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态学书籍

生态学书籍

生态学书籍
生态学书籍

转自北师大资源学院生态论坛

01城市生态学、生态旅游与景观生态学书籍

中国生态旅游-走进大自然-高峻-2001

中国生态特色旅游-章采烈-1996

住区—绿色生态住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2001

全国高等林业院校试用教材景观生态学-徐化成-1996

全国高等林业院校试用教材-景观生态学-徐化成-1996

城市景观生态-董雅文-1993

城市植物生态学-冷平生-1995

城市生态学-于志熙-1992

城市生态学-杨小波吴应书等-2000

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规划-孔繁德等-2001

城市生态规划理论与方法_10882127

城市生态规划研究—承德市城市生态规划-薛兆瑞等-1993

城市生态调控方法-王如松等-2000

城市科学前沿丛书生态与环境:城市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调控新论-张鸿雁-2000 城市绿地与环境-徐乃雄-2002

日本公共艺术生态-刘俐-2002

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俞孔坚-1998

景观生态学-徐化成

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傅伯杰等-2001

环渤海三角洲湿地的景观生态学研究-肖笃宁等-2001

生态与可持续建筑-夏云等-2001

生态与环境:城市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调控新论-张鸿雁-2000

生态建筑—面向未来的建筑-周浩明等-2002

生态旅游的绿色实践-杨桂华-2000

都市生态走廊-曹鉴燎等-2001

02动物生态学书籍

Ecological Entomology-Carl B.Huffaker

INSECT ECOLOGY (THIRD EDITION)-Peter W.Price

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昆虫生态及预测预报实验指导-耿济国等-1991

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昆虫群落生态学-庞雄飞等-1996

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昆虫群落生态学-庞雄飞等-1996

动物污染生态学-杨明宪-1988

动物生态学-(日)伊藤嘉昭

动物生态学原理第一版-孙儒泳-1987

动物生态学原理第二版-孙儒泳

动物生态学实验与实习方法-高中信等-1992

动物生态学浅说-林育真-1982

动物繁群生态学-单国桢-1983

动物遗传标记-张细权等-1997

啮齿动物生态学-方喜业-1981

小家鼠生态特性与预测-朱盛侃等-1993

当代科学丛书-动物的生态对策-陆建身-1989

昆虫化学生态学-[美]W·J·Bell-1990

昆虫数学生态学-丁岩钦-1994

昆虫生态及预测预报(第二版)-张孝羲-1985

昆虫生态学-[美]Peter W·Price-1981

昆虫生态学-邹锺琳-1980

昆虫生态学实验

昆虫生态学的常用数学分析方法(修订版)-邬祥光-1963-1985

昆虫种群数学生态学原理与应用

昆虫种群生态学分析方法-[英]G.C.瓦利等1974-李祖荫等1981

珍宝岛地区主要吸血蚊蠓生态及其防制措施的研究专辑1982-1984(1984)

生态学研究方法—适用于昆虫种群的研究-[英]T.R.E.索思伍德1978-罗河清等1984 种群的科学管理与数学模型—动物的盛衰兴亡-孙儒泳-1985

粘虫生理生态学-林昌善-1990

行为生态学-尚玉昌-1998

高等学校试用教材动物生态学(上、下册)-华东师大等-1981、1982

鱼类生态学-殷名称-1993

03普通生态学书籍

世界环境与生态系统监测和研究网络-曹月华等-1997

中国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I-关键科学问题与研究发展战略-唐启升等-2000

中国生态学发展战略研究(第一集)_马世骏

中国红树林生态系-林鹏-1997

亚洲中部湖泊水生态学概论-加帕尔·买合皮尔-1996

人与生物圈-阳含熙

什么是生态学-劳伦斯·W·麦克康门斯

信息生态学研究第一集-张新时等-1997

内陆水域污染生态学—原理与应用-黄玉瑶-2001

农林昆虫生态学-邹运鼎等-1989

化石生态学(图解指南)-[英]W·S·麦克鲁-1986

古生态学研究指南[苏]Р.Ф.盖格尔

园林生态学-冷平生

地理学与生态学-[苏]Ι.Ρ.格拉西莫夫李世玢等译-1990

复合生态系统元素循环—海河流域案例研究-庄亚辉等-1996

工业生态学-[瑞士]苏伦·埃尔克曼-1999

恢复生态学导论-任海彭少麟-2001

放射生态学—核能与环境-[美]F.W.魏切尔等-1991

数学生态学(第二版)-[加拿大]E.C.皮洛

数学生态学导论-余世孝

数学生态学引论-E.C.皮洛

普通生态学-孙儒泳李博等编

普通生态学-尚玉昌等-上

普通生态学-尚玉昌等-下

普通生态学—原理、方法和应用-郑师章等

普通生态学实验手册-[美]G_W_考克

普通高等教育地质矿产类规划教材生态地层学原理-陈源仁-1992 植物与人-高鸿昌

气候变化的证据、原因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章基嘉-1995

水生生物及水生态系统的辐射效应-宋妙发

水生生物移植驯化理论与实践-[苏]A·Ф·卡尔彼维奇

海洋浮游生物生态学文集-郑重

海洋生态学(第二版)-沈国英等-2002

海洋生态学导论-[英]R·S·K·巴恩斯等

海洋生态系统结构-[英]J.H.斯蒂尔

淡水生态学-[英]布赖恩·莫斯

淡水生物学(下册)(淡水生态学部分)

漫谈生物圈-[苏]П.П.弗托罗夫等

牛津生态学词典-[英]阿勒比

现代生态学透视-马世竣

理论生态学-[美]R_M_梅

理论生态学研究_0

生命的起源与进化-赵玉芬

生态学-[联邦德国]H·雷默特

生态学-[英]A.麦肯齐等

生态学-常杰葛滢-2001

生态学-张雨川

生态学-李博-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生态学-李振基

生态学_0

生态学原理-[英]D·V·阿格尔-1981

生态学原理和野外生物学-[美]R·L·史密斯

生态学基础-[美]E·P·奥德姆

生态学基础-金以圣

生态学引论——害虫综合防治的理论及应用-赵志模-1984

生态学概论-[比利时]P·迪维诺

生态学模型-[英]J.M. 史密斯

生态学漫笔-尚玉昌

生态学电视讲座教材-中国重庆学学会

生态学的信息-余谋昌

生态学知识-霍凤元

生态学简明教程-周光裕

生态学野外及实验室实验手册-[英]S_D_ 雷坦等

生态材料导论-洪紫萍等-2001

生态材料导论_10466858

生态系统浅说-祝廷成

生态系统生态学-蔡晓明

生态边界原理与方法-王汉杰等-1999

生态遗传学-[美]D·J·梅里尔-1991

生态遗传学-吴国凯等-1992

生物与地理教育-陈鹏赵小鲁

生物地理和土壤地理研究

生物地理学——生态和进化的途径-:[英]C·B·科克斯

生物地理统计学—生物种群时空分析的方法及其应用- 周国法等-1997 种群动态-[英]M.E.所罗门

系统分析及其在生态学上的应用-[英]John N.R.杰弗斯[清晰版]

系统分析及其在生态学上的应用-[英]John N·R·杰弗斯[快速版]

紫外线辐射生态学-李元

绿色与环保:“21世纪论坛—‘2001”会议文集-2002

群落与生态系统-[美]R.H.怀梯克

群落生态学中的多元分析-H.G.小高奇

群落生态学原理与方法-赵志模郭依泉

英汉双解生态与环境词典(第3版)

英汉汉英生态学词汇-王孟本-2001

英汉生态学词汇-王梅峒-1986

草地生态学-[英]C.R.W.斯佩丁-1983

草地生态学(草原畜牧专业用)-周寿荣-1996

西藏50年·生态卷-徐凤翔-2001

论生态平衡

近代的生态学-孙儒泳等-1986

近岸水域生态学-[加]K·H·曼

长兴岛复合生态系统研究-宋永昌-1991

青海省生物研究所丛刊第1号

青海省生物研究所丛刊第1号生态学文集第一集-1977

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及优化利用模式_0

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第4集-1995

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夏武平

高级生态学-王业蘧

04生物多样性书籍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综述-世界自然基金会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1994

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1998

保护中国的生物多样性-1997

保护生物多样性-张维平-2001

保护生物学-陈道海钟炳辉-1999

国家生物多样性规划指南-1998

生物多样性的理论与实践-王献溥

生物多样性科学-原理与实践-陈灵芝马克平-2001

绿色文丛黄河三角洲生物多样性研究-田家怡等-1999

西藏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Jenny Springer-2000

05生态学相关文学作品书籍

世界传统居民—生态家屋-荆其敏等-1996

伐木者,醒来!-徐刚-1997

净化环境的蜣螂-王景林

危机与出路——人类生态环境问题透析与可持续发展_0

原荒纪事-[美]奥尔多·利奥波德-unknown-1996

只有一个地球-巴巴拉·沃德等-1972-1976

哲学·生态学·宇航学-[苏]Ю.А.什科连科-1988

大自然的隐语-袁和平

天人合一(儒学与生态环境)-张云飞-1995

守望家园:北京电视台三北生态纪行-北京电视台-2001

寂静的春天-[美]R.卡逊-1962-1979

封闭的循环-[美]巴里·康芒纳-1974-1997

我们的家园—地球—为生存而结为伙伴关系-施里达斯·达夫尔-unknown-1993 最后的绿洲-(美)波斯泰尔-1992-1998

来自地球村的报告——文化·生态·经济_0

濒临失衡的地球:生态与人类精神-[美]戈尔-1997-1997

物种进化战争-[美]莱威-1999-2002

猞猁言说关于文学、精神、生态的思考-鲁枢元-2001

珍惜地球-[法]C.J.阿莱格尔-1990-1992

瓦尔登湖-[美]享利·梭罗-1937-1997

生命之网—生态平衡趣谈-刘允洲李绪萱-1988

生态与我们-陶家祥-1995

生态扩张主义-[美]克罗斯比(Crosby,A.W.)

生态智慧论-佘正荣

生态:家园故事-1991

自然王国探奇-张荣大

蓝色的星球-人与生态-[德]赖希霍尔夫

蓝色的星球-人与生态-[德]赖希霍尔夫(Reichholf,J.H.)-2001

视野少年百科全书-探索生态的秘密-[意]卡洛·龙迪尼-2001

超载极限:正视全球性崩溃,展望可持续的未来-unknown-2001

逝去的伊甸园:人类生存环境的状况及其变化-1991-2001

重读大黄河:12集生态伦理电视专题片文学脚本-孙荪等-1999

青少年生物百项科技活动丛书-生态

06环境科学与环境生态学书籍

21世纪初期中国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陈传宏等-2001

三峡工程与生态环境-三峡工程与河口生态环境-罗秉征等-1994

三峡工程与生态环境-三峡工程与环境污染及人群健康-黄时达等-1994

三峡工程与生态环境-三峡工程与长江中游湖泊洼地环境-濮培民等-1994

三峡工程与生态环境-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及对策研究-陈国阶徐琪

三峡工程与生态环境-三峡库区的植物与复合农业生态系统-陈伟烈等-1994

三峡工程与生态环境-三峡库区移民环境容量研究-徐琪等-1993

三峡工程与生态环境-长江三峡库区水土流失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杜榕桓等-1994

世界环境与生态系统监测和研究网络_0

中国东部、中部、西部三带的人口、经济和生态环境-胡焕庸-1989

中国林业生态环境评价、区划与建设-张佩昌等-1996

中国环境保护21世纪议程-1995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培训教材-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监督管理司-2000

中国环境生态学—中国人口、经济与生态环境关系初探-鲁明中

中国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保护利用-沈国舫-2001

中国生态环境补偿费的理论与实践-1995

中国脆弱生态环境类型分布及其综合整治-赵跃龙

中国脆弱生态环境类型分布及其综合整治-赵跃龙-1999

中国西北地区气候与生态环境概论-丁一汇等-2001

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刘江

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刘江-1999

典型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变化及生态效应-徐晓白等-1998

内陆水域污染生态学—原理与应用-黄玉瑶

农药与生态环境保护-林玉锁等-2000

创造美好的生态环境-余谋昌-1997

创造美好的生态环境_0

化学污染物与生态效应-王俊等-1993

化肥与生态环境保护-崔玉亭

区域水污染控制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司全印等-2000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徐春-2001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徐春-2001\_未命名

地表生态系统污染物质迁移转化及模拟软件_10466253

塑料农膜与生态环境保护-杨惠娣-2000

太湖环境生态研究(一)_0

干旱荒漠生态研究专集

未来环境科学-吴文智等-2002

横断山脉

水环境管理——第二次全国水污染防治工作会议文集-国家环境保护局污染管理司-1991

汉英环境科学词汇-胡汉升-1993

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张从等-2000

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沈德中-2002

污染生态学-孙铁珩

污染生态学-王焕校

洼地整治与环境生态-程维新-1993

环境、资源与发展:生态产业研究、乡镇企业对资源与环境的影响、自然保护区对社会和环

境的影响-李周等-2000

环境与贸易—生态、经济、体制和政策-Thomas Andersson et al-1998 环境与资源经济学-陈大夫-2001

环境保护丛书开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原理和方法-高荣松-1989 环境保护工作全书-1997

环境保护知识读本-曲格平-1999

环境化学教程-邓南圣吴峰-2000

环境和植物生态学-[英]J.R.埃塞林顿

环境学-陈英旭-2001

环境工程学-周律-2001

环境工程导论-第3版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周群英等-2000

环境工程设计基础-金毓峑等-2002

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规划-程胜高-1999

环境影响评价典型实例-北京市环境保护研究院-200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国家环境保护局-1998

环境微生物学-贺延龄等-2001

环境教育简明教程-孙方民-2000

环境法-周珂-2000

环境生态学生物圈、生态系统和人

环境生态学导论

环境生态学导论-刘云国等-2000

环境生物学

环境生物学-孔繁翔

环境生物学-熊治廷-2000

环境生物技术及应用-张景来等-2002

环境监测-刘德生-2001

环境科学基础教程-关伯仁等-1997

环境科学导论

环境科学导论-李焰-2000

环境管理学-朱庚申-2000

环境评价概论-丁桑岚-2001

环境资源法论丛.第1卷-韩德培-2001

现代环境生物技术

生产实践与生态文明—关于环境问题的哲学思考-张海源

生态·环境知识读本—生态的恶化与环境治理-王豪-1999

生态安全的系统分析-杨京平-2002

生态环境保护概论-李爱贞-2001

生态环境保护概论_0

生态环境可持续管理-指标体系与研究进展-曹志平-1999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概论-毛文永-1998

生态环境材料-王天民

生态环境研究与可持续发展_0

生态的恶化与环境治理-王豪

生物与环境-林昌善尚玉昌

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正在消失的森林正在侵蚀土地的沙漠-国际人道主义问题独立委员会-1987

科技英语选读生物技术·环境科学-陈大明等-2000

花粉·环境·人类

西部生态-奚国金等-2001

西部生态大扫描-梅忠堂-2001

贡嘎山高山生态环境研究第2卷-陈富斌等-1998

酸沉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生态恢复-冯宗炜等-1999

长江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影响及其对策研究论文集-1987

长江流域土壤与生态环境建设-席承藩等-1994

陆地生态系统中的重金属-许嘉琳等-1995

面向21世纪的环境科学与可持续发展-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中心-2000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高等学校科学素质教育丛书环境科学导论-李焰-2000

07自然保护与自然保护区书籍

中国自然保护区名录-1998

湖南武陵源自然保护区水生生物-黎尚豪

自然保护区探胜-唐锡阳

自然保护区生态安全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徐海根-2000

自然保护生物学—进化生态学展望-[美]M.E.索莱

自然环境保护概论-钟章成等

西域明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保护区-张天来

西藏自然保护区-刘务林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科研论文集第一集

面向新世纪的生态挑战——自然保护文件汇编-1998

08社会生态学与人文生态学书籍

人文生态学

人类生态学—种面向未来世界的文化-陈敏豪-1988

人类生态学初探-夏伟生-1984

伦理精神的价值生态-樊浩-2001

危机与出路—人类生态环境问题透析与可持续发展-毛德华-1999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_10390143

教育生态学-吴鼎福

梵净山神—黔东北民间信仰与梵净山区生态-章海荣-1997

生态伦理学-雷毅-2000

生态保护-孔繁德等

生态哲学

生态大众健康—公共卫生从理想到实践-[澳]Cordia Chu Rod Simpson-1997 生态学与人类_孙儒泳

生态扩张主义

生态文化与文明前景-陈敏豪-1995

生态文明观与中国可持续发展走向-刘宗超-1997

生态文明观与全球资源共享-刘宗超等-2000

社会生态学

社会生态学-[苏]Ю.Г.马尔科夫

西部生态

遗产生态的魅力-杨晓国

09植物生态学与森林生态学书籍

世界植物区系区划-A.Л.塔赫他间(苏)

世界植被

中国主要树种造林技术上、下册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科学研究所-杉木生态特性研究-阳含熙等-1959 中国树木志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陈灵芝等-1997

中国植被

中国自然地理植物地理(上册)-1983

中国自然地理植物地理(下册)(中国植被地理)-1988

云杉种群生态学

人与森林—生态人类学视野中的刀耕火种-尹绍亭-2000

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生态研究-彭少麟任海

四川植被

园林苗圃与花圃-陈耀华等-2002

国外树种引种概论

地植物研究中的物侯学观察方法-И.Н.倍杰芒郑钧镛译-1958

实验植物群落学-[西德]R.克纳普郑慧莹译-1974

常绿阔叶林生态学研究

星星草生理生态学研究

杉木人工林生态学研究论文集-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

林业概论上册第一篇森林生态-北京林学院

林业生态工程学

林隙动态与森林生物多样性-臧润国等

树木学(南方本)

树木年轮与气候变化

森林土壤生态管理-张万儒-1994

森林树木与生态环境-刘清泉

森林生态学-东北林学院-1981

森林生态学-张建国-1995

森林生态学基础知识

森林生态学实验实习方法-王义弘李俊清

森林生态采运学-陈陆圻-1991

森林调查常用表

植物、人和生态系统-[美]W.D.比林斯

植物与人

植物区系地理-王荷生

植物地理学第三版

植物微生态学-梅汝鸿

植物微生态学-梅汝鸿等-1998

植物生态与植物群落基本知识-云南大学

植物生态学(第二版)-曲仲湘吴玉树等编

植物生态学-祝廷成、钟章成等合编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资料丛刊第10号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资料丛刊第1号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资料丛刊第4号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资料丛刊第6号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资料丛刊第7号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资料丛刊第8号

植物生态学实验-内蒙古大学生物系-1986

植物生态学的数量分类方法-阳含熙等-1981

植物生态学的方法-[英]S.B.查普曼

植物生态学研究报告集第一集

植物生态学译丛第一集

植物生态学译丛第二集-1975

植物种群生态学-周纪纶

植物群落分类-[美]R.H.惠特克

植物群落学-林鹏

植物群落排序-[美]R.H.惠特克

植被生态学的目的和方法-D.米勒-唐布依斯等

植被生态学研究—纪念著名生态学家侯学煜教授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生态适应性研究-卢兴桂等-2001

流域生态经济与防护林体系建设(贵州南北盘江流域)-安和平等-1994 热带亚热带山地丘陵建设与生态平衡学术论文集

热带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第8集-1998

热带植物生态学-[英]D.H.詹曾

珍稀濒危植物保护与研究-国家环境保护局自然保护司-1991

生物圈的第一性生产力-[美]H·里思

西部地区林业生态建设与治理模式-雷加富-2000

陆地植物群落的物质生产-[日]佐藤大七郎-1986

陆地植物群落的生产量测定法-[日]木村允

10生态农业、生态工程与土壤生态学书籍

中国生态农业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王兆骞-2001

中国生态农业适用模式与技术

作物生态学(上册)

农业环境保护-张保莉-2002

农业生态学教程-陈阜-1998

农业生态工程与技术-杨京平-2001

农业生态工程技术-张壬午等-2000

农村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陶思明-2001

农村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_0

化肥与生态环境保护_0

可持续发展理论探索:生态承载力理论、方法与应用_0

国内外生态农业对比:理论与实践-卞有生等-2000

土壤环境学-土壤环境污染防治与土壤生态保护-李天杰等1996

塑料农膜与生态环境保护_0

复合污染生态学-周启星

复合生态系统元素循环—海河流域案例研究-庄亚辉等-1996

当代中国五大生态建设工程_0

最新生态养鳖技术_0

林业生态工程技术-王礼先等-2000

水土保持林学

温室建筑与温室植物生态-孙可群-1982

环境、资源与发展:生态产业研究、乡镇企业对资源与环境的影响、自然保护区对社会和环甘肃省生态建设与大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张志强等-2001

生态公益林补偿理论与实践_0

生态农业180问-卞有生

生态农业中废弃物的处理与再生利用-卞有生-2000

生态农业技术案例-张宝生等-1999

生态农业的希望:EM-王伟

生态学与大农业发展-侯学煜-1984

生态工程-云正明

生态工程学-钦佩-1998

红壤丘陵生态系统恢复与农业持续发展研究(第二集)-程彤-1998

荒漠绿洲农业生态系统-李述刚等-1998

西安生态养殖场-李周等-1998

豫北平原农业生态系统研究(第2集)-徐富安等-1999

财经博士文库生态农业投资项目外部效益评估研究-范大路-2001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从生态控制系统工程谈起-关君蔚

高效生态养殖技术-蒋爱国-2002

11分子生态学书籍

分子生态学(第二卷)-向近敏

分子生态学-向近敏

分子进化工程-田波

系统与进化植物学中的分子标记:生命科学专论-邹喻苹-2001

12环境、生态法学书籍

俄罗斯生态法-王树义-2001

生态法原理-曹明德-2002

13生态经济书籍

21世纪的选择:中国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沈国明-2001

中国贫困山区开发方式和生态变化关系的研究-李周等-1997

可持续发展理论探索:生态承载力理论、方法与应用-高吉喜-2001

商业生态学-可持续发展的宣言-[美]霍肯著夏善晨等译-2001

山区生态经济开发之路-林庆发-1995

庭院生态经济技术开发-张石城

当代中国的绿色道路—市场经济条件下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论-刘思华-1994 数字蓝皮书2000~2001年中国网络经济发展生态报告-胡延平-2001

生态与可持续建筑-夏云等-2001

生态公益林补偿理论与实践-周国逸等-2000

生态环境与生态经济-舒惠国-2001

生态环境可持续管理:指标体系与研究进展-曹志平-1999

生态环境研究与可持续发展-陈晓峰-1997

生态经济学概论-鲁明中等-1992

生态经济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生活在极限之内-生态学、经济学和人口禁忌-[美]哈丁著戴星翼等译-2001 资源生态经济学-马传栋-1995

走向21世纪的生态经济管理-王松霈

14生态安全

生态安全的系统分析-杨京平-2002

森林生态学复习资料.

森林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 *1、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森林:森林是由其组成部分——生物(包括了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以及动物、微生物 等)与周围环境(光、水、土壤等)相互作用形成的生态系统。 *3、森林生态学:简单地说是研究以树木和其它木本植物为主体的森林群落与环境之间相互 关系的科学。 * 4森林生态系统学:把森林作为森林生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统一体来研究,研究 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演变,研究系统中物质循环与能量转化过程,系统输入和输出的动态平衡。 *5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个体或生物群体周围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体或生 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6生境(habitat):是指植物或群落生长的具体地段的环境因子的综合。 7环境因子:环境中所有可分解的组成要素。 *8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等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 的环境要素。 *9春化作用:低温促使植物开花的作用。 10火因子:林火行为(火强度、火焰高度、蔓延速度等)特性对森林生物所产生的各种影 响。 *11林火燃烧三要素:可燃物、助燃物、火源。 *12光周期现象:植物和动物对昼夜长短日变化和年变化的反应。 *13光合有效辐射:太阳辐射中能被绿色植物利用进行光合作用的那部分能量。 *14温周期:植物对温度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的反应称。 *15生理干旱:指植物因水分生理方面的原因不能吸收土壤中水分而造成的干旱。 16光补偿点:在微弱的光照条件下植物的光合作用较弱,当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刚好与 呼吸作用的消耗相等时的光照强度的称为光补偿点。 17光饱和点:在光补偿点以上,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作用强度逐渐提高,并超过呼

森林生态学习题及答案

森林生态学习题及答案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一、名次解释 1.生态趋同:不同种类的植物生长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受主导因子的长期作用,产 生相同或相似的适应方式。 2.食物链:通过一系列取食和被食的关系而在生态系统中传递,各种生物按取食和被 食的关系而排列的链状结构。 3.生态入侵:指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栖息和繁衍地区,种群 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步的扩展,这个现象叫生态入侵。 4.群丛:凡是层片结构相同各层片的优势种或共优种相同的植物群落。 5.生态需水:为维持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体外环境而消耗的水。主要用来调节 大气温度和湿度。 4.森林生态系统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如何 答:森林生态系统一般包括森林植物、动物、微生物及无机环境四部分(4分)。森林植物吸收太阳辐射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干物质及贮存能量;动物取食植物或其他动物,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传递;微生物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质,并将其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供再次利用(分);无机环境提供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所需的能量、物质(分)。 6.简述旱生植物有哪些与干旱环境相适应的形态及生理特征 答:形态特征包括:根系发达;叶子变小或变厚;叶细胞小,细胞壁增厚;气孔变小,排列更紧密,深陷;叶面被毛;角质层加厚;栅栏组织发达,海绵组织不发达;细胞间隙变小.生理特征包括:含糖量高,淀粉与糖的比率降低;细胞液浓度大,渗透势低;原生质透性高;单位叶面积光合作用速率高;对萎蔫的抵抗力强;开花结实早;寿命长等 7.简述种群生态对策理论在森林经营中的指导作用 答:生态对策是指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在物种进化策略上产生的不同选择,它是物种对生态环境的总的适应策略。对不同森林植物及动物种群的生态对策进行分析有利于我们在森林生产中采取合理及有效的经营措施(4分)。

全球变化生态学尔雅网课答案通识

1 到目前为止,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约为()。 A、百分之四 B、千分之四 C、万分之四 D、十万分之四 正确答案:C 2 对全球生态变化影响较大的圈层主要有()个。 A、2 B、3 C、4 D、5 正确答案:D 3 生态学主要研究()之间的关系。 A、生物和资源

B、人类和资源 C、生物和环境 D、人类和环境 正确答案:C 4 全球生态变化极易导致生态入侵现象的出现。() 正确答案:× 5 全球变化与每个人的利益都息息相关。() 正确答案:√ 1.2全球变化研究的兴起 1 从狭义上来讲,全球变化主要是指()的变化导致全球气候全景的变化。 A、土壤 B、生物 C、水体 D、大气

正确答案:D 2 最早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人是()魏格纳。 A、法国人 B、英国人 C、美国人 D、德国人 正确答案:D 3 海底扩张学说提出于()。 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40年代 D、20世纪30年代 正确答案:A 4

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地球系统科学开始将地球作为整体性的内容作为研究。() 正确答案:× 5 太阳辐射达到地球后,约有47%会被散射或反射到宇宙中。() 正确答案:× 地球气体成分的变化 1 下列气体中不属于温室气体的是()。 A、二氧化碳 B、一氧化二氮 C、甲烷 D、氩气 正确答案:D 2 国际保护臭氧层日是()。 A、9月13日

B、9月14日 C、9月15日 D、9月16日 正确答案:D 3 臭氧层的问题最早提出于()。 A、1840年 B、1912年 C、1974年 D、1993年 正确答案:C 4 所谓的臭氧层空洞其实是臭氧层变薄,而非真正的消失。() 正确答案:√ 5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及海洋的释放。()正确答案:×

森林生态学 复习提纲(含答案)

森林生态学复习提纲 一、名次解释 1.生态梯度:生物群落沿一环境梯度的变化序列称为群落梯度,环境梯度与群落梯度的综合称为 生态梯度。 2.生活型:生活型是指植物长期在一定环境综合影响下所呈现的适应形态特征。或者,生活型是 指植物地上部分的高度与其多年生组织(冬季或旱季休眠并可存活到下一个生长季节)之间的关系。 3.最小面积:包含群落中最大物种数的最小面积称为最小面积。 4.蒸发散:土壤水经植被蒸腾和地表水分蒸发进入大气,植被的蒸腾和蒸发作用称为蒸发散。 5.竞争排斥原理:又称为高斯(Gause)假说,指生态位相同的两个物种不能同时同地生活在一起, 一个物种必将取代另一个物种。 6.种群:在一定的空间内,能够相互杂交、具有一定结构和一定遗传特性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称为种群。 7.生物群落:在某一特定的空间和特定的生境下,生物种群有规律的组合,它们之间以及它们与 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营养结构。 8.温室效应:由于CO2、CH4、H2O等温室气体的存在,大气阻挡了地球表面的长波辐射,而使地 球表面温度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之内,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9.生态趋同:不同种类的植物生长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受主导因子的长期作用,产生相同或相 似的适应方式。 10.三向地带性:随着地球表面各地环境条件的规律性变化,植被类型呈现有规律的带状分布,这 种规律表现在纬度、经度和垂直方向上,称为植被分布的三向地带性。 二、简答题 1.举例说明生态因子间的补偿作用和不可替代性? 答:生态因子的补偿作用是指,当一种生态因子的数量不足时,有时可以通过另一因子的加强而得到调剂和补偿。如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增加CO2的浓度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光照的不足;不可替代性是指一个因子的缺失不能完全由另一因子来替代。如光合作用中,CO2浓度的增加并不能完全替代光照的作用。 2.简述生物多样性的含义及其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答:生物多样性指地球上各种各样的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额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生物多样性具有多方面的价值:直接经济价值;间接经济价值(环境调节、生态服务及教育及科学研究);备择价值;存在价值等。 3.森林群落的退化过程与森林群落的恢复过程有何不同? 答:森林群落的退化过程其实是森林群落的逆行演替过程,该过程有如下特征:群落结构简单化;群落生产力逐渐降低;群落环境湿生化或旱化;对土地的利用不充分,对环境的影响作用减弱;物种多样性降低。 森林群落的恢复过程实际是森林群落的进展演替过程,该过程有如下特征:土壤肥力提高;土地利用面积增加;结构复杂化;生产力提高;演替缓慢;物种多样性增加;对环境修饰作用加强;群落中生化,植物间生存竞争激烈。 4.森林生态系统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如何? 答:森林生态系统一般包括森林植物、动物、微生物及无机环境四部分。森林植物吸收太阳辐射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干物质及贮存能量;动物取食植物或其他动物,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传递;微生物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质,并将其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供再次利用;无机环境提供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所需的能量、物质。 5.写出生物种群的指数增长模型及逻辑斯蒂增长模型,并分别介绍其生物学意义? 答:指数增长模型为dN/dt=rN或N t=N0e rt,其中,r为瞬时增长率;N t为t时刻的种群数量;N0为初始时刻的种群数量;e为自然对数的底(2.718)。指数增长模型描述的是种群在没有环境资源限

森林生态学考试知识点

森林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 1.海克尔(Haeckel 1896)首先对生态学作了如下界定:生态学是研究生物有机体与其周围环 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2.IGBP: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 3.森林:是以乔木和其他木本植物为主体的生物群落。构成这个群落的成分处了乔、灌木外, 还包括其他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其所居住的环境。 4.生境:是指植物或群落生长的具体地段的环境因子的综合。 5.光补偿点:当光照强度增加,植物光合速率随之增加。光合作用吸收CO2与呼吸作用放出 的CO2相等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补偿点。 6.光饱和点:当光照强度超过光补偿点继续增加,光合速率随之增加,到一定水平不再随光 照强度增加而增加,光合速率达到光饱和时的强度称为光饱和点。 7.光周期现象:是指植物和动物对昼夜长短日变化和年变化的反应。 8.耐荫性:树种的耐荫性是指树种能够忍耐庇荫的能力,或树种在浓密林冠下更新和生存的 能力。 9.温周期现象:植物对温度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的反应称温周期现象。 10.土壤结构;指土壤颗粒的排列方式。 11.种群:是同一物种占有一定空间和一定时间的个体集合群。 12.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种群内个体的年龄分布状况,即各年龄或年龄组的个体数占整个种 群个体总数的百分比结构。 13.赤潮:是水中一些浮游生物暴发性增殖引起水色异常的现象,主要发生在近海,又称红潮。 14.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该生态

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渐稳定地扩展,这种过程称为生态入侵。 15.最后产量衡值法则:在一定范围内,当条件相同时,不管初始播种密度如何,最后产量差 不多都是一样的,即最后产量衡值法则。 16.生态型:在生态特征上有差异的不同个体类型。 生态型主要有以下3大类:气候生态型、土壤生态型、生物生态型 17.生活型:是植物对外界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特别是能反映特定气候区内各种植物的越冬 方式。 陆生植物的5类生活型:高位芽植物、地上芽植物、地面芽植物、隐芽植物、1年生植物。 18.他感作用:也称异株克生,通常指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 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19.Gause假说:或称之为竞争排斥原理,两个对同一种资源产生竞争的种,不能长期在一起 共存,最后导致一个种占优势,一个种被淘汰。 20.生态位:指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 21.种间协同进化:相互适应、相互作用的共生进化的关系即为种间协同进化。 22.优势种: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称为优势种。 23.建群种:优势层(乔木层)的优势种起着构建种群的作用,常称为建群种。 24.最小面积:至少要有这样大的面积,才能包含组成群落的大多数植物种类。 25.层片:即每一个层片均由同一生活型的不同植物所构成。 26.群落交错区:当两个不同群落相邻存在时,群落之间可能有一个过渡带,这个过渡带是相 邻生物群落的生态张力区,通常称为群落交错区,也称为生态交错区或生态过渡带。27.边缘效应:在生态交错区内的物种种类和个体数目都比邻近生态系统里要多的这种现象, 称为边缘效应。

川农《森林生态学基础(本科)》16秋作业考核

奥鹏17春川农《森林生态学基础(本科)》16秋作业考核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1. 森林的蒸腾作用主要发生层次在() A. 林木 B. 灌木 C. 草本植物 D. 灌木和草本植物 正确答案: 2. 植物吸收的日光能中被光合作用所固定的能量的比例称为() A. 林德曼效率 B. 消费效率 C. 生产效率 D. 同化效率 正确答案: 3. 生态系统组成中,微生物属于() A. 生产者 B. 自养生物 C. 分解者 D. 非生物组分 正确答案: 4. 两种或更多物种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时产生的相互竞争作用称为() A. 种内竞争 B. 种间竞争 C. 干扰性竞争 D. 利用性竞争 正确答案: 5. 种内竞争可能导致种群成() A. 随机分布 B. 均匀分布 C. 团块分布 D. 嵌式分布 正确答案: 6. 在寒冷地区土壤粘重、含水量过大、地表温度容易剧变的立地条件下,苗木最易受到的的伤害是() A. 寒害 B. 冻裂 C. 冻举 D. 冻害

7. 在光与植物形态建成的各种关系中,植物对黑暗环境的特殊适应产生() A. 黄化现象 B. 白化现象 C. 辐射效应 D. 代谢效应 正确答案: 8. 群落的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称为() A. 群落的垂直结构 B. 群落的水平结构 C. 群落的立体结构 D. 群落的成层结构 正确答案: 9. 喜光树种的同龄林,林下往往缺少同种更新的幼苗幼树,常存在一代就被其它树种所代替。这种种群称为() A. 进展种群 B. 衰退种群 C. 稳定种群 D. 增长型种群 正确答案: 10. 磷循环属典型() A. 气态循环 B. 沉积循环 C.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D. 养分直接循环 正确答案: 11. 水生植物的特点是() A. 通气组织发达 B. 机械组织发达 C. 叶面积小 D. 根系发达 正确答案: 12. 如果群落中建群种只有一个,则称为() A. 单建种群落 B. 共建种群落 C. 建群种群落 D. 优势种群落 正确答案: 13. 使生态系统、群落或种群的结构遭到破坏和使资源基质的有效性或物理环境发生变化的任何相对离散的事件在生态学上称() A. 破坏 B. 干扰 C. 灾难 D. 失调

《全球变化生态学》期末考试答案

《全球变化生态学》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分) 1()是生态系统的初级能量,这种能量的积累过程称为第一性生产或初级生产。(1.0分)1.0 分A、 元素循环积累的能量 B、 太阳辐射积累的能量 C、 光合作用积累的能量 D、 蒸腾作用积累的能量 我的答案:C 2当光合能力超过库对光合产物的利用能力时,碳水化合物会积累在()中。(1.0分)1.0 分A、 枝干 B、 根部 C、 叶片 D、 土壤 我的答案:C 3从理论上来讲,海水蒸发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进而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可能抵消一部分温室效应。(1.0分)1.0 分 A、 湿度 B、 惰性气体 C、 云量 D、 太阳辐射的反射 我的答案:C 4海洋和港湾生境里的生物入侵的形式不包括()。(1.0分)1.0 分 A、 压舱水 B、 水产、渔业和饵料物种及其相伴随的物种的引进 C、 运河的淤积 D、 由观赏性种类养殖业或放养增殖所致的物种释放 我的答案:C

5根据Penman分类系统,理论上最有确定可能蒸散的方法应涉及到的主要因素不包括()。(1.0分)1.0 分 A、 辐射平衡 B、 空气温度 C、 湿度 D、 土壤 我的答案:D 6 区别气候变化与天气变化的主要标准是()。 (1.0分)1.0 分 A、 时间长度 B、 变化强度 C、 影响范围 D、 造成后果 我的答案:A 7农业释放的主要温室气体是()。(1.0分)1.0 分 A、 二氧化硫和臭氧 B、 二氧化硫和氧化亚氮 C、 甲烷和臭氧 D、 甲烷和氧化亚氮 我的答案:D 8 大气圈在化学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起的作用不包括()。 (1.0分)1.0分 A、 大气化学组成的变化反映了地球生命的进化历史 B、 大气化学组成的变化反映和记录着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 C、 大气混合得相当不均匀和缓慢,它的成分变化能被用作指示全球尺度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变化的指标 D、

生态学概念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生态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一、生态学的定义 “生态学”一词最早由H.Thorean(索瑞)于1858年提出,“Eco—“一词源自”oikos”(希腊文),意思是:隐蔽所,居所,居住环境。 1866年,E.Heackel(海格尔,德国)最早给生态学下定义:研究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从此,标志着生态学学科的正式诞生。……..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与其所处环境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及机制的科学。 二、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1、是生物学的分支学科,主要研究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 关系。 2、以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的宏观学科,其重点是生态 系统各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 3、以人工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环境生物学。 4、以社会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类社会所面临的生态学问 题。 第二节、生态学的发展简史 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1866年以前,1866—1970,1970年以后 1、生态学思想的萌芽时期(1866年以前) 生态学思想的萌芽,是人们在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是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感性认识,虽然在这个阶段的晚期有一些相关著作,但是,显得很肤浅、零碎、片断的,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没有建立起系统的理论。 2、生态学的建立和成长期(1866—1970) 1866年海格尔给生态学下定义后,标志着生态学科学理论的建立。在此阶段,为之作出重大贡献的主要代表人有: (1)德国Mobius(摩比乌斯)于1877年提出“生物群落“概念。 (2)德国Schroter(斯洛特)于1896年创立了个体生态学。 (3)德国Schimper(新柏尔)于1898年出版了〈植物地理

森林生态学

一.单选题(共5题,14.0分)1 ? A 凸型曲线 ? ? B 凹型曲线 ? ? C 对角线型曲线 ? ? D S型曲线 ? 正确答案:A 2 ? A 直接光 ? ? B

强光 ? ? C 可见光 ? ? D 弱光 ? 正确答案:D 3 ? A 瞬时增长率 ? ? B 内禀增长率 ? ? C 环境阻力 ? ? D 最大环境容纳量?

正确答案:D 4 ? A CH4 ? B CO2 ? C SO2 ? D O3 正确答案:B 5 ? A K对策 ? B C对策 ? C r对策 ? D S对策 正确答案:C 二.多选题(共6题,16.8分) 1 下列有关提高光能利用率的措施,论述正确的是( )。 ? A适当疏植

? B营造混交林 ? C营造复层林或林农复合经营; ? D选育低光效、高呼吸的树种 ? E提供最佳的光、温、水、肥等环境条件正确答案:BCE 2 以下属生态系统的非生物环境的是( )。 ? A气候条件 ? B无机物质 ? C有机物质 ? D微生物 ? E消费者 正确答案:ABC 3 ( )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基本功能。 ? A能量流动 ? B生态平衡 ? C信息传递 ? D物质循环

? E水源涵养正确答案:ACD 4 ? A丰富度 ? B密度 ? C重量(生物量) ? D频度 ? E盖度 正确答案:ABCDE 5 ? A红橙光 ? B蓝光 ? C红外线 ? D紫外线 ? E绿光 正确答案:AB 6

? A迁入率 ? B死亡率 ? C迁出率 ? D出生率 ? E净增长率 正确答案:AB 三.填空题(共7题,19.6分) 1 典型森林群落的垂直结构包括()()()()等4层次。 正确答案: 第一空: 乔木层 第二空: 灌木层 第三空: 草本层 第四空: 地被层 2

《森林生态学》习题及答案

一、名次解释 1. 生态趋同:不同种类的植物生长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受主导因子的长期作用,产生 相同或相似的适应方式。 2. 食物链:通过一系列取食和被食的关系而在生态系统中传递,各种生物按取食和被食 的关系而排列的链状结构。 3. 生态入侵:指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栖息和繁衍地区,种群不 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步的扩展,这个现象叫生态入侵。 4. 群丛:凡是层片结构相同各层片的优势种或共优种相同的植物群落。 5. 生态需水:为维持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体外环境而消耗的水。主要用来调节大 气温度和湿度。 4. 森林生态系统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如何?答:森林生态系统一般包括森林植物、动物、微生物及无机环境四部分( 4 分)。森林植物吸收太阳辐射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干物质及贮存能量;动物取食植物或其他动物, 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传递;微生物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质,并将其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供再次利用( 1.5 分);无机环境提供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所需的能量、物质( 1.5 分)。 6. 简述旱生植物有哪些与干旱环境相适应的形态及生理特征?答:形态特征包括:根系发达;叶子变小或变厚;叶细胞小,细胞壁增厚;气孔变小,排列更紧密,深陷;叶面被毛;角质层加厚;栅栏组织发达,海绵组织不发达;细胞间隙变小. 生理特征包括:含糖量高,淀粉与糖的比率降低;细胞液浓度大,渗透势低;原生质透性高;单位叶面积光合作用速率高;对萎蔫的抵抗力强;开花结实早;寿命长等 7. 简述种群生态对策理论在森林经营中的指导作用? 答:生态对策是指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在物种进化策略上产生的不同选择,它是物种对生态环境的总的适应策略。对不同森林植物及动物种群的生态对策进行分析有利于我们在森林生产中采取合理及有效的经营措施( 4 分)。 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数量在短期内急剧增加的害虫往往是r 对策种,它们的扩散能力强,容易造成极大的危害,控制该类害虫的有效手段是喷洒农药,或选择更为极端的r 对策种实行生物防治;而K 对策种增长率低,个体大,数量增加缓慢,造成损失一般较小,对于此类害虫可使用改变害虫稳定环境的方法( 3 分)。 对于林木来说,r 对策种生长迅速,但生长速度下降快,宜用来培育短轮伐期的小径材,同时宜实行皆伐和全光更新;K 对策种幼年阶段生长缓慢,但生长期长,个体大,适于相对稳定的条件,因此应采用长轮伐期,培育大径材,同时宜采用择伐和林下更新( 3 分)。9. 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维持自身稳定平衡的机制? 答:自然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总是趋向于内部保持一定的平衡关系,使系统内部各成分间处于相互协调稳定的状态,生态系统是通过负反馈机制来维持自身稳定平衡的( 4 分),所谓负反馈是指某一过程的结果反过来抑制这一过程的进行的现象( 3 分)。如,一般情况下,草原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与草食动物的数量是相对平衡的,当由于某种原因导致草食动物数量增加后,这种平衡关系被打破;草食动物数量的增加必然导致草原生产力的下降,而这又反过来会导致草食动物数量的下降,草食动物数量下降则会促进草原生产力的恢复。最后,经过若干次调整,动物数量和草原生态系统的生产力重新达回到一种稳定平衡状态。 森林植物群落的空间格局有哪几种?分别说明其特征。 ①群丛间彼此互相排斥,重叠部分窄。 ②群丛间彼此互相排斥,重叠部分宽。 ③在一个层内互相排斥,但是不同层之间缺乏关联。

全球变化生态学尔雅满分答案

全球变化生态学尔雅满分答案 1.1课程主要内容概述 1 到目前为止,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约为(C)。 A、 百分之四 B、 千分之四 C、 万分之四 D、 十万分之四 2 对全球生态变化影响较大的圈层主要有(D)个。 A、2 B、3 C、4 D、5 3 生态学主要研究(C)之间的关系。 A、生物和资源 B、人类和资源 C、生物和环境 D、人类和环境 4 全球生态变化极易导致生态入侵现象的出现。(错误) 5 全球变化与每个人的利益都息息相关。(正确) 1.2全球变化研究的兴起 1 从狭义上来讲,全球变化主要是指(D)的变化导致全球气候全景的变化。A、 土壤 B、 生物 C、

水体 D、 大气 2 最早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人是(D)魏格纳。 A、法国人 B、英国人 C、美国人 D、德国人 3 海底扩张学说提出于(A)。 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40年代 D、20世纪30年代 4 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地球系统科学开始将地球作为整体性的内容作为研究。(错误)5 太阳辐射达到地球后,约有47%会被散射或反射到宇宙中。(错误) 地球气体成分的变化 1 下列气体中不属于温室气体的是(D)。 A、 二氧化碳 B、 一氧化二氮 C、 甲烷 D、 氩气 2 国际保护臭氧层日是(D)。 A、9月13日 B、9月14日 C、9月15日 D、9月16日 3

臭氧层的问题最早提出于(C)。 A、1840年 B、1912年 C、1974年 D、1993年 4 所谓的臭氧层空洞其实是臭氧层变薄,而非真正的消失。(正确) 5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及海洋的释放。(错误) 温室效应与土地退化 1 全球每年约有(C)平方公里耕地变为沙漠。 A、 5000-7000 B、 7000-9000 C、 50000-70000 D、 70000-90000 2 在人类释放的二氧化碳气体中,现阶段只查明了约()二氧化碳的去向。(B) A、三分之一 B、三分之二 C、六分之一 D、六分之五 3 中国人工林固定的二氧化碳占森林总固定量的(D)。 A、20% B、40% C、60% D、80% 4 土地荒漠化造成的潜在经济损失远大于直接经济损失。(正确) 5 区分扬尘和沙尘暴的标准是看能见度是否大于2公里。(错误) 水污染、植被破坏与物种灭绝 1

森林生态学

第一章绪言 一.名词解释 1.生态学:研究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就是生态学 2.森林生态学:研究以树木和其他木本植物为主体的森林群落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 二.问答题 1.当今环境破坏问题哪些与森林破坏有关? 解: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蔓延,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水体污染,海洋污染,固体废物污染 2.什么是森林?森林有什么特点? 解:⑴森林是指由生物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生态系统 ⑵特点:①占据空间大,是物种繁多的巨大基因库 ②稳定性高,具有很高的自控能力 ③具有十分复杂的结构 ④类型多样 ⑤有着其他生态系统无法比拟的服务功能 3.举例说明森林三大效应? 解:经济效应、社会效应、生态效应 第二章森林生物与森林环境 一.名词解释 1.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2.生境:生境是指生物的个体、种群或群落生活地域的环境,包括必需的生存条件和其他对生物起作用的生态因素。 3.限制因子:在诸多的生态因子中,任何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限制生物生存、生长、发育繁殖或扩散的因子,称为限制因子。 4.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是取决于处在最小量状态的营养成分”,被称为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 5.Shelford(谢尔福德)耐性定律:生物的存在与繁殖,要依赖于某种综合环境因子的存在,只要其中一项因子的量(或质)不足或过多,超过了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则该物种不能生存,甚至灭绝,这一概念称为Shelford(谢尔福德)耐性定律 6.适应:指生物在环境中,经过生存竞争而形成的一种适合环境条件的特性与形状的现象,它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7.趋同适应:不同种类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表现出相似的适应性特征的现象。 8.趋异适应:亲缘关系相近的的同种生物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下表现出不同的适应性特征的现象。 9.生态幅:指物种对生态环境适应范围的大小。 10.内稳态:是生物控制体内环境使其保持相对稳定的机制,它能减少生物对外界条件的依赖性,从而大大提高生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二.问答题 1.根据尺度大小环境可以分为几个类型? 解:可分为4类: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和微环境。 2.生态因子有哪些类型? 解:共有6类: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火因子和人为因子。

生态学简答题doc资料

第一章 1【简答题】简述生态学的定义类型,并给出你对不同定义的评价。 1.Haeckel: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评价:赋予生态学的定义过于广泛。 2.Elton:在最早的一本《动物生态学杂志》,把生态学定义为“科学的自然史”。评价:该定义较为广泛。 3.克什卡洛夫:生态学研究“生物的形态、生理、行为的适应性”,即达尔文的生存斗争中所指的各种适应性。评价:定义广泛,与生物学这个概念不易区分。 4.C.krebs: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的分布和多度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评价:强调的只是种群生态学。 5.Warming:生态学研究“影响植物生活的外在因子及其对植物的影响;地球上所出现的植物群落及其决定因子。”评价:此定义强调的是群落生态学。 6.E.Odum: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科学。评价:该系统侧重生态系统方面,比较抽象。 7.马世骏: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相互关系的科学。评价:将两系统结合了起来,研究更加的全面。 2【简答题】简述现代生态学的基本特点。 现代生态学的研究对象进一步向微观与宏观两个方向发展,例如分子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和全球生态学;现代生态学十分重视研究的尺度。(生态学中一般认为尺度有三种:空间尺度、时间尺度和组织尺度。) 3【简答题】根据你对生态学学科的总体认识,谈谈生态学学科的特殊性。 按研究对象组织层次分为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全球生态学);按研究对象的生物分类划分有动物生态学、昆虫生态学、植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此外还有独立的人类生态学;按栖息地划分如淡水生态学、海洋生态学、湿地生态学和陆地生态学;按交叉的学科划分为数学生态学、物理生态学、地理生态学、化学生态学等等。 生态学研究的特殊性应该体现在研究对象和研究单位的特殊性。上世纪40-50年代,动物生态学研究单位主要是种群,而植物生态学的研究单位是群落;60年代以后,生态学的研究单位是生态系统。 4【简答题】按照生态学研究对象的组织层次划分,生态学应包括哪几个分支学科? 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全球生态学) 5【简答题】如何理解生物与地球环境的协同进化? 生物与地球环境的协同进化是指生物的生存会使环境改变,环境的改变又会影响生物的进化方向,而进化了的生物又继续使环境改变,最终形成一个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共生关系。 6【简答题】论述生态学的发展过程,并简述各个阶段的特点。 生态学的发展过程可分为:生态学的萌发时期,建立时期、巩固时期和现代生态学四个时期。 ①萌发时期时间为公元16世纪以前,特点为在长期的农牧渔猫生产中积累了朴素的生态学知识; ②建立时期时间为17世纪到19世纪,植物生态学产生; ③生态学巩固时期时间为20世纪到20世纪中叶,以地区为背景分化为3个不同的学派; ④现代生态学时期,时间为20世纪60年代到现在,向微观宏观发展,研究方法手段改变。 7【简答题】列出3位世界著名的生态学家,并概括其在生态学上的最主要贡献。 德国生态学家Haeckel提出了“ecology”一词,并将生态学定义为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植物生态学家Warming指出生态学研究“影响植物生活的外在因子及其对植物的影响;地球上所出现的植物群落及其决定因子。” 美国生态学家E.Odum指出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科学。他的著名的教科书《生态学基础》

生态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生态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绪论(0) 一、名词解释 1、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于生物栖息的场所,它包括岩石圈的上层、全部水圈和大气圈的下层。 3、尺度:是指生态现象或生态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所涉及到的范围和发生的频率。 二、单项选择题 1、最早给出“生态学”定义的是(B)。 A.奥德姆 B.海克尔 C.达尔文 D.高斯 2、在诸生态因子中 B 的因子称为主导因子。 A 能替代少数其他因子 B 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 C 把其他因子的直接作用变为间接作用 D 对其他因子有影响作用 3、著有《生态学基础》一书并因此获得“泰勒”奖,被誉为“现代生态学之父”的是下列哪位 生态学家?(A) A.Odum B.Haeckel C.Clements D.Tansley 4、下列表述正确的是(C)。 A.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形态的一门科学 B.生态学是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C.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D.生态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5、根据研究方法,一般可把生态学分为野外生态学、理论生态学和(A)。 A.实验生态学B.种群生态学C.行为生态学D.草原生态学 三、多项选择题 1、通常生态学所研究的几个可辨别尺度的亚部分包括(ABCD) A.个体B.种群C.群落D.生态系统 2、生态学研究方法包括(ABC)

A.野外B.实验C.理论 四、填空题 1、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2、普通生态学通常包括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四个研究层次 3、理论生态学按照生物类别可分为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人类生态学等。 4、坦斯利于1935年首次提出了生态系统的概念。 5、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可分野外、实验和理论的3类 6、生态学的定义是由Haeckel 于1866 年提出来的。 五、简要回答 1、什么是生态学?简述其研究对象和范围。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由于生物是呈等级组织存在的,因此,从生物大分子、基因、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直到生物圈都是生态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2、简述生态学的分支学科。 根据研究对象的组织层次分类:分子生态学、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与全球生态学等;根据生物类群分类: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等;根据生境类型分类:陆地生态学、海洋生态学、森林生态学、草原生态学、沙漠生态学等;根据交叉学科分类:数学生态学、化学生态学、物理生态学等;根据应用领域分类:农业生态学、自然资源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污染生态学等。 3、生态学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分为4个时期: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公元16世纪以前),生态学的建立时期(公元17世纪至19世纪末),生态学的巩固时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现代生态学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现在)。 4、简述生态学研究的方法。 生态学研究方法包括野外调查研究、实验室研究以及系统分析和模型三种类型。 野外调查研究是指在自然界原生境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考察研究,包括野外考察、定位观测和原地实验等方法。实验室研究是在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受控生态实验系统中研究单项或多项因子相互作用,及其对种群或群落影响的方法技术。系统分析和模型是指对野外调查研究或受控生态实验的大量资料和数据进行综合归纳分析,表达各种变量之间存在的种种相互关系,反映客观生态规律性,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方法技术。 六、论述题

川农《森林生态学基础(本科)》17年12月作业考核有答案了

《森林生态学基础(本科)》17年12月作业考核 1.大多数森林树种属于(C) Ar-选择 BC-选择 CK-选择 DS-选择 2.温度降到冰点以下,植物组织发生冰冻而引起的伤害称为(C ) A生理干旱 B冻裂 C冻害 D寒害 3.霍普金斯物候定律说明:北美州温带植物每向北移动纬度1°,植物在春天和初夏的阶段发育(物候期)将各延迟(C) A2天 B3天 C4天 D5天 4.水在自然界中有三种形态:即气、液、固态水。对森林而言(B) A气态水意义最大 B液态水意义最大 C固态水意义最大 D三者意义同等 5.以种群实际占据的空间个体数表示的种群密度称为(B ) A粗密度 B生态密度 C多度 D盖度 6.水生植物的特点是(A) A通气组织发达 B机械组织发达 C叶面积小 D根系发达 7.单元顶级学说中的“顶级”是指(A) A气候顶级 B偏途顶级 C土壤顶级 D地形顶级

8.地形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属于(B ) A直接作用 B间接作用 C替代作用 D补偿作用 9.两种或更多物种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时产生的相互竞争作用称为(B ) A种内竞争 B种间竞争 C干扰性竞争 D利用性竞争 10.如果群落中建群种只有一个,则称为(A ) A单建种群落 B共建种群落 C建群种群落 D优势种群落 11.同龄林是组成种群的林木年龄基本相同,如有差异,其差异范围在(D )之内。 A二个龄级 B10年 C20年 D一个龄级 12.生态学上最常用的Raunkiaer生活型划分系统主要是以植物在不利生长季节里(B )为依据来划分的。 A树木高度 B休眠芽高度 C枝下高度 D开花结实高度 13以绿色植物为基础,以草食动物为开始的食物链是(A ) A草牧食物链 B腐生食物链 C寄生食物链 D分解食物链 14群落的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称为(B ) A群落的垂直结构 B群落的水平结构 C群落的立体结构 D群落的成层结构

环境生态学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1.生态学的分支学科怎样划分的? 2.什么是环境生态学及其研究内容对象? 定义:环境生态学是研究人类干扰条件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理、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及保护生态对策的科学。 研究内容: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制和规律研究;生态系统受损程度及危害性的判断研究;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保护措施的研究;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学对策研究 3.环境生态学产生与发展过程。 4.当今世界上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 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和损耗;酸雨污染;土地荒漠化;森林植被被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海洋资源破坏和污染;有机物的污染 5.当代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 全球化;综合化;社会化;高科技化;累积化;政治化。 6.名词及术语 环境问题,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环境生态学,环境危机,地球温暖化,臭氧层空洞,酸雨 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其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或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不利反馈。 生态破坏: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资源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生态效应。 环境污染:因工农业生产活动和人类生活所排放的废弃物造成的污染。 环境生态学:研究人类干扰条件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理、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及保护生态对策的科学。 环境危机:由人类生产与生活活动导致地区性、区域性,甚至全球性的环境功能的衰退或破 坏,从而严重影响和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地球温暖化: 臭气层空洞:人类大量使用的氯氟烷烃化学物质(如制冷剂、发泡剂、清洗剂等)在大气对流层中不易分解,当其进入平流层后受到强烈紫外线照射,分解产生氯游离基,游离基同臭氧发生化学反应,使臭 氧浓度减少,从而造成臭氧层的严重破坏。

社会生态学-布朗芬布朗纳5系统

二、环境对心理的普遍制约作用 环境对人的心理与行为的普遍制约作用,首先表现为心理机能是对环境适应的结果。例如,我们的眼睛就是对人类生存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眼睛像照相机一样。它的视像和照相机底片上的像一样是颠倒的,但我们看到的世界是正的。心理学家斯特拉顿(Stratton,1897)用一套光学系统把眼睛视网膜上的视像校正成与外界物体的方向一致。他戴了这个倒像装置以后开始时看到的是一个完全颠倒的世界,由视觉指导动作很不协调,以后渐渐适应;到了第八天他完全适应了这个新的不习惯的世界,此时,他很难说出这个世界是倒的还是正的。但取掉了这个倒像装置以后,他看到的世界又颠倒了,由视觉指导动作不协调了,又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适应。人类生存在地球上,地球哺育了人类,人类的生理和心理机能就是对赖以生存的地球这个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人的心理与行为不仅取决于当前的刺激和人格特征,而且也取决于整个环境及其特征。 其次,环境对心理与行为的普遍制约作用还表现在自然环境与人的交互作用方面。以能源和污染为例。在环境中获得能源的可能性决定了人们耗能的行为方式,而这种行为方式又反过来决定着会造成什么样的环境污染。随着能源的不断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反过来又将会改变着人们的耗能行为方式。人类与其生存环境总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如果人类的行为使得自己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失去了平衡,那就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心理与行为,甚至会危及生命。生态学(ecology)是一门独特的生物学分支,是研究活着的生物和它们的环境之间的关系。一个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是一种持续几个循环的交换。人们不满足于自然界的恩赐,着手治理和控制自然力:人工降雨,钻井,排去沼泽地的水,建造大坝,设计检验地震的建筑物,以及利用核能来增加能源。人们在改变环境的同时,也改变了动物、人类及其环境地位。这些改变一部分是有好处的,但一部分则相反。在生态学中,对一个地区有害影响的例子很多。例如,埃及尼罗河的阿斯旺大坝的修建是用来控制洪水和提供水力发电,但导致尼罗河沿岸生态破坏,自然居住地的文明被侵占,不少物种灭绝,也导致人类行为的改变。 最后,环境对心理与行为的普遍制约作用还表现在社会环境和人的相互作用方面。人在社会中生长,在社会中死亡。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社会关系不是存在于具体人之外的某种东西,而是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活动和交往包括在这一关系之中的。社会环境,包括社会规范(政治的、法律的、道德的等)对心理与行为产生影响。巴克(Barker,1968)提出的行为环境的概念很能说明这个问题。所谓行为环境(behavioral environment)是文化上与固定的行为相匹配的物理环境。这种行为包括群体行为和个体行为。例如,教堂就是一个有多种行为与之相匹配的行为环境,它不同于教室和饭馆。了解行为环境可以使我们能较肯定地预见哪些行为将会发生;行为环境改变,行为也会随之而改变。 总之,环境制约着行为,行为又会导致环境的改变。我们是不能离开环境来研究心理与行为的。2008-10-13 人教网

《森林生态学基础(本科)》在线作业及答案

《森林生态学基础(本科)》在线作业及答案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单选题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100 分。)V 1. 一个种群内部个体之间的距离大致相等,则该种群具有(C)分布格局。 A. 随机型 B. 群聚型 C. 均匀型 D. 镶嵌型 满分:5 分 2. 温度降到冰点以下,植物组织发生冰冻而引起的伤害称为( C ) A. 生理干旱 B. 冻裂 C. 冻害 D. 寒害 满分:5 分 3. 通过小气候而起作用的局部地形产生一种具有特色的植被,这些地方的顶极群落称( B ) A. 土壤顶极群落 B. 地形顶极群落 C. 气候顶极群落 D. 偏途演替顶极群落 满分:5 分 4. 生态学上最常用的Raunkiaer生活型划分系统主要是以植物在不利生长季节里(B )为依据来划分的。 A. 树木高度 B. 休眠芽高度 C. 枝下高度 D. 开花结实高度 满分:5 分 5. 一个树种的相对基面积是该树种基部底面积与( D )之比。 A. 全部调查树种胸高断面积 B. 该树种胸高断面积 C. 所占土地 D. 全部树种基部底面积 满分:5 分 6. 只能在全光照条件下正常生长,不能忍耐庇荫,林冠下不能完成更新过程的树种是( A ) A. 喜光树种 B. 耐荫树种 C. 长日照树种 D. 短日照树种 满分:5 分 7. 在寒冷地区土壤粘重、含水量过大、地表温度容易剧变的立地条件下,苗木最易受(C )的伤害。 A. 寒害 B. 冻裂 C. 冻举 D. 冻害 满分:5 分 8. 植物群落演替由高级阶段退向低级阶段的演替称( B ) A. 进展演替 B. 逆行演替 C. 循环演替 D. 原生演替 满分:5 分 9. 在亚热带地区的植物一般以(C )作为生物学零度。 A. 0℃ B. 5℃ C. 10℃ D. 15℃ 满分:5 分 10. 授粉是生物之间的(C )关系。 A. 对抗 B. 异株克生 C. 非连体互利共生 D. 连体互利共生 满分:5 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