物学与人类的关系

引导学生对教材图文及补充资料进行分析。

通过演讲的形式

说出自己了解的

生物学知识

学生分组讨论分

激起好奇心和求

知欲,激发学习

的主动性,提高

学习兴趣

情境导入

通过分析得出结

论,说出生命的

一些特征

学与人类生

活、生产、

医疗卫

领域的应用

多媒体展示图片:生命科学及其应用

一?生物为我们提供食物来源

二?植物为我们提供氧气

三.我们穿的衣服也离不开生物

四.仿生学上的应用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分析蝉的保护色与迷彩服、蜻蜓与飞

机、车站与信天翁、海豚和潜水艇之间的关系。

小结:蝉的保护色------------ 迷彩服

蜻蜓 ---------------- 直升机

海豚 ---------------- 潜水艇

信天翁 -------------- 车站

多媒体展示图文资料:

①生活在海洋中的腔肠动物,如海蜇、水母等,有一套

预测风暴的报警装置一一钙质平衡石,人们模仿这些装置,设计制

造的风暴预警仪器,能提前15小时预报风暴,并能

指示方向。

②人们模拟苍萧的翅及其运动模式,制造出微型飞行器,可用

于灾难救援、电子侦察等。

③模拟蟑螂的运动方式制造出的机械蟑螂,有望在太空

探索或排除地雷方面起重要作用。

④北京车站大厅是仿蛋壳、龟壳的薄壳结构

引导学生分小组展示有关仿生学的资料

多媒体展示视频:

《弗莱明与青霉素》、《家养动物》、《蜘蛛丝和纤维》、《蝙

蝠和雷达》

五?现代生物学的发展

生命科学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20世纪生命科学取得

现代生物了两次革命性的进展,第一次是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再发现和学的发展摩

尔根的基因论,第二次是沃森和克里克的DNA双螺旋模型,

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伴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人类破译自身的

密码成为可能,1990年启动的“人类基因组计划”, 与“曼哈顿工

程”、“阿波罗登月计划”并称20世纪三大科学计划。

思考:你知道哪些现代生物学方面的发展?

析后表达交流,

说出生物与人类

的关系

观察教材图片,

找出对应关系,

说出得出的启示

了解仿生学上的

应用,拓展生物

学知识

课前分小组收集

仿生学上的应用

资料,课上展示,

拓展生物学知识

课前收集资料,

说出熟悉和了解

的现代生物学的

发展

说出所了解的生

引导学生讨论说出所了解的克隆、转基因技术等。多媒体展示:

①细胞核移植与克隆羊多利

②转基因技术

多媒体展示动画: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多媒体展示视频:当代生物技术

③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被称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教授和来自塞拉利昂的琼

斯博士因在培育高产水稻方面的杰出贡献,29

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被授予二00四年度“世界粮食奖”,

两人分享二十五万美元的奖金。

“世界粮食奖”基金会授予袁隆平这个奖项的理由是:袁教授

突破性的科学成就导致世界上首次成功广泛种植杂交水稻品种,引发

中国水稻种植的革命。他培育稻种的方法推广到亚、非、美洲,为数

千万人提供食物,因而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④果园养鸡(生态农业)

⑤试管婴儿

1978年7月25日,世界上第一个试管婴儿路易丝?布郎在英国的

奥尔德海姆出生。中国大陆第一个试管婴儿郑萌珠在1988年3月10

日诞生。

q我来说?

说一说对生命科学发展前景的展望。

人类凭借自已的智慧,解开了一个个生命之谜,但人类对生命的

奥秘还“知之甚少”,还面临着许多难题。例如:地球之外存在生命

吗?人的青春可以永驻吗?什么时候能够战胜艾滋病,攻克癌症?人

类社会还面临着人口增长、环境污染、资源匮乏、疾病危害发及生态

平衡被破坏等问题和挑战,这些问题的解决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生命科

学。

学了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启发? 小结和反思

物学发展

观看图文资料,

了解现代生物技

术的发展现状

观看视频和动画,

了解转基因技术的

应用及当代生物技

了解“杂交水稻

之父”袁隆平的

成就,激发热爱

科学、崇尚科学

的情感

了解世界上第一

例试管婴儿和中

国第一例试管婴

畅所欲言,展望

生命科学的未来

你所知道的生物中,有哪些神奇的故事?

快乐点击

Qi

思维冲浪

2.将下列发明和相关的生物连线:海蜇

嗅觉灵敏的龙虾 海豚

蝉的保护色 蜻蜓的翅 寄生蝇

助听器 直升飞机 预报风暴的仪器 潜水艇 军人的迷彩服 气味探测仪

3 ?在新世纪的曙光里,生物学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 发展。生活在新世纪的你知道这些举世瞩目的成果吗?请你 收集生物学发展的新进展和同学交流。

学生收集的资料

① 长颈鹿和抗荷服

长颈鹿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动物,

其大脑和心脏的距离约 3米,完全是靠高达160-260

毫米汞柱的血压把血液送到大脑的。按分析,当长颈鹿低头饮水时,大脑的位置低于心脏, 大量的血液会涌上大脑, 使血压更加增高。但是,世界上没有一只长颈鹿会在饮水时得脑充 血或血管破裂等疾病而死。原来,是裹在长颈鹿身上的一层厚皮紧紧箍住了血管,

限制了血 压,飞机设计师和航空生物学家依照这一原理,设计出一种新颖的“抗荷服” ,从而解决了

超高速歼击机驾驶员在突然加速爬升时因脑部缺血而引起的痛苦。 这种“抗荷服”内有一装

置,当飞机加速时可压缩空气,还能对血管产生相应的压力。

② 蜻蜓翅膀带来的发明

⑴蜻蜒通过翅膀振动可产生不同于周围大气的局部不稳定气流, 并利用气流产生的涡流 来使自己上升。蜻蜒能在很小的推力下翱翔,不但可向前飞行,还能向后和左右两侧飞行。 科学家据此结构基础研制成功了直升飞机。

个性空间

多媒体演 示练习

1 ?生物学是研究

的科学。 讨论完成

深化课内学习成

⑵人们仿效蜻蜒的翅痣在飞机的两翼加上了平衡重锤,解决了因高速飞行而引起振动这个令人棘手的问题。

③乌贼和鱼雷诱饵

乌贼体内有囊状物能分泌黑色液体,遇到危险时便释放出这种黑色液体,诱骗攻击者上当。潜艇设计者们仿效设计成鱼雷诱饵。现在鱼雷诱饵酷似一艘袖珍潜艇,既可按潜艇的航向航行,航速不变;也可模拟噪音、螺旋桨节拍、声信号和多普勒音调变化等。正是它这种惟妙惟肖的表演,令敌潜艇或攻击中的鱼雷真假难辨。

④青蛙和电子蛙眼青蛙的眼睛对小飞虫非常敏感,当小飞虫在它头上飞时,它会盯住不放。于是,人们模仿蛙眼的结构原理制成了“电子蛙眼” ,可用来识别飞行中的飞机和导弹,也可用来预防飞机相撞。

⑤雷达与蝙蝠科学家根据蝙蝠发出超声波探测目标的“回波原理” 发明了雷达,用以及时探测飞机的方向和距离。

⑥荧光灯和萤火虫萤火虫所发出的光是化学光,它通过一定反应将化学能几乎百分之百地转成了光能。根据萤火虫发光原理制造了由电能转变成光能的萦光灯。

⑦龟壳的背和建筑

龟壳的背甲呈拱形,跨度大,虽然只有2mm厚,使用铁锤敲砸也难破坏。建筑学家模仿它设计的薄壳建筑有许多优点:用料少,跨度大,坚固耐用。

⑧响尾蛇导弹和蛇响尾蛇导弹等就是科学家模仿蛇的“热眼” 功能和其舌上排列着一种似照相机装置的天然红外线感知能力的原理,研制开发出来的现代化武器。

⑨蝴蝶

与卫星控温系统科学家们受蝴蝶身上的鳞片会随阳光的照射方向自动变换角度而调节体温的启发,将人

造卫星的控温系统制成了叶片正反两面辐射、散热能力相差很大的百叶窗样式,在每扇窗的转动位置安装有对温度敏感的金属丝,随温度变化可调节窗的开合,从而保持了人造卫星内部温度的恒定。

⑩苍蝇与蝇眼照像机

苍萧的复眼包含4000个可独立成像的单眼,能看清几乎360 度范围内的物体。此据,人们制成了由1329 块小透镜组成的一次可拍1329 张高分辨率照片的萧眼照像机。

苍萧的后翅退化成一对平衡棒,是保持苍萧身体平衡的导航仪。科学家据此原理研制成一代新型导航仪——振动陀螺仪,大大改进了飞机的飞行性能。

苍萧的嗅觉特别灵敏并能对数十种气味进行快速分析且可立即作出反应。科学家根据苍

萧嗅觉器官的结构,把各种化学反应转变成电脉冲的方式,制成了十分灵敏的小型气体分析仪,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宇宙飞船、潜艇和矿井等场所来检测气体成分。

(11)蜘蛛丝和高强度纤维

生物学家对蜘蛛丝的研究发现,其强度相当于同等直径的钢丝的5倍。受此启示,英国剑桥一所技术公司试制成犹如蜘蛛丝一样的高强度纤维。利用纺织技术把这种纤维加以纺织或者做成复合材料,可以用来作防弹衣、防弹车、坦克装甲车等的结构材料。

(12)鲸鱼和潜艇的“鲸背效应”

当代核潜艇能长时间潜航于冰海之下,但若在冰下发射导弹,则必须破冰上浮,这就碰到了

力学上的难题。潜艇专家从鲸鱼每隔10分钟必须破冰吸一次气中得到启迪,在潜艇顶部突

起的指挥台围壳和上层建筑方面,作了加强材料力度和外形仿鲸背处理,果然取得了破冰时

的“鲸背效应”。

"教学反思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兴趣是成功的起点和动力,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事物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从而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本节课是整本书的开篇,因此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尤为重要。对于生物学的概念,要通过多举例,引导学生自己建构知识。有关仿生学与生物的关系,课前让学生收集资料,课上展示。有关生物学方面的信息及生物学发展前景,学生这方面的知识比较贫乏,课前我让学生搜集资

料,另外我也准备了丰富的资料,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